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5129A - 手动捆绑工具 - Google Patents
手动捆绑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15129A CN109415129A CN201680085764.2A CN201680085764A CN109415129A CN 109415129 A CN109415129 A CN 109415129A CN 201680085764 A CN201680085764 A CN 201680085764A CN 109415129 A CN109415129 A CN 1094151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bandage
- operational instrument
- tool
- ha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4—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 B65B13/34—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by applying separate securing members, e.g. deformable clips
- B65B13/345—Hand too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02—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 B65B13/025—Hand-held tools
- B65B13/027—Hand-held tools for applying straps having preformed connecting means, e.g. cable t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2—Means for controlling tension of bind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执行捆绑绑带的紧固的手动捆绑工具。手动捆绑工具配备有:第一操作工具(30),其被设置成与手柄单元(22)相对并且能够相对于工具主体移位;收紧机构(40),其能够响应于第一操作工具的移位操作而相对于头部单元拉扯捆绑绑带的绑带单元的长度方向另一个端部侧;保持机构(70),其能够保持由收紧机构拉扯的绑带单元的长度方向另一个端部侧,以防止其朝向头部单元侧返回移动;第二操作工具(80,30),其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工具主体移位;固定机构(90),其能够响应于第二操作工具的移位操作而将绑带单元的长度方向另一个端部侧固定到绑带单元的长度方向一个端部;第三操作工具(80,30),其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工具主体移位;以及切断机构(100),其能够响应于第三操作工具的移位操作而将绑带单元的长度方向另一个端部侧切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动捆绑工具。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金属捆绑绑带的手动捆绑工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是已知的。这种手动捆绑工具配备有手柄和杆、在穿过捆绑绑带的头部单元之后将绑带单元相对于头部单元拉扯的收紧机构、使用头部单元将绑带单元的前端部侧固定到基端部的固定机构、以及在头部单元附近切断绑带单元的切断机构。
手动捆绑工具还配备有能够任意设定使用收紧机构形成的收紧力的最大值的收紧力调节机构。另外,手动捆绑工具被构成为:当杆被操作而旋转时,在收紧机构形成的收紧力达到最大值(设定值)之前的期间,使收紧机构动作,当收紧力达到设定值时,使固定机构和切断机构动作而不是收紧机构。
换句话说,根据该手动捆绑工具,推动机构和切断机构的动作时间被限定在通过继续进行杆的旋转操作而收紧机构的收紧力达到由收紧力调节机构设定的最大值时。换句话说,在收紧机构的收紧力达到最大值之前或之后的期望时间内,不能自由地使推动机构和切断机构动作。
因此,例如,即使在捆绑绑带足够松散地收紧以使形成待捆绑目标的线状部件解开时,或者捆绑绑带足够牢固地收紧以至于损坏待捆绑目标时,如果收紧机构的收紧力达到最大值,那么推动机构和切断机构也将工作,因此可能捆绑绑带将不能适当地紧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24295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动捆绑工具,该手动捆绑工具能够执行合适的捆绑绑带的紧固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手动捆绑工具被构造成能够与捆绑绑带一起使用,所述捆绑绑带是金属制的,且配备有带状的绑带单元和设置在所述绑带单元的长度方向一个端部处的头部单元,利用所述捆绑绑带将待捆绑目标捆绑,所述手动捆绑工具包括:工具主体,所述工具主体包括框架、从所述框架突出的手柄单元以及连续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设置单元,并且所述设置单元被形成为能够设置所述捆绑绑带的头部单元;第一操作工具,所述第一操作工具能移位地设置在所述工具主体上,并与所述手柄单元相对;收紧机构,所述收紧机构被构成为:能够根据所述第一操作工具的移位操作,将通过设置于所述设置单元的所述头部单元之后的所述绑带单元的长度方向另一个端部侧向离开所述头部单元的方向拉扯;保持机构,所述保持机构能够将由所述收紧机构拉扯的所述绑带单元的长度方向另一个端部侧保持在所述工具主体上,以防止其朝向所述头部单元一侧返回移动;第二操作工具,所述第二操作工具能移位地设置在所述工具主体上;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被构成为:能够根据所述第二操作工具的移位操作,使用所述头部单元,将通过设置于所述设置单元的所述头部单元的过程中的所述绑带单元的长度方向另一个端部侧固定在所述绑带单元的长度方向一个端部;第三操作工具,所述第三操作工具能移位地设置在所述工具主体上;以及切断机构,所述切断机构被构成为:能够根据所述第三操作工具的移位操作,将通过设置于所述设置单元的所述头部单元之后的所述绑带单元的长度方向另一个端部侧在所述绑带单元的长度方向上切断以使其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工具主体具有手枪形状,所述设置单元被配置在所述工具主体中的与枪口部分对应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所述设置单元被设置在所述工具主体上,使得通过设置于所述设置单元的所述头部单元之后的所述绑带单元的长度方向另一个端部侧被定位在隔着所述框架而与所述手柄单元相反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所述设置单元能拆卸地安装到所述框架上。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所述第二操作工具和所述第三操作工具是相同的操作工具。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所述第二操作工具和所述第三操作工具分别通过使用所述第一操作工具以及切换操作工具而被构成,其中,所述切换操作工具用于将响应所述第一操作工具的移位而动作的机构在所述收紧机构与所述固定机构及所述切断机构之间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所述切换操作工具被安装到所述第一操作工具,能够与所述第一操作工具一体地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移位,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操作工具相对地移位,从而能够分别与所述手柄单元以及所述第一操作工具一起被抓握。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所述手动捆绑工具包括在所述第一操作工具移位时禁止通过所述切换操作工具进行切换的机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执行捆绑绑带的合适的紧固的手动捆绑工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手动捆绑工具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手动捆绑工具的侧视图;
