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4268B - 止血器具 - Google Patents

止血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4268B
CN109414268B CN201780041735.0A CN201780041735A CN109414268B CN 109414268 B CN109414268 B CN 109414268B CN 201780041735 A CN201780041735 A CN 201780041735A CN 109414268 B CN109414268 B CN 1094142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disposed
injection
hemostatic
wri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17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14268A (zh
Inventor
硲健一
林哲平
前田辽介
小林淳一
宫下正子
和田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414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4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142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42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32Tourniquets
    • A61B17/135Tourniquets inflat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32Tourniquets
    • A61B17/1322Tourniquets comprising a flexible encircling member
    • A61B17/1325Tourniquets comprising a flexible encircling member with means for applying local 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53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pneumatically or hydraulically operated
    • A61B2017/00557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pneumatically or hydraulically operated inflat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743Type of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of treatment sites
    • A61B2017/00778Operations on blood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831Material properties
    • A61B2017/00902Material properties transparent or translucent
    • A61B2017/00907Material properties transparent or translucent for ligh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831Material properties
    • A61B2017/00955Material properties thermoplast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2017/120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haemostasis, for prevention of blee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08Accessories or related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2090/0807Indication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不使用独立的专用器具即可使扩张部扩张、且能够抑制在实施使扩张部扩张的操作时向患者的止血部位传达多余力的止血器具。本发明的解决手段为:止血器具10,其具备:带体20,其用于缠绕于手腕W;固定部件30,其将带体在已缠绕于手腕的状态下固定;扩张部40,其通过注入空气而扩张,压迫应止血部位;注入部50,其具有能够容纳空气的容纳空间50a,并能够将容纳于容纳空间中的气体注入扩张部;和支承板60,其与带体20连结,其中,支承板具备:配置在带体的长轴上、并且供扩张部配置的第一支承板70;和配置在带体的长轴上、并且可活动地与第一支承板连结的第二支承板80,注入部具备孔部50b且配置于所述第二支承板上,所述孔部贯通该注入部,并且与容纳空间连通。

Description

止血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压迫经穿刺的部位而进行止血的止血器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实施对手臂、腿等的血管穿刺、并向穿刺部位导入导引器鞘、将导管等医疗器具经由导引器鞘的内腔而送达至病变部的经皮性治疗·检查等。实施了这样的治疗·检查等的情况下,手术师需要对拔除导引器鞘后的穿刺部位进行止血。作为用于实施该止血的器具,具备下述部件的止血器具是已知的:带体,其用于缠绕于手臂、腿等肢体;固定部件,其将带体在已缠绕于所述肢体的状态下固定;扩张部,其配置于带体与肢体之间、通过注入流体而扩张。
使用如上述那样的止血器具时,通常,医生、护士将独立于止血器具的注射器等专用器具连接于与止血器具的扩张部连通的端口,使用该专用器具向扩张部注入流体,从而使止血器具的扩张部扩张。
相对于此,下述专利文献1涉及的止血器具中,在扩张部安装有能够注入气体的注入部(加压泵)。具体而言,在注入部设有能够容纳气体的容纳空间、和与容纳空间连通的用于摄入气体的孔部。在用手指堵塞孔部的状态下挤扁注入部(使其收缩)时,容纳于注入部内的气体被注入扩张部。由于能够利用安装于扩张部的注入部而使扩张部扩张,因此,医生、护士能够省去搬运独立的专用器具的劳力、将独立的专用器具与止血器具连接的劳力。另外,也能够防止专用器具丢失而无法向扩张部注入流体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4-5213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涉及的止血器具中,注入部从带体的长轴(带体的延伸方向)朝向手臂、腿等肢体侧突出地设置。因此,存在注入部妨碍手臂、腿等的弯曲动作、或注入部与肢体接触、从而对佩戴者造成不适感的可能性。
另外,上述止血器具具有将扩张部和注入部经由带体一体地连结而成的结构。因此,在向扩张部注入气体时实施挤扁注入部的操作时,向注入部施加的操作力(按压力)被容易地传递至扩张部。由此,存在向配置扩张部的患者的止血部位传递多余力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使用独立的专用器具即可使扩张部扩张、且能够抑制在实施使扩张部扩张的操作时向患者的止血部位传达多余力的止血器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现上述目的止血器具具备:
带体,其用于缠绕于肢体的应止血部位;固定部件,其将所述带体在已缠绕于所述肢体的状态下固定;扩张部,其通过注入气体而扩张,对所述应止血部位进行压迫;注入部,其具有能够容纳气体的容纳空间,并能够将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中的气体注入所述扩张部;和支承板,其与所述带体连结,其中,所述支承板具备:配置在所述带体的长轴上、并且供所述扩张部配置的第一支承板;和配置在所述带体的长轴上、并且可活动地与所述第一支承板连结的第二支承板,所述注入部具备孔部且配置于所述第二支承板上,所述孔部贯通该注入部,并且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
发明效果
根据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止血器具,向扩张部注入气体是经由与扩张部连通的注入部而实施的。因此,医生、护士不使用独立的专用器具即可使扩张部扩张。另外,注入部配置于第二支承板上,不易与肢体接触,因此,能够降低佩戴者感到的不适感。此外,注入部配置于第二支承板上,所述第二支承板配置于与供扩张部配置的第一支承板不同的位置,并且可活动地与第一支承板连结。因此,从注入部向扩张部送出气体时,能够抑制从注入部向止血部位传递多余力。因此,本止血器具通过将止血器具与用于向止血器具注入气体的注入部一体地设置,能够实现减轻手术师的劳力,并且能够抑制向患者的止血部位传递多余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的概观立体图。
