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38840A - 一种高强度路面及其施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强度路面及其施工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38840A CN109338840A CN201811192678.9A CN201811192678A CN109338840A CN 109338840 A CN109338840 A CN 109338840A CN 201811192678 A CN201811192678 A CN 201811192678A CN 109338840 A CN109338840 A CN 1093388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plate
- reinforcing bar
- layer
- road
- vertical reinforc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32—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courses of different kind made in situ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01C11/16—Reinforcements
- E01C11/18—Reinforcements for cement concrete pavings
- E01C11/185—Reinforcements for cement concrete pavings the reinforcements extending up to the surface, e.g. anti-slip grat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建设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强度路面及其施工工艺。一种高强度路面,其优势在于路面不易形成凸起或凹坑。一种高强度路面,从下往上依次包括土壤层、级配碎石层、混凝土层和沥青层,所述混凝土层内设有竖直的钢板,所述钢板沿道路宽度方向设置且钢板的下端位于混凝土层内、钢板的上端超出混凝土层的上表面延伸至沥青层内。通过沿道路宽度方向设置的钢板,且由于钢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混凝土层和沥青层内。因此在行驶车辆急刹的时候钢板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加强作用。减少路面出现凸起或凹坑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建设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强度路面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结合料提高了铺路用粒料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因此,沥青路面是道路建设中一种被最广泛采用的高级路面。
授权公告号为CN203270399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该沥青路面从上往下为温拌沥青玛蹄脂碎石层、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层、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层、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以及基层。
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温拌沥青玛蹄脂碎石层和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层之间仅仅通过粘合层粘合在一起,在车辆急刹的过程中,位于最上方的温拌沥青玛蹄脂碎石层受到来自车辆对其的巨大作用力,当粘合层的粘合力无法抵消这股作用力时,容易导致温拌沥青玛蹄脂碎石层和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层之间发生滑移,在路面形成凸起或凹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路面,其优势在于路面不易形成凸起或凹坑。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强度路面,从下往上依次包括土壤层、级配碎石层、混凝土层和沥青层,所述混凝土层内设有竖直的钢板,所述钢板沿道路宽度方向设置且钢板的下端位于混凝土层内、钢板的上端超出混凝土层的上表面延伸至沥青层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沿道路宽度方向设置的钢板,且由于钢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混凝土层和沥青层内。因此在行驶车辆急刹的时候钢板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加强作用。减少路面出现凸起或凹坑的可能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层内设有水平方向的钢筋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混凝土层内部设置钢筋网加强混凝土层的抗裂能力。