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6293A - 发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6293A
CN109076293A CN201780023928.3A CN201780023928A CN109076293A CN 109076293 A CN109076293 A CN 109076293A CN 201780023928 A CN201780023928 A CN 201780023928A CN 109076293 A CN109076293 A CN 1090762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rmature
magnet
protective layer
magnet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39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076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62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alternate energisation of two coi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8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coil systems moving upon intermittent or reversed energisation thereof by interaction with a fixed field system, e.g.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1/00Transducers of moving-armature or moving-core type
    • H04R11/02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16Mounting or tensioning of diaphragms or cones
    • H04R7/18Mounting or tensioning of diaphragms or cones at the periphery
    • H04R7/20Securing diaphragm or cone resiliently to support by flexible material, springs, cords, or stra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ostatic, Electromagnetic, Magneto- Strictive, And Variable-Resistance Transducer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发音装置,即使在外部振动被施加而电枢接触到磁铁时,也能够防止电枢被磁铁吸附。通过磁场产生部(20)与线圈(29)使电枢(32)振动,而通过电枢(32)驱动振动板(11)。在磁场产生部(20)中,第1保护层(26)设置在第1磁铁(24)的磁化面(24a)上,第2保护层(27)设置在第2磁铁(25)的磁化面(25a)上。由于厚度为t的保护层(26、27)的存在,能够防止电枢(32)保持被磁铁(24、25)吸附不变的状态。

Description

发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音装置的制造方法,该发音装置驱动由磁性材料的金属板所构成的电枢而使振动板振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涉及电声转换器的发明。
该电声转换器在上下对置的磁极的各个对置内面上固定有磁铁,在磁铁的侧方固定有线圈。引导电枢从线圈的通道内通过,配置在上下对置的线圈的对置空间内。由此,引导电枢安装在振动片上。
该电声转换器是将接收到的声音所产生的振动片的振动转换成与之相应的电流,或执行与之相反的动作。
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防止当电声转换器掉落而被冲击时的破坏,设置有用于限制引导电枢的偏离的限制体。
设置有使引导电枢的一部分变形成半球形状而成的成型体,或设置使粘接剂块附着在引导电枢的一部分上而成的成型体,来作为上述限制体。通过使这些成型体位于线圈的通道内,来限制引导电枢的偏离。或者,在磁极与线圈之间插入隔板,并使引导电枢通过隔板上形成的开口,来限制引导电枢的偏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平8-5026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声转换器由于限制体设置在线圈的通道内或设置在磁极与线圈之间,因此可以限制引导电枢在通道内或磁极与线圈的中间偏离。