[图2]为从内表面侧观察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的俯视图。
[图3]为沿图2的3-3线的剖视图。
[图4]为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的注入部的立体简图。
[图5]为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的防逆流机构的立体简图。
[图6]为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的防逆流机构的放大剖视图,图6的(A)为表示向扩张部中注入空气的情况的图,图6的(B)为表示扩张部的扩张已完成的情况的图。
[图7]为表示将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佩戴于手腕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为沿图7的8-8线的剖视图,示出了使扩张部扩张的情况。
[图9]为沿图7的8-8线的剖视图,示出了扩张部已完成扩张的情况。
[图10]为沿图7的8-8线的剖视图,示出了使扩张部收缩的情况。
[图11]为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涉及的止血器具的使用例的剖视图。
[图12]为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涉及的止血器具的使用例的剖视图。
[图13]为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涉及的止血器具的使用例的剖视图。
[图14]为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涉及的止血器具的使用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记载不构成对于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范围、用语意义的限定。另外,附图的尺寸比率有时为了便于说明而进行了夸张处理,与实际比率不同。
参考图1~图10,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10进行说明。图1~图6为供于说明止血器具10的各部分的图。图7~图10为供于说明止血器具10的使用例的图。
如图7及图9所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10用于:将留置于形成于手腕W(相当于“肢体”)的桡骨动脉R的穿刺部位P(相当于“应止部位”)的导引器鞘拔除后,对该穿刺部位P进行止血。上述导引器鞘基于向血管内插入实施治疗·检查等的导管等的目的使用。
如图1及图9所示,止血器具10具有:带体20,其用于缠绕于手腕W;表面紧固件30(相当于“固定部件(固定构件)”),其将带体20在已缠绕于手腕W的状态下固定;扩张部40,其通过注入空气(相当于“气体”)而扩张,压迫穿刺部位P;标记40c,其用于将扩张部40与穿刺部位P对位;注入部50,其能够向扩张部40中注入空气;支承板60,其与带体20连结;和管91(相当于“流通路径”),其将扩张部40与注入部50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将在带体20已缠绕于手腕W的状态下、支承板60中供注入部50配置一侧的面称为“外表面”(相当于“第一面”),将支承板60中供扩张部40配置的、与手腕W的体表面相对一侧的面(佩戴面)称为“内表面”(相当于“第二面”)。图3中,外表面侧以符号S1示出,内表面侧以符号S2示出。
如图1~图3所示,支承板60具有供扩张部40配置的第一支承板70、和供注入部50配置的第二支承板80。
如图2所示,第一支承板70和第二支承板80配置在带体20的长轴A1上。带体20的长轴A1表示未将止血器具10佩戴于手腕W的状态的带体20的延伸方向(长度方向)。即,第一支承板70和第二支承板80分别配置在带体20的延伸方向上的不同位置。配置于第一支承板70的扩张部40和配置于第二支承板80的注入部50与各支承板70、80同样地分别配置在带体20的长轴A1上的不同位置。
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支承板70具有以从长轴A1方向的两端部侧朝向中央部71侧而向外表面侧突出的方式弯曲的截面形状。在第一支承板70的第二支承板80侧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二支承板80连结的第一连结部73a。在第一支承板70的带体20侧的端部设置有与带体20连结的第二连结部73b。
第二支承板80具有从长轴A1方向的两端部侧朝向中央部81侧而向外表面侧突出的方式弯曲的截面形状。在第二支承板80的第一支承板70侧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支承板70连结的第一连结部83b。在第二支承板80的与设置有第一连结部83b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配置有连结构件85。第二支承板80经由设置于连结构件85侧的端部的第二连结部83a而与连结构件85连结。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能够利用止血器具10实施压迫止血,则各支承板70、80的形状、各支承板70、80的沿带体20的长轴A的长度尺寸等没有特别限定。
在将止血器具10佩戴于手腕W时,连结构件85将带体20与第二支承板80连结。另外,连结构件85可根据佩戴者的手腕W的外周长(手腕的粗度)而调节带体20的长度。如图3及图8所示,连结构件85具有:连结部85a,其与第二支承板80连结;保持部85b,其在已将带体20的一部分折返的状态下进行保持;和插通部85c,其使带体20插通。
带体20以沿手腕W的外周的一部分的方式缠绕。如图7及图8所示,在例如使手掌朝向上侧的状态下将止血器具10佩戴于手腕W时,以覆盖手腕W外周的半周以上的范围的方式对带体20的长度进行调节。
如图3所示,在带体20的第一支承板70侧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支承板70连结的连结端部21a。
如图2及图3所示,在带体20上配置有表面紧固件30。对于表面紧固件30而言,例如,日本有VELCRO(注册商标)或Magic Tape(注册商标)这样的作为常见制品而周知的钩环紧固件(hook and loop fastener)。表面紧固件30由二个阴侧31a、31b、和一个阳侧32构成。如图2及图3所示,各阴侧31a、31b和阳侧32在将止血器具10佩戴于手腕W前的状态下配置在外表面侧。
将止血器具10佩戴于手腕W时,如图8所示,将带体20在连结构件85的保持部85b处折返的同时缠绕于手腕W。通过将带体20在连结构件85的保持部85b处折返,从而以与各阴侧31a、31b相对的方式配置阳侧32。通过配合佩戴者的手腕W的外周长而调节将带体20折返的长度,能够不依赖于佩戴者而适当地佩戴止血器具10。通过将各阴侧31a、31b与阳侧32接合,可将止血器具10佩戴于手腕W。通常,阴侧31a、31b比阳侧32更柔软。因此,在如图1所示地将止血器具10佩戴于手腕W时,通过将阴侧31a、31b配置于比阳侧32更接近手腕W的外表面的位置,能够抑制对佩戴者造成的不适感。
需要说明的是,表面紧固件30可以例如由一个阴侧和一个阳侧构成,或交换阴侧的位置和阳侧的位置而构成。另外,将带体20在已缠绕于手腕W的状态下固定的部件不限于表面紧固件30,也可使用例如子母扣、按扣、夹具、或使带20的端部通过的框构件等固定构件。
带20的构成材料只要是具备挠性的材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这样的材料,可举出例如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丁二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这样的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这样的聚酯、聚偏二氯乙烯、有机硅、聚氨酯、聚酰胺弹性体、聚氨酯弹性体、聚酯弹性体等各种热塑性弹性体、或者将它们任意组合而成的材料(混合树脂、聚合物合金、层合体等)。
另外,带体20可以是例如透明、半透明、有色透明,也可以附加特定的颜色。
如图3所示,第一支承板70经由第一支承板70的第一连结部73a和第二支承板80的第一连结部83b而相对于第二支承板80可活动地与第二支承板80连结。
第一支承板70的第一连结部73a由具有大致圆形的截面形状的轴状构件构成。第二支承板80的第一连结部83b由能够嵌入第一支承板70的第一连结部73a的凹状的槽构成。第二支承板80的第一连结部83b在已被支承板70的第一连结部73a嵌入的状态下能够沿第一连结部73a的外周面旋转。
如图3所示,第一支承板70经由第一支承板70的第二连结部73b和带体20的连结端部21a而相对于带体20可活动地与带体20连结。
