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32510A - 一种环烷烃类化合物氧化制备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烷烃类化合物氧化制备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32510A
CN109232510A CN201811245105.8A CN201811245105A CN109232510A CN 109232510 A CN109232510 A CN 109232510A CN 201811245105 A CN201811245105 A CN 201811245105A CN 109232510 A CN109232510 A CN 1092325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phthene
based compounds
catalyst
compound
oxid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451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32510B (zh
Inventor
李浩然
汪玲瑶
袁浩然
梁程
李景波
王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Zhejiang NH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Zhejiang NH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Zhejiang NHU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81124510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325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32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32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32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32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1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rings of more than six member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13/02Seven-membered rings
    • C07D313/04Seven-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1/00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B01J31/006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mprising organic radicals, e.g. TEMP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1/00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B01J31/02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 B01J31/0234Nitrogen-, phosphorus-, arsenic- or antimony-containing compounds
    • B01J31/0235Nitrogen containing compounds
    • B01J31/0244Nitrogen containing compounds with nitrogen contained as ring member in aromatic compounds or moieties, e.g. pyrid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1/00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B01J31/02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 B01J31/0234Nitrogen-, phosphorus-, arsenic- or antimony-containing compounds
    • B01J31/0235Nitrogen containing compounds
    • B01J31/0245Nitrogen containing compounds being derivatives of carboxylic or carbonic acids
