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44C - 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44C
CN1094244C CN99125063XA CN99125063A CN1094244C CN 1094244 C CN1094244 C CN 1094244C CN 99125063X A CN99125063X A CN 99125063XA CN 99125063 A CN99125063 A CN 99125063A CN 1094244 C CN1094244 C CN 109424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handle
switching device
fenestra
main body
siz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991250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54936A (zh
Inventor
野村秀和
坂部正司
立石博之
早船正实
氏原秀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254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4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24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4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04Cases; Covers
    • H01H13/06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 H01H23/02Details
    • H01H23/04Case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 H01H23/02Details
    • H01H2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3/14Tumb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 H01H23/24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with two operating posi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Landscapes

  • Tumbler Switche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开关本体包括正面开口略成箱状的主体和覆盖主体正面的盖部,盖部的两侧面凸设卡止爪,其与固定于施工面的板框的卡合沟自由卡止脱离的,于开关本体的内部,收容单接式的接点部,将切换此接点部的启动开关状态的反转把手,可自由反转地安装于盖部正面,将覆盖于板框正面的装饰板的沿窗孔的纵长方向的尺寸,形成为与窗孔的纵长方向尺寸略相同的尺寸,而将操作把手可拆装地安装于反转把手的正面。

Description

开关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良好操作性的开关装置。
此种开关装置是正面设有操作部,具有使用固定于壁面等施工面的安装框而埋入配线的开关本体。
上述构造的开关装置中,虽然用设于开关本体的操作部而进行开关操作,但因操作部较开关本体小,故操作性差,且外观不佳。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操作性的开关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开关装置,其特征为具有:
开关本体,其具有可与安装框的构件安装部自由卡止或脱离的安装构件,该安装框为细长,并于纵长方向具有具多个构件安装部的开口窗,该开关本体的较短方向的外形尺寸,是形成为以构件安装部的数量分割该开口窗的纵长方向的尺寸,是形成为以构件安装部的数量分割该开口窗的纵长方向的尺寸,并于该开关本体的正面设有操作部,其可进行收容于本体内部的接点部的切换操作;
操作把手,具有与该开口窗相对的细长窗孔,且将配置于该安装框前方的装饰板的沿着该窗孔的短边方向的方向的尺寸,形成为与该窗孔的短边方向的尺寸相同的尺寸,且将沿着该窗孔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尺寸,形成为以该窗孔的纵长方向的尺寸,除以安装于该安装框的开关本体的个数而得到的尺寸,该操作把手安装于配设于装饰板的窗孔内的开关本体的正面;
因为操作把手是将沿着窗孔的短边方向的方向的尺寸,形成为与窗孔的短边方向的尺寸相同的尺寸,且将沿着窗孔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尺寸,形成为以该窗孔的纵长方向的尺寸,除以安装于该安装框的开关本体的个数而得到的尺寸,故与开关本体的操作部相比,可加大操作把手的尺寸,可提升开关装置的操作性,并可改善其外观。
所述开关装置,其特征是:于该操作把手的正面的一侧,设置沿着该窗孔的纵长方向形成的槽;
设置装于此槽内的长尺状板片;
于该板片的较短方向的一边,设置可与设于该槽内的被凹凸卡止部相凹凸卡止的凹凸卡止部;及
于该板片的纵长方向的两侧边,设置与设于该槽内的被卡止部相卡止的卡止部,
因沿着窗孔的纵长方向形成的板片,是安装于操作把手的正面,故藉由此板片,可使操作把手看起来细长且密实(小型),而改善外观,且将板片安装于操作把手时,首先,于使设于板片的较短方向的一边的凹凸扣部,与被凹凸卡止部相凹凸扣后,藉由将板片的较短方向的另一边,压入操作把手,使卡止部可轻易安装于被卡止部,使板片的安装作业容易进行。
所述开关装置,其特征为:于启动操作该接点部时所按压的操作把手的部位上,设置向正面侧凸出的凸起,因为凸起是凸出于操作把手的正面,故藉由视觉或凸起的感触,可轻易判别启动操作时按压操作把手的部位。
所述开关装置,其特征为:于该操作把手的正面的一侧,设置沿着窗孔的纵长方向形成的槽,并设置装于此槽内的长尺状板片,于将显示设置位置的位置表示灯设置于开关本体时,用以将位置表示灯的光引导至外部的导光部材,是安装于该操作把手及该板片,该操作把手、该板片及该导光部材,对应接点部的种类或位置表示灯的有无,设置多个种类,该多个种类的操作把手、板片及导光部材的外形尺寸及安装尺寸,形成为相同的尺寸,可共用零件,减少零件种类,并降低成本。
所述开关装置,其特征为:该操作部的厚度尺寸是形成为在与该操作把手之间设置容纳名称卡的空间,可使用安装有名称卡的操作把手,故自名称卡的显示,可轻易判别开关装置的用途或名称等。
所述开关装置,其特征为:于该操作把手的正面设置凹处,于此凹处的底面,设置较配置有名称卡的底面低若干程度的卡收容凹处,于凹处一边的端面设置凹槽,并于凹处的另一边的端面,设置贯通孔,于自由拆装地安装于凹处的名称盖部的另一端侧,设置可插入该凹槽的凸部,而于盖部的另一端侧,设置与该贯通孔的端缘卡止的卡止构件,因为配置名称卡的卡收容凹处,较凹处的底面低若干程度,故收容于卡收容凹处内的名称卡,其位置不会偏移,且因名称盖部是藉由其凸部与凹处的凹槽相卡止,且其卡止构件与贯通孔相卡止,而可自由拆装地安装于凹处,故容易进行对名称盖部的凹处的装拆作业,并容易因应名称卡的交换作业。
所述开关装置,其特征是为:于该操作把手中,将沿着该窗孔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尺寸,形成为约为该窗孔的3分之1的尺寸,并于开关本体上设置安装构件,该安装构件于使沿着该窗孔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开关本体的中心位置与操作把手的中心位置一致的状态下,将开关本体安装于安装框上,当于开口窗的纵长方向并排安装3个开关本体时,因可将开关本体安装于任意的安装位置,故可减少产品的种类以降低成本,且施工时亦不会弄错安装位置。
所述开关装置,其特征是为:于该操作把手中,将沿着该窗孔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尺寸,形成为约为该窗孔的2分之1的尺寸,并于开关本体上设置安装构件,该安装构件于使沿着该窗孔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开关本体的中心位置与操作把手的中心位置一致的状态下,将开关本体安装于安装框上,当于开口窗的纵长方向并排安装2个开关本体时,因可将开关本体安装于任意的安装位置,故可减少产品的种类以降低成本,且施工时亦不会弄错安装位置。
所述开关装置,其特征是为:于该操作把手中,将沿着该窗孔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尺寸,形成为约为该窗孔的1分之1的尺寸,并于开关本体上设置安装构件,该安装构件于使沿著该窗孔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开关本体的中心位置与操作把手的中心位置一致的状态下,将开关本体安装于安装框上,当于开口窗的纵长方向并排安装1个开关本体时,因可将开关本体安装于任意的安装位置,故可减少产品的种类以降低成本,且施工时亦不会弄错安装位置。
所述开关装置,其特征为:于该操作把手的与该操作部相对的面上,设置与设于该操作部的被卡止部自由卡止或脱离地卡止的卡止构件,因藉由使操作把手的卡止构件与操作部的被卡止部相卡止,而使操作把手可自由拆装地安装于操作部,故可轻易进行操作把手的装拆作业,并容易因应操作把手的交换作业。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并参考附图当可更加明白,其中:
图1是实施例1的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为上图的开关装置,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仰视图。
