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83818A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83818A
CN109283818A CN201810782433.5A CN201810782433A CN109283818A CN 109283818 A CN109283818 A CN 109283818A CN 201810782433 A CN201810782433 A CN 201810782433A CN 109283818 A CN109283818 A CN 1092838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mentioned
region
width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824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泽友美
佐藤充
泽田贤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283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38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4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axial heat part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防止在对宽度较小的纸张进行定影后对宽度比其大的纸张进行定影的情况下的图像噪声的产生。该定影装置是使未定影的纸张在形成在加热辊与加压辊之间的辊隙部走纸,并使其热定影的定影装置,具备在对与纸张的走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纸张宽度为第一宽度的纸张的定影任务的结束后,对上述纸张宽度比第一宽度大的第二宽度的纸张执行定影任务时,对于上述加压部件的、上述第一宽度的纸张进行走纸的区域亦即第一走纸区域与上述第二宽度的纸张进行走纸的区域亦即第二走纸区域不重合的差分区域A,以比相当于上述第一走纸区域的区域C强的冷却力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60)。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涉及抑制定影装置的加压部件从适当的温度范围脱离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基于原稿的图像数据对感光体表面进行曝光扫描形成静电潜像,对该静电潜像供给调色剂生成调色剂像,并在将该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上之后,利用定影装置进行热定影。
一般而言,定影装置成为在形成在加热辊(加热部件)与和该加热辊压接的加压辊(加压部件)之间的辊隙部对纸张进行走纸,并在对其进行热定影的同时向前方进行输送的构成,但在各辊的轴向上纸张通过的区域(以下,称为“走纸区域”。)被纸张,特别是被纸张上的调色剂带走较多的热量,在纸张不通过的区域(以下,称为“非走纸区域”。),几乎不带走热量,所以若为了将走纸区域的辊隙部的温度保持为规定的定影温度而利用加热器对加热辊进行加热,则非走纸区域的温度上升到需要以上。
因此,作为以往技术,提出了针对当前执行的打印任务的纸张,向其加热辊的非走纸区域送风进行冷却的定影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41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19259号公报
然而,以往,虽说对非走纸区域进行空气冷却,但从省能量的观点来看,维持为比定影装置的各部的部件的耐久温度稍低的程度(例如,230℃左右)。
特别是,在上述以往的方法中,在当前的打印任务紧前执行的打印任务的纸张宽度比当前的打印任务中的纸张宽度小的情况下,在上一次的纸张宽度中为非走纸区域的区域在当前的纸张宽度中成为走纸区域,所以上一次的纸张宽度的走纸区域与当前的纸张宽度的走纸区域的差分的区域(以下,称为“差分区域”。)的温度保持230℃的高温而与纸张接触。
通常,加热辊为了预热时间的缩短化、省能量化,而设计为其热容量较小。另一方面,加压辊为了增大辊隙宽度而使表面的弹性层的厚度比加热辊大,相应地,热容量也增大。除此之外,加热辊直接与调色剂像接触所以容易被带走热量,但加压辊与纸张的被面的未形成调色剂像的面接触,所以温度不容易下降。
若在加压辊的上述差分区域为高温的状态下在辊隙部与纸张被面接触则产生在定影图像产生被称为气泡的图像噪声(调色剂图像的光泽降低,看起来模糊的现象)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对比上一次定影的纸张的宽度大的宽度的纸张进行定影的情况下,抑制其差分区域的图像噪声的产生的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是使未定影的纸张在形成在加热部件与加压部件之间的辊隙走纸,并使其热定影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冷却上述加压部件的冷却单元,上述冷却单元在对与纸张的走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纸张宽度为第一宽度的纸张的定影任务的结束后,对纸张宽度比第一宽度大的第二宽度的纸张执行定影任务时,对于上述加压部件的上述第一宽度的纸张进行走纸的第一走纸区域与上述第二宽度的纸张进行走纸的第二走纸区域不重合的差分区域,以比相当于上述第一走纸区域的区域强的冷却力进行冷却。
这里,也可以上述冷却单元以相同的冷却力冷却加压部件中的上述差分区域、和上述第二宽度的纸张的非走纸区域。
另外,也可以具备检测上述加压部件的差分区域的温度的差分区域温度检测单元,上述冷却单元以直至通过上述差分区域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温度成为规定的温度为止,对差分区域的冷却力都比对第二宽度的纸张的非走纸区域的冷却力大的方式进行冷却。
也可以具备检测上述加压部件的长边方向中央部的温度的中央部温度检测单元,上述冷却单元基于通过上述中央部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温度,以加压部件的相当于上述第一走纸区域的区域的温度成为目标的温度范围内的方式控制冷却力。
这里,也可以上述冷却单元在通过上述中央部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温度比上述目标的温度范围的下限低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上述加压部件的相当于第一走纸区域的区域的冷却力,并且进一步增大对上述差分区域的冷却力。
也可以具备获取转印到接下来应该定影的纸张的调色剂像的、加压部件的长边方向上的浓度分布的浓度分布获取单元,上述冷却单元使对第一浓度范围的区域的冷却力比对比第一浓度范围浓度高的第二浓度范围的区域的冷却力大。
也可以上述冷却单元通过变更对加压部件的各区域送风的风量来变更冷却力。
这里,也可以上述冷却单元是具有与上述加压部件的长边方向平行地配置的多个送风口,并通过调节从上述多个送风口送风的风量,变更上述冷却力的构成。
也可以上述冷却单元具备遮挡各送风口的闸门部件,通过使闸门部件移动变更各送风口的遮挡率来调节风量。
