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4483A - 冷却水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冷却水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4483A
CN109154483A CN201780031508.XA CN201780031508A CN109154483A CN 109154483 A CN109154483 A CN 109154483A CN 201780031508 A CN201780031508 A CN 201780031508A CN 109154483 A CN109154483 A CN 109154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ater
path
circulating path
connecting tube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150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4483B (zh
Inventor
永田正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154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4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44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44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3/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 F28F13/06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ffecting the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a
    • F28F13/08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ffecting the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a by varying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flow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9/00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deposits or corrosion, e.g. by using filters or scrapers
    • F28F19/01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deposits or corrosion, e.g. by using filters or scrapers by using means for separating solid materials from heat-exchange fluids, e.g. fil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7/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 B05B7/24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with means, e.g. a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a discharge device
    • B05B7/26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re brought together before entering the discharge device
    • B05B7/28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re brought together before entering the discharge device in which on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fed or drawn through an orifice into a stream of a carrying fluid
    • B05B7/3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re brought together before entering the discharge device in which on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fed or drawn through an orifice into a stream of a carrying fluid the first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fed by gravity, or sucked into the carrying flui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C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OUT CHEMICAL INTERACTION
    • F28C3/00Other direct-contact heat-exchange apparatus
    • F28C3/04Other direct-contact heat-exchange apparatus the heat-exchange media both being liq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7/00Removing ice or water from heat-exchange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 F28F27/00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ling t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GCLEANING OF INTERNAL OR EXTERNAL SURFACES OF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CONDUITS, e.g. WATER TUBES OR BOILERS
    • F28G13/00Appliances or process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G1/00 - F28G11/00; Combinations of appliances or processes covered by groups F28G1/00 - F28G11/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02F1/004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using large scale industrial sized fil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6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addition of specified substances, e.g. trace elements, for ameliorating potable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 C02F1/7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with ai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2Non-contaminated water, e.g. for industrial water supply