图3A是图1中所示的手动捆绑工具使用的捆绑绑带的正视图;
图3B是捆绑绑带的后视图;
图4A是图3所示的捆绑绑带的基端侧的纵剖视图;
图4B是其基端侧的水平剖视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手动捆绑工具的示意性结构的侧视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手动捆绑工具的分解图;
图7是图1中所示的手动捆绑工具的前端部的正视图;
图8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手动捆绑工具中的收紧机构在第一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8中所示的收紧机构在第一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图9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表示图8中所示的收紧机构在第二状态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1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手动捆绑工具中的固定机构及切断机构分别在第一状态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图13中所示的固定机构及切断机构分别在第二状态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图13中所示的固定机构及切断机构分别在第三状态的侧视图;
图16是图15的局部放大图;
图17A是图1中所示的手动捆绑工具中的设置单元的被从框架移除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7B是与该设置单元不同的设置单元的正视图。
图18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手动捆绑工具中的收紧力调节机构在第一状态的侧视图;
图19是表示图18中所示的收紧力调节机构在第二状态的侧视图;
图20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手动捆绑工具中的释放机构在第一状态的侧视图;
图21是图20中所示的释放机构的平视图;
图22是表示图20中所示的释放机构在第二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手动捆绑工具1的结构。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图1中的箭头X的方向表示手动捆绑工具1的正面方向、箭头Y的方向表示手动捆绑工具1的向上方向,且箭头Z的方向表示手动捆绑工具1的左侧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手动捆绑工具1用于捆绑绑带2,以使用金属的捆绑绑带2来捆绑待捆绑目标(例如,线或管等线状构件4的束)3。如图3所示,捆绑绑带2包括带状绑带单元10和设置在绑带单元10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基端部)12的头部单元11。
此外,手动捆绑工具1被构成为:在绑带单元10缠绕在待捆绑目标3上并且穿过头部单元11之后,将绑带单元1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前端部)13侧相对于头部单元11拉扯,使得捆绑绑带2能够收紧待捆绑目标3,并且使用头部单元11将前端部13侧固定到基端部12,从而保持绑带单元10的收紧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3A,3B、4A和4B所示,捆绑绑带2的绑带单元10使用如不锈钢板等的金属构件构成。绑带单元10形成为具有预定宽度的细长形状。绑带单元10的基端部12配置有穿透孔14。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具有锥形形状。
头部单元11使用诸如不锈钢等的金属部件构成,它被形成为可以适配在绑带单元10上的C形。头部单元11配备有供绑带单元10穿过的穿过孔15、以及分别与穿透孔14同轴定位的第一开口16和第二开口17,并且头部单元11通过凸起18和19保持在绑带单元10的基端部12。
如图1和2所示,手动捆绑工具1配有工具主体20。如图5和6所示,工具主体20包括框架21、从框架21突出的手柄单元22、以及与框架21连读设置的设置单元23,其中,上述设置单元23形成为能够设置捆绑绑带2的头部单元11。
框架21和手柄单元22是使用能彼此拆卸的左单元25和右单元26构成的。框架21具有中空形状,并且在前后方向延伸,使得前端部(尖端部)侧与前后中途部分相比变得更窄。手柄单元22从框架21的前后中途部分向下延伸。把手24被设置在手柄单元22上。
在该实施例中,工具主体20具有手枪形状,设置单元23被配置在与工具主体20中的枪口部分对应的区域(前端部)。设置单元23被构成为能够设置头部单元11,使得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穿过头部单元11(穿过孔15)并从此处向后方伸出。
如图7所示,设置单元23包括供头部单元11从前方嵌合的嵌合单元27、以及将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向后方引导的引导单元28,其中,前端部13侧从嵌合于嵌合单元27的头部单元11伸出。引导单元28包括具有宽度W1以穿过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的前路径29,并且引导单元28被定位于嵌合单元27的后部。
此外,手动捆绑工具1配备有第一操作工具。第一操作工具被设置成能相对于工具主体20移位,使得其与工具主体20的手柄单元22相对。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操作工具是能被人工操作以移位(旋转)的扳机30,并且第一操作工具包括第一操作单元31、以及从第一操作单元31延伸出的左、右延伸部32。
扳机30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操作单元31被配置在框架21下方,并位于手柄单元22的前侧。把手33被设置在第一操作单元31上。左、右延伸部32大致被配置在框架21中。左、右延伸部32由衬套35能旋转地支承,其中衬套35是在左、右延伸部32各自的上端部处由框架21保持的。
此外,扳机30被构成为用于让第一操作单元31达到与手柄单元22分开预定距离的不可操作位置(图5中实线所示的位置),或让第一操作单元31达到比不可操作位置更靠近手柄单元22的可操作位置(图5中由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当不操作时,扳机30通过来自反冲弹簧36的力保持在不可操作位置。
相反,当克服反冲弹簧36的力操作时,扳机30使用衬套35作为枢转点沿图5中逆时针方向旋转,以处于可操作位置。这样,当扳机30的操作结束时,扳机30被反冲弹簧36的力沿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恢复到不可操作位置。
如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手动捆绑工具1配备有收紧机构40。收紧机构40被构成为:能够在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穿过设置在设置单元23的头部单元11之后,响应扳机30的移位操作,将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向与头部单元11分离的方向(向后)拉扯。
在该实施例中,收紧机构40大致被设置在工具主体20的框架21中,并且被设置在扳机30和框架21的前端部之间。收紧机构40包括收紧杆41、触发连杆42、连杆43、后卡盘杆44、前卡盘杆45和卡盘46。
收紧杆41包括左、右板51,以及连接左、右板51的连接单元52。收紧杆41的左、右板51的前后中途部分被定位在扳机30的左、右延伸部32之间,并且被配置成使得连接单元52被定位在比左、右延伸部32更加靠前方的位置。左、右板51在各自的上端部处能旋转地被支承在衬套35上。
