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88290B -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触控位置确定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触控位置确定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88290B
CN109388290B CN201811313101.9A CN201811313101A CN109388290B CN 109388290 B CN109388290 B CN 109388290B CN 201811313101 A CN201811313101 A CN 201811313101A CN 109388290 B CN109388290 B CN 1093882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sub
display
area
touch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131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88290A (zh
Inventor
李军
周井雄
周瑞渊
王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131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882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88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82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882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82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触控位置确定方法以及电子设备,该柔性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以及至少两个子显示区,其中每个子显示区与一个柔性电路板相连。具体的,子显示区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每个触控电极通过位于子显示区的触控走线与柔性电路板相连,子显示区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其中,第一触控电极位于第二触控电极与弯折区之间。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中,弯折区不设置触控电极和触控走线,因此显示面板的多次弯折不会对触控信号的传递造成影响,并通过至少两个第一触控电极确定弯折区的触控位置。可见,本方案解决了当前柔性显示屏在进行弯折时,弯折区的触控走线断裂导致的触控失效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触控位置确定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柔性显示装置、触控位置确定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无论是刚性显示面板,还是柔性显示面板,其架构均为图1所示,在触控显示面板101的任意一侧绑定柔性电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通过柔性电路板与触控IC电连接。
然而,发明人发现,当前的柔性屏在进行弯折时,如图2所示,弯折处201会容易出现触控走线的断裂,进而导致触控功能的失效。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能够解决柔性屏在弯折时出现触控失效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触控位置确定方法以及电子设备,以解决柔性屏在进行弯折时,触控走线断裂导致的触控失效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
衬底,所述衬底具有显示区以及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以及至少两个子显示区,所述弯折区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显示区之间;
每个所述子显示区与一个柔性电路板相连,多个所述柔性电路板与至少一个触控芯片电连接;
所述子显示区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每个所述触控电极通过位于所述子显示区的触控走线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所述子显示区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弯折区之间;
所述弯折区不设置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走线,所述弯折区的触控位置由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确定。
可选的,每个所述子显示区与一个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每个所述柔性电路板与一个所述触控芯片电连接。
可选的,每个所述子显示区与一个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多个所述柔性电路板与同一个所述触控芯片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显示区包括一个所述弯折区以及两个所述子显示区,所述弯折区位于两个所述子显示区之间;
一个所述子显示区远离所述弯折区的一侧与一个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另一个所述子显示区远离所述弯折区的一侧与另一个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
多个所述柔性电路板与同一个所述触控芯片电连接,或,每个所述柔性电路板均与一个所述触控芯片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子显示区均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所述触控走线;所述弯折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可选的,所述显示区包括三个子显示区以及两个弯折区,所述子显示区依次为第一子显示区、第二子显示区以及第三子显示区,所述弯折区依次为第一弯折区以及第二弯折区,所述第一弯折区位于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与所述第二子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二弯折区位于所述第二子显示区与所述第三子显示区之间;
所述第一子显示区远离所述第一弯折区的一侧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相连,所述第二子显示区中远离所述第一弯折区以及所述第二弯折区的中间侧与第二柔性电路板相连,所述第三子显示区远离所述第二弯折区的一侧与第三柔性电路板相连;
