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5541A - 定子、电动机、压缩机及制冷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子、电动机、压缩机及制冷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5541A
CN109155541A CN201680085791.XA CN201680085791A CN109155541A CN 109155541 A CN109155541 A CN 109155541A CN 201680085791 A CN201680085791 A CN 201680085791A CN 109155541 A CN109155541 A CN 1091555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core
stator
insertion hole
tooth
magnetic yo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57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5541B (zh
Inventor
马场和彦
仁吾昌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1555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55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55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55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2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08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8Sectional co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7Sta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02K1/185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to outer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定子(100)具备:具有插入孔(30、40)的第一铁芯(10)和配置在插入孔(30、40)内的第二铁芯(21、22)。第二铁芯(21、22)由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构成。

Description

定子、电动机、压缩机及制冷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子、电动机、压缩机及制冷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电动机中的铁损,开发了用铁损比电磁钢板小的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构成定子铁芯的技术(专利文献1)。另外,也开发了将轧制方向不同的两种电磁钢板组合来构成定子铁芯的技术(专利文献2)及将磁性材料填充于定子铁芯的空隙的技术(专利文献3)。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3-546301号公报(参照图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07028号公报(参照图6)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24366号公报(参照图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有效地降低铁损,最优选如专利文献1那样用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构成定子铁芯。然而,非晶质金属及纳米结晶金属具有在受到压缩应力时磁阻会增加的性质。因此,当用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构成定子铁芯时,在通过热装等将定子铁芯组装到框架的内侧时,有可能受到压缩应力而磁阻增加,从而导致铁损的增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用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且抑制相对于压缩应力的磁阻的增加的定子。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定子具备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所述第一铁芯具有插入孔,所述第二铁芯配置在该插入孔内且由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构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由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构成的第二铁芯配置在第一铁芯的插入孔内,所以压缩应力主要施加于第一铁芯。因此,能够降低施加于第二铁芯的压缩应力,从而抑制磁阻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电动机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定子铁芯的第一铁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定子铁芯的第二铁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定子铁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定子铁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用于制造实施方式2中的第一铁芯的第一电磁钢板(A)及第二电磁钢板(B)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3中的定子铁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4中的定子铁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5中的定子铁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6中的定子铁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7中的定子铁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8中的定子铁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绝缘体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绝缘体的结构例的侧视图(A)及剖视图(B)。
图15是示出变形例的电动机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应用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回转压缩机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7是示出具备图16的回转压缩机的制冷空调装置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电动机的结构>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300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动机300的结构的剖视图。该电动机300是在转子200中埋入永久磁铁202而成的永久磁铁埋入型电动机,例如使用于回转压缩机500(参照图16)。此外,图1是与转子200的旋转轴(轴线CL)正交的面上的剖视图。
电动机300是称为内转子型的电动机,具有定子100和能够旋转地设置在定子100的内侧的转子200。在定子100与转子200之间,例如形成有0.3~1.0mm的气隙9。
以下,将作为转子200的旋转轴的轴线CL的方向仅称为“轴向”。另外,将以轴线CL为中心的周向仅称为“周向”。另外,将以轴线CL为中心的定子100及转子200的半径方向仅称为“径向”。在后述的图2~5、7~13中,箭头CL示出轴向,箭头R1示出周向。
定子100具有定子铁芯1和卷绕于定子铁芯1的绕组2。定子铁芯1具有由电磁钢板构成的第一铁芯10和由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构成的第二铁芯21、22。
第一铁芯10具有以上述轴线CL为中心的环状磁轭4和从磁轭4向径向内侧(即,朝向轴线CL的方向)延伸的多个齿3。在此,9个齿3在周向上以一定间隔配置,齿3的数量为2以上即可。在周向上相邻的齿3之间形成有槽8,所述槽8是收容绕组2的空间。
定子铁芯1具有在周向上将连同齿3的多个(在此为9个)分割铁芯6(图4)连结而成的结构。各分割铁芯6由连结部48相互连结,所述连结部48设置在磁轭4的周向端部。由此,能够将多个分割铁芯6展开为带状或组合为环状。
使旋转磁场产生的绕组2例如是将电磁线经由后述的绝缘体5(图13)卷绕在齿3上而成的。绕组2的匝数及直径(线径)根据要求的特性(转速、转矩等)、施加电压及槽8的截面积决定。绕组2以集中卷绕方式卷绕,并利用Y接线进行接线。此外,在图1中省略了绝缘体5。
在将上述多个分割铁芯6展开为带状的状态下进行绕组2的卷绕。在各齿3上卷绕例如直径为1.0mm的电磁线例如80匝后,将多个分割铁芯6弯曲为环状并将两端部焊接。
第一铁芯10通过热装、压入或焊接等组装在电动机300的圆筒状的框架7内。该框架7例如是回转压缩机500(图16)的密闭容器的一部分。第二铁芯21、22配置在形成于第一铁芯10的后述的插入孔30、40内。
转子200具有圆筒状的转子铁芯201、安装于转子铁芯201的永久磁铁202及配置在转子铁芯201的中央部的轴204。轴204例如是回转压缩机500(图16)的轴。转子铁芯201是在轴向上层叠厚度为0.1mm~0.7mm的电磁钢板并通过铆接紧固而成的。
沿着转子铁芯201的外周面,形成有供永久磁铁202插入的多个(在此为6个)磁铁插入孔203。磁铁插入孔203是在轴向上贯通转子铁芯201的贯通孔。磁铁插入孔203的数量(即磁极数)不限于6,数量为2以上即可。相邻的磁铁插入孔203之间成为极间。
