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60C - 用于生产针织品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生产针织品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160C CN1094160C CN988092115A CN98809211A CN1094160C CN 1094160 C CN1094160 C CN 1094160C CN 988092115 A CN988092115 A CN 988092115A CN 98809211 A CN98809211 A CN 98809211A CN 1094160 C CN1094160 C CN 1094160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knitting needle
- knitting
- needle
- c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9/00—Knitting processes, apparatus or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编织针织品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和装置能够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这可以通过下述编织方法来实现,即减少线圈形成步骤,线圈转移不依赖于线圈的形成,这两个动作同时进行;纱线的拉出被这样的过程取代,即纱线从纱筒到织针的整个通路中被推出。因此,纱线没有过度拉伸,线圈的编织过程所需时间缩短了。通过这样一个针织机构来实现上述方法,在该针织机构中,铣出的针槽、线圈形成边缘、压纱机构以及织物牵拉机构被省掉,但是他们的功能由一个织针固定机构和一个特殊的用于收回和压纱的纱线收回机构来实现。另外,驱动织针运动的针织系统或者单个的马达被一个被称为“枪”型的机构取代,该机构为电磁、机械或者气动控制方式。该针织品的编织机构包括如下机构:织针固定机构、织针驱动机构(“枪”型)、纱线推出机构、纱线收回机构(Chet Jack)。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横向针织装置,在该种装置中,纱线沿着织针轴线的横向被导引和喂入(相对于纵向针织而言,在纵向针织中纱线沿着织针的轴线方向喂入)。
背景技术
在圆型针织机中,纱线的喂入方式已经是公知的了,包括一根带,该根带由多个轮子导引,并由一对相对设置的轮子驱动。所述的导引轮装设在肩部,所述的肩部径向设置并固定到针织机的中心柱上。所述的一对驱动轮安装到一个齿轮传动装置上,并且该齿轮传动装置用一个马达装置与针织机的转子相连。有一些圆柱位于导引轮之间设置在另外一些肩部上,在这些圆柱上从针织机的喂线纱筒上而来的纱线滑动并被导纱器喂入到织针上。设置了机电系统用于将圆柱压向所述带的动作停止,从而纱线被滑动传送,当圆柱被压向所述的带时,这些圆柱自由转动,纱线被没有滑动地传送。(1)
这里有一种公知的针织机,该针织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底座(porter),在该底座上固定着沉降片,这些沉降片进入底座形成的床,该针织机还包括一些织针组件。它们的数量是可以改变的。织针和沉降片由一个引导机构引导,该引导机构与中心控制机构相连,该中心控制机构由一个计算机提供,这能使得织针运动与沉降片组件的运动同步。每个织针组件都具有一个被驱动的织针,并进行线圈形成动作,在该动作之后,织针返回到起始位置。每一个沉降片组件具有一个成圈机件,还具有将形成的线圈从织针取下的元件。一个导引装置与所述的底座同步运动。针板与导引机构相连。织针驱动机构位于向下的纵向端部。每一个针板都具有一个开口,用于将纱线导引到针织区域内。导纱器携带着纱线用于底部和织物,以便生产标准的针织品,其具有纺织品的结构。所述的纱线可在针床(reed)的横向被携带,使得纱线位于织针的前面和后面。(2)
公知技术包括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和装置。在通常的横向针织中,织针由一个针织系统驱动或者每个织针由单独的马达驱动。因此,织针的往复运动能够确保实现。这两种方法都具有相对较低的生产率,另外,线圈形成过程中会过度拉伸纱线并且破坏其结构。
针织品编织方法的背景技术:
公知技术包括织针进行成组运动的编织方法。该种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来实施:
第一步:针织系统横向跨过针床(reed);从而织针进入针织系统的凹槽,开始被向前推出,在到达下一个织针时,该织针也落入针织系统的凹槽,并开始被向前推出。
同时,先前的织针继续被向前推出。
这种循环被连续的进行,直到针织系统走出织针区域。
第二步:当织针到达某一位置时,纱线导纱器往其上放置一根纱线。在该动作之后,该织针开始往回退,拉动纱线通过后面的织针,总是这样的运动而将纱线从导纱器中拉出,因此,每一个下面的织针都由导纱器给一根纱线,但是先前的织针从后面的织针和纱线导纱器中拉一些纱线出来。
