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28826A - 一种盖体装配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盖体装配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28826A
CN109128826A CN201811258789.5A CN201811258789A CN109128826A CN 109128826 A CN109128826 A CN 109128826A CN 201811258789 A CN201811258789 A CN 201811258789A CN 109128826 A CN109128826 A CN 109128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scope carrier
lid
turntable
driver
plac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587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28826B (zh
Inventor
吴加富
缪磊
李预
郑俊杰
冯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R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5878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288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28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288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288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288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3/00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of machin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metal-work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e.g. for conveying, loading, positioning, discharging, sorting
    • B23Q7/02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e.g. for conveying, loading, positioning, discharging, sorting by means of drums or rotating tables or dis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盖体装配设备,包括,基架;夹持限位装置,具有相对基架绕旋转轴转动设置的转盘,以及容置盖体的放置槽,其中放置槽沿转盘径向设置;上料装置,设置在转盘外,具有第一夹持机构用以将盖体放置入放置槽内;分离装置,用以通过分离结构将片料从片体中分离;安装装置,设置在转盘外,用以将片料安装盖体的预设安装位置内;下料装置设置在转盘外,具有第二夹持机构,用以将盖体从放置槽内取出并移动安装至位于输送线上的盒体上。此结构的盖体装配设备,通过多个装置配合对盖体组装及加工,提高装配及加工效率,进一步减少人工误差的影响,而提高成品的良品率。

Description

一种盖体装配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盖体装配设备。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装配及生产过程中,需要批量地对多种零件进行上料作业,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自动化程度不高,某些操作不可避免的需要人工进行辅助,现场零件数量多且密集,特别对于一些尺寸较小的零件,容易造成现场操作人员工作强度大、上料误差大、上料效率低下等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由于在加工过程中,人工进行装配多个小零件的工作强度大,且容易出现人工误差,造成成品良品率下降的缺陷。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盖体装配设备,包括,
基架;
夹持限位装置,具有相对所述基架绕旋转轴转动设置的转盘,以及至少一个容置所述盖体的放置槽,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放置槽沿所述转盘径向设置;
上料装置,设置在所述转盘外,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夹持机构,用以将所述盖体放置入所述放置槽内;
至少一个分离装置,用以通过分离结构将片料从所述片体中分离;
至少一个安装装置,设置在所述转盘外,用以将至少一个所述片料,安装在所述盖体的预设安装位置内;
下料装置,设置在所述转盘外,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夹持机构,用以将所述盖体从所述放置槽内取出并移动安装至位于所述输送线上的盒体上。
优选地,上述的盖体装配设备,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转盘对应设置的上料台,所述上料台用以盛放向所述转盘输送的所述盖体;
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沿水平及竖直方向分别驱动所述盖体朝向靠近所述放置槽的驱动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靠近所述放置槽的一端还设有吸取所述盖体的第一吸取器。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盖体装配设备,所述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分离装置和第二分离装置,所述安装装置包括与第一分离装置和第二分离装置对应设立的所述第一安装装置和所述第二安装装置;所述第一分离装置内分离得到第一片料;所述第二分离装置内分离得到第二片料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装置沿水平以及竖直方向分别驱动所述第一片料朝向靠近所述转盘方向移动,以向所述盖体内安装所述第一片料;
所述第二安装装置沿水平以及竖直方向分别驱动所述第二片料朝向靠近所述转盘方向移动,以向盖体安装所述第二片料。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盖体装配设备,所述第一安装装置还包括靠近所述放置槽一侧设置并用以吸取所述第一片料移动的第二吸取器;所述第二安装装置还包括靠近所述放置槽一侧设置并用以吸取所述第二片料移动的第三吸取器。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盖体装配设备,所述转盘沿所述放置槽长度方向朝向所述转盘外沿方向由外向内凹陷的第一凹槽;
所述第二安装装置还包括靠近所述夹持限位机构一侧并与所述基架固定安装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与所述转盘平齐设置用以支撑并辅助所述第三吸取器将所述第二片料插入所述盖体内.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盖体装配设备,所述夹持限位装置还包括:
凸轮,设置在所述转盘内,并与所述基架固定连接
至少一个限位件,所述放置槽的两侧形成第一凸台,所述限位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凸台上,
联动机构,连接于所述限位件;
传动机构,一端抵接在所述凸轮上,另一端作用于所述联动组件上;并所述转盘转动,在所述凸轮的驱动下,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联动机构带动所有所述限位件做朝向远离或靠近所述放置槽的直线滑动。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盖体装配设备,所述第一分离装置包括
第一载台,具有沿竖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让位孔和至少一个第一吸气孔;所述第一让位孔与第二片体上用于安装第一片料的第一通孔一一对应;
第一负压组件,与所述第一吸气孔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吸气孔处形成负压,以将板块状的第一片体平铺吸附在所述第一载台上;
至少一个第一刀具,所述第一刀具沿竖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载台的下方;所述第一刀具滑动时适于一一对应地顶入所述第一让位孔内。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盖体装配设备,所述第二分离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刀具,至少沿竖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架上;
第六载台,水平设置在所述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刀具的下方;所述第六载台具有沿竖向延伸的一个第二让位孔和至少一个第三吸气孔;
第三负压组件,与所述第三吸气孔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三吸气孔处形成负压,以将板状的第二片体平铺吸附在所述第六载台上;
所有所述第二刀具在做竖向滑动时适于伸入所述第二让位孔内,并适于一一对应地顶在所述第二片体上用于安装第二片料的第二通孔内。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盖体装配设备,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转盘对应设置,且用以限位安装所述盒体的载具盘,所述载具盘内设有容置所述盒体的安装槽;所述载具盘沿所述输送线滑动设置;
