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48095A -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48095A
CN109148095A CN201810620566.2A CN201810620566A CN109148095A CN 109148095 A CN109148095 A CN 109148095A CN 201810620566 A CN201810620566 A CN 201810620566A CN 109148095 A CN109148095 A CN 1091480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ing
flange part
core
terminal electrode
coil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205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48095B (zh
Inventor
御子神祐
高木信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148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80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480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80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5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of cylindric geometry and coil wound along its longitudinal axis, i.e. rod or drum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01F27/2828Construction of conductive connections, of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01F41/064Winding non-flat conductive wires, e.g. rods, cables or cor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01F41/064Winding non-flat conductive wires, e.g. rods, cables or cords
    • H01F41/069Winding two or more wires, e.g. bifilar wi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10Connecting leads to win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由于构成下层的卷绕层的绕线与卷芯部相接触而引起的断线或损伤为可能的线圈部件。本发明的线圈部件(10A)具备被设置于第1以及第2凸缘部(21,22)的端子电极(41~46)、被卷绕于卷芯部(23)的绕线(W1~W4)。由绕线(W1~W4)构成的绕组块包含由绕线(W1,W3)构成的下层、由绕线(W2,W4)构成的上层。第1凸缘部(21)具有被连接于卷芯部(23)的内侧面(21i)、位于内侧面(21i)相反侧的外侧面(21o),绕线(W1,W3)的一端的连接位置(x1)比绕线(W2,W4)的一端的连接位置(x2)更接近于外侧面(21o)。这样,因为使绕线(W1,W3)的一端的连接位置(x1)向外侧面方向后移,所以能够防止由于构成下层的卷绕层的绕线(W1,W3)与卷芯部相接触而引起的断线或损伤。

Description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圈部件以及具备该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特别是涉及使用了鼓形芯的线圈部件以及具备该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另外,本发明涉及使用了鼓形芯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了鼓形芯的表面安装型线圈部件众所周知有专利文献1以及2所记载的线圈部件。就专利文献1以及2所记载的线圈部件而言所具有的结构为:3个端子电极分别被设置于一对端部,4根绕线的一端分别被连接于被设置于一个端部的3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4根绕线的另一端分别被连接于被设置于另一个端部的3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
在专利文献1以及2所记载的线圈部件中,在最初将2根绕线卷绕于卷芯部来形成下层的卷绕层之后,通过重叠于下层的卷绕层来卷绕留下的2根绕线从而形成上层的卷绕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0-1092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5-2016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因为构成下层的卷绕层的绕线直接与卷芯部相接触所以特别是对于在卷芯部的角部进行弯曲的部分来说会承受应力,根据不同情况会有发生断线和绝缘覆盖层损伤等的担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由于构成下层的卷绕层的绕线与卷芯部相接触而引起的断线或损伤为可能的线圈部件以及其制造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鼓形芯,包含卷芯部、被设置于在所述卷芯部的轴向上的一端的第1凸缘部以及被设置于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向上的另一端的第2凸缘部;多个端子电极,被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第1、第2、第3以及第4绕线,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所述第1~第4绕线的一端分别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1~第4绕线的另一端分别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由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第1~第4绕线构成的绕组块包含由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构成的下层、重叠于所述下层被卷绕并由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构成的上层,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具有被连接于所述卷芯部的内侧面和位于所述内侧面的相反侧的外侧面,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的所述一端的连接位置比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的所述一端的连接位置更接近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外侧面。
