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5005A - 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5005A
CN109415005A CN201780040029.4A CN201780040029A CN109415005A CN 109415005 A CN109415005 A CN 109415005A CN 201780040029 A CN201780040029 A CN 201780040029A CN 109415005 A CN109415005 A CN 1094150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ortion
dipper crowding
upside
downside
crowd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00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15005B (zh
Inventor
山川拓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chi 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chi 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chi 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chi 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415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5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150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50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6Lumbar supports
    • B60N2/667Lumbar supports having flexible support member bowed by applied forces
    • B60N2/6673Lumbar supports having flexible support member bowed by applied forces with motor driven adjus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38Cushion movements
    • B60N2/304Cushion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 B60N2/3045Cushion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72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using sensors or detectors for detecting the position of seat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6Lumbar supports
    • B60N2/666Lumbar supports vertically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68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using sensors or detectors for adapting the seat or seat part, e.g. to the position of an occupa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在车辆用座椅中,为了能够简化并且用更少的部件构成分别推压·支承腰椎部和骨盆部的机构单元的结构,并且,在变更驱动方式的情况下,可以将部件通用化,在配备有座椅衬垫和座椅靠背的车辆用座椅中,座椅靠背配备有:聚氨酯衬垫,所述聚氨酯衬垫的表面被装饰罩覆盖;以及推压机构,所述推压机构在聚氨酯衬垫的被装饰罩覆盖侧的里侧形成有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和在上下方向上对该轴进行推压的一对推压部,通过用转动检测部检测出推压机构的转动的中间位置而停止推压机构的转动,一并支承聚氨酯衬垫的上侧和聚氨酯衬垫的下侧,或者通过使在推压机构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转动,利用上侧的推压部向前方推压聚氨酯衬垫的上侧,或者利用下侧的推压部向前方推压聚氨酯衬垫的下侧。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乘用车及货车等车辆的车辆用座椅,涉及配备有就座者的背部推压·支承的支承机构的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作为配备有就座者的背部推压·支承的支承机构的车辆用座椅,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配备有推压腰椎部和骨盆部两个部位的支承机构的车辆用座椅。
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车辆用座椅的推压就座者的腰椎部和骨盆部的支承机构,配备有分别在左右两个部位推压·支承腰椎部和骨盆部的机构单元,形成利用促动器驱动该机构单元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3-5044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车辆用座椅中,由于是分别在左右两个部位推压或者支承腰椎部和骨盆部的结构,因此,使左右机构部连动用的机构是必要的,存在着结构部件多而重量变重、材料成本变高等课题。
另外,在作为代替促动器而用手动驱动的结构的情况下,对动作进行辅助的杆·刻度盘等分别成为必要的,存在着在动作时,需要将杆·刻度盘倒手等,动作麻烦的课题。
