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7143B - 电池、蓄电装置以及电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蓄电装置以及电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7143B
CN109417143B CN201780039389.2A CN201780039389A CN109417143B CN 109417143 B CN109417143 B CN 109417143B CN 201780039389 A CN201780039389 A CN 201780039389A CN 109417143 B CN109417143 B CN 1094171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sions
battery
protrusion
circumference
safety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93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17143A (zh
Inventor
铃木和彦
国分范昭
袖山国雄
森敬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417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7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17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71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2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42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01M50/578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in response to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22Cells or battery with cylindrical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池,具有:安全阀,因电池内压的上升而产生变形;抑制部,在伴随安全阀的变形而该安全阀与引线部断开时抑制该引线部,抑制部具有沿第一圆周上形成的多个第一突部;以及绝缘支架,使安全阀与抑制部绝缘,绝缘支架具有沿第二圆周上形成的多个第二突部,配置于包含第一圆周和第二圆周的对角线上的第一突部和第二突部的数量为3以下。

Description

电池、蓄电装置以及电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蓄电装置以及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与干电池(一次电池)不同,其能够进行反复的充放电。另外,因为二次电池能够大容量化,近年,在便携式电子设备、混合动力车、电动工具等中,其适用范围在扩大。在这样的二次电池中,锂离子二次电池由于工作电压高、且每单位质量的能量密度高,因而被广泛地使用。锂离子二次电池根据外包装材料的形状而被分为罐状和包状,罐状根据电池罐的形状又被分为圆筒状和角状。一般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设置有安全机构,若电池内部的压力达到规定以上,则安全机构进行动作。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设置于圆筒状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安全机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9-2524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安全机构通常由多个零部件构成。若多个零部件间的组合产生偏差,则可能安全机构的构成、动作会产生偏差。
从而,本公开的目的之一是提供极力避免安全机构的构成、动作产生偏差的电池、蓄电装置以及电动车辆。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例如是一种电池,具有:安全阀,因电池内压的上升而产生变形;抑制部,在伴随安全阀的变形而该安全阀与引线部断开时抑制该引线部,抑制部具有沿第一圆周上形成的多个第一突部;以及绝缘支架,使安全阀与抑制部绝缘,绝缘支架具有沿第二圆周上形成的多个第二突部,配置于包含第一圆周和第二圆周的对角线上的第一突部和第二突部的数量为3以下。
本公开也可以是具有该电池的蓄电装置。
本公开也可以是具有该电池的电动车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方式,能够极力避免安全机构的构成、动作产生偏差。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记载的效果未必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本公开中记载的任一效果。另外,并非通过例示的效果而限定解释本公开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将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的一部分放大后的放大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的构成例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构成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安全机构的零部件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一圆周、第二圆周等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对应于比较例的第一突部以及第二突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7的A至图7的D是用于说明对应于实施例的第一突部以及第二突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8的A至图8的D是用于说明对应于实施例的第一突部以及第二突部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应用例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应用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等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说明。
<1.一实施方式>
<2.应用例>
<3.变形例>
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等是本公开优选的具体例,本公开的内容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等。
<1.一实施方式>
[电池的构成例]
以下,对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二次电池(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构成例的整体图,图2是将图1的一部分(正极侧附近)放大示出的放大图。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例如是由通过作为电极反应物质的锂(Li)的嵌入和脱嵌而得的容量成分来表示负极容量的所谓锂离子二次电池。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例如是被称为所谓的圆筒型的电池,在几乎为中空圆柱状的电池罐11的内部具有卷绕电极体20,该卷绕电极体20由一对带状的正极21和带状的负极22隔着隔膜23层叠并卷绕而成。
电池罐11由镀镍(Ni)的铁(Fe)构成,一端部封闭,而另一端部开放。电池罐11的内部注入有作为液状电解质的电解液,电解液浸渗于正极21、负极22以及隔膜23。另外,以夹着卷绕电极体20的方式,分别配置有一对与卷绕周面垂直的绝缘板12、13。
作为电池罐11的材料,也可以使用镍(Ni)、不锈钢(SUS)、铝(Al)、钛(Ti)等。为了防止随着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充放电的由电化学性的非水电解液导致的腐蚀,也可以对该电池罐11实施例如镀镍等。电池盖14、设置于该电池盖14内侧的安全机构15以及热敏电阻元件(PTC元件: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16通过隔着用于绝缘封口的垫片17进行卷边而安装于电池罐11的开放端部。由此,电池罐11的内部被密封。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图2中示出了不具备热敏电阻元件16的电池的例子。
