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1612B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1612B
CN109311612B CN201780033539.9A CN201780033539A CN109311612B CN 109311612 B CN109311612 B CN 109311612B CN 201780033539 A CN201780033539 A CN 201780033539A CN 109311612 B CN109311612 B CN 1093116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printing
feeding
speed
shee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35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11612A (zh
Inventor
猪濑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or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mor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ori Corp filed Critical Komor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311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16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116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16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41J13/0018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sheet input section of automatic paper handl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8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pneumatic for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8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pneumatic force
    • B65H3/0808Suction grippers
    • B65H3/0816Suction grippers separating from the top of pile
    • B65H3/0825Suction grippers separating from the top of pile and acting on the rear part of the articles relatively to the final separat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4Feeding articles in overlapping streams, i.e. by separation of articles from a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65H7/14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by photoelectric feelers or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10Pusher and like movable registers; Pusher or gripper devices which move articles into registered position
    • B65H9/103Pusher and like movable registers; Pusher or gripper devices which move articles into registered position acting by friction or suction on the article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t into registered position, e.g. against a stop
    • B65H9/105Pusher and like movable registers; Pusher or gripper devices which move articles into registered position acting by friction or suction on the article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t into registered position, e.g. against a stop using suction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22Clamps or grippers
    • B41J13/223Clamps or grippers on rotatable dru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80Transmissions, i.e. for changing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6/00Means using fluid
    • B65H2406/30Suction means
    • B65H2406/36Means for producing, distributing or controlling suction
    • B65H2406/361Means for producing, distributing or controlling suction distributing vacuum from stationary element to movable element
    • B65H2406/3612Means for producing, distributing or controlling suction distributing vacuum from stationary element to movable element involving a shoe in sliding contact with flanges of a rotating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6/00Means using fluid
    • B65H2406/40Fluid power drive; Fluid supply elements
    • B65H2406/41Valves
    • B65H2406/412Rotary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40Identification
    • B65H2511/414Identification of mode of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10Spe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印刷装置具备:印刷滚筒(14),其能够保持片材(4)并逐张连续地输送该片材(4);第一喷墨头~第四喷墨头(41~44);以及馈送部(2)。具备在单面印刷时与双面印刷时切换馈送部(2)的速度的减速器(72)。在单面印刷时,馈送部(2)被以第一供给速度驱动,印刷滚筒(14)被以输送速度驱动,所述第一供给速度是馈送部(2)逐张连续地向印刷滚筒(14)供给片材(4)的速度,所述输送速度是印刷滚筒(14)逐张连续地对从馈送部(2)供给的片材(4)进行输送的速度。在双面印刷时,印刷滚筒(14)被以上述的输送速度驱动,而馈送部(2)被以作为第一供给速度的二分之一的速度的第二供给速度驱动。能够提供在单面印刷时和双面印刷时这两个时候均稳定地运转的印刷装置。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片材的单面或双面进行数码印刷的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利用喷墨头向片材涂布墨液而进行印刷的以往的数码印刷装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数码印刷装置采用了能够进行对片材的一面实施印刷的单面印刷和对片材的双面实施印刷的双面印刷的结构。
