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96260A - 电磁阀 - Google Patents

电磁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96260A
CN109196260A CN201780030284.0A CN201780030284A CN109196260A CN 109196260 A CN109196260 A CN 109196260A CN 201780030284 A CN201780030284 A CN 201780030284A CN 109196260 A CN109196260 A CN 1091962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valve
pair
valve body
support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02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96260B (zh
Inventor
芳村亲
芳村亲一
梅田和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C Corp filed Critical SM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196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96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96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962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44One-way valve
    • F16K31/0655Lift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8/00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 B60T8/3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0T8/34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having a fluid pressure regulator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 B60T8/36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having a fluid pressure regulator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including a pilot valve responding to an electromagnetic force
    • B60T8/3615Electromagnetic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ti-lock brake and traction control systems
    • B60T8/363Electromagnetic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ti-lock brake and traction control systems in hydraulic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34Cutting-off parts, e.g. valve members, sea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2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lift valves
    • F16K27/029Electro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03Multiple-way valves
    • F16K31/061Sliding valves
    • F16K31/0613Sliding valves with cylindrical sli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75Electromagnet aspects, e.g. electric supply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磁阀,其通过由螺线管的励磁使可动铁芯位移来使阀体动作,通过更合理的改进设计可进一步抑制制造成本。可动铁芯(40)具有被形成为截面大致矩形的板状的铁芯部(43)和与该铁芯部(43)相连的阀支承部,该该阀支承部具有一对支承臂(45、45),该一对支承臂(45、45)与上述可动铁芯(40)的宽度方向并行地配设,并且与上述铁芯部(43)无接缝地一体地相连,上述可动铁芯(40)的厚度方向一侧的表面(50)及另一侧的表面(50)分别由遍及上述铁芯部(43)和上述一对支承臂(45、45)地连续地延伸的单一的平面构成,相互平行,将阀体(3)支承在上述一对支承臂(45、45)之间。

Description

电磁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对螺线管进行励磁使可动铁芯位移来使阀体在该可动铁芯的位移方向动作并由此切换多个端口之间的连接状态的电磁阀。
背景技术
通过对螺线管进行励磁使可动铁芯位移来使阀体在该可动铁芯的位移方向动作并由此以切换多个端口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方式构成的电磁阀,如在专利文件1中公开的那样,以往已被众所周知。
在此专利文件1中公开的电磁阀中,上述可动铁芯被形成为截面大致矩形,在此可动铁芯的轴方向的一端,固定地安装了具备由树脂制材料构成的弹性部的阀体。另外,在阀主体内,形成了收容上述阀体的阀收容室,多个端口与该阀收容室连通。而且,在该阀收容室的底面上,开设了与那些端口之中的一个连通的开口部,以包围该开口部的周围的方式形成了上述阀体的弹性部接近或离开的阀座。
但是,在此以往的电磁阀中,由于上述可动铁芯和阀体的连接构造容易变得复杂,所以在设计上制造成本增大,因此,希望通过更合理的改进设计进一步抑制制造成本。
在先技术文件
专利文件
