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2921A -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12921A
CN109212921A CN201810722334.8A CN201810722334A CN109212921A CN 109212921 A CN109212921 A CN 109212921A CN 201810722334 A CN201810722334 A CN 201810722334A CN 109212921 A CN109212921 A CN 109212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parts
pioloform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223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12921B (zh
Inventor
加来贤
加来贤一
渡口要
荒木和子
石田知仁
关谷道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212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2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12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29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43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 G03G5/047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 transport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03Inert suppl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32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39Halogenated polym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32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42Polyvinylalcohol, polyallylalcohol;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olyvinylesters, polyvinylethers, polyvinylami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32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53Polymers derived from conjugated double bonds containing monomers, e.g. polybutadiene; Rubb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9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block polymers, reticulated polymers, molecular weight, ac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1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26Halogenated polym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1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3Polyvinylalcohol, polyallylalcohol;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olyvinylesters, polyvinylethers, polyvinylami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1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43Polymers derived from conjugated double bonds containing monomers, e.g. polybutadiene; Rubb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8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side-chain substituents or end grou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一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包括导电性支承构件和感光层。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最上层规定为表面层,并且表面层包含聚四氟乙烯颗粒、电荷输送材料和聚乙烯醇缩醛。在表面层中聚乙烯醇缩醛的含量与聚四氟乙烯颗粒的含量的比例在0.1质量%至15.0质量%的范围内,并且在表面层中电荷输送材料的含量相对于表面层的总质量为35质量%以上。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及包括该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的图像品质,通常将电荷输送材料添加至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中。另外,已知从便于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除去调色剂的观点,将聚四氟乙烯颗粒添加至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中(日本专利特开No.2010-204136)。该文献公开了包括包含聚四氟乙烯颗粒和具有氟烷基基团的含氟系接枝聚合物的电荷输送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日本专利特开No.2013-257416公开了具有包含含氟系颗粒、聚碳酸酯或多芳基化合物(polyarylate)树脂、和用作分散稳定剂的聚乙烯醇缩醛(polyvinyl acetal)树脂的最外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包括导电性支承构件和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最上层规定为表面层,并且表面层包含聚四氟乙烯颗粒、电荷输送材料和聚乙烯醇缩醛。在表面层中聚乙烯醇缩醛的含量与聚四氟乙烯颗粒的含量的比例在0.1质量%至15.0质量%的范围内,并且在表面层中电荷输送材料的含量相对于表面层的总质量为35质量%以上。
此外,提供一种电子照相设备。该电子照相设备包括上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充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和转印装置。
提供一种处理盒。该盒可以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设备,该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选自由充电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和清洁装置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装置,该至少一种装置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被一体化支承。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能够形成具有高离散点再现性(discrete dotreproductivity)的图像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及包括该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参照附图从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设置有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的电子照相设备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已知的具有包含聚四氟乙烯颗粒的表面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当在低湿度环境下重复使用时不总是产生令人满意的图像品质。这可能是因为聚四氟乙烯颗粒通过与调色剂或任何其它构件的摩擦而带电。如在上述日本专利特开No.2010-204136中所公开的,如果表面层一起包含聚四氟乙烯颗粒与电荷输送材料,则电荷输送材料的电荷迁移至聚四氟乙烯颗粒。因此,聚四氟乙烯颗粒可能进一步带电。本发明人推测这导致调色剂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之间的库仑力(Coulomb force)不适当地起作用从而阻碍调色剂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除去。在这种情况下,输出图像的离散点再现性不令人满意。这是一个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即使该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一起包含聚四氟乙烯颗粒和电荷输送材料,该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也使调色剂容易地从其除去并且可以形成具有高离散点再现性的图像。本发明还提供包括该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本发明的主题将在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详细地描述。
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通过以特定的比例(相对于聚四氟乙烯颗粒的质量为0.1质量%至15.0质量%)向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中添加聚乙烯醇缩醛,该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使调色剂容易从其除去。
本发明人推测此类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可以形成具有高离散点再现性的图像的原因如下所述。以相对于聚四氟乙烯颗粒的质量为0.1质量%以上的比例添加至表面层中的聚乙烯醇缩醛起到降低聚四氟乙烯颗粒的带电性的作用,从而防止聚四氟乙烯颗粒通过与调色剂或任何其它构件的摩擦而带电。然而,如果聚乙烯醇缩醛的比例增加,则输送电荷被电荷输送材料周围的聚乙烯醇缩醛捕获,并且电荷输送材料的分子之间的电荷跳跃(charge hopping)受到抑制。结果,所得图像不具有令人满意的离散点再现性。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期望的是,聚乙烯醇缩醛与聚四氟乙烯颗粒的比例为15.0质量%以下。另外,本发明人确认,当在表面层中电荷输送材料的含量相对于表面层的总质量为35质量%以上时,输送电荷不容易被捕获,因此离散点再现性提高。