然而,由于无法限制位于磁铁的对置空间内的引导电枢的偏离,因此在较大的冲击产生作用等时,引导电枢与磁铁的磁极面接触,将导致引导电枢始终不变地因为磁力而一直被磁吸附于极面,会引起工作中的缺陷。此外,在组装工作中有时也会发生,要插入磁铁的对置间隔内的引导电枢被吸附于磁极面,对组装工作产生阻碍。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音装置,其能减小当电枢在磁铁的对置空间内发生较大振动时的、将电枢向磁铁吸附的吸附力。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发音装置,具有:磁性材料制的电枢,基部被支承而在板厚方向上振动;驱动机构,使上述电枢振动;以及振动板,通过上述电枢而产生振动,上述发音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机构具有:第1磁铁,与上述电枢的一个板表面对置;第2磁铁,与另一个板表面对置;以及磁轭,保持各个上述磁铁,
上述第1磁铁的与上述电枢对置的磁化面和上述第2磁铁的与上述电枢对置的磁化面为不同的磁极,各个上述磁化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有非磁性的保护层。
在本发明的发音装置中,上述电枢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力维持远离2个上述磁化面的中立姿势,
上述保护层的厚度尺寸被决定成:当上述电枢接触到上述保护层的表面时,使得上述电枢通过上述弹性力恢复到上述中立姿势的力大于使得上述磁铁吸附上述电枢的力。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发音装置中,各个上述磁化面具有:前缘部,朝向上述电枢的自由端侧;以及后缘部,朝向基部侧,上述保护层在从上述前缘部向后方的规定范围设置。
在本发明的发音装置中,上述保护层是树脂层。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发音装置中,设置在上述第1磁铁的上述磁化面上的保护层与设置在上述第2磁铁的上述磁化面上的保护层被着色成不同色相。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发音装置,在磁铁的磁化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有非磁性的保护层。当冲击等导致电枢的振动增大时,由于电枢不直接接触磁化面而与非磁性的保护层相接触,因此能够抑制电枢被吸附于磁极面。此外,在组装工作中也能够防止电枢被吸附于磁化面。
另外,保护层可以发挥在冲击中保护磁铁的作用,进一步地,根据磁化面的磁极而设置不同色相的保护层,能够防止将磁铁以错误的组合进行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发音装置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发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发音装置沿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发音装置组装工作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框架上安装了振动板、上部磁轭以及电枢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沿图3所示的VI-VI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发音装置1具有壳体2。如图1和图2中所示,壳体2由下壳体3和上壳体4构成。下壳体3和上壳体4是合成树脂制成的,或者使用非磁性材料或磁性的金属材料采用压铸法形成的。或者,使用非磁性或磁性金属板采用冲压加工形成。
如图2所示,下壳体3具有:底部3a;包围4个侧面的侧壁部3b;以及侧壁部3b上端的开口端部3c。上壳体4具有:顶板部4a;包围4个侧面的侧壁部4b;以及侧壁部下端的开口端部4c。下壳体3的内部空间比上壳体4的内部空间宽,上壳体4作为下壳体的盖体发挥作用。
如图3和图6所示,下壳体3的开口端部3c与上壳体4的开口端部4c之间夹着框架5。在下壳体3与上壳体4以及驱动侧框架5被组合且定位后的状态下,下壳体3和上壳体4和驱动侧框架5通过激光焊接相互固定。
如图2所示,框架5由Z方向上的厚度尺寸均匀的非磁性材料金属板材形成,图中所示的下侧的平面是驱动侧安装面5a,上侧的平面是振动侧安装面5b。再如图5中所示,在框架5的中央部,开口部5c上下贯通而形成。开口部5c为矩形形状的孔。
如图3与图4所示,框架5上安装有振动板11和可挠性薄板12。振动板11用铝或SUS304等较薄的金属材料形成,并根据需要而冲压成型有用于增加弯曲强度的肋。可挠性薄板12比振动板11更容易发生挠曲变形,其是采用例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尼龙或聚氨酯等的树脂薄板(树脂薄膜)形成的。