专利文件1:日本特开2003-1724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的课题在于,通过改进成更合理的设计构造,能以低成本提供一种通过由螺线管的励磁使可动铁芯位移来使阀体动作的构造的电磁阀。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磁阀,具有可动铁芯、阀主体和阀体,该可动铁芯具有轴方向一端侧的第一端及轴方向另一端侧的第二端,由螺线管的励磁作用在上述轴方向进行位移,该阀主体具备压力流体出入的多个端口及这些端口连通的阀室,该阀体被收容在上述阀室内,通过上述可动铁芯在轴方向进行位移,进行与该阀室内的阀座接近或离开来切换上述端口之间的连接状态,该电磁阀的特征在于,上述可动铁芯具有被形成为截面大致矩形的板状的上述第一端侧的铁芯部和与该铁芯部相连的上述第二端侧的阀支承部,上述阀支承部具有一对支承臂,该一对支承臂并行地配设在上述可动铁芯的宽度方向,并且与上述铁芯部无接缝地一体地相连,上述可动铁芯的厚度方向两侧的表面分别由遍及上述铁芯部和上述一对支承臂地连续地延伸的单一的平面构成,形成为相互平行,上述阀体被支承在上述一对支承臂之间。
这样,根据本发明,通过无接缝地一体成形可动铁芯的铁芯部和阀支承部,能抑制零件数量,也能简化可动铁芯的构造、形态,其结果,能抑制制造成本。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上述阀体在上述一对支承臂之间相对于该支承臂在轴方向可相对动地被支承,在上述阀室内设置了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通过将上述阀体朝向上述阀座侧加载使该阀体落座在该阀座上,在上述一对支承臂上设置了阀卡合部,该阀卡合部当可动铁芯向与由上述弹性构件进行的阀体的加载方向相反的方向位移时,通过与落座在上述阀座上的阀体的被卡合部卡合,使该阀体反抗上述弹性构件的加载力而离开上述阀座。
这样,因为通过将阀体不固定地设置在可动铁芯上而是做成分体,可动铁芯的阀支承部的设计自由度进一步增加,所以能更简化该阀支承部的构造、形态。
另外,更好是,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当通过上述可动铁芯向由上述弹性构件进行的阀体的加载方向位移而将该阀体由上述弹性构件落座在上述阀座上时,上述阀卡合部相对于该阀体不接触。
通过这样做,因为当阀体与阀座抵接而落座时,能防止可动铁芯的运动能量直接作用在阀体上,所以能缓和在轴方向相对于阀体作用的外力。因此,能抑制因这样的外力反复作用于阀体而产生的该阀体的磨损、不可逆的变形(永久变形),能抑制该阀体的轴方向的尺寸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其结果,可抑制可动铁芯的行程量即阀体的离开阀座的量的变动,尽可能地抑制通过该阀座流动的流体的流量、电磁阀的响应性的变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最好的结构,上述阀座被形成在上述阀室内的与上述可动铁芯的第二端相向的底壁面上,上述支承臂的前端面做成与轴正交的平面,在上述底壁面上形成了臂抵接面,该臂抵接面由与上述支承臂的前端面平行的平面形成,伴随着上述可动铁芯的位移,上述前端面与该臂抵接面接近或离开,当上述可动铁芯向第二端侧位移而阀体落座在上述阀座上时,上述支承臂的前端面与上述臂抵接面抵接,并且在上述阀卡合部和上述阀体的被卡合部之间形成比可动铁芯的行程量小的轴方向的空隙。
通过这样做,因为当上述阀体与阀座抵接而落座时,将可动铁芯相对于阀主体正确地定位,所以能更正确地管理电磁阀的响应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最好的结构,上述阀座是形成在上述阀室的底壁面上的第一阀座,在沿该阀室内的上述轴地与该第一阀座相对的位置设置第二阀座,上述阀体被配置在上述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之间,并且平时由上述弹性构件朝向上述第一阀座侧加载,设置在上述一对支承臂上的阀卡合部由在轴方向具有弹簧特性的薄板构成,当可动铁芯从上述第二端侧向第一端侧位移时,通过与落座在上述第一阀座上的阀体的被卡合部卡合,使该阀体反抗上述弹性构件的加载力而离开该第一阀座并且落座在上述第二阀座上。
这样,由于由在轴方向具有弹簧特性的薄板形成了设置在一对支承臂上的阀卡合部,所以当阀体与第二阀座抵接而落座时,通过该阀卡合部进行吸收,能缓和相对于阀体作用的轴方向的外力。因此,能尽可能地抑制因这样的外力反复作用在阀体上而产生的该阀体的磨损、不可逆的变形(永久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更最好的结构,上述一对支承臂在它们的前端部之间分别具有向相互背向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爪,在上述一对支承臂的前端部之间,安装了由金属薄板形成为截面大致U字形的盖构件,在该盖构件上设置了一对卡合用开口和阀用开口,该一对卡合用开口与上述一对支承臂的卡合爪卡合,该阀用开口被配设在该一对卡合用开口之间,容许上述阀体落座在第一阀座上,在上述阀用开口的周缘部形成了上述阀卡合部,在上述阀体的朝向第一阀座侧的端面上形成了上述被卡合部。
通过这样做,能由金属薄板构成的简单的构造的盖构件实现阀体的相对于可动铁芯的阀支承部的安装及上述阀卡合部的形成。
进而,在本发明的电磁阀中,最好是,上述阀体具有在相互相反的方向开口且在轴方向延伸的一对导槽,并通过上述一对支承臂在轴方向可相对动地与该一对导槽嵌合,以在轴方向滑动自由的方式被支承在该一对支承臂之间。
通过这样做,因为能防止阀体向与可动铁芯的轴正交的方向移动,所以能防止阀体的轴的摇动,能使阀体相对于阀座可靠地落座。
此时,更好是,上述阀座被形成在阀室的与上述可动铁芯的第二端相向的底壁面上,上述一对支承臂分别具有向相互背向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爪,在上述一对支承臂的前端部之间,安装了由金属薄板形成为截面大致U字形的盖构件,在该盖构件上设置了一对卡合用开口和阀用开口,该一对卡合用开口与上述一对支承臂的卡合爪卡合,该阀用开口被配设在该一对卡合用开口之间,容许上述阀体落座在第一阀座上,在上述阀用开口的周缘部形成了上述阀卡合部,该阀卡合部当可动铁芯从上述第二端侧向第一端侧位移时与上述阀体的朝向阀座侧的端面卡合。
通过这样做,能由金属薄板构成的简单的构造的盖构件实现阀体的相对于可动铁芯的阀支承部的安装及上述阀卡合部的形成