    • C02F2103/023Water in cooling circui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8Corrosion inhib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22Eliminating or preventing deposits, scale removal, scale preven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C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OUT CHEMICAL INTERACTION
    • F28C1/00Direct-contact trickle coolers, e.g. cooling towers
    • F28C2001/006Systems comprising cooling towers, e.g. for recooling a cooling mediu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65/00Safety or protection arrangements;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malfunction
    • F28F2265/20Safety or protection arrangements;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malfunction for preventing development of microorg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冷却水循环系统(1)包括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和冷机侧循环路径(3),所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使冷却水在冷却塔(5)与冷机(6)之间进行循环,所述冷机侧循环路径(3)使冷却水在冷机(6)与冷却对象部(7)之间进行循环。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和冷机侧循环路径(3)由第1连接管(31)连接,所述第1连接管(31)用于向冷却塔侧循环路径导入在冷机侧循环路径内循环的冷却水。

Description

冷却水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水循环系统,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包括冷却塔侧循环路径和冷机侧循环路径的冷却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冷却水循环系统,一般已知包括冷却塔侧循环路径(也称为“一次循环路径”。)和冷机侧循环路径(也称为“二次循环路径”。)的冷却水循环系统,上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使冷却水在冷却塔与冷机之间进行循环,上述冷机侧循环路径使冷却水在冷机与冷却对象部之间进行循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所述以往的冷却水循环系统中,冷却塔侧循环路径与冷机侧循环路径是独立的,冷却水分别在各循环路径中循环。并且,对于由技术人员进行的防腐剂和杀菌剂等的投放而言,通常主要对冷却塔侧循环路径进行管理维护,在与冷机的水箱连接的温度调整器、模具冷却孔以及其他的冷却装置等基本不进行。因此,与产品直接连结的冷却配管等的腐蚀(锈)以及混有硅石的硬质水垢(scale)等附着于配管内部而发生冷却不足,引起产品品质的不均、生产率下降以及设备成本增大等各种各样的障碍。
于是,提出了例如如图8所示地更换冷机106的水箱106a内的冷却水的冷却水更换装置100。在该冷却水更换装置100中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在冷机106附近设置有排水箱104,利用具有排水阀105a的配管105连接冷机106的水箱106a和排水箱104,并且使具有送水泵107a的排水配管107的一端侧连接于排水箱104内。并且,在进行冷却水的排水的时机,在手动打开排水阀105a而进行了排水后,手动关闭排水阀105a。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19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所述以往的冷却水更换装置100中,由于手动排出冷机106的水箱106a的冷却水,因此不知不觉会彻底忘记排水作业。另外,由于进行排水的时机较长,因此冷机的水箱内的冷却水的水质会变差,水箱内成为锈泥状态。因此,在进行了排水时,担心固体物的锈、水垢等附着或啮入浮子阀的工作部等而出现堵塞,造成伤害,使动作不良而使冷却水自水箱内溢出这样的问题。此外,需要在冷机的附近设置排水箱等排水设备,成为复杂的构造。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现状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排出冷机侧循环路径的冷却水的简易的构造的冷却水循环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的主旨在于,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冷却塔侧循环路径和冷机侧循环路径,所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使冷却水在冷却塔与冷机之间进行循环,所述冷机侧循环路径使冷却水在所述冷机与冷却对象部之间进行循环,所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和所述冷机侧循环路径由第1连接管连接,所述第1连接管用于向所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导入在所述冷机侧循环路径内循环的冷却水。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主旨在于,在所述第1连接管的一端侧设有配置在构成所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的配管内的差压喷射器,所述差压喷射器能以低于在所述配管内流动的冷却水的压力向该冷却水导入在所述第1连接管内流动的冷却水。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主旨在于,所述差压喷射器包括小径喷嘴、大径喷嘴以及引进口,所述小径喷嘴配置为与所述第1连接管的一端侧连结,并且轴心沿着所述配管内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向,所述大径喷嘴配置为轴心与所述小径喷嘴的轴心一致,并且排出口位于比所述小径喷嘴的排出口靠所述配管内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所述引进口向所述大径喷嘴内引进在所述配管内流动的冷却水,使所述小径喷嘴的排出口的前方产生负压。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主旨在于,所述大径喷嘴配置为覆盖所述小径喷嘴的外周面,所述引进口形成于所述大径喷嘴的覆盖所述小径喷嘴的外周面的部分。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主旨在于,所述引进口沿绕所述大径喷嘴的轴心的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并且形成为沿绕所述大径喷嘴的轴心的圆周方向成为短轴的椭圆形。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主旨在于,在所述冷机侧循环路径的输送路径设有将循环的冷却水中含有的杂质去除的水中杂质分离装置,在所述水中杂质分离装置设有将冷却水与所分离的杂质一同排出的排水口,所述第1连接管连接所述排水口与所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的返回路径。