进而,在对于分别在左右两个部位推压·支承腰椎部和骨盆部的机构单元的驱动,变更使用促动器的电动方式和以手动方式进行驱动的驱动方式的情况下,难以将部件通用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提供一种配备有分别推压或者支承就座者的背部和腰部的支承机构的车辆用座椅,所述支承机构简化了分别推压或者同时支承腰椎部和骨盆部的机构单元的结构,而由更少的部件构成,并且,在变更驱动方式的情况下,可以将部件通用化。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备有支承机构的车辆用座椅,所述支承机构简化了分别推压或者同时支承腰椎部和骨盆部的机构单元的结构,而由更少的部件构成,分别推压就座者的背部和腰部,并且,同时支承背部和腰部。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配备有搭乘者就座的座椅座垫、和在该座椅座垫上就座的搭乘者倚靠背部的座椅靠背,其中,将座椅靠背构成为配备有:聚氨酯衬垫,所述聚氨酯衬垫的表面被装饰罩覆盖;推压机构,所述推压机构在聚氨酯衬垫的被装饰罩覆盖侧的里侧形成有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和在上下方向上对该轴进行推压的推压部;以及转动检测部,所述转动检测部检测该推压机构的转动的中间位置,将所述车辆用座椅构成为,通过使推压机构的轴旋转而使推压机构转动,由此,利用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上侧的推压部将聚氨酯衬垫的上侧向前方推压,或者,利用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下侧的推压部将聚氨酯衬垫的下侧向前方推压,使推压机构转动,在从利用上侧的推压部将聚氨酯衬垫的上侧向前方推压的状态向利用下侧的推压部将聚氨酯衬垫的下侧向前方推压的状态或者其相反的状态改变的途中,利用转动检测部检测出推压机构的转动的中间位置而停止推压机构的转动,由此,对聚氨酯衬垫的上侧和聚氨酯衬垫的下侧一起进行支承。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配备有搭乘者就座的座椅座垫、和在该座椅座垫上就座的搭乘者倚靠背部的座椅靠背,其中,将座椅靠背构成为配备有:聚氨酯衬垫,所述聚氨酯衬垫的表面被装饰罩覆盖;树脂板,所述树脂板在该聚氨酯衬垫的被装饰罩覆盖侧的里侧支承聚氨酯衬垫的一部分;推压机构,所述推压机构形成有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和在上下方向上对该轴进行推压的推压部;以及转动检测部,所述转动检测部检测该推压机构的转动,将所述车辆用座椅构成为,通过使推压机构的轴向一个方向旋转而使推压机构转动,由此,利用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上侧的推压部经由树脂板将聚氨酯衬垫的上侧向前方推压,通过使推压机构的轴向与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由此,利用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下侧的推压部经由树脂板将聚氨酯衬垫的下侧向前方推压,在使推压机构的轴向一个方向或者与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而使推压机构转动的途中,利用转动检测部检测出推压机构的转动的中间位置而停止推压机构的转动,由此,利用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上侧的推压部将树脂板压接于聚氨酯衬垫的上侧,并且,利用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下侧的推压部将树脂板压接于聚氨酯衬垫的下侧。
进而,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配备有搭乘者就座的座椅座垫、和在该座椅座垫上就座的搭乘者倚靠背部的座椅靠背,其中,座椅靠背配备有:聚氨酯衬垫,所述聚氨酯衬垫的表面被装饰罩覆盖;推压机构,所述推压机构在聚氨酯衬垫的被装饰罩覆盖侧的里侧形成有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和在上下方向上对该轴进行推压的推压部;以及转动检测部,所述转动检测部检测该推压机构的转动的中间位置,在通过使推压机构的轴旋转而使推压机构转动,由此,从利用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上侧的推压部将聚氨酯衬垫的上侧向前方推压的状态向利用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下侧的推压部将聚氨酯衬垫的下侧向前方推压的状态改变的途中,或者在以与此相反的状态改变的途中,利用转动检测部检测出推压机构的转动的中间位置。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配备有搭乘者就座的座椅座垫、和在该座椅座垫上就座的搭乘者倚靠背部的座椅靠背,其中,座椅靠背配备有:聚氨酯衬垫,所述聚氨酯衬垫的表面被装饰罩覆盖;树脂板,所述树脂板在该聚氨酯衬垫的被装饰罩覆盖侧的里侧支承聚氨酯衬垫的一部分;推压机构,所述推压机构在该聚氨酯衬垫的被装饰罩覆盖侧的里侧形成有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和在上下方向上对该轴进行推压的推压部;以及转动检测部,所述转动检测部检测推压机构的转动位置,在所述推压机构的所述转动位置,通过使该推压机构的轴向一个方向或者与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由此,一并进行利用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上侧的推压部将树脂板压接于聚氨酯衬垫的上侧、以及利用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下侧的推压部将树脂板压接于聚氨酯衬垫的下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从三个状态中选择扭杆的旋转停止位置,可以分别推压或一并支承在座位上就座的搭乘者的腰椎部和骨盆部。
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检测出扭杆的中间位置,可以在任意的位置使扭杆的转动停止。由此,可以一并支承在座椅上就座的搭乘者的腰椎部和骨盆部。
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简化分别推压·支承在车辆用座椅上就座的搭乘者的腰椎部和骨盆部的机构单元的结构,以更少的部件构成所述机构单元。
进而,根据本发明,在变更推压·支承在车辆用座椅上就座的搭乘者的背部的支承机构驱动方式的情况下,可以将部件通用化。
进而,根据本发明,可以谋求座椅靠背的特性测定的再现性及可靠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对象的车辆用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上取下聚氨酯衬垫的状态的座椅靠背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上取下聚氨酯衬垫和树脂板的状态的座椅靠背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框架和扭杆的正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框架中的规定扭杆的摆动角的托架的正视图。
图6是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中,扭杆不推压树脂板的状态的座椅靠背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中,用上侧的扭杆推压树脂板的上部的状态的座椅靠背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中,用下侧的扭杆推压树脂板的下部的状态的座椅靠背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框架和扭杆的正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框架和扭杆的正视图。
