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5368A - 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45368A
CN109245368A CN201810742095.2A CN201810742095A CN109245368A CN 109245368 A CN109245368 A CN 109245368A CN 201810742095 A CN201810742095 A CN 201810742095A CN 109245368 A CN109245368 A CN 1092453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stator core
stator
section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420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德里·皮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245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53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56Manufacturing winding connections
    • H02K15/0068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 H02K15/0081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for form-woun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02K15/085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slotted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6Sta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2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with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6Embedding prefabricated windings in machines
    • H02K15/062Windings in slots; salient pole windings
    • H02K15/064Windings consisting of separate segments, e.g. hairpi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2Impregnating, heating or drying of windings, stators, rotors or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arranged in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线圈段而能够容易形成定子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在将第一线圈段(20)整齐排列配置在定子铁心(11)的内侧之后,使其向径向外侧移动而插入插槽(12)的外径侧,并且在将第二线圈段(30)整齐排列配置在定子铁心(11)的内侧之后,使其向径向外侧移动而插入插槽(12)的内径侧。然后,将从定子铁心(11)的端面(13a)突出的第一线圈段(20)及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23a、33a)彼此接合,并将从定子铁心(11)的端面(13b)突出的第一线圈段(20)和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23b、33b)接合。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搭载于电动机动车或混合动力机动车等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其具有定子铁心和由卷绕在定子铁心的齿上的绕组构成的线圈。该绕组方式的定子为一边夹着绝缘纸一边卷绕绕组的结构,因此该卷绕处理复杂,难以进行绕组的整形。
于是,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具有如下线圈的旋转电机的定子,该线圈由插入到定子铁心的插槽中的多个插槽线圈和在比定子铁心的轴向端面靠轴向外侧的位置将多个插槽线圈之间连接的多个连接线圈构成。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具有如下线圈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该线圈通过将插入到定子铁心的插槽中的曲轴状的多个导体的端部彼此接合而形成。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151200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28852号公报
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定子均通过接合沿周向配置的多个线圈段来形成线圈。但是,未公开将线圈段组装在定子铁心的插槽中的具体的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线圈段而能够容易形成定子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结构来实现。
(1)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所述旋转电机的定子(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旋转电机的定子10)具有定子铁心(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定子铁心11)和线圈(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线圈15),该线圈包括多个线圈段,该多个线圈段分别插入到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内周部沿周向形成的多个插槽(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插槽12)中,且从所述插槽突出到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外侧,所述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线圈段包括分别插入到多个所述插槽中的多个第一线圈段(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线圈段20、20A)和分别插入到多个所述插槽中的多个第二线圈段(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线圈段30、30A),插入到所述插槽中的所述第一线圈段的一端部(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端部23a、230a)与插入到另一所述插槽中的所述第二线圈段的一端部(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端部33a、330a)接合,该另一所述插槽处于相对于插入有该第一线圈段的所述插槽向所述定子铁心的周向的一方向分离开的位置,插入到