第一支承板70的第二连结部73b由具有大致圆形的截面形状的轴状构件构成。带体20的连结端部21a由带体20的一部分(端部)构成。带体20的连结端部21a以缠绕于第一支承板70的第二连结部73b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在第一支承板70的第二连结部73b附近设有空隙73c,所述空隙使带体20的连结端部21a能够沿第二连结部73b的外周面旋转。
如图3所示,第二支承板80和连结构件85经由第二支承板80的第二连结部83a和连结构件85的连结部85a而彼此连结。
连结构件85的连结部85a由具有大致圆形的截面形状的轴状构件构成。第二支承板80的第二连结部83a由能够嵌入连结构件85的连结部85a的凹状的槽构成。第二支承板80的第二连结部83a在已被连结构件85的连结部85a嵌入的状态下,能够沿连结部85a的外周面沿旋转。
连结构件85的保持部85b以在连结构件85上旋转的方式构成。在将止血器具10佩戴于手腕W时,使带体20穿通连结构件85的插通部85c后,保持部85b配合带体20的穿通而旋转。保持部85b利用该旋转而沿缠绕带体20的方向(缠绕于手腕W的方向)送出带体20,从而能够顺利地实施将带体20缠绕于手腕W的操作。
第一支承板70及第二支承板80由比带体20更硬质的材料构成,从而能够基本恒定地保持图3所示的弯曲的截面形状。
如图8所示,第一支承板70具有设置在该第一支承板70的内表面侧的第一凸部75a、和第二凸部75b。
第一凸部75a配置在第一支承板70的第二支承板80侧(供第二支承板80连结的一侧)。第二凸部75b配置在第一支承板70的带体20侧(供带体20连结的一侧),以将扩张部40在带体20的长轴A1方向(图8的左右方向)上夹持于所述第二凸部75b与第一凸部75a之间的方式形成。
第一凸部75a及第二凸部75b具有下述功能:在将止血器具10佩戴于手腕W、且使扩张部40扩张前的状态(图8所示的状态)下,对穿刺部位P与第一支承板70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
将带体20缠绕于手腕W时,第一凸部75a及第二凸部75b在将第一支承板70配置手腕W上时与手腕W接触。在已使第一凸部75a及第二凸部75b与手腕W接触的状态下将带体20在连结构件85中折返而缠绕于手腕W后,根据第一凸部75a及第二凸部75b的高度尺寸(突出方向的尺寸)而将穿刺部位P与第一支承板70之间的距离调节为规定的大小。同样地,也可将配置于第一支承板70的扩张部40与穿刺部位P之间的距离调节为规定的大小。因此,例如,能够不依赖于各佩戴者的手腕W外周长区别而将扩张开始前的扩张部40与穿刺部位P之间的距离保持为规定的距离。并且,通过在已将扩张开始前的扩张部40与穿刺部位P之间的距离调节为规定的距离的状态下进行扩张,能够不依赖于佩戴者腕而施加恒定的压迫力。
第一凸部75a及第二凸部75b可由例如突出方向的前端部带有圆弧的截面形状形成。通过使第一凸部75a及第二凸部75b具有这样的截面形状,可防止在与手腕W接触时向佩戴者过度施加按压力。
各凸部75a、75b的高度尺寸(突出方向的尺寸)只要能够将扩张开始前的扩张部40与穿刺部位P之间的距离保持为规定的大小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根据扩张部40的扩张时的厚度尺寸等而适当设定。另外,对于各凸部75a、75b的截面形状、在第一支承板70上配置的位置也没有特别限制,可适当变更。另外,各凸部75a、75b可以与第一支承板70一体地构成,也可利用与第一支承板70不同的构件构成。另外,也可在各凸部75a、75b上设置缓冲与皮肤接触时的按压力的缓冲构件。
各支承板70、80的构成材料可举出例如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尤其是硬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丁二烯这样的聚烯烃、聚苯乙烯、聚(4-甲基-1-戊烯)、聚碳酸酯、ABS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缩醛、聚丙烯酸酯、聚丙烯腈、聚偏二氟乙烯、离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这样的聚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芳香族或脂肪族聚酰胺、聚四氟乙烯等氟系树脂等。
对于第一支承板70而言,优选至少与扩张部40重叠的部分实质上透明,但不限于透明,也可以是半透明或有色透明。由此,能够从外表面侧可靠地视认穿刺部位P,并能够容易地将后述的标记40c与穿刺部位P对位。
扩张部40具备通过注入空气而扩张、向穿刺部位P施加压迫力的功能。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3所示,扩张部40由袋状构件构成,所述袋状构件是将大致为矩形形状的两片片材重叠、并将周缘接合而成的。由此,在两片片材之间形成有扩张空间40a。需要说明的是,扩张部40的构成只要能够通过注入空气而扩张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扩张部40可以由将1片片材折弯、并将边缘部接合而成的袋状构件构成,也可以由不具备边缘部的气球状构件构成。另外,扩张部40的外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扩张部40可以具备在未扩张的状态下俯视时呈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的外形形状。
扩张部40由透气性较高的热固性弹性体构成。因此,已注入扩张部40内的空气在使该扩张部40扩张后经由作为扩张部40的构成材料的热固性弹性体而以能够防止血管闭塞的程度从扩张部40经时性排出(空气排出的情况以图10中虚线的箭头示出)。作为上述的热固性弹性体,可使用例如有机硅、天然橡胶等。需要说明的是,从视认性的观点考虑,热固性弹性体优选使用有机硅。
由热固性弹性体构成扩张部40的情况下,可利用例如粘接剂进行用于将扩张部40成型为袋状的接合。另外,扩张部40可由例如热固性弹性体构成一部分、且由热塑性材料构成其他的部分。由热固性弹性体构成一部分、且由热塑性材料构成其他的部分的情况下,例如,可利用下述材料形成扩张部40:将热塑性材料及热固性弹性体一体成型而成的片材;在由热塑性材料构成的框状的构件的中央、粘接由热固性弹性体构成的矩形形状的构件而成的片材等。作为上述的热塑性材料,可使用例如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热塑性树脂或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等各种热塑性弹性体。
如图3所示,扩张部40配置在与第一支承板70的中央部71重叠的位置。因此,如图9所示,使扩张部40扩张时,扩张部40朝向远离手腕W的体表面的方向的扩张被第一支承板70抑制,扩张部40的压迫力集中于手腕W侧。
如图3所示,扩张部40在被第一支承板70的第一凸部75a和第一支承板70的第二凸部75b夹持的状态下而被保持于第一支承板70的内表面侧。扩张部40经由用于向该扩张部40送入空气的管91而与第二支承板80连结(连接)。扩张部40通过经由管91连结而防止从止血器具10脱落。扩张部40可以例如粘接固定于第一支承板70、或通过嵌合、夹持等机械性方法而以能够装拆的方式保持于第一支承板70,从而与第一支承板70直接连结,与第一支承板70的连结方法等没有特别限定。如此,带体20和扩张部40的连结形态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将带体20与扩张部40直接固定(连结),或经由与固定于带体20的注入部50连通的管91而将扩张部40与带体20连结。
扩张部40优选实质上透明,但不限于透明,也可以是半透明或有色透明。由此,能够从外表面侧视认穿刺部位P,从而能够容易地将后述的标记40c与穿刺部位P对位。
如图9所示,第一支承板70具有配置在第一凸部75a的第二凸部75b侧(图9中的左侧)的辅助压迫部78。
辅助压迫部78与已扩张的状态下的扩张部40接触,如图9中的箭头所示的那样调节扩张部40的压迫方向。在扩张部40已扩张时,其压迫方向被辅助压迫部78调节为朝向穿刺部位P。
辅助压迫部78的截面形状、大小等只要能够在第一支承板70的内表面侧将扩张部40的扩张方向调节为所期望的方向即可,没有特别限制。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利用设置在第一支承板70的内表面侧的简单的构件构成辅助压迫部78,从而能够实现削减由于附加辅助压迫部78造成的制造成本。
辅助压迫部78可由例如海绵状的物质、弹性材料、棉这样的纤维的聚集体、或它们的组合等构成。
如图3及图9所示,在第二支承板80的内表面(与配置注入部50的外表面相对的面)上配置有对从该内表面向手腕W传递的接触力(按压力)进行缓和的缓冲构件88。即使在将止血器具10佩戴于手腕W的状态下实施压迫止血的过程中、将第二支承板80与手腕W接触地配置的情况下,缓冲构件88也能够防止第二支承板80被按压至手腕W从而对佩戴者造成不适感的情况。
在第二支承板80的第二面中设置缓冲构件88的位置、缓冲构件88的截面形状、厚度等只要能够将从第二支承板80的第二面向手腕W传递的按压力缓和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第二支承板80的截面形状为不与手腕W接触的形状的情况下、及第二支承板80的一部分设有不与手腕W接触的部分的情况下,可配合第二支承板80的形状而适当变更设置缓冲构件88的位置。
缓冲构件88可由例如软质的树脂材料、海绵状的物质、弹性材料构成。