长孔53分别设置在左、右板51的下部,基本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销54被插入长孔53中,从而能够沿长孔53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销54被支承在下面描述的张力滑块121的下端部,并且被保持在长孔53的上部内,同时由收紧机构40实施收紧(见图18)。
连接单元52在左、右板51之间延伸。凹部55被设置成位于收紧杆41的前端部(每个左、右板51的前端部和/或连接单元52)上,并基本上朝向前上方敞开。凹部55被形成为能够与切换销85卡合。切换销85能响应扳机30的操作而与凹部55卡合或分离。
而且,当扳机30处于不可操作位置时,收紧杆41被反冲弹簧56的力保持在图5所示的状态。当扳机30从不可操作位置移动到可操作位置时,收紧杆41经由切换销85接受力以克服反冲弹簧56的力,并且使用衬套35作为枢轴点向图5中逆时针方向旋转。
触发连杆42包括左、右板57,以及连接左、右板57的连接单元58。触发连杆42被配置成使得左、右板57的前部和连接单元58均位于收紧杆41的左、右板51之间。左、右板57在每个的上端部处能旋转地被支承在衬套35上。
凹部59分别被设置在左、右板57的下部,并向下敞开。收紧杆41中的从长孔53突出的第一销54可以卡合在凹部59中。而且,触发连杆42被构成为能够通过与销54的卡合而使用衬套35作为枢转点从而与收紧杆41一体地旋转。
连杆43具有细长形状并且被设置在触发连杆42的后侧。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前下端部),连杆43经由第二销61能旋转地连接到触发连杆42的左、右板57的后下端部。连杆43被配置成从与触发连杆42的连接部分向着后上方向延伸。
后卡盘杆44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后端部)处经由第三销62和连杆43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后上端部)能旋转地连接。管状体63分别被套在第三销62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上。管状体63被支承为能够在设置于框架21的内面侧的引导槽64中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
前卡盘杆45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在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后端部)处经由第四销65与后卡盘杆44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前端部)连接。前卡盘杆45被配置成从与后卡盘杆44连接的连接部分向前方延伸,使得长度方向另一端部(前端部)被定位于设置单元23的后方。
而且,前卡盘杆45被构成为能够与后卡盘杆44一体地沿前后方向往复地移动。换句话说,前卡盘杆45被构成为:随着后卡盘杆44沿着引导槽64向后移动而向后一体地移动,并且随着后卡盘杆44沿着引导槽64向前移动而向前一体地移动。
当前卡盘杆45被定位于最前侧时,如图5和9所示,前卡盘杆45的前端部处于刚好位于设置单元23(引导单元28)后面的状态。当前卡盘杆45被定位于最后侧时,如图11所示,前卡盘杆45的前端部处于从设置单元23向后分离预定量的状态。
卡盘46经由第五销66被能旋转地支承在前卡盘杆45的前端部上。如图10所示,卡盘46被配置在与前卡盘杆45的前上端部68相对的位置处,使得供穿过前路径29后的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穿过的后路径67被形成在前卡盘杆45的前端部中。
卡盘46配备有在后上端部处面向后路径67的爪。通过反冲弹簧69促使卡盘46沿图10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通过与前卡盘杆45的前上端部68配合,使用卡盘46的爪夹住穿过后路径67的过程中的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的一部分。
以这种方式,当卡盘46抓住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的一部分时,阻止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向从后路径67出来的方向(前方向)返回移动,并且允许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向与从后路径67出来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后方向)前进。
另外,如图10所示,当前卡盘杆45的前端部位于最前面位置时,换言之,在位于紧靠设置单元23的后面时,卡盘46通过克服反冲弹簧69的力旋转而与设置单元23(引导单元28)接触,并且释放后路径67,使得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能够移动。
手动捆绑工具1还配备有保持机构70。保持机构70被构成为将由收紧机构40拉扯的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保持在工具主体20上,使得前端部13侧不会移动而返回到设置在设置单元23的头部单元11侧(前侧)。在该实施例中,保持机构70配备有止回卡盘71。
止回卡盘71经由第六卡盘销72能旋转地支承在设置单元23的引导单元28上。如图10所示,止回卡盘71被设置在卡盘46的前方,并且被配置在与引导单元28的上端部73相对的位置处,使得能与后路径67连续地配置的前路径29形成在引导单元28中。
在后上端部,止回卡盘71配备有面向前路径29的爪。通过反冲弹簧74促使止回卡盘71沿图10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通过与引导单元28的上端部73配合,使用止回卡盘71的爪夹住穿过前路径29的过程中的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的一部分。
以这种方式,当止回卡盘71抓住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的一部分时,阻止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向从前路径29出来的方向(前方向)移动,并且允许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向与从前路径29出来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后方向)移动。
如图13所示,手动捆绑工具1还配备有第二操作工具。第二操作工具被设置成能相对于工具主体20移位。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操作工具是使用扳机30以及作为切换操作工具的切换杆80而构成,其中切换杆80可以被人工操作以移位(旋转)。切换杆80由扳机30支承。
切换杆80将响应于扳机30的移位而动作的机构在收紧机构40与下面描述的固定机构90(在本实施例中为固定机构90和切断机构100)之间切换。切换杆80被安装在扳机30上,从而在移位时能够与扳机30一体地移位,并且能够相对于扳机30相对地移位。
为了更详细地描述这一点,切换杆80包括第二操作单元81,以及从第二操作单元81延伸出的右、左延伸部82。切换杆80沿大致上下方向延伸,并且被设置在扳机30的前侧。第二操作单元81被配置在框架21下方,并且右、左延伸部82被配置在框架21内。
切换杆80在其上下中途部处经由第七销83能旋转地连接在扳机30的上下中途部。此外,在切换杆80处,切换销85被延伸设置成能够响应于切换杆80和/或扳机30的操作,在右、左延伸部82的上端部之间移位。
而且,切换杆80被构成为获得第二操作单元81不相对于扳机30移位的第一切换操作位置(参见图5和13),以及第二操作单元81相对于扳机30相对地移位的第二切换操作位置(参见图14和15)。当不操作时,切换杆80通过来自反冲弹簧86的力保持在第一切换操作位置。
相反,当克服反冲弹簧86的力操作时,切换杆80使用第七销83作为枢转点沿图13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以处于第二切换操作位置。这样,当切换杆80的操作结束时,切换杆80利用反冲弹簧86的力旋转以恢复到第一开关操作位置。
