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675C - 盘片夹 - Google Patents

盘片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675C
CN1093675C CN96108834A CN96108834A CN1093675C CN 1093675 C CN1093675 C CN 1093675C CN 96108834 A CN96108834 A CN 96108834A CN 96108834 A CN96108834 A CN 96108834A CN 1093675 C CN1093675 C CN 109367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head
disc
baffle plate
face
driv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08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793A (zh
Inventor
藤田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tend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tend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tendo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tend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3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67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67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1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43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01Details
    • G11B17/0405Closing mechanism, e.g. do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08Shutt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13Container cases
    • G11B23/03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shape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Packaging For Recording Disks (AREA)

Abstract

一种盘片夹,在由上半部和下半部叠合组成的外壳内容纳可转动的圆盘状记录媒体,下半部背面形成细长的下磁头插入孔,上半部的上面形成凸起状的上磁头容纳部,在向驱动装置插入方向一侧的外壳端面上形成与下磁头插入孔相连的端面开口部,端面开口部及下磁头插入孔平常被挡板闭塞,当盘片夹插入驱动装置时,挡板滑动并打开端面开口部和下磁头插入孔。使用本发明,可减少上磁头和下磁头的行程,有利于驱动装置薄型化,提高磁头定位精度。

Description

盘片夹
本发明涉及盘片夹,特别是涉及可转动地容纳磁性盘片、CD-ROM、MOD(光磁盘片)等圆盘状记录媒体,同时可装入驱动装置使用的盘片夹架。
以往,作为这种盘片夹有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告1992-42754号公报(以下称“已有技术1”)中揭示的一种。已有技术1中的外壳是由上半部和下半部组成并在插入方向前端的一只角上具有缺口部的矩形形状,在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别形成磁头插入孔,为了覆盖磁头插入孔而形成开闭自如的コ字形(或如钢材断面形状的槽形)的挡板,在外壳内部容纳圆盘状记录媒体。此已有技术1中的外壳被水平地插入驱动装置,在大致完全插入的状态下沿厚度方向(垂直方向)下降并被装载。平时借助弹簧而对挡板向关闭方向加力。并且,当已有技术1中的盘片夹在驱动装置中被装载时,是一边在水平方向上插入一边将挡板打开,在大致完全插入驱动装置时借助插入方向前端的缺口部可区分是否有反向插入的情况,以确保正常的装载。当装载完成时,驱动装置内部的磁头以上下敞开的状态越过盘片夹前缘部(挡板前缘部),在与磁头插入孔对应的位置磁头向盘片靠近。
作为其他的盘片夹,还有在日本专利公告1992-66078号公报(以下称“已有技术2”)中揭示的一种。已有技术2是使挡板打开时与磁头插入孔对应的挡板端面部分形成比其他部分要薄的宽度狭窄的部分。
已有技术1的盘片夹在要装载于驱动装置中时,为了能使驱动装置侧的上磁头和下磁头分别从上半部和下半部的磁头插入孔在上下方向将圆盘记录媒体夹住,必须使上磁头和下磁头的间隔较宽。故难以使驱动装置薄型化。并且由于磁头上下动作的行程大,其上下动作会导致磁头的定位精度差。尤其当外壳中容纳的为可进行高密度记录的媒体时,定位精度的影响更大。另外,直至盘片夹几乎完全插入驱动装置时,也不能检测出是方向正确的插入还是反方向的插入,所以有可能因不注意而反方向地插入,导致装置的损坏。
另外,已有技术2也是使上磁头和下磁头分别从上半部和下半部的磁头插入孔在上下方向将圆盘记录媒体夹住,所以其上磁头和下磁头的行程与已有技术1相比也小不了多少。
并且,已有技术1和2都是在上半部和下半部的两侧形成磁头插入孔,故在盘片夹外壳的平面上受到踩踏或使盘片夹外壳扭曲等外部应力时,因外壳的强度弱而易导致外壳损坏,其结果是使圆盘状记录媒体损伤而导致记录数据破坏。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装入驱动装置并插入磁头时使上磁头和下磁头的上下动作行程尽量缩小,可实现驱动装置薄型化,并可提高磁头的定位精度的盘片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单面形成磁头插入孔也能充分确保强度、并能预防反向插入驱动装置的盘片夹。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而具有以下特点。
