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8810A - 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和并线辅助系统 - Google Patents
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和并线辅助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18810A CN109318810A CN201811333044.0A CN201811333044A CN109318810A CN 109318810 A CN109318810 A CN 109318810A CN 201811333044 A CN201811333044 A CN 201811333044A CN 109318810 A CN109318810 A CN 1093188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wer casing
- alarm
- auxiliary system
- mirror
- blind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39203 Road traffic acciden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8—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involving special optical features, e.g. avoiding blind spots, e.g. convex mirrors; Side-by-side associations of rear-view and other mirrors
- B60R1/081—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involving special optical features, e.g. avoiding blind spots, e.g. convex mirrors; Side-by-side associations of rear-view and other mirrors avoiding blind spots, e.g. by using a side-by-side association of mirr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9/00—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signal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main groups B60Q1/00 - B60Q7/00, e.g. haptic signalling
- B60Q9/008—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signal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main groups B60Q1/00 - B60Q7/00, e.g. haptic signalling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12—Mirror assemblies combined with other articles, e.g. cloc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12—Mirror assemblies combined with other articles, e.g. clocks
- B60R2001/1284—Mirror assemblies combined with other articles, e.g. clocks with communication systems other than radio-receivers, e.g. keyless entry systems, navigation systems; with anti-collisio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行驶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和并线辅助系统,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和下壳,上壳的顶部设置有凸面镜,下壳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下壳固定连接在外后视镜上的连接件;上壳与下壳之间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电池、无线接收模块和指示灯,凸面镜对应指示灯的位置可透光,无线接收模块接收并线辅助系统中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报警信号,控制指示灯进行灯光报警;本方案通过将报警器集成在小圆镜的内部,再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雷达监测模块,可同时了解到盲区与非盲区的行驶状况,符合人的驾驶习惯,加装过程也无需拆装原有的外后视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行驶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和并线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交通状况越来越复杂,及大众对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盲区监测成为一种重要的汽车安全设备。由于汽车后视镜存在视觉盲区,变道之前就看不到盲区的车辆,如果盲区内有超车车辆,此时变道就会发生碰撞事故。在大雨天气、大雾天气、夜间光线昏暗,更加难以看清后方车辆,此时变道就面临更大的危险,盲点监测系统就是为了解决后视镜的盲区而产生的。盲点监测系统又叫并线辅助系统,英文简称BSM(Blind Spot Monitoring)或者BSD(Blind spot vehicle Discern System),是汽车上的一款安全类的高科技配置,主要功能是扫除后视镜盲区,通过微波距离传感器探测车辆两侧的后视镜盲区中的车辆,对驾驶者以提醒,从而避免在变道过程中由于后视镜盲区而发生事故。
BSM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在汽车后保检杠内安装两个微波雷达传感器,在车辆启动或行驶时启动BSM系统,实时向左右后方3米-10米范围,发出探测微波信号,系统对反射回的微波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即可知后面车辆距离、速度和运动方向等信息,通过系统算法,排除固定物体和远离的物体,当探测到盲区内有车辆靠近时,指示灯闪烁,此时驾驶员即使看不到盲区内的车辆,但是也能通过指示灯知道后方有车辆驶来,变道有碰撞的危险,如果此时驾驶员仍然没有注意到指示灯闪烁,打了转向灯,准备变道,那么系统就会发出哔哔哔的语音警报声,再次提醒驾驶员此时变道有危险,不宜变道。通过整个行车过程中,不间断地探测和提醒,防止行车过程中因恶劣天气,驾驶员疏忽,后视镜盲区,新手上路等潜在危险而造成交通安全事故。