电池盖14例如由与电池罐11同样的材料构成,并设置有开口部,用于排出在电池内部产生的气体。安全机构15依次重叠有作为安全阀的盘板15A、作为绝缘支架的盘支架15B以及作为抑制部的断开盘15C。盘板15A的突出部18经由配置为覆盖设置于断开盘15C的中心部的孔部19的子盘25B,与从卷绕电极体20导出的正极引线25A连接。通过经由子盘25B使盘板15A和正极引线25A连接,从而防止在盘板15A翻转时从孔部19拉进正极引线25A。
盘支架15B由绝缘性材料构成,使盘板15A与断开盘15C绝缘。
安全机构15是在由于电池内部短路或者从电池外部的加热等导致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内压达到一定以上的情况下盘板15A翻转变形而将突出部18、电池盖14以及卷绕电极体20之间的电连接切断的机构。即,在盘板15A发生了翻转时,子盘25B被断开盘15C抑制而解除、断开盘板15A与子盘25B之间的连接。
另外,在电池内部进一步产生气体,电池内压进一步上升的情况下,盘板15A的一部分碎裂而能使气体向电池盖14侧排出。
另外,在断开盘15C的孔部19的周围例如设置有多个排气孔(省略图示),构成为在从卷绕电极体20产生了气体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使气体向电池盖14侧排出。
热敏电阻元件16在温度上升时电阻值增大,通过将电池盖14与卷绕电极体20之间的电连接切断而断开电流,防止过大电流导致的异常发热。经由该热敏电阻元件16,安全机构15与电池盖14电连接。特别是在对应于大电流放电的电池中有时不具备热敏电阻元件16。在该情况下,安全机构15与电池盖14直接电连接。垫片17例如由绝缘材料构成,在表面涂敷有沥青。
收纳在非水电解质电池内的卷绕电极体20以中心销24为中心进行卷绕。卷绕电极体20通过正极21以及负极22隔着隔膜23依次层叠并在长边方向上进行卷绕而成。正极21上连接有正极引线25A,负极22上连接有负极引线26。如上所述,正极引线25A焊接于子盘25B而与电池盖14电连接,负极引线26焊接于电池罐11而与其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电池的构成例中,虽然引线部包括正极引线25A以及子盘25B,但也可以没有子盘25B,正极引线25A也可以与盘板15A直接连接。
接下来,参照图3,对构成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21、负极22、隔膜23以及电解液依次进行说明。
(正极)
正极21例如具有在正极集电体21A的两面设置有正极活性物质层21B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虽未图示,但也可以仅在正极集电体21A的单面设置正极活性物质层21B。正极集电体21A例如由铝箔、镍箔或者不锈钢箔等金属箔构成。正极活性物质层21B例如包含能够使作为电极反应物质的锂嵌入以及脱嵌的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层21B也可以根据需要而进一步包含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例如能够使用导电剂以及粘结剂中至少一种。
作为能够嵌入和脱嵌锂的正极材料,例如锂氧化物、锂磷氧化物、锂硫化物或包含锂的层间化合物等含锂化合物是合适的,也可以混合它们中的两种以上来使用。为了提高能量密度,优选的是包含锂、过渡金属元素、以及氧(O)的含锂化合物。作为这样的含锂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式(A)所示的具有层状岩盐型结构的锂复合氧化物、式(B)所示的具有橄榄石型结构的锂复合磷酸盐等。作为含锂化合物,如果包含由钴(Co)、镍、锰(Mn)以及铁(Fe)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作为过渡金属元素则更加优选。作为这样的含锂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式(C)、式(D)或式(E)所示的具有层状岩盐型结构的锂复合氧化物、式(F)所示的具有尖晶石型结构的锂复合氧化物、或者式(G)所示的具有橄榄石型结构的锂复合磷酸盐等,具体而言,有LiNi0.50Co0.20Mn0.30O2、LiaCoO2(a≈1)、LibNiO2(b≈1)、Lic1Nic2Co1-c2O2(c1≈1,0<c2<1)、LidMn2O4(d≈1)或LieFePO4(e≈1)等。
LipNi(1-q-r)MnqM1rO(2-y)Xz…(A)
(其中,式(A)中,M1表示选自除镍、锰之外的2族~15族的元素中至少一种。X表示除氧以外的16族元素以及17族元素中至少1种。p、q、y、z是0≤p≤1.5、0≤q≤1.0、0≤r≤1.0、-0.10≤y≤0.20、0≤z≤0.2的范围内的值。)
LiaM2bPO4…(B)
(其中,式(B)中,M2表示选自2族~15族的元素中至少一种。a、b是0≤a≤2.0、0.5≤b≤2.0的范围内的值。)
LifMn(1-g-h)NigM3hO(2-j)Fk…(C)
(其中,式(C)中,M3表示由钴、镁(Mg)、铝、硼(B)、钛(Ti)、钒(V)、铬(Cr)、铁、铜(Cu)、锌(Zn)、锆(Zr)、钼(Mo)、锡(Sn)、钙(Ca)、锶(Sr)以及钨(W)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f、g、h、j以及k是0.8≤f≤1.2、0<g<0.5、0≤h≤0.5、g+h<1、-0.1≤j≤0.2、0≤k≤0.1的范围内的值。需要说明的是,锂的组成因充放电的状态而不同,f的值表示完全放电状态下的值。)
LimNi(1-n)M4nO(2-p)Fq…(D)
(其中,式(D)中,M4表示由钴、锰、镁、铝、硼、钛、钒、铬、铁、铜、锌、钼、锡、钙、锶以及钨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m、n、p以及q是0.8≤m≤1.2、0.005≤n≤0.5、-0.1≤p≤0.2、0≤q≤0.1的范围内的值。需要说明的是,锂的组成因充放电的状态而不同,m的值表示完全放电状态下的值。)
LirCo(1-s)M5sO(2-t)Fu…(E)
(其中,式(E)中,M5表示由镍、锰、镁、铝、硼、钛、钒、铬、铁、铜、锌、钼、锡、钙、锶以及钨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r、s、t以及u是0.8≤r≤1.2、0≤s<0.5、-0.1≤t≤0.2、0≤u≤0.1的范围内的值。需要说明的是,锂的组成因充放电的状态而不同,r的值表示完全放电状态下的值。)
LivMn2-wM6wOxFy…(F)
(其中,式(F)中,M6表示由钴、镍、镁、铝、硼、钛、钒、铬、铁、铜、锌、钼、锡、钙、锶以及钨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v、w、x以及y是0.9≤v≤1.1、0≤w≤0.6、3.7≤x≤4.1、0≤y≤0.1的范围内的值。需要说明的是,锂的组成因充放电的状态而不同,v的值表示完全放电状态下的值。)
LizM7PO4…(G)
(其中,式(G)中,M7表示由钴、锰、铁、镍、镁、铝、硼、钛、钒、铌(Nb)、铜、锌、钼、钙、锶、钨以及锆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z是0.9≤z≤1.1的范围内的值。需要说明的是、锂的组成因充放电的状态而不同,z的值表示完全放电状态下的值。)
作为能够嵌入及脱嵌锂的正极材料,除了上述之外,还可列举MnO2、V2O5、V6O13、NiS、MOS等不包含锂的无机化合物。
能够嵌入及脱嵌锂的正极材料也可以是除了上述以外的材料。另外,上述例示的正极材料也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混合两种以上。
作为粘结材料,例如可使用选自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聚丙烯腈(PAN)、丁苯橡胶(SBR)和羧甲基纤维素(CMC)等树脂材料、以及以这些树脂材料为主体的共聚物等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导电剂,例如可列举石墨、碳黑或科琴黑等碳材料,将它们之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混合使用。另外,除了碳材料之外,如果是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则还可以使用金属材料或导电性高分子材料等。
(负极)
负极22例如具有在负极集电体22A的两面设有负极活性物质层22B的结构。需要注意的是,虽未图示,但也可以仅在负极集电体22A的单面设置负极活性物质层22B。负极集电体22A例如由铜箔、镍箔或者不锈钢箔等金属箔构成。
负极活性物质层22B包含能够嵌入和脱嵌锂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层22B也可以根据需要而进一步包含粘结剂、导电剂等添加剂。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非水电解质电池中,负极22或者负极活性物质的电化学当量比正极21的电化学当量大,理论上,优选的是在充电的中途,锂金属不会析出在负极22上。
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例如可列举难石墨化性碳、易石墨化性碳、石墨、热分解碳类、焦炭类、玻璃状碳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烧成体、碳纤维或活性炭等碳材料。其中,焦炭类中有沥青焦炭、针状焦炭或石油焦炭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烧成体是指将酚醛树脂、呋喃树脂等高分子材料以适当的温度烧成并碳化而得的物质,一部分中也有被分类为难石墨化性碳或者易石墨化性碳的烧成体。这些碳材料在充放电时产生的结晶结构的变化非常少,能够获得高的充放电容量,并且能够获得良好的循环特性,因此优选。特别是石墨的电化学当量大,能够获得高能量密度,是优选的。另外,难石墨化性碳可获得优异的循环特性,因此优选。进而,充放电电位低的物质、具体而言充放电电位接近锂金属的物质能够容易地实现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化,因此优选。
