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647A - 清热止痒方 - Google Patents

清热止痒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647A
CN1091647A CN 93102557 CN93102557A CN1091647A CN 1091647 A CN1091647 A CN 1091647A CN 93102557 CN93102557 CN 93102557 CN 93102557 A CN93102557 A CN 93102557A CN 1091647 A CN1091647 A CN 1091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tching
prescription
antipyretic
stopping
rad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310255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恩宽
高进
肖永泽
陈春梅
丁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tegrated Hospital Wuhan Cit
Original Assigne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tegrated Hospital Wuhan C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tegrated Hospital Wuhan Cit filed Cri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tegrated Hospital Wuhan Cit
Priority to CN 9310255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64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中药制剂清热止 痒方,组方为:苦参、大黄、黄柏、白鲜皮,威灵仙。药 材均按炮制规范炮制,并施独特工艺制备。通过多种 试验并经临床使用证实:具有抗变态反应,抗真菌、细 菌、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作 用,消炎杀菌,收敛止痒,药源广泛,组方简单,价格低 廉,使用方便,对瘙痒性皮肤病疗效好,见效快,是一 种纯中药外用方剂,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纯中药制剂。
瘙痒性皮肤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目前多认为是由于各种过敏性或非过敏性炎症而造成一些细胞损伤而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如组织胺、激肽及旦白酶、多肽类物质)所引起,80年代以来免疫学研究进一步阐明这些皮肤炎症反应是由于各种环境刺激物直接诱导角朊细胞产生特异性前炎性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而激发,即“抗原非依赖性”皮肤炎症的始发至细胞因子释放。西医对于这类疾病多用抗菌消炎类或激素,镇静类药物治疗,“常伴有真菌感染或变态反应发生”,虽疗效显著,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价格昂贵;在中医治疗方面检索到的有关资料如,《治疗女阴痒验方》,《祛暑解毒汤治疗夏令皮炎60例》,《中西结合治疗急性湿疹315例疗效观察》等,虽然都有较好的疗效,但均采用中药内服加外用,且组方复杂,使用过程繁琐,并且未通过实验证实其药物疗效。
本发明以现代医学对瘙痒性皮肤病病因探索为基础,以现代医学的观点和方法对传统中医治疗此类疾病的中医验方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推出上述清热止痒方,其目的旨在为社会提供一种无明显副作用及刺激现象,疗效显著,药源广泛的药品。
本发明所述的瘙痒性皮肤病包括因环境高温所致的夏季皮炎以及属于变应性皮肤病的手足急性湿疹,女阴瘙痒等,它们均与变态反应有关,而中医则认为这类皮肤病与风、湿、热(暑)、毒、虫有关,其瘙痒也由于此而产生,其中尤以“热”、“湿”为主要原因。手足急性湿疹在中医学中相似于“
Figure 931025575_IMG1
疮”,女阴瘙痒多属于中医学中“阴痒”。中医辩证认为夏季皮炎是由于机体外感暑热,而肌肤腠理开、汗出、潮湿致湿热之毒蕴于肌肤所致,湿疹则是由于饮食失节,或过食腥、发物、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脾为湿热所困,复感风、湿、热邪、内外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而发。而女阴瘙痒之“阴痒”则多与肝经脾胃湿热有关。因此这类皮肤病的主要病因与湿、热。风、虫有关。《医宗全鉴外科心德要决》“妇人阴痒,多因湿热生虫。”所以我们选用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杀虫止痒的苦参,大黄等味中药组方治疗这类皮肤病。黄柏《本草拾遗》治“热疮泡起,虫疮、杀蛀虫”。大黄《救急方》“治”治火丹赤肿遍身者,大黄磨水刷之。“苦参《药性本草》“治热毒风、皮肌烦燥、生疮赤”。白鲜皮《药性本草》“治一切热毒恶风、疮疥癣”。唐代周君巢《威灵仙传》“治皮肤风痒、白癜风、热毒风疮”。