图11A是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中,扭杆的上侧和下侧一起接触树脂板的状态的座椅靠背的剖视图。
图11B是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中,上侧和下侧的扭杆一起接触树脂板的状态的图6A中的B部分的放大图。
图12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中,用上侧的扭杆推压树脂板的上部的状态的座椅靠背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中,用下侧的扭杆推压树脂板的下部的状态的座椅靠背的剖视图。
图14A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中,扭杆的上侧和下侧一起接触树脂板的状态的座椅靠背的剖视图。
图14B是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中,上侧和下侧的扭杆一起与树脂板接触的状态的图9A中的C向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车辆用座椅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配备有搭乘者就座的座椅座垫、和在该座椅座垫上就座的搭乘者倚靠背部的座椅靠背,其中,座椅靠背配备有:聚氨酯衬垫,所述聚氨酯衬垫的表面被装饰罩覆盖;以及推压机构,所述推压机构在聚氨酯衬垫的被装饰罩覆盖侧的里侧形成有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和在上下方向上对该轴进行推压的推压部,并具有如下功能:通过使推压机构的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向一个方向旋转,利用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上侧的推压部将聚氨酯衬垫的上侧向前方推压,通过使推压机构的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向与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利用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下侧的推压部将聚氨酯衬垫的下侧向前方推压,进而使推压机构在中间位置停止,由此,可以进行适合于就座的搭乘者的喜好的设定。
另外,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配备有搭乘者就座的座椅座垫和在该座椅座垫上就座的搭乘者倚靠背部的座椅靠背,座椅靠背配备有表面被装饰罩覆盖的聚氨酯衬垫、和在被聚氨酯衬垫的装饰罩覆盖侧的里侧的推压机构,通过使推压机构向一个方向转动,将聚氨酯衬垫的上侧向前方推压,通过使推压机构向与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将聚氨酯衬垫的下侧向前方推压,进而,设置检测推压机构的转动的中间位置的机构,具有使搭乘者获知推压机构到达转动的中间位置的功能,由此,可以进行符合就座的搭乘者的喜好的设定。
下面,利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表示在本发明中作为对象的车辆用座椅1的基本的结构。车辆用座椅(座椅)1配备有:搭乘者就座的座椅衬垫2、在座椅衬垫2上就座的搭乘者倚靠后背的座椅靠背3、支承搭乘者的头部的头枕14、侧支撑部5。
图2表示将座椅靠背3的表面侧(就座的搭乘者的后背接触侧的面)的构件卸下的状态。附图标记31是座椅框架,构成座椅靠背3的轮廓形状。附图标记32是树脂板,与聚氨酯衬垫39(参照图6)的背面接触。附图标记33是金属丝弹簧,张紧于座椅框架31的两侧的侧板311与312之间,勾挂住安装在树脂板32的上端部的钩34,保持树脂板32。
图3表示将图2中的树脂板32卸下的状态下的座椅框架31。在树脂板32的里侧安装有扭杆35、齿轮机构部36和驱动部37,所述扭杆35是将上侧扭杆351和下侧扭杆352固定而构成的,所述齿轮机构部36将扭杆35的一端固定并旋转驱动扭杆35,所述驱动部37驱动齿轮机构部36。扭杆35的另一端由被固定于侧板312的轴承313支承。如图4所示,在上侧扭杆351和下侧扭杆352上安装有分别检测与树脂板32的接触状态用的限位开关301和302。
在图4中,表示扭杆35和齿轮机构36、驱动部37的详细情况。作为驱动部37,使用电动机。齿轮机构部36配备有:第一齿轮361、第二齿轮362、第三齿轮363,所述第一齿轮361安装于驱动部37的输出轴371,在所述驱动部的输出轴371中,前端部分3611被支承于托架364,所述第二齿轮362被能够自由旋转地安装于轴3621,并且与第一齿轮361啮合,所述轴3621被固定支承于托架364,所述第三齿轮363被能够自由旋转地安装于轴3631,并且与第二齿轮362啮合,所述轴3631被固定支承于托架364。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将下侧扭杆352的端部3521在从轴3631偏离开的位置偏心地固定于第三齿轮363,由轴承313支承下侧扭杆352的另一个端部3524,所述轴承313在侧板312上被固定于第三齿轮363的轴3631的延长线上的位置处。
由于被扭杆35的右侧的端部3524和左侧的端部3521支承的位置的轴心错开,因此,上侧扭杆351和下侧扭杆352的形状不同。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托架364上形成有导向槽3641,所述导向槽3641用于限制固定于第三齿轮363的下侧扭杆352的端部3521的可动范围。导向槽3641是将第三齿轮363的轴3631的中心作为曲率半径的中心的长孔,由导向槽3641限制固定于第三齿轮363的下侧扭杆352的端部3521的旋转范围,可以控制扭杆35的摆动角。
上侧扭杆351的两个端部3511及3512通过焊接相对于下侧扭杆352被固定,所述下侧扭杆352的两侧的端部3521和3522由第三齿轮363和侧板312支承。
在这样的结构中,当使驱动部37旋转驱动时,第一齿轮361、第二齿轮362、第三齿轮363旋转。伴随着该第三齿轮363的旋转,偏心地固定于第三齿轮363的下侧扭杆352的端部3521以第三齿轮363的轴3631为中心沿着形成于托架364的导向槽3641摆动(转动)。另一方面,由于下侧扭杆352的另一端部3524在侧板213上被固定于第三齿轮363的轴3631的轴心的延长线上(同轴上)的轴承313支承,因此,与第三齿轮363的旋转同步地在轴承313内旋转。
通过如上所述地使第三齿轮363旋转驱动并使下侧扭杆352转动,下侧扭杆352及上侧扭杆351以第三齿轮363的轴3631的轴心及下侧扭杆352的端部3524的轴心为中心转动。下侧扭杆352及上侧扭杆351转动的范围,由下侧扭杆352的端部3521沿着形成在托架364上的导向槽3641摆动的范围(导向槽3641的位置及长度)确定。