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沿水平以及竖直方向分别驱动所述盖体,朝向远离所述放置槽向所述载具盘的安装槽方向移动的驱动器,所述第二夹持机构靠近所述放置槽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盖体装配设备,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整形装置,用以驱动所述盒体两侧壁面按照预定的距离朝向相互远离彼此方向,以拉伸修正所述待整形盒体或向靠近彼此的方向运动以夹持吸附所述待整形壳体。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盖体装配设备,包括,基架;夹持限位装置,具有相对所述基架绕旋转轴转动设置的转盘,以及至少一个容置所述盖体的放置槽,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放置槽沿所述转盘径向设置;上料装置,设置在所述转盘外,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夹持机构,用以将所述盖体放置入所述放置槽内;至少一个分离装置,用以通过分离结构将片料从所述片体中分离;至少一个安装装置,设置在所述转盘外,用以将至少一个所述片料,安装在所述盖体的预设安装位置内;下料装置,设置在所述转盘外,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夹持机构,用以将所述盖体从所述放置槽内取出并移动安装至位于所述输送线上的盒体上。此结构的盖体装配设备,通过多个装置配合对盖体组装及加工,提高装配及加工效率,进一步减少人工误差的影响,而提高成品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盖体装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盖体装配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第一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第一分离装置在第三分离工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第一分离装置在第四分离工位分离动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拨动组件、第一刀具以及第二载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第一分离装置中第一载台与第四载台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第一分离装置中机械手夹取废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第一分离装置中第一滑动机构和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第一分离装置的工作流程图;
图11为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第二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第二刀具、第六载台等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圆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上料结构和收料结构与第四滑动机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第五滑动机构和第九载台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第二分离装置中第九载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2中的第二分离装置沿水平方向动作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3中所提供的夹持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3中所提供的夹持限位装置的俯视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3中所提供的夹持限位装置的另一视角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3中所提供的夹持限位装置去除治具和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实施例3中所提供的限位件与联动件配合示意图;
图24为实施例3中所提供的夹持限位装置俯视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夹持限位装置;11-凸轮;121-转盘;1211-第二滑槽;122-第一驱动器;123-第二凹槽;13-治具;131-放置槽;132-第一凸台;133-第三通孔;134-第一滑槽;135-第一支板;14-限位件;141-第一安装孔;15-联动组件;51-联动件;1511-第三长腰孔;152-转动轮;153-第三弹性件;154-固定块;155-第四弹性件;1561-转盘限位导轨;1562-转盘限位滑块;157-连接件;16-传动机构;161-传动件;162-支座;163-滚轮;171第一位置;172-第二位置;173-第三位置;174-第四位置;
2-上料装置;21-第一吸取器;22-第一驱动器;23-第二驱动器;
3-第一安装装置;31-第二吸取器;32-第三驱动器;33-第四驱动器;34-第五驱动器;
4-第二安装装置;41-第三吸取器;42-第六驱动器;43-第七驱动器;44-第八驱动器;
5-第一分离装置;51-第一分料基架;521-第一载台;5211-第一让位孔;5212-第一吸气孔;5213-第一豁口;5214-第二豁口;5215-导向块;52151-第一坡面;52152-抵挡面;52153-第一凹陷;522-第一负压组件;523-第一滑动机构;5231-第一导轨;5232-第一滑块;5233-第三分离驱动器;5234-第一滑板;524-升降组件;5241-第二导轨;5242-第二滑块;5243-第四分离驱动器;5244-第二滑板;5245-第二固定板;525-第四载台;5251-第三让位孔;5261-导向轴;5262-第一弹性件;531-第一刀具;5311-第二吸气孔;5312-第一进气孔;532-安装座;533-第一固定板;534-第一支柱;535-第二分离驱动器;541-第二载台;5411-第二让位孔;542-对位机构;54211-第一夹持件;54212-第二夹持件;54213-第一固定柱;54214-第二坡面;54215-第一凸起;54221-拨动件;54222-第二固定柱;5423-转动件;54231-第一长腰孔;54232-第二长腰孔;5424-第一转轴;54251-第一限位板;54252-第二限位板;5426-驱动板;5427-第一分离驱动器;551-第三载台;5511-第二限位件;5512-第一毛刷;5513-第一防呆件;56-第一收料机构;561-第五载台;5611-容纳腔;5612-第一把手;5562-载台安装座;57-第一机械手;5711-第三夹持件;5712-第四夹持件;572-第二滑动机构;5721-第三导轨;5722-第三滑块;5723-第五分离驱动器;5724-第三滑板;573-第六分离驱动器;
6-第二分离装置;611-第二分料基架;612-第三滑动机构;6121-第四导轨;6122-第八分离驱动器;6123-第四滑块;621-第二刀具;622-第六载台;6221-第四让位孔;6222-第三吸气孔;623-第三负压组件;624-第七载台;6241-第一定位件;6242-第二定位件;625-第七分离驱动器;6251-第二凸起;626-过渡组件;6261-第一导向件;6262-第二导向件;6263-第二弹性件;627-第一固定板;63-第二上料机构;631-第八载台;632-第三限位件;633-第二毛刷;634-第二防呆件;64-第二收料机构;641-第十载台;6411-容纳腔;6412-第二把手;642-载台安装座;65-第四滑动机构;651-第五导轨;652-第九分离驱动器;653-第二固定板;54-第五滑块;661-第五滑动机构;6611-第六导轨;6612-第十分离驱动器;6613-第六滑块;662-第九载台;6621-安装槽;6622-第四吸气孔;663-第四负压组件;67-检测机构;
7-下料装置;71-第四吸取器;72-第九驱动器;73-第十驱动器;第十一驱动器;
81-输送线;82-载具盘;83-整形装置;9-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分离装置5,如图1至图10所示,包括:第一分料基架51、第一刀具531、第一载台521、第二载台541、第三载台551以及第一收料机构56。
其中,第一载台521水平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一分料基架51可滑动设置,第一片体可被吸附安装在第一载台521的底侧上;第二载台541设置在第一分料基架51上,并且在第一载台521水平滑动时能够叠放设置在第二载台541地顶侧;第一刀具531沿竖向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分料基架51上,并设置在第二载台541的下方,第一刀具531具有穿透第一载台521和第二载台541,并将第一片体的第一片料自其第一通孔中分离开的分离动作状态;第三载台551固定设置在第一分料基架51上,与第二载台541水平错开设置;在第一载台521滑动时,第三载台551能够叠放设置在第一载台521的下方,第三载台51的顶部用于放置第一片体;第一收料机构56用于盛放残留在第二载台541上的废料板。
如图1、图2、图3、图4以及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分离装置5,第一载台521具有沿竖向延伸并穿通的第一让位孔5211和第一吸气孔5212;以及与第一吸气孔5212连接设置的第一负压组件522。其中,第一负压组件522与第一吸气孔5212顶侧连通设置的气孔转接头连接,通过第一负压组件522在第一吸气孔5212处形成负压,从而将板块状的第一片体平铺吸附在第一载台521上的底部表面上。
具体而言,第一吸气孔5212避开第一让位孔5211设置,例如,第一吸气孔5212设有六个;相应设有六个与第一负压组件522相连的气孔转接头;第一让位孔5211、第一通孔以及第二让位孔5411(下文提到)一一对应设置,第一让位孔5211和第二限位孔为与第一片体的第一通孔以及第一刀具531的形状适应的方形通孔,例如,第一让位孔5211和第二让位孔5411均为16个。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分离装置5还包括第一固定板533、第一支柱534、安装座532以及第二分离驱动器535。其中,第二分离驱动器535具有沿竖向伸出的伸缩轴,伸缩轴与安装座532固定连接;所有第一刀具531固定在安装座532的顶部上;第二分离驱动器535的底部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533上,第一固定板533通过竖向设置的四个第一支柱534与第二载台541固定连接;通过驱动第二分离驱动器535沿其轴向伸缩,进而驱动第一刀具531沿竖向伸缩滑移并进行分离动作。例如,第一刀具531与安装座532、以及安装座532与第二分离驱动器535伸缩轴均可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第二分离驱动器535优选为气缸。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分离装置5中,如图6所示,第一刀具531具有第二吸气孔5311和第一进气孔5312。
其中,第二吸气孔5311自第一刀具531的顶部沿竖向延伸,第一进气孔5312设置在第一刀具531的侧壁,沿水平方向与第一进气孔5312垂直设置;第一分离装置5还包括与第一进气孔5312连接的第二负压组件,用于在第二吸气孔5311处形成负压,在第一刀具531伸出第一让位孔5211时吸附第一片料同步移动。例如,对应每个第一刀具531上设有三个第二吸气孔5311,每四个第一刀具531公用一个第一进气孔5312。
如图3、图5以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第一分离装置5中,在第二载台541上还设置有对位机构542,对位机构542具有可调整的夹持空间;待第一载台521嵌装在夹持空间内时,在对位机构542的调整作用下,第一让位孔5211与第二让位孔5411相对位设置。具体而言,对位机构542包括设置在第二载台541上的第一夹持件54211、第二夹持件54212以及拨动组件。
