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22367B - 小便器 - Google Patents

小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22367B
CN109322367B CN201810817841.XA CN201810817841A CN109322367B CN 109322367 B CN109322367 B CN 109322367B CN 201810817841 A CN201810817841 A CN 201810817841A CN 109322367 B CN109322367 B CN 1093223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urine
water discharge
drain trap
dischar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1784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22367A (zh
Inventor
荒木祐介
中村祐介
永野晃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t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t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to Ltd filed Critical Tot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322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223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22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223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13/00Urinals ; 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urinal to the flushing pipe and the wastepipe; Splashing shields for urina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便器,即使在降低了为稀释尿而吐出的清洗水的流量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稀释尿。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小便器具备形成有承接排尿的盆面的盆部、与盆部的排水口连通的排水弯管、向盆面吐出清洗水的吐水部、检测传感器、控制清洗水的吐水的控制部,控制部具备:第1吐水模式,在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使用者的使用的期间内从吐水部进行吐水;及第2吐水模式,在检测传感器检测不到使用者的使用后,从吐水部进行吐水,第1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在盆面上形成从吐水部扩展至规定宽度A的宽幅水流B,且在盆面的比宽幅水流更靠下部形成比规定宽度A宽度更窄的窄幅水流C。

Description

小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便器,尤其涉及利用吐出的清洗水来清洗盆面的小便器。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专利文献1所述,小便器具备:尿检测传感器,通过尿流来检测小便动作;及调整单元,调整向盆部的供水,且已知有如下小便器,即在该小便器的尿检测传感器检测尿流的同时,调整单元为了降低尿的浓度而进行向盆部的供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94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述的小便器上,当伴随近年的清洗水的节水化的要求,而减少清洗水量时,所述清洗水量为降低尿的浓度的清洗水量,则存在有无法充分地进行尿的稀释这样的可能性。例如,存在有下述这样的顾虑,即,在使稀释尿的吐水量降低时,在盆部的盆面上形成的水流的宽度变小,通过这样的水流,只能在盆面上的比较窄的范围内稀释尿,从而无法充分地进行尿稀释。
因此,本发明是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的课题的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便器,即使在降低了为稀释尿而吐出的清洗水的流量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稀释尿。
为了达成所述的目的,本发明为一种通过吐出的清洗水来清洗盆面的小便器,具备:盆部,形成有承接排尿的所述盆面,在其底部形成有排水口;排水弯管,与所述盆部的所述排水口连通;吐水部,向所述盆面吐出清洗水;检测传感器,检测使用者的小便器的使用;及控制部,控制所述吐水部的清洗水的吐水,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具备:第1吐水模式,在所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使用者的使用的期间内从所述吐水部进行吐水;及第2吐水模式,在所述检测传感器检测不到使用者的使用后,从所述吐水部进行吐水,所述第1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在所述盆面上形成从所述吐水部扩展至规定宽度的宽幅水流,且在所述盆面的比所述宽幅水流更靠下部形成比所述规定宽度更窄的窄幅水流。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即使在降低了第1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清洗水的流量的情况下,也可在盆面上形成从吐水部扩展至规定宽度的膜状的宽幅水流,进而能够在被认为是使用者的尿容易着水的距吐水部稍微靠下方的较宽的区域中,使尿与宽幅水流汇合,来充分地进行稀释。此外,根据本发明,可抑制使用者的尿不被稀释而流下到排水口的情况。并且,根据本发明,由于该宽幅水流在盆面的比宽幅水流更靠下部形成比规定宽度更窄的窄幅水流,因此可抑制被稀释的尿在盆面的较宽区域中流动,进而可高效地引导到排水口。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1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的所述宽幅水流的所述规定宽度除以所述窄幅水流的最小宽度的值为1.9~5.8的范围内。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即使在降低了第1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清洗水的流量的情况下,在所述盆面上,宽幅水流的最大宽度除以窄幅水流的最小宽度的值也为规定的范围,所述宽幅水流为从所述吐水部扩展的宽幅水流,所述窄幅水流为盆面的比宽幅水流更靠下部的窄幅水流。由此,即使在对第1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清洗水进行节水的情况下,有能够使尿容易与宽幅水流汇合,进而能够提高尿被宽幅水流稀释的概率。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吐水部上设置有进行所述第1吐水模式的吐水的吐水口,所述第1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的所述宽幅水流的所述规定宽度除以所述吐水部的所述吐水口的宽度的值为12~56的范围内。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在盆面上从吐水部扩展的宽幅水流的最大宽度相对于吐水部的吐水口宽度而形成规定的尺寸。由此,即使在对第1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清洗水进行节水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尿容易与宽幅水流汇合,进而能够提高尿被宽幅水流稀释的概率。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宽幅水流成为所述规定宽度的高度位置位于距地面870mm~970mm的范围内。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宽幅水流成为规定宽度的高度位置被配置在使用者的尿容易到达盆面的位置上。由此,能够使尿容易与宽幅水流汇合,进而能够提高尿被宽幅水流稀释的概率。
在本发明中,优选将所述盆部的所述盆面形成为,水平截面的曲率半径越靠下方则变得越小。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盆部的盆面越靠上方则盆面的左右方向的宽度越大,因而能够在距吐水部稍微靠下方的较宽的区域中,使尿与宽幅水流汇合,以便进行稀释。此外,由于盆面被形成为,越靠下方则盆面的宽度变得越小,因此即使在宽幅水流被缩窄的情况下,使用者的尿也变得容易到达宽度小的盆面的中央附近,从而能够使尿容易与宽幅水流及/或窄幅水流汇合。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尿被宽幅水流及/或窄幅水流稀释的概率。
在本发明中,所述盆部的所述盆面具备从所述盆面的左右两侧至前方侧一边下降一边延伸且在所述第2吐水模式中将清洗水的一部分朝向前方侧引导的台,所述第1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在比所述台更靠中央侧的区域中形成宽幅水流及窄幅水流。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由于使用者不容易使排尿朝向台,且存在有使用者向比台更靠中央侧的区域排尿的趋势,因此通过第1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在比台更靠中央侧的区域中形成宽幅水流及窄幅水流,能够使尿容易与宽幅水流及/或窄幅水流汇合。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尿被宽幅水流及/或窄幅水流稀释的概率。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盆部的所述盆面的左右两端部越靠下方则越向前方侧突出,且在所述排水口的前方侧,通过朝向左右方向中央侧而彼此结合。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由于盆面的左右两端部被形成为,越靠下方则越向前方侧突出,且越靠下方则盆面的宽度变得越小,因此使用者的尿变得容易到达宽度小的盆面的中央附近,因而能够使尿更容易与宽幅水流及/或窄幅水流汇合。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尿被宽幅水流及/或窄幅水流稀释的概率。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1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相对于所述盆面的左右方向中心从偏心的位置吐出。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第1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被倾斜地吐出到偏心于左右方向中心的位置的盆面上,因而能够形成在左右方向上向广范围扩展的宽幅水流。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尿容易与宽幅水流汇合,进而能够提高尿被宽幅水流稀释的概率。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1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形成以在所述盆面的左右方向中心经过的方式扩展的宽幅水流。
在如此构成的本发明中,能够使到达盆面的左右方向中心附近的尿容易与宽幅水流汇合,进而能够提高尿被宽幅水流稀释的概率。
根据本发明的小便器,即使在降低了为稀释尿而吐出的清洗水的流量的情况下,也可以充分地稀释尿。
附图说明
图1A放大表示了使用者排尿前的状态的小便器的排水弯管管路的一部分,且为说明下述新见解的图,即,在形成有包含生物膜的有机物污垢的环境下,即使时间非常短,也会产生尿碱。
图1B表示使用者排尿后,至进行小便器的清洗动作为止,排水弯管管路内充满尿的状态,且为说明下述新见解的图,即,在形成有包含生物膜的有机物污垢的环境下,即使时间非常短,也会产生尿碱。
图1C表示进行小便器的正式清洗动作,进而排水弯管管路内的尿被新的清洗水置换的状态,且为说明下述新见解的图,即,在形成有包含生物膜的有机物污垢的环境下,即使时间非常短,也会产生尿碱。
图2A表示使用者的排尿后,图1A所示的排水弯管管路大体上被尿浓度较高的清洗水充满的状态,且为说明下述这样的新见解的图,即,在形成有包含生物膜的有机物污垢的环境下,在相同程度的期间内,因排水弯管管路及横向配管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的差异,而尿碱的产生量产生有差。
图2B表示对图2A所示的排水弯管管路进行正式清洗动作后的状态,且为说明下述这样的新见解的图,即,在形成有包含生物膜的有机物污垢的环境下,在相同程度的期间内,因排水弯管管路及横向配管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的差异,而尿碱的产生量产生有差。
图2C表示使用者的排尿后,图1A所示的排水弯管管路大体上被尿浓度较低的清洗水充满的状态,且为说明下述这样的新见解的图,即,在形成有包含生物膜的有机物污垢的环境下,在相同程度的期间内,因排水弯管管路及横向配管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的差异,而尿碱的产生量产生有差。
图2D表示对图2C所示的排水弯管管路进行正式清洗动作后的状态,且为说明下述这样的新见解的图,即,在形成有包含生物膜的有机物污垢的环境下,在相同程度的期间内,因排水弯管管路及横向配管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的差异,而尿碱的产生量产生有差。
图3是表示在使用者的排尿时的排水弯管管路内的清洗水的每个尿浓度上,与使用次数相对的有机物污垢的厚度的图。
图4A是表示图1A所示的排水弯管管路14中的包含生物膜的有机物污垢的产生机理的图。
图4B表示图4A所示的排水弯管管路大体上被尿浓度较高的清洗水充满的状态,且为说明下述这样的新见解的图,即,因排水弯管管路及横向配管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的差异,而尿碱的产生机理不同,进而在有机物污垢的厚度的增加上产生有差。