在该数码印刷装置中,在进行单面印刷的情况下,将新的片材向印刷滚筒连续地供给。另外,在利用该数码印刷装置来进行双面印刷的情况下,未印刷的新的片材和对一面实施了印刷的单面印刷完毕的片材被交替地排列保持于印刷滚筒。新的片材从片材供给装置经由摆动装置和供给侧递送滚筒向印刷滚筒供给。
摆动装置及供给侧递送滚筒与印刷滚筒的旋转同步地进行动作。印刷滚筒具备将片材叼夹保持的第一叼爪装置~第三叼爪装置。摆动装置和供给侧递送滚筒各具备1组叼爪装置。供给侧递送滚筒的叼爪装置每当供给侧递送滚筒旋转1圈时,便与印刷滚筒的第一叼爪装置~第三叼爪装置中的一个叼爪装置成为能够对片材进行叼夹切换的状态。摆动装置的叼爪装置每当供给侧递送滚筒旋转1圈时,便将片材从片材供给装置向供给侧递送滚筒的叼爪装置交付。
片材供给装置具备:吸引器装置,其从片材叠放部逐张吸引片材而将片材取出;馈送板,其将由该吸引器装置载置的片材逐张向摆动装置侧输送。
吸引器装置具备与片材接触的吸附部。吸附部经由与机械的旋转相伴地对接通/断开进行切换的旋转式气阀而与负压源、正压源连接。在从片材叠放部取出片材时,向吸附部供给负压,在将片材载置于馈送板时,向吸附部供给正压。
一般而言,馈送板采用了将片材载置于带而输送的结构。带大多采用在吸附着片材的状态下移动片材的结构。通过将片材载置于该带,从而片材被吸附于带,并与带一起移动而被输送。在比带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设置有供片材的前端抵接的前规。被带输送着的片材通过与该前规抵接而其移动受到限制,从而停止。
由吸引器装置载置于馈送板上的片材的前端部被插入到在馈送板上先行的之前的片材的下侧。因此,在馈送板上沿着输送方向排列的两张片材被以一部分彼此在输送方向上重叠的状态输送。
该片材供给装置在单面印刷时连续地供给片材,在双面印刷时间歇地、即隔1张地供给片材。吸引器装置和馈送板的动作速度在单面印刷时与双面印刷时不会改变。该动作速度是与印刷装置的驱动速度相应的恒定的速度。因此,在馈送板上输送的片材的与带重叠的重叠宽度(输送方向上的与带接触的部分的长度)在单面印刷时与双面印刷时发生改变。双面印刷时的重叠宽度成为单面印刷时的2倍。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12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印刷装置中,在双面印刷时有可能在片材供给装置产生输送不良。该输送不良的原因在于,在馈送板上输送的片材的与带重叠的重叠宽度与单面印刷时相比变大。当该重叠宽度变大时,片材中的被带吸引的范围相对变宽。该片材当与前规抵接时在输送方向上被以相对较大的力推压而导致发生挠曲。在这样的情况下,摆动装置的叼爪装置无法正确地叼持该片材的前端,从而产生上述的输送不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单面印刷时和双面印刷时这两个时候均稳定地运转的印刷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对片材的单面或双面进行数码印刷,其中,所述印刷装置具备:片材输送部,其能够保持片材并逐张连续地输送该片材;印刷部,其对正由所述片材输送部输送的片材实施印刷;片材供给部,其能够向所述片材输送部逐张供给片材;所述片材供给部用的速度切换部件,其在对片材的单面进行印刷的情况与对片材的双面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切换所述片材供给部的速度,在对片材的单面进行印刷的情况下,所述片材供给部被以第一供给速度驱动,并且,所述片材输送部被以输送速度驱动,所述第一供给速度是指所述片材供给部逐张连续地向所述片材输送部供给片材的速度,所述输送速度是指逐张连续地对从所述片材供给部供给的片材进行输送的速度,在对片材的双面进行印刷的情况下,所述片材输送部被以所述输送速度驱动,与此相对,所述片材供给部被以作为所述第一供给速度的二分之一的速度的第二供给速度驱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对片材的双面实施印刷的情况下,片材供给部的供给速度成为单面印刷时的二分之一。在该情况下,向片材输送部供给片材时的供给间隔成为单面印刷时的供给间隔的2倍。因此,在双面印刷时以与单面印刷时相同的供给形态供给片材。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单面印刷时和双面印刷时这两个时候均稳定地运转的印刷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片材供给部的驱动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印刷滚筒和供给侧递送滚筒及摆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印刷滚筒和供给侧递送滚筒及摆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片材供给部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片材供给部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说明片材供给部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片材供给部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说明套准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0是侧挡规针和馈送板的端部的侧视图。
图11是在套准部中所使用的旋转式气阀的阀芯的主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套准部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套准部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套准部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套准部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套准部的传感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片材供给部的驱动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套准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图1~图16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一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1是如下装置:从图1中位于最右的馈送部2向印刷单元3输送片材4,在该印刷单元3中对片材4的单面或双面实施数码印刷。在印刷单元3中实施了印刷的片材4被向投递部5输送,并被向投递叠放台6排出。
<馈送部的说明>
馈送部2是将多张片材4以一部分彼此在输送方向上重叠的状态输送的连续式的馈送器,且具有吸引器装置11和馈送板12。在本实施方式中,馈送部2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片材供给部”。
从馈送部2供给的片材4被叠置于馈送台13之上而被保持。吸引器装置11在位于馈送台13的上方的取出位置与馈送板12侧的释放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将该吸引器装置11包括在内地对馈送部2进行驱动的动力从后述的对印刷单元3的印刷滚筒14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15(参照图2)经由驱动连结部件16(参照图2)传递过来。驱动连结部件16的结构见后述。
吸引器装置11具有对片材4逐张进行吸附而保持的吸附部11a、11b。该吸附部11a、11b经由空气通路切换用阀17与未图示的负压源和正压源连接。空气通路切换用阀17在吸引器装置11从馈送台13侧的取出位置向馈送板12侧的释放位置移动的行程中使负压源与吸附部11a、11b连接。另外,在吸引器装置11在释放位置将片材4载置于馈送板12时,空气通路切换用阀17使正压源与吸附部11a、11b连接。
馈送板12具有在馈送台13与印刷单元3之间以下倾的状态延伸、且以载置有多张片材4的状态移动的带21(参照图5)。虽然未图示,在该带21上穿设有多个贯通孔。另外,馈送板12具备经由带21的贯通孔而对空气进行吸引的空气吸引装置(未图示)。通过从带21的贯通孔吸引空气,从而在带21上载置的片材4被吸附于带21。这样,通过在片材4被吸附于带21的状态下带21移动,从而片材4被输送。