如上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组件或构件之间的协同相互作用产生期望的有利效果。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本文中公开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包括导电性支承构件和感光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满足特定条件。
本文提到的表面层是指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最上层,并且可以是感光层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设置在感光层上的另一层。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可以通过以期望的顺序施涂后述的用于形成各层而制备的各涂布液并且干燥涂层来生产。各涂布液可以通过浸渍涂布、喷涂、喷墨涂布、辊涂、模涂、刮涂、帘式涂布、线棒涂布、环涂、或任意其它的方法来施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从效率和生产性的观点出发,可以采用浸渍涂布。
现在将描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各层。
导电性支承构件
本文中公开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包括导电性支承构件(以下简称为支承构件)。支承构件可以是中空圆筒状、带状或片状等。中空圆筒状支承构件是有利的。支承构件可以通过如阳极氧化等电化学处理、或喷砂、或切削来表面处理。
支承构件可以由金属、树脂或玻璃制成。
对于金属支承构件,金属可以从铝、铁、镍、铜、金、不锈钢,和它们的合金中选择。铝制支承构件是有利的。
如果支承构件由树脂或玻璃制成,则可以将导电性材料添加至支承构件中或施涂在支承构件上以赋予导电性。
导电层
在支承构件上可以设置导电层。导电层覆盖支承构件的表面缺陷或表面凹凸并且减少来自支承构件表面的光的反射。
导电层可以包含导电性颗粒和树脂。
导电性颗粒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氧化物、金属或炭黑等。
金属氧化物的实例包括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铟、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锡、氧化钛、氧化镁、氧化锑和氧化铋。金属的实例包括铝、镍、铁、镍铬合金、铜、锌和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导电性颗粒可以由如氧化钛、氧化锡或氧化锌等金属氧化物制成。
如果金属氧化物颗粒用作导电性颗粒,则这些颗粒可以用硅烷偶联剂等表面处理,或者掺杂有如磷或铝等元素或其氧化物。
导电性颗粒可以包括核颗粒和覆盖相应颗粒的涂层。核颗粒可以由氧化钛、硫酸钡或氧化锌等制成。涂层可以由如氧化锡等金属氧化物制成。
如果金属氧化物颗粒用作导电性颗粒,则金属氧化物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可以在1nm至500nm的范围内,例如在3nm至400nm的范围内。
导电层中包含的树脂可以是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硅酮树脂、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或醇酸树脂。
导电层可以进一步包含如硅油、树脂颗粒或氧化钛等遮蔽剂(opacity agent)。
导电层的厚度可以在1μm至50μm的范围内,例如在3μm至40μm的范围内。
导电层可以通过施涂包含上述各成分和溶剂的导电层形成用涂布液以形成涂膜、接着干燥而形成。涂布液的溶剂可以是醇系溶剂、亚砜系溶剂、酮系溶剂、醚系溶剂、酯系溶剂、或芳香族烃。通过使用例如油漆搅拌器、砂磨机、球磨机或高速液体碰撞型分散机将导电性颗粒分散在导电层形成用涂布液中。
底涂层
在支承构件或导电层上可以设置底涂层。底涂层增强层间的粘合性并且阻止电荷的注入。
底涂层可以包含树脂。底涂层可以为通过使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单体的组合物聚合而形成的固化膜。
底涂层中包含的树脂的实例包括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聚乙烯基苯酚树脂(polyvinylphenol resin)、醇酸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环氧乙烷树脂、聚环氧丙烷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胺酸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和纤维素树脂。
单体的聚合性官能团的实例包括异氰酸酯基、封端异氰酸酯基、羟甲基、烷基化羟甲基、环氧基、金属醇盐基、羟基、氨基、羧基、巯基(thiol group)、羧酸酐基团和碳-碳双键。
从提高电性能的观点,底涂层可以进一步包含电子输送材料、金属氧化物、金属或导电性高分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添加电子输送材料或金属氧化物。
电子输送材料的实例包括醌化合物、酰亚胺化合物、苯并咪唑化合物、亚环戊二烯基化合物、芴酮化合物、呫吨酮化合物、二苯甲酮化合物、氰基乙烯基化合物、卤代芳基化合物、噻咯(silole)化合物和含硼化合物。底涂层可以为通过使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电子输送材料与上述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单体共聚而形成的固化膜。
添加至底涂层中的金属氧化物的实例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铝和二氧化硅。添加至底涂层中的金属可以是金、银或铝。
底涂层可以进一步包含添加剂。
底涂层的平均厚度可以在0.1μm至50μm的范围内,例如0.2μm至40μm、或者0.3μm至30μm。
底涂层可以通过施涂包含上述各成分和溶剂的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以形成涂膜、接着干燥和/或固化而形成。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溶剂可以是醇系溶剂、酮系溶剂、醚系溶剂、酯系溶剂、或芳香族烃。
感光层
感光层可以为:(1)多层型感光层;或(2)单层型感光层。(1)多层型感光层包括包含电荷产生材料的电荷产生层、和包含电荷输送材料的电荷输送层。(2)单层型感光层是一起包含电荷产生材料和电荷输送材料的感光层。
在表面层为感光层的实施方案中,表面层可以是:(1)多层型感光层的包含电荷输送材料的电荷输送层;或者(2)单层型感光层的单层结构中一起包含电荷产生材料和电荷输送材料的感光层。
(1)多层型感光层
多层型感光层包括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
(1-1)电荷产生层
电荷产生层可以包含电荷产生材料和树脂。
电荷产生材料的实例包括偶氮颜料、苝颜料、多环醌颜料、靛蓝颜料和酞菁颜料。这些当中,偶氮颜料和酞菁颜料是有利的。氧钛酞菁颜料、氯镓酞菁颜料或羟基镓酞菁颜料可以用作酞菁颜料。
在电荷产生层中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相对于电荷产生层的总质量可以在40质量%至85质量%的范围内,例如在60质量%至80质量%的范围内。
电荷产生层中包含的树脂的实例包括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硅酮树脂、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聚乙烯醇树脂、纤维素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和聚氯乙烯树脂。这些当中,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是有利的。
电荷产生层可以进一步包含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或任意其它添加剂。此类添加剂的实例包括受阻酚化合物、受阻胺化合物、硫化合物(sulfur compounds)、磷化合物(phosphorus compounds)和二苯甲酮化合物。
电荷产生层的厚度可以在0.1μm至1μm的范围内,例如在0.15μm至0.4μm的范围内。
电荷产生层可以通过施涂包含上述各成分和溶剂的涂布液以形成涂膜、接着干燥而形成。涂布液的溶剂可以是醇系溶剂、亚砜系溶剂、酮系溶剂、醚系溶剂、酯系溶剂、或芳香族烃。
(1-2)电荷输送层
电荷输送层可以包含电荷输送材料和树脂。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可以将包含电荷输送材料的电荷输送层规定为表面层。
电荷输送材料的实例包括多环芳香族化合物、杂环化合物、腙化合物、苯乙烯基化合物、烯胺化合物、联苯胺化合物、三芳基胺化合物、和具有源自这些化合物的基团的树脂。三芳基胺化合物和联苯胺化合物是有利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电荷输送材料可以从以下化合物中选择:
在电荷输送层中电荷输送材料的含量相对于电荷输送层的总质量在35质量%至70质量%的范围内。
电荷输送层中包含的树脂可以是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系树脂或聚苯乙烯树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使用聚碳酸酯树脂或聚酯树脂。例如,多芳基化合物树脂可以用作聚酯树脂。
电荷输送材料与树脂的质量比可以在4:10至20:10的范围内,例如5:10至12:10。
电荷输送层可以进一步包含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增塑剂、流平剂、润滑剂、耐磨耗性改进剂和任意其它添加剂。更具体地,此类添加剂的实例包括受阻酚化合物、受阻胺化合物、硫化合物、磷化合物、二苯甲酮化合物、硅氧烷改性树脂、硅油、氟树脂颗粒、聚苯乙烯树脂颗粒、聚乙烯树脂颗粒、二氧化硅颗粒、氧化铝颗粒和氮化硼颗粒。
电荷输送层的平均厚度可以在5μm至50μm的范围内,例如8μm至40μm、或者10μm至30μm。
电荷输送层可以通过施涂包含上述各成分和溶剂的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以形成涂膜、接着干燥而形成。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溶剂可以是醇系溶剂、酮系溶剂、醚系溶剂、酯系溶剂或芳香族烃。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使用醚系溶剂或芳香族烃作为溶剂。
(2)单层型感光层
单层型感光层可以通过施涂包含电荷产生材料、电荷输送材料、树脂和溶剂的涂布液以形成涂膜、接着干燥而形成。电荷产生材料、电荷输送材料和树脂可以从“(1)多层型感光层”中列出的相同材料中选择。
保护层
感光层可以覆盖有保护层。保护层增强耐久性。如果表面层是设置在感光层上的另一层,则保护层可以是包含电荷输送材料的表面层。
可以添加至保护层中的电荷输送材料的实例包括多环芳香族化合物、杂环化合物、腙化合物、苯乙烯基化合物、烯胺化合物、联苯胺化合物、三芳基胺化合物、和具有源自这些化合物的基团的树脂。三芳基胺化合物和联苯胺化合物是有利的。
保护层可以进一步包含树脂。保护层中包含的树脂的实例包括聚酯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苯氧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和环氧树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使用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或丙烯酸系树脂。