永久磁铁202是轴向上较长的平板状构件,在转子铁芯201的周向上具有宽度,在径向上具有厚度。永久磁铁202的厚度例如为2mm。永久磁铁202例如用稀土类磁铁构成,所述稀土类磁铁以钕(Nd)、铁(Fe)及硼(B)为主要成分。永久磁铁202在厚度方向上被磁化。
在此,在一个磁铁插入孔203中配置有一个永久磁铁202,但也可以是在一个磁铁插入孔203中在周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永久磁铁202。在该情况下,相同的磁铁插入孔203内的多个永久磁铁202以彼此相同的极朝向径向外侧的方式被磁化。
在磁铁插入孔203的周向两端部形成有磁通壁垒(漏磁通抑制孔)205。磁通壁垒205抑制相邻的永久磁铁202之间的漏磁通。磁通壁垒205与转子铁芯201的外周之间的铁芯部分为了抑制相邻的永久磁铁202之间的磁通的短路而成为薄壁部。优选的是,薄壁部的厚度与构成转子铁芯201的电磁钢板的厚度相同。
<第一铁芯的结构>
接着,说明第一铁芯10。图2是示出第一铁芯10的结构的立体图,示出一个分割铁芯6包含的第一铁芯10。第一铁芯10由在轴向上层叠厚度为0.2mm~0.5mm的电磁钢板而成的层叠体构成。作为电磁钢板,例如使用无方向性电磁钢板,但不限定于此。
如上所述,第一铁芯10具有环状磁轭4和从磁轭4向径向内侧延伸的齿3。齿3在径向内侧的端部具有周向长度(宽度)比齿3的其他部分宽的齿前端部32。齿前端部32与转子200(图1)的外周面相向。
在齿前端部32上形成有用于在轴向上固定多块电磁钢板的铆接部(齿铆接部)36。此外,铆接部36既可以如图2所示分别设置在齿前端部32的周向两端,或者也可以如图1所示设置在齿前端部32的周向中央。
齿3具有作为轴向的贯通孔的插入孔(第一插入孔)30。插入孔30在与轴向正交的面内具有径向(齿3的延伸方向)的长度比周向(齿3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的长方形的截面形状。但是,插入孔30的截面形状不限于长方形,例如也可以是椭圆形。
齿3在插入孔30的周向两侧具有作为薄壁部的一对侧壁31。优选的是,侧壁31的厚度在能够确保强度的范围内尽可能薄,例如,优选位于0.2mm~1mm的范围内。另外,齿3在插入孔30的径向内侧(转子200侧)具有内周壁33。
磁轭4在周向的中央部(磁轭中央部47)与齿3连续,并从磁轭中央部47向周向两侧延伸。磁轭4具有作为轴向的贯通孔的插入孔(第二插入孔)40。插入孔40在与轴向正交的面内具有周向(磁轭4的延伸方向)的长度比径向(磁轭4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的长方形的截面形状。但是,插入孔40的截面形状不限于长方形,例如也可以是椭圆形。
磁轭4在插入孔40的径向内侧具有内周壁41,在插入孔40的径向外侧具有外周壁42。外周壁42比内周壁41厚。另外,在插入孔40的周向两侧具有一对侧壁43。
在磁轭4的插入孔40与齿3的插入孔30之间,形成有作为薄壁部的分隔壁45。优选的是,与上述齿3的侧壁31同样地,分隔壁45的厚度在能够确保强度的范围内尽可能薄,例如,优选位于0.2mm~1mm的范围内。
通过减薄侧壁31及分隔壁45的厚度,从而能够抑制在第一铁芯10中流动的磁通的量,并使在第二铁芯21、22中流动的磁通的量增加。由此,如后所述,能够降低铁损。
另一方面,齿3的内周壁33和磁轭4的内周壁41、外周壁42及侧壁43形成为比齿3的侧壁31及分隔壁45厚,由此,确保了定子铁芯1的强度。
在磁轭中央部47的外周壁4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缺口部。在该缺口的周向两侧形成有用于在轴向上固定多块电磁钢板的铆接部46。由于利用齿3的铆接部36及磁轭4的铆接部46将多块电磁钢板相互固定,所以第一铁芯10(齿3及磁轭4)能够得到较高的尺寸精度及较高的刚性。
另外,在磁轭4的周向的一端部形成有与在周向上相邻的分割铁芯6的磁轭4连结的连结部48。该连结部48既可以是支轴,也可以是能够塑性变形的薄壁部。
<第二铁芯的结构>
接着,说明第二铁芯21、22的结构。图3是示出第二铁芯21、22的结构的立体图,示出一个分割铁芯6包含的第二铁芯21、22。第二铁芯21配置在齿3的插入孔30内,也称为“第一部分”。第二铁芯22配置在磁轭4的插入孔40内,也称为“第二部分”。
第二铁芯21、22均由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构成。另外,第二铁芯21、22均由在轴向上层叠厚度为0.02mm~0.05mm的薄带而成的层叠体或将粉体压缩成形而成的成形体构成。
在层叠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的薄带的情况下,由于难以进行电磁钢板那样的利用铆接部的固定,所以通过向层叠的薄带之间供给粘接剂(树脂),从而将多个薄带相互固定。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层叠的薄带之间存在粘接剂,所以也能够得到抑制涡流损耗的效果。
此外,在利用非晶质金属的薄带形成第二铁芯21、22的情况下,为了除去在成形时产生的应变并提高磁特性,可以对第二铁芯21、22进行退火。第二铁芯21、22的退火既可以在向齿3及磁轭4的插入孔30、40插入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插入后进行。如果在插入后对第二铁芯21、22进行退火,则由于能够在机械强度降低前插入到插入孔30、40,所以能够防止插入第二铁芯21、22时的开裂。
第二铁芯21(第一部分)配置在齿3的插入孔30内。第二铁芯21具有长方体形状,在与轴向正交的面内具有径向长度比周向长度长的长方形的截面形状。具体而言,第二铁芯21具有径向外侧的外侧端面21a、径向内侧的内侧端面21b、周向两侧的一对侧端面21c及轴向两侧的一对端面。但是,第二铁芯21的形状不限于长方体,只要是与齿3的插入孔30嵌合的形状即可。
第二铁芯22(第二部分)配置在磁轭4的插入孔40内。第二铁芯21具有长方体形状,在与轴向正交的面内具有周向长度比径向长度长的长方形的截面形状。具体而言,第二铁芯22具有径向内侧的内侧端面22a、径向外侧的外侧端面22b、周向两侧的一对侧端面22c及轴向两侧的一对端面。但是,第二铁芯22的形状不限于长方体,只要是与磁轭4的插入孔40嵌合的形状即可。
如上所述,第二铁芯21、22由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构成。由于非晶质金属的原子为非晶质且不具有方向性,纳米结晶金属的结晶粒微细化到10μm数量级,所以磁特性均优异且磁阻均较小。因此,通过在定子铁芯1中,在来自转子200的永久磁铁202的磁通最多地流动的区域中配置第二铁芯21、22,从而能够抑制铁损。
<定子铁芯的结构及作用>
图4是示出将第二铁芯21、22安装于第一铁芯10而成的定子铁芯1的立体图。第二铁芯21例如通过间隙嵌合、过盈嵌合或过渡嵌合等嵌合,嵌入到齿3的插入孔30中。同样地,第二铁芯22例如通过间隙嵌合、过盈嵌合或过渡嵌合等嵌合,嵌入到磁轭4的插入孔40中。
来自转子200的永久磁铁202(图1)的磁通从齿前端部32流入齿3,在齿3内向径向外侧流动,通过分隔壁45并流入磁轭4。流入磁轭4的磁通从磁轭中央部47向周向两侧流动。按这种方式形成通过齿3及磁轭4的磁通的通路,通过该磁通和在绕组2中流动的电流的作用,产生使转子200旋转的转矩。
此时,除了在侧壁31内流动的磁通之外,在齿3内流动的磁通也在第二铁芯21内流动。由于第二铁芯21由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构成且磁阻较小,所以能够降低齿3中的铁损。
另外,由于侧壁31是厚度为0.2mm~1mm的薄壁部,所以在齿3中流动的磁通的大部分通过第二铁芯21而流动。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齿3中的铁损。
另外,流入磁轭4的磁通在磁轭中央部47改变方向,并向周向两侧流动。此时,除了在内周壁41内流动的磁通之外,在磁轭4内流动的磁通也在第二铁芯22内流动(在外周壁42内流动的磁通极微小)。因此,能够降低磁轭4中的铁损。
另外,虽然在第二铁芯21、22之间配置有分隔壁45,但是由于分隔壁45是厚度为0.2mm~1mm的薄壁部,所以能够抑制由于磁通通过分隔壁45而导致的磁阻的增加。
另外,如图2所示,在将齿3的铆接部36配置于第二铁芯21的周向两侧的情况下能够特别地减薄内周壁33的厚度。由此,能够抑制由于磁通通过内周壁33而导致的磁阻的增加,从而降低铁损。
在此,构成第二铁芯21、22的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具有在受到压缩应力时磁特性降低且磁阻增加的性质。另外,在通过热装等将电动机300组装到框架7(图1)时,压缩应力从外周侧作用于定子铁芯1。
然而,由于第二铁芯21、22插入到第一铁芯10的插入孔30、40中(即,由第一铁芯10从外侧包围),所以能够降低施加于第二铁芯21、22的压缩应力。因此,能够抑制由压缩应力引起的第二铁芯21、22的磁阻的增加。
另外,如上所述,在由非晶质金属的薄带构成第二铁芯21、22并进行退火的情况下,第二铁芯21、22的机械强度有可能降低而容易受到损伤。然而,在该实施方式1中,由于第二铁芯21、22由第一铁芯10从外侧包围,所以即使在对第二铁芯21、22进行退火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损伤。
第一铁芯10中的齿3的内周壁33和磁轭4的内周壁41、外周壁42及侧壁43虽然比较厚,但由于位于磁通最多地流动的区域的外侧,所以对铁损的影响较小。通过这些壁33、41、42、43受到压缩应力,从而能够降低施加于第二铁芯21、22的压缩应力。
<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在第一铁芯10的插入孔30、40内配置有由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构成的第二铁芯21、22。因此,能够使从永久磁铁202流入第一铁芯10的磁通在第二铁芯21、22中流动,能够降低铁损。另外,能够降低施加于第二铁芯21、22的压缩应力,并抑制由压缩应力引起的第二铁芯21、22的磁阻的增加。
另外,由于在齿3的插入孔30内配置有第二铁芯21,在磁轭4的插入孔40内配置有第二铁芯22,所以来自永久磁铁202的磁通的大部分通过第二铁芯21、22并流动。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铁损。
另外,由于齿3的插入孔30具有径向较长的形状,磁轭4的插入孔40具有周向较长的形状,所以能够沿着齿3内的磁路配置第二铁芯21,并沿着磁轭4内的磁路配置第二铁芯22。由此,能够有效地降低铁损。特别是由于第二铁芯21、22在与轴向正交的面内具有四边形的截面形状,所以第二铁芯21、22的制造变得容易,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由于齿3在插入孔30的周向两侧具有侧壁31,磁轭4在插入孔40的径向两侧具有内周壁41及外周壁42,所以能够降低铁损,并且确保齿3及磁轭4的强度。
