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30549A - 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30549A
CN109430549A CN201811534353.4A CN201811534353A CN109430549A CN 109430549 A CN109430549 A CN 109430549A CN 201811534353 A CN201811534353 A CN 201811534353A CN 109430549 A CN109430549 A CN 1094305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medium
edible mushroom
edible
feed
diges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343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碧静
韦慧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shan County Shansh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shan County Shansh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shan County Shansh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shan County Shansh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3435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305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30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305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50/0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 A23K50/1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rumin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10Animal feeding-stuffs obtained by micro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processes
    • A23K10/12Animal feeding-stuffs obtained by micro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processes by fermenta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e.g. of vegetable material, animal waste material or bioma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3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plant origin, e.g. roots, seeds or hay; from material of fungal origin, e.g.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3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plant origin, e.g. roots, seeds or hay; from material of fungal origin, e.g. mushrooms
    • A23K10/37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plant origin, e.g. roots, seeds or hay; from material of fungal origin, e.g. mushrooms from waste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20/00Accessory food factors for 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20/10Organic substances
    • A23K20/163Sugars; Polysacchari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 Y02P60/87Re-use of by-products of food processing for fodder produc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Bird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包括:步骤一、制作培养基组成;步骤二、进行第一次发酵;步骤三、将培养基装入编织袋内;步骤四、接种食用菌菌种培养;步骤五、待食用菌菌体生长至可采收时,采收该茬食用菌,向培养基中注入营养补液,再次接种,重复采收和接种若干次后,将所有的食用菌和培养基一起回收,烘干暴晒,得到干性饲料。步骤六、将腊熟期玉米秸秆压实密封,厌氧发酵,得湿性饲料;步骤七、将干性饲料与湿性饲料混合得到青贮玉米混合饲料。本发明饲料中含有大量食用菌,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与消化后的培养基和带有果香味的青贮饲料配合使用,肉牛食用后,牛肉中蛋白质含量提高、味道鲜美。