图3是上图的开关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用于上图的开关装置的操作把手的前视图。
图5是用于上图的开关装置的把手线,其中(a)为前视图、(b)为自右侧所见的要部侧视图。
图6是用于上图的开关装置的把手线,其中(a)为背面图、(b)为自右侧所见的图、(c)为自下方所见的图。
图7是于用于上图的开关装置的操作把手上,安装把手线的状态,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A-A’剖面图、(d)为B-B’剖面图。
图8是图7(a)的C-C’剖面图。
图9是于用于上图的开关装置的操作把手上,安装把手线的状态,其中(a)为背面图、(b)为A-A’剖面图。
图10(a)、(b)是将把手线安装于操作把手的说明图。
图11(a)、(b)是操作把手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12(a)、(c)是操作把手的拆卸方法的说明图。
图13是将实施例1的开关装置安装于施工面时所用的板框,其中(a)为前视图、(b)为背面图。
图14(a)、(b)是将开关装置安装于板框的说明图。
图15是安装于上图的板框的装饰板,其中(a)为由正面所见的立体图、(b)为由背面所见的立体图。
图16(a)、(b)是开关装置安装于板框的状态说明图。
图17是实施例2的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上图的开关装置,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仰视图。
图19是上图的开关装置的剖面图。
图20是用于上图的开关装置的操作把手,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A-A’剖面图。
图21是用于上图的开关装置的操作把手,其中(a)背面图、(b)为B-B’剖面图。
图22(a)、(b)是将用于上图的开关装置的把手线安装于操作把手的说明图。
图23是上图的开关装置安装于板框的状态说明图。
图24是实施例3的开关装置,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仰视图。
图25是实施例4的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6是上图的开关装置,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仰视图。
图27是上图的开关装置的剖面图。
图28是用于上图的开关装置的操作把手,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背面图、(d)为A-A’剖面图、(e)为B-B’剖面图。
图29(a)、(b)是将用于上图的开关装置的把手线安装于操作把手的说明图。
图30是实施例5的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1是上图的开关装置,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仰视图。
图32是上图的开关装置的剖面图。
图33是用于上图的开关装置的操作把手,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背面图、(d)为A-A’剖面图、(e)为B-B’剖面图。
图34(a)、(b)是将用于上图的开关装置的把手线安装于操作把手的说明图。
图35是实施例6的开关装置,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仰视图。
图36是实施例7的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7是上图的开关装置,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仰视图。
图38是上图的开关装置的剖面图。
图39是用于上图的开关装置的操作把手,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背面图、(d)A-A’剖面图。
图40(a)、(b)是将用于上图的开关装置把手线安装于操作把手的说明图。
图41是实施例8的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2是上图的开关装置,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仰视图。
图43是上图的开关装置的剖面图。
图44是用于上图的开关装置的操作把手,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背面图、(d)为A-A’剖面图。
图45(a)、(b)是将用于上图的开关装置的把手线安装于操作把手的说明图。
图46是实施例9的开关装置,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仰视图。
图47是实施例10的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8是上图的开关装置,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仰视图。
图49是上图的开关装置的剖面图。
图50是用于上图的开关装置的操作把手,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背面图、(d)为A-A’剖面图、(e)为B-B’剖面图。
图51是实施例11的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2是上图的开关装置,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仰视图。
图53是上图的开关装置的剖面图。
图54是用于上图的开关装置的操作把手,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背面图、(d)为A-A’剖面图、(e)为B-B’剖面图。
图55是实施例12的开关装置,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仰视图。
图56是实施例13的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7是上图的开关装置,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仰视图。
图58是上图的操作把手,其中(a)为前视图、(b)为A-A’剖面图(c)、为B-B’剖面图。
图59是上图的名称盖部,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A-A’剖面图。
图60(a)~(e)是上图的名称卡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61(a)~(c)是上图的名称盖部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62(a)~(c)是上图的名称盖部的拆卸方法的说明图。
图63是用于上图的反转把手,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仰视图。
图64是用于上图的其他开关,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仰视图。
图65是比较例的操作把手的前视图。
图66是比较例的把手线,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仰视图。
图67(a)~(d)是将把手线安装于比较例的操作把手的说明图。
图68是比较例的开关装置,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
图69是比较例的开关装置,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
图70是比较例的开关装置安装于板框的状态图。
图71是比较例的反转把手,其中(a)为前视图、(b)为侧视图、(c)为仰视图。
图72是比较例的反转把手的安装状态的剖面图。
图73是组合用于各实施例的操作把手、把手线、梭镜的图表。
符号说明
1   主体
2   盖部
10  开关本体
29  卡止爪
30  反转把手
38a 操作把手
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以下,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其中图2(a)为前视图、图2(b)为侧视图、图2(c)为仰视图、图3为剖面图。
此开关装置具有开关本体10,其是由正面开口且略成箱状的合成树脂制的主体1、及正面形成为略成矩形且覆盖于主体1的正面的合成树脂制的盖部2所构成。主体1的纵长方向的两侧面上,分别凸设一对卡止凸部3,并自盖部2的后端缘凸设舌片5,其分别穿设可与卡止凸部3自由卡止或脱离的卡止孔4,藉由使卡止凸部3与卡止孔4凹凸卡止,而组合主体1与盖部2。
主体1的内部,藉由分隔壁分隔成多个区域,于两侧设置可收容速结端子部6的端子收容室9、9,而于略中央处设置可收容后述的单接式(B接点式)的接点部8的接点收容室7。
端子收容室9、9中,分别收容由导电材料所形成的端子板11、12。端子板11、12分别具有形成略为匚字形的匚字形部13、14,匚字形部13、14中,分别收容一对锁弹簧15,而构成速结端子部6。又,于主体1的底面,各穿设2个连通各端子收容室9的电线插入孔16。
在此,简单说明由端子板11、12、匚字形部13、14及锁弹簧15所构成的速结端子部6。锁弹簧15的锁状片15b接触片15c,弯曲成有弹性的导电材料带板的两端部,而形成于中央片15a的两端部。又,端子板11、12的匚字形部13、14,是由中央片13a、14a、自中央片13a、14a的两端缘分别向与中央片13a、14a略成直交的方向凸出的抵接片13b、14b、及接触片13c、14c所构成。锁弹簧15的中央片15a,抵接端子板11、12的抵接片13b、14b,锁片15b自与中央片15a的连结部位朝前端缘,倾斜向匚字形部13、14的接触片13c、14c附近方向,接触片15c弯曲略成S字形,设于锁弹簧15的锁片15b及接触片15c,与匚字形部13、14的接触片13c、14c相对。