    • B01J31/0247Imides, amides or imidates (R-C=NR(O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烷烃类化合物氧化制备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以环烷烃类化合物为原料,在含氧气氛下经催化体系作用一步氧化制备内酯类化合物;所述催化体系包括催化剂与助剂;催化剂选自如下式(Ⅰ)、(II)、(III)或(IV)所示的环状有机氮氧自由基前体;式中,R1、R2、R3独立地选自氢原子、烷基、环烷基、芳香基、杂环、羟基、硝基或卤素,或者R1、R2、R3至少两个成环;助剂选自醛类化合物;本发明公开的制备方法,将环烷烃类化合物一步法制备相应内酯的方法,条件温和、安全性高且无金属催化氧化,目标产物内酯类化合物的选择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环烷烃类化合物氧化制备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烷烃类化合物氧化制备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内酯类化合物是指以取代或者非取代环酮类化合物为底物氧化生成的相应的化合物,其中,尤以ε-己内酯(ε-CL)的应用最为广泛。
ε-C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和高分子聚合单体,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石油化工、有机合成及制药等领域。
ε-CL是一种无毒的新型聚酯单体,其聚合产物为生物可降解聚己内酯(PCL)。己内酯与各种单体共聚或PCL与其他树脂共混可提高材料的光泽度、透明性、生物分解性和防黏性等,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和改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环保和医用材料方面的应用。
合成ε-CL的方法包括环己酮氧化法、1,6-己二醇液相催化脱氢法和6-羟基己酸分子内缩合法等。综合考虑原料、装置和反应条件等因素,环己酮氧化法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目前工业生产己内酯的方法。其中,主要合成方法为环己酮Baeyer-Villiger氧化法。目前,工业上用过氧酸或H2O2为氧源生产己内酯的工艺存在爆炸的隐患、产品稳定性差和副产物多等问题。此外,目前工业上生产环己酮的方法往往是通过氧化环己烷同时副产环己醇,混合物称为KA油。若以KA油氧化产物,有可能会减弱催化剂的效果;若单纯以环己酮为原料生产己内酯,需要分离提纯,增加了生产成本。
长久以来,将烷烃活化和氧化成有用的氧化产物是比较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对此感兴趣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烷烃,特别是低级烷烃在大自然中是丰富且廉价的。但是,烷烃的活化通常需要苛刻的条件且使用非均相催化剂。相对而言,环烷烃比链状烷烃更易活化一点。若以其为原料一步法制备内酯类化合物不仅能减少中间分离的操作步骤,从而降低能耗与成本,还能提高同时对C-H键和BV氧化有活化效果的催化效率。
但目前,以环烷烃为原料制备内酯类化合物的制备工艺极其复杂,操作难度大,且能耗大,易造成设备和管道严重堵塞。如公开号为CN 102388010 A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生产1,6-己二醇和己内酯的方法,该方法由作为用氧气或含氧气体将环己烷催化氧化成环己酮/环己醇的副产物并通过水萃取反应混合物而得到的羧酸混合物制备1,6-己二醇和己内酯。该方法虽然可以获得较高纯度与转化率的目标产物,但制备工艺及其复杂。
目前,已有报道由环烷烃一步氧化生成内酯类化合物,如公开号为CN 103373975A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环烷烃氧化方法,包括在氧化反应条件和催化剂存在下,使包括环烷烃、过氧化氢、共沸剂和水在内的反应物料接触,反应物料和产物在反应装置中连续加入和采出,所说的共沸剂与水发生共沸作用,反应条件下形成的共沸物被不断移出并分离,其中的反应物料和共沸剂循环使用,所说的催化剂为钛硅分子筛。该方法虽然实现了一步法氧化环烷烃到内酯类,但制备得到的产物中内酯类的选择性较低,副产物较多。以其具体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实施例1为例,环己烷直接催化氧化制ε-己内酯、6-羟基己酸和己二酸,ε-己内酯的选择性仅为16.87%。
因此,能够针对现有工艺的不足,研究出一种环烷烃类化合物(特别是环己烷)转化率高,内酯类化合物选择性高,污染小,对环境友好而工艺简单的新工艺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烷烃类化合物一步法制备相应内酯的方法,该方法的条件温和、安全性高且无金属催化氧化,目标产物内酯类化合物的选择性高。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环烷烃类化合物氧化制备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以环烷烃类化合物为原料,在含氧气氛下经催化体系作用一步氧化制备内酯类化合物;所述催化体系包括催化剂与助剂;
所述催化剂选自如下式(I)、(II)、(III)或(IV)所示的环状有机氮氧自由基前体;
式中,R1、R2、R3独立地选自氢原子、烷基、环烷基、芳香基、杂环、羟基、硝基或卤素,或者R1、R2、R3至少两个成环;
所述助剂选自醛类化合物。
本发明首次发现结构式如上的环状有机氮氧自由基前体协同醛类助剂,能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催化环烷烃类化合物氧化,高选择性地生成相应的内酯,并副产环酮和环醇。例如,若底物为环戊烃,则目标产物为γ-戊内酯,同时副产环戊醇和环戊酮;若底物为环己烷,则目标产物为ε-己内酯,同时副产环己醇和环己酮。
经试验发现,环状有机氮氧自由基前体能促进助剂醛类分子氧化产生过氧自由基并稳定该过氧自由基,有利于内酯类化合物的生成,从而大大降低助剂的用量,提高助剂的效率及范围,同时也缩短了反应时间,降低了反应能耗;同时催化剂不含金属,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对比试验发现,仅有环状有机氮氧自由基前体与醛类助剂协同使用时,才能高选择性地获得内酯类化合物。