进而,在本发明的电磁阀中,最好是,该电磁阀具有螺线管部,该螺线管部具有线圈骨架和磁性体环,该线圈骨架在中心孔内在轴方向滑动自由地嵌合了上述可动铁芯的铁芯部,并且在外周卷绕了线圈,该磁性体环以包围上述中心孔的开口部的方式配设在该线圈骨架中的上述阀主体侧的端部,上述线圈骨架的中心孔被形成为截面大致矩形,具有一对第一内面和另外一对第二内面,上述一对第一内面与上述铁芯部的厚度方向两侧的相互平行的一对表面相向,上述一对第二内面与上述铁芯部的宽度方向两端的相互平行的一对侧端面相向,在上述一对第一内面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形成了使第一内面之间的距离比中间部狭窄的台阶部,该台阶部与上述第二内面相连,在上述一对第二内面上,在轴方向形成了一对突条,上述铁芯部的一对侧端面由上述一对突条在轴方向滑动自由地支承,并且上述铁芯部的一对表面由上述台阶部在轴方向滑动自由地支承,上述铁心部贯通上述磁性体环,其前端向阀主体侧突出。
这样,因为可动铁芯中的两侧端面及一对表面的两侧部在线圈骨架的中心孔内由突条及台阶部滑动自由地支承,所以能有效地防止可动铁芯的轴摇动。
此时,更好是,在上述中心孔的开口部,设置了从上述一对第二内面在轴方向延伸的一对卡合突壁,在上述磁性体环上,设置了上述卡合突壁嵌合的被卡合孔部,通过卡合突壁向该被卡合孔部的嵌合,将磁性体环定位在与线圈骨架同轴的位置。
这样,能更可靠地防止因可动铁芯与磁性体环接触而产生的螺线管部的效率下降。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电磁阀,通过无接缝地一体成形可动铁芯的铁芯部和阀支承部,能抑制零件数量,也能简化可动铁芯的构造、形态,其结果,能抑制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磁阀的一实施方式的在消磁状态下的侧剖视图。
图2是图1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中的阀室内周围的状态的概要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上述电磁阀中的励磁时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5是图4的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4中的阀室内周围的状态的概要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7是分解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与螺线管部相关联的零件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8是沿图4的VIII-VIII线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9是表示将盖构件安装在可动铁芯中的一对支承臂上之前的状态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从图9的状态使阀体的导槽嵌合在上述一对支承臂之间的状态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使盖构件从图10的状态架设在一对支承臂之间的状态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将可动铁芯收容在线圈骨架的中心孔内的状态的概要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线圈骨架中的阀主体侧的开口部的概要的俯视图。
图14是沿图1的VIV-VIV线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将磁性体环安装在线圈骨架的卡合突部的状态的概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方式
图1-图15表示本发明的电磁阀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电磁阀1,大体地分,由主阀部2和螺线管部7构成,该主阀部2具有用于切换空气等压力流体流动的流路的阀体3,该螺线管部7驱动该主阀部2的阀体3,这些主阀部2和螺线管部7在电磁阀1的轴L方向串联地结合。
上述主阀部2,如从图1及图2可知的那样,具有截面形状为矩形的阀主体10。在此阀主体10的一方的侧面上,设置了供给端口P、输出端口A和排出端口R。另外,在上述阀主体10的内部,形成了上述供给端口P、输出端口A和排出端口R分别连通的阀室11。另外,在这些各端口上安装了一个垫圈29。
如图1及图4所示,在上述阀室11内,设置了上述阀体3接近或离开的第一阀座12及第二阀座13,这些第一阀座12和第二阀座13在上述轴L方向相向地配置。上述第一阀座12,以围着形成在该底壁面14的大致中央位置的供给通孔15的周围的方式形成在阀室11的底壁面14上,朝向螺线管部7侧突出。另外,供给通孔15与供给用连通路16连通,该供给用连通路16与上述底壁面14相比设置在阀主体10的底侧,该供给用连通路16与上述供给端口P连接,由此,上述供给端口P通过上述供给通孔15与阀室11内连通。
另一方面,上述第二阀座13设置在安装于阀室11内的保持座17上。此保持座17是由树脂制材料构成的结构,以与上述阀体3相比位于该阀室11的开口端侧(螺线管部7侧)的方式被收容在上述阀室11的内部,具有环状外周部20和突出部19,该环状外周部20与上述阀室11的内周壁嵌合,该突出部19以朝向上述第一阀座12突出的方式形成在环状外周部20的内侧。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形成于上述保持座17上的突出部19的前端(顶部),形成了与上述排出端口R连通的排出通孔21,在该排出通孔21的周围形成了圆环状的上述第二阀座13。在上述环状外周部20形成了环状槽22,在此环状槽22的轴L方向两侧的位置,分别安装了用于保持阀室11内的气密的密封构件23。上述环状槽22和与上述排出通孔21连通的排出用连通路24连通,由此,上述排出端口R通过该环状槽22、排出用连通路24、排出通孔21与阀室11的内部连通。另外,在上述突出部19和环状外周部20之间,形成了穿插后述的可动铁芯40的一对支承臂45、45的一对穿插孔25、25(参照图1及图9)。
如图1及图4所示,在上述阀室11内的上述第一阀座12和第二阀座13之间的空间中,收容了提升阀式的上述阀体3。该阀体3,例如,由同时具备橡胶的那样的弹性和密封性的树脂坯料形成为大致矩形,通过此阀体3与第一阀座12及第二阀座13接近或离开,切换上述各端口P、A、R之间的连接状态。另外,在上述阀体3和相对于上述阀主体2处于固定关系的上述保持座17之间,夹装了由线圈弹簧构成的弹性构件26,该阀体3平时由此弹性构件2朝向第一阀座12加载,当螺线管部7处于非励磁状态(消磁状态)时,上述阀体3由上述弹性构件26的加载力落座在第一阀座12上(参照图1-图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座17中的上述突出部19的基端作为用于上述弹性构件26的弹簧座发挥功能。
