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4529A - 抽吸导管及抽吸导管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抽吸导管及抽吸导管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4529A
CN109414529A CN201780032364.XA CN201780032364A CN109414529A CN 109414529 A CN109414529 A CN 109414529A CN 201780032364 A CN201780032364 A CN 201780032364A CN 109414529 A CN109414529 A CN 1094145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ection
pump orifice
suction catheter
vertic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23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14529B (zh
Inventor
李翠翠
黑濑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ek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nek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eka Corp filed Critical Kanek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414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45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145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45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抽吸导管(1)具备第二管(41),第二管(41)具有从近位侧向远位侧延伸的抽吸内腔(10)、和形成在抽吸内腔的远位侧的抽吸口(11)。抽吸口具有形成为相对于第一内腔的与第一方向正交的面倾斜的状态的部分。在以使抽吸口的远位端(11a)在铅垂方向上侧、使抽吸口的近位端(11b)在铅垂方向下侧的方式配置第二管的状态下,将在第一方向上抽吸口的近位端(11b)所存在的第一位置(P1)处的抽吸内腔的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截面设为第一截面时,在第一截面中在与铅垂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具有最大长度的最大宽度部(13)位于比第一截面的铅垂方向中心位置(M)靠下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抽吸导管及抽吸导管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将体内的物质抽吸到体外而去除的抽吸导管及抽吸导管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抽吸导管,其被引入到体内,通过从导管近前端施加的负压,将体内的物质抽吸到体外而去除。作为这样的抽吸导管,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血栓抽吸导管,该血栓抽吸导管将在远位侧具有抽吸口的管引入到血管内而使其到达至病变部位,并从该抽吸口抽吸血栓而将其去除。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36633号公报
在这样的导管中,要求抑制由抽吸出的血栓引起的内腔的阻塞。因此,提出了增大内腔的内径的导管。认为内腔的内径大的导管其抽吸性能高,抑制了内腔的阻塞。但是,若考虑导管的抽吸口的末梢到达性,则需要进一步的改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抽吸效率的抽吸导管及抽吸导管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抽吸导管具备管,该管具有从近位侧向远位侧延伸的内腔、和形成在内腔的远位侧的抽吸口,抽吸口具有相对于与内腔所延伸的第一方向正交的面倾斜的部分,在使抽吸口的远位端在铅垂方向上侧、使抽吸口的近位端在铅垂方向下侧的管的配置中,将在第一方向上抽吸口的近位端所存在的第一位置处的内腔的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截面设为第一截面时,在第一截面中在与铅垂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具有最大长度的最大宽度部位于比第一截面的铅垂方向中心位置更靠下侧的位置。
通过上述抽吸导管抽吸的血栓或异物等物质从抽吸口在第一方向的近位侧部分吸入到内腔。换言之,从与第一方向正交的侧方观察像上述那样配置的管时,通过上述抽吸导管抽吸的物质被从管的抽吸口的下侧部分吸入到内腔。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抽吸导管中,从第一方向观察像上述那样配置的管时,形成为第一截面中的最大宽度部位于比第一截面的铅垂方向中心位置更靠下侧的位置,因此将物质吸入到内腔的部分较广。因此,即使在抽吸口中,也不会在最先将物质吸入到内腔的部分钩挂物质。其结果为,能够使抽吸效率提高。此外,这里所说的正交也包括大致正交。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抽吸导管中,第一截面也可以在铅垂方向下端具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底部。在该结构的抽吸导管中,将在抽吸口中最易吸入物质的底部扩大,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抽吸物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抽吸导管中,第一截面在铅垂方向的最大长度也可以比第一截面在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短。上述内腔的第一截面是所谓的横向长度长的形状。因此,与具有相同圆周长度的圆形的内腔相比,形状变得更平衡,从而降低了插入导管时的阻力,提高了导管的末梢到达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抽吸导管中,内腔在第一位置处的第一截面形状也可以向近位侧延伸规定距离。在上述结构的抽吸导管中,能够更加顺畅地吸入物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抽吸导管中,管可以在第一方向上的比第一位置更靠向近位侧的位置还具有截面切换部,截面切换部使截面从第一截面向与第一截面形状不同的第二截面变化。在该结构的抽吸导管中,抽吸出的抽吸物质变得易与管的内表面碰撞,从而因抽吸物质朝轴的碰撞而引起的振动变强。因此,抽吸导管的操作者能够感知该振动。其结果为,操作者能够掌握物质的抽吸状况。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抽吸导管中,截面切换部也可以使截面从第一截面向与第一截面形状及截面积不同的第二截面变化。在该结构的抽吸导管中,操作者能够掌握物质的抽吸状况。