如图6所示,振动板11粘结固定在可挠性薄板12的下表面,可挠性薄板12的外周缘部12a通过粘接剂固定在框架5的框部的上表面即振动侧安装面5b上。其结果是,振动板11通过可挠性薄板12而振动动作自如地支承于框架5。如图5和图6所示,振动板11的面积比框架5的开口部5c的开口面积小,可挠性薄板12的面积比振动板11大。通过可挠性薄板12的挠曲与弹性,振动板11能够以支点侧端部11c为支点进行振动,以使自由端11b向Z方向位移。
如图3和图4以及图5所示,框架5的驱动侧安装面5a上安装有磁场产生单元20。如图2所示,磁场产生单元20具有上部磁轭21和下部磁轭22。上部磁轭21和下部磁轭22采用磁性材料形成,例如采用以SPCC为首的冷轧钢板等钢板或镍铁合金等形成。
如图2所示,下部磁轭22弯曲成U字形,形成了底面部22a以及在X方向的两侧朝上弯折的一对侧面部22b、22b。侧面部22b、22b的上端部与平板形状的上部磁轭21的内表面21a接合,上部磁轭21与下部磁轭22通过激光点焊等进行固定。当上部磁轭21与下部磁轭22固定后,下部磁轭22的底面部22a的内表面与上部磁轭21的内表面21a平行地对置。
如图2~图4以及图6所示,磁场产生单元20中,第一磁铁24固定在上部磁轭21的内表面21a上,第二磁铁25固定在下部磁轭22的底面部22a的内表面上。各磁铁24、25磁化,以使第一磁铁24的磁化面24a与第二磁铁25的磁化面25a互为相反的极性。
第一磁铁24的磁化面24a上设置有第一保护层26,第二磁铁25的磁化面25a上设有第二保护层27。第一保护层26与第二保护层27采用非磁性材料形成。例如,第一保护层26与第二保护层27为PET或丙烯酸等树脂薄膜,并用粘接剂固定在各磁化面24a、25a上。或者,各保护层26、27可以是采用涂装工艺或浸渍工艺等附着在磁化面24a、25a上的树脂层。或者,各保护层26、27可以是采用气相沉积工艺和溅射工艺等附着在磁化面24a、25a上的无机材料层。进一步地,保护层26、27可以是采用非磁性金属材料的金属箔片或金属板形成的。
优选地,第一保护层26与第二保护层27被互不相同的色相着色。例如,2个磁化面24a、25a中的N极的磁化面上设置的保护层涂成蓝色,S极的磁化面上设置的保护层涂成红色。当第一保护层26与第二保护层27被不同色相着色后,在组装工作时,更容易识别设置有第一保护层26的第一磁铁24与设置有第二保护层27的第二磁铁,在图6等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不会发生上下反向安装第一磁铁24与第二磁铁25等问题。
如图2和图3所示,线圈29设置在与磁场产生单元20并排的位置上。线圈29以沿Y方向延伸的卷轴为中心缠绕导线的方式卷绕。如图2和图3所示,线圈29的朝向Y方向左侧的端面为接合面29a,该接合面29a通过粘接剂等固定在磁场产生单元20的上部磁轭21与下部磁轭22的朝向Y方向的侧面上。此时,线圈29的卷绕中心线以与第一磁铁24和第二磁铁25的对置间隔的中心相一致的方式进行定位并相互固定。
如图2和图3所示,电枢32设置在发音装置1上。电枢32用厚度均匀的磁性材料的板材形成,例如,用镍铁合金形成。电枢32被冲压加工,并被弯曲加工成U字形,该U字形具有可动部32a、固定部32b以及弯曲部32c。如图2所示,电枢32的可动部32a的朝向Y方向(自由端侧)的前部32d在X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减小,连结孔32e上下贯通地形成于前部32d。
如图3和图4以及图5所示,电枢32的固定部32b固定在上部磁轭21的向上的外表面即接合面21b上。电枢32的可动部32a插入线圈29的空间29c的内部,并进一步插入第一磁铁24与第二磁铁25之间即第一保护层26与第二保护层27之间的空间内。电枢32的前部32d从第一保护层26与第二保护层27之间的空间内的图示左侧飞出(伸出)。
如图3和图4所示,上部磁轭21的上表面的接合面21b接合固定在框架5的下表面的驱动侧安装面5a上。如图6所示,上部磁轭21以将框架5的开口部5c朝X方向横切的方式进行设置,上部磁轭21的X方向上的两端部与框架5的驱动侧安装面5a接合,上部磁轭21与框架5通过激光点焊等进行固定。
如图5所示,电枢32的固定部32b比框架5的开口部5c的开口面积小,当上部磁轭21的上表面的接合面21b直接固定在框架5的下表面即驱动侧安装面5a上时,如图3和图6所示,固定在上述接合面21b上的电枢32的固定部32b进入框架5的开口部5c的内部。固定部32b的Z方向上的厚度尺寸比框架5的Z方向上的厚度尺寸小,同样的,Z方向上的空隙被空出,以使得位于开口部5c内的振动板11能够在振动板11与电枢32的固定部32b之间沿Z方向振动。
如图3、图4以及图5所示,振动板11的自由端11b与电枢32的前部32d通过传递体33连接。传递体33是采用金属或合成树脂形成的针状部件,例如,采用SUS202的针状材料形成。传递体33的上端33a插入形成在振动板11上的安装孔11e中,振动板11与传递体33通过粘接剂或者锡焊进行固定。传递体33的下端部33b插入形成在电枢32的前部32d上的连接孔32e中,传递体33与前部32d通过激光焊接或者粘接剂或者锡焊进行固定。传递体33将框架5的开口部5c内上下横切,且传递体33的一部分位于开口部5c的内部。