保护层可以为通过使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单体的组合物聚合而形成的固化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热聚合反应、光聚合反应或放射聚合反应等。单体的聚合性官能团可以为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单体可以具有电荷输送功能。有利的是,保护层为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电荷输送材料的组合物的固化膜。
保护层可以进一步包含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增塑剂、流平剂、润滑剂、耐磨耗性改进剂和任意其它添加剂。更具体地,此类添加剂的实例包括受阻酚化合物、受阻胺化合物、硫化合物、磷化合物、二苯甲酮化合物、硅氧烷改性树脂、硅油、氟树脂颗粒、聚苯乙烯树脂颗粒、聚乙烯树脂颗粒、二氧化硅颗粒、氧化铝颗粒和氮化硼颗粒。
保护层的厚度可以在0.5μm至10μm的范围内,例如在1μm至7μm的范围内。
保护层可以通过施涂包含上述各成分和溶剂的涂布液以形成涂膜、接着干燥和/或固化而形成。保护层用涂布液的溶剂可以是醇系溶剂、酮系溶剂、醚系溶剂、亚砜系溶剂、酯系溶剂或芳香族烃。
表面层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包含聚四氟乙烯颗粒、电荷输送材料和聚乙烯醇缩醛。有利地,表面层不包含导电性颗粒。
聚乙烯醇缩醛
本文所用的聚乙烯醇缩醛是由乙烯醇缩丁醛、乙酸乙烯酯和乙烯醇组成的三元聚合物,并且通过聚乙烯醇与丁醛的反应而生产,因此具有包括缩丁醛基、乙酰基和羟基的结构。通过改变这三种基团的比例,可以控制由重复的电子照相过程引起的聚四氟乙烯颗粒的过度带电(excessive electrification)或带电(charge)。
在聚乙烯醇缩醛中羟基的摩尔百分比可以在25%至40%的范围内。当羟基的摩尔百分比在此范围内时,有效地防止聚四氟乙烯颗粒过度带电,或者防止在表面层形成的同时聚集。
聚乙烯醇缩醛可以从S-LEC B系列、S-LEC K(KS)系列和S-LEC SV系列(各自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和Mowital系列(由Kuraray生产)中选择。更具体地,聚乙烯醇缩醛的实例包括S-LEC B系列,例如BM-1(羟基:34mol%,丁缩醛化度(butyralizationdegree):65mol%±3mol%,分子量:40000)、BH-3(羟基:34mol%,丁缩醛化度:65mol%±3mol%,分子量:110000)、BH-6(羟基:30mol%,丁缩醛化度:69mol%±3mol%,分子量:920000)、BX-1(羟基:33mol%±3mol%,缩醛化度(acetalization degree):66mol%,分子量:100000)、BX-5(羟基:33mol%±3mol%,缩醛化度:66mol%,分子量:130000)、BM-2(羟基:31mol%,丁缩醛化度:68mol%±3mol%,分子量:520000)、BM-5(羟基:34mol%,丁缩醛化度:65mol%±3mol%,分子量:530000)、BL-1(羟基:36mol%,丁缩醛化度:63mol%±3mol%,分子量:190000)、BL-1H(羟基:30mol%,丁缩醛化度:69mol%±3mol%,分子量:20000)、BL-2(羟基:36mol%,丁缩醛化度:63mol%±3mol%,分子量:270000)、BL-2H(羟基:29mol%,丁缩醛化度:70mol%±3mol%,分子量:280000)、BL-10(羟基:28mol%,丁缩醛化度:71mol%±3mol%,分子量:150000)、和BL-S(羟基:22mol%,丁缩醛化度:74mol%±3mol%,分子量:23000);S-LEC KS-10(羟基:25mol%,缩醛化度:65mol%±3mol%,分子量:170000);和Mowital系列,例如B145(羟基:21mol%至27mol%,缩醛化度:67mol%至75mol%)和B16H(羟基:26mol%至31mol%,缩醛化度:66mol%至74mol%,分子量:10000至20000)。这些聚乙烯醇缩醛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组合使用。
在本文公开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中,聚乙烯醇缩醛的含量与聚四氟乙烯颗粒的含量的比例在0.1质量%至15.0质量%的范围内。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聚乙烯醇缩醛的含量与聚四氟乙烯颗粒的含量的比例可以在3.0质量%至12.0质量%或者5.0质量%至10.0质量%的范围内。
从实现具有预期效果的主题的观点,将聚乙烯醇缩醛分布在聚四氟乙烯颗粒周围是有利的。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聚四氟乙烯颗粒和聚乙烯醇缩醛在一定条件下或者通过可以预先将聚乙烯醇缩醛覆盖聚四氟乙烯颗粒的过程添加至表面层中,而不是简单地添加在一起。例如,将聚四氟乙烯颗粒添加至聚乙烯醇缩醛在有机溶剂中的溶液中并且搅拌,然后通过使用珠磨机或任何其它分散装置对混合物施加剪切力。因此,聚四氟乙烯颗粒在涂布有聚乙烯醇缩醛的同时均匀地分散。然后,将电荷输送材料添加并且溶解在所得的分散液中,并且将由此制备的组合物施涂至感光层以形成表面层。这是形成包含聚乙烯醇缩醛覆盖的聚四氟乙烯颗粒的表面层的有利方法。
其中分散有聚四氟乙烯颗粒的聚乙烯醇缩醛溶液的有机溶剂没有特别地限制,并且是可以将聚乙烯醇缩醛溶解至期望的浓度并且还溶解将在随后用于形成表面层的步骤中添加的电荷输送材料和树脂的溶剂。
覆盖聚四氟乙烯颗粒的聚乙烯醇缩醛层的厚度可以在1nm至50nm或者3nm至30nm的范围内。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厚度可以在5nm至20nm的范围内。
聚乙烯醇缩醛的含量与电荷输送材料的含量的比例可以为10%以下,例如6%以下。在聚四氟乙烯颗粒周围的聚乙烯醇缩醛的存在可以防止重复电子照相过程中聚四氟乙烯颗粒的过度带电或带电。然而,如果过度地添加聚乙烯醇缩醛,则聚乙烯醇缩醛起到抑制电荷输送材料的分子间的电荷跳跃的捕获剂的作用。因此,可以将聚乙烯醇缩醛的比例控制在上述范围内。
聚四氟乙烯颗粒
添加至表面层中的聚四氟乙烯颗粒的平均一次粒径可以在40nm至400nm或者40nm至200nm的范围内。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平均一次粒径可以在50nm至100nm的范围内。从便于从感光构件的表面层除去调色剂颗粒的观点,可以使用平均一次粒径为50nm以上的聚四氟乙烯颗粒。然而,平均一次粒径大于10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会散射照射光,结果降低所得图像中离散点的品质。
在表面层中聚四氟乙烯颗粒的含量相对于表面层的总质量可以在1质量%至40.0质量%的范围内,例如10.0质量%至30.0质量%。
从防止聚四氟乙烯颗粒在表面层中聚集的观点,表面层可以包含具有氟烷基的聚合物。该聚合物与表面层中的聚四氟乙烯颗粒的比例可以在3.0质量%至10.0质量%的范围内。
消泡剂
表面层可以进一步包含消泡剂。如果以高浓度,例如30质量%的聚四氟乙烯颗粒的分散液的形式使用聚四氟乙烯颗粒,则分散液倾向于发泡。添加消泡剂是有利的。
表面层中使用的消泡剂根据与溶剂的组合适当地选自包括硅酮系或氟硅酮系乳液型、自乳化型、油型、油化合物型、溶液型、粉末型和固体型的那些的各种消泡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从使消泡剂存在于用作非水系有机溶剂的溶剂与空气之间的界面处而不是在溶剂与聚四氟乙烯颗粒之间的界面处的观点,可以使用亲水性或水溶性硅酮系消泡剂。然而,消泡剂的选择不特别限于此。消泡剂的含量取决于分散液中聚四氟乙烯颗粒的含量(浓度)和其它因素,并且相对于分散液的总质量可以为1质量%以下。
电荷输送材料
当电荷输送层规定为表面层时,可以使用任意的以下电荷输送材料:
当将保护层规定为表面层时,保护层可以包含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粘结剂树脂,或者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单体(反应性单体)或低聚物,以及具有聚合性反应基团的电荷输送化合物。表面保护层通过使这些成分固化而形成。为了固化,可以使用光、热或放射线(例如电子束)。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表面保护层可以是不包含不具有电荷输送官能团的树脂或单体或低聚物、具有链聚合性官能团的电荷输送化合物的固化产物。
链聚合性官能团的实例包括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烷氧基甲硅烷基和环氧基。可以有利地使用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
电荷输送化合物的实例包括:
在表面层中电荷输送材料的含量相对于表面层的总质量可以为35质量%以上,例如60质量%。
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粘结剂树脂是具有可与上述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电荷输送化合物聚合的官能团的粘结剂树脂,并且没有其它限制。例如,可以使用具有以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的粘结剂树脂: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设备,并且包括上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及选自由充电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和清洁装置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装置。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这些装置被一体化支承。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电子照相设备包括上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充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和转印装置。
图1是设置有包括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的电子照相设备的结构的示意图。
由附图标记1表示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是中空且圆筒状的并且以预定的圆周速度沿箭头所示方向在轴2上旋转驱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用充电装置3充电至预定正电位或负电位。虽然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充电装置3为用于辊充电的辊类型,但是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充电装置3可以为电晕充电、接近充电(proximity charging)、或注入充电(injection charging)等类型。将对应于目标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通过用来自曝光装置(未示出)的曝光光4照射形成在带电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上。将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用显影装置5中容纳的调色剂显影为调色剂图像。将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装置6转印至转印介质7。将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介质7输送至定影装置8并且通过定影装置8定影,从而作为输出图像从电子照相设备排出。电子照相设备可以包括用于除去转印之后残留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上的调色剂等的清洁装置9。可选地,可以在不使用清洁装置的情况下应用其中显影装置等用于除去调色剂等的所谓的无清洁器系统(cleanerless system)。电子照相设备可以包括可用来自预曝光装置(未示出)的预曝光光10操作以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除去静电的静电消除机构。此外,电子照相设备可以具有引导处理盒的拆卸或安装的如轨道等导轨12。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可以用于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或具有这些设备的功能的多功能机。
