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56411A - 有机发光元件及包括其的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元件及包括其的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56411A
CN109256411A CN201810925113.0A CN201810925113A CN109256411A CN 109256411 A CN109256411 A CN 109256411A CN 201810925113 A CN201810925113 A CN 201810925113A CN 109256411 A CN109256411 A CN 109256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organic illuminating
illuminating element
connec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251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渊槿
文敬植
张星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256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564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6Series electrical configurations of multiple OLE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6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used as an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4An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e.g. ITO layer combined with metal lin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4Cath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发光元件及包括其的发光装置,其中,有机发光元件是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设置的有机层的有机发光元件,并且在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非发光面侧形成有用于串联地电连接两个以上元件的连接电极;能够容易地使多个有机发光元件电连接,可以用于大面积化的照明装置或显示装置等。

Description

有机发光元件及包括其的发光装置
本申请为申请日为2012年06月11日、申请号为201280038913.1、名称为“有机发光元件及包括其的发光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发光元件及包括其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元件是指,利用电流流过发光性有机化合物时发光的电致发光现象的自发光性元件。有机发光元件具有热稳定性优异且驱动电压低的优点,因此作为下一代元件在如显示或照明等多个产业领域受到瞩目。
但是,有机发光元件作为低电压、高电流的元件,若元件的面积增大,则包括在元件内的透明电极的面电阻也会增大。有机发光元件的层叠结构内的电极层具有有限的导电性,尤其在降低透明电极层的面电阻方面存在一定限度。若使个别有机发光元件大面积化,则会由透明电极的面电阻的增加引起部分电压下降。若现有的有机发光元件在双层叠结构(two-stack structure)的白色元件(white element)中的发光效率约为30lm/W的水平,则为得到对应于一个白炽灯的光通量的、约600lm的光通量,需要面积约为30×30cm2的有机发光元件。
一般而言,若制作均匀发光的10×10cm2大小的元件,则需要具有约1Ω/□水平的面电阻的透明电极。但是,要想让ITO电极实现约1Ω/□水平的面电阻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另外的辅助电极。当使用孔径比(aperture ratio)为90%的铝金属作为辅助电极时,为得到1Ω/□的面电阻需要约280nm厚度的铝膜。
但是,透明电极的面电阻应与发光面积成反比地下降。因此,为使面积为30×30cm2的有机发光元件以均匀的亮度发光,需要0.1Ω/□水平的透明电极。为实现0.1Ω/□的面电阻,则需要以2.8μm的厚度形成用作辅助电极的铝。以这样的厚度沉积金属是效率低的,并且该厚度使得难以进行光刻(photolithography)工艺。
因此,为了利用具有现有的发光效率的有机发光元件来代替白炽灯或光通量大于白炽灯的荧光灯,配置多个10×10cm2面积大小的有机发光元件与制造30×30cm2以上面积的有机发光元件相比更有效。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得为使多个有机发光元件发光所需的电连接操作变得简单的有机发光元件。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增加或替换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发光元件,该有机发光元件是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设置的有机层的有机发光元件,并且在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非发光面侧形成有用于串联地电连接两个以上元件的连接电极。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元件使得能够容易地将多个有机发光元件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元件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元件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多个应用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有机发光元件之间使用另外单独的连接构件的电连接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元件的结构和与该结构对应的剖面结构;
图6和图7是示出具有多个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元件电连接的这一结构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元件,其具有如下结构:该有机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设置的有机层,并且在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非发光面侧形成有用于串联地电连接两个以上元件的连接电极。
对有机发光元件而言,在对其进行使电流维持在一定水平的恒定电流驱动时是比较稳定的。有机发光元件具有如下特性:当对其进行驱动时,有机物温度越高,有机发光元件内的端子电阻越变小。如果对有机发光元件进行长时间的恒定电压驱动,元件因被持续驱动而发热,且元件内的电阻减小,从而比初始设定值大的电流在元件内流动。若更大的电流流过,则产生更多的热,由此会导致更大的电流流过,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结果,会造成元件被以高于适当水平的亮度驱动,而导致使元件寿命缩短的恶劣影响。因此,使用能够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的驱动器:即使有机发光元件的温度上升,也仅有初始设定的电流流过元件;这在驱动无机发光元件时是很普遍的。
一般地,串联连接应是,第一个元件的阳极或阴极端子与电源的一个端子连接,电源的另一个端子与串联连接的元件中的最后一个元件连接。但是,对于这种连接方式,在电连接完成后欲增加元件时操作繁杂,并且容易产生电源与所串联连接的最后一个元件之间的连接电线的长度不足或剩余的问题。