另外,作为能够实现高容量化的其它负极活性物质,也可列举包含金属元素以及半金属元素中至少一种作为构成元素(例如合金、化合物或者混合物)的材料。这是因为,如果使用这样的材料,则能够获得高的能量密度。特别是,如果与碳材料一同使用,则能够获得高能量密度,并能获得优异的循环特性,因此更优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合金中除了包括由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构成的物质之外,也包括包含一种以上的金属元素与一种以上的半金属元素的物质。另外,也可以包含非金属元素。在其组织中,有固溶体、共晶(低共熔混合物)、金属间化合物或它们中的两种以上共存的物质。
作为这样的负极活性物质,例如可列举能够与锂形成合金的金属元素或半金属元素。具体而言,可列举镁、硼、铝、钛、镓(Ga)、铟(In)、硅(Si)、锗(Ge)、锡、铅(Pb)、铋(Bi)、镉(Cd)、银(Ag)、锌、铪(Hf)、锆、钇(Y)、钯(Pd)或铂(Pt)。它们既可以是晶质,也可以是非晶质。
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优选的是包含短周期型周期表中的4B族的金属元素或者半金属元素作为构成元素,更优选的是包含硅以及锡中至少一方作为构成元素。这是因为,硅以及锡嵌入和脱嵌锂的能力大,能够获得高能量密度。作为这样的负极活性物质,例如可列举硅的单质、合金或者化合物、锡的单质、合金或者化合物、至少局部地具有它们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相的材料。
作为硅的合金,例如可列举包含由锡、镍、铜、铁、钴、锰、锌、铟、银、钛、锗、铋、锑(Sb)以及铬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作为硅以外的第二构成元素的合金。作为锡的合金,例如可列举包含由硅、镍、铜、铁、钴、锰、锌、铟、银、钛、锗、铋、锑以及铬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作为锡以外的第二构成元素的合金。
作为锡的化合物或硅的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包含氧或碳的化合物,除了锡或者硅之外,也可以包含上述第二构成元素。
其中,作为Sn系的负极活性物质,优选的是包含钴、锡和碳作为构成元素、并且碳的含量为9.9质量%以上29.7质量%以下、且钴相对于锡与钴的合计的比例为30质量%以上70质量%以下的含SnCoC材料。这是因为,在这样的组成范围中能够获得高能量密度,并能获得优异的循环特性。
该含SnCoC材料也可以根据需要而进一步包含其它构成元素。作为其它构成元素,例如优选硅、铁、镍、铬、铟、铌、锗、钛、钼、铝、磷(P)、镓或者铋,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这是因为,能够进一步提高容量或者循环特性。
需要说明的是,该含SnCoC材料具有包含锡、钴和碳的相,该相优选具有结晶性低或者无定形结构。另外,在该含SnCoC材料中,优选的是作为构成元素的碳的至少一部分与作为其它构成元素的金属元素或者半金属元素结合。这是因为,循环特性的降低被认为是由锡等聚集或者结晶化而引起的,通过碳与其它元素结合,从而能够抑制这种聚集或者结晶化。
作为调查元素的结合状态的测定方法,例如可列举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在XPS中,关于碳的1s轨道(C1s)的峰,如果是石墨的话,在能量校准为金原子的4f轨道(Au4f)的峰在84.0eV处得到的装置中,在284.5eV处出现。另外,如果是表面污染碳,则在284.8eV处出现。与此相对地,在碳元素的电荷密度变高的情况下,例如在碳与金属元素或者半金属元素结合的情况下,C1s的峰在低于284.5eV的区域中出现。即,在关于含SnCoC材料得到的C1s的合成波的峰于比284.5eV低的区域中出现的情况下,包含在含SnCoC材料中的碳的至少一部分与作为其它构成元素的金属元素或者半金属元素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XPS测定中,例如将C1s的峰用于能谱的能量轴的校正。通常,由于表面存在表面污染碳,因此将表面污染碳的C1s的峰设为284.8eV,并以其作为能量基准。在XPS测定中,C1s的峰的波形由于作为包含表面污染碳的峰和含SnCoC材料中的碳的峰的形式而得到,因此例如通过使用市售的软件进行分析,从而将表面污染碳的峰与含SnCoC材料中的碳的峰分离。在波形的分析中,将存在于最低结合能侧的主峰的位置设为能量基准(284.8eV)。
作为其它的负极活性物质,例如还可列举能够嵌入及脱嵌锂的金属氧化物或者高分子化合物等。作为金属氧化物,例如可列举钛酸锂(Li4Ti5O12)等包含钛和锂的锂钛氧化物、氧化铁、氧化钌或者氧化钼等。作为高分子化合物,例如可列举聚乙炔、聚苯胺或者聚吡咯等。
作为粘结剂,例如使用选自聚偏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腈、丁苯橡胶和羧甲基纤维素等树脂材料、以及以这些树脂材料为主体的共聚物等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导电剂,能够使用与正极活性物质层21B同样的碳材料等。
(隔膜)
隔膜23将正极21与负极22隔离,防止两极的接触所导致的电流的短路,并使锂离子通过。隔膜23例如由聚四氟乙烯、聚丙烯或者聚乙烯等树脂制的多孔质膜构成,也可以形成为将它们中的两种以上的多孔质膜层叠的结构。其中,聚烯烃制的多孔质膜防短路效果优异,并能实现电流切断效果带来的电池安全性的提高,因此优选。特别是,聚乙烯在100℃以上160℃以下的范围内能够获得电流切断效果、且电化学稳定性也优异,因此优选作为构成隔膜23的材料。除此以外,还可以使用将具有化学稳定性的树脂与聚乙烯或聚丙烯共聚或者掺混化而得的材料。或者,多孔质膜也可以具有依次层叠聚丙烯层、聚乙烯层以及聚丙烯层而成的三层以上的结构。
另外,隔膜23也可以在作为基材的多孔质膜的单面或者双面设有树脂层。树脂层是承载有无机物的多孔性的基质树脂层。由此,能够获得耐氧化性,能够抑制隔膜23的劣化。作为基质树脂,例如能够使用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HFP)、聚四氟乙烯等,另外,也能够使用它们的共聚体。
作为无机物,能够列举金属、半导体、或者它们的氧化物、氮化物。例如,作为金属,能够列举铝、钛等,作为半导体,能够列举硅、硼等。另外,作为无机物,优选的是实质上无导电性、且热容量大的物质。这是因为,若热容量大,则作为电流发热时的散热片是有用的,能够进一步抑制电池的热失控。作为这样的无机物,可列举氧化铝(Al2O3)、勃姆石(氧化铝的一水合物)、滑石、氮化硼(BN)、氮化铝(AlN)、二氧化钛(TiO2)、氧化硅(SiOx)等氧化物或氮化物。
作为无机物的粒径,优选的是1nm~10μm的范围内。原因如下:若小于1nm,则难以到手,另外,即使能够到手,在成本上也不合适。若大于10μm,则电极间距离变大,在有限的空间内无法充分地获得活性物质填充量,电池容量低。
作为树脂层的形成方法,例如通过将由基质树脂、溶剂以及无机物构成的浆料涂敷在基材(多孔质膜)上,使其通过基质树脂的不良溶剂且上述溶剂的良溶剂浴中而引起相分离,之后使其干燥而形成。
另外,作为隔膜23的穿刺强度,优选在100gf~1000gf的范围内。更加优选的是100gf~480gf。这是因为,若穿刺强度低,则有可能产生短路,若穿刺强度高,则离子传导性下降。
另外,作为隔膜23的透气度,优选在30sec/100cc~1000sec/100cc的范围内。更加优选的是30sec/100cc~680sec/100cc。这是因为,若透气度低,则有可能产生短路,若透气度高,则离子传导性下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无机物也可以含有在作为基材的多孔质膜中。
(电解液)
作为液状电解质的电解液浸渗于隔膜23。电解液包含溶剂和溶解于该溶剂的电解质盐。为了提高电池特性,电解液也可以包含公知的添加剂。
作为溶剂,能够使用碳酸亚乙酯或碳酸亚丙酯等环状的碳酸酯,优选使用碳酸亚乙酯和碳酸亚丙酯中的一方、特别是将两者混合使用。这是因为,能够使循环特性提高。
作为溶剂,除了这些环状的碳酸酯之外,优选的是还混合使用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或碳酸甲丙酯等链状的碳酸酯。这是因为,能够获得高的离子传导性。
作为溶剂,优选还进一步包含2,4-二氟苯甲醚或碳酸亚乙烯酯。这是因为,2,4-二氟苯甲醚能够提高放电容量,另外,碳酸亚乙烯酯能够提高循环特性。由此,如果将它们混合使用,能够使放电容量以及循环特性提高,因此优选。
除了上述以外,作为溶剂,还可列举碳酸亚丁酯、γ-丁内酯、γ-戊内酯、1,2-二甲氧基乙烷、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1,3-二氧戊环、4-甲基-1,3-二氧戊环、乙酸甲酯、丙酸甲酯、乙腈、戊二腈、己二腈、甲氧基乙腈、3-甲氧基丙腈、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N-甲基噁唑烷酮、N,N-二甲基咪唑烷酮、硝基甲烷、硝基乙烷、环丁砜、二甲基亚砜或磷酸三甲酯等。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非水溶剂的至少一部分的氢被氟取代的化合物根据组合的电极的种类,有时能够提高电极反应的可逆性,因此有时也是优选的。