Description

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饲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发达地区牛肉消费占肉类消费比例50%以上,市场需求量巨大。马山县作 为自治区有名的山区县之一,多开阔平坦的缓坡地,全县属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日照充 足,气候温和,对牧业生产十分有利,适于发展肉牛养殖加工产业。肉牛养殖业也是马山县产业精准扶贫规划重点支持的扶贫龙头产业。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和地区牛肉 人均占有量在50公斤以上(世界人均10公斤),而我国却不足5公斤。牛肉含有 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中医认为: 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能。随着国内经济的不 断发展,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加注重膳食质量和结构的改善,对牛肉特别是 优质牛肉需求已经与日俱增。
牛的饮食习性直接关系到牛肉的品质,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 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如鲜蘑菇含蛋白质为1.5-3.5%,是大白菜的3倍,萝卜 的6倍,苹果的17倍。1公斤干蘑菇所含蛋白质相当于2公斤瘦肉,3公斤鸡蛋或12公 斤牛奶的蛋白量。食用菌中赖氨酸含很丰富,含有组成蛋白质的18种氨基酸。食用菌脂 肪含量很低,还含有维生素,富含多种矿质元素:磷、钾、钠、钙、铁、锌、镁、锰、等 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菇类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鲜菇1.5-6%、干菇15-35%,高于一般蔬 菜。然而,食用菌的价格一般较贵,因此,如何将食用菌添加到牛饲料中,且使其成本降 低是目前正在探索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包括:
步骤一、取稻草、玉米芯、玉米杆、玉米穗、玉米、桑树枝叶、甘蔗渣、豆腐渣、小 麦秸秆、高粱秸秆、麦麸、谷子秸秆、燕麦秸秆、狗尾巴草和稗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原 料混合并将其粉碎为粒径小于20目的颗粒作为培养基基料,之后向其中加入占培养基基 料质量百分比1%~3%的红糖和水并混合均匀,水与所述培养基基料质量比为1:2~4,得到 培养基组成;
步骤二、向所述培养基组成中加入酵母菌后,将其置于温度55~65℃下进行第一次发 酵10~12天,得到发酵好的培养基,然后将所述培养基均质若干次,所述酵母菌的用量占 所述培养基组成的质量的0.01~0.03%;
步骤三、将发酵好的培养基装入编织袋内,使其形成棒状,并于温度121℃下密闭条 件下灭菌15~30分钟进行初步消毒;
步骤四、将进行所述初步消毒后的棒状的培养基移入接种室内,对其再次进行紫外线 消毒30分钟以上进行最终消毒,再然后在该培养基的一端接种1~3cm厚的食用菌菌种, 最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室温25~28℃和黑暗条件下培养;
步骤五、待食用菌菌体生长至可采收时,采收该茬食用菌,然后向所述培养基中注入 营养补液,再次接种1~3cm厚的食用菌菌种,继续于原培养条件下培养,重复采收和接种若干次后,将采收的所有的食用菌及最后一茬食用菌和经过食用菌消化后的培养基一起回收,同时将所述培养基和食用菌粉碎为粒径小于10目的颗粒,然后将该培养基和食用 菌的颗粒物于温度70~90℃下烘干5~15h,再然后将烘干后的培养基和食用菌的颗粒物于天气晴朗时连续于日光下暴晒2~4天,得到干性饲料;
步骤六、将腊熟期玉米秸秆通过青贮收获机械一次性完成切碎、收集后,将青玉米秸 秆铡碎,装贮于密封环境中压实密封储藏,利用自然条件进行乳酸菌厌氧发酵至少50天以上,得到湿性饲料;
步骤七、将所述干性饲料与湿性饲料混合得到青贮玉米混合饲料。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步骤五中,重复采收和 接种三次后,将采收的所有的食用菌及最后一茬食用菌和经过食用菌消化后的培养基一起 回收。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营养补液包含如下 组分:胰蛋白胨10g/mL,氯化铵7g/mL,氯化钾2.5g/mL,葡萄糖1.5g/mL和酵母粉6 g/mL。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青贮玉米混合饲料 用于喂养牛。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步骤六中,所述厌氧发 酵在黑暗环境下进行。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干性饲料和湿性饲 料的质量比为1:5~10。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步骤五中,进行所述烘 干时,将所述培养基和食用菌的颗粒物平铺成厚度不高于3cm的薄层,进行所述暴晒时,将所述培养基和食用菌的颗粒物平铺成厚度不高于5cm的薄层。