作为对比,对于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即使驱动串联连接的多个有机发光元件,但发光装置与电源的电连接通过电源和第一个元件就可以完全实现,因此具有在之后增加或减少元件时非常简便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元件,可以具有如下结构:分别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具备可延伸且具有电连接部位的连接端子。例如,第一电极的连接端子可以与电源或另一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的连接端子电连接,第二电极的连接端子可以与又一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的连接端子电连接。
另外,可以具有在有机发光元件的非发光面侧形成的连接电极与电源或另一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电连接的结构。对所述连接电极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制,所述连接电极可以利用电线来进行连接,或者可以形成为直线型、弯曲型或分支型等形状。
所述在有机发光元件的非发光面侧形成的连接电极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在形成有两个以上的连接电极时,各连接电极相互连接。
所述连接电极也可以具备可延伸且具有电连接部位的连接端子。具体而言,连接电极所具备的连接端子可以与电源或另一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所具备的连接端子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元件具有如下结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连接电极具备可延伸且具有电连接部位的连接端子,并通过连接端子之间的接触进行电连接。所述连接端子具有形成有凹部或突出部的结构,连接端子之间的接触可以通过所述凹部与突出部的接合来实现。
例如,与第一电极和连接电极的一侧连接的连接端子包括凹部,与第二电极和连接电极的另一侧连接的连接端子包括突出部,连接端子之间的接触可以通过具备凹部的连接端子和具备突出部的连接端子之间的接合来实现。作为另一例子,与第二电极和连接电极的一侧连接的连接端子包括凹部,与第一电极和连接电极的另一侧连接的连接端子包括突出部,连接端子之间的接触可以通过具备凹部的连接端子和具备突出部的连接端子之间的接合来实现。
对所述连接端子而言,并无特别限制,只要可以实现电连接,例如可以为包覆电线(covered electrical wire)、金属板、金属带(metal tape)、PCB(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 board)或FPCB(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的形式。
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元件所包括的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可以为透光性电极。例如,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可以采用上部发光或下部发光的方式,与发光面相邻的电极可以由透光性物质形成。
所述第一电极例如为阳极,可以是选自氧化铟锡(ITO:Indium Tim Oxide)、氧化铟锌(IZO:Indium Zinc Oxide)及氧化锌ZnO中的一种以上。
对所述连接电极而言,并无特别限制,只要是导电物质,可以包括金属或其氧化物。所述金属可以使用Al或Cu等,可以涂敷有绝缘物质。
所述有机层包括发光层,并且所述有机层包括选自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的一个以上层的层叠结构,所述层叠结构可以为一次或重复一次以上的结构。另外,所述有机层可具有根据需要形成的额外的密封层。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多个(k,k为2以上的整数)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具体而言,所述发光装置具有如下结构:其中多个有机发光元件串联地电连接。根据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中的相连接的有机发光元件的数量,会根据要实现的显示或照明的面积或形式而有所不同。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装置是其中所述k个(k为2以上的整数)有机发光元件串联地电连接的发光装置,且可以具有如下结构:
与电源连接的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电源的(+)端子连接,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端子与电源的(-)端子连接;
连接在所连接的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和第k个有机发光元件之间的第n个(n为0至k-1之间的整数)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第n-1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连接,第n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与第n-1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相连接;
第k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第k-1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连接,第k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与第k-1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相连接,第k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与该第k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相连接。
作为另一例子,发光装置为其中k个所述有机发光元件(k为2以上的整数)串联地电连接的发光装置,且可以具有如下结构:
与电源连接的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与电源的(-)端子连接,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端子与电源的(+)端子连接;
连接在所连接的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和第k个有机发光元件之间的第n个(n为0至k-1之间的整数)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第n-1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连接,第n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与第n-1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相连接;
第k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第k-1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连接,第k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与第k-1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相连接,第k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与该第k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相连接。