作为电解质盐,例如可列举锂盐,既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混合使用两种以上。作为锂盐,可列举LiPF6、LiBF4、LiAsF6、LiClO4、LiB(C6H5)4、LiCH3SO3、LiCF3SO3、LiN(SO2CF3)2、LiC(SO2CF3)3、LiAlCl4、LiSiF6、LiCl、双[草酸-O,O']硼酸锂、双草酸硼酸锂、或LiBr等。其中,LiPF6能够获得高的离子传导性,并能提高循环特性,因此也优选。
[电池电压]
该非水电解质电池也可以设计成完全充电时的开路电压(即电池电压)例如为2.80V以上且6.00V以下或3.60V以上且6.00V以下,优选4.25V以上且6.00V以下或4.20V以上且4.50V以下,更加优选4.30V以上且4.55V以下的范围内。例如在将层状岩盐型锂复合氧化物等用作正极活性物质的电池中,使完全充电时的开路电压为4.25V以上的情况下,与4.20V的电池相比,即使是相同的正极活性物质,每单位质量的锂的脱嵌量也增加,因此与此相应地调整正极活性物质与负极活性物质的量,能够获得高能量密度。
[电池的动作]
在具有上述构成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若进行充电,则例如锂离子从正极活性物质层21B脱嵌,并经由电解液嵌入负极活性物质层22B。另外,若进行放电,则例如锂离子从负极活性物质层22B脱嵌,并经由电解液嵌入正极活性物质层21B。
[电池的制造方法]
例如,如以下方式制造上述二次电池。
首先,混合能够掺杂及去掺杂锂的正极材料、导电剂以及粘结剂来制备正极合剂,并使该正极合剂分散于混合溶剂而形成为正极合剂浆料。接下来,将正极合剂浆料涂敷于正极集电体21A并使其干燥后进行压缩成型,制成正极21。之后,通过超声波焊接或者点焊等将正极引线25A与正极集电体21A连接。
另外,混合能够掺杂及去掺杂锂的负极材料以及粘结剂来制备负极合剂,并使该负极合剂分散于混合溶剂而形成为负极合剂浆料。接下来,将负极合剂浆料涂敷于负极集电体22A并使其干燥后进行压缩成型,制成负极22。之后,通过超声波焊接或者点焊等将负极引线26与负极集电体22A连接。
然后,将正极21和负极22隔着隔膜23卷绕多次,制成卷绕电极体。之后,用一对绝缘板12、13夹着卷绕电极体,容纳于电池罐11的内部,使正极引线25A经由子盘25B与盘板15A的突出部18电连接,并将负极引线26与电池罐11电连接。
另外,使电解质盐溶解于溶剂来制备电解液。之后,将电解液注入电池罐11的内部,并使其浸透于隔膜23。接着,将安全机构15以及电池盖14通过隔着垫片17进行卷边而固定于电池罐11的开放部。如此完成锂离子电池。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上述的说明中进行了省略,但实际上,对电池盖14装配有树脂制的环形垫圈,于是,整个电池被树脂管包覆。
[关于安全机构]
接下来,对上述安全机构15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4的A至图4的C是构成安全机构15的零部件的一半的立体图,图4的A是盘板15A的一半的立体图,图4的B是盘支架15B的一半的立体图,图4的C是断开盘15C的一半的立体图。
盘板15A例如整体上为盘状,具有圆形的底部31A以及从底部31A的周缘稍微立起而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31B。在底部31A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18。
盘支架15B具有环状的底部32A、从底部32A的外侧周缘向上方立起的壁部32B以及从壁部32B的前端朝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32C。
断开盘15C具有圆形的底部33A、从底部33A的周缘向上方立起的壁部33B以及从壁部33B的前端朝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33C。盘板15A与断开盘15C隔着盘支架15B而嵌合。
[关于突部以及突部的形成位置]
如上所述,维持盘板15A与断开盘15C隔着盘支架15B而嵌合的状态。但是,由于各零部件可能存在尺寸的偏差,从而可能由于尺寸的偏差而导致各零部件嵌合的状态不稳定。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盘支架15B以及断开盘15C上形成有突部。例如,在断开盘15C的壁部33B的内表面侧形成有多个第一突部41。例如,考虑到制造工序上的方便,多个第一突部41优选形成为大致等间隔。另外,例如在盘支架15B的壁部32B的内表面侧形成有多个第二突部42。例如,考虑到制造工序上的方便,多个第二突部42优选形成为大致等间隔。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多个第一突部41形成为大致等间隔来进行说明。同样,以多个第二突部42形成为大致等间隔来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突部既可以是突起,也可以是能够弹性变形的爪部,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形状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突部41为爪部、第二突部42为突起来进行说明。
通过设置第一突部41以及第二突部42,在各零部件嵌合时,各零部件为点接触而非面接触,能够减小组装中的阻力。因此,能够吸收各零部件的尺寸的偏差而保持稳定的嵌合状态。但是,在一对第一突部41以及一对第二突部42排列成一直线状的情况下,无法确保用于释放嵌合时的多余的压力的压力缓冲带(吸收各零部件的尺寸的偏差的余隙)。因此,视情况而可能产生嵌合不良,导致安全机构15的高度尺寸产生偏差。由于该尺寸偏差,可能导致安全机构15的动作产生偏差。
对于该点,参照图5进行说明。在断开盘15C以及盘支架15B嵌合的状态下进行俯视观察时,关于壁部33B以及壁部32B的部位,能够视作相互同心状的圆周。例如,关于壁部33B的部位,能够视作第一圆周CL1,关于壁部32B的部位,能够视作第二圆周CL2。需要说明的是,圆周不一定必须是严格的圆,既可以存在一些歪斜,也可以第一圆周CL1的中心和第二圆周CL2的中心存在一些偏离。另外,考虑到说明的方便,在图5(关于图6~图8也同样)中,使第一圆周CL1和第二圆周CL2分开来加以图示,但实际上该圆周彼此接近。
形成于壁部33B的第一突部41沿第一圆周CL1上位于大致等间隔的位置。第一圆周上意指,例如第一突部41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圆周CL1接触。另外,形成于壁部32B的第二突部42沿第二圆周CL2上位于大致等间隔的位置。第二圆周上意指,例如第二突部42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圆周CL2接触。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形成有4个第一突部41,各个第一突部由矩形标记表示。另外,形成有4个第二突部42,各个第二突部由圆标记表示。
在此,规定通过圆的中心且包含第一圆周CL1以及第二圆周CL2的对角线。在图5中示出有2条对角线DL1、DL2。如图5所示,例如在4个突部(2个第一突部41和2个第二突部42)位于对角线DL1上的情况下,无法确保如上所述的压力缓冲带。因此,组装安全机构15时可能产生嵌合不良,例如导致安全机构15的高度(总高)大于规格值。
因此,优选位于(存在于)包含第一圆周CL1上以及第二圆周CL2上的对角线上的第一突部41和第二突部42的数量为3个以下(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包括0)。如果最大数是3个,则能够确保压力缓冲带。
更具体地,优选在通过至少一个第一突部41或至少一个第二突部42的对角线上,位于该对角线上的第一突部41和第二突部42的数量为3个以下。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位于对角线上的第一突部41以及第二突部42的总计数量最大也是3个以下,因此能够确保压力缓冲带。
另外,也可以是,第一突部41和第二突部42位于对角线的一侧,而在该对角线的另一侧不存在第一突部41和第二突部42。
另外,也可以是第一突部41和第二突部42位于对角线的一侧、而第一突部41或第二突部42位于对角线的另一侧的构成。
另外,也可以是第一突部41的数量和第二突部42的数量中至少一方为奇数个。进而,也可以是第一突部41的数量和第二突部42的数量双方均为奇数个。例如,在第一突部41沿第一圆周CL1上位于大致等间隔的位置,并且第二突部42沿第二圆周CL2上位于大致等间隔的位置的情况下,第一突部41以及第二突部42沿该对角线上位于某对角线上的一侧。
当第一突部41的数量和第二突部42的数量均为偶数时,由于最大公约数有2,所以每隔180度存在第一突部41和第二突部42,即第一突部41和第二突部42也位于上述对角线上的相反侧,位于该对角线上的第一突部41、第二突部42的数量为4个。因此,无法确保压力缓冲带。从而,优选第一突部41的数量和第二突部42的数量中至少一方为奇数个。
根据以上说明的一实施方式,能够确保电池的构成中的压力缓冲带。从而,由于能够在嵌合安全机构15的各零部件时防止产生嵌合不良,所以能够防止安全机构15的尺寸产生偏差。另外,由于能够以高度方向的尺寸在规定值以内的方式准确地嵌合安全机构15的各零部件,所以安全机构15能够稳定地动作,能够防止安全动作产生偏差。
实施例
接下来,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公开并非限定于下述的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18650型(直径18mm、高度65mm)的圆筒型锂离子二次电池。