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步骤一中,所述红糖的 用量占所述培养基基料的质量百分比为2%的红糖,水与所述培养基基料的质量比为1:3。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步骤一中,水与所述培 养基基料的质量比为1:3。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步骤二中,第一次发酵 的温度为60℃,所述酵母菌的用量占所述培养基组成的质量的0.02%。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步骤三中,接种时,接 种厚度为2cm厚,培养温度为27℃。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食用菌菌种为双孢 菇。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步骤五中,将该培养基 和食用菌的颗粒物于温度80℃下烘干10h,再然后将烘干后的培养基和食用菌的颗粒物于天气晴朗时连续于日光下暴晒3天。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食用菌生长的培养基的来源包括多种禾本科植物,秸秆软、易于吸收,并且, 经发酵后制备为培养基可用于培养食用菌,而该培养基在经食用菌发酵后,成为了可食用 的营养物质,营养丰富、易于消化,适口性好,同时食用菌也作为了牲畜饲料的一部分, 为牲畜饲养提供了及其丰富的菌类来源,且价值低廉,同时也改善了培养基的不良口感。 同时,本发明的培养基也使得食用菌的长势整齐、产量高。并且,本发明的食用菌和培养 基回收后,通过烘干和暴晒除去其中可能存在的异味物质,使其口感更好,大大促进了牲 畜的进食效率。本发明在利用食用菌消化培养基的过程中,经过多个循环,延长了食用菌 消化利用培养基中不利于肉牛吸收的营养物质的消耗时间,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食用菌, 而食用菌中蛋白质、微量元素等含量丰富,并且易于被肉牛消化吸收,同时也使得饲料的 适口性更好。同时,本发明采用腊熟期的玉米秸秆经过自然发酵制作成为青贮玉米湿性饲 料,以保持青秸秆的营养,并使得青贮饲料带有轻微的果香味。本发明的食用菌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与消化后的培养基和带有果香味的青贮饲料配 合使用,肉牛食用后,牛肉中蛋白质含量提高味道鲜美。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 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 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包括:
步骤一、取稻草、玉米芯、玉米杆、玉米穗、玉米、桑树枝叶、甘蔗渣、豆腐渣、小 麦秸秆、高粱秸秆、麦麸、谷子秸秆、燕麦秸秆、狗尾巴草和稗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原 料混合并将其粉碎为粒径小于20目的颗粒作为培养基基料,之后向其中加入占培养基基 料质量百分比1%~3%的红糖和水并混合均匀,水与所述培养基基料质量比为1:2~4,得到 培养基组成;
步骤二、向所述培养基组成中加入酵母菌后,将其置于温度55~65℃下进行第一次发 酵10~12天,得到发酵好的培养基,然后将所述培养基均质若干次,所述酵母菌的用量占 所述培养基组成的质量的0.01~0.03%;
步骤三、将发酵好的培养基装入编织袋内,使其形成棒状,并于温度121℃下密闭条 件下灭菌15~30分钟进行初步消毒;
步骤四、将进行所述初步消毒后的棒状的培养基移入接种室内,对其再次进行紫外线 消毒30分钟以上进行最终消毒,再然后在该培养基的一端接种1~3cm厚的食用菌菌种, 最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室温25~28℃和黑暗条件下培养;
步骤五、待食用菌菌体生长至可采收时,采收该茬食用菌,然后向所述培养基中注入 营养补液,再次接种1~3cm厚的食用菌菌种,继续于原培养条件下培养,重复采收和接种若干次后,将采收的所有的食用菌及最后一茬食用菌和经过食用菌消化后的培养基一起回收,同时将所述培养基和食用菌粉碎为粒径小于10目的颗粒,然后将该培养基和食用 菌的颗粒物于温度70~90℃下烘干5~15h,再然后将烘干后的培养基和食用菌的颗粒物于天气晴朗时连续于日光下暴晒2~4天,得到干性饲料,其中,所述营养补液包含如下组分:胰蛋白胨5~15g/mL,氯化铵4~10g/mL,氯化钾1~4g/mL,葡萄糖1~2g/mL和酵母粉 2~10g/mL采收每茬食用菌后,每个编织袋内注入的营养补液的体积与每个编织袋内的培 养基的质量比为2~6:10;
步骤六、将腊熟期玉米秸秆通过青贮收获机械一次性完成切碎、收集后,将青玉米秸 秆铡碎,装贮于密封环境中压实密封储藏,利用自然条件进行乳酸菌厌氧发酵至少50天以上,得到湿性饲料;
步骤七、将所述干性饲料与湿性饲料混合得到青贮玉米混合饲料。