这里,也可以上述多个送风口在与加压部件平行地配置的送风用套筒的圆周面的、与上述加压部件对置的位置形成为列状,上述闸门部件由与上述圆筒状的套筒配置在同轴上的圆筒状部件构成,通过使该闸门部件旋转移动,调节从各送风口的风量。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特征在于,是具备上述的定影装置的任意一个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上述的构成,具备在对与纸张的走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纸张宽度为第一宽度的纸张的定影任务的结束后,对上述纸张宽度比第一宽度大的第二宽度的纸张执行定影任务时,对于上述加压部件的上述第一宽度的纸张进行走纸的区域亦即第一走纸区域与上述第二宽度的纸张进行走纸的区域亦即第二走纸区域不重合的差分区域,以比相当于上述第一走纸区域的区域强的冷却力进行冷却的冷却单元,所以能够较早地冷却加压部件的差分区域,抑制在定影图像产生图像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的串行彩色复印机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说明设于上述复印机的冷却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3(a)是将圆筒状的第一~第三闸门部件展开时的示意图,图3(b)是冷却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a)~(e)是用于示出基于第一~第三闸门部件的多个窗的遮挡状态的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在进行了小尺寸的纸张的定影之后,进行大尺寸的纸张的定影时的差分区域与非走纸区域的温度状态的示意图。
图6(a)是表示在冷却装置中,增大在进行了小尺寸的纸张的定影之后进行大尺寸的纸张的定影时的差分区域和非走纸区域的风量的样子的示意图,图6(b)是表示像那样控制风量时的各第一~第三闸门部件与送风用套筒的窗的位置关系的展开图。
图7是表示复印机的控制部的构成的框图。
图8是表示控制部的冷却装置的送风量控制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冷却装置的送风量控制的第一变形例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10(a)、(b)是示意地表示在第一变形例中控制的送风量的图。
图11是表示冷却装置的送风量控制的第二变形例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12(a)、(b)是示意地表示在第二变形例中控制的送风量的图。
图13是表示冷却装置的送风量控制的第三变形例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冷却装置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图14的变形例中用于调整各排出口的送风量的机构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冷却装置的送风量控制的第四变形例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根据调色剂浓度的差异而使冷却装置的送风量变化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冷却装置的其它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9(a)、(b)、(c)分别是表示在图18的冷却装置对加压辊进行冷却时的送风量的控制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复印机,10…扫描仪部,20…图像形成部,30…供纸部,34…对齐辊,40…定影部,41…加热辊,42…加压辊,50…控制部,60…冷却装置,65、65’、611~613…风扇装置,66、66’…送风用套筒,401…走纸传感器,411…卤素加热器,412…温度传感器,646…闸门部件,651、651’…风道,661…窗,671~673…驱动马达,681~683…第一~第三闸门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应用于串行的彩色复印机(以下,仅称为“复印机”)的定影部的例子进行说明。
(1)复印机的整体构成
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印机1的构成的示意图。
如该图所示,复印机1大致由图像读取部(原稿读取装置)R和打印机部(图像形成装置)P构成。
<图像读取部>
图像读取部R具备光学读取原稿图像并转换为图像信号的扫描仪部10、以及设在该扫描仪部10的上方的原稿输送部(ADF单元)11。
原稿输送部11从放置在原稿供纸托盘11a的原稿束一张一张地抽出原稿,并输送到稿台玻璃10a上的读取位置R1,在该读取位置R1通过扫描仪部10读取原稿图像,之后排出到原稿排出托盘11c上。
在扫描仪部10中,从由LED阵列等构成的线状光源10b发光,并使来自通过读取位置R1的原稿的反射光经由聚光透镜组10c聚光在线传感器10d上。
线传感器10d在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方向直线状地排列多个CCD(Charge 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元件),将射入的来自原稿的反射光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到打印机部P的控制部50。
<打印机部>
打印机部P由图像形成部20、供纸部30、定影部40、控制部50等构成,基于由上述图像读取部R读取的原稿图像、经由网络从其它的终端发送来的图像数据,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图像形成部20具备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源向箭头方向循环驱动的中间转印带26、和沿着中间转印带26的垂直方向的行驶面排列设置的加工单元20Y、20M、20C、20K。
加工单元20Y、20M、20C、20K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
这些加工单元20Y~20K除了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之外,均为相同的构成,所以作为代表仅对加工单元20Y的构成进行说明。
加工单元20Y以感光鼓21Y为中心,在其周围配设带电器22Y、曝光器23Y、显影器24Y等。
感光鼓21Y通过带电器22Y而外周面均匀地带电。
曝光器23Y基于利用图像读取部R获取的图像数据(或者,接受的打印任务所包含的图像数据),调制驱动激光源,对带电的感光鼓21Y的表面进行曝光扫描。由此在感光鼓21Y的外周面形成静电潜像。
该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器24Y利用黄色的调色剂显影,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6上。
通过将形成在其它的加工单元20M、20C、20K中的感光鼓上的M色、C色、K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6上的相同的位置,形成彩色图像。
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6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带26的循环动作,输送到与二次转印辊27对置的二次转印位置。
另一方面,供纸部30具有供纸盒31~33,从指定的供纸盒抽出纸张,并利用对齐辊34定时地输送到二次转印位置,而中间转印带26上的调色剂像二次转印到纸张上。
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纸张通过由定影部40的加热辊41和加压辊42形成的辊隙部,从而进行热定影,之后经由排出辊28排出到排出托盘29上。在加热辊41内内置有卤素加热器411。
为了检测加热辊41的长边方向(旋转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的表面温度,而配设热敏电阻等温度传感器412。另外,在定影部40的辊隙部的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配置有光电式的走纸传感器401。