在本实施例中,将嵌合于盘支架15B的内侧(壁部32B的内侧)的盘板15A的直径(例如底部31A的直径)设定为比规格值+5%,并在不利的条件(难以嵌合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盘支架15B所嵌合的断开盘15C的直径(例如底部33A的直径)设定为比规格值-5%,并在不利的条件(难以嵌合的条件)下进行实验。
多个第一突部41在壁部33B的内表面侧形成为大致等间隔。多个第二突部42在壁部32B的内表面侧形成为大致等间隔。比较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样品数为50个。
在使断开盘15C的第一突部41的数量和盘支架15B的第二突部42的数量进行了变化的情况下,关于下述评价项目,使用工序能力指数(在本实施例中为后述的Cpk值(也称为工序能力值))进行评价。
[评价项目]
·安全机构15的高度(总高)
·安全机构15的断开压力(盘板15A的突出部18和子盘25B断开时的压力)
[关于工序能力]
在此,对工序能力进行补充说明。工序能力是指关于工序品质的能力,也称为工序的品质达成能力,表示在处于稳定状态的工序中能够以怎样程度的偏差实现品质的能力。将能够生产满足品质基准的产品的能力称为工序能力。用于评价工序能力的数值为工序能力指数。
作为工序能力指数,使用Cp值或者Cpk值(Process Capability Index:工序能力指数)。Cp值可通过下述式(1)得到。
Cp=(规格上限-规格下限)/6σ(其中,σ为标准偏差)…(1)
在使检查时的偏差数据为正态分布图的情况下,Cpk值作为分布偏离平均值的情况下考虑了平均值的数值数据而求出。Cpk值可通过下述式(2)得到。
Cpk=(1-k)*Cp(其中,k为偏度)…(2)
通过将Cp、Cpk作为数值数据而求出,能够确认相对于规格的工序指数。
根据工序能力指数的值,一般进行以下的判断。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例子中,虽然以Cp值为例进行说明,但Cpk值也同样。
Cp≥1.67…工序能力过于充分。
1.67>Cp≥1.33…工序能力充分。
1.33>Cp…工序能力不可说充分或者工序能力不足。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也效法其,分别相对于规格值,对工序能力小于1.33的工序标上“×”,对1.33~小于1.67的工序标上“○”,对满足1.67的工序(1.67以上的工序)标上“◎”。
在下述表1中示出结果。
[表1]
Figure GDA0001918809420000201
与表1中的比较例1以及实施例1~8对应的第一突部41和第二突部42的位置关系分别在图6、图7的A~图7的D以及图8的A~图8的D中示出。
比较例1是第一突部41的数量以及第二突部42的数量均为偶数个的例子,具体地,是第一突部41的数量为6个、而第二突部42的数量为16个的例子。如图6所示,在该例中,在第一突部41和第二突部42沿该对角线DL3上位于规定的对角线DL3的一侧(带有参照符号AA的部位)的情况下,第一突部41和第二突部42也位于对角线DL3的另一侧(带有参照符号BB的部位)。即,位于对角线DL3上的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的数量为4个而无法确保压力缓冲带。确认了比较例1中的工序能力指数的总高以及断开压力均为“×”。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该例中,如果不使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位于对角线DL3的一侧,则也可避免对角线DL3上的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的数量为4个。但是,由于也存在其大小极小的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际上难以目视确认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的位置来组装安全机构15,不够现实。
实施例1是第一突部41的数量为偶数个、而第二突部42的数量为奇数个的例子,具体地,是第一突部41的数量为6个、而第二突部的数量为15个的例子。如图7的A所示,在该例子中,在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沿该对角线DL1a上位于规定的对角线DL1a的一侧的情况下,仅有第一突部41位于对角线DL1a的另一侧。关于其它对角线DL1b、DL1c也是同样。即,位于对角线DL1a上的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的数量在最多的情况下也是3个,能够确保压力缓冲带。确认了实施例1中的工序能力指数在总高上为“○”,在断开压力上为“◎”。
实施例2是第一突部41的数量为偶数个、而第二突部42的数量为奇数个的例子,具体地,是第一突部41的数量为6个、而第二突部的数量为13个的例子。如图7的B所示,在该例子中,在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沿该对角线DL2a上位于规定的对角线DL2a的一侧的情况下,仅有第一突部41位于对角线DL2a的另一侧。即,位于对角线DL2a上的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的数量在最多的情况下也是3个,能够确保压力缓冲带。进而,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的数量为3个的对角线仅有对角线DL2a。确认了实施例2中的工序能力指数的总高、断开压力均为“◎”。
实施例3是第一突部41的数量为偶数个、而第二突部42的数量为奇数个的例子,具体地,是第一突部41的数量为6个、而第二突部的数量为11个的例子。如图7的C所示,在该例子中,在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沿该对角线DL3a上位于规定的对角线DL3a的一侧的情况下,仅有第一突部41位于对角线DL3a的另一侧。即,对角线DL3a上的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的数量在最多的情况下也是3个,能够确保压力缓冲带。进而,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的数量为3个的对角线仅有对角线DL3a。确认了实施例3中的工序能力指数的总高、断开压力均为“◎”。
实施例4是第一突部41的数量为偶数个、而第二突部42的数量为奇数个的例子,具体地,是第一突部41的数量为6个、而第二突部的数量为9个的例子。如图7的D所示,在该例子中,每隔与作为各突部的最大公约数的3对应的120度,存在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位于对角线(DL4a,DL4b、DL4c)的一侧的部位,但仅有第一突部41位于该对角线的另一侧。即,位于对角线DL4a、4b、4c各个对角线上的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的数量在最多的情况下也是3个,能够确保压力缓冲带。确认了实施例4中的工序能力指数的总高、断开压力均为“○”。
实施例5是第一突部41的数量为偶数个、而第二突部42的数量为奇数个的例子,具体地,是第一突部41的数量为6个、而第二突部42的数量为7个的例子。如图8的A所示,在该例子中,在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沿该对角线DL5a上位于规定的对角线DL5a的一侧的情况下,仅有第一突部41位于对角线DL5a的另一侧。即,对角线DL5a上的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的数量在最多的情况下也是3个,能够确保压力缓冲带。确认了实施例5中的工序能力指数的总高、断开压力均为“○”。
实施例6是第一突部41的数量为奇数个、而第二突部42的数量为偶数个的例子,具体地,是第一突部41的数量为5个、而第二突部的数量为16个的例子。如图8的B所示,在该例子中,在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沿该对角线DL6a上位于规定的对角线DL6a的一侧的情况下,仅有第二突部42位于对角线DL6a的另一侧。即,对角线DL6a上的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的数量在最多的情况下也是3个,能够确保压力缓冲带。进而,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的数量为3个的对角线仅有对角线DL6a。确认了实施例6中的工序能力指数的总高、断开压力均为“◎”。
实施例7是第一突部41的数量为奇数个、而第二突部42的数量为偶数个的例子,具体地,是第一突部41的数量为3个、而第二突部的数量为16个的例子。如图8的C所示,在该例子中,在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沿该对角线DL7a上位于规定的对角线DL7a的一侧的情况下,仅有第二突部42位于对角线DL7a的另一侧。即,位于对角线DL7a上的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的数量在最多的情况下也是3个,能够确保压力缓冲带。进而,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的数量为3个的对角线仅有对角线DL7a。确认了实施例7中的工序能力指数的总高、断开压力均为“◎”。