清热止痒方中苦参、大黄、黄柏、白鲜皮其性苦寒,均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这类药对由“热毒”“热疮”等引起的皮肤疾患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威灵仙其性虽辛温,但在多数苦寒药中仅只稍减苦寒的性味,不能改变全方苦寒的性味,且威灵仙有增强治疗皮肤风痒、热毒风疮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苦参中之有效成分苦参总碱具有抑制环核苷酸二脂酶活性,能提高细胞内cAMP,并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过敏介质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具有抗变态反应,抑制IgE形成作用。大黄可分离为大黄酚等80种化合物,其中大黄酚、大黄素具有抗菌成分,丙氰定类可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具有抗变态反应的生物学效应,主要为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黄柏具有抗生物活性物质的效应,具有抗组胺作用。现代医学免疫学方面对白鲜皮,威灵仙二味中药尚未见报道。在我们的实验室免疫学研究中,以上五个单味中药及全方均对PHA激活的湿疹患者血中单一核白细胞IL-2的释放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大黄稀释度10-3时其抑制率高达92.6%,黄柏10-1浓度时其抑制率为91.5%,而苦参的抑制率显示出无剂量依赖关系,各种浓度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基于上述研究便产生了本发明所术清热止痒方。组方如下:配制40000ml所述清热止痒制剂用苦参1.2Kg,大黄0.6Kg,黄柏0.6Kg,白鲜皮1.2Kg,威灵仙1.2Kg。制备工艺:将上药按中药炮制规范如法切制成薄片或碎段,用70%乙醇浸泡一周,滤取浸泡液,药渣再加70%乙醇浸泡一周,将两次浸泡液合并,调整浓度,使1ML乙醇浸泡液相当于原生药0.1g,分装于100ML喷雾瓶中,使用时直接喷擦患部。
所述清热止痒方具有抗变态反应,抗真菌、抗细菌、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作用,表现为消炎杀菌,收敛止痒的临床功效,与临床观察结果一致,药源广泛,组方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对于无明显全身症状的急性、或伴渗出、糜烂的瘙痒性皮肤疗效好,见效快,同时在使用期间既不服用内服药也不注射其他的药品,仅为局部用药,同时在各年龄组应用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的刺激现象及副作用,确实是一个安全有效的纯中药外用方剂,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如下介绍所述止痒方临床效果实验,动物试验,细菌的抑菌试验,真菌的抑菌试验以及电镜观察结果,从中便可更深入了解所述止痒方之价值。
一        临床资料
本研究应用的清热止痒方的醑剂及水煎剂两种,分别用于临床上随机选择的病例,其临床症状主要为一些急性表现的,可伴有渗出,糜烂的、瘙痒剧烈的皮肤病患者共312例,并以本院自制二号醑(1%薄荷脑呋喃西林醑)治疗同类皮肤病患者62例,0.1%醋酸铅溶液治疗97例同类皮肤病为对照组。
病例数:清热止痒方组男129例,女183例。二号醑组男27例,女35例。0.1%醋酸铅溶液组男29例,女68例。全部病例为门诊病人。
病程:夏季皮炎及手足急性湿疹患者最短发病2天,最长14天,平均4.8天。女阴瘙痒患者病程最短7天,最长180天,平均22.3天。
年龄:全部病例中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74岁,其中20-45岁患者占全部观察病例的61.5%。
病种选择:根据中医辩证施治,选择因风、热(暑)、湿、毒、虫所致的,尤以“热”、“湿”为主的表现为红、肿胀,或伴有渗液,糜烂的一些瘙痒剧烈的皮肤病,包括夏季皮炎151例,手足急性湿疹105例,女阴瘙痒56例,对照组中夏季皮炎62例;其中同体对照组37例,手足急性湿疹51例及女阴瘙痒46例,女阴瘙痒同体对照19例。急性渗出、红肿的手足部及女阴瘙痒用水煎剂、丘疹、红斑为主的夏季皮炎用醑剂。
临床观察注意事项
(1)所有观察病例均不合并用内服药及注射药。
(2)夏季皮炎治疗组及对照组除观察要求的外用药外,不再擦其他外用药。
(3)手足急性湿疹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浸泡间歇期间均应用49%氧化锌油外擦。
(4)女阴瘙痒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浸泡期间歇时均用2%樟脑外擦并外扑1%薄荷脑粉剂。
(5)观察以七天为一疗程,未愈者再进行第二疗程治疗。
(6)夏季皮炎采用患者手掌度量法记录皮损范围大小。
(7)本组观察的夏季皮炎病例时间为1990年6月中旬-8月中旬,1991年6月中旬-8月上旬。该时期气温最高为37℃-40℃,平均为38.5℃,按每日天气预报温度为准作记录。
疗效标准
痊愈:皮损完全消退、痒感消失。
显效:皮损明显好转,糜烂渗液消失,浸润肿胀消退,痒感消失或轻微。
有效:皮损好转,范围缩小,水疱渗液糜减退或留有淡红斑、丘疹、脱屑、结痂等,
痒感稍有缓解。
无效及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
结果
清热止痒方组及对照组内不同病种疗效观察结果如表Ⅰ所示:
表Ⅰ        治愈14天后清热止痒方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Figure 931025575_IMG2