在本发明的一个侧面所涉及的抽吸导管中,截面切换部的端侧也可以位于在第一方向上距第一位置20mm以内的位置。在该结构的抽吸导管中,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在抽吸口近旁的阻塞,并且使对管的振动赋予变得更加可靠。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抽吸导管中,截面切换部可以是在形成内腔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的锥形部。在该结构的抽吸导管中,能够易于形成截面切换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抽吸导管中,处于抽吸口的铅垂方向上方或下方中的一方的、管的内表面与管的外表面之间的端部可以相对于形成抽吸口的抽吸面凹陷或凸出。
通过上述抽吸导管抽吸的血栓或者异物等物质被从抽吸口在第一方向的近位侧部分吸入到内腔。换言之,从与第一方向正交的侧方观察像上述那样配置的管时,通过上述抽吸导管抽吸的物质被从管的抽吸口的下侧部分吸入到内腔。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抽吸导管中,在上述那样的管的配置中,处于抽吸口的铅垂方向上方或下方中的一方的、管的内表面与管的外表面之间的端部相对于形成抽吸口的抽吸面凹陷或凸出。因此,在凸出的部分,血栓变得易进入,在凹陷的部分,与管的边缘接触的血栓被切断,因此血栓的抽吸变得容易。其结果为,能够抑制由抽吸物质引起的内腔的阻塞。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抽吸导管中,相对于形成抽吸口的抽吸面凹陷或凸出的部分的形状也可以通过曲面来定义。由此,易抽吸接近抽吸口的血栓。另外,也能够抑制血管的损伤。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抽吸导管中,处于抽吸口的铅垂方向下方的、管的内表面与管的外表面之间的端部可以相对于形成抽吸口的抽吸面凸出。在该结构的抽吸导管中,血栓易进入到内腔。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抽吸导管中,处于抽吸口的铅垂方向上方的、管的内表面与管的外表面之间的端部可以相对于形成抽吸口的抽吸面凹陷。在该结构的抽吸导管中,与管的边缘接触的血栓被切断,因此血栓的抽吸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抽吸导管中,可以在将抽吸面上的直线、且是连接管的上端与所述管的下端的直线设为基准线时,处于抽吸口的铅垂方向上方的上端部相对于基准线以线对称的方式凹陷,处于抽吸口的铅垂方向下方的下端部相对于基准线以线对称的方式凸出。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抽吸导管中,可以在将管沿第一方向切断时的截面中,处于内腔的铅垂方向下方的端部的外表面侧的第一近位端位于比端部的内表面侧的第一远位端更靠向近位侧的位置,连接该第一近位端与第一远位端的直线相对于第一方向以2°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倾斜,处于内腔的铅垂方向上方的端部的外表面侧的第二远位端位于比端部的内表面侧的第二近位端更靠向远位侧的位置,连接该第二远位端与第二近位端的直线相对于第一方向以2°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倾斜。在这样的结构的抽吸导管中,在吸入物质的方向上成为锋利地变尖的形状。被吸入到抽吸口的物质通过像这样锋利地变尖的端部而被切碎。其结果为,能够抑制由于在抽吸口的近旁钩挂较大的物质而阻塞内腔。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抽吸导管中,可以在将管沿第一方向切断时的截面中,处于内腔的铅垂方向下方的端部的外表面侧的第一近位端位于比端部的内表面侧的第一远位端更靠向近位侧的位置,处于内腔的铅垂方向上方的端部的外表面侧的第二远位端位于比端部的内表面侧的第二近位端更靠向远位侧的位置,处于抽吸口的铅垂方向下方的、管的内表面与管的外表面之间的端部相对于连接第一近位端与第一远位端的直线凹陷或凸出,处于抽吸口的铅垂方向上方的、管的内表面与管的外表面之间的端部相对于连接第二远位端与第二近位端的直线凹陷或凸出。由此,变得更易抽吸接近抽吸口的血栓。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抽吸导管中,在从铅垂方向下方观察抽吸口的情况下,抽吸口的近位侧端部的曲率可以小于抽吸口的远位侧端部的曲率。在这样的结构的抽吸导管中,在从铅垂方向下方观察抽吸口的情况下,抽吸口的近位侧端部的曲率(弯曲程度)小于抽吸口的远位侧端部的曲率,即抽吸口的近位侧端部的曲率半径大于远位侧端部的曲率半径。因此,在抽吸口中切断血栓的有效部分变大,因此易切断血栓。此外,这里所说的曲率也包括曲率是0的情况、即是直线的情况。其结果为,能够抑制由抽吸物质引起的内腔的阻塞。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抽吸导管中,在从铅垂方向下方观察抽吸口的情况下,抽吸口的近位侧端部可以在与第一方向和铅垂方向双方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在该抽吸导管的结构中,抽吸口的近位侧端部在宽度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因此易将血栓切断。其结果为,能够抑制由抽吸物质引起的内腔的阻塞。这里所说的正交也包括大致正交。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抽吸导管的制造方法是具备在远位侧具有物质的抽吸口的管的抽吸导管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插入工序,将芯构件插入于管;变形工序,使在插入工序中被插入了芯构件的管变形;切断工序,将在变形工序中变形后的管的一端以相对于与内腔所延伸的第一方向正交的面倾斜的方式切断;以及去除工序,在切断工序之后,将芯构件从管拆除。
对于通过上述抽吸导管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管而言,在上述那样的管的配置中,抽吸口的铅垂方向上方或下方中的一方的、管的内表面与管的外表面之间的端部相对于形成抽吸口的抽吸面凹陷或凸出。因此,在凸出的部分,血栓变得易进入,在凹陷的部分,与管的边缘接触的血栓被切断,因此血栓的抽吸变得容易。其结果为,能够抑制由抽吸物质引起的内腔的阻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够使抽吸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沿着第一方向切断抽吸导管时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沿着图1中的A-A线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沿着图1中的D-D线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4的(a)是表示沿着图1中的C-C线的截面结构的图,图4的(b)是表示沿着图1中的B-B线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5是从铅垂方向下方观察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抽吸导管中的抽吸内腔的抽吸口的仰视图。