实施例8是第一突部41的数量以及第二突部42的数量均为奇数个的例子,具体地,是第一突部41的数量为5个、而第二突部的数量为13个的例子。如图8的D所示,在该例子中,在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沿该对角线DL8a上位于规定的对角线DL8a的一侧的情况下,在对角线DL8a的另一侧不存在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即,对角线上的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的数量在最多的情况下也是两个,能够更有效地释放多余的压力。进而,第一突部41及第二突部42的数量为两个的对角线仅有对角线DL8a。确认了实施例8中的工序能力指数的总高、断开压力均为“◎”。
综上,相对于比较例1,实施例1~8抑制了安全机构15的总高、断开压力的偏差,能够确认本公开的优越性。另外,确认了第二突部42的个数优选为11个以上。这考虑是因为,通过使第二突部42的个数为规定个数(例如10个以下),从而约束力存在降低的趋势,作为总高、断开压力的偏差,稍稍增大。
<2.应用例>
接下来,对本公开的应用例进行说明。
「作为应用例的车辆中的蓄电系统」
参照图9说明将本公开应用于车辆用的蓄电系统的例子。图9中概略示出了采用本技术所应用于的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构成的一个例子。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是使用由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所发电的电力或将该电力暂时存储于电池而获得的电力来通过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行驶的车。
在该混合动力车辆7200中搭载有发动机7201、发电机7202、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驱动轮7204a、驱动轮7204b、车轮7205a、车轮7205b、电池7208、车辆控制装置7209、各种传感器7210、充电口7211。上述的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应用于电池7208。
混合动力车辆7200以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为动力源进行行驶。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的一例为电机。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通过电池7208的电力而进行动作,该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的旋转力传递至驱动轮7204a、7204b。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在必要的地方使用直流-交流(DC-AC)或逆转换(AC-DC转换),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不管是交流电机还是直流电机均能够应用。各种传感器7210经由车辆控制装置7209控制发动机转速、或控制未图示的节气门的开度(节气门开度)。各种传感器7210包括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等。
发动机7201的旋转力传递至发电机7202,可将借助该旋转力而由发电机7202生成的电力储存于电池7208。
当混合动力车辆通过未图示的制动机构减速时,该减速时的阻力作为旋转力施加于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通过该旋转力而由电力驱动力转换装置7203生成的再生电力储存于电池7208。
电池7208通过连接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外部的电源,从而将充电口7211作为输入口从该外部电源接受电力供给,并也能储存所接受的电力。
虽未图示,但还可以包括基于有关二次电池的信息进行有关车辆控制的信息处理的信息处理装置。作为这样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有基于有关电池余量的信息进行电池余量显示的信息处理装置等。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以使用由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所发电的电力或将该电力暂时存储于电池而获得的电力来通过电机行驶的串联式混合动力车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公开也能够有效应用于发动机和电机的输出均作为驱动源并通过适当切换仅通过发动机行驶、仅通过电机行驶、发动机和电机行驶这三种方式来进行使用的并联式混合动力车。进而,本公开还能够有效应用于不使用发动机而通过仅仅驱动电机的驱动来进行行驶的所谓的电动车辆。
以上说明了本公开所涉及的技术可应用于的混合动力车辆7200的一例。本公开所涉及的技术可适当应用于以上说明的构成中的例如电池7208。具体地说,将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应用于电池7208。
「作为应用例的住宅中的蓄电系统」
参照图10,对将本公开应用于住宅用的蓄电系统的例子进行说明。例如在住宅9001用的蓄电系统9100中,从火力发电9002a、原子能发电9002b、水力发电9002c等集中型电力系统9002经由电力网9009、信息网9012、智能表9007、集线器9008等向蓄电装置9003供给电力。与此同时,从家庭内发电装置9004等独立电源向蓄电装置9003供给电力。在蓄电装置9003中储存被供给的电力。使用蓄电装置9003供给住宅9001所使用的电力。不限于住宅9001,关于楼宇也能够使用同样的蓄电系统。
住宅9001中设置有:发电装置9004、耗电装置9005、蓄电装置9003、控制各装置的控制装置9010、智能表9007、获取各种信息的传感器9011。各装置通过电力网9009及信息网9012连接。作为发电装置9004,利用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所发的电力供给至耗电装置9005及/或蓄电装置9003。耗电装置9005为冰箱9005a、空调装置9005b、电视接收机9005c、浴缸9005d等。进而,耗电装置9005包括电动车辆9006。电动车辆9006为电动汽车9006a、混合动力车9006b、电动摩托车9006c。
上述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被应用于蓄电装置9003。智能表9007具有测量商用电力的使用量并将测得的使用量发送到电力公司的功能。电力网9009也可以组合直流供电、交流供电、非接触供电中任一种或者多种。
各种传感器9011例如为人体传感器、照度传感器、物体检测传感器、功耗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接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等。由各种传感器9011获取到的信息被发送至控制装置9010。通过来自传感器9011的信息,能够掌握气象的状态、人的状态等而自动地控制耗电装置9005来使能耗最小。进一步地,控制装置9010能够将关于住宅9001的信息经由互联网向外部的电力公司等发送。
通过集线器9008进行电力线的分支、直流交流转换等处理。作为与控制装置9010相连接的信息网9012的通信方式,存在使用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Universal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异步串行通信用发送/接收电路)等通信接口的方法、利用基于Bluetooth(注册商标)、ZigBee、Wi-Fi等无线通信标准的传感器网络的方法。Bluetooth(注册商标)方式应用于多媒体通信,能够进行一对多连接的通信。ZigBee使用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5.4的物理层。IEEE 802.15.4为被称为PAN(PersonalArea Network:个人局域网)或者W(Wireless:无线)PAN的短距离无线网络标准的名称。
控制装置9010与外部的服务器9013相连接。该服务器9013也可以由住宅9001、电力公司、服务提供商中任一方管理。服务器9013所发送/接收的信息例如是功耗信息、生活模式信息、电费、天气信息、自然灾害信息、关于电力交易的信息。这些信息既可以由家庭内的耗电装置(例如电视接收机)发送/接收,也可以由家庭外的装置(例如便携式电话等)发送/接收。这些信息也可以显示于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例如电视接收机、便携式电话、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s:个人数字助理)等。
控制各部的控制装置9010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构成,在该例中,容纳在蓄电装置9003中。控制装置9010通过信息网9012与蓄电装置9003、家庭内发电装置9004、耗电装置9005、各种传感器9011、服务器9013连接,例如具有调整商用电力的使用量和发电量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除此之外,还可以具有在电力市场上进行电力交易的功能等。