根据本发明,因为使第1以及第3绕线的一端的连接位置向第1凸缘部的外侧面方向后移(set back),所以由于构成下层的卷绕层的第1以及第3绕线与卷芯部相接触而引起的应力被缓和。由此,防止绕线的断线或损伤成为可能。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别构成第1以及第3绕线的一端的第1以及第3接线部和分别构成第2以及第4绕线的一端的第2以及第4接线部彼此没有在轴向上的重叠。由此,有效地防止由过度的热履历引起的伤害或焊料浸润性的降低成为可能。
在本发明中,也是可以是,第1以及第3绕线的另一端的连接位置即使比第2以及第4绕线的另一端的连接位置更接近于第2凸缘部的外侧面,并且第1~第4绕线的另一端的连接位置与第2凸缘部的外侧面的距离互相相等。在后者的情况下,被形成于第1凸缘部的内侧面与绕组块之间的空间也可以窄于被形成于第2凸缘部的内侧面与绕组块之间的空间。由此,就能够缓和承受更强应力的绕线的卷绕开始部分上的应力。
在本发明中,可以是,与卷芯部的轴向垂直的截面为角部被倒角的多边形,卷芯部具有位于第1凸缘部侧的第1端部区域、位于第2凸缘部侧的第2端部区域、位于第1端部区域与第2端部区域之间的中央区域,第1以及第2端部区域中的倒角半径小于中央区域中的倒角半径。由此,在倒角半径小的端部区域缓和绕线所承受的应力成为可能。
在本发明中,被设置于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是由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1、第2以及第3端子电极构成,被设置于第2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是由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4、第5以及第6端子电极构成,第1绕线的一端被连接于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的一个,第2绕线的一端被连接于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的另一个,第1以及第2绕线的另一端都被连接于第4端子电极,第3以及第4绕线的一端都被连接于第3端子电极,第3绕线的另一端被连接于第5以及第6端子电极的一个,第4绕线的另一端被连接于第5以及第6端子电极的另一个,第1以及第3绕线和第2以及第4绕线也可以在互相相反方向上被卷绕。由此,构成具有6端子结构的脉冲变压器成为可能。
在本发明中,被设置于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是由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1、第2、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构成,被设置于第2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是由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5、第6、第7以及第8端子电极构成,第1绕线的一端被连接于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的一个,第1绕线的另一端被连接于第5以及第6端子电极的一个,第2绕线的一端被连接于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的另一个,第2绕线的另一端被连接于第5以及第6端子电极的另一个,第3绕线的一端被连接于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的一个,第3绕线的另一端被连接于第7以及第8端子电极的一个,第4绕线的一端被连接于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的另一个,第4绕线的另一端被连接于第7以及第8端子电极的另一个,第1以及第3绕线和第2以及第4绕线也可以在互相相反方向上被卷绕。由此,构成具有8端子结构的脉冲变压器成为可能。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准备包含卷芯部、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轴向上的一端的第1凸缘部、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向上的另一端的第2凸缘部的鼓形芯的工序;分别将多个端子电极形成于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的工序;在以将第1以及第3绕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的状态,将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卷绕于所述鼓形芯的卷芯部之后,将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的工序;在以将第2以及第4绕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的状态,将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卷绕于所述鼓形芯的卷芯部之后将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的工序;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具有被连接于所述卷芯部的内侧面和位于所述内侧面相反侧的外侧面,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的所述一端的连接位置比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的所述一端的连接位置更接近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外侧面。
根据本发明,一边防止由于构成下层的卷绕层的第1以及第3绕线与卷芯部相接触而引起的断线或损伤一边制作线圈部件成为可能。
在本发明中,将第1以及第3绕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被设置于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的工序包含在使第1以及第3绕线的一端分别位于被设置于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的上方之后使用加热头进行热压接的第1热压接工序,将第2以及第4绕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被设置于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的工序包含在使第2以及第4绕线的一端分别位于被设置于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的上方之后使用加热头进行热压接的第2热压接工序,第1热压接工序中的加热头的轴向上的位置也可以比第2热压接工序中的加热头的轴向上的位置更接近于第1凸缘部的外侧面。由此,在对第2以及第4绕线的一端实行热压接的时候能够缓和第1以及第3绕线的一端所承受的热。
在本发明中,在第2热压接工序中也可以以加热头不与第1以及第3绕线的一端相接触的形式实行热压接。由此,在对第2以及第4绕线的一端实行热压接的时候在第1以及第3绕线的一端上基本上不受热。