所述插槽中的所述第一线圈段的另一端部(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端部23b、230b)与插入到又一所述插槽中的所述第二线圈段的另一端部(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端部33b、330b)接合,该又一所述插槽处于相对于插入有该第一线圈段的所述插槽向所述定子铁心的周向的另一方向分离开的位置,所述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包括:将多个所述第一线圈段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内侧,并使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内侧的所述第一线圈段沿所述定子铁心的径向移动,从而将该第一线圈段插入到与该第一线圈段对应的所述插槽的外径侧的第一工序;在所述第一工序之后,将多个所述第二线圈段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内侧,并使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内侧的所述第二线圈段沿所述定子铁心的径向移动,从而将该第二线圈段插入到与该第二线圈段对应的所述插槽的内径侧的第二工序;以及在所述第二工序之后,将从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一侧的端面突出到所述轴向的外侧的所述第一线圈段和所述第二线圈段的各个所述一端部彼此接合,并将从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另一侧的端面突出到所述轴向的外侧的所述第一线圈段和所述第二线圈段的各个所述另一端部彼此接合的第三工序。
(2)如(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将N设为2以上的自然数并将多个所述第一线圈段分成N个组,对N个所述组分别顺次进行以下工序:将所述组的所述第一线圈段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内侧,使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内侧的所述组的所述第一线圈段沿所述定子铁心的径向移动,从而将该第一线圈段插入到与该第一线圈段对应的所述插槽的外径侧,在所述第二工序中,将M设为2以上的自然数并将多个所述第二线圈段分成M个组,对M个所述组分别顺次进行以下工序:将所述组的所述第二线圈段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内侧,使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内侧的所述组的所述第二线圈段沿所述定子铁心的径向移动,从而将该第二线圈段插入到与该第二线圈段对应的所述插槽的内径侧。
(3)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线圈段具备插入到所述插槽中的插入部(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插入部21)、突出到比所述一侧的端面靠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外侧的位置的第一突出部(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突出部22a)、以及突出到比所述另一侧的端面靠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外侧的位置的第二突出部(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突出部22b),所述第二线圈段具备插入到所述插槽中的插入部(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插入部31)、突出到比所述一侧的端面靠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外侧的位置的第三突出部(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三突出部32a)、以及突出到比所述另一侧的端面靠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外侧的位置的第四突出部(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第四突出部32b),在所述第一工序和所述第二工序结束了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线圈段的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端部(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端部23a)与所述第三突出部的端部(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端部33a)对接,并且将该第一线圈段的所述第二突出部的端部(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端部23b)与相对于和该第一突出部对接的所述第二线圈段而言另外的所述第二线圈段的所述第四突出部的端部(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端部33b)对接,而且,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三突出部的对接面(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对接面24a、34a)包括相互接触的第一接合面(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接合面25a、35a)、以及与所述第一接合面连续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合面弯折的弯折面(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弯折面26a、36a),所述第二突出部与所述第四突出部的对接面(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对接面24b、34b)包括相互接触的第二接合面(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接合面25b、35b)、以及与该第二接合面连续且相对于该第二接合面弯折的弯折面(例如为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弯折面26b、36b),在所述第三工序中,利用激光焊接所述第一接合面来将所述第一线圈段的所述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线圈段的所述一端部接合,并利用激光焊接所述第二接合面来将所述第一线圈段的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线圈段的所述另一端部接合。
发明效果
根据(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通过在进行将第一线圈段配置在定子铁心的内侧之后使其移动而插入到插槽中的工序、以及将第二线圈段配置在定子铁心的内侧之后使其移动而插入到插槽中的工序之后,只进行将第一线圈段的端部与第二线圈段的端部接合的工序的简单的作业,能够容易制造定子。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根据(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即便对于在周向上密集地配置的插槽也能够顺利地插入第一线圈段及第二线圈段。