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筋网的每个节点处均捆扎有竖直朝向的竖直钢筋,竖直钢筋的下端插入级配碎石层内,竖直钢筋的上端位于沥青层内钢筋网的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竖直钢筋的下端插入级配碎石层内以加强竖直钢筋的牢固度,且方便在混凝土层浇筑前固定竖直钢筋。而竖直钢筋起到加强钢板的抗倒能力。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沿道路宽度方向的同一直线上排布的竖直钢筋以道路中心线为分割线一分为二作为两个钢筋组排;以与钢筋组排相邻道路边方向观察时,钢板位于钢筋组排的左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车辆是靠右行驶的,因此在车辆对沥青层的作用力方向上,钢板受到的力带动其向竖直钢筋的方向运动,竖直钢筋支撑钢板,两者配合一起防止沥青层在水平方向上发生滑移,减少路面上出现凸起或凹坑的可能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筋网的上侧设有宽度与钢板厚度相等的嵌入槽,所述钢板的下端插入嵌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钢筋网上设置嵌入槽将钢板嵌入嵌入槽内,方便将钢板的位置固定。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路面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上述高强度路面的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铺设级配碎石层
在土壤层的上方倾倒细碎石并铲平,然后铺设颗粒稍大一级的碎石并铲平,不断重复上述步骤铺设级配碎石层;
步骤二、搭建钢筋框架;
步骤三、安装钢板;
步骤四、浇筑混凝土;
步骤五、浇筑沥青层
在混凝土层的上方浇筑沥青层使得竖直钢筋和钢板都埋在沥青层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铺设级配碎石层后通过搭建钢筋框架和钢板后浇筑混凝土层和沥青层,顺利铺设上述道路。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搭建钢筋框架时,在级配碎石层的上方搭建水平方向的钢筋网,并在钢筋网的每个节点上捆扎竖直朝向的竖直钢筋,竖直钢筋的下端插入级配碎石层内,且保证竖直钢筋的上端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建钢筋网后将竖直钢筋的下端插入级配碎石层内以加固竖直钢筋,方便后续浇筑混凝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每组钢筋组排以相邻道路边方向观察位于钢筋组排左侧的位置均预先磨削有形成嵌入槽,将钢板以竖直状态插入嵌入槽内,并将竖直钢筋的上端卡入到钢板和竖直延伸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钢板插入到嵌入槽内,通过嵌入槽与钢板配合固定钢板的下端,通过将竖直钢筋的上端卡入到钢板和竖直延伸板之间来固定钢板的上端。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规划好的其中一个单边道路的两侧搭建木模板,通过木模板限制单边道路的宽度,通过木模板和钢板配合形成一个个被包围的方框,从该处钢板背向竖直钢筋的一侧开始一个个方框浇筑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混凝土对钢板的压力是带动钢板往竖直钢筋的方向运动,而竖直钢筋是捆扎在钢筋网上、下端插入级配碎石层内的,因此竖直钢筋和钢板均不会在混凝土的压力作用下倾倒。而且用钢板代替了模板配合两侧的木模板成型,节省了部分模板的消耗。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单边道路浇筑完成后,拆除木模板、并在另一边道路的边缘位置按照规划距离搭建新的木模板;木模板、钢板以及已经浇筑的单边道路配合形成一个个的方框,并从该处钢板背向竖直钢筋的一侧开始一个个方框浇筑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钢板和已成型的混凝土代替部分模板,节省耗材。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因此在行驶车辆急刹的时候钢板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加强作用,减少路面出现凸起或凹坑的可能性;
2.由于车辆是靠右行驶的,因此在车辆对沥青层的作用力方向上,钢板受到的力带动其向竖直钢筋的方向运动,因此竖直钢筋可以起到支撑钢板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隐藏混凝土层和沥青层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土壤层;2、级配碎石层;3、混凝土层;4、沥青层;5、钢筋网;6、竖直钢筋;7、钢板;8、嵌入槽;9、水平延伸板;10、竖直延伸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高强度路面,从下往上依次包括土壤层1、级配碎石层2、混凝土层3和沥青层4。
如图2所示,混凝土层3内铺设有沿水平方向的钢筋网5,通过钢筋网5来提升混凝土层3的抗裂能力。在钢筋网5的每个节点处均捆扎有竖直朝向的竖直钢筋6,竖直钢筋6的下端插入级配碎石层2内,竖直钢筋6的上端穿出混凝土层3,且每根竖直钢筋6的最上端均与混凝土层3的上端面之间存在10cm的间距。
如图2和图3所示,沿道路宽度方向的同一直线上排布的竖直钢筋6以道路中心线为分割线一分为二作为两个钢筋组排,每组钢筋组排以相邻道路边方向观察位于钢筋组排左侧的位置均安装有钢板7。钢板7的下端插入混凝土层3内,钢筋网5的上侧与钢板7相对应的位置开有深度为钢筋直径三分之一、宽度与钢板7厚度相等的嵌入槽8,钢板7的下端插入嵌入槽8内。钢板7的上端朝向相邻竖直钢筋6的方向折弯形成有水平延伸板9,水平延伸板9远离钢板7的一侧向下折弯形成有竖直延伸板10。竖直延伸板10和钢板7之间的间距略大于竖直钢筋6的直径,当钢板7插入嵌入槽8后,竖直钢筋6的上端正好位于钢板7和竖直延伸板10之间。竖直钢筋6配合定位钢板7的上端,嵌入槽8配合定位钢板7的下端,使得不需要额外措施就可以将钢板7定位。