当切换杆80在处于第一切换操作位置的状态下与扳机30一起移位时,切换销85被卡合在收紧杆41的凹部55中(见图11)。当扳机30在处于非操作位置的状态下克服反冲弹簧86的力而被操作时,切换杆80将切换销85卡合到如后所述的冲头杆91。(见图14)
手动捆绑工具1还配备有固定机构90。固定机构90被构成为:能够分别响应于切换杆80以及扳机30的移位操作,将穿过设置在设置单元23的头部单元11的过程中的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的一部分使用头部单元11固定到绑带单元10的基端部12。
固定机构90被大致设置在工具主体20的框架21的前部中,并且被设置成跨越切换杆80、扳机30和设置单元23之间。固定机构90通过切换杆80的切换作用能够择一地与收紧机构40动作,并且固定机构90包括冲头杆91,保持器92和冲头93。
冲头杆91具有向下凸出的弯曲形状,并且被设置成沿前后方向延伸。冲头杆91被配置在比前卡盘杆45更向下的位置,并且冲头杆91在前后中途部处经由第八销94被能旋转地支承在框架21的前部上。第八销94被配置在比冲头杆91的弯曲部分更靠前的位置。
冲头杆91的后端部95被配置在切换销85的下方附近,使得可以从下方卡合到设置在切换杆80上的切换销85。冲头杆91的前端部96被插入保持器92的插入孔97中,以便与被配置在设置单元23的嵌合单元27中的保持器92卡合(见图7和10)。
当切换杆80处于第一切换操作位置时,由反冲弹簧98的力保持冲头杆91不与切换销85卡合(见图13)。当切换杆80处于第二切换操作位置时,若冲头杆91经由切换销85受到克服反冲弹簧98的力的力,则冲头杆91旋转以便与切换销85卡合(见图14)。
在与切换销85卡合之后,当切换杆80与扳机30一起操作时,冲头杆91使用第八销94作为枢转点,沿图13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见图15)。另外,如果当切换杆80切换到第二切换操作位置时扳机30不处于非操作位置,那么冲头杆91不能与切换销85卡合。
保持器92被设置在嵌合单元27上。保持器92包括穿透保持器92的前后方向的插入孔97,并且保持器92一体地连接到插入于插入孔97中的冲头杆91的前端部96。而且,当前端部96插入于插入孔97中时,保持器92可以响应于冲头杆91的旋转而沿上下方向移位。
冲头93从保持器92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出,以便与保持器92一起沿上下方向移位。冲头93包括被形成为朝向上方向逐渐变细的尖形状的突出端,并且冲头93被形成为从该突出端穿过绑带单元10中的穿透孔14、头部单元11的第一开口16和第二开口17。
冲头93被构成为能够位于非变形位置(参见图13)或变形位置(参见图15和16),其中非变形位置是不阻挡头部单元11设置到设置单元23的位置,变形位置是在设置于设置单元23的头部单元11内,为了使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的一部分塑性变形出凸起部分99而依次穿过第一开口16、穿透孔14以及第二开口17的位置。
另外,形成在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的凸起部分99沿绑带单元10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与头部单元11的第二开口17的内表面卡合。由此,在捆绑绑带2适当地紧固待捆绑目标3的状态下,使用头部单元11将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固定到绑带单元10的基端部12侧。
手动捆绑工具1还配备有第三操作工具。第三操作工具被设置成能相对于工具主体20移位。在该实施例中,第三操作工具是与第二操作工具相同的操作工具,并且由扳机30和可以人工操作以移位(旋转)的切换杆80组成。换句话说,第二操作工具兼作第三操作工具。
手动捆绑工具1还配备有切断机构100。切断机构100被构成为能够响应于扳机30和切换杆80的移位操作,在通过设置在设置单元23的头部单元11之后切断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以使其在绑带单元10的长度方向上分离。
切断机构100配备有冲头杆91,保持器92和切断刀片101。切断刀片101从保持器92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出,以便与保持器92一起沿上下方向上移位。换句话说,切断刀片101能够与冲头93的移位同步地移位。
切断刀片101被配置在冲头93的后面。切断刀片101被形成为:当保持器92向上方向移位而使切断刀片101与冲头93一起向上移位时,能够在冲头93对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开始作用的时间之后完成对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的切断。
此外,切断刀片101被构成为能够位于非切断位置(参见图13)或切断位置(参见图15),其中非切断位置是不切断从设置在设置单元23的头部单元11的穿过孔15朝着前路径29向后方突出的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的位置,切断位置是将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在头部单元11和保持机构70之间切断的位置。
接下来,将描述使用手动捆绑工具1用捆绑绑带2来捆绑待捆绑目标3的捆绑工作的实施方法的一个示例。
首先,实施预处理过程,以便将捆绑绑带2安装到手动捆绑工具1和待捆绑目标3。换句话说,将捆绑绑带2的绑带单元10缠绕在待捆绑目标3上。另外,将捆绑绑带2的头部单元11设置在手动捆绑工具1的工具主体20的设置单元23(嵌合单元27)上。
使绑带单元10从其前端部13侧依次通过头部单元11的穿过孔15、手动捆绑工具1中的前路径29和后路径67,并保持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处于由保持机构70保持的状态。而且,根据该实施例,如果需要重做与捆绑绑带2相关的工作,那么可以使用下面描述的释放机构150来做到这一点。
另外,为了临时收紧捆绑绑带2,在通过后路径67之后沿着与头部单元11分离的方向(后方向)通过人工的操作拉扯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此时,如上所述,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的移动不会被保持机构70中的止回卡盘71和收紧机构40中的卡盘46阻挡。
在预处理过程之后,使用手动捆绑工具1中的收紧机构40,直到捆绑绑带2对于待捆绑目标3处于预定的收紧状态为止实施拉扯绑带单元10的收紧过程。具体地,抓握工具主体20中的手柄单元22和扳机30,并进行操作以使扳机30从图9所示的非操作位置移位到图11所示的操作位置。
在操作期间,当切换杆80在第一切换操作位置处时,切换杆80将与扳机30一起移位,因此切换销85首先向后移位以便与凹部55卡合,然后在与凹部55卡合的状态下向更后方移位。因此,收紧杆41被切换销85推动,并且收紧杆41使用衬套35作为枢转点而沿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插入到长孔53中的第一销54通过收紧杆41的旋转而向后方移位。因为第一销54被卡合到凹部59,所以触发连杆42被第一销54推动并且使用衬套35作为枢转点而沿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连杆43移位以使后上端部沿引导槽64向后方移动。
后卡盘杆44通过连杆43的移位而向后方移动。与此同时,前卡盘杆45向后移动。因此,首先,卡盘46开始向后方移动以与设置单元23分离,以便在后路径67中抓住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然后在抓住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的状态下向更后方移动。
因此,收紧机构40可以将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相对于头部单元11向后方拉扯,使得捆绑绑带2的收紧力提高预定的量。此外,在此之后,扳机30被释放以返回其初始状态。由此,收紧机构40返回到其初始状态,以便能够通过扳机30的重新操作而动作。
在收紧过程中,直到捆绑绑带2的收紧力达到预定的收紧力为止实施至少一次上述扳机30的操作。另外,收紧过程的结束时间(捆绑绑带2的收紧力是否已经达到预定的收紧力)例如可以通过在视觉上观察捆绑绑带2的状态来判断,也可以使用如后所述的收紧力调节机构120来判断。