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以及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均与同一个所述触控芯片电连接,或,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一触控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第二触控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与第三触控芯片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弯折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子显示区均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所述触控走线。
一种触控位置确定方法,应用于任一项上述的柔性显示装置,该方法包括:
获取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
基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以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所述子显示区的位置,确定出所述弯折区的触控位置。
可选的,所述获取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包括:
获取位于所述弯折区两侧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以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所述子显示区的位置,确定出所述弯折区的触控位置,包括:
确定电容值发生变化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在所述子显示区上的位置为目标感应点;
计算每个所述目标感应点的电容值占比;
根据所述电容值占比,确定出所述弯折区的触控位置。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以及任意一项上述的柔性显示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中,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以及至少两个子显示区,其中,所述弯折区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显示区之间。然后,每个所述子显示区与一个柔性电路板相连,多个所述柔性电路板与至少一个触控芯片电连接。并且,所述子显示区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每个所述触控电极通过位于所述子显示区的触控走线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所述子显示区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弯折区之间。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中,所述弯折区不设置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走线,且,所述弯折区的触控位置由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确定。可见,由于本方案的弯折区不设置触控电极以及触控走线,各子显示区通过对应的柔性电路板与触控芯片电相连,因此显示面板的多次弯折不会对触控信号的传递造成影响,解决了当前柔性显示屏在进行弯折时,弯折区的触控走线断裂导致的触控失效的问题,提高了柔性显示屏的耐弯折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位置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位置确定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位置确定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位置确定方法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位置确定方法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位置确定方法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位置确定方法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位置确定方法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位置确定方法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位置确定方法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当前柔性显示屏在进行多次弯折时,弯折区的触控走线容易断裂,当触控走线发生断裂时会导致该显示面板的部分触控功能失效。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柔性显示装置包括:
衬底31,所述衬底31具有显示区311以及非显示区312。其中,所述显示区311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313以及至少两个子显示区314,所述弯折区313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显示区314之间。
其中,显示区为显示面板上用于显示以及触控的区域,可以包括多个像素以及薄膜晶体管,或者多个触控电极以及触控走线。非显示区为显示面板上显示区以外的区域,其通常用于设置外围电路以及走线,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非显示区可以包围显示区,还可以只设置在显示区的一侧或多侧,在此不进行限定。弯折曲为柔性显示装置的弯折区域,该区域通常在柔性显示装置出厂之前进行设定。
在本实施例中,弯折区以及子显示区可以有多种呈现方式,例如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如图3所示,显示区包括一个弯折区以及两个子显示区,其中弯折区设置在两个子显示区之间。或者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区中,包括两个弯折区以及三个子显示区,其中任意两个子显示区之间设置有一个弯折区。当然,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显示区还可以包括多个弯折区以及多个子显示区的组合,例如两个子显示区以及两个弯折区,在此不进行穷举。
然而无论本方案中的显示区具备几个子显示区,在本方案中,每个所述子显示区均与一个柔性电路板相连。而本方案并不限定柔性电路板与触控芯片的数量关系,即本方案中多个所述柔性电路板与至少一个触控芯片电连接。例如,一个柔性电路板可以与一个触控芯片电连接,还可以与多个触控芯片电连接,或者多个柔性电路板与同一个触控芯片电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子显示区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每个所述触控电极通过位于所述子显示区的触控走线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并且所述弯折区不设置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走线。这样使得柔性显示面板在进行弯折时,触控走线不会受到柔性显示面板弯折的影响,即,与触控电极相连的触控走线不途经弯折区,直接通过柔性电路板与控制芯片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弯折区可以用有机膜或者其他耐弯折且透明的材料进行填充。