另外,由于在齿3的插入孔30与磁轭4的插入孔40之间形成有分隔壁45,所以例如能够使长方体形状的第二铁芯21、22夹着分隔壁45相向配置。
另外,由于第一铁芯10由层叠多块电磁钢板而成的层叠体构成,所以能够提高定子铁芯1的强度。并且,由于齿3及磁轭4分别具有将多块电磁钢板相互固定的铆接部36、46,所以能够使多块电磁钢板牢固地一体化。
另外,由于第二铁芯21、22由层叠多个薄带而成的层叠体或粉体的压缩成形体构成,所以第二铁芯21、22的制造变得容易。另外,通过使粘接剂介于多个薄带之间,从而能够使第二铁芯21、22分别牢固地一体化,另外,降低涡流损耗。另外,通过对非晶质金属的薄带进行退火,从而能够除去在成形时产生的应变,并提高磁特性。
实施方式2.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定子铁芯1A的立体图,示出构成一个分割铁芯的部分。在该实施方式2中,齿3A的侧壁31及磁轭4A的内周壁41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不同。
如图5所示,实施方式2的定子铁芯1A具有第一铁芯10A和第二铁芯21、22,所述第一铁芯10A具有齿3A及磁轭4A,所述第二铁芯21、22配置在齿3A及磁轭4A的插入孔30、40内。
齿3A的侧壁31具有位于轴向的一端的侧壁部31a和位于轴向的另一端的侧壁部31b。在轴向上,在侧壁部31a、31b之间,从侧壁部31a侧起按顺序形成有侧壁部31c及侧壁部31d。
侧壁部31a、31b、31c、31d是厚度为0.2mm~1.0mm的薄壁部,具有相互相同的宽度(轴向上的长度),并相互平行地延伸。在侧壁部31a、31c之间形成有开口部31e,在侧壁部31c、31d之间形成有开口部31f,在侧壁部31d、31b之间形成有开口部31g。开口部31e、31f、31g具有相互相同的宽度,并相互平行地延伸。
另外,磁轭4A的内周壁41具有位于轴向的一端的内周壁部41a和位于轴向的另一端的内周壁部41b。在轴向上,在内周壁部41a、41b之间,从内周壁部41a侧起按顺序形成有内周壁部41c及内周壁部41d。
内周壁部41a、41b、41c、41d具有相互相同的宽度(轴向上的长度),并相互平行地延伸。在内周壁部41a、41c之间形成有开口部41e,在内周壁部41c、41d之间形成有开口部41f,在内周壁部41d、41b之间形成有开口部41g。开口部41e、41f、41g具有相互相同的宽度,并相互平行地延伸。
在制造第一铁芯10A时,将图6(A)所示的第一电磁钢板61和图6(B)所示的第二电磁钢板62层叠。此外,图6(A)及(B)均示出环状的电磁钢板中的与一个分割铁芯6对应的部分。
图6(A)所示的第一电磁钢板61具有齿3A和磁轭4A,所述齿3A具有侧壁31(侧壁部31a或侧壁部31b)和齿前端部32(包含内周壁33)。此外,上述实施方式1的第一铁芯10(图2)通过仅将该第一电磁钢板61在轴向上层叠而形成。
图6(B)所示的第二电磁钢板62具有齿3A中的齿前端部32(包含内周壁33)和磁轭4A。由于不存在齿3A的侧壁31,所以齿前端部32与磁轭4A相互分离。然而,层叠的齿前端部32利用铆接部36相互固定。同样地,层叠的磁轭4A利用铆接部46相互固定。
在形成第一铁芯10A时,层叠块数为A1(图5)的第一电磁钢板61,在其上层叠块数为A2的第二电磁钢板62。进一步层叠块数为A3的第一电磁钢板61,在其上层叠块数为A4的第二电磁钢板62。进一步层叠块数为A5的第一电磁钢板61,并层叠块数为A6的第二电磁钢板62,在其上层叠块数为A7的第一电磁钢板61。在此,块数A1~A7为相同的块数,但也可以是相互不同的块数。
由此,形成在齿3A的侧壁31上具有开口部31e、31f、31g且在磁轭4A的内周壁41上具有开口部41e、41f、41g的第一铁芯10A。
此外,在此,齿3A的侧壁31在轴向上具有四个侧壁部31a~31d,磁轭4的内周壁41在轴向上具有四个内周壁部41a~41d,但侧壁部的数量及内周壁部的数量不限定于4,也可以是2、3或5以上。另外,侧壁31的数量和内周壁41的数量可以不同。另外,也可以是,仅侧壁31及内周壁41中的任一方具有开口部。另外,侧壁部31a~31d可以具有相互不同的宽度,内周壁部41a~41d可以具有相互不同的宽度。
第二铁芯21、22的结构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此外,第二铁芯21的侧端面21c从齿3A的开口部31e、31f、31g露出。另外,第二铁芯22的内侧端面22a从磁轭4A的开口部41e、41f、41g露出。
从永久磁铁202流入齿3A的磁通大部分在第二铁芯21内流动,但一部分也在齿3A的侧壁31中流动。由于齿3A的侧壁31具有开口部31e、31f、31g,所以能够抑制在齿3A的侧壁31中流动的磁通的量,并使在第二铁芯21内流动的磁通的量增加。
另外,从齿3A流入磁轭4A的磁通大部分在第二铁芯22内流动,但一部分也在磁轭4A的内周壁41中流动。由于磁轭4A的内周壁41具有开口部41e、41f、41g,所以能够抑制在磁轭4A的内周壁41中流动的磁通的量,并使在第二铁芯22内流动的磁通的量增加。
此外,齿3A的侧壁31及磁轭4A的内周壁41由后述的绝缘体5(图13)覆盖。侧壁31的开口部31e~31g及内周壁41的开口部41e~41g可以保持为空间,但也可以配置树脂。例如,也可以在绝缘体5上设置与开口部31e~31g及开口部41e~41g嵌合的凸部(绝缘部)。这样,能够牢固地保持第二铁芯21、22,防止摇晃,并抑制振动及噪音的产生。
另外,通过用绝缘体5覆盖侧壁31和内周壁41的整体,除了上述效果之外,还能够改善第一铁芯10与绕组2之间的绝缘性。
实施方式2的定子的其他结构及转子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另外,具有实施方式2的定子及转子的电动机300(参照图1)例如使用于回转压缩机500(参照图16)。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该实施方式2中,由于齿3A的侧壁31具有开口部(第一开口部)31e~31g,磁轭4A的内周壁41具有开口部(第二开口部)41e~41g,所以能够抑制在侧壁31及内周壁41中流动的磁通的量,并使在第二铁芯21、22中流动的磁通的量增加。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铁损。
另外,由于在齿3A的轴向两端配置有侧壁部31a、31b,在磁轭4A的轴向两端配置有内周壁部41a、41b,所以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保持第二铁芯21、22。
另外,通过在侧壁31的开口部31e~31g及内周壁41的开口部41e~41g配置绝缘部,从而能够牢固地保持第二铁芯21、22,并抑制振动及噪音的产生。
此外,第二铁芯21、22不限定于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只要是铁损比第一铁芯10小的材料即可。另外,第一铁芯10是强度比第二铁芯21、22高的材料即可。
实施方式3.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定子铁芯1B的立体图,示出构成一个分割铁芯的部分。该实施方式3在一体化有第二铁芯23这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齿3B的侧壁31及磁轭4B的内周壁41的形状也与实施方式1不同。
如图7所示,实施方式3的定子铁芯1B具有第一铁芯10B和第二铁芯23,所述第一铁芯10B具有齿3B及磁轭4B,所述第二铁芯23插入到齿3B及磁轭4B的插入孔30、40中。
齿3B的插入孔30与磁轭4B的插入孔40相互连续,形成在轴向上观察时呈T字形的一个插入孔。在该插入孔30、40中插入有在轴向上观察时呈T字形的第二铁芯23。第二铁芯23具有插入到齿3B的插入孔30中的铁芯部23A和插入到磁轭4B的插入孔40中的铁芯部23B。
铁芯部23A具有与图3所示的第二铁芯21相同的形状。但是,铁芯部23A的径向长度比图3所示的第二铁芯21长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分隔壁45(图2)对应的长度。铁芯部23B具有与图3所示的第二铁芯22相同的形状。第二铁芯23(铁芯部23A、23B)由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构成。
这样,由于铁芯部23A和铁芯部23B相互一体化,在插入孔30、40中不存在分隔壁45(图2),所以能够抑制由于磁通从铁芯部23A流入铁芯部23B时通过分隔壁45而导致的磁阻的增加。
齿3B的侧壁31具有位于轴向的一端的侧壁部31a和位于轴向的另一端的侧壁部31b。侧壁部31a、31b是厚度为0.2mm~1.0mm的薄壁部,在此,具有相互相同的宽度(轴向上的长度),并相互平行地延伸。但是,侧壁部31a、31b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宽度。在侧壁部31a、31b之间设置有开口部31h。开口部31h配置在侧壁31的轴向中央。
磁轭4B的内周壁41具有位于轴向的一端的内周壁部41a和位于轴向的另一端的内周壁部41b。内周壁部41a、41b具有相互相同的宽度(轴向上的长度),并相互平行地延伸。但是,内周壁部41a、41b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宽度。在内周壁部41a、41b之间设置有开口部41h。开口部41h配置在内周壁41的轴向中央。
齿3B的侧壁31及磁轭4B的内周壁41由后述的绝缘体5(图13)覆盖。开口部31h及开口部41h既可以保持为空腔,也可以在绝缘体5上设置与开口部31h及开口部41h嵌合的凸部(绝缘部)。
在制造第一铁芯10B时,使用从参照图6(A)及(B)说明的第一电磁钢板61及第二电磁钢板62除去分隔壁45而成的部件。首先,层叠块数为B1块的第一电磁钢板61,在其上层叠块数为B2块的第二电磁钢板62,在其上层叠块数为B3块的第一电磁钢板61。在此,块数B1、B3相互相同,块数B2比块数B1、B3多。但是,块数不限定于该例。
这样,由于在齿3B的侧壁31上形成有开口部31h,所以能够抑制在侧壁31中流动的磁通的量,并使在第二铁芯23的铁芯部23A中流动的磁通的量增加。另外,由于在磁轭4B的内周壁41上形成有开口部41h,所以能够抑制在内周壁41中流动的磁通的量,并使在第二铁芯23的铁芯部23B中流动的磁通的量增加。
实施方式3的定子的其他结构及转子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另外,具有实施方式3的定子及转子的电动机300(参照图1)例如使用于回转压缩机500(参照图16)。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该实施方式3中,由于齿3B的插入孔30和磁轭4B的插入孔40连续地形成,并配置有将铁芯部23A、23B一体化而成的第二铁芯23,所述能够进一步降低铁损。
另外,由于在齿3B的侧壁31的轴向中央部形成有开口部31h,并在磁轭4B的内周壁41的轴向中央部形成有开口部41h,所以能够进一步增多在第二铁芯23(铁芯部23A、23B)中流动的磁通。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铁损。