如上所述,蓄电装置9003中不仅可以储存火力9002a、原子能9002b、水力9002c等的集中型电力系统9002的电力,而且还可以储存家庭内发电装置9004(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的发电电力。因此,即使家庭内发电装置9004的发电电力发生了变动,也能够进行使向外部送出的电力量为一定、或仅进行所需的放电等控制。例如,以下的使用方法等也是可能的:将通过太阳能发电得到的电力储存于蓄电装置9003,并将夜间费用低的深夜电力储存于蓄电装置9003,在白天费用高的时间段进行由蓄电装置9003所储存的电力的放电来加以利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该例中说明了控制装置9010容纳于蓄电装置9003内的示例,但其既可以容纳于智能表9007内,也可以单独地构成。进而,对于蓄电系统9100,既可以以集中住宅中的多个家庭为对象进行使用,也可以以多个独立式住宅为对象进行使用。
以上说明了本公开所涉及的技术可应用于的蓄电系统9100的一例。本公开所涉及的技术可适当应用于以上说明的构成中的蓄电装置9003。具体地说,能将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应用于蓄电装置9003。
「其它应用例」
本公开不限于应用于大型的电动车辆、航空器,还能应用于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电动小型飞行器(也称为无人机等)等。另外,本公开还能应用于可使用二次电池的电子设备(PC、智能电话、便携式电话、电动工具、玩具等),也能将本公开作为从上述电池装置接受电力的供给的电子设备而实现。
<3.变形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也能够采取如下的构成。
(1)
一种电池,具有:安全阀,因电池内压的上升而产生变形;抑制部,在伴随所述安全阀的变形而该安全阀与引线部断开时抑制该引线部,所述抑制部具有沿第一圆周上形成的多个第一突部;以及绝缘支架,使所述安全阀与所述抑制部绝缘,所述绝缘支架具有沿第二圆周上形成的多个第二突部,配置于包含所述第一圆周和所述第二圆周的对角线上的所述第一突部和所述第二突部的数量为3以下。
(2)
根据(1)所述的电池,其中,在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突部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突部的对角线上,配置于该对角线上的所述第一突部以及所述第二突部的数量为3以下。
(3)
根据(2)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突部和所述第二突部位于所述对角线的一侧,而在所述对角线的另一侧不存在所述第一突部和所述第二突部。
(4)
根据(2)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突部和所述第二突部位于所述对角线的一侧,而所述第一突部或所述第二突部位于所述对角线的另一侧。
(5)
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突部的数量和所述第二突部的数量中至少一方为奇数个。
(6)
根据(5)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突部的数量和所述第二突部的数量分别为奇数个。
(7)
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第一突部沿所述第一圆周上位于大致等间隔的位置。
(8)
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第二突部沿所述第二圆周上位于大致等间隔的位置。
(9)
根据(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引线部包括从正极侧导出的正极引线。
(10)
根据(9)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引线部包括子盘,
所述安全阀和所述正极引线经由所述子盘而连接。
(11)
根据(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电池为圆筒形状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12)
一种蓄电装置,具有(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13)
一种电动车辆,具有(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本公开也能够应用于仅具有第一突部和第二突部中任一方的电池。例如,也可以是某对角线上的第一突部(也可以是第二突部)的数量为1个以下的电池。
本公开也能够应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以外的二次电池、一次电池。另外,还能够应用于角型的电池。
以上具体说明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但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可进行基于本公开的技术思想的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的构成、方法、工序、形状、材料及数值等只不过为一个例子,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与上述不同的构成、方法、工序、形状、材料及数值等。
附图标记说明
15…安全机构
15A…盘板
15B…盘支架
15C…断开盘
25A…正极引线
25B…子盘
41…第一突部
42…第二突部
CL1…第一圆周
CL2…第二圆周

Claims (9)

1.一种电池,具有:
安全阀,因电池内压的上升而产生变形;
抑制部,具有圆形的底部、从所述圆形的底部的周缘向上方立起的第一壁部和从所述第一壁部的前端朝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凸缘部,在伴随所述安全阀的变形而该安全阀与引线部断开时抑制该引线部,所述抑制部具有沿俯视观察所述第一壁部时的第一圆周上等间隔地形成的多个第一突部;以及
绝缘支架,具有环状的底部、从所述环状的底部的外侧周缘向上方立起的第二壁部和从所述第二壁部的前端朝向外侧延伸的第二凸缘部,所述绝缘支架使所述安全阀与所述抑制部绝缘,所述绝缘支架具有沿俯视观察所述第二壁部时的第二圆周上等间隔地形成的多个第二突部,
所述安全阀与所述抑制部隔着所述绝缘支架而嵌合,
所述安全阀与所述抑制部点接触,所述抑制部与所述绝缘支架点接触,
对应于所述第一圆周和所述第二圆周的直径上所配置的所述第一突部和所述第二突部的数量为3以下,
所述引线部包括从正极侧导出的正极引线以及子盘,
所述安全阀和所述正极引线经由所述子盘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
在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突部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突部的直径上,配置于该直径上的所述第一突部和所述第二突部的数量为3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第一突部和所述第二突部位于所述直径的一侧,而在所述直径的另一侧不存在所述第一突部和所述第二突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第一突部和所述第二突部位于所述直径的一侧,而所述第一突部或所述第二突部位于所述直径的另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第一突部的数量和所述第二突部的数量中至少一方为奇数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第一突部的数量和所述第二突部的数量分别为奇数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电池为圆筒形状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8.一种蓄电装置,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
9.一种电动车辆,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
CN201780039389.2A 2016-08-30 2017-05-24 电池、蓄电装置以及电动车辆 Active CN1094171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68142 2016-08-30
JP2016-168142 2016-08-30
PCT/JP2017/019335 WO2018042777A1 (ja) 2016-08-30 2017-05-24 電池、蓄電装置および電動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7143A CN109417143A (zh) 2019-03-01
CN109417143B true CN109417143B (zh) 2021-12-17

Family

ID=61300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9389.2A Active CN109417143B (zh) 2016-08-30 2017-05-24 电池、蓄电装置以及电动车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97031B2 (zh)
JP (1) JP6699736B2 (zh)
CN (1) CN109417143B (zh)
