CN109455588A - 一种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电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电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55588A
CN109455588A CN201811605100.1A CN201811605100A CN109455588A CN 109455588 A CN109455588 A CN 109455588A CN 201811605100 A CN201811605100 A CN 201811605100A CN 109455588 A CN109455588 A CN 1094555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floor
key
passenger
total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051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55588B (zh
Inventor
聂汉华
杨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Fuji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Fuj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Fuji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Fuj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0510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555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55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55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555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555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15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22Taking into account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present in the elevator car to be alloc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电梯设备,所述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电梯的按键操作;当检测到电梯有按键操作时,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若在预定时间内,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与电梯的满载重量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梯只在预设楼层以下的楼层停靠,以及控制第二电梯只在预设楼层以上的楼层停靠。本发明主要针对电梯轿厢数量较少的情况,可在电梯上下班高峰期时,将两个电梯轿厢均匀的分布在合适的楼层停靠,避免上下班高峰期电梯总是在低层就满载,导致高层没有电梯上去。

Description

一种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电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电梯设备。
背景技术
如今电梯已经应用得很广泛,尤其是垂直升降电梯,商场和写字楼基本都配备有。有些大楼的电梯轿厢数量较少,例如只有两个轿厢,当上下班高峰期时,电梯轿厢基本都是在低楼层就满载,而高楼层却没有电梯到,楼层较高如果走楼梯又很困难,给高层的用户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针对上述缺陷,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电梯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电梯的高峰期时,电梯总是在低楼层就满载了,高层没有电梯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其中,包括:
检测电梯的按键操作;
当检测到电梯有按键操作时,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
若在预定时间内,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与电梯的满载重量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梯只在预设楼层以下的楼层停靠,以及控制第二电梯只在预设楼层以上的楼层停靠。
进一步的,所述若在预定时间内,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与电梯的满载重量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梯只在预设楼层以下的楼层停靠,以及控制第二电梯只在预设楼层以上的楼层停靠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值清零。
进一步的,当检测到第一电梯有按键操作时,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检测到电梯有按键操作时,检测有按键操作的楼层的数量;
当有按键操作的楼层的数量大于第一预定值时,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定值为1。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具体包括:
通过电梯内的称重装置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当检测到电梯有按键操作时,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的步骤还包括:
当检测到电梯有按键操作时,控制第一电梯到达有按键操作的楼层,并通过第一电梯内的称重装置实时检测按键楼层进入第一电梯内的乘客的重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具体包括:
通过电梯门外的压力传感器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当检测到电梯有按键操作时,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的步骤还包括:
当开始检测到有楼层有按键操作时,通过该楼层电梯门门口的压力传感器检测该楼层电梯门门口的乘客的重量;
当又检测到有楼层有按键操作时,通过该楼层电梯门门口的压力传感器检测该楼层电梯门门口的乘客的重量,并将该楼层乘客的重量值与之前按键楼层统计的重量值叠加,作为当前电梯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值。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的双轿厢电梯的控制系统,其中,包括:
按键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梯的按键操作;
重量检测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电梯有按键操作时,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
控制模块,用于若在预定时间内,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与电梯的满载重量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梯只在预设楼层以下的楼层停靠,以及控制第二电梯只在预设楼层以上的楼层停靠。
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梯设备,其中,包括如上所述双轿厢电梯的控制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电梯设备,所述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电梯的按键操作;当检测到电梯有按键操作时,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若在预定时间内,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与电梯的满载重量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梯只在预设楼层以下的楼层停靠,以及控制第二电梯只在预设楼层以上的楼层停靠。本发明主要针对电梯轿厢数量较少的情况,可在电梯上下班高峰期时,将两个电梯轿厢均匀的分布在合适的楼层停靠,避免上下班高峰期电梯总是在低层就满载,导致高层没有电梯上去。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双轿厢电梯的控制系统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图1为本发明的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检测电梯的按键操作。