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主旨在于,在所述第1连接管具有电动阀,通过控制部的开闭控制使所述电动阀开闭所述第1连接管。
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7中任一项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主旨在于,在所述第1连接管具有垫圈橡胶式的定流量阀。
技术方案9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8中任一项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主旨在于,所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和所述冷机侧循环路径由第2连接管连接,所述第2连接管用于向所述冷机侧循环路径导入在所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内循环的冷却水。
技术方案10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9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主旨在于,所述第2连接管连接所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的输送路径与设于所述冷机的水箱。
技术方案11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0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主旨在于,在所述第2连接管的一端侧设有浮子阀,所述浮子阀随着所述水箱的水面的上下变动而开闭所述第2连接管。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却塔侧循环路径和冷机侧循环路径由第1连接管连接,该第1连接管用于向冷却塔侧循环路径导入在冷机侧循环路径内循环的冷却水。由此,经由第1连接管向冷却塔侧循环路径导入在冷机侧循环路径内循环的冷却水。并且,对于技术人员对防腐剂和杀菌剂等的投放而言,通常主要对冷却塔侧循环路径进行管理维护,因此被导入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的冷却水的水质得到改善。此外,不必像以往那样在冷机的附近设置排水箱等排水设备,能够形成为简易的构造。
另外,当在上述第1连接管的一端侧设有差压喷射器,并且上述差压喷射器能以低于在上述配管内流动的冷却水的压力向该冷却水导入在上述第1连接管内流动的冷却水的情况下,即使在冷机侧循环路径内流动的冷却水的压力低于在冷却塔侧循环路径内流动的冷却水的压力,也能利用差压喷射器向冷却塔侧循环路径导入在冷机侧循环路径内流动的冷却水。
另外,在上述差压喷射器包括小径喷嘴、大径喷嘴以及引进口的情况下,自引进口向大径喷嘴内引进在配管内流动的冷却水,从而在小径喷嘴的排出口的前方产生负压。利用由该负压产生的吸引力,自小径喷嘴的排出口以比在第1连接管内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速快的流速引出冷却水,使自引进口引进的冷却水与自小径喷嘴的排出口引出的冷却水合流,并自大径喷嘴的排出口向配管内喷射。由此,利用简易的构造的差压喷射器向冷却塔侧循环路径导入在冷机侧循环路径内流动的冷却水。
另外,在上述大径喷嘴配置为覆盖上述小径喷嘴的外周面,上述引进口形成于上述大径喷嘴的覆盖上述小径喷嘴的外周面的部分的情况下,自引进口向大径喷嘴内有效地引进冷却水,从而使小径喷嘴的排出口的前方产生更大的负压。由此,进一步提高差压喷射器的喷射力。
另外,在上述引进口沿绕上述大径喷嘴的轴心的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并且形成为沿绕上述大径喷嘴的轴心的圆周方向成为短轴的椭圆形的情况下,能自引进口向大径喷嘴内有效地引进冷却水。由此,进一步提高差压喷射器的喷射力。
另外,当在上述冷机侧循环路径的输送路径设有水中杂质分离装置,并在上述水中杂质分离装置设有排水口,上述第1连接管连接上述排水口与上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的返回路径的情况下,经由第1连接管将冷却水与由水中杂质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杂质一同导入冷却塔侧循环路径的返回路径。
另外,在上述第1连接管具有通过控制部的开闭控制而开闭上述第1连接管的电动阀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控制部的计时功能等,使在冷机侧循环路径内流动的冷却水的排水自动化。
另外,在上述第1连接管具有垫圈橡胶式的定流量阀的情况下,即使在冷却水排出时固体杂质通过定流量阀,也能防止堵塞。
另外,在上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与上述冷机侧循环路径由第2连接管连接的情况下,经由第2连接管向冷机侧循环路径导入在冷却塔侧循环路径内循环的冷却水。由此,能够容易地更换在冷机侧循环路径污染的冷却水和利用冷却塔侧循环路径改善了水质的冷却水。结果,与不实施冷却水的更换的情况相比,抑制与产品直接连结的冷却配管等的腐蚀(锈)、混有硅石的硬质水垢等向配管内部附着,因此防止冷却效率的下降,使品质稳定。
另外,在上述第2连接管连接上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的输送路径与设于上述冷机的水箱的情况下,经由第2连接管向冷机的水箱导入在冷却塔侧循环路径内循环的冷却水。
此外,当在上述第2连接管的一端侧设有浮子阀的情况下,利用浮子阀随着水箱的水面的上下变动而自动地开闭第2连接管。
附图说明
举出本发明的典型的实施方式的非限定性的例子,参照所提到的多个附图,在以下的详细的描述中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在附图的几个图中,同样的参照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零件。
图1是实施例的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整体概略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第1连接管的说明图。
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差压喷射器的说明图。
图5是所述差压喷射器的纵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的水中杂质分离装置的侧视图,其中,局部以剖面形式示出。
图7是用于说明其他方式的冷却水循环系统的说明图。
图8是用于说明以往的冷却水更换装置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所示的事项为例示性的事项以及用于例示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事项,以提供被认为是最有效且不难理解的说明的目的,描述了本发明的原理和概念性的特征。在这一点上,并非想要在为了从根本上理解本发明所需要的程度以上地示出本发明的构造上的详细情况,而是根据与附图匹配的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本发明的几个方式实际是怎样得到具体化的。
<冷却水循环系统>