上述对位机构542的设置,保证第一载台521竖直方向运动到位后,沿水平方向呈被对位机构542固定限制并被夹持在夹持空间内,第一让位孔5211、第二让位孔5411以及第一通孔均对应设置,提高第一分离装置5在单次分离动作时,第一片体作为固定端的定位精准度;同时,在多次重复进行分离动作时,第一载台521通过对位机构542进行调节,能够仅在同一位置进行定位,进而提高对位机构542对第一载台521重复定位的准确性。
具体而言,第一夹持件54211和第二夹持件54212相对设置在第二载台541的顶部,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并围成夹持空间;拨动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夹持件54211上,用以驱动第一夹持件54211滑动,拨动组件的另一端给第二夹持件54212施加拨动力,用以驱动第二夹持件54212滑动。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上述的拨动组件包括拨动件54221、转动件5423以及第一分离驱动器5427。
其中,拨动件54221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载台541顶部,并设置在第一夹持件54211与第二夹持件54212之间,拨动件54221靠近第一夹持件54211的一端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第一夹持件54211上;转动件5423通过固定在第二载台541上的第一转轴5424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载台541上,转动件5423的一端抵接在拨动件54221靠近第二夹持件54212的一端上,转动件5423的另一端抵接在第二夹持件54212上;第一分离驱动器5427固定在第二载台541的底侧,并与拨动件54221固定连接,第一分离驱动器5427的伸缩轴水平沿第一方向延伸,用以驱动拨动件54221沿第一方向滑动。
例如,第一分离驱动器5427为气缸。上述的第一分离装置5中,拨动件54221与第一夹持件54211固定设置且同步运动;转动件5423作为杠杆,其中,第一转轴5424为固定端,转动件5423抵接在拨动件54221的一端以及抵接在第二夹持件54212上的一端作为转动端,固定端设置在两个转动端之间,从而保证两转动端的运动方向相反,进而保证第二夹持件54212与第一夹持件54211相向夹持或背向放松运动,进一步保证对第一载台21的的夹持稳定动作可靠,提高夹持动作的工作效率。
具体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上述的结构的转动件5423,其两端部沿第二方向设有第一长腰孔54231和第二长腰孔54232,并分别抵接在第二夹持件54212和拨动件54221上。其中,第一长腰孔54231套在第二夹持件54212顶部上设置的第一固定柱54213上;第二长腰孔54232套在拨动件54221顶部上固定的第二固定柱54222上;并且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
此外,拨动组件还包括在第一分离驱动器5427和拨动件54221之间设置的第一限位板54251、第二限位板54252以及驱动板5426。
其中,驱动板5426竖向设置,其顶部固定在拨动件54221上,底部伸出两个限位板后与第一分离驱动器5427的伸缩轴连接;,第一分离驱动器5427驱动拨动件54221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第一限位板54251竖向设置在第二载台541底侧壁面上,第二限位板54252竖向设置在驱动板5426远离第一限位板54251一侧的壁面上,第一限位板54251和第二限位板54252水平相对;第一限位板54251设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螺钉,当驱动板5426朝向第一限位板54251靠近时,第二限位板54252与螺钉抵接,通过改变旋处螺钉的长度,进而改变第一分离驱动器5427伸缩轴伸出长度,并限制拨动件54221的行程范围。
此外,如图7所示,对位机构542还包括对应开设在第一载台521相对两侧壁上的第一豁口5213和第二豁口5214,以及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豁口处的导向块5215。
其中,第一夹持件54211和第二夹持件54212适于分别嵌入第一豁口5213和第二豁口5214内的导向块5215上,进而保证第一夹持件54211和第二夹持件54212分别对第一载台521稳定夹持,并提高第一载台521对应第二载台541的放置精度,便于后续分离动作的稳定且准确进行。
具体而言,如图6和图7所示,导向块5215的外侧表面具有竖向延伸的抵挡面52152,及位于抵挡面52152底部上并由抵挡面52152向下倾斜的第一坡面52151。第一夹持件54211和第二夹持件54212相互面对的一端作为夹持头,且对应于第一坡面52151,夹持头的底部具有适于滑上第一坡面52151的第二坡面54214,夹持头嵌入对应豁口内的一端端面并适于抵靠在抵挡面52152上。第一坡面52151与第二坡面54214的设置,便于夹持头与豁口的对位,当第一刀具531分离动作时对第一片体施加沿竖向向上的作用力,且第一载台521受到第一片体沿竖直向上的作用力时,夹持头的第二坡面54214将对第一载台521施加阻挡其向上运动的作用力,进而保证分离动作时,第一片体和第一载台521对位固定设置在第二载台541上;导向块5215的抵挡面52152与夹持头的端面对第一载台521进行二次调整限位,进一步保证第一载台521放置位置的准确性。
例如,第一坡面52151上还设有朝向内侧凹陷的第一凹陷52153;相应地,第二坡面4214还设有与第一凹陷52153对称设置,并朝向夹持头外侧向外突出的第一凸起54215;当第一载台521被夹持头限位时,第一凸起54215嵌设在第一凹陷52153内,进一步保证将第一载台521限位在第一夹持件54211与第二夹持件54212之间。
如图5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分离装置5还包括第四载台525,第四载台525与第一载台521平行设置并竖向位于所述第一载台521的上方,第一载台521和第四载台525通过竖向设置的导向轴5261和第一弹性件5262可滑动连接固定。
其中,第四载台525为具有第三让位孔5251的方形框架,第三让位孔5251为方形通孔,第一刀具531可伸出于第三让位孔5251并进行分离动作。导向轴5261的顶部竖向紧固连接在第四载台525上,并避开第三让位孔5251;第一载台521可滑动地套设在导向轴5261的底部上;第一弹性件5262套设在导向轴5261的外侧壁上,第一弹性件5262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一载台521的顶部和第四载台525的底部上。
通过第一弹性件5262的设置,为第一载台521沿竖向提供充足的弹性浮动,进而当第一载台521抵靠在第二载台541顶部表面上时,当第四分离驱动器5243(下文提及)对第一载台521所施加的冲击力过大时,即气缸的行程大于第一载台521运动的行程,第一弹性件5262将收缩,缩短第一载台521与第四载台525之间的距离,减少第一载台521对第二载台541的冲击力,进而有效防止第一片体被第一载台521的抵压力压坏。
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三载台551上还设有第二限位件5511以及第一毛刷5512。其中,第二限位件5511沿竖向设置在第三载台551的顶部外边缘,所有第二限位件5511与第三载台551的顶部表面之间围成放置第一片体的放置空间。第一毛刷5512固定在第三载台551的侧壁上,并避开第二限位件5511设置位置;第一毛刷5512的毛刺由向下向上倾斜并位于放置空间的上方;在竖向上,毛刺的顶部与第一载台521的底部平齐,用于刷离相邻两层第一片体。
例如,沿竖直方向在第三载台551上设置有八个第二限位件5511,用以当第一载台521上放置多个第一片体时,如,放置空间内容纳30个第一片体时。通过设置第二限位件5511,防止第一片体脱离放置空间,而影响后续分离动作。此外,沿第三载台551的顶部边缘上还竖向设置第一防呆件5513,第一防呆件5513对应第一片体上边缘的缺角,用以保证人工将第一片体放置在放置空间时,第一片体的放置面的正确性。例如,第一防呆件5513为沿竖向设置的定位销钉,第一片体放置在放置空间时,定位销钉将第一片体上的边缘缺角将抵接在定位销钉的外壁面上。
如图3、图4、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第一载台521相对第一分料基架1分别沿水平的第一方向和竖直方向滑动第一滑动机构523和升降组件524,第一滑动机构523和升降组件524均设置在第二载台541和第三载台551后侧;升降组件524的底部与第一滑动机构523固定连接,顶部连接于第四载台525的侧壁面上。
具体而言,上述的第一滑动机构523包括第一导轨5231、第一滑块5232、第三分离驱动器5233以及第一滑板5234。其中,第一导轨5231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在第一分料基架51上,第三分离驱动器5233的伸缩轴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滑板5234位于同侧的两端中,一端固定在第三分离驱动器5233的伸缩轴上,另一端可滑动设置在第一导轨5231上;第一滑板5234与升降组件524的第二导轨5241和第三分离驱动器5233的端部(下文提及)固定连接。
例如,第三分离驱动器5233为气缸,第三分离驱动器5233的两侧设有螺纹组件以及液压缓冲器;在第一导轨5231以及第三分离驱动器5233的伸缩轴上各设有两个第一滑块5232;四个第一滑块5232一侧沿第三分离驱动器5233的伸缩轴和以及在第一导轨5231外侧壁面滑动设置;四个第一滑块5232另一侧与第一滑板5234通过螺纹锁定件固定连接;第一滑板5234与升降组件524之间通过螺纹锁定件,即螺钉固定连接。例如螺纹锁定件为螺钉。
此外,如图8和图9所示,上述的升降组件524包括第二导轨5241、第二滑块5242、第四分离驱动器5243、第二滑板5244以及第二固定板5245。其中,第二固定板5245固定设置在第一滑板5234的顶侧表面上;第二导轨5241沿竖向沿伸设置,第四分离驱动器5243的伸缩轴沿竖向延伸;第二固定板5245位于同侧的两端中,一端固定在第四分离驱动器5243的伸缩轴上,另一端可滑动设置在第二导轨5241上。第二滑板5244与第四分离驱动器5243和第二导轨5241固定连接。
例如,第四分离驱动器5243为电缸,第四分离驱动器5243的两侧设有螺纹组件以及液压缓冲器;在第二导轨5241以及第四分离驱动器5243的伸缩轴上各设有第二滑块5242;第二滑块5242的一侧沿第二导轨5241的外侧壁面以及第四分离驱动器5243的伸缩轴滑动设置;第二滑块5242的另一侧与第二固定板5245通过螺纹锁定件固定连接,从而第二滑板5244相对第二固定板5245带动第一载台521以及其承载的第一片体沿竖向滑动。例如螺纹锁定件为螺钉。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收料机构56,包括第五载台561和载台安装座56232。其中,第五载台561相对载台安装座56232可滑动安装,第五载台61为具有一容纳腔5611的收纳箱体,容纳腔5611可容纳多个第一片体去除待分离部分的废料板;收纳箱体的外侧壁面具有第一把手5612,用以辅助工作人员将收纳箱并滑出载台安装座6232。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分离装置5还包括朝向第一收料机构6输送废料板的第一机械手57。第一机械手57包括第三夹持件5711、第四夹持件5712、第六分离驱动器573、第二滑动机构572。其中,第三夹持件5711和第四夹持件5712相对设置,并具有夹持第一片体的夹持空间,第六分离驱动器573控制第三夹持件5711和第四夹持件5712相互靠近或远离;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三导轨5721、第三滑块5722、第五分离驱动器5723以及第三滑板5724。