另外,在图4中,表示出采用第一齿轮361、第二齿轮362、第三齿轮363的结构,但是,如果对于驱动部37的配置没有障碍,也可以不采用第二齿轮362,而将第一齿轮361靠近第三齿轮363配置,由第一齿轮361直接驱动第三齿轮363。进而,也可以在第一齿轮361与第二齿轮362之间或者在第二齿轮362与第三齿轮363之间设置第四齿轮。
另外,第二齿轮362及第三齿轮363没有必要在整个圆周上形成齿,也可以只在用于使扭杆35转动所需要的角度上形成有齿。
进而,也可以将齿轮机构部36置换成将正时齿带和带轮、或者链条和链轮组合起来的动力传递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在这样的结构中,进而利用限位开关301和302检测出上侧扭杆351及下侧扭杆352的转动的中间位置,使转动停止。
即,借助形成于托架364的导向槽3641限制上侧扭杆351及下侧扭杆352转动的范围,在两端使转动停止,并且,在上侧扭杆351及下侧扭杆352的转动的中间位置,也使转动停止。由此,使扭杆35的转动在三个位置停止。
图6是图1中的座椅靠背3的A-A剖视图。在图6中,为了简单地进行说明,省略了图2及图3所示的座椅框架31的图示。图6表示上侧扭杆351和下侧扭杆352都与树脂板32碰触而停止的状态。树脂板32的形成于上端的钩34勾挂并保持于金属丝弹簧33。
在该状态下,固定于上侧扭杆351的限位开关301和固定于下侧扭杆352的限位开关302一起变成接通(ON)(或者,一起变成切断(OFF))。当接收到两个限位开关301和302的接通信号(或者切断信号)而使驱动部37进行的驱动停止时,上侧扭杆351和下侧扭杆352都与树脂板32接触。在该状态下,上侧扭杆351和下侧扭杆352都压接于树脂板32。在该状态下,上侧扭杆351和下侧扭杆352都不主动地推压树脂板32,聚氨酯衬垫39和覆盖其表面的装饰罩40变成平坦的状态,可以均匀地推压在座椅1上就座的搭乘者的腰椎部和骨盆部。
另一方面,图7表示使驱动部37旋转驱动而使扭杆35向箭头方向转动,用上侧扭杆351将树脂板32向前方推压的状态,这样,通过用上侧扭杆351向前方推压树脂板32,可以经由聚氨酯衬垫39推压在座椅1上就座的搭乘者的腰椎部。
与此相对,图8表示使驱动部37旋转驱动而使扭杆35向箭头方向转动,用下侧扭杆352向前方推压树脂板32的状态。这样,通过用下侧扭杆352向前方推压树脂板32,可以经由聚氨酯衬垫39推压在座椅1上就座的搭乘者的骨盆部。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扭杆35的形状,示出了图3及图4所示的形状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置换成各种形状的扭杆。
另外,也可以代替限位开关301和302,而使用非接触式开关或光电开关、压力传感器等。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从三种状态选择扭杆35的转动停止位置,可以分别推压或者一并支承在座椅上就座的搭乘者的腰椎部和骨盆部。另外,可以简化用于此用途的机构单元的结构,并且用更少的部件构成该结构。另外,在变更驱动方式的情况下,可以将部件通用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可以根据限位开关301和302的信号再现性良好地检测扭杆35的转动的中间位置,因此,可以使扭杆35每次在相同的位置停止。从而,可以谋求躯干角的测定等座椅靠背的特性测定的再现性以及可靠性的提高。
实施例2
作为第二个实施例,对于下述结构的例子进行说明,所述结构为,代替实施例1中的限位开关301和302,而检测驱动部37的轴372的转速并检测上侧扭杆351和下侧扭杆352一并碰触树脂板32的位置。
在图9中,表示本实施例中的扭杆35和齿轮机构部36、驱动部37的详细情况。由于图9所示的结构与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图4所示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因此,只对于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在图9所示的结构中,与图4所示结构的不同点在于,没有限位开关301和302,而追加了用于检测驱动部37的轴372的转速的结构。
作为用于检测驱动部37的轴372的转速的结构,在轴372上安装有圆盘373,该圆盘373与轴372一同旋转。磁铁374固定于圆盘373,通过用磁传感器303检测与圆盘一同旋转的磁铁374所产生的磁场,检测出轴372的转速。
使驱动部37动作,利用磁传感器303检测出扭杆35从图7所示的状态或者图8所示的状态开始转动之后的圆盘373的转速,在达到预先设定的转速的时刻,使驱动部37进行的驱动停止。由此,可以在如图6所示的上侧扭杆351和下侧扭杆352一同与树脂板32碰触的状态下使扭杆35的转动停止。在该状态下,上侧扭杆351和下侧扭杆352都与树脂板32压接。
在该状态下,上侧扭杆351和下侧扭杆352都不主动地推压树脂板32,聚氨酯衬垫39和覆盖其表面的装饰罩40变成平坦的状态,可以均匀地推压在座椅1上就座的搭乘者的腰椎部和骨盆部。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可以任意地设定直到使驱动部37停止为止的圆盘373的转速,因此,可以与搭乘者的喜好相一致地任意设定扭杆35的中间停止位置。
另外,在图9所示的结构中,将圆盘373和磁传感器303设置于驱动部37的外部,但是,也可以代替磁传感器303,而将霍尔集成电路(霍尔IC)组装于驱动部37的内部,从而检测驱动部37的转速。另外,在该情况下,由于直到使驱动部37停止为止可以任意地设定由霍尔IC检测的驱动部37的转速,因此,能够按照搭乘者的喜好任意地设定扭杆35的中间停止位置。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从三个状态选择扭杆35的转动停止位置,可以分别推压或者一并支承在座椅1上就座的搭乘者的腰椎部和骨盆部。另外,可以简化为此而使用的机构单元的结构,并且以更少的部件构成该结构。另外,在变更驱动方式的情况下,可以将部件通用化。
实施例3
作为第三个实施例,对于代替实施例1中的限位开关301和302,而在齿轮机构部36检测齿轮的旋转、检测出上侧扭杆351和下侧扭杆352一同与树脂板32碰触的位置的结构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图10中,表示出本实施例中的扭杆35和齿轮机构部36、驱动部37的详细情况。由于图10所示的结构与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图4所示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因此,只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在图10所示的结构中,与图4所示结构的不同点在于,没有限位开关301和302,在齿轮机构部36的第三齿轮363中追加有检测旋转用的结构。
具体地说,在齿轮机构部36的第三齿轮363上开设孔3632,在孔3632的一侧设置光投射器304,在相反侧设置光接收器305。在这样的结构中,通过用光接收器305检测从光投射器304发射并穿过孔3632的光,检测出第三齿轮363旋转规定的角度,使驱动部37进行的驱动停止。