P值按四格表校正X2值计算X21=17.012 X22=6.7748 X2
Figure 931025575_IMG3
=5.04246
其中第一疗程后(7天后)本方与对照组痊愈数相比结果如表Ⅱ所示
表Ⅱ        治疗7天后清热止痒方与对照组痊愈人数比较
病种        组别        痊愈人数        总治疗人数        痊愈率(%)
夏季皮炎        清热止痒醑        34        151        22.51
二号醑        6        62        9.68
手足急性湿疹        清热止痒煎剂        26        105        24.76
0.1%醋酸铅        6        51        11.76
女阴瘙痒        清热止痒煎剂        16        56        28.57
0.1%醋酸铅        7        46        15.21
表Ⅰ中可见清热止痒方组的有效率,夏季皮炎为91.93%,手足急性湿疹为91.43%,女阴瘙痒为91.07%,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0.001)。
表Ⅱ中从治疗7天后的痊愈率来看,清热止痒方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
清热止痒方组312例患都中有5例患者在外擦醑剂时稍有烧灼感,但仍坚持外用未中断治疗,余未发现有任何不适的付作用。
二        实验性变应性接触
性皮料及原发刺激性皮炎动物实验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一).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1.实验动物:昆明种健康大白鼠19只,体重200-250gm,雌雄混养。由湖北省防疫站提供。
2.试剂:
①2-4-二硝基氯苯(匈牙利出品,上海开明制药厂分装)(简称DNCB)。
②清热止痒醑(本院中药制剂室提供)。
③75%酒精溶液(本院制剂室提供)。
3.接触过敏的诱导与激发
用7%DNCB丙酮浴液擦涂已剃毛大白鼠背部致敏,5天后再用1%DNCB丙酮液再直接涂擦大白鼠背部激发,致敏当天,在此激发皮疹处用紫药水划成三等分,分别为治疗组区、空白组区、对照组区。
4.观察方法:
治疗组:涂擦清热止痒醑;
空白组:不涂擦任何药物
对照组:涂擦75%酒精溶液
次数均为每日二次。
5.观察标准
“+++”:红斑、糜烂和/或有少许渗液。
“++”:淡红斑、轻糜。
“+”:浅红斑。
“-”:痊愈。
6.结果
见图表
表Ⅰ        治疗情况表(n=19)
治疗天数(第X天) 最长治愈 最短治愈 治愈总 ΣX2
组别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天数        天数        天数
实验组1        6        2        4        3        2        1        0        0        0        10        4        126        888
空白组0        1        4        3        1        0        5        2        2        1        1        13        5        167        1579
对照组0        2        3        3        3        2        3        1        1        1        13        5        157        1393
实验组与对照组T=2.102        P<0.05有显著差异。
实验组与空白组T=3.120        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
对照组与空白组T=0.6767        P>0.5无意义。
(二)原发刺激性皮炎
1.实验动物:昆明种健康大白鼠15只,体重分别为225-275gm,雌雄混养,由湖北省防疫站提供。
2.试剂
(1)50%斑蝥酊(本院中药剂室提供)
(2)清热止痒醑(本院中药制剂室提供)
(3)75%酒精溶液(本院制剂室提供)
3.过敏反应的诱导及致敏:
用50%斑蝥酊直接涂擦已剃毛的大白鼠背部一次,24小时后再重复用50%斑蝥酊涂擦同一部位,48小时后被擦部位出现红斑,将皮肤损害处用紫药水划成三等分,分别为治疗组区、空白组区、对照组区。
4.擦药方法及观察标准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5.结果
表Ⅱ        治疗情况表(n=15)
治疗天数(第X天)        最长治愈        最短治愈        治愈
组别 ΣX2
6        7        8        9        10        11        天数        天数        总天数
实验组        1        4        6        4        0        0        9        6        118        940
空白组        0        1        1        4        5        4        11        7        145        1421
对照组        0        3        2        4        4        2        11        7        135        1241
实验组与对照组T=3.16        P<0.01有显著差异