将电线连接至速结端子部6时,若将剥除电线覆膜的芯线(无图示)插入电线插入孔16,则藉由锁弹簧15的弹力,可使芯线的导体挟于锁弹簧15的锁片15b及接触片15c、及端子板11、12的接触片13c、14c间,藉由使锁片15b的前端缘伸入芯线的导线,而可防止芯线脱落。因此,仅将电线的芯线插入电线插入孔16,即可支撑电线的芯线,并可与端子板11、12电性连接。又,电线插入孔16形成为越里面越窄,故自电线插入孔16插入主体1的电线的芯线,可确实地插入于端子板11、12及锁簧15间。
又,于各端子收容室9内,与一对锁弹簧15的锁状片15b相对,收容解除钮17。解除连接于速结端子部6的电线的芯线时,藉由自穿设于主体1的底面的工具插入孔18,插入如一字螺丝起子等工具,以压迫解除钮17,使解除钮17的凸起17a压向锁状片15b,因使锁状片15b往偏离端子板11、12的接触片13c、14c的方向弯曲,使锁状片15b与芯线的导体分离,而容易拉出芯线。又,解除钮17因为于两侧具有凸起17a,故藉由操作解除钮17,而可同时弯曲一对锁弹簧15的锁状片15b,故可同时解除一对锁弹簧15与芯线的卡止状态,一次解除芯线。
另一方面,接点部8是由端子板11、12及可动接点板19所构成。于一边的端子板11的中央片13a与抵接片13b的连结部位上,凸设略成L字形的端子片20,且于其端部上设有固定接点21;而自另一边的端子板12的抵接片14b端部,凸设支持片23,于其前端形成可动接点板19的摇动支点的支点凸起22。可动接点板19是以将由导电材料所成的带板,弯曲略成匚字形所形成,于中央片19a的两端缘,形成侧片19b、19b,于一边的侧片19b上,形成可与固定接点21自由接离接触的可动接点24。于主体1两侧面的略中央处,凸设向内凸出的肋材33、33,于主体1的接点收容室7内收容端子板11、12的状态下,将中央片19a置于主体1的底面侧,使可动接点板19收容于接点收容室7内,则使可动接点板19的中央片19a抵接端子板12的支点凸起22,而使可动接点板19配置成以支点凸起22为中心而自由摇动。此时,于可动接点板19的两侧配置肋材33、33,使可动接点板19对主体1的短边方向的移动,受限于肋材33、33。又,于可动接点板19的侧片19b上,凸设于侧边凸出的凸起37,藉由此凸起37与肋材33卡止,而限制可动接点板19的摇动范围。
另一方面,盖部2于正面形成略成矩形的开口25,于开口25的纵长方向略中央的开口缘,凸设向前方凸出的轴承台26,于各轴受台26的相对向的面上形成槽27。又,于盖部2的短边方向的两侧面上,形成较盖部2的正面更高的段部28、28,于各段部28凸设一对分别向侧边凸出的安装构件的卡止爪29。又,由卡止爪29,构成与设于固定于施工面的做为安装框的后述板框100的构件安装部能自由卡止或脱离的安装构件。
合成树脂制的反转把手30是用于关闭操作接点部8的操作部,其为背面开口的略成箱状,其正面形成为略成矩形,于纵长方向的两侧面上,分别凸设进入盖部2的槽27的凸起31。又,于反转把手30面的纵长方向的一端侧上穿设开口34,于开34的两侧上,凸设向侧边凸出的做为被卡止部的爪35、35,于反转把手30正面的纵长方向的另一端侧略中央处,凸设向侧边凸出的爪36。又,于盖部2正面的背侧,设有可收容螺旋弹簧32的略圆柱状的弹簧收容部(无图示)。
于反转把手30的正面侧,安装可自由拆装合成树脂制操作把手38a。如图4及图7~图9所示,操作把手38a是由覆盖反转把手30正面的矩形主部74a,及自主部74a周缘全周向背方凸出的侧壁74b,二者连续一体形成为略成箱型,主部74a背面的纵长方向略中央处,凸设具弹性的卡止构件的卡止爪片39、40。于卡止爪片39、40的前端,凸设向内侧凸出的爪39a、40a,藉由将卡止爪片39、40的爪39a、40a与反转把手30的爪35、36相卡止,而使操作把手38a纵长方向的中心与开关本体10的短边方向的中心略为一致,而将操作把手38a安装于反转把手30上。
又,于操作把手38a与反转把手30的开口34相对应的部位,形成沿着操作把手38a的纵长方向形成的槽41。于槽41的纵长方向的略中央处,凸设前端成圆形的细长凸起42,于槽41的两端部及中间部位上,穿设贯通操作把手38a的孔43a~43d,于穿设于槽41的一端侧的孔43a的内侧,形成为被凹凸卡止部的凹处44。
于此槽41内,安装由长尺状板片所成的把手线45a。如图5及图6所示,于把手线45a的略中央处,穿设可插穿凸起42的窗孔46,于较短方向的一边上,凸设凸部47,其可做为与设于槽41的一端侧的凹处44相凹凸卡止的凹凸卡止部。又,于对应于把手线45a的纵长方向的两侧缘的孔43b~43d的部位上,凸设做为向背方凸出的卡止部的卡止爪片48,于卡止爪片48的前端,凸设向外侧凸出的爪49。而将把手线45a安装于操作把手38a时,如图10(a)、(b)所示,首先,将把手线45a的凸部47,插入操作把手38的孔43a内,以此凸部47为支点,将把手线45a往图10(b)中的箭头方向旋转,将把手线45a的卡止爪片48,插入所对应的孔43b~43d内,藉由将设于卡止爪片48前端的爪49,与孔43b~43d的端缘相卡止,而将把手线45a安装于操作把手38a。此时,因为凸起42插入把手线45的窗孔46内,而凸起42的前端凸出至操作把手38的正面,以操作触感或视觉,于开启操作接点部8时,判别按压操作的操作把手38a的位置。在此,由孔43b~43d的端缘,构成将卡止爪片48卡止的被卡止部。
另一方面,如图65及图66所示,于形成于操作把手38正面的槽41的两端部及中间部,形成孔43a~43d,而于对应把手线45的纵长方向的两侧缘的孔43a~43d的部位,形成向背方凸出的卡止爪片48,由于卡止爪片48的前端凸设向外侧凸出的爪49时,如图67(a)~(c)所示,将把手线45安装于操作把手38时,使把手线45对操作把手38略成平行,而将把手线45的卡止爪片48,插入所对应的孔43a~43d内,藉由将把手线45压向把手38侧,而将把手线45安装于操作把手38上,然而因把手线45形成为长尺状,其短边方向的尺寸变短,故如图67(d)所示,把手线45容易旋转且组装作业不易。
相对于此,于本实施例中,因于把手线45a的纵长方向的一端侧凸设凸部47,先将凸部47,插入穿设于槽41的一端侧的孔43a,于设于孔43a的内侧的凹处44与凸部47相凹凸卡止后,再以凸部47为支点,旋转把手线45a,使卡止爪片38插入所对应的孔43b~43d,使爪39与孔43b~43d的端部相卡止,故不会如图67(d)所示般,有把手线45a旋转及不易安装的问题。
以下,简单说明开关装置的组装顺序。首先,于主体1的各端子板收容室9内收容一对锁弹簧15及解除钮17,并于接点收容室7内收容端子板11、12及可动接点板19的状态下,将螺旋弹簧32的一端收容于弹簧收容部内的反转把手30,而螺旋弹簧32的另一端置于可动接点板19的中央片19a,并将反转把手30装于主体1后,自主体1的正面侧安装盖部2,藉由使主体1的卡止凸部3与盖部2的卡止孔4相凹凸卡止,而使主体1与盖部2相结合。此时,于可动接点板19与反转把手30间,压弯着螺旋弹簧32,藉由螺旋弹簧32的弹力,使反转把手30的凸起31压于轴承部26的槽27,使反转把手30保持切换的状态。
其次,如图11(a)所示,于反转把手30往图中左下方倾斜状态(亦即,使反转把手30的凸设2个爪35的侧,较凸设爪36侧,更位于图中上侧的状态)下,首先,将与反转把手30的爪35对应的卡止爪片40的爪40a,与爪35相卡止后,将操作把手38的略中央处,压向开关本体10侧,藉由使凸设于卡止爪片39的爪39a,与反转把手30的爪36相卡止,而将操作把手38a安装于把转把手30。
另一方面,将操作把手38a自反转把手30拆卸进,首先,如图12(a)所示,于反转把手30及操作把手38a往图中右下倾斜的状态(亦即,使反转把手30的凸设2个爪35的侧,较凸设爪36侧,更位于图中下侧的状态)下,于盖部2的段部28与操作把手38a间,插入如一字螺丝起子等的工具150,以段部28为支点,将工具150往图中左旋,则如图12(b)所示,操作把手38a的侧壁74b,因工具150而向外侧拉伸,使操作把手38a的主部74a弯曲,因使凸设于操作把手38a的主部74a背面的卡止爪片39,向外侧倾斜,故使卡止爪片39的爪39a与反转把手30的爪36的卡止状态解除,而将操作把手38a自反转把手30拆卸。如此,因为将操作把手38a可自由拆装地安装于反转把手30,故于操作把手38a损坏时,可仅更换操作把手38a即可,又,藉由准备各色的操作把手38,而可选择安装配合施工现场的环境颜色的操作把手38a。又,因于操作把手38a的主部74a的背侧,凸设可与反转把手30的正面及侧面的一部相抵接的肋材51a、51b,故于将操作把手38a安装于反转把手30时,可抑制操作把手38a的碰撞。
将此开关装置可自由拆装地安装于固定于施工面的板框100。如图13(a)、(b)所示,板框100是由具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为矩形框状,于中央部设有矩形开口窗101,其可使安装于开关本体10正面的操作把手38a,能露出至正面侧。于此开口窗101的周缘背面侧,设有带状的固定梁部102及可动梁部103,并使其沿着开口窗101的纵长方向相互对向。可动梁部103与自沿着板框100的纵长方向的一对的侧框片104a、104b的一边的侧框片104b分离,且藉由连结部105于其两端中,与侧框片104b连结成一体。在此,包含可动梁部103及连结部105的形成板框100的合成树脂,是可弯曲性材料,使可动梁部103及连结部105可分别对框100自由弯曲。
又,藉由自侧框片104b一体延设的一对窄边的肋材106,支撑可动梁部103,而于可动梁部103与侧框片104b间的间隙,则由上述肋材106分割成3部分(以下,将各部分称为开缝107a~107c)。其中,两侧的开缝107a、107c的外侧端部,往连结部105的方向弯曲。此外,于侧框片104b的各肋材106附近部位,设置一对可更易弯曲可动梁部103的长孔状槽108。