第三步:当织针到达起始针织位置时(大约位于针床(reed)的前端),由织针保持的先前的纱线被下拉。从而形成一个线圈。
第四步:织针继续牵拉着穿过下面的织针和导纱器的纱线向后移动,直到用于下一个线圈所需长度的纱线被拉出为止。
第四步:织针继续牵拉着穿过下面的织针和导纱器的纱线向后移动,直到用于下一个线圈所需长度的纱线被拉出为止。
后来的织针也向后运动,直到用于下一个线圈所需长度的纱线被拉出为止。
第五步:织针开始向前运动到达起始针织位置。在向前运动的过程中,织针放松了先前获取的纱线。在向前运动的过程中,下面的织针也把已获取的纱线放松。
第六步:过一段时间,当上面所述的动作沿着针床(reed)进行完时,对针织品进行总体张紧,将会向下牵拉新形成的线圈以及与新线圈在一起的新纱线;总体张紧过度拉伸新形成的线圈,能够局部地拉伸新喂入的纱线。
第七步:当织针到达针床(reed)的前端时,形成下一个线圈的纱线被准备好。该纱线能够被总体拉伸。
第八步:在给定织针上形成的线圈(步骤1-7)进行着将一个线圈转移到下一个或者相对的织针上的动作,线圈的形成(步骤1-7)被暂时停止。
第九步:一个特殊的横向转移线圈系统将线圈转移到位于相对针床(reed)上的一个织针上。
第十步:相对的针床(reed)向旁边移动,使得上述线圈开始被横向转移到接受该线圈的织针上。
第十一步:一个特殊的转移线圈系统将所述的线圈反过来传给接受该线圈的织针。
上述的这些步骤作为一个循环来实现而没有中断,这是最近的发明人的水平。
公知编织方法的最基本的缺点是由于线圈形成动作持续时间较长,所以导致相对较低的生产率。
另外一个缺点是纱线被动牵拉,使得纱线被过度拉伸。
针织装置的技术背景:
针床(reed)中织针槽的背景技术:
针床(reed)是公知直形和圆形针织机的一个基本元件。通常针床(reed)为平板型或者圆环型,在该针床(reed)上横向穿设出一些特殊的槽,织针被放置在这些针槽中。
公知针床(reed)的缺点是与织针接触的面积过大,使得织针必须经过高耐磨预处理。
针床(reed)中线圈形成边缘的背景技术:
公知针床(reed)的一个基本元件是被称为线圈形成边缘的元件。该线圈形成边缘是一个被动部分,该部分将织针彼此分开,能使得两根相邻的织针形成两个线圈。
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它是被动的,不能形成各种长度的线圈。
针床(reed)中压纱的背景技术:
在实际的背景技术中,采用一种特殊的装置将纱线压在织针上。是PressJack将最后形成的线圈持续压在织针上。
所述的这种装置的缺点就是能进行的功能有限,并需要复杂的设定。
针床(reed)中织物牵拉的背景技术:
在公知的横机和圆机中,对织物施加总体牵拉。针床-织物牵拉对所有的线圈施加总体的但不规则的牵拉。
一个缺点就是对所有线圈的总体但是不规则的牵拉导致纱线结构的断裂。
纱线导纱器的背景技术:
在公知的针织机中,纱线由一个导纱器导引,该导纱器由针织系统或者在其自己设置其运动的机构的帮助下,沿着织针横向移动。纱线导纱器的运动将纱线从纱管上拉出。这种纱线导纱器的缺点就是对纱线进行过度的牵拉在很大范围内导致结构断裂,不能保证产品的特定重量(g/sq.m.)。
织针驱动的背景技术,将纱线拉出形成一个线圈:
公知的织针被设置成进行往复运动,通过该往复运动实现其形成线圈的功能。
在针织系统的控制下或者在单个的马达控制下,织针拉出一定量的纱线来形成一具有一定长度的线圈。
一个缺点是由力将纱线拉伸,由于纱线的过度拉伸导致针织产品的质量很难达到(所需要的特定的重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编织针织品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和装置能够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
这可以通过下述编织方法来实现,即减少线圈形成的步骤,线圈转移不依赖于线圈的形成,这两个动作同时进行;纱线的拉出被纱线的推出取代,即纱线从纱筒到织针的整个通路中被推出。因此,纱线没有过度拉伸,编织线圈的过程缩短了。
通过一个针织装置来实现上述方法,在该针织装置中,铣出的针槽、线圈形成边缘、压纱机构以及织物牵拉机构被省去了,但是他们的功能由一个织针固定机构和一个特殊的用于将纱线收回和压纱的纱线收回机构(Chet Jack)来实现。
另外,驱动织针运动的针织系统或者单个的马达被一个称为“枪”型的机构取代,该机构具有电磁的或机械的或气动驱动方式。
该针织装置包括如下机构:织针固定机构、织针驱动机构(“枪”型)、纱线推出机构、纱线收回机构(Chet Jack)。
附图说明
在图1-6中示出了一个装置的典型实施方式,所述的装置清楚地说明了本发明方法的工作方式、实质和动作。其中:
图1所示为织针固定机构;
图2所示为纱线推出机构;
图3所示为纱线收回机构(Chet Jack);
图4所示为采用电磁驱动的“枪(gun)”型的织针驱动机构;
图5所示为采用机械驱动的“枪(gun)”型的织针驱动机构;
图6所示为采用气动驱动的“枪(gun)”型的织针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针织品的横向编织方法:
本发明编织方法包括下述一系列的动作:
第一步:织针驱动机构(9)将织针从起始位置(13)射出,到达获取纱线(10)的位置,在该获取纱线位置处,纱线导纱器(11)往织针和邻近的纱线收回机构上放置一根纱线,纱线推出机构(7)将纱线推出所需要的长度(16)以便形成一个线圈。
第二步:织针驱动机构(9)使织针运动回到起始位置处(13),织针带回推出纱线(或者整个推出纱线)的一部分。同时,织针将先前喂入的纱线落下并形成一个线圈(12)。同时,纱线收回机构(3)将纱线压到织针上,由纱线收回机构将新放置在其上和织针上的纱线的一部分收回,如果其上有的话。
第三步:线圈转移机构(17),该机构位置对着给出线圈的织针(19),将线圈(18)从该织针上取下并保持在其上,携带着该线圈(18)到达接受线圈的织针(20)处并将所述的线圈从其上转移给织针(20)。这些动作与第二步中所述的动作同时进行。
针织装置:
织针固定机构:
织针固定机构(图1)是一个床,该床由两个大盘(1)被一个小盘(2)相隔一段距离设置形成,织针位于小盘(2)上。
当必要时,所述的织针固定机构包括多于一个的床,以便确保织针作直线运动。
织针与所述盘的接触在一个不太大的区域内,这将减小织针的摩擦。
这种结构能够一体形成。
所述的盘可以是圆形的,针床(reed)可以由盘(1)和盘(2)连贯成一直线形成。
“枪”型的织针驱动机构:
采用电磁驱动的枪(26)(图4)由三个线圈(21)、(22)、(23)构成,这三个线圈安装在一个共同的套管(24)上,在该套管内能容许磁芯(25)运动。织针与该磁芯相连。
所述的线圈(21)、(22)、(23)的尺寸按照如下方式确定,第一个线圈(21)的中心与织针的起始位置(13)一致,该位置称为起始针织位置。第三个线圈(23)的中心与织针的纱线获取位置(10)一致,第二个线圈(22)的中心与任何织针中间位置相一致。
当往第二线圈(22)中通电时,磁芯(25)将自己的中心朝向第二线圈形成的磁场方向运动,这使得织针射到第二位置。
当往第三线圈(23)中通电时,磁芯(25)将自己对准第三线圈形成的磁场方向运动,这使得织针射到第三位置(10)。
当往多个线圈中通电时,磁芯(25)将自己对准多个线圈形成的共同的磁场方向运动。
当以相反的顺序控制线圈时,这些线圈将使得织针返回到起始针织位置(13)。
这种机构也可以采用四个线圈,在这种情形中,第四个线圈与位于织针起始位置之后的位置相一致。
采用机械驱动的枪(27)(图5)由穿在一个轴(28)上的多个盘(1)和(2)构成。织针以下述的方式成一定距离设置,即设在盘(2)之上并且与盘(1)不接触。盘(1)和(2)可以是相同的,可以被一体形成。
这种结构在织针的第二点位置处重复设置,两个轴(28)以相反的方向转动。
当织针被压到其中一个轴上时,织针将穿过盘(1)和(2)被轴拉动,之后该轴将织针向前射出;当织针被压到另一个轴上时,织针被轴向后射出。
织针的两个位置与织针的起始针织位置(13)和织针的获取纱线位置(10)相一致。
气动驱动枪(30)(图6)为这样一个机构,它由双边汽缸(31)构成,在该汽缸中被设置一个特殊的双边活塞(32)。
所述的活塞(32)为一个圆柱(32),在该圆柱的两边都有圆形的刷子(33)作为活塞的延续而伸出。所述的刷子形成普通的圆锥形并充满该活塞与汽缸(31)的壁之间。织针与所述的活塞相连。
当从汽缸(31)的一侧充入一些气体时,活塞(32)邻近的刷子(33)膨胀并充满汽缸,较远的刷子(33)收缩并使空气围绕着它通过。因而,气体将活塞向前射出。当以相反的方向充入气体时,活塞将被向后射出。
活塞可以采用吹气和吸气方式工作,并将织针沿着活塞轴线连接。
纱线收回机构(Chet Jack):
纱线收回机构(图3)由穿在轴(4)上的多个能改变几何形状的盘(3)构成,所述的盘具有柔软的能改变形状的外边缘。在两个织针之间至少有一个纱线收回机构(3)的盘,织针被安装在轴(4)的轴线之上或之下。所述的纱线收回机构以下述方式自由地穿在轴上,即要有足够的间隙确保它们沿着轴滑动。以这样的方式穿在轴上的纱线收回机构由其柔软的边缘参与线圈的形成(14)。
轴(4)进行回转,通过摩擦的、磁力的或者其他种类的传动装置将轴(4)的回转运动传递给纱线收回机构盘(3),进行所需的滑动。
纱线导纱器(11)将纱线放置在织针和纱线收回机构之上;织针收回一部分被推出的纱线,并形成一个线圈;纱线收回机构收回一部分被推出的纱线。
纱线收回机构的外部轮廓被制成带有特殊形状的床(齿),在所述的床(齿)处纱线沉降容易,并很难掉出所述床(5)之外。
纱线收回机构的外部轮廓可以被制成一个刷子(6),以便纱线收回机构被牢固地穿在所述的轴(4)上。
该机构可以被一体制成一个轴刷。
纱线推出机构:
该机构(图2)由两个轴(7)构成,这两个轴(7)具有特殊的彼此咬合的轮廓,如圆柱形状。所述轴彼此之间的压力被选择,以便确保它们之间良好的咬合而没有滑动。
纱线(8)被压在两个轴之间。轴的轮廓确保了纱线在轴之间的定位。
其中一根轴绕其轴线回转,另外一根轴也绕着其轴线同步地回转。
通过马达轴的回转将所需量的纱线推出。该机构被装设在一个纱线导纱器(11)上。
沿着从纱筒到织针的纱线通路上,设置有两个这样的机构,这两个机构在邻近的纱线从其上退绕的纱筒处以及在纱线导纱嘴处工作,纱线由所述的纱线导纱嘴放置到织针之上。
在两个机构之间,纱线的拉紧和松弛由两个机构同步工作来控制。
第一个所述的机构将纱线从纱筒上退绕所需要的长度,并保证留出一定余量的纱线给第二个机构。第二个机构为每一个线圈将一些纱线计量喂入织针。
两个机构也都可以相反的顺序工作将织针处的不需要的纱线向着纱筒的方向返回。
参考文献:
公司数据:APM,BROTHER,ELITE DIAMANT,JUMBERKA,Karl Meyer,MECMOR,MONK COTTON,PASSAP,PROTTI,SHIMA SEIKI,STEIGER,STOLL,TSUDAKOMA,UNIVERSAL
Claims (7)
1、一种针织品横向编织方法,包括:织针移动到接受纱线的位置,纱线导纱器将一根纱线放置在织针上,在此之后,织针返回到起始针织位置形成一个线圈,其特征在于:一个枪将织针射出到接受纱线的位置,纱线导纱器推出纱线,并将该纱线放置到织针上,织针携带着该推出的纱线往回运动,形成一个线圈,同时一个机构将纱线压到织针上,并且如果有的话将推出纱线的不需要的部分收回,同时一个线圈转移机构从一个要献出线圈的织针上获取一个线圈,并将该线圈传递给受让织针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品横向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线圈能够被在一个仅有的织针上形成或者与多于一个的紧接着的织针同时形成。
3、一种针织品的横向编织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公知类型的织针,该织针位于针床(reed)中,还包括纱线导纱器,该导纱器在织针运动方向的横向上运动,用于向织针上喂入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床(reed)由两个盘(1)被一个第三盘(2)间隔开一定距离设置构成,使所述的织针位于两个盘(1)之间,该织针被枪(26,27,30)型的织针驱动机构单个地驱动,纱线导纱器(11)具有一个纱线推出机构(7)用于推出纱线(8),在织针前方安装一个纱线收回机构(3),该机构的边缘具有参差不齐的几何形状参与线圈的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向针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枪(26)由三个线圈(21,22,23)缠绕在一个共同的套管(24)上形成,该套管内设置一个芯体(25),或者所述的枪(27)由两个回转轴(29)构成,织针被压到其中的一根轴上,或者所述的枪(30)由双头汽缸(31)构成,该汽缸中设置有一个双头空气活塞(32),其形状如两个相反设置的刷子(33)。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向针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枪(26)由三个线圈(21,22,23)缠绕在一个共同的套管(24)上形成,该套管内设置一个芯体(25);所述的枪(27)由两个回转轴(29)构成,织针被压到其中的一根轴上;所述的枪(30)由双头汽缸(31)构成,该汽缸中设置有一个双头空气活塞(32),其形状如两个相反设置的刷子(33)。
6、如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横向针织装置,其特征在于,纱线收回机构(3)包括一个轴(4),在该轴上,通过滑动连接或者整体地安装着一些盘(3),该机构具有外部柔软的边缘(6)形成一个刷子,或者纱线握持床(5)构成所述的外部边缘,通过该纱线握持床,外部边缘可改变的几何形状能够被到达,所述的外部边缘参与线圈的形成。
7、如权利要求3、4、5或6所述的横向针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纱线推出机构(7)安装在纱线导纱器(11)上,该机构由两个圆柱形状的轴构成,通过推出作用确保了纱线的定位和操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BG101910 | 1997-09-24 | ||
BG101910A BG62816B1 (bg) | 1997-09-24 | 1997-09-24 | Метод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 напречно плетене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70644A CN1270644A (zh) | 2000-10-18 |
CN1094160C true CN1094160C (zh) | 2002-11-13 |
Family
ID=3927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880921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4160C (zh) | 1997-09-24 | 1998-09-24 | 用于生产针织品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199407B1 (zh) |
EP (1) | EP1017891B1 (zh) |
JP (1) | JP2001517743A (zh) |
KR (1) | KR20010030701A (zh) |
CN (1) | CN1094160C (zh) |