其中,如图8所示,第三夹持件5711和第四夹持件5712对在如图8所示第二豁口5214的两个固定件之间的第一片体进行夹持;第三导轨5721水平沿第一方向沿伸设置,第五分离驱动器5723的伸缩轴水平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三滑板5724位于同侧的两端中,一端固定在第五分离驱动器5723的伸缩轴上,另一端可滑动设置在第三导轨5721上。
例如,第五分离驱动器5723为气缸,第五分离驱动器5723的两侧设有螺纹组件以及液压缓冲器;第三导轨5721上还设有两个第三滑块5722,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五分离驱动器5723的伸缩轴和滑动设置在第三导轨5721上;第三滑板5724与第六分离驱动器573之间通过螺纹锁定件,即螺钉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第一分料基架51上还设有检测机构,对应于第三载台551底侧设置,用以检测第三载台551内承装第一片体与否,当第三载台551内未承装第一片体,将触发与检测机构连通的警示装置,用以提醒操作人员向第三载台551内放置第一片体。例如,检测机构为光电传感器。
上述诸如第一滑块5232、第二滑块5242和第三滑块5722的个数不作具体限定,仅保证设置在其上的部件可以沿与其连接轨道直线运动即可。
为方便表述,如图3和图10所示,沿竖向平面设有五个工作位置,即第一分离工位、第二分离工位、第三分离工位、第四分离工位以及第五分离工位,其中,第三载台551固定设置在第一分离工位;第二载台541设置在第四分离工位、第一收料机构56的第五载台561设置在第五分离工位;第一载台521依次沿第二分离工位、第一分离工位、返回第二分离工位、第三分离工位、第四分离工位、返回第三分离工位,最终返回第二分离工位进行循环往复运动;如图10所示,第一片体沿第二分离工位和第三分离工位往复运动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片体由第三分离工位朝向第五分离工位运动方向同样为第一方向。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分离装置5,以一片第一片体的分离动作为例,其工作过程为:
S21:将第一片体放置在第三载台551的放置空间内,沿竖向驱动第四分离驱动器5243将第一载台521由第二分离工位移动至第一分离工位,第一负压组件522吸附放置在放置空间内的第一片体,并使第一片体被吸附在第一载台521的底侧表面;
S22:第四分离驱动器5243驱动第一载台521沿竖向由第一分离工位移动至第二分离工位;第三分离驱动器5233驱动第一载台521沿第一方向由第二分离工位移动至第三分离工位;第四分离驱动器5243驱动第一载台521沿竖向由第三分离工位移动至第四分离工位;
S23:第一分离驱动器5427驱动第一夹持件54211和第二夹持件54212相向运动,并限位夹持第一载台521;
S24:第二分离驱动器535驱动第一刀具531沿竖向依次顶出第二载台541的第二让位孔5411、第一片体的第一通孔、第一载台521的第一让位孔5211以及第四载台525的第三让位孔5251,将第一片料自第一片体的第一通孔内分离,并将第一片料从第一刀具531顶部表面上取下;
S25:第二分离驱动器535驱动第一刀具531复位到第二载台541下方位置;并驱动第一分离驱动器5427,使第一夹持件54211和第二夹持件54212背向运动并放松第一载台521和废料板;
S26:第四分离驱动器5243驱动第一载台521沿竖向由第四分离工位移动至第三分离工位,第五分离驱动器5723驱动第一机械手57沿第一方向由远离第一载台521一侧移动至靠近第一载台521一侧,并驱动第六分离驱动器573将废料板夹持在夹持空间内;
S27;第一吸附组件不产生负压;第五分离驱动器5723驱动第一机械手57沿第一方向由靠近第一载台521一侧移动至远离第一载台521一侧,并驱动第六分离驱动器573放松废料板,废料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入第五载台561内。
S28:第三分离驱动器5233驱动第一载台521沿第一方向由第三分离工位移动至第二分离工位。
至此,一片第一片体的分离动作完成。
当将多片第一片体放置在第三载台551的放置空间时,在执行完步骤S8返回执行步骤S1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分离装置5,第一刀具531沿竖向方向滑动设置并作为动作端,被第一负压组件522吸附在第一载台521上的第一片体作为固定端,当第一刀具531接触第一片体的第一片料部分,并伸入于第一让位孔5211,从而将第一片料与废料板相互分离,并将带分离部件顶出第一通孔,并达到分离第一片体的目的;其中,由于第一刀具31仅沿竖向滑动设置,且第一刀具531仅对第一片体施加沿竖直方向的分离作用力,第一通孔边缘与第一片料之间产生竖向剪切力,但在沿水平方向上无分作用力,因而,上述的待第一分离装置5可以完整分离带分离部件,进而提高产品的良品率;第一让位孔5211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设置,进一步保证第一刀具31穿过第一让位孔5211时,第一吸附组件对第一片体对施加与第一刀具531运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保证废料板在分离动作时无相对运动,提高第一刀具531分离动作时的准确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分离装置6,如图11至图19所示,包括,第二分料基架611、第六载台622、第二刀具621、第二上料机构63、第二收料机构64以及第九载台662。
其中,如图11所示,第六载台622水平设置在第二分料基架611上,第二片体固定吸附在第六载台622上;第二刀具621竖向可滑动地固定在第二分料基架611上,第二刀具621沿竖向设在第六载台622的下方,并可相对伸缩运动,第二刀具621具有伸入第六载台622并将第二片体的第二片料自第二片体的第二通孔内分离开的动作状态;第二上料机构63用于给第六载台622输送第二片体;第二收料机构64用于收集分离后的废料板;第九载台662与第六载台622平行设置且可滑动设置第二分料基架611上,沿竖向第九载台662位于第六载台622与第二收料机构64之间,用以承装第二片料。
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分离装置6中,第六载台622具有沿其竖向穿通的一个第四让位孔6221和多个第三吸气孔6222,以及与第三吸气孔6222连通设置的第三负压组件623。其中,第三负压组件623设置在第二分料基架611上,并与第六载台622对应第三吸气孔6222的顶部设置的气孔转接头连接,通过在第三吸气孔6222处形成负压,从而将板状的第二片体平铺吸附在第六载台622的底部表面。
例如,第三吸气孔6222沿第四让位孔6221外侧设置有8个,第三吸气孔6222吸附板块状第二片体的外侧边沿位置;优选地,第四让位孔6221为竖向设置的方形通孔。
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分离装置6还包括第七载台624、第七分离驱动器625、过渡组件626以及第一固定板627。
其中,第一固定板627、第七载台624均与第六载台622平行设置,并且沿竖直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固定板627、第七载台624和第六载台622;所有第二刀具621设置在第七载台624的底部表面上,如第二刀具621通过螺纹紧固件设置在第七载台624的底部表面;第一固定板627沿第三方向可滑动设置在第二分料基架611上;第七分离驱动器625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627上,并驱动第七载台624沿竖直方向滑动;过渡组件626顶部固定在第一固定板627上,底部穿过第七载台624后固定在第六载台622上,用于使第七载台624相对于第六载台622具有相对固定的第一状态,以及沿竖向相对可滑动的第二状态,上述第七载台624通过过渡组件626的作用下,使得第六载台622与第七载台624之间的竖向距离可以调整;例如,当第六载台622和第七载台624处于相对静止时,在第七分离驱动器625的驱动下,第六载台622和第七载台624在竖向做同步运动;在第二状态下可实现待第二片体的分离部件与废料板之间的相互分离。第七分离驱动器625通过驱动与第二刀具621固定设置的第七载台624做竖向升降运动,进而驱动第二刀具621的沿竖直方向做升降运动,进一步保证第二刀具621仅沿竖直方向运动。
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上述的第七分离驱动器625具有沿竖向延伸的第一伸缩轴,第一伸缩轴的伸出端与第七载台624固定连接,进而第七分离驱动器625可驱动第七载台624竖向滑移运动;第七载台624具有顶部具有呈L形的第一定位件6241和第二定位件6242,第一定位件6241和第二定位件6242的L形的水平部与第七载台624顶部之间形成安装空间;第一伸缩轴的伸出端沿其径向向外延伸有第二凸起6251,第二凸起6251卡接在安装空间内,进一步保证第七分离驱动器25驱动第七载台624沿竖直方向上下滑移。
例如,第七分离驱动器625为形成可调薄型气缸,第七分离驱动器625的两端均设有液压缓冲器以及螺钉组件,液压缓冲器用以减少竖直方向运动过程中第七分离驱动器625与两端直接碰撞,提高气缸驱动的稳定性;螺钉组件用以调节第七分离驱动器625的驱动轴伸出长度,进而调整第七分离驱动器625的行程范围。
如图13所示,上述的过渡组件626包括:第一导向件6261以及套设在第一导向件6261外的第二弹性件6263。其中,第一导向件6261竖向设置,其底部固定在第六载台622上,顶部穿过第七载台624后固定在第一固定板627上,用以保证第六载台622相对第一固定板627的竖直方向运动的直线性;第二弹性件6263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第六载台622的底部表面和第七载台624顶部表面上,第二弹性件6263的设置,保证当第七载台624相对第六载台622向下滑动时,第二弹性件6263被弹性压缩,此时,与第七载台624固定设置的第二刀具621沿竖直方向向下滑动,并第二刀具伸入第四让位孔6221内,进而所有第二刀具621顶入所有第二片体的第二通孔内,进一步保证第二刀具621分离动作的可靠性;此外,第二弹性件6263也起到缓冲作用,防止第七载台624向下运动并撞击在第六载台622上。
例如,第一导向件6261为直线轴承,第一导向件6261避开第四让位孔6221和第三吸气孔6222固定在第六载台622上;在第六载台622上,沿竖向设有四个第一导向件6261;第二弹性件6263为弹簧。
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过渡组件626还包括连接在第七载台624和第一固定板627之间的第二导向件6262,用以对第七载台624相对第一固定板627之间的伸缩进行导向。例如,在第七载台624上,沿竖向设有四个第二导向件6262;第二导向件6262避开第二刀具621安装位置以及第一定位件6241和第二定位件6242的安装位置设置;第二导向件6262为直线轴承。