具体而言,各楼层的电梯处都有电梯按键,包括需要上楼的电梯按键和需要下楼的电梯按键,无论按了上楼按键还是下楼按键都属于按键操作。虽然本发明是针对上下班使用电梯的高峰期,避免电梯只在低层停靠,不上高层的技术方案,所以主要是检测下楼按键的按键操作,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大楼有饭堂在楼上的,所以下班后低层的乘客会按上楼按键去楼上吃饭,所以不管是上楼按键还是下楼按键都需要检测。
如图1所示,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0、当检测到电梯有按键操作时,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
具体而言,当检测到电梯有按键操作时,还需要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通过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的来判断电梯是否会满载,如果没有满载,那说明目前并不是使用电梯的高峰期。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包括目前按了电梯的所有楼层的乘客总重量。
如图1所示,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0、若在预定时间内,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与电梯的满载重量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梯只在预设楼层以下的楼层停靠,以及控制第二电梯只在预设楼层以上的楼层停靠。
具体的,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如果接近电梯的满载重量,说明目前是用电梯的高峰期,此时可控制一部电梯轿厢只停靠低层,另一部只停靠高层,这样均匀分配,避免高层没有电梯去到的情况发生。另外,判断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与电梯的满载重量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还需要在预定时间内,如果在段时间内乘客的总重量就接近满载重量了,说明是使用电梯的高峰期。
一般只有两个电梯轿厢的大楼的楼层一般为十楼左右,如果楼层太高,例如20层、30层,则会设计多部电梯轿厢,所以本发明中,在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如果接近电梯的满载重量时,控制两部电梯轿厢中的一部只在5楼及5楼以下的楼层停靠,控制另一部电梯轿厢只在5楼以上的楼层停靠。
本发明中,是在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与电梯的满载重量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触发控制一部电梯停靠低楼层,另一部停靠高楼层的操作,当然,也可以在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等于或者大于电梯的满载重量时触发上述操作,在还没有达到满载的情况时就触发操作会使电梯轿厢的调配更及时。优选的实施例中,预设阈值为50kg(千克)。
如图1所示,所述S300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S、将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值清零。
具体的,在完成控制一部电梯停靠低楼层,另一部停靠高楼层的操作之后需要将之前检测到的重量清零,以做好下一次检测和控制的准备。两侧检测和控制的时间间隔可以设置为20分钟或者半小时,也就是说,每次检测到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与电梯的满载重量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一部电梯只停靠低楼层另一部电梯只停靠高楼层的持续时间为20分钟或者半小时,过了20分钟或者半小时后,又重新开始检测,因为使用电梯的高峰期也就是上下班时的20分钟或者半小时。
另外,还可以设置检测的时间段,例如设置早上8点到9点半、中午11点半到12半、下午5点到6点半为检测时间段,期间,每隔二十分钟种检测一次。
进一步的实施中,所述S200的步骤具体包括:
S210、当检测到电梯有按键操作时,检测有按键操作的楼层的数量;
S220、当有按键操作的楼层的数量大于第一预定值时,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
具体的,在检测到电梯有按键操作时,还需要检测按键操作的楼层的数量,在按键楼层比较多的时候才开始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如果只有一层楼按了按键,就不需要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因为只有一层楼按了按键不可能是用电梯的高峰期。
进一步的实施中,所述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具体包括:
通过电梯内的称重装置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
具体的,电梯内都有称重装置来检测电梯内的载重量,可在有楼层按了电梯按键后,当乘客进入电梯后对乘客的重量进行检测。
进一步的实施中,所述步骤S200还包括:
当检测到电梯有按键操作时,控制第一电梯到达有按键操作的楼层,并通过第一电梯内的称重装置实时检测按键楼层进入第一电梯内的乘客的重重量。
具体的,检测到电梯有按键操作后,控制其中一部电梯到达有按键操作的楼层,通过该电梯内的称重装置来检测电梯内的乘客的重重量。
进一步的实施中,所述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具体包括:
通过电梯门外的压力传感器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
具体的,可在每个楼层的电梯门口地面安装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电梯门口等候的乘客的重量。这样就无需通过电梯内的称重装置来检测,检测更快更便捷。
进一步的实施中,所述S200还包括:
当开始检测到有楼层有按键操作时,通过该楼层电梯门门口的压力传感器检测该楼层电梯门门口的乘客的重量;
当又检测到有楼层有按键操作时,通过该楼层电梯门门口的压力传感器检测该楼层电梯门门口的乘客的重量,并将该楼层乘客的重量值与之前按键楼层统计的重量值叠加,作为当前电梯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值。
具体的,在开始检测到按键操作时即通过该按键楼层的压力传感器检测该楼层的乘客重量,当另外又有楼层按了电梯按键时,又将按键楼层的乘客重量与之前检测到的乘客重量叠加。
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的电梯升降的控制系统,包括:
按键检测模块100,用于检测电梯的按键操作;具体如上述;
重量检测模块200,用于当检测到电梯有按键操作时,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具体如上述;
控制模块300,用于若在预定时间内,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与电梯的满载重量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梯只在预设楼层以下的楼层停靠,以及控制第二电梯只在预设楼层以上的楼层停靠;具体如上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梯设备,所述电梯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电梯升降的控制系统。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电梯设备,所述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电梯的按键操作;当检测到电梯有按键操作时,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若在预定时间内,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与电梯的满载重量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梯只在预设楼层以下的楼层停靠,以及控制第二电梯只在预设楼层以上的楼层停靠。本发明主要针对电梯轿厢数量较少的情况,可在电梯上下班高峰期时,将两个电梯轿厢均匀的分布在合适的楼层停靠,避免上下班高峰期电梯总是在低层就满载,导致高层没有电梯上去。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电梯的按键操作;
当检测到电梯有按键操作时,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
若在预定时间内,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与电梯的满载重量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梯只在预设楼层以下的楼层停靠,以及控制第二电梯只在预设楼层以上的楼层停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在预定时间内,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与电梯的满载重量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梯只在预设楼层以下的楼层停靠,以及控制第二电梯只在预设楼层以上的楼层停靠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值清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检测到第一电梯有按键操作时,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检测到电梯有按键操作时,检测有按键操作的楼层的数量;