发明效果
就这样,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由于构成下层的卷绕层的绕线与卷芯部相接触而引起的断线或损伤成为可能的线圈部件以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的外观的大致立体图。
图2是线圈部件10A的等效电路图。
图3是为了说明线圈部件10A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平面图。
图4是为了说明线圈部件10A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平面图。
图5是为了说明线圈部件10A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平面图。
图6是为了说明线圈部件10A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平面图。
图7是为了说明鼓形芯20结构的大致立体图。
图8是为了说明由使连接位置向后移(set back)而产生的效果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B的外观的大致立体图。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B的平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C1的平面图。
图12是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C2的平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D1的平面图。
图14是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D2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参照附图并就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的外观的大致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为脉冲变压器,如图1所示具备鼓形芯20、板状芯30、6个端子电极41~46、4根绕线W1~W4。
鼓形芯20是由卷芯部23、被设置于卷芯部23的轴向(x方向)上的一端的第1凸缘部21、被设置于卷芯部23的轴向上的另一端的第2凸缘部22构成。鼓形芯20是由铁氧体等高导磁率材料构成的块,并且具有凸缘部21,22以及卷芯部23被一体化的结构。卷芯部23的yz截面(与轴向垂直的截面)为矩形,但是角部由滚筒研磨而被倒角。还有,卷芯部23的截面为矩形的这一点并不是必须的,其他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六边形和八边形等矩形以外的多边形。另外,卷芯部23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弯曲面。
第1凸缘部21具有被连接于卷芯部23的内侧面21i、位于内侧面21i的相反侧的外侧面21o、在安装时与基板进行相对的底面21b、位于底面21b相反侧的上面21t。内侧面21i以及外侧面21o都构成yz面,底面21b以及上面21t构成xy面。同样,第2凸缘部22具有被连接于卷芯部23的内侧面22i、位于内侧面22i相反侧的外侧面22o、在安装时与基板进行相对的底面22b、位于底面22b相反侧的上面22t。内侧面22i以及外侧面22o都构成yz面,底面22b以及上面22t构成xy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凸缘部21的底面21b与内侧面21i之间构成被倒角的倾斜面21s。同样,第2凸缘部22的底面22b与内侧面22i之间构成被倒角的倾斜面22s。
在第1凸缘部21的上面21t以及第2凸缘部22的上面22t粘结板状芯30。板状芯30为由铁氧体等高导磁率材料构成的板状体,并与鼓形芯20一起构成闭磁路。板状芯30也可以由与鼓形芯20相同的材料构成。
如图1所示,在第1凸缘部21上设置3个端子电极41~43。端子电极41~43在y方向上依次排列,任一个都具有覆盖底面21b和外侧面21o的L字形状。在第1端子电极41上连接第1绕线W1的一端,在第2端子电极42上连接第2绕线W2的一端,在第3端子电极43上共同地连接第3以及第4绕线W3,W4的一端。
同样,在第2凸缘部22上设置3个端子电极44~46。端子电极44~46在y方向上依次排列,哪一个都具有覆盖底面22b和外侧面22o的L字形状。在第4端子电极44上共同地连接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另一端,在第5端子电极45上连接第4绕线W4的另一端,在第6端子电极46上连接第3绕线W3的另一端。
端子电极41~46也可以是被粘结于鼓形芯20的端子金属件,并且也可以是使用导体浆料等从而被直接形成于鼓形芯20的端子电极。
在此,第1以及第3绕线W1,W3和第2以及第4绕线W2,W4在互相相反的方向上被卷绕。由此,如同图2所表示的电路图,构成将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41,42设定为一对初级侧端子;将第5以及第6端子电极45,46设定为一对次级侧端子;将第4端子电极44设定为初级侧中心抽头;将第3端子电极43设定为次级侧中心抽头的脉冲变压器。但是,初级侧和次级侧的区别为了方便起见也可以两者逆反。
构成初级侧端子的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41,42为一对差分信号被输入或者被输出的端子。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41,42与第1以及第2绕线W1,W2的连接关系并不限定于图1以及图2所表示的连接关系,也可以是相反。同样,构成次级侧端子的第5以及第6端子电极45,46为一对差分信号被输入或者被输出的端子。第5以及第6端子电极45,46与第3以及第4绕线W3,W4的连接关系并不限定于图1以及图2所表示的连接关系,也可以是相反。
图3~图6是为了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平面图。
首先,准备鼓形芯20,在将端子电极41~43形成于第1凸缘部21并且将端子电极44~46形成于第2凸缘部22之后如图3所示将第1绕线W1的一端连接于第1端子电极41,将第3绕线W3的一端连接于第3端子电极43。具体地来说,通过以将第1以及第3绕线W1,W3配置于第1以及第3端子电极41,43的上方的状态将加热头推碰到第1以及第3绕线W1,W3,从而将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热压接于第1以及第3端子电极41,43。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一端的x方向上的连接位置为x1,并且向后移(set back)向第1凸缘部21的外侧面21o侧。通过以该状态在一个方向上使鼓形芯20旋转从而将第1以及第3绕线W1,W3卷绕于鼓形芯20的卷芯部32。在开始卷绕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时候有必要以在第1以及第3绕线W1,W3上不发生松弛的形式做到牵拉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状态并以该状态使鼓形芯20旋转。为此,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卷绕开始部分在卷芯部23的角部被弯曲,并且变成在该部分上承受应力。