所述发光装置可以具有如下结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连接电极具备可延伸且具有电连接部位的连接端子,电源、电极及连接电极中的一个以上的连接是通过连接端子之间的接触实现的串联电连接。
例如,在所述发光装置中,与第一电极和连接电极的一侧连接的连接端子包括凹部,与第二电极和连接电极的另一侧连接的连接端子包括突出部,连接端子之间的接触可以通过具备凹部的连接端子和具备突出部的连接端子之间的接合来实现。作为另一例子,在所述发光装置中,与第二电极和连接电极的一侧连接的连接端子包括凹部,与第一电极和连接电极的另一侧连接的连接端子包括突出部,连接端子之间的接触可以通过具备凹部的连接端子和具备突出部的连接端子之间的接合来实现。
对用于所述发光装置的电源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制,例如所述电源可以包括恒定电流驱动器。为连接多个有机发光元件并将它们作为照明源进行驱动,在将有机发光元件串联连接之后将恒定电流驱动器用作电源比较简单。市场中的恒定电流驱动器被制造为在该驱动器可输出的电压的范围内与串联连接的元件的数量无关地输出相同的电流。本发明提供一种形成有如下连接器的有机发光元件及包括其的发光装置:在使用这种恒定电流驱动器时,在驱动器输出电压的范围内,可以容易地从一个元件串联连接到多个元件。
另外,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并无特别限制,只要其包括有机发光元件,例如所述发光装置可以为照明装置或显示装置等。
实施方案
下面,通过有关根据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附图等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受下述说明限制。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元件的示意图。有机发光元件100是矩形的,在基板10上形成有包括阳极、阴极及在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设置的有机层的层叠体。另外,形成有覆盖所述层叠体的密封层20。在有机发光元件的一侧,第一电极30和第二电极40延伸、突出。另外,在有机发光元件100的发光面的相反面,形成有直线状的连接电极50。所述有机发光元件100能够通过电极30、40之间的连接及连接电极50之间的连接与电源或另一有机发光元件串联地电连接。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元件的示意图。图2中示出了在第一电极30、第二电极40及连接电极50处形成有连接端子61、62的结构。第一电极30和连接端子50的一侧具备形成有凹部的连接端子61,第二电极40和连接端子50的另一侧具备形成有突出部的连接端子62。第一电极30、第二电极40及连接电极50所具备的连接端子61、62可以与电源或另一有机发光元件串联地电连接。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多个实施方案。在图3(a)中示出了如下结构:第一电极和连接端子的一侧具备形成有凹部的连接端子,并且第二电极和另一连接端子的一侧具备形成有突出部的连接端子。另外,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形成90°左右的角度。图3(b)示出了如下结构:第一电极和连接电极的一侧分别具备形成有凹部的连接端子,第二电极和连接电极的另一侧具备形成有突出部的连接端子。各连接端子以不超出矩形结构的有机发光元件的面积范围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提高有机发光元件的集成度。与图3(b)示出的结构相比,图3(c)示出了与第一电极和连接电极相连接的连接端子分别多形成两个的结构。由此,能够增大与一个有机发光元件电连接的有机发光元件的数量。图3(d)示出了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连接电极均具备形成有凹部的连接端子的结构。这时,能够与具备形成有突出部的连接端子的另一有机发光元件电连接。
图4示出了图3(d)所示的有机发光元件通过另外单独的可延伸的连接构件与另一有机发光元件电连接的结构。在左侧示出的有机发光元件中,在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连接电极处分别具备形成有凹部的连接端子,为了与另一有机发光元件电连接可以使用另外单独的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具备形成有突出部的连接端子,连接构件的形成有突出部的连接端子与左侧有机发光元件所具备的形成有凹部的连接端子相接合。在右侧的有机发光元件中,连接电极由电线形成,由此可知,若可以实现连接端子之间的连接,则能够与多种结构的有机发光元件电连接。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元件被从上部观察时的结构(a)和被从侧面观察时的剖面结构(b)的图。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延伸部(用A-A’表示)能够分别通过连接端子与另一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电连接。连接电极的形成在发光面的相反侧的部分(用B-B’表示)能够分别通过连接端子与另一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电连接。
图6示出具有两个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元件与电源(power)串联地电连接的这一结构的发光装置。与电源连接的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的阳极与电源的(+)端子连接,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与电源的(-)端子连接。接着,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的阴极与第二个有机发光元件的阳极连接,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端子与第二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端子连接。第二个有机发光元件的阴极与该第二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相连接。经过这些步骤,两个有机发光元件与电源串联地电连接。根据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在维持电源与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的状态下,可以在第二个有机发光元件处追加连接另外的有机发光元件。
图7示出具有多个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元件与电源串联地电连接的这一结构的发光装置。图7所示的发光装置事实上电连接的结构与图6相同,仅仅是增加了与连接于电源的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电连接的有机发光元件的数量。
附图标记说明
10:基板 20:密封层
30:第一电极的延伸部 40:第二电极的延伸部
50:连接电极 61、62:连接端子
100、200:有机发光元件
产业上的适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元件,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大面积化的照明或显示装置等。

Claims (9)

1.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两个或更多个串联地电连接的有机发光元件,
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包括: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和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设置的有机层,