如图2及图3所示,标记40c设置于扩张部40中面向带体20一侧的大致中央。通过在扩张部40上设置标记40c,能够容易地将扩张部40与穿刺部位P对位,因此,扩张部40的位置偏移得到抑制。需要说明的是,标记40c可设置在扩张部40中面向手腕W的一侧。此时,标记40c优选以不与穿刺部位P直接接触的方式设置于扩张部40内的内表面。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标记40c的位置只要能够将扩张部40与穿刺部位P对位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只要能够将扩张部40与穿刺部位P对位,则标记40c也可设置于第一支承板70。
标记40c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例如圆、三角形、四边形等,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四边形。
标记40c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标记40c的形状呈四边形的情况下,其单边的长度优选为1~4mm的范围。单边的长度为5mm以上时,标记40c的大小变得大于穿刺部位P的大小,因此,难以将扩张部40的中心部与穿刺部位P对位。
标记40c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例如混炼有油墨等油性着色剂、色素的树脂等。
标记40c的颜色只要是能够将扩张部40与穿刺部位P对位的颜色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优选绿色系。通过为绿色系,能够在血液、皮肤上容易地视认标记40c,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将扩张部40与穿刺部位P对位。
另外,标记40c优选为半透明或有色透明。由此,能够从标记40c的外表面侧视认穿刺部位P。
将标记40c设置于扩张部40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将标记40c印刷于扩张部40的方法、将标记40c熔接于扩张部40的方法、将粘接剂涂布于标记40c的单面上并贴附于扩张部40的方法等。
注入部50具备向扩张部40中注入空气的功能。如图3及图4所示,注入部50由具备能够容纳空气的容纳空间50a的立体形状的构件构成。
如图4及图5所示,注入部50具有孔部50b,孔部50b贯通该注入部50,且与容纳空间50a连通。孔部50b配置于朝向第二支承板80的配置有注入部50的区域的垂线X1上。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承板80的配置有注入部50的区域为第二支承板80的中央部81附近。
另外,注入部50具有:固定于第二支承板80的底部51;从底部51朝向孔部50b立起的纵壁部52;和由孔部50b构成的上部53。在底部51设有固定部51a,所述固定部在第二支承板80中与注入部50固定。注入部50可利用例如粘合剂等固定于第二支承板80。
本实施方式中,注入部50的底部51由面向第二支承板80的外表面的开口部形成。因此,底部51自身未构成注入部50的底面,而是由第二支承板8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构成注入部50的底面。注入部50的容纳空间50a相当于被第二支承板8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及纵壁部52围绕而成的空间。
纵壁部52的外周形成为从底部51侧朝向孔部50b侧(远离底部51的方向)而变小。另外,如图4及图9所示,纵壁部52在与垂线X1(所述垂线X1朝向支承板80的配置有注入部50的区域)平行的截面中形成为圆锥形状。此处所谓圆锥形状,是指外周长朝向通过俯视时的孔部50b的中心位置的垂线X1、从底部51向孔部50b缓缓变小的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注入部50的外形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例如四棱柱等多棱柱,可以是底部、纵壁部及上部没有区别的球、剖视为圆锥形状以外的形状等。另外,虽然图中示出了底部51及上部53由开口部(孔部)构成的注入部50,但注入部50也可以是在底部形成底面、且在上部形成上表面的结构。另外,孔部的数量为1个以上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孔部的形状也不限于图示的形状。
注入部50的容纳空间50a的容积优选为扩张部40的扩张空间40a的容积的1/4~1/3左右。由此,使注入部50形成为适度的大小,可防止注入部50妨碍在止血器具10的周边实施的手术等,并且能够减少实施后述的向扩张部40中注入空气的注入操作的次数。
为了能够收缩、且在收缩后能够恢复为原来的形状,注入部50优选由例如硅橡胶、胶乳橡胶等弹性体材料、聚丙烯、聚乙烯等热塑性塑料材料、及兼具这两种性质的各种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构成。
如图8所示,注入部50的容纳空间50a经由管91而与扩张部40的扩张空间40a连通。
注入部50通过从孔部50b向容纳空间50a内摄入空气而呈现图4所示的初始形状。利用注入部50实施扩张部40的扩张操作时,在注入部50呈现初始形状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在用手指F1堵塞孔部50b的同时以挤扁注入部50的方式使其变形。
如上述那样进行挤扁注入部50的操作时,经由管91而向扩张部40送入空气。再次实施向扩张部40送入空气的操作的情况下,使手指F1从孔部50b移动、成为容纳空间50a与外部连通的状态。注入部50利用从孔部50b摄入容纳空间50a的空气而变形,从而恢复为图9所示的初始形状。在容纳空间50a内容纳有空气的状态下再次挤扁注入部50时,能够向扩张部40送入空气。
注入部50沿远离第二支承板80的外表面的方向延伸,孔部50b配置于朝向第二支承板80的配置有注入部50的区域的垂线X1上。因此,在向扩张部40送入空气时按压注入部50的方向成为沿朝向第二支承板80的配置有注入部50的区域的垂线X1的方向(纵向)(参见图4)。因此,能够高效地从手指F1向注入部50施力,从而能够顺利地向扩张部40送入空气。另外,注入部50的纵壁部52的外周从底部51侧朝向孔部50b侧而变小,因此,实施挤扁注入部50的操作时,不易在注入部50的底部51侧折曲,从而能够防止发生折断等破损。此外,注入部50的纵壁部52的外周从底部51侧朝向孔部50b侧而变小,因此,实施挤扁注入部50的操作时,注入部50的孔部50b侧以向注入部50的容纳空间50a的内侧折叠的方式变形。因此,能够以较小的力将注入部50从孔部50b侧朝向底部51侧挤扁,从而能够高效地向扩张部40送入容纳空间50a的空气。
注入部50固定于较硬质的第二支承板80上,因此,能够防止第二支承板80在按压注入部50时变形。另外,第二支承板80以可活动的方式与第一支承板70连结,因此,在按压注入部50时传递至第二支承板80的按压力在第二支承板80与第一支承板70的连结部分处被吸收。结果,在按压注入部50时产生的按压力不易传递至第一支承板70,也不易向穿刺部位P传递。因此,在实施使扩张部40扩张的操作过程中,佩戴者能够适当地仅把握由扩张部40施加至穿刺部位P的压迫力。因此,佩戴者可根据感到的压迫力而操作注入部50,从而向扩张部40中注入最适合穿刺部位P的止血的量的空气。
注入部50配置在第一支承板70的外表面侧。另外,如图1及图7所示,将止血器具10佩戴于手腕W时,注入部50的孔部50b为朝向手掌的方向侧,并且朝向手腕W的斜外侧。医生等通常从与手掌的朝向平行的手腕W的外侧表面侧(图7的左右侧)对止血器具10进行操作。因此,注入部50的孔部50b在对止血器具10进行操作的过程中不易成为被周围存在的物品等堵塞的状态,另外,佩戴者、医生等也能够通过目视容易地确认孔部50b是否处于被堵塞的状态。另外,佩戴者在结束针对止血器具10的操作后、身处病房时,能够通过目视容易地确认孔部50b是否处于被堵塞的状态。因此,止血器具10能够防止注入部50在孔部50b被周边的物品等堵塞的状态下被挤扁,从而能够防止超出必要地压迫穿刺部位P。另外,通过如图1及图7所示地将止血器具10佩戴于右手的手腕W,能够防止在按压注入部50时向尺骨动脉施加按压力。
另外,第一支承板70及第二支承板80配置在带体20的长轴A1上,注入部50配置在第二支承板80上。因此,与注入部50以从带体20向手腕W侧突出的方式设置的情况相比,注入部50不易与佩戴者的手腕W接触,能够降低佩戴者感到的不适感。此外,由于注入部50配置在与配置有扩张部40的第一支承板70为不同构件的第二支承板80上,因此,不会妨碍利用标记40c进行的扩张部40与穿刺部位P的对位。
如图3及图4所示,管91的基端部安装于注入部50的底部51侧,管91的前端部以进入扩张部40的扩张空间40a的方式安装于扩张部40。需要说明的是,注入部50中安装管91的位置只要能够将注入部50的容纳空间50a与扩张部40的扩张空间40a连通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管91的基端部也可安装于注入部50的纵壁部52。但是,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将孔部50b配置于上部53侧的情况下,为了高效地向扩张部40送入容纳空间50a的空气,优选将管91的基端部安装于注入部50的底部51侧。