本发明的第1方案是提供一种盘片夹,可用于具有面对面配置的上磁头和下磁头并从在这些上磁头与下磁头之间插入的圆盘状记录媒体读取记录信息的驱动装置,且具有矩形的平面形状,在其空间内具有回转自如地被保持的圆盘状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具有:由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内面侧叠合构成的、规定盘片夹外部形状的外壳;在下半部从位于插入侧的一端面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向盘片夹的中央部延伸形成的细长的下磁头插入孔;在上半部形成于下磁头插入孔正上方、有比上半部主面的其他部分向上凸起的形状、且在所述一端面上形成与下磁头插入孔连接并可供上磁头插入的端面开口部的上磁头容纳部;有相互垂直的短边部和长边部、断面呈L字形的挡板,其短边部闭塞端面开口部,长边部闭塞下磁头插入孔,当将外壳插入驱动装置时,短边部)沿下半部的设有端面开口部的所述一端面滑动,长边部沿下半部的设有下磁头插入孔的那一面滑动,由此将挡板打开。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第1方案中,仅在下半部形成用于插入下磁头的磁头插入孔,在上半部形成比其他面凸起的磁头容纳部。而且,通过使磁头容纳部和磁头插入孔相连,在磁头插入孔附近的外壳端面上形成端面开口部。进而,为覆盖此端面开口部和磁头插入孔而形成滑动自如的L字形挡板。因此,可使驱动装置一侧的上下磁头的上下动作行程尽量缩小,可使驱动装置薄型化,并提高磁头的定位精度。
又,若按第1方案,由于在与下半部的磁头插入孔相对应的上半部上形成磁头容纳部,故与两面形成磁头插入孔的盘片夹相比,可增强对平面方向外部应力的承受强度,并能获得足够的耐扭曲强度。因此,即使在使用中动作精野也不会使外壳破坏,其结果是可防止记录媒体的损伤。
而且,若按第1方案,盘片夹即使在下半部(单面)形成磁头插入孔,也能确保足够的强度,并且能预防反向插入驱动装置。
最好是在上半部与下半部之间形成的空间内位于下磁头插入孔附近容纳弹性构件。此弹性构件在外壳未装入驱动装置时向使挡板关闭的方向加力。因此,由于在不使用时挡板经常处于关闭着的状态,故能防止尘埃及异物侵入外壳内。
最好上述上磁头容纳部从外壳的某一个端面看时为梯形。由此,可进一步增加外壳的强度。也就是说,即使对外壳施加弯曲方向的力,因梯形的倾斜部分使该力分散,故增加了抗弯曲的能力。并且由于挡板的短边部是沿梯形的上磁头容纳部的斜边滑动,故可防止被钩住,可使挡板稳定地进行开闭动作。
又,在较佳实施例中,在上半部的外面形成沿与某一个端面垂直的1对端面延伸的1对凸条部。通过设置这样的凸条部,可进一步增加外壳的强度。并且,这一对凸条部的最高面部的高度最好与上磁头容纳部的最高面部的高度大致相同。这样,由于凸条部最高面部的高度与上磁头容纳部最高面部的高度一致,在将多个盘片夹重叠时就不会产生盘片夹间的晃动。其结果是有利于盘片夹的保管及运输。
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挡板短边部的顶端部延伸至上磁头容纳部的最高面部附近位置,在挡板打开时,该顶端部从比上磁头容纳部低的上半部主面的其他部分面上突出。利用此突出的部分,可在驱动装置一侧进行检测例如挡板的打开情况。也可将这时的检测结果应用于某种控制(例如仅在挡板打开时才允许盘片夹的装载)。
本发明的盘片夹在外壳的一个面上设置有凸起形状的上磁头容纳部。因此,挡板不能在外壳的这个面上滑动,而只能在另一个面上滑动。这样的结构会使挡板在外壳上的保持性恶化。所以,在较佳实施例中,是在挡板的长边部的前端部附近形成薄壁部分,在下半部形成卡合孔,通过将长边部的薄壁部分插入此卡合孔内,使挡板得到卡合支承。从而使挡板在外壳上的保持性显著地提高。
在较佳的其他实施例中,是使与下磁头插入孔相对的长边部第1部分的一方端部(与打开方向相反方向的端部)的位置及与端面开口部相对的短边部的一方端部(与打开方向相反方向的端部)的位置比与轴孔相对的长边部第2部分的一方端部(与打开方向相反方向的端部)更向打开方向一侧偏移。这样,在挡板打开时,下磁头插入孔比轴孔更早地露出。其结果是,在将盘片夹插入驱动装置时,端面开口部和下磁头插入孔会尽早敞开,可防止驱动装置一侧的上磁头和下磁头与挡板互相干涉而受到损坏。并且,通过使端面开口部和下磁头插入孔尽早敞开,可不等将盘片夹完全装入驱动装置即插入驱动装置一侧的上磁头和下磁头,还可使驱动装置的深度缩短。
在上半部的内面上也可沿比圆盘状记录媒体的外周略偏向中心一侧的圆周方向形成肋。这样可防止圆盘状记录媒体在外壳内部向上下方向移位。
在上半部的外面与向驱动装置插入方向相反方向一侧的端部附近,还可形成与上磁头容纳部具有相同宽度及相同高度的凸起部。这样能更增加外壳的强度。
又,在上半部的外面位于与向驱动装置插入方向相反方向一侧的端部,也可形成从凸起部向左右1对凸条部延伸的凸壁。这样外壳的正面形状(从与最先插入驱动装置的面相反的面看到的形状)成为矩形。所以,只要在驱动装置上设置与外壳的正面形状相对应的矩形盘片夹插入口,在将盘片夹完全插入驱动装置内的状态下,该插入口完全被外壳闭塞,在使用时可防止尘埃及异物侵入驱动装置内。并且,通过形成这样的凸壁,可更增加外壳的强度,当在盘片夹的垂直方向施加过大的力时可起到衬垫的作用,可防止圆盘状的记录媒体受到损伤。而且可减少在外壳成形时发生的翘曲。
本发明的第2方案是提供一种盘片夹,可用于具有相对配置的上磁头和下磁头、并从插入此上磁头和下磁头间的圆盘状记录媒体读取记录信息的驱动装置,其具有矩形的平面形状,在其空间内具有回转自如地保持的圆盘状记录媒体,其特点在于,具有:
将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内面侧之间叠合构成规定盘片夹外部形状的外壳;
在下半部上形成的从某一个端面的大致中央向中心方向延伸的细长的下磁头插入孔;
在上半部的下磁头插入孔大致正上方形成,具有比上半部主面的其他部分凸起的形状,在某一个端面上与下磁头插入孔相连并形成供上磁头插入的端面开口部的上磁头容纳部;
具有相互垂直的短边部和长边部的、断面大致形成L字形、用短边部闭塞端面开口部并用长边部闭塞下磁头插入孔,在将外壳装入驱动装置时可滑动并打开,被上半部和下半部夹持的挡板;
以及在上半部与下半部之间形成的空间内被容纳于下磁头插入孔附近、在外壳未装入驱动装置时向着将挡板关闭的方向作弹性加力的弹性构件。
上述第2方案具有与前述第1方案同样的效果。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盘片夹从斜上方看的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例盘片夹从斜下方看的立体图。
图3是第1实施例盘片夹从正上方看的俯视图。
图4是第1实施例盘片夹从正下方看的仰视图。
图5是第1实施例盘片夹的后视图。
图6是上半部2内面的详细图。
图7是下半部3内面的详细图。
图8是挡板4的主视图。
图9是挡板4的俯视图。
图10是挡板4的侧视图。
图11是挡板4的仰视图。
图12是沿图11B-B’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13是第1实施例盘片夹在挡板4为关闭状态时的仰视图。
图14是沿图1A-A’线的剖视图。
图15是挡板4被闭锁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挡板4打开途中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挡板4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的示图。
图18是例如未将盘片夹插入驱动装置而故意将挡板4打开时状态的示图。
图19是挡板闭锁机构其他实施例的示图。
图20是接纳第1实施例的盘片夹并进行信息读出(或写入及读出)的驱动装置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21是驱动装置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22是驱动装置所具有的主底座的俯视图。