本实施方式的冷却水循环系统1包括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和冷机侧循环路径3,上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使冷却水在冷却塔5与冷机6之间进行循环,上述冷机侧循环路径3使冷却水在冷机6与冷却对象部7之间进行循环,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和冷机侧循环路径3由第1连接管31连接,上述第1连接管31用于向冷却塔侧循环路径导入在冷机侧循环路径内循环的冷却水(例如参照图1和图2等)。
另外,利用所述第1连接管31导入冷却水的导入量和导入时刻等没有特别限定。从不影响在冷机设定的循环水温度的这一观点出发,作为所述冷却水的导入量,优选是在冷机侧循环路径3内循环的冷却水的循环水量的0.1%~5%(优选为0.1%~3%,特别优选为0.1%~2%)。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冷却水循环系统,例如能够举出在所述第1连接管31的一端侧设有配置于构成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的配管60内的差压喷射器36,差压喷射器能以低于在配管60内流动的冷却水的压力向该冷却水导入在第1连接管31内流动的冷却水的方式(例如参照图4等)。在该情况下,例如,所述差压喷射器36能以小于在配管60内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量向该冷却水导入在第1连接管31内流动的冷却水。
在上述的方式的情况下,例如,所述差压喷射器36能够包括小径喷嘴52、大径喷嘴53以及引进口54,上述小径喷嘴52配置为与第1连接管31的一端侧连结,并且轴心沿着配管60内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上述大径喷嘴53配置为轴心与小径喷嘴的轴心一致,并且排出口位于比小径喷嘴的排出口靠配管60内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上述引进口54向大径喷嘴53内引进在配管60内流动的冷却水,使小径喷嘴52的排出口的前方产生负压(例如参照图4和图5等)。
在上述的方式的情况下,例如,所述大径喷嘴53能够配置为覆盖小径喷嘴52的外周面,引进口54能够形成于大径喷嘴的覆盖小径喷嘴的外周面的部分(例如参照图4和图5等)。此外,例如,所述引进口54能沿绕大径喷嘴53的轴心的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并且形成为沿绕大径喷嘴的轴心的圆周方向成为短轴的椭圆形。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冷却水循环系统,例如能够举出在所述冷机侧循环路径3的输送路径3a设有将循环的冷却水中含有的杂质去除的水中杂质分离装置17,在水中杂质分离装置17设有与所分离的杂质一同排出冷却水的排水口17a,第1连接管31将排水口17a与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的返回路径2b连接的方式(例如参照图2等)。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冷却水循环系统,例如能够举出在所述第1连接管31具有电动阀33,通过控制部32的开闭控制使该电动阀33开闭第1连接管的方式(例如参照图3等)。此外,例如能够举出在所述第1连接管31具有垫圈橡胶式的定流量阀34的方式(例如参照图3等)。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冷却水循环系统,例如能够举出所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与冷机侧循环路径3由第2连接管38连接,该第2连接管38用于向冷机侧循环路径导入在冷却塔侧循环路径内循环的冷却水的方式(例如参照图2等)。
在上述的方式的情况下,例如,所述第2连接管38能够连接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的输送路径2a与设于冷机6的水箱6a(例如参照图2等)。在该情况下,例如能在所述第2连接管38的一端侧设有浮子阀39,该浮子阀39随着水箱6a的水面的上下变动而开闭第2连接管。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后跟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后述的实施例记载的具体的结构的对应关系。
实施例
以下,使用附图,利用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1)冷却水循环系统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冷却水循环系统1包括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也称为“一次循环路径”。)和冷机侧循环路径3(也称为“二次循环路径”。),上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使冷却水在冷却塔5与冷机6之间进行循环,上述冷机侧循环路径3使冷却水在冷机6与冷却对象部7之间进行循环。另外,作为所述冷却对象部7,例如能够举出注塑成形装置、压制加工装置、焊接装置、加热装置以及修整装置等。
所述冷却塔5包括洒水槽5a、填充材料5b、鼓风机5c以及水槽5d,上述洒水槽5a蓄积自冷机6输送的温度上升后的冷却水并进行洒水,上述填充材料5b利用空气冷却自洒水槽5a洒出的冷却水,上述鼓风机5c自进气口引入外部空气并使外部空气通过填充材料5b的内部,上述水槽5d蓄积被填充材料5b冷却而落下来的冷却水。在该水槽5d内具有直管41B和喷射器9,上述直管41B为多孔陶瓷制,构成使水槽5d内的冷却水中产生微泡的微泡产生装置40B,上述喷射器9用于将沉淀于水槽5d的底部的淀渣等沉淀物去除。此外,以覆盖冷却塔5的进气口和洒水槽5a的方式张设有多功能网10。在冷却塔5,利用该多功能网10防止藻类、淀渣以及军团菌等的产生,并且提高冷却效率。
所述冷机6包括水箱6a和换热器6b,上述水箱6a蓄积自冷却对象部7输送的温度上升后的冷却水,上述换热器6b用于冷却水箱6a内的冷却水。在该水箱6a内具有直管41C,该直管41C为多孔陶瓷制,用于构成使水箱6a内的冷却水中产生微泡的微泡产生装置40C。
所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包括输送路径2a和返回路径2b,上述输送路径2a的一端侧与冷却塔5的水槽5d连接,并且另一端侧与冷机6的换热器6b连接,上述返回路径2b的一端侧与冷机6的换热器6b连接,并且另一端侧与冷却塔5的洒水槽5a连接。在该输送路径2a具有压送泵12,该压送泵12朝向冷机6的换热器6b压送冷却塔5的水槽5d内的冷却水。另外,一端侧与喷射器9连接的导入管13的另一端侧与输送路径2a的压送泵12的上游侧连接。在该导入管13具有压送泵14,该压送泵14朝向喷射器9压送冷却塔5的水槽5d内的冷却水。并且,通过自喷射器9喷射由压送泵14压送的冷却水,将沉淀于水槽5d内的底部的沉淀物去除。
在所述导入管13具有篮式过滤器16、水中杂质分离装置17以及电气石处理装置18,上述篮式过滤器16收纳有由无机物等构成的水处理剂,上述水中杂质分离装置17用于去除冷却水中含有的杂质,上述电气石处理装置18使冷却水与电气石粒状物接触而形成为电气石处理水。利用开闭阀22开闭的排液用配管21与该水中杂质分离装置17的排水口17a连接。利用控制部24根据来自用于检测冷却水的导电率的传感器23的检测值,对该开闭阀22进行开闭控制。并且,通过开放排液用配管21,自水中杂质分离装置17的排水口17a将冷却水与杂质一同排出。另外,在导入管13设有旁通路径25,在旁通路径25具有利用磁处理冷却水的磁式水处理装置19。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设于导入管13的水中杂质分离装置17,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中假想线所示,设为代替导入管13或在导入管13的基础上设于冷却塔循环路径2的返回路径2b(或输送路径2a)的水中杂质分离装置17。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设于导入管13的电气石处理装置18,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中假想线所示,设为代替导入管13或在导入管13的基础上设于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的输送路径2a(或返回路径2b)的电气石处理装置18。此外,也可以设为设于冷机侧循环路径3的后述的返回路径3b(或输送路径3a)的电气石处理装置18。