另外,如图8所示,在上述阀体3上,以分别在上述轴L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了一对导槽3a、3a,该一对导槽3a、3a在该阀体3的宽度方向(在图8中为左右方向)的端面上在相互相反的方向开口。而且,通过后述的可动铁芯40的一对支承臂45、45与这些导槽3a、3a嵌合,上述阀体3在轴L方向滑动自由地被支承在该一对支承臂45、45之间。因为通过设置了上述导槽3a、3a,能防止阀体3在与可动铁芯40的轴正交的方向移动,所以能防止阀体3的轴的摇动,能使该阀体3相对于第一阀座12及第二阀座13可靠地落座。
接着,对上述螺线管部7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7所示,此螺线管部7具有将轴L方向的一端侧(在图1中为上侧)由帽31关闭的横截面矩形的磁罩30。如图1所示,在此磁罩30的内部,设置了在外周卷绕了励磁线圈32的线圈骨架60;安装在此线圈骨架60的中心孔60a内的固定铁芯35;在轴L方向滑动自由地嵌合在该中心孔60a内的可动铁芯40;和以包围上述中心孔60a的开口部的方式配设在线圈骨架60的阀主体2侧的端部的磁性体环80。如图1及图4所示,在上述帽31和线圈骨架60之间及在线圈骨架60和磁性体环80之间,分别形成了环状槽60b,在该环状槽60b内分别安装了密封构件38。另外,与上述励磁线圈32电气性连接的一对线圈端子39、39从磁罩30的侧面突出,在这些线圈端子39、39上分别连接导线。
上述固定铁芯35,由金属制材料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在其轴L方向的一端侧(图1中的上端侧)设置了法兰部35a。该固定铁芯35,在使上述法兰部35a与线圈骨架60中的帽31侧的端部卡合的状态下,被夹持在该线圈骨架60和上述帽31之间。
另一方面,上述可动铁芯40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即,由螺线管部7的励磁及消磁作用在上述轴L方向位移,通过其轴L方向的位移,使上述阀体3落座在第一阀座12及第二阀座13上。即,当励磁线圈32处于通电状态(励磁状态)时,如图4-图6所示,上述可动铁芯40被吸附在固定铁芯35上,上述阀体3敞开第一阀座12而落座在第二阀座13上,上述供给端口P和输出端口A经阀室11连通。
与此相反,当上述励磁线圈32处于非通电状态(消磁状态)时,如图1-图3所示,上述可动铁芯40离开固定铁芯35,上述阀体3敞开第二阀座13而落座在第一阀座12上,上述输出端口A和排出端口R经阀室11连通。
上述可动铁芯40具有上述轴L方向一端侧的第一端和另一端侧的第二端,在第一端侧形成了截面为大致矩形的做成了板状的铁芯部43,在第二端侧形成了与该铁芯部43的端面43a相比在轴L方向突出的阀支承部(支承臂45)。上述铁芯部43是朝向固定铁芯35侧依靠对上述励磁线圈32的通电或者非通电相对于上述固定铁芯35进行吸附或者离开的部分。
如图1及图4所示,上述阀支承部由与上述铁芯部43无接缝地一体地相连的一对支承臂45、45形成。这些支承臂45、45,以关于轴L左右对称的方式并列设置在上述可动铁芯40的宽度方向(在图1中为左右方向)的两端。上述可动铁芯40由具有磁性的单一的金属板构成,通过冲切这样的金属板,将上述铁芯部43和阀支承部(即支承臂45)形成为一体。由此,如图2及图9-图11所示,上述可动铁芯40的厚度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两侧的相互平行的一对表面(侧面)50、50的各个,做成了遍及上述铁芯部43和支承臂45、45地连续地延伸的单一的平面。
如图1及图4所示,上述一对支承臂45、45,通过开设在上述保持座17上的上述一对插入孔25、25,延伸到上述阀主体3中的阀室11内,在该阀室11内,以相对于该阀体3在轴L方向相对地成为位移自由的方式与形成在上述阀体3上的上述一对导槽3a、3a嵌合(参照图8)内。由此,上述阀体3在上述轴L方向滑动自由地被支承在该一对支承臂45、45之间。
这样,因为通过不将上述阀体3固定地设置在可动铁芯40上而是使上述阀体3可动地支承在该可动铁心40上,该可动铁芯40的阀支承部的设计的自由度进一步增加,所以能更简化该阀支承部的构造、形态。
另外,如图3及图6所示,上述一对支承臂45、45在它们的前端部分别具有向相互背向的方向突出的钩状的卡合爪47、47。在此卡合爪47、47的前端部,形成了朝向支承臂45的前端面46侧地逐渐向靠近轴L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47a,在卡合爪47、47的基端部,形成了由与轴L正交的端面构成的卡合面47b。
进而,如图3及图6、图9所示,在上述一对支承臂45、45的前端部之间,架设了由具有弹簧特性的金属薄板形成为截面大致U字形的盖构件70。在上述盖构件70上,设置了与上述卡合爪47、47卡合的一对卡合用开口71、71和位于这一对卡合用开口71、71之间的阀用开口72,阀体3通过此阀用开口72落座在上述第一阀座12上。
如图9所示,上述盖构件70,具有薄板状的阀卡合部73和一对卡定部74、74,该薄板状的阀卡合部73在与上述轴L正交的方向延伸,在该轴L方向具有弹簧特性,该一对卡定部74、74从该阀卡合部73的左右两端侧向大致垂直方向延伸,这些阀卡合部73和卡定部74的连结部分做成了平滑的弧状。上述阀卡合部73,当可动铁芯40被吸附在固定铁芯35上时,如图6的那样,与落座在第一阀座12上的阀体3的被卡合面4(朝向第一阀座12侧的端面)卡合。由此,使该阀体3反抗上述弹性构件26的加载力而离开该第一阀座12,并且落座在上述第二阀座13上。另外,在此阀卡合部73设置了上述阀用开口72,如图3所示,阀体3能通过此阀用开口72落座在上述第一阀座12上。
另外,如图9所示,上述卡合用开口71、71被形成为矩形状,被设置在跨于上述阀卡合部73和上述卡定部74的位置。另外,在卡定部74的前端侧设置了向外方弯曲的弯曲部75。由此,能由简单的构造的盖构件70实现阀体3的相对于可动铁芯40的阀支承部(支承臂45)的安装及阀卡合部73的形成,上述简单的构造的盖构件70由金属薄板构成。
将上述盖构件70安装在上述支承臂45、45之间的作业,如下面的那样进行。首先,如图9所示,在准备了可动铁芯40、保持座17、弹性构件26、阀体3和盖构件70之后,将由上述线圈弹簧构成的弹性构件26安装在上述保持座17的突出部19的外周。然后,使上述可动铁芯40和安装了上述弹性构件26的保持座17的轴一致,将一对支承臂45、45从保持座17的轴L方向的一方侧(突出部19的相反侧)穿插在该保持座17的穿插孔25、25内。与此同时,将阀体3从可动铁芯40(支承臂45)的相反侧(突出部19侧)反抗弹性构件26的加载力地朝向该保持座17侧推入,成为使该阀体3的导槽3a、3a嵌合在从上述穿插孔25、25延伸的一对支承臂45、45之间的状态(参照图10)。在该状态下,将上述盖构件70安装在该支承臂45、45之间。