实验组与空白组T=4.61        P<0.01有显著差异
对照组与空白组T=1.43        P>0.5无意义
二.结论
从以上两个动物模型实验观察所见,清热止痒方之醑剂无论治疗实验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还是治疗原发刺激性皮炎,其治疗的总天数与对照组及空白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
三        急性毒性试验
取体重20-24克健康小白鼠60只(昆明种、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动物室提供)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清热止痒方水煎剂和止痒醑剂两组。
止痒水煎剂组一次口服灌胃水煎剂40g/Kg体重,连续观察一周,未见任何毒性表现,小白鼠毛色光泽、活动、饮食正常。
止痒醑剂组根据预试结果,将实验动物分为4个不同的剂量组,每组10只,观察小鼠死亡及活存数,结果详见下表。按Carber氏法(寇法)测得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8.945g/Kg,LD50的平均可信限率为12.33%。
小鼠口服水煎剂40g/Kg,LD50的平均可信限率为12.33%。
小鼠口服水煎剂40g/K,无明显毒副作用。小鼠口服止痒醑,半数死量为8.945g/Kg,可能因所含乙醇所致、口服过量虽有一定毒性反应,但外用涂擦影响不大,故止痒方剂和止痒醑剂外用治疗各种皮炎,热性痒疹等症,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反应。
表 清热止痒醑对小鼠LD50的实验结果
组别 剂量 动物数 logd 死亡数 死亡率(P) P2P-P2
(g/kg)        (只)        (X)        (只)        死亡数/动物数
1        5        10        0.6990        3        0.3        0.09        0.21
2        7.5        10        0.8751        4        0.4        0.16        0.24
3        10        10        1.000        5        0.5        0.25        0.25
4        12.5        10        1.0969        9        0.9        0.81        0.09
四        对湿诊急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IL-2释放的抑制作用
本方由中药大黄、苦参等数味组成,具有清热祛湿,解毒止痒之功效,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我们用ELISA(Enjyme        Labeled        Immunoassay        双抗体夹心法)进行了对湿疹患者单个核白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释放影响的试验,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仪器设备及材料
RD-20型低温高速离心机
北京产水平离心机
苏州净化设备公司产无菌操作台
日本产WJ-6C二氧化碳培养箱
Leytj荧光显微镜
D.G3022型ELISA
免抗人IL-2(比利时进口)
鼠抗人IL-2M-H(单克隆抗体,比利时进口)
小鼠PAP(购自同济医科大学)
羊抗鼠LgG(购自同济医科大学)
含10%小牛血清1640培养基(含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u/ml)
Fiooll-HyPague淋巴细胞分层液(比重1.076)
中药全方及单味药抽取物(自制全方1ml含生药1g,单味药1ml含生药1g)。
小牛血清旦白,邻苯二胺
实验方法
1.中药对患者周围血单个核白细胞IL-2释放的影响。
①无菌抽取肝素化静脉血4-5ml。
②Ficoll-HyPague分层液分离单个核白细胞(mononuclear        leucocytes        ML)
③吸取ML1640培养基重悬,洗一次。
④调整细胞浓度为106/ml。
⑤上培养板
每孔100ul(含细胞105/孔)。
用小牛血清1640培养基稀释中药,稀释度为10-1至10-7,并设不加中药的对照组,并加青、链霉素。
⑥37℃ 5%CO295%湿度培养72小时。
2.ELISA(“sandwich”)测培养上清液中的IL-2水平。
①包板
免抗人IL-2抗血清用0.1M碳酸盐缓冲液。
PH9.6稀释成2.5ug/ml,每孔100ul,4℃放置过夜。
②洗板三次
第一次用含0.1%吐温PBS、PH7.6洗1-2分钟,第二次、三次,用不含吐温的PBS洗3-5分钟。
③未结合位点的饱和
用含0.1%小牛血清旦白,0.2%明胶的0.15M,PH7.6的PBS、每孔100ul,37℃湿盒1-2小时。
④抑制血清
20%热灭活正常羊血清PBS溶液充满孔,每孔200ul,37℃,湿盒1-2小时。
⑤洗板三次同上
⑥加入抗原
用不同浓度中药与患者ML培养72小时后的上清液,每孔100ul4℃放置过夜。
⑦洗板三次同上
⑧单克隆抗体(小鼠抗人IL-2)
用PBS、PH7.6、0.15M稀释为250mg/ml、每孔100ul、37℃孵育1-2小时。
⑨洗板三次同上。
(10)桥抗体(羊抗鼠LgG)
用PBS稀释为1/2000(原液为1/500)每孔100ul、37℃1-2小时。
(11)洗板三次同上
(12)鼠PAP复合物
用PBS稀释成1/2000,每孔100ul,37℃2小时。