WO (1) WO20180427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91955B2 (ja) * 2017-06-15 2021-06-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二次電池、電池パック、電動車両、電力貯蔵システム、電動工具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22092615A1 (ko) * 2020-10-27 2022-05-05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도성층이 전지케이스의 내면에 형성되어 있는 이차전지
KR20220055972A (ko) * 2020-10-27 2022-05-04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부식방지층이 전지케이스의 내면에 형성되어 있는 이차전지
WO2023026976A1 (ja) * 2021-08-26 2023-03-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円筒型電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12151A (ja) * 1988-10-21 1990-04-24 Sony Corp 防爆型密閉電池
US4943497A (en) * 1988-10-21 1990-07-24 Sony Corporation Cell having current cutoff valve
JP2001307706A (ja) * 2000-04-26 2001-11-02 Sony Corp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及びその安全弁
CN101807710A (zh) * 2009-02-16 2010-08-18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CN104112839A (zh) * 2013-04-18 2014-10-22 三星Sdi株式会社 具有微电流传输构件的可再充电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74471B2 (ja) * 1997-03-17 2000-08-07 宝泉株式会社 電池の密閉構造
KR100300405B1 (ko) * 1998-09-10 2002-06-20 김순택 이차전지의캡어셈블리
CN101083313B (zh) * 2000-09-01 2010-12-01 日立马库塞鲁株式会社 碱性干电池
US6730430B2 (en) * 2001-07-09 2004-05-04 Nan Ya Plastics Corporation Explosion-proof safety structure for column shape lithium battery
JP4747859B2 (ja) 2006-01-27 2011-08-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池
KR100882916B1 (ko) * 2007-08-27 2009-02-1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KR100938062B1 (ko) * 2007-09-20 2010-01-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9252409A (ja) 2008-04-02 2009-10-29 Komatsulite Mfg Co Ltd 電池蓋と一体化された安全装置
CN101764200A (zh) * 2010-01-20 2010-06-30 张力 一种电池电容包装壳体
US10069118B2 (en) * 2012-12-19 2018-09-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Cylindrical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203812982U (zh) * 2014-04-16 2014-09-03 浙江兴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自我保护装置的高倍率锂离子电池
JP5915806B2 (ja) * 2015-08-05 2016-05-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ならびに電池パック、電子機器、電動車両、蓄電装置および電力システム
KR102601641B1 (ko) * 2016-01-20 2023-11-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용 캡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KR102606637B1 (ko) * 2016-04-22 2023-11-2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12151A (ja) * 1988-10-21 1990-04-24 Sony Corp 防爆型密閉電池
US4943497A (en) * 1988-10-21 1990-07-24 Sony Corporation Cell having current cutoff valve
JP2001307706A (ja) * 2000-04-26 2001-11-02 Sony Corp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及びその安全弁
CN101807710A (zh) * 2009-02-16 2010-08-18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CN104112839A (zh) * 2013-04-18 2014-10-22 三星Sdi株式会社 具有微电流传输构件的可再充电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99736B2 (ja) 2020-05-27
CN109417143A (zh) 2019-03-01
US10897031B2 (en) 2021-01-19
JPWO2018042777A1 (ja) 2018-12-20
US20190109303A1 (en) 2019-04-11
WO2018042777A1 (ja) 2018-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31809B2 (en) Battery
KR102141253B1 (ko) 전극, 이차 전지, 전지 팩, 전동 차량, 전력 저장 시스템, 전동 공구 및 전자 기기
US20090197158A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battery
EP2575201A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lithium vanadium phosphate and lithium nickel composite oxide as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JP6264429B2 (ja) 電池、電池パック、電子機器、電動車両、蓄電装置および電力システム
US10897031B2 (en) Battery,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electric vehicle
US11631901B2 (en) Battery, battery pack,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ic vehicle,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and electric power system
JP6874404B2 (ja) 非水電解液電池用の正極、非水電解液電池、電池パック、電子機器、電動車両、蓄電装置および電力システム
CN109314283B (zh) 电池、电池组、电子设备、电动车辆、蓄电装置及电力系统
KR20160146056A (ko) 리튬 이차 전지
CN110073518B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电动车辆、蓄电系统、电动工具以及电子设备
CN110447131B (zh) 正极、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电池组、电子设备、电动车辆、蓄电装置和电力系统
KR102160332B1 (ko) 전지, 전지 팩, 전자 기기, 전동 차량, 축전 장치 및 전력 시스템
JP2015156307A (ja) 電池ならびに電池パック、電子機器、蓄電装置、電力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動車両
WO2018096835A1 (ja) 電池および電子機器
JPWO2019044526A1 (ja) 電池、電池パック、電子機器、電動車両、蓄電装置および電力システム
US20240021866A1 (en) Solid-state interlayers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s including liquid electrolytes
CN106898808B (zh) 锂二次电池
EP3232491A1 (en)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