如图3所示,在第二支承板80上设有贯通孔,管91的基端部以穿通该贯通孔的方式配置。在辅助压迫部78上与第二支承板80同样地设置有供管91穿通的贯通孔。另外,在第一支承板70的第一凸部75a设置有用于使管91的一部分穿通的贯通孔76。管91通过带体20的贯通孔、辅助压迫部78的贯通孔、第二支承板80的内表面侧、及贯通孔76而与扩张部40连结。因此,将止血器具10佩戴于手腕W时、从手腕W卸下时,能够防止外力意外地施加于管91,从而能够防止管91上发生破损等。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管91发生破损,例如,也可将管91的一部分配置于第一支承板70的内部、第二支承板80的内部。但是,管91的配置(布置设计)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也可不在第二支承板80上设置贯通孔、而是以绕入第二支承板80的外表面侧的方式配置管91。
如图5所示,在管91的配置于扩张空间40a内的前端部设置有防逆流机构92,所述防逆流机构可防止从扩张空间40a内向注入部50侧逆流。
防逆流机构92配置于扩张部40内。如图5所示,防逆流机构92具备与管91的前端部连接的芯材93、和覆盖芯材93的被覆构件94。
通过将芯材93的基端部插入管91的内腔91a的前端侧并进行固定,从而将芯材93与管91连结。
芯材93具备大致圆柱状的外形形状。芯材93具有:在管91的内腔91a内开口的基端开口部93b;在芯材93中设有被覆构件94的面中开口的前端开口部93c;和与基端开口部93b和前端开口部93c连通的内腔93a。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通过除了将芯材93的基端部插入管91的内腔91a并固定的方法以外的方式将芯材93和管91连结,例如,也可以在使芯材93的基端面与管91的前端面对接的状态下将它们分别粘合,从而使芯材93的内腔93a与管91的内腔91a气密地连通。
芯材93的构成材料优选为硬度比被覆构件94更高的材料。作为这样的材料,可举出例如已知的金属材料、塑料材料等。
被覆构件94具备圆筒状的外形形状。芯材93穿通被覆构件94。
被覆构件94的构成材料优选为弹性构件,作为这样的材料,可举出例如丁基橡胶、聚硫橡胶、表氯醇橡胶、高腈橡胶、氟橡胶、硅橡胶等弹性体材料、及各种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等。
参考图6,对防逆流机构92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中,虚线的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实线的箭头表示空气对被覆构件94施加的压力的方向。
如图6的(A)所示,在扩张部40未充分扩张的状态下从注入部50向管91中注入空气时,空气穿过芯材93的内腔93a而向被覆构件94施加远离芯材93的方向的压力。
被覆构件94所承受的、来自注入部50送入的空气的压力达到规定大小以上时,被覆构件94脱离芯材93的外表面,使前端开口部93c与扩张空间40a连通。例如,未实施将注入部50充分地挤扁的操作、从注入部50侧送入的空气量较少时,施加至被覆构件94的压力也降低,因此,无法使前端开口部93c与扩张空间40a连通。相对于此,耗费较长时间而缓缓地按压注入部50、实施将注入部50充分地挤扁的操作时,被覆构件94远离芯材93的外表面。即使在误将物品等堵塞注入部50的孔部50b的情况下,若不实施将注入部50充分地挤扁的操作,则不会意外地向扩张部40内送入空气,因此,能够良好地防止超出必要地压迫穿刺部位P的情况。
如图6的(B)所示,在扩张部40充分地扩张的状态下,扩张部40内的空气向被覆构件94施加与芯材93接触的方向的压力。由此,前端开口部93c被被覆构件94堵塞,因此,扩张部40内的空气不会向芯材93侧、以及注入部50侧逆流。另外,在扩张部40充分地扩张的状态下,扩张部40内的空气以阻塞前端开口部93c的方式向被覆构件94施加压力。该压力高于空气的注入压力。因此,在扩张部40充分地扩张、扩张部40的内压成为规定值时,无法从注入部50向扩张部40注入空气。由此,在扩张部40充分地扩张的状态下,能够良好地防止超出必要地向扩张部40中注入空气、扩张部40过度扩张、从而超出必要地压迫穿刺部位P的情况。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10的使用例进行说明。
将止血器具10佩戴于手腕W前,如图2所示,扩张部40呈未扩张的状态。如图7及图8所示,对右手的手腕W的桡骨动脉R实施穿刺的情况下,穿刺部位P位于偏向拇指侧的位置。通常,导引器鞘被留置于穿刺部位P。将带体20缠绕于维持留置该导引器鞘的状态的手腕W,以使设置于扩张部40的标记40c重叠于穿刺部位P上的方式将扩张部40及带体20对位,使表面紧固件30的各阴侧31a、31b及阳侧32接触并接合,将带体20佩戴于手腕W。
将止血器具10佩戴于手腕W后,如图8所示,用手指F1堵塞注入部50的孔部50b,同时挤扁注入部50,向扩张部40内注入注入部50内的空气,使扩张部40扩张。由于可利用与扩张部40一体的注入部50进行扩张部40的扩张,因此,医生、护士无需搬运用于使扩张部40扩张的单独的专用器具(注射器等)。
使扩张部40扩张后,从穿刺部位P拔除导引器鞘。如图9所示,扩张后的扩张部40向穿刺部位P施加压迫力。
使扩张部40扩张后,如图10中以箭头示出的那样,基于扩张部40的构成材料即热固性弹性体的特性,以能够在向穿刺部位P施加压迫力的同时防止血管闭塞的程度,将扩张部40内的气体经时性地排出至扩张部40的外部。因此,医生、护士等能够省去实施根据止血的程度而使扩张部40减压的操作的劳力。
需要说明的是,假如在扩张部40的扩张后止血进行不充分的情况下,也可再次向扩张部40中注入空气,使扩张部40的内压上升。例如,计划使扩张部40的内压恢复至向扩张部40注入空气时的内压的情况下,注入已从扩张部40排出的部分的空气即可。
经过规定的时间,穿刺部位P的止血结束后,从手首W卸下止血器具10。通过将表面紧固件30的各阴侧31a、31b及阳侧32剥离而将止血器具10从手腕W卸下。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10具备:带体20,其用于缠绕于手腕W;固定部件30,其将带体在已缠绕于手腕的状态下固定;扩张部40,其通过注入空气而扩张,压迫穿刺部位P;注入部50,其具有能够容纳空气的容纳空间50a,并能够将容纳于容纳空间50a中的气体注入扩张部40中;和支承板60,其与带体20连结。另外,支承板60具备:配置在带体20的长轴A1上、且供扩张部40配置的第一支承板70;和配置在带体20的长轴A1上、且可活动地与第一支承板70连结的第二支承板80。另外,注入部50具备孔部50b且配置于第二支承板80上,所述孔部50b贯通该注入部50,并且与容纳空间50a连通。
根据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止血器具10,经由与扩张部40连通的注入部50而向扩张部40注入空气。因此,医生、护士即使不使用独立的专用器具,也能够使扩张部40扩张。另外,注入部50配置于第二支承板80上,不易与手腕W接触,因此,能够降低佩戴者感到的不适感。此外,注入部50配置于第二支承板80(其配置在与配置扩张部40的第一支承板70不同的位置),该第二支承板80以可活动的方式而与第一支承板70配置。因此,在从注入部50向扩张部40送出空气时,能够抑制从注入部50向穿刺部位P传递多余力。因此,本止血器具10通过将止血器具10和用于注入空气的注入部50一体地设置,能够实现减轻手术师的劳力,并且能够抑制向患者的穿刺部位P传递多余力。
另外,注入部50具有:配置于第二支承板80上的底部51;和从底部51朝向孔部50b立起的纵壁部52,纵壁部52的外周随着远离底部51而变小。因此,在实施挤扁注入部50的操作时,能够防止注入部50在底部51侧折断等破损。
另外,注入部50的纵壁部52在与垂线X1(所述垂线X1朝向第二支承板80的配置有注入部50的区域)平行的截面中形成为圆锥形状。因此,在实施挤扁注入部50的操作时,能够顺利地将空气从注入部50的上部53侧朝向底部51侧、进而从底部51侧朝向扩张部40送入。
另外,注入部50的孔部50b配置于朝向第二支承板80的配置有注入部50的区域的垂线X1上。因此,在向扩张部40送入空气时按压注入部50的方向成为沿朝向第二支承板80的配置有注入部50的区域的垂线X1的方向(纵向)。由此,能够高效地从手指F1向注入部50施力,从而能够顺利地向扩张部40送入空气。
另外,第一支承板70及第二支承板80由比带体20更硬质的材料形成。因此,在使配置于第一支承板70的扩张部40扩张时,能够抑制扩张部40的朝向远离手腕W的体表面的方向的扩张,从而能够合适地压迫穿刺部位P。此外,在按压配置于第二支承板80上的注入部50时,能够抑制第二支承板80变形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从第二支承板80向手腕W施加不必要的按压力。
另外,第二支承板80具备供注入部50配置的第一面、和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在第二面上配置有将从该第二面向手腕W传递的接触力(按压力)缓和的缓冲构件88。缓冲构件88在将止血器具10佩戴于手腕W状态下实施压迫止血的过程中,可防止第二支承板80被按压至手腕W而对佩戴者造成不适感。
另外,止血器具10具有将扩张部40和注入部50连通的管91,第一支承板70具有设置在第二支承板80侧的第一凸部75a、和第二凸部75b,所述第二凸部设置在带体20侧,并且以将扩张部40沿带体20的长轴A1方向夹入所述第二凸部与第一凸部75a之间的方式形成。管91贯通第一凸部75a。第一凸部75a及第二凸部75b能够不依赖于各佩戴者的手腕W外周的尺寸区别而将扩张开始前的扩张部40与穿刺部位P之间的距离保持为规定的距离,从而能够不依赖于佩戴者而施加恒定的压迫力。管91贯通第一凸部75a而与扩张部40连结,因此,将止血器具10佩戴于手腕W时、从手腕W卸下时,能够防止外力意外地施加于管91,从而能够防止管91上发生破损等。
