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43509B - 光缆制造工艺 - Google Patents

光缆制造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43509B
CN109143509B CN201811178361.XA CN201811178361A CN109143509B CN 109143509 B CN109143509 B CN 109143509B CN 201811178361 A CN201811178361 A CN 201811178361A CN 109143509 B CN109143509 B CN 1091435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optical cable
rack
water
revers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7836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43509A (zh
Inventor
杨喜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Fut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Fut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Fut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Fut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7836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435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43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35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435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35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79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optical cab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Laser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缆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从注塑装置输送过来的光缆通过第一冷却架冷却,第一冷却架中冷却水的温度范围为60℃~70℃;2)通过换向轮将从第一冷却架出口输出的光缆通入设置在第一冷却架正上方的第二冷却架中,第二冷却架中冷却水的温度范围为30℃~40℃;3)通过换向轮将从第二冷却架出口输出的光缆通入设置在第二冷却架正上方的第三冷却架中,第三冷却架中冷却水的温度范围为10℃~20℃;4)光缆从第三冷却架出口输出,完成冷却操作。本发明通过设置三个呈现上下分布的冷却架以及控制对应冷却架中冷却水的温度,能够在提高了场地利用率的同时,保证冷却效率以及逐步冷却的效果,有效保证了光缆的冷却质量。

Description

光缆制造工艺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04月14日,申请号为201610235635.9,发明名称为“光缆制造工艺”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缆制造工艺,具体涉及光缆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光缆制造时包括护套注塑工艺,光缆注塑完成后,需要对光缆进行冷却,现有生产线中冷却水槽呈一字形排布,占用空间过多。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节约场地的多次冷却技术,通过两个滚轮使得光缆在输送途中两次反转输送方向,从而实现三次冷却,其中两次在同一个冷却架冷却,一次空中冷却。
虽然这种冷却方式提高了场地利用率,但是空气冷却效果差,且光缆在同一个冷却架冷却两次,这种冷却形式不能对光缆实现逐步冷却,导致护套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光缆制造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在提高场地利用率的同时,不能对光缆实现逐步冷却,导致护套质量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光缆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从注塑装置输送过来的光缆通过第一冷却架冷却,第一冷却架中冷却水的温度范围为60℃~70℃;
2)通过换向轮将从第一冷却架出口输出的光缆通入设置在第一冷却架正上方的第二冷却架中,第二冷却架中冷却水的温度范围为30°C~40℃;
3)通过换向轮将从第二冷却架出口输出的光缆通入设置在第二冷却架正上方的第三冷却架中,第三冷却架中冷却水的温度范围为10℃~20℃;
4)光缆从第三冷却架出口输出,完成冷却操作。
通过设置三个呈现上下分布的冷却架以及控制对应冷却架中冷却水的温度,能够在提高了场地利用率的同时,保证冷却效率以及逐步冷却的效果,有效保证了光缆的冷却质量。