示意性的,如图3所述,子显示区314a与柔性电路315a电连接,子显示区314b与柔性电路315b电连接,而弯折区313位于子显示区314a以及子显示区314b之间,由于该弯折区313不具有触控电极以及触控走线,因此无论柔性显示面板是否进行弯折,均不会影响触控电极通过对应的触控走线与对应的柔性电路电连接,进而从根源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柔性显示屏在进行弯折时,弯折区的触控走线断裂导致的触控失效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不影响弯折区的触控功能,弯折区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需小于手指的宽度(4.5mm)。并且,结合图3,本实施例中,各子显示区包括第一触控电极316和第二触控电极317,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弯折区之间,所述弯折区的触控位置由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确定。
具体的,子显示区分别通过各自对应的柔性电路板与触控IC相连,分别通过第一触控IC驱动子显示区314a,通过第二触控IC驱动子显示区314b,由于位于子显示区314a以及子显示区314b之间设置有弯折区,且该弯折区不具有触控电极以及触控信号线(如TX/RX信号走线),因此,通过子显示区314a以及子显示区314边缘部分的第一触控电极的容值变化来进行定位。比如,当触摸到弯折区的中间时,子显示区314a中某个第一电极感应到的容值变化值与子显示区314b中某个第一电极感应到的电容变化值相等,此时将触控感应点定位到此两个第一电极的正中间,同理,当手指触摸的点偏向子显示区的一侧时,定位的点也相应的偏向对应的子显示区的一侧,这样即便弯折区不具有触控电极以及触控走线,也不影响对弯折区的触控位置的识别。
综上,在本申请中,所述弯折区不设置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走线,且,所述弯折区的触控位置由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确定。可见,由于本方案的弯折区不设置触控电极以及触控走线,各子显示区通过对应的柔性电路板与触控芯片电相连,因此显示面板的多次弯折不会对触控信号的传递造成影响,解决了当前柔性显示屏在进行弯折时,弯折区的触控走线断裂导致的触控失效的问题,提高了柔性显示屏的耐弯折性能。
结合图3中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了几种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确定所述弯折区的触控位置的具体实现方法。
以图4为例,该触控位置确定方法,包括:
S41、获取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
S42、基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以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所述子显示区的位置,确定出所述弯折区的触控位置。
其中,所述获取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可以如图5所示,包括:S51、获取位于所述弯折区两侧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以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所述子显示区的位置,确定出所述弯折区的触控位置,可以如图6所示,包括:
S61、确定电容值发生变化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在所述子显示区上的位置为目标感应点;
S62、计算每个所述目标感应点的电容值占比;
S63、根据所述电容值占比,确定出所述弯折区的触控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子显示区中第二触控电极的位置确定方法与第一触控电极的位置确定方法不同,例如,第二触控电极的位置确定可以通过确定电容变化值最大值对应的触控电极所在的位置为实际触控位置。而在本实施例中,弯折区的触控位置的确定可以通过至少两个第一触控电极上的电容值进行确定。
例如,通过两个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确定触控位置,如图7所示,首先确定电容变化值较大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为目标第一触控电极,然后根据这两个目标第一触控电极在子显示区上的位置以及电容值,确定出弯折区的触控位置。
具体的,逐行扫描获取各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变化值,假设本方案中,子显示区314a包括10个第一触控电极,依次为第一触控电极1、第一触控电极2、第一触控电极3、第一触控电极4、第一触控电极5、第一触控电极6、第一触控电极7、第一触控电极8、第一触控电极9以及第一触控电极10。子显示区314b包括10个第一触控电极,依次为第一触控电极a、第一触控电极b、第一触控电极c、第一触控电极d、第一触控电极e、第一触控电极f、第一触控电极g、第一触控电极h、第一触控电极i以及第一触控电极j。
扫描到的电容值发生变化的第一触控电极的组合为:第一触控电极4的电容变化值为10、第一触控电极5的电容变化值为8,第一触控电极f的电容变化值为9,第一触控电极g的电容变化值为7。则此时确定电容变化值较大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为目标第一触控电极,即,目标第一触控电极为第一触控电极4以及第一触控电极f。由于这20个第一触控电极的位置已知,假设第一触控电极4的坐标为(X4,Y4),第一触控电极f的坐标为(Xf,Yf)则确定弯折区的触控位置(X,Y)需满足:
(X-X4)/(Xf-X)=10/9;
(Y-Y4)/(Yf-Y)=10/9;
进而计算出弯折区的触控位置(X,Y)的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目标第一触控电极可以为位于同一个子显示区中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还可以是位于不同子显示区中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
例如,扫描到的电容值发生变化的第一触控电极的组合为:第一触控电极4的电容变化值为10、第一触控电极5的电容变化值为9,第一触控电极e的电容变化值为8,第一触控电极f的电容变化值为7。即,目标第一触控电极为第一触控电极4以及第一触控电极5。
由于第一触控电极4以及第一触控电极5,这两个第一触控电极的Y轴坐标相同,此时,只需按照两个第一触控电极上的电容变化值的比例来确定弯折区的触控位置即可。例如,确定弯折区的触控位置(X,Y)需满足(X-X4)/(X5-X)=10/9,Y=Y4=Y5。
又如,扫描到的电容值发生变化的第一触控电极的组合为:第一触控电极4的电容变化值为10、第一触控电极5的电容变化值为8,第一触控电极e的电容变化值为9,第一触控电极f的电容变化值为6。即,目标第一触控电极为第一触控电极4以及第一触控电极e。