如图12所示,上述的第一固定板627通过第三滑动机构612沿第三方向可滑动设置在第二分料基架611上。具体而言,第三滑动机构612包括第八分离驱动器6122以及第四导轨6121。其中,第四导轨6121沿第三方向沿伸设置,第八分离驱动器6122的伸缩轴沿第三方向延伸;第一固定板627位于同侧的两端中,一端固定在第八分离驱动器6122的伸缩轴上,另一端可滑动设置在第五导轨651上。
例如,第八分离驱动器6122为气缸,第八分离驱动器6122的两侧如第七分离驱动器625两端相同设有的螺纹组件和液压缓冲器;第四导轨6121上还设有四个第四滑块6123,分别固定设置在第八分离驱动器6122的伸缩轴和滑动设置在第四导轨6121上;所有第四滑块6123与第一固定板627之间通过螺纹锁定件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刀具621的个数对应于第二片体的第二通孔的个数对应设置,保证所有第二刀具621在做竖向滑动时适于伸入第四让位孔6221内,并适于一一对应地顶在第二片体上用于安装第二片料的第二通孔内;且第二刀具621靠近第二片体一侧的外表面与第二通孔内侧壁面结构相同,或者第二刀具621的尺寸小于第二通孔的尺寸,只要第二刀具621对第二片体的待分离部分所施加作用力为沿竖直方向施加即可。
如图11和图15所示,第二上料机构3与第二收料机构64沿第二方向同向同步运动,并位于第六载台622下方,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沿水平面投影相互垂直;第六载台622和第二刀具621在滑动时能够分别与第二上料机构63和第二收料机构64在竖向上对齐。例如,第二方向为X轴方向,第三方向为Y轴方向。
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上料机构63包括:与第六载台622平行设置的第八载台631、设置在第八载台631上的第三限位件632以及第二毛刷633。其中,第三限位件632沿竖向设置在第八载台631的顶部外边缘,所有第三限位件632与第八载台631的顶部表面之间围成放置第二片体的放置空间。第二毛刷633固定在第八载台631的侧壁上,并避开第三限位件632的设置位置;第二毛刷633的毛刺由向下向上倾斜并位于放置空间的上方;在竖向上,毛刺的顶部与第六载台622的底部平齐,用于刷离相邻两层第二片体。
例如,沿竖直方向在第八载台631上设置有七个第三限位件632,用以当第六载台622上放置多个第二片体时,比如,放置空间内容纳30个第二片体时。通过设置第三限位件632,防止第二片体脱离放置空间。此外,沿第八载台631的顶部边缘上还竖向设置第二防呆件634,第二防呆件634对应第二片体上边缘的缺角,用以保证人工将第二片体放置在放置空间时,第二片体的放置面的正确性。例如,第二防呆件634为沿竖向设置的定位销钉,第二片体放置在放置空间时,定位销钉将第二片体上的边缘缺角将抵接在定位销钉的外壁面上。
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收料机构64,其包括第十载台641和载台安装座642,第十载台641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安装在载台安装座642上。例如,第十载台641为具有一容纳腔6411的收纳箱体,容纳腔6411可容纳至少一个第二片体去除待分离部分的废料板;收纳箱体的外侧壁面具有第二把手6412,用以辅助工作人员将收纳箱沿第二方向滑动并滑出载台安装座642。
如图11和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上料机构63和第二收料机构4通过第四滑动机构65可滑动设置在第二分料基架611上,第三滑动机构612与第四滑动机构65错位且垂直设置。第四滑动机构65包括第五导轨651、第九分离驱动器652以及第二固定板653。
其中,第五导轨651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九分离驱动器652的伸缩轴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固定板653位于同侧的两端中,其一端固定在第九分离驱动器652的伸缩轴上,其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五导轨651上;第二上料机构63和第二收料机构64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板653的顶部表面上。
例如,第九分离驱动器652为气缸;类似地,第九分离驱动器652的两侧类似于第七分离驱动器625两端,相同设有的螺纹组件和液压缓冲器;第五导轨651上还设有四个第五滑块654;第五滑块654与第二固定板653之间通过螺纹锁定件固定连接。
如图11和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九载台662通过第五滑动机构661沿第二方向相对第二分料基架611滑动设置,第五滑动机构661固定在第二分料基架611上,并与第三滑动机构612沿竖直方向重叠且沿水平方向错位设置。其中,第五滑动机构661包括,第六导轨6611以及第十分离驱动器6612。
其中,第六导轨6611沿第三方向延伸;第十分离驱动器6612的驱动轴沿第三方向延伸;第九载台662位于同侧的两端中,其一端固定在第十分离驱动器6612的伸缩轴上,其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第六导轨6611上。
例如,第十分离驱动器6612为气缸;类似地,第十分离驱动器6612的两侧如第七分离驱动器625两端相同设有的螺纹组件和液压缓冲器;第六导轨6611上还设有四个第六滑块6613;第六滑块6613与第九载台662之间通过螺纹锁定件固定连接。
此外,如图17所示,第九载台662的顶部表面上,还设有由其顶部向下凹陷的安装槽6621、沿安装槽6621底部竖向穿通的第四吸气孔6622,以及与第四吸气孔6622连通设置的第四负压组件663。
其中,安装槽6621与第二刀具621以及第二片料的个数一一对应设置,安装槽6621用于承接第二刀具621从第二通孔上顶出的第二片料;第二片料可嵌装在安装槽6621内,第四负压组件663在第四吸气孔6622的顶部产生负压,进而第二片料的底部吸附在安装槽6621内。
如图11所示,第二分料基架611上还设有检测机构67,对应于第八载台631底侧设置,用以检测第八载台631内承装第二片体与否,当第八载台631内未承装第二片体,将触发与检测机构67连通的警示装置,用以提醒操作人员向第八载台631内放置第二片体。例如,检测机构67为光电传感器。
上述诸如第四滑块6123、第五滑块654和第六滑块6613的个数不作具体限定,仅保证设置在其上的部件可以沿与其连接轨道直线运动即可。
为方便表述,如图11和图18所示,沿水平方向设有五个工作位置,即第六分离工位、第七分离工位、第八分离工位、第九分离工位以及第十分离工位,其中,第二上料机构63的第八载台631沿第六分离工位和第七分离工位之间往复运动,第二收料机构64的第十载台641沿第九分离工位和第八分离工位之间往复运动,第九载台662沿第八分离工位和第十分离工位之间往复运动;第六载台622和第七载台624沿第七分离工位和第八分离工位之间往复运动。如图18所示,第六分离工位和第七分离工位往复运动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七分离工位朝向第十分离工位运动方向为第三方向。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分离装置6,以一片第二片体的分离动作为例,其工作过程为:
S41:将第二片体放置在第八载台631上的放置空间内,并驱动第九分离驱动器652沿第二方向将第八载台631由第六分离工位移动至第七分离工位,同时,将第十载台641由第九分离工位移动至第八分离工位;
S42:当第八载台631与第六载台622上下对位后,第七分离驱动器625沿竖直方向朝向下同步移动第六载台622和第七载台624,第三负压组件623吸附放置在放置空间内的第二片体,并将第二片体吸附在第六载台622的底侧;第七分离驱动器625驱动第六载台622和第七载台24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并返回未伸缩位置;
S43:第八分离驱动器6122驱动第六载台622和第七载台624沿第三方向,由第七分离工位移动至第八分离工位;第十分离驱动器6612驱动第九载台662,沿第三方向由第十分离工位移动至第八分离工位;
S44:第七分离驱动器625驱动第七载台624向下并将第二刀具621顶出第六载台622的第四让位孔6221以及第二片体的第二通孔,将第二片料自第二片体的第二通孔内分离,同时,第四负压组件663吸附住第九载台662的安装槽6621内的第二片料;第七分离驱动器625驱动第七载台624沿竖向向上运动并返回未伸缩位置;
S45:第十分离驱动器6612驱动第九载台662,沿第三方向由第八分离工位移动至第十分离工位;第三负压组件623不产生负压,第六载台622底侧的废料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入第十载台641的容纳腔6411内;
S46:第八分离驱动器6122驱动第六载台622和第七载台624,沿第三方向由第三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S47:当检测机构67检测到第八载台631内无第二片体时,第九分离驱动器652沿第二方向,将第八载台631由第七分离工位移动至第六分离工位,同时,将第十载台641由第八分离工位移动至第九分离工位;
至此,一片第二片体的分离动作完成。
当将多片第二片体放置在第八载台631的放置空间时,在执行完步骤S6返回执行步骤S2,并当检测机构67检测到第八载台631内无第二片体时,执行步骤S7。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分离装置6,第二刀具621沿竖向方向滑动设置并作为分离动作的动作端,被第三负压组件623吸附在第六载台622上的第二片体作为作为分离动作的固定端,当所有第二刀具621伸入于第四让位孔6221,分别接触第二片体的第二片料的顶部,从而将第二片料与废料板相互分离,将第二片料向下顶出第二片体的第二通孔,达到分离第二片体的目的;其中,由于第二刀具621仅沿竖向滑动设置,且第二刀具621仅对第二片体施加沿竖直方向上的分离作用力,而在沿水平方向上无分离作用力,因而,第二分离装置6可以完整分离第二片料,进而提高产品的良品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夹持限位装置1,如图19至图24所示,包括:凸轮11、转盘121、治具13、联动组件15以及传动机构16。
其中,转盘121套设在凸轮11外,并相对于凸轮11可转动地设置;治具13安装在转盘121上,并具有至少两个放置槽131;限位件14与放置槽131一一对应并套设在治具13上,限位件14与放置槽131之间为何形成夹持空间,用以夹持盖体;联动组件15与所有限位件14相互连接;传动机构16的一端抵接在凸轮11上,另一端作用于联动组件15上,进而驱动所有限位件14做朝向远离或靠近放置槽131的直线滑动。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转盘121呈圆形,凸轮11设置在转盘121的圆心处,转盘121底部受第一驱动器22驱动并绕其自身轴向沿图19位置逆时针转动转动,治具13均匀分布在转盘121的圆周上,例如,设有四个治具13;第一驱动器122为旋转气缸。每个治具13上设置有四个放置槽131,相应设置有四个限位件14与放置槽131分别围成四个可夹持盖体的夹持空间。
以下以一个凸轮11,即对应设置在转盘21上的一个治具13,以及连接治具13和凸轮11的一组联动组件15和一组传动机构16进行说明。
如图20、图21和图2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治具13,其放置槽131的两侧形成有竖直向上突出的第一凸台132,第一凸台132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三通孔133;第三通孔133的一侧壁面呈豁口,第三通孔133与豁口所在的放置槽131连通,第三通孔133上与豁口相对的侧壁将相邻两个放置槽131隔开;限位件14沿竖直方向嵌装在第三通孔133内,并可沿第三通孔133滑动,其一端经豁口伸入放置槽131内,并与放置槽131之间围成夹持空间。