开设于第三齿轮363的孔3632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在所述位置,在上侧扭杆351和下侧扭杆352一同与树脂板32碰触的状态下,可以用设置于相反侧的光接收器305检测出从光投射器304发射的光。
由此,在如图6所示的上侧扭杆351和下侧扭杆352一同与树脂板32碰触的状态下,可以使扭杆35的转动停止。在该状态下,上侧扭杆351和下侧扭杆352都与树脂板32压接。在该状态下,上侧扭杆351和下侧扭杆352都不主动地推压树脂板32,聚氨酯衬垫39和覆盖其表面的装饰罩40变成平坦的状态,可以均匀地推压在座椅1上就座的搭乘者的腰椎部和骨盆部。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从三个状态中选择扭杆35的转动停止位置,可以分别推压或者一并支承在座椅1上就座的搭乘者的腰椎部和骨盆部。另外,可以简化为此使用的机构单元的结构,用更少的部件构成该结构。另外,在变更驱动方式的情况下,可以将部件通用化。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在实施例1中用图1至图4说明的结构中,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就座的搭乘者能够识别上侧扭杆351及下侧扭杆352的转动的中间位置,即,能够识别上侧扭杆351及下侧扭杆352一同与树脂板32(本实施例中的树脂板132)接触的状态。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在上侧扭杆351及下侧扭杆352中不配备实施例1中如图4所示的限位开关301、302。
图11A是图1中的座椅靠背3的A-A剖视图。在图11A中,为了简化说明,省略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图2及图3所示的座椅框架31的图示。图11A表示上侧扭杆351和下侧扭杆352都与树脂板132碰触的状态。树脂板132的形成于上端的钩34勾挂并保持于金属丝弹簧33。
在图11B中表示图11A的由圆圈B圈出的部分的放大图。在树脂板132的上侧扭杆351碰触的部分形成有凹凸部1321。
即,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A及图11B所示,在上侧扭杆351及下侧扭杆352一同与树脂板132接触的状态下,在上侧扭杆351与树脂板132接触的部分设置有凹凸部1321。在图11A所示的状态下,使扭杆35逆时针转动,以便将上侧扭杆351进一步向树脂板132侧压入,由此,上侧扭杆351越过凹凸部1321。在该上侧扭杆351越过凹凸部1321时,产生振动,该振动经由聚氨酯衬垫39、装饰罩40传递到在座椅1上就座的搭乘者的后背。
在座椅1上就座的搭乘者可以通过该振动而认识到上侧扭杆351和下侧扭杆352位于转动的中间位置,通过操作设置在座椅1的侧面的图中未示出的手边开关,使由驱动部37进行的驱动停止,可以将扭杆35的转动停止在任意的喜好的位置。
即,借助形成在托架364上的导向槽3641限制上侧扭杆351及下侧扭杆352转动的范围,在两端使转动停止,并且,在上侧扭杆351及下侧扭杆352的转动的途中也可以使转动停止。
在检测出当使扭杆35转动而使得上侧扭杆351越过凹凸部1321时产生的振动,而推压图中未示出的微调开关以使扭杆35的转动停止的状态下,上侧扭杆351和下侧扭杆352都与树脂板132接触。在该状态下,上侧扭杆351和下侧扭杆352都与树脂板132压接。在该状态下,上侧扭杆351和下侧扭杆352都不主动地推压树脂板32,聚氨酯衬垫39和覆盖其表面的装饰罩40变成平坦的状态,可以均匀地推压在座椅1上就座的搭乘者的腰椎部和骨盆部。
另一方面,图12表示对驱动部37驱动旋转而使扭杆35向箭头方向转动,用上侧扭杆351向前方推压树脂板132的状态。这样,通过用上侧扭杆351向前方推压树脂板132,可以经由聚氨酯衬垫39推压在座椅1上就座的搭乘者的腰椎部。
与此相对,图13表示对驱动部37旋转驱动而使扭杆35向箭头方向转动,用下侧扭杆352向前方推压树脂板132的状态。这样,通过用下侧扭杆352向前方推压树脂板132,可以经由聚氨酯衬垫39推压在座椅1上就座的搭乘者的骨盆部。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扭杆35的形状,表示出了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图3及图4所示的形状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置换使用各种各样的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表示出了在使上侧扭杆351转动而接近树脂板132时、上侧扭杆351最初接触的位置处设置凹凸部1321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在使下侧扭杆352转动而接近树脂板132时、在下侧扭杆352最初接触的位置处设置凹凸部1321。
进而,也可以在上侧扭杆351最初接触的位置和下侧扭杆352最初接触的位置这两个位置处设置凹凸部1321。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任意地设定扭杆35的旋转停止位置,可以分别推压或者同时支承在座椅1上就座的搭乘者的腰椎部和骨盆部。另外,可以简化为此使用的机构单元的结构,用更少的部件构成该结构。另外,在变更驱动方式的情况下,可以将部件通用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受到扭杆35越过凹凸部1321时的振动,可以使扭杆35每次在相同位置停止,从而,可以谋求躯干角的测定等的座椅靠背3的特性测定的再现性以及可靠性的提高。
实施例5
作为第五个实施例,对于形成下述结构的例子进行说明:在所述结构中,代替在实施例4中形成于树脂板132的凹凸部1321,使用压力传感器或者非接触式传感器、或者限位开关,检测出上侧扭杆351和下侧扭杆352同时与树脂板232碰触的位置。
在图14A中,表示本实施例中的扭杆35的剖视图。由于图14A所示的结构与在实施例4中说明的图11A所示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因此,只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在图14A所示的结构中,与图11A所示结构的不同点在于,没有图11A中的树脂板132的凹凸部1321,在图14A所示的结构中,在树脂板232侧安装有用于检测上侧扭杆351与树脂板232接触的传感器50、和用于检测下侧扭杆352与树脂板232接触的传感器51。作为传感器50和51可以使用压力传感器、非接触式传感器、或者限位开关。
如图14A所示,当使驱动部37动作而使扭杆35转动,变成上侧扭杆351和下侧扭杆352一同与树脂板232碰触的状态时,树脂板侧的传感器50检测出被上侧扭杆351推压(图14B所示的状态),传感器51检测出被下侧扭杆352推压。接收到传感器50和51两者的检测信号,可以从图15所示的输出部53利用蜂鸣器或者灯来通知在座椅1上就座的搭乘者。接收到输出部53的蜂鸣器或者灯的显示的搭乘者可以通过按压设置于座椅1的图中未示出的手边开关,使扭杆35的转动停止。在该状态下,上侧扭杆351和下侧扭杆352都与树脂板232压接。