由于第一触控电极5以及第一触控电极e,这两个第一触控电极的X轴坐标相同,此时,只需按照两个第一触控电极上的电容变化值的比例来确定弯折区的触控位置中的Y轴数据即可。例如,确定弯折区的触控位置(X,Y)需满足(Y-Y5)/(Ye-Y)=10/9,X=X5=Xe。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还可以通过三个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确定触控位置,如图8所示,首先确定电容变化值较大的三个第一触控电极为目标第一触控电极,其中,这三个目标第一触控电极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然后根据这三个目标第一触控电极在子显示区上的位置以及电容值,确定出弯折区的触控位置。
具体的,逐行扫描获取各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变化值,假设本方案中,子显示区314a包括10个第一触控电极,依次为第一触控电极1、第一触控电极2、第一触控电极3、第一触控电极4、第一触控电极5、第一触控电极6、第一触控电极7、第一触控电极8、第一触控电极9以及第一触控电极10。子显示区314b包括10个第一触控电极,依次为第一触控电极a、第一触控电极b、第一触控电极c、第一触控电极d、第一触控电极e、第一触控电极f、第一触控电极g、第一触控电极h、第一触控电极i以及第一触控电极j。
扫描到的电容值发生变化的第一触控电极的组合为:第一触控电极4的电容变化值为10、第一触控电极5的电容变化值为8,第一触控电极e的电容变化值为9,第一触控电极f的电容变化值为7。则此时确定电容变化值较大的三个第一触控电极为目标第一触控电极,即,目标第一触控电极为第一触控电极4、第一触控电极f以及第一触控电极5。由于这20个第一触控电极的位置已知,假设第一触控电极4的坐标为(X4,Y4),第一触控电极e的坐标为(Xe,Ye),第一触控电极5的坐标为(X5,Y5),则可以确定目标第一触控电极中三个第一触控电极形成的圆的圆心为弯折区的触控位置(X,Y),由于三个第一触控电极的坐标已知,进而计算出弯折区的触控位置(X,Y)的值。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还可以通过四个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确定触控位置,如图9所示,首先确定电容变化值较大的四个第一触控电极为目标第一触控电极,然后根据这四个目标第一触控电极在子显示区上的位置以及电容值,确定出弯折区的触控位置。
具体的,逐行扫描获取各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变化值,假设本方案中,子显示区314a包括10个第一触控电极,依次为第一触控电极1、第一触控电极2、第一触控电极3、第一触控电极4、第一触控电极5、第一触控电极6、第一触控电极7、第一触控电极8、第一触控电极9以及第一触控电极10。子显示区314b包括10个第一触控电极,依次为第一触控电极a、第一触控电极b、第一触控电极c、第一触控电极d、第一触控电极e、第一触控电极f、第一触控电极g、第一触控电极h、第一触控电极i以及第一触控电极j。
扫描到的电容值发生变化的第一触控电极的组合为:第一触控电极4的电容变化值为10、第一触控电极5的电容变化值为8,第一触控电极e的电容变化值为9,第一触控电极f的电容变化值为7,第一触控电极6的电容变化值为6。则此时确定电容变化值较大的四个第一触控电极为目标第一触控电极,即,目标第一触控电极为第一触控电极4、第一触控电极e、第一触控电极5以及第一触控电极f。由于这20个第一触控电极的位置已知,假设第一触控电极4的坐标为(X4,Y4),第一触控电极e的坐标为(Xe,Ye),第一触控电极5的坐标为(X5,Y5),第一触控电极f的坐标为(Xf,Yf),则可以通过计算位于子显示区314a中的第一触控电极4以及第一触控电极5的电容值以及位于子显示区314b中的第一触控电极e以及第一触控电极f的电容值所占的比值来确定弯折区的触控位置(X,Y)。
例如,当位于子显示区314a中的第一触控电极4的电容值与第一触控电极5的电容值、位于子显示区314b中的第一触控电极e的电容值以及第一触控电极f的电容值相等时,确定弯折区的触控位置(X,Y)位于第一触控电极4、第一触控电极5、第一触控电极e以及第二触控电极f的正中央,该触控位置(X,Y)距离第一触控电极4的坐标为(X4,Y4)、第一触控电极e的坐标为(Xe,Ye)、第一触控电极5的坐标为(X5,Y5)以及第一触控电极f的坐标为(Xf,Yf)的距离均相等。
当第一触控电极4的电容值以及第一触控电极5的电容值大于位于子显示区314b中的第一触控电极e的电容值以及第一触控电极f的电容值时,弯折区的触控位置(X,Y)往图10中靠近第一触控电极4以及第一触控电极5的方向移动,移动的距离可以根据四个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进行确定。例如,可以根据四个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确定出四个第一触控电极的触控面积,进而确定出各第一触控电极的重心触控点位置,然后,将第一触控电极4的重心触控点与第一触控电极e的重心触控点连线,将第一触控电极5的重心触控点与第一触控电极d的重心触控点连线,确定两条连线的交点为弯折区的触控位置(X,Y)。
同理,当第一触控电极4的电容值以及第一触控电极5的电容值小于位于子显示区314b中的第一触控电极e的电容值以及第一触控电极f的电容值时,弯折区的触控位置(X,Y)往图11中远离第一触控电极4以及第一触控电极5的方向移动,移动的距离可以根据四个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进行确定。例如,可以根据四个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确定出四个第一触控电极的触控面积,进而确定出各第一触控电极的重心触控点位置,然后,将第一触控电极4的重心触控点与第一触控电极e的重心触控点连线,将第一触控电极5的重心触控点与第一触控电极d的重心触控点连线,确定两条连线的交点为弯折区的触控位置(X,Y)。
除此,本实施提供的确定触控位置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其余数量的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进行确定,例如采用六个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或者采用八个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其具体确定方法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进行详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结合相邻扫描间隔的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变化,能够实现对触控动作的判断,例如滑动、长按等。具体的,按照扫描周期,逐行扫描获取各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变化值,例如,记录三个扫描周期中各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变化值,由于每个周期能够通过上述方法确定出一个弯折区的触控位置(X,Y),那么,将三个周期的弯折区的触控位置进行连线,得出用户的触控动作。
例如,如图12所示,当手指划过第一触控电极4到达弯折区时,第一触控电极e以及第一触控电极f的容值会起相应的变化,并且第一触控电极4以及第一触控电极5的感应容值会逐渐变小,第一触控电极e以及第一触控电极f的感应容值会逐渐加大,因此,不同的扫描周期,四个第一触控电极4、第一触控电极5、第一触控电极e以及第一触控电极f所占的容值比例会同步变化,根据占比不同,可得到的图中三个弯折区的触控位置m1、m2以及m3。根据三个扫描周期的瞬间顺序,可以确定出触控路线是从点m1开始,经过点m2,延伸至点m3。