如图2和图3所示,沥青层4将竖直钢筋6和钢板7位于混凝土层3上方的部分包覆在内,通过钢板7配合阻断分隔沥青层4,使得沥青层4的内部形成一个个小的隔间,相邻的隔间之间通过钢板7相隔开。在车辆急刹时,车辆对沥青层4的作用力都是向前的,又由于车辆是靠右行驶的,因此在车辆对沥青层4的作用力方向上,钢板7受到的力带动其向竖直钢筋6的方向运动,竖直钢筋6支撑钢板7,两者配合一起防止沥青层4在水平方向上发生滑移,减少路面上出现凸起或凹坑的可能性。
实施例二:
一种上述高强度路面的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铺设级配碎石层2
在土壤层1的上方倾倒细碎石并铲平,然后铺设颗粒稍大一级的碎石并铲平,不断重复上述步骤铺设级配碎石层2。
步骤二、搭建钢筋框架
在级配碎石层2的上方搭建水平方向的钢筋网5,并在钢筋网5的每个节点上捆扎竖直朝向的竖直钢筋6,竖直钢筋6的下端插入级配碎石层2内,且保证竖直钢筋6的上端平齐。沿道路宽度方向的同一直线上排布的竖直钢筋6以道路中心线为分割线一分为二作为两个钢筋组排,每组钢筋组排以相邻道路边方向观察位于钢筋组排左侧的位置均预先磨削有形成嵌入槽8。
步骤三、安装钢板7
将钢板7以竖直状态插入嵌入槽8内,并将竖直钢筋6的上端卡入到钢板7和竖直延伸板10之间。通过竖直钢筋6定位钢板7的上端,通过嵌入槽8定位钢板7的下端,使得钢板7从上至下紧密地贴合在竖直钢筋6上。
步骤四、浇筑混凝土
在规划好的其中一个单边道路的两侧搭建木模板,通过木模板限制单边道路的宽度,通过木模板和钢板7配合形成一个个被包围的方框。从该处钢板7背向竖直钢筋6的一侧开始一个个方框浇筑混凝土,由于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混凝土对钢板7的压力是带动钢板7往竖直钢筋6的方向运动,而竖直钢筋6是捆扎在钢筋网5上、下端插入级配碎石层2内的,因此竖直钢筋6和钢板7均不会在混凝土的压力作用下倾倒。
在单边道路浇筑完成后,拆除木模板、并在另一边道路的边缘位置按照规划距离搭建新的木模板。木模板、钢板7以及已经浇筑的单边道路配合形成一个个的方框,并从该处钢板7背向竖直钢筋6的一侧开始一个个方框浇筑混凝土。
步骤五、浇筑沥青层4
在混凝土层3的上方浇筑沥青层4使得竖直钢筋6和钢板7都埋在沥青层4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强度路面,从下往上依次包括土壤层(1)、级配碎石层(2)、混凝土层(3)和沥青层(4),其特征是:所述混凝土层(3)内设有竖直的钢板(7),所述钢板(7)沿道路宽度方向设置且钢板(7)的下端位于混凝土层(3)内、钢板(7)的上端超出混凝土层(3)的上表面延伸至沥青层(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路面,其特征是:所述混凝土层(3)内设有水平方向的钢筋网(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路面,其特征是:所述钢筋网(5)的每个节点处均捆扎有竖直朝向的竖直钢筋(6),竖直钢筋(6)的下端插入级配碎石层(2)内,竖直钢筋(6)的上端位于沥青层(4)内钢筋网(5)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度路面,其特征是:沿道路宽度方向的同一直线上排布的竖直钢筋(6)以道路中心线为分割线一分为二作为两个钢筋组排;以与钢筋组排相邻道路边方向观察时,钢板(7)位于钢筋组排的左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强度路面,其特征是:所述钢筋网(5)的上侧设有宽度与钢板(7)厚度相等的嵌入槽(8),所述钢板(7)的下端插入嵌入槽(8)内。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高强度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步骤一、铺设级配碎石层(2)
在土壤层(1)的上方倾倒细碎石并铲平,然后铺设颗粒稍大一级的碎石并铲平,不断重复上述步骤铺设级配碎石层(2);
步骤二、搭建钢筋框架;
步骤三、安装钢板(7);
步骤四、浇筑混凝土;
步骤五、浇筑沥青层(4)
在混凝土层(3)的上方浇筑沥青层(4)使得竖直钢筋(6)和钢板(7)都埋在沥青层(4)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搭建钢筋框架时,在级配碎石层(2)的上方搭建水平方向的钢筋网(5),并在钢筋网(5)的每个节点上捆扎竖直朝向的竖直钢筋(6),竖直钢筋(6)的下端插入级配碎石层(2)内,且保证竖直钢筋(6)的上端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每组钢筋组排以相邻道路边方向观察位于钢筋组排左侧的位置均预先磨削有形成嵌入槽(8),将钢板(7)以竖直状态插入嵌入槽(8)内,并将竖直钢筋(6)的上端卡入到钢板(7)和竖直延伸板(1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规划好的其中一个单边道路的两侧搭建木模板,通过木模板限制单边道路的宽度,通过木模板和钢板(7)配合形成一个个被包围的方框,从该处钢板(7)背向竖直钢筋(6)的一侧开始一个个方框浇筑混凝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单边道路浇筑完成后,拆除木模板、并在另一边道路的边缘位置按照规划距离搭建新的木模板;木模板、钢板(7)以及已经浇筑的单边道路配合形成一个个的方框,并从该处钢板(7)背向竖直钢筋(6)的一侧开始一个个方框浇筑混凝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92678.9A CN109338840B (zh) | 2018-10-13 | 2018-10-13 | 一种高强度路面的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92678.9A CN109338840B (zh) | 2018-10-13 | 2018-10-13 | 一种高强度路面的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38840A true CN109338840A (zh) | 2019-02-15 |