在该状态下,上侧扭杆351和下侧扭杆352都不主动地推压树脂板32,聚氨酯衬垫39和覆盖其表面的装饰罩40变成平坦的状态,可以均匀地推压在座椅1上就座的搭乘者的腰椎部和骨盆部。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与搭乘者的喜好相一致地任意设定扭杆35的中间停止位置。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可以根据传感器50和51的信号再现性良好地检测出扭杆35的转动的中间位置,因此,可以使扭杆35每次在相同位置停止。从而,可以谋求躯干角的测定等的座椅靠背的特性测定的再现性以及可靠性的提高。
上面,基于实施例具体地说明由本发明者完成的发明,但是,不言而喻,本发明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定,在不超出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的变更。例如,上述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详细地说明的例子,并不一定限定配备有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对于各个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也可以进行其它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用座椅,2···座椅座垫,3···座椅靠背,31···座椅框架,32、132、232···树脂板,33···金属丝弹簧,35···扭杆,351···上侧扭杆,352···下侧扭杆,36···齿轮机构部,37···驱动部,39···聚氨酯衬垫,40···装饰罩,50、51···传感器,301、302···限位开关,303···磁传感器,304···光投射器,305···光接收器,1321···凹凸部。

Claims (17)

1.一种车辆用座椅,配备有搭乘者就座的座椅座垫、和在所述座椅座垫上就座的搭乘者倚靠背部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配备有:聚氨酯衬垫,所述聚氨酯衬垫的表面被装饰罩覆盖;推压机构,所述推压机构在所述聚氨酯衬垫的被所述装饰罩覆盖侧的里侧形成有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和在上下方向上对所述轴进行推压的推压部;以及,转动检测部,所述转动检测部检测所述推压机构的转动的中间位置,
通过使所述推压机构的所述轴旋转而使所述推压机构转动,由此,利用所述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上侧的推压部将所述聚氨酯衬垫的上侧向前方推压,或者,利用所述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下侧的推压部将所述聚氨酯衬垫的下侧向前方推压,在使所述推压机构转动,而从利用所述上侧的推压部将所述聚氨酯衬垫的上侧向前方推压的状态向利用所述下侧的推压部将所述聚氨酯衬垫的下侧向前方推压的状态或者其相反的状态改变的途中,利用所述转动检测部检测出所述推压机构的转动的中间位置而使所述推压机构的转动停止,由此,对所述聚氨酯衬垫的上侧和所述聚氨酯衬垫的下侧一起进行支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聚氨酯衬垫与所述推压机构的所述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间配置板状的构件,通过使所述推压机构的所述轴旋转,利用所述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所述上侧的推压部,经由所述板状的构件将所述聚氨酯衬垫的上侧向前方推压,或者,利用所述下侧的推压部,经由所述板状的构件将所述聚氨酯衬垫的下侧向前方推压,或者一并进行利用所述上侧的推压部将所述板状的构件压接于所述聚氨酯衬垫的上侧、以及利用所述下侧的推压部将所述板状的构件压接于所述聚氨酯衬垫的下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检测部构成为配备有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所述第一检测器检测所述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所述上侧的推压部与所述板状的构件的接触,所述第二检测器检测所述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所述下侧的推压部与所述板状的构件的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还配备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将使所述推压机构的所述轴旋转的电动机作为驱动源,通过利用所述转动检测部检测出所述驱动源的旋转而使所述驱动机构停止,停止所述推压机构的转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由上下一对扭杆构成所述推压机构。
6.一种车辆用座椅,配备有搭乘者就座的座椅座垫、和在所述座椅座垫上就座的搭乘者倚靠背部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配备有:聚氨酯衬垫,所述聚氨酯衬垫的表面被装饰罩覆盖;树脂板,所述树脂板在所述聚氨酯衬垫的被所述装饰罩覆盖侧的里侧支承所述聚氨酯衬垫的一部分;推压机构,所述推压机构形成有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和在上下方向上对所述轴进行推压的推压部;以及转动检测部,所述转动检测部检测所述推压机构的转动,
所述车辆用座椅构成为,通过使所述推压机构的所述轴向一个方向旋转而使所述推压机构转动,由此,利用所述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上侧的推压部经由所述树脂板将所述聚氨酯衬垫的上侧向前方推压,通过使所述推压机构的所述轴向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由此,利用所述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下侧的推压部经由所述树脂板将所述聚氨酯衬垫的下侧向前方推压,在使所述推压机构的所述轴向所述一个方向或者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而使所述推压机构转动的途中,利用所述转动检测部检测出所述推压机构的转动的中间位置而停止所述推压机构的转动,由此,利用所述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上侧的推压部将所述树脂板压接于所述聚氨酯衬垫的上侧,并且,利用所述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下侧的推压部将所述树脂板压接于所述聚氨酯衬垫的下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检测部构成为配备有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所述第一检测器检测所述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上侧的推压部与所述树脂板的接触,所述第二检测器检测所述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下侧的推压部与所述树脂板的接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还配备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将使所述推压机构的所述轴旋转的电动机作为驱动源,通过利用所述转动检测部检测出所述驱动源的旋转而使所述驱动机构停止,停止所述推压机构的转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由上下一对扭杆构成所述推压机构。