如图5所示,在馈送板1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的附近设置有供片材4的前端抵接的前规22。该前规22是构成后述的套准部100(参照图1)的一部分的部件。由馈送板12输送来的片材4与该前规22抵接而停止。
<印刷单元的说明>
如图1所示,印刷单元3具备印刷滚筒14、套准部100、片材供给侧的摆动装置23、供给侧递送滚筒24及输送机构25。
从供给侧递送滚筒24向印刷滚筒14输送片材4,印刷滚筒14以周面保持并输送该片材4。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滚筒14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片材输送部”。
套准部100对由馈送板12输送来的片材4的输送方向及左右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对此详细情况见后述。
摆动装置23在馈送板12与供给侧递送滚筒24之间摆动而将片材4从馈送板12向供给侧递送滚筒24交付。
供给侧递送滚筒24以保持着片材4的状态旋转,并向印刷滚筒14交付片材4。
输送机构25具有将印刷后的片材4向投递部5输送的功能、以及在双面印刷时使结束了单面的印刷的片材4翻转并向印刷滚筒14输送的功能。
摆动装置23、供给侧递送滚筒24、印刷滚筒14、构成输送机构25的各滚筒分别具备叼爪装置,以便交付片材4。以下,将摆动装置23的叼爪装置称为第一叼爪装置26,将供给侧递送滚筒24的叼爪装置称为第二叼爪装置27。输送机构25的叼爪装置见后述。
印刷滚筒14被称为所谓的三倍径滚筒,在旋转方向的3个部位分别具有输送面28。这些输送面28由印刷滚筒14的外周面构成,从轴向观察印刷滚筒14时,这些输送面28设置于在印刷滚筒14的旋转方向上对印刷滚筒14进行三等分的位置。在彼此相邻的输送面28彼此之间设置有外周缺口部29。在印刷滚筒14的3个部位的外周缺口部29设置有第三叼爪装置~第五叼爪装置31~33。
摆动装置23、供给侧递送滚筒24、印刷滚筒14、套准部100分别与共用的驱动装置15(参照图2)连接。摆动装置23和供给侧递送滚筒24及印刷滚筒14被该驱动装置15驱动,如图3及图4所示那样,同步地进行动作。
摆动装置23在第一叼爪装置26接近馈送板12的接收位置(参照图3)与第一叼爪装置26接近供给侧递送滚筒24的交付位置(参照图4)之间摆动而往复移动。摆动装置23往复1次,从而供给侧递送滚筒24旋转1圈。另外,供给侧递送滚筒24旋转1圈,从而印刷滚筒14旋转1/3。
图3表示如下状态:印刷滚筒14的第三叼爪装置31和供给侧递送滚筒24的第二叼爪装置27在供给位置P1处接近,在成为能够对片材4进行叼夹切换的状态时,摆动装置23的第一叼爪装置26对馈送板12上的片材4进行叼夹。图4表示如下情况:在摆动装置23的第一叼爪装置26与供给侧递送滚筒24的第二叼爪装置27成为能够对片材4进行叼夹切换的状态时,印刷滚筒14从图3所示的位置起旋转1/6圈。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叼爪装置26从馈送板12接收片材4的时期与第二叼爪装置及第三叼爪装置27、31成为能够进行叼夹切换的时期无需如图3所示那样一致。
印刷滚筒14利用第三叼爪装置~第五叼爪装置31~33保持片材4,并且吸附于输送面28而输送。对于该印刷滚筒14,如图2所示,从轴向(在图2中是左右方向)的两端部突出有支轴34,该印刷滚筒14经由该支轴34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一对框架35、36。
在支轴34连接有驱动装置15。该驱动装置15以未图示的马达为动力源而将印刷滚筒14包括在内地驱动在该印刷装置1中在印刷时进行动作的全部的致动器。
如图1所示,在印刷滚筒14的周围附近且比供给侧递送滚筒24靠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依次排列配置有第一喷墨头~第四喷墨头41~44、墨液干燥灯45。
第一喷墨头~第四喷墨头41~44向片材4喷出墨液滴而实施印刷。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中所说的“印刷部”由这些第一喷墨头~第四喷墨头41~44构成。这些第一喷墨头~第四喷墨头41~44分别具备沿着印刷滚筒14的轴向排列的多个喷嘴,对此未图示。
墨液干燥灯45将红外线、紫外线向片材4照射。由第一喷墨头~第四喷墨头41~44涂布到片材4的墨液通过红外线、紫外线照射而温度上升,从而干燥(固化)。
在印刷滚筒14的周围附近且比墨液干燥灯45靠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设置有输送机构25。该输送机构25使用多个输送滚筒而构成。多个输送滚筒是从印刷滚筒14在接收位置P2处接收片材4的第一排出侧递送滚筒46、从该第一排出侧递送滚筒46接收片材4的第二排出侧递送滚筒47、从该第二排出侧递送滚筒47接收片材4的第三排出侧递送滚筒48及翻转前倍径滚筒49。
第一排出侧递送滚筒46、第二排出侧递送滚筒47、第三排出侧递送滚筒48、翻转前倍径滚筒49具备第六叼爪装置~第九叼爪装置51~54,以便进行片材4的交付。
这些第六叼爪装置~第九叼爪装置51~54的结构与供给侧递送滚筒24的第二叼爪装置27、印刷滚筒14的第三叼爪装置~第五叼爪装置31~33的结构相同。
第一排出侧递送滚筒46在接收位置P2处接收到的片材4中的要对背面实施印刷的片材4经由翻转路径56以表背翻转后的状态返回印刷滚筒14,所述翻转路径56包括第二排出侧递送滚筒47、翻转前倍径滚筒49、以及后述的翻转摆动装置55。
另一方面,仅对表面实施印刷的片材4、对表背双面实施了印刷的片材4经由排出路径58而向投递叠放台6排出,所述排出路径58包括第二排出侧递送滚筒47、第三排出侧递送滚筒48、输送带57等。因此,输送机构25向片材4被排出的排出路径58和片材4的表背被翻转的翻转路径56中的任一方输送片材4。
翻转摆动装置55是将片材4从翻转前倍径滚筒49向印刷滚筒14输送的装置,其配置于翻转前倍径滚筒49与供给侧递送滚筒24之间。该翻转摆动装置55具备对由翻转前倍径滚筒49输送来的片材4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端部进行把持的第十叼爪装置59。翻转摆动装置55使由该第十叼爪装置59保持着的片材4以表面与印刷滚筒14对置的状态(表背被翻转后的状态)在返回位置P3处返回印刷滚筒14。
<驱动连结部件的说明>
如图2所示,用于驱动馈送部2的驱动连结部件16具有在单面印刷时所使用的第一动力传递路径61和在双面印刷时所使用的第二动力传递路径62。
第一动力传递路径61具备:第一旋转轴63,其将驱动装置15与馈送部2连接;以及电磁离合器64,其设置于该第一旋转轴63的中间部。第一旋转轴63与印刷滚筒14、供给侧递送滚筒24等同步地旋转。
电磁离合器64用于在从驱动装置15经由第一旋转轴63向馈送部2传递动力的连接状态与该动力传递被阻断的切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作为该电磁离合器64,例如可以使用通过通电而成为连接状态、且通过通电状态被消除而成为切断状态的离合器。该电磁离合器64的动作由对该印刷装置1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65控制。
通过经由第一动力传递路径61从驱动装置15向馈送部2传递动力,从而馈送部2的吸引器装置11和馈送板12以第一供给速度进行动作。第一供给速度是由吸引器装置11输送到馈送板12的片材4以第一周期到达前规22的速度。第一周期相当于旋转的供给侧递送滚筒24相对于印刷滚筒14的第三叼爪装置~第五叼爪装置31~33能够对片材4进行叼夹切换的周期。
即,在对片材4的单面进行印刷的情况下,馈送部2被以逐张连续地向印刷滚筒14供给片材4的第一供给速度驱动,并且,印刷滚筒14被以逐张连续地对从馈送部2供给来的片材4进行输送的输送速度驱动。
控制装置65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构成,且连接有印刷模式选择开关66和作为相位检测装置的旋转编码器67,并且连接有上述的电磁离合器64和在图2中未图示的各种致动器等。
印刷模式选择开关66切换在该印刷装置1中进行单面印刷的单面印刷模式和进行双面印刷的双面印刷模式。
旋转编码器67对印刷滚筒14的旋转相位进行检测。如图2所示,旋转编码器67设置于驱动装置15。
第二动力传递路径62具备:齿轮式减速器72,其包括设置于第一旋转轴63的驱动齿轮71;和单向离合器75,其经由第二旋转轴74与该减速器72的从动齿轮73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二旋转轴74及单向离合器75、上述的第一旋转轴63及电磁离合器64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传动构件”。
减速器72的从动齿轮73与驱动齿轮71啮合,以驱动齿轮71的旋转速度的二分之一的旋转速度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减速器72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片材供给部用的速度切换部件”。