在收紧过程结束之后,使用固定机构90,实施固定过程以将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固定到绑带单元10的基端部12。具体地说,首先,当扳机30处于非操作位置时,抓住手柄单元22和切换杆80,并且操作切换杆80使其从图13所示的第一切换操作位置移位至在图14中所示的第二切换操作位置。
以这种方式,将切换销85从上方与冲头杆91的后端部分95卡合,使得响应于扳机30的移位而动作的机构被切换。而且,在切换杆80以这种方式移位到第二切换操作位置的状态下,如图15所示,进一步抓住扳机30以使其与切换杆80一起移位到操作位置。
在执行该操作时,冲头杆91被切换销85推动,并且冲头杆91使用第八销94作为枢转点而沿图14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保持器92向上移位。因此,如图16所示,冲头93向上移位,以在设置于设置单元23的头部单元11中使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的一部分变形成凸起部分99。
此外,在收紧过程(固定过程)结束之后,使用切断机构100实施切断过程以去除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的多余部分。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固定过程中一次操作切换杆80和扳机30,可以基本上同时实施切断过程和固定过程。
换句话说,当如上所述地通过操作切换杆80和扳机30使保持器92向上移位时,切断刀片101开始向上移位,以便在使用固定机构90开始固定之后,于止回卡盘71和设置在设置单元23上的头部单元11之间沿前后分割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
因此,固定机构90使用头部单元11将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固定到基端部12。此外,切断机构100切断并去除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的多余部分。此后,扳机30和切换杆80被释放以返回其初始状态。
因此,固定机构90和切断机构100返回到其初始状态。另外,在以这种方式结束固定过程和切断过程之后,头部单元11从设置单元23释放,并且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的多余部分被从保持机构70等移除。这样,使用手动捆绑工具1的捆绑工作的实施就被完成了。
根据以上描述,根据手动捆绑工具1,可以使用包括预定收紧力的捆绑绑带2来捆绑待捆绑目标3。当这样做时,无论收紧机构40的动作结果如何,都可以随时通过固定机构90固定绑带单元10,并且可以随时通过切断机构100切断绑带单元10。
因此,可以在通过视觉观察等确认的同时执行绑带单元10的收紧,直到使用捆绑绑带2收紧待捆绑目标3的实际收紧程度合适为止。因此,可以避免在绑带单元10的收紧不足的状态下通过固定机构90执行绑带单元10的固定,并且通过切断机构100切断绑带单元10。
换句话说,可以避免在下述状态下执行绑带单元10的固定和切断:例如捆绑绑带2被紧紧地收紧以至于有可能损坏待捆绑目标3的状态,或者捆绑绑带2被松松地收紧地以至于作为待捆绑目标3的多个线状构件的束有可能松散的状态。结果是可以执行捆绑绑带2的适当紧固。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工具主体20具有手枪形状,设置单元23被配置在工具主体20中的与枪口部分对应的区域中。换句话说,设置单元23被设置在工具主体20中的相对窄的前端部(尖端部),当实施捆绑工作时,可以从设置在设置单元23的头部单元11中扩展绑带单元10。
利用这种结构,即使待捆绑目标3被配置于周围存在设置物的区域等工作空间相对狭窄的区域的情况下,当使用手动捆绑工具1时,设置单元23(头部单元11)也容易靠近待捆绑目标3。因此,可以提高手动捆绑工具1和捆绑绑带2的可操作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单元23被配置在框架21的前端部处,使得它被定位在与手柄单元22的突出方向相反的一侧(上侧),因此当捆绑绑带2被安装到手动捆绑工具1时,可以防止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在拉动绑带单元10时碰到握住扳机30等的手的问题。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和17A所示,工具主体20的设置单元23被能拆卸地安装到框架21。因此,仅通过将设置单元23改变为另一个包括具有宽度W2的前路径29的设置单元113(参见图17B),就可以将大部分手动捆绑工具1用在具有与捆绑绑带2不同的带宽的另一个捆绑绑带上。
具体地,当使用另一个捆绑绑带实施捆绑工作时,可以简单地通过将设置单元23改变为单独准备的另一个设置单元113来使用手动捆绑工具1(不包括设置单元23)。因此,可以用手动捆绑工具1以低成本处理各种捆绑绑带,而不必准备与手动捆绑工具1不同的手动捆绑工具(整个工具)。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切换杆80被安装到扳机30,能够相对于工具主体20和扳机30一体地移位,并且能够相对于扳机30相对地移位,以便能够分别与手柄单元22和扳机30一起被抓住。
利用这种结构,在为了使收紧机构40动作而操作手柄单元22和扳机30之后,响应于扳机30的移位而动作的机构从收紧机构40切换到固定机构90和切断机构100而动作时,可以在抓住扳机30等的同时进一步抓住切换杆80,并且可以操作切换杆80,然后再操作扳机30,而无需将扳机30等从一只手切换到另一只手。因此,可以使用手动捆绑工具1简单且快速地执行操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手动捆绑工具1包括一个机构,该机构在扳机30移位时禁止由切换杆80进行切换。换言之,当扳机30从非操作位置移位以便收紧机构40进行动作时,即使操作切换杆80,切换销85也将无法与冲头杆91卡合。
有这种结构,当切换杆80无意中移位时(例如,在收紧过程中没有抓住扳机30和手柄单元22的手指接触到切换杆80时),可以防止错误地使固定机构90和切断机构100动作而执行与绑带单元10相关的固定和切断。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手动捆绑工具1配备有收紧力调节机构120。收紧力调节机构120用于进行调节以使通过收紧机构40形成的捆绑绑带2的收紧力的最大值升高或降低。如上所述,可以基于由收紧力调节机构120设置的最大值(设定值)来判断收紧过程何时结束。
如图5、6和18所示,收紧力调节机构120包括张力滑块121、张力通孔122、张力板123、张力基座124、张力拨盘125、滚动凸轮126和压缩螺旋弹簧127。收紧力调节机构120被设置在框架21的后部。
张力滑块121沿上下方向延伸,并被配置在触发连杆42中的左、右板57之间。张力滑块121的下端部通过第一销54与收紧杆41和触发连杆42相连,张力滑块121的上端部经由滚子销131与张力通孔122相连。
张力通孔122被配置在衬套35的后侧,并且经由第九销130能旋转地支承在框架21上。供滚子销131能旋转地嵌合的凹部133被设置在张力通孔122的前部。供第十销132能大致在前后方向往复移动地插通的长孔135被设置在张力通孔122的后部。
张力板123为U形。张力板123被配置成从左侧和右侧夹持张力通孔122,使得其阻塞部分被定位在张力通孔122的后方。张力板123经由第九销132连接到张力通孔122。
张力基座124隔着预定间隔地被配置在张力板123的阻塞部分的后方。张力拨盘125被设置在张力基座124的后侧,以便暴露于框架21的外部。滚动凸轮126被设置在张力基座124的前侧,以便能够相对于框架21沿前后方向往复地移动。
张力拨盘125能够被保持在多个旋转状态中的任何一个。滚动凸轮126能够保持在响应于张力拨盘125的旋转状态而在前后方向上移动预定量的位置。另外,压缩螺旋弹簧127被设置在张力板123和滚动凸轮126之间,使得伸缩方向是前后方向。
这样,在收紧机构40工作时,如果是捆绑绑带2的收紧力达到最大值之前的期间,则滚子销131被张力通孔122以预定的力向前侧推动从而保持其位置,并且张力滑块121使用滚子销131作为枢轴点而与收紧杆41和触发连杆42连动地旋转。
另外,如果捆绑绑带2的收紧力达到最大值,则当扳机30被操作时,如图19所示,张力通孔122旋转,使得张力滑块121移位。此时,第一销54向长孔53的下部内移动以释放与卡合连杆42的凹部59的卡合,并且移动到与凹部59连续设置的台阶部137。