另一方面,于固定梁部102及可动梁部103的开口窗101侧的面上,等间距地各设置3对卡止槽109、110,其做为可与自开关本体10的两侧面各凸设一对的卡止爪29相卡止的构件安装部。因此,藉由将设于开关本体10的卡止爪29,与各卡止槽109、110相卡止,故可于操作把手38a自开口窗101露出的状态下,将开关本体10装于板框100。在此,于固定梁部102及可动梁部103的前端部分,为了将开关本体10的卡止爪29,引导至各卡止槽109、110,故分别设置具有朝外侧倾斜的锥形面的引导部111、112。亦即,如图14(a)、(b)所示,将开关装置的开关本体10安装于板框100时,于开关本体10的卡止爪29抵接引导部111、112的锥形面的状态,若将开关本体10由板框100的背面侧压入正面侧,则藉由卡止爪29沿着引导部111、112的锥形面移动,则可由引导部111、112引导,而平顺地与卡止槽109、110相卡止。
在此,为了限定开关本体10安装位置,以使对板框100的开口窗101,能沿着开口窗101的纵长方向并排安装3个开关本体10,故于固定梁部102及可动梁部103的卡止槽109、110附近凸设分隔肋材119,于固定梁部102及可动梁部103的内侧面上,各设置共计3组成对的卡止槽109、110,而于卡止槽109、110的各组外侧位置上,分别成对凸设与板框100成一体的分隔肋材119,分隔肋材119于将开关本体10安装于板框100时,因是凸设于至少抵接开关本体10侧面的部分位置上,故于将开关本体10安装于板框100的状态下,可抑制开关本体10的碰撞。
又,于固定梁部102上,穿设可于各卡止槽109间自板框100的正面侧贯通的器具拆卸孔113,将螺丝起子或拆卸专用的治具等的前端部分,插入器具拆卸孔113,以治具的前端部分将开关本体10压向可动梁部103侧,则利用杠杆原理,用少许力量即可使可动梁部103,以解除固定梁部102侧的卡止槽109与开关本体10的卡止爪29的卡止状态,而可轻易自板框100拆卸开关本体10。又,于盖部2的两侧面上,形成可与自器具拆卸孔113插入的治具的前端相抵接的倾斜部76,藉由使治具的前端抵接倾斜部76,以使可动梁部103容易弯曲,而使开关本体的拆卸作业容易进行。
另一方面,将如图2所示的开关本体10的尺寸设为配线器具的基准尺寸(以下,将此尺寸称为“1个模组尺寸”)时,于将开关本体10的纵长向与开口窗101的纵长方向略成直交的状态下,将开口窗101的尺寸形成为:可于与纵长方向成直交的方向,并排安装3个1个模组尺寸的开关本体10的尺寸。同样地,设于板框100的固定梁部102及可动梁部103的各卡止槽109、110的间距,等于凸设于1个模组尺寸的开关本体10的侧面的卡止爪29的间距。又,将上述1个模组尺寸设成适当值即可,若为可适用于如此的模组尺寸的配线器具,则可共同地安装至板框100。
又,于与板框100的纵长方向相对的两侧片114上,分别形成凹处115,于凹处115上设置:长孔116,可插穿用以将板框100安装至埋入盒(无图示)的盒用螺丝;螺丝插穿孔117,可插穿用以将板框100安装至如壁面等施工面的螺丝;夹具卡止孔118,卡止于安装于形成施工面的壁面板等时所使用的夹具(无图示)。
于板框100的正面侧,安装可自由拆装地合成树脂制的装饰板130,如图15所示,装饰板130是由覆盖板框100正面的矩形主部131,及自主部131的周缘全周向后方凸出的侧壁132,连续一体形成略为箱型,藉由将向背方凸出的是止凸起133,插入卡止于板框100的卡止孔120,而配设于板框100的正面。于主部131的略中央处,穿设与板框100的开口窗101相对的细长窗孔134,自此窗孔134可露出安装于开关本体10的操作把手38a。
在此,操作把手38a的短边方向尺寸(沿着装饰板130的窗孔134的短边方向的方向尺寸)形成为与窗孔134的短边方向尺寸略同的尺寸,而操作把手38a的纵长方向尺寸(沿着窗孔134的纵长方向的方向尺寸),则形成为与窗孔134的纵长方向尺寸略同的尺寸(亦即1分之1的尺寸),因将沿着窗孔134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中心与开关本体10的中心略为对齐,而将操作把手38a安装至开关本体10,故如图16(a)所示,则于分各3组设于板框100的固定梁部102及可动梁部103的卡止槽109、110内,使卡止爪29卡止设于板框100的纵方向略中央的卡止槽109、110的组,而将开关本体10安装于板框100。
如上所述,操作把手38a的短边方向尺寸形成为与窗孔134的短边方向尺寸略同的尺寸,而纵长方向尺寸形成为与窗孔134的纵长方向尺寸略同的尺寸,故相较于反转把手30,操作把手38a可形成为够大的尺寸,可提升开关装置的操作性。又,因为操作把手38a的操作面看起来较大,故藉由将沿着窗孔134的纵长方向的方向延伸的把手线45a,安装于操作把手38a的一端侧,而使操作把手38a看起来细长且密实(小型),而改善外观。
以下简单说明引开关装置的动作。如图3所示,使操作把手38a及反转把手30往图3中右下倾斜,于可动接点24与固定接点21相接触的状态(开启状态)下,按压操作把手38a的图3中左侧,藉由按压操作把手38a的力,使反转把手30产生反转动作,成为向图中左下倾斜的状态。螺旋弹簧32对应反转把手30的反转动作,弯向图3中右侧,而可动接点板19对应螺旋弹簧32的弯曲程度,以支点凸起22为支点,而向图3中右旋动,使可动接点24于固定接点21分开。此时,反转把手30藉由螺旋弹簧32的弹力,而保持反转状态,使接点8能保持开关状态。
另一方面,操作把手38a及反转把手30往图3中左下倾斜,于可动接点24与固定接点21分开的状态(开关状态)下,按压操作把手38a的图3中右侧,藉由按压操作把手38a的力,使反转把手30产生反转动作,成为图中右下倾斜的状态。螺旋弹簧32对应反转把手30的反转动作,弯曲向图3中左侧,而对应螺旋弹簧32的弯曲程度,可动接点板19以支点凸起22为支点,而向图3中左旋动,使可动接点24与固定接点21接触。此时,反转把手30藉由螺旋弹簧32的弹力,而保持反转状态,使接点部8能保持启动状态。又,于操作把手38a的主部74a的背面,凸设一对向背方凸出的略成V字形的肋材75,于按压操作把手38a的端部时,因为肋材75的前端抵接的盖部2,故可防止操作把手38a沉入开关本体10侧。
(实施例2)
实施例1是于板框100安装1个开关装置时的情形,而于本实施例中,则说明于板框100中并设2个开关装置时的情形。如图68~70所示,将开关本体10安装于安装框100的开口窗101的上侧及下侧的安装位置时,安装于图70中上侧的安装位置的开关装置中,则于使操作把手38的中心,较开关本体10的短边方向的中心,更偏向图68中下侧的状态,而将操作把手38安装于开关本体10;如而安装于图70中下侧的安装位置的开关装置,则于使操作把手38的中心,较开关本体10的短边方向的中心,更偏向图68中上侧的状态,而将操作把手38安装于开关本体10。如此,因各开关装置的安装位置,是限定于图70中上侧或下侧,故施工时可能会有上下颠倒的顾虑,而且,于安装于图70中上侧或下侧安装位置的开关装置,分别需设置专用的操作把手38,故使成本增加。而于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中,藉由设于板框100的各侧框片104a、104b的邻接的3个卡止槽109、110中,使两侧的卡止槽109、110与卡止爪29相卡止,而使可安装于板框100的上或下的安装位置。
图17为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8(a)为其前视图,图18(b)为其侧视图,图18(c)为仰视图,而图19为其剖面图。又,图20(a)为将把手线45d安装于用于此开关装置的操作把手38d的状态的前视图,图20(b)为其侧视图,图20(c)为其A-A’剖面图,图21(a)为其背面图,图21(b)为其B-B’剖面图,而图22(a)、(b)则为把手线45d对操作把手38d的组装方法。又,与实施例1的开关装置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以相同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中,使沿着窗孔134的纵长方向的方向中的开在本体10的中心位置,与操作把手38的中心位置一致的状态下,以能将开关本体10安装于板框100的安装间距,于盖部2两侧面上,凸设卡止爪29。亦即,于设于盖部2正面的两端部的段部28上,各凸设2个卡止爪29,其可分别与各设于板框100的固定梁部102及可动梁部103的邻接的3个卡止槽109、110中的位于两侧位置的卡止槽109、110相卡止,于28上并各分别设2组成对的槽50,其可分别插入与设于邻接的3个卡止槽109、110中的任2个邻接的卡止槽109、110间的1对分隔肋材119。又,操作把手38d中,其沿着装饰板130的窗孔134的纵长方向的方向尺寸,形成约为窗孔134的纵长方向的方向尺寸的2分之1的尺寸,而使沿着窗孔134的纵方向的方向的开关本体10的中心,与操作把手38d的中心略为一致,而将操作把手38d安装于开关本体10。
又,于盖部2的两侧面,形成倾斜部76,其可与自器具拆卸孔113插入的治具的前端相抵接,而藉由使治具的前端与倾斜部76抵接,而容易产生弯曲可动梁部103的力量,使开关本体10的拆卸作业更易进行。在此,因倾斜部76于开关本体10的短边方向上广范围地形成,故即使开关本体10安装于板框100的其他安装位置上,因治具的前端可确实地与倾斜部76相抵接,故可轻易进行开关本体10的拆卸作业。
在此,如图23所示,沿着板杠100的纵长方向,并排安装2个开关本体10时,安装于图中上侧位置的开关本体10,于3组分别设于固定梁部102及可动梁部103的卡止槽109、110中,藉由使凸设于开关本体10的两侧面的卡止爪29,与设于图中上侧的位于组中的上侧的卡止槽109、110及设于图中中央的组中的上侧的卡止槽109、110相卡止,而安装于板框100。另一方面,安装于图中下侧位置的开关本体10,于3组分别设于固定梁部102及可动梁部103的卡止槽109、110中,藉由使凸设于开关本体10的两侧面的卡止爪29,与设于图中中央的位于组中的下侧的卡止槽109、110及设于图中下侧的组中的下侧的卡止槽109、110相卡止,而安装于板框100。此时,分别设于卡止槽109、110的各组间的2个分隔肋材119,因可进入设于段部28的槽50,故不会因分隔肋材119的影响,而使开关本体10无法安装。
又,于操作把手38d的正面,形成沿着装饰板130的窗孔134的纵长方向的方向形成的槽41,于此槽41的两端部,穿设贯通操作把手38的孔43a、43b,而于孔43a的内侧形成凹处44。