冷却装置60用于将加压辊42冷却至适当的温度。
(2)冷却装置60的构成
图2是表示冷却装置60的构成的主视图。
冷却装置60由风扇装置65、送风用套筒66、第一~第三闸门部件681~683、旋转驱动第一~第三闸门部件681~683的驱动马达671~673等构成。
由风扇装置65产生的空气流经由风道651送至圆筒状的送风用套筒66。送风用套筒66的长度与加压辊42的长度几乎相同,与加压辊42的旋转轴平行,且相对于加压辊42配置在与由加热辊41和加压辊42所形成的辊隙部几乎相反侧的位置(参照图1)。
在送风用套筒66的圆周面的与加压辊42对置的位置沿着其长边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矩形的窗661,通过从各窗661朝向加压辊42的圆周面吹送空气来冷却加压辊42。
通过第一~第三闸门部件681~683,限制各窗661的开口量从而控制其送风量。
图3(b)是冷却装置60的除了风扇装置65之外的其它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对纸张宽度(与纸张的走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为第一尺寸L1和第二尺寸L2的(L1<L2)的两种情况下的冷却装置60的构成进行说明。另外,纸张的走纸是利用中心基准走纸(即使纸张尺寸不同也以纸张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一致的状态进行走纸)进行的走纸。
如图3(b)所示,第一闸门部件681形成为将圆筒状的部件的圆周面的两端部分6814、6815几乎切掉半圈,并在中央部分6812设置开口部6813的形状。
开口部6813的长边方向的长度是与上述第一尺寸L1几乎相同的长度,其短边方向的长度设定为与送风用套筒66的窗661的圆周方向上的长度相同,或者稍大(参照图3(a)的闸门的展开图像)。
在第一闸门部件681与风道651的边界部形成有齿轮6816,与安装于驱动马达671的驱动轴的小齿轮6711啮合。
第二、第三闸门部件682、683是相对于送风用套筒66的长边方向左右对称的形状,如图3(a)的展开图所示,其开口部的形状分别由相对于送风用套筒66的轴倾斜的部分和正交的部分构成。
在各第二、第三闸门部件682、683的端部形成有齿轮6822、6832,分别与安装于驱动马达672、673的驱动轴的小齿轮6721、6731啮合。
对于在这样的冷却装置60中的送风用套筒66组装第一~第三闸门部件681~683来说,首先,从送风用套筒66的两端部插入第二、第三闸门部件682、683,除下第一闸门部件681的盖6817,将第一闸门部件681插入送风用套筒66以及第二、第三闸门部件682、683内,最后将盖6817安装于第一闸门部件681的端部。
图4(a)~(e)示出通过分别使上述第一~第三闸门部件681~683在送风用套筒66内旋转,来使送风用套筒66的各窗661的开口面积进行各种变化的例子。
图5(a)、(b)是表示在定影部40中从规定张数的宽度较小的纸张(以下,称为“小尺寸”的纸张)的定影任务切换到宽度较大的纸张(以下,称为“大尺寸”的纸张)执行定影任务的情况下的、加压辊42的轴向上的温度分布的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5(a)所示在小尺寸的纸张的情况下,通过冷却装置60进行送风以使其宽度L1的走纸区域成为温度T1(60℃~120℃左右),其以外的区域(非走纸区域)对定影画质没有影响,所以通过冷却装置60进行冷却以成为不会对加压辊42的耐久性造成问题的程度的温度T2(230℃左右:T2>T1)以下。
然后,在作为下一个定影任务对宽度L2的大尺寸的纸张进行走纸的情况下,如图5(b)所示将加压辊42的走纸区域的目标温度设定为T1,但由于以斜线示出的区域(小尺寸的走纸区域与大尺寸的走纸区域的差分区域)A在小尺寸的定影任务时为非走纸区域,所以温度为T2,需要使该部分急速下降到目标温度T1。
图6(a)是示意地表示此时的冷却装置60的从各窗661的送风量的大小的图。箭头的大小表示送风量(即冷却力)的大小。
如该图所示,处在相当于前面的纸张与下一个纸张的走纸区域的重合的区域(以下,称为“重叠区域”。该重叠区域与前面的小尺寸的纸张宽度相等)C的范围的窗661被第一闸门部件681遮挡一半左右,对于相当于差分区域A以及大尺寸的纸张的非走纸区域B的范围的窗661,将第二、第三闸门部件682、683全开,增大冷却力。
图6(b)是表示该状态时的第一~第三闸门部件681~683的展开图与送风用套筒66的各窗661的关系的示意图。
像这样通过与重叠区域C的送风量相比增大冷却装置60的差分区域A的送风量,能够迅速地使比温度T1高的温度T2的差分区域的温度下降到温度T1,抑制在差分区域A中产生气泡等图像噪声。
通过控制部50执行这样的冷却装置60的送风量的控制。
(3)控制部的构成
图7是表示复印机1的控制部50的主要的构成的框图。
如该图所示,控制部50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51、通信I/F(接口)5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53、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54、图像处理部55、以及图像存储器56等构成。
CPU51在对复印机1的电源接通时等,从ROM54读出控制程序,并将RAM53作为工作用存储区域执行该控制程序。
另外,CPU51通过通信I/F52,经由LAN等通信网络从其它的外部终端接受打印任务。
从外部终端接收的打印任务的数据、由扫描仪部10读取的R、G、B的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部55转换为作为显影色的Y、C、M、K的浓度数据,并且接受边缘强调、平滑化处理等公知的图像处理,之后储存在图像存储器56内。
CPU51基于由扫描仪部10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经由通信I/F52从外部终端接受的打印任务的图像数据,控制图像形成部20、供纸部30、定影部40的动作,使打印动作顺利地执行。
另外,温度传感器412检测加热辊41的轴向中央部的表面温度,控制部50基于根据该检测温度检测出的温度,控制送至卤素加热器411的电力,使加热辊41成为目标的定影温度。
并且,控制部50监视定影任务所涉及的纸张尺寸,并通过控制冷却装置60的驱动马达671~673调节各窗661的开口面积,使加压辊42的各区域的温度冷却至适当。
(4)冷却装置的送风量控制
图8是表示通过控制部50执行的冷却装置60的送风量控制的顺序的流程图,作为控制复印机1整体的动作的主要的流程图(未图示)的子流程执行。
此外,在本流程图中,对针对两种纸张宽度的纸张,执行混载任务(在一系列的任务中混载大尺寸和小尺寸的纸张的打印的任务)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判定是否对下一个纸张执行定影(步骤S11)。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通过与定影部40的辊隙部相比配置在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紧前面的走纸传感器401(图1参照)检测到接下来应该进行定影的纸张的前端时判定为“是”。
若在步骤S11判定为执行定影(步骤S11:是),则获取该下一个纸张的尺寸(这里的纸张尺寸仅是纸张宽度的信息即可)(步骤S12)。
能够通过以下那样的方法获取纸张尺寸。首先,在该任务是由外部终端发行的打印任务的情况下,在该打印任务的数据的头部包含与纸张尺寸有关的信息,所以能够通过利用控制部50读出该信息来获取纸张尺寸。
另外,在该任务为复印任务的情况下,由于通常在原稿输送部11或扫描仪部10设置原稿尺寸的检测部,所以能够通过获取该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得到对应的纸张尺寸。
在选择供纸盒执行打印任务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设于供纸盒的尺寸检测传感器,确定纸张尺寸。