对本发明的优良结果进行机理探讨,分析原因可能在于,环状氮氧自由基前体能促进醛类分子氧化生成相应的过氧自由基,同时,环状氮氧自由基前体能通过拔氢引发环烷烃生成烷基自由基。以上两种自由基偶联生成活性中间体,生成环醇、环酮,部分环酮再氧化生成相应的内酯。
本发明所限定的具有上述几种通式结构的催化剂,其结构中的N-OH键的氢易解离生成氮氧自由基,从而更容易拔除烷烃C-H键上的氢,以及助剂醛的C(O)H上的氢。醛的羰基自由基在氧气氛围中,氧化成为过氧自由基。过氧自由基从而进攻底物环烷烃自由基生成关键中间体。关键中间体经过解离后生成酮和醇。醇可以进一步氧化为酮,酮可以进一步氧化生成内酯。且酮在此催化体系下生成酯的选择性极高。
所述催化剂中:
所述烷基的碳数选自1~8,所述环烷基的碳数选自3~7;
所述芳香基选自苯环、蒽、菲、吡啶、吡咯环等;
所述杂环选自含N、S的五元或六元杂环。
当所述催化剂选自式(Ⅰ)或(II)的结构时,2个取代基R1与R2既可以独自取代,也可以成环,所述的环可以是饱和环,如下式中的(e),也可以是不饱和环,如下式中的(d);该环可以是碳环,也可以是碳杂环,如下式中的(g)。
当催化剂选自式(III)或(IV)时,3个取代基R1、R2、R3可以独自取代,也可以两两成环,可以是饱和环,如下式中的(h),也可以是不饱和环,如下式中的(i)。
进一步地,所述取代基R1、R2、R3上仍可以进一步被其它官能团取代,可以为氢原子、烷基、环烷基、羟基、芳香基、杂环、硝基、卤素。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选自下式(a)~(i)中的至少一种;
以上优选的几种环状有机氮氧自由基前体因环状的结构刚性更大以及共轭效应使得其生成氮氧自由基的能力更强。
进一步优选,所述催化剂选自如式(a)所示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如式(c)所示的1-羟基哌啶-2,6-二酮(HPD)、如式(d)所示的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如式(g)所示的2-羟基-1H-吡咯[3,4c]-吡啶-1,3-2H-二酮(NHQI)或如式(i)所示的2-羟基异喹啉-1,3(2H,4H)-二酮(HQD)中的至少一种。经试验发现,上述进一步优选的5种环状有机氮氧自由基前体可以有效协同醛类助剂,提高助剂的效率,并高选择性地生成相应的内酯。
本发明以环烷烃类化合物为原料,所述环烷烃类化合物为分子结构中含3~18个碳原子,含有一个或者多个环的饱和烃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具体地,所述环烷烃类化合物可以选自环戊烷类化合物、环己烷类化合物、环庚烷类化合物、环辛烷类化合物、金刚烷中的至少一种,但并不仅限于上述原料范围。
所述环戊烷类化合物上有0~5个取代基,既可以是环戊烷,也可以是含有1~5个取代基的环戊烷;所述取代基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或碳数为1~8的烷基,当所述取代基不少于1个时,可以独立取代,也可以至少两个取代基成环。
所述环己烷类化合物上有0~6个取代基,既可以是环己烷,也可以是含有1~6个取代基的环己烷;所述取代基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或碳数为1~8的烷基,当所述取代基不少于1个时,可以独立取代,也可以至少两个取代基成环。
所述环庚烷类化合物上有0~7个取代基,既可以是环庚烷,也可以是含有1~7个取代基的环庚烷;所述取代基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或碳数为1~8的烷基,当所述取代基不少于1个时,可以独立取代,也可以至少两个取代基成环。
所述环辛烷类化合物上有0~8个取代基,既可以是环辛烷,也可以是含有1~8个取代基的环辛烷;所述取代基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或碳数为1~8的烷基,当所述取代基不少于1个时,可以独立取代,也可以至少两个取代基成环。
优选地,所述环烷烃类化合物选自环戊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环庚烷、环辛烷、金刚烷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采用的醛类化合物,其结构通式为R'CHO,R'选自氢原子、烷基或芳香基。所述烷基的碳数选自1~8,所述芳香基选自苯环、蒽、菲、吡啶、吡咯环等。
优选地,所述醛类化合物选自苯甲醛、间氯苯甲醛、异丁醛、正庚醛、乙醛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几种醛类化合物易原位氧化生成过氧酸,且氧化效率高,经反应后醛类化合物会产生相应的酸。
本发明中,对含氧气氛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使用纯氧、富氧空气、空气,也可以使用经氮气、氦气、氩气、二氧化碳等非活性气体的一种或多种稀释后的氧气。氧气的用量根据环酮类化合物进行合理选择,优选相对于环烷烃类化合物过量的氧气量。
所述一步氧化反应的温度是至关重要的,反应温度可能在20~100℃之间变化;温度越高,环烷烃类化合物的转化率越高,然而,更高的温度也将增加副产物的产生并降低相应目标产物的选择性,且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催化剂失活或产物降解。作为优选,所述的反应温度为30~50℃;进一步优选为40~45℃。
所述一步氧化反应的压力为常压至高压,压力越高,内酯类化合物的分解越多,优选的反应压力为0.1~0.6MPa,出于经济原因,更优选常压。
所述一步氧化反应所需的时间取决于氧源供给的速度,优选6~48h。
所述一步氧化反应中还加入有机溶剂,具体地:
将环烷烃类化合物、催化剂、助剂与有机溶剂混合后,在含氧气氛下发生一步氧化反应;