由此,触发连杆42不会与收紧杆41连动。因此,即使收紧杆41旋转,后卡盘杆44和前卡盘杆45也不会往复移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扳机30移位,但是捆绑绑带2的收紧力将不再通过收紧机构40进一步上升。
利用这种结构,当操作张力拨盘125使其沿左、右某一个方向转动时,通过滚动凸轮126的移动将压缩螺旋弹簧127保持在压缩状态,并且可以用更大的力推动张力通孔122(滚子销131)。因此,可以将通过收紧机构40形成的捆绑绑带2的收紧力的最大值向上升方向调节。
相反,当操作张力拨盘125使其沿左、右中另一个方向转动时,通过滚动凸轮126的移动将压缩螺旋弹簧127保持在伸长状态,并且可以用更小的力推动张力通孔122(滚子销131)。因此,可以将通过收紧机构40形成的捆绑绑带2的收紧力的最大值向下降方向调节。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张力拨盘125的多个旋转状态中包括使收紧力调节机构120的动作无效的预定旋转状态。上面关于收紧力调节机构120的描述是张力拨盘125在被操作而旋转到除上述预定旋转状态之外的任何旋转状态的情况。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手动捆绑工具1配备有释放操作工具。释放操作工具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工具主体20移位。释放操作工具是可以人工操作的释放销140。释放销140被设置成沿左右方向延伸,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侧(左端部侧)被配置成穿过框架21中的长孔141。
释放销140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框架21沿着长孔141沿前后方向移位,并且可以位于下述位置:位于长孔141后侧的非释放操作位置,以及与非释放操作位置相比位于长孔141的前侧的释放操作位置。释放销140被保持在暴露于框架21外部的状态。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手动捆绑工具1配备有释放机构150。释放机构150被构成为能够响应于释放销140的移位而释放保持机构70对捆绑绑带2中的绑带单元10的保持。如图20和21所示,释放机构150包括移动体151、推动体152和连接体153。
移动体151被设置成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被配置在保持机构70(止回卡盘71)的后方。移动体151由框架21支承,以便能够沿着设置在框架21的内面侧的引导槽155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释放销140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侧(右端部侧)被固定到移动体151的后部。
推动体152由杆状部件组成,并且被设置成沿前后方向延伸。推动体152被配置成能够在移动体151和止回卡盘71之间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弯曲部分156被设置在推动体152的后端部分处。推动体152经由弯曲部分156一体地连接到移动体151。
连接体153被配置在推动体152的前方。连接体153被一体地设置在止回卡盘71上,以便与止回卡盘71一起动作。连接体153包括与推动体152的前端部相对的接触面,并且能够通过该接触面接触推动体152的前端部。
如图20和21所示,当释放销140处于非释放操作位置时,在释放机构150中,推动体152的前端部与连接体153抵接(或分离)。因此,此时,保持机构70的作用(止回卡盘71抓住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的作用)能够通过释放机构150而不会被阻挡。
另外,如图22所示,释放机构150被构成为:当操作释放销140使其移位到释放操作位置时,推动体152推动连接体153,使得止回卡盘71沿图20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此时,释放机构150变为释放前路径29的状态,使得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可以移动。
当释放销140的操作结束时,释放销140通过反冲弹簧74的力向图22中的后方移动,从而恢复到非释放操作位置。另外,释放销140被设置成相对于框架21向与扳机30的突出方向(下方)不同的方向(左方向)突出,以尽可能地避免误操作。
因此,在捆绑绑带2的头部单元11被设置在工具主体20的设置单元23的状态下,当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由保持机构70保持时,使用释放机构150使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从保持机构70脱离,并且可以相对于工具主体20向任何方向(前或后方向)移动。
因此,当捆绑绑带2被安装到手动捆绑工具1之后,捆绑绑带2的收紧位置不正确,或者待捆绑目标3残缺时等,通过从手动捆绑工具1卸下整个捆绑绑带2,或者使绑带单元10的前端部13侧移动以返回到头部单元11,能够将与捆绑绑带2相关的工作很容易地、并且很快地重做。
(符号说明)
1手动捆绑工具
2捆绑绑带
3待捆绑目标
10绑带单元
11头部单元
20工具主体
21框架
22手柄单元
23设置单元
30扳机(第一操作工具、第二操作工具及第三操作工具的一部分)
40收紧机构
70保持机构
80切换杆(第二操作工具及第三操作工具的切换操作工具)
85切换销
90固定机构
100切断机构。
Claims (8)
1.一种手动捆绑工具,所述手动捆绑工具被构造成能够与捆绑绑带一起使用,所述捆绑绑带是金属制的,且配备有带状的绑带单元和设置在所述绑带单元的长度方向一个端部处的头部单元,利用所述捆绑绑带将待捆绑目标捆绑,所述手动捆绑工具的特征在于,包括:
工具主体,所述工具主体包括框架、从所述框架突出的手柄单元以及连续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设置单元,并且所述设置单元被形成为能够设置所述捆绑绑带的头部单元;
第一操作工具,所述第一操作工具能移位地设置在所述工具主体上,并与所述手柄单元相对;
收紧机构,所述收紧机构被构成为:能够根据所述第一操作工具的移位操作,将通过设置于所述设置单元的所述头部单元之后的所述绑带单元的长度方向另一个端部侧向离开所述头部单元的方向拉扯;
保持机构,所述保持机构能够将由所述收紧机构拉扯的所述绑带单元的长度方向另一个端部侧保持在所述工具主体上,以防止其朝向所述头部单元一侧返回移动;
第二操作工具,所述第二操作工具能移位地设置在所述工具主体上;
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被构成为:能够根据所述第二操作工具的移位操作,使用所述头部单元,将通过设置于所述设置单元的所述头部单元的过程中的所述绑带单元的长度方向另一个端部侧固定在所述绑带单元的长度方向一个端部;
第三操作工具,所述第三操作工具能移位地设置在所述工具主体上;以及
切断机构,所述切断机构被构成为:能够根据所述第三操作工具的移位操作,将通过设置于所述设置单元的所述头部单元之后的所述绑带单元的长度方向另一个端部侧在所述绑带单元的长度方向上切断以使其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捆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主体具有手枪形状,所述设置单元被配置在所述工具主体中的与枪口部分对应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动捆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单元被设置在所述工具主体上,使得通过设置于所述设置单元的所述头部单元之后的所述绑带单元的长度方向另一个端部侧被定位在隔着所述框架而与所述手柄单元相反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手动捆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单元能拆卸地安装到所述框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手动捆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操作工具和所述第三操作工具是相同的操作工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动捆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操作工具和所述第三操作工具分别通过使用所述第一操作工具以及切换操作工具而被构成,其中,所述切换操作工具用于将响应所述第一操作工具的移位而动作的机构在所述收紧机构与所述固定机构及所述切断机构之间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动捆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操作工具被安装到所述第一操作工具,能够与所述第一操作工具一体地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移位,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操作工具相对地移位,从而能够分别与所述手柄单元以及所述第一操作工具一起被抓握。