图23是驱动装置所具有的副底座的俯视图。
图24是驱动装置所具有的磁头移送机构的侧视图。
图25是磁头移送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26是驱动装置的盘片夹插入口附近外观结构的局部主视图。
图27是驱动装置具有的门开闭机构为关闭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28是驱动装置具有的门开闭机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29是驱动装置具有的门开闭机构为开放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30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盘片夹从正上方看的俯视图。
图31是第2实施例的盘片夹从正下方看的仰视图。
图32是第2实施例盘片夹的后视图。
图33是沿图31所示D-D’线的剖视图。
以下对理想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盘片夹从斜上方看的立体图。图2是第1实施例盘片夹从斜下方看的立体图。图3是第1实施例盘片夹从正上方看的俯视图。图4是第1实施例盘片夹从正下方看的仰视图。图5是第1实施例盘片夹的后视图。以下,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第1实施例盘片夹所具有的外观特点进行说明。
外壳1,其平面为矩形。这样的外壳1如图1和图2所示,使其合成树脂成形体的上半部2和下半部3的内面侧之间重合,通过用超声波焊接或螺钉等将它们进行连接而构成。在外壳1的内部形成空间,在此空间内容纳着转动自如的磁性盘片、CD-ROM、MOD(光磁盘片)等圆盘状的记录媒体5(参照图4)。因而,如图1和图2所示,外壳1具有扁平的长方体形状,对其外形规定上面为1U、下面为1D、正面为1F、背面为1B、右侧面为1R、左侧面为1L。在下面1D上,从背面1B的大致中央部外壳1的中心形成下磁头插入孔35。在上面1U上,于下磁头插入孔35的大致正上方部位凸出形成与下磁头插入孔35连接并在背面1B上具有可插入上磁头的端面开口部11的上磁头容纳部21。下磁头插入孔35和端面开口部11用具有相互垂直的短边部和长边部的、断面大致呈L字形的挡板4关闭。还有,外壳1从背面1B侧插入后述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具有面对面配置的上磁头和下磁头,通过在上磁头和下磁头之间插入圆盘状的记录媒体,而从该圆盘状的记录媒体读取记录信息。再有,当圆盘状记录媒体如MOD那样可以写入时,上磁头和下磁头不仅可读取记录的信息,还可写入信息。
并且,挡板4滑动自如地被保持在外壳1上。该挡板4具有覆盖下半部3外面一部分的长边部41和覆盖外壳1的背面部一部分的短边部42,长边部41与短边部42相互垂直。因此,挡板4的断面形成L字形。挡板4由于容纳在外壳1内部的弹簧(后述)作用而有向关闭方向的弹性趋势,所以在通常的保管状态下,挡板4是关闭着的。图2表示挡板4关闭着的状态。在此关闭状态下,挡板4由于容纳在外壳1内部的挡板闭锁构件(后述)而被闭锁。因此,挡板4不会轻易打开,可防止外壳内部的圆盘状记录媒体5随意露出。图4和图5表示挡板4打开了的状态。因挡板闭锁构件形成的挡板4的闭锁状态由于后述驱动装置的作用而解除,闭锁状态被解除后使挡板4打开。即,当将本实施例的盘片夹插入驱动装置时,由于驱动装置一方结构的作用使挡板4的闭锁解除。关于挡板4的闭锁和解除闭锁的机构,后面要详细说明。
接着,说明上半部2的结构。在外壳1的背面1B附近。位于上半部2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形成上磁头容纳部21。此上磁头容纳部21形成比外壳1上面1U的其他部分更向上凸起的形状。也就是说,上磁头容纳部21包括从外壳1上面1U的最低面部22以规定的倾斜角度向上倾斜的倾斜部21b和表面平坦的最高面部21a。因此,如图5所示,上磁头容纳部21如从外壳1的背面1B侧来看,呈梯形。通过设置这样的上磁头容纳部21,在外壳1的背面1B形成用于插入驱动装置上磁头的端面开口部11(参照图5)。驱动装置的上磁头从端面开口部11的前方大致水平方向被插入上磁头容纳部21中。因此,即使对于外壳1施加弯曲方向的力,也由于梯形的倾斜部分而使该力分散,可提高抗弯曲力的强度。又,由于挡板4的短边部42沿梯形上磁头容纳部21的斜边滑动,故能防止钩住的情况,从而可稳定地进行挡板的开闭动作。
另外,在外壳1的正面1F附近,位于上半部2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形成凸起部23。此凸起部23与上磁头容纳部21一样,包括从外壳1上面1U的最低面部22以规定的倾斜角度向上倾斜的倾斜部23b和表面平坦的最高面部23a。还有,凸起部23的最高面部23a的高度定为与上磁头容纳部21的最高面部21a的高度大致相等。这样,可使外壳1的强度更加提高。
另外,在上半部2的右端部和左端部,分别形成沿外壳1的右侧面1R和左侧面1L延伸的右凸条部24R和左凸条部24L。此右凸条部24R和左凸条部24L分别包括从外壳1上面1U的最低面部22以规定的倾斜角度向上倾斜的倾斜部24Rb和24Lb,以及表面平坦的最高面部24Ra和24La。并且,最高面部24Ra和24La的高度定为与上磁头容纳部21的最高面部21a的高度大致相等。再有,在外壳1的正面1F上形成从凸起部23向右及左凸条部24R及24L延伸的左右1对凸壁25。因此,外壳1的强度可更加提高。当在垂直方向对盘片夹施加过大的力时可起到衬垫的作用,防止盘片5受到损伤。又,可降低外壳1在成形时发生翘曲的情况。进而,由于形成左右1对凸壁25,外壳1的正面1F的形状成为矩形,即使将驱动装置的盘片夹插入口做成与外壳1的背面1B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只要将盘片夹完全装入驱动装置,该盘片夹插入口即被外壳1完全闭塞,在使用时能防止垃圾及尘埃侵入驱动装置内。
如上所述,在外壳1的上面1U上,不象传统的盘片夹那样设置磁头插入孔。因此,外壳1的强度要比传统的盘片夹外壳强度高。而且,通过设置倾斜部21b、23b、24Rb和24Lb,壳体的抗弯曲强度与表面平坦的相比,要高得多。这是由于倾斜部21b、23b、24Rb和24Lb使弯曲方向的力向法线方向分散的缘故。又,由于各最高面部21a、23a、24Ra和24La的高度相同,在将多个盘片夹重叠保管时,各盘片夹之间也不会产生摇晃。另外,被凸部围住的凹部(最低面部22)在重叠时也不会发生摩擦,故可利用来粘贴表示盘片内容的标签等。
下面说明下半部3的结构。下半部3的表面形成大致平面的形状。但是,供挡板4滑动的滑动区域31与下半部3的主表面区域32相比,其高度略低,二者高度之差与挡板4的长边部41的厚度相等。因此,挡板4的长边部41的表面不会从下半部3的主表面区域32突出。这意味着,在将多个盘片夹重叠时,各盘片夹之间不会产生摇晃。并且,在滑动区域31的接近外壳1的正面1F一侧的端部形成梯级部33。此梯级部33比滑动区域31更略低一些。再有,在此梯级部33的、靠近外壳1的正面1F一侧的端部与主表面区域32之间形成槽状的卡合孔34。在此卡合孔34中插入挡板4的长边部41尖端部并进行卡合。