所述有机溶剂选自对氧化反应呈惰性的烷烃(如己烷、辛烷等)、芳香烃(如苯等)、卤代烃(如氯仿、二氯甲烷、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苯、三氟甲苯等)、有机酸(如醋酸、丙酸等)、酯(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腈(如乙腈、丙腈、苄腈等)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选自1,2-二氯乙烷、乙酸乙酯、乙腈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一步氧化反应中,所述环烷烃类化合物、催化剂与助剂的投料摩尔比为1:0.05~0.2:0.5~4;优选的投料摩尔比为1:0.1~0.2:0.5~2;
所述环烷烃类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浓度为1~50g/L。
经试验发现,所述一步氧化反应的最优原料组成及配比为:
所述环烷烃类化合物、催化剂与助剂的投料摩尔比为1:0.1:1~2;
所述环烷烃类化合物选自环己烷,催化剂选自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助剂选自苯甲醛和/或间氯苯甲醛,有机溶剂选自1,2-二氯乙烷;
所述环烷烃类化合物在1,2-二氯乙烷中的浓度为1~10g/L;
所述反应温度为40℃,反应压力为常压,反应时间为6~48h。
为便于将催化剂回收利用以及催化剂与产物的分离,作为优选,所述催化剂为负载型催化剂,以所述环状有机氮氧自由基前体为活性组分,采用的载体可以是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二氧化钛、氧化铈、聚合物微球等一种或多种载体。具体固定方法可参考CN101626835 B、CN 104069891 B、CN 104148110 B等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方法。
反应过程中,只需将该负载型催化剂与原料、助剂及溶剂一起加入反应器中,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减压蒸出溶剂,剩余反应液经精馏依次分离得到目标产物及副产产物。这些处理可以分批进行,半连续或连续进行。优选连续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以环状氮氧自由基前体为催化剂,大大提高了助剂醛类的效率,在保证一定环烷烃类化合物的转化率的基础上,大幅提高了目标产物内酯类化合物的选择性,并副产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醇酮混合物;
(2)本发明催化体系实现无金属化,反应条件温和,降低了环境污染避免了高温高压条件下操作及安全性问题;
(3)由于环状氮氧自由基前体具有能够促进助剂醛类分子氧化产生过氧自由基的优异性能,本发明助剂可从芳香醛拓展到廉价易得的脂肪醛,可根据实际工艺需要,综合考虑投入产出等择优选择;
(4)本发明反应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且催化剂廉价易得,固定后的催化剂易分离回收,具备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畴:
实施例1
在连接冷凝管、温度计和氧气包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0.0326g(0.2mmol)、苯甲醛0.424g(4mmol)、环己烷0.1683g(2mmol)、1,2-二氯乙烷(DCE)20mL。在常压条件下,40℃恒温搅拌24h后,冷却至室温,通过气相内标法检测分析,环己烷转化率为11.5%,总选择性为97.1%,其中环己醇的选择性为15.3%,环己酮的选择性为4.5%,ε-己内酯的选择性为77.3%。
实施例2
在连接冷凝管、温度计和氧气包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NHS 0.0230g(0.2mmol)、苯甲醛0.4245g(4mmol)、环己烷0.1683g(2mmol)、1,2-二氯乙烷(DCE)20mL。在常压条件下,40℃恒温搅拌24h后,冷却至室温,通过气相内标法检测分析,环己烷转化率为9.5%,总选择性为97.2%,其中环己醇的选择性为15.5%,环己酮的选择性为14.5%,ε-己内酯的选择性为67.2%。
实施例3
在连接冷凝管、温度计和氧气包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NHQI 0.0328g(0.2mmol)、苯甲醛0.4245g(4mmol)、环己烷0.1683g(2mmol)、1,2-二氯乙烷(DCE)20mL。在常压条件下,40℃恒温搅拌24h后,冷却至室温,通过气相内标法检测分析,环己烷转化率为9.0%,总选择性为97.5%,其中环己醇的选择性为16.8%,环己酮的选择性为20.5%,ε-己内酯的选择性为60.2%。
实施例4
在连接冷凝管、温度计和氧气包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HPD 0.0258g(0.2mmol)、苯甲醛0.4245g(4mmol)、环己烷0.1683g(2mmol)、1,2-二氯乙烷(DCE)20mL。在常压条件下,40℃恒温搅拌24h后,冷却至室温,通过气相内标法检测分析,环己烷转化率为8.5%,总选择性为98.0%,其中环己醇的选择性为17.3%,环己酮的选择性为20.2%,ε-己内酯的选择性为60.5%。
实施例5
在连接冷凝管、温度计和氧气包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2-羟基异喹-1,3(2H,4H)-二酮(HQD)0.0354g(0.2mmol)、苯甲醛0.4245g(4mmol)、环己烷0.1683g(2mmol)、1,2-二氯乙烷(DCE)20mL。在常压条件下,40℃恒温搅拌24h后,冷却至室温,通过气相内标法检测分析,环己烷转化率为9.5%,总选择性为97.0%,其中环己醇的选择性为16.3%,环己酮的选择性为15.2%,ε-己内酯的选择性为65.5%。