当有按键操作的楼层的数量大于第一预定值时,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值为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具体包括:
通过电梯内的称重装置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电梯有按键操作时,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的步骤还包括:
当检测到电梯有按键操作时,控制第一电梯到达有按键操作的楼层,并通过第一电梯内的称重装置实时检测按键楼层进入第一电梯内的乘客的重重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具体包括:
通过电梯门外的压力传感器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电梯有按键操作时,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的步骤还包括:
当开始检测到有楼层有按键操作时,通过该楼层电梯门门口的压力传感器检测该楼层电梯门门口的乘客的重量;
当又检测到有楼层有按键操作时,通过该楼层电梯门门口的压力传感器检测该楼层电梯门门口的乘客的重量,并将该楼层乘客的重量值与之前按键楼层统计的重量值叠加,作为当前电梯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值。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的双轿厢电梯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键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梯的按键操作;
重量检测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电梯有按键操作时,检测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
控制模块,用于若在预定时间内,按键楼层乘客的总重量与电梯的满载重量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梯只在预设楼层以下的楼层停靠,以及控制第二电梯只在预设楼层以上的楼层停靠。
10.一种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双轿厢电梯的控制系统。
CN201811605100.1A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电梯设备 Active CN1094555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05100.1A CN109455588B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电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05100.1A CN109455588B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电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55588A true CN109455588A (zh) 2019-03-12
CN109455588B CN109455588B (zh) 2021-08-10

Family

ID=65614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05100.1A Active CN109455588B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电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5558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13574A (ja) * 1990-03-02 1992-08-04 Otis Elevator Co エレベータ配送システム
CN1605554A (zh) * 2003-10-10 2005-04-13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控制电梯设备的方法和电梯设备
CN1795132A (zh) * 2003-06-30 2006-06-28 通力股份公司 对电梯的进入高峰交通的识别
CN103935850A (zh) * 2014-04-23 2014-07-23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电梯群控分区方法、电梯群控装置及系统
CN106379781A (zh) * 2016-09-23 2017-02-08 广州日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召梯方法及系统
CN108483155A (zh) * 2018-04-10 2018-09-04 深圳市零度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运行控制系统、实现方法及后台服务器、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13574A (ja) * 1990-03-02 1992-08-04 Otis Elevator Co エレベータ配送システム
CN1795132A (zh) * 2003-06-30 2006-06-28 通力股份公司 对电梯的进入高峰交通的识别
CN1605554A (zh) * 2003-10-10 2005-04-13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控制电梯设备的方法和电梯设备
CN103935850A (zh) * 2014-04-23 2014-07-23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电梯群控分区方法、电梯群控装置及系统
CN106379781A (zh) * 2016-09-23 2017-02-08 广州日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召梯方法及系统
CN108483155A (zh) * 2018-04-10 2018-09-04 深圳市零度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运行控制系统、实现方法及后台服务器、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55588B (zh) 202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23611B (zh) 电梯中的制动器操作管理
CN109720947B (zh) 外部系统协同分配系统以及方法
CN105438899B (zh) 满载临界状态下的电梯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250016B (zh) 用于操作电梯系统的方法
CN103171935A (zh) 一种具有自学习功能的升降电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P2557062A1 (en) Control device for elevator
JP4960585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0902511A (zh) 一种电梯智能停靠方法及系统
CN109455588A (zh) 一种双轿厢电梯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电梯设备
CN108128675A (zh) 一种速度可调的电梯运行方法
CN110562831A (zh) 电梯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100784A (zh) 智能电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379781B (zh) 召梯方法及系统
CN105110108B (zh) 一种高效型自适应电梯控制方法
CN105016164B (zh) 一种火灾情况下的电梯调度方法
EP2923987A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a lift system
CN111212807A (zh) 通过电梯设备来优化乘客运送的方法和电梯门系统
JP2006062760A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CN109110586B (zh) 电梯升降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电梯设备
JP3319635B2 (ja) エレベータ
CN104444656A (zh) 一种电梯厅外拥挤度厅外提示系统及方法
CN110937478B (zh) 一种人流高峰期的厅外呼梯控制方法
CN108046070B (zh) 一种智能控制电梯运行的方法
WO2018109257A1 (en) Elevator call controller
CN102730503A (zh) 电梯控制系统及运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