可选的,所述步骤1)~步骤4)通过冷却装置进行操作,所述冷却装置包括:
基座;
三个冷却架,由下到上间隔布置,分别为第一冷却架、第二冷却架以及第三冷却架;
两个换向轮,安装在基座上,分别为第一换向轮以及第二换向轮,各换向轮均具有与光缆配合的环形凹槽,所述第一换向轮设置在第一冷却架与第二冷却架之间,用于将从第一冷却架出来的光缆输入至第二冷却架中,所述第二换向轮设置在第二冷却架与第三冷却架之间,用于将从第二冷却架出来的光缆输入第三冷却架中;
两个冷却箱,分别与对应的换向轮配合,换向轮的中下部位于对应的冷却箱中,冷却箱具有供光缆穿入的出水口;
冷却喷头,设置在换向轮的周沿,用于向环形凹槽处喷射冷却水。
相邻两个冷却架中,冷却架的光缆出口与光缆入口呈现相反设置,通过两个换向轮使得光缆能够依次进入对应的冷却架,能够被冷却三次;通过设置冷却箱能够对换向轮的中下部进行冷却,不仅能提高冷却效率,也能防止光缆表面不断加热换向轮,换向轮与光缆表面粘贴在一起,破坏光缆表面质量;通过设置冷却喷头,能够对换向轮的中部以及上部的光缆进行冷却,可以进一步增强光缆的冷却效果。
可选的,所述换向轮包括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中空转轴,中空转轴的侧壁具有多个通孔,各通孔通过管路分别与对应的冷却喷头连通;
冷却装置还包括自动调节机构,所述自动调节机构包括:
限位滑道,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滑块,滑动设置在限位滑道中,滑块上固定有输水管接头,所述中空转轴的开口端通过滑动连接环与输水管接头转动配合;
弹簧,安装在限位滑道中,一端与限位滑道的侧壁抵靠,另一端与滑块抵靠,用于推动滑块向远离冷却架的方向运动。
中空转轴具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作为转轴,与换向轮一起转动,另一个是作为输水通道,在转动的同时能够将从输水管接头输入的冷却水,通过通孔输送至对应的冷却喷头中;限位滑道、滑块以及弹簧的设计,能够保证光缆在输送时具有一个合适的松紧程度,防止光缆因为过松,引起打滑,或者因为过紧,导致光缆外部或内部出现质量问题。
可选的,各冷却架均包括:
一端开口的长条形的壳体,壳体包括两个长侧壁、两个短侧壁以及底壁,所述底壁上设有供冷却水流出的出水孔,壳体一端为进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
两个转动轮,分别转动设置在壳体的两端;
输送带,安装在两个转动轮上,用于支撑并输送光缆;
进水管,用于将冷却水喷向光缆,所述进水管有多组,各组进水管沿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每组进水管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光缆两侧的进水管,各进水管上安装有喷头;
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轮带动输送带运动。
通过设置转动轮和输送带,能够辅助带动光缆运动,保证光缆可靠的输送。通过设置喷头能够控制冷却水的流速,从而控制冷却效果。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支撑杆,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长侧壁上;
两个限位轴,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杆上,两个限位轴之间构成用于限定光缆运动位置的限位通道。
支撑杆和限位轴的设计,能够限定光缆的位置,保证光缆的可靠输送。
可选的,两个转动轮之间还具有用于支撑输送带的支撑板,支撑板穿设在传送带内,且壳体相对固定。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设有一挡水板,挡水板位于转动轮和短侧壁之间;挡水板上设有供光缆穿过的溢流口,所述出水孔位于挡水板与对应的短侧壁之间;挡水板、壳体对应的短侧壁以及两个长侧壁围成出水缓冲腔。
出水孔位于挡水板与对应的短侧壁之间,从而使得两个挡水板之间的冷却水只能通过溢流口排出至出水缓冲腔中,从而能够使冷却水有较多的时间对光缆进行冷却。
可选的,所述冷却箱出水口所在侧壁与对应冷却架的短侧壁抵靠,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水进入所述出水缓冲腔中。
这种结构形式使冷却装置结构更紧凑。
可选的,所述第一换向轮与第二冷却架之间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二换向轮与第三冷却架之间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邻近第三冷却架的出口端处,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
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能够感知光缆的温度,从而能够对各冷却架的冷却效果进行判定,系统可以根据反馈的数据调节冷却水温度或进水管的压力。
可选的,还包括三个储水箱以及三个分别用于冷却所述储水箱内冷却水的冷却机,储水箱的进口与对应冷却架的出水孔连通,储水箱的出口与对应冷却架的进水管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三个呈现上下分布的冷却架以及控制对应冷却架中冷却水的温度,能够在提高了场地利用率的同时,保证冷却效率以及逐步冷却的效果,有效保证了光缆的冷却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光缆制造工艺的流程图;