另外,第一支承板70具有辅助压迫部78,所述辅助压迫部配置在第一凸部75a的第二凸部75b侧,对已扩张的状态下的扩张部40的压迫方向进行调节。对于扩张部40而言,在已扩张时,利用辅助压迫部78以朝向穿刺部位P的方式对压迫方向进行调节,因此,能够高效地向穿刺部位P施加压迫力。
另外,第二支承板80具有可活动地与带体20连结的连结构件85。在将止血器具10佩戴于手腕W时,连结构件85能够将带体20和第二支承板80连结,并且根据佩戴者的手腕W的外周长而对带体20的长度进行调节。由此,止血器具10能够防止由于佩戴者的手腕W的外周长的大小而使佩戴者受到限制。
接下来,对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与前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变形例1)
图11为供于说明变形例1涉及的止血器具100的图。
变形例1涉及的止血器具100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第二支承板180的构成。第二支承板180具有凹部189,在将带体20缠绕并固定于手腕W的状态下,所述凹部在手腕W与第二支承板180之间形成空间。
第二支承板180以从第二支承板180的内表面侧朝向外表面侧突出的方式弯曲。由此,第二支承板180的内表面侧形成有从第二支承板180的内表面侧朝向外表面侧凹陷的凹部189。
凹部189以能够在手腕W与第二支承板180之间划分可供手指F2插入的空间的程度的大小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凹部189的截面形状、大小等没有特别限制,可适当变更。
第二支承板180中,在设置有凹部189的部分的外表面侧安装有注入部50。
在使止血器具100的扩张部40扩张时,首先,将手指(例如,食指)F2插入凹部189,同时用手指(例如,拇指)F1堵塞注入部50的设置于上表面的孔部50b。并且,一边利用手指F2支承第二支承板180,一边使手指F1接近第二支承板180,从而挤扁注入部50。通过该操作,向扩张部40中注入空气。
在向扩张部40注入空气时,也可在插入凹部189内的手指F2与手腕W之间配置用于降低作用于二者之间的摩擦的构件(例如,经过润滑性涂覆的片状构件)。另外,也可在凹部189的内表面附近处可能与手腕W接触的部分配置缓冲构件。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变形例1涉及的止血器具100,第二支承板180具有凹部189,在将带体20缠绕并固定于手腕W的状态下,所述凹部在手腕W与第二支承板180之间形成空间。因此,能够一边利用手指F2支承第二支承板180,一边利用手指F1挤扁注入部50。由此,手指F1在将注入部50挤扁时施加的按压力更不易传递至穿刺部位P。另外,由于能够利用2根手指F1、F2以捏住注入部50的方式将其挤扁,因此,能够容易且顺利地注入空气。
(变形例2)
图12为供于说明变形例2涉及的止血器具200的图。
变形例2涉及的止血器具200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在注入部250的纵壁部252设置有能够摄入空气的2个孔部250b、250c。
在纵壁部252上设有沿厚度方向(与纵壁部252的立起方向交叉的方向)贯通纵壁部252的2个孔部250b、250c。2个孔部250b、250c以对置的方式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注入部250的截面形状、材质、结构等可与前述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注入部50同样地构成。
使扩张部40扩张时,以利用2根手指F1、F2将孔部250b、250c分别堵塞的状态,使手指F1和手指F2彼此接近。由此,注入部250被挤扁并且收缩,向扩张部40中注入空气。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变形例2涉及的止血器具200,孔部250b、250c设置于注入部250的纵壁部252。因此,将注入部250挤扁的按压力作用于与从注入部250朝向手腕W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因此,能够更良好地防止由于向扩张部40中注入空气的注入操作而超出必要地压迫穿刺部位P的情况。
另外,2个孔部250b、250c设置于彼此对置的位置。因此,能够利用2根手指F1、F2容易地堵塞孔部250b、250c,从而能够简单地注入空气。另外,即使一个孔部与周边的物品等接触而被堵塞,另一个孔部被堵塞的可能性仍然降低。因此,即使注入部250被非本意地挤扁,注入部250向扩张部40中注入空气的可能性仍然降低。
(变形例3)
图13为供于说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涉及的止血器具300的图。
变形例3涉及的止血器具300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扩张部340由第一支承板70和安装于第一支承板70的膜材341构成。
膜材341的周缘部以将膜材341配置于第一支承板70的第一凸部75a与第二凸部75b之间的方式而接合于第一支承板70的内表面侧。膜材341与第一支承板70之间的空间相当于供空气注入的扩张空间340a。
管91的前端部及防逆流机构92配置于扩张空间340a内。因此,挤扁注入部50并使其收缩时,空气被注入扩张空间340a中,膜材341朝向手腕W突出(即扩张部340扩张)。由此,穿刺部位P受到压迫。
标记40c以不与穿刺部位P直接接触的方式设置于扩张部340内的内表面。
膜材341可使用例如与前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扩张部40的构成材料(由热固性弹性体构成的片材、由热固性弹性体和热塑性材料构成的片材等)同样的材料。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变形例3涉及的止血器具300,扩张部340通过将1片膜材341的周缘部接合于第一支承板70而构成。因此,构成扩张部340的构件的数量较少,可使止血器具300的制造成本较为廉价。
(变形例4)
图14为供于说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涉及的止血器具400的图。
变形例4涉及的止血器具400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将扩张后的扩张部440内的空气从构成扩张部440的透过膜442及设置于第一支承板470的排气孔478经时性排出。
扩张部440具备配置在手腕W侧的膜材441、和透过膜442,所述透过膜的透气性高于膜材441,且配置在第一支承板470侧。
膜材441及透过膜442在互相重叠的状态下而将周缘部彼此接合。透过膜442在第一支承板470的第一凸部75a与第二凸部75b之间贴附于第一支承板470的内表面侧。
膜材441的构成材料只要是具备挠性的材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尤其是硬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丁二烯这样的聚烯烃、聚苯乙烯、聚(4-甲基-1-戊烯)、聚碳酸酯、ABS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缩醛、聚丙烯酸酯、聚丙烯腈、聚偏二氟乙烯、离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这样的聚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芳香族或脂肪族聚酰胺、聚四氟乙烯等氟系树脂等。
作为透过膜442的构成材料,例如,只要是气体透过量多于膜材441的气体透过量的材料或结构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使用了有机硅、天然橡胶等热固性弹性体的单膜、使用了聚乙烯、聚酰亚胺、纤维素等的非对称膜、含有提高气体对于膜内外的透过性的微粒的含颗粒膜。
标记40c以不与穿刺部位P直接接触的方式设置于扩张部440内的内表面。
第一支承板470中,在贴附有透过膜442的区域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第一支承板470的多个排气孔478。
以上,根据变形例4涉及的止血器具400,将扩张后的扩张部440内的空气从构成扩张部440的透过膜442及设置于第一支承板470的排气孔478经时性排出。因此,医生、护士无需操作而能够经时性地降低作用于穿刺部位P的压迫力,并且能够抑制血管闭塞等。
需要说明的是,膜材441的周缘部也可不与透过膜442的周缘部接合,而是例如与第一支承板470直接接合。此外,这种情况下,膜材441的周缘部与透过膜442的周缘部之间也可以是分离的。
以上,通过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对本发明涉及的止血器具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所说明的各构成,可基于权利要求范围的记载适当变更。
例如,构成止血器具的各部分可更换为能够发挥同样的功能的任意构成。另外,可附加任意的构成物。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佩戴于手腕进行使用的止血器具,也可适用于佩戴于腿等进行使用的止血器具。