其中用于将两个或更多个的有机发光元件串联地电连接的连接电极形成在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表面相对的表面上,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电连接部位的连接端子,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连接端子电连接到电源或另一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的连接端子,所述第二电极的连接端子电连接到又一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的连接端子,形成在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表面相对的表面上的所述连接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电源或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
其中与电源连接的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电源的阳极(+)端子连接,所述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与所述电源的阴极(-)端子连接;或者与电源连接的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电源的阴极(-)端子连接,所述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与所述电源的阳极(+)端子连接;
其中连接在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和第k个有机发光元件之间的第n个有机发光元件(n为0至k-1之间的整数,k为2以上的整数)的第一电极与第n-1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连接,并且第n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与第n-1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连接;第k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第k-1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连接,第k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与第k-1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连接,第k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与第k个有机发光元件的所述连接电极连接,和
其中所述连接端子包括包覆电线,和
其中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连接电极的一侧连接的连接端子包括凹部,与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连接电极的另一侧连接的连接端子包括突出部,和
连接端子之间的接触通过具备凹部的连接端子和具备突出部的连接端子之间的接合来实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
其中与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连接电极的一侧连接的连接端子包括凹部,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连接电极的另一侧连接的连接端子包括突出部,和
连接端子之间的接触通过具备凹部的连接端子和具备突出部的连接端子之间的接合来实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
其中所述电压包括恒定电流驱动器。
4.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两个或更多个串联地电连接的有机发光元件,
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包括: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和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设置的有机层,
其中用于将两个或更多个的有机发光元件串联地电连接的连接电极形成在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表面相对的表面上,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电连接部位的连接端子,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连接端子电连接到电源或另一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的连接端子,所述第二电极的连接端子电连接到又一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的连接端子,形成在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表面相对的表面上的所述连接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电源或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
其中与电源连接的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电源的阳极(+)端子连接,所述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与所述电源的阴极(-)端子连接;或者与电源连接的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电源的阴极(-)端子连接,所述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与所述电源的阳极(+)端子连接;
其中连接在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和第k个有机发光元件之间的第n个有机发光元件(n为0至k-1之间的整数,k为2以上的整数)的第一电极与第n-1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连接,并且第n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与第n-1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连接;第k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第k-1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连接,第k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与第k-1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连接,第k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与第k个有机发光元件的所述连接电极连接,和
其中所述连接端子包括金属带,和
其中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连接电极的一侧连接的连接端子包括凹部,与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连接电极的另一侧连接的连接端子包括突出部,和
连接端子之间的接触通过具备凹部的连接端子和具备突出部的连接端子之间的接合来实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元件,