同理,如图13所示,当手指划过弯折区时,第一触控电极4、第一触控电极6以及第一触控电极8的容值会起相应的变化,同时,第一触控电极d、第一触控电极f以及第一触控电极h的容值也会起相应的变化,同一子显示区中多个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的占比不同,确定出图中三个弯折区的触控位置n1、m2以及n3。根据三个扫描周期的时间顺序,可以确定出触控路线是从点n1开始,经过点n2,延伸至点n3。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扫描周期的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实际的设计要求进行设定。并且,本实施例并不限定触控电极的形状,例如,触控电极可以为条状,还可以为菱形,还可以为六边形,还可以为正方形等。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子显示区可以与一个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每个所述柔性电路板与一个所述触控芯片电连接。即,此时,假设柔性显示面板具有p个子显示区,则对应设置有p个柔性电路板以及p个触控芯片。
除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每个所述子显示区与一个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多个所述柔性电路板与同一个所述触控芯片电连接。即,此时,假设柔性显示面板具有p个子显示区,则对应设置有p个柔性电路板以及q个触控芯片,其中,q小于p。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如图3所示,所述显示区包括一个所述弯折区以及两个所述子显示区,所述弯折区位于两个所述子显示区之间。
其中,一个所述子显示区远离所述弯折区的一侧与一个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另一个所述子显示区远离所述弯折区的一侧与另一个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
多个所述柔性电路板与同一个所述触控芯片电连接,或,每个所述柔性电路板均与一个所述触控芯片电连接。
在上述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上,所述子显示区均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所述触控走线;所述弯折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除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还以为:所述显示区包括三个子显示区以及两个弯折区,所述子显示区依次为第一子显示区、第二子显示区以及第三子显示区,所述弯折区依次为第一弯折区以及第二弯折区,所述第一弯折区位于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与所述第二子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二弯折区位于所述第二子显示区与所述第三子显示区之间;
所述第一子显示区远离所述第一弯折区的一侧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相连,所述第二子显示区中远离所述第一弯折区以及所述第二弯折区的中间侧与第二柔性电路板相连,所述第三子显示区远离所述第二弯折区的一侧与第三柔性电路板相连;
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以及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均与同一个所述触控芯片电连接,或,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一触控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第二触控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与第三触控芯片电连接。
在上述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上,所述弯折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子显示区均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所述触控走线。
当然,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弯折区与子显示区的布置方式还可以为其他方式,但本实施例不进行穷举。然而,无论是哪种布置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弯折区均不设置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走线,且,所述弯折区的触控位置由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确定。可见,由于本方案的弯折区不设置触控电极以及触控走线,各子显示区通过对应的柔性电路板与触控芯片电相连,因此显示面板的多次弯折不会对触控信号的传递造成影响,解决了当前柔性显示屏在进行弯折时,弯折区的触控走线断裂导致的触控失效的问题,提高了柔性显示屏的耐弯折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4所示,包括:设备本体以及任意一项上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原理相同。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所述衬底具有显示区以及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区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以及至少两个子显示区,所述弯折区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显示区之间;
每个所述子显示区与一个柔性电路板相连,多个所述柔性电路板与至少一个触控芯片电连接;
所述子显示区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每个所述触控电极通过位于所述子显示区的触控走线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所述子显示区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弯折区之间;
所述弯折区不设置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走线,所述弯折区的触控位置由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确定,所述弯折区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手指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显示区与一个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每个所述柔性电路板与一个所述触控芯片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显示区与一个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多个所述柔性电路板与同一个所述触控芯片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包括一个所述弯折区以及两个所述子显示区,所述弯折区位于两个所述子显示区之间;