传统盘片夹的挡板形成槽状的断面,以便与外壳的上面和下面两方面相接。因此,即使该挡板在其中一处保持,也难以从外壳上脱离。而本实施例的盘片夹是在外壳1的上面1U上,形成向上凸起形状的上磁头容纳部21来代替磁头插入孔。因此,挡板4不能在外壳1的上面1U上滑动。故挡板4形成仅与外壳1的下面1D相接的L字形的断面。在这样的结构中,当仅在1处保持挡板4时,在外壳1上的保持性变差,挡板4容易从外壳1上脱离。因此,在上述实施例中,不仅将挡板4的短边部42保持在上半部2与下半部3之间,而且通过将挡板4的长边部41的尖端部插入卡合孔34内作卡合保持,而提高挡板4在外壳1上的保持性。
如图4所示,在下半部3上形成下磁头插入孔35和轴孔36。下磁头插入孔35位于外壳1的背面1B附近,配置在下半部3的左右方向中央部。驱动装置的下磁头从下磁头插入孔35的下方插入。轴孔36大致位于下半部3的中央部,配置在与设于圆盘状记录媒体5中心的轮毂51相对的位置。轴孔36的直径定为比轮毂51的直径要大。因此,在挡板4打开时,轮毂51通过轴孔36而完全露出。轮毂51被驱动装置的轴卡紧后被驱动回转。
图6是上半部2内面的详细图。图7是下半部3内面的详细图。以下,参照此图6图7对外壳1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
在上半部2的内面,如图6所示,分别沿直径各不相同的同心圆的圆周延伸形成多条肋26a-26f。另外,在下半部3的内面,如图7所示,沿着与轴孔36具有同一圆心的圆的圆周方向形成肋37。肋26a的直径定为与在下半部3上形成的轴孔36的直径大致相等。肋26a(示于图14)设于与轮毂51的凸缘52相对的位置。当从外壳1的外部向外壳1的厚度方向施加过大的外力时,轮毂51的凸缘52被夹在肋26a与下半部3内面的轴孔36的周边部36a之间。其结果,确保了与圆盘状记录媒体5相对的上半部2与下半部3之间的空间,可防止盘片的损伤。肋26b、26c限制着轮毂51周边的圆盘状记录媒体5在上下方向的位移。同样,肋26d和26e限制圆盘状记录媒体5的外周附近在上下方向的位移。这样一来,圆盘状记录媒体5就大致在同一个面内稳定地回转。肋26f的直径定为与肋37的直径大致相等。在使上半部2与下半部3重合时,肋26f与肋37相对,由此而使圆盘状记录媒体5的回转区域与其外侧的区域隔离,并防止尘埃的侵入。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借助肋26d、26e将盘片5的回转面限制在此外壳1的厚度中央还偏向下半部3的一侧,因此,可使从下面1D至盘片5的距离缩短,使磁头和轴装载时的移动行程变小,可使驱动装置小型化。
图8是挡板4的主视图。图9是挡板4的俯视图。图10是挡板4的侧视图。图11是挡板4的仰视图。图12是沿图11B-B’线的放大剖视图。图13是挡板4为关闭状态时本实施例的盘片夹的仰视图。图14为沿图1A-A’线的剖视图。以下,参照此图8-图14对挡板4的形状进行说明。
挡板4由合成树脂的成形体构成,具有一片平面状的长边部41和从该长边部41的前端立设的短边部42。因此,挡板4的侧面形状如图10所示,大致为L字形。
如图2和图4所示,挡板4的长边部41配置在下半部3的滑动区域31内,在关闭时具有闭塞下磁头插入孔35和轴孔36的功能。另外,挡板4的短边部42如图2和图5所示,具有开闭端面开口部11的功能。在此短边部42上,位于挡板打开方向(图5中箭头X的方向)的下游侧,形成从表侧向里侧贯通短边部42的卡合窗43。
在短边部42的内面,几乎沿其全长形成侧面形状为L字形的爪状部44(参照图10)。此爪状部44如图14所示,被插入上半部2内面形成的滑槽27内,起着对挡板4导向和止拔的作用。
在爪状部44上位于挡板打开方向X的下游侧端部,形成弹簧端钩槽45。如图13所示,在外壳1的内部,弹簧12被张设在下半部3的内面与弹簧端钩槽45之间。此弹簧12具有使挡板4向关闭方向的弹性趋势,在盘片夹不使用时,端面开口部11、下磁头插入孔35和轴孔36始终处于被闭塞的状态。
图15是表示挡板4闭锁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图16是表示挡板4在打开途中状态的局部放大图。以下,参照图15和图16对挡板4的开闭功能进行说明。
闭锁构件13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成形体构成,具有将挡板4保持在规定的关闭位置上并防止其移动的功能。此闭锁构件13如图15所示,其平面形状为大致U字形,并具有基部13a、折返部13b及与基部13a平行延伸的薄壁的弯曲部13c。
在接近基部13a的顶端处形成孔13d,从下半部3上凸起的轴38插通此孔13d。由此而将闭锁构件13支撑于下半部3,且可按规定的角度转动。在弯曲部13c的前端部形成卡爪13e。在此卡爪13e的一方(挡板打开方向X的上游侧)的侧面形成卡止面13f,在其另一方(挡板打开方向X的下游侧)的侧面形成倾斜面13g。
从闭锁构件13来看,位于挡板打开方向X的下游侧的下半部3的侧壁39,其与闭锁构件13相对的端部向下半部3的中央一侧倾斜,形成肋状的限制部39a。在侧壁39的前侧设有与其平行延伸的弹簧滑动凸条301,弹簧12的一侧端部位于弹簧滑动凸条301上。在挡板4的关闭状态下,闭锁构件13的卡爪13e嵌入挡板4的卡合窗43内,由此将挡板4保持在闭锁位置,可阻止挡板4随意移动。
一旦将盘片夹插入后述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内的挡板开闭销600与从固定窗43露出的卡爪13e接触,当进一步将盘片夹插入驱动装置时,挡板开闭销600即进入卡合窗43内。
如图15所示,闭锁构件13,在被轴38轴支承的同时,被肋37的前端部37a支承,所以当用挡板开闭销600的推压在闭锁构件13的闭锁解除方向Y(参照图15)施加作用力时,闭锁构件13以肋37的前端部37a为支点,其弯曲部13c如图16所示向轴38一侧翘曲。由于此翘曲,卡爪13e从卡合窗43退出而解除对挡板4的闭锁,卡爪13e的尖端通过限制部39a的附近而移位至轴38一侧。这样,当对闭锁构件13在解除闭锁的Y方向上施加正规的作用力时,限制部39a处于不造成妨碍的位置。
当将盘片夹进一步插入驱动装置时,挡板开闭销600在盘片夹上沿挡板打开方向X移动。随着此挡板开闭销600的移动,挡板4沿挡板打开方向X滑动(参照图16)。
挡板4从图13所示的关闭状态打开,在其长边部41的一侧侧端边缘41a与滑动区域31的一侧侧端边缘31a接触的位置,挡板4的打开动作结束,端面开口部11、下磁头插入孔35和轴孔36完全敞开,可对圆盘状的记录媒体5进行所希望的数据的记录/重现。
图17表示挡板4处于完全打开位置的状态,挡板4的短边部42的一侧(挡板4打开方向X的上游侧)的侧端边缘42a位于卡爪13e的倾斜面13g上。因此,在将盘片夹从驱动装置中弹出时,通过利用弹簧12的弹性使挡板4返回的动作而自动地将卡爪13e压下,使挡板4的返回动作可顺利地进行。
图18是表示在例如未将盘片夹插入驱动装置而故意要将挡板4打开等情况下,在闭锁构件13的闭锁解除方向Y无作用力而在挡板4打开方向X(滑动方向)施加作用力时的状态。
如图18所示,在挡板4上有箭头X方向的作用力时,挡板4的卡合窗43一侧的侧端边缘与卡爪13e的卡止面13f对接。因此,闭锁构件13以轴38为中心顺时针转动规定的角度,基部13a离开肋37的前端。由于闭锁构件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卡爪13e的尖端部沿箭头Z的方向、即向限制部39a一侧移动(变位),并与限制部39a的上面接触。因此,可阻止卡爪13e进一步的移位。从而,挡板4与卡爪13e间的卡合关系可继续维持,挡板4不会打开。