单向离合器75从第二旋转轴74仅向馈送部2传递动力。在第一旋转轴63向馈送部2传递着动力时,馈送部2侧与第二旋转轴74相比高速旋转,因此不传递动力而空转。
第二动力传递路径62通过电磁离合器64成为切断状态,而从驱动装置15将动力向馈送部2传递。通过动力经由第二动力传递路径62向馈送部2传递,馈送部2的吸引器装置11和馈送板12以成为第一供给速度的二分之一的第二供给速度进行动作。
即,在对片材4的双面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印刷滚筒14被以上述的输送速度驱动,而馈送部2被以第一供给速度的二分之一的速度即第二供给速度驱动。
<套准部的结构>
套准部100在片材4被从馈送部2向印刷滚筒14供给的过程中对片材4的输送方向的位置和作为与该输送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的左右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如图9所示,该套准部100具备:前规22,其配置于片材输送方向(图9中是左方向)的下游端;侧挡规针101,其配置于比该前规22靠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且左右方向的一方(左侧);以及多个强制前挡轮102,它们在片材输送方向上设置于与侧挡规针101相同的位置。在图9中,仅绘出侧挡规针101和与该侧挡规针101相邻的强制前挡轮102。
前规22设置于与插板103的下游端相邻的位置。插板103由沿着片材输送方向和左右方向延伸的板形成并被支承于框架35、36,构成了馈送板12与摆动装置23之间的片材输送路的一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未绘出框架35。
在插板103与馈送板12之间设置有片材承接台104和片材引导件105。片材承接台104配置于与框架35、36相邻的左右方向的两侧、以及框架35、36之间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且支承于框架35、36。片材引导件105能够沿着左右方向伸缩地形成,且设置于左侧的片材承接台104与中央的片材承接台(未图示)之间、以及中央的片材承接台与右侧的片材承接台(未图示)之间。
前规22在图9所图示的突出位置与未图示的下方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在前规22位于突出位置的状态下,沿着插板103移动后的片材4的前端与前规22抵接。在前规22位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下,在片材4被摆动装置23输送时前规22不会成为障碍。前规22的移动利用驱动装置15的动力与摆动装置23同步地进行。
在插板103的下游端安装有多个片材检测传感器106。这些片材检测传感器106是从下方对片材4的下表面照射光、并对由片材4反射后的光的有无进行检测的光学式传感器。这些片材检测传感器106以沿着左右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而排列的状态设置于插板103。另外,这些片材检测传感器106与控制装置65连接,并将检测结果作为信号向控制装置65发送。通过利用该插板103侧的多个片材检测传感器106来对片材4进行检测,能够对片材4的输送状态(片材4的有无、片材4的弯曲)进行检测。
侧挡规针101具有从在左侧的片材承接台104形成的第一孔107露出的吸附部101a,该侧挡规针101被位于片材承接台104的附近的侧挡规针支承轴111支承为沿着轴线方向移动自如。侧挡规针支承轴111以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状态固定于框架36。如图10所示,侧挡规针101具有相对于侧挡规针支承轴111向下方突出的臂部101b。在该臂部101b上旋转自如地安装有由滚动件构成的凸轮从动件112。凸轮从动件112被未图示的弹簧构件的弹簧力按压于侧挡规针驱动用凸轮113的凸轮面113a(参照图9)。侧挡规针驱动用凸轮113形成为圆板状,且固定于侧挡规针驱动轴114。
如图9所示,侧挡规针驱动轴114以架设于左右一对框架35、36之间的状态被未图示的轴承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这些框架35、36。在侧挡规针驱动轴114的从框架36突出到印刷装置1的外侧的一端部安装有从动齿轮115。从该驱动装置15向从动齿轮115传递动力,该从动齿轮115与印刷滚筒14、摆动装置23等同步地旋转。
侧挡规针驱动用凸轮113的凸轮面113a形成为凸轮113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面。在凸轮从动件112与该凸轮面113a接触着的状态下侧挡规针驱动轴114与从动齿轮115一起旋转,从而侧挡规针101沿着侧挡规针支承轴111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详细叙述,在摆动装置23朝向插板103摆动的行程中,侧挡规针101向使侧挡规针101靠近后述的侧规121的方向即左侧移动。另外,在摆动装置23利用第一叼爪装置26对片材4进行叼夹而朝向供给侧递送滚筒24输送的行程中,侧挡规针101向远离侧规121的方向即右侧移动。
如图9所示,在侧挡规针101的吸附部101a形成有多个空气孔116。这些空气孔116经由在侧挡规针101内和侧挡规针支承轴111内形成的空气通路117(参照图10)、以及一端与侧挡规针101连接的第一软管118(参照图9)与后述的旋转式气阀119连接。
在设置有侧挡规针101的左侧的片材承接台104的上表面、且比侧挡规针101的吸附部101a靠左侧的位置设置有侧规121。片材4的左右方向的位置通过片材4的左侧的端缘与侧规121抵接来进行调整。在侧规121设置有对侧规121相对于片材承接台104的左右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的调整机构122。
在左侧的片材承接台104的比侧规121靠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设置有片材检测传感器123。该片材检测传感器123是从上方对片材4的上表面照射光、并对由片材4反射后的光的有无进行检测的光学式传感器。该片材检测传感器123与控制装置65连接,并将检测结果作为信号向控制装置65输送。通过使用该片材承接台侧的片材检测传感器123,能够对由侧挡规针101导致的调整不良进行检测。
控制装置65基于图16所示的流程图所示的顺序,使用插板103侧的片材检测传感器106和片材承接台104侧的片材检测传感器123来对片材4的有无进行检测。控制装置65在片材4应该存在的时期内在未由片材检测传感器106、123检测出片材4的情况下,实施所预先设定的异常产生时的动作。当进行该动作时,例如警报装置(未图示)进行动作,驱动装置15停止。图16所示的流程图的说明见后述。
在左侧的片材承接台104的比第一孔107靠右侧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孔124。在该第二孔124露出有强制前挡轮102的一部分。强制前挡轮102按各片材承接台104设置,且旋转自如地设置于与侧挡规针支承轴111相同的轴线上。各强制前挡轮102具有从动齿轮125。该从动齿轮125与侧挡规针驱动轴114的轮驱动用齿轮126啮合。
另外,在强制前挡轮102的外周面开设有多个空气孔127。这些空气孔127经由强制前挡轮102内的空气通路(未图示)和第二软管128与后述的旋转式气阀119连接。
在侧挡规针驱动轴114的从框架35与框架36之间的装置内空间S突出到外侧的轴端部114a经由阀驱动装置131连接有旋转式气阀119。
阀驱动装置131具备与侧挡规针驱动轴114平行的中间轴132。该中间轴132以贯穿框架36的状态被未图示的轴承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框架36。
在侧挡规针驱动轴114与中间轴132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及第二传动机构133、134。第一传动机构133具备:第一驱动链轮133a,其固定到侧挡规针驱动轴114的轴端部;第一从动链轮133b,其被移动自如地支承于中间轴132的轴端部;以及第一链条133c,其卷挂于这些链轮133a、133b。该第一传动机构133将侧挡规针驱动轴114的旋转向中间轴132传递,以使侧挡规针驱动轴114的旋转速度与中间轴132的旋转速度一致。
第二传动机构134具备:第二驱动链轮134a,其固定于侧挡规针驱动轴114的第一驱动链轮133a与从动齿轮115之间;第二从动链轮134b,其移动自如地支承于中间轴132的第一从动链轮133b与框架36之间;以及第二链条134c,其卷挂于这些链轮134a、134b。该第二传动机构134以使中间轴132的旋转速度成为侧挡规针驱动轴114的旋转速度的1/2的方式将侧挡规针驱动轴114的旋转向中间轴132传递。