上述第三通孔133的豁口位置的设置,为夹持空间的形成提供了位置空间,便于限位件14伸入放置槽131内改变夹持空间的大小;此外,第三通孔133的设置,为限位件14提供了充分的移动空间,限位件14在第三通孔133内移动,进而改变夹持空间的大小,从而对盖体夹持或放松。
如图21和图23所示,治具13的底部表面上位于第三通孔133两侧的位置处设有由外向内凹陷的第一滑槽134;以及通过螺纹结构固定设置在第一滑槽134槽口表面上的第一支板135。具体而言,第一滑槽134朝向所有第三通孔133分布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三通孔133连通,沿治具13的第一槽口侧设有两个第一支板135。通过设置上述的第一滑槽134,可对联动件151的滑动方向进行限制;第一支板135对联动件151运动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防止联动件151脱离第一滑槽134滑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14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截面呈圆形的第一安装孔141;在沿限位件14的滑动方向,联动件151(下文提及)上开设有第三长腰孔1511;任一限位件14通过连接件157插接在第一安装孔141内,连接件157的另一端伸入第三长腰孔1511内,从而,在限位件14受力驱动下,连接件157可沿第三长腰孔1511的长度方向上滑动伸缩。
具体而言,如图20和图22所示,联动组件15包括第三弹性件153,第三弹性件153嵌入第三通孔133内,并位设置在与豁口相对的第三通孔133的侧壁和限位件14之间,在盖体未嵌入夹持空间时,第三弹性件153处于自然状态。通过设置安装在第三通孔133内的第三弹性件153,当盖体嵌入夹持空间时,限位件14朝向与豁口相对的第三通孔133的侧壁面运动,并挤压第三弹性件153;由于第三弹性件153的伸缩性,可以保证限位件14夹持盖体时产生弹性浮动,进而保证夹持动作的稳定性,防止夹持盖体时,限位件14夹持盖体的应力过大,对盖体造成在盖体被夹持位置的应力损坏;设置联动件151上的第三长腰孔1511,提供了第三弹性件153在浮动过程中的行程范围,进一步放置盖体在夹持过程中损坏的发生。例如,每个限位件14对应设有两个第三弹性件153,第三弹性件153为弹簧。
如图20和图21所示,联动组件15包括联动件151和转动轮152。其中,联动件151嵌设第一滑槽134内,且其底部搭接在第一支板135上。转动轮152可转动地安装在联动件151的底部上。转动轮152受传动机构16的驱动,以带动联动件151做沿第一滑槽134的长度方向直线滑动。
例如,联动件151为长条形板件,并沿第一滑槽134长度方向滑动;转动轮152设置在联动件151底侧的中部位置上,联动组件15还包括固定设置在联动件151上的转动轴,转动轮152套设在转动轴上,由于联动组件15与传动机构16之间为滚动连接,因此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为滚动摩擦力,进一步保证联动组件15与传动机构16之间相对运动的的顺畅性。
如图22所示,传动机构16包括传动件161、支座162以及滚轮163。其中,传动件161的内侧端靠近在凸轮11一侧设置,传动件161的外侧端的端面呈倾斜面,倾斜面抵接在转动轮152的外壁面上,倾斜面与转动轮152滚动连接;传动件161的内侧端固定在支座162上;滚轮163可转动地安装在支座162上,滚轮163的周向外壁面与凸轮11的周向外壁面抵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夹持限位装置1,传动机构16的两端分别与凸轮11的周向外壁面以及联动件151滚动连接,传动件161外侧端呈倾斜面,且传动件161内侧连接的凸轮11径向长度不同,因此传动件61绕凸轮1转动时,传动件161将在凸轮11与联动组件15之间滑动,并将驱动与其倾斜面联动的滚动轮,朝向沿联动件151滑移方向滑移,从而将传动件161的运动转化为联动件151在第一滑槽134内的直线运动,并驱动限位件14的夹持或放松,实现对盖体的夹持限位;此外,滚轮63的设置进一步减少与凸轮11之间联动时的摩擦,从而保证了传动机构16与凸轮11之间的相对运动的顺畅性。
具体而言,转盘121的顶部表面上开设有由凸轮11朝向治具13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1211;联动组件15还包括固定在第二滑槽1211内的转盘限位导轨1561,以及滑动设置在转盘限位导轨1561上的转盘限位滑块1562;转盘限位滑块1562与传动件161的底部固定设置,传动件161沿转盘限位导轨1561方向滑动设置。第二滑槽1211和转盘限位导轨1561的设置,为传动件161的直线运动提供了运动导向,从而保证传动件161将凸轮11的径向长度不同,转化为联动件151驱动限位件14的夹持或放松运动,进一步实现对盖体的夹持限位。最佳地,第一滑槽134与第二滑槽1211垂直设置。
此外,如图20所示,转盘121的顶部表面上并避开第二滑槽1211的位置处,沿传动件161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向下凹槽的第二凹槽123,第二凹槽123面向第二滑槽1211的侧壁呈豁口;具体而言,联动组件15还包括,固定在传动件161侧壁上的固定块154以及嵌装在第二凹槽123侧壁与固定块154之间的第四弹性件155。其中,固定块154与传动件161通过螺纹结构固定连接,并且固定块154伸入第二凹槽1123内;第四弹性件155给固定块154施加朝向凸轮11方向的第二偏压力。第四弹性件155的设置,通过当传动件161直线运动时产生的第二偏压力,保证滚轮163紧密抵接在凸轮11上,进一步保证夹持限位装置1的夹持运动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夹持限位装置1中,凸轮11具有四个工作位置,如图24所示,其中,第一位置171和第四位置174处半径大小,相较于第二位置172和第三位置173的半径大小较大。转盘121沿图19视角位置逆时针转动,任一传动机构16的滚轮163均由第一位置171,依次转动至第二位置172、第三位置173、第四位置174,直至转回到第一位置171,并循环上述动作。
当传动机构16的滚轮163由第一位置171转动至第二位置172时,由于凸轮11的径向尺寸变小,传动件161沿转盘限位导轨1561朝向凸轮11方向运动(如图20中朝向下方滑动);转动轮152抵靠在倾斜面,进而驱动联动件151沿第一滑槽134的长度方向滑移(如图20中朝向左侧滑移);联动件151进一步驱动限位件14朝向靠近放置槽131方向滑移(如图20中朝向左侧滑移);最终夹持空间变小,盖体被夹持在夹持空间内。
当传动机构16的滚轮163由第三位置173转动至第四位置174时,由于凸轮1的径向尺寸变大,传动件161将沿转盘限位导轨1561朝向联动件151方向运动(如图20中朝向上方滑动);转动轮152抵靠在倾斜面,进而驱动联动件151沿第一滑槽134的长度方向滑移(如图20中朝向右侧滑移);联动件151进一步驱动限位件14朝向远离放置槽131方向滑移(如图20中朝向右侧滑移);最终夹持空间变大,盖体被限位件14放松并可从夹持空间内取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夹持限位装置1,通过在一个治具13上对应设置至少两个放置槽131,并通过传动机构16和联动组件15的作用,驱动限位件14朝向靠近或远离放置槽131滑动,进而改变夹持空间的大小,从而对安装在同一治具13多个夹持空间内的多个盖体同时进行夹持或放松,达到同时对多个盖体控制的目的,提高夹持装置夹持盖体的效率。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盖体装配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均固定设置在基架9上的输送线81、实施例3中所提供的夹持限位装置1、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第一分离装置5、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第二分离装置6、第一安装装置3、第二安装装置4、上料装置2以及下料装置7。
其中,夹持限位装置1设置在盖体装配设备的中间位置,如图1所示,凸轮的四周沿逆时针方向的第一位置171、第二位置172、第三位置173以及第四位置174对应分布设有上料装置2、第一分离装置5、第二分离装置6以及下料装置7;第一安装装置3连接于夹持限位装置1和第一分离装置5之间;类似地,第二安装装置4连接于夹持限位装置1和第一分离装置5之间。具体而言,上料装置2具有一个第一夹持机构,用以将盖体放置入放置槽131内;第一安装装置3和第二安装装置4,分别第一片料和第二片料,安装在盖体的预设安装位置内;下料装置7,设置在转盘121外,具有一个第二夹持机构,将安装好第一片料和第二片料的盖体,从放置槽131内取出并将盖体移动安装至位于输送线81上的盒体顶部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上料装置2,除第一夹持机构外还包括,与转盘121对应设置的上料台。例如,上料台可以为振动盘,用以将盖体由振动盘内逐个输出至输出端。如图1所示,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器22、第二驱动器23以及第一吸取器21。其中,第二驱动器23设置在第一驱动器22上,第一吸取器21设置在靠近放置槽131一侧设置在第二驱动器23上;第一驱动器22沿水平方向驱动第二驱动器23朝向靠近或远离转盘121方向移动;第二驱动器23沿竖直方向驱动第一吸取器21朝向靠近或远离转盘121方向移动,第一吸取器21上设有若干吸气端,用以吸取盖体。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安装装置3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驱动器32、第四驱动器33和第五驱动器34,以及设置在第五驱动器34端部的第二吸取器31。其中,第三驱动器32固定设置在第一分料基架951上,以驱动第四驱动器33沿水平第一方向朝向靠近或远离转盘121运动;第四驱动器33设置在第三驱动器32上,以驱动第五驱动器34沿水平的第四方向朝向靠近或远离转盘121方向运动;第五驱动器34设置在第四驱动器33上,以驱动第二吸取器31沿竖直方向朝向靠近或远离转盘121方向运动。上述的第四方向与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与实施例1中的第一方向对应设置,如,第一方向和第四方向垂直设置。第二吸取器31上设有若干吸气端,用以吸取并承接由第一分离装置5的第一刀具分离的第一片料;例如,第一片料的底部具有粘性胶,第一片料可通过第一安装装置3粘结在盖体的顶部表面上;具有四个第二吸取器31,即第一安装装置3每次动作可依次将四个第一片料粘结在盖体表面。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安装装置4包括层叠设置的第六驱动器42、第七驱动器43和第八驱动器44,以及设置在第八驱动器44端部的第三吸取器41。其中,第六驱动器42固定设置在第二分料基架9611上,以驱动第七驱动器43沿水平第三方向朝向靠近或远离转盘121运动;第七驱动器43设置在第六驱动器42上,以驱动第八驱动器44沿水平第二方向朝向靠近或远离转盘121方向运动;第八驱动器44设置在第七驱动器43上,以驱动第三吸取器41沿竖直方向朝向靠近或远离转盘121方向运动。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垂直设置,与实施例2中各方向对应设置。第三吸取器41上设有若干吸气端,用以吸取并承接由第二分离装置6的第二刀具分离的第二片料;例如,第二片料通过第二安装装置4插接在盖体的安装槽孔内中;具有四个第三吸取其,即第二安装装置4每次动作可同时插接四个第二片料。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转盘121中,在沿放置槽131长度方向向外方向延伸,具有由外向内凹陷的第一凹槽;第二安装装置4还包括靠近夹持限位机构一侧并与基架9固定安装的支撑台。具体而言,支撑台与转盘121平齐设置用以支撑并辅助第三吸取器41将第二片料插入盖体内。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下料装置7还包括,与转盘121对应设置,且用以限位安装盒体的载具盘82,载具盘82内设有容置盒体的安装槽;载具盘82沿输送线81滑动设置。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九驱动器72、第十驱动器73、第十一驱动器74以及第四吸取器71,其中,第九驱动器72设置在基架9上,驱动第十驱动器73沿第五方向朝向靠近或远离载具盘82运动;第十驱动器73固定设置在第九驱动器72上,以驱动第十一驱动器74沿第六方向朝向靠近或远离转盘121运动;第十一驱动器74一端固定设置在第十驱动器73上,另一端安装有四个第四吸取器71,第十一驱动器74相对第十驱动器73沿竖直方向朝向靠近或远离转盘121或载具盘82方向运动。例如,第五方向与第六方向垂直设置,例如