图2是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冷却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冷却架、冷却箱以及换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自动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中空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中空转轴与输水管接头连接的示意图;
图8是冷却机、储水箱以及冷却架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第一冷却架,2、第二冷却架,3、第三冷却架,4、冷却架,5、光缆,6、第一换向轮,7、第二换向轮,8、换向轮,9、第一温度传感器,10、第二温度传感器,11、第三温度传感器,12、短侧壁,13、底壁,14、出水孔,15、溢流口,16、挡水板,17、支撑杆,18、限位轴,19、长侧壁,20、转动轮,21、输送带,22、喷头,23、进水管,24、冷却箱,25、出水口,26、冷却机,27、储水箱,28、冷却喷头,29、基座,30、限位滑道,31、滑块,32、中空转轴,33、弹簧,34、滑动连接环,35、通孔,36、输水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公开了一种光缆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从注塑装置输送过来的光缆通过第一冷却架冷却,第一冷却架中冷却水的温度范围为60℃~70℃;
2)通过换向轮将从第一冷却架出口输出的光缆通入设置在第一冷却架正上方的第二冷却架中,第二冷却架中冷却水的温度范围为30℃~40℃;
3)通过换向轮将从第二冷却架出口输出的光缆通入设置在第二冷却架正上方的第三冷却架中,第三冷却架中冷却水的温度范围为10℃~20℃;
4)光缆从第三冷却架出口输出,完成冷却操作。
通过设置三个呈现上下分布的冷却架以及控制对应冷却架中冷却水的温度,能够在提高了场地利用率的同时,保证冷却效率以及逐步冷却的效果,有效保证了光缆的冷却质量。
如图2、3和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步骤1)~步骤4)通过冷却装置进行操作,冷却装置包括:
基座29;
三个冷却架4,由下到上间隔布置,分别为第一冷却架1、第二冷却架2以及第三冷却架3;
两个换向轮8,安装在基座19上,分别为第一换向轮6以及第二换向轮7,各换向轮均具有与光缆配合的环形凹槽,第一换向轮6设置在第一冷却架1与第二冷却架2之间,用于将从第一冷却架出来的光缆5输入至第二冷却架2中,第二换向轮7设置在第二冷却架2与第三冷却架3之间,用于将从第二冷却架2出来的光缆5输入第三冷却架3中;
两个冷却箱24,分别与对应的换向轮配合,换向轮的中下部位于对应的冷却箱中,冷却箱具有供光缆穿入的出水口25;
冷却喷头28,设置在换向轮8的周沿,用于向环形凹槽处喷射冷却水。
相邻两个冷却架中,冷却架的光缆出口与光缆入口呈现相反设置,通过两个换向轮8使得光缆5能够依次进入对应的冷却架4,光缆5能够被冷却三次;通过设置冷却箱能够对换向轮的中下部进行冷却,不仅能提高冷却效率,也能防止光缆表面不断加热换向轮,换向轮与光缆表面粘贴在一起,破坏光缆表面质量;通过设置冷却喷头,能够对换向轮的中部以及上部的光缆进行冷却,可以进一步增强光缆的冷却效果。
如图5、6和7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换向轮8包括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中空转轴32,中空转轴32的侧壁具有多个通孔35,各通孔通过管路分别与对应的冷却喷头28连通;
冷却装置还包括自动调节机构,自动调节机构包括:
限位滑道30,设置在基座29上;
滑块31,滑动设置在限位滑道30中,滑块上固定有输水管接头36,中空转轴32的开口端通过滑动连接环34与输水管接头36转动配合;
弹簧33,安装在限位滑道30中,一端与限位滑道的侧壁抵靠,另一端与滑块抵靠,用于推动滑块向远离冷却架的方向运动。
中空转轴32具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作为转轴,与换向轮一起转动,另一个是作为输水通道,在转动的同时能够将从输水管接头输入的冷却水,通过通孔输送至对应的冷却喷头中;限位滑道、滑块以及弹簧的设计,能够保证光缆在输送时具有一个合适的松紧程度,防止光缆因为过松,引起打滑,或者因为过紧,导致光缆外部或内部出现质量问题。
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各冷却架4均包括:
一端开口的长条形的壳体,壳体包括两个长侧壁19、两个短侧壁12以及底壁13,底壁13上设有供冷却水流出的出水孔14,壳体一端为进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
两个转动轮20,分别转动设置在壳体的两端;
输送带21,安装在两个转动轮20上,用于支撑并输送光缆5;
进水管23,用于将冷却水喷向光缆5;
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转动轮带动输送带运动。
通过设置转动轮和输送带,能够辅助带动光缆运动,保证光缆可靠的输送。
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进水管23有多组,各组进水管沿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每组进水管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光缆两侧的进水管,各进水管上安装有喷头22。通过设置喷头能够控制冷却水的流速,从而控制冷却效果。