在中间轴132的第一从动链轮133b与第二从动链轮134b之间的部分设置有滑动旋转体135。该滑动旋转体135以相对于中间轴132相对旋转被限制的状态沿着轴线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于中间轴132。
在滑动旋转体135的一方的轴端部和与该轴端部对置的第一从动链轮的轴端部设置有第一爪型离合器136。在滑动旋转体135的另一方的轴端部和与该轴端部对置的第二从动链轮134b的轴端部设置有第二爪型离合器137。
在滑动旋转体135的外周部连接有切换杆138的一端部。该切换杆138的一端部以相对于滑动旋转体135旋转自如、且能够与滑动旋转体135一起沿着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与滑动旋转体135连接。切换杆138在其中间部处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支轴139。支轴139被相对于框架36固定。切换杆138的另一端部转动自如地与气缸140的活塞杆141连结。气缸140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框架36。
该气缸140的动作由控制装置65控制。本实施方式的气缸140在处于单面印刷模式时活塞杆141后退。通过活塞杆141后退,从而第一从动链轮133b与滑动旋转体135经由第一爪型离合器136连结,中间轴132以与侧挡规针驱动轴114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另一方面,在处于双面印刷模式的情况下,活塞杆141前进,第二从动链轮134b与滑动旋转体135经由第二爪型离合器137连结。在该情况下,中间轴132以侧挡规针驱动轴114的旋转速度的1/2的旋转速度旋转。
阀驱动装置131由上述的中间轴132、第一传动机构及第二传动机构133、134、包括第一爪型离合器及第二爪型离合器136、137的滑动旋转体135、驱动该滑动旋转体135的气缸140等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阀驱动装置131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套准部用的动作切换部件”。
在中间轴132的位于装置内空间S内的部分经由第三传动机构151连接有旋转式气阀119的阀驱动轴152。第三传动机构151具备:第三驱动链轮151a,其固定于中间轴132;第三从动链轮151b,其固定于阀驱动轴152;以及第三链条151c,其卷挂于这些链轮151a、151b。该第三传动机构151将中间轴132的旋转向阀驱动轴152传递,以使中间轴132的旋转速度与阀驱动轴152的旋转速度一致。
旋转式气阀119具备图11所示的阀芯153。阀芯153形成为圆板状,且被固定成位于与阀驱动轴152相同的轴线上的状态。在阀芯153形成有圆弧状的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154、155。构成这些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154、155的圆弧的中心与阀芯153的轴心一致。第一缺口154在第二缺口155与阀芯153的轴心之间形成为在阀芯153的旋转方向上的长度比第二缺口155的在阀芯153的旋转方向上的长度短的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气阀119具有:第一空气室及第二空气室(未图示),它们形成于将阀芯153夹着的一侧(图11的纸面的背侧);和第一连通口及第二连通口156、157,它们形成于另一侧(图11的纸面的表侧)。第一空气室形成于与第一缺口154对置的位置,且经由切换阀158(参照图9)与负压源159及正压源160连接。切换阀158将负压源159和正压源160中任一方与第一空气室连接。切换阀158的动作由控制装置65控制。第二空气室形成于与第二缺口155对置的位置,并与负压源159连接。
第一连通口156形成于与第一缺口154对置的位置。在第一连通口156连接有一端与侧挡规针101连接的第一软管118的另一端。因此,阀芯153旋转而第一缺口154与第一连通口156重合,从而侧挡规针101内的空气通路117经由第一软管118、旋转式气阀119及切换阀158与负压源159或正压源160连接。第一连通口156与第一缺口154连通的时期是侧挡规针101朝向侧规121移动时。
空气被向侧挡规针101内的空气通路117与负压源159连接的侧挡规针101的空气孔116吸入。此时,在片材4位于侧挡规针101之上的情况下,该片材4被吸附于侧挡规针101,与侧挡规针101一起移动而与侧规121抵接。其结果是,片材4的左右方向的套准被调整。
第二连通口157形成于与第二缺口155对置的位置。在第二连通口157连接有一端与强制前挡轮102连接的第二软管128的另一端。因此,通过阀芯153旋转而第二缺口155与第二连通口157重合,从而强制前挡轮102内的空气通路经由第二软管128和旋转式气阀119与负压源159连接。
通过强制前挡轮102内的空气通路与负压源159连接,从而空气被向强制前挡轮102的空气孔127吸入。此时,在片材4位于强制前挡轮102之上的情况下,片材4被吸附于强制前挡轮102,被旋转的强制前挡轮102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推动而与前规22抵接。其结果是,片材4的输送方向的套准被调整。
第一连通口及第二连通口156、157与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154、155连通时的周期在单面印刷时和双面印刷时不同。其理由在于,在单面印刷时第一传动机构133被使用,在双面印刷时第二传动机构134被使用。在单面印刷时,每当摆动装置23往复1次时,第一连通口及第二连通口156、157与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154、155连通,在双面印刷时,每当摆动装置23往复两次时,第一连通口及第二连通口156、157与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154、155连通。
第一缺口154在摆动装置23朝向插板103摆动的过程中与第一连通口156连接。并且,第一缺口154与第一连通口156的连通状态在摆动装置23的第一叼爪装置26对片材4进行叼夹而摆动装置23即将朝向供给侧递送滚筒24开始摆动时结束。第一缺口154与第一连通口156连接的最初,负压源159与第一空气室连接。然而,在第一叼爪装置26刚对片材4进行叼夹之后切换阀158被切换,正压源160与第一空气室连接。因此,第一缺口154与第一连通口156之间的连通状态在正压的空气压向空气孔116传播了之后结束。
第二缺口155在摆动装置23从供给侧递送滚筒24侧朝向插板103开始摆动时与第二连通口157连接。并且,第二缺口155与第二连通口157的连通状态在第一叼爪装置26对片材4进行叼夹而摆动装置23即将朝向供给侧递送滚筒24开始摆动之前结束。
<动作说明>
如此构成的印刷装置1通过由印刷模式选择开关66选择单面印刷模式,从而以仅对片材4的单面实施印刷的方式动作。此时,控制装置65在图16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1中判别为处于单面印刷模式,在下一步骤S2中等待套准部100结束套准调整的时期。该时期基于旋转编码器67的检测数据来检测。
<单面印刷时的动作说明>
在单面印刷时,设置于馈送部2的驱动连结部件16的电磁离合器64成为“连接状态”,动力经由第一动力传递路径61从驱动装置15向馈送部2传递。在该情况下,如在图5~图8中以双点划线所示那样,每当摆动装置23向一方或另一方摆动时,吸引器装置11从取出位置向释放位置、或者从释放位置向取出位置移动距离B。
另外,在单面印刷时,气缸140由控制装置65控制而活塞杆141后退,侧挡规针驱动轴114与中间轴132经由第一传动机构133连接。因此,每当摆动装置23往复1次时,旋转式气阀119的阀芯153旋转1圈。另外,每当摆动装置23接近插板103时(每当侧挡规针101朝向侧规121移动时),负压作用于侧挡规针101的空气孔116和强制前挡轮102的空气孔127。
被吸引器装置11载置到馈送板12的片材4如在图5~图8中以双点划线所示那样以相对于先行的片材4向输送方向上游侧延迟了长度A状态被输送。然后,从馈送板12输送到片材承接台104侧的片材4被吸附于强制前挡轮102,随着强制前挡轮102的旋转而被强制地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输送,并与前规22抵接。即,片材4的输送方向的套准被调整。并且,如图12的左侧所示,该片材4被侧挡规针101吸附而与侧挡规针101一起向左侧滑动,与侧规121抵接。这样,通过片材4与侧规121抵接,片材4的左右方向的套准被调整。