所述冷机侧循环路径3包括输送路径3a和返回路径3b,上述输送路径3a的一端侧与冷机6的水箱6a连接,并且另一端侧与冷却对象部7连接,上述返回路径3b的一端侧与冷却对象部7连接,并且另一端侧与冷机6的水箱6a连接。在该输送路径3a具有压送泵26,该压送泵26朝向冷却对象部7压送冷机6的水箱6a内的冷却水。另外,在输送路径3a的压送泵26的下游侧设有旁通路径27。在该旁通路径27具有水中杂质分离装置17和微泡产生装置40A,上述水中杂质分离装置17用于去除冷却水中含有的杂质,上述微泡产生装置40A使冷却水中产生微泡。该微泡产生装置40A包括多孔陶瓷制的直管41A和收纳有电气石粒状物的收纳体53。由此,微泡产生装置40A除了使冷却水中产生微泡的功能以外,还具有使冷却水与电气石粒状物接触而形成为电气石处理水的功能。
如图6所示,所述水中杂质分离装置17具有壳体70,该壳体70具有流入口70a和流出口70b。在该壳体70内以将内部空间上下分隔为上部过滤室S1和下部沉淀室S2的方式设有挡板71。在该上部过滤室S1内收纳有多个滤材72。另外,在壳体70的底部设有与下部沉淀室S2相连的排水口17a。
如图2所示,所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与冷机侧循环路径3由第1连接管31连接,该第1连接管31用于向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导入在冷机侧循环路径3内循环的冷却水。该第1连接管31连接水中杂质分离装置17的排水口17a与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的返回路径2b。
在所述第1连接管31具有电动阀33,通过控制部32的开闭控制使电动阀33开闭第1连接管31。该控制部32具有计时功能,利用该计时功能,能够根据冷却水的水质状态、温度设定状态等任意地设定排水时间段、更换排水量。另外,在第1连接管31具有垫圈橡胶式的定流量阀34。此外,如图3所示,在第1连接管31具有球阀43、聚氯乙烯Y形粗滤器44、过滤器45、检视窗46、管接头47、透明特氟隆(注册商标)软管48、止回阀49以及球阀50。
另外,使所述球阀43的取水侧的尺寸较大的话,能够确保取水量,因此所述球阀43采用了口径25A。另外,聚氯乙烯Y形粗滤器44设为用于防止固体物进入后的设备破损,由能用肉眼确认堵塞状态的那样的透明材料形成。另外,过滤器45若采用通常产品的40目的话易于发生堵塞,因此采用了不影响排水设备的20目。另外,电动阀33若采用膜片式则会出现啮入等故障,因此采用了球阀式。此外,由于设有检视窗46,因此通过透明玻璃和水轮机能容易地用肉眼确认是否正在进行排水,并且容易确认流量。另外,垫圈式定流量阀34假设有固体杂质进入也不易发生堵塞。另外,为了提高维护性而采用了管接头47。另外,透明特氟隆(注册商标)软管48耐热水,并且能用肉眼确认耐候性和水质的污浊状态。另外,由于在装置停止的过程中产生逆流作用,因此止回阀49采用了防逆流精度较高的升降式阀。另外,由于排水口径越小,排水越顺利,因此球阀50采用了15A尺寸。
如图4所示,在所述第1连接管31的一端侧设有差压喷射器36,该差压喷射器36配置在构成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的配管60(例如内径:70.3mm,纵截面积:3879.5mm2)内。该差压喷射器36能以低于在配管60内流动的冷却水的压力且小于该冷却水的流量向该冷却水导入在第1连接管31内流动的冷却水。
所述差压喷射器36包括小径喷嘴52、大径喷嘴54以及引进口54,上述小径喷嘴52配置为与第1连接管31的一端侧连结,并且轴心沿着配管60内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上述大径喷嘴54配置为轴心与小径喷嘴52的轴心一致,并且排出口53a位于比小径喷嘴52的排出口52a靠配管60内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上述引进口54向大径喷嘴53内引进在配管60内流动的冷却水,使小径喷嘴52的排出口52a的前方产生负压(参照图5)。该小径喷嘴52的喷孔朝向排出口52a(例如内径:5mm)缩径。另外,大径喷嘴53的喷孔朝向排出口53a扩径。此外,大径喷嘴53的排出口53a的开口面积大于小径喷嘴52的排出口52a的开口面积。
所述大径喷嘴53配置为覆盖小径喷嘴52的外周面。另外,引进口54形成于大径喷嘴53的覆盖小径喷嘴52的外周面的部分(具体而言是大径喷嘴53的沿轴线方向与排出口53a相反的那一侧的后端部)。另外,沿绕大径喷嘴53的轴心的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例如6个)引进口54。此外,各引进口54形成为沿绕大径喷嘴53的轴心的圆周方向成为短轴的椭圆形(例如椭圆面积:75.39mm2)。
如图2所示,所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与冷机侧循环路径3由第2连接管38连接,该第2连接管38用于向冷机侧循环路径3导入在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内循环的冷却水。该第2连接管38连接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的输送路径2a与冷机6的水箱6a。另外,在第2连接管38的一端侧设有浮子阀39,该浮子阀39随着水箱6a的水面的上下变动而开闭第2连接管。
(2)冷却水循环系统的作用
接下来,说明所述结构的冷却水循环系统1的作用。如图1所示,在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内循环的冷却水设为如下这样的冷却水:当在导入管13内流动时,利用篮式过滤器16、水中杂质分离装置17、电气石处理装置18以及磁式水处理装置19的作用而被改善水质,并且在存积于冷却塔5的水槽5d内时,利用微泡产生装置40B的作用改善水质,从而在防锈和防水垢方面优异,并且具有清洗功能。另一方面,在冷机侧循环路径3内循环的冷却水设为如下这样的冷却水:利用水中杂质分离器17和带电气石处理功能的微泡产生装置40A的作用改善水质,并且在存积于冷机6的水箱6a内时,利用微泡产生装置40C的作用改善水质,从而在防锈和防水垢方面优异,并且具有清洗功能。
并且,被改善了水质的冷却水在各循环路径2、3内循环,从而使起因于冷却水的水质的下降的、在模具冷却孔、冷却配管以及换热器等发生的水垢的附着、堆积、流路阻塞/腐蚀、生锈、漏水/淀渣、藻类的产生等得到抑制。结果,能够获得成形品的品质稳定化(能将模具维持为恒定的温度;难以发生因冷却不足而导致的银线(silver streak))、省电、节能(因换热器的换热率的提高而大幅削减消耗电力;由省电、省水获得的CO2排出量的削减;换热器的高压异常故障的减少)以及设备管理成本的大幅削减(减少设备耗费的电费;减少药品清洗费用;清扫维护费用的削减)等各种各样的优点。
此外,在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1中,当利用控制部32的计时功能开放电动阀33时,冷却水与杂质一同自水中杂质分离装置17的排水口17a经由第1连接管31被导入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的返回路径2b。此时,利用差压喷射器36以低于在构成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的配管60内流动的冷却水(例如水压:0.4MPa,流量:120L/min)的压力且小于该冷却水的流量向该冷却水导入在第1连接管31内流动的冷却水(例如水压:0.3MPa,流量:1.8L/min)。另一方面,在浮子阀39随着冷机6的水箱6a的水面的下降而工作时,经由第2连接管38向水箱6a导入在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的输送路径2a内流动的冷却水。即,更换在冷机侧循环路径3被污染的冷却水和利用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改善了水质的冷却水。