根据(3)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在对第一线圈段的端部与第二线圈段的端部的对接面进行激光焊接的情况下,激光被弯折面截断,因此能够抑制激光对作为焊接对象部的对接面以外的部分带来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定子中的第一线圈段的立体图。
图3的(a)是图2所示的第一线圈段的一端部的侧视图,图3的(b)是图2所示的第一线圈段的另一端部的侧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定子中的第二线圈段的立体图。
图5的(a)是图4所示的第二线圈段的一端部的侧视图,图5的(b)是图4所示的第二线圈段的另一端部的侧视图。
图6是从定子铁心的径向外侧观察图1所示的定子的一部分而得到的展开图。
图7是从定子铁心的端面侧观察图6所示的第一线圈段与第二线圈段的接合部分附近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8是沿图7所示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图1所示的定子中的第一线圈段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1所示的定子中的第二线圈段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定子铁心的端面侧观察图9所示的变形例的第一线圈段与图10所示的变形例的第二线圈段的接合部分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定子铁心的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观察图11所示的第一线圈段与第二线圈段的接合部分而得到的图11的A向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所示的定子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14是表示继图13之后的定子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15是表示继图14之后的定子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16是表示继图15之后的定子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17是表示继图16之后的定子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18是表示继图17之后的定子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19是表示继图18之后的定子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20是表示继图19之后的定子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21是表示继图20之后的定子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22是表示继图21之后的定子的制造工序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旋转电机的定子;
11 定子铁心;
12 插槽;
13a、13b 端面;
15 线圈;
20、20A 第一线圈段;
30、30A 第二线圈段;
21、31 插入部;
22a 第一突出部;
22b 第二突出部;
32a 第三突出部;
32b 第四突出部;
23a、23b、33a、33b、230a、230b、330a、330b 端部;
24a、24b、34a、34b、29、39 对接面;
25a、25b、35a、35b、29a、39a 接合面;
26a、26b、36a、36b、29b、39b 弯折面;
231a、231b、331a、331b 基部;
232a、232b、332a、332b 突起部;
50 激光照射装置;
51 激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10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旋转电机的定子10具备定子铁心11和线圈15。
定子铁心11为例如层叠多个圆环状的电磁钢板而构成的圆环状的构件。定子铁心11具有在其内周面沿着定子铁心11的周向等间隔地排列的多个(图1的例子中为108个)插槽12。
插槽12由从定子铁心11的轴向的一侧的端面13a延伸至定子铁心11的轴向的另一侧的端面13b的槽构成(参照图13)。
线圈15具备多个线圈段,该多个线圈段分别插入到在定子铁心11上形成的多个插槽12中,且从各插槽12向定子铁心11的轴向的外侧突出。
该多个线圈段包括多个(图1的例子中为108个)第一线圈段20和多个(图1的例子中为108个)第二线圈段30。
第一线圈段20插入到定子铁心11的各插槽12的外径侧。第二线圈段30插入到定子铁心11的各插槽12的内径侧。
图2是图1所示的定子10中的第一线圈段20的立体图。图3的(a)是图2所示的第一线圈段20的一端部的侧视图,图3的(b)是图2所示的第一线圈段20的另一端部的侧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定子10中的第二线圈段30的立体图。图5的(a)是图4所示的第二线圈段30的一端部的侧视图,图5的(b)是图4所示的第二线圈段30的另一端部的侧视图。
图6是从定子铁心11的径向外侧观察定子10的一部分而得到的展开图。在图6中,为了易于理解,对于线圈15,仅将电连接的第一线圈段20及第二线圈段30提取出来进行图示。
图7是从定子铁心11的端面13a侧观察图6所示的第一线圈段20与第二线圈段30的接合部分的附近而得到的立体图。图8是沿图7所示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如图2及图6所示,第一线圈段20例如为通过对铜线进行线材加工而成形的大致曲轴状且截面为大致矩形的构件。第一线圈段20为所谓的磁导线,并且包括导体和包覆该导体的绝缘覆膜。
第一线圈段20具备插入到插槽12中的直线状的插入部21、从该插入部21的一端突出到比定子铁心11的端面13a靠定子铁心11的轴向的外侧的位置的第一突出部22a、以及从该插入部21的另一端突出到比定子铁心11的端面13b靠该轴向的外侧的位置的第二突出部22b。
第一突出部22a沿定子铁心11的周向朝向图6中的右方向延伸。第二突出部22b沿定子铁心11的周向朝向与第一突出部22a相反的方向(图6中的左方向)延伸。
第一突出部22a的端部23a以与插入部21大致平行的方式向与第一突出部22a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折弯。如图3的(a)及图8所示,第一突出部22a的端部23a通过冲压成形而成为朝向定子铁心11的径向外侧稍微抬起的台阶形状。
第二突出部22b的端部23b以与插入部21大致平行的方式向与第二突出部22b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折弯。如图3的(b)所示,第二突出部22b的端部23b通过冲压成形而成为朝向定子铁心11的径向外侧稍微抬起的台阶形状。
如图4及图6所示,第二线圈段30例如为通过对铜线进行线材加工而成形的大致曲轴状且截面为大致矩形的构件。第二线圈段30为所谓的磁导线,并且包括导体和包覆该导体的绝缘覆膜。
第二线圈段30具备插入到插槽12中的插入部31、突出到比定子铁心11的端面13a靠定子铁心11的轴向的外侧的位置的第三突出部32a、以及突出到比定子铁心11的端面13b靠该轴向的外侧的位置的第四突出部32b。
第三突出部32a沿定子铁心11的周向朝向图6中的左方向延伸。第四突出部32b沿定子铁心11的周向朝向与第三突出部32a相反的方向(图6中的右方向)延伸。
第三突出部32a的端部33a以与插入部31大致平行的方式向与第三突出部32a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折弯。如图5的(a)及图8所示,第三突出部32a的端部33a通过冲压成形而成为朝向定子铁心11的径向外侧稍微抬起的台阶形状。