在以规定圈数将第1以及第3绕线W1,W3卷绕于卷芯部23之后,如图4所示将第1绕线W1的另一端连接于第4端子电极44,并将第3绕线W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6端子电极46。连接方法就是以上所述的热压接法。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另一端的x方向上的连接位置为x4,并且向后移(set back)向第2凸缘部22的外侧面22o侧。由此,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卷绕作业结束,在卷芯部23上形成由第1以及第3导线W1,W3构成的下层的卷绕层。此时,下层的卷绕层优选偏向(offset)于第1凸缘部21侧进行配置。换言之,优选以被形成于第1凸缘部21的内侧面21i与下层的卷绕层之间的空间S1成为窄于被形成于第2凸缘部22的内侧面22i与下层的卷绕层之间的空间S2的形式卷绕第1以及第3绕线W1,W3。这是因为通过缩窄被形成于卷绕开始侧即第1凸缘部21侧的空间从而被缩窄下来的那部分能够用来增大被形成于卷绕结束侧即第2凸缘部22侧的空间S2并且能够充分确保卷绕作业过程中的余量。
接着,如图5所示将第2绕线W2的一端连接于第2端子电极42,并将第4绕线W4的一端连接于第3端子电极43。连接方法就是以上所述的热压接法。第2以及第4绕线W2,W4的一端的x方向上的连接位置为x2,并且向后移(set back)向第1凸缘部21的内侧面21i侧。总之,连接位置x1比连接位置x2更位于第1凸缘部21的外侧面21o侧。连接位置x1和连接位置x2的控制能够通过控制加热头的x方向上的位置来实行。总之,如果在将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一端连接于连接位置x1的时候使加热头向后移(set back)向第1凸缘部21的外侧面21o侧,另一方面在将第2以及第4绕线W2,W4的一端连接于连接位置x2的时候使加热头向后移(set back)向第1凸缘部21的内侧面21i侧的话即可。在将第2以及第4绕线W2,W4的一端连接于连接位置x2的时候以加热头与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一端不相接触的形式进行控制也是可能的。在此情况下,构成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一端的接线部51,53、构成第2以及第4绕线W2,W4的一端的接线部52,54成为互相没有在x方向上的重叠的结构。总之,接线部51,53所占的x方向上的区域A1和接线部52,54所占的x方向上的区域A2成为互相不重叠的结构。由此,就能够防止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一端被二次加热。
通过以该状态在相反方向上使鼓形芯20旋转从而将第2以及第4绕线W2,W4卷绕于鼓形芯20的卷芯部23。在开始卷绕第2以及第4绕线W2,W4的时候有必要以在第2以及第4绕线W2,W4上不发生松弛的形式做到牵拉第2以及第4绕线W2,W4的状态并以该状态使鼓形芯20旋转。
在以规定圈数将第2以及第4绕线W2,W4卷绕于卷芯部23之后,如图6所示将第2绕线W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4端子电极44,并将第4绕线W4的另一端连接于第5端子电极45。连接方法就是以上所述的热压接法。第2以及第4绕线W2,W4的另一端的x方向上的连接位置为x3,并且向后移(set back)向第2凸缘部22的内侧面22i侧。总之,连接位置x4比连接位置x3更位于第2凸缘部22的外侧面22o侧。连接位置x3和连接位置x4的控制能够通过控制加热头的x方向上的位置来实行。总之,如果在将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位置x4的时候使加热头向后移(set back)向第2凸缘部22的外侧面22o侧,另一方面在将第2以及第4绕线W2,W4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位置x3的时候使加热头向后移(set back)向第2凸缘部22的内侧面22i侧的话即可。在将第2以及第4绕线W2,W4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位置x3的时候以加热头与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另一端不相接触的形式进行控制也是可能的。在此情况下,构成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另一端的接线部61,63、构成第2以及第4绕线W2,W4的另一端的接线部62,64成为互相没有在x方向上的重叠的结构。总之,接线部61,63所占的x方向上的区域A4和接线部62,64所占的x方向上的区域A3成为互相不重叠的结构。由此,就能够防止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另一端被二次加热。
由此,第2以及第4绕线W2,W4的卷绕作业结束,在卷芯部23上将由第2以及第4导线W2,W4构成的上层的卷绕层形成于由第1以及第3绕线W1,W3构成的下层的卷绕层之上。关于上层的卷绕层也是根据与上述相同的理由优选偏向(offset)于第1凸缘部21侧进行配置。总之,优选偏向(offset)于第1凸缘部21侧来配置由下层以及上层构成的绕组块的全体。
于是,如果将板状芯30粘结于凸缘部21,22的上面21t,22t的话则完成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
图7是为了说明鼓形芯20结构的大致立体图。
如图7所示,鼓形芯20的角度都被倒角,并具有规定的倒角半径。如此倒角是通过滚筒研磨来实行的。然而,因为鼓形芯20的形状复杂所以会产生容易被滚筒研磨的部分和难以被滚筒研磨的部分,并且会有在难以被滚筒研磨的部分上倒角半径变小的情况。具体地来说,卷芯部23当中接近于第1凸缘部21的内侧面21i的第1端部区域R1或接近于第2凸缘部22的内侧面22i的第2端部区域R2由于凸缘部21,22的存在而会有所谓难以被滚筒研磨的问题。
为此,卷芯部23的yz截面(与轴向垂直的截面)虽然是角部被全体倒角的矩形,但是第1以及第2端部区域R1,R2中的倒角半径变成小于位于第1端部区域R1与第2端部区域R2之间的中央区域R0中的倒角半径。在如此情况下,直接与卷芯部23相接触的下层的绕线W1,W3所承受的应力具有在第1以及第2端部区域R1,R2中变大的倾向。特别是因为第1端部区域R1位于卷绕开始侧,并且因为被形成于第1凸缘部21的内侧面21i与下层的卷绕层之间的空间S1(参照图4)被狭窄地设定再有因为对于绕线W1,W3的卷绕开始来说被比较强地牵拉,所以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由于与第1端部区域R1的角部相接触而会承受较强的应力。
考虑了以上所述方面,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来说是通过随着使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一端的连接位置x1向后移(set back)向外侧面21o侧而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另一端的连接位置x4向后移(set back)向外侧面22o侧来缓和应力。凭靠向后移(set back)的应力缓和的机理如以下所述。总之,如图8所示例如如果将第3绕线W3连接于连接位置x1(接近于外侧面21o的位置)的情况与连接于连接位置x2(接近于内侧面21i的位置)的情况相比的话则因为连接位置x1进行后移,所以与连接于连接位置x2的情况相比相对来说在第1端部区域R1的角部上进行弯曲的角度被缓和,并且在该部分上的应力被减轻。根据如此机理,如果使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一端的连接位置向后移(set back)的话则由与第1端部区域R1的角部相接触而引起的应力被缓和。其结果为因为绕线W1,W3的断线和绝缘覆盖层的损伤等被防止,所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成为可能。