图6是从铅垂方向下方观察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抽吸内腔的抽吸口的仰视图。
图7是表示变形例1所涉及的抽吸导管的第二管的抽吸口的远位侧端面的立体图。
图8的(a)是表示变形例1所涉及的抽吸导管的第二管的抽吸口的远位侧端面的第一方向的剖视图,图8的(b)是上端部的放大剖视图,图8的(c)是下端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9的(a)~图9的(c)是说明变形例1所涉及的抽吸导管的制造方法的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的(a)~图10的(f)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导管的抽吸内腔的剖视图的一个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一实施方式的抽吸导管1进行说明。抽吸导管1用于被引入到体内,并通过从抽吸导管1的近前侧(近位侧)施加的负压将在血管内生成的血栓抽吸到体外而去除。此外,在附图的说明中,有时对同一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抽吸导管1所延伸的第一方向上,将抽吸导管1的操作侧(图1左侧)定义为近位侧,将与抽吸导管1的操作侧相反的相反侧、且是被引入到人体的一侧(图1右侧)定义为远位侧。另外,在图1~图6中,会存在将抽吸导管1所延伸的第一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铅垂方向设为Z轴方向,将与上述第一方向及上述铅垂方向正交的方向亦即抽吸内腔10的宽度方向设为Y轴方向而表示的情况。抽吸导管1所延伸的第一方向也是指侧面观察抽吸导管1时的长度方向。
如图1所示,抽吸导管1具有:抽吸内腔10,其从近位端延伸至远位端;和导丝内腔20,其在抽吸内腔10的远位侧沿着抽吸内腔10延伸。抽吸内腔10成为从设置于抽吸内腔的远位端的抽吸口11抽吸的血栓等的流路。导丝内腔20成为使用于将抽吸内腔10的抽吸口11引导至对象部位的导丝(未图示)通过的内腔。以下,将抽吸内腔10单独延伸的部分称为第一轴3,将抽吸内腔10与导丝内腔20并列延伸的部分称为第二轴5。
第一轴3由形成抽吸内腔10的第一管31构成。如图2所示,第一管31是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空部件,且是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以下,简称为“截面”)为圆环状的部件。第一管31的内表面31a形成上述抽吸内腔10,上述抽吸内腔10从近位侧向远位侧延伸。第一管31由树脂材料形成。在树脂材料的例子中,包括从聚酰胺树脂、聚酰胺弹性体、聚氨酯树脂、聚醚树脂、聚酯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及聚乙烯树脂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树脂。
第一管31也可以是包括内层和外层的部件。在形成内层的材料的例子中,包括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三氟氯乙烯(PCTFE)等氟树脂、高密度聚乙烯等。在形成外层的材料的例子中,包括聚酰胺弹性体、聚酯弹性体、聚烯烃弹性体等弹性体。
作为第一管31,也可以使用编织管。编织管是在由树脂等形成的管中包括基于树脂或金属的编织结构的管。编织结构是指例如设置在管的内腔的周围的基于编织出的线状物的结构。编织结构也可以是卷绕有一根线材的结构或者沿着内腔配置的结构。构成编织管的编织物的材质或者结构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效果,因此可以利用各种材质或者结构。作为编织物的材质,能够使用金属,能够使用将1根或者多根金属线材加工成编织物而成的金属,该金属线材是通过将SUS304、SUS316等不锈钢、弹簧钢、钢琴线、油回火线、Co-Cr合金、Ni-Ti合金等加工成圆、椭圆、四边形等各种截面形状而成的。
第一轴3还可以是在第一管31的内侧或者外侧配置有其他管的双层管结构。
如图1所示,在第一轴3的近位端3b设置有套筒35。套筒35例如经由Y字连接器(未图示)而与注射器等抽吸装置(未图示)连接。由抽吸装置产生的负压抽吸力通过套筒35施加到第一管31的抽吸内腔10。套筒35例如由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形成。第一管31的近位端31b通过粘合剂37与套筒35粘合。粘合剂37例如是聚氨酯粘合剂。第一管31的抽吸内腔10与套筒35的开口部35a连通。
第二轴5由第二管(管)41和第三管61形成。第二管41具有从近位侧向远位侧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抽吸内腔10,第三管61具有从近位侧向远位侧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导丝内腔20。此外,为了便于说明,第二管41和第三管61如图3等所示,以是与主体树脂71不同的部分的状态示出,但第二管41和第三管61的外形也可以不止于图3所示的形状。即,第二管41、第三管61、及主体树脂71的边界也可以是不明确的状态。
第二管41是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中空部件,由树脂材料形成。抽吸内腔10由第二管41的内表面41a形成。形成第二管41的树脂材料的例子与在上文说明的形成第一管31的材料的例子相同。同样地,第二管41也可以是包括内层和外层的部件,其材料也可以与第一管31的例子相同。另外,同样地,作为第二管41,也可以使用编织管,其材料的例子也可以与第一管31相同。
第一管31的远位端(未图示)与第二管41的近位端(未图示)相互连接,第一管31的抽吸内腔10与第二管41的抽吸内腔10相互连通。此外,也可以穿过第一轴3与第二轴5配置同一管,例如第二管41也可以从第一轴3延伸至第二轴5。
第一管31与第二管41可以作为一根管一体地形成,也可以在中途连接不同的多根管。在一体地形成的情况下,第一管31与第二管41可以由相同树脂材料形成。在连接的情况下,可以将由相同树脂材料形成的管彼此连接,也可以将由不同的树脂材料形成的管彼此连接。连接部分可以使用粘合剂或者连接用部件而将管彼此连接,也可以使管熔融而连接。
如图1所示,第二管41的远位侧的端面41b倾斜。具体地,第二管41的远位侧的端面41b以相对于第二管41所延伸的方向(第一方向)成规定的角度的方式倾斜。详细而言,如图1所示,第二管41的远位侧的端面41b以上端在远位侧且下端在近位侧的方式从远位侧朝向近位侧连续地倾斜。端面41b开口,并与抽吸内腔10连通。端面41b的一部分可以是封闭的结构。上述倾斜在侧视时可以是直线状,也可以弯曲。还可以是直线与曲线的组合。端面41b只要是上端在远位侧且下端在近位侧的形状即可,可以设置台阶差等使形状阶梯状地变化,也可以是直线与曲线的组合形状。
在第二管41的远位端设置有抽吸口11。上述抽吸口11包括上述端面41b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而形成。抽吸口11沿着第二管41的长度方向设置,一端配置在远位侧,另一端配置在近位侧。此外,抽吸口11的从近位端11b至远位端11a的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0(参照图1)例如能够为2.0mm以上且10mm以下。如上述那样,由于第二管41的远位端的端面41b倾斜,因此设置于该端面的抽吸口11形成为相对于抽吸内腔10的与第一方向正交的面倾斜的状态。对于第二管41而言,在侧视时,抽吸口11的远位端11a在铅垂方向上侧,抽吸口11的近位端11b在铅垂方向下侧。