如图3所示,壳体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
支撑杆17,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长侧壁19上;
两个限位轴18,转动安装在支撑杆17上,两个限位轴之间构成用于限定光缆5运动位置的限位通道。
支撑杆17和限位轴18的设计,能够限定光缆的位置,保证光缆的可靠输送。
于本实施例中,两个转动轮之间还具有用于支撑输送带的支撑板,支撑板穿设在传送带内,且壳体相对固定,附图为画出。
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壳体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设有一挡水板16,挡水板16位于转动轮20和短侧壁12之间;挡水板16上设有供光缆5穿过的溢流口15,出水孔14位于挡水板与对应的短侧壁之间;挡水板、壳体对应的短侧壁以及两个长侧壁围成出水缓冲腔。
出水孔位于挡水板与对应的短侧壁之间,从而使得两个挡水板之间的冷却水只能通过溢流口排出至出水缓冲腔中,从而能够使冷却水有较多的时间对光缆进行冷却。
如图2和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冷却箱出水口所在侧壁与对应冷却架的短侧壁抵靠,出水口25流出的冷却水进入出水缓冲腔中。这种结构形式使冷却装置结构更紧凑。
如图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换向轮6与第二冷却架2之间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9;
第二换向轮7与第三冷却架3之间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0;
邻近第三冷却架3的出口端处,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11。
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能够感知光缆的温度,从而能够对各冷却架的冷却效果进行判定,系统可以根据反馈的数据调节冷却水温度或进水管的压力。
如图8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三个储水箱27以及三个分别用于冷却储水箱27内冷却水的冷却机26,储水箱27的进口与对应冷却架4的出水孔连通,储水箱27的出口与对应冷却架4的进水管连通。为了方便区分,与第一冷却架配合的为第一储水箱,与第二冷却架配合的为第二储水箱,与第三冷却架配合的为第三储水箱。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换向轮对应的输水管接头36与第一储水箱配合,并通过泵输送冷却水;第二换向轮对应的输水管接头36与第二储水箱配合,并通过泵输送冷却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

1.一种光缆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从注塑装置输送过来的光缆通过第一冷却架冷却,第一冷却架中冷却水的温度范围为60℃~70℃;
2)通过换向轮将从第一冷却架出口输出的光缆通入设置在第一冷却架正上方的第二冷却架中,第二冷却架中冷却水的温度范围为30℃~40℃;
3)通过换向轮将从第二冷却架出口输出的光缆通入设置在第二冷却架正上方的第三冷却架中,第三冷却架中冷却水的温度范围为10℃~20℃;
4)光缆从第三冷却架出口输出,完成冷却操作;
步骤1)~步骤4)通过冷却装置进行操作,所述冷却装置包括:
基座;
三个冷却架,由下到上间隔布置,分别为第一冷却架、第二冷却架以及第三冷却架;
两个换向轮,安装在基座上,分别为第一换向轮以及第二换向轮,各换向轮均具有与光缆配合的环形凹槽,所述第一换向轮设置在第一冷却架与第二冷却架之间,用于将从第一冷却架出来的光缆输入至第二冷却架中,所述第二换向轮设置在第二冷却架与第三冷却架之间,用于将从第二冷却架出来的光缆输入第三冷却架中;
两个冷却箱,分别与对应的换向轮配合,换向轮的中下部位于对应的冷却箱中,冷却箱具有供光缆穿入的出水口,冷却箱用于对换向轮的中下部进行冷却,防止换向轮与光缆表面粘贴在一起;
冷却喷头,设置在第一换向轮和第二换向轮的周沿,用于向环形凹槽处喷射冷却水;
各冷却架均包括:
一端开口的长条形的壳体,壳体包括两个长侧壁、两个短侧壁以及底壁,所述底壁上设有供冷却水流出的出水孔,壳体一端为进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
两个转动轮,分别转动设置在壳体的两端;
输送带,安装在两个转动轮上,用于支撑并输送光缆;
进水管,用于将冷却水喷向光缆,所述进水管有多组,各组进水管沿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每组进水管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光缆两侧的进水管,各进水管上安装有喷头;
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轮带动输送带运动;
所述第一换向轮与第二冷却架之间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二换向轮与第三冷却架之间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邻近第三冷却架的出口端处,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
第一换向轮和第二换向轮均包括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中空转轴,中空转轴的侧壁具有多个通孔,各通孔通过管路分别与对应的冷却喷头连通;