图19是表示挡板闭锁机构其他实施例的示图。在前述例子中,闭锁构件13如图15所示,是由肋37的前端37a支承,而在本例中,在基部13a上设置了向弹簧滑动凸条301一侧延伸的延长部13h。因此,当对闭锁构件13的卡爪13e施加闭锁解除方向的力时,如图19所示,延长部13h与弹簧滑动凸条301的侧面接触而使锁紧构件13得到支承。
还有,在图19的例子中,是使延长部13h与弹簧滑动凸条301的侧面接触,当然并不限于弹簧滑动凸条301,也可以使延长部13h与外壳1内面上凸出的其他凸出部的其他部位接触。
另外,挡板4的长边部41如图9和图13所示,包括第1部分α1,其具有在挡板4关闭时与下磁头插入孔35相对并能将下磁头插入孔35整体覆盖的第1宽度W1,以及第2部分α2,其具有在挡板4关闭时与轴孔36相对并能将轴孔36整体覆盖的第2宽度W2。在这里,轴孔36的直径定为比下磁头插入孔35的宽度要大。而且,在长边部41上,为了使第1部分α1的第1宽度W1比第2部分α2的第2宽度W2窄,使第1部分α1中挡板4的打开方向X的上游侧的端部位置比第2部分α2中挡板4的打开方向X的上游侧端部位置更向打开方向X的下游侧偏移。因此,与长边部41的第1部分α1连续的短边部42中挡板4在打开方向X的上游侧的端部位置比第2部分α2中挡板4在打开方向X的上游侧的端部位置更向打开方向X的下游侧偏移。其结果,在挡板4打开时,端面开口部11和下磁头插入孔35比轴孔36更早地露出。这是因为,在将盘片夹插入驱动装置时,如果不使端面开口部11和下磁头插入孔35尽早地敞开,将会使驱动装置一方的上磁头和下磁头与挡板4相碰而导致损坏。并且,通过使端面开口部11和下磁头插入孔35尽早地敞开,不必等盘片夹完全装入驱动装置即可将驱动装置一方的上磁头和下磁头插入,还能使驱动装置的深度缩短。
另外,挡板4的短边部42的上端如图2所示,延伸至与上磁头容纳部21的最高面部21a大致相同的高度。因此,挡板4打开时,短边部42的上端附近如图5所示,呈从上磁头容纳部21与右凸条部24R之间的最低面部22向上方突出的状态。利用此短边部42的突出的部分,可在驱动装置一侧检测到挡板4的打开状态,也可将该检测结果用于某种控制。例如,可用于控制仅在挡板4打开时才允许盘片夹的装载。
图20是接受上述实施例的盘片夹并读出(或写入和读出)信息的驱动装置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21是该驱动装置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图22是在该驱动装置中所具有的主底座的俯视图。图23是在该驱动装置中所具有的副底座的俯视图。图24是在该驱动装置中所具有的磁头移送机构的侧视图。图25是该磁头移送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如图20和图21所示,本驱动装置具有:用金属平板弯曲形成的主底座601、被支承于该主底座601上可进行前后动作及升降动作的副底座602、载放在该副底座602上的磁头移送机构603、被固定在主底座601的上方开口端的支架604、安装在主底座601的侧面上的弹出杆605等。
如图22所示,在主底座601的内面上,在切起形成止动片601a的同时,第1闭锁杆606借助轴607被回转自如地支承着。在第1闭锁杆606上形成闭锁部606a和支承部606b。该第1闭锁杆606,借助弹簧608向图示顺时针转动方向加力,借助在主底座601上形成的凸起609使转动角度受到限制。在主底座601的两侧面上形成每单侧为2个、左右两侧共4个凸轮孔610(参照图21)。并且,在主底座601的两侧面上,固定着多个弯曲成L字形的安装板611。这些安装板611直接或通过缓冲橡胶等安装在未图示的框体内部。再有,弹出杆605可前后动作地被安装在主底座601一方的侧面上。该弹出杆605借助弹簧612而向图22下方加力,在其顶端形成的解除部605a与第1闭锁杆606的支承部606b相对。
在主底座601的内部,如图23所示配置了副底座602。在此副底座602上借助轴614可回转自如地支承着第2闭锁杆613。第2闭锁杆613借助弹簧615向图示逆时针回转方向加力。在该第2闭锁杆613上形成可与主底座601的止动片601a挂脱的闭锁部613a和可与盘片夹对接的支承部613b。在副底座602的两侧面上形成每单侧有2个、左右两侧共有4个导向凸起616。这些导向凸起616被插入主底座601的各凸轮孔610内。副底座602借助未图示的弹簧向图20下方加力,在其两侧面的中央形成可与盘片夹对接的1对支承部602a,在其内底面上弯曲形成可与第1闭锁杆606的闭锁部606a挂脱的止动片602b。另外,在副底座602上固定着安装主轴电动机617及其驱动用电路元器件等的电路基板618和搭载磁头移送机构603的支承板619,同时轴支承着可回转的驱动臂620。驱动臂620位于副底座602和支承板619之间,并借助弹簧621向图示顺时针方向加力。
磁头移送机构603由线性电动机622和被此线性电动机622驱动的滑架623构成。滑架623沿着1对导向柱624可向图23的上下方向作往复运动,借助驱动臂620向图23上方加力。如图25(a)所示,在滑架623上通过板簧637铰合连接着磁头支承体625,该磁头支承体625借助装载弹簧626向滑架623一侧加力。在支承体625的下面,从后端至前端连续形成第1平坦部625a、倾斜部625b和第2平坦部625c,在其前端安装着上磁头(例如磁性头)627。另外,在滑架623上安装着下磁头(例如磁性头)628,该下磁头628与上磁头627相面对。
再回到图20,在主底座601的上方开口端,固定着支架604和桥接板629。在支架604的上面形成导向孔630。挡板开闭构件631滑动自如地与导向孔630卡合。也就是说,挡板开闭构件631具有向下方突出的挡板开闭销600,此挡板开闭销600处于与导向孔630卡合的状态。挡板开闭构件631借助弹簧632而向导向孔630的起始端加力。在桥接板629上固定着驱动销633和控制销634。控制销634向正下方延伸并限制驱动臂620的回转。驱动销633横穿磁头支承体625的下方而向水平方向延伸。在副底座602位于上方的装载位置的状态下,如图25(a)所示,驱动销633与磁头支承体625的第2平坦部625c接触,上磁头627离开下磁头628。又,如图25(b)所示,当驱动销633位于磁头支承体625的第1平坦部625a一侧时,上磁头627借助装载弹簧626而向下磁头628一侧加力。与此相反,在副底座602位于下方不装载位置的状态下,如图25(c)所示,驱动销633与磁头支承体625的第1平坦部625a接触,上磁头627与下磁头628的双方成为最大限度分离的状态。
在上述结构的驱动装置中,盘片夹未装入时,副底座602借助未图示的弹簧向后端下方的不装载位置加力,通过第2闭锁杆613的闭锁部613a与主底座601的止动片601a接触,副底座602的移动被锁定。这时,滑架623借助驱动臂620而向图23上方加力,故即使有来自外部的振动滑架23也不会移动。又,如图25(c)所示,驱动销633与磁头支承体625的第1平坦部625a接触,上磁头627与下磁头628的双方成为最大限度分离的状态。