本发明的食用菌生长的培养基的来源包括多种禾本科植物,秸秆软、易于吸收,并且, 经发酵后制备为培养基可用于培养食用菌,而该培养基在经食用菌发酵后,成为了可食用 的营养物质,营养丰富、易于消化,适口性好,同时食用菌也作为了牲畜饲料的一部分, 为牲畜饲养提供了及其丰富的菌类来源,且价值低廉,同时也改善了培养基的不良口感。 同时,本发明的培养基也使得食用菌的长势整齐、产量高。并且,本发明的食用菌和培养 基回收后,通过烘干和暴晒除去其中可能存在的异味物质,使其口感更好,大大促进了牲 畜的进食效率。本发明在利用食用菌消化培养基的过程中,经过多个循环,延长了食用菌 消化利用培养基中不利于肉牛吸收的营养物质的消耗时间,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食用菌, 而食用菌中蛋白质、微量元素等含量丰富,并且易于被肉牛消化吸收,同时也使得饲料的 适口性更好。同时,本发明采用腊熟期的玉米秸秆经过自然发酵制作成为青贮玉米湿性饲 料,以保持青秸秆的营养,并使得青贮饲料带有轻微的果香味。本发明的食用菌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与消化后的培养基和带有果香味的青贮饲料配 合使用,肉牛食用后,牛肉中蛋白质含量提高。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步骤五中,重复采收和接种三次后,将采 收的所有的食用菌及最后一茬食用菌和经过食用菌消化后的培养基一起回收。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营养补液包含如下组分:胰蛋白胨10g/mL,氯化铵7g/mL,氯化钾2.5g/mL,葡萄糖1.5g/mL和酵母粉6g/mL。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青贮玉米混合饲料用于喂养牛。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步骤六中,所述厌氧发酵在黑暗环境下进 行。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干性饲料和湿性饲料的质量比为1:5~10。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步骤五中,进行所述烘干时,将所述培养 基和食用菌的颗粒物平铺成厚度不高于3cm的薄层,进行所述暴晒时,将所述培养基和食 用菌的颗粒物平铺成厚度不高于5cm的薄层。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步骤一中,所述红糖的用量占所述培养基 基料的质量百分比为2%的红糖,水与所述培养基基料的质量比为1:3。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步骤一中,水与所述培养基基料的质量比 为1:3。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步骤二中,第一次发酵的温度为60℃,所述酵母菌的用量占所述培养基组成的质量的0.02%。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步骤三中,接种时,接种厚度为2cm厚,培养温度为27℃。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食用菌菌种为双孢菇。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步骤五中,将该培养基和食用菌的颗粒物 于温度80℃下烘干10h,再然后将烘干后的培养基和食用菌的颗粒物于天气晴朗时连续于日光下暴晒3天。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现提供如下的实施例和对比例进 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取稻草、玉米芯、玉米杆、玉米穗、玉米、桑树枝叶、甘蔗渣、豆腐渣、小 麦秸秆、高粱秸秆、麦麸、谷子秸秆、燕麦秸秆、狗尾巴草和稗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原 料混合并将其粉碎为粒径小于20目的颗粒作为培养基基料,之后向其中加入占培养基基 料质量百分比1%的红糖和水并混合均匀,水与所述培养基基料质量比为1:2,得到培养基 组成;
步骤二、向所述培养基组成中加入酵母菌后,将其置于温度55℃下进行第一次发酵 10天,得到发酵好的培养基,然后将所述培养基均质若干次,所述酵母菌的用量占所述培养基组成的质量的0.01%;
步骤三、将发酵好的培养基装入编织袋内,使其形成棒状,并于温度121℃下密闭条 件下灭菌15分钟进行初步消毒;
步骤四、将进行所述初步消毒后的棒状的培养基移入接种室内,对其再次进行紫外线 消毒30分钟以上进行最终消毒,再然后在该培养基的一端接种1cm厚的食用菌菌种,最 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室温25℃和黑暗条件下培养;
步骤五、待食用菌菌体生长至可采收时,采收该茬食用菌,然后向所述培养基中注入 营养补液,再次接种1cm厚的食用菌菌种,继续于原培养条件下培养,重复采收和接种若干次后,将采收的所有的食用菌及最后一茬食用菌和经过食用菌消化后的培养基一起回收,同时将所述培养基和食用菌粉碎为粒径小于10目的颗粒,然后将该培养基和食用菌 的颗粒物于温度70℃下烘干5h,再然后将烘干后的培养基和食用菌的颗粒物于天气晴朗 时连续于日光下暴晒2天,得到干性饲料,其中,进行所述烘干时,将所述培养基和食用 菌的颗粒物平铺成厚度不高于3cm的薄层,进行所述暴晒时,将所述培养基和食用菌的颗 粒物平铺成厚度不高于5cm的薄层。所述营养补液包含如下组分:胰蛋白胨5g/mL,氯 化铵4g/mL,氯化钾1g/mL,葡萄糖1g/mL和酵母粉2g/mL采收每茬食用菌后,每个编 织袋内注入的营养补液的体积与每个编织袋内的培养基的质量比为2:10。
步骤六、将腊熟期玉米秸秆通过青贮收获机械一次性完成切碎、收集后,将青玉米秸 秆铡碎,装贮于密封环境中压实密封储藏,利用自然条件进行乳酸菌厌氧发酵至少50天以上,得到湿性饲料,所述厌氧发酵在黑暗环境下进行。
步骤七、将所述干性饲料与湿性饲料混合得到青贮玉米混合饲料,所述干性饲料和湿 性饲料的质量比为1:5。
实施例2
一种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取稻草、玉米芯、玉米杆、玉米穗、玉米、桑树枝叶、甘蔗渣、豆腐渣、小 麦秸秆、高粱秸秆、麦麸、谷子秸秆、燕麦秸秆、狗尾巴草和稗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原 料混合并将其粉碎为粒径小于20目的颗粒作为培养基基料,之后向其中加入占培养基基 料质量百分比3%的红糖和水并混合均匀,水与所述培养基基料质量比为1:4,得到培养基 组成;