冷却装置还包括自动调节机构,所述自动调节机构包括:
限位滑道,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滑块,滑动设置在限位滑道中,滑块上固定有输水管接头,所述中空转轴的开口端通过滑动连接环与输水管接头转动配合;
弹簧,安装在限位滑道中,一端与限位滑道抵靠,另一端与滑块抵靠,用于推动滑块向远离冷却架的方向运动;
所述壳体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支撑杆,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长侧壁上;
两个限位轴,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杆上,两个限位轴之间构成用于限定光缆运动位置的限位通道。
CN201811178361.XA 2016-04-14 2016-04-14 光缆制造工艺 Active CN1091435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78361.XA CN109143509B (zh) 2016-04-14 2016-04-14 光缆制造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78361.XA CN109143509B (zh) 2016-04-14 2016-04-14 光缆制造工艺
CN201610235635.9A CN105700092B (zh) 2016-04-14 2016-04-14 光缆制造工艺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35635.9A Division CN105700092B (zh) 2016-04-14 2016-04-14 光缆制造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43509A CN109143509A (zh) 2019-01-04
CN109143509B true CN109143509B (zh) 2020-07-03

Family

ID=56216949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78361.XA Active CN109143509B (zh) 2016-04-14 2016-04-14 光缆制造工艺
CN201811178308.XA Active CN109239874B (zh) 2016-04-14 2016-04-14 光缆制造工艺
CN201811178329.1A Active CN109239875B (zh) 2016-04-14 2016-04-14 光缆制造工艺
CN201610235635.9A Active CN105700092B (zh) 2016-04-14 2016-04-14 光缆制造工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78308.XA Active CN109239874B (zh) 2016-04-14 2016-04-14 光缆制造工艺
CN201811178329.1A Active CN109239875B (zh) 2016-04-14 2016-04-14 光缆制造工艺
CN201610235635.9A Active CN105700092B (zh) 2016-04-14 2016-04-14 光缆制造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4) CN1091435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9588B (zh) * 2017-07-17 2020-04-14 宁波格亿达光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接触式光缆快速降温冷却系统
CN110370592B (zh) * 2019-07-03 2021-05-07 宁波盈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成缆生产线
CN112265197B (zh) * 2020-09-23 2022-04-15 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蝶形引入光缆智能温控系统
CN112625355B (zh) * 2020-12-21 2022-12-27 安徽杰蓝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耐热绝缘mpp电缆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80455B (zh) * 2021-06-29 2022-08-23 杭州富通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光电混合缆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31224A1 (en) * 2002-12-20 2004-06-23 Asahi Glass Compan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plate-like body attached with a resin frame
CN103057017A (zh) * 2012-11-30 2013-04-24 宁波市鄞州风名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水冷却槽