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手动捆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捆绑工具包括在所述第一操作工具移位时禁止通过所述切换操作工具进行切换的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6/062228 WO2017183073A1 (ja) | 2016-04-18 | 2016-04-18 | 手動結束工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15129A true CN109415129A (zh) | 2019-03-01 |
CN109415129B CN109415129B (zh) | 2021-07-30 |
Family
ID=60116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85764.2A Active CN109415129B (zh) | 2016-04-18 | 2016-04-18 | 手动捆绑工具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08123B2 (zh) |
EP (1) | EP3446986A4 (zh) |
JP (1) | JP6640995B2 (zh) |
KR (1) | KR102184898B1 (zh) |
CN (1) | CN109415129B (zh) |
WO (1) | WO201718307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72952A (zh) * | 2022-05-09 | 2022-08-09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扎带枪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76388B (zh) | 2016-04-18 | 2021-07-30 | 海尔曼太通株式会社 | 手动捆扎工具 |
US10934044B2 (en) * | 2017-03-31 | 2021-03-02 | The Boeing Company | Tools for releasing cable ties |
US11008125B2 (en) | 2018-05-18 | 2021-05-18 | Panduit Corp. | Tool for tensioning metal locking ties |
US11511894B2 (en) | 2019-09-26 | 2022-11-29 | Hellermanntyton Corporation | Cable tie application tool |
USD1012641S1 (en) * | 2021-10-25 | 2024-01-30 |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 Tool nosepiece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191183A2 (en) * | 1985-01-16 | 1986-08-20 | Japan Bano'k Co. Ltd. | Banding machine |
WO2008013142A1 (fr) * | 2006-07-24 | 2008-01-31 | Max Co., Ltd. | Procédé de prévention de la torsion de fil dans une lieuse de barre de renforcemen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206729A5 (zh) * | 1972-11-16 | 1974-06-07 | Rhone Poulenc Sa | |
CH629719A5 (en) * | 1978-06-05 | 1982-05-14 | Fromm Ag | Hand-operated steel-band tie-round appliance |
JPH024614A (ja) * | 1988-06-09 | 1990-01-09 | Akira Kaneko | 電線類結束用バンド切断器 |
US4928738A (en) * | 1988-07-25 | 1990-05-29 | Idex, Inc. | Tool for tightening cable ties |
US4947901A (en) * | 1989-02-06 | 1990-08-14 | Malco Products, Inc. | Strap tensioning and cut off tool |
US5193592A (en) | 1991-02-22 | 1993-03-16 | Astro Tool Corp. | Connector banding tool |
US5167265A (en) * | 1991-07-05 | 1992-12-01 | Kyoichi Limited | Hand-operated binding device |
US5205328A (en) * | 1992-03-18 | 1993-04-27 | Panduit Corp. | Portable cable tie tool |
ATE149443T1 (de) | 1994-01-24 | 1997-03-15 | Orgapack Ag | Spann- und verschliessvorrichtung zum umreifen eines gegenstandes mit einem kunststoffband |
JP3769336B2 (ja) * | 1996-11-22 | 2006-04-26 | タイトン株式会社 | 可搬電動式結束バンド引締装置 |
US6206053B1 (en) * | 1999-11-01 | 2001-03-27 | Panduit Corp. | Cable tie tensioning and severing tool |
NZ519013A (en) * | 2001-05-21 | 2003-05-30 | Orgapack Gmbh | Manually actuated strapping unit for wrapping a steel strap around a packaged item |
US7086426B2 (en) * | 2003-07-07 | 2006-08-08 | Thomas & Betts International, Inc. | Ergonomic cable tie installation tool |
US7059362B2 (en) * | 2003-10-16 | 2006-06-13 | Daniels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 Adaptable hand operated safety cable tool |
US7089970B2 (en) * | 2003-12-02 | 2006-08-15 | Panduit Corp. | Ratchet style installation tool |
JP4667075B2 (ja) * | 2005-03-04 | 2011-04-06 | ヘラマンタイトン株式会社 | 結束引締め具 |