相对于此,因为第2以及第4绕线W2,W4位于上层的卷绕层并且基本上不与卷芯部23相直接接触,所以不会产生如第1以第3绕线W1,W3那样的应力。为此,对于第2以及第4绕线W2,W4的连接位置来说不作后移,在接近于内侧面21i,22i的连接位置x2,x3上实行连接。
但是,如果使绕线的连接位置向后移(set back)向外侧面侧的话则所产生的担忧为由热压接而产生的CuNi合金被形成于端子电极的垂直部分即覆盖外侧面并在z方向上进行延伸的部分或其近旁,并且该部分上的焊料的浸润性降低。如果在该部分上焊料的浸润性降低的话则在将线圈部件10A安装于基板的时候会变得难以形成焊料圆角(solderfillet),根据不同的情况会有连接可靠性降低的担忧。考虑了如此方面,就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而言通过一面使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向后移(setback)一面又对于第2以及第4绕线W2,W4的一端以及另一端来说不作向后移(set back)而在从端子电极的垂直部分分开的位置上进行连接,从而将连接可靠性降低的可能性抑制到最小限。
如果做成特别是接线部51,53与接线部52,54在x方向上不重叠并且接线部61,63与接线部62,64在x方向上不重叠的结构的话则因为接线部51,53,61,63不用经二次被热压接,所以有效地防止由过度的热履历引起的伤害或焊料浸润性的降低成为可能。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因为使构成下层的卷绕层的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连接位置x1,x4向外侧面方向后移(set back),所以缓和由第1以及第3绕线W1,W3与卷芯部23相接触而产生的应力成为可能。而且,因为使构成上层的卷绕层的第2以及第4绕线W2,W4的连接位置x2,x3偏向(offset)于内侧面方向,所以确保在安装时的焊料浸润性也成为可能。
<第2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B的外观的大致立体图。另外,图10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B的平面图。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B在第1~第4绕线W1~W4的另一端都在连接位置x5被连接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不同。连接位置x5为端子电极44~46的在x方向上的大致中间位置,并且位于连接位置x3与连接位置x4之间。其他结构因为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相同,所以将相同符号标注于相同要素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同以上所述,被形成于第2凸缘部22的内侧面22i与下层的卷绕层之间的空间S2(参照图4)具有变得比空间S1更宽阔的倾向。为此,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卷绕结束部分与第2端部区域R2不相接触的场合也被考虑了。对于如此场合来说,因为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卷绕结束部分上的应力并不是那么大,所以如果如本实施方式都在连接位置x5连接第1~第4绕线W1~W4的另一端的话则将在安装时的焊料浸润性的降低抑制到最小限成为可能。
但是,因为空间S2由制造偏差引起的变化大于空间S1,所以根据制造条件还要考虑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卷绕部分和第2端部区域R2的角部进行接触并在该部分上损伤第1以及第3绕线W1,W3。在如此情况下,如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那样优选使第1以及第3绕线W1,W3的另一端的连接位置x4向后移(set back)向外侧面侧。
<第3实施方式>
图11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C1的平面图。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C1其第3端子电极43被区分成2个端子电极43A,43B,且第4端子电极44被区分成2个端子电极44A,44B。于是,第3以及第4绕线W3,W4的一端分别被连接于端子电极43A,43B,第2以及第1绕线W2,W1的另一端分别被连接于端子电极44A,44B。其他结构因为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相同,所以将相同符号标注于相同的要素并省略重复的说明。还有,在图11中板状芯30被省略,但是与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相同优选设置板状芯30。在以后的图12~图14中呀是相同的。
端子电极43A,43B构成次级侧中心抽头,并且在线圈部件10C1被安装的电路基板上被短接。另外,端子电极44A,44B构成初级侧中心抽头,并且在线圈部件10C1被安装的电路基板上被短接。由此,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相同的电路结构就成为可能。还有,端子电极43A,43B与绕线W3,W4的连接关系即使反过来也是可以的。同样,端子电极44A,44B与绕线W2,W1的连接关系即使反过来也是可以的。
如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那样,在本发明中被形成于第1以及第2凸缘部21,22端子电极的数量分别为3个并不是必须的,也可以是4个。另外,如图12所表示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C2那样即使都在连接位置x5上连接第1~第4绕线W1~W4的另一端也是可以的。由此而获得的效果如同相关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B进行说明的。
<第4实施方式>
图13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D1的平面图。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D1其第3端子电极43被区分成2个端子电极43A,43B,且第3以及第4绕线W3,W4的一端被分别连接于端子电极43A,43B。其他结构因为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相同,所以将相同符号标注于相同要素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端子电极43A,43B构成次级侧中心抽头,并且在线圈部件10D1被安装的电路基板上被短接。由此,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相同的电路结构就成为可能。还有,端子电极43A,43B与绕线W3,W4的连接关系即使反过来也是可以的。