然而,传统的BSD、BSM的信号处理、传输、显示等,都是通过有线的方式来进行的,导致产品安装布线复杂,产生巨额的安装费用及耗费大量的时间,同时需要对车辆的原有结构进行大幅度的拆卸、改装,很可能对车俩产生不良影响;用于对驾驶员进行危险提示的报警器一般为设置在车载娱乐机上,不符合驾驶员实际驾驶中的使用习惯,或者对外后视镜进行拆装,容易对汽车的稳定性产生巨大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安装方式简单、符合驾驶习惯的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和并线辅助系统。
一种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和下壳,上壳的顶部设置有凸面镜,下壳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下壳固定连接在外后视镜上的连接件;
上壳与下壳之间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电池、无线接收模块和指示灯,凸面镜对应指示灯的位置为可透光部,无线接收模块接收并线辅助系统中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报警信号,控制指示灯进行灯光报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接收模块连接有运动检测模块,运动检测模块检测车辆的运动状态并控制无线接收模块的工作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接收模块连接有声音报警模块,无线接收模块接收并线辅助系统中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报警信号,控制声音报警模块进行声音报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面镜所在的平面与下壳底部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下壳的底部通过环形卡扣连接有旋转座,下壳可相对于旋转座旋转,使得凸面镜的朝向可以改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下壳用于与旋转座接触的底面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凸起,相邻的第一限位凸起之间形成多个限位槽,旋转座用于与下壳接触的顶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下壳与旋转座连接时第二限位凸起被限制在其中一个限位槽之内,使得下壳不会相对于旋转座旋转;下壳受一定的外力作用时第二限位凸起可克服第一限位凸起的跨越至相邻的限位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下壳用于与旋转座接触的底面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中心与下壳的旋转中心重合,旋转座用于与下壳接触的顶面固定设置有凸柱,下壳与旋转座连接时凸柱嵌入环形凹槽之内;环形凹槽首尾不相通,环形凹槽尾端的深度比环形凹槽其余部分更浅,使得下壳旋转角度大于359°时与旋转座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下壳与旋转座之间设置有防水圈,下壳与旋转座连接时压紧防水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面镜的边缘通过防水双面胶与上壳连接,所述连接件为双面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雷达监测模块、无线发射模块和上述的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雷达监测模块与无线发射模块连接,无线发射模块与无线接收模块连接,雷达监测模块通过无线发射模块向无线接收模块发送报警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达到了如下效果:
1、通过将报警器集成在小圆镜的内部,再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并线辅助系统中的雷达监测模块,部件扩大了后视镜的视野范围,同时考虑到了驾驶过程中一般通过外后视镜来观察两侧车道情况的驾驶习惯,驾驶员需要观察某侧车道的情况时,不仅可通过原有的外后视镜了解非盲区的情况,还可以通过贴在外后视镜上的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来了解盲区的情况,符合一般驾驶习惯;报警器的加装也无需拆装原有的外后视镜,只需要直接将报警器贴在外后视镜上即可,方便安全,不破坏原车的稳定性;
2、相比于传统的用于汽车后装市场的并线辅助系统,本方案通过无线的方式传输相关的信号,提供了一种方便,简单,高效的无线传送的BSD/BSM产品,克服了传统有线传输方式的弊端,加装过程无需拆装原有的外后视镜;
3、通过运动检测模块来检测车辆是否处于运动的状态,再确定是否启动无线接收模块,可节省电池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下壳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并线辅助系统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并线辅助系统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并线辅助系统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并线辅助系统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至图7进行进一步说明:
一种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1和下壳2,上壳1的顶部设置有凸面镜11,下壳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下壳2固定连接在外后视镜上的连接件3;
上壳1与下壳2之间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板4,电路板4上设置有电池41、无线接收模块42和指示灯43,凸面镜11对应指示灯43的位置为可透光部111,无线接收模块42接收并线辅助系统中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报警信号,控制指示灯43进行灯光报警。