本实施例提供的下料装置7还包括整形装置83,用以驱动盒体两侧壁面按照预定的距离朝向相互远离彼此方向,以拉伸修正待整形盒体或向靠近彼此的方向运动以夹持吸附待整形壳体。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平行设置,第二方向和第四方向平行设置;第一驱动器22沿水平平行于第一方向运动;第九驱动器72沿水平平行于第一方向移动,第十驱动器73沿水平平行第四方向移动。为简便描述,以下以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竖直方向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盖体装配设备,其工作过程如下:
S1:盖体经过振动盘,并依次在输出端送出至输出端,第一吸取器21在输出端吸取四个盖体,第二驱动器23沿竖向上升,第一驱动器22沿第一方向靠近放置槽131移动,并将盖体放置在放置槽131内;
S2步骤如实施例1中所述,并分离得到第一片料;
S3:转盘121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处,限位件14稳定对夹持盖体的进行夹持,第五驱动器34沿竖直方向运动且第二吸取器31吸取步骤S2处得到的第一片料,而后驱动第三驱动器32沿第一方向以及驱动第四驱动器33沿第二方向移动至预设第一片料安装位置,驱动第五驱动器34竖向运动,将第一片料粘贴在盖体的表面;
S4步骤如实施例2中所述,并分离得到第二片料;
S5:转盘121由第二位置转至第三位置处,限位件14仍稳定夹持盖体,第八驱动器44沿竖向运动且第三吸取器41吸取步骤S4处得到的第二片料,而后驱动第六驱动器42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及第七驱动器43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及第八驱动器44沿竖向运动至预设第二片料安装位置,而后,驱动第七驱动器43沿第一方向将第二片料插设在盖体内部;
S6;通过整形装置83对设置在载具盘82内的盒体进行外形整理;
S7:转盘121由第三位置处转至第四位置处,限位件放松对盖体的夹持,第十一驱动器74吸取四个盖体,分别驱动第九驱动器72以及第十驱动器73以将盖体设置在将位于盒体的正上方的预设盖体组合位置上,驱动第十一驱动器74沿竖向运动,直至将盖体该设在盒体顶部。至此,盖体装配设备工作完成。
本实施例提供的盖体装配设备,通过对待待加工的盖体依次进行加工过程中,盖体始终保持设置在放置槽131中,此时无需对盖体位置进行进一步调整,即可保证盖体每次加工过程中均处于同一位置,大大降低误差的产生,提高了成品良品率。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盖体装配设备,通过多个装置配合对盖体组装及加工,提高装配及加工效率,进一步减少人工误差的影响,而提高成品的良品率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盖体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架;
夹持限位装置,具有相对所述基架绕旋转轴转动设置的转盘,以及至少一个容置所述盖体的放置槽,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放置槽沿所述转盘径向设置;
上料装置,设置在所述转盘外,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夹持机构,用以将所述盖体放置入所述放置槽内;
至少一个分离装置,用以通过分离结构将片料从片体中分离;
至少一个安装装置,设置在所述转盘外,用以将至少一个所述片料,安装在所述盖体的预设安装位置内;
下料装置,设置在所述转盘外,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夹持机构,用以将所述盖体从所述放置槽内取出并移动安装至位于输送线上的盒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盖体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转盘对应设置的上料台,所述上料台用以盛放向所述转盘输送的所述盖体;
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沿水平及竖直方向分别驱动所述盖体朝向靠近所述放置槽的驱动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靠近所述放置槽的一端还设有吸取所述盖体的第一吸取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盖体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分离装置和第二分离装置,所述安装装置包括与第一分离装置和第二分离装置对应设立的第一安装装置和第二安装装置;所述第一分离装置内分离得到第一片料;所述第二分离装置内分离得到第二片料;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装置沿水平以及竖直方向分别驱动所述第一片料朝向靠近所述转盘方向移动,以向所述盖体内安装所述第一片料;
所述第二安装装置沿水平以及竖直方向分别驱动所述第二片料朝向靠近所述转盘方向移动,以向盖体安装所述第二片料。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盖体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装置还包括靠近所述放置槽一侧设置并用以吸取所述第一片料移动的第二吸取器;所述第二安装装置还包括靠近所述放置槽一侧设置并用以吸取所述第二片料移动的第三吸取器。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盖体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沿所述放置槽长度方向朝向所述转盘外沿方向由外向内凹陷的第一凹槽;
所述第二安装装置还包括靠近所述夹持限位机构一侧并与所述基架固定安装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与所述转盘平齐设置用以支撑并辅助所述第三吸取器将所述第二片料插入所述盖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盖体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限位装置还包括:
凸轮,设置在所述转盘内,并与所述基架固定连接
至少一个限位件,所述放置槽的两侧形成第一凸台,所述限位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凸台上,
联动机构,连接于所述限位件;
传动机构,一端抵接在所述凸轮上,另一端作用于所述联动组件上;并所述转盘转动,在所述凸轮的驱动下,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联动机构带动所有所述限位件做朝向远离或靠近所述放置槽的直线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盖体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装置包括
第一载台,具有沿竖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让位孔和至少一个第一吸气孔;所述第一让位孔与第二片体上用于安装第一片料的第一通孔一一对应;
第一负压组件,与所述第一吸气孔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吸气孔处形成负压,以将板块状的第一片体平铺吸附在所述第一载台上;
至少一个第一刀具,所述第一刀具沿竖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载台的下方;所述第一刀具滑动时适于一一对应地顶入所述第一让位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盖体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刀具,至少沿竖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架上;
第六载台,水平设置在所述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刀具的下方;所述第六载台具有沿竖向延伸的一个第二让位孔和至少一个第三吸气孔;
第三负压组件,与所述第三吸气孔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三吸气孔处形成负压,以将板状的第二片体平铺吸附在所述第六载台上;
所有所述第二刀具在做竖向滑动时适于伸入所述第二让位孔内,并适于一一对应地顶在所述第二片体上用于安装第二片料的第二通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盖体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转盘对应设置,且用以限位安装所述盒体的载具盘,所述载具盘内设有容置所述盒体的安装槽;所述载具盘沿所述输送线滑动设置;
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沿水平以及竖直方向分别驱动所述盖体,朝向远离所述放置槽向所述载具盘的安装槽方向移动的驱动器,所述第二夹持机构靠近所述放置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盖体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整形装置,用以驱动所述盒体两侧壁面按照预定的距离朝向相互远离彼此方向,以拉伸修正待整形盒体或向靠近彼此的方向运动以夹持吸附所述待整形壳体。