如本实施方式所例示的那样,在本发明中被形成于第1以及第2凸缘部21,22端子电极的数量互相相同并不是必须的,也可以互相不同。另外,如图14所表示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D2那样即使都在连接位置x5上连接第1~第4绕线W1~W4的另一端也是可以的。由此而获得的效果如同相关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B进行说明的。
以上已就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只要是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各种各样的变更都是可能的,那些变更毋庸置疑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0A,10B,10C1,10C2,10D1,10D2.线圈部件
20.鼓形芯
21,22.凸缘部
21b,22b.底面
21i,22i.内侧面
21o,22o.外侧面
21s,22s.倾斜面
21t,22t.上面
23.卷芯部
30.板状芯
41~46,43A,43B,44A,44B.端子电极
51~54,61~64.接线部
R0.中央区域
R1,R2.端部区域
S1,S2.空间
W1~W4.绕线
x1~x5.连接位置

Claims (11)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
鼓形芯,包含卷芯部、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轴向上的一端的第1凸缘部以及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向上的另一端的第2凸缘部;
多个端子电极,被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以及
第1、第2、第3以及第4绕线,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
所述第1~第4绕线的一端分别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第1~第4绕线的另一端分别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中的任意一个,
由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第1~第4绕线构成的绕组块包含由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构成的下层、重叠于所述下层被卷绕并由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构成的上层,
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具有被连接于所述卷芯部的内侧面和位于所述内侧面的相反侧的外侧面,
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的所述一端的连接位置比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的所述一端的连接位置更接近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外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分别构成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的所述一端的第1以及第3接线部和分别构成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的所述一端的第2以及第4接线部彼此不具有在所述轴向上的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的所述另一端的连接位置比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的所述另一端的连接位置更接近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外侧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第4绕线的所述另一端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2凸缘部的外侧面的距离互相相等。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内侧面与所述绕组块之间的空间窄于形成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内侧面与所述绕组块之间的空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芯部的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截面为角部被倒角的多边形,
所述卷芯部具有位于所述第1凸缘部侧的第1端部区域、位于所述第2凸缘部侧的第2端部区域、位于所述第1端部区域与所述第2端部区域之间的中央区域,
所述第1以及第2端部区域中的倒角半径小于所述中央区域中的倒角半径。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由在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1、第2以及第3端子电极构成,
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由在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4、第5以及第6端子电极构成,
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的一个,
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的另一个,
所述第1以及第2绕线的所述另一端都被连接于所述第4端子电极,
所述第3以及第4绕线的所述一端都被连接于所述第3端子电极,
所述第3绕线的所述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5以及第6端子电极的一个,
所述第4绕线的所述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5以及第6端子电极的另一个,
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和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在互相相反的方向上被卷绕。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由在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1、第2、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构成,
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由在与所述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5、第6、第7以及第8端子电极构成,
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的一个,
所述第1绕线的所述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5以及第6端子电极的一个,