此时,如图10所示,在使上述盖构件70的开口侧(卡定部74侧)与上述支承臂45、45的前端面46、46相向的状态下,如果将该盖构件70相对于支承臂45、45相对地推入,则因为该盖构件70中的一对卡定部74、74的弯曲部75跨在设置在上述支承臂45的前端部的卡合爪47的倾斜面47a上,所以上述一对卡定部74、74之间的间隔弹性地放大。而且,如果卡定部74的卡定用开口71的开口缘(自由端侧)位移到上述卡合爪47的卡合面47b的位置,该卡定用开口71的位置和卡合爪47的位置一致,则扩开了的卡定部74、74由弹性恢复原状,如图11所示,卡合爪47嵌入卡定用开口71内,盖构件70的相对于支承臂45的安装结束。
另外,如图3、图4及图6所示,上述一对支承臂45、45的上述前端面46、46被形成为与轴L正交的平面。另一方面,在与这些前端面46、46相向的阀室11的上述底壁面14上,形成了该前端面46、46接近或离开的一对臂抵接面27、27。一对臂抵接面27、27是与上述支承臂45的前端面46平行的平面。另外,这些臂抵接面27、27被设置在设置于底壁面14上的上述第一阀座12的两侧,即,阀主体10的宽度方向(在图3中为左右方向)两侧,分别朝向螺线管部7侧突出。臂抵接面27从底壁面14向阀室11内突出的高度,比第一阀座12从底壁面14向阀室11突出的高度低。即,臂抵接面27与第一阀座12相比处于接近底壁面14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3所示,当上述可动铁芯40向上述第二端侧(第一阀座12侧)位移而阀体3落座在上述第一阀座12上时,上述一对支承臂45、45的前端面46、46与上述臂抵接面27、27接触。此时,如图3所示,上述盖构件70的阀卡合部73与阀体3的被卡合部4成为非接触,在该阀卡合部73与上述被卡合部4之间,形成比上述可动铁芯40的行程小的空隙G。
另一方面,收容上述可动铁芯40的线圈骨架60的中心孔60a,如图12所示,由一对第一内面61、61和另一个一对第二内面65、65形成为截面大致矩形。上述第一内面61、61与一对表面50、50相向,该一对表面50、50位于上述可动铁芯40的厚度方向两侧,上述第二内面65、65与一对侧端面51、51相向,该一对侧端面51、51位于该可动铁芯40(铁芯部43)的宽度方向(图12的左右方向)的两端,相互平行。
在上述一对第一内面61、6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62、62,形成了用于使这些第一内面61、61之间的距离比被那两侧部62、62夹着的中间部63狭窄的台阶部64。此台阶部64在上述轴L方向延伸,并且在中心孔60a的圆周方向从上述第一内面61的两侧部62、62与上述第二内面65相连。另外,在上述一对第二内面65、65上,在上述轴L方向分别形成了一对突条66、66。上述突条66被形成在从第二内面65、65相互相向的方向(向内),其截面形状是圆弧状。
这样上述可动铁芯40的铁芯部43通过被插入上述线圈骨架60的中心孔60a内,其一对侧端面51、51由上述一对突条66、66在轴L方向滑动自由地支承,并且其一对表面50、50由上述台阶部64在轴L方向滑动自由地支承。另外,该可动铁心40贯通上述磁性体环80,其前端向阀主体2侧突出。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可动铁芯40的两侧端面51、51和一对表面50、50的两侧部在线圈骨架60的中心孔60a内由突条66及台阶部64滑动自由地支承,所以能有效地防止可动铁芯40的轴摇动。
进而,如图7及图13-图15所示,在上述中心孔60a的朝向阀主体2侧的开口部,设置了从上述一对第二内面65、65在上述轴L方向延伸的一对卡合突壁67、67。另外,在以包围中心孔60a的方式配置的上述磁性体环80上设置了被卡合孔部81,通过上述卡合突壁67、67嵌合在该被卡合孔部81的内部,上述磁性体环80以与上述线圈骨架60同轴的方式被定位。
如图7及图13-图15所示,上述线圈骨架60的卡合突壁67,由侧壁部68和弧状壁部69构成,该侧壁部68与上述可动铁芯40的两侧部51、51相向,该弧状壁部69位于此侧壁部68的两侧(图13中的上下方向两侧),做成了半圆形状。另一方面,上述磁性体环80的被卡合孔部81,如图7、图14及图15所示,由一对第一面部82、82和第二面部83、83构成,该一对第一面部82、82与上述可动铁芯40的一对表面50、50相向地平行地延伸,该第二面部83、83设置在这些第一面部82、82的两侧。上述第一面部82、82之间的距离,与上述可动铁芯40的板厚(一对表面50、50之间的距离)及中心孔60a中的第一内面61的中间部63、63之间的距离相比被形成得大。
另外,上述第二面部83,作为上述卡合突部67卡合的部分,由直线部84和半圆弧状的弧状部85构成,该直线部84在与上述第一面部82正交的方向延伸,该半圆弧状的弧状部85被形成在该直线部84的两侧。上述直线部84与卡合突壁67中的上述侧壁部68的外周面卡合,另外,弧状部85与该卡合突壁67中的弧状端部69的外周面卡合。
另外,此磁性体环80,如图14所示,从上向下看具有大致矩形的外周面,在其外周面中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上设置了一对凹部86、86,该一对凹部86、86与形成在上述阀主体2的阀室11内的一对向内突部28、28卡合。
如上所述,当将磁性体环80安装在中心孔60a的开口部时,如图14所示,通过使上述线圈骨架60的卡合突部67和该磁性体环80的被卡合孔部81卡合,并且使上述凹部86和向内突部28卡合,能使磁性体环80和线圈骨架60的中心孔60a的轴心一致。进而,当将上述磁性体环80安装在线圈骨架60的开口部时,上述卡合突部67夹设在上述可动铁芯40的两侧部51、51和磁性体环80的第二面部83之间。而且,在该状态下,由于在磁性体环80的第一面部82和可动铁芯40的表面50之间形成间隙,所以该可动铁芯40和磁性体环80不会直接接触,能更可靠地防止螺线管部7的效率下降。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电磁阀1中,在上述励磁线圈32处于非通电的状态(消磁状态)下,如图1及图2所示,可动铁芯40离开固定铁芯35。当处于此消磁状态时,上述阀体3由经保持座17作用的弹性构件26的加载力落座在上述第一阀座12上,切断上述供给端口P和阀室11的连通。此时,处于在轴L方向与第一阀座12相向的位置的第二阀座13被敞开,上述输出端口A经阀室11内的上述排出通孔21及排出用连通路24与排出端口R连通。因此,阀室11内的压力流体通过与外部连接的排出端口R向外部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上述励磁线圈32处于消磁状态时,如图3所示,可动铁芯40的一对支承臂45、45成为其前端面46与上述阀室11的底壁部14的一对臂抵接面27、27抵接的状态。另外,阀体3在上述一对支承臂45、45之间落座在位于盖构件70的阀用开口72内的第一阀座12上。此时,该阀体3中的与上述第一阀座12相向的端面(被卡合部4)和上述盖构件70的阀卡合部73处于相互非接触的状态,在这些被卡合部4和阀卡合部73之间,形成了比上述可动铁芯40的行程量小的空隙G。