该实施方式中,上述磁场产生单元20,电枢32,传递体33共同构成了驱动振动板11的驱动机构。
上述电枢32的可动部32a的图示向上的板表面与覆盖第一磁铁24的磁化面24a的第一保护层26对置,可动部32a的图示向下的板表面与覆盖第二磁铁25的磁化面25a的第二保护层27对置。在图6中,电枢32的可动部32a的图示向上的板表面与第一磁铁24的磁化面24a之间的距离用δ表示,第一保护层26的厚度尺寸用t表示。可动部32a与上下磁铁24、25的关系在设计上是上下对称的关系。因此,可动部32a的图示向下的板表面与第二磁铁25的磁化面25a的距离也是δ,第二保护层27的厚度尺寸也是t。
距离δ为0.06~0.15mm。此时,保护层26、27的厚度t设定成这样的大小:当电枢32的可动部32a向上位移与第一保护层26的下表面接触,而第一磁铁24的吸引力作用于可动部32a时,可动部32a能够不维持吸附于第一保护层26的状态,而通过电枢32自身的弹性力恢复到远离第一保护层26的中立姿势。这在可动部32a与第二保护层27之间的关系中也是一样的。例如,厚度t为0.025~0.115mm。
图4中表示出了电枢32的自由端侧(前部32d侧)的前缘部(i)与基部侧的后缘部(ii)在第一磁铁24的磁化面24a以及第二磁铁25的磁化面25a上的位置。第一保护层26与第二保护层27设置在以前缘部(i)为起点朝向基部侧X的范围内。当把从前缘部(i)到后缘部(ii)为止的长度设为L时,X/L为1/3以上1以下是优选的。由于电枢32以弯曲部32c一侧作为支点发生挠曲变形(弯曲变形),使得作为自由端的前部32d上下运动,因此可动部32a在前缘部(i)上可以很容易地接触到上下磁铁。因此,优选地,第一保护层26与第二保护层27至少设置在前缘部(i)的周边或者以前缘部(i)为起点朝向后方的规定的范围(X的范围)内。
如图3和图5所示,框架5的外周部分被夹在下壳体3的开口端部3c与上壳体4的开口端部4c之间进行固定。当框架5被夹在下壳体3与上壳体4之间进行固定后,壳体2的内部空间被振动板11与可挠性薄板12上下划分。振动板11以及可挠性薄板12的上侧且上壳体4的内部的空间为发音侧空间,发音侧空间从形成在上壳体4的侧壁部4b的发音口4d通到外部空间。
如图3所示,通到上述发音口4d的发音喷嘴41固定在壳体2的外侧。如图2和图3所示,下壳体3的底部形成有吸排气口3d,振动板11以及可挠性薄板12下侧且下壳体3的内部空间通过吸排气口3d与外部大气相通。如图2所示,一对配线孔3e在下壳体3的侧壁部3b上开口,如图3所示,构成线圈29的导线的一对终端部29b分别从配线孔3e向外部引出。壳体的侧壁部3b的外部固定有基板42,终端部29b穿过形成在基板42上的小孔内而封闭该小孔,从而使配线孔3e从外侧被封锁。
发音装置1的组装工作如下。
如图4所示,该发音装置1中,各部件以框架5为基准进行装配。振动板11与可挠性薄板12的下表面重叠接合,可挠性薄板12的外周缘部12a与框架5的上表面即振动侧安装面5b粘结而固定。
磁场产生单元20的组装作业中,将第一磁铁24与上部磁轭21的内表面21a接合,将第二磁铁25与下部磁轭22的底面部22a的上表面接合,并通过激光点焊等将上部磁轭21与下部磁轭22固定。此外,通过粘接剂将线圈29的接合面29a固定在上部磁轭21与下部磁轭22的朝向Y方向的侧面上。此时,设置在第一磁铁24的磁化面24a上的第一保护层26与设置在第二磁铁25的磁化面25a上的第二保护层27被着色成不同色相,例如N极侧被涂成蓝色S极侧被涂成红色。因此,第一磁铁24与第二磁铁25的安装位置不会被弄错而上下反向。
电枢32被冲压加工,其中弯曲部32c被加工以使得可动部32a与固定部32b可以在Z方向上平行对置。将电枢32的可动部32a插入线圈29的卷曲中心的空间29c以及第一保护层26与第二保护层27的对置空间内,将固定部32b抵在上部磁轭21的上表面即接合面21b上并通过激光点焊等进行固定。
此时,即使可动部32a与第一保护层26或第二保护层27的表面相接触,但由于在可动部32a的板面与各个磁化面24a、25a之间空出了保护层26、27的厚度t的距离,所以通过磁化面24a、25a的磁力将可动部32a朝着保护层26、27吸引的力被衰减。因此,在固定部32b固定到上部磁轭21的时刻,可动部32a发挥自身的弹性力,而能够恢复到远离保护层26、27的中立姿势。
接着,将部分组装体固定到框架5的驱动侧安装面5a上,该部分组装体是把线圈29与电枢32组装到由磁轭21、22与磁铁24、25构成的磁场产生单元20中所成。将上部磁轭21的结合面21b抵在框架5的驱动侧安装面5a上,用激光焊接等进行固定。此时,固定在上部磁轭21上的电枢32的固定部32b进入框架5的开口部5c的内部。
将磁场产生单元20与线圈29以及电枢32组装到驱动侧安装面5a之后,电枢32的可动部32a的前部32d与振动板11之间用传递体33进行连接。
之后,在下壳体3的开口端部3C与上壳体4的开口端部4C之间,夹着框架5的周缘部,下壳体3与框架5以及上壳体4通过激光点焊或粘合来进行固定。此外,线圈29的导线的终端部29b从下壳体3的配线孔3e向外部引出,并用基板42覆盖配线孔3e。进一步地,将发音喷嘴41固定在壳体2上完成组装。