AT (1) | ATE234377T1 (zh) |
AU (1) | AU9147898A (zh) |
BG (1) | BG62816B1 (zh) |
CA (1) | CA2304693A1 (zh) |
DE (1) | DE69812132T2 (zh) |
RU (1) | RU2189409C2 (zh) |
TR (1) | TR200001375T2 (zh) |
WO (1) | WO199901572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33173A (zh) * | 2015-09-30 | 2015-12-09 | 冯加林 | 用于织物线圈自动对目转移的线圈推移机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58250A (en) * | 2000-02-14 | 2000-12-12 | Novacept |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knitting |
CN107700198B (zh) * | 2017-11-20 | 2022-12-30 | 浙江嘉志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管状织物的缝合装置及方法 |
DE102018117309A1 (de) * | 2018-07-17 | 2020-01-23 |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 Rundstrickmaschine mit Wirkfunktion |
TWI769592B (zh) * | 2020-11-24 | 2022-07-01 | 典洋針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單面互調雙色提花圓編結構、其編織方法及編織物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216222A (en) * | 1963-08-16 | 1965-11-09 | Morat Gmbh Franz | Thread transporting apparatus |
DE19538937A1 (de) * | 1995-10-18 | 1997-04-24 | Beckmann Wolfgang Dr | Strickmaschine mit einzeln angetriebenen Nadel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87929A (en) * | 1998-04-20 | 1999-11-23 | Bostani; Arma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brication of composite and arbitrary three dimensional objects |
-
1997
- 1997-09-24 BG BG101910A patent/BG62816B1/bg unknown
-
1998
- 1998-09-24 AU AU91478/98A patent/AU9147898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8-09-24 JP JP2000513009A patent/JP2001517743A/ja active Pending
- 1998-09-24 US US09/509,235 patent/US619940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09-24 CN CN988092115A patent/CN109416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09-24 WO PCT/BG1998/000015 patent/WO1999015724A1/en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8-09-24 RU RU2000109357/12A patent/RU2189409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8-09-24 AT AT98943590T patent/ATE234377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8-09-24 CA CA002304693A patent/CA230469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8-09-24 KR KR1020007003143A patent/KR20010030701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8-09-24 DE DE69812132T patent/DE69812132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09-24 EP EP98943590A patent/EP1017891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09-24 TR TR2000/01375T patent/TR200001375T2/xx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216222A (en) * | 1963-08-16 | 1965-11-09 | Morat Gmbh Franz | Thread transporting apparatus |