第四突出部32b的端部33b以与插入部31大致平行的方式向与第四突出部32b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折弯。如图5的(b)所示,第四突出部32b的端部33b通过冲压成形而成为朝向定子铁心11的径向外侧稍微抬起的台阶形状。
如图6及图7所示,插入到插槽12(以下也称为插入插槽)中的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23a与插入在另一插槽12中的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33a接合,该另一插槽12处于相对于插入有该第一线圈段20的插槽12(以下也称为插入插槽)向定子铁心11的周向的一方向分离开的位置(具体而言为从插入插槽起沿着从端面13a侧观察时的顺时针移动了与9个插槽相应的量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接合是指覆盖导体的绝缘覆膜熔化而导体彼此电连接。
另外,该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23b与插入在又一插槽12中的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33b接合,该又一插槽12处于相对于插入插槽向定子铁心11的周向的另一方向分离开的位置(具体而言为从插入插槽起沿着从端面13a侧观察时的逆时针移动了与9个插槽相应的量的位置)。
这样,通过反复进行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23a与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33a的接合、以及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23b与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33b的接合,从而形成线圈环。
线圈15具有多个该线圈环,并且通过选择性地连接该多个线圈环,从而构成多相(例如为U相、V相、W相)的动力线。
如图7所示,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23a在与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33a对接的状态下通过激光焊接与该端部33a接合。
具体而言,在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23a和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33a中,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23a的朝向径向内侧的对接面24a与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33a的朝向径向外侧的对接面34a在定子铁心11的径向上重叠,并且在该状态下,对接面24a、34a的一部分彼此接合。
同样地,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23b在与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33b对接的状态下通过激光焊接与该端部33b接合。
具体而言,在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23b和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33b中,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23b的朝向径向内侧的对接面24b与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33b的朝向径向外侧的对接面34b在定子铁心11的径向上重叠,并且在该状态下,该对接面24b、34b的一部分彼此接合。
如图3的(a)所示,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23a中的与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33a对接的对接面24a包括接合面25a、弯折面26a及平面27a。
接合面25a为沿周向及轴向延伸设置且通过激光焊接与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33a接合的面。
弯折面26a为与接合面25a连续且相对于接合面25a朝向定子铁心11的径向内侧弯折的面。
平面27a为与弯折面26a连续且与接合面25a大致平行的面。
另外,如图5的(a)所示,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33a中的与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23a对接的对接面34a包括接合面35a、弯折面36a及平面37a。
接合面35a为沿周向及轴向延伸设置且通过激光焊接与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23a接合的面。
弯折面36a为与接合面35a连续且相对于接合面35a朝向定子铁心11的径向内侧弯折的面。
平面37a为与弯折面36a连续且与接合面35a大致平行的面。
另外,如图3的(b)所示,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23b中的与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33b对接的对接面24b包括接合面25b、弯折面26b及平面27b。
接合面25b为沿周向及轴向延伸设置且通过激光焊接与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33b接合的面。
弯折面26b为与接合面25b连续且相对于接合面25b朝向定子铁心11的径向内侧弯折的面。
平面27b为与弯折面26b连续且与接合面25b大致平行的面。
另外,如图5的(b)所示,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33b中的与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23b对接的对接面34b包括接合面35b、弯折面36b及平面37b。
接合面35b为沿周向及轴向延伸设置且通过激光焊接与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23b接合的面。
弯折面36b为与接合面35b连续且相对于接合面35b朝向定子铁心11的径向内侧弯折的面。
平面37b为与弯折面36b连续且与接合面35b大致平行的面。
在如以上方式构成的定子10中,在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23a与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33a重合的状态下,接合面25a与接合面35a成为以平面彼此接触的状态。
该状态下,如图8所示,利用激光照射装置50沿接合面25a与接合面35a的界面朝向定子铁心11的端面13a照射激光51,从而将接合面25a与接合面35a焊接,所述激光照射装置50配置在隔着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23a及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33a而与定子铁心11的端面13a相反的一侧。
如图8所示,在定子10中,与接合面25a连续的弯折面26a相对于接合面25a朝向径向内侧弯折,并且与接合面35a连续的弯折面36a相对于接合面35a朝向径向内侧弯折。