CN201811258789.5A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盖体装配设备 Active CN1091288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58789.5A CN109128826B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盖体装配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58789.5A CN109128826B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盖体装配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28826A true CN109128826A (zh) 2019-01-04
CN109128826B CN109128826B (zh) 2024-02-20

Family

ID=64809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58789.5A Active CN109128826B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盖体装配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2882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9158A (zh) * 2020-11-27 2021-04-16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模组化终端通信模块检测线用下料机械手
CN113070305A (zh) * 2021-04-02 2021-07-06 江苏创源电子有限公司 包装盒清洁机构
CN114012390A (zh) * 2021-12-01 2022-02-08 江苏朗迅工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cover组装设备
CN115473389A (zh) * 2022-10-28 2022-12-13 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电路板组装设备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985073A1 (ru) * 1981-04-10 1982-12-30 Волжск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П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у Легковых Автомобилей Им.50-Летия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сср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термообработки деталей типа стержней
WO2013004102A1 (zh) * 2011-07-06 2013-01-10 浙江名媛工艺饰品有限公司 水晶坯件自动磨抛系统及其辅助机械
CN104241694A (zh) * 2014-09-05 2014-12-24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端盖自动组装机
CN204584107U (zh) * 2015-02-09 2015-08-26 佛山市顺德区凯硕精密模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片料冲压的积料架
CN105583622A (zh) * 2016-03-09 2016-05-18 宾兴 一种电源自动组装生产线及其组装工艺
CN107253049A (zh) * 2017-06-05 2017-10-17 上海电机学院 衣柜锁自动组装设备及方法
CN107398724A (zh) * 2017-07-27 2017-11-28 浙江硕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套筒转换头弹性钢珠自动装配设备
CN207043727U (zh) * 2017-08-02 2018-02-27 玉环汇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盖帽与小塑针的组装装置
CN107768725A (zh) * 2017-09-28 2018-03-06 海目星(江门)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保持架安装设备
CN108189531A (zh) * 2017-12-27 2018-06-22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自动分离装置及承载玻璃和触控基板的分离方法
CN108637681A (zh) * 2018-07-23 2018-10-12 勃乐氏密封系统(太仓)有限公司 油气分离器的自动化组装设备
CN108996213A (zh) * 2018-06-29 2018-12-14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985073A1 (ru) * 1981-04-10 1982-12-30 Волжск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П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у Легковых Автомобилей Им.50-Летия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сср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термообработки деталей типа стержней
WO2013004102A1 (zh) * 2011-07-06 2013-01-10 浙江名媛工艺饰品有限公司 水晶坯件自动磨抛系统及其辅助机械
CN104241694A (zh) * 2014-09-05 2014-12-24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端盖自动组装机
CN204584107U (zh) * 2015-02-09 2015-08-26 佛山市顺德区凯硕精密模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片料冲压的积料架
CN105583622A (zh) * 2016-03-09 2016-05-18 宾兴 一种电源自动组装生产线及其组装工艺
CN107253049A (zh) * 2017-06-05 2017-10-17 上海电机学院 衣柜锁自动组装设备及方法
CN107398724A (zh) * 2017-07-27 2017-11-28 浙江硕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套筒转换头弹性钢珠自动装配设备
CN207043727U (zh) * 2017-08-02 2018-02-27 玉环汇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盖帽与小塑针的组装装置
CN107768725A (zh) * 2017-09-28 2018-03-06 海目星(江门)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保持架安装设备
CN108189531A (zh) * 2017-12-27 2018-06-22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自动分离装置及承载玻璃和触控基板的分离方法
CN108996213A (zh) * 2018-06-29 2018-12-14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结构
CN108637681A (zh) * 2018-07-23 2018-10-12 勃乐氏密封系统(太仓)有限公司 油气分离器的自动化组装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9158A (zh) * 2020-11-27 2021-04-16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模组化终端通信模块检测线用下料机械手
CN112659158B (zh) * 2020-11-27 2022-07-29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模组化终端通信模块检测线用下料机械手
CN113070305A (zh) * 2021-04-02 2021-07-06 江苏创源电子有限公司 包装盒清洁机构
CN114012390A (zh) * 2021-12-01 2022-02-08 江苏朗迅工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cover组装设备
CN114012390B (zh) * 2021-12-01 2023-10-27 江苏朗迅工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cover组装设备
CN115473389A (zh) * 2022-10-28 2022-12-13 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电路板组装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28826B (zh) 202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28826A (zh) 一种盖体装配设备
CN208103189U (zh) 音圈马达自动检测装置
CN103722376A (zh) 遥控器组装设备
CN104259838A (zh) 螺丝自动锁付机
CN109335182A (zh) 一种摄像模组剥单设备
CN207447778U (zh) 一种摄像头的取料组件及包含其的机器人装置
CN110480171A (zh) 一种传感器自动焊接机
JP2015112656A (ja) ロボットハンド、ロボット、およびロボットセル
CN107932158A (zh) 工件搬运定位装置
CN112276550B (zh) 一种用于导电pad的装配设备
CN209239472U (zh) 一种盖体装配设备
CN108275466A (zh) 一种液晶屏抓取装置
CN111871704A (zh) 一种涂胶设备
CN111113243A (zh) 一种自动抛光机
CN208577141U (zh) 一种分离结构
CN108996213A (zh) 一种分离结构
CN109263061A (zh) 喇叭装配用治具搬运装置和喇叭智能装配设备
CN102922416A (zh) 刀粒研磨夹具
CN107792624B (zh) 压合机构及具有该压合机构的自动压合装置
CN110788709A (zh) 实训用多功能自动打磨装置
CN107096823A (zh) 一种手机中板的去批峰机
CN110893550A (zh) 振动马达配件上料机构
CN203332505U (zh) 鼠标开关的自动贴纸设备
CN105666282A (zh) 打磨机
CN109968342A (zh) 一种取放料设备及工件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