一个所述子显示区远离所述弯折区的一侧与一个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另一个所述子显示区远离所述弯折区的一侧与另一个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
多个所述柔性电路板与同一个所述触控芯片电连接,或,每个所述柔性电路板均与一个所述触控芯片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显示区均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所述触控走线;所述弯折区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包括三个子显示区以及两个弯折区,所述子显示区依次为第一子显示区、第二子显示区以及第三子显示区,所述弯折区依次为第一弯折区以及第二弯折区,所述第一弯折区位于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与所述第二子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二弯折区位于所述第二子显示区与所述第三子显示区之间;
所述第一子显示区远离所述第一弯折区的一侧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相连,所述第二子显示区中远离所述第一弯折区以及所述第二弯折区的中间侧与第二柔性电路板相连,所述第三子显示区远离所述第二弯折区的一侧与第三柔性电路板相连;
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以及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均与同一个所述触控芯片电连接,或,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一触控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第二触控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与第三触控芯片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子显示区均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所述触控走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8.一种触控位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该方法包括:
获取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
基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以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所述子显示区的位置,确定出所述弯折区的触控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位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包括:
获取位于所述弯折区两侧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位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容值以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所述子显示区的位置,确定出所述弯折区的触控位置,包括:
确定电容值发生变化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在所述子显示区上的位置为目标感应点;
计算每个所述目标感应点的电容值占比;
根据所述电容值占比,确定出所述弯折区的触控位置。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
CN201811313101.9A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触控位置确定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93882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3101.9A CN109388290B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触控位置确定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3101.9A CN109388290B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触控位置确定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8290A CN109388290A (zh) 2019-02-26
CN109388290B true CN109388290B (zh) 2021-10-01

Family

ID=65428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13101.9A Active CN109388290B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触控位置确定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882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7957A (zh) * 2019-12-17 2021-06-18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2181205B (zh) * 2020-09-30 2024-03-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控制其的方法、显示设备
CN112346599B (zh) * 2020-11-30 2022-08-12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3380864B (zh) * 2021-05-31 2024-04-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母板