图4C是说明在如图4B所示在排水弯管管路内产生有高pH环境的情况下,析出磷酸镁铵的反应成为主导的图。
图4D是说明因如图4C所示的反应而磷酸镁铵产生了较大粒径的结晶性的尿碱的状态的图。
图4E表示图4A所示的排水弯管管路大体上被尿浓度较低的清洗水充满的状态,且为说明下述这样的新见解的图,即,因排水弯管管路及横向配管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的差异,而尿碱的产生机理不同,进而在有机物污垢的厚度的增加上产生有差。
图4F是说明在如图4E所示将排水弯管管路内的pH上升抑制成较低的环境下,析出磷酸钙的反应成为主导的图。
图4G是说明因如图4F所示的反应而磷酸钙产生了较小粒径的非结晶性的尿碱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在设置有多个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的状态下,小便器与设置于壁面背侧的横向配管连接的情况的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的正视图。
图8是沿着图7的VIII-VIII线进行观察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的自动清洗单元的构成的图。
图11是沿着图7的XI-XI线进行观察的剖视图。
图12是沿着图7的XII-XII线进行观察的剖视图。
图13是沿着图7的XIII-XIII线进行观察的剖视图。
图14是沿着图7的XIV-XIV线进行观察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的喷液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的喷液器的侧面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使用者使用该小便器的每次使用的控制器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使用者使用该小便器的每次使用的检测传感器的状态、使用者的使用状态、控制器的控制动作的时间图。
图1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相对于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使用者后的时间,排水弯管管路内的清洗水中的尿浓度的变化的图。
图20的图20(a)~(l)是相对于每个吐水的瞬间流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的喷液器所执行的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水流形状的图。
图21A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的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瞬间流量为0.3(升/分)时,在拍摄的吐水所形成的水流形状的照片上,表示水流的轮廓的图。
图21B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的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瞬间流量为0.5(升/分)时,在拍摄的吐水所形成的水流形状的照片上,表示水流的轮廓的图。
图21C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的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瞬间流量为0.7(升/分)时,在拍摄的吐水所形成的水流形状的照片上,表示水流的轮廓的图。
图2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执行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的控制器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23是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量的累计量Wv与本次的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下吐出的水量的关系的图。
图2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瞬间流量在0(升/分)~1.39(升/分)的范围内变化时,排水弯管管路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在模拟排水弯管管路而配置的载玻片上附着的有机物污垢的观察图像的图。
图2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瞬间流量在1.40(升/分)~8.0(升/分)的范围内变化时,排水弯管管路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在模拟排水弯管管路而配置的载玻片上附着的有机物污垢的观察图像的图。
图2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瞬间流量与附着的有机物污垢的厚度的关系的图。
图2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排水弯管管路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与附着的有机物污垢的厚度的关系的图。
图2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针对节水型的排水弯管管路及现有类型的排水弯管管路,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与排水弯管管路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的关系的图。
图2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针对节水型的排水弯管管路及现有类型的排水弯管管路,在吐水的瞬间流量低的区域中,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与排水弯管管路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的关系的图。
图30(a)~(d)为比较例,是说明在不进行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小便器上,在使用者排尿且进行正式清洗吐水模式后,残留在横向配管内的清洗水的状态的图。
图31(a)~(d)是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使用者进行排尿时执行尿稀释吐水模式,且在排尿后进行正式清洗吐水模式,其后残留在横向配管内的清洗水的状态的图。
符号说明
1-小便器;2-便器本体;3-横向配管;4-自动清洗单元;5-纵排水管;6-盆部;7-前面;8-收纳室;10-排水口;12-滤网;14-排水弯管管路;15-排水承口;16-主供水管;16a-主供水路;18-止水栓;20-供水管;20a-供水路;22-供水管;22a-供水路;24-管接头;26-第1定流量阀;28-开闭阀;30-喷液器;32-吐水部;34-第2定流量阀;36-开闭阀;38-吐水部;40-逆止阀;42-台;42-电解除菌水单元;44-检测传感器;46-控制器;48-盆面;48a-正面部;48b-左侧端部;48c-右侧端部;48d-上端;48f-顶端;48j-直线部分;50-外装罩;52-喷液器本体部;52a-安装孔;54-喷嘴部件;56-通水路;56a-上游侧通水路;56b-下游侧通水路;58-通水路;60-吐水口;62-安装部;64-喷嘴部;68-通水路;72-通水路;76-第2吐水口;A-规定宽度;B-宽幅水流;C-窄幅水流;D-左右方向中心线;E-时间;F-最小宽度;G-吐水口宽度;H-左右方向中心区域;K-地面;L-强制清洗时间;L1-距离;L2-距离;L3-距离;L4-距离;M-尿浓度;P-待机时间;Q-使用确定时间;Q1-瞬间流量;Q2-瞬间流量;R1-曲率半径;R2-曲率半径;R3-曲率半径;R4-曲率半径;T-规定时间;U-尿碱;W-壁面;W1-清洗水;W2-清洗水;Wi-标准清洗水量;Wm-置换水量;Wn-使用水量;Ws-第1基准水量;Wu-第2基准水量;Wv-累计量;X-细菌;Y-环境区域;Z-尿素酶。
具体实施方式
(新发现的尿碱产生机理)
通过本发明者等的锐意研究,发现了在形成有包含生物膜的有机物污垢的环境下,即使时间非常短,也会产生尿碱这样的以下的新见解。
以往,已知有尿碱的产生机理,其着眼于尿碱等的无机物污垢。在该机理中,在使用者的小便器的使用后,排尿滞留在排水弯管管路及横向配管中,在该滞留的尿中附着有普通细菌。在该普通细菌的代谢过程中,排出被称为尿素酶的酶。通过该尿素酶,尿中的尿素被分解而产生氨。由于氨溶于水,因此包含尿的液体中的pH上升而成为碱性。当形成pH超过8.0~8.5那样的较高的环境时,则因尿中所包含的Ca及Mg的碳酸盐、磷酸盐等的溶解度下降,而这些盐在尿液中析出,进而作为尿碱而附着在排水弯管管路及横向配管上。认为这样的无机物污垢的尿碱的产生在2小时以上的较长时间内比较缓慢地发展。
与此相反,本发明者等重新着眼于产生在排水弯管管路及横向配管内的污垢之中与无机物污垢不同的有机物污垢,而得到了下述这样的见解,即,在形成有包含生物膜的有机物污垢的环境下,即使在数秒左右的非常的短时间内,也会产生尿碱。
如图1A至C所示,如以下说明的那样,短时间内的尿碱U的产生机理着眼于包含生物膜的有机物污垢V。
有机物污垢V由在普通细菌等细菌X进行增殖的过程中放出的EPS(细胞外多糖类:Extracellular Poly Succharide)为中心的生物膜、尿中所包含的蛋白质等复合而形成。这样的有机物污垢V作为配管内的滑腻物质而被熟知,且形成粘性非常高的粘液。这样的有机物污垢V的生物膜被认为是,附着在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等上的细菌X在细胞外生成多糖类的聚合物,因被多糖类的聚合物包覆而抑制了细胞的脱离,进而进行发展。
在图1A中,放大表示有使用者向小便器排尿前的状态的小便器的排水弯管管路14的一部分。图1A所示的排水弯管管路14为使用者多次持续使用小便器1后的状态。排水弯管管路14积存有前次的使用时吐出的清洗水。以下,虽然在图1A至图4G中对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状态及反应进行了说明,但对于横向配管3等比排水弯管管路14更靠下游侧的设备配管内的状态及反应也大体相同,因而也可适用于横向配管3等。
在使用者使用小便器1后,在排水弯管管路14中形成有有机物污垢V的生物膜时,细菌X使该生物膜产生且发展。生物膜形成海绵状的内部结构体,变得容易在内部保持细菌X、氨(或铵离子NH4 +)。细菌X排出尿素酶,该尿素酶分解尿中的尿素而产生氨(或铵离子NH4 +)。因而,在生物膜附近区域中,形成存在有大量氨(或铵离子NH4 +)的状态。在有机物污垢V附近的液体中,由于氨溶于水而产生铵离子NH4 +,因而有机物污垢V附近的区域的pH上升至较高的值。包含生物膜的有机物污垢V附近的高pH环境区域Y的pH在8以上或9以上,例如为8~10的范围的值。
在图1B中,表示有下述状态,即,在具有如图1A所示的状态的排水弯管管路14的小便器上,在使用者进行排尿,至进行小便器的清洗动作为止的较短时间间隔内,排水弯管管路14内大体上被尿充满的状态。发现了下述这样的机理,即,由于该尿接触或接近有机物污垢V的附近的高pH环境区域Y,因此尿中所包含的Ca及Mg的碳酸盐、磷酸盐等析出,即使在数秒左右的非常短时间内,也会产生尿碱U。
在图1C中,表示有下述状态,即,从如图1B所示的排水弯管管路14内大体上被尿充满的状态,在进行小便器的清洗动作后,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尿被新的清洗水置换的状态。虽然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尿被新的清洗水置换,但仍然维持析出的尿碱U吸附在有机物污垢V上的状态。由于生物膜形成海绵状的内部结构体,因此也容易保持尿碱U。发现有下述情况,即,当如此附着有尿碱U时,则在该尿碱U自身上更容易附着细菌X,进而更加促进了尿碱U的产生。如此,发现有下述情况,即,通过每次清洗的积累,在有机物污垢V上,在短时间内析出有尿碱,且尿碱U发生层叠。
本发明者等基于这样的新的见解,发明了下述技术,即,抑制因包含尿的清洗水与生物膜接触而在较短时间内产生尿碱的情况,进而抑制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中的尿碱的产生。
并且,通过本发明者等的锐意研究,发现了在形成有包含生物膜的有机物污垢的环境下,在相同程度的期间内,因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的差异,而在尿碱的产生量上存在有差这样的以下的新见解。
在图2A中,表示有在具有如图1A所示的排水弯管管路14的小便器上,在使用者进行排尿,至进行小便器的清洗动作为止的较短时间间隔内,排水弯管管路14内大体上被尿浓度较高的清洗水充满的状态。由于该尿浓度较高的清洗水接触或接近有机物污垢V的附近的高pH环境区域Y,因此在数秒左右的非常短时间内产生有较多的尿碱U。
如图2B所示,较多地产生的尿碱U在进行小便器的清洗动作,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被新的清洗水置换后,也维持吸附在有机物污垢V上的状态。
如图3所示,因在使用者的排尿时,在每次使用小便器时,重复了尿浓度较高的清洗水流入到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情况,因此在排水弯管管路14上较多地蓄积了如此产生的尿碱U,因而使有机物污垢V的厚度变得较大。
另一方面,在图2C中,表示有在具有如图1A所示的排水弯管管路14的小便器上,在使用者进行排尿,至进行小便器的清洗动作为止的较短时间间隔内,排水弯管管路14内大体上被尿浓度较低的清洗水充满的状态。因该尿浓度较低的清洗水接触或接近有机物污垢V的附近的高pH环境区域Y,而在数秒左右的非常短时间内产生了较少的尿碱U。如此,发现了下述见解,即,在使用者排尿后,至进行小便器的清洗动作为止的每次的相同程度的时间内,尿碱U的产生量依存于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的见解。因而,发现了下述见解,即,如果降低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则可抑制尿碱U的析出量。
如图2D所示,在进行小便器的清洗动作后,也将维持下述状态,即,较少地产生的尿碱U吸附在有机物污垢V上的状态。
如图3所示,因在使用者的排尿时,在每次使用小便器时,重复了尿浓度较低的清洗水流入到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情况因此在排水弯管管路14上蓄积有较少的尿碱U,因而可抑制有机物污垢V的厚度。发现有下述见解,即,在使用次数每次增多时,每次的使用者排尿时的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的差形成了更大的有机物污垢V的厚度的差。