安装于槽41内的把手线45d,图22(a)所示,于其略中央处,穿设可插穿凸设于槽41内的凸起42的长孔状的窗孔46,于较短方向的一边上凸设凸部47,其可与设于槽41的一端侧的凹处44相凹凸卡止。又,于对应于把手线45d的纵长方向的两侧缘中的孔43b的部位上,凸设向背侧凸出的卡止爪片48,而于卡止爪片48的前端,凸设向外侧凸出的爪49。如此,将把手线45d安装于操作把手38d时,如图22(b)所示,先将把手线45d的凸部47插入操作把手38d的孔43a内,以此凸部47为支点,使把手线45d往图22(b)中的箭头方向旋转,以将把手线45d的卡止爪片48,插入所对应的孔43b内,藉由使设于卡止爪片48前端的爪49与孔43b的端缘相卡止,而使把手线45d安装于操作把手38d。
如此,将把手线45d安装于操作把手38d时,因是藉由将设于把手线45d一端的凸部47,插入操作把手38d的孔43a内,以此凸部47为支点,将把手线45d的另一端压入操作把手38d的正面,而将把手线45d安装于操作把手38d,故可防止因把手线45d旋转而使安装作业变困难的情形。
(实施例3)
实施例1是于板框100中安装1个开关装置时的情形,而于本实施例中,则说明于板框100中并设3个开关装置时的情形。如图24(a)~(c)所示,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中,将沿着装饰板130的窗孔134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操作把手38g的尺寸,形成约为窗孔134的纵长方向的尺寸的3分之1的尺寸,而可如图16(b)所示,形成于板框100的纵长方向并排安装3个开关装置。又,于操作把手38g的一端侧,形成沿着窗孔134的纵长方向形成的槽,于此槽内,安装把手线45g。又,因为除了操作把手38g及安装把手线45g的尺寸关系外,与实施例1的开关装置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是于实施例1的开关装置中,设置亮灯显示部,其于关闭单接式的接点部8时亮灯,以显示开关装置的设置位置。图25为此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6(a)为其前视图,图26(b)为其侧视图,图26(c)为仰视图,图27为其剖面图。又,图28(a)为将把手线45a安装于用于此开关装置的操作把手38b的状态的前视图,图28()为其侧视图,图28(c)为其背面图,图28(d)为其A-A’剖面图,图28(e)为其B-B’剖面图,而图29(a)、(b)则为把手线45a对操作把手38b的组装方法。又,与实施例1的开关装置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以相同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于此开关装置中,将具有霓虹灯53的亮灯显示部52,组装入反转把手30内,该霓虹灯53为开闭单接式的接点部8时可亮灯,以显示开关装置的设置位置,并使该霓虹灯53面向穿设反转把手30正面的开口34。又,于操作把手38b的槽41中的对应把手线45a的窗孔46的部位上,穿设贯通操作把手38b的长孔状54。为导光部材的棱镜55a插穿孔54及窗孔46,其前端具有于自把手线45a正面凸出的前端具圆形凸起的细长凸部56,于自操作把手38b的背面侧,将凸部56插入孔54内的状态下,将棱镜55a填隙固定于操作把手38b上。而若将操作把手38b安装于反转把手30,则棱镜55a的入射面57配置为与霓虹灯53相对。又,因棱镜55a的凸部56的前端自操作把手38的正面凸出,故藉由凸部56可于开启操作接点部8时,容易判别按压操作的操作把手38的位置。
接点部8若为开关状态时,亮灯显示部52的电极(无图示)连接至两端子板11、12,霓虹灯53于端子板11、12间电性连接并亮灯,霓虹灯53的亮光的放射至棱镜55a的入射面57,于棱镜55a内屈折而自凸部56射出至外部,可显示关闭接点部8时的开关装置位置。
又,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与实施例1的开关装置相同,是使用把手线45a,藉由共用把手线45a,而减少零件种类,以降低成本。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是于实施例2的开关装置中,设置亮灯显示部52,其为实施例4所说明的于关闭单接式的接点部8时亮灯,以显示开关装置的设置位置。图30为此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1(a)为其前视图,图31(b)为其侧视图,图31(c)为仰视图,图32为其剖面图。又,图33(a)为将把手线45d安装于用于此开关装置的操作把手38e的状态的视图,图33(b)为其侧视图,图33(c)为其背面图,图33(d)为其A-A’剖面图,图33(e)为B-B’剖面图,而图34(a)、(b)则为把手线45d对操作把手38e的组装方法。又,与实施例2或4的开关装置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以相同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将沿着装饰板130的窗孔134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操作把手38e的尺寸,形成约为窗孔134的纵长方向的尺寸的2分之1的尺寸,并于操作把手38e的一端侧,形成沿着窗孔134的纵长方向形成的槽41。于操作把手38e的槽41中的对应把手线45a的窗孔46的部位上,穿设贯通操作把手38e的长孔状孔54。与实施例4相同,于自操作把手38e的背面侧将凸部56插入孔54内的状态下,将棱镜55a填隙固定于操作把手38e上,若将此操作把手38e安装于反转把手30,则棱镜55a的入射面57则配置为与霓虹灯53相对。而自入射面57所入射的霓虹灯53的亮光,于棱镜55a内屈折而自凸部56射出至外部,可显示关闭接点部8时的开关装置位置。又,因棱镜55a的凸部56的前端自操作把手38的正面凸出,故藉由凸部56于开启操作接点部8时,凭藉操作感触或视觉可容易判别按压操作的操作把手38的位置。
又,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与实施例1的开关装置相同,使用把手线45e,而与实施例4的开关装置相同,使用棱镜55a,故藉由共用把手线45e及棱镜55a,可减少零件种类,以降低成本。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是于实施例3的开关装置中,设置亮灯显示部52,其为实施例4所说明的于关闭单接式的接点部8时亮灯,以显示开关装置的设置位置。图35(a)为此开关装置的前视图,图35(b)为其侧视图,图35(c)为仰视图。又,与实施例3或4的开关装置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以相同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于此开关本体中,将沿着装饰板130的窗孔134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操作把手38h的尺寸,形成约为窗孔134的纵长方向的尺寸的3分之1的尺寸,并于操作把手38h的一端侧,形成沿着窗孔134的纵长方向形成的槽(无图示),于此槽内安装把手线45g。与实施例4相同,于操作把手38h的槽41中的对应把手线45g的窗孔46的部位上,穿设贯通操作把手38h的长孔状孔(无图示),于将凸部56插入此孔内的状态下,将棱镜55a填隙固定于操作把手38h上。而棱镜55a的凸部56自把手线45g的窗孔46露出,因收容于反转把手30内的霓虹灯的光,于棱镜55a内屈折而自凸部56射出至外部,故可显示开关接点部8时的开关装置位置。
又,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与实施例1的开关装置相同,使用把手线45g,而与实施例5的开关装置相同,使用棱镜55a,故藉由共用把手线45g及棱镜55a,可减少零件种类,以降低成本。
(实施例7)
实施例1的开关装置具备单接式的接点部8,而于本实施例则具备3接式(C接点式)的接点部8。图36为此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7(a)为其前视图,图37(b)为其侧视图,图37(c)为仰视图,图38为其剖面图。又,图39(a)为将把手线45b安装于用于此开关装置的操作把手38b的状态的前视图,图39(b)为其侧视图,图39(c)为其背面图,图39(d)为其A-A’剖面图,而图39(a)、(b)则为把手线45b对操作把手38b的组装方法。又,与实施例1的开关装置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以相同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接点部8是由端子板12、可动接点板19及固定接点板58、60所构成。端子板12具有形成略为匚字形的匚字形部14,于此匚字形部14上配置一对锁弹簧15,而构成速结端子部6。端子板12的匚字形部14,是由中央片14a、自中央片14a的两端缘分别往与中央片14a略成直交的方向凸出的抵接片14b、及接触片14c所构成,自抵接片14b端部的前端,凸设支持片23,于其前端形成可动接点板19的摇动支点的支点凸起22。可动接点板19是以将由导电材料所成的带板,弯曲略成匚字形所形成,于中央片19a的两端缘,形成侧片19b、19b,于一边的侧片19b上,形成可与固定接点59、61自由接离接触的可动接点24a、24b。
固定接点板58、60是由导电材料所形成,固定接点板58、60及一对锁弹簧15构成速结端子部6。于一边固定接点板58的中央片58a的一端侧,凸设与锁弹簧15的接触片15b及抵接片15c相对的接触片58b,自中央片58a的另一端侧,延设略成L字形的端子片58c,于其前端设置可与可动接点板19的一边可动接点19a自由接离接触的固定接点59。而于另一边固定接点板60的中央片60a的一端侧,凸设与锁弹簧15的接触片15b及抵接片15c相对的接触片60b,自中央片60a的另一端侧,延设略成L字形的端子片60c,于其前端设置固定接点60。