步骤二、向所述培养基组成中加入酵母菌后,将其置于温度65℃下进行第一次发酵 12天,得到发酵好的培养基,然后将所述培养基均质若干次,所述酵母菌的用量占所述培养基组成的质量的0.03%;
步骤三、将发酵好的培养基装入编织袋内,使其形成棒状,并于温度121℃下密闭条 件下灭菌30分钟进行初步消毒;
步骤四、将进行所述初步消毒后的棒状的培养基移入接种室内,对其再次进行紫外线 消毒30分钟以上进行最终消毒,再然后在该培养基的一端接种3cm厚的食用菌菌种,最 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室温28℃和黑暗条件下培养;
步骤五、待食用菌菌体生长至可采收时,采收该茬食用菌,然后向所述培养基中注入 营养补液,再次接种2.5cm厚的食用菌菌种,继续于原培养条件下培养,重复采收和接种二次后,将采收的所有的食用菌及最后一茬食用菌和经过食用菌消化后的培养基一起回收,同时将所述培养基和食用菌粉碎为粒径小于10目的颗粒,然后将该培养基和食用菌 的颗粒物于温度90℃下烘干15h,再然后将烘干后的培养基和食用菌的颗粒物于天气晴朗 时连续于日光下暴晒4天,得到干性饲料,其中,进行所述烘干时,将所述培养基和食用 菌的颗粒物平铺成厚度不高于3cm的薄层,进行所述暴晒时,将所述培养基和食用菌的颗 粒物平铺成厚度不高于5cm的薄层。所述营养补液包含如下组分:胰蛋白胨6g/mL,氯 化铵5g/mL,氯化钾2g/mL,葡萄糖1.6g/mL和酵母粉3g/mL采收每茬食用菌后,每个 编织袋内注入的营养补液的体积与每个编织袋内的培养基的质量比为3:10。
步骤六、将腊熟期玉米秸秆通过青贮收获机械一次性完成切碎、收集后,将青玉米秸 秆铡碎,装贮于密封环境中压实密封储藏,利用自然条件进行乳酸菌厌氧发酵50天以上, 得到湿性饲料,所述厌氧发酵在黑暗环境下进行。
步骤七、将所述干性饲料与湿性饲料混合得到青贮玉米混合饲料,所述干性饲料和湿 性饲料的质量比为1:6。
实施例3
一种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取稻草、玉米芯、玉米杆、玉米穗、玉米、桑树枝叶、甘蔗渣、豆腐渣、小 麦秸秆、高粱秸秆、麦麸、谷子秸秆、燕麦秸秆、狗尾巴草和稗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原 料混合并将其粉碎为粒径小于20目的颗粒作为培养基基料,之后向其中加入占培养基基 料质量百分比2%的红糖和水并混合均匀,水与所述培养基基料质量比为1:3,得到培养基 组成;
步骤二、向所述培养基组成中加入酵母菌后,将其置于温度60℃下进行第一次发酵 11天,得到发酵好的培养基,然后将所述培养基均质若干次,所述酵母菌的用量占所述培 养基组成的质量的0.02%;
步骤三、将发酵好的培养基装入编织袋内,使其形成棒状,并于温度121℃下密闭条 件下灭菌22分钟进行初步消毒;
步骤四、将进行所述初步消毒后的棒状的培养基移入接种室内,对其再次进行紫外线 消毒30分钟以上进行最终消毒,再然后在该培养基的一端接种2cm厚的食用菌菌种双孢 菇,最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室温27℃和黑暗条件下培养;
步骤五、待食用菌菌体生长至可采收时,采收该茬食用菌,然后向所述培养基中注入 营养补液,再次接种2cm厚的食用菌菌种,继续于原培养条件下培养,重复采收和接种三次后,将采收的所有的食用菌及最后一茬食用菌和经过食用菌消化后的培养基一起回收,同时将所述培养基和食用菌粉碎为粒径小于10目的颗粒,然后将该培养基和食用菌的颗粒物于温度80℃下烘干10h,再然后将烘干后的培养基和食用菌的颗粒物于天气晴朗时 连续于日光下暴晒3天,得到干性饲料,其中,进行所述烘干时,将所述培养基和食用菌 的颗粒物平铺成厚度不高于3cm的薄层,进行所述暴晒时,将所述培养基和食用菌的颗粒 物平铺成厚度不高于5cm的薄层。所述营养补液包含如下组分:胰蛋白胨10g/mL,氯化 铵7g/mL,氯化钾2.5g/mL,葡萄糖1.5g/mL和酵母粉6g/mL采收每茬食用菌后,每个 编织袋内注入的营养补液的体积与每个编织袋内的培养基的质量比为4:10。
步骤六、将腊熟期玉米秸秆通过青贮收获机械一次性完成切碎、收集后,将青玉米秸 秆铡碎,装贮于密封环境中压实密封储藏,利用自然条件进行乳酸菌厌氧发酵70天,得到湿性饲料,所述厌氧发酵在黑暗环境下进行。
步骤七、将所述干性饲料与湿性饲料混合得到青贮玉米混合饲料,所述干性饲料和湿 性饲料的质量比为1:7。
实施例4
一种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取稻草、玉米芯、玉米杆、玉米穗、玉米、桑树枝叶、甘蔗渣、豆腐渣、小 麦秸秆、高粱秸秆、麦麸、谷子秸秆、燕麦秸秆、狗尾巴草和稗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原 料混合并将其粉碎为粒径小于20目的颗粒作为培养基基料,之后向其中加入占培养基基 料质量百分比1.3%的红糖和水并混合均匀,水与所述培养基基料质量比为1:2.4,得到培 养基组成;
步骤二、向所述培养基组成中加入酵母菌后,将其置于温度58℃下进行第一次发酵 10天,得到发酵好的培养基,然后将所述培养基均质若干次,所述酵母菌的用量占所述培养基组成的质量的0.02%;
步骤三、将发酵好的培养基装入编织袋内,使其形成棒状,并于温度121℃下密闭条 件下灭菌20分钟进行初步消毒;
步骤四、将进行所述初步消毒后的棒状的培养基移入接种室内,对其再次进行紫外线 消毒30分钟以上进行最终消毒,再然后在该培养基的一端接种2cm厚的食用菌菌种,最 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室温26℃和黑暗条件下培养;