另外,如图21所示,当将盘片夹的外壳1从开设于驱动装置前面的插入口(省略图示)插入支架604时,在其插入途中通过外壳1的背面1B推压支承部613b,第2闭锁杆613以轴614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副底座602的闭锁被解除。当进一步将外壳1向支架604的内部插入时,挡板开闭销600与从盘片夹的挡板4的卡合窗43露出的卡爪13e接触,当继续将外壳1向驱动装置内插入时,挡板开闭销600进入卡合窗43内。由此,挡板4的闭锁被解除。当进一步将外壳1向驱动装置内插入时,挡板开闭销600因插入力而沿导向孔630向图20中的右侧移动。随着此挡板开闭销600的移动,挡板4向打开方向滑动。
挡板4借助在导向孔630内移动的挡板开闭构件631而成为完全打开的状态。并且,通过外壳1的背面1B推压支承部602a,导向凸起616沿凸轮孔610移动,副底座602在主底座601上一边前进一边上升并达到装载位置。其结果,第1闭锁杆606以轴607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其闭锁部606a与止动片602b卡合,副底座602被锁定于装载位置。还有,当副底座602相对主底座601而前进时,由于设在主底座601上的控制销631使驱动臂620的回转受到限制,滑架623成为不受来自驱动臂620附加力影响的自由状态。
这样当盘片夹完全插入支架604时,盘片夹借助支架604被保持在上升位置,而主轴电动机617与副底座602一起上升,并与容纳在盘片夹内的圆盘状记录媒体5的轮毂51卡合。并且,借助主轴电动机617的驱动使圆盘状记录媒体5回转,又,根据供给线性电动机622的线圈的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磁头移送机构603也被驱动,滑架623沿着导向柱624向圆盘状记录媒体5的半径方向作往复移动。这时,伴随滑架623的往复移动,磁头支承体625的下面与设在桥接板629上的驱动销633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滑架623处于与圆盘状记录媒体5远离的变动位置时,如图25(a)所示,驱动销633与磁头支承体625的第2平坦部625c接触,上磁头627从下磁头628离开。另外,滑架623向圆盘状记录媒体5的中心移动时,如图25(b)所示,驱动销633不与磁头支承体625接触,由于装载弹簧626的弹性附加力,上磁头627隔着圆盘状记录媒体5与下磁头628压接,用此上磁头627和下磁头628对圆盘状记录媒体5进行信息的记录/重现。
又,在将盘片夹从驱动装置排出时,克服弹簧612的弹性而推压弹出杆605。相应地,弹出杆605的解除部605a推压支承部606b,使第1闭锁杆606向逆时针方向回转。其结果,闭锁部606a与止动片602b间的卡合被解除,副底座602与上述过程相反,在主底座601上一边后退一边下降,借助第2闭锁杆613再次被锁定于不装载的位置。这时,磁头移送机构603与副底座602一起下降,而磁头支承体625因驱动销633而使向下方的移动受到限制,如图25(c)所示,驱动销633与磁头支承体625的第1平坦部625a接触,上磁头627和下磁头628的双方都充分脱离圆盘状记录媒体5。因此,在盘片夹弹出时,上磁头627和下磁头628不会防碍盘片夹,可防止上下两磁头627、628受损伤。
图26是表示上述驱动装置的盘片夹插入口附近外观结构的局部主视图。图27是表示驱动装置具有的门开闭机构的闭塞状态的剖视图。图28是表示驱动装置具有的门开闭机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29是表示驱动装置具有的门开闭机构的开放状态的剖视图。以下,参照这些图26-图29对该驱动装置的门开闭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26和图27所示,在用合成树脂等构成的前面板701上形成盘片夹插入口702。该前面板701被铆装固定在配置于驱动装置内部的主底座601的规定部分。在前面板701上形成从盘片夹插入口702的上边向下方空出的1对凸起部701a和701b。此凸起部701a和701b分别与在盘片夹的上半部2上形成的上磁头容纳部21与右凸条部24R之间的凹部形状及上磁头容纳部21与左凸条部24L之间的凹部形状(参照图1)相对应。因此,将盘片夹从其背面1B正确地插入盘片夹插入口702时,盘片夹不会与上述凸起部701a和701b接触而被插入至规定的位置。然而,如要将盘片夹从正面1F逆向插入时,由于与凸起部701a和701b接触,故不能将盘片夹插入盘片夹插入口702内。又,在盘片夹上半部2的正面1F附近形成左右1对凸壁25(参照图1)。通过形成这样的凸壁25,在将盘片夹完全插入驱动装置时,盘片夹插入口702几乎完全被闭塞。因此,在盘片夹插入时,可防止异物等进入驱动装置内。
在前面板701的里侧配置着板状的门707。在该门707的两下侧,一体形成回转轴707a,同时形成让位孔707b。这些回转轴707a在前面板701的背面被转动自如地支承着。并且,在一侧的回转轴707a上卷绕着螺旋扭簧708。螺旋扭簧708的两端被卡止在门707和前面板701的背面。门707借助螺旋扭簧708的弹性,向把盘片夹插入口闭塞方向加力。如图27所示,在各回转轴707a的后方,设有止动片709。在本驱动装置中,止动片709在主底座601上一体形成,当然也能形成于驱动装置内的其他构件上。止动片709阻止回转轴707a向盘片夹插入方向(箭头P方向)的移动,然而由于进入让位孔707b内而不会妨碍门707的转动。
在前面板701的里侧,配置着1对闭锁构件710。并且,借助此闭锁构件710阻止门707的自由转动。如图28所示,这些闭锁构件710由在圆周面上有1对缺口711的支轴710a、在支轴710a的两端部上一体形成的1对闭锁部710b、710c及从一处的闭锁部710b向垂直方向延伸的被推压部710d构成。还有,在被推压部710d上形成倒角状的倾斜面710e。另外,在前面板701的背面,形成厚壁的凸堤701c。该凸堤701c除了盘片夹插入口702的上边两端的凹部701d以外沿着盘片夹插入口702的周边延伸。在位于凸堤701c的凸起部701a、701b的正背后位置处,形成1对止拔部701e,在这些止拔部701e的两侧形成短尺寸的凸起701f。在止拔部701e的内侧形成具有与支轴710a大致同样曲面的凹状,同样,在面向凸起710f的部分也形成具有与支轴710a大致同样曲面的凹状。
上述构成的闭锁紧构件710被组装在前面板701的里侧,卷绕在支轴710a上的螺旋扭簧712的两端分别被卡止在闭锁部710c的附近和前面板701的上部。因此,闭锁部710b、710c以支轴710a为转动支点向与门707的上端卡止的方向加力。
在这样构成的门开闭机构中,在未将盘片夹装入驱动装置的非装入状态时,盘片夹插入口702被门707闭塞,门707的自由转动被闭锁构件710阻止。因此,即使用例如手指或笔记用具等除盘片夹以外的物品推压门707,门707的转动仍被闭锁构件707阻止,能可靠地防止异物从盘片夹插入口702侵入驱动装置的内部。并且,即使将断面形状与正规盘片夹不同的其他的盘片夹插入盘片夹插入口702,因该其他的盘片夹与凸起部710a、701b接触而不能推压被推压部710d。因此,门707的转动仍被闭锁构件710阻止,可防止其他的盘片夹的误插入。而且,即使用这种不正规的盘片夹推压门707,此推压力由于借助闭锁构件710的闭锁部710b、710c和止动片709而在门707的上下两边被承受,因此门707的回转轴707a不易损坏。