实施例
将参考实施例和比较例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主题。然而,该主题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在以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份”以质量为基准。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制备
实施例1
将直径为24mm且长度为257mm的铝筒用作支承构件(导电性支承构件)。
然后,由以下材料制备分散液:
-金属氧化物颗粒:214份覆盖有氧缺少型氧化锡(SnO2)的氧化钛(TiO2)颗粒;
-粘结剂树脂:132份酚醛树脂(酚醛树脂单体/低聚物)Plyophen J-325(由DIC生产,树脂固成分:60质量%);和
-溶剂:98份1-甲氧基-2-丙醇。
在容纳有450份直径为0.8mm的玻璃珠的砂磨机中,在冷却水设定为18℃的情况下,将这些成分以2000rpm的旋转速度共混4.5小时,从而得到分散液。然后,通过网筛(开口:150μm)将玻璃珠从分散液中除去。
将作为表面粗糙化剂的硅酮树脂颗粒Tospearl 120(由Momentive PerformanceMaterials制造,平均粒径:2μm)添加至分散液中。将此时的硅酮树脂颗粒相对于已经除去玻璃珠的分散液中的金属氧化物颗粒和粘结剂的总质量的比例调整为10质量%。另外,将作为流平剂的硅油(SH28PA,由Dow Corning Toray生产)以相对于分散液中的金属氧化物颗粒和粘结剂的总质量为0.01质量%的比例添加至分散液中,并且搅拌该混合物以得到导电层形成用涂布液。
将该涂布液通过浸渍涂布施涂至支承构件的表面。将所得涂膜通过在150℃下加热30分钟来干燥和固化以得到30μm厚的导电层。
随后,将15份N-甲氧基甲基化6-尼龙树脂Tresin EF-30T(由Nagase Chemtex生产)和5份共聚尼龙树脂Amilan CM8000(由Toray生产)溶解于220份甲醇和110份1-丁醇的混合溶剂中以得到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将该涂布液通过浸渍涂布施涂至导电层的表面上。将所得涂膜在100℃下干燥10分钟以得到0.65μm厚的底涂层。
接下来,将2份聚乙烯醇缩丁醛S-LEC BX-1(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溶解于100份环己酮中。向所得溶液中添加4份结晶性羟基镓酞菁(电荷产生材料),所述羟基镓酞菁的CuKαX射线衍射光谱在布拉格角2θ为7.4°±0.2°和28.1°±0.2°处具有强峰。在容纳有直径1mm的玻璃珠的砂磨机中,将各成分在23℃±3℃下分散1小时而均匀地共混。在共混后,将100份乙酸乙酯添加至分散液中以得到电荷产生层形成用涂布液。将该涂布液通过浸渍涂布施涂至底涂层上。将所得涂膜在90℃下干燥10分钟以得到0.20μm厚的电荷产生层。
随后,通过将60份由式(CTM-1)表示的化合物、30份由式(CTM-3)表示的化合物、10份由式(CTM-2)表示的化合物、100份聚碳酸酯IUPILON Z400(由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生产的双酚Z聚碳酸酯)、和0.2份具有由下式(E)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粘均分子量Mv:20000)溶解于260份邻二甲苯和240份苯甲酸甲酯的混合溶剂中来制备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
将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通过浸渍涂布施涂至电荷产生层的表面上。将所得涂膜在125℃下干燥30分钟以得到12.0μm厚的电荷输送层。
表面层用的聚四氟乙烯颗粒分散液的制备
在48.5份异丙醇和20份1-丁醇的混合溶剂中在搅拌下充分地溶解1.5份聚乙烯醇缩醛S-LEC BL-10(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羟基:34mol%,丁缩醛化度:71mol%±3mol%,分子量:约15000)。然后,将30份平均粒径为20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在搅拌下添加至溶液中以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中的聚四氟乙烯颗粒分散在容纳有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的珠磨机中,并且将0.1份硅酮消泡剂KM-72(由Shin-Etsu Chemical生产)添加至分散液中以得到聚四氟乙烯颗粒分散液。
表面层形成用涂布液的制备
随后,将70份由上述式(H-5)表示的空穴输送化合物、30份1,1,2,2,3,3,4-七氟环戊烷和30份1-丙醇添加至聚四氟乙烯颗粒分散液中以得到混合液。该混合液通过Polyflon过滤器(PF-040,由ADVANTEC制造)过滤以得到表面层形成用涂布液。
表面层的形成
将表面层形成用涂布液通过浸渍涂布施涂至电荷输送层上,并且将涂膜在60℃下干燥5分钟。干燥后,将涂膜在氮气氛下在70kV的加速电压和8000Gy的吸收剂量下用电子束放射线照射1.6秒。然后,在涂膜温度达到130℃的条件下,将涂膜在氮气氛下加热处理1分钟。在从电子束照射至1分钟热处理的各步骤中氧浓度为15ppm。随后,在涂膜温度达到110℃的条件下,将涂膜在空气中热处理15分钟,由此产生3μm厚的表面层。
因此,生产依次包括支承构件、导电层、底涂层、电荷产生层、电荷输送层和表面保护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1)。
实施例2
除了聚四氟乙烯颗粒分散液的制备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2)。在该制备中,将1.5份聚乙烯醇缩醛、和48.5份异丙醇和20份1-丁醇的混合溶剂的量改变为0.3份聚乙烯醇缩醛、49.7份异丙醇和20份1-丁醇。
实施例3
除了聚四氟乙烯颗粒分散液的制备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3)。在该制备中,将1.5份聚乙烯醇缩醛、和48.5份异丙醇和20份1-丁醇的混合溶剂的量改变为0.9份聚乙烯醇缩醛、49.1份异丙醇和20份1-丁醇。
实施例4
除了聚四氟乙烯颗粒分散液的制备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4)。在该制备中,将1.5份聚乙烯醇缩醛、和48.5份异丙醇和20份1-丁醇的混合溶剂的量改变为3份聚乙烯醇缩醛、47份异丙醇和20份1-丁醇。
实施例5
除了聚四氟乙烯颗粒分散液的制备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5)。在该制备中,将1.5份聚乙烯醇缩醛、和48.5份异丙醇和20份1-丁醇的混合溶剂的量改变为4.5份聚乙烯醇缩醛、45.5份异丙醇和20份1-丁醇。
实施例6
除了聚四氟乙烯颗粒分散液的制备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6)。在该制备中,将1.5份聚乙烯醇缩醛、和48.5份异丙醇和20份1-丁醇的混合溶剂的量改变为0.03份聚乙烯醇缩醛、49.97份异丙醇和20份1-丁醇。
实施例7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10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聚乙烯醇缩醛S-LEC BM-1(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的聚乙烯醇缩醛,羟基:34mol%,丁缩醛化度:65mol%±3mol%,分子量:40000),并且直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代替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7)。
实施例8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10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聚乙烯醇缩醛S-LEC BM-1(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的聚乙烯醇缩醛,羟基:34mol%,丁缩醛化度:65mol%±3mol%,分子量:40000),并且直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代替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以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8)。
实施例9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10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聚乙烯醇缩醛S-LEC BM-1(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的聚乙烯醇缩醛,羟基:34mol%,丁缩醛化度:65mol%±3mol%,分子量:40000),并且直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代替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以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9)。
实施例10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10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聚乙烯醇缩醛S-LEC BM-1(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的聚乙烯醇缩醛,羟基:34mol%,丁缩醛化度:65mol%±3mol%,分子量:40000),并且直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代替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以外,以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10)。
实施例11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10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聚乙烯醇缩醛S-LEC BM-1(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的聚乙烯醇缩醛,羟基:34mol%,丁缩醛化度:65mol%±3mol%,分子量:40000),并且直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代替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以外,以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11)。