另外,优选是,以不妨碍冷机侧循环路径3的冷机6的冷却效率的方式,使自所述水中杂质分离装置17排出的排水量以冷机侧循环水量的2%以下的流量自定流量阀34通过止回阀49而导入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的返回路径2b。但根据冷机6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换热器6b内的循环水量不同,因此需要换算与规格匹配的排水流量来选定定流量阀34。
这里,说明所述差压喷射器36的作用。如图4所示,在第1连接管31中,由定流量阀34控制后的水量为1.8L/min的排水在软管56(内径:5mm)内保持1.8L/min的水量不变地加速为2.5m/sec的流速,在小径喷嘴52内保持1.8L/min的水量不变地维持2.5m/sec的流速。另一方面,在配管60内流动的总量为120L/min的冷却水中的一部分(水量:10L/min)自引进口54被引进到大径喷嘴53内,从而在小径喷嘴52的排出口52a的前方产生负压。利用该负压的吸引力(与不存在引进口54的情况相比为5倍的吸引力)使在小径喷嘴52内流动的排水保持1.8L/min的水量不变地维持2.5m/sec的流速,并自排出口52a引出该排水。所引出的水量为1.8L/min的该排水与自引进口54引进的水量为10L/min的冷却水合流,总量达到11.8L/min,在大径喷嘴53内加速为2.5m/sec的流速,自大径喷嘴53的排出口53a向配管60内排放(喷射)。自该大径喷嘴53a排放到配管60内的总量为11.8L/min的冷却水与在差压喷射器36的外侧流动的水量为110L/min的冷却水合流,总量达到121.8L/min并且流速达到0.522m/sec,向冷却塔5的上部洒水槽5a输送(参照图1)。
(3)实施例的效果
采用本实施例的冷却水循环系统1,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与冷机侧循环路径3由第1连接管31连接,该第1连接管31用于向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导入在冷机侧循环路径3内循环的冷却水。由此,经由第1连接管31向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导入在冷机侧循环路径3内循环的冷却水。并且,对于技术人员对防腐剂和杀菌剂等的投放而言,通常主要对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进行管理维护,因此被导入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的冷却水的水质得到改善。此外,不必像以往那样在冷机6的附近设置排水箱等排水设备,能够形成为简易的构造。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第1连接管31的一端侧设有差压喷射器36,差压喷射器36能以低于在配管60内流动的冷却水的压力向该冷却水导入在第1连接管31内流动的冷却水。由此,即使在冷机侧循环路径3内流动的冷却水的压力低于在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内流动的冷却水的压力,也能利用差压喷射器36向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导入在冷机侧循环路径3内流动的冷却水。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差压喷射器36包括小径喷嘴52、大径喷嘴53以及引进口54。由此,自引进口54向大径喷嘴53内引进在配管60内流动的冷却水,从而在小径喷嘴52的排出口52a的前方产生负压。利用由该负压产生的吸引力,自小径喷嘴52的排出口52a以比在第1连接管31内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速快的流速(例如在第1连接管31内流动的冷却水的流速的约4倍的流速)引出冷却水,使自引进口54引进的冷却水与自小径喷嘴52的排出口52a引出的冷却水合流,并自大径喷嘴63的排出口53a向配管60内喷射。由此,利用简易的构造的差压喷射器36向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导入在冷机侧循环路径3内流动的冷却水。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大径喷嘴53配置为覆盖小径喷嘴52的外周面,引进口54形成于大径喷嘴53的覆盖小径喷嘴52的外周面的部分。由此,自引进口54向大径喷嘴53内有效地引进冷却水,从而使小径喷嘴52的排出口的前方产生更大的负压。由此,进一步提高差压喷射器36的喷射力。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引进口54沿绕大径喷嘴53的轴心的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并且形成为沿绕大径喷嘴53的轴心的圆周方向成为短轴的椭圆形。由此,能自引进口54向大径喷嘴53内有效地引进冷却水。由此,进一步提高差压喷射器36的喷射力。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冷机侧循环路径3的输送路径3a设有水中杂质分离装置17,在水中杂质分离装置17设有排水口17a,第1连接管31连接排水口17a与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的返回路径2b。由此,经由第1连接管31将冷却水与由水中杂质分离装置17分离出的杂质一同导入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的返回路径2b。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第1连接管31具有电动阀33,通过控制部32的开闭控制使电动阀33开闭第1连接管31。由此,能够利用控制部32的计时功能等,使在冷机侧循环路径3内流动的冷却水的排水自动化。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第1连接管31具有垫圈橡胶式的定流量阀34。由此,即使在冷却水排出时有固体杂质通过定流量阀34,也能防止堵塞。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与冷机侧循环路径3由第2连接管38连接。由此,经由第2连接管38向冷机侧循环路径3导入在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内循环的冷却水。由此,能够容易地更换在冷机侧循环路径3污染的冷却水和利用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改善了水质的冷却水。结果,与不实施冷却水的更换的情况相比,抑制与产品直接连结的冷却配管等的腐蚀(锈)、混有硅石的硬质水垢等向配管内部附着,因此防止冷却效率的下降,使品质稳定。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2连接管38连接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的输送路径2a与设于冷机6的水箱6a。由此,经由第2连接管38向冷机6的水箱6a导入在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内循环的冷却水。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第2连接管38的一端侧设有浮子阀39。由此,利用浮子阀39随着水箱6a的水面的上下变动而自动地开闭第2连接管38。
另外,在本发明中,不限定于所述实施例,能够根据目的和用途形成为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变更后得到的实施例。即,在所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在第1连接管31的一端侧设有配置在配管60内的差压喷射器36的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在冷机侧循环路径3的循环压力相对于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的循环压力较高或者同等的情况下,例如如图7所示,也可以不在第1连接管31的一端侧设置差压喷射器36,使第1连接管36的一端侧与配管60的外周侧直接连接。