DE19538937A1 (de) * | 1995-10-18 | 1997-04-24 | Beckmann Wolfgang Dr | Strickmaschine mit einzeln angetriebenen Nadeln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33173A (zh) * | 2015-09-30 | 2015-12-09 | 冯加林 | 用于织物线圈自动对目转移的线圈推移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69812132D1 (de) | 2003-04-17 |
EP1017891B1 (en) | 2003-03-12 |
CN1270644A (zh) | 2000-10-18 |
EP1017891A1 (en) | 2000-07-12 |
WO1999015724A1 (en) | 1999-04-01 |
JP2001517743A (ja) | 2001-10-09 |
KR20010030701A (ko) | 2001-04-16 |
BG101910A (en) | 1999-03-31 |
DE69812132T2 (de) | 2003-10-30 |
ATE234377T1 (de) | 2003-03-15 |
TR200001375T2 (tr) | 2000-11-21 |
RU2189409C2 (ru) | 2002-09-20 |
CA2304693A1 (en) | 1999-04-01 |
AU9147898A (en) | 1999-04-12 |
BG62816B1 (bg) | 2000-08-31 |
US6199407B1 (en) | 2001-03-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46022A (zh) | 具有可动导纱部件的横机 | |
CN107700055B (zh) | 磁悬浮式直驱织针针织提花圆纬机 | |
WO2016123887A1 (zh) | 经编机铺纬装置和铺纬方法 | |
CN1094160C (zh) | 用于生产针织品的方法和装置 | |
KR101772994B1 (ko) | 스판덱스를 포함하는 원단 제작 장치 | |
JPS58169556A (ja) | 回転式組ひも機 | |
CN1867717A (zh) | 横机的供纱装置 | |
CN103334220A (zh) | 在同一行内编织、集圈的单系统电脑横机及针织方法 | |
US4005589A (en) | Knitting elements | |
EP1520922A3 (en) | Textile machin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KR101169326B1 (ko) | 환편기의 오토 스트라이퍼 모듈 | |
CN201395677Y (zh) | 一种机织针织复合结构及其专用横机纱线喂入装置 | |
CN1079457C (zh) | 经编机、特别是钩编织带机 | |
CN1865563A (zh) | 用于横机上编织针织物的方法 | |
CN1047416C (zh) | 编织机 | |
CN101827964B (zh) | 用于制造花色线的装置 | |
CN206828745U (zh) | 一种三维筒状织机 | |
CN1780950A (zh) | 带有改进的针驱动的、尤其是中等直径型式的圆形针织机 | |
CN203256436U (zh) | 在同一行内编织、集圈的单系统电脑横机 | |
JP2009127140A (ja) | 自動横編機 | |
US4576019A (en) |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improved take-down apparatus | |
CN106988009A (zh) | 一种带有打紧和变径机构的三维筒状织机 | |
US11879190B2 (en) | Plush pile knitted product and knitting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 |
CN1542186A (zh) | 制造特别是由硬的无弹性的纱线材料构成的针织物的方法和针织机 | |
CN108589000B (zh) | 一种针织横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