这样,在套准调整结束了之后,控制装置65执行图16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3,判别全部的片材检测传感器106、123是否检测到片材4。在存在未检测片材4的片材检测传感器106、123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控制装置65进行异常产生时的动作。作为异常产生时的动作,存在使警报装置工作、或使驱动装置15停止的动作等。在全部的片材检测传感器106、123检测到片材4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而判别单面印刷模式是否结束了。控制装置65反复进行上述的动作直到单面印刷模式结束为止,然后使控制动作结束。
在确认到由全部的片材检测传感器106、123检测到片材4之后,摆动装置23向接收位置(参照图5、图7、图12及图14)摆动,插板103上的片材4被摆动装置23的第一叼爪装置26叼夹。在第一叼爪装置26对片材4进行叼夹时、或者刚刚进行了叼夹之后,向侧挡规针101内的空气通路117供给正压的空气,片材4的吸附状态被消除。并且,在摆动装置23即将朝向供给侧递送滚筒24开始摆动之前,在强制前挡轮102中,片材4的吸附状态也被消除。
之后,前规22向退避位置移动,并且摆动装置23朝向交付位置(参照图6及图8)开始摆动,片材4被从馈送板12向供给侧递送滚筒24侧输送。
在摆动装置23朝向供给侧递送滚筒24摆动的行程中,如图13及图15所示,侧挡规针101返回初始的位置。此时侧挡规针101的空气孔116和强制前挡轮102的空气孔127是空气的吸引停止的状态。
每当供给侧递送滚筒24旋转1圈时,供给侧递送滚筒24的第二叼爪装置27从摆动装置23的第一叼爪装置26接收片材4。并且,该片材4被从第二叼爪装置27向印刷滚筒14的第三叼爪装置~第五叼爪装置31~33交付。即,片材4逐张连续地从馈送部2向印刷滚筒14供给。印刷滚筒14逐张连续地输送从馈送部2输送来的片材4。
输送到印刷滚筒14的片材4被第一喷墨头~第四喷墨头41~44实施印刷。由于该印刷而涂布到片材4的墨液通过片材4在与墨液干燥灯45对置的位置输送而被固化。如此对单面实施了印刷的片材4被第一排出侧递送滚筒46、第二排出侧递送滚筒47及第三排出侧递送滚筒48输送而被向输送带57排出。然后,印刷后的该片材4被输送带57向投递叠放台6排出。
<双面印刷时的动作说明>
另一方面,在由印刷模式选择开关66选择了双面印刷模式的情况下,该印刷装置1以对片材4的双面实施印刷的方式进行动作。此时,控制装置65从图16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1进入步骤S6,等待片材到达时期。片材到达时期是片材4到达插板103的下游端的附近的时期。基于旋转编码器67的检测数据来检测该时期。
在该双面印刷时,设置于馈送部2的驱动连结部件16的电磁离合器64成为“切断状态”,动力被从驱动装置15经由第二动力传递路径62向馈送部2传递。在该情况下,馈送部2被以第二供给速度驱动。此时,吸引器装置11以成为单面印刷时的第一供给速度的二分之一的第二供给速度进行动作,如在图5~图8中以实线所示那样,每当摆动装置23往复两次时,吸引器装置11往复1次。
在该双面印刷时,馈送板12的供给速度也被减速到单面印刷时的二分之一,因此,被吸引器装置11载置到馈送板12上的片材4被以单面印刷时的移动速度的二分之一的速度输送。其结果是,如在图5~图8中以实线所示那样,被吸引器装置11载置到馈送板12的片材4成为与单面印刷时的输送形态相同的输送形态,以比先行的片材4向输送方向上游侧延迟了长度A的状态输送。这是指片材4彼此重叠的部分的宽度在单面印刷时与双面印刷时相同。
然而,馈送板12的供给速度被减速到单面印刷时的二分之一,因此,双面印刷时的片材4的移动距离成为单面印刷时的二分之一。在单面印刷时,如图5~图6所示,在摆动装置23从接收位置向交付位置摆动的行程中,以双点划线所示的片材4前进A/2。然而,该行程中的以实线所示的双面印刷时的片材4的移动距离是A/4。
因此,在双面印刷时,在摆动装置23往复两次的期间内,存在1次不对片材4进行叼夹而从插板103朝向供给侧递送滚筒24摆动的“空的往复行程”。其结果是,每当摆动装置23往复2次时,新的片材4就从馈送板12向供给侧递送滚筒24输送1张。该新的片材4分别从馈送部2向印刷滚筒14的3个部位的输送面28中的隔着一个地定位的输送面28供给。
<双面印刷时的套准部的动作说明>
在双面印刷时,在套准部100中,如图12及图13中的右侧所示,在片材4被输送到插板103的下游端的附近时、即在处于片材到达时期时,进行与单面印刷时相同的动作。
另外,在双面印刷时,阀驱动装置131的气缸140由控制装置65控制而活塞杆141前进,侧挡规针驱动轴114和中间轴132经由第二传动机构134连接。因此,在双面印刷时,旋转式气阀119的阀芯153以单面印刷时的旋转速度的1/2的旋转速度旋转。其结果是,每当摆动装置23每往复2次时(每侧挡规针101往复2次时),将负压向侧挡规针101的空气孔116和强制前挡轮102的空气孔127作用1次。详细叙述,在摆动装置23处于上述的“空的往复行程”时,负压不会作用于侧挡规针101的空气孔116和强制前挡轮102的空气孔127。
在双面印刷时片材4被输送至插板103的下游端的附近后,控制装置65从图16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6进入步骤S7,等待套准调整结束的时期。输送到插板103的下游端的附近的片材4与单面印刷时同样,首先,被强制前挡轮102吸附而被强制地输送,与前规22抵接。然后,如图12的右侧所示,该片材4被侧挡规针101吸附而滑动,与侧规121抵接。
在如此片材4的套准调整结束了之后,控制装置65执行图16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8。即,控制装置65判别插板103侧的多个片材检测传感器106和片材承接台104侧的片材检测传感器123是否检测到片材4。此时,在存在未检测到片材4的片材检测传感器106、123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控制装置65进行与在步骤S4中进行的动作相同的异常产生时的动作。在由全部的片材检测传感器106、123检测到片材4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判别双面印刷模式是否结束了。控制装置65反复上述的动作直到双面印刷模式结束为止,然后控制动作结束。
在片材4的套准调整结束且使用了片材检测传感器106的异常判定的结果良好的情况下,如图13的右侧所示,片材4被摆动装置23输送。此时,侧挡规针101以空气的吸引被停止了的状态返回初始的位置。
之后,在摆动装置23将片材4向供给侧递送滚筒24交付、朝向插板103摆动的行程(空的往复行程)中,如图14所示,侧挡规针101朝向侧规121移动。在单面印刷时,如图14的左侧所示,在该行程中在下一片材4a与前规22抵接了的状态下侧挡规针101吸附片材4a而使其滑动。
然而,在双面印刷时,片材4的输送速度是单面印刷时的1/2,因此,如图14的右侧所示,在该行程中下一片材4a的前端不会到达插板103的下游端的附近,而是位于侧挡规针101侧。当在下一片材4a碰到前规22以前被侧挡规针101吸附时,有可能该片材4a倾斜地被输送、或片材4a的前端误被位于空的往复行程的摆动装置23的第一叼爪装置26叼夹而产生输送不良。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空的往复行程”中负压源159不会与侧挡规针101和强制前挡轮102连接,因此,如图15的右侧所示,下一片材4a朝向插板103的下游侧的端部直行。
另外,如图14的右侧所示,在“空的往复行程”中摆动装置23接近了插板103时,控制装置65在图16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6中判别为不是片材到达时期。因此,即使在摆动装置23即将到达接收位置时片材检测传感器106、123无法检测到下一片材4a,控制装置65也不会判别为产生异常。
在该双面印刷时从供给侧递送滚筒24输送到印刷滚筒14的新的片材4在通过了与第一喷墨头~第四喷墨头41~44及墨液干燥灯45对置的位置之后,从第一排出侧递送滚筒46经由第二排出侧递送滚筒47向翻转前倍径滚筒49输送。并且,该片材4的表背被翻转摆动装置55翻转而该片材4在返回位置P3处被返回印刷滚筒14。之后,该片材4在对未印刷的面实施了印刷之后,被第一排出侧递送滚筒~第三排出侧递送滚筒46~48和输送带57向投递叠放台6排出。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说明>
根据如此构成的印刷装置1,在对片材4的双面实施印刷的情况下,馈送部2的供给速度成为单面印刷时的二分之一,因此,以在单面印刷时供给片材4时的供给间隔的2倍的供给间隔向印刷滚筒14供给片材4。因此,在双面印刷时不利用馈送部2间歇地输送片材4,能够在印刷滚筒14中以需要进行片材4的供给的间隔连续地供给,因此,在双面印刷时以与单面印刷时相同的供给形态供给片材4。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在单面印刷时和双面印刷时这两个时候均稳定地运转的印刷装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印刷装置、即在双面印刷时间歇地供给片材4的印刷装置相比较,无需用于控制空气压的复杂的结构,使空气压控制系统的结构简化。