另外,在所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对在冷机侧循环路径3污染的冷却水和利用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改善了水质的冷却水进行更换的冷却水循环系统1,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如下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即,向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导入在冷机侧循环路径3污染的冷却水,而向冷机侧循环路径3导入相对于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的冷却水另外准备的冷却水。
另外,在所述实施例中,例示了连接水中杂质分离装置17的排水口17a与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的第1连接管31,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使冷机侧循环路径3(输送路径3a或返回路径3b)与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输送路径2a或返回路径2b)直接连接的第1连接管。
此外,在所述实施例中,例示了连接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与冷机6的水箱6a的第2连接管38,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使冷却塔侧循环路径2(输送路径2a或返回路径2b)与冷机侧循环路径3(输送路径3a或返回路径3b)直接连接的第2连接管。
上述的例子只是以说明为目的,并不解释为限定本发明。虽然举出典型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的描述和图示中使用的词句并非限定性的词句,应理解为是说明性以及例示性的词句。如在此详述的那样,在其方式下,能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地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内进行变更。这里,在本发明的详述中参照了特定的构造、材料以及实施例,但并非想要将本发明限定于这里的公开事项,反倒是本发明涉及到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内的在功能上同等的构造、方法以及使用的全部内容。
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详述的实施方式,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或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广泛地利用为排出在冷机侧循环路径内循环的冷却水的技术。特别是,能较佳地利用为更换冷机侧循环路径的污染后的冷却水与冷却塔侧循环路径的改善了水质的冷却水的技术。
附图标记说明
1、冷却水循环系统;2、冷却塔侧循环路径;3、冷机侧循环路径;5、冷却塔;6、冷机;6a、水箱;7、冷却对象部;17、水中杂质分离装置;17a、排水口;31、第1连接管;32、控制部;33、电动阀;34、定流量阀;36、差压喷射器;38、第2连接管;39、浮子阀;52、小径喷嘴;53、大径喷嘴;54、引进口;60、配管。

Claims (11)

1.一种冷却水循环系统,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冷却塔侧循环路径和冷机侧循环路径,所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使冷却水在冷却塔与冷机之间进行循环,所述冷机侧循环路径使冷却水在所述冷机与冷却对象部之间进行循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和所述冷机侧循环路径由第1连接管连接,所述第1连接管用于向所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导入在所述冷机侧循环路径内循环的冷却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其中,
在所述第1连接管的一端侧设有配置在构成所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的配管内的差压喷射器,
所述差压喷射器能以低于在所述配管内流动的冷却水的压力向该在所述配管内流动的冷却水导入在所述第1连接管内流动的冷却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其中,
所述差压喷射器包括小径喷嘴、大径喷嘴以及引进口,所述小径喷嘴配置为与所述第1连接管的一端侧连结,并且轴心沿着所述配管内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向,所述大径喷嘴配置为轴心与所述小径喷嘴的轴心一致,并且排出口位于比所述小径喷嘴的排出口靠所述配管内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所述引进口向所述大径喷嘴内引进在所述配管内流动的冷却水,使所述小径喷嘴的排出口的前方产生负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其中,
所述大径喷嘴配置为覆盖所述小径喷嘴的外周面,
所述引进口形成于所述大径喷嘴的覆盖所述小径喷嘴的外周面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其中,
所述引进口沿绕所述大径喷嘴的轴心的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并且形成为沿绕所述大径喷嘴的轴心的圆周方向成为短轴的椭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其中,
在所述冷机侧循环路径的输送路径设有将循环的冷却水中含有的杂质去除的水中杂质分离装置,
在所述水中杂质分离装置设有将冷却水与所分离的杂质一同排出的排水口,
所述第1连接管连接所述排水口与所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的返回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其中,
在所述第1连接管具有电动阀,通过控制部的开闭控制使所述电动阀开闭所述第1连接管。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其中,
在所述第1连接管具有垫圈橡胶式的定流量阀。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其中,
所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和所述冷机侧循环路径由第2连接管连接,所述第2连接管用于向所述冷机侧循环路径导入在所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内循环的冷却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其中,
所述第2连接管连接所述冷却塔侧循环路径的输送路径与设于所述冷机的水箱。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其中,
在所述第2连接管的一端侧设有浮子阀,所述浮子阀随着所述水箱的水面的上下变动而开闭所述第2连接管。
CN201780031508.XA 2016-07-28 2017-07-24 冷却水循环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1544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8949 2016-07-28
JP2016148949A JP6809021B2 (ja) 2016-07-28 2016-07-28 冷却水循環システム
