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69871A - 一种聚氨酯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氨酯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69871A
CN109369871A CN201811188621.1A CN201811188621A CN109369871A CN 109369871 A CN109369871 A CN 109369871A CN 201811188621 A CN201811188621 A CN 201811188621A CN 109369871 A CN109369871 A CN 1093698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micro passage
solution
micro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886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69871B (zh
Inventor
郭凯
方正
刘成扣
李昕
胡欣
段金电
欧阳平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18862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698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69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698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698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698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30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36Hydroxylated esters of higher fatty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08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30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38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heteroatoms other than oxygen
    • C08G18/3878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heteroatoms other than oxygen having phosphorus
    • C08G18/3889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heteroatoms other than oxygen having phosphorus having nitrogen in addition to phosphor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101/00Manufacture of cellular produc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氨酯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三‑(1‑吖丙啶基)氧化膦、卤醇化合物、第一酸性催化剂和惰性溶剂在第一微通道反应器反应,得到化合物;(2)将步骤(1)得到的化合物、二醇化合物、第二酸性催化剂和惰性溶剂在第二微通道反应器反应,得到羟基化合物;(3)将羟基化合物、环氧植物油、第一碱性催化剂和惰性溶剂在第三微通道反应器反应,得到植物油多元醇;(4)将植物油多元醇、环氧丙烷、第二碱性催化剂和惰性溶剂在第四微通道反应器反应,得到聚氨酯多元醇。本发明制得的聚氨酯多元醇其色泽浅、粘度低、流动性好,且含有磷、氯、溴元素具有阻燃作用,可用于制备聚氨酯软泡材料。

Description

一种聚氨酯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氨酯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聚氨酯多元醇可用于阻燃型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因聚氨酯材料具有的优良性能,中国聚氨酯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占聚氨酯产量很大一部分的软质泡沫塑料因质轻柔软、绝缘、透气、无毒、回弹性好、压缩变形小、耐湿、耐老化性能优良,而且具有耐油、耐有机溶剂、隔音、保温等多种优良特性,已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用途极其广泛。但是,软质泡沫塑料的密度小,比表面积大,与非泡沫材料相比更容易燃烧,燃烧和分解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遇火会燃烧并分解,燃烧时热释放量大,产生大量有毒烟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有很坏的影响,所以用阻燃聚氨酯泡沫塑料是聚氨酯行业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聚氨酯泡沫阻燃主要有添加阻燃剂法和反应型阻燃剂法两种方法。添加阻燃剂法往往会引起泡沫塌泡、开裂、粉化或使其回弹等物理机械性能大幅度下降,失去了本身所具有的性能优势,且这些阻燃剂单独添加时阻燃效果都不显著。反应型阻燃剂法是在生产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配方中加入含磷、氯、溴、硼、氮阻燃元素的多羟基化合物等反应型阻燃剂,或在聚醚多元醇结构中引入阻燃元素而获得阻燃性能,此种方法具有阻燃性能持久性好、对物理机械性能影响较小等优点。而在聚醚多元醇中引入阻燃元素的方法可使聚氨酯制品具备更高的耐热性、尺寸稳定性和强度,更是目前的研究重点。
专利CN103483575A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阻燃型慢回弹聚氨酯泡沫塑料中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小分子醇类与含磷化合物混合反应制得起始剂,然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起始剂与氧化烯烃聚合反应制得含磷阻燃软泡聚醚多元醇的粗醚,粗醚经过中和、精制、脱水、过滤。专利CN102875791A公开了一种软泡阻燃聚醚多元醇的合成方法,该方法是以三聚氰胺-甲醛缩合物与胺类化合物进行反应,再与酸性化合物进一步聚合得到聚醚起始剂,其再在碱金属催化剂作用下,与氧化烯烃进一步聚合得到阻燃聚醚多元醇。