并且,通过本发明者等的锐意研究,发现了因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的差异,而尿碱的产生的机理不同,进而在有机物污垢V的厚度的增加上产生有差这样的以下的见解。
在图4A中,再次概略性地表示了如上述的图1A所示的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中的包含生物膜的有机物污垢V的产生的机理。如图4A的(a)阶段所示,使用者的排尿附着在排水弯管管路14上,细菌X附着在尿中,在排水弯管管路14上增殖。伴随时间的经过及/或小便器1的使用次数的增加,从图4A的(a)阶段前进到(b)阶段。
如图4A的(b)阶段所示,在排水弯管管路14上形成有有机物污垢V的生物膜。接下来,从(b)阶段前进到(c)阶段。如图4A的(c)阶段所示,生物膜变得容易在内部保持细菌X、氨(或铵离子NH4 +)。生物膜内部的细菌X排出尿素酶Z,该尿素酶Z分解尿中的尿素而产生氨(或铵离子NH4 +)。如此,在使用者向小便器排尿前的状态下,小便器的排水弯管管路14的一部分形成如图4A(c)所示的形成有有机物污垢V的状态。
如图4B所示,由于在如图4A(c)所示的形成有有机物污垢V的排水弯管管路14中,在尿浓度较高的排尿及/或清洗水流入时,尿素比较多,因此尿素酶Z所分解的尿中的尿素比较多,产生较多的氨。由于这些氨溶于水,因此产生铵离子NH4 +,有机物污垢V的附近的区域的pH上升至较高的值。
如图4C所示,在如图4B所示的高pH环境下,包含尿的液体中的无机物例如Ca2+、Mg2 +、NH4 +、PO4 3-等与氨反应,析出磷酸镁铵的反应成为主导。磷酸镁铵构成在碱性环境下容易从尿液生成的尿碱成分。
如图4D所示,磷酸镁铵产生粒径较大的结晶性的尿碱。图4D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而得到的图像,表示倍率为2000倍。该图像如后所述,是拍摄有机物污垢的照片,所述有机物污垢是通过再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的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内的有机物污垢的产生实验而得到的。由于生物膜中掺杂有这样的粒径较大的尿碱,因此尿碱的厚度及有机物污垢V的厚度变得容易增大。这样的主要包含磷酸镁铵的尿碱的有机物污垢V的厚度比后述的包含磷酸钙的尿碱的有机物污垢V的厚度更容易增大。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越高,则磷酸镁铵的析出比例越增大,有机物污垢V的厚度也增大。
另一方面,如图4E所示,对在如图4A(c)所示的形成有有机物污垢V的排水弯管管路14中,流入有尿浓度较低的排尿及/或清洗水的情况进行说明。此时,由于尿素较少,因此尿素酶Z分解的尿中的尿素较少,氨的产生较少。因而,可较低地抑制因氨溶于水而产生的铵离子NH4 +所导致的pH的上升。
如图4F所示,在如图4E所示的pH上升被抑制成较低的环境下,包含尿的液体中的无机物例如Ca2+、Mg2+、PO4 3-等发生反应,因而析出磷酸钙的反应成为主导。磷酸钙为即使在下述环境下也容易从尿液生成的尿碱成分,即,在比上述的容易从尿液生成磷酸镁铵的环境更接近中性的环境下。
如图4G所示,磷酸钙产生较小粒径的非结晶性的尿碱。图4G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而得到的图像,表示倍率为2003倍。该图像如后所述,是对有机物污垢进行拍摄的照片,所述有机物污垢是通过再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的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内的有机物污垢的产生实验而得到的。磷酸钙的尿碱比磷酸镁铵的尿碱更小。由于生物膜中掺杂有这样的粒径较小的尿碱,因此尿碱的厚度及有机物污垢V的厚度一点点增加。在粒径小的尿碱成为主成分的情况下,厚度的增加速度变得较慢,厚度不容易增大。流入排水弯管管路14的清洗水中的尿浓度越低,则磷酸钙的析出比例越增大,有机物污垢V的厚度越不容易增大。
本发明者等基于这样的新的见解,发明了对流入排水弯管管路14的清洗水的尿浓度进行调整,来抑制附着在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上的尿碱的厚度的技术。
(小便器的结构)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被多个并列设置在建筑物的壁面W的表侧。在设置该小便器1的壁面W的背侧下方,连接有一边稍微向下倾斜一边在横向上延伸的排水用的横向配管3。该横向配管3进一步与下游的纵排水管5连接。小便器1被构成为,分别从小便器1的下部的壁面侧通过壁面W而向设置于壁面W的背侧的横向配管3排水。
如图5~图8所示,小便器1具备陶制的便器本体2、自动向便器本体2吐出用于清洗该便器本体2的清洗水的吐水装置即自动清洗单元4。
另外,虽然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对壁挂式的小便器进行了说明,所述壁挂式的小便器的便器本体2的最下部位于距地面K规定距离上方且便器本体2的背面沿着其背后的壁面W而安装,但便器本体2也可以为直接配置在地面K上的落地式的小便器。
以下,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从小便器1进行观察,将地面K侧作为下方,将与地面K侧相反侧作为上方,将隔着小便器1与壁面W的表侧面对的一侧作为跟前、前方或正面,将与跟前相反侧作为背面或后方,并从跟前侧进行观察而将左侧作为左方,从跟前侧进行观察而将右侧作为右方。
接下来,如图5~图8所示,在便器本体2的正面侧形成有承接排尿的盆部6,在比该盆部6更靠背面侧的便器本体2的上方区域中形成有用于收纳自动清洗单元4的一部分的收纳室8。此外,在便器本体2的盆部6的底部形成有排水口10。在排水口10上配置有滤网12。便器本体2进一步在排水口10的下游侧具备排水弯管即排水弯管管路14,所述排水弯管在其内部形成有积水。排水弯管管路14与排水口10连通。介由贯穿壁面W的形成流路的排水承口15等,横向配管3与该排水弯管管路14的下游侧连接。
排水弯管管路14作为节水型弯管而形成,所述节水型弯管的清洗水的容积为200ml以下,所述清洗水以在排水弯管管路14内形成积水的方式积存。与现有的容积700ml左右的排水弯管管路相比,这样的节水型弯管的排水弯管管路14能够利用更少的清洗水的水量来置换排水弯管管路内的清洗水。优选节水型的排水弯管管路14的容积在40ml~200ml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20ml~200ml的范围内,最优选为120ml。由于这样的节水型的排水弯管管路具有比使用者的排尿的尿量更少的容积,因此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容易变得较高,因而对该尿的稀释可有效地抑制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内的尿碱附着。
排水弯管管路14具备向下延伸的下降管路14a、横向延伸的折返管路14b、向上延伸的上升管路14c。下降管路14a和上升管路14c被共用壁14d隔开。由于排水弯管管路在共用壁14d的前后折返,因此排水弯管管路14被小型化,排水弯管管路14的容积也降低。在图8所示的中央截面上,下降管路14a的下端部的前后方向的宽度14e与上升管路14c的下端部的前后方向的宽度14f形成大体相同的宽度,排水弯管管路14在前后方向上被小型化。此外,在图8的中央截面上,上升管路14c的从下端部的宽度14f起至上端部的宽度14g为止的前后方向的宽度被形成为大体一定,排水弯管管路14在前后方向上被小型化。
如图10所示,自动清洗单元4具备:主供水管16,形成从自来水管等的供水源(未图示)供给清洗水的主供水路16a;止水栓18,使该主供水管16停止供水;分支部即管接头24,与主供水管16的下游侧端部连接且将主供水管16分支成第1供水管20和第2供水管22。
此外,在被管接头24从主供水管16分支的一方的第1供水管20上,设置有对在其内部的供水路(第1供水路20a)内通过的清洗水的瞬间流量,调整成第1规定的瞬间流量Q1(升/分)的第1定流量阀26。
并且,在该第1定流量阀26的下游侧,设置有开闭第1供水路20a的第1开闭阀28。在该第1开闭阀28的下游侧的第1供水路20a的下游侧端部上,设置有向盆部6内吐出清洗水的吐水装置的一部分即喷液器30(吐水部),该喷液器30的第1吐水部32与第1供水路20a的下游侧端部连接。第1吐水部32形成第1吐水口6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将第1规定的瞬间流量Q1(升/分)设定为8(升/分)~17(升/分),更优选为8(升/分)~12(升/分)、进一步更优选为9(升/分)。
另一方面,在被管接头24从主供水管16分支的另一方的第2供水管22上,设置有对在其内部的供水路(第2供水路22a)内通过的清洗水的瞬间流量,调整成比第1规定的瞬间流量Q1(升/分)更低的第2规定的瞬间流量Q2(升/分)的第2定流量阀34。
此外,在该第2定流量阀34的下游侧,设置有开闭第2供水路22a的第2开闭阀36。在该第2开闭阀36的下游侧的第2供水路22a的下游侧端部上,连接有喷液器30的第2吐水部38。第2吐水部38形成第2吐水口7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将第2规定的瞬间流量Q2(升/分)设定为0.1(升/分)~8.0(升/分),更优选设定为0.1(升/分)~0.6(升/分),进一步更优选设定为0.3(升/分)。另外,虽然第2规定的瞬间流量Q2(升/分)比第1规定的瞬间流量Q1(升/分)更小即可,但优选将第1规定的瞬间流量Q1(升/分)与第2规定的瞬间流量Q2(升/分)的瞬间流量的差设定为1.0(升/分)~8.9(升/分)。
接下来,在第2开闭阀36的下游侧,介由逆止阀40而设置有电解除菌水单元42,该电解除菌水单元42具备生成电解除菌水的电解槽(未图示),其作为向第2吐水部38供给电解除菌水的电解除菌水供给部而发挥功能。
此外,自动清洗单元4具备:作为人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传感器44,被设置在喷液器30上,检测有无站立在便器本体2的正面侧的使用者;及控制部即控制器46,在接收从该检测传感器44发送的检测信号的同时,基于规定的控制程序等控制第1开闭阀28及第2开闭阀36的各自的动作。
检测传感器44为红外线式的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传感器44也可以为对使用者的小便器的使用(使用中这样的使用状态)进行检测的其他的检测传感器,例如使用了微波的多普勒式的传感器或对使用者的小便器的使用所形成的尿流进行检测的流量检测传感器等。由于多普勒式的传感器不仅可以实现使用者的人体的检测,还可实现尿流的检测,因此能够更加正确地特定有无向盆面排尿。
控制器46内置有CPU及存储器等,能够基于规定的控制程序等来进行其他的仪器的控制。通过对第1开闭阀28的开闭动作进行控制,控制器46对从第1吐水部32的正式清洗吐水模式或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的吐水的开始及结束进行控制。通过对第2开闭阀36的开闭动作进行控制,控制器46对从第2吐水部38的尿稀释吐水模式或除菌水的吐水的开始及结束进行控制。
控制器46具备:尿稀释吐水模式(第1吐水模式),在检测传感器44检测到使用者的使用的期间内,在规定的期间内从第2吐水部38进行吐水;正式清洗吐水模式(第2吐水模式),在检测传感器44变成检测不到使用者的使用后,从第1吐水部32进行吐水;及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基于设定的程序,定期地从第1吐水部32吐出清洗水,来抑制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中的包含生物膜的有机物污垢的形成。并且,控制器46具备:待机模式,在从检测传感器44检测到使用者的使用而成为检测状态的时刻t0起至执行尿稀释吐水模式的时刻t3为止的期间内,在规定的待机时间P内进行待机;不使用模式,在检测传感器44的使用者的检测状态所持续的检测时间以比使用确定时间Q更短的时间结束时,所述使用确定时间Q被设定成比待机时间P更短,不执行任意的尿稀释吐水模式及正式清洗吐水模式;及强制清洗模式,在检测传感器44的检测状态持续的检测时间以强制清洗时间L内的时间结束时,所述强制清洗时间L比使用确定时间Q更长且比待机时间P更短,强制执行正式清洗吐水模式。另外,如图18所示,待机时间P为从时刻t0至时刻t3的时间。使用确定时间Q为从时刻t0至时刻t1的时间。强制清洗时间L为从时刻t1至时刻t3的时间。
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定期地每经过规定时间T(例如T=2小时),将操作信号从控制器46发送到第1开闭阀28。根据该操作信号,第1开闭阀28开阀,从第1供水路20a向喷液器30的第1吐水部32供给清洗水W1,从而清洗盆部6的盆面48。然后,由于清洗该盆面48的清洗水W1从排水口10流入到排水弯管管路14,因此能够将排水弯管管路14内、其下游侧的横向配管3内的细菌、生物膜、尿碱等向下游侧冲洗。通过这样的清洗,抑制了排水弯管管路14内、横向配管3内的细菌的繁殖,且抑制了包含生物膜的有机物污垢的形成,进而可抑制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的尿碱的附着。这样的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可起到保护排水设备的设备保护清洗的功能。另外,针对上述的规定时间T,优选设定为1小时~3小时,更优选设定为1.5小时~2.5小时。针对规定时间T,也可以通过控制器46的控制在中途改变时间间隔。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下述形态进行了说明,即,作为对自动清洗单元4的第1供水路20a及第2供水路22a各自的清洗水的瞬间流量Q1、Q2进行调整的流量调整单元,而分别采用了第1定流量阀26和第2定流量阀34的形态,但不局限于这些形态,例如在定流量阀以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流量调整单元,所述流量调整单元使用流量传感器等将清洗水调整成适当的流量,且通过控制器46来控制该其他的流量调整单元的动作。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形成有自动清洗单元4的第1供水路20a及第2供水路22a,且分别形成有第1吐水口60和第2吐水口76,但也可以形成为,通过1个通用的供水路供水,且通过1个通用的吐水口进行吐水。例如,自动清洗单元4具备:主供水管16;第1供水管20,与主供水管16的下游侧端部连接;第1定流量阀26,能够对在第1供水管20内通过的清洗水的瞬间流量进行调整;及第1开闭阀28,对该第1定流量阀26的下游侧的第1供水路20a进行开闭。第1吐水部32的第1吐水口60开口于第1供水路20a的下游侧端部。自动清洗单元4省略了第2供水路22a,介由第1供水路20a来进行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并且,省略了第2吐水口76,从第1吐水口60吐出尿稀释吐水模式的瞬间流量Q2(升/分)的吐水。如此,也可以从第1吐水口60进行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
(盆部的详细情况)