因此,从激光照射装置50照射而通过接合面25a与接合面35a的界面后的激光51被弯折面26a遮挡,并不会到达比对接面24a、34a靠定子铁心11侧的位置。
如此,即使激光51通过了接合面25a与接合面35a的界面,该激光51也仅照射在弯折面26a的表面的绝缘覆层。即使该绝缘覆层剥落,由于端部23a与端部33a需要电连接,因此也并不影响作为线圈15的性能。
如上所述,根据定子10,在对第一线圈段20与第二线圈段30的对接面进行激光焊接时,能够防止激光照射到作为焊接对象部的对接面24a、34a以外的部分。因此,能够防止定子10的性能因激光焊接而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23b与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33b的接合部位也同样,在对对接面24b、34b进行激光焊接时,能够防止激光照射到作为焊接对象部的对接面24b、34b以外的部分。
另外,根据定子10,仅通过将第一线圈段20和第二线圈段30插入到定子铁心11的插槽12中,就成为第一线圈段20的对接面24a(24b)与第二线圈段30的对接面34a(34b)在径向上重合的状态。
因此,在将线圈段安装在定子铁心11之后,仅通过激光焊接就能够完成线圈15。由此,不需要线圈段的扭转弯曲加工等专用设备,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根据定子10,对于形成线圈环而言所需的焊接部位仅是在第一线圈段20及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因此,能够减少焊接部位而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根据定子10,使第一线圈段20及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分别在部件的阶段预先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形,能够简化将线圈段安装于定子铁心11之后的工序,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图1所示的定子10中的第一线圈段20及第二线圈段30的结构能够以如下方式变形。
图9是表示图1所示的定子10中的第一线圈段20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图1所示的定子10中的第二线圈段30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定子铁心11的端面13a侧观察图9所示的变形例的第一线圈段20A与图10所示的变形例的第二线圈段30A的接合部分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定子铁心11的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观察图11所示的第一线圈段20A与第二线圈段30A的接合部分而得到的图11的A向视图。
第一线圈段20A除了第一突出部22a的端部的形状及第二突出部22b的端部的形状有所不同这一点之外,是与第一线圈段20相同的结构。
如图9所示,第一线圈段20A的第一突出部22a的端部230a具备与第一突出部22a的其他部分相同宽度的基部231a、以及从基部231a向与第一突出部22a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图9的例子中为朝向定子铁心11的径向内侧的方向)突出的突起部232a。端部230a的宽度(径向宽度)变得比第一突出部22a的其他部分的宽度(径向宽度)宽。
该端部230a的前端通过冲压加工等而在整个宽度方向范围厚度变薄。借助该前端的薄壁部分,从而在端部230a形成有截面为大致为L字状的台阶形状的对接面29(参照图12)。
第一线圈段20A的第二突出部22b的端部230b具备与第二突出部22b的其他部分相同宽度的基部231b、以及从基部231b向与第二突出部22b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图9的例子中为朝向定子铁心11的径向内侧的方向)突出的突起部232b。端部230b的宽度(径向宽度)变得比第二突出部22b的其他部分的宽度(径向宽度)宽。
该端部230b的前端通过冲压加工等而在整个宽度方向范围厚度变薄。借助该前端的薄壁部分,从而在端部230b形成有截面大致为L字状的台阶形状的对接面。
第二线圈段30A除了第三突出部32a的端部的形状及第四突出部32b的端部的形状有所不同这一点以外,与第二线圈段30为相同的结构。
如图12所示,第二线圈段30A的第三突出部32a的端部330a向与第三突出部32a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远离定子铁心11的端面13a的方向)折弯。
如图10所示,第二线圈段30A的第三突出部32a的端部330a具备与第三突出部32a的其他部分相同宽度的基部331a、以及从基部331a向与端部330a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图10的例子中为朝向定子铁心11的径向外侧的方向)突出的突起部332a。端部330a的宽度(径向宽度)变得比第三突出部32a的其他部分的宽度(径向宽度)宽。
该端部330a的前端通过冲压加工等而在整个宽度方向范围厚度变薄。借助该前端的薄壁部分,从而在端部330a形成有截面为大致L字状的台阶形状的对接面39(参照图12)。如图11及图12所示,第二线圈段30A的端部330a的形状成为与第一线圈段20A的端部230a啮合的形状。
第二线圈段30A的第四突出部32b的端部330b向与第四突出部32b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远离定子铁心11的端面13b的方向)折弯。
第二线圈段30A的第四突出部32b的端部330b具备与第四突出部32b的其他部分相同宽度的基部331b、以及从基部331b向与端部330b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图10的例子中为朝向定子铁心11的径向外侧的方向)突出的突起部332b。端部330b的宽度(径向宽度)变得比第四突出部32b的其他部分的宽度(径向宽度)宽。
该端部330b的前端通过冲压加工等而在整个宽度方向范围厚度变薄。借助该前端的薄壁部分,从而在端部330b形成有截面为大致L字状的台阶形状的对接面。第二线圈段30A的端部330b的形状成为与第一线圈段20A的端部230b啮合的形状。
如图11所示,第一线圈段20A的端部230a在与第二线圈段30A的端部330a对接的状态下,通过激光焊接与该端部330a接合。
具体而言,第一线圈段20A的端部230a与第二线圈段30A的端部330a在第一线圈段20A的端部230a的对接面29与第二线圈段30A的端部330a的对接面39相互啮合的状态下在定子铁心11的周向上重叠,并且在该状态下,对接面29、39的一部分彼此接合。
同样地,第一线圈段20A的端部230b在与第二线圈段30A的端部330b对接的状态下通过激光焊接与该端部330b接合。
具体而言,第一线圈段20A的端部230b与第二线圈段30A的端部330b在第一线圈段20A的端部230b的对接面与第二线圈段30A的端部330b的对接面相互啮合的状态下在定子铁心11的周向上重叠,并且在该状态下,这些对接面的一部分彼此接合。
如图12所示,第一线圈段20A的端部230a中的与第二线圈段30A的端部330a对接的对接面29包括接合面29a、弯折面29b及平面29c。
接合面29a为通过激光焊接与第二线圈段30A的端部330a接合的面。
弯折面29b为与接合面29a连续且相对于接合面29a弯折的面(在图12的例子中为与接合面29a垂直的面)。
平面29c为与弯折面29b连续且与接合面29a大致平行的面。
另外,第二线圈段30A的端部330a中的与第一线圈段20A的端部230a对接的对接面39包括接合面39a、弯折面39b及平面39c。
接合面39a为通过激光焊接与第一线圈段20A的端部230a接合的面。
弯折面39b为与接合面39a连续且相对于接合面39a弯折的面(在图12的例子中为与接合面39a垂直的面)。