综上所述制备的软泡阻燃型聚醚多元醇都是通过含有活性氢的化合物(多元醇或多胺)与环氧化物(环氧丙烷、环氧乙烷)聚合过程中引入含磷、氯、溴、硼、氮阻燃元素,用于聚氨酯软泡的聚醚多元醇的分子量一般都很大,即所需的小分子醇和环氧化物的用量较大,而这些原料都是来自石油衍生产品,对石化资源依赖性高、能耗高、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高,而由于均通过间歇式反应釜合成,因此存在以下弊端:①反应时间长;②能耗较高;③设备及自控水平低;④难以避免的副反应导致产品品质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制备聚氨酯多元醇对石化资源依赖性,绿色可再生的环氧植物油资源被引入;同时对于以间歇法生产阻燃聚氨酯多元醇存在的反应时间长、能耗较高、产品品质不高、不能连续生产而提出的一种采用连续法且将环氧植物油和含有磷、氯、溴元素引用到制备阻燃聚氨酯多元醇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聚氨酯多元醇。
本发明的最后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聚氨酯多元醇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聚氨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三-(1-吖丙啶基)氧化膦溶于惰性溶剂得到的溶液A与将卤醇化合物和第一酸性催化剂溶于惰性溶剂得到的溶液B同时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的第一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反应,得到化合物;
(2)将二醇化合物和第二酸性催化剂溶于惰性溶剂得到的溶液C与步骤(1)得到的化合物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的第二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反应,得到羟基化合物;
(3)将环氧植物油和第一碱性催化剂溶于惰性溶剂得到的溶液D与步骤(2)得到的羟基化合物同时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的第三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开环反应,得到植物油多元醇;
(4)将环氧丙烷和第二碱性催化剂溶于惰性溶剂得到的溶液E与步骤(3)得到的植物油多元醇同时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的第四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加成聚合反应,得到聚氨酯多元醇。
本发明合成示意图见图2。
优选地,所述具有阻燃作用的聚氨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三-(1-吖丙啶基)氧化膦溶液溶于惰性溶剂得到溶液A,卤醇化合物和第一酸性催化剂溶于惰性溶剂得到溶液B,将溶液A和溶液B分别同时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中的第一微混合器,充分混合后通入第一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反应,得到反应液;
(2)将二醇化合物和第二酸性催化剂溶于惰性溶剂得到溶液C并与步骤(1)得到的反应液分别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中的第二微混合器,充分混合后通入第二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反应,得到包含羟基化合物的反应液;
(3)将环氧植物油和第一碱性催化剂溶于惰性溶剂得到的溶液D与步骤(2)得到的包含羟基化合物的反应液分别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中的第三微混合器,充分混合后通入第三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开环反应,得到包含植物油多元醇的反应液;
(4)将环氧丙烷和第二碱性催化剂溶于惰性溶剂得到的溶液E与步骤(3)得到的包含植物油多元醇的反应液分别同时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中的第四微混合器,充分混合后通入第四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加成聚合反应,即得聚氨酯多元醇。
步骤(1)所述的第一酸性催化剂和步骤(2)所述的第二酸性催化剂各自独立地为硫酸、盐酸、磷酸、氟硼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优选氟硼酸,步骤(3)所述的第一碱性催化剂和步骤(4)所述的第二碱性催化剂各自独立地为碳酸钠、碳酸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碳酸氢钠或碳酸镁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优选碳酸钠或碳酸钾。
步骤(1)所述卤醇化合物为其中X=C1或Br,2≤n1≤10,为直链或支链,优选n1=2、3、4、5,直链烷基;三-(1-吖丙啶基)氧化膦与卤醇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9~2.1),优选1∶2,三-(1-吖丙啶基)氧化膦与第一酸性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5~0.1),优选1∶0.08,第一微通道反应器的反应温度为50~70℃,优选60℃,反应停留时间为5~10min,优选8min,第一微通道反应器的体积为1~8ml,溶液A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的流速为0.1~0.4ml/min,溶液B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的流速为0.1~0.4ml/min。
步骤(2)所述二醇化合物为其中2≤n2≤18,为直链或支链,优选n1=2、3、4、5,直链烷基;三-(1-吖丙啶基)氧化膦与二醇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5),优选1∶1.2,三-(1-吖丙啶基)氧化膦与第二酸性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3~0.07),优选1∶0.05,第二微通道反应器的反应温度为50~70℃,优选60℃,反应停留时间为5~8min,优选6min,第二微通道反应器的体积为2~12.8ml,溶液C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的流速为0.2~0.8ml/min。
步骤(3)所述的环氧植物油为环氧橄榄油、环氧花生油、环氧菜籽油、环氧棉籽油、环氧大豆油、环氧椰子油、环氧棕榈油、环氧芝麻油、环氧玉米油或者环氧葵花籽油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优选环氧大豆油或环氧棉籽油,环氧植物油中环氧基团与羟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2),优选1∶1;第一碱性催化剂与环氧植物油的质量百分比为0.02~0.2%,优选0.05%,第三微通道反应器的反应温度为90~130℃,优选100~120℃,反应停留时间为5~12min,优选10min,第三微通道反应器的体积为4~76.8ml,溶液D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的流速为0.4~3.2ml/min。
步骤(4)中,环氧植物油中环氧基团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为1:(5~12),优选7~10,第二碱性催化剂与环氧植物油的质量百分比为0.02~0.1%,优选0.02%;第四微通道反应器的反应温度为80~140℃,反应停留时间为6~14min,第四微通道反应器的体积为9.6~180ml,溶液E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的流速为0.8~6.4ml/min。