接下来,参照图6~图14对本实施方式的小便器的便器本体的盆部6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6至图14所示,在盆部6的表面上形成有承接排尿的盆面48,盆面48在侧面观察下形成大致J字形的形状。盆面48以延伸至便器本体2的收纳室8的前面7的方式形成。
盆面48从其上部至下部,以其前面与使用者相对的方式张开,且在水平截面上具有形成圆弧形状的正面部48a。盆面48在设置有喷液器30的上方区域(例如,盆面48的正面观察时的比上下方向的中心更靠上方侧)中,未设置有从盆面向前方呈壁状突出的侧面部,而仅由正面部48a形成。这样的正面部48a形成有如下曲面,即,自身的曲面的切线的垂线朝向站立在便器本体2前方的使用者的站立位置的曲面。即,在水平截面上,正面部48a在其全部的位置上,相对于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切线的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垂线都与连结盆面48的左侧端部48b和右侧端部48c的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线段交叉。
盆面48的上方区域的正面部48a在水平截面上,从盆面48的左侧端部48b至右侧端部48c沿着大体单一的曲率半径R的圆弧(曲率半径R在中途大致不发生变化的1个圆弧,被称为单一R的圆弧)而形成。比上方区域更靠下方的盆面48形成复合的曲面形状,所述复合的曲面形状为通过具有2种曲率半径R的圆弧的组合、或圆弧与直线的组合而形成的复合的曲面形状。盆面48的正面部48a形成为,从盆面48的上端48d朝向下方且朝向后方倾斜。
盆部6的盆面48被形成为,其水平截面的曲率半径越靠下方则变得越小。随着从盆面48的上端48d朝向下方,水平截面的圆弧的曲率半径被形成为逐渐减少,随着朝向下方,盆面48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盆面48的正面观察下的投影的宽度)被形成为逐渐变小。另外,在上方区域中,盆面48的水平截面的曲率半径也可以从上方朝向下方全部或一部分一定,此外,也可以在比上方区域更靠下方,盆面48的水平截面的曲率半径从上方朝向下方全部或一部分一定,此时,比上方区域更靠下方的盆面48上的最大的水平截面的曲率半径比上方区域的盆面48上的最小的水平截面的曲率半径更小。此外,曲率半径的上限也可以为几乎无限大,即也可以将包含盆面48的上端48d或上端48d的上方区域的全部或一部分的水平截面形成为直线状。
具体而言,如图7及图11所示,盆面48的正面部48a在距盆面48的上端48d的距离L1(L1=150mm)的位置即横切喷液器30d水平截面的高度位置上,在俯视下,由通过较大的曲率半径即曲率半径R1(R1=300mm)而构成的单一的曲率半径的圆弧形成。
如图12所示,盆面48的正面部48a在距盆面48的上端48d的距离L2(L2=300mm)的位置上,在俯视下,由通过比曲率半径R1更小的曲率半径即曲率半径R2(R2=200mm)而构成的单一的曲率半径的圆弧形成。
正面部48a的曲率半径例如为200~500mm的范围,优选设定在200~400mm的范围内。由于通过形成这样的范围,能够抑制把持使用者的局部的手、前臂与盆面接触,因此使用者在解手时变得容易接近小便器,其结果,能够抑制产生因滴尿而导致弄脏地面这样的情况。
如图13所示,盆面48的正面部48a在距盆面48的上端48d的距离L3(L3=450mm)的位置上,在俯视下,由复合的圆弧形状形成,所述复合的圆弧形状是将比曲率半径R2更小的曲率半径即曲率半径R3与其他的圆弧组合而成的。这些圆弧的曲率半径比曲率半径R2更小。
如图14所示,在盆面48的上方区域的下方,在距盆面48的上端48d的距离L4(L4=500mm)的位置上,在俯视下,由向朝向使用者的方向张开的圆弧形状部分的正面部48a和在其两侧朝向使用者突出的直线部分48j形成。圆弧形状部分的曲率半径R4比曲率半径R3更小。
盆面48的左侧端部48b和右侧端部48c被形成为,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向前方侧突出。此外,在盆部6的下部的前方,盆面48的左侧端部48b和右侧端部48c在排水口10的前方侧通过朝向左右方向中央侧而彼此结合,并形成顶端48f。另外,未设置有从盆面向前方呈壁状突出的侧面部且仅由正面部48a形成的上方区域例如可以为,正面观察下从将上端48d和顶端48f之间的铅垂方向的距离二等分的位置起的上方侧的盆面48。
盆面48具备从盆面48的左右两侧至前方侧一边下降一边延伸的台42。台42构成为,在正式清洗吐水模式中,将盆面48的左右两侧的清洗水的一部分从盆面48的左右两侧朝向前方侧引导。
台42从盆面48的下部区域朝向顶端48f的下方侧延伸。台42从盆面48向内侧横向突出,在上面上形成有平面部,所述平面部使水容易在该台42上流过。因而,即使在正式清洗吐水模式中,在清洗水的水量被降低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台42,使清洗水到达至盆面48的前方部分,从而广范围地切实地清洗盆面48。
(喷液器的详细情况)
接下来,参照图7、图10、图15及图16对本实施方式的小便器的自动清洗单元的喷液器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7所示,喷液器30被设置在盆面48的上方区域的左右方向的中央,在喷液器30及检测传感器44的前方侧安装有外装罩50。另外,在图16所示的喷液器30上,在表示有卸下外装罩50的状态的同时,对设置于喷液器30的检测传感器44等的相关零件进行了省略表示。
如图15及图16所示,喷液器30具备安装固定于盆面48的喷液器本体部52、插入安装于该喷液器本体部52的安装孔52a的喷嘴部件54。
如图16所示,在喷液器本体部52的内部,分别形成有分别与第1供水管20的第1供水路20a及第2供水管22的第2供水路22a连通的第1通水路56及第2通水路58。
在第1通水路56的前方侧的下游侧端部上,形成有第1吐水部32的一部分即第1吐水口60。喷液器本体部52的第1通水路56具备:上游侧通水路56a,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及下游侧通水路56b,正面观察下形成大致扇形形状,以便使流路从该上游侧通水路56a的下游侧的前端部朝向下方放大。通过它们,从第1供水路20a供给到上游侧通水路56a内的清洗水在下游侧通水路56b中通过,进而从第1吐水口60,以在盆面48上向左右方向扩展的方式,作为第1规定的瞬间流量Q1(升/分)的清洗水W1而吐出。
接下来,如图15及图16所示,喷嘴部件54具备安装于喷液器本体部52的安装孔52a的安装部62。
此外,喷嘴部件54具备作为第2吐水部38的一部分的一体设置于安装部62的前端部的喷嘴部64。喷嘴部64从喷液器本体部52的侧方侧朝向下方形成。因而,喷嘴部64相对于盆面48的左右方向中心线D被配置在偏心的位置上。因而,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相对于盆面48的左右方向中心线D而从偏心的位置吐出。
在喷嘴部件54的安装部62的内部,形成有与喷液器本体部52的第2通水路58连通的通水路68。在喷嘴部件54的喷嘴部64上,形成有从通水路68延伸的通水路72,并且在喷嘴部64的顶端部上,形成有作为第2吐水部38的单一的圆形截面形状的第2吐水口76。第2吐水口76的吐水口宽度G为其管的内径,被设定为约2mm。从第2供水管22的第2供水路22a供给到喷嘴部件54的通水路68的清洗水从第2吐水口76作为比第1规定的瞬间流量Q1(升/分)更低的第2规定的瞬间流量Q2(升/分)的清洗水W2而吐出。因而,尿稀释吐水模式的从第2吐水口76的吐水的瞬间流量Q2(升/分)比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的从第1吐水口60的吐水的瞬间流量Q1(升/分)更小。此外,正式清洗吐水模式的从第1吐水口60的吐水的瞬间流量Q1(升/分)比尿稀释吐水模式的从第2吐水口76的吐水的瞬间流量Q2(升/分)更大。另外,除圆形形状以外,第2吐水口76其截面可以形成为椭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等的矩形等。通过吐水口正下的与盆面48平行的方向的最大的开口宽度,圆形截面以外形状的第2吐水口76的吐水口宽度G被规定。并且,在从喷液器30的第1吐水口60进行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第1吐水口60来代替第2吐水口76。此时,在圆形形状以外,第1吐水口60其截面可以形成为椭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等的矩形等。通过吐水口正下的与盆面48平行的方向的最大的开口宽度,圆形截面以外的形状的第1吐水口60的吐水口宽度被规定。
(每次使用的小便器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5~图18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图1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使用者使用该小便器的每次使用的控制器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图1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使用者使用该小便器的每次使用的检测传感器的状态、使用者的使用状态、控制器的控制动作的时间图。在此,在图17中,S表示各步骤。
首先,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的通常的便器清洗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7所示,在S0中,当使用者站立小便器1的便器本体2的盆部6前时,则检测传感器44成为检测到使用者的使用的检测状态(时刻t0),并将该检测信号发送到控制器46,控制器46识别使用者的存在。在该时机上,第1开闭阀28为开阀的状态,第2开闭阀36也成为开阀的状态。控制器46从检测传感器44成为检测状态的时刻t0起,在规定的待机时间P内执行待机的待机模式。控制器46从时刻t0起不会立刻开始尿稀释吐水模式,而是通过执行先行的待机模式,来抑制使用者开始排尿前的不容易对尿的稀释作出贡献的清洗水的吐水,进而能够节省稀释尿的清洗水。规定的待机时间P是为了通过记录在控制器46中的程序等来达到目的而有意识地实现的待机时间,与因信号的传送的滞后、阀体的动作等的滞后而稍微产生的吐水动作的滞后时间有所区别。
在S1中,控制器46判断是否在检测传感器44继续维持使用者的检测状态下经过了使用确定时间Q(例如约5秒)。使用确定时间Q被设定成比待机时间P更短。由于在检测传感器44的使用者的检测状态的持续状态以比使用确定时间Q更短的时间结束的情况下,控制器46判断为使用者未向小便器1排尿而离去,以便防止无用的清洗水的使用,因此在中断待机模式的同时,执行不使用模式,进而不会执行任意的尿稀释吐水模式及正式清洗吐水模式,而前进到S12,结束一连串的动作。在检测传感器44的检测状态持续的检测时间为使用确定时间Q以上的时间的情况下,控制器46判断为使用者在使用小便器1,前进到S2,继续待机模式。
如图18所示,从排尿前的时刻t0至时刻t2之间,使用者在站立在盆部6之前的状态下脱掉着装,做好排尿的准备。时刻t2被设定为,从时刻t0起经过平均的脱衣服时间E的时刻,所述平均的脱衣服时间E为设想的平均的成人使用者脱掉着装来做好排尿准备的平均的脱衣服时间E。脱衣服时间E被设定为约8秒。当成为时刻t2时,使用者开始排尿。
在S2中,控制器46继续待机模式。
在S3中,控制器46判断在待机模式中从时刻t0起是否经过了待机时间P。在从时刻t0起未经过待机时间P的情况下,控制器46前进到S4。在从时刻t0起经过了待机时间P的情况下,控制器46结束待机模式,前进到S5。
在此,在图19中,对下述效果进行说明,即,即使在这样的待机模式的待机时间P的待机中,使用者开始排尿,也能够较低地抑制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中的尿浓度的效果。
图1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在下述情况下的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中的尿浓度的时间变化的图,即,经过待机时间P后执行尿稀释吐水模式的情况,以及与排尿开始大体同时执行尿稀释吐水模式的情况,以及作为比较例而不执行尿稀释吐水模式的情况。在图19中,纵轴上表示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中的尿浓度的变化,横轴上表示经过时间。
对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在经过待机时间P后执行尿稀释吐水模式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时刻t0上,开始使用者的使用的检测。在时刻t0上,使用者的排尿未开始,控制器46率先于尿稀释吐水模式而开始待机模式。
在时刻t2上,控制器46为继续待机模式中,不执行尿稀释吐水模式。在时刻t2上,使用者开始排尿。如时刻t2~时刻t4所示,尿流流入到盆部6内,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尿浓度逐渐上升。如此,由于即使假设在待机模式的待机中使用者开始排尿,在排尿初期排尿的水势也较弱,流量也较少,因此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缓慢上升,不会立刻上升到产生尿碱的程度。
在时刻t3上,待机模式的待机时间P结束,开始执行尿稀释吐水模式。如此,在检测传感器44检测到使用者期间,执行尿稀释吐水模式。在时刻t3以后,清洗水的尿浓度略微上升至被尿稀释吐水模式稀释后的状态的尿浓度M。
在时刻t4上,因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功能而在盆面48上被稀释的清洗水流入到排水弯管管路14内,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被保持在不容易产生尿碱的程度的一定的尿浓度M上。由于在时刻t4以后,执行尿稀释吐水模式,因此可抑制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尿浓度的上升。如此,即使在经过待机时间P后执行尿稀释吐水模式,也可以以不会过度上升的方式,将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控制在规定的尿浓度M以下。如此,为了不使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过度上升,优选将待机时间P设定为从时刻t0起6秒~11秒的范围内的时间。此外,待机时间P也可以设定为从时刻t0起至设想的排尿开始时机的2、3秒后的时刻为止的时间。因而,使得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开始执行在长于排尿开始预定时间的待机时间P内进行待机。因而,能够在排尿的水势较弱的排尿初期,抑制不容易对尿的稀释作出贡献的清洗水的吐水,进而节省稀释尿的清洗水。