于主体1的端子收容室9内,收容锁弹簧15及解除钮17,于将端子板12及固定接点板58、60收容于接点收容室7内的状态下,使中央片19a为主体1底面侧,而将可动接点板19收容于接点收容室7内,如此,可动接点板19的中央片19a与端子板12的支点凸起22相抵接,而使可动接点板19配置为可以支点凸起22为中心而自由摇动。
又,于操作把手38b的槽41内,安装未穿设窗孔46的把手线45b。操作把手38b中,因将其沿着装饰板130的窗孔134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尺寸,形成约为窗孔134的纵长方向尺寸的相同尺寸,加宽操作把手38b的操作面,故可提高开关位置的操作性,而将沿着窗孔134的纵长方向的方向形成的把手线45,安装于操作把手38b,故可改善操作把手38b的外观。又,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与实施例4的开关装置相同,使用操作把手38b,故藉由共用操作把手38b,可减少零件种类,以降低成本。
以下,简单说明此开关装置的动作。如图38所示,使操作把手38b及反转把手30往图中右下倾斜,于可动接点24a与固定接点59接触且可动接点24b与固定接点61分开的状态下,按压操作把手38b的图中左侧,藉由按压操作把手38b的力,使反转把手30产生反转动作,而成为向图中左下倾斜的状态。因螺旋弹簧32对应反转把手30的反转动作,而往图中右侧弯曲,故可动接点板19对应螺旋弹簧32的弯曲状况,而以支点凸起22为支点往图中右方旋动,使可动接点24a与固定接点59分开,而使可动接点24b与固定接点61相接触。此时,反转把手30藉由螺旋弹簧32的弹力保持反转状态,而可动接点24b维持与固定接点61接触的状态。
另一方面,使操作把手38b及反转把手30往图38中左下倾斜,于可动接点24a与固定接点59分开且可动接点24b与固定接点61接触的状态下,按压操作把手38b的图中右侧,藉由按压操作把手38b的力,使反转把手30产生反转动作,而成为向图中右下倾斜的状态。因螺旋弹簧32对应反转把手30的反转动作,而往图中左侧弯曲,故可动接点板19对应螺旋弹簧32的弯曲状况,而以支点凸起22为支点往图中左方旋动,使可动接点24b与固定接点61分开,而使可动接点24a与固定接点59接触。此时,反转把手30藉由螺旋弹簧32的弹力保持反转状态,而可动接点24a与固定接点59接触的状态。
(实施例8)
实施例2的开关装置具备单接式的接点部8,而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则具备于实施例7所说明的3接式的接点部8。图41为此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2(a)为其前视图,图42(b)为其侧视图,图42(c)为仰视图,图43为其剖面图。又,图44(a)为将把手线45e安装于用于此开关装置的操作把手38e的状态的前视图,图44(b)为其侧视图,图44(c)为其背面图,图44(d)为其A-A’剖面图,而图45(a)、(b)则为把手线45e对操作把手38e的组装方法。又与实施例2或7的开关装置相同的构成要求赋以相同等号,而省略其说明。
于此开关装置中,于操作把手38e的槽41内,安装未穿设窗孔46的把手线45e。操作把手38e中,因将其沿着装饰板130的窗孔134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尺寸,形成约为窗孔134的纵长方向的尺寸的2分之1的尺寸,而加宽操作把手38e的操作面,故可提高开关位置的操作性。又,因把手线45e沿着窗孔134的纵长方向方向,安装于操作把手38e,故可改善操作把手38e的外观。又,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与实施例5的开关装置相同,使用操作把手38e,故藉由共用操作把手38e,可减少零件种类,以降低成本。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是于实施例3的开关装置中,以使用于实施例7所说明的3接式的接点部8,以取代单接式的接点部8。图46(a)为此开关装置的前视图,图46(b)为其侧视图,图46(c)为仰视图。又,与实施例3或7的开关装置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以相同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于此开关装置中,于操作把手38h的槽41内,安装未穿设窗孔46的把手线45。操作把手38h中,因将其沿着装置饰板130的窗孔134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尺寸,形成约为窗孔134的纵长方向尺寸的3分之1的尺寸,而可将3个开关装置并排安装于板框100的纵长方向。又,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与实施例6的开关装置相同,使用操作把手38h,故藉由共用操作把手38h,可减少零件种类,以降低成本。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是于实施形态的开关装置中,设置于实施例4所说明的亮灯显示部52。图47为此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8(a)为其前视图,图48(b)为其侧视图,图48(c)为仰视图,图49为其剖面图。又,图50(a)为将把手线45a安装于用于此开关装置的操作把手38b的状态的前视图,图50(b)为其侧视图,图50(c)为其背面图,图50(d)为其A-A’剖面图,图50(e)为其B-B’剖面图。又,与实施例4、7的开关装置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以相同符号,而省略其说明。又,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与实施例4的开关装置相同,使用操作把手38b,并与实施例1的开关装置相同,使用把手缘45a,故藉由共用零件,可降低成本。
于此开关装置中,将亮灯显示部52组装入反转把手30内,其可于对应接点部8的接点状态而开启关闭的负荷(如照明负荷)的关闭时亮灯,以显示开关装置的位置,并使亮灯显示部52的霓虹灯53面向穿设于反转把手30正面的开口34。棱镜55b具有前端平坦且细长的凸部62,其可插穿操作把手38b的孔54及把手线45a的窗孔46,于自操作把手38b的背面侧,将凸部62插入孔54内的状态下,将棱镜55b填隙固定于操作把手38b上。而若将操作把手38b安装于反转把手30,则棱镜55b的入射面57配置为霓虹灯53相对,自入射面57所入射的霓虹灯53的亮光,于棱镜55b内屈折而自凸部62射出至外部,可于关闭负荷时。显示开关装置的位置。
在此,基板52a装备有构成亮灯显示部52的如霓虹灯53等零件,并介着具有与设于基板52a背面的电极(无图示)弹性接触的弹接部63a、64a的导电部材63、64,而电性连接于固定端子板58、60间,于关闭负荷时,介着导电部材63、64,供电至亮灯显示部52,而使霓虹灯53亮灯。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是于实施例8的开关装置中,设置实施例10所说明的亮灯显示部52。图51为此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2(a)为其前视图,图52(b)为其侧视图,图52(c)为仰视图,图53为其剖面图。又,图54(a)为将把手线45d安装于用于此开关装置的操作把手38e的状态的前视图,图54(b)为其侧视图,图54(c)为其背面图,图54(d)为其A-A’剖面图,图54(e)为其B-B’剖面图。又,与实施例8或10的开关装置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以相同符号,而省略其说明。又,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与实施例5的开关装置相同,使用操作把手38e,与实施例2的开关装置相同,使用把手线45d,而与实施例10的开关装置相同,使用棱镜55b,故藉由共用零件,可降低成本。
操作把手38e中,因将其沿着装饰板130的窗孔134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尺寸,形成约为窗孔134的纵长方向尺寸的2分之1的尺寸,而加宽操作把手38e的操作面,故可提高开关位置的操作性,因将沿着窗孔134的纵长方向方向形成的把手线45e,安装于操作把手38e,故可改善操作把手38e的外观。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是于实施例8的开关装置中,设置实施例10所说明的亮灯显示部。图55(a)为此开关装置的前视图,图55(b)为其侧视图,图55(c)为仰视图。又,与实施例8或10的开关装置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以相同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于此开关装置中,操作把手38h中,因将其沿着装饰板130的窗孔134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尺寸,形成约为窗孔134的纵长方向尺寸的3分之1的尺寸,故可将3个开关装置并排安装于板框100的纵长方向。又,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与实施例6的开关装置相同,使用操作把手38h,与实施例3的开关装置相同,使用把手线45g,而与实施例10的开关装置相同,使用棱镜55b,故藉由共用零件,可降低成本。
(实施例13)