对比例1
不加入催化剂NHPI和助剂苯甲醛,重复实施例1,经检测分析,环己烷转化率<1%,无目标产物生成。
对比可知,催化体系在本发明的反应体系中至关重要。
对比例2
在连接冷凝管、温度计和氧气包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N,N-二乙基羟胺(DEHA)0.0178g(0.2mmol)、苯甲醛0.4245g(4mmol)、环己烷0.1683g(2mmol)、1,2-二氯乙烷(DCE)20mL。在常压条件下,40℃恒温搅拌24h后,冷却至室温,通过气相内标法检测分析,环己烷转化率为6.5%,总选择性为98.0%,其中环己醇的选择性为24.5%,环己酮的选择性为40.2%,ε-己内酯的选择性为33.3%。
对比实施例1、2、3、4和对比例2,表明环状结构的有机氮氧自由基前体更适于本发明,且NHPI有最佳的催化效果。
表1
实施例6~13
催化剂NHPI、底物环己烷与溶剂DCE的投料摩尔数不变,分别用不同比例的NHPI和苯甲醛(PhCHO),重复实施例1,结果见下表2。
表2
实施例14~16
分别用溶剂乙腈(MeCN)、乙酸乙酯(EtOAc)、甲苯(Toluene)替换1,2-二氯乙烷,重复实施例1,结果见下表3。
表3
由实施例14~16可看出,相比于乙腈、乙酸乙酯、甲苯溶剂,在1,2-二氯乙烷溶剂体系中,环己烷转化率和ε-己内酯的选择性最高。实施例15说明,溶剂甲苯活性更高,优先被氧化,从而环己烷未被氧化。
实施例17
在连接冷凝管、温度计和氧气包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NHPI 0.0326g(0.2mmol)、间氯苯甲醛0.5623g(4mmol)、环己烷0.1683g(2mmol)、1,2-二氯乙烷(DCE)20mL。在常压条件下,40℃恒温搅拌24h后,冷却至室温,通过气相内标法检测分析,环己烷转化率为15.0%,总选择性为90.8%,其中环己醇的选择性为2.1%,环己酮的选择性为3.3%,ε-己内酯的选择性为85.4%。
实施例18
在连接冷凝管、温度计和氧气包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NHPI 0.0326g(0.2mmol)、正庚醛0.4568g(4mmol)、环己烷0.1683g(2mmol)、1,2-二氯乙烷(DCE)20mL。在常压条件下,40℃恒温搅拌24h后,冷却至室温,通过气相内标法检测分析,环己烷转化率为6.6%,总选择性为95.2%,其中环己醇的选择性为24.6%,环己酮的选择性为54.8%,ε-己内酯的选择性为15.8%。
实施例19
在连接冷凝管、温度计和氧气包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NHPI 0.0326g(0.2mmol)、乙醛0.1762g(4mmol)、环己烷0.1683g(2mmol)、1,2-二氯乙烷(DCE)20mL。在常压条件下,40℃恒温搅拌24h后,冷却至室温,通过气相内标法检测分析,环己烷转化率为3.5%,总选择性为96.8%,其中环己醇的选择性为46.0%,环己酮的选择性为23.0%,ε-己内酯的选择性为11.8%。
实施例1、17~19表明不同醛对反应的影响,结果汇总于表4。
表4
实施例20
在连接冷凝管和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间氯过氧苯甲酸0.6903g(4mmol)、环己烷0.1683g(2mmol)、1,2-二氯乙烷(DCE)20mL。在常压条件下,40℃恒温搅拌24h后,冷却至室温,通过气相内标法检测分析,环己烷转化率为1.0%,总选择性为85.3%,其中环己醇的选择性为0,环己酮的选择性为42.6%,ε-己内酯的选择性为42.7%。
实施例21
在连接冷凝管和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NHPI 0.0326g(0.2mmol)、间氯过氧苯甲酸0.6903g(4mmol)、环己烷0.1683g(2mmol)、1,2-二氯乙烷(DCE)20mL。在常压条件下,40℃恒温搅拌24h后,冷却至室温,通过气相内标法检测分析,环己烷转化率为1.8%,总选择性为86.1%,其中环己醇的选择性为14.6,环己酮的选择性为42.4%,ε-己内酯的选择性为29.1%。
实施例22
在连接冷凝管和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NHPI 0.3260g(2mmol)、间氯过氧苯甲酸0.6903g(4mmol)、环己烷0.1683g(2mmol)、1,2-二氯乙烷(DCE)20mL。在常压条件下,40℃恒温搅拌24h后,冷却至室温,通过气相内标法检测分析,环己烷转化率为4.2%,总选择性为96.2%,其中环己醇的选择性为15.0%,环己酮的选择性为10.9%,ε-己内酯的选择性为70.3%。
实施例23
在连接冷凝管和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NHPI 3.260g(20mmol)、间氯过氧苯甲酸0.6903g(4mmol)、环己烷0.1683g(2mmol)、1,2-二氯乙烷(DCE)20mL。在常压条件下,40℃恒温搅拌24h后,冷却至室温,通过气相内标法检测分析,环己烷转化率为11.4%,总选择性为99.9%,其中环己醇的选择性为10.4%,环己酮的选择性为4.7%,ε-己内酯的选择性为84.8%。
实施例20~23表明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和NHPI用量的不同对反应的影响,结果汇总于表5。
表5
从表5可知,NHPI对环己烷的引发有促进作用。同时m-CPBA效果低于间氯过氧苯甲醛,说明醛加氧后产生的过氧自由基有利于烷烃自由基的氧化。
实施例24~27
通过调节不同温度重复实施例1,这些例子说明反应温度对反应有一定的影响,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实施例28~31