此外,如时刻t2~时刻t4的尿浓度的变化所示,即使假设在待机模式的待机中使用者开始排尿,排尿初期在排水弯管管路14内也存在有前次的清洗的清洗水,因而即使有尿流入,也可将清洗水的尿浓度保持在较低的状态下。因而,可抑制尿碱的产生。并且,通过执行紧随待机模式的尿稀释吐水模式,可使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尿浓度降低,进而抑制尿碱的产生。因而,通过待机模式,可抑制不会对尿的稀释作出贡献的清洗水的吐水,进而节省稀释尿的清洗水。
此外,由于在时刻t2上,至经过脱衣服时间E为止,使用者未进行排尿,因此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不会上升。因而,通过至待机模式的执行开始为止进行待机,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开始被延迟,从而可抑制不容易对尿的稀释作出贡献的清洗水的吐水,进而节省稀释尿的清洗水。
接下来,如图19所示,对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与排尿开始大体同时执行尿稀释吐水模式的情况进行说明。对与在经过待机时间P后执行尿稀释吐水模式的情况重复的动作省略了说明。在时刻t2上,使用者开始排尿。在时刻t2上,控制器46使待机模式结束,并执行尿稀释吐水模式。由于尿稀释吐水模式开始,因此尿流主要在盆面48上被稀释,清洗水的尿浓度比较缓慢地上升。如此,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的上升被缓慢地抑制,上升至被尿稀释吐水模式稀释的清洗水的尿浓度。即使在与排尿开始同时执行尿稀释吐水模式的情况下,将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控制也被在规定的尿浓度M以下。
接下来,对作为比较例的不执行尿稀释吐水模式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时刻t2以后,不执行尿稀释吐水模式。在时刻t3~时刻t4的排尿初期,清洗水的尿浓度逐渐上升。由于在时刻t4以后,不执行尿稀释吐水模式,因此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上升超过规定的尿浓度M。在这样的比较例中,至执行正式清洗吐水模式为止,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大体上被使用者的尿置换,清洗水的尿浓度大体上成为100%。
再次返回图17对流程图进行说明。
在S4中,控制器46判断检测传感器44是否维持检测状态。由于在检测传感器44的使用者的检测状态未持续时,即检测状态结束的情况下,控制器46不会执行尿稀释吐水模式,因此存在有下述可能性,即,即使假设使用者进行排尿,也不会进行尿的稀释及盆部6及排水弯管管路14的清洗。因而,控制器46判断为,存在有使用者向盆部6稍稍进行了排尿的可能性,为了防止了尿流就那样入盆部6,而中断待机模式,执行强制清洗模式,前进到S11。通过强制清洗模式,在S11中预备性地执行正式清洗吐水模式,能够切实进行尿的稀释及盆部6及排水弯管管路14的清洗,从而卫生地保持盆部6。在S4中,在检测传感器44持续检测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器46返回S2。
在S5中,控制器46在从时刻t0起经过待机时间P的时刻t3上执行尿稀释吐水模式。如图10及图16所示,通过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开始,控制器46使第2开闭阀36开阀,将主供水管16的主供水路16a的清洗水供给到第2供水管22的第2供水路22a。控制器46维持使第1开闭阀28开阀的状态。在第2供水路22a中流动的清洗水W2因在第2定流量阀34中通过而被调整成较低的第2规定的瞬间流量Q2(升/分),并流入第2通水路58。然后,清洗水W2在通过喷液器30的喷嘴部件54的内部的通水路68后从第2吐水口76吐出。
(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水流形状)
在此,通过图20及图21对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水流形状进行说明。
在图20(a)~(l)中,表示有在使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的第2规定的瞬间流量Q2(升/分)在0.125~2.0(升/分)的范围内变化的情况下,在盆面48上形成有比宽幅水流B及宽幅水流B宽度更窄的窄幅水流C的情况。在图20(a)~(l)中,各图的原点表示第2吐水口76的位置,纵轴表示距第2吐水口76的下方向的距离(mm),横轴表示距第2吐水口76的左右方向的盆面48上的距离(mm)。如图20(a)~(l)所示,在盆面48上形成从第2吐水口76扩展至规定宽度A的宽幅水流B后,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在盆面48的下部形成比规定宽度A宽度更窄的窄幅水流C。即,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在盆面48上从第2吐水口形成宽幅水流B,在宽幅水流B的下方形成比宽幅水流B的最大宽度更窄的窄幅水流C。规定宽度A为宽幅水流B的最大横宽(盆面48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且为从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开始后至结束为止的期间内,吐出的水流的最大横宽。即,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不会比规定宽度A更向左右方向扩展。在图20(a)~(l)中,规定宽度A及后述的最小宽度F不是盆面48的正面观察下的投影的宽度,而是沿着盆面48对盆面48上的距离进行实测而得到的宽度。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在刚开始吐水后,例如紧接着图18的t3之后,例如从t3约1秒后,形成图20及图21所示的水流。
此外,图21A至C为在照片上对水流的轮廓进行表示的图,所述照片是对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的喷液器吐出的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水流形状进行拍摄的照片。在图21A至C中,为了便于理解地表示水流的轮廓,而用实线辅助性地表示了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宽幅水流B的轮廓。
在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的瞬间流量为0.125~2.0(升/分)的范围内时,宽幅水流B的规定宽度A为24mm~112mm的范围内。并且,在吐出的水流的瞬间流量为0.125~1.1(升/分)的范围内时,宽幅水流B的规定宽度A为24mm~77mm的范围内。
此外,在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的瞬间流量为0.125~2.0(升/分)的范围内时,窄幅水流C的最小宽度F为5mm~50mm的范围内。并且,在吐出的水流的瞬间流量为0.125~1.1(升/分)的范围内时,窄幅水流C的最小宽度F为5mm~40mm的范围内。
在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其水流的瞬间流量在0.125~2.0(升/分)的范围内变化时,宽幅水流B的规定宽度A除以窄幅水流C的最小宽度F的值为1.9~5.8的范围内,优选为3.8~5.8的范围内,更优选为3.8。由于宽幅水流B的规定宽度A以一定的比例变得比窄幅水流C的最小宽度F更大,因此使在盆面48上稀释排尿的概率增加,在排尿进入排水弯管管路14前进行稀释,进而能够抑制尿流在未被稀释的状态下流入排水弯管管路14的情况。更优选上述的值为1.9~5.8的范围内的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的瞬间流量为0.1~0.6(升/分),更优选为0.3(升/分)。
在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其水流的瞬间流量在0.125~2.0(升/分)的范围内变化时,宽幅水流B的规定宽度A除以第2吐水口76的吐水口宽度G的值为12~56的范围内。
宽幅水流B成为规定宽度A的高度位置位于距地面K870mm~970mm的范围内。在此,喷液器30的第2吐水口76的距地面K的高度为约1020mm,图20的各图的纵轴的原点(0、0)的高度为距地面K约1020mm的高度。图20的各图的纵轴上的距第2吐水口76的下方距离50mm~150mm的范围相当于距地面K的870mm~970mm的范围。
如图7及图21A至C所示,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从偏心于盆面48的左右方向中心线D的第2吐水口76的位置吐出。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在比台42更靠左右中央侧的区域中形成宽幅水流B及窄幅水流C。由于使用者不容易使排尿朝向台42,且存在有使用者向比台42更靠中央侧的区域进行排尿的趋势,因此能够使尿流容易与宽幅水流B及/或窄幅水流C汇合。
如图21A至图21C所示,喷液器30的第2吐水口76被配置在偏心于盆面48的左右方向中心线D的位置上。第2吐水口76的位置的盆面48比正面方向稍微更向斜横向倾斜。因而,在使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在0.125~2.0(升/分)的范围内变化时,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被倾斜地吐出到该偏心的位置的盆面48上,进而能够形成在左右方向上向广范围扩展的宽幅水流B。在图20中表示有下述情况,即,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被倾斜地吐出到偏心于左右方向中心的位置的盆面48上,并以第2吐水口76为中心形成在左右方向上向广范围扩展的宽幅水流B。并且,在图21A至图21C中,作为例示,表示有在使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为0.3(升/分)、0.5(升/分)或0.7(升/分)时,吐出的水流形成在左右方向上向广范围扩展的宽幅水流B的情况。如此,吐出的水流容易以第2吐水口76为中心向左右方向扩展。
并且,在使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在0.125~2.0(升/分)的范围内变化时,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以经过盆面48的左右方向中心区域H的方式形成扩展的宽幅水流B。盆面48的左右方向中心区域H例如被设定成喷液器30的宽度。此外,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以通过盆面48的左右方向中心线D的方式形成扩展的宽幅水流B。
在图20中,表示有下述情况,即,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以经过盆面48的左右方向中心区域H的方式形成扩展的宽幅水流B。在图20(b)~(f)中,例示有左右方向中心区域H,在其他的图中则省略了例示。并且,在图21A至图21C中,宽幅水流B在喷液器30的下方侧,以经过盆面48的左右方向中心区域H、并且左右方向中心线D的方式扩展。因而,能够使到达盆面48的左右方向中心区域H附近且喷液器30的稍微下方侧的尿容易与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宽幅水流B汇合,进而能够提高尿被宽幅水流B稀释的概率。
在图7中,通过清洗水W2表示了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宽幅水流B。该清洗水W2在盆面48上流下,并从排水口10流入到排水弯管管路14内。到达排水口10的清洗水已经与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使用者的排尿的尿流汇合,形成尿浓度已被降低的状态。因而,尿浓度较高的状态的尿流不容易直接流入到排水弯管管路14内。
再次返回图17进行说明。在S6中,控制器46开始对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的水量的累计量Wv的累计,前进到S7。控制器46所累计的尿稀释吐水模式吐水的累计量Wv被存储在控制器46的存储器等的存储装置中。
在S7中,控制器46判断检测传感器44是否仍维持检测状态。在检测传感器44仍维持检测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器46前进到S8。在检测传感器44检测不到使用者的使用的情况下,控制器46判断使用者结束排尿,并从便器本体2前离去,为了抑制尿稀释吐水的无用的消耗,并执行正式清洗吐水模式,而前进到S9,所述正式清洗吐水模式对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进行充分的清洗以便抑制以后的尿碱的产生。
在S8中,控制器46判断从时刻t0起是否经过了异常使用时间。由于在经过了异常使用时间的情况下,控制器46判断为,检测传感器44的故障或与使用者的排尿不同的便器本体2的使用状态,为了抑制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无用的消耗,而前进到S9。在未经过有异常使用时间的情况下,控制器46判断使用者的排尿在继续,而返回到S7,以便能够在使用者的排尿中适当执行尿稀释吐水模式。
在S9中,控制器46使尿稀释吐水模式结束,前进到S10。如图10及图16所示,控制器46因尿稀释吐水模式的结束而使第2开闭阀36闭阀,停止向清洗水的第2供水路22a的供给。因而,从喷嘴部64的第2吐水口76的吐水被停止。
如图17所示,在S10中,控制器46结束对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量的累计量Wv的累计,前进到S11。
在S11中,控制器46执行正式清洗吐水模式。
如图10及图16所示,通过执行正式清洗吐水模式,控制器46首先将控制信号发送到第1开闭阀28,使第1开闭阀28开阀。主供水管16的主供水路16a的清洗水仅经过管接头24而在第1供水路20a中流动。
接下来,流过第1供水路20a的清洗水W1因在第1定流量阀26中通过而被调整成较高的第1规定的瞬间流量Q1(升/分),其后在第1开闭阀28中通过,流入到第1通水路56。然后,清洗水W1被供给到第1吐水部32的第1吐水口60。在正式清洗吐水模式中,控制器46以每次使用各吐出0.5(升)的吐水流量的方式使第1开闭阀28一定时间开阀。
如图7所示,从第1吐水口60吐出的清洗水W1,沿着盆面48以在左右方向上扩展的方式吐出,形成从盆面48的中央部扩展至左右两端部方向的水流。因而,清洗水W1能够在比现有小便器更广范围内清洗盆面48。清洗水W1在扩展至盆面48的左右两侧附近的同时向下方侧流下,而不会向盆部6的外部飞出。
沿着台42,能够使从第1吐水口60吐出的清洗水W1之中的一部分一边朝向盆面48的前方引导一边流下。因而,能够使清洗水到达至盆面48的前方部分,从而比现有小便器更广范围地清洗盆面48,进而能够减少盆面48的洗不到的部分。