CN203455523U (zh) * 2013-08-13 2014-02-26 浙江省邮电器材公司 一种光缆护套双层冷却水槽结构
CN203557604U (zh) * 2013-11-19 2014-04-23 昊天节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喷淋冷却装置
CN203994655U (zh) * 2014-05-12 2014-12-10 苏州美嘉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挤出机冷却装置
CN204674046U (zh) * 2015-05-19 2015-09-30 浙江澳尔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软管生产线上的冷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54386U (zh) * 2012-12-12 2013-04-03 浙江省邮电器材公司 光缆护套冷却水槽
CN103522443B (zh) * 2013-10-25 2015-08-19 滁州市全丰物资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聚酯树脂流体的循环水冷却机
CN204123562U (zh) * 2014-04-04 2015-01-28 泸州易发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打包带冷却装置
CN105093449B (zh) * 2015-07-17 2018-02-27 苏州胜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线缆制作的冷却水槽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31224A1 (en) * 2002-12-20 2004-06-23 Asahi Glass Compan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plate-like body attached with a resin frame
CN103057017A (zh) * 2012-11-30 2013-04-24 宁波市鄞州风名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水冷却槽
CN203455523U (zh) * 2013-08-13 2014-02-26 浙江省邮电器材公司 一种光缆护套双层冷却水槽结构
CN203557604U (zh) * 2013-11-19 2014-04-23 昊天节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喷淋冷却装置
CN203994655U (zh) * 2014-05-12 2014-12-10 苏州美嘉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挤出机冷却装置
CN204674046U (zh) * 2015-05-19 2015-09-30 浙江澳尔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软管生产线上的冷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43509A (zh) 2019-01-04
CN109239875A (zh) 2019-01-18
CN109239874B (zh) 2020-06-16
CN109239874A (zh) 2019-01-18
CN105700092B (zh) 2018-12-18
CN109239875B (zh) 2020-06-16
CN105700092A (zh) 2016-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43509B (zh) 光缆制造工艺
CN204974653U (zh) 一种自动化玻璃清洗机
CN210308927U (zh) 一种塑料冷却生产线
CN112871513A (zh) 一种汽车零件表面防腐喷涂设备
CN210011301U (zh) 一种电缆管生产用的冷却装置
CN203034075U (zh) 一种新型反向铝挤压机用淬火装置
CN211437515U (zh) 一种铝型材挤压成型冷却装置
CN211968336U (zh) 一种用于挤出后光纤线缆的循环恒温水箱
CN114273139A (zh) 一种用于覆膜注塑模具中的上模保养用防锈油涂抹设备
CN209666110U (zh) 一种软胶囊机及其喷注系统
CN207383167U (zh) 一种食用菌浇水装置
CN219776119U (zh) 一种塑料电缆材料加工冷却设备
KR100567261B1 (ko) 코르게이트관 제조장치
CN217621756U (zh) Pvc手套生产输料装置
CN219789234U (zh) 一种管材成型均匀冷却装置
CN206264318U (zh) 塑料管冷却牵引装置
CN206061510U (zh) 一种轨道自动淋肥机
CN220373901U (zh) 一种塑料中空管冷却定型装置
CN210826698U (zh) 一种玻璃纤维棉毡用胶粘剂喷洒装置
CN219117516U (zh) 一种轧钢出钢机冷却装置
CN216032328U (zh) 一种pe管生产过程中冷却装置
CN219943445U (zh) 一种基于特氟龙无接缝输送带加工用涂覆设备
CN216911403U (zh) 一种瓶胚加工用冲洗装置
CN218309777U (zh) 一种零件清洗用吹风装置
CN217127861U (zh) 一种水性合成革的冷却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