如图5所示,在抽吸口11中,从铅垂下方向观察时的包括近位侧的近位端11b在内的近位侧端部11d的曲线形状可以与包括远位端11a在内的远位侧端部11c的曲线形状不同。具体地,近位侧端部11d的曲线形状的曲线半径可以大于远位侧端部11c的曲线形状的曲线半径。即,近位侧端部11d的曲线形状的曲度(曲率)可以小于远位侧端部11c的曲线形状的曲度(曲率)。通过该结构,在抽吸口11中切断血栓的有效部分变大,从而血栓易被切断。其结果为,能够抑制由于血栓等抽吸物质引起的抽吸内腔10的阻塞。例如,可以将抽吸口11的近位侧端部11d的曲率设为1.74×103rad/m以下。由此,能够更加提高阻塞抑制效果。rad/m是曲率的单位,表示度(角度)/周长(长度)。
作为另一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如图6所示,从铅垂下方向观察时的包括近位侧的近位端11b在内的近位侧端部111d的曲线形状可以沿着宽度方向(Y轴方向)形成为直线状。这也是进一步减小近位侧的曲率的情况(曲率为0)的例子。根据该结构,血栓易被抽吸口11钩挂,并且抽吸口11中切断血栓的有效部分变大,从而血栓易被切断。其结果为,能够抑制由于血栓等抽吸物质引起的抽吸内腔10的阻塞。
如图1所示,第三管61是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空部件,由树脂材料形成。导丝内腔20由第三管61的内表面61a形成。在第三管61的远位端和近位端分别设置有开口21和开口22。开口21和开口22沿着抽吸内腔10的与第一方向正交的面形成。第三管61由树脂材料形成。形成第三管61的树脂材料的例子与在上文中说明的形成第一管31的材料的例子相同。同样地,第三管61也可以是包括内层和外层的部件,其材料也可以与第一管31的例子相同。另外,同样地,作为第三管61,也可以使用编织管,其材料的例子也可以与第一管31相同。
第一管31、轴、第二管41、及第三管61也可以是包括多种树脂材料、其他材料的多层结构。在使用多种树脂材料的情况下,树脂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相互不同。另外,例如也可以将金属制的环或者板等配置于管的面对内腔的部分或者除此以外的部分。也能够将树脂制或者金属制的丝线卷绕于管。
也可以在第三管61设置由X射线(放射线)无法透射的材料形成的标记(未图示)。标记例如是由金、铂、钨、及包含铂(Pt)和铟(Ir)的合金形成的环状的部件。标记以沿周向包围第三管61的方式安装于第三管61。由此,操作者能够基于X射线透射图像掌握第二轴5的远位端的位置。
在第二轴5中,第二管41与第三管61一体地形成。具体地,第三管61以排列在第二管41的铅垂方向上方的状态通过由树脂材料形成的主体树脂71而被一体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树脂71由热塑性树脂、例如聚酰胺弹性体(PAE)、或者聚酰胺弹性体形成。主体树脂71例如通过对覆盖第二管41和第三管61的收缩管进行加热而形成。由此,形成第二轴5的外表面(外形)71a。这里,一体化是指第二管41、第三管61、及主体树脂71的边界可以是不明确的状态,也可以如图3所示,各个边界是明确的。可以将第二管41、第三管61、及管材料不同的三个部件一体化,也可以在一个部件形成两个内腔而将三者一体化。也可以仅将第二管41、第三管61一体化。该情况下,通过熔化后的第二管41、第三管61形成主体树脂71。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由第二管41的内表面41a形成的抽吸内腔10的截面可以沿着从近位侧朝远位侧的方向发生变化。将在第二管41的第一方向上抽吸口11的近位端11b所存在的第一位置P1处的抽吸内腔10的截面设为第一截面。如图3所示,上述第一截面由圆弧状的第一内表面42、和与第一内表面42相比曲率较小的第二内表面(底部)43形成。
这里,在上述第一截面中,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具有最大长度w的最大宽度部13位于第一截面的比铅垂方向中心位置M靠下侧的位置。即,将血栓吸入到抽吸内腔10的部分形成得较广。因此,即使在抽吸口11中,也不会在最先将血栓吸入到抽吸内腔10的部分中钩挂血栓。其结果为,能够提高抽吸效率。
另外,第一截面的铅垂方向上的最大长度h也可以比宽度方向上的最大长度w短。换言之,第一截面可以为横向长度长的形状。若为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在抽吸口11中扩大吸入血栓的第一截面的下侧部,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从抽吸口11抽吸血栓。另外,通过为这样的截面形状,与具有相同圆周长度的圆形的内腔相比,形状变得更平衡,从而降低了插入导管时的阻力。其结果为,能够提高导管向血管的插入性,提高导管的末梢到达性能。具有这样的截面的第二管41例如能够通过以下方式制造,即:向通过挤压成型制造出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圆环状的管插入截面形状与第一截面大致相同形状的不锈钢制的芯构件,并对该管进行加热。此外,第一截面的铅垂方向上的最大长度h也可以为宽度方向上的最大长度w以上。
如图1所示,抽吸内腔10的第一截面的形状可以从第一位置P1向近位侧延伸规定距离L1。由此,能够更加顺畅地吸入物质。也可以在第一方向上的比第一位置P1靠近位侧的位置,以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一位置P1分离规定距离L1的第二位置P2为起点而形成截面切换部15,截面切换部15从第一截面向与第一截面形状不同的第二截面(参照图4的(b))切换。
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的距离L1例如能够设为2mm~20mm。另外,该距离L1的下限值能够设为2mm以上,该距离的上限值能够设为10mm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截面切换部15以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一位置P1分离20mm的第二位置P2为起点配置。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由在抽吸口11近旁的血栓引起的阻塞,并且对第二管41的振动赋予变得更加可靠。振动赋予变得更加可靠是因为抽吸出的抽吸物质变得易与管的内表面碰撞,从而因抽吸物质朝轴的碰撞引起的振动变强。
在本实施方式中,截面切换部15也可以使抽吸内腔10的截面形状从第一截面(参照图3)向与第一截面形状及截面积不同的第二截面(参照图4的(b))变化。截面切换部15也可以是在形成抽吸内腔10的第二管41的内表面41a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的锥形部。截面切换部15以从第二管41的第二位置P2到第三位置P3的方式形成。通过这种形状变化,血栓变得易被切断。另外,这种形状变化也有促进血栓抽吸的效率、并且抑制出现血栓在第二管41中堆积而阻塞抽吸内腔10的情况的效果。
截面切换部15可以通过设置于抽吸内腔10的内表面(内壁)的锥形部而使抽吸内腔10的截面形状平缓地变化,也可以通过代替锥形部而设置的台阶差等使抽吸内腔10的截面形状变化。作为这种梯形或者台阶差的截面切换部15可以设置有多个。抽吸内腔的形状的变化不仅可以是截面积从远位侧到近位侧变小的变化,也可以是变大的变化。通过流路形状的变化而产生的振动被抽吸导管1的操作者感知,从而操作者能够掌握血栓的抽吸状况。在第三位置P3,由第二管41的内表面41a形成的抽吸内腔10的截面形状是大致圆形。抽吸内腔10的该第二截面的形状延伸至第一轴3的近位端3b、即套筒35。此外,图4的(a)和图4的(b)所示的双点划线表示第一截面的内表面41a的一部分亦即第二内表面43。