US7458398B2 (en) * | 2005-10-20 | 2008-12-02 | Panduit Corp. | Metal tie tool with rotary gripper and ball setting device |
KR100741161B1 (ko) * | 2006-05-19 | 2007-07-20 | 동아베스텍 주식회사 | 케이블타이 절단방법 및 상기 절단방법을 수행하는케이블타이 절단기 |
CN201077538Y (zh) * | 2007-08-10 | 2008-06-25 | 毛汉明 | 一种扎带枪 |
US7591451B2 (en) | 2007-11-13 | 2009-09-22 | Hellermanntyton Corporation | Bundle tie tensioning clutch |
JP5297684B2 (ja) * | 2008-04-25 | 2013-09-25 | ヘラマンタイトン株式会社 | 手動結束工具 |
JP5740161B2 (ja) * | 2011-01-06 | 2015-06-24 | ヘラマンタイトン株式会社 | 手動型結束工具 |
CN102642632B (zh) * | 2011-02-18 | 2015-08-05 | 海尔曼太通株式会社 | 手动型打捆工具 |
US10450096B2 (en) | 2011-11-14 | 2019-10-22 | Hellermanntyton Co., Ltd. | Manual bundling tool |
EP2883802B1 (en) * | 2012-08-09 | 2017-11-29 | HellermannTyton Co., Ltd. | Manual bundling tool |
NO2883803T3 (zh) | 2012-08-09 | 2018-04-14 | ||
US9481102B1 (en) * | 2013-09-10 | 2016-11-01 | The Boeing Company | Spacer for a cable tie tensioning and severing tool |
US11034472B2 (en) * | 2014-05-08 | 2021-06-15 | Band-It-Idex, Inc. | Band tensioning tool and calibration device therefor |
CN109476388B (zh) | 2016-04-18 | 2021-07-30 | 海尔曼太通株式会社 | 手动捆扎工具 |
-
2016
- 2016-04-18 US US16/093,414 patent/US11008123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4-18 EP EP16899347.5A patent/EP3446986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6-04-18 CN CN201680085764.2A patent/CN109415129B/zh active Active
- 2016-04-18 KR KR1020187032936A patent/KR10218489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04-18 WO PCT/JP2016/062228 patent/WO201718307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4-18 JP JP2018512652A patent/JP6640995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191183A2 (en) * | 1985-01-16 | 1986-08-20 | Japan Bano'k Co. Ltd. | Banding machine |
WO2008013142A1 (fr) * | 2006-07-24 | 2008-01-31 | Max Co., Ltd. | Procédé de prévention de la torsion de fil dans une lieuse de barre de renforcement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72952A (zh) * | 2022-05-09 | 2022-08-09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扎带枪 |
CN114872952B (zh) * | 2022-05-09 | 2024-02-23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扎带枪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446986A1 (en) | 2019-02-27 |
JP6640995B2 (ja) | 2020-02-05 |
US20190127095A1 (en) | 2019-05-02 |
US11008123B2 (en) | 2021-05-18 |
JPWO2017183073A1 (ja) | 2019-02-21 |
CN109415129B (zh) | 2021-07-30 |
WO2017183073A1 (ja) | 2017-10-26 |
KR102184898B1 (ko) | 2020-12-01 |
EP3446986A4 (en) | 2019-12-11 |
WO2017183073A8 (ja) | 2018-08-23 |
KR20190018415A (ko) | 2019-0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15129A (zh) | 手动捆绑工具 | |
JP6035337B2 (ja) | 手動結束工具 | |
WO2003005805A1 (en) | Binding machine for gardening | |
AU2010254695B2 (en) | Animal tag applicator | |
CN107517774B (zh) | 园艺用捆扎机 | |
CN107517773B (zh) | 园艺用捆扎机 | |
CN102452061A (zh) | 打入工具 | |
KR20170141612A (ko) | 원예용 결속기 | |
KR102185149B1 (ko) | 수동 결속 공구 | |
TW200846516A (en) | Feeding-thread switching device of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 |
CN101991450A (zh) | 直线型缝切器 | |
DE6608981U (de) | Fadenwischvorrichtung und fadenenden-haltevorrichtung fuer naehmaschinen. | |
DE68910540T2 (de) | Gerät zum Anbringen von chirurgischen Klammern. | |
CN205251612U (zh) | 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的保险机构 | |
CN201939413U (zh) | 直线型缝切器 | |
JP4747461B2 (ja) | 園芸用結束機 | |
US20080302851A1 (en) | Fastening element attaching device | |
CN102138815A (zh) | 外科手术用缝切器械 | |
JP3564633B2 (ja) | 糸把持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JPH02292456A (ja) | 少なくとも2本のロッドを結合する装置 | |
JP3539237B2 (ja) | ロールステープルカートリッジにおけるステープル切り離し機構 | |
CN117661202A (zh) | 一种缝纫机及其防鸟巢装置 | |
CN111685844A (zh) | 自动脱勾的血管施夹装置 | |
CH456532A (de) | Elektrischer Heftappara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Heilman Tait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ellerman Taiton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