10.一种车辆用座椅,配备有搭乘者就座的座椅座垫、和在所述座椅座垫上就座的搭乘者倚靠背部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配备有:聚氨酯衬垫,所述聚氨酯衬垫的表面被装饰罩覆盖;推压机构,所述推压机构在所述聚氨酯衬垫的被所述装饰罩覆盖侧的里侧形成有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和在上下方向上对所述轴进行推压的推压部;以及转动检测部,所述转动检测部检测所述推压机构的转动的中间位置,
在通过使所述推压机构的所述轴旋转而使所述推压机构转动,由此从利用所述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上侧的推压部将所述聚氨酯衬垫的上侧向前方推压的状态向利用所述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下侧的推压部将所述聚氨酯衬垫的下侧向前方推压的状态改变的途中,或者在以与此相反的状态改变的途中,利用所述转动检测部检测出所述推压机构的转动的中间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聚氨酯衬垫与所述推压机构的所述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间配置树脂板,通过使所述推压机构的所述轴旋转,利用所述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所述上侧的推压部经由所述树脂板将所述聚氨酯衬垫的上侧向前方侧推压,或者,利用所述下侧的推压部经由所述树脂板将所述聚氨酯衬垫的下侧向前方推压,或者一并进行利用所述上侧的推压部将所述树脂板压接于所述聚氨酯衬垫的上侧、以及利用所述下侧的推压部将所述树脂板压接于所述聚氨酯衬垫的下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检测部是形成于所述树脂板的表面的凹凸部,在所述上侧的推压部沿着所述凹凸部的表面移动时,所述上侧的推压部碰触所述凹凸部而产生的振动为所述转动检测部的输出。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机构由上下一对扭杆构成。
14.一种车辆用座椅,配备有搭乘者就座的座椅座垫、和在所述座椅座垫上就座的搭乘者倚靠背部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配备有:聚氨酯衬垫,所述聚氨酯衬垫的表面被装饰罩覆盖;树脂板,所述树脂板在所述聚氨酯衬垫的被所述装饰罩覆盖侧的里侧支承所述聚氨酯衬垫的一部分;推压机构,所述推压机构形成有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和在上下方向上对所述轴进行推压的推压部;以及转动检测部,所述转动检测部检测推压机构的转动位置,在所述推压机构的所述转动位置,通过使所述推压机构的所述轴向一个方向或者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由此,一并进行利用所述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上侧的推压部将所述树脂板压接于所述聚氨酯衬垫的上侧、以及利用所述上下方向的推压部之中的下侧的推压部将所述树脂片压接于所述聚氨酯衬垫的下侧。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检测部配备有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所述第一检测器检测所述上侧的推压部与所述树脂板的接触,所述第二检测器检测所述下侧的推压部与所述树脂板的接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配备有输出部,在所述第一检测器检测出所述上侧的推压部与所述树脂板的接触,所述第二检测器检测出所述下侧的推压部与所述树脂板的接触时,所述输出部通过光、声音或者振动而产生输出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利用上下一对扭杆构成所述推压机构。
CN201780040029.4A 2016-09-13 2017-05-24 车辆用座椅 Active CN1094150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78784 2016-09-13
JP2016178782 2016-09-13
JP2016-178784 2016-09-13
JP2016-178782 2016-09-13
PCT/JP2017/019440 WO2018051579A1 (ja) 2016-09-13 2017-05-24 車両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5005A true CN109415005A (zh) 2019-03-01
CN109415005B CN109415005B (zh) 2021-04-16

Family

ID=61619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0029.4A Active CN109415005B (zh) 2016-09-13 2017-05-24 车辆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80801B2 (zh)
JP (1) JP6651640B2 (zh)
CN (1) CN109415005B (zh)
WO (1) WO2018051579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9954U (ja) * 1982-03-31 1983-10-07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ランバ−サポ−ト装置
JPS6444355A (en) * 1987-08-11 1989-02-16 Aisin Seiki Posture control device for onboard seating
JPH0426827U (zh) * 1990-06-29 1992-03-03
JPH0438758Y2 (zh) * 1987-07-13 1992-09-10
JPH06253950A (ja) * 1993-03-05 1994-09-13 Aisin Seiki Co Ltd ランバーサポート装置