在盆面48上流下的清洗水W1从排水口10流入到排水弯管管路14内。通过朝向该排水弯管管路14的下游侧的横向配管3流动,清洗水W1将排水弯管管路14、横向配管3内的尿排出到下游侧。清洗水W1在以较高的瞬间流量Q1流动的同时,以新的清洗水来置换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被稀释的尿,因而能够较大地降低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控制器46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对第1开闭阀28进行闭阀,使喷液器30的吐水动作停止,使正式清洗吐水模式的动作结束,并前进到S12。
在S12中,控制器46结束检测传感器44检测到使用者之后开始的每次使用的各控制动作,使检测传感器44成为待机状态。在检测传感器44再次检测到使用者的使用的情况下,控制器46从S0开始每次使用的各控制动作。
(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的动作)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的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图2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执行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的控制器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在图22中,S表示各步骤。
首先,如图22所示,在S20中,控制器46从执行前次的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的时机起,开始进行一定的规定时间T的计时。
在S21中,控制器46判断从S20的时机起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T。在未经过规定时间T的的情况下,控制器46返回S21。在经过了规定时间T的情况下,控制器46判断为了抑制在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中使生物膜产生的细菌的增殖,吐水是有效的,确定执行本次的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前进到S22。
在S22中,控制器46判断在执行前次的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之后,至确定执行本次的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为止,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量的累计量Wv是否为第1基准水量Ws以上。在该累计量Wv为第1基准水量Ws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器46判断为,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清洗水在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中以可抑制产生生物膜的细菌的增殖的水量对配管内进行了清洗,前进到S23。在该累计量Wv为小于第1基准水量Ws的情况下,控制器46前进到S24,以便能够根据情况节省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的吐水水量。第1基准水量Ws被设定为2升。
在S23中,控制器46确定本次的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下吐出的水量为置换水量Wm,所述置换水量Wm是为了置换排水弯管管路14内部的清洗水而必要的最小限度的水量,并执行吐出该吐水量的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前进到S29。
如图23所示,在累计量Wv为第1基准水量Ws以上的情况下,累计量Wv超过第2基准水量Wu的量或超过第1基准水量Ws的量的水量有助于抑制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中的产生生物膜的细菌的增殖。因而,认为小便器被较多使用时,则累计量Wv变得较多,处于能够抑制有机物污垢的形成的环境下。因而,在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中进行置换水量Wm的吐水,以最低限度置换排水弯管管路内部的清洗水,以便能够更加抑制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有机物污垢的产生。此外,由于考虑到是处于下述环境下,即,在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的执行前流过有能够抑制有机物污垢的产生的水量的环境,因此将置换水量Wm抑制在最低限度,以便抑制累计量Wv与置换水量Wm的合计水量的增大,能够实现节水化。置换水量Wm被设定为0.5升,也可以设定为0.2升~0.5升的范围内。
在S24中,控制器46判断,从执行前次的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之后,至执行本次的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为止,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量的累计量Wv是否满足第2基准水量Wu。
由于在该累计量Wv不满足第2基准水量Wu的情况下,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量较少,因此控制器46判断,需要一定的水量的吐水来抑制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中产生生物膜的细菌的增殖,而前进到S25。
在该累计量Wv为第2基准水量Wu以上的情况下,则控制器46判断,其为可根据情况节省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的吐水水量的情况,而前进到S26。第2基准水量Wu被设定为1升,但也可以设定为0.5升~1.5升的范围内。
在S25中,控制器46确定本次的以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吐出的水量为一定的标准清洗水量Wi,进而执行吐出该吐水量的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并前进到S29。标准清洗水量Wi被设定为1升,但也可以设定为1.0升~2.0升的范围内。
如图23所示,由于考虑到在累计量Wv小于第2基准水量Wu时,使用者使用小便器的频率较少,流入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的尿也变少,因此可以使累计量Wv与标准清洗水量Wi的合计降低到比第1基准水量Ws更低,以便实现合计水量的节水化。与此同时,由于累计量Wv不足于第2基准水量Wu,因此在仅通过累计量Wv来抑制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中的产生生物膜的细菌的增殖以外,利用确保标准的清洗能力的标准清洗水量Wi对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切实地进行清洗,可更加切实地抑制有机物污垢的形成。
在S26中,控制器46使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开始,前进到S27。如此,当控制器46开始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的动作时,则使第1开闭阀28开阀,将较高的瞬间流量的清洗水供给到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由于瞬间流量较高,因此清洗水在水量上升的状态下流过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内。因而,清洗水在对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内的产生生物膜的细菌进行冲洗来抑制其增殖的同时,对生物膜进行冲洗,以便使其减少。因而,抑制了包含生物膜的有机物污垢的形成,进而抑制了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的尿碱的附着及产生。
在S27中,控制器46判断,累计量Wv与本次的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下吐出的使用水量Wn的合计是否到达第1基准水量Ws。
在该累计量Wv与使用水量Wn的合计未到达第1基准水量Ws的情况下,则控制器46判断为未到达第1基准水量Ws,进而返回S27再次进行判断,所述第1基准水量Ws可在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中抑制产生生物膜的细菌的增殖。
在该累计量Wv与使用水量Wn的合计到达第1基准水量Ws的情况下,则控制器46判断为,合计水量达到可在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中抑制产生生物膜的细菌的增殖的水准,进而前进到S28。
如图23所示,在累计量Wv为第2基准水量Wu以上时,由于累计量Wv超过第2基准水量Wu,因此给在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中抑制产生生物膜的细菌的增殖带来较多帮助。因而,可通过第1基准水量Ws与累计量Wv的差来设定使用水量Wn,以便降低使用水量Wn,实现节水化。除此之外,通过使累计量Wv与使用水量Wn的合计满足第1基准水量Ws,能够保证抑制有机物污垢的产生的性能。此外,即使在累计量Wv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累计量Wv与使用水量Wn的合计水量的增大。
并且,随着累计量Wv增大,至该累计量Wv到达第1基准水量Ws为止,可使本次的所述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中吐出的使用水量Wn降低。因而,即使在增大了累计量Wv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抑制有机物污垢的形成的同时,抑制累计量Wv与使用水量Wn的合计水量的增大。
此外,执行1次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量例如置换水量Wm、标准清洗水量Wi及比置换水量Wm更大值的使用水量Wn为,执行1次正式清洗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量以上的值。
在图23中,还例示有基准吐水状态,所述基准吐水状态其累计量Wv为第2基准水量Wu,且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所吐出的使用水量Wn为标准清洗水量Wi。在累计量Wv为第2基准水量Wu时,该第2基准水量Wu与标准清洗水量Wi的合计成为第1基准水量Ws。
如图22所示,在S28中,控制器46使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的执行结束,前进到S29。在结束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的执行时,控制器46使第1开闭阀28闭阀,使喷液器30的吐水动作停止。
在S29中,控制器46将规定时间T的计时复位,并返回S20,从执行本次的抑制有机物污垢吐水模式的时机即该计时复位时机起,再次开始一定的规定时间T的计时。
(吐水的瞬间流量与有机物污垢的厚度的关系)
接下来,对尿稀释吐水模式的从喷液器30的吐水的瞬间流量与在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内附着的有机物污垢的厚度的关系进行说明。
图24及图25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瞬间流量0(升/分)~8.0(升/分)变化时的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在模拟排水弯管管路14的载玻片上附着的有机物污垢的观察图像的图。图2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尿稀释吐水模式所吐出的瞬间流量与附着的有机物污垢的厚度的关系的图,图2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排水弯管管路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与附着的有机物污垢的厚度的关系的图。这些结果是通过再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的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内的有机物污垢的产生的实验而得到的。
此外,图2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针对节水型的排水弯管管路及现有类型的排水弯管管路,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与排水弯管管路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的关系的图,图2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针对节水型的排水弯管管路及现有类型的排水弯管管路,在吐水的瞬间流量低的区域中,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与排水弯管管路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的关系的图。
在图28中,通过虚线表示有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与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的关系的理论值。该理论值是通过理论值(%)={使用者的排尿的设想流量/(使用者的排尿的设想流量+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100的算式而求出的。在图28中,节水型的排水弯管管路为容积120ml左右的排水弯管管路,现有类型的排水弯管管路为容积700ml左右的排水弯管管路。