另外,由于在齿3的轴向两端配置有侧壁部31a、31b,在磁轭4的轴向两端配置有内周壁部41a、41b,所以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保持第二铁芯21、22。
此外,第二铁芯23不限定于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只要是铁损比第一铁芯10小的材料即可。另外,第一铁芯10是强度比第二铁芯23高的材料即可。
实施方式4.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定子铁芯1C的立体图,示出构成一个分割铁芯的部分。在实施方式3中,齿3C的侧壁31及磁轭4C的内周壁41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不同。另外,第二铁芯24、25由不同的材料形成这方面也与实施方式1不同。
如图8所示,实施方式4的定子铁芯1C具有第一铁芯10C和第二铁芯24、25,所述第一铁芯10C具有齿3C及磁轭4C,所述第二铁芯24、25插入到齿3C及磁轭4C的插入孔30、40中。
齿3C的侧壁31具有位于轴向的一端的开口部31j、位于轴向的另一端的开口部31k及形成于开口部31j、31k之间的侧壁部31i。侧壁部31i位于侧壁31的轴向的中央部。侧壁部31i是厚度为0.2mm~1.0mm的薄壁部。
磁轭4C的内周壁41具有位于轴向的一端的开口部41j、位于轴向的另一端的开口部41k及形成于开口部41j、41k之间的内周壁部41i。内周壁部41i位于内周壁41的轴向的中央部。
齿3C的侧壁31及磁轭4C的内周壁41由后述的绝缘体5(图13)覆盖。开口部31j、31k及开口部41j、41k既可以保持为空腔,也可以在绝缘体5上设置与开口部31j、31k及开口部41j、41k嵌合的凸部(绝缘部)。
在制造第一铁芯10C时,使用从参照图6(A)及(B)说明的第一电磁钢板61及第二电磁钢板62除去分隔壁45而成的部件。首先,层叠块数为C1块的第二电磁钢板62,在其上层叠块数为C2块的第一电磁钢板61,在其上层叠块数为C3块的第二电磁钢板62。在此,块数C1、C3相互相同,块数C2比块数C1、C3少。但是,块数不限定于该例。
如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那样,齿3C的插入孔30及磁轭4C的插入孔40相互连续地形成。另外,不设置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分隔壁45(图2)。
在该实施方式4中,插入到齿3C的插入孔30中的第二铁芯24和插入到磁轭4C的插入孔40中的第二铁芯25由相互不同的材料构成。在此,插入到齿3C的插入孔30中的第二铁芯24由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构成。另一方面,插入到磁轭4C的插入孔40中的第二铁芯25例如由将易磁化方向设为周向的电磁钢板形成。
第二铁芯24具有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第二铁芯21相同的形状,第二铁芯25具有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第二铁芯22相同的形状。但是,第二铁芯24的径向长度比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第二铁芯21长与实施方式1的分隔壁45(图2)对应的长度。
电磁钢板的强度比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高。因此,通过将由电磁钢板构成的第二铁芯25配置在比齿3C更容易受到压缩应力的磁轭4C内,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施加于齿3C内的第二铁芯24的压缩应力,并抑制磁阻的增加。
另外,第二铁芯24的外侧端面24a与第二铁芯25的内侧端面25a相互接触。因此,能够抑制磁通从第二铁芯24流入第二铁芯25时的磁阻的增加并降低铁损。
此外,在此,使用相互分离且材料不同的第二铁芯24、25,但也可以使用实施方式3那样的一体化的第二铁芯23(图7)代替第二铁芯24、25。这样,由于在第二铁芯内使磁阻增加的边界部分消失,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铁损。
另外,也可以通过在齿3C的插入孔30与磁轭4C的插入孔40之间配置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分隔壁45(图2),从而提高强度。
实施方式4的定子的其他结构及转子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另外,具有实施方式4的定子及转子的电动机300(参照图1)例如使用于回转压缩机500(参照图16)。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该实施方式4中,在齿3C的侧壁31的轴向两端形成有开口部31j、31k,在磁轭4C的内周壁41的轴向两端形成有开口部41j、41k。因此,能够抑制在侧壁31及内周壁41中流动的磁通的量,并使在第二铁芯24中流动的磁通的量增加。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铁损。
另外,由于配置于齿3C的第二铁芯24由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合金形成,配置于磁轭4C的第二铁芯25由强度比第二铁芯24高的材料构成,所以能够抑制铁损且降低施加于第二铁芯24的压缩应力。另外,由于第二铁芯24、25相互接触,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铁损。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图4)中,也可以由相互不同的材料构成插入到齿3的插入孔30中的第二铁芯21和插入到磁轭4的插入孔40中的第二铁芯22。另外,在实施方式2(图5)中,也可以由相互不同的材料构成插入到齿3A的插入孔30中的第二铁芯21和插入到磁轭4A的插入孔40中的第二铁芯22。
另外,第二铁芯24不限定于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第二铁芯25也不限定于电磁钢板。只要是配置于磁轭4C的第二铁芯25的强度比配置于齿3C的第二铁芯24的强度高即可,可以是任意的材料的组合。
实施方式5.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定子铁芯1D的立体图,示出构成一个分割铁芯的部分。在该实施方式5中,磁轭4D的插入孔40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不同。
如图9所示,实施方式5的定子铁芯1D具有第一铁芯10D和第二铁芯21、22A,所述第一铁芯10D具有齿3D及磁轭4D,所述第二铁芯21、22A配置在齿3D及磁轭4D的插入孔30、40内。
第二铁芯22A在与轴向正交的面内具有四边形(例如长方形)的截面形状,在四个角落具有倒角部221。另外,磁轭4D的插入孔40在与第二铁芯22A的倒角部221相向的位置具有倾斜面401。插入孔40的倾斜面401形成为与第二铁芯22A的倒角部221接触。
在实施方式5中,在齿3D的插入孔30与磁轭4D的插入孔40之间形成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分隔壁45。但是,也可以将第二铁芯21、22A一体化而不设置分隔壁45,或者也可以将第二铁芯21、22A配置成相互接触。另外,也可以由相互不同的材料构成第二铁芯21、22A。
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齿3D的侧壁31在轴向两端具有侧壁部31a、31b,在侧壁部31a、31b之间具有开口部31h。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磁轭4D的内周壁41在轴向两端具有内周壁部41a、41b,在内周壁部41a、41b之间具有开口部41h。电磁钢板的层叠方法如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那样。
但是,也能够如实施方式1那样为侧壁31及内周壁41没有开口部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如实施方式2那样为各侧壁31及各内周壁41分别具有多个开口部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如实施方式4那样为侧壁31及内周壁41在各自的轴向两端具有开口部的结构。
实施方式5的定子的其他结构及转子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另外,具有实施方式5的定子及转子的电动机300(参照图1)例如使用于回转压缩机500(参照图16)。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该实施方式5中,由于第二铁芯22A在角部具有倒角部221,且插入孔40具有与倒角部221对应的倾斜面401,所以能够缓和压缩应力向第二铁芯22A的角部的集中。由此,能够降低施加于第二铁芯22A的压缩应力,并抑制磁阻的增加。
此外,第二铁芯21、22A不限定于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只要是铁损比第一铁芯10小的材料即可。另外,第一铁芯10是强度比第二铁芯21、22A高的材料即可。
实施方式6.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定子铁芯1E的立体图,示出构成一个分割铁芯的部分。在该实施方式6中,磁轭4E的插入孔40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不同。
如图10所示,实施方式6的定子铁芯1E具有第一铁芯10E和第二铁芯21、22B,所述第一铁芯10E具有齿3E及磁轭4E,所述第二铁芯21、22B配置在齿3E及磁轭4E的插入孔30、40内。
第二铁芯22B在周向两端具有弯曲面222。弯曲面222是以向周向外侧凸出的方式弯曲的面,例如是圆筒面。磁轭4E的插入孔40在与第二铁芯22B的弯曲面222相向的位置即周向两端具有弯曲面402。插入孔40的弯曲面402形成为与第二铁芯22A的弯曲面222接触。
此外,在此,在第二铁芯22B的周向两端的整体形成有弯曲面222,但在第二铁芯22B的四个角落形成有弯曲面即可。同样地,在插入孔40的四个角落形成有弯曲面即可。
在实施方式6中,在齿3E的插入孔30与磁轭4E的插入孔40之间形成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分隔壁45。但是,也可以将第二铁芯21、22B一体化而不设置分隔壁45,或者也可以将第二铁芯21、22B配置成相互接触。