平面39c为与弯折面39b连续且与接合面39a大致平行的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线圈段20A的端部230b中的与第二线圈段30A的端部330b对接的对接面也同样地具有通过激光焊接与端部330b接合的接合面、与该接合面连续且相对于该接合面弯折的弯折面、以及与弯折面连续的平面。
另外,第二线圈段30A的端部330b中的与第一线圈段20A的端部230b对接的对接面也同样地具有通过激光焊接与端部230b接合的接合面、与该接合面连续且相对于该接合面弯折的弯折面、以及与弯折面连续的平面。
在如上那样构成的变形例的定子10中,在第一线圈段20A的端部230a与第二线圈段30A的端部330a啮合的状态(对接的状态)下,接合面29a和接合面39a成为以平面彼此接触的状态。
如图12所示,在该状态下,从激光照射装置50向接合面29a与接合面39a的界面照射激光51,由此将接合面29a与接合面39a焊接。
在该变形例的定子10中,如图12所示,与接合面29a连续的弯折面29b和与接合面39a连续的弯折面39b相对于接合面29a和接合面39a向同一方向弯折。
因此,通过接合面29a与接合面39a的界面后的激光51被弯折面39b遮挡,并不会到达比对接面29、39靠定子铁心11侧的位置。
如此,即使激光51通过了接合面29a与接合面39a的界面,该激光51也仅照射在弯折面39b的表面的绝缘覆层。即使该绝缘覆层被剥落,由于端部230a与端部330a需要电连接,因此也并不影响作为线圈15的性能。
如上所述,根据变形例的定子10,在对第一线圈段20A与第二线圈段30A的对接面进行激光焊接时,能够防止激光照射到作为焊接对象部的对接面29、39以外的部分。因此,能够防止定子10的性能因激光焊接而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线圈段20A的端部230b与第二线圈段30A的端部330b的接合部位也同样,在对对接面进行激光焊接时,能够防止激光照射到作为焊接对象部的对接面以外的部分。
另外,根据变形例的定子10,第一线圈段20A的端部230a、230b及第二线圈段30A的端部330a、330b分别通过突起部232a、232b、332a、332b而宽度变宽。
因此,能够加长第一线圈段20A与第二线圈段30A的焊接部分的焊接长度,能够抑制电阻。
其他作用及效果与图1~图8中说明的旋转电机的定子10相同。
接着,参照图13~图22对定子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定子10的制造方法在图1~图8中说明的定子10和图9~图12中说明的变形例的定子10中共用。因此,在以下说明中,对图1~图8中说明的旋转电机的定子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3所示,将定子铁心11固定在规定的位置上。接着,将构成定子10的所有(在此为108个)第一线圈段20分成每组54个的2个组。然后,如图14所示,将该2个组中的一组的第一线圈段20(以下为了方便起见,标注“20(g1)”的附图标记)与在定子铁心11的周向上以彼此隔有1个插槽的方式排列的54个插槽12分别对应地配置于定子铁心11的内侧。
然后,如图15所示,使配置于定子铁心11的内侧的54个第一线圈段20(g1)沿定子铁心11的径向一样地移动,从而将各第一线圈段20(g1)的插入部21插入到对应的插槽12的外径侧。
接着,如图16所示,将上述2个组中的另一组的第一线圈段20(以下,为了方便起见,标注“20(g2)”的附图标记)与未插入有第一线圈段20(g1)的54个插槽12分别对应地配置于定子铁心11的内侧。
然后,如图17所示,使配置于定子铁心11的内侧的54个第一线圈段20(g2)沿定子铁心11的径向一样地移动,从而将各第一线圈段20(g2)的插入部21插入到对应的插槽12的外径侧。
这样,将第一线圈段20分成2个组,按每组将第一线圈段20插入到插槽12中。这是因为,若在定子铁心11的内侧沿周向整齐排列配置所有第一线圈段20,则与第一线圈段20插入到插槽12中的状态相比周向长度变短,在为插槽12的间隔窄的定子铁心11的情况下,相邻的第一线圈段20彼此发生干涉,第一线圈段20的整齐排列配置变得困难。
接着,根据与上述相同的理由,将构成定子10的所有(在此为108个)第二线圈段30分组为每组54个的2个组。然后,如图18所示,将该2组中的一组第二线圈段30(以下,为方便起见,标注“30(g1)”的附图标记)与在定子铁心11的周向上以彼此隔有1个插槽的方式排列的54个插槽12分别对应地配置于定子铁心11的内侧。
然后,如图19所示,使配置于定子铁心11的内侧的54个第二线圈段30(g1)沿定子铁心11的径向一样地移动,从而将各第二线圈段30(g1)的插入部31插入到对应的插槽12的内径侧。
由此,成为如下状态:54个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23a分别与第二线圈段30(g1)的端部33a对接,54个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23b与第二线圈段30(g1)的端部33b对接。
接着,如图20所示,将上述2个组中的另一组第二线圈段30(以下,为方便起见,标注“30(g2)”的附图标记)与未插入有第二线圈段30(g1)的54个插槽12分别对应地配置于定子铁心11的内侧。
然后,如图21所示,使配置于定子铁心11的内侧的54个第二线圈段30(g2)沿定子铁心11的径向一样地移动,从而将各第二线圈段30(g2)的插入部31插入到对应的插槽12的内径侧。
由此,成为如下状态:剩余的54个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23a分别与第二线圈段30(g2)的端部33a对接,该剩余的54个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23b与第二线圈段30(g2)的端部33b对接。
接着,如图22所示,相对于处于比定子铁心11的端面13a靠轴向外侧的位置的前述第一线圈段20的接合面25a与第二线圈段30的接合面35a的界面,从激光照射装置50对该界面照射激光51来进行焊接该界面的焊接处理,所述激光照射装置50配置在隔着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23a和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33a而与定子铁心11的端面13a相反的一侧。
通过一边使定子铁心11向旋转方向R旋转一边顺次进行该焊接处理,由此结束线圈15的一端侧的线圈端部的焊接。
对处于比定子铁心11的端面13b靠轴向外侧的位置的前述第一线圈段20的接合面25b与第二线圈段30的接合面35b的界面也进行同样的焊接处理。
根据以上制造方法,能够通过在进行将第一线圈段20配置于定子铁心11的内侧之后使其移动而插入插槽12的工序、将第二线圈段30配置于定子铁心11的内侧之后使其移动而插入插槽12的工序之后,只进行焊接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与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的工序的简单的作业,来制造定子10。
根据该制造方法,在将第一线圈段20及第二线圈段30插入到插槽12中之后,无需进行第一线圈段20及第二线圈段30的弯曲加工或者加工第一线圈段20及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因此,能够容易制造定子10。
另外,在以上的制造方法中,通过进行以下工序将所有第一线圈段20插入到插槽12中,所述工序为:将多个第一线圈段20分为2个组,并按每个该组将第一线圈段20配置于定子铁心11的内侧,并使所配置的第一线圈段20沿径向移动而插入到插槽12中。
另外,通过进行以下工序将所有第二线圈段30插入到插槽12中,所述工序为:将多个第二线圈段30分为2个组,按每个该组将第二线圈段30配置于定子铁心11的内侧,并使所配置的第二线圈段30沿径向移动并插入到插槽12中。
因此,即使对于非常紧密地配置插槽12的定子10,也能够顺利地将第一线圈段20和第二线圈段30插入到定子铁心11的插槽12中。