如果从此状态向励磁线圈32通电而做成励磁状态,则上述可动铁芯40被固定铁芯35吸引,如图4-图6所示,使上述阀体3反抗朝向第一阀座12侧加载的弹性构件26的加载力而在轴L方向朝向固定铁芯35侧位移。如图6所示,伴随着此可动铁芯40的在轴L方向的位移,该可动铁芯40的一对支承臂45、45离开臂抵接面27,并且安装在该支承臂45、45之间的盖构件70的阀卡合部73与阀体3的被卡合面4卡合。而且,落座在第一阀座12上的阀体3在将导槽3a、3a支承在支承臂45、45上的状态下向第二阀座13侧位移。
此时,如上所述,因为在上述阀体3的被卡合部4和盖构件70的阀卡合部73之间形成了上述空隙G,所以当励磁线圈32切换成励磁状态时,阀体3不是在与可动铁芯40的位移的同时向第二阀座13侧位移,而是被卡合部4和阀卡合部73之间的上述空隙G首先缩小,在此空隙G成为零的时刻,上述阀卡合部73与阀体3的被卡合部4卡合,然后该阀体3向第二阀座13侧移动。
而且,上述阀体3由可动铁芯40的吸附动作落座在第二阀座13上,上述排出通孔21被封闭,与第二阀座13相向的第一阀座12被敞开。其结果,上述供给端口P经上述供给通孔15及阀室11与输出端口A连通,从上述供给端口P供给的压力流体通过该输出端口A输出(参照图4-图6)。此时,因为设置在一对支承臂45、45上的盖构件70的阀卡合部73由具有轴L方向的弹簧特性的薄板构成,所以当该阀体3落座在第二阀座13上时,能由该阀卡合部73吸收作用在阀体3上的轴L方向的作用力。因此,能防止因这样的作用力反复作用于阀体3而产生的该阀体3的磨损、不可逆的变形(永久变形)。
如果将向上述励磁线圈32的通电断开,切换成图1-图3所示的消磁状态,则上述可动铁芯40离开固定铁芯35,并且上述阀体3由弹性构件26的加载力离开第二阀座13。而且,如上所述,由阀体3将第一阀座12封闭,并且将第二阀座13敞开,输出端口A经阀室11与排出端口R连通,成为向大气敞开的状态。此时,因为上述一对支承臂45、45的平坦的前端面46、46与和该前端面46、46平行的一对臂抵接面27、27抵接,所以将可动铁芯40相对于阀主体2正确地定位。由此,能更正确地管理电磁阀的响应性。
另外,以的方式构成:当上述支承臂45的前端面46与臂抵接面27抵接时,上述阀体3在其与第一阀座12相向的被卡合部4和上述盖构件70中的阀卡合部73之间设置了上述空隙G的状态下落座在该第一阀座12上。通过这样地构成,当此阀体3落座在第一阀座12上时,由于能防止上述可动铁芯40的运动能量直接作用在该阀体3上,所以能缓和在轴L方向相对于阀体3。因此,能抑制因这样的外力反复作用在上述阀体3上而产生的该阀体3的磨损、不可逆的变形(永久变形),能抑制该阀体3的在轴L方向的尺寸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其结果,能抑制可动铁芯40的行程即阀体3的离开第一阀座12的量的变动,尽可能地抑制通过该阀座12流动的流体的流量、电磁阀的响应性的变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电磁阀1,通过无接缝地一体成形上述可动铁芯40的铁芯部43和阀支承部,能抑制零件数量,也能简化可动铁芯40的构造、形态,其结果,能抑制制造成本。
以上对本发明的电磁阀进行了说明,但本申请发明不被上述的实施方式限定,不言而喻,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设计变更。
例如,在图示的例子中,是3端口式电磁阀,但端口数量不限定于这样的数量,也可以是2端口。
符号的说明:
1:电磁阀
3:阀体
3a:导槽
4:被卡合部
7:螺线管部
10:阀主体
11:阀室
12:第一阀座
13:第二阀座
14:底壁面
26:弹性构件
27:臂抵接面
40:可动铁芯
43:铁芯部
43a:端面
45:支承臂(阀支承部)
47:卡合爪
50:表面
51:侧端面
60:线圈骨架
60a:中心孔
61:第一内面
62:侧部
63:中间部
64:台阶部
65:第二内面
66:突条
67:卡合用突壁
70:盖构件
71:卡合用开口
72:阀用开口
73:阀卡合部
80:磁性体环
81:被卡合用孔部
A:输出端口
P:供给端口
R:排出端口。

Claims (10)

1.一种电磁阀,该电磁阀具有可动铁芯、阀主体和阀体,该可动铁芯具有轴方向一端侧的第一端及轴方向另一端侧的第二端,由螺线管的励磁作用在上述轴方向进行位移,该阀主体具备压力流体出入的多个端口及这些端口连通的阀室,该阀体被收容在上述阀室内,通过上述可动铁芯在轴方向进行位移,进行与该阀室内的阀座接近或离开来切换上述端口之间的连接状态,该电磁阀的特征在于,
上述可动铁芯具有被形成为截面大致矩形的板状的上述第一端侧的铁芯部和与该铁芯部相连的上述第二端侧的阀支承部,
上述阀支承部具有一对支承臂,该一对支承臂并行地配设在上述可动铁芯的宽度方向,并且与上述铁芯部无接缝地一体地相连,
上述可动铁芯的厚度方向两侧的表面分别由遍及上述铁芯部和上述一对支承臂地连续地延伸的单一的平面构成,形成为相互平行,
上述阀体被支承在上述一对支承臂之间。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阀体在上述一对支承臂之间相对于该支承臂在轴方向可相对动地被支承,
在上述阀室内设置了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通过将上述阀体朝向上述阀座侧加载使该阀体落座在该阀座上,
在上述一对支承臂上设置了阀卡合部,该阀卡合部当可动铁芯向与由上述弹性构件进行的阀体的加载方向相反的方向位移时,通过与落座在上述阀座上的阀体的被卡合部卡合,使该阀体反抗上述弹性构件的加载力而离开上述阀座。
3.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当通过上述可动铁芯向由上述弹性构件进行的阀体的加载方向位移而将该阀体由上述弹性构件落座在上述阀座上时,上述阀卡合部相对于该阀体不接触。
4.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阀座被形成在上述阀室内的与上述可动铁芯的第二端相向的底壁面上,
上述支承臂的前端面做成与轴正交的平面,
在上述底壁面上形成了臂抵接面,该臂抵接面由与上述支承臂的前端面平行的平面形成,伴随着上述可动铁芯的位移,上述前端面与该臂抵接面接近或离开,
当上述可动铁芯向第二端侧位移而阀体落座在上述阀座上时,上述支承臂的前端面与上述臂抵接面抵接,并且在上述阀卡合部和上述阀体的被卡合部之间形成比可动铁芯的行程量小的轴方向的空隙。
5.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阀座是形成在上述阀室的底壁面上的第一阀座,在沿该阀室内的上述轴地与该第一阀座相对的位置设置第二阀座,
上述阀体被配置在上述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之间,并且平时由上述弹性构件朝向上述第一阀座侧加载,