实施例12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10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聚乙烯醇缩醛S-LEC BM-1(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的聚乙烯醇缩醛,羟基:34mol%,丁缩醛化度:65mol%±3mol%,分子量:40000),并且直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代替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以外,以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12)。
实施例13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5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聚乙烯醇缩醛S-LEC BL-S(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的聚乙烯醇缩醛,羟基:22mol%,丁缩醛化度:约74mol%±3mol%,分子量:23000),并且直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代替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13)。
实施例14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5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聚乙烯醇缩醛S-LEC BL-S(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的聚乙烯醇缩醛,羟基:22mol%,丁缩醛化度:约74mol%±3mol%,分子量:23000),并且直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代替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以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14)。
实施例15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5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聚乙烯醇缩醛S-LEC BL-S(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的聚乙烯醇缩醛,羟基:22mol%,丁缩醛化度:约74mol%±3mol%,分子量:23000),并且直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代替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以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15)。
实施例16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5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聚乙烯醇缩醛S-LEC BL-S(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的聚乙烯醇缩醛,羟基:22mol%,丁缩醛化度:约74mol%±3mol%,分子量:23000),并且直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代替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以外,以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16)。
实施例17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5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聚乙烯醇缩醛S-LEC BL-S(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的聚乙烯醇缩醛,羟基:22mol%,丁缩醛化度:约74mol%±3mol%,分子量:23000),并且直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代替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以外,以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17)。
实施例18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5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聚乙烯醇缩醛S-LEC BL-S(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的聚乙烯醇缩醛,羟基:22mol%,丁缩醛化度:约74mol%±3mol%,分子量:23000),并且直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代替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以外,以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18)。
实施例19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30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和聚乙烯醇缩醛S-LEC BX-1(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的聚乙烯醇缩醛,羟基:33mol%±3mol%,缩醛化度:约66mol%,分子量:100000)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19)。
实施例20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30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和聚乙烯醇缩醛S-LEC BX-1(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的聚乙烯醇缩醛,羟基:33mol%±3mol%,缩醛化度:约66mol%,分子量:100000)以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20)。
实施例21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30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和聚乙烯醇缩醛S-LEC BX-1(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的聚乙烯醇缩醛,羟基:33mol%±3mol%,缩醛化度:约66mol%,分子量:100000)以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21)。
实施例22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30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和聚乙烯醇缩醛S-LEC BX-1(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的聚乙烯醇缩醛,羟基:33mol%±3mol%,缩醛化度:约66mol%,分子量:100000)以外,以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22)。
实施例23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30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和聚乙烯醇缩醛S-LEC BX-1(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的聚乙烯醇缩醛,羟基:33mol%±3mol%,缩醛化度:约66mol%,分子量:100000)以外,以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23)。
实施例24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30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和聚乙烯醇缩醛S-LEC BX-1(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的聚乙烯醇缩醛,羟基:33mol%±3mol%,缩醛化度:约66mol%,分子量:100000)以外,以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24)。
实施例25
除了聚四氟乙烯颗粒分散液的制备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25)。在该制备中,将1.5份聚乙烯醇缩醛、和48.5份异丙醇和20份1-丁醇的混合溶剂的量改变为0.9份聚乙烯醇缩醛、49.1份异丙醇和20份1-丁醇。
实施例26
除了将用于聚四氟乙烯颗粒分散液的制备的1.5份聚乙烯醇缩醛、和48.5份异丙醇和20份1-丁醇的混合溶剂的量改变为3.6份聚乙烯醇缩醛、46.4份异丙醇和20份1-丁醇,并且用直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代替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26)。
实施例27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10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和聚乙烯醇缩醛S-LEC BM-1(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的聚乙烯醇缩醛,羟基:34mol%,丁缩醛化度:65mol%±3mol%,分子量:40000)以外,以与实施例25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27)。
实施例28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10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和聚乙烯醇缩醛S-LEC BM-1(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的聚乙烯醇缩醛,羟基:34mol%,丁缩醛化度:65mol%±3mol%,分子量:40000)以外,以与实施例26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28)。
实施例29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5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和聚乙烯醇缩醛S-LEC BL-S(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的聚乙烯醇缩醛,羟基:22mol%,丁缩醛化度:约74mol%±3mol%,分子量:23000)以外,以与实施例25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29)。