采用不同反应底物,重复实施例1,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Claims (10)

1.一种环烷烃类化合物氧化制备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环烷烃类化合物为原料,在含氧气氛下经催化体系作用一步氧化制备内酯类化合物;所述催化体系包括催化剂与助剂;
所述催化剂选自如下式(I)、(II)、(III)或(IV)所示的环状有机氮氧自由基前体;
式中,R1、R2、R3独立地选自氢原子、烷基、环烷基、芳香基、杂环、羟基、硝基或卤素,或者R1、R2、R3至少两个成环;
所述助剂选自醛类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烷烃类化合物氧化制备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选自下式(a)~(i)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烷烃类化合物氧化制备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烷烃类化合物选自环戊烷类化合物、环己烷类化合物、环庚烷类化合物、环辛烷类化合物、金刚烷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环戊烷类化合物上有0~5个取代基,所述环己烷类化合物上有0~6个取代基,所述环庚烷类化合物上有0~7个取代基,所述环辛烷类化合物上有0~8个取代基;
所述环烷烃类化合物上的取代基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或烷基,或者至少两个取代基成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烷烃类化合物氧化制备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醛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R'CHO,R'选自氢原子、烷基或芳香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烷烃类化合物氧化制备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烷烃类化合物、催化剂与助剂的投料摩尔比为1:0.05~0.2:0.5~4;
所述一步氧化的反应温度为30~50℃,反应压力为0.1~0.6MPa。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环烷烃类化合物氧化制备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环烷烃类化合物、催化剂、助剂与有机溶剂混合后,在含氧气氛下发生一步氧化反应;
所述有机溶剂选自对氧化反应呈惰性的烷烃、芳香烃、卤代烃、有机酸、酯、腈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烷烃类化合物氧化制备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烷烃类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浓度为1~50g/L。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烷烃类化合物氧化制备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烷烃类化合物、催化剂与助剂的投料摩尔比为1:0.1~0.2:0.5~2;
所述环烷烃类化合物选自环戊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环庚烷、环辛烷、金刚烷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催化剂选自N-羟基琥珀酰亚胺、1-羟基哌啶-2,6-二酮、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2-羟基-1H-吡咯[3,4c]-吡啶-1,3-2H-二酮、2-羟基异喹啉-1,3(2H,4H)-二酮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有机助剂选自苯甲醛、间氯苯甲醛、异丁醛、正庚醛、乙醛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溶剂选自1,2-二氯乙烷、乙酸乙酯、乙腈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反应温度为40~45℃,反应压力为常压,反应时间为6~48h。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烷烃类化合物氧化制备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烷烃类化合物、催化剂与助剂的投料摩尔比为1:0.1:1~2;
所述环烷烃类化合物选自环己烷,催化剂选自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助剂选自苯甲醛和/或间氯苯甲醛,有机溶剂选自1,2-二氯乙烷;
所述环烷烃类化合物在1,2-二氯乙烷中的浓度为1~10g/L;
所述反应温度为40℃,反应压力为常压,反应时间为6~48h。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烷烃类化合物氧化制备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负载型催化剂,以所述环状有机氮氧自由基前体为活性组分。