(13)洗板三次
(14)底物反应
用磷酸一枸缘酸缓冲液配制邻苯二胺,每孔200ul,反应20分钟,室温。
(15)2.5M硫酸停止反应。
(16)读光密度492nm。
结果
清热止痒方对湿疹患者单个核细胞IL-2释放的抑制作用我们用抑制率表示
清热止痒方之全方和单味中药不同中稀释液的抑制率
中药 10-110-210-310-410-510-6
全方        67.8        -        76.3        35.6        0
大黄        -        -        92.6        54.3        27
苦参        42.2        -        37.5        75.9        34.4
白藓皮        45.2        -        0        10.7        23.1
威灵仙        43        -        32        14        -
黄柏        91.5        89.4        27.6        -        0
Figure 931025575_IMG4
实验结果表明,清热止痒方的煎剂全方及方中大黄、苦参、黄柏等味中药对人的单个核白细胞的IL-2释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藓皮、威灵仙等味中药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讨论
IL-2的生物学活性表现为能激活T和B细胞,并促进T和B细胞的分化,能激活巨噬细胞并能诱导细胞间粘连分子-1(ICAM-1)对多种细胞表现出丝裂原样作用,增加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细胞)活性,IL-2被看作是免疫激活的一个重要信号,
湿疹是迟发性细胞介导变态反应的病理模型。清热止痒方对湿疹患者单个核细胞PHA激活的IL-2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这个作用是该方剂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可能机制之一。
五        对常见致病性真菌的抑菌作用观察
我们用自制复方中药配方“清热止痒醑”对常见的致病性真菌作了抑菌试验,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药物来源:为本院制剂室用75%乙醇提出物制成100%浓度的药物原液。(原药成份从略)
2.供试菌种:选用临床上常见的浅、深部致病菌种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白色念珠菌,孢子丝菌及裴氏着色真菌、所有菌种均为我室保藏菌种。
3.药物培养基制作:采用常规沙氏培养基按不同比例将药物分别制成1%、5%、10%、20%、30%、50%不同浓度的药基,经10磅10分钟消毒后置冰箱备用。
4.试验方法:采用药基法。在无菌室中将上述六种供试菌种分别接种于不同浓度的药基上,每个菌种接两支试管,另取不含药物的沙氏培养基试管分别接种,作为对照组观察。置于27℃温箱中孵育4周,每周观察一次,并记录菌落生长情况。若4周内无菌落生长,或菌落虽生长,但明显小于对照组菌落者,则为抑菌作用。
结果
所有菌落培养4周后生长情况见下表:
1%        5%        10%        20%        30%        50%
红色毛癣菌        ++++        ++++        ---        --        --        --
石膏样毛癣菌        ++++        ++++        ---        --        --        --
石膏样小孢子菌        ++++        ++++        ---        --        --        --
孢子丝菌        ++++        ++++        ---        --        --        --
裴氏着色真菌        ++++        ++++        ---        --        --        --
白色念珠菌        ++++        ++++        +++        ++        --        --
注:”++++“表示菌落生长旺盛,“-”表示未生长。
对照组中所有供试菌种生长旺盛。白色念珠菌在10%浓度中菌落从第2周开始生长,但至第4周时发育成绿豆大小菌落,在20%浓度的药基中亦从第二周开始生长,但至第4周时菌落仅为针尖大小。
结        果
根据我们的抑菌试验结果,清热止痒醑在10%浓度时除白色念珠菌外对其他5种常见致病性真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但在20%浓度时对白色念珠菌亦有较明显的抑菌作用。
九        对常见致病真菌的抑菌电镜观察报告
一.仪器与试剂
1.仪器
①电子显微镜:日本HITACHI,H-300
②超薄切片机:瑞典LKB公司        LKB-V
2.试剂:
①2.5%戊二醛,英国,TAAB公司
②1%锇酸,英国,JM公司
③EPon812,日本,SERVA公司
④0.1M磷酸缓冲液PH7.2,武汉。
⑤丙酮,上海。
⑥醋酸铀,中国。
⑦柠檬酸铅,中国。
二.送检材料
1.红色毛癣菌20%药物培养基
2.红色毛癣菌30%药物培养基
3.石膏样小孢子菌10%药物培养基
4.石膏样毛癣菌10%药物培养基
5.孢子丝菌10%药物培养基
6.白色念珠菌10%药物培养基
7.白色念珠菌30%药物培养基
三.制片过程
1.取村:从培养基上挖取菌落。
2.固定:2.5%戊二配合        4℃        24h
3.清洗:0.1M磷酸缓冲液PH7.2冲洗。