实施例30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5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和聚乙烯醇缩醛S-LEC BL-S(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的聚乙烯醇缩醛,羟基:22mol%,丁缩醛化度:约74mol%±3mol%,分子量:23000)以外,以与实施例26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30)。
比较例1
除了不使用聚乙烯醇缩醛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C1)。
比较例2
除了聚四氟乙烯颗粒分散液的制备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C2)。在该制备中,将1.5份聚乙烯醇缩醛、和48.5份异丙醇和20份1-丁醇的混合溶剂的量改变为6份聚乙烯醇缩醛、44份异丙醇和20份1-丁醇。
实施例31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形成直至电荷输送层的各层,并且通过使用以下涂布液形成表面层。
表面层用的聚四氟乙烯颗粒分散液的制备
在48.5份异丙醇和20份1-丁醇的混合溶剂中在搅拌下充分地溶解1.5份聚乙烯醇缩醛S-LEC BM-1(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羟基:34mol%,丁缩醛化度:65mol%±3mol%,分子量:40000)。然后,将30份平均粒径为20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在搅拌下添加至溶液中以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中的聚四氟乙烯颗粒分散在容纳有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的珠磨机中,并且将0.1份硅酮消泡剂KM-72(由Shin-Etsu Chemical生产)添加至分散液中以得到聚四氟乙烯颗粒分散液。
表面层形成用涂布液的制备
随后,将55份由下式(H-15)表示的空穴输送化合物、13.5份由上述式(J-1)表示的非电荷输送化合物、30份1,1,2,2,3,3,4-七氟环戊烷和30份1-丙醇添加至聚四氟乙烯颗粒分散液中以得到混合液。该混合液通过Polyflon过滤器(PF-040,由ADVANTEC制造)过滤以得到表面层形成用涂布液。
表面层的形成
将表面层形成用涂布液通过浸渍涂布施涂至电荷输送层上,并且将涂膜在60℃下干燥5分钟。干燥后,将涂膜在氮气氛下在70kV的加速电压和8000Gy的吸收剂量下用电子束放射线照射1.6秒。然后,在涂膜温度达到130℃的条件下,将涂膜在氮气氛下加热处理1分钟。在从电子束照射至1分钟热处理的各步骤中氧浓度为15ppm。随后,在涂膜温度达到110℃的条件下,将涂膜在空气中热处理15分钟,由此得到3μm厚的表面层。
因此,生产依次包括支承构件、导电层、底涂层、电荷产生层、电荷输送层和表面保护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31)。
实施例32
除了将用于形成表面层的由式(H-5)表示的空穴输送化合物和由式(J-1)表示的非电荷输送化合物的量分别改变为45份和23.5份以外,以与实施例3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32)。
实施例33
除了将用于形成表面层的由式(H-5)表示的空穴输送化合物和由式(J-1)表示的非电荷输送化合物的量分别改变为35份和33.5份以外,以与实施例3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33)。
实施例34
除了将用于形成表面层的S-LEC BM-1、由式(H-5)表示的空穴输送化合物和由式(J-1)表示的非电荷输送化合物的量分别改变为3份、55份和12份以外,以与实施例3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34)。
实施例35
除了将用于形成表面层的S-LEC BM-1、由式(H-5)表示的空穴输送化合物和由式(J-1)表示的非电荷输送化合物的量分别改变为3份、45份和22份以外,以与实施例3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35)。
实施例36
除了将用于形成表面层的S-LEC BM-1、由式(H-5)表示的空穴输送化合物和由式(J-1)表示的非电荷输送化合物的量分别改变为3份、35份和32份以外,以与实施例3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36)。
实施例37
除了将用于形成表面层的S-LEC BM-1、由式(H-5)表示的空穴输送化合物和由式(J-1)表示的非电荷输送化合物的量分别改变为4.5份、55份和10.5份以外,以与实施例3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37)。
实施例38
除了将用于形成表面层的S-LEC BM-1、由式(H-5)表示的空穴输送化合物和由式(J-1)表示的非电荷输送化合物的量分别改变为4.5份、45份和20.5份以外,以与实施例3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38)。
实施例39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10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代替聚四氟乙烯颗粒,并且直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代替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以外,以与实施例33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39)。
实施例40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10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代替聚四氟乙烯颗粒,并且直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代替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以外,以与实施例36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40)。
比较例3
除了将用于形成表面层的由式(H-5)表示的空穴输送化合物和由式(J-1)表示的非电荷输送化合物的量分别改变为32份和36.5份以外,以与实施例3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C3)。
比较例4
除了将用于形成表面层的S-LEC BM-1、由式(H-5)表示的空穴输送化合物和由式(J-1)表示的非电荷输送化合物的量分别改变为3份、32份和35份以外,以与实施例3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C4)。
实施例41
除了将用于形成表面层的聚四氟乙烯颗粒、由式(H-5)表示的空穴输送化合物和由式(J-1)表示的非电荷输送化合物的量分别改变为20份、55份和24份以外,以与实施例3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41)。
实施例42
除了将用于形成表面层的聚四氟乙烯颗粒、由式(H-5)表示的空穴输送化合物和由式(J-1)表示的非电荷输送化合物的量分别改变为20份、35份和44份以外,以与实施例3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42)。
实施例43
除了将用于形成表面层的聚四氟乙烯颗粒、由式(H-5)表示的空穴输送化合物和由式(J-1)表示的非电荷输送化合物的量分别改变为10份、55份和34.5份以外,以与实施例3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43)。
实施例44
除了将用于形成表面层的聚四氟乙烯颗粒、由式(H-5)表示的空穴输送化合物和由式(J-1)表示的非电荷输送化合物的量分别改变为10份、35份和54.5份以外,以与实施例3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44)。
实施例45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10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代替聚四氟乙烯颗粒,并且直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代替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以外,以与实施例4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45)。
实施例46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10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代替聚四氟乙烯颗粒,并且直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代替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以外,以与实施例42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46)。
实施例47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10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代替聚四氟乙烯颗粒,并且直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代替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以外,以与实施例43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47)。
实施例48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10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代替聚四氟乙烯颗粒,并且直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代替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以外,以与实施例44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48)。
实施例49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5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代替聚四氟乙烯颗粒,并且直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代替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以外,以与实施例4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49)。
实施例50
除了使用平均粒径为5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代替聚四氟乙烯颗粒,并且直径为0.1mm的氧化锆珠代替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以外,以与实施例42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50)。