CN201811245105.8A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环烷烃类化合物氧化制备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Active CN109232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45105.8A CN109232510B (zh)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环烷烃类化合物氧化制备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45105.8A CN109232510B (zh)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环烷烃类化合物氧化制备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32510A true CN109232510A (zh) 2019-01-18
CN109232510B CN109232510B (zh) 2020-07-17

Family

ID=65081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45105.8A Active CN109232510B (zh)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环烷烃类化合物氧化制备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3251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0159A (zh) * 2021-01-20 2021-06-0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环己烷制备ε-己内酯的方法
CN113292518A (zh) * 2021-06-22 2021-08-24 中山大学 一种有机小分子绿色、高效催化丁烯制备环氧丁烷的方法
CN113813992A (zh) * 2021-10-13 2021-12-21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磁分离纳米颗粒接枝nhpi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7843526A (zh) * 2023-12-28 2024-04-09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酰腙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油茶炭疽病、软腐病中的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6835A (zh) * 2007-03-08 2010-01-13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环状酰亚胺固定化催化剂、及用该催化剂的有机化合物氧化方法
CN104148110A (zh) * 2014-08-07 2014-11-19 湘潭大学 一种用于烃类氧化的固载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6835A (zh) * 2007-03-08 2010-01-13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环状酰亚胺固定化催化剂、及用该催化剂的有机化合物氧化方法
CN104148110A (zh) * 2014-08-07 2014-11-19 湘潭大学 一种用于烃类氧化的固载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HY EINHORN,ET AL.: "Oxidation of organic substrates by molecular oxygen mediated by N-hydroxyphthalimide (NHPI) and acetaldehyde", 《CHEM. COMMUN.》 *
LINGYAO WANG,ET AL.: "N-Hydroxyphthalimide (NHPI) Promoted Aerobic Baeyer-Villiger Oxid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Aldehydes", 《CHEMCATCHEM》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0159A (zh) * 2021-01-20 2021-06-0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环己烷制备ε-己内酯的方法
CN112920159B (zh) * 2021-01-20 2022-03-2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环己烷制备ε-己内酯的方法
CN113292518A (zh) * 2021-06-22 2021-08-24 中山大学 一种有机小分子绿色、高效催化丁烯制备环氧丁烷的方法
CN113292518B (zh) * 2021-06-22 2022-05-31 中山大学 一种有机小分子绿色、高效催化丁烯制备环氧丁烷的方法
WO2022267081A1 (zh) * 2021-06-22 2022-12-29 中山大学 一种有机小分子绿色、高效催化丁烯制备环氧丁烷的方法