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齿3E的侧壁31在轴向两端具有侧壁部31a、31b,在其间形成有开口部31h。另外,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磁轭4E的内周壁41在轴向两端具有内周壁部41a、41b,在其间形成有开口部41h。电磁钢板的层叠方法如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那样。
但是,也能够如实施方式1那样为侧壁31及内周壁41没有开口部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如实施方式2那样为各侧壁31及各内周壁41分别具有多个开口部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如实施方式4那样为侧壁31及内周壁41在各自的轴向两端具有开口部的结构。另外,第二铁芯21、22B可以由相互不同的材料构成。
实施方式6的定子的其他结构及转子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另外,具有实施方式6的定子及转子的电动机300(参照图1)例如使用于回转压缩机500(参照图16)。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该实施方式6中,由于磁轭4E的第二铁芯22B在周向两端(包含四个角落的部分)具有弯曲面222,且插入孔40具有与弯曲面222对应的弯曲面402,所以能够缓和压缩应力向第二铁芯22B的两端的集中。由此,能够降低施加于第二铁芯22B的压缩应力,并抑制磁阻的增加。
此外,第二铁芯21、22B不限定于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只要是铁损比第一铁芯10小的材料即可。另外,第一铁芯10是强度比第二铁芯21、22B高的材料即可。
实施方式7.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定子铁芯1F的立体图,示出构成一个分割铁芯的部分。在实施方式7中,第二铁芯27、26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不同。
如图11所示,实施方式7的定子铁芯1F具有第一铁芯10F和第二铁芯27、26,所述第一铁芯10F具有齿3F及磁轭4F,所述第二铁芯27、26配置在齿3F及磁轭4F的插入孔30、40内。
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齿3F的插入孔30与磁轭4F的插入孔40相互连续地形成。配置在齿3F的插入孔30内的第二铁芯27进一步侵入磁轭4F的插入孔40内,并到达至外周壁42。另外,在磁轭4F的插入孔40内,以位于第二铁芯27的周向两侧的方式配置有一对第二铁芯26。
第二铁芯27具有长方体形状,在与轴向正交的面内具有径向长度比周向长度长的长方形的截面形状。具体而言,第二铁芯27具有径向外侧的外侧端面27a、径向内侧的内侧端面27b、周向两侧的一对侧端面27c及轴向两侧的一对端面。第二铁芯27的外侧端面27a与磁轭4F的外周壁42接触。内侧端面27b与齿3F的内周壁33接触。各侧端面27c与齿3F的侧壁31和第二铁芯26接触。
第二铁芯26具有长方体形状,在与轴向正交的面内具有周向长度比径向长度长的长方形的截面形状。具体而言,第二铁芯26具有径向内侧的内侧端面26a、径向外侧的外侧端面26b、周向两侧的一对侧端面26c及轴向两侧的一对端面。外侧端面26b与磁轭4F的外周壁42接触,内侧端面26a与内周壁41接触。一对侧端面26c分别与磁轭4F的侧壁43和第二铁芯25的侧端面27c接触。
第一铁芯10例如由电磁钢板构成,第二铁芯27、26由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构成。但是,也可以由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构成第二铁芯27,并由强度更高的材料(例如电磁钢板)构成第二铁芯26。由于第二铁芯27、26在侧端面27c、26c相互接触,所以能够降低磁阻。
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齿3F的侧壁31具有侧壁部31a、31b、31c、31d及开口部31e、31f、31g。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磁轭4F的内周壁41具有内周壁部41a、41b、41c、41d及开口部41e、41f、41g。电磁钢板的层叠方法如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那样。
但是,也能够如实施方式1那样为侧壁31及内周壁41没有开口部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如实施方式3那样为各侧壁31及各内周壁41分别具有单一开口部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如实施方式4那样为侧壁31及内周壁41在各自的轴向两端具有开口部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如实施方式5那样在第二铁芯26上设置倒角部221(图9),并在插入孔40中设置倾斜面401(图9)。或者,也可以如实施方式6那样在第二铁芯26上设置弯曲面222(图10),并在插入孔40中设置弯曲面402(图10)。另外,也可以如实施方式4那样有由相互不同的材料构成第二铁芯27、26。
实施方式7的定子的其他结构及转子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另外,具有实施方式7的定子及转子的电动机300(参照图1)例如使用于回转压缩机500(参照图16)。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该实施方式7中,由于配置成第二铁芯27、26在磁轭4F的插入孔40内接触,所以与在第二铁芯27、26之间存在第一铁芯10的情况下相比,能够降低磁阻,并抑制磁阻的增加。
另外,通过由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构成从齿3F的插入孔30向磁轭4F的插入孔40延伸的第二铁芯27,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铁损。
此外,第二铁芯27、26不限定于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只要是铁损比第一铁芯10小的材料即可。另外,第一铁芯10是强度比第二铁芯27、26高的材料即可。
实施方式8.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8的定子铁芯1G的立体图,示出构成一个分割铁芯的部分。在该实施方式8中,齿3G的插入孔30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不同。
如图12所示,实施方式8的定子铁芯1G具有第一铁芯10G和第二铁芯28、29,所述第一铁芯10G具有齿3G及磁轭4G,所述第二铁芯28、29配置在齿3G及磁轭4G的插入孔34、40内。
在齿3G上,在周向上形成有两个插入孔34。两个插入孔34具有相互相同的形状。各插入孔34在与轴向正交的剖面中,具有径向长度比周向长的例如长方形的截面形状。
在齿3G的周向中央,设置有将两个插入孔34相互隔开的分离壁35。在各插入孔34与磁轭4G的插入孔40之间形成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分隔壁45。分离壁35形成在齿3G的周向中央部,在径向上从分隔壁45延伸到内周壁33。
在各插入孔34内分别配置有第二铁芯28。第二铁芯28具有长方体形状,在与轴向正交的面内具有径向长度比周向长度长的长方形的截面形状。具体而言,第二铁芯28具有径向外侧的外侧端面28a、径向内侧的内侧端面28b、周向两侧的一对侧端面28c及轴向两侧的一对端面。第二铁芯28的外侧端面28a与分隔壁45接触。内侧端面28b与齿3G的内周壁33接触。一对侧端面28c与侧壁31及分离壁35接触。
在实施方式8的齿3G中,由于在两个第二铁芯28之间配置有分离壁35,所以定子铁芯1G的刚性提高。特别是对于电动机300驱动时(转子200旋转时)的齿3G的周向上的变形的刚性提高,并抑制振动及噪音。此外,在此,在各齿3G中,在周向上配置有两个第二铁芯28,但也可以在周向上配置有三个以上的第二铁芯28。
优选的是,分离壁35是与侧壁31相同的薄壁部。具体而言,优选的是,分离壁35的厚度例如位于0.2mm~1mm的范围内。若按这种方式构成,则由于流入齿3的磁通的大部分在第二铁芯28中流动,所以能够降低铁损。
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齿3G的侧壁31在轴向两端具有侧壁部31a、31b,在其间形成有开口部31h。另外,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磁轭4G的内周壁41在轴向两端具有内周壁部41a、41b,在其间形成有开口部41h。电磁钢板的层叠方法如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那样。
但是,也能够如实施方式1那样为侧壁31及内周壁41没有开口部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如实施方式2那样为各侧壁31及各内周壁41分别具有多个开口部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如实施方式4那样为侧壁31及内周壁41在各自的轴向两端具有开口部的结构。
与在实施方式5中说明的第二铁芯22A同样地,齿3G内的第二铁芯29具有倒角部221。另外,磁轭4G的插入孔40在与第二铁芯29的倒角部221相向的位置具有倾斜面401。插入孔40的倾斜面401形成为与第二铁芯29的倒角部221接触。
但是,也可以如实施方式1那样,在第二铁芯29上不设置倒角部,在插入孔40中不设置倾斜面。另外,也可以如实施方式6那样,在第二铁芯29上设置弯曲面222(图10),并在插入孔40中设置弯曲面402(图10)。另外,也可以如实施方式4那样,由相互不同的材料构成第二铁芯28、29。
第一铁芯10例如由电磁钢板构成,第二铁芯28、29由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构成。但是,也可以由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构成第二铁芯28,并由更高强度的材料(例如电磁钢板)构成第二铁芯29。