在本方案中,凸面镜11与上壳1、下壳2组成了小圆镜,又称盲区镜,可贴在汽车的外后视镜上辅助驾驶员驾驶操作,同时小圆镜内部集成了无线接收模块42和指示灯43,能够接收并线辅助系统中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报警信号,控制指示灯43进行灯光报警;通过将报警器集成在小圆镜的内部,再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并线辅助系统中的雷达监测模块,部件扩大了后视镜的视野范围,同时考虑到了驾驶过程中一般通过外后视镜来观察两侧车道情况的驾驶习惯,驾驶员需要观察某侧车道的情况时,不仅可通过原有的外后视镜了解非盲区的情况,还可以通过贴在外后视镜上的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来了解盲区的情况,符合一般驾驶习惯;报警器的加装也无需拆装原有的外后视镜,只需要直接将报警器贴在外后视镜上即可,方便安全,不破坏原车的稳定性。
可选地,无线接收模块42可以采用433M模块、蓝牙模块、WIFI模块或Zigbee模块等进行无线信号传输;电路板4可通过螺丝46与上壳1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接收模块42连接有运动检测模块44,运动检测模块44检测车辆的运动状态并控制无线接收模块42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运动检测模块44来检测车辆是否处于运动的状态,再确定是否启动无线接收模块42;当车辆处于停止状态时,运动检测模块44将使无线接收模块42处于休眠状态,可节省电池用量;当检测到车辆行驶状态时,运动检测模块44将激活无线接收模块42,使本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接收模块42连接有声音报警模块45,无线接收模块42接收并线辅助系统中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报警信号,控制声音报警模块45进行声音报警。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接收模块42接收到报警信号时,不仅通过指示灯43进行灯光报警,而且通过声音报警模块45进行声音报警,以声音加光线的双重方式,以确保当危险状况发生时能够对驾驶员进行有效的提示。
具体地,声音报警模块45可采用蜂鸣器或扬声器实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面镜11所在的平面与下壳2底部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10°。
在本实施例中,凸面镜11所在的平面与下壳2底部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10°,因此凸面镜11具有一定的朝向,当将本报警器以不同的角度安装在外后视镜上时,凸面镜11能够显示不同区域的景象,因此体型不同的驾驶员可将本报警器以相应的角度安装在外后视镜上,以获得适用于自身的视野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下壳2的底部通过环形卡扣连接有旋转座5,下壳2可相对于旋转座5旋转,使得凸面镜11的朝向可以改变。
在本实施例中,下壳2可相对于旋转座5旋转,使得凸面镜11的朝向可以改变,当车辆被不同的驾驶员驾驶时,可以自行旋转下壳2,无需取下本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方便快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下壳2用于与旋转座5接触的底面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凸起21,相邻的第一限位凸起21之间形成多个限位槽22,旋转座5用于与下壳2接触的顶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51;下壳2与旋转座5连接时第二限位凸起51被限制在其中一个限位槽22之内,使得下壳2不会相对于旋转座5旋转;下壳2受一定的外力作用时第二限位凸起51可克服第一限位凸起21的跨越至相邻的限位槽2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起21与第二限位凸起51的设置,可以为下壳2与旋转座5之间的旋转提供一定的阻力,防止由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导致下壳2的转动而影响视野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下壳2用于与旋转座5接触的底面设置有环形凹槽23,环形凹槽23的中心与下壳2的旋转中心重合,旋转座5用于与下壳2接触的顶面固定设置有凸柱52,下壳2与旋转座5连接时凸柱52嵌入环形凹槽23之内;环形凹槽23首尾不相通,环形凹槽23尾端的深度比环形凹槽23其余部分更浅,使得下壳2旋转角度大于359°时与旋转座5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凹槽23及凸柱52的设置方便下壳2与旋转座5之间的组装与拆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下壳2与旋转座5之间设置有防水圈6,下壳2与旋转座5连接时压紧防水圈6。
在本实施例中,下壳2与旋转座5连接时压紧防水圈6,本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安装在外后视镜上时,可防止下雨等天气的雨水渗入至内部的电路板4。
具体地,防水圈6可包括套设在环形卡扣上的第一防水圈61和设置在下壳2底面与旋转座5顶面之间的第二防水圈62,以实现良好的防水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面镜11的边缘通过防水双面胶12与上壳1连接,所述连接件3为双面胶。
在本实施例中,凸面镜11通过防水双面胶与上壳1连接,即使遇到下雨天气也不易掉落;连接件3采用双面胶,只需将本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往外后视镜一贴,即可简单高效地完成安装。
可选地,双面胶可以采用3M的双面胶,连接件3除了采用双面胶之外,还可以采用吸盘、胶水等方式实现连接。
一种并线辅助系统,包括雷达监测模块7、无线发射模块8和上述的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9,雷达监测模块7与无线发射模块8连接,无线发射模块8与无线接收模块42连接,雷达监测模块7通过无线发射模块8向无线接收模块42发送报警信号。