CN113813992A (zh) * 2021-10-13 2021-12-21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磁分离纳米颗粒接枝nhpi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813992B (zh) * 2021-10-13 2023-11-28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磁分离纳米颗粒接枝nhpi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7843526A (zh) * 2023-12-28 2024-04-09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酰腙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油茶炭疽病、软腐病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32510B (zh) 2020-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32510A (zh) 一种环烷烃类化合物氧化制备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Ishii et al. Recent progress in aerobic oxidation of hydrocarbons by N-hydroxyimides
Ishii et al. Novel catalysis by N-hydroxyphthalimide in the oxidation of organic substrates by molecular oxygen
Recupero et al. Free radical functionaliz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catalyzed by N-hydroxyphthalimide
Thomas et al. Solvent‐free routes to clean technology
US10710974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epsilon-caprolactone
EP1619176B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cycloalkanol and/or cycloalkanone
WO1994007833A1 (en) 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dipic acid and other aliphatic dibasic acids
Baucherel et al. Aerobic Oxidation of Cycloalkanes, Alcohols and Ethylbenzene Catalyzed by the Novel Carbon Radical Chain Promoter NHS (N‐Hydroxysaccharin)
CN109232209A (zh) 一种环烷烃类化合物的氧化方法
JP2011512339A5 (zh)
US3351657A (en) Produc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by the co-oxidation of cycloparaffins and aldehydes
Guha et al. Aerobic Oxidation of Cyclohexane using N‐Hydroxyphthalimide Bearing Fluoroalkyl Chains
Azarifar et al. AlCl 3. 6H 2 O as a catalyst for simple and efficient synthesis of gem-dihydroperoxides from ketones and aldehydes using aqueous H 2 O 2
Jastrzebski et al. 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dimethyl adipate by non-heme iron (III) catalysed oxidative cleavage of catechol
US20100029956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ester or lactone
RU2208605C1 (ru) Способ окисления углеводородов, спиртов и/или кетонов
CN109836406A (zh) 一种制备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US2545870A (en) Catalytic oxidation of alkyl benzenes to produce aryl alkyl ketones and carbinols
JP2008534577A (ja) 水中におけるp−キシレンの液相酸化によるp−トルイル酸の製造方法
US3361807A (en) Process for the co-oxidation of cyclohexane and a ketone having an alpha-methylene group
WO2013040199A1 (en) Process for the oxidation of hydrocarbons with the use of iridium metal catalyst complexes
JP3191337B2 (ja) ラクトン類と芳香族カルボン酸の同時製造法
US6022990A (en)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methyl acrylate
US20230150907A1 (en)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ß-UNSATURATED KETO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