本实施方式的馈送部2是以一部分彼此在输送方向上重叠的状态输送多个片材4的连续式的馈送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片材4彼此重叠的部分的宽度在单面印刷时和双面印刷时相同,因此,施加于与前规22抵接的片材4的推力的大小在单面印刷时与双面印刷时相同。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不会在馈送部产生输送不良的印刷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具备:驱动装置15,其驱动印刷滚筒14;和驱动连结部件16,其从该驱动装置15将动力经由传动构件及减速器72向馈送部2传递。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中所说的“速度切换部件”由减速器72构成。
因此,驱动印刷滚筒14的驱动装置15成为馈送部2的动力源,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馈送部2与印刷滚筒14的同步,能够提供片材4向印刷滚筒14供给的时期的精度较高的印刷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具备套准部100,该套准部100在片材4从馈送部2向印刷滚筒14供给的过程中,对片材4的输送方向的位置和与输送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另外,该印刷装置1具备阀驱动装置131,该阀驱动装置131在对片材4的单面进行印刷的情况与对片材4的双面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对套准部100的动作进行切换。
因此,即使馈送部2的驱动速度在单面印刷时与双面印刷时改变,也能够稳定地进行片材4向印刷滚筒14的供给。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套准部100设置有在前规部分处对片材4的输送状态(片材4的有无、片材4的弯曲)进行检测的片材检测传感器106,针对侧挡规针101设置有对侧挡规针调整不良进行检测的片材检测传感器123。这些片材检测传感器106、123的检测条件在单面印刷时和双面印刷时切换。
因此,在双面印刷时,在摆动装置23处于“空的往复行程”时,能够防止将片材检测传感器106、123未检测到片材4的正常的状态误判别为异常状态。
<第二实施方式>
馈送部的驱动系统能够如图17所示那样构成。在图17中,对于与通过图1~图16进行了说明的构件相同或者同等的构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7所示的馈送部2与馈送部用的单独驱动装置81连接。该单独驱动装置81与驱动印刷滚筒14的驱动装置15分体地形成。
单独驱动装置81具有馈送部专用的马达82,将该马达82作为动力源而驱动馈送部2。马达82的动作由控制装置65控制。控制装置65以使马达82在单面印刷时以第一旋转速度旋转的方式进行控制,以使马达82在双面印刷时以第二旋转速度旋转的方式进行控制。
通过马达82以第一旋转速度旋转,吸引器装置11及馈送板12以上述的第一供给速度进行动作。通过马达82以第二旋转速度旋转,吸引器装置11及馈送板12以上述的第二供给速度进行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中所说的“速度切换部件”和“片材4供给部用的单独驱动装置”由该馈送部用的单独驱动装置81构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馈送部2被从印刷滚筒14的驱动装置15传递来的动力驱动的情况相比,无需在驱动装置15与馈送部2之间传递动力的传动构件。因此,能够将驱动系统包括在内地谋求馈送部2的小型化,因此,能够提供紧凑的印刷装置。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套准部100采用了如下结构:在单面印刷时和双面印刷时动作内容(侧挡规针101的移动、强制前挡轮102的旋转)不会改变,吸附时机由离合器(第一爪型离合器及第二爪型离合器136、137)切换。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样的限定。能够采用套准部100的动作内容和吸附时机这两方均改变的结构。
为了采用该结构,如图18所示,能够通过将套准部100用的单独驱动装置200与侧挡规针驱动轴114连接来实现。在图18中,对于与通过图1~图16进行了说明的构件相同或者同等的构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套准部100用的单独驱动装置200以套准部100用的单独驱动马达201为动力源而与驱动装置15独立地动作。控制装置65基于驱动装置15的驱动状态来控制该单独驱动马达201的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单独驱动装置200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套准部用的动作切换部件”。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双面印刷时馈送部2以成为第一供给速度的二分之一的第二供给速度进行动作的例子。然而,摆动装置23只要能够每当往复两次时保持1张片材4,则第二供给速度也可以相对于第一供给速度的二分之一慢一些或快一些。不过,只要设为二分之一,则馈送板12上的片材4的间隔在单面印刷时和双面印刷时相等,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输送不良的产生。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套准部100采用了以负压吸附片材4而对位置进行调整的结构。然而,本发明的套准部100并不被限于这样的结构,可以采用利用橡胶辊等弹性体夹持片材4而对位置进行调整的结构。采用该结构的情况的套准部100用的动作切换部件能够设为如下结构:由离合器构成而对夹持动作进行切换,或对橡胶辊的旋转进行切换。另外,也可以使用套准部100用的单独驱动马达而实现套准部100用的动作切换部件。
附图标记说明:
1:印刷装置
2:馈送部(片材供给部)
4:片材
12:馈送板
14:印刷滚筒(片材输送部)
15:驱动装置
16:驱动连结部件
41~44:第一喷墨头~第四喷墨头(印刷部)
63:第一旋转轴
64:电磁离合器
72:减速器(速度切换部件)
74:第二旋转轴
75:单向离合器。

Claims (4)

1.一种印刷装置,其对片材的单面或双面进行数码印刷,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具备:
片材输送部,其能够保持片材并逐张连续地输送该片材;
印刷部,其对正由所述片材输送部输送的片材实施印刷;
片材供给部,其由将多张片材以一部分彼此在输送方向上重叠的状态输送的连续式的馈送器构成,并能够向所述片材输送部逐张供给片材;以及
片材供给部用的速度切换部件,其在对片材的单面进行印刷的情况与对片材的双面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切换所述片材供给部的速度,
在对片材的单面进行印刷的情况下,所述片材供给部被以第一供给速度驱动,并且,所述片材输送部被以输送速度驱动,所述第一供给速度是指所述片材供给部逐张连续地向所述片材输送部供给片材的速度,所述输送速度是指所述片材输送部逐张连续地对从所述片材供给部供给的片材进行输送的速度,
在对片材的双面进行印刷的情况下,所述片材输送部被以所述输送速度驱动,与此相对,所述片材供给部被以作为所述第一供给速度的二分之一的速度的第二供给速度驱动,由此,从所述片材供给部隔一张地向所述片材输送部供给片材,
在对片材的双面进行印刷的情况下所述片材供给部上片材彼此的重叠部分的宽度与以所述第一供给速度连续地供给片材的情况下的重叠宽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还具备:
驱动装置,其驱动所述片材输送部;以及
驱动连结部件,其从所述驱动装置将动力经由传动构件及减速器向所述片材供给部传递,
所述速度切换部件由所述减速器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还具备:
驱动装置,其驱动所述片材输送部;以及
所述片材供给部用的单独驱动装置,其与所述驱动装置分体地构成,且以所述第一供给速度和所述第二供给速度中的任一速度驱动所述片材供给部,
所述速度切换部件由所述单独驱动装置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还具备:
套准部,其在片材被从所述片材供给部向所述片材输送部供给的过程中对片材的输送方向的位置和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以及
套准部用的动作切换部件,其在对片材的单面进行印刷的情况与对片材的双面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切换所述套准部的动作。