在本方案中,凸面镜11与上壳1、下壳2组成了小圆镜,又称盲区镜,可贴在汽车的外后视镜上辅助驾驶员驾驶操作,同时小圆镜内部集成了无线接收模块42和指示灯43,能够接收并线辅助系统中无线发射模块8发送的报警信号,控制指示灯43进行灯光报警;通过将报警器集成在小圆镜的内部,再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并线辅助系统中的雷达监测模块7,不仅扩大了后视镜的视野范围,同时考虑到了驾驶过程中一般通过外后视镜来观察两侧车道情况的驾驶习惯,驾驶员需要观察某侧车道的情况时,不仅可通过原有的外后视镜了解非盲区的情况,还可以通过贴在外后视镜上的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9来了解盲区的情况,符合一般驾驶习惯;报警器的加装也无需拆装原有的外后视镜,只需要直接将报警器贴在外后视镜上即可,方便安全,不破坏原车的稳定性。
其中雷达监测模块7主要用于监测车辆左后及右后一定距离范围内是否有移动的物体,如车辆、行人等,如果监测到移动物体,雷达监测模块7发出控制信号给无线发射模块8,无线发射模块8收到控制信号后,将把包含控制信号、雷达探头ID信息的报警信号通过无线的方式发送给无线接收模块42,相应的无线接收模块42收到报警信号将会驱动相应的指示灯43进行报警。
可选地,在汽车上安装本方案的并线辅助系统时,本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9的装配数量可以为3个,其中两个可分别贴在外后视镜的镜面上,余下一个可以由驾驶员根据需要贴于车辆内部便于观察的位置;雷达监测模块7的装配数量可以为两个,分别安装于汽车尾部左右两个角;两个雷达监测模块7可各自分别连接一个无线发射模块8,位于左侧的无线发射模块8与安装于左外后视镜上的报警器连接,位于右侧的无线发射模块8与安装于右外后视镜上的报警器连接,同时两个无线发射模块8亦与安装于汽车内部的报警器连接;雷达监测模块7与无线发射模块8可连接车灯的电源电路取电;也可以只设置一个无线发射模块8,同时与两个雷达监测模块7连接,无线发射模块8再与三个报警器连接。
Claims (10)
1.一种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1)和下壳(2),上壳(1)的顶部设置有凸面镜(11),下壳(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下壳(2)固定连接在外后视镜上的连接件(3);
上壳(1)与下壳(2)之间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板(4),电路板(4)上设置有电池(41)、无线接收模块(42)和指示灯(43),凸面镜(11)对应指示灯(43)的位置为可透光部(111),无线接收模块(42)接收并线辅助系统中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报警信号,控制指示灯(43)进行灯光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无线接收模块(42)连接有运动检测模块(44),运动检测模块(44)检测车辆的运动状态并控制无线接收模块(42)的工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无线接收模块(42)连接有声音报警模块(45),无线接收模块(42)接收并线辅助系统中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报警信号,控制声音报警模块(45)进行声音报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凸面镜(11)所在的平面与下壳(2)底部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其特征在于:下壳(2)的底部通过环形卡扣连接有旋转座(5),下壳(2)可相对于旋转座(5)旋转,使得凸面镜(11)的朝向可以改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其特征在于:下壳(2)用于与旋转座(5)接触的底面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凸起(21),相邻的第一限位凸起(21)之间形成多个限位槽(22),旋转座(5)用于与下壳(2)接触的顶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51);下壳(2)与旋转座(5)连接时第二限位凸起(51)被限制在其中一个限位槽(22)之内,使得下壳(2)不会相对于旋转座(5)旋转;下壳(2)受一定的外力作用时第二限位凸起(51)可克服第一限位凸起(21)的跨越至相邻的限位槽(2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其特征在于:下壳(2)用于与旋转座(5)接触的底面设置有环形凹槽(23),环形凹槽(23)的中心与下壳(2)的旋转中心重合,旋转座(5)用于与下壳(2)接触的顶面固定设置有凸柱(52),下壳(2)与旋转座(5)连接时凸柱(52)嵌入环形凹槽(23)之内;环形凹槽(23)首尾不相通,环形凹槽(23)尾端的深度比环形凹槽(23)其余部分更浅,使得下壳(2)旋转角度大于359°时与旋转座(5)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其特征在于:下壳(2)与旋转座(5)之间设置有防水圈(6),下壳(2)与旋转座(5)连接时压紧防水圈(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凸面镜(11)的边缘通过防水双面胶(12)与上壳(1)连接,所述连接件(3)为双面胶。
10.一种并线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雷达监测模块(7)、无线发射模块(8)和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9),雷达监测模块(7)与无线发射模块(8)连接,无线发射模块(8)与无线接收模块(42)连接,雷达监测模块(7)通过无线发射模块(8)向无线接收模块(42)发送报警信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33044.0A CN109318810B (zh) | 2018-11-09 | 2018-11-09 | 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和并线辅助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33044.0A CN109318810B (zh) | 2018-11-09 | 2018-11-09 | 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和并线辅助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18810A true CN109318810A (zh) | 2019-02-12 |
CN109318810B CN109318810B (zh) | 2024-02-27 |
Family