4.后固定:1%锇酸        4℃        12h
5.脱水:0.1M磷酸缓冲液PH7.2清洗后,丙酮梯度脱水。
6.浸透、包埋        EPon812。
7.切片:LKB-V超薄切片机切片。
8.增色:醋酸铀、柠檬酸铅双重增色。
9.观察将切片置入H-300透射电镜观察并拍照。
四.超微结构变化
各送检材料电镜下变化相同,大部分为已坏死真菌,部分残余真菌呈不同程度的变性。
细胞壁结构松散呈细网状,着色变浅,可见分层变化,严重者多处断裂。细胞膜皱缩呈波纹状,脱离细胞壁,胞膜与胞壁之间呈高度透亮区域,细胞膜不完整,可见多处断裂,胞内容物破入膜壁之间,线粒体,内质网均明显扩张,嗜饿性物质沉着,基质成分呈不规则聚积,核膜不完整、核区呈均质状。
严重病例,细胞膜内容物明显皱缩呈一团强嗜锇性物,与细胞壁分离,菌体呈一有核空泡。
五.结果分析
在轻微的菌体,可见完整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胞核无变化,但线粒体、内质网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肿胀、浆内,基质颗粒不规则聚积,胞膜与胞壁之间,间隙较小,尚可见有细丝相连。
在变化严重者,才见随着菌体胞内物皱缩,膜、壁间隙加大,此时才见膜的断裂,细胞壁的变化才明显。
推测:此药先干扰菌体的代谢,使之功能严重障碍,最终菌体崩解,其详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七        抑菌试验
一.实验材料:
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氏菌
绿脓杆菌
药物:清热目痒方水煎剂及醑剂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将醑剂和水煎剂分别按1∶1,1∶10,1∶100稀释,放置10ml无菌试管内,隔水煮沸45分钟,并与煮沸锅一起放置24小时,取上清液1ml于灭菌培养皿内,加入灭菌的纸片中(0.6mm)浸泡30分钟,将菌株分别接种于MH琼脂平板上,并贴在已浸泡的试纸中,放入于35℃恒温箱24小时,结果见表。
清热止痒方水煎剂和醑剂的抑菌试验
清热止痒醛清热止痒水煎剂
菌种
(1:1)(1:10)(1:100)        (1:1)(1:10)(1:100)
金黄色葡萄球菌        ++        +        -        +        --
大肠埃希氏菌        ++        +        -        +        --
绿脓杆菌        ++        +        -        +        --
“++”完全抑制        “+”部分抑制        “-”不抑制
实验结果表明清热止痒方水煎剂和醑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氏菌及绿脓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醑剂作用尤为明显(1∶10浓度有部份抑制作用),这可能与其本身为酒精浸泡剂有关。
八        对实验动物皮肤的刺激试验
一.实验动物:家兔(大耳白种)6只,购自省防疫站。
二.实验试剂:
1.清热止痒醑(本院中药制剂室提供)。
2.生理盐水(本院制剂室提供)。
三.实验方法:
家兔背部剃毛,暴露皮肤约5×8cm,分两组,用浸湿试剂的8层1.5cm2沪纸、进行如下“斑贴试验”。
A组:含100%清热止痒醑
含50%清热止痒醑
生理盐水
分别贴于无破损的完整皮肤上
B组:100%清热止痒醑
50%清热止痒醑
生理盐水
分别贴于表皮擦破的皮肤上(即用细纱纸轻擦后,致皮肤发红而无破损,无出血)。
四.结果
经24、48、72小时后观察,两组动物的皮肤均无刺激性反应,说明清热止痒醑对皮肤
无刺激性。
九        对兔眼刺激性试验
一.实验动物:家兔(大耳白种)4只,由湖北省防疫站提供。
二.实验试剂:实验受检液:清热止痒方水煎剂,其浓度分别为50%,100%。对照液为生理盐水。
三.实验方法:将4只家兔分成2组,每只兔的左眼作试验眼,右眼作对照眼。
取各受检液0.1ml分组滴入实验眼,另取0.1ml生理盐水滴入对照眼,滴药时压迫内鼻泪管、滴液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进行检查,按DECD推荐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
四.实验结果:72小时观察后,全部白兔的受试眼与对照眼均呈阻性反应,未见有结膜充血、水肿,未见角膜溃疡及混浊情况。
一般认为用兔眼作刺激性试验来评价受检物对粘膜的固有刺激性,是十分准确可靠的,该试验证明,清热止痒方水煎剂对粘膜无任何刺激作用。

Claims (1)

  1. 一种用于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中药制剂清热止痒方,其特征在于:制备4000ml所述止痒方用苦参1.2Kg,大黄0.6Kg,黄柏0.6Kg,白鲜皮1.2Kg,威灵仙1.2Kg;其制备工艺是:将上述药材按中药炮制规范如法切制成薄片或碎段,用70%乙醇浸泡一周,滤取浸泡液,药渣再加70%乙醇浸泡一周,将两次浸泡液合并,调整浓度,使1ml乙醇浸泡液相当于原生药0.10,分装于100ML喷雾瓶中,使用时直接喷擦患部。
CN 93102557 1993-03-03 1993-03-03 清热止痒方 Pending CN10916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3102557 CN1091647A (zh) 1993-03-03 1993-03-03 清热止痒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3102557 CN1091647A (zh) 1993-03-03 1993-03-03 清热止痒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47A true CN1091647A (zh) 1994-09-07