另外,插入到插槽12中的线圈段为前述的第一线圈段20及第二线圈段30、或者第一线圈段20A及第二线圈段30A的结构,由此在通过激光焊接进行线圈段的端部彼此的接合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激光照射到焊接对象部以外的部分、即对接面以外的部分,能够防止定子10的性能的降低。
本发明不限定于前述各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地进行变形、改良等。
例如,在上述定子10的制造方法中,对将第一线圈段20及第二线圈段30分别分成2个组并按每个组地向定子铁心11的插槽12中插入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该分组不限定于2个组,也可以为3个以上的组。
另外,将第一线圈段20分组时的组数和将第二线圈段30分组时的组数无需一定一致。
另外,在形成于定子铁心11上的插槽12的间隔宽而能够将所有第一线圈段20(第二线圈段30)整齐排列配置在定子铁心11的内侧的情况下,分组不是必须的。
在该情况下,将所有第一线圈段20(第二线圈段30)配置于定子铁心11的内侧,并使配置之后的所有第一线圈段20(第二线圈段30)沿径向一样地移动并插入到插槽12中即可。
另外,第一线圈段20的端部与第二线圈段30的端部的形状不限于前述形状,只要成为在相互对接的状态下形成以平面彼此接触的部分的形状即可。

Claims (3)

1.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所述旋转电机的定子具有定子铁心和线圈,该线圈包括多个线圈段,该多个线圈段分别插入到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内周部沿周向形成的多个插槽中,且从所述插槽突出到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外侧,
所述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线圈段包括分别插入到多个所述插槽中的多个第一线圈段和分别插入到多个所述插槽中的多个第二线圈段,
插入到所述插槽中的所述第一线圈段的一端部与插入到另一所述插槽中的所述第二线圈段的一端部接合,该另一所述插槽处于相对于插入有该第一线圈段的所述插槽向所述定子铁心的周向的一方向分离开的位置,
插入到所述插槽中的所述第一线圈段的另一端部与插入到又一所述插槽中的所述第二线圈段的另一端部接合,该又一所述插槽处于相对于插入有该第一线圈段的所述插槽向所述定子铁心的周向的另一方向分离开的位置,
所述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多个所述第一线圈段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内侧,并使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内侧的所述第一线圈段沿所述定子铁心的径向移动,从而将该第一线圈段插入到与该第一线圈段对应的所述插槽的外径侧的第一工序;
在所述第一工序之后,将多个所述第二线圈段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内侧,并使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内侧的所述第二线圈段沿所述定子铁心的径向移动,从而将该第二线圈段插入到与该第二线圈段对应的所述插槽的内径侧的第二工序;以及
在所述第二工序之后,将从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一侧的端面突出到所述轴向的外侧的所述第一线圈段和所述第二线圈段的各个所述一端部彼此接合,并将从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另一侧的端面突出到所述轴向的外侧的所述第一线圈段和所述第二线圈段的各个所述另一端部彼此接合的第三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将N设为2以上的自然数并将多个所述第一线圈段分成N个组,对N个所述组分别顺次进行以下工序:将所述组的所述第一线圈段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内侧,使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内侧的所述组的所述第一线圈段沿所述定子铁心的径向移动,从而将该第一线圈段插入到与该第一线圈段对应的所述插槽的外径侧,
在所述第二工序中,将M设为2以上的自然数并将多个所述第二线圈段分成M个组,对M个所述组分别顺次进行以下工序:将所述组的所述第二线圈段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内侧,使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内侧的所述组的所述第二线圈段沿所述定子铁心的径向移动,从而将该第二线圈段插入到与该第二线圈段对应的所述插槽的内径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线圈段具备插入到所述插槽中的插入部、突出到比所述一侧的端面靠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外侧的位置的第一突出部、以及突出到比所述另一侧的端面靠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外侧的位置的第二突出部,
所述第二线圈段具备插入到所述插槽中的插入部、突出到比所述一侧的端面靠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外侧的位置的第三突出部、以及突出到比所述另一侧的端面靠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外侧的位置的第四突出部,
在所述第一工序和所述第二工序结束了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线圈段的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三突出部的端部对接,并且将该第一线圈段的所述第二突出部的端部与相对于和该第一突出部对接的所述第二线圈段而言另外的所述第二线圈段的所述第四突出部的端部对接,
而且,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三突出部的对接面包括相互接触的第一接合面、以及与所述第一接合面连续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合面弯折的弯折面,所述第二突出部与所述第四突出部的对接面包括相互接触的第二接合面、以及与该第二接合面连续且相对于该第二接合面弯折的弯折面,
在所述第三工序中,利用激光焊接所述第一接合面来将所述第一线圈段的所述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线圈段的所述一端部接合,并利用激光焊接所述第二接合面来将所述第一线圈段的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线圈段的所述另一端部接合。
CN201810742095.2A 2017-07-10 2018-07-06 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92453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34844A JP6590872B2 (ja) 2017-07-10 2017-07-10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17-134844 2017-07-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5368A true CN109245368A (zh) 2019-01-18

Family