ID=65260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333044.0A Active CN109318810B (zh) | 2018-11-09 | 2018-11-09 | 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和并线辅助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318810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9990027804A (ko) * | 1997-09-30 | 1999-04-15 | 양재신 | 자동차용 사이드미러의 체결구조 |
KR20030024985A (ko) * | 2001-09-19 | 2003-03-2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차의 아웃 사이드 미러 |
CN103802734A (zh) * | 2014-02-24 | 2014-05-21 | 南平市盛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可调360度倒车镜 |
CN203780417U (zh) * | 2014-04-10 | 2014-08-20 | 江西沃可视发展有限公司 | 车内后视镜 |
CN205256165U (zh) * | 2015-11-16 | 2016-05-25 | 重庆奥科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外后视镜组件 |
CN205440204U (zh) * | 2016-01-15 | 2016-08-10 | 范青梅 | 一种盲点镜式新型行车记录仪 |
CN207683436U (zh) * | 2017-12-19 | 2018-08-03 | 瑞安市鸿威特汽配有限公司 | 一种车内可调后视镜 |
CN207752422U (zh) * | 2018-01-25 | 2018-08-21 | 东华理工大学 | 一种高度可调的计算机外壳 |
US20180272947A1 (en) * | 2017-03-23 | 2018-09-27 | Alexilex 700 LLC | Automobile or Vehicle Proximity Sensor and Warning Display Mounted on Outside Rear View Mirror |
-
2018
- 2018-11-09 CN CN201811333044.0A patent/CN10931881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9990027804A (ko) * | 1997-09-30 | 1999-04-15 | 양재신 | 자동차용 사이드미러의 체결구조 |
KR20030024985A (ko) * | 2001-09-19 | 2003-03-2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차의 아웃 사이드 미러 |
CN103802734A (zh) * | 2014-02-24 | 2014-05-21 | 南平市盛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可调360度倒车镜 |
CN203780417U (zh) * | 2014-04-10 | 2014-08-20 | 江西沃可视发展有限公司 | 车内后视镜 |
CN205256165U (zh) * | 2015-11-16 | 2016-05-25 | 重庆奥科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外后视镜组件 |
CN205440204U (zh) * | 2016-01-15 | 2016-08-10 | 范青梅 | 一种盲点镜式新型行车记录仪 |
US20180272947A1 (en) * | 2017-03-23 | 2018-09-27 | Alexilex 700 LLC | Automobile or Vehicle Proximity Sensor and Warning Display Mounted on Outside Rear View Mirror |
CN207683436U (zh) * | 2017-12-19 | 2018-08-03 | 瑞安市鸿威特汽配有限公司 | 一种车内可调后视镜 |
CN207752422U (zh) * | 2018-01-25 | 2018-08-21 | 东华理工大学 | 一种高度可调的计算机外壳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18810B (zh) | 2024-0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09926B (zh) | 车辆侧向防碰撞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 |
US20180222387A1 (en) | Blind Zone Monitoring Method, License Plate Frame Device with Blind Zone Monitoring Function and Rearview Mirror | |
CN106740505B (zh) | 一种汽车后视镜盲区检测系统和汽车后视镜 | |
CN102745162A (zh) | 一种车门安全系统总成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2700472B (zh) | 车辆驾驶辅助设备及方法 | |
CN207809187U (zh) | 一种车辆后方盲区监测预警系统 | |
CN107199965A (zh) | 带有盲区监测的车牌架装置和盲区监测方法 | |
CN209176597U (zh) | 安全驾驶提醒装置 | |
CN110335480B (zh) | 一种多功能智能化电子警示牌系统 | |
CN207140943U (zh) | 一种车辆安全预警系统 | |
CN209142019U (zh) | 并线辅助系统的报警器和并线辅助系统 | |
CN108986399A (zh) | 一种车载事故自动报警预警系统 | |
CN206710597U (zh) | 汽车盲区雷达检测装置 | |
CN109318810A (zh) | 并线辅助系统的盲区镜报警器和并线辅助系统 | |
CN202703402U (zh) | 车辆驾驶辅助设备 | |
CN201694102U (zh) | 车辆的扩视检测装置 | |
CN217672997U (zh) | 一种摩托车安全行驶预警系统 | |
CN206938656U (zh) | 带有盲区监测的车牌架装置 | |
CN206426932U (zh) | 一种车载行人检测警示装置 | |
CN105799583B (zh) | 一种车门安全报警器 | |
CN208101829U (zh) | 基于微波传感器的超声波的盲区检测装置 | |
CN202294496U (zh) | 车辆用的侧向探测装置 | |
CN113173127A (zh) | 一种汽车 | |
CN207860060U (zh) | 基于微波传感器的陀螺仪装置的盲区检测装置 | |
CN206141424U (zh) | 一种货车倒车雷达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