作为另一实施方式,也可以在第三位置P3与套筒35之间使抽吸内腔10的形状或者截面积(尺寸)变化一次或多次。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抽吸导管1而言,由于抽吸内腔10的截面形状或者截面积发生变化,因此抽吸出的抽吸物质易碰撞管的内表面,从而能够掌握血栓的抽吸状况。截面形状或者截面积的变化可以是远位侧变小而近位侧变大的变化。根据用途,能够适当地组合远位侧变小而近位侧变大的变化、及近位侧变小而远位侧变大的变化。由此,本实施方式的抽吸导管1能够更加顺畅地引入到血管内。
接着,对抽吸导管1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在抽吸导管1的制造中,首先,准备第一管31、第二管41、及第三管61。各管由上述材料通过挤压成型而形成。接着,在第三管61安装标记。标记铆接固定于第三管61。另外,在第二管41的近位端连接第一管31的远位端。接下来,第二管41与第三管61平行地排列。具体地,以第三管61的远位端相对于第二管41的远位端更向远位侧突出的方式排列。将第一管与第二管连接的方法能够适当地选择通过粘合剂进行粘合、对管进行加热而使之熔接等。
接着,向第二管41和第三管61插入不锈钢制的芯构件(未图示)。该芯构件的截面为圆形。芯构件的截面形状也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除圆形以外的形状。在第二管41和第三管61覆盖收缩管并加热。收缩管可以由耐热性树脂形成。在耐热性树脂的例子中列举有烯烃系树脂。由此,将第二管41与第三管61熔接而一体化。由此,形成主体树脂71。接着,向第二管41插入不锈钢制的芯构件。该芯构件的截面具有与图3所示的、由第二管41的内表面41a形成的第一截面大致相同的截面形状。作为可以选择的芯构件的截面形状的例子,有图6所示的形状。向第三管61插入不锈钢制的芯构件。也可以将在上述的加热工序中使用的芯构件保持原样地使用。覆盖收缩管进行加热时,第二管41也被加热,第二管41的内表面41a的形状成型为插入的芯构件的形状。由此,形成具有图3所示的第一截面的抽吸内腔10。
具有与上述第一截面大致相同的截面形状的芯构件仅在第二管41的远位侧插入。插入该芯构件并进行加热的热量传递至第二管41的未插入该芯构件的部分,由此形成锥形形状的截面切换部15。通过传递来自具有与上述第一截面大致相同的截面形状的芯构件的热量,从而首先通过芯构件形成的截面为圆形的部分向通过具有与上述第一截面大致相同的截面形状的芯构件形成的第一截面部分连续地变形,形成锥形形状的截面切换部15。
最后,在第一管31的近位端通过粘合剂37连接套筒35。通过以上的工序,制造了抽吸导管1。
以上,对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变形例1>
主要使用图7~图9,对变形例所涉及的抽吸导管1进行说明。对于变形例所涉及的抽吸导管1而言,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抽吸导管1中,处于抽吸口11的铅垂方向上方或者下方的一方的、第二管(管)41的内表面41a与第二管41的外表面41c之间的上端部45a和下端部45b相对于形成抽吸口11的抽吸面F凹陷或凸出。此外,在图7~图9中,省略了形成导丝内腔20的第三管61的图示。
以下,对变形例1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7及图8的(a)~图8的(c)所示,第二管41的靠远位侧的端面41b是包括第二管41的端面和抽吸内腔10的端面在内的部分。在第二管41的远位端45中,铅垂方向上侧是上端部45a,铅垂方向下侧是下端部45b。处于第二管41的靠远位侧的铅垂方向上方或下方中的一方的、第二管41的内表面41a与第二管41的外表面41c之间的上端部45a和下端部45b在与宽度方向(Y轴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连接第二管41的截面的最远位点与最近位点的直线凹陷或凸出。即,第二管41在抽吸口11处的上端部45a和下端部45b不是一个平面,而由多个平面或曲面形成。由此,在上端部45a和下端部45b形成凸凹。在上端部45a和下端部45b中的凸出的部分,血栓易进入并且不易对血管造成损害,在上端部45a和下端部45b中的凹陷的部分,与第二管41的边缘接触的血栓被切断,因此血栓的抽吸变得容易。
第二管41的上端部45a或者下端部45b的凹陷或凸出也是相对于抽吸口11的凹陷或凸出。抽吸面F是指形成抽吸口11的平面或曲面,由抽吸口11的远位侧端部11c和近位侧端部11d形成。在侧面观察第二管41的情况下,当用直线表示抽吸口11时,抽吸面F是平面,在用曲线表示抽吸口11时,抽吸面F是曲面。通常,抽吸口11通过用剃刀将第二管41的一部分削掉、或者用剪刀将第二管41的一部分剪下而形成。该情况下,第二管41的壁厚部分的从近位端到远位端被一次切断,从而形成抽吸口11。
第二管41的上端部45a或下端部45b的凹陷或凸出的形状能够为曲面状。曲面状是指第二管41的端部、即形成抽吸口11的第二管41的壁厚部分(第二管41的内表面41a与外表面41c之间的部分亦即上端部45a和下端部45b)例如为圆顶形状的突起或凹下、半圆筒状的凸出或凹陷的形状的情况。通过将上端部45a或者下端部45b的形状形成为凹陷或凸出,能够易抽吸接近抽吸口11的血栓,或者抑制血管的损伤。
如图7所示,也可以处于抽吸口11的铅垂方向(Z轴方向)上方的、第二管41的内表面41a与第二管41的外表面41c之间的上端部45a相对于形成抽吸口11的抽吸面F凹陷,处于抽吸口11的铅垂方向下方的、第二管41的内表面41a与第二管41的外表面41c之间的下端部45b相对于抽吸面F凸出。另外,在将抽吸面F上的直线、且是连接第二管41的端面41b的上端部45a的外表面侧的第二远位端46a与第二管41的端面41b的下端部45b的外表面侧的第一近位端46b的线设为基准线BL时,处于抽吸口11的铅垂方向上方的上端部45a相对于基准线BL以线对称的方式凹陷,处于抽吸口11的铅垂方向下方的下端部45b相对于基准线BL以线对称的方式凸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的(a)、图8的(b)及图8的(c)所示,在将第二管41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切断时的截面中,第二管41的端面41b的上端部45a的外表面侧的第二远位端46a位于比上端部45a的内表面侧的第二近位端46c(抽吸口11的远位端11a)靠远位侧的位置,第二管41的端面41b的下端部45b的外表面侧的第一近位端46b位于比下端部45b的内表面侧的第一远位端46d(抽吸口11的近位端11b)靠近位侧的位置。
第二管41的端面41b的上端部45a也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以2°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角度α)倾斜。角度α是连接第二远位端46a和第二近位端46c的直线BL1、与第二管41的内表面41a所成的角。该角度α的下限值例如是10°以上,上限值例如是30°以下。与上端部45a同样地,第二管41的端面41b的下端部45b也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以2°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角度α)倾斜。角度α是连接第一近位端46b和第一远位端46d的直线BL2、与第二管41的内表面41a所成的角。该角度α的下限值例如是10°以上,上限值例如是30°以下。