设置在上述一对支承臂上的阀卡合部由在轴方向具有弹簧特性的薄板构成,当可动铁芯从上述第二端侧向第一端侧位移时,通过与落座在上述第一阀座上的阀体的被卡合部卡合,使该阀体反抗上述弹性构件的加载力而离开该第一阀座并且落座在上述第二阀座上。
6.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支承臂在它们的前端部之间分别具有向相互背向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爪,
在上述一对支承臂的前端部之间,安装了由金属薄板形成为截面大致U字形的盖构件,在该盖构件上设置了一对卡合用开口和阀用开口,该一对卡合用开口与上述一对支承臂的卡合爪卡合,该阀用开口被配设在该一对卡合用开口之间,容许上述阀体落座在第一阀座上,
在上述阀用开口的周缘部形成了上述阀卡合部,
在上述阀体的朝向第一阀座侧的端面上形成了上述被卡合部。
7.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阀体具有在相互相反的方向开口且在轴方向延伸的一对导槽,并通过上述一对支承臂在轴方向可相对动地与该一对导槽嵌合,以在轴方向滑动自由的方式被支承在该一对支承臂之间。
8.如权利要求7记载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阀座被形成在阀室的与上述可动铁芯的第二端相向的底壁面上,
上述一对支承臂分别具有向相互背向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爪,
在上述一对支承臂的前端部之间,安装了由金属薄板形成为截面大致U字形的盖构件,在该盖构件上设置了一对卡合用开口和阀用开口,该一对卡合用开口与上述一对支承臂的卡合爪卡合,该阀用开口被配设在该一对卡合用开口之间,容许上述阀体落座在第一阀座上,
在上述阀用开口的周缘部形成了上述阀卡合部,该阀卡合部当可动铁芯从上述第二端侧向第一端侧位移时与上述阀体的朝向阀座侧的端面卡合。
9.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该电磁阀具有螺线管部,该螺线管部具有线圈骨架和磁性体环,该线圈骨架在中心孔内在轴方向滑动自由地嵌合了上述可动铁芯的铁芯部,并且在外周卷绕了线圈,该磁性体环以包围上述中心孔的开口部的方式配设在该线圈骨架中的上述阀主体侧的端部,
上述线圈骨架的中心孔被形成为截面大致矩形,具有一对第一内面和另外一对第二内面,上述一对第一内面与上述铁芯部的厚度方向两侧的相互平行的一对表面相向,上述一对第二内面与上述铁芯部的宽度方向两端的相互平行的一对侧端面相向,
在上述一对第一内面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形成了使第一内面之间的距离比中间部狭窄的台阶部,该台阶部与上述第二内面相连,在上述一对第二内面上,在轴方向形成了一对突条,
上述铁芯部的一对侧端面由上述一对突条在轴方向滑动自由地支承,并且上述铁芯部的一对表面由上述台阶部在轴方向滑动自由地支承,上述铁心部贯通上述磁性体环,其前端向阀主体侧突出。
10.如权利要求9记载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中心孔的开口部,设置了从上述一对第二内面在轴方向延伸的一对卡合突壁,
在上述磁性体环上,设置了上述卡合突壁嵌合的被卡合孔部,通过卡合突壁向该被卡合孔部的嵌合,将磁性体环定位在与线圈骨架同轴的位置。
CN201780030284.0A 2016-05-19 2017-05-10 电磁阀 Active CN1091962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00913 2016-05-19
JP2016100913A JP6698251B2 (ja) 2016-05-19 2016-05-19 電磁弁
PCT/JP2017/017637 WO2017199803A1 (ja) 2016-05-19 2017-05-10 電磁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96260A true CN109196260A (zh) 2019-01-11
CN109196260B CN109196260B (zh) 2020-04-03

Family

ID=60325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0284.0A Active CN109196260B (zh) 2016-05-19 2017-05-10 电磁阀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0746316B2 (zh)
JP (1) JP6698251B2 (zh)
KR (1) KR102241234B1 (zh)
CN (1) CN109196260B (zh)
BR (1) BR112018072354A2 (zh)
DE (1) DE112017002526T5 (zh)
MX (1) MX2018014200A (zh)
RU (1) RU2728545C2 (zh)
TW (1) TWI729123B (zh)
WO (1) WO20171998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5856A (zh) * 2018-07-17 2018-11-16 宁波飞泰工业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阀线圈
JP7089242B2 (ja) 2018-09-21 2022-06-22 Smc株式会社 電磁弁
JP7041414B2 (ja) * 2018-10-31 2022-03-24 Smc株式会社 電磁弁
KR102490675B1 (ko) * 2021-06-08 2023-01-26 주식회사 유니크 솔레노이드 밸브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4522A (zh) * 2001-12-04 2003-06-18 Smc株式会社 电磁操作阀
CN1425114A (zh) * 2000-02-18 2003-06-18 阿斯科控制装置有限公司 扩展范围的比例阀
CN101324288A (zh) * 2007-06-14 2008-12-17 Smc株式会社 电磁阀
CN101328988A (zh) * 2007-06-18 2008-12-24 Smc株式会社 电磁阀
CN101328989A (zh) * 2007-06-18 2008-12-24 Smc株式会社 两口式电磁阀
CN102330834A (zh) * 2011-09-07 2012-01-25 浙江中宝自控元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阀