CN201780033539.9A 2016-06-01 2017-05-31 印刷装置 Active CN1093116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09762 2016-06-01
JP2016109762 2016-06-01
PCT/JP2017/020205 WO2017209171A1 (ja) 2016-06-01 2017-05-31 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1612A CN109311612A (zh) 2019-02-05
CN109311612B true CN109311612B (zh) 2021-03-12

Family

ID=60477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3539.9A Active CN109311612B (zh) 2016-06-01 2017-05-31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9310B2 (zh)
EP (1) EP3466852B1 (zh)
JP (1) JP6793189B2 (zh)
CN (1) CN109311612B (zh)
WO (1) WO20172091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31841A (ja) * 2021-08-25 2023-03-09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3234A (ja) * 2000-12-08 2002-06-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636758A (zh) * 2004-01-07 2005-07-13 东北理光株式会社 双面印刷装置
JP2007065535A (ja) * 2005-09-02 2007-03-1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31127A (ja) * 2010-12-22 2012-07-12 Riso Kagaku Corp 印刷装置
CN103373084A (zh) * 2012-04-24 2013-10-30 小森公司 数字印刷设备
CN105291608A (zh) * 2014-06-04 2016-02-03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和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452Y2 (ja) 1981-10-20 1984-04-27 株式会社篠原鉄工所 枚葉印刷機の給紙装置
JPH0663537U (ja) 1993-02-18 1994-09-09 株式会社篠原鉄工所 枚葉式印刷機の給紙装置
JP4418584B2 (ja) 2000-12-11 2010-0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供給装置とこの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56406A (ja) 2006-08-30 2008-03-1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枚葉印刷機械
EP2106916B1 (en) * 2008-03-31 2011-05-04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3241264A (ja) 2012-04-24 2013-12-05 Komori Corp 印刷装置
JP6133108B2 (ja) 2012-04-27 2017-05-24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シート供給装置
JP6259279B2 (ja) 2013-03-11 2018-01-10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シート供給装置
JP6272093B2 (ja) * 2014-03-10 2018-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2017043420A (ja) 2015-08-24 2017-03-02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シート搬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3234A (ja) * 2000-12-08 2002-06-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636758A (zh) * 2004-01-07 2005-07-13 东北理光株式会社 双面印刷装置
JP2007065535A (ja) * 2005-09-02 2007-03-1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31127A (ja) * 2010-12-22 2012-07-12 Riso Kagaku Corp 印刷装置
CN103373084A (zh) * 2012-04-24 2013-10-30 小森公司 数字印刷设备
CN105291608A (zh) * 2014-06-04 2016-02-03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和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66852C0 (en) 2023-10-18
EP3466852A1 (en) 2019-04-10
US20200316974A1 (en) 2020-10-08
US11059310B2 (en) 2021-07-13
JP6793189B2 (ja) 2020-12-02
WO2017209171A1 (ja) 2017-12-07
EP3466852B1 (en) 2023-10-18
CN109311612A (zh) 2019-02-05
JPWO2017209171A1 (ja) 2019-01-24
EP3466852A4 (en) 2020-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92866B2 (en) Apparatus for aligning sheets on stops
JP6584255B2 (ja) シートを供給する装置
US9422126B2 (en) Sheet conveyance device
CN107436550B (zh) 电子照相方式单张双面印刷装置
JP2006206326A (ja) 選択された枚葉紙を導出するための装置を備えた枚葉紙処理機
CN109311612B (zh) 印刷装置
EP2657036B1 (en) Sheet reversing device
JP2006298643A5 (zh)
JP2016137613A (ja) 胴昇降装置
KR20060063202A (ko) 레지스트레이션장치 및 이를 채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7344468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239823B2 (ja) 後処理装置
JP4774359B2 (ja) 枚葉印刷機のスイング装置
JP2004075201A (ja) 空気圧式給紙装置
JP2013241277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08127206A (ja) 印刷技術的な機械を通ってシートを搬送するための装置
JP4944992B2 (ja) フラット材料片を供給し、かつフラット材料片を見当正しく搬送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JP2010076941A (ja) 処理機械のフィーダにおいてエラーシートを導出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7075002A (ja) シート反転装置
US20110120656A1 (en) Sheet overlap device
JP2006035816A (ja) 印刷機
JP2013241275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6817723B2 (ja) 印刷機
JP6104690B2 (ja) 反転式シート処理装置
KR100761105B1 (ko) 용지버퍼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