在使用时,当将盘片夹按图27中箭头P的方向向盘片夹插入口702插入时,在其插入途中,在盘片夹插入口702的上端露出的被推压部710d由于被盘片夹的左右凸条部24L、24R推压,闭锁构件710以支轴710a为支点转动,使闭锁部710b、710c与门707的卡止被解除。这时,由于被推压部710d和左右凸条部24L、24R之间在倾斜面710e处接触,所以即使盘片夹在盘片夹插入口702内位置偏移一些,闭锁构件710也能可靠地转动。当将盘片夹进一步推入并推压门707时,如图29所示,门707以回转轴707a为支点进行转动,盘片夹被保持在驱动装置内的主底座601上。
另外,当操作弹出杆605、将盘片夹与上述过程相反地从驱动装置向盘片夹插入口702弹出时,门707借助螺旋扭簧708的附加力向反方向转动,同时闭锁构件710也借助螺旋扭簧712的附加力向反方向转动。其结果,如图27所示,盘片夹插入口702再次被门707闭塞,此门707的自由转动由于闭锁构件710而被阻止。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盘片夹从正上方看的俯视图。图31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盘片夹从正下方看的仰视图。图32是第2实施例的盘片夹的后视图。图33是沿图31所示D-D’线的剖视图。以下,参照这些图30-图33,对第2实施例的盘片夹进行说明。
第2实施例的盘片夹与第1实施例的盘片夹同样,是将上半部200和下半部300重叠而构成外壳100。在此外壳100的内部容纳着回转自如的圆盘状记录媒体5。并且,在外壳100的背面可滑动地设置着用于开闭端面开口部11和下磁头插入孔35的挡板4。
在本实施例的盘片夹中,在上半部200的上面形成与第1实施例盘片夹的上磁头容纳部21同样结构的上磁头容纳部210。也就是说,该上磁头容纳部210比外壳100上面的其他部分要向上凸起。然而,在外壳100的上面设有与第1实施例中的凸起部23、右凸条部24R和左凸条部24L相对应的部分。这一点与第1实施例不同。其他的部分与第1实施例相同,对相应的部分标上相同的编号,并省略对其说明。

Claims (11)

1.一种盘片夹,可用于具有面对面配置的上磁头和下磁头并从在这些上磁头与下磁头之间插入的圆盘状记录媒体读取记录信息的驱动装置,且具有矩形的平面形状,在其空间内具有回转自如地被保持的圆盘状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由上半部(2)和下半部(3)的内面侧叠合构成的、规定盘片夹外部形状的外壳(1);
在所述下半部(3)从位于插入侧的一端面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向盘片夹的中央部延伸形成的细长的下磁头插入孔(35);
在所述上半部(2)形成于所述下磁头插入孔(35)正上方、有比上半部(2)主面的其他部分向上凸起的形状、且在所述一端面上形成与所述下磁头插入孔(35)连接并可供所述上磁头插入的端面开口部(11)的上磁头容纳部(21);
有相互垂直的短边部(42)和长边部(41)、断面呈L字形的挡板(4),其短边部(42)闭塞所述端面开口部(11),长边部(41)闭塞所述下磁头插入孔(35),当将所述外壳(1)插入所述驱动装置时,短边部(42)沿下半部的设有端面开口部(11)的所述一端面滑动,长边部(41)沿下半部的设有下磁头插入孔(35)的那一面滑动,由此将挡板(4)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夹,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容纳于所述下磁头插入孔附近、在未将所述外壳装入所述驱动装置时向将所述挡板关闭的方向作弹性加力的弹性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夹,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一端面来看所述外壳时,所述上磁头容纳部为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半部的外面,形成沿与所述一端面垂直的1对端面延伸的1对凸条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片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半部上形成的1对凸条部的最高面部的高度定为与所述上磁头容纳部的最高面部的高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短边部的前端部延伸至所述上磁头容纳部的最高面部的附近位置,在将所述挡板打开时,该顶端部从比上磁头容纳部低的所述上半部主面的其他部分的面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挡板的长边部的前端部附近形成比其他部分壁厚较薄的薄壁部分,在所述下半部形成通过插入所述挡板长边部的薄壁部分而对所述挡板作卡合保持的卡合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夹,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圆盘状记录媒体的中央部形成被所述驱动装置的主轴装卡的轮毂;
在所述下半部的中央部形成有使所述轮毂露出的、并且直径大于所述轮毂直径的轴孔;
所述挡板的长边部包含与短边部连接且在关闭时与所述下磁头插入孔相对并可将下磁头插入孔整体覆盖的第1部分、在关闭时与所述轴孔相对并可将轴孔整体覆盖的第2部分;
使所述长边部第1部分中与打开方向相反方向的端部位置和所述短边部中与打开方向相反方向的端部位置比所述第2部分中与打开方向相反方向的端部位置更向打开方向一侧偏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片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半部的内面沿比所述圆盘状记录媒体的外周稍向中心靠的圆周方向形成肋。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片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半部外面的与向所述驱动装置插入方向相反方向的端部附近形成与所述上磁头容纳部具有相同宽度及相同高度的凸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盘片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半部外面的与向所述驱动装置插入方向相反方向的端部附近,形成从所述凸起部向左右的所述1对凸条部延伸的凸壁。
CN96108834A 1995-07-07 1996-07-08 盘片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367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605395 1995-07-07
JP196053/95 1995-07-07
JP8167217A JPH0982055A (ja) 1995-07-07 1996-06-27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167217/96 1996-06-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93A CN1143793A (zh) 1997-02-26