CN114089874B (zh) * 2021-11-19 2023-09-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点测量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43398U (zh) * 2014-05-30 2015-02-04 和鑫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挠式触控感应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104516675A (zh) * 2014-12-25 2015-04-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屏幕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549785A (zh) * 2015-12-29 2016-05-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07977116A (zh) * 2017-12-15 2018-05-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触控面板、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8345411A (zh) * 2018-01-31 2018-07-3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屏幕控制方法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08682303A (zh) * 2018-05-14 2018-10-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基板、柔性显示屏和电子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20659B1 (ko) * 2013-06-03 2019-09-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이식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43398U (zh) * 2014-05-30 2015-02-04 和鑫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挠式触控感应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104516675A (zh) * 2014-12-25 2015-04-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屏幕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549785A (zh) * 2015-12-29 2016-05-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07977116A (zh) * 2017-12-15 2018-05-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触控面板、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8345411A (zh) * 2018-01-31 2018-07-3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屏幕控制方法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08682303A (zh) * 2018-05-14 2018-10-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基板、柔性显示屏和电子终端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end, stretch, and touch: Locating a finger on an actively deformed transparent sensor array;Mirza Saquib Sarwar等;《Science Advances》;20170315;第1-8页 *
国内外网络版权产业发展状况分析;杨扬,李梅;;《世界电信》;20110831;第22-2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8290A (zh) 2019-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88290B (zh)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触控位置确定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JP7190347B2 (ja) ペンが送信したペン信号を検出するためのセンサ
KR101693132B1 (ko) 인-셀 터치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US9329710B2 (en) Touchscreen panel and touchscreen device
JP6124178B2 (ja) タッチ装置
EP2613235A2 (en) Touch panel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140005338A (ko) 연성 회로 라우팅
JP2007172028A (ja) 入力装置
KR20100085711A (ko) 입력장치
JP2014002540A (ja)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KR20150074350A (ko)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스크린 장치
KR20160088533A (ko) 터치 센서
JP7375094B2 (ja) センサパネル
CN112684939B (zh) 用于窄边框电子设备的触控屏和电子设备
KR20130067564A (ko) 접촉 감지 장치 및 접촉 감지 방법
KR20150031767A (ko) 터치패널
KR102262553B1 (ko) 터치 패널
JP6093897B2 (ja)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基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自己容量型タッチパネル
JP6029088B2 (ja) 静電容量結合方式静電センサー
KR20150072950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9095841A (ja) 回路基板
KR20190042399A (ko) 터치표시장치
JP7059042B2 (ja) センサパネル
TWI502435B (zh) 觸控顯示系統及其觸控面板之線路佈局結構
TWI451314B (zh) 柔性電路板及應用該柔性電路板的觸摸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00 No. 3809, Lingkong North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9, building 1, No. 6111, Longdong Avenu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0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6

Address after: No.8, liufangyuan Henglu,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Shanghai Branch

Address before: 201200 No. 3809, Lingkong North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