将步骤(4)第四微通道反应器的出料进行酸洗中和、分液、旋蒸,得到聚氨酯多元醇。
所述的酸为盐酸、硫酸、磷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优选盐酸,盐酸水溶液质量百分浓度为5%。
所述惰性溶剂为苯、二氯乙烷、氯仿、正己烷、四氯化碳、二甲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优选二氯乙烷。
所述微通道反应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顺序连接的第一微混合器、第一微通道反应器、第二微混合器、第二微通道反应器、第三微混合器、第三微通道反应器、第四微混合器和第四微通道反应器。反应原料通过精确且低脉动的泵输入微混合器及其之后的设备中。
所述第一微混合器、第二微混合器、第三微混合器和第四微混合器各自独立地为Y型混合器、T型混合器或slit plate mixer LH25。
所述第一微通道反应器、第二微通道反应器、第三微通道反应器、第四微通道反应器各自独立地为内径为0.5~2mm的聚四氟乙烯盘管,优选内径为1.0mm的聚四氟乙烯盘管。
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聚氨酯多元醇。
所述的聚氨酯多元醇在制备聚氨酯软泡中的应用。
微通道反应作为一项合成新技术,在医药、精细化工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也是目前国际精细化工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常规反应体系相比,微通道反应具有反应选择性高、传质传热效率高使反应活性高、反应时间短、转化率高、安全性好且易于控制等优势。选用微通道反应技术应用于多羟基化合物开环环氧植物油,可提高反应效率、控制副反应的发生,降低能耗。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制备方法为连续操作,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控制、安全性高,生产装置简单易拆装,反应时间短,能耗低,污染小,原料绿色环保、来源丰富,成本低、反应时间短、副反应少,制得的聚氨酯多元醇其色泽浅、粘度低、流动性好,且含有磷、氯、溴元素具有阻燃作用。利用本发明软泡阻燃聚氨酯多元醇制得的阻燃型软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具有阻燃效果好、氧指数高、发烟量少、尺寸稳定性好和机械强度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微通道反应装置示意图;
图2为聚氨酯多元醇合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对所制备的聚氨酯多元醇和聚氨酯泡沫的相关测定方法如下:
聚氨酯多元醇羟值按GB/T12008.3-1989方法测定;聚氨酯多元醇粘度按GB/T12008.8-1992方法测定;聚氨酯泡沫的密度按GB6343-86测定;拉伸强度按GB/T1040-92方法测定;回弹率按GB6670-1997方法测定;氧指数按GB/T2406-1993方法测定;烟密度按GB8323-1987方法测定。
以下实施例所述的微通道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通过管道依次顺序连接的第一微混合器、第一微通道反应器、第二微混合器、第二微通道反应器、第三微混合器、第三微通道反应器、第四微混合器和第四微通道反应器。反应原料通过精确且低脉动的泵输入微混合器及其之后的设备中。
所述第一微混合器、第二微混合器、第三微混合器和第四微混合器各自独立地为Y型混合器、T型混合器或slit plate mixer LH25。所述第一微通道反应器、第二微通道反应器、第三微通道反应器、第四微通道反应器各自独立地为内径为1.0mm的聚四氟乙烯盘管。温度由油浴锅加热控制。
实施例1
取173g三-(1-吖丙啶基)氧化膦溶液溶于400ml二氯乙烷得到溶液A,189g3-氯-1-丙醇和7g氟硼酸溶于400ml二氯乙烷得到混合溶液B,取74.5g乙二醇和4.3g氟硼酸溶于800ml二氯乙烷得到混合溶液C,取237g环氧大豆油和0.12g碳酸钠溶于1600ml二氯乙烷得到溶液D,160g环氧丙烷和0.047g碳酸钠溶于3200ml二氯乙烷得到溶液E。其中三-(1-吖丙啶基)氧化膦溶液、3-氯-1-丙醇、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2∶1.2,环氧植物油中环氧基团与羟基化合物的摩尔比1∶1,环氧大豆油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为1∶11;将溶液A和溶液B分别同时泵入第一微混合器,充分混合后通入第一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反应,得到反应液;将溶液C与反应液分别泵入第二微混合器,充分混合后通入第二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反应,得到包含羟基化合物的反应液;将溶液D与包含羟基化合物的反应液分别泵入第三微混合器,充分混合后通入第三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开环反应,得到包含植物油多元醇的反应液;将溶液E与包含植物油多元醇的反应液分别同时泵入第四微混合器,充分混合后通入第四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加成聚合反应,其中溶液A、B、C、D、E的流速分别为0.2ml/min、0.2ml/min、0.4ml/min、0.8ml/min、1.6ml/min;微通道反应装置的第一微通道反应器体积3.2ml,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8min;第二微通道反应器体积4.8ml,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6min第三微通道反应器体积16ml,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10min第四微通道反应器体积35ml,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11min。反应结束后的产物导入分离器,静置分层,除去下层的水溶液,将上层有机相用5%的盐酸中和洗至pH值为6.5-7.5,旋蒸、干燥,得到阻燃型聚氨酯多元醇。
实施例2