实施例51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形成直至电荷产生层的各层以形成依次包括支承构件、导电层、底涂层和电荷产生层的多层结构。
随后,制备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CTL-51)以施涂至电荷产生层上。该涂布液根据以下步骤来制备。首先,为了制备涂布液CTL-51,制备聚四氟乙烯颗粒分散液。更具体地,将1.5份聚乙烯醇缩醛S-LEC BL-10(由Sekisui Chemical生产,羟基:28mol%,丁缩醛化度:71mol%±3mol%,分子量:约15000)在搅拌下充分地溶解于48.5份甲基乙基酮和20份N-甲基吡咯烷酮的混合溶剂中。然后,将30份平均粒径为20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在搅拌下添加至溶液中以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中的聚四氟乙烯颗粒分散在容纳有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粒的珠磨机中,以得到聚四氟乙烯颗粒分散液(B-51)。
然后,将44份电荷输送材料CTM-3、0.5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和55份双酚Z聚碳酸酯树脂(PCZ500,粘均粒径:50000)溶解于400质量份氯苯中以得到电荷输送材料溶液。电荷输送材料溶液与分散液B-51混合以得到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CTL-51)。在该过程中,添加聚四氟乙烯颗粒使得其含量相对于涂布液CTL-51中的CTM-3、BHT、PCZ500、聚四氟乙烯颗粒和聚乙烯醇缩醛的总质量变为10质量%。将所得混合液施涂至电荷产生层上,并且将涂层在130℃下干燥45分钟,以得到36μm厚的电荷输送层。
因此,制备依次包括支承构件、导电层、底涂层、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51)。
实施例52
以与实施例51相同的方式制备聚四氟乙烯颗粒分散液(B-51)。然后,在200份二甲氧基甲烷和250份环戊酮的混合溶剂中溶解50份作为具有以下结构(重复单元中l:m:n比例:10:5:5,重均分子量:约85000)的聚酯树脂的粘结剂树脂PS-A:
随后,将45份由式(CTM-1)表示的电荷输送材料、5份由式(CTM-2)表示的电荷输送材料进一步溶解于混合溶液中以得到电荷输送材料溶液。所得溶液与分散液P-51混合以得到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CTL-52)。在该步骤中,添加聚四氟乙烯颗粒使得其含量相对于涂布液CTL-52中的CTM-1、CTM-2、PS-A、聚四氟乙烯颗粒和聚乙烯醇缩醛的总质量将变为10质量%。将所得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CTL-52)施涂至电荷产生层上,并且将涂层在130℃下干燥45分钟,以得到18μm厚的电荷输送层。因此,完成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52)。
实施例53
除了用双酚Z聚碳酸酯树脂IUPILON Z400(由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生产的双酚Z聚碳酸酯)代替粘结剂树脂PS-A以外,以与实施例52相同的方式制备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CTL-53),并且将该涂布液施涂至电荷产生层上以形成包含聚四氟乙烯颗粒和聚乙烯醇缩醛的18μm厚的电荷输送层,由此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53)。
实施例54
除了用具有由下式(P-2)表示的重复单元的多芳基化合物树脂(重均分子量(Mw):120,000)代替粘结剂树脂PS-A以外,以与实施例52相同的方式制备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CTL-54),并且将该涂布液施涂至电荷产生层上以形成包含聚四氟乙烯颗粒和聚乙烯醇缩醛的18μm厚的电荷输送层,由此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54)。
在此处使用的多芳基化合物树脂中,对苯二甲酸结构与间苯二甲酸结构的摩尔比(对苯二甲酸结构:间苯二甲酸结构)为50:50。
实施例55
除了以下条件以外,以与实施例51相同的方式制备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CTL-55):
-用22份CTM-3和22份由下式表示的电荷输送材料CTM-3P的组合代替44份电荷输送材料CTM-3:
-用40份PCZ 500和15份由以下结构式(PC-X)表示的聚碳酸酯树脂(粘均分子量:50000)的组合代替55份双酚Z聚碳酸酯树脂PCZ 500(粘均分子量:50000):
将所得涂布液(CTL-55)施涂至电荷产生层上以形成包含聚四氟乙烯颗粒和聚乙烯醇缩醛的18μm厚的电荷输送层,由此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55)。
实施例56
除了使用一次粒径为10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作为聚四氟乙烯颗粒以外,以与实施例52相同的方式制备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CTL-56)。将该涂布液施涂至电荷产生层上以形成包含聚四氟乙烯颗粒和聚乙烯醇缩醛的18μm厚的电荷输送层,由此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56)。
实施例57
除了使用一次粒径为50nm的聚四氟乙烯颗粒作为聚四氟乙烯颗粒以外,以与实施例52相同的方式制备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CTL-57)。将该涂布液施涂至电荷产生层上以形成包含聚四氟乙烯颗粒和聚乙烯醇缩醛的18μm厚的电荷输送层,由此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57)。
实施例58
除了聚四氟乙烯颗粒分散液的制备以外,以与实施例52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58)。在该制备中,用3份聚乙烯醇缩醛、44份环己酮和20份N,N-二甲基乙酰胺的组合代替1.5份聚乙烯醇缩醛、48.5份甲基乙基酮和20份N-甲基吡咯烷酮的组合。
实施例59
除了聚四氟乙烯颗粒分散液的制备以外,以与实施例52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59)。在该制备中,用0.9份聚乙烯醇缩醛、49.1份环己酮和20份N,N-二甲基乙酰胺的组合代替1.5份聚乙烯醇缩醛、48.5份甲基乙基酮和20份N-甲基吡咯烷酮的组合。
实施例60
除了聚四氟乙烯颗粒分散液的制备以外,以与实施例52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60)。在该制备中,用0.3份聚乙烯醇缩醛、49.7份环己酮和20份N,N-二甲基乙酰胺的组合代替1.5份聚乙烯醇缩醛、48.5份甲基乙基酮和20份N-甲基吡咯烷酮的组合。
实施例61
除了聚四氟乙烯颗粒分散液的制备以外,以与实施例52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61)。在该制备中,用4.5份聚乙烯醇缩醛、45.5份环己酮和20份N,N-二甲基乙酰胺的组合代替1.5份聚乙烯醇缩醛、48.5份甲基乙基酮和20份N-甲基吡咯烷酮的组合。
评价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通纸耐久试验
将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样品OPC-1至OPC-61和OPC-C1至OPC-C4安装在由Hewlett-Packard制造的激光束打印机Color LaseJet Enterprise M552中并且在23℃的常温和5%的低相对湿度下供给打印纸的同时进行耐久试验。在该通纸耐久试验中,以其中打印纸逐一输出的间歇模式在5000张信纸上打印打印率为2%的文字图案。
测量在开始耐久试验前和在5000张纸输出后带电电位(暗部电位)和当暴露于光时的电位(亮部电位)。对于电位测量,使用白色实心图案和黑色实心图案各1张。初期暗部电位表示为Vd,和初期亮部电位表示为Vl(各自在耐久试验开始时)。5000张输出后的暗部电位表示为Vd',和5000张输出后的亮部电位表示为Vl'。计算表示5000张输出后的亮部电位Vl'与初期亮部电位Vl之差的亮部电位的变化量ΔV1(=|Vl'-Vl|)。
结果示于下表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打印图案清晰度(离散点)的试验
为了检查打印图案的清晰度,将由Hewlett-Packard制造的激光束打印机ColorLaser Jet Enterprise M552如下改造。更具体地,改造打印机,使得充电条件和激光曝光量可以变化。另外,改造打印机改造,使得在其它颜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处理盒未安装至打印机的它们的位置的情况下,在安装有任意上述制备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OPC-1至OPC-61和OPC-C1至OPC-C4的黑色处理盒安装至打印机的黑色处理盒的位置的状态下可操作。对于输出图像图案,仅将黑色处理盒安装至激光束打印机,并且输出黑色单色图案。调整激光束强度,使得暗部电位Vd为-600V;亮部电位V1为-250V;以及施加至充电构件的显影偏压Vdc为-450V。
基于在23℃的常温和5%的低湿度下通过以各自对应于三点的间隔曝光形成的点的输出图像图案的浓度来评价输出图像图案的清晰度。由曝光点部分和未曝光点部分(白色部分)之间的输出图像的白色度的差计算输出图案的浓度。用白色光度计(TC-6DS/A,由Tokyo Denshoku制造,使用红棕色滤光器)测量输出图像图案的浓度。
如果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上清晰地形成离散点图案的潜像,则在纸张上清晰地输出离散点,由此输出高浓度图像。如果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上没有清晰地形成离散点图案的潜像,则在纸张上无法清晰地输出离散点,由此输出低浓度图像。因此,可以基于输出图像图案的浓度的高或低来评价输出图像图案的清晰度。当输出图像图案的浓度为8.0%以上时,确定的是,曝光的点被清晰地再现。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此类改进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6)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包括:支承构件;和感光层,
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最上层规定为表面层,并且所述表面层包含聚四氟乙烯颗粒、电荷输送材料和聚乙烯醇缩醛,并且
其中在所述表面层中所述聚乙烯醇缩醛的含量与所述聚四氟乙烯颗粒的含量的比例在0.1质量%至15.0质量%的范围内,并且在所述表面层中所述电荷输送材料的含量相对于所述表面层的总质量为35质量%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在所述表面层中所述聚乙烯醇缩醛的含量与所述聚四氟乙烯颗粒的含量的比例在3.0质量%至12.0质量%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所述聚四氟乙烯颗粒的平均一次粒径在50nm至100nm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在所述表面层中所述电荷输送材料的含量相对于所述表面层的总质量为60质量%以上。