ID=64903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42095.2A Pending CN109245368A (zh) 2017-07-10 2018-07-06 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13720A1 (zh)
JP (1) JP6590872B2 (zh)
CN (1) CN10924536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98583B1 (ja) * 2019-06-10 2020-12-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気機械
JP2020205721A (ja) * 2019-06-19 2020-12-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固定子およびこの固定子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WO2022075123A1 (ja) * 2020-10-07 2022-04-14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ステータの製造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9760A (zh) * 2002-04-11 2005-08-24 阿尔斯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的绕组
CN102208840A (zh) * 2010-03-31 2011-10-05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
JP2012029442A (ja) * 2010-07-22 2012-02-09 Aisin Aw Co Ltd 回転電機用電機子
JP2015104249A (ja) * 2013-11-26 2015-06-0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回転電機のコイル接合方法および回転電機のコイル
CN105814775A (zh) * 2014-03-27 2016-07-27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定子以及具有该定子的旋转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214011A (ja) * 2015-05-12 2016-12-15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ステ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9760A (zh) * 2002-04-11 2005-08-24 阿尔斯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的绕组
CN102208840A (zh) * 2010-03-31 2011-10-05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
JP2012029442A (ja) * 2010-07-22 2012-02-09 Aisin Aw Co Ltd 回転電機用電機子
JP2015104249A (ja) * 2013-11-26 2015-06-0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回転電機のコイル接合方法および回転電機のコイル
CN105814775A (zh) * 2014-03-27 2016-07-27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定子以及具有该定子的旋转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90872B2 (ja) 2019-10-16
JP2019017224A (ja) 2019-01-31
US20190013720A1 (en) 2019-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5342A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06849553B (zh) 定子线圈形成方法
CN108233575B (zh) 旋转电机
CN109245368A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US9570966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coil
CN102801225B (zh) 电动机芯、定子、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US20170025907A1 (en) Stator for electric rotary machine
EP3142235A1 (en) Stator-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tator
WO2013153594A1 (ja) ステータ製造方法及びコイル籠形成装置
US20200321819A1 (en) Stator with tip ends of conductors of different phases having larger distance between them than distance between tip ends of same phase conductors of a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07534349B (zh) 电子换向的直流电机
CN109075668A (zh) 电枢的制造方法、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电枢、旋转电机及电枢的制造装置
EP2937978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ator for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N114051687A (zh) 用于制造用于插入到电机的定子或转子的径向开口槽中的线圈绕组的方法
JP2018170881A (ja)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EP2955820B1 (en) Production method for stator for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s
CN110176813A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
EP2955819A1 (en) Production method for stator for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s
JP2016073148A (ja) ステータ巻線
CN112119570B (zh) 电枢
JP2021097499A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2020150678A (ja) 回転電機ステータ
JP2019176589A (ja) 巻きコイル、回転電機用のコイル、回転電機、巻きコイ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US20230283153A1 (en) Conductor end shaping method and device
JP2019208326A (ja) 電機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機子の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