取173g三-(1-吖丙啶基)氧化膦溶液溶于400ml二氯乙烷得到溶液A,179.6g3-氯-1-丙醇和7g氟硼酸溶于400ml二氯乙烷得到混合溶液B,取93.1g乙二醇和4.3g氟硼酸溶于800ml二氯乙烷得到混合溶液C,取237g环氧大豆油和0.12g碳酸钠溶于1600ml二氯乙烷得到溶液D,160g环氧丙烷和0.047g碳酸钠溶于3200ml二氯乙烷得到溶液E。其中三-(1-吖丙啶基)氧化膦溶液、3-氯-1-丙醇、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1.9∶1.5,环氧植物油中环氧基团与羟基化合物的摩尔比1∶1,环氧大豆油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为1∶11;将溶液A和溶液B分别同时泵入第一微混合器,充分混合后通入第一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反应,得到反应液;将溶液C与反应液分别泵入第二微混合器,充分混合后通入第二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反应,得到包含羟基化合物的反应液;将溶液D与包含羟基化合物的反应液分别泵入第三微混合器,充分混合后通入第三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开环反应,得到包含植物油多元醇的反应液;将溶液E与包含植物油多元醇的反应液分别同时泵入第四微混合器,充分混合后通入第四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加成聚合反应,其中溶液A、B、C、D、E的流速分别为0.2ml/min、0.2ml/min、0.4ml/min、0.8ml/min、1.6ml/min;微通道反应装置的第一微通道反应器体积3.2ml,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8min;第二微通道反应器体积4.8ml,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6min;第三微通道反应器体积16ml,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10min;第四微通道反应器体积35ml,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11min。反应结束后的产物导入分离器,静置分层,除去下层的水溶液,将上层有机相用5%的盐酸中和洗至pH值为6.5-7.5,旋蒸、干燥,得到阻燃型聚氨酯多元醇。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其中溶液A、B、C、D、E的流速分别为0.25ml/min、0.25ml/min、0.5ml/min、1ml/min、2ml/min;第一微通道反应器体积3ml,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6min;第二微通道反应器体积7ml,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7min;第三微通道反应器体积24ml,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12min;第四微通道反应器体积56ml,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14min。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卤醇化合物为10-氯-1-癸醇,二醇化合物为1,18-十八烷二醇,其中三-(1-吖丙啶基)氧化膦溶液、10-氯-1-癸醇、1,18-十八烷二醇的摩尔比为1∶2∶1.2,环氧植物油中环氧基团与羟基化合物的摩尔比1∶1,环氧大豆油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为1∶5。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环氧植物油是环氧菜籽油,即取244g环氧菜籽油和0.12g碳酸钠溶于1600ml二氯乙烷得到溶液D,其中三-(1-吖丙啶基)氧化膦溶液、3-氯-1-丙醇、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2∶1.2,环氧植物油中环氧基团与羟基化合物的摩尔比1∶1,环氧菜籽油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为1∶10。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环氧植物油是环氧棕榈油,即取533g环氧棕榈油和0.26g碳酸钠溶于1600ml二氯乙烷得到溶液D,其中三-(1-吖丙啶基)氧化膦溶液、3-氯-1-丙醇、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2∶1.2,环氧植物油中环氧基团与羟基化合物的摩尔比1∶1,环氧棕榈油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为1∶12。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环氧植物油是环氧玉米油,即取239g环氧玉米油和0.12g碳酸钠溶于1600ml二氯乙烷得到溶液D,其中三-(1-吖丙啶基)氧化膦溶液、3-氯-1-丙醇、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1.9∶1,环氧植物油中环氧基团与羟基化合物的摩尔比1∶1,环氧玉米油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为1∶11。
表1为实施例1-7制得的软泡阻燃聚氨酯多元醇的性能指标和现有工艺(专利CN101054436A中的实施例6)所得产品的性能指标,利用实施例1-7得到的聚氨酯多元醇在不添加其他阻燃剂的前提下按照表2所述配方制备聚氨酯泡沫,得到的产品性能指标如表3所示。
表1软泡阻燃聚氨酯多元醇的性能指标
通过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软泡阻燃聚氨酯多元醇粘度低、流动性好、稳定性好。
表2聚氨酯泡沫发泡配方
注:料温25℃。
表3阻燃型聚氨酯泡沫的性能指标
通过表3可以看出,在未用任何外添加阻燃剂的条件下,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得的软泡阻燃聚氨酯多元醇,从表中数据可看发泡制备的阻燃型聚氨酯泡沫制品氧指数高、发烟量低、阻燃效果好、机械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可替代现有产品应用于阻燃型聚氨酯泡沫材料。

Claims (10)

1.一种聚氨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三-(1-吖丙啶基)氧化膦溶于惰性溶剂得到的溶液A与将卤醇化合物和第一酸性催化剂溶于惰性溶剂得到的溶液B同时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的第一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反应,得到化合物;
(2)将二醇化合物和第二酸性催化剂溶于惰性溶剂得到的溶液C与步骤(1)得到的化合物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的第二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反应,得到羟基化合物;
(3)将环氧植物油和第一碱性催化剂溶于惰性溶剂得到的溶液D与步骤(2)得到的羟基化合物同时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的第三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开环反应,得到植物油多元醇;