或者,也可以在到定影部40的辊隙部为止的输送路中途另外设置用于检测纸张尺寸的纸张宽度检测部。
在步骤S12,若获取了接下来进行定影的纸张的纸张尺寸,则判定该纸张是否比上一次定影的纸张宽度大(步骤S13)。
在步骤S12获取的纸张尺寸暂时保存于RAM53,使用于步骤S13中的与下一个纸张的纸张宽度的比较。
若在步骤S13判定为“是”,则获取上一次的定影的纸张与下一个进行定影的纸张的差分区域相关的信息(步骤S14)。
若确定了上一次和下次的纸张宽度,则能够通过对它们进行比较容易地求出差分区域,并确定与该差分区域对应的窗661。此外,优选各窗661的尺寸以及间隔决定为在各种纸张尺寸的差分区域几乎对置地存在至少一个窗661。
然后,根据与上述差分区域有关的信息,计算第一~第三闸门部件681~683的移动量(旋转量)(步骤S15)。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6(a)那样,使与差分区域A和下一个纸张的非走纸区域B对应的窗661的开口率同样地最大,对于重叠区域C(即,小尺寸的纸张的走纸区域)使开口率大致为50%。
图6(b)使以其展开图示出在如上述那样设定各窗661的开口率时的、各第一~第三闸门部件681~683的位置的示意图。
然后,使驱动马达671~673(图2)驱动,使各第一~第三闸门部件681~683旋转移动上述计算出的移动量(步骤S16)。
此外,各驱动马达671~673的旋转控制应用公知的技术。
例如,在使用步进电机作为驱动马达671~673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输出给步进电机的驱动脉冲数来控制旋转角,所以能够通过在最初决定基准位置(初始位置),并从该基准位置对步进电机的驱动器(未图示)输出规定的计数值的驱动脉冲,来控制旋转量。
在驱动马达671~673是设置有编码器的DC马达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对从基准位置的编码器的输出脉冲进行计数来控制旋转量。
在ROM54内储存与上一次的纸张、下一个纸张的纸张宽度、以及此时的差分区域A、非走纸区域B、重叠区域C所对应的窗661的开口率(或者,第一~第三闸门部件681~683的移动量)相关的表格,CPU51参照该表格,来执行步骤S16。
若在步骤S13中,下一个纸张的纸张宽度与上一次的纸张相比不大的情况下(步骤S13:否),即、(a)是与上一次的纸张相同的纸张宽度,或者(b)与上一次的纸张相比下一个纸张的纸张宽度较小的情况下,跳过步骤S14,而移至步骤S15,计算闸门的移动量。
在(a)的情况下,并不特别变更从各窗661的送风量,在(b)的情况下,以与小尺寸的走纸区域相比增强非走纸区域的冷却力的方式设定各窗661的开口面积。
然后,若当前纸张的定影结束则判定下一个纸张的有无(步骤S17),若有下一个纸张(步骤S17:是),则反复步骤S11~步骤S16,若没有下一个纸张,则结束送风量控制,并返回到主流程图。
此外,若在小尺寸之后的大尺寸的纸张的连续定影张数较多,则也可能有差分区域A的温度在适当范围(60℃~120℃)的下限之下的情况。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设置检测差分区域A的加压辊42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监视其检测结果,并控制为在差分区域A的温度到达适当范围的下限之前,成为与重叠区域C相同的送风量即可。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从前面的小尺寸的纸张的定影任务执行大尺寸的定影任务时,使加压辊42的差分区域A的送风量相对于向小尺寸与大尺寸的走纸区域重叠的重叠区域C的送风量增多,使对差分区域A的冷却能力增大,所以能够抑制该差分区域A的气泡等图像噪声的产生。
<变形例>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当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考虑以下那样的变形例。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重叠区域C的送风量恒定,但在连续地执行了小尺寸下的定影任务的情况下,有在其后执行的大尺寸的纸张的定影任务中加压辊42的重叠区域C的温度比适当范围低的情况。另外,若只进行调色剂浓度较低的纸张的定影则也可能有该走纸区域的温度比适当范围高的情况。
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也检测加压辊42的重叠区域C的温度,并基于该检测,变更重叠区域C的送风量。
此外,在该变形例中,设置检测加压辊42的小尺寸的纸张的走纸区域(优选为轴向中央部)的表面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未图示)。
图9是表示在本变形例中通过控制部50实施的送风量控制的顺序的流程图。
与图8的流程图较大地不同的是在步骤S14的差分区域获取之后,插入步骤S101的加压辊中央部温度检测的步骤S101这一点。
在步骤S15的闸门的移动量计算中,首先,根据在步骤S14获取的与差分区域相关的信息,以增加差分区域A和非走纸区域B的送风量的方式决定第二、第三闸门部件682、683的移动量,并且在步骤S101中的检测温度比规定的温度(例如,60℃)低的情况下,以减少重叠区域C的送风量的方式决定第一闸门部件681的移动量,在步骤S101的检测温度比规定的温度(例如,120℃)高的情况下,以增多重叠区域C的送风量的方式决定第一闸门部件681的移动量。
例如,在ROM54内与重叠区域C的温度相关联地储存与第一闸门部件681的移动量有关的表格,CPU51基于该表格决定第一闸门部件681的移动量。
然后,基于上述决定的第一~第三闸门部件681~683的移动量执行对应的闸门部件的移动(步骤S16)。
其以外的步骤是与图8相同的内容所以省略说明。
图10(a)、(b)是表示在以规定的送风量将加压辊42的重叠区域C冷却的情况下,由于其温度与规定值相比过低,所以通过第一闸门部件681全部遮挡与重叠区域C对应的窗661的情况下的例子的图。
即,在图10(a)中,加压辊42的中央部的温度是不给予图像的质量影响的温度范围,所以使重叠区域C的窗661的开口率为50%左右,但若加压辊42的中央部的温度比适当范围低,则也可以如图10(b)所示通过第一闸门部件681百分之百遮挡重叠区域C的窗661。
此外,由于从风扇装置65的送风量恒定,所以遮挡重叠区域C的窗661的结果是对差分区域A以及非走纸区域B的送风量进一步增大,能够提高该部分的冷却效果。
重叠区域C的加压辊42的温度下降考虑小尺寸的纸张的定影张数较多为理由之一,理解为在该期间未被纸张带走热量的小尺寸的非走纸区域亦即差分区域A的温度进一步上升,所以如上述那样优选差分区域A的送风量增大。
此外,为了提高差分区域A的送风量,如上述那样也可以控制为减少重叠区域C的窗661的开口率,并提高风扇装置65的输出。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差分区域A与非走纸区域B的送风量相等,但优选在差分区域A的温度异常高的情况下,为了图像噪声的防止而与非走纸区域B相比优先差分区域A的冷却。
在本变形例中,设置检测差分区域A的加压辊42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并基于其结果,特别控制差分区域A的冷却量。
图11是表示在本变形例中通过控制部50实施的送风量控制的顺序的流程图。
与图8的流程图不同的是在流程图的中途插入步骤S201~S205这一点。
若在步骤S13中,判定为与前面的纸张相比下一个纸张的纸张宽度较大(步骤S13:是),则获取其差分区域A(步骤S14),并将标志F设定为“1”。该标志例如储存于RAM53。
然后,检测加压辊42的差分区域A的表面温度(步骤S202)。
在步骤S15的闸门的移动量计算中,在上述步骤S202中的检测温度比规定的温度(例如,150℃)高的情况下,以成为“差分区域A的送风量>非走纸区域B的送风量>重叠区域C的送风量”的关系的方式决定第一~第三闸门部件681~683的移动量。
然后,在步骤S16中基于在上述步骤S15决定的第一~第三闸门部件681~683的移动量执行对应的闸门部件的移动。