5.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其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设备,所述处理盒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
选自由充电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和清洁装置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装置,所述至少一种装置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被一体化支承。
6.一种电子照相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充电装置;
曝光装置;
显影装置;和
转印装置。
CN201810722334.8A 2017-06-29 2018-06-29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Active CN1092129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7999A JP6921651B2 (ja) 2017-06-29 2017-06-29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7-127999 2017-06-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2921A true CN109212921A (zh) 2019-01-15
CN109212921B CN109212921B (zh) 2022-10-04

Family

ID=62567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22334.8A Active CN109212921B (zh) 2017-06-29 2018-06-29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39888B2 (zh)
EP (1) EP3422106B1 (zh)
JP (1) JP6921651B2 (zh)
CN (1) CN1092129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13054B2 (ja) * 2019-02-14 2024-0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346243B2 (ja) * 2019-10-29 2023-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7483477B2 (ja) 2020-04-21 2024-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ドラム、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7449151B2 (ja) * 2020-04-21 2024-03-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ドラム
US20230195003A1 (en) 2021-12-16 2023-06-22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4027443A (ja) 2022-08-17 2024-03-01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16116A (ja) * 2002-04-19 2003-11-06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CN102540786A (zh) * 2010-11-04 2012-07-04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生产方法、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JP2013257416A (ja) * 2012-06-12 2013-12-26 Sharp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20150241803A1 (en) * 2014-02-24 2015-08-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2016148766A (ja) * 2015-02-12 2016-08-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検査方法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26838A (en) * 1980-03-12 1981-10-05 Canon Inc Electrophotographic receptor
US7022450B2 (en) * 2002-03-05 2006-04-04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60318155T2 (de) * 2002-07-15 2008-12-11 Canon K.K. Elektrophotografisches,photoempfindliches Element, Bildaufzeichnungsgerät, und Prozesskartusche
JP2008015275A (ja) * 2006-07-06 2008-01-24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343380B2 (ja) * 2008-03-21 2013-11-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0181438A (ja) * 2009-02-03 2010-08-19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トナー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静電荷像現像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4735727B2 (ja) 2009-02-27 2011-07-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16116A (ja) * 2002-04-19 2003-11-06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CN102540786A (zh) * 2010-11-04 2012-07-04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生产方法、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JP2013257416A (ja) * 2012-06-12 2013-12-26 Sharp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20150241803A1 (en) * 2014-02-24 2015-08-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2016148766A (ja) * 2015-02-12 2016-08-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検査方法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2921B (zh) 2022-10-04
US20190004442A1 (en) 2019-01-03
EP3422106A1 (en) 2019-01-02
JP2019012141A (ja) 2019-01-24
EP3422106B1 (en) 2021-01-20
JP6921651B2 (ja) 2021-08-18
US10539888B2 (en) 2020-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2921A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JP7009258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KR100862780B1 (ko) 전자 사진 감광체, 공정 카트리지 및 전자 사진 장치
US7081234B1 (en) Process of making hydrophobic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JP7208423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8141980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CN109557777A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生产方法、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US11256186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6918550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10209018A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JP2021004948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20101699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DE102017103153B4 (de) Elektrophotographisches photosensitives element, prozesskartusche und elektrophotographischer apparat
US7341812B2 (en) Photosensitive member having two layer undercoat
CN111856896A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JP2014178342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KR20200092257A (ko) 전자사진 감광체,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전자사진 장치
CN107436541A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9976113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JP2019035900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8101136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263026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2005242155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る電子写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US20050202330A1 (en) Reversibly color changing undercoat layer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s
JP6789686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