PCT/JP2017/026724 WO2018021255A1 (ja) 2016-07-28 2017-07-24 冷却水循環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4483A true CN109154483A (zh) 2019-01-04
CN109154483B CN109154483B (zh) 2020-04-21

Family

ID=61017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150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154483B (zh) 2016-07-28 2017-07-24 冷却水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01819A1 (zh)
JP (1) JP6809021B2 (zh)
CN (1) CN109154483B (zh)
WO (1) WO201802125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4480A (zh) * 2019-01-15 2019-04-23 宁夏神州轮胎有限公司 轮胎半成品低温冷却循环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66509C2 (ru) * 2017-04-07 2022-03-15 Кэрриер Корпорейшн Модульный водяной экономайзер для охладителей с воздушным охлаждением
WO2020247154A1 (en) * 2019-06-07 2020-12-10 Carrier Corporation Modular waterside economizer integrated with air-cooled chillers
KR102059959B1 (ko) * 2019-09-09 2019-12-27 주식회사 한하산업 순환식 열교환구조를 갖는 슬러지 건조장치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71675A (ja) * 1990-03-20 1991-12-03 Kuken Kogyo Kk 冷水製造装置
WO2008009296A1 (en) * 2006-07-16 2008-01-24 Montaser Mohamed Zamzam Free cooling scheme for process cool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lications
JP2011024792A (ja) * 2009-07-27 2011-02-10 Hochiki Corp 流水検知装置
JP2011163656A (ja) * 2010-02-09 2011-08-25 Aquas Corp 冷却塔の薬剤注入装置
JP5777111B2 (ja) * 2012-11-28 2015-09-09 有限会社アクアテック 凝縮器の補助冷却装置
CN105004198A (zh) * 2015-07-16 2015-10-28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水型闭式循环水空气冷却系统及方法
JP2015200424A (ja) * 2014-04-04 2015-11-12 オリオン機械株式会社 冷却液供給装置
CN204918180U (zh) * 2015-07-31 2015-12-30 芜湖真空科技有限公司 循环冷却水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53192B2 (ja) * 2016-07-28 2020-09-0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沈殿物除去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冷却水循環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71675A (ja) * 1990-03-20 1991-12-03 Kuken Kogyo Kk 冷水製造装置
WO2008009296A1 (en) * 2006-07-16 2008-01-24 Montaser Mohamed Zamzam Free cooling scheme for process cool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lications
JP2011024792A (ja) * 2009-07-27 2011-02-10 Hochiki Corp 流水検知装置
JP2011163656A (ja) * 2010-02-09 2011-08-25 Aquas Corp 冷却塔の薬剤注入装置
JP5777111B2 (ja) * 2012-11-28 2015-09-09 有限会社アクアテック 凝縮器の補助冷却装置
JP2015200424A (ja) * 2014-04-04 2015-11-12 オリオン機械株式会社 冷却液供給装置
CN105004198A (zh) * 2015-07-16 2015-10-28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水型闭式循环水空气冷却系统及方法
CN204918180U (zh) * 2015-07-31 2015-12-30 芜湖真空科技有限公司 循环冷却水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4480A (zh) * 2019-01-15 2019-04-23 宁夏神州轮胎有限公司 轮胎半成品低温冷却循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01819A1 (en) 2019-10-03
JP2018017471A (ja) 2018-02-01
JP6809021B2 (ja) 2021-01-06
WO2018021255A1 (ja) 2018-02-01
CN109154483B (zh) 202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4483A (zh) 冷却水循环系统
CN109152964A (zh) 沉淀物去除装置以及具有该沉淀物去除装置的冷却水循环系统
CN206816292U (zh) 一种用于煤矿井下的水循环式湿喷除尘装置
CN205669068U (zh) 一种循环冲洗式管材酸洗装置
CN103115521B (zh) 列管式换热器在线清洗装置及清洗方法
CN109152991A (zh) 微泡产生装置以及具有该微泡产生装置的冷却水循环系统
CN106428849B (zh) 一种灌装管路系统
CN209579141U (zh) 一种节能式金属表面处理装置
CN207429814U (zh) 一种过滤效果好的真空滤油机
CN206008211U (zh) 一种方便检修的y型过滤器
CN109899269A (zh) 余热回收装置
CN208296158U (zh) 一种用于蒸发冷却空调的水处理装置
CN108301489B (zh) 一种管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6730751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污泥干化生产线
CN206245054U (zh) 一种环保节水型显色皂洗机
CN106186419A (zh) 一种耐高温高硅高盐的脱盐回用水处理装置
CN207795508U (zh) 余热回收装置
CN207877408U (zh) 一种循环水系统在线清理装置
CN204689767U (zh) 环保节能型污液储存体机械清理系统
CN205999066U (zh) 油水分离箱
CN205638936U (zh) 真空泵新型废水回收系统
CN205762578U (zh) 一种破碎机用清洗装置
CN104860466B (zh) 油田污油回收电磁蒸气集成装置
CN109311708A (zh) 电气石处理装置以及具有该电气石处理装置的冷却水循环系统
CN107661642A (zh) 一种全自动油脂分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