在有下一个纸张(步骤S17:是),流程进行循环,并在步骤S13中,判定为下一个纸张的纸张宽度不比前面的纸张大的情况下(步骤S13:否),进一步判定前面的纸张与下一个纸张的纸张宽度是否相同(步骤S203),在相同的情况下(步骤S203:是),判定是否标志F=1(步骤S204)。若F=1(步骤S204:是),则再次进行已经求出的差分区域A的温度检测(步骤S202),并基于其温度结果,计算闸门的移动量(步骤S15)。
在步骤S202中的检测温度比规定的温度(例如,(120)℃)低的情况下,以成为图6(a)的状态,或者差分区域A与重叠区域C的送风量相等的方式计算第一~第三闸门部件681~683的移动量。
另外,在步骤S203中,判定为前面的纸张与下一个纸张宽度不相同,即、下一个纸张的纸张宽度较小的情况下(步骤S203:否),差分区域A已经成为下一个小尺寸的纸张的非走纸区域,所以移至步骤S205,将标志F设定为“0”,并跳过差分区域的温度检测的步骤S202,执行小尺寸的闸门的移动量计算(步骤S15)。即,以与小尺寸的纸张的走纸区域相比将非走纸区域的送风量增大规定量的方式计算各闸门的移动量。
另外,在步骤S204,判定为不为标志F=1的情况下(步骤S204:否),也跳过差分区域的温度检测的步骤S202,以针对当前的纸张的纸张宽度,与走纸区域相比使非走纸区域的送风量增大规定量的方式计算各闸门的移动量(步骤S15)。
然后,在步骤S16中基于在上述步骤S15决定的第一~第三闸门部件681~683的移动量执行对应的闸门部件的移动。
其以外的步骤是与图8相同的内容所以省略说明。
图12(a)、(b)是表示由于加压辊42的差分区域A的温度比规定值高,所以通过第一~第三闸门部件681~683控制各部的送风量的情况下的例子的示意图。
如图12(a)所示,通过第二、第三闸门部件682、683,将差分区域A的窗661全开,并将非走纸区域B的窗661遮挡大致一半(参照图12(b)的各第一~第三闸门部件681~683的展开图)。
此时,通过第一闸门部件681的窗661的遮挡率设定为比非走纸区域B的窗661的遮挡率大。这是因为与重叠区域C相比非走纸区域B的温度更高,而冷却的必要性更高。
由于从风扇装置65的送风量恒定,所以通过使各窗661的开口状态如上述那样,差分区域A的送风量最大,能够提高该部分的冷却效果。
(3)在执行的任务是混载任务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能够进行速度优先模式(使打印速度优先的模式)和画质优先模式(与打印速度相比使定影画质优先的模式)的选择的机种中,如以下那样执行送风量控制。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设置用于至少检测差分区域A、重叠区域C的加压辊42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图13是表示在本变形例中通过控制部50实施的送风量控制的顺序的流程图。
首先,判定是否执行定影(步骤S11)。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在对齐辊34的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紧前面配置走纸传感器,在利用该走纸传感器检测到下一个纸张的前端时,判定为对该纸张执行定影。
在执行定影的情况下(步骤S11:是),判定当前的打印模式是否是画质优先模式(步骤S301)。
对于画质优先模式与速度优先模式的选择来说,既可以能够由用户从操作面板70指定,也可以能够在从终端发行打印任务时由打印机驱动程序指示。或者,也可以在控制部50,对打印任务或复印任务中的各页的图像的种类(例如,照片图像还是文本图像)进行解析并在照片图像的情况下,设定为画质优先模式,在文本图像的情况下设定为速度优先模式。
在步骤S301中,未选择画质优先模式的情况下,即若选择为速度优先模式(步骤S301:否),则直接进行走纸并执行定影任务(步骤S305)。
在步骤S301中,判定为选择了画质优先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301:是),获取接下来成为定影对象的纸张的尺寸(步骤S12),在比上一次定影的纸张的纸张宽度大的情况下(步骤S13:是),获取差分区域(步骤S14),并检测各差分区域A、重叠区域C的加压辊42的表面温度(步骤S302)。
基于各检测温度,计算第一~第三闸门部件681~683的移动量(步骤S15)。
例如,与各区域A、C的温度范围对应的在ROM54内储存表示各第一~第三闸门部件681~683的遮挡率的表格,CPU51基于该表格计算各闸门的移动量。
然后,使各第一~第三闸门部件681~683移动计算出的移动量(步骤S16)。
接下来,判定差分区域A、重叠区域C的温度是否是适当范围内的温度(步骤S303),若是适当范围内的温度(步骤S303:是),则直接进行走纸(步骤S305),并执行定影任务。
在步骤S303判定为不是适当范围内的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303:否),停止下一个纸张的向定影部40的走纸(步骤S304),并再次判定是否是适当范围内的温度(步骤S303),若成为适当范围内的温度(步骤S303:是),则进行走纸并执行定影任务(步骤S305)。
这里,通过延长对齐辊34的停止时间并且使在加工单元20Y~20K的作像动作停止来执行在步骤S304的向定影部40的走纸的停止。
若在步骤S303,判定为差分区域A、重叠区域C的加压辊42的表面温度在适当范围内(步骤S303:是),则通过开始在加工单元20Y~20K的成像动作,并与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6的彩色图像来到转印位置的时刻配合地开始对齐辊34的旋转,来进行下一个纸张的向定影部40的走纸(步骤S305)。
在步骤S301中判定为下一个纸张的宽度不比上一次的纸张大的情况下(步骤S301:否),跳过步骤S14。
在该情况下由于没有差分区域A,所以在步骤S15中,仅根据重叠区域C的温度来计算闸门的移动量。
在执行了以上的处理之后,判定下一个纸张的有无(步骤S17),若有下一个纸张(步骤S17:是),则返回到步骤S11并反复其后的步骤,在步骤S17判定为没有下一个纸张的情况下(步骤S17:否),返回到主流程图。
此外,由于加压辊42的差分区域A高温最容易对画质造成影响,所以也可以在步骤S302中,仅检测差分区域A的表面温度,在步骤S303中,判定该差分区域A的温度是否是适当范围。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也可以移动步骤S301的是否为画质优先模式的判定步骤在步骤S16的闸门移动步骤之后执行。
该情况下,不管是否为画质优先模式,而暂时执行步骤S11~S14、S302、S15~S16,之后判定是否设定为画质优先模式,仅在设定为画质优先模式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303、S304,在未设定为画质优先模式的情况下,即在为速度优先模式的情况下,跳过步骤S303、304。
(4)除了上述的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1)~(3)之外,也可以设置检测加压辊42的非走纸区域B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并基于该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冷却装置60的送风量,将非走纸区域B的温度控制为规定的适当温度范围。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冷却装置60的送风量的变更来说,对于小尺寸的纸张宽度的走纸区域能够通过第一闸门部件681一律地进行变更,对于差分区域以及大尺寸的纸张的非走纸区域,能够通过第二、第三闸门部件682、683进行变更。据此,在两种纸张宽度的纸张的使用的情况下送风量的控制被限定。
在使用三种以上的纸张宽度的纸张的情况下,期望能够按照更细致的区域进行送风量的控制。
图14是表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冷却装置60的构成的示意图,为了容易理解内部结构,而以取下图的近前侧的侧板的状态示出风道62部分。