抽吸口11的铅垂方向上方内表面与第二管41的外表面41c之间的上端部45a也可以相对于连接第二近位端46c与第二远位端46a的直线BL1凹陷或凸出。另外,抽吸口11的铅垂方向下方内表面与第二管41的外表面41c之间的下端部45b也可以相对于连接第一远位端46d与第一近位端46b的直线BL2凹陷或凸出。通过相对于连接第二近位端46c与第二远位端46a的直线BL1或连接第一远位端46d与第一近位端46b的直线BL2凹陷或凸出的结构,能够更加提高抽吸效率。
此外,在上述变形例1中,列举连接第二远位端46a与第二近位端46c的直线BL1和连接第一近位端46b与第一远位端46d的直线BL2相对于第一方向、即第二管41的内表面41a所延伸的方向以2°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倾斜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该倾斜也可以是以与上述范围不同的范围倾斜的结构。
接着,作为将上端部45a和下端部45b形成为凹陷或凸出的方法的一个例子,主要使用图9的(a)~图9的(c)对将上端部45a形成为凹陷,将下端部45b形成为凸出的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在抽吸导管1的制造中,首先准备第一管31、第二管41、及第三管61。
接着,向图9的(a)所示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管41插入芯构件80(插入工序)。插入的芯构件优选是可变形的材质、且外径小于第二管的抽吸内腔10。接着,使插入了芯构件80的第二管41变形(变形工序)。例如,能够以挤压第二管的方式使其变形。然后,如图9的(b)所示,在变形工序中变形后的第二管41的一端以相对于抽吸内腔10的与第一方向正交的面倾斜的方式被切断(切断线C1:切断工序)。切断工序之后,从第二管41拆除芯构件80(去除工序),则如图9的(c)所示,第二管41被从上述变形中释放。由此,如图7和图8的(a)所示,形成处于抽吸口11的铅垂方向上方的上端部45a相对于形成抽吸口11的抽吸面F凹陷、处于抽吸口11的铅垂方向下方的下端部45b相对于抽吸面F凸出的第二管41。也可以仅切断上端部45a或下端部45b中的任意一者,使其相对于抽吸面F凹陷或凸出。
将第二管的端部形成为凹陷或凸出可以在将第一管、第二管、及第三管所有的管连接而成为一体之后进行,也可以在将第二管41与第三管61连接之前、且在将第二管41与第一管31连接之前进行。在将第二管41与第三管61连接之后,将第二管的端部形成为凹陷或凸出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保护第三管的芯构件或罩。
之后,通过经过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制造工序,制造变形例所涉及的抽吸导管1。
另外,也可以在将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抽吸导管1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那样制造之后,通过对上端部45a和下端部45b实施切削或者熔融等处理,由此将上端部45a和下端部45b形成为凹陷或凸出。即使是这样的方法,也能够制造变形例所涉及的抽吸导管1。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如图3所示,列举第一截面由圆弧状的第一内表面42、和曲率小于第一内表面42的第二内表面43形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0的(a)~图10的(f)所示,第一截面在其下端部也可以具有底部143A、143B、143C、143D、143E、143F。底部143A、143B、143C、143D、143E、143F是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大致直线状的部分。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抽吸内腔10的第一截面的第二内表面43为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大致直线状。
这里,在上述第一截面中沿宽度方向具有最大长度w的最大宽度部13A、13B、13C、13D、13E、13F位于比第一截面中的铅垂方向中心位置M靠下侧的位置。在具有这样的第一截面的第二管41的抽吸导管1中,作为在抽吸口11中最易吸入血栓的部分的底部143A、143B、143C、143D、143E、及143F与其他部分相比扩张,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抽吸血栓。此外,具有这样的第一截面的第二管41也能够通过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方法同样的方法而制造。
另外,若第一截面在铅垂方向的最大长度h比第一截面在宽度方向上的最大长度w短,则能够在抽吸口11中扩大吸入血栓的下侧部,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从抽吸口11抽吸血栓。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如图3所示,列举了第二管41与第三管61通过主体树脂71一体形成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第二管41与第三管61通过粘合剂等相互固定的结构。
以上说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彼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组合。
附图标记说明
1…抽吸导管;3…第一轴;5…第二轴;10…抽吸内腔(内腔);11…抽吸口;11a…抽吸口的远位端;11b…抽吸口的近位端;11c…远位侧端部;11d…近位侧端部;13、13A、13B、13C、13D、13E、13F…最大宽度部;15…截面切换部;20…导丝内腔;41…第二管(管);41a…第二管的内表面;41b…第二管的端面;43…第二内表面(底部);143A、143B、143C、143D、143E、143F…底部;61…第三管;M…铅垂方向中心位置;P1…第一位置。

Claims (18)

1.一种抽吸导管,其具备管,所述管具有从近位侧向远位侧延伸的内腔、和形成在所述内腔的远位侧的抽吸口,其中,
所述抽吸口具有相对于与所述内腔所延伸的第一方向正交的面倾斜的部分,
在使所述抽吸口的远位端在铅垂方向上侧、使所述抽吸口的近位端在铅垂方向下侧的所述管的配置中,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抽吸口的近位端所存在的第一位置处的所述内腔的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截面设为第一截面时,
在所述第一截面中在与所述铅垂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具有最大长度的最大宽度部位于比所述第一截面的所述铅垂方向中心位置更靠下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导管,其中,
所述第一截面在铅垂方向下端具有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抽吸导管,其中,