步骤五、待食用菌菌体生长至可采收时,采收该茬食用菌,然后向所述培养基中注入 营养补液,再次接种1.5cm厚的食用菌菌种,继续于原培养条件下培养,重复采收和接种三次后,将采收的所有的食用菌及最后一茬食用菌和经过食用菌消化后的培养基一起回收,同时将所述培养基和食用菌粉碎为粒径小于10目的颗粒,然后将该培养基和食用菌 的颗粒物于温度78℃下烘干8h,再然后将烘干后的培养基和食用菌的颗粒物于天气晴朗 时连续于日光下暴晒2.5天,得到干性饲料,其中,进行所述烘干时,将所述培养基和食 用菌的颗粒物平铺成厚度不高于3cm的薄层,进行所述暴晒时,将所述培养基和食用菌的 颗粒物平铺成厚度不高于5cm的薄层。所述营养补液包含如下组分:胰蛋白胨10g/mL, 氯化铵7g/mL,氯化钾2g/mL,葡萄糖1~2g/mL和酵母粉8g/mL采收每茬食用菌后,每 个编织袋内注入的营养补液的体积与每个编织袋内的培养基的质量比为4:10。
步骤六、将腊熟期玉米秸秆通过青贮收获机械一次性完成切碎、收集后,将青玉米秸 秆铡碎,装贮于密封环境中压实密封储藏,利用自然条件进行乳酸菌厌氧发酵80天,得到湿性饲料,所述厌氧发酵在黑暗环境下进行。
步骤七、将所述干性饲料与湿性饲料混合得到青贮玉米混合饲料,所述干性饲料和湿 性饲料的质量比为1:8。
实施例5
一种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取稻草、玉米芯、玉米杆、玉米穗、玉米、桑树枝叶、甘蔗渣、豆腐渣、小 麦秸秆、高粱秸秆、麦麸、谷子秸秆、燕麦秸秆、狗尾巴草和稗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原 料混合并将其粉碎为粒径小于20目的颗粒作为培养基基料,之后向其中加入占培养基基 料质量百分比2.5%的红糖和水并混合均匀,水与所述培养基基料质量比为1:3.5,得到培 养基组成;
步骤二、向所述培养基组成中加入酵母菌后,将其置于温度62℃下进行第一次发酵 11天,得到发酵好的培养基,然后将所述培养基均质若干次,所述酵母菌的用量占所述培 养基组成的质量的0.02%;
步骤三、将发酵好的培养基装入编织袋内,使其形成棒状,并于温度121℃下密闭条 件下灭菌25分钟进行初步消毒;
步骤四、将进行所述初步消毒后的棒状的培养基移入接种室内,对其再次进行紫外线 消毒30分钟以上进行最终消毒,再然后在该培养基的一端接种2cm厚的食用菌菌种,最 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室温26℃和黑暗条件下培养;
步骤五、待食用菌菌体生长至可采收时,采收该茬食用菌,然后向所述培养基中注入 营养补液,再次接种1cm厚的食用菌菌种,继续于原培养条件下培养,重复采收和接种四次后,将采收的所有的食用菌及最后一茬食用菌和经过食用菌消化后的培养基一起回收,同时将所述培养基和食用菌粉碎为粒径小于10目的颗粒,然后将该培养基和食用菌的颗粒物于温度82℃下烘干12h,再然后将烘干后的培养基和食用菌的颗粒物于天气晴朗时连续于日光下暴晒3天,得到干性饲料,其中,进行所述烘干时,将所述培养基和食用菌的 颗粒物平铺成厚度不高于3cm的薄层,进行所述暴晒时,将所述培养基和食用菌的颗粒物 平铺成厚度不高于5cm的薄层。所述营养补液包含如下组分:胰蛋白胨12g/mL,氯化铵 9g/mL,氯化钾3g/mL,葡萄糖1.2g/mL和酵母粉9g/mL采收每茬食用菌后,每个编织 袋内注入的营养补液的体积与每个编织袋内的培养基的质量比为5:10。
步骤六、将腊熟期玉米秸秆通过青贮收获机械一次性完成切碎、收集后,将青玉米秸 秆铡碎,装贮于密封环境中压实密封储藏,利用自然条件进行乳酸菌厌氧发酵60天,得到湿性饲料,所述厌氧发酵在黑暗环境下进行。
步骤七、将所述干性饲料与湿性饲料混合得到青贮玉米混合饲料,所述干性饲料和湿 性饲料的质量比为1:9。
实施例6
一种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取稻草、玉米芯、玉米杆、玉米穗、玉米、桑树枝叶、甘蔗渣、豆腐渣、小 麦秸秆、高粱秸秆、麦麸、谷子秸秆、燕麦秸秆、狗尾巴草和稗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原 料混合并将其粉碎为粒径小于20目的颗粒作为培养基基料,之后向其中加入占培养基基 料质量百分比2%的红糖和水并混合均匀,水与所述培养基基料质量比为1:4,得到培养 基组成;
步骤二、向所述培养基组成中加入酵母菌后,将其置于温度64℃下进行第一次发酵 12天,得到发酵好的培养基,然后将所述培养基均质若干次,所述酵母菌的用量占所述培养基组成的质量的0.02%;
步骤三、将发酵好的培养基装入编织袋内,使其形成棒状,并于温度121℃下密闭条 件下灭菌28分钟进行初步消毒;
步骤四、将进行所述初步消毒后的棒状的培养基移入接种室内,对其再次进行紫外线 消毒30分钟以上进行最终消毒,再然后在该培养基的一端接种3cm厚的食用菌菌种,最 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室温27℃和黑暗条件下培养;
步骤五、待食用菌菌体生长至可采收时,采收该茬食用菌,然后向所述培养基中注入 营养补液,再次接种3cm厚的食用菌菌种,继续于原培养条件下培养,重复采收和接种若干次后,将采收的所有的食用菌及最后一茬食用菌和经过食用菌消化后的培养基一起回收,同时将所述培养基和食用菌粉碎为粒径小于10目的颗粒,然后将该培养基和食用菌 的颗粒物于温度88℃下烘干14h,再然后将烘干后的培养基和食用菌的颗粒物于天气晴 朗时连续于日光下暴晒3天,得到干性饲料,其中,进行所述烘干时,将所述培养基和食 用菌的颗粒物平铺成厚度不高于3cm的薄层,进行所述暴晒时,将所述培养基和食用菌的 颗粒物平铺成厚度不高于5cm的薄层。所述营养补液包含如下组分:胰蛋白胨15g/mL, 氯化铵10g/mL,氯化钾4g/mL,葡萄糖2g/mL和酵母粉10g/mL采收每茬食用菌后,每 个编织袋内注入的营养补液的体积与每个编织袋内的培养基的质量比为6:10。
步骤六、将腊熟期玉米秸秆通过青贮收获机械一次性完成切碎、收集后,将青玉米秸 秆铡碎,装贮于密封环境中压实密封储藏,利用自然条件进行乳酸菌厌氧发酵90天,得到湿性饲料,所述厌氧发酵在黑暗环境下进行。
步骤七、将所述干性饲料与湿性饲料混合得到青贮玉米混合饲料,所述干性饲料和湿 性饲料的质量比为1:10。
对比例