如该图所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冷却装置60的风道62的排出口的加压辊42的轴向上的宽度与加压辊42的辊部几乎相同,风道62的内部通过分隔壁624、625被分割为三个子风道621、622、623,并且在各个子风道的开口621A~623A连结风扇装置611~613的送风口。
另外,各子风道621~623的前端的喷嘴部63通过多个分隔壁632,分别被分割为六个小喷嘴631,由此,成为沿着最大尺寸的纸张宽度共计排列十八个小喷嘴631的状态。
并且,在各小喷嘴631设有对其空气排出口进行开关的开关机构。
图15是为了说明上述开关机构64的构成,而从图14的右方向观察风道62的喷嘴部63时的示意图。
如该图所示开关机构64由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设在小喷嘴631的前端开口部的闸门部件646、安装于该闸门部件646的摆动杆646a、以及基端部被支轴647a以能够相对于小喷嘴631摆动的方式轴支承,并且杆部的前端利用销647b与上述摆动杆646a的端部连结的促动器647构成。
通过利用促动器647使摆动杆646a向图的左方向倾斜规定量,来控制从小喷嘴631的送风量。
此外,促动器647的种类并不限定,例如只要是线性马达、组合马达和凸轮机构或曲柄机构、螺旋进给机构等对闸门部件646进行开关驱动的机构则可以是任意的促动器。
通过风扇装置611~613、和设在各小喷嘴631的前端开口部的开关机构64,能够根据来自控制部50的指示有选择地使送风量变化。由此,即使在对于其它种类的纸张宽度的纸张,从小尺寸的纸张变更为大尺寸的纸张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其重叠区域、差分区域、非走纸区域设定适当的送风量。
此外,作为闸门部件646,也能够利用与照相机的光圈机构相同的构成。另外,也可以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的方式配置闸门部件646。
另外,虽然在本变形例中,使用了三个风扇装置,但也可以与实施方式相同使用一个。
(6)在如上述(5)的变形例那样使用能够对每个小喷嘴进行送风量的控制的冷却装置60的情况下,如以下那样能够进行考虑了转印到纸张的调色剂量(调色剂浓度)的送风量的控制。
图16是表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送风量控制的顺序的流程图。
与实施方式中的图8的流程图不同的是在步骤S14的差分区域获取处理之后设置宽度方向的浓度分布获取处理(步骤S401)、和步骤S15中的闸门的移动量的计算处理的内容。
即,在步骤S13,判定为与前面的纸张相比下一个纸张的纸张宽度较大的情况下(步骤S13:是),获取小尺寸的纸张与大尺寸的纸张的差分区域(步骤S14),并且,获取转印到下一个大尺寸的纸张的调色剂量的纸张宽度方向(主扫描方向)上的分布(浓度分布)。
能够通过针对形成在该纸张的图像的RIP数据,在副扫描方向累计每个像素的浓度值,生成主扫描方向上的浓度直方图,并将其与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并从低浓度区域到高浓度区域划分为几个阶段来得到该浓度分布。
在打印任务的情况下基于从终端接收的图像数据、由扫描仪读取的图像数据、或者已经保存并归档在图像存储器内的图像数据由控制部50的CPU51生成该浓度分布。另外,也可以利用线传感器等读取形成到中间转印带26(图1)的调色剂像,来得到浓度数据。
在步骤S15中,基于上述差分区域的范围和浓度分布,计算各闸门部件的移动量。
图17是表示在本变形例中,主扫描方向上的浓度分布以规定的阈值为基准被划分为高浓度区域D1和低浓度区域D2两个浓度区域的情况下的从各送风口的送风量的大小的示意图。
如该图所示,在步骤S15中,按照以下那样的规则决定闸门的移动量。
(a)差分区域A的送风量比重叠区域C的送风量大。
(b)对大尺寸的纸张的走纸区域(A+C)中浓度较低的区域(低浓度区域D2)的送风量比对浓度较高的区域(高浓度区域D1)的送风量大。
(c)对大尺寸的纸张的非走纸区域B的送风量比对其重叠区域C的送风量大。
如上述(b)那样使低浓度区域D2的送风量比高浓度区域D1的送风量大是因为与附着的调色剂量较多相应地吸收较多的热量,所以也可以在高浓度区域D1中,不像低浓度区域D2那样的程度进行冷却。
返回到图16,在步骤S16中,基于在步骤S15中如上述那样计算出的移动量使各闸门部件移动进行送风。
其它的步骤与图8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这样的送风量控制对在主扫描方向分开显示照片图像和文本图像那样的图像特别有效。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与上一次的纸张相比下一个纸张的宽度较宽的情况下,在利用走纸传感器401检测到下一个纸张的前端时,控制差分区域A的送风量比重叠区域C的送风量大。
但是,例如在执行从其它的终端接受的打印任务时等,能够预先利用控制部50获取从小尺寸的纸张开始在第几张变为大尺寸的纸张,所以也可以从小尺寸的定影任务的执行时开始,对该小尺寸的纸张的非走纸区域中成为差分区域的预定的部分,与其它的非走纸区域向稍强地进行冷却。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冷却装置60配置在冷却加压辊42的与辊隙部相反侧的部分的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若冷却装置60处在纸张突入辊隙部的位置的附近,则吹到加压辊42的圆周面的风沿着圆周面向上流动并吹到纸张前端,所以有纸张抖动,而纸张前端损伤的情况。相反若冷却装置60处在辊隙部的纸张排出侧附近,则定影后的纸张抖动,有在辊隙部还有纸张的情况下,由于纸张抖动而引起定影不良、图像失真的担心,所以优选冷却装置60配置在对纸张的输送的影响尽量少的位置。
然而,沿着加压辊42的旋转方向必定容易拉动风,有向纸张突入辊隙部的方向运送来自冷却装置60的风的担心。
因此,也可以在纸张前端将要突入辊隙部之前,暂时控制送风量下降。使送风量降低的区域既可以是加压辊42的整个区域,也可以仅是送风量相对较多的区域。
例如,控制为在利用定影部40的辊隙前的走纸传感器401(图1)检测到纸张的前端之后,到纸张前端被辊隙部夹持为止的时间t(通过将从走纸传感器401的检测位置到辊隙部为止的输送路长除以输送速度预先求出该时间t并保存在ROM54内。)的期间,使冷却装置60的送风量整体(或部分)地降低。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冷却装置60中的送风用套筒66仅为一根,但也可以如图18那样与送风用套筒66平行地配置其它的送风用套筒66’。在本变形例中,在送风用套筒66’不设置可动式的闸门而在加压辊42的全长一直维持恒定的送风量,并通过送风用套筒66中的第一~第三闸门部件681~683的移动,使送风量变化。
图19(a)~(c)是表示该变形例中的送风量的控制例的示意图。从风扇装置65’的送风经由共用风道651’分到送风用套筒66、66’,并以与各窗的开口面积对应的风量冷却加压辊42的表面。
图19(a)示出与走纸区域的冷却相比增大大尺寸的纸张非走纸区域的冷却的例子,图19(b)与图6的送风量控制对应,图19(c)与图12(a)的送风量控制对应。
此外,若送风用套筒66’也与送风用套筒66相同设置可动式的闸门,并使这些闸门的送风用套筒66’长边方向上的遮挡范围与第一~第三闸门部件681~683的各闸门不同,则能够进一步使送风量的控制多样化。
(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要对混载任务的执行时的送风量控制进行了说明,但在对小尺寸的纸张执行了一系列的第一任务之后,对大尺寸的纸张执行其它的第二任务时也能够进行相同的控制。
(1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使用加热辊41和加压辊42作为加热部件和加压部件的定影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利用定影带和长条的垫片状的加压部件形成辊隙部的构成。另外,热源也并不限定于卤素加热器,也可以是使用励磁线圈对定影带的发热层进行电磁感应加热的方式,或者通过电阻发热体对加热辊进行加热的方式等。