实施方式8的定子的其他结构及转子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另外,具有实施方式8的定子及转子的电动机300(参照图1)例如使用于回转压缩机500(参照图16)。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该实施方式8中,在齿3G内,在周向上配置有多个第二铁芯28,在其间配置有分离壁35。因此,能够提高定子铁芯1G的刚性,特别是对于齿3G的周向上的变形的刚性,并抑制振动及噪音。
另外,通过将分离壁35的厚度设为0.2mm~1mm,从而由于流入齿3内的磁通的大部分通过第二铁芯28而流动,所以能够降低铁损。
此外,第二铁芯28、29不限定于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只要是铁损比第一铁芯10小的材料即可。另外,第一铁芯10是强度比第二铁芯28、29高的材料即可。
<绝缘体的结构>
接着,说明安装于定子铁芯的绝缘体5的结构。在此,以安装于实施方式4的定子铁芯1C(图8)的绝缘体5为例进行说明。
绝缘体5具有以包围齿3C的方式配置的卷绕部51。卷绕部51具有配置在齿3C的周向两侧(即,与一对侧壁31相向)的一对壁部51a和配置在齿3C的轴向两侧的一对壁部51b。在该卷绕部51上卷绕绕组2。
在卷绕部51的径向内侧(轴线CL侧)的端部,形成有以包围齿前端部32的周围的方式配置的第一凸缘部52。第一凸缘部52向齿前端部32的周向两侧及轴向两侧延伸。第一凸缘部52相对于卷绕在卷绕部51上的绕组2,成为径向内侧的引导件。
在卷绕部51的径向外侧(轴线CL的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与第一凸缘部52平行的第二凸缘部53。第二凸缘部53覆盖磁轭4C(图8)的第二铁芯25的内侧端面25a,并且向周向两侧及轴向两侧延伸。第二凸缘部53相对于卷绕在卷绕部51上的绕组2,成为径向外侧的引导件。
图14(A)是从侧方观察绝缘体5得到的侧视图。图14(B)是图14(A)中用箭头14A示出的向视方向上的绝缘体5的剖视图。如图14(A)所示,在卷绕部51的周围,在第一凸缘部52与第二凸缘部53之间形成绕组2的卷绕区域。
在第二凸缘部53的径向外侧(磁轭4C侧)的面上,形成有与磁轭4C的开口部41j、41k(图8)嵌合的凸部53a、53b、和与磁轭4C的内周壁部41i(图8)嵌合的凹部53c。另外,如图14(B)所示,在卷绕部51的壁部51a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与齿3C的开口部31j、31k(图8)嵌合的凸部51c、51d、和与侧壁部31i(图8)嵌合的凹部51e。
这样,由于绝缘体5具有与齿3的开口部31j、31k嵌合的凸部(绝缘部)51c、51d、和与磁轭4C的开口部41j、41k嵌合的凸部(绝缘部)53a、53b,所以能够牢固地保持第二铁芯24、25。即,能够防止摇晃,并抑制振动及噪音的产生。
绝缘体5例如能够通过在注射成型机的型腔内设置定子铁芯1C并向定子铁芯1C的周围注入树脂而形成。另外,也可以在轴向上将绝缘体5一分为二,并从轴向两侧嵌入到定子铁芯1C。
在此,说明了安装于实施方式4的定子铁芯1C的绝缘体5,但安装于实施方式1~3、5~8的定子铁芯的绝缘体也能够与各个定子铁芯的形状相匹配地形成。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1~8中,在齿及磁轭双方配置有第二铁芯,但也可以仅在齿及磁轭中的任一方配置第二铁芯。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1~8的变形例的电动机300的剖视图。在图15所示的电动机300中,在第一铁芯10H的齿3上配置有第二铁芯21,在磁轭4H上不配置第二铁芯。即,齿3具有插入第二铁芯21的插入孔30,磁轭4H没有插入孔40(图2)。
第一铁芯10H例如由电磁钢板构成,第二铁芯21例如由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构成。但是,第二铁芯21不限于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只要是铁损尽可能小的材料即可。第一铁芯10H是强度比第二铁芯21高的材料即可。
在图15所示的结构中,由于流入齿3内的磁通大部分在第二铁芯21中流动,所以也能够降低铁损。另外,由于第二铁芯21由强度较高的第一铁芯10H包围,所以能够使施加于第二铁芯21的压缩应力降低,并抑制由压缩应力引起的磁阻的增加。
<回转压缩机>
接着,说明能够应用实施方式1~8的电动机300的回转压缩机500。图16是示出回转压缩机500的结构的剖视图。回转压缩机500具备密闭容器507、配设在密闭容器507内的压缩元件501及驱动压缩元件501的电动机300。
压缩元件501具有:具有缸室503的缸体502、利用电动机300进行旋转的轴204(图1)、固定于轴204的滚动活塞504、将缸室503内分为吸入侧和压缩侧的叶片(未图示)、被插入轴204并封闭缸室503的轴向端面的上部框架505及下部框架506。在上部框架505及下部框架506上分别安装有上部排出消音器508及下部排出消音器509。
密闭容器507例如是对厚度为3mm的钢板进行拉深加工而形成的圆筒状的容器。在密闭容器507的底部,积存有对压缩元件501的各滑动部进行润滑的冷冻机油(未图示)。轴204由作为轴承部的上部框架505及下部框架506能够旋转地保持。
缸体502在内部具备缸室503。滚动活塞504在缸室503内偏心旋转。轴204具有偏心轴部,滚动活塞504与该偏心轴部嵌合。
密闭容器507具有圆筒状的框架7。电动机300的定子100利用热装或焊接等方法安装于框架7的内侧。从固定于密闭容器507的玻璃端子511向定子100的绕组2供给电力。轴204固定于轴孔,所述轴孔形成于转子200的转子铁芯201(图1)的中央。
在密闭容器507的外部安装有储存制冷剂气体的储液器510。在密闭容器507上固定有吸入管513,经由该吸入管513从储液器510向缸体502供给制冷剂气体。另外,在密闭容器507的上部设置有向外部排出制冷剂的排出管512。
作为制冷剂,例如能够使用R410A、R407C或R22等。另外,从防止全球变暖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低GWP(全球变暖系数)的制冷剂。
回转压缩机500的动作如下。从储液器510供给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吸入管513供给到缸体502的缸室503内。当通过变频器的通电驱动电动机300而使得转子200旋转时,轴204与转子200一起旋转。然后,与轴204嵌合的滚动活塞504在缸室503内偏心旋转,在缸室503内压缩制冷剂。在缸室503中压缩得到的制冷剂通过排出消音器508、509,并且通过设置于转子铁芯201的孔(未图示),在密闭容器507内上升。在密闭容器507内上升的制冷剂从排出管512排出,并供给到制冷循环的高压侧。
此外,冷冻机油会混入在缸室503中压缩得到的制冷剂,但在通过设置于转子铁芯201的孔时,促进制冷剂与冷冻机油的分离,防止冷冻机油向排出管512流入。
该回转压缩机500能够应用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电动机300,电动机300的铁损较小且具有足够的强度。因此,能够提高回转压缩机500的能量效率及可靠性。
此外,在实施方式1~8中说明的电动机300不限于回转压缩机500,也能够利用于其他种类的压缩机。
<制冷空调装置>
接着,说明具备上述回转压缩机500的制冷空调装置600。图17是示出制冷空调装置600的结构的图。图17所示的制冷空调装置600具备压缩机(回转压缩机)500、四通阀601、冷凝器602、减压装置(膨胀器)603、蒸发器604、制冷剂配管605及控制部606。压缩机500、冷凝器602、减压装置603及蒸发器604利用制冷剂配管605连结而构成制冷循环。
制冷空调装置600的动作如下。压缩机500压缩吸入的制冷剂并将其作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送出。四通阀601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在图17所示的状态下,使从压缩机500送出的制冷剂向冷凝器602流动。冷凝器602进行从压缩机500送出的制冷剂与空气(例如室外的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冷凝液化并送出。减压装置603使从冷凝器602送出的液体制冷剂膨胀,并将其作为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送出。
蒸发器604进行从减压装置603送出的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与空气(例如室内的空气)的热交换,使制冷剂夺取空气的热而使之蒸发(气化)并将其作为气体制冷剂送出。在蒸发器604被夺取热的空气由未图示的送风机供给到对象空间(例如室内)。此外,四通阀601及压缩机500的动作由控制部606控制。
制冷空调装置600的压缩机500能够应用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电动机300,电动机300的铁损较小且具有足够的强度。因此,能够提高制冷空调装置600的能量效率及可靠性。
此外,制冷空调装置600中的压缩机500以外的构成要素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
以上,具体地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或变形。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A、1B、1C、1D、1F、1G定子铁芯,2绕组,3、3A、3B、3C、3D、3F、3G齿,4、4A、4B、4C、4D、4E、4F、4G磁轭,5绝缘体,7框架,10第一铁芯,21、23、24、27、28第二铁芯(第一部分),22、22A、22B、23、25、26、29第二铁芯(第二部分),23A铁芯部(第一部分),23B(第二部分),30、34插入孔(第一插入孔),31侧壁,31a、31b、31c、31d、31i侧壁部,31e、31f、31g、31h开口部,32齿前端部,33内周壁,35分隔壁,36铆接部,40插入孔(第二插入孔),41内周壁,41a、41b、41c、41d、41i内周壁部,41e、41f、41g、41h开口部,42外周壁,43侧端,45分隔壁,46铆接部,51卷绕部,52第一凸缘部,53第二凸缘部,61、62电磁钢板,100定子,200转子,201转子铁芯,202永久磁铁,300电动机,500压缩机,600制冷空调装置。

Claims (33)

1.一种定子,其中,所述定子具备:
第一铁芯,所述第一铁芯具有插入孔;以及
第二铁芯,所述第二铁芯配置在所述插入孔内,并由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一铁芯具有:
磁轭,所述磁轭在以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延伸;以及