其中与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连接电极的一侧连接的连接端子包括凹部,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连接电极的另一侧连接的连接端子包括突出部,和
连接端子之间的接触通过具备凹部的连接端子和具备突出部的连接端子之间的接合来实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
其中所述电压包括恒定电流驱动器。
7.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两个或更多个串联地电连接的有机发光元件,
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包括: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和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设置的有机层,
其中用于将两个或更多个的有机发光元件串联地电连接的连接电极形成在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表面相对的表面上,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电连接部位的连接端子,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连接端子电连接到电源或另一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的连接端子,所述第二电极的连接端子电连接到又一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的连接端子,形成在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表面相对的表面上的所述连接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电源或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
其中与电源连接的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电源的阳极(+)端子连接,所述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与所述电源的阴极(-)端子连接;或者与电源连接的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电源的阴极(-)端子连接,所述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与所述电源的阳极(+)端子连接;
其中连接在第一个有机发光元件和第k个有机发光元件之间的第n个有机发光元件(n为0至k-1之间的整数,k为2以上的整数)的第一电极与第n-1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连接,并且第n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与第n-1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连接;第k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第k-1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连接,第k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与第k-1个有机发光元件的连接电极连接,第k个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与第k个有机发光元件的所述连接电极连接,和
其中所述连接端子包括FPCB,和
其中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连接电极的一侧连接的连接端子包括凹部,与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连接电极的另一侧连接的连接端子包括突出部,和
连接端子之间的接触通过具备凹部的连接端子和具备突出部的连接端子之间的接合来实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元件,
其中与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连接电极的一侧连接的连接端子包括凹部,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连接电极的另一侧连接的连接端子包括突出部,和
连接端子之间的接触通过具备凹部的连接端子和具备突出部的连接端子之间的接合来实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装置,
其中所述电压包括恒定电流驱动器。
CN201810925113.0A 2011-06-09 2012-06-11 有机发光元件及包括其的发光装置 Pending CN1092564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55643A KR101399779B1 (ko) 2011-06-09 2011-06-09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장치
KR10-2011-0055643 2011-06-09
CN201280038913.1A CN103733370A (zh) 2011-06-09 2012-06-11 有机发光元件及包括其的发光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8913.1A Division CN103733370A (zh) 2011-06-09 2012-06-11 有机发光元件及包括其的发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56411A true CN109256411A (zh) 2019-01-22

Family

ID=4729664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8913.1A Pending CN103733370A (zh) 2011-06-09 2012-06-11 有机发光元件及包括其的发光装置
CN201810925113.0A Pending CN109256411A (zh) 2011-06-09 2012-06-11 有机发光元件及包括其的发光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8913.1A Pending CN103733370A (zh) 2011-06-09 2012-06-11 有机发光元件及包括其的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472598B2 (zh)
EP (1) EP2706587B1 (zh)
JP (1) JP5964415B2 (zh)
KR (1) KR101399779B1 (zh)
CN (2) CN103733370A (zh)
WO (1) WO2012169854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6854B (zh) * 2015-04-02 2018-06-0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件及有机发光装置
CN110906182A (zh) * 2019-11-21 2020-03-24 深圳市华彩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灯具加工方法及灯具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35146A (ja) * 2006-06-13 2007-12-2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発光パネル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90869A (ja) * 1992-03-31 1994-10-18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El表示灯