总之,只要是利用长条并平行地配置的加热部件和加压部件形成辊隙部,并使纸张在该辊隙部进行走纸并定影的构成的定影装置则无论是何种装置均能够进行应用。
(1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两种纸张宽度的定影任务中的送风量的控制进行了说明,但即使纸张宽度在三种以上,只要下一次的纸张的纸张宽度比上一次纸张大,则仅根据其纸张宽度的差而差分区域A、非走纸区域B、重叠区域C的范围不同,也能够应用本发明。特别是,在实施图11、图13所示的变形例的情况下,根据纸张宽度的组合而差分区域A不同,所以有需要用于检测这些不同的差分区域A的温度多个温度传感器的情况。
(1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串行彩色复印机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具备定影装置,则也可以是FAX、打印机专用机。另外,也可以是单色的图像形成装置。
(14)上述实施方式、变形例所记载的适当温度范围、阈值、各窗的遮挡率等具体的值是能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适当地决定的值。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则也可以自由地进行组合。例如,在实施方式、全部的变形例中,也能够不管是否是画质优先模式,而设置与图13的步骤S303~S305相同的步骤,到至少差分区域A的温度下降到规定温度为止,使下一个纸张的走纸停止。
本发明合适作为冷却定影装置中的加压部件防止图像噪声的产生的技术。

Claims (11)

1.一种定影装置,是使未定影的纸张在形成在加热部件与加压部件之间的辊隙走纸来热定影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冷却上述加压部件的冷却单元,
在对与纸张的走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纸张宽度为第一宽度的纸张的定影任务结束后,对纸张宽度比第一宽度大的第二宽度的纸张执行定影任务时,
对于上述加压部件的上述第一宽度的纸张走纸的第一走纸区域与上述第二宽度的纸张走纸的第二走纸区域不重合的差分区域,上述冷却单元以比相当于上述第一走纸区域的区域强的冷却力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却单元以相同的冷却力冷却加压部件中的上述差分区域和上述第二宽度的纸张的非走纸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上述加压部件的差分区域的温度的差分区域温度检测单元,
上述冷却单元以直至通过上述差分区域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温度成为规定的温度为止,对差分区域的冷却力都比对第二宽度的纸张的非走纸区域的冷却力大的方式进行冷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上述加压部件的长边方向中央部的温度的中央部温度检测单元,
上述冷却单元基于通过上述中央部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温度,以加压部件的相当于上述第一走纸区域的区域的温度成为目标的温度范围内的方式控制冷却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上述中央部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温度比上述目标的温度范围的下限低的情况下,上述冷却单元进一步减小针对上述加压部件的相当于第一走纸区域的区域的冷却力,并且进一步增大针对上述差分区域的冷却力。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获取转印到接下来应该定影的纸张的调色剂像的、加压部件的长边方向上的浓度分布的浓度分布获取单元,
上述冷却单元使针对第一浓度范围的区域的冷却力大于针对比第一浓度范围浓度高的第二浓度范围的区域的冷却力。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却单元通过变更对加压部件的各区域送风的风量来变更冷却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却单元是具有与上述加压部件的长边方向平行地配置的多个送风口,并通过调节从上述多个送风口送风的风量来变更上述冷却力的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却单元具备遮挡各送风口的闸门部件,使闸门部件移动来变更各送风口的遮挡率从而调节风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送风口在与加压部件平行地配置的送风用套筒的圆周面的、与上述加压部件对置的位置形成为列状,上述闸门部件由与上述圆筒状的套筒配置在同轴上的圆筒状部件构成,通过使该闸门部件旋转移动,调节从各送风口的风量。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CN201810782433.5A 2017-07-20 2018-07-17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92838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0747 2017-07-20
JP2017140747A JP6984207B2 (ja) 2017-07-20 2017-07-20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83818A true CN109283818A (zh) 2019-01-29

Family

ID=65018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82433.5A Pending CN109283818A (zh) 2017-07-20 2018-07-17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10422B2 (zh)
JP (1) JP6984207B2 (zh)
CN (1) CN10928381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23031A1 (en) * 2018-07-25 2020-01-3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nditioners including conditioner shutdown
JP7243277B2 (ja) * 2019-02-21 2023-03-2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7310331B2 (ja) * 2019-06-07 2023-07-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25529A (ja) * 2020-07-29 2022-02-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加熱装置、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88326A1 (en) * 2004-10-22 2006-04-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apparatus
CN101266446A (zh) * 2007-03-12 2008-09-17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定影方法