市售或其他自制干性饲料,均没有经过食用菌培养以消化的过程。
效果验证
选取700头生长健壮、无疾病的四月龄小牛,分为100头一组,共7组,分别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至6的方法和对比例制备得到的干性饲料进行喂养,喂养量及其他养殖情况均相同。至小牛长至12月龄时,出栏,测定其肉中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情况如下表所示:
这里说明的模块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利用食用菌 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 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 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 于特定的细节。

Claims (7)

1.一种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取稻草、玉米芯、玉米杆、玉米穗、玉米、桑树枝叶、甘蔗渣、豆腐渣、小麦秸秆、高粱秸秆、麦麸、谷子秸秆、燕麦秸秆、狗尾巴草和稗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原料混合并将其粉碎为粒径小于20目的颗粒作为培养基基料,之后向其中加入占培养基基料质量百分比1%~3%的红糖和水并混合均匀,水与所述培养基基料质量比为1:2~4,得到培养基组成;
步骤二、向所述培养基组成中加入酵母菌后,将其置于温度55~65℃下进行第一次发酵10~12天,得到发酵好的培养基,然后将所述培养基均质若干次,所述酵母菌的用量占所述培养基组成的质量的0.01~0.03%;
步骤三、将发酵好的培养基装入编织袋内,使其形成棒状,并于温度121℃下密闭条件下灭菌15~30分钟进行初步消毒;
步骤四、将进行所述初步消毒后的棒状的培养基移入接种室内,对其再次进行紫外线消毒30分钟以上进行最终消毒,再然后在该培养基的一端接种1~3cm厚的食用菌菌种,最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室温25~28℃和黑暗条件下培养;
步骤五、待食用菌菌体生长至可采收时,采收该茬食用菌,然后向所述培养基中注入营养补液,再次接种1~3cm厚的食用菌菌种,继续于原培养条件下培养,重复采收和接种若干次后,将采收的所有的食用菌及最后一茬食用菌和经过食用菌消化后的培养基一起回收,同时将所述培养基和食用菌粉碎为粒径小于10目的颗粒,然后将该培养基和食用菌的颗粒物于温度70~90℃下烘干5~15h,再然后将烘干后的培养基和食用菌的颗粒物于天气晴朗时连续于日光下暴晒2~4天,得到干性饲料,其中,所述营养补液包含如下组分:胰蛋白胨5~15g/mL,氯化铵4~10g/mL,氯化钾1~4g/mL,葡萄糖1~2g/mL和酵母粉2~10g/mL采收每茬食用菌后,每个编织袋内注入的营养补液的体积与每个编织袋内的培养基的质量比为2~6:10;
步骤六、将腊熟期玉米秸秆通过青贮收获机械一次性完成切碎、收集后,将青玉米秸秆铡碎,装贮于密封环境中压实密封储藏,利用自然条件进行乳酸菌厌氧发酵至少50天以上,得到湿性饲料;
步骤七、将所述干性饲料与湿性饲料混合得到青贮玉米混合饲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重复采收和接种三次后,将采收的所有的食用菌及最后一茬食用菌和经过食用菌消化后的培养基一起回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补液包含如下组分:胰蛋白胨10g/mL,氯化铵7g/mL,氯化钾2.5g/mL,葡萄糖1.5g/mL和酵母粉6g/mL。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青贮玉米混合饲料用于喂养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接种时,接种厚度为2cm厚,培养温度为27℃。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菌种为双孢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将该培养基和食用菌的颗粒物于温度80℃下烘干10h,再然后将烘干后的培养基和食用菌的颗粒物于天气晴朗时连续于日光下暴晒3天。
CN201811534353.4A 2018-12-14 2018-12-14 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 Pending CN1094305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34353.4A CN109430549A (zh) 2018-12-14 2018-12-14 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34353.4A CN109430549A (zh) 2018-12-14 2018-12-14 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30549A true CN109430549A (zh) 2019-03-08

Family

ID=65559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34353.4A Pending CN109430549A (zh) 2018-12-14 2018-12-14 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3054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8918A (zh) * 2019-06-05 2019-09-24 凤台县香玉园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双孢菇生长用培养基