DE19909399C1 (de) * 1999-03-04 2001-01-04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Flexibles LED-Mehrfachmodul, insb. für ein Leuchtengehäuse eines Kraftfahrzeuges
US7576496B2 (en) * 1999-12-22 2009-08-1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C powered OLED device
JP2002334779A (ja) * 2001-05-09 2002-11-22 Nisca Corp 発光制御回路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8376576B2 (en) * 2001-07-25 2013-02-19 The Sloan Company, Inc. Perimeter lighting
US7034470B2 (en) * 2002-08-07 2006-04-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Serially connecting OLED devices for area illumination
US7122398B1 (en) * 2004-03-25 2006-10-17 Nanosolar, Inc. Manufacturing of optoelectronic devices
US20070090387A1 (en) * 2004-03-29 2007-04-26 Articulated Technologies, Llc Solid state light sheet and encapsulated bare die semiconductor circuits
JP2005302605A (ja) 2004-04-14 2005-10-27 Canon Inc 半導体装置
US7108392B2 (en) 2004-05-04 2006-09-19 Eastman Kodak Company Tiled flat panel lighting system
JP2007173564A (ja) 2005-12-22 2007-07-0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有機el素子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有機el照明装置
DE102006016373A1 (de) * 2006-04-05 2007-10-11 Merck Patent Gmbh Großflächige OLED's mit homogener Lichtemission
JP5184760B2 (ja) 2006-06-05 2013-04-17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電流駆動回路
US8328375B2 (en) * 2006-09-29 2012-12-11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Organic ligh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equipment
DE102006060781B4 (de) * 2006-09-29 2021-09-16 Pictiva Displays International Limited Organisches Leuchtmittel
JP5005597B2 (ja) * 2008-03-26 2012-08-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面状発光型照明器具
KR20110033689A (ko) * 2009-09-25 2011-03-31 금호전기주식회사 Oled 구동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35146A (ja) * 2006-06-13 2007-12-2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発光パネル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72598B2 (en) 2016-10-18
EP2706587A4 (en) 2015-01-07
KR101399779B1 (ko) 2014-05-27
WO2012169854A2 (ko) 2012-12-13
CN103733370A (zh) 2014-04-16
EP2706587A2 (en) 2014-03-12
KR20120136612A (ko) 2012-12-20
EP2706587B1 (en) 2018-08-08
WO2012169854A3 (ko) 2013-03-07
US20140097423A1 (en) 2014-04-10
JP5964415B2 (ja) 2016-08-03
JP2014519181A (ja) 2014-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70888B2 (ja) 交流駆動のための発光装置
CN101848579B (zh) 用于向平面发光元件馈送电功率的方法
CN105210206A (zh)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1513443B1 (ko) 인쇄 회로 기판 상의 광원 디바이스 그리고 복수 개의 광원 디바이스들을 포함하는 광원 어레인지먼트
CN104081548B (zh) 发光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US9219101B2 (en) Organic EL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 device
US9313835B2 (en) Planar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10760747B2 (en) Lighting apparatus
EP2634474A1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CN109256411A (zh) 有机发光元件及包括其的发光装置
US20110134641A1 (en) Composite structure for polygonal light-emitting diode
GB2476678A (en) Polygonal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assembly
CN201680214U (zh) 一种使用交流电的发光器件
US9853239B2 (en) Surface light-emitting unit
CN202523713U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KR101512218B1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WO2013175574A1 (ja) 有機elパネ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1924188A (zh) 有机发光纤维及其发光器件
CN105206604B (zh) 一种无极性led芯片结构
KR101325531B1 (ko) 오엘이디 모듈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201466030U (zh) 有机发光器件
TW202029850A (zh) 顯示裝置用的導電板
KR20150066862A (ko) 유기발광소자를 이용한 조명 장치
TW201415690A (zh) 亮度均勻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平面照明裝置
KR20150020869A (ko) 유기발광소자를 이용한 조명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