JP2010057824A (ja) * 2008-09-05 2010-03-18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CN101909932A (zh) * 2008-01-15 2010-12-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座椅
CN203472617U (zh) * 2012-05-28 2014-03-12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63544A (en) * 1968-04-22 1969-08-26 Edward Froelich Orthopedic seat back
JPS62171964U (zh) * 1986-04-23 1987-10-31
US5318341A (en) * 1992-01-28 1994-06-07 Hoover Universal, Inc. Vehicle seat assembly with structural seat back to accommodate seat belt loads applied to seat back
JPH119384A (ja) * 1997-06-27 1999-01-19 Aisin Seiki Co Ltd ランバーサポート装置
US8454090B2 (en) 2009-09-14 2013-06-04 Leggett & Platt Canada Co. Pelvic and lumbar support system
CN108482198B (zh) * 2012-10-01 2021-04-09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靠背
US10568433B2 (en) * 2014-05-20 2020-02-25 Jörg Schwarzbich Lordosis support
AU2016287479B2 (en) * 2015-06-29 2021-07-08 MillerKnoll, Inc Back support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9954U (ja) * 1982-03-31 1983-10-07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ランバ−サポ−ト装置
JPH0438758Y2 (zh) * 1987-07-13 1992-09-10
JPS6444355A (en) * 1987-08-11 1989-02-16 Aisin Seiki Posture control device for onboard seating
JPH0426827U (zh) * 1990-06-29 1992-03-03
JPH06253950A (ja) * 1993-03-05 1994-09-13 Aisin Seiki Co Ltd ランバーサポート装置
CN101909932A (zh) * 2008-01-15 2010-12-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座椅
CN101909932B (zh) * 2008-01-15 2012-07-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座椅
JP2010057824A (ja) * 2008-09-05 2010-03-18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CN203472617U (zh) * 2012-05-28 2014-03-12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51579A1 (ja) 2018-03-22
JP6651640B2 (ja) 2020-02-19
US10780801B2 (en) 2020-09-22
CN109415005B (zh) 2021-04-16
JPWO2018051579A1 (ja) 2019-06-27
US20200114787A1 (en) 2020-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64271B (zh) 一种用于定制乘员的车辆座椅的设备
CN105555617B (zh) 用于娱乐乘坐设施的乘客束缚装置、用于娱乐乘坐设施的车辆及利用束缚装置将乘客保持在车辆中的方法
EP1600730B1 (fr) Appareil de lecture de contour comportant un palpeur mobile en rotation
KR101996812B1 (ko) 슬라이딩 암레스트
FR2644718A1 (fr) Dispositif de reetalonnage d'une machine a meuler les verres ophtalmiques pour rattraper l'usure de la meule
US20030216674A1 (en) Massaging machine
CN109305075A (zh) 基于乘员压力图的主动座椅支撑调节和方法
CN109415005A (zh) 车辆用座椅
CN113588296A (zh) 一种橡胶轮胎的耐磨性测试装置
CA2860602A1 (en) Mattress with mattress age indicator
TW201625916A (zh) 輪胎試驗裝置
JP2002243430A (ja) 測定装置、表面輪郭を調整するシステム、表面荷重を識別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シート
US20090005186A1 (en) Horse-riding simulation device
US20090183563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rinkle resistance testing
WO2017073490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20180345842A1 (en) Mechanism for holding at least one article
KR102142008B1 (ko) 자동차 시트의 높이 조절장치
JP2016175422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363748B2 (ja) 横力測定装置
KR101322665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의 머리받침대 수평 이동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3575546A (zh) 一种手扶箱的试验装置
CN108053557A (zh) 一种共享单车坐垫套与把手套自动售卖装置
CN103261750A (zh) 旋转体的组装结构
TR2022009810A2 (tr) Oturma elemanlari i̇çi̇n otomati̇k kontrollü test maki̇nesi̇
FR2554382A1 (fr) Dispositif de decoupage pour laminoir a pa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