参考图56至图64,说明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本实施例为了显示开关装置的名称或用途等,于实施例1的显示开关装置中,将由显示开关装置的名称或用途等文字资讯的显示部材所成的名称卡65,安装于操作把手38上,让使用者可轻易判别开关装置的名称或用途等。又,与施例1的开关装置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以相同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58(a)~(c)所示,于操作把手38a’正面的槽41以外的部位上,形成矩形凹处66,于凹处66的纵长方向的略中央处,形成由较凹处66低若干程度的显示部材收容凹处所形成的卡收容凹处69。于凹处66端面中的卡收容凹处69两侧的部位上,形成自凹处66的端面进入内侧的凹部70、70,此凹部70、70连通至操作把手38a’的背面侧。又,于槽41侧的凹处66端面的夹住卡收容凹处69的对称位置上,形成自凹处66端面进入内侧的凹槽67、67,此凹槽67、67连通至操作把手38a’的背面侧。又,于槽41的相反侧的凹处66端面的夹住卡收容凹处69的对称位置上,穿设可贯通操作把手38a’的大于凹槽67的大贯通孔68、68。
于操作把手38a’的凹处66上,安装可自由拆装的由透明树脂所形成的略为矩形的名称盖部71。如图59(a)~(c)所示,于名称盖部71的对应凹槽67、67的部位上,凸设向侧边凸出的凸部72、72,于名称盖部71的对应贯通孔68、68的部位上,凸设向背面侧凸出的做为卡止构件的卡止爪片73、73,各卡止爪片73上,凸设向外侧凸出的爪73a。
如此,于具有安装名称卡65的凹处66的操作把手38a’中,仅增加凹处66程度的正面厚度,如图71及图72所示,反转把手30的厚度尺寸D1大时,于将操作把手38安装于反转把手30的状态下,因反转把手30的正面与操作把手38的背面间无间隙,故无法安装具有收容名称卡65的凹处66的操作把手38a’,但于本实施例中,如图63所示,藉由使反转把手30的厚度尺寸D1充分变薄,于如图3所示的将操作把手38安装于反转把手30的状态下,可于反转把手30的正面与操作把手38a的背面间,确保可安装名称卡65的空间,可将具有收容名称卡65的凹处66的操作把手38a’,安装于反转把手30上。
在此,将名称卡65安装于操作把手38a’时,如图60(a)~(e)所示,首先,将名称卡65的任意一端,插入凹部70内后,藉由弯曲名称卡65,将名称卡65的另一端插入另一边的凹部70,而可轻易安装。而于将名称卡65安装于卡收容凹处69内后,如图61(a)~(c)所示,首先,将名称盖部71的凸部72插入凹槽67后,以凸部72为支点,自操作把手38a的正面侧,压下名称盖部71的卡止爪片73侧,则可使卡止爪片73插入贯通孔68,而藉由将名称盖部71压入操作把手38a’的力,可使卡止爪片73弯向内侧,使卡止爪片73的爪73a进入操作把手38a’的背面侧,藉由使爪73a与贯通孔68的端缘相卡止,而将名称盖部71安装于操作把手38a’。又,因为配置名称卡65的卡收容凹处69,较凹处66的底面低若干程度,故名称卡65的位置不易偏移。
另一方面,拆卸名称盖部71时,如图62(a)~(c)所示,若使名称盖部71的卡止爪片73,往图62(a)中的箭头方向弯曲,则爪73a与贯通孔68的端缘的卡止状态解除,于此状态下,若将卡止爪片73压向操作把手38a’的正面侧,则名称盖部71以凸部72为支点,往图中右方旋转,而使卡止爪片73自贯通孔68松开,而可轻易将名称盖部71自操作把手38a”拆卸。
本实施例中,将沿着装饰板130的窗孔134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操作把手38的尺寸,形成为与窗孔134的纵长方向尺寸大致相同的尺寸,但图64(a)~(c)所示,亦可形成约为窗孔134的纵长方向尺寸的2分之1的尺寸,或形成约为窗孔134的纵长方向尺寸的3分之1的尺寸,而于实施例4~12的开关装置中,亦可使用设有收容名称卡65的凹处66的操作把手。又,名称卡65的安装构造与上述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图表73是表示:沿着板框130的窗孔134的纵长方向方向的操作把手38a…的尺寸,形成为与窗孔134的纵长方向尺寸大致相同的尺寸时,及形成约为窗孔134的纵长方向尺寸的2分之1尺寸时,操作把手38a…、把手线45a…及棱镜55a…的组合,于接点部8种类(单接式或3接式)或有/无亮灯显示部52等规格不同的开关装置中,藉由将作把手38a…、把手线45a…及棱镜55a…的外形尺寸或安装尺寸,形成为相同尺寸,而可共用零件,以减少零件种类、降低成本。
本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开关装置的第1项,其特征为具有:
开关本体,其具有可与安装框的构件安装部自由卡止或脱离的安装构件,该安装框为细长并于纵长方向具有具多个构件安装部的开口窗,该开关本体的较短方向的外形尺寸,是形成为以构件安装部的数量分割该开口窗的纵长方向的尺寸,并于该开关本体的正面设有操作部,其可进行收容于本体内部的接点部的切换操作;
操作把手,具有与该开口窗相对的细长窗孔,且将配置于该安装框前方的装饰板的沿着该窗孔的短边方向的方向的尺寸,形成为与该窗孔的短边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的尺寸,且将沿着该窗孔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尺寸,形成为以该窗孔的纵长方向的尺寸,除以安装于该安装框的开关本体的个数而得到的尺寸,该操作把手安装于配设于装饰板的窗孔内的开关本体的正面,
因为操作把手是将沿着窗孔的短边方向的方向的尺寸,形成为窗孔的短边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的尺寸,且将沿着窗孔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尺寸,形成为以该窗孔的纵长方向的尺寸,除以安装于该安装框的开关本体的个数而得到的尺寸,故与开关本体的操作部相比,可加大操作把手的尺寸,具有提升开关装置的操作性及改善外观的效果。
所述开关装置,其特征是为:于该操作把手的正面的一侧,设置沿着该窗孔的纵长方向形成的槽;
设置装于此槽内的长尺状板片;
于该板片的较短方向的一边,设置可与设于该槽内的被凹凸卡止部相凹凸卡止的凹凸卡止部;及
于该板片的纵长方向的两侧边,设置与设于该槽内的被卡止部相卡止的卡止部,
因沿着窗孔的纵长方向形成的板片,是安装于操作把手,故藉由此板片,可使操作把手看起来细长且密实(小型),而改善外观,且将板片安装于操作把手时,首先,于使设于板片的较短方向的一边的凹凸卡止部,与被凹凸卡止部相凹凸卡止后,藉由将板片的较短方向的另一边,压入操作把手,使卡止部可轻易安装于被卡止部,而具有使板片的安装作业容易进行的效果。
所述开关装置,其特征为:于启动操作该接点部时所按压的操作把手的部位上,设置向正面侧凸出的凸起,因为凸起是凸出于操作把手的正面,故藉由视觉或凸起的感触,而具有可轻易判别启动操作时按压操作把手的部位的效果。
所述开关装置,其特征为:于该操作把手的正面的一侧,设置沿着该窗孔的纵长方向形成的槽,并设置装于此槽内的长尺状板片,于将显示设置位置的位置表示灯设置于开关本体时,用以将位置表示灯的光引导至外部的导光部材,是安装于该操作把手及该板片,该操作把手、该板片及该导光部材,对应接点部的种类或位置表示灯的有无,设置多个种类,该多个种类的操作把手、板片及导光部材的外形尺寸与安装尺寸,是形成为相同的尺寸,藉由将多个种类的操作把手、板片或导光部材的外形尺寸及安装尺寸,形成为相同的尺寸,可共用零件,而具有减少零件种类并降低成本的效果。
所述开关装置,其特征为:该操作部的厚度尺寸是形成为可于与该操作把手间设置容纳名称卡的空间的尺寸,藉由于操作部与操作把手间,设置收容名称卡的空间,可使用安装有名称卡的操作把手,具有自名称卡的显示,可轻易判别开关闭装置的用途或名称等的效果。
所述开关装置,其特征为:于该操作把手的正面设置凹处,于此凹处的底面,设置较配置有名称卡的底面低若干程度的卡收容凹处,于凹处一边的端面设置凹槽,并于凹处的另一边的端面,设置贯通孔,于自由拆装地安装于凹处的名称盖部的另一端侧,设置可插入该凹槽的凸部,而于盖部的另一端侧,设置与该贯通孔的端缘卡止的卡止构件,因为配置名称卡的卡收容凹处,较凹处的底面低若干程度,故收容于卡收容凹处内的名称卡,其位置不会偏移,且因名称盖部是藉由其凸部与凹处的凹槽相卡止,且其卡止构件与贯通孔相卡止,而可自由拆装地安装于凹处,故具有容易进行对名称盖部的凹处的装拆作业,并容易因应名称卡的交换作业。
所述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为:于操作把手中,将沿着该窗孔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尺寸,形成为约为该窗孔的3分之1的尺寸,并于开关本体上设置安装构件,该安装构件于使沿着该窗孔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开关本体的中心位置与操作把手的中心位置一致的状态下,将开关本体安装于安装框上,当于开口窗的纵长方向并排安装3个开关本体时,因可将开关本体安装于任意的安装位置,故具有可减少产品的种类以降低成本,且施工时亦不会弄错安装位置的效果。
所述开关装置,其特征是为:于操作把手中,将沿着该窗孔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尺寸,形成为约为该窗孔的2分之1的尺寸,并于开关本体设置安装构件,该安装构件于使沿着该窗孔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开关本体的中心位置与操作把手的中心位置一致的状态下,将开关本体安装于安装框上,当于开口窗的纵长方向并排安装2个开关本体时,因可将开关本体安装于任意的安装位置,故具有可减少产品的种类以降低成本,且施工时亦不会弄错安装位置的效果。
所述开关装置,其特征是为:于该操作把手中,将沿着该窗孔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尺寸,形成为约为该窗孔的1分之1的尺寸,并于开关本体上设置安装构件,该安装构件于使沿着该窗孔的纵长方向的方向开关本体的中心位置与操作和的中心位置一致的状态下,将开关本体安装于安装框上,当于开口窗的纵长方向并排安装1个开关本体时,因可将开关本体安装于任意的安装位置,故具有可减少产品的种类以降低成本,且施工时亦不会弄错安装位置的效果。