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的另一个,
所述第2绕线的所述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5以及第6端子电极的另一个,
所述第3绕线的所述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的一个,
所述第3绕线的所述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7以及第8端子电极的一个,
所述第4绕线的所述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的另一个,
所述第4绕线的所述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7以及第8端子电极的另一个,
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和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在互相相反的方向上被卷绕。
9.一种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备:
准备包含卷芯部、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轴向上的一端的第1凸缘部、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向上的另一端的第2凸缘部的鼓形芯的工序;
分别将多个端子电极形成于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的工序;
在以将第1以及第3绕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中的任意一个的状态,将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卷绕于所述鼓形芯的卷芯部之后,将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中的任意一个的工序;以及
在以将第2以及第4绕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中的任意一个的状态,将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卷绕于所述鼓形芯的卷芯部之后,将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中的任意一个的工序,
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具有被连接于所述卷芯部的内侧面和位于所述内侧面的相反侧的外侧面,
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的所述一端的连接位置比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的所述一端的连接位置更接近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外侧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的所述一端分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中的任意一个的工序包含在使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的所述一端分别位于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中的任意一个的上方之后使用加热头进行热压接的第1热压接工序,
将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的所述一端分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中的任意一个的工序包含在使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的所述一端分别位于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中的任意一个的上方之后使用加热头进行热压接的第2热压接工序,
所述第1热压接工序中的加热头的所述轴向上的位置比所述第2热压接工序中的加热头的所述轴向上的位置更接近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外侧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热压接工序中,以所述加热头不与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的所述一端接触的形式进行热压接。
CN201810620566.2A 2017-06-15 2018-06-15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91480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7631A JP6424923B1 (ja) 2017-06-15 2017-06-15 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117631 2017-06-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48095A true CN109148095A (zh) 2019-01-04
CN109148095B CN109148095B (zh) 2021-02-02

Family

ID=64379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20566.2A Active CN109148095B (zh) 2017-06-15 2018-06-15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366255A1 (zh)
JP (1) JP6424923B1 (zh)
CN (1) CN10914809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8823A (zh) * 2020-08-14 2020-11-20 美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18835S1 (en) * 2018-08-22 2021-05-11 Tdk Corporation Coil component
JP1638080S (zh) * 2018-08-22 2019-08-05
JP7143775B2 (ja) 2019-01-29 2022-09-29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7473299B2 (ja) * 2019-04-19 2024-04-2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JP7147699B2 (ja) * 2019-07-04 2022-10-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部品