CN101334621A (zh) * 2007-06-29 2008-12-31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方法、定影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526788A (zh) * 2008-03-04 2009-09-0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定影方法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3376722A (zh) * 2012-04-24 2013-10-30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19259A (ja) 2004-10-20 2006-05-11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の定着装置
JP5832134B2 (ja) * 2011-05-02 2015-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5901280B2 (ja) * 2011-12-22 2016-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00706B2 (ja) * 2012-07-18 2016-10-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US9429886B2 (en) * 2013-03-22 2016-08-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fixing device and blower for the fixing device
JP2016004162A (ja) 2014-06-17 2016-01-12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73669B2 (ja) * 2016-12-05 2021-05-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88326A1 (en) * 2004-10-22 2006-04-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apparatus
CN101266446A (zh) * 2007-03-12 2008-09-17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定影方法
CN101334621A (zh) * 2007-06-29 2008-12-31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方法、定影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526788A (zh) * 2008-03-04 2009-09-0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定影方法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3376722A (zh) * 2012-04-24 2013-10-30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84207B2 (ja) 2021-12-17
US10310422B2 (en) 2019-06-04
JP2019020644A (ja) 2019-02-07
US20190025739A1 (en) 2019-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83818A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554099B2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for cooling the surfaces of an image heating device and a pressing device pressing against the heating device to form a nip
JP6201924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059022A1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US759365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1476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28375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heating member control in accordance with type of recording material
US937245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52176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32972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31695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1643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207601B2 (en) Control metho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1077572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cooling portion and a controller configured to operate the cooling portion in one mode of a plurality of modes
JP201006651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2186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17518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2244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8957979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输送控制方法
JP2012150210A (ja) 定着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88665A (ja) 加熱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後処理装置
US863915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a heated sheet
JP49470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0903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00574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当該定着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