CN109338840B CN109338840B (zh) | 2020-11-20 |
Family
ID=65309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192678.9A Active CN109338840B (zh) | 2018-10-13 | 2018-10-13 | 一种高强度路面的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338840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11293A (zh) * | 2020-10-30 | 2021-02-26 | 王克瑶 | 一种市政公路路面结构及路面基层的抗压方法 |
CN113605183A (zh) * | 2021-08-11 | 2021-11-05 | 中铁六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鱼鳞坑模具施工工艺 |
CN115584758A (zh) * | 2022-12-08 | 2023-01-10 | 扬中恒瑞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轻量化整体式不锈钢井盖 |
CN118147965A (zh) * | 2024-05-11 | 2024-06-07 | 赣州市榕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一种市政沥青混凝土道路及其修建施工方法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096321U (zh) * | 1973-12-30 | 1975-08-12 | ||
DE10015394A1 (de) * | 2000-03-09 | 2001-09-13 | Uwe Luerssen | Verbindungsschicht für den Straßenbau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
KR20060031029A (ko) * | 2004-10-07 | 2006-04-12 | 김원기 | 도로 포장면 융설 및 보강자재,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이용한 도로 포장면의 융설 및 보강방법 |
CN1966857A (zh) * | 2005-11-18 | 2007-05-23 | 德国睿铁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轨道车辆的行驶道路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985823A (zh) * | 2010-10-26 | 2011-03-16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滑移式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复合式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
CN203007834U (zh) * | 2012-12-31 | 2013-06-19 | 长安大学 | 一种横桥向布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桥面复合铺装结构 |
CN204185743U (zh) * | 2014-09-17 | 2015-03-04 | 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脱硫灰路基水泥路面结构 |
CN204780511U (zh) * | 2015-07-06 | 2015-11-18 | 江苏北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新型水泥混凝土基路面结构 |
CN205368928U (zh) * | 2016-01-22 | 2016-07-06 | 山西大学 | 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的沥青路面结构 |
CN205557331U (zh) * | 2016-04-07 | 2016-09-07 | 中铁城建集团南昌建设有限公司 | 减轻铺装层滑移幅度的钢桥面板铺装结构 |
-
2018
- 2018-10-13 CN CN201811192678.9A patent/CN10933884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096321U (zh) * | 1973-12-30 | 1975-08-12 | ||
DE10015394A1 (de) * | 2000-03-09 | 2001-09-13 | Uwe Luerssen | Verbindungsschicht für den Straßenbau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
KR20060031029A (ko) * | 2004-10-07 | 2006-04-12 | 김원기 | 도로 포장면 융설 및 보강자재,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이용한 도로 포장면의 융설 및 보강방법 |