齿,所述齿在从所述磁轭朝向所述轴线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插入孔形成于所述齿及所述磁轭中的至少一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插入孔具有形成于所述齿的第一插入孔和形成于所述磁轭的第二插入孔,
所述第二铁芯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插入孔内的第一部分和配置在所述第二插入孔内的第二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其中,
在与所述轴线正交的面内,所述第一插入孔的所述周向上的长度比与所述周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短,
在与所述轴线正交的面内,所述第二插入孔的所述周向上的长度比与所述周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长。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齿相对于所述第一插入孔在所述周向上的两侧具有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侧壁具有使所述第二铁芯的所述第一部分露出的第一开口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一开口部形成在所述侧壁的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中央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一开口部形成在所述侧壁的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两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定子还具备配置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绝缘部。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磁轭相对于所述第二插入孔在所述轴线侧具有内周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内周壁具有使所述第二铁芯的所述第二部分露出的第二开口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二开口部形成在所述内周壁的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中央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二开口部形成在所述内周壁的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两端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定子还具备配置于所述第二开口部的绝缘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磁轭在夹着所述第二插入孔与所述内周壁相反的一侧具有比所述内周壁厚的外周壁。
16.根据权利要求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一铁芯在所述第一插入孔与所述第二插入孔之间具有分隔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一插入孔在周向上分割为多个部分,
所述第一铁芯具有将所述第一插入孔的所述多个部分相互隔开的分离壁。
18.根据权利要求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二插入孔在与所述轴线正交的面内具有对四边形的四个角落进行倒角或使之弯曲而成的形状。
19.根据权利要求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一插入孔和所述第二插入孔连续地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二铁芯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一体地构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二铁芯的所述第一部分从所述第一插入孔向所述第二插入孔内延伸,
所述第二铁芯的所述第二部分配置成在所述第二插入孔内与所述第二铁芯的所述第一部分在周向上相邻。
22.根据权利要求3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二铁芯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互分离。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二铁芯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由相互不同的材料构成。
24.根据权利要求2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一铁芯由层叠多块电磁钢板而成的层叠体构成。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齿及所述磁轭均具有铆接部,
利用所述齿的所述铆接部及所述磁轭的所述铆接部将所述多块电磁钢板相互固定。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二铁芯由层叠多个薄带而成的层叠体构成,
所述多个薄带各自的厚度为0.02mm~0.05mm。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定子,其中,
在所述多个薄带之间存在粘接剂。
28.根据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第二铁芯由粉体的成形体构成。
29.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多个薄带是非晶质金属的薄带,
所述第二铁芯是对所述多个薄带的所述层叠体退火而得到的。
30.一种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具备定子和设置在所述定子的内侧的转子,其中,
所述定子具备:
第一铁芯,所述第一铁芯具有插入孔;以及
第二铁芯,所述第二铁芯配置在所述插入孔内,并由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构成。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电动机还具备供所述定子与内侧嵌合的圆筒状的框架。
32.一种压缩机,其中,
所述压缩机具备电动机和利用所述电动机进行驱动的压缩元件,
所述电动机具备定子和设置在所述定子的内侧的转子,
所述定子具备:
第一铁芯,所述第一铁芯具有插入孔;以及
第二铁芯,所述第二铁芯配置在所述插入孔内,并由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构成。
33.一种制冷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制冷空调装置具备压缩机、冷凝器、减压装置及蒸发器,
所述压缩机具备电动机和利用所述电动机进行驱动的压缩元件,
所述电动机具备定子和设置在所述定子的内侧的转子,
所述定子具备:
第一铁芯,所述第一铁芯具有插入孔;以及
第二铁芯,所述第二铁芯配置在所述插入孔内,并由非晶质金属或纳米结晶金属构成。
CN201680085791.XA 2016-05-30 2016-05-30 定子、电动机、压缩机及制冷空调装置 Active CN1091555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65874 WO2017208290A1 (ja) 2016-05-30 2016-05-30 固定子、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冷凍空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5541A true CN109155541A (zh) 2019-01-04
CN109155541B CN109155541B (zh) 2020-07-03

Family

ID=60479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5791.XA Active CN109155541B (zh) 2016-05-30 2016-05-30 定子、电动机、压缩机及制冷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97540B2 (zh)
JP (1) JP6636144B2 (zh)
CN (1) CN109155541B (zh)
WO (1) WO201720829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5926A (zh) * 2020-08-04 2020-09-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单相永磁自起动电机及具有其的电动设备
CN114342215A (zh) * 2019-09-24 2022-04-1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用的定子及旋转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用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及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69956A1 (ja) 2016-10-11 2018-04-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電動機、駆動装置、圧縮機、及び冷凍空調装置、並びに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WO2018078725A1 (ja) 2016-10-25 2018-05-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吸込具及び電気掃除機
EP3576261B1 (en) * 2017-01-25 2024-03-27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Motor and compressor that uses same