CN110352789A (zh) * 2019-06-05 2019-10-22 凤台县香玉园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双孢菇种植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64A (zh) * 1988-08-30 1990-04-18 池田久和 可食用的物质
CN102783361A (zh) * 2012-08-10 2012-11-21 安徽天都灵芝制品公司 一种生料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CN102919522A (zh) * 2012-11-02 2013-02-13 黑龙江省麒麟工贸公司 一种反刍动物饲料的制作方法
CN103918473A (zh) * 2014-03-13 2014-07-16 深圳市新华南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物饲料制备方法
CN106942477A (zh) * 2017-03-31 2017-07-14 沙洋县汉江牛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以香菇菌糠为原料的肉牛日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293612A (zh) * 2018-03-09 2018-07-20 淮阴工学院 栽培双孢菇的培养基及使用其培养双孢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64A (zh) * 1988-08-30 1990-04-18 池田久和 可食用的物质
CN102783361A (zh) * 2012-08-10 2012-11-21 安徽天都灵芝制品公司 一种生料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CN102919522A (zh) * 2012-11-02 2013-02-13 黑龙江省麒麟工贸公司 一种反刍动物饲料的制作方法
CN103918473A (zh) * 2014-03-13 2014-07-16 深圳市新华南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物饲料制备方法
CN106942477A (zh) * 2017-03-31 2017-07-14 沙洋县汉江牛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以香菇菌糠为原料的肉牛日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293612A (zh) * 2018-03-09 2018-07-20 淮阴工学院 栽培双孢菇的培养基及使用其培养双孢菇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8918A (zh) * 2019-06-05 2019-09-24 凤台县香玉园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双孢菇生长用培养基
CN110352789A (zh) * 2019-06-05 2019-10-22 凤台县香玉园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双孢菇种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2621B (zh) 基于循环生态农业的富硒产品生产系统
CN103804098B (zh) 一种草菇培养基及其栽培草菇方法
CN103461699B (zh) 一种蚯蚓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75511B (zh) 一种蝇蛆养殖方法
CN105995042A (zh) 苎麻青贮饲料调制方法
CN104431316A (zh) 一种利用富硒农作物秸秆生产富硒青储饲料的方法
JPH0265748A (ja) 食料
CN105309198A (zh) 一种香菇栽培料及香菇的种植方法
CN104413295A (zh) 一种鲜玉米秸秆果渣制作肉羊发酵饲料的方法
CN108056223A (zh) 一种牧草和秸秆混合青贮的饲料
CN104872386B (zh) 耐储存的草食动物全混合日粮的生产方法
CN108782999A (zh) 一种桑叶高蛋白青贮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21682A (zh) 一种高效青贮饲料的制备方法
CN101416687A (zh) 一种家庭用养殖饲料的青贮方法
CN1934985A (zh) 金针菇菌糠菌丝体原位后发酵生产饲料的方法
CN104872460A (zh) 草食动物草料常温保鲜包装方法
CN107348161A (zh) 以废弃菜叶为原料生产肉猪青贮饲料的方法
CN109430549A (zh) 利用食用菌的消化作用制备饲料的方法
Djajanegara Local livestock feed resources
CN102389023A (zh) 秸秆饲料蛋白菌及其制作方法
CN106701591A (zh) 羊肚菌大田商业化栽培新方法
CN109430550A (zh) 牛饲料的生产方法
CN107455578A (zh) 以废弃菜叶为原料生产牛羊青贮饲料的方法
CN105746337B (zh) 一种青贮饲料旱稻品种的选育方法
CN109938170A (zh) 一种农作物秸秆和食品业副产品混贮的青贮饲料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