(4)将环氧丙烷和第二碱性催化剂溶于惰性溶剂得到的溶液E与步骤(3)得到的植物油多元醇同时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的第四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加成聚合反应,得到聚氨酯多元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第一酸性催化剂和步骤(2)所述的第二酸性催化剂各自独立地为硫酸、盐酸、磷酸、氟硼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步骤(3)所述的第一碱性催化剂和步骤(4)所述的第二碱性催化剂各自独立地为碳酸钠、碳酸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碳酸氢钠或碳酸镁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卤醇化合物为其中X=Cl或Br,2≤n1≤10,为直链或支链;三-(1-吖丙啶基)氧化膦与卤醇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9~2.1),三-(1-吖丙啶基)氧化膦与第一酸性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5~0.1),第一微通道反应器的反应温度为50~70℃,反应停留时间为5~10min,第一微通道反应器的体积为1~8ml,溶液A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的流速为0.1~0.4ml/min,溶液B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的流速为0.1~0.4ml/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二醇化合物为其中2≤n2≤18,为直链或支链;三-(1-吖丙啶基)氧化膦与二醇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5),三-(1-吖丙啶基)氧化膦与第二酸性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3~0.07),第二微通道反应器的反应温度为50~70℃,反应停留时间为5~8min,第二微通道反应器的体积为2~12.8ml,溶液C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的流速为0.2~0.8ml/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环氧植物油为环氧橄榄油、环氧花生油、环氧菜籽油、环氧棉籽油、环氧大豆油、环氧椰子油、环氧棕榈油、环氧芝麻油、环氧玉米油或者环氧葵花籽油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环氧植物油中环氧基团与羟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2);第一碱性催化剂与环氧植物油的质量百分比为0.02~0.2%,第三微通道反应器的反应温度为90~130℃,反应停留时间为5~12min,第三微通道反应器的体积为4~76.8ml,溶液D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的流速为0.4~3.2ml/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环氧植物油中环氧基团与环氧丙烷的摩尔比为1∶(5~12),第二碱性催化剂与环氧植物油的质量百分比为0.02~0.1%;第四微通道反应器的反应温度为80~140℃,反应停留时间为6~14min,第四微通道反应器的体积为9.6~180ml,溶液E泵入微通道反应装置的流速为0.8~6.4ml/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溶剂为苯、二氯乙烷、氯仿、正己烷、四氯化碳、二甲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反应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顺序连接的第一微混合器、第一微通道反应器、第二微混合器、第二微通道反应器、第三微混合器、第三微通道反应器、第四微混合器和第四微通道反应器。
9.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聚氨酯多元醇。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氨酯多元醇在制备聚氨酯软泡中的应用。
CN201811188621.1A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聚氨酯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093698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88621.1A CN109369871B (zh)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聚氨酯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88621.1A CN109369871B (zh)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聚氨酯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69871A true CN109369871A (zh) 2019-02-22
CN109369871B CN109369871B (zh) 2020-11-27

Family

ID=65397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88621.1A Active CN109369871B (zh)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聚氨酯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6987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3573A (zh) * 2020-04-23 2020-07-17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聚氨酯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GB2588066A (en) * 2020-11-03 2021-04-14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ethod for continuously preparing bio-based polyol by utilizing micro-channel and multistage reaction kettle
CN114773827A (zh) * 2021-04-12 2022-07-22 池秀林 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03301A1 (en) * 2006-10-30 2008-05-01 Transitions Optical, Inc. Photochromic materials demonstrating improved fade rates
CN104610540A (zh) * 2015-03-17 2015-05-13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植物油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610060A (zh) * 2015-02-05 2015-05-13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高羟值植物油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03301A1 (en) * 2006-10-30 2008-05-01 Transitions Optical, Inc. Photochromic materials demonstrating improved fade rates