CN1093675C true CN1093675C (zh) 2002-10-30

Family

ID=26491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088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3675C (zh) 1995-07-07 1996-07-08 盘片夹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0752704B1 (zh)
JP (1) JPH0982055A (zh)
KR (1) KR100338574B1 (zh)
CN (1) CN1093675C (zh)
AU (1) AU705725B2 (zh)
CA (1) CA2180510A1 (zh)
DE (1) DE19627467A1 (zh)
MX (1) MX960264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34342A (ja) * 1999-11-05 2001-05-18 Xanavi Informatics Corp 電子部品接続装置
JP3350495B2 (ja) * 1999-12-21 2002-11-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ディスク装置
US6687215B1 (en) 2000-04-12 2004-02-03 Dphi Acquisitions, Inc. Low profile and medium protecting cartridge assembly
TW554337B (en) * 2000-04-12 2003-09-21 Dataplay Inc Low profile cartridge for data storage disk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8050A (en) * 1987-06-09 1989-08-15 Verbatim Corp. Structurally rigid disk cartridge adaptable to eliminating relative axial cartridge and/or transducer head loading/unloading movement
JPH0528607Y2 (zh) * 1987-10-27 1993-07-22
US4864452A (en) * 1988-02-26 1989-09-05 Syquest Technology Removable cartridge with lockable access door
JPH0739100Y2 (ja) * 1988-04-04 1995-09-06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デイスクカートリツジ
US5237560A (en) * 1988-06-23 1993-08-17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disc cartridge
JPH0636541Y2 (ja) * 1989-02-28 1994-09-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US5381402A (en) * 1993-07-07 1995-01-10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Removable disk cartridge for use with a rotary actuated disk dr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705725B2 (en) 1999-05-27
EP0752704A2 (en) 1997-01-08
EP0752704A3 (en) 1998-03-18
KR100338574B1 (ko) 2002-11-07
CN1143793A (zh) 1997-02-26
MX9602642A (es) 1997-06-28
DE19627467A1 (de) 1997-02-06
AU5838296A (en) 1997-01-23
CA2180510A1 (en) 1997-01-08
KR970008082A (ko) 1997-02-24
EP0752704B1 (en) 2001-12-05
JPH0982055A (ja) 1997-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822C (zh) 磁盘盒及其装载用托盘
CN1144204C (zh) 电子设备
CN1214511A (zh) 具有改进停靠臂的盘盒装入装置
CN1093675C (zh) 盘片夹
CN1143295C (zh) 盘盒装置
JP2009187600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及び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CN100338678C (zh) 光盘盒
CN1214388C (zh) 磁盘盒
JP2719510B2 (ja) 音声式電子ブック
JP2007207372A (ja) スロットイン型ディスク装置
US8365209B2 (en) Optical disc drive
US20050262523A1 (en) Disk drive
JP3082428B2 (ja)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KR100524967B1 (ko) 광디스크 드라이브
CN1076503C (zh) 唱盘放音装置
CN1148752C (zh) 盒式磁盘适配盒
JP2001216704A (ja) 薄型フロッピー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US6388973B1 (en) Cartridge transporting apparatus
CN1741183A (zh) 开门和关门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电子设备
JP2003059161A (ja) 薄型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JPH05159432A (ja) 記録装置
JPH11353775A (ja) フロッピィディスク装置
JP2000331406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のカートリッジ誤挿入防止機構
JP3863881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H0410271A (ja) 円盤状記録媒体のトラバース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