US20140175311A1 (en) * 2012-12-21 2014-06-26 Mac Valves,Inc. Multi-port modular valve with snap-in sea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2936A (en) * 1991-08-22 1993-03-09 Mac Valves, Inc. Solenoid
JP4073584B2 (ja) 1998-11-04 2008-04-09 株式会社ミクニ 弁駆動装置
JP4247314B2 (ja) * 2000-12-25 2009-04-02 Smc株式会社 電磁弁用ソレノイド
JP3833525B2 (ja) 2001-12-04 2006-10-11 Smc株式会社 電磁弁
JP3825311B2 (ja) * 2001-12-04 2006-09-27 Smc株式会社 電磁弁
JP4482762B2 (ja) * 2005-05-26 2010-06-16 Smc株式会社 ポペット式2ポート電磁弁
JP2008157352A (ja) * 2006-12-22 2008-07-10 Smc Corp 電磁弁
KR200440725Y1 (ko) 2007-02-06 2008-06-27 신영제어기 주식회사 완충기구를 갖는 포펫식 직동형 솔레노이드 밸브
JP2011133071A (ja) * 2009-12-25 2011-07-07 Ckd Corp 自己保持型電磁弁
JP5486987B2 (ja) * 2010-03-31 2014-05-07 Ckd株式会社 バランスポペット式電磁弁
RU98517U1 (ru) * 2010-05-27 2010-10-2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Технопроект" Клапан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ый
RU2477408C2 (ru) * 2010-10-13 2013-03-10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ая компания "Промконтроллер" Клапан запорный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ый
JP2013142470A (ja) * 2012-01-13 2013-07-22 Toto Ltd 電磁弁
JP5938378B2 (ja) * 2013-09-18 2016-06-22 Ckd株式会社 電磁弁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5114A (zh) * 2000-02-18 2003-06-18 阿斯科控制装置有限公司 扩展范围的比例阀
CN1424522A (zh) * 2001-12-04 2003-06-18 Smc株式会社 电磁操作阀
CN101324288A (zh) * 2007-06-14 2008-12-17 Smc株式会社 电磁阀
CN101328988A (zh) * 2007-06-18 2008-12-24 Smc株式会社 电磁阀
CN101328989A (zh) * 2007-06-18 2008-12-24 Smc株式会社 两口式电磁阀
CN102330834A (zh) * 2011-09-07 2012-01-25 浙江中宝自控元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阀
US20140175311A1 (en) * 2012-12-21 2014-06-26 Mac Valves,Inc. Multi-port modular valve with snap-in sea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07432A (ko) 2019-01-22
CN109196260B (zh) 2020-04-03
RU2728545C2 (ru) 2020-07-30
RU2018144577A3 (zh) 2020-06-19
TW201812199A (zh) 2018-04-01
US20190154166A1 (en) 2019-05-23
TWI729123B (zh) 2021-06-01
BR112018072354A2 (pt) 2019-02-19
RU2018144577A (ru) 2020-06-19
JP6698251B2 (ja) 2020-05-27
KR102241234B1 (ko) 2021-04-16
JP2017207158A (ja) 2017-11-24
DE112017002526T5 (de) 2019-03-21
MX2018014200A (es) 2019-02-25
WO2017199803A1 (ja) 2017-11-23
US10746316B2 (en) 2020-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6260A (zh) 电磁阀
JP6469395B2 (ja) エレクトロダイナミックアクチュエータ
US10711911B2 (en) Pressure distributor for a motor vehicle
KR100678611B1 (ko) 전자밸브
US10522278B2 (en) Pneumatic solenoid valve
KR20080059079A (ko) 전자 밸브
US20140151590A1 (en) Solenoid valve
JP2015059597A (ja) 電磁弁
JP6320628B2 (ja) 電磁弁
JP2013053659A (ja) 高圧ガス充填・出力システム
US7520488B2 (en) Poppet-type two-port solenoid valve
CN109154401A (zh) 电磁阀
JP2012184844A (ja) 電磁弁
CN105089892A (zh) 用于控制气体介质的阀
US20180292019A1 (en) Pneumatic solenoid valve
JP2007014096A (ja) 小型ソレノイド
JP2018515719A (ja) 薄型小型電磁比例弁
JP6968275B2 (ja) 気体状の媒体を制御するための調量弁
JP2008144693A (ja) 燃料噴射弁
CN110799784B (zh) 用于控制气态介质的比例阀
JP6902674B2 (ja) ガス状媒体を制御するための調量装置
JP2004360796A (ja) 電磁弁用ソレノイド及び電磁弁
JP2017207159A5 (zh)
JP2009167924A (ja) インジェクタ
EP1715226A1 (en) Electromagnetic val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