如下进行了再现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内的有机物污垢的产生的实验。利用自来水将模拟尿、普通的液体培养基稀释到设定的尿浓度,所述模拟尿为用试剂再现了尿的成分(钙、糖等)及这些成分的浓度的模拟尿,普通的液体培养基为培养微生物时所使用的普通的液体培养基。该设定的尿浓度对应于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各瞬间流量。将从小便器的弯管内的污垢选取并分离培养后的来源于环境的细菌之中,生物膜生成能力高的菌株及尿素酶活性高的菌株以形成106cfu/ml的方式分别加入到该稀释液。向培养皿加入该液体至规定量,并浸渍载玻片。其后,用维持在35度的温度的细菌培养器在规定期间内保管该培养皿及液体,使包含尿碱的有机物污垢附着到载玻片。其后,使载玻片自然干燥。如此,对设想的在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中析出的尿碱的种类及厚度等进行了分析。在经过规定期间例如4日、37日等后,通过激光显微镜对附着于载玻片的附着物进行了观察、拍摄,并测定了有机物污垢的厚度等。具体而言,通过激光显微镜,在规定长度内测定了有机物污垢的距载玻片面的高度,算出了规定长度上的平均高度,进而确定了有机物污垢的厚度。
如图24所示,在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为0(升/分)(未吐出的状态)时,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为100%,仅存在有尿。在清洗水的尿浓度为100%的情况下,根据附着于载玻片上的有机物污垢的观察图像,可知在载玻片上析出有许多磷酸镁铵的尿碱。并且,还析出有磷酸钙的尿碱。
在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为0.05(升/分)时,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为90%,成为较高的尿浓度。根据此时在载玻片上附着的有机物污垢的观察图像,可知析出有较多的磷酸镁铵的尿碱。并且,可知也析出有磷酸钙的尿碱。
在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为0.1(升/分)时,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为85%,形成较高的尿浓度。根据此时在载玻片上附着的有机物污垢的观察图像,可知析出有较多的磷酸镁铵的尿碱。并且,可知也析出有磷酸钙的尿碱。
如图24、图26及图27所示,在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变得比0.1(升/分)更大时,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降为比85%更低。因而,较少地抑制了氨的产生量且较小地抑制pH的上升。在这样的环境下,可抑制磷酸镁铵的尿碱的产生及磷酸钙的尿碱的产生。因而,可抑制包含这些尿碱的有机物污垢V的厚度增大的情况。
如图24、图26及图27所示,在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变得比0.1(升/分)更大时,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进一步降得比85%更低。如此,由于pH的上升被抑制,与具有较大的粒径的磷酸镁铵的析出反应相比,具有较小的粒径的磷酸钙的析出反应更为增加(成为主导),因此抑制了附着在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内的尿碱的厚度的增大。因而,可抑制包含这样的尿碱的有机物污垢V的厚度的增大。
如图26及图29所示,在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为0.2(升/分)以上时,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降至80%前半。通过使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上升至0.2升/分以上的值,可较大地降低清洗水的尿浓度。如此,在流入节水型的排水弯管14及横向配管3的清洗水的尿浓度被更加降低的情况下,较少地抑制了氨的产生量且较小地抑制了pH的上升。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抑制了磷酸镁铵的尿碱的产生及磷酸钙的尿碱的产生。即使假设产生,由于pH的上升也被抑制成更小,因此与磷酸镁铵的析出反应相比,磷酸钙的析出反应更为增加(成为主导),因而也可抑制附着于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内的尿碱的厚度的增大。因而,可抑制包含这样的尿碱的有机物污垢V的厚度的增大。图26表示有在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为0.2(升/分)以上时有机物污垢V的厚度被进一步较大地降低的情况。
如图24、图26及图27所示,在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为0.222(升/分)以上时,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降低到80%以下。因而,较少地抑制了氨的产生量且较小地抑制了pH的上升。在这样的环境下,可抑制磷酸镁铵的尿碱的产生及磷酸钙的尿碱的产生。因而,可抑制包含这些尿碱的有机物污垢V的厚度的增大。
如图24、图26及图27所示,在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为0.22(升/分)以上时,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降低到80%以下。如此,更加抑制了pH的上升,由于与磷酸镁铵的析出反应相比,磷酸钙的析出反应更为增加(成为主导),因此更加抑制了附着于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内的尿碱的厚度的增大。因而,更加抑制了包含这样的尿碱的有机物污垢V的厚度的增大。
如图29所示,在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为0.6(升/分)以下时,能够使节水型的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与理论值大体一致。在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为0.6(升/分)以下时,能够使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降低至约62%。
如图24、图26及图27所示,由于在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为0.6(升/分)以下时,即使在节水型的排水弯管管路14中,也可通过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来切实地降低清洗水的尿浓度,因此可抑制氨的产生量,进而较小地抑制pH的上升。因而,能够更加切实地抑制向节水型的排水弯管管路14的尿碱的产生。
此外,由于在使用者的使用状态下,可切实地降低了节水型的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因此可较少地抑制氨的产生量且较小地抑制pH的上升。如此,由于在pH的上升被抑制的环境下,与磷酸镁铵的析出反应相比,磷酸钙的析出反应更为增加,因此能够更加切实地抑制附着在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内的尿碱的厚度的增大。因而,可抑制包含这些尿碱的有机物污垢V的厚度的增大。
在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为1.5(升/分)以下时,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与使用者的排尿中假设的瞬间流量的变化的上限成为比较接近的值。如图28所示,根据这样的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可以使流入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的清洗水的尿浓度下降至50%左右。如图27所示,在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下降至50%左右时,与100%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有机物污垢的厚度大体减半至约6μm。因而,能够更加抑制尿碱的产生。
如图28所示,在假设尿稀释吐水模式利用超过2.0(升/分)的瞬间流量来进行吐水的情况下,与排水弯管管路14的容积无关,流入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的清洗水的尿浓度成为用使用者的排尿的瞬间流量除以该排尿的瞬间流量加上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的值而求出的理论值的值。在2.0(升/分)以上的瞬间流量下,在节水型的排水弯管管路14及现有的排水弯管管路上,清洗水的尿浓度都形成与理论值大体一致的结果。超过了节水型的排水弯管管路14中的降低尿浓度所需的瞬间流量,与节水型的排水弯管管路14及现有的排水弯管管路14无关,如果使瞬间流量上升至尿浓度所决定的程度,则消耗必要以上的清洗水。如此,在尿稀释吐水模式利用超过2.0(升/分)的瞬间流量进行吐水的情况下,在节水型的排水弯管管路14内,为了使尿浓度降低,超过了必要的瞬间流量而进行吐水,因而产生了无用水。因而,尿稀释吐水模式通过利用2.0(升/分)以下的瞬间流量来进行吐水,能够削减在节水型的排水弯管管路14内为了有效地降低尿浓度而超过有效的瞬间流量吐出的无用水。
如图24、图26及图27所示,在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比3.60(升/分)更大时,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降为比20%更小的值。因而,非常少地抑制了氨的产生量且抑制了pH的上升。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抑制了磷酸镁铵的尿碱的产生及磷酸钙的尿碱的产生。因而,可抑制包含这些尿碱的有机物污垢V的厚度的增大。如图26所示,在该瞬间流量比3.60(升/分)更大时,有机物污垢V的厚度变得比1.0μm更小。此外,如图27所示,在清洗水的尿浓度变得比20%更小时,有机物污垢V的厚度变得比1.0μm更小。
如图24、图26及图27所示,在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为3.60(升/分)以下时,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为20%以上。在此,如图28所示,即使假设使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以超过3.60(升/分)的方式增加,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也维持在比约20%小的较低的值,而不容易被降低。此时,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被降低至比约20%更小的规定的浓度,氨的产生量也被降低,清洗水的pH成为降低至中性附近的状态。因而,即使以超过3.60(升/分)的方式使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增加,瞬间流量的增大也难以给清洗水的pH的下降带来帮助,且可能会导致消耗难以对pH的下降带来帮助的无用水。因此,通过使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的瞬间流量为3.60(升/分)以下,能够防止尿稀释吐水模式的无用水的消耗,进而可抑制吐水量的增大。
如图27所示,由于通过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使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在20%~80%的范围内,因此流入到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的清洗水的尿浓度被降低。因而,氨的产生量被抑制,进而可较小地抑制pH的上升,可抑制尿碱的产生。因而,能够抑制包含尿碱的有机物污垢的厚度。
此外,由于通过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使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降低到20%~80%的范围内,因此可较少地抑制了氨的产生量且较小地抑制了pH的上升。如此,由于在pH的上升被抑制的环境下,与磷酸镁铵的析出反应相比,磷酸钙的析出反应成为主导,因此能够抑制在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内附着的尿碱的厚度的增大。因而,能够抑制包含尿碱的有机物污垢的厚度。
如图27所示,由于通过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使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在20%~60%的范围内,因此更加降低了流入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的清洗水的尿浓度。因而,氨的产生量被抑制,从而可较小地抑制pH的上升,进而可更加抑制尿碱的产生。因而,能够更加抑制包含尿碱的有机物污垢的厚度。
此外,由于通过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使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降低到20%~60%的范围内,因此较少地抑制了氨的产生量且较小地抑制了pH的上升。如此,由于在pH的上升被抑制的环境下,与磷酸镁铵的析出反应相比,磷酸钙的析出反应成为主导,因此能够更加抑制在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内附着的尿碱的厚度的增大。因而,能够更加抑制包含尿碱的有机物污垢的厚度。
接下来,利用图30及图31对下述作用进行说明,即,通过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可降低残留在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的作用。图30(a)~(d)为比较例,是对在不进行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小便器上,在使用者排尿且进行正式清洗吐水模式后,残留在横向配管内的清洗水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31(a)~(d)是对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在使用者排尿时执行尿稀释吐水模式且在排尿后进行正式清洗吐水模式,其后的残留在横向配管内的清洗水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30(a)为比较例,是对在不进行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小便器上,在使用者排尿时,使用者的尿在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中流动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在排水弯管管路14的容量小的节水型的排水弯管管路上,使用者的尿在尿浓度高的状态下大体维持原样对排水弯管管路14进行置换,并在横向配管3中流过。