CN104610060A (zh) * 2015-02-05 2015-05-13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高羟值植物油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610540A (zh) * 2015-03-17 2015-05-13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植物油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3573A (zh) * 2020-04-23 2020-07-17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聚氨酯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US20200377656A1 (en) * 2020-04-23 2020-12-03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olyurethane polyo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11423573B (zh) * 2020-04-23 2021-04-20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聚氨酯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US11535708B2 (en) * 2020-04-23 2022-12-27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eparation method for polyol and application of polyol in making polyurethane
GB2588066A (en) * 2020-11-03 2021-04-14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ethod for continuously preparing bio-based polyol by utilizing micro-channel and multistage reaction kettle
GB2588066B (en) * 2020-11-03 2022-01-12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ethod for continuously preparing bio-based polyol by utilizing micro-channel and multistage reaction kettle
CN114773827A (zh) * 2021-04-12 2022-07-22 池秀林 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CN114773827B (zh) * 2021-04-12 2023-12-12 湖北新嘉源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69871B (zh) 2020-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69871A (zh) 一种聚氨酯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320684A (zh) 一种聚氨酯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669936B (zh) 一种含磷腰果酚基聚氨酯预聚体改性酚醛泡沫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69450B (zh) 一种高羟值植物油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541621A (zh) 一种植物油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369901B (zh) 一种植物油聚氨酯软泡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432859B (zh) 软泡阻燃聚醚多元醇的合成方法
CN100528819C (zh) 一种高羟值植物油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CN107141435A (zh) 聚酯‑醚多元醇、其制法及其制备的聚氨酯高回弹泡沫塑料和聚氨酯高回弹泡沫塑料的制法
CN105461555B (zh) 一种植物油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125919A (zh) 用于制备环戊烷型聚氨酯泡沫的植物油聚醚多元醇及其制法
CN103288642A (zh) 一种利用连续法制备植物油多元醇的方法
CN109851835A (zh) 硬质聚氨酯泡沫用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99069A (zh) 一种结构阻燃聚氨酯软泡的制备方法
JP2016512280A5 (zh)
CN107226904A (zh) 异山梨醇基聚醚多元醇及其在聚氨酯硬质泡沫中的应用
CN108129650A (zh) 一种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CN104193953B (zh) 一种含dopo基团的聚酰亚胺型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48067B (zh) 一种含硅阻燃型桐油基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113553A (zh) 一种纯植物油基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66920A (zh) 二聚脂肪酸多元醇、其制备方法、以其在聚氨酯泡沫塑料中的应用
CN106496487B (zh) 一种生物基阻燃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384342A (zh) 植物多元醇、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508939A (zh) 一种结构型阻燃蓖麻油基多元醇及其在聚氨酯泡沫中的应用
CN101357991A (zh) 一种二聚酸型聚酰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0000, 5 new model street, Gulou District, Jiangsu, Nanjing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210000 No. 30 South Pearl Road, Pukou District, Jiangsu, Nanjing

Applicant before: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22

Assignee: Zhejiang Shenyao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5340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polyurethane polyol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7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