所述开关装置,其特征为:于该操作把手的与该操作部相对的面上,设置与设于操作部的被卡止部自由卡脱离地卡止的卡止构件,因藉由使操作把手的卡止构件与操作部的被卡止部相卡止,而使操作把手可自由拆装地安装于操作部,故具有可轻易进行操作把手的装拆作业,并容易因应操作把手的交换作业的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是具有:
开关本体,其具有可与安装框的构件安装部自由卡止或脱离的安装构件,该安装框为细长并于纵长方向具有带有多个构件安装部的开口窗,该开关本体的较短方向的外形尺寸,是形成为以构件安装部的数量分割该开口窗的纵长方向的尺寸,并于开关本体的正面设有操作部,其可进行收容于本体内部的接点部的切换操作;
操作把手,具有与该开口窗相对的细长窗孔,且将配置于该安装框前方的装饰板的沿着窗孔的短方向的方向的尺寸,形成为与该窗孔的短边方向的尺寸相同的尺寸,且将沿着该窗孔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尺寸,形成为以该窗孔的纵长方向的尺寸,除以安装于该安装框的开关本体的个数而得到的尺寸,该操作把手安装在配设于装饰板的窗孔内的开关本体的正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是,
于该操作把手的正面的一侧,设有沿着该窗孔的纵长方向形成的槽;
设有装设此槽内的长尺状板片;
于该板片的较短方向的一边,设置可与该设于该槽内的被凹凸卡止部相凹凸卡止的凹凸卡止部;及
于该板片的纵长方向的两侧边,设置与设于该槽内的被卡止部相卡止的卡止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是,于启动操作该接点部时所按压的操作把手的部位上,设置向正面侧凸出的凸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是,于该操作把手的正面的一侧,设置沿着该窗孔的纵长方向形成的槽,并设置装于此槽内的长尺状板片,于将显示设置位置的位置表示灯设置于开关本体时,用以将位置表示灯的光引导至外部的导光部材,是安装于该操作把手及该板片,该操作把手、该板片及该导光部材,对应接点部的种类或位置表示灯的有无,设置多个种类,该多个种类的操作把手、板片及导光部材的外形尺寸与安装尺寸,是形成为相同的尺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是,该操作部的厚度尺寸是形成为在与该操作把手之间设置容纳名称卡的空间的尺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是,该操作把手的正面设置凹处,于此凹处的底面,设置较配置有名称卡的底面低若干程度的卡收容凹处,于凹处一边的端面设置凹槽,并于凹处的另一边的端面,设置贯通孔,于自由拆装地安装于凹处的名称盖部的另一端侧,设置可插入该凹槽的凸部,而于盖部的另一端侧,设置与该贯通孔的端缘卡止的卡止构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是,于该操作把手中,将沿着该窗孔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尺寸,形成为约为该窗孔的3分之1的尺寸,并于开关本体上设置安装构件,该安装构件于使沿着该窗孔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开关本体的中心位置与操作把手的中心位置一致的状态下,将3个开关本体安装于安装框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是,于该操作把手中,将沿着该窗孔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尺寸,形成为约为该窗孔的2分之1的尺寸,并于开关本体上设置安装构件,该安装构件于使沿着该窗孔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开关本体的中心位置与操作把手的中心位置一致的状态下,将2个开关本体安装于安装框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是,于该操作把手中,将沿着该窗孔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尺寸,形成为约为该窗孔的1分之1的尺寸,并于开关本体上设置安装构件,该安装构件于使沿着窗孔的纵长方向的方向的开关本体中心位置与操作把手的中心位置一致的状态下,将1个开关本体安装于安装框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是,于该操作把手的与该操作部相对的面上,设置与设于该操作部的被卡止部自由卡止或脱离地卡止的卡止构件。
CN99125063XA 1998-11-25 1999-11-25 开关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9424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4725/1998 1998-11-25
JP10334725A JP2000164074A (ja) 1998-11-25 1998-11-25 スイ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4936A CN1254936A (zh) 2000-05-31
CN1094244C true CN1094244C (zh) 2002-11-13

Family

ID=18280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125063XA Expired - Lifetime CN1094244C (zh) 1998-11-25 1999-11-25 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2000164074A (zh)
KR (1) KR100357914B1 (zh)
CN (1) CN1094244C (zh)
HK (1) HK1027209A1 (zh)
ID (1) ID24511A (zh)
TW (1) TW43241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1691B (zh) * 2006-05-12 2010-05-26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操作开关器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58487B2 (ja) * 2004-12-20 2009-04-30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表示付きスイッチ並びにスイッチ装置
JP4281703B2 (ja) 2005-04-18 2009-06-17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及びこれを含むスイッチ
CN102928637B (zh) * 2012-10-29 2018-02-13 浙江久恒电气有限公司 活动式空气开关保护装置
JP6399598B2 (ja) * 2015-01-21 2018-10-03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1691B (zh) * 2006-05-12 2010-05-26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操作开关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00035218A (ko) 2000-06-26
TW432417B (en) 2001-05-01
ID24511A (id) 2000-07-20
KR100357914B1 (ko) 2002-10-25
HK1027209A1 (en) 2001-01-05
JP2000164074A (ja) 2000-06-16
CN1254936A (zh) 2000-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9750C (zh) 按钮开关
CN1202433A (zh) 电话机保持器
CN1205697C (zh) 电线连接器具
CN1282261C (zh) 电池组件、电池装载器及具有电池装载机构的电子设备
CN1293438C (zh) 信息处理装置
CN1918753A (zh) 卡连接器
CN1543020A (zh) 卡用复合连接器
EP1723992A3 (en) Operation device for game machine and hand-held game machine
CN2819373Y (zh) 盘片搬送装置
CN1993867A (zh) 连接器
CN1246798C (zh) 插接智能卡的整体电气插座
CN1679214A (zh) 连接器
CN1094244C (zh) 开关装置
JP5589020B2 (ja) 電子機器
CN1992443A (zh) 连接器
CN1275119C (zh) 包括安装有键盘的壳体的电子装置
CN1812465A (zh) 具有支承构件的图像读取装置
CN1258200C (zh) 杠杆开关及使用该开关的检测装置
CN1290131C (zh) 开关、按钮开关和转动开关
CN1225758C (zh) 限位开关
CN1184659C (zh) 电路断路器
CN1881503A (zh) 多向输入装置
CN1246937C (zh) 一种将远程通信连接器固定于仪表板的识别图标
CN1216392C (zh) 开关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56379A (zh) 背面投影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