接着,对发音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语音电流被施加到线圈29后,电枢32感应产生磁场。电枢32感应产生的磁场以及第一磁铁24的磁化面24a与第二磁铁25的磁化面25a之间生成的磁场使得在电枢32的可动部32a上产生Z方向的振动。该振动通过传递体33传递给振动板11。在用可挠性薄板12支承的振动板11中,自由端11b以支点侧端部11c为支点向Z方向摇晃振动,振动传递到振动板11上,在上壳体4的内部的发音空间内生成音压,该音压从发音口4d向外部输出。
当冲击从外部作用于该发音装置1等时,即使电枢32的可动部32a接触第一保护层26的下表面或第二保护层27的下表面,由于保护层26,27的厚度t的存在能够减小磁铁24或25吸引可动部32a的力,因此可动部32a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力恢复到中立姿势。因此,能够防止可动部32a成为保持被磁铁24或25吸引不变的状态。
符号说明
1 发音装置
2 壳体
3 下壳体
4 上壳体
4d 发音口
5 框架5c的开口部
11 振动板
11b 自由端
11c 支点侧端部
12 可挠性薄板
21 上部磁轭
22 下部磁轭
23 侧部磁轭
24 第一磁铁
24a 磁化面
25 第二磁铁
27 第一保护层
28 第二保护层
32 电枢
32a 可动部
32b 固定部
32c 弯曲部
33 传递体

Claims (5)

1.一种发音装置,具有:磁性材料制的电枢,基部被支承而在板壁方向上振动;驱动机构,使上述电枢振动;以及振动板,通过上述电枢而产生振动,上述发音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机构具有:第1磁铁,与上述电枢的一个板表面对置;第2磁铁,与另一个板表面对置;以及磁轭,保持各个上述磁铁,
上述第1磁铁的与上述电枢对置的磁化面和上述第2磁铁的与上述电枢对置的磁化面为不同的磁极,各个上述磁化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有非磁性的保护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枢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力,维持远离2个上述磁化面的中立姿势,
上述保护层的厚度尺寸被决定成:当上述电枢接触到上述保护层的表面时,使上述电枢通过上述弹性力恢复到上述中立姿势的力大于使上述磁铁吸附上述电枢的力。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个上述磁化面具有:前缘部,朝向上述电枢的自由端侧;以及后缘部,朝向基部侧,上述保护层在从上述前缘部向后方的规定范围设置。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发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护层是树脂层。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发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上述第1磁铁的上述磁化面上的保护层与设置在上述第2磁铁的上述磁化面上的保护层被着色成不同色相。
CN201780023928.3A 2016-05-12 2017-02-24 发音装置 Pending CN1090762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6210 2016-05-12
JP2016-096210 2016-05-12
PCT/JP2017/007132 WO2017195433A1 (ja) 2016-05-12 2017-02-24 発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6293A true CN109076293A (zh) 2018-12-21

Family

ID=60267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3928.3A Pending CN109076293A (zh) 2016-05-12 2017-02-24 发音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48045B2 (zh)
CN (1) CN109076293A (zh)
WO (1) WO20171954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5843A (zh) * 2017-06-30 2022-07-2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致动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17962B2 (ja) * 1996-04-04 2001-10-15 スター精密株式会社 電気音響変換器