所述第一截面在所述铅垂方向的最大长度比所述第一截面在所述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抽吸导管,其中,
所述内腔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第一截面的形状向近位侧延伸规定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抽吸导管,其中,
所述管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向近位侧的位置还具有截面切换部,所述截面切换部使截面从所述第一截面向与所述第一截面形状不同的第二截面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抽吸导管,其中,
所述截面切换部使截面从所述第一截面向与所述第一截面形状及截面积不同的第二截面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抽吸导管,其中,
所述截面切换部的端侧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距所述第一位置20mm以内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抽吸导管,其中,
所述截面切换部是在形成所述内腔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的锥形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抽吸导管,其中,
处于所述抽吸口的铅垂方向上方或下方中的一方的、所述管的内表面与所述管的外表面之间的端部相对于形成所述抽吸口的抽吸面凹陷或凸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抽吸导管,其中,
所述凹陷或凸出的形状通过曲面来定义。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抽吸导管,其中,
处于所述抽吸口的铅垂方向下方的、所述管的内表面与所述管的外表面之间的端部相对于形成所述抽吸口的抽吸面凸出。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抽吸导管,其中,
处于所述抽吸口的铅垂方向上方的、所述管的内表面与所述管的外表面之间的端部相对于形成所述抽吸口的抽吸面凹陷。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抽吸导管,其中,
在将连接所述管的外表面的上端与所述管的外表面的下端的直线设为基准线时,
处于所述抽吸口的铅垂方向上方的所述端部相对于所述基准线凹陷,处于所述抽吸口的铅垂方向下方的所述端部相对于所述基准线凸出。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抽吸导管,其中,
在将所述管沿所述第一方向切断时的截面中,
处于所述内腔的铅垂方向下方的所述端部的外表面侧的第一近位端位于比所述端部的内表面侧的第一远位端更靠向近位侧的位置,连接该第一近位端与第一远位端的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以2°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倾斜,处于所述内腔的铅垂方向上方的所述端部的外表面侧的第二远位端位于比所述端部的内表面侧的第二近位端更靠向远位侧的位置,连接该第二远位端与第二近位端的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以2°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倾斜。
15.根据权利要求9~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抽吸导管,其中,
在将所述管沿所述第一方向切断时的截面中,处于所述内腔的铅垂方向下方的所述端部的外表面侧的第一近位端位于比所述端部的内表面侧的第一远位端更靠向近位侧的位置,处于所述内腔的铅垂方向上方的所述端部的外表面侧的第二远位端位于比所述端部的内表面侧的第二近位端更靠向远位侧的位置,
处于所述抽吸口的铅垂方向下方的、所述管的内表面与所述管的外表面之间的端部相对于连接所述第一近位端与所述第一远位端的直线凹陷或凸出,
处于所述抽吸口的铅垂方向上方的、所述管的内表面与所述管的外表面之间的端部相对于连接所述第二远位端与所述第二近位端的直线凹陷或凸出。
16.根据权利要求9~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抽吸导管,其中,
在从铅垂方向下方观察所述抽吸口的情况下,所述抽吸口的近位侧端部的曲率小于所述抽吸口的远位侧端部的曲率。
17.根据权利要求9~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抽吸导管,其中,
在从铅垂方向下方观察所述抽吸口的情况下,所述抽吸口的近位侧端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铅垂方向双方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
18.一种抽吸导管的制造方法,所述抽吸导管具备管,所述管在远位侧具有物质的抽吸口,其中,
所述抽吸导管的制造方法包括:
插入工序,将芯构件插入于所述管;
变形工序,使在所述插入工序中被插入了所述芯构件的所述管变形;
切断工序,将在所述变形工序中变形后的所述管的一端以相对于与内腔所延伸的第一方向正交的面倾斜的方式切断;以及
去除工序,在所述切断工序之后,将所述芯构件从所述管拆除。
CN201780032364.XA 2016-08-04 2017-08-01 抽吸导管及抽吸导管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94145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4003 2016-08-04
JP2016154003 2016-08-04
PCT/JP2017/027898 WO2018025860A1 (ja) 2016-08-04 2017-08-01 吸引カテーテル及び吸引カテーテル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4529A true CN109414529A (zh) 2019-03-01
CN109414529B CN109414529B (zh) 2021-04-20

Family

ID=61074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2364.XA Active CN109414529B (zh) 2016-08-04 2017-08-01 抽吸导管及抽吸导管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09368B2 (zh)
CN (1) CN109414529B (zh)
WO (1) WO20180258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2911B (zh) * 2016-08-04 2021-04-27 株式会社钟化 抽吸导管及抽吸导管的制造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6390A (en) * 1995-03-07 1996-09-17 Quinton Instrument Company Catheter with oval or elliptical lumens