JP7409110B2 (ja) * 2020-01-27 2024-01-09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回路基板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56473A (ja) * 2003-05-30 2004-12-16 Toko Inc チップ型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CN1949415A (zh) * 2005-10-03 2007-04-18 东京零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
CN104078197A (zh) * 2013-03-27 2014-10-01 Tdk株式会社 脉冲变压器
CN104103402A (zh) * 2013-04-01 2014-10-15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变压器
CN104347236A (zh) * 2013-08-06 2015-02-1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绕线式电子部件的芯、绕线式电子部件及共模扼流圈
CN204464010U (zh) * 2015-03-31 2015-07-08 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短路结构的脉冲变压器
CN105655103A (zh) * 2014-12-02 2016-06-08 Tdk株式会社 脉冲变压器
JP2016149503A (ja) * 2015-02-13 2016-08-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CN106340373A (zh) * 2015-07-06 2017-01-18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69600A (zh) * 2015-08-21 2017-03-01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备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3127B (zh) * 2013-03-29 2015-02-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變壓裝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56473A (ja) * 2003-05-30 2004-12-16 Toko Inc チップ型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CN1949415A (zh) * 2005-10-03 2007-04-18 东京零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绕线片式共模扼流线圈
CN104078197A (zh) * 2013-03-27 2014-10-01 Tdk株式会社 脉冲变压器
CN104103402A (zh) * 2013-04-01 2014-10-15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变压器
CN104347236A (zh) * 2013-08-06 2015-02-1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绕线式电子部件的芯、绕线式电子部件及共模扼流圈
CN105655103A (zh) * 2014-12-02 2016-06-08 Tdk株式会社 脉冲变压器
JP2016149503A (ja) * 2015-02-13 2016-08-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CN204464010U (zh) * 2015-03-31 2015-07-08 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短路结构的脉冲变压器
CN106340373A (zh) * 2015-07-06 2017-01-18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69600A (zh) * 2015-08-21 2017-03-01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备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8823A (zh) * 2020-08-14 2020-11-20 美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装置
CN111968823B (zh) * 2020-08-14 2021-12-07 美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48095B (zh) 2021-02-02
JP6424923B1 (ja) 2018-11-21
JP2019004045A (ja) 2019-01-10
US20180366255A1 (en) 2018-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48095A (zh)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4796560B2 (ja) 巻線型コイル部品
JP6366933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733862B (zh) 通信终端装置
JP3952971B2 (ja) 巻線型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627128B1 (ko) 코일 부품
US10595450B2 (en) Magnetic sheet for communications module
CN205621840U (zh) 天线装置
CN109148107A (zh) 线圈部件、具备其的电路基板以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6971825A (zh) 线圈部件
CN108431911A (zh) 表面安装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0364334A (zh) 表面安装电感器
CN108417360A (zh) 绕线型的线圈部件
CN205160519U (zh) 近场通信装置及采用该近场通信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07863233A (zh) 共模电感器、磁芯配方及共模电感器的制作工艺
CN106463235A (zh) 电路模块
TWI281765B (en) Sheet-shaped coil for antenna, and antenna with sheet-shaped coil
CN209199741U (zh) 一种色码电感
CN105206396A (zh) 电感元件、空调器及绕线方法
CN201754363U (zh) 铁芯绕线组
JP6809133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7052607B2 (ja) パルストランス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回路モジュール
CN112447380A (zh) 线圈装置
CN218274207U (zh) 骨架及变压器
JPH02208907A (ja)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