如图30(b)所示,当开始执行正式清洗吐水模式时,清洗水流入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此时,在横向配管3的比排水弯管管路14的汇合部分更靠上游侧,以稍微逆流的方式流入有尿浓度高的清洗水。
如图30(c)所示,即使在正式清洗吐水模式的执行中,也存在有下述情况,即,在横向配管3的比横向配管3与排水弯管管路14的汇合部分更靠上游侧,残留有尿浓度高的清洗水。
如图30(d)所示,在正式清洗吐水模式的执行结束后,存在有下述情况,即,残留在比横向配管3与排水弯管管路14的汇合部分更靠上游侧的尿浓度高的清洗水流出到且残留在横向配管3内。此时,由于在横向配管3内残留有尿浓度高的清洗水,因此在横向配管3内容易产生尿碱。此外,容易析出具有较大粒径的磷酸镁铵。因而,存在有附着在横向配管3内的尿碱的厚度增大的可能性。
与此相反,如图31(a)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上,在使用者排尿时执行了尿稀释吐水模式。通过尿稀释吐水模式的吐水,使用者的排尿被稀释。尿浓度被降低的清洗水流入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
如图31(b)所示,当开始执行正式清洗吐水模式时,则清洗水流入排水弯管管路14及横向配管3。在开始时刻,排水弯管管路14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已经降低。因而,在横向配管3的比横向配管3与排水弯管管路14的汇合部分更靠上游侧,以逆流的方式稍微流入有尿浓度低的清洗水。
如图31(c)所示,即使在正式清洗吐水模式的执行中,在横向配管3的比与排水弯管管路14的汇合部分更靠上游侧残留有清洗水,清洗水的尿浓度也变低。
如图31(d)所示,在正式清洗吐水模式的执行结束后,存在有下述情况,即,残留在比横向配管3与排水弯管管路14的汇合部分更靠上游侧的尿浓度低的清洗水流出到且残留在横向配管3内。此时,即使在横向配管3内残留有尿浓度低的清洗水,也能够使横向配管3内不容易产生尿碱。如此,通过尿稀释吐水模式,能够在正式清洗后,降低残留在横向配管3内的清洗水的尿浓度。此外,即使假设产生有尿碱,也是具有较小粒径的磷酸钙的析出反应占主导。因而,能够抑制附着在横向配管3内的尿碱的厚度增大。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即使在降低了第1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清洗水的流量的情况下,也可在盆面48上形成从第2吐水口76扩展至规定宽度A的膜状的宽幅水流B,进而能够在被认为是使用者的尿容易着水的距第2吐水口76稍微靠下方的较宽的区域中,使尿与宽幅水流B汇合,来充分地稀释尿。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使用者的尿不被稀释而流下到排水口10的情况。并且,根据本发明,由于该宽幅水流B在盆面48的比宽幅水流B更靠下部形成比规定宽度A宽度更窄的窄幅水流C,因此可抑制被稀释的尿在盆面48的较宽的区域中流动,进而高效地引导到排水口10。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即使在降低了第1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清洗水的流量的情况下,在盆面48上,宽幅水流B的最大宽度A除以窄幅水流C的最小宽度F的值也为规定的范围,所述宽幅水流B为从第2吐水口76扩展的宽幅水流B,所述窄幅水流C为盆面48的比宽幅水流B更靠下部的窄幅水流C。由此,在对第1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清洗水进行节水的情况下,能够使尿容易与宽幅水流B汇合,进而能够提高尿被宽幅水流B稀释的概率。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在盆面48上从第2吐水口76扩展的宽幅水流B的最大宽度A相对于第2吐水口76的吐水口宽度G而形成规定的尺寸。由此,即使在对第1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清洗水进行节水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尿容易与宽幅水流B汇合,进而能够提高尿被宽幅水流B稀释的概率。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宽幅水流B成为规定宽度的高度位置被配置在使用者的尿容易到达盆面48的位置上。由此,能够使尿容易与宽幅水流B汇合,进而能够提高尿被宽幅水流B稀释的概率。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盆部6的盆面48越靠上方则盆面48的左右方向的宽度越大,因而能够在距第2吐水口76稍微靠下方的较宽的区域中,使尿与宽幅水流B汇合,以便进行稀释。此外,由于盆面48被形成为,越靠下方则盆面48的宽度变得越小,因此即使在宽幅水流B被缩窄的情况下,使用者的尿也变得容易到达宽度小的盆面48的中央附近,从而能够使尿容易与宽幅水流B及/或窄幅水流汇合。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尿被宽幅水流B及/或窄幅水流C稀释的概率。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由于使用者不容易使排尿朝向台42,且存在有使用者向比台42更靠中央侧的区域排尿的趋势,因此通过第1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在比台42更靠中央侧的区域中形成宽幅水流B及窄幅水流,能够使尿容易与宽幅水流B及/或窄幅水流C汇合。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尿被宽幅水流B及/或窄幅水流C稀释的概率。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由于盆面48的左右两端部被形成为,越靠下方则越向前方侧突出,且越靠下方则盆面48的宽度变得越小,因此使用者的尿变得容易到达宽度小的盆面48的中央附近,进而能够使尿容易与宽幅水流B及/或窄幅水流汇合。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尿被宽幅水流B及/或窄幅水流C稀释的概率。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第1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被倾斜地吐出到偏心于左右方向中心的位置的盆面48上,因而能够利用左右方向上来形成向广范围扩展的宽幅水流B。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尿容易与宽幅水流B汇合,进而能够提高尿被宽幅水流B稀释的概率。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能够使到达盆面48的左右方向中心线D附近的尿容易与宽幅水流B汇合,进而能够提高尿被宽幅水流B稀释的概率。

Claims (9)

1.一种小便器,通过吐出的清洗水来清洗盆面,具备:
盆部,形成有承接排尿的所述盆面,在其底部形成有排水口;
排水弯管,与所述盆部的所述排水口连通;
吐水部,向所述盆面吐出清洗水;
检测传感器,检测使用者的小便器的使用;
及控制部,控制所述吐水部的清洗水的吐水,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具备:
第1吐水模式,在所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使用者的使用的期间内从所述吐水部进行吐水;
及第2吐水模式,在所述检测传感器检测不到使用者的使用后,从所述吐水部进行吐水,
所述第1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在所述盆面上形成从所述吐水部扩展至规定宽度的宽幅水流,且在所述盆面的比所述宽幅水流更靠下部形成比所述规定宽度更窄的窄幅水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的所述宽幅水流的所述规定宽度除以所述窄幅水流的最小宽度的值为1.9~5.8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便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吐水部上设置有进行所述第1吐水模式的吐水的吐水口,
所述第1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的所述宽幅水流的所述规定宽度除以所述吐水部的所述吐水口的宽度的值为12~56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幅水流成为所述规定宽度的高度位置位于距地面870mm~970mm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便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盆部的所述盆面形成为,水平截面的曲率半径越靠下方则变得越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盆部的所述盆面具备从所述盆面的左右两侧至前方侧一边下降一边延伸且在所述第2吐水模式中将清洗水的一部分朝向前方侧引导的台,
所述第1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在比所述台更靠中央侧的区域中形成宽幅水流及窄幅水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盆部的所述盆面的左右两端部越靠下方则越向前方侧突出,且在所述排水口的前方侧,通过朝向左右方向中央侧而彼此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相对于所述盆面的左右方向中心从偏心的位置吐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小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吐水模式所吐出的水流形成以在所述盆面的左右方向中心经过的方式扩展的宽幅水流。
CN201810817841.XA 2017-08-01 2018-07-24 小便器 Active CN1093223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8803A JP7004137B2 (ja) 2017-08-01 2017-08-01 小便器
JP2017-148803 2017-08-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22367A CN109322367A (zh) 2019-02-12
CN109322367B true CN109322367B (zh) 2020-06-16

Family

ID=65263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17841.XA Active CN109322367B (zh) 2017-08-01 2018-07-24 小便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04137B2 (zh)
CN (1) CN10932236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50003005B1 (ko) * 1992-04-09 1995-03-29 주식회사 진흥전자 자동소변세척기
JPH06248677A (ja) * 1993-02-25 1994-09-06 Energy Support Corp 便器の自動洗浄装置
US8387171B2 (en) * 2006-04-14 2013-03-05 Bowles Fluidics Corporation Microflush urinal with oscillating nozzle
JP6153055B2 (ja) * 2013-03-06 2017-06-28 Toto株式会社 衛生維持装置付き小便器
US9988803B2 (en) * 2014-03-28 2018-06-05 Toto Ltd. Urinal having continuously curved bowl surface
JP2016183454A (ja) * 2015-03-25 2016-10-20 Toto株式会社 小便器ユニット
JP2017115518A (ja) * 2015-12-25 2017-06-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小便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小便器装置
JP6249353B2 (ja) * 2016-09-16 2017-12-20 Toto株式会社 小便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27187A (ja) 2019-02-21
JP7004137B2 (ja) 2022-01-21
CN109322367A (zh) 2019-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408841A (zh) 水洗式便器
AU2012319385A1 (en) Vacuum suction-type toile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a vacuum suction-type toilet
JP2016069872A (ja) 小便器
JP6429004B2 (ja) 小便器装置および小便器ユニット
US9624657B2 (en) Urinal
JP6369744B2 (ja) 小便器装置
JP5120770B2 (ja) 衛生設備器具
JP2013155523A (ja) 手洗い器付き小便器
CN109322367B (zh) 小便器
TW201540910A (zh) 小便器裝置
JP6993609B2 (ja) 小便器
JP2014238006A (ja) 小便器
JP7004136B2 (ja) 小便器
JP2019065531A (ja) 小便器
JP2019065537A (ja) 小便器
JP6937994B2 (ja) 小便器
JP7037719B2 (ja) 小便器
JP2019027188A (ja) 小便器
JP2005180064A (ja) 小便器洗浄装置
JP6049196B2 (ja) 小便器
JP7011218B2 (ja) 小便器
JP6627257B2 (ja) 小便器装置
JP6358459B2 (ja) 小便器装置
JP2017066674A (ja) 小便器装置
JP2018096164A (ja) 便器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