US6658134B1 (en) * 1999-08-16 2003-12-02 Sonionmicrotronic Nederland B.V. Shock improvement for a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CN101058092A (zh) * 2006-04-17 2007-10-24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振动产生装置
US20150289060A1 (en) * 2014-04-02 2015-10-08 Sonion Nederland B.V. Transducer with a bent arma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27550B1 (en) * 2003-05-09 2009-10-07 Knowles Electronic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coustic energy in a receiver assembly
JP5653543B1 (ja) * 2014-01-21 2015-01-14 リオン株式会社 電気機械変換器及び電気音響変換器
US20160183004A1 (en) * 2014-12-18 2016-06-23 Knowles Electronics, Llc Reed for a receiver and method of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17962B2 (ja) * 1996-04-04 2001-10-15 スター精密株式会社 電気音響変換器
US6658134B1 (en) * 1999-08-16 2003-12-02 Sonionmicrotronic Nederland B.V. Shock improvement for a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CN101058092A (zh) * 2006-04-17 2007-10-24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振动产生装置
US20150289060A1 (en) * 2014-04-02 2015-10-08 Sonion Nederland B.V. Transducer with a bent arma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48045B2 (en) 2020-11-24
WO2017195433A1 (ja) 2017-11-16
US20190068038A1 (en) 2019-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83305A1 (ja) 接点開閉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磁継電器
US20130076178A1 (en) Vibration generator moving vibrator by magnetic field generated by coil and holder used in vibration-generator
JP2019097228A (ja)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ー及び携帯機器
KR20110033771A (ko) 스피커용 댐퍼 및 스피커
EP3352477A1 (en) Sound generation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JP2019097227A (ja)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ー及び携帯機器
WO2008038762A1 (fr)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haut-parleur
CN109076293A (zh) 发音装置
JP7344671B2 (ja) リニアモータ
CN108028994B (zh) 发声装置
JP2012034184A (ja) スピーカ装置
JP2018161047A (ja) 振動発生器
CN109891912A (zh) 发声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2307552B1 (ko) 음향기기 및 음향기기용 진동판 구조물
JP6664519B2 (ja) 発音装置
CN209517504U (zh) 发声装置
KR20080034365A (ko) 마그넷 무빙형 마이크로 스피커 구조
WO2018034015A1 (ja) 発音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7212696A1 (ja) 発音装置
JP6697145B2 (ja) 発音装置
JP6351372B2 (ja) 振動発生器
TWI680679B (zh) 發音裝置
US20240128846A1 