另外,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示出了防逆流机构设置于扩张部内的构成,但防逆流机构的配置位置只要位于从扩张部的内部到注入部之间的任一位置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可根据配置位置而适当变更防逆流机构的构成。
另外,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例示了利用扩张部的构成材料的性质而将气体(空气)从扩张部经时性排出的构成,但是,也可以是例如利用已知的器具(注射器等)、与止血器具一体地设置的气体排出机构等从而能够排出气体的构成。
另外,将带体和第一支承板连结的部分的结构、将带体和第二支承板连结的部分的结构、将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连结的部分的结构不仅限于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只要至少第二支承板能够可活动地与第一支承板连结,则可变更将各构件连结的结构。另外,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的可活动结构不限于二者旋转的结构,只要是一个构件能够相对于另一个构件相对性地活动的结构即可。
本申请基于2016年7月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134607号,其公开内容作为参考被整体引用。
附图标记说明
10止血器具、
20带体、
21a连结端部、
30表面紧固件(固定部件)、
40扩张部、
40a扩张空间、
40c标记、
50注入部、
50a容纳空间、
50b孔部、
51底部、
52纵壁部、
53上部、
60支承板、
70第一支承板、
75a第一凸部、
75b第二凸部、
76贯通孔、
78辅助压迫部、
80第二支承板、
85连结构件、
88缓冲构件、
91管(流体流路)、
92防逆流机构、
93芯材、
94被覆构件、
100止血器具、
180第二支承板、
189凹部、
200止血器具、
250注入部、
250a容纳空间、
250b孔部、
250c孔部、
300止血器具、
340扩张部、
341膜材、
340a扩张空间、
400止血器具、
440扩张部、
440a扩张空间、
441膜材、
442透过膜、
470第一支承板、
478排气孔、
W手腕(肢体)
P穿刺部位(应止血部位)、
R桡骨动脉、
A1带体的长轴、
X1朝向第二支承板的配置有注入部的区域的垂线、
S1外表面侧(第一面侧)、
S2内表面侧(第二面侧)、
F1、F2手指。

Claims (10)

1.止血器具,其具备:
带体,其用于缠绕于肢体的应止血部位;
固定部件,其将所述带体在已缠绕于所述肢体的状态下固定;
扩张部,其通过注入气体而扩张,对所述应止血部位进行压迫;
注入部,其具有能够容纳气体的容纳空间,并能够将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中的气体注入所述扩张部;和
支承板,其与所述带体连结,其中,
所述支承板具备:
配置在所述带体的长轴上、并且供所述扩张部配置的第一支承板;和
配置在所述带体的长轴上、并且可活动地与所述第一支承板连结的第二支承板,
所述注入部具备孔部且配置于所述第二支承板上,所述孔部贯通该注入部,并且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器具,其中,所述注入部具备:
配置于所述第二支承板上的底部;和
从所述底部朝向所述孔部立起的纵壁部,
所述纵壁部的外周从所述底部侧朝向所述孔部侧变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血器具,其中,在与朝向所述第二支承板的配置有所述注入部的区域的垂线平行的截面中,所述纵壁部形成为锥形。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血器具,其中,所述孔部配置于朝向所述第二支承板的配置有所述注入部的区域的垂线上。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血器具,其中,所述第一支承板及所述第二支承板由比所述带体更硬质的材料形成。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血器具,其中,所述第二支承板具备:
供所述注入部配置的第一面;和
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
在所述第二面上配置有缓冲构件,所述缓冲构件将从该第二面传递至所述肢体的接触力缓和。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血器具,其中,
所述第二支承板具有凹部,在将所述带体缠绕并固定于所述肢体的状态下,所述凹部在所述肢体与该第二支承板之间形成空间。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血器具,其还具有将所述扩张部与所述注入部连通的流通路径,其中,
所述第一支承板具有:
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承板侧的第一凸部;和
第二凸部,其设置在所述带体侧,并且以将所述扩张部沿所述带体的长轴方向夹入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一凸部之间的方式形成,
所述流通路径贯通所述第一凸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止血器具,其中,所述第一支承板具有辅助压迫部,所述辅助压迫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凸部的所述第二凸部侧,对已扩张的状态下的所述扩张部的压迫方向进行调节。
10.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血器具,其中,所述第二支承板具有可活动地与所述带体连结的连结构件。
CN201780041735.0A 2016-07-06 2017-07-03 止血器具 Active CN1094142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4607 2016-07-06
JP2016-134607 2016-07-06
PCT/JP2017/024389 WO2018008607A1 (ja) 2016-07-06 2017-07-03 止血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4268A CN109414268A (zh) 2019-03-01
CN109414268B true CN109414268B (zh) 2021-07-09

Family

ID=60912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1735.0A Active CN109414268B (zh) 2016-07-06 2017-07-03 止血器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80546B2 (zh)
JP (1) JP6936223B2 (zh)
CN (1) CN109414268B (zh)
WO (1) WO20180086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7299466B2 (en) 2016-07-18 2022-07-14 Merit Medical Systems, Inc. Inflatable radial artery compression device
US11134957B2 (en) * 2017-09-01 2021-10-05 Stat Band, LLC Transradial sheath support and hemostasis device and method
DE102017121812A1 (de) * 2017-09-20 2019-03-21 daisygrip GmbH Vorrichtung zum Stauen von Gefäßen und Verfahren zum Desinfizieren einer Vorrichtung zum Stauen von Gefäßen
US11284905B2 (en) 2017-11-03 2022-03-29 Merit Medical Systems, Inc. Hemostasis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KR102520722B1 (ko) * 2018-04-05 2023-04-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압력 센서
EP3773257A4 (en) 2018-04-11 2021-12-22 Merit Medical Systems, Inc. INFLATABLE COMPRESSION DEVICE
USD911516S1 (en) 2018-06-19 2021-02-23 Merit Medical Systems, Inc. Hemostasis device
CN108784779B (zh) * 2018-06-25 2020-09-18 陈志� 导管介入手术压迫护理装置