US6146354A (en) * 1996-05-24 2000-11-14 Horizon Medical Products Asymmetrical multi-lumen apheresis catheter with balanced flow rates
JP2007244757A (ja) * 2006-03-17 2007-09-27 Nippon Sherwood Medical Industries Ltd 医療用チューブ
CN101652155A (zh) * 2007-04-03 2010-02-17 尼普洛株式会社 血栓吸引导管
CN102335023A (zh) * 2010-07-16 2012-02-01 泰尔茂株式会社 吸引导管
CN102671278A (zh) * 2011-03-08 2012-09-19 泰科保健集团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阀的导管
CN102908717A (zh) * 2011-08-01 2013-02-06 株式会社戈德曼 导管及导管的制造方法
CN102908713A (zh) * 2011-08-01 2013-02-06 株式会社戈德曼 吸引导管
US20130261605A1 (en) * 2011-02-10 2013-10-03 C. R. Bard, Inc. Multi-Lumen Catheter with Enhanced Flow Featur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3700700A (en) * 1999-02-19 2000-09-04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Laser lithotripsy device with suction
MXPA05010426A (es) * 2003-03-28 2005-11-04 Sherwood Serv Ag Cateter con punta resistente de oclusion.
US8298210B2 (en) * 2005-10-26 2012-10-30 Medtronic Vascular, Inc. Catheter having oval aspiration lumen and method of making
JP5643024B2 (ja) * 2010-08-06 2014-12-17 テルモ株式会社 吸引カテーテル及び該吸引カテーテルの製造方法
JP2012187351A (ja) * 2011-03-14 2012-10-04 Goodman Co Ltd 吸引カテーテル
JP6391910B2 (ja) * 2012-12-14 2018-09-19 株式会社グッドマン 吸引カテーテル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6390A (en) * 1995-03-07 1996-09-17 Quinton Instrument Company Catheter with oval or elliptical lumens
US6146354A (en) * 1996-05-24 2000-11-14 Horizon Medical Products Asymmetrical multi-lumen apheresis catheter with balanced flow rates
JP2007244757A (ja) * 2006-03-17 2007-09-27 Nippon Sherwood Medical Industries Ltd 医療用チューブ
CN101652155A (zh) * 2007-04-03 2010-02-17 尼普洛株式会社 血栓吸引导管
CN102335023A (zh) * 2010-07-16 2012-02-01 泰尔茂株式会社 吸引导管
US20130261605A1 (en) * 2011-02-10 2013-10-03 C. R. Bard, Inc. Multi-Lumen Catheter with Enhanced Flow Features
CN102671278A (zh) * 2011-03-08 2012-09-19 泰科保健集团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阀的导管
CN102908717A (zh) * 2011-08-01 2013-02-06 株式会社戈德曼 导管及导管的制造方法
CN102908713A (zh) * 2011-08-01 2013-02-06 株式会社戈德曼 吸引导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4529B (zh) 2021-04-20
JPWO2018025860A1 (ja) 2019-06-06
WO2018025860A1 (ja) 2018-02-08
JP7009368B2 (ja) 202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80996B2 (ja) 医療デバイス
AU783701B2 (en) Anterior chamber stabilizing device for use in eye surgery
WO2005041787A1 (en) Clot removal device
CN109562245B (zh) 导管组装体
US20120065621A1 (en) Double lumen tubing with improved kinking resistance
CN109414529A (zh) 抽吸导管及抽吸导管的制造方法
EP2762192A1 (en) Balloon catheter
US20200215300A1 (en) Catheter, separator, and suction system
CN112353526A (zh) 一种栓塞保护装置
JP6960405B2 (ja) 吸引カテーテル及び吸引カテーテルの製造方法
JP2011104395A (ja) 閉鎖型貯血槽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体外血液循環装置
CN109152911A (zh) 抽吸导管及抽吸导管的制造方法
WO2022095582A1 (zh) 抗栓塞保护装置及抗栓塞保护系统
JP6500410B2 (ja) 医療用接続具および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CN114601521A (zh) 封堵支架以及输送系统
JP6739087B2 (ja) カテーテル及びカテーテルプロテクター
JP2019187456A (ja) 医療デバイスおよび処置方法
JP2018019976A (ja) 吸引カテーテル及び吸引カテーテルの製造方法
JP2017000363A (ja) 医療用接続具及び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JP2015037492A (ja) 吸引カテーテルおよび吸引装置
WO2021104063A1 (zh) 一种栓塞保护装置
WO2017026116A1 (ja) 気管チューブ及び気管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
JP2005237863A (ja) カテーテ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JP6884658B2 (ja) 吸引カテーテル
WO2022030170A1 (ja) 涙道チュー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