US11700980B2 (en) 2017-04-19 2023-07-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ic blower, vacuum cleaner, and hand drying device
JP2019088163A (ja) * 2017-11-09 2019-06-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コア
JP6940007B2 (ja) * 2018-12-17 2021-09-22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積層コア、コアブロック、回転電機およびコアブロックの製造方法
JP7150164B2 (ja) * 2019-05-29 2022-10-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圧縮機
JP7082301B2 (ja) * 2020-09-30 2022-06-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07028A (ja) * 2009-03-05 2010-09-16 Honda Motor Co Ltd ステータ
JP2010259246A (ja) * 2009-04-27 2010-11-11 Yaskawa Electric Corp 固定子鉄心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モータ
CN103999326A (zh) * 2011-12-22 2014-08-20 阿莫泰克有限公司 具有一体型定子铁芯的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41889A (ja) * 1999-05-25 2000-12-08 Hitachi Ltd 回転機用コア、その製造方法、コア用素片および回転機
JP2002112513A (ja) * 2000-09-29 2002-04-12 Toshiba Corp 回転電機
JP2004201429A (ja) 2002-12-19 2004-07-15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モータの固定子
JP4491225B2 (ja) * 2003-12-17 2010-06-30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圧粉磁心およびステータコア
JP4752613B2 (ja) * 2006-05-19 2011-08-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積層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11024366A (ja) 2009-07-17 2011-02-03 Yaskawa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
JP5258801B2 (ja) * 2010-01-12 2013-08-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電機子
JP2011244670A (ja) * 2010-05-21 2011-12-01 Ihi Corp ステータコア
JP2012060799A (ja) * 2010-09-10 2012-03-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圧縮機用電動機及び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941478B2 (ja) 2010-12-13 2016-06-29 ラダム・モーターズ・リミテッド・ライアビリティ・カンパニーRadam Motors, Llc 低損失磁性材料を有する電動機又は発電機において用いられるステーター、及びステーターを製造する方法
JP5896937B2 (ja) * 2013-02-08 2016-03-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分割鉄心、及びこの分割鉄心を用いた固定子、並びにこの固定子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JP6061832B2 (ja) * 2013-10-09 2017-01-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HUE037882T2 (hu) * 2014-09-19 2018-09-28 Siemens Ag Villamos gép kis mágnes horonyszórássa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07028A (ja) * 2009-03-05 2010-09-16 Honda Motor Co Ltd ステータ
JP2010259246A (ja) * 2009-04-27 2010-11-11 Yaskawa Electric Corp 固定子鉄心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モータ
CN103999326A (zh) * 2011-12-22 2014-08-20 阿莫泰克有限公司 具有一体型定子铁芯的马达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2215A (zh) * 2019-09-24 2022-04-1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用的定子及旋转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用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及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CN114342215B (zh) * 2019-09-24 2023-10-20 株式会社博迈立铖 旋转电机用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旋转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11725926A (zh) * 2020-08-04 2020-09-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单相永磁自起动电机及具有其的电动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208290A1 (ja) 2018-08-23
CN109155541B (zh) 2020-07-03
US20190081519A1 (en) 2019-03-14
JP6636144B2 (ja) 2020-01-29
WO2017208290A1 (ja) 2017-12-07
US10797540B2 (en) 2020-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5541A (zh) 定子、电动机、压缩机及制冷空调装置
KR101242290B1 (ko) 압축기용 전동기 및 압축기 및 냉동 사이클 장치
US20120131945A1 (en) Self-Starting Type Axial Gap Synchronous Motor,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6656428B2 (ja) 固定子、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冷凍空調装置
CN108475948A (zh) 永磁铁埋入型电动机、压缩机以及制冷空调装置
KR102068991B1 (ko) 전동기, 압축기, 및 냉동 사이클 장치
US9634531B2 (en) Electric motor with embedded permanent magnet,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air-conditioning device
CN109155544B (zh) 定子、电动机、压缩机以及制冷空调装置
CN106797146B (zh) 电动机、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KR20180033271A (ko) 전동기, 로터, 압축기 및 냉동 공조 장치
KR20180044976A (ko) 전동기, 로터, 압축기 및 냉동 공조 장치
JP6656429B2 (ja) 固定子、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冷凍空調装置
US11804739B2 (en) Motor having stator and rotor configured to reduce eddy current loss, and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incorporating same
US10916989B2 (en) Motor, compressor, refriger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otor
JP6824333B2 (ja) 電動機、ロータ、圧縮機および冷凍空調装置
CN107534334B (zh) 转子、电动机、压缩机以及制冷空调机
CN108781008B (zh) 转子、电动机、压缩机及制冷空调机
KR102237601B1 (ko) 자석 매립형 모터 및 자석 매립형 모터를 가지는 압축기
JP2023168510A (ja) 電動機、圧縮機、送風機、及び冷凍空調装置
JP7105999B2 (ja) 電動機、圧縮機、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JP7237178B2 (ja) ロータ、電動機、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6261672B2 (ja) ネオジウム永久磁石型モータ、及び、該ネオジウム永久磁石型モータを備えた密閉型圧縮機
JP6961106B2 (ja) 回転子、電動機、圧縮機、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JP6080554B2 (ja) ネオジウム永久磁石型モータ、及び、該ネオジウム永久磁石型モータを備えた密閉型圧縮機
JP7285961B2 (ja) ステータ、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