CN1966857A (zh) * | 2005-11-18 | 2007-05-23 | 德国睿铁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轨道车辆的行驶道路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985823A (zh) * | 2010-10-26 | 2011-03-16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滑移式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复合式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
CN203007834U (zh) * | 2012-12-31 | 2013-06-19 | 长安大学 | 一种横桥向布设开孔钢板连接件的钢桥面复合铺装结构 |
CN204185743U (zh) * | 2014-09-17 | 2015-03-04 | 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脱硫灰路基水泥路面结构 |
CN204780511U (zh) * | 2015-07-06 | 2015-11-18 | 江苏北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新型水泥混凝土基路面结构 |
CN205368928U (zh) * | 2016-01-22 | 2016-07-06 | 山西大学 | 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的沥青路面结构 |
CN205557331U (zh) * | 2016-04-07 | 2016-09-07 | 中铁城建集团南昌建设有限公司 | 减轻铺装层滑移幅度的钢桥面板铺装结构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11293A (zh) * | 2020-10-30 | 2021-02-26 | 王克瑶 | 一种市政公路路面结构及路面基层的抗压方法 |
CN113605183A (zh) * | 2021-08-11 | 2021-11-05 | 中铁六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鱼鳞坑模具施工工艺 |
CN115584758A (zh) * | 2022-12-08 | 2023-01-10 | 扬中恒瑞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轻量化整体式不锈钢井盖 |
CN118147965A (zh) * | 2024-05-11 | 2024-06-07 | 赣州市榕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一种市政沥青混凝土道路及其修建施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38840B (zh) | 2020-11-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38840A (zh) | 一种高强度路面及其施工工艺 | |
CN104453229B (zh) | 一种承重大跨度预应力双t板施工方法 | |
CN105821718B (zh) | 紧邻既有无砟轨道路基帮宽加固构造 | |
CN102041765B (zh) | 防滑车道 | |
CN100436713C (zh) | 道路建设有水激振施工方法及其设备 | |
CN106498848B (zh) | 一种常温灌注式桥梁无缝式伸缩缝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9252434A (zh) | 一种沥青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DE10325166B4 (de) | Gleisaufbau für schienengebundene Fahrzeuge, insbesondere Eisenbahnen | |
KR100984019B1 (ko) | 조립식 횡단보도 | |
CN204875495U (zh) | 一种无台身坐板式桥台 | |
CN201053223Y (zh) | 角钢锯齿坡道 | |
KR101899867B1 (ko) | 철도 선로 자갈보수 차량 및 이를 이용한 자갈 궤도 유지보수방법 | |
CN207552833U (zh) | 一种高架桥梁基础周边地面道路结构 | |
CN209066480U (zh) | 一种预制空心模块积木式混凝土挡土墙 | |
EP3997270A1 (de) | Schotter-kunststoff-verbundkörper | |
CN204509936U (zh) | 一种拼装草皮 | |
CN207277173U (zh) | 桥台台背填土内嵌式刚性透水板 | |
CN102839595B (zh) | 一种桥头跳车的处治方法 | |
CN201027297Y (zh) | 路桥过渡搭接板 | |
CN205776270U (zh) | 一种大坡度边坡的固定结构 | |
D’Angelo et al. | Laboratory simulation of field loading conditions and maintenance operations | |
CN205894709U (zh) | 一种楼地面混凝土施工振捣装置 | |
EP2946036A1 (de) | Bahnschwelle | |
CN110067171A (zh) | 一种透水性防沉降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5474611U (zh) | 一种无砟轨道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