Family

ID=4984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3102557 Pending CN1091647A (zh) 1993-03-03 1993-03-03 清热止痒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647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4333A (zh) * 2011-08-22 2011-12-14 谢英华 一种治疗阴道炎的外洗中药
CN103070973A (zh) * 2013-02-02 2013-05-01 张永芹 治疗幼儿湿疹的外用中药制剂
CN103127287A (zh) * 2011-11-29 2013-06-05 王莲芬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CN110898151A (zh) * 2019-12-20 2020-03-24 卓和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
CN111195334A (zh) * 2020-03-25 2020-05-26 陶玉华 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4333A (zh) * 2011-08-22 2011-12-14 谢英华 一种治疗阴道炎的外洗中药
CN103127287A (zh) * 2011-11-29 2013-06-05 王莲芬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CN103070973A (zh) * 2013-02-02 2013-05-01 张永芹 治疗幼儿湿疹的外用中药制剂
CN110898151A (zh) * 2019-12-20 2020-03-24 卓和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
CN111195334A (zh) * 2020-03-25 2020-05-26 陶玉华 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62967A (zh) 甘草次酸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709497A (zh) 一种苗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698713A (zh) 一种治疗风湿痹痛的复方风湿宁组合物及制剂
CN1239183C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115C (zh) 一种改善视觉功能的保健品
CN1091647A (zh) 清热止痒方
CN1513447A (zh) 竹叶总黄酮在前列腺疾病防治药物及其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CN1836685A (zh) 儿茶在制备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197612C (zh) 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和尿路感染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62085A (zh) 一种治疗尖锐湿疣的药物
CN1208057C (zh) 复方莪术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868502A (zh) 一种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67120A (zh) 粪肠球菌cms-h001及其应用
CN1620303A (zh) 包含竹红天牛蛀屑作为活性成分的外用皮肤制剂
CN1596939A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562294A (zh) 一种杀菌消毒治疗肛周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290529C (zh) 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和高脂血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652805A (zh) 一种用于治疗和改善支气管呼吸困难的草药组合物
CN1171965A (zh) 填精补髓液及其制作方法
CN1323688C (zh) 一种治疗前列腺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256119C (zh) 一种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法
CN1660259A (zh) 一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520C (zh) 抗衰老降血脂的中药药酒
CN1636583A (zh) 一种治疗妇科盆腔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410107A (zh) 夏塔热片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