JP7068698B2 (ja) * 2018-10-23 2022-05-17 武彦 國枝 医療用圧迫器具
JP2022029463A (ja) * 2018-11-29 2022-02-18 テルモ株式会社 止血器具
CN111938740B (zh) * 2020-08-24 2022-05-20 王霞霞 一种用于心内科的按压止血装置
CN113100862B (zh) * 2021-04-08 2022-11-08 苏坤雄 一种具有按压止血功能的卧躺装置
CN113209415B (zh) * 2021-05-20 2022-08-3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重症监护用的自动给药手环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70483A2 (en) * 2002-07-15 2009-06-17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Hemostatic device with inflatable balloon
CN201806747U (zh) * 2010-08-04 2011-04-27 东莞康钧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动脉压迫止血装置
WO2011076640A1 (en) * 2009-12-22 2011-06-30 St. Jude Medical Systems Ab Femoral compression device
CN202027653U (zh) * 2010-08-18 2011-11-09 泰尔茂株式会社 止血装置
JP5146989B2 (ja) * 2007-07-10 2013-02-20 サミー株式会社 遊技機
WO2014081970A1 (en) * 2012-11-21 2014-05-30 Medical Ingenuities, LLC Radial compression hemostasis band with doppler confirming vascular patency
CN203789981U (zh) * 2014-03-15 2014-08-27 青岛市中心医院 一种新型桡动脉止血带
JP2014521368A (ja) * 2011-03-18 2014-08-28 マリン・ポリマー・テクノロジ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用手橈骨動脈圧迫装置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器具
CN204839636U (zh) * 2015-05-25 2015-12-09 杭州艾力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桡动脉止血器
WO2016095038A1 (en) * 2014-12-18 2016-06-23 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hieving patent hemostasis in arteri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33567A (en) 1969-08-11 1972-01-11 Survival Technology Pneumatically actuated pressure dressing
JPS6129705U (ja) * 1984-07-27 1986-02-22 晃栄トレ−デイング株式会社 腕時計形血圧計
US8357831B2 (en) * 2003-02-04 2013-01-22 Buckman Robert F Surgical packing devices
US20060095072A1 (en) * 2004-10-29 2006-05-04 Sonos Models, Inc. Field circulatory constriction device
SE536321C2 (sv) * 2011-02-25 2013-08-20 St Jude Medical Systems Ab Artärkompressor
US11701127B2 (en) * 2012-03-06 2023-07-18 Accumed Radial Systems, Llc Hemostasis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160271004A1 (en) * 2013-03-20 2016-09-22 Sanko Özel Egitim Hizmetleri A.S. Feedback electro hemostatic compression pad
US9439827B2 (en) * 2013-10-25 2016-09-13 Medtronic Vascular, Inc. Tissue compression device with pressure indicator
US20150327871A1 (en) * 2014-05-15 2015-11-19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targeting a radial access puncture site
WO2016118695A1 (en) * 2015-01-21 2016-07-28 Biolife, L.L.C. Combination hemostatic tablet or powder and radial arterial compression band with syringe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70483A2 (en) * 2002-07-15 2009-06-17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Hemostatic device with inflatable balloon
JP5146989B2 (ja) * 2007-07-10 2013-02-20 サミー株式会社 遊技機
WO2011076640A1 (en) * 2009-12-22 2011-06-30 St. Jude Medical Systems Ab Femoral compression device
CN201806747U (zh) * 2010-08-04 2011-04-27 东莞康钧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动脉压迫止血装置
CN202027653U (zh) * 2010-08-18 2011-11-09 泰尔茂株式会社 止血装置
JP2014521368A (ja) * 2011-03-18 2014-08-28 マリン・ポリマー・テクノロジ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用手橈骨動脈圧迫装置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器具
WO2014081970A1 (en) * 2012-11-21 2014-05-30 Medical Ingenuities, LLC Radial compression hemostasis band with doppler confirming vascular patency
CN203789981U (zh) * 2014-03-15 2014-08-27 青岛市中心医院 一种新型桡动脉止血带
WO2016095038A1 (en) * 2014-12-18 2016-06-23 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hieving patent hemostasis in arteries
CN204839636U (zh) * 2015-05-25 2015-12-09 杭州艾力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桡动脉止血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4268A (zh) 2019-03-01
US20190150938A1 (en) 2019-05-23
JP6936223B2 (ja) 2021-09-15
JPWO2018008607A1 (ja) 2019-04-25
WO2018008607A1 (ja) 2018-01-11
US10980546B2 (en)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14268B (zh) 止血器具
CN109414271B (zh) 止血器具
CN108778155B (zh) 止血器具
CN108024817B (zh) 止血器具
US10939919B2 (en) Hemostatic device
CN108024818B (zh) 止血器具
JP6959219B2 (ja) 止血器具
CN109414269B (zh) 止血器具
CN109414270B (zh) 止血器具
JP7041056B2 (ja) 止血器具
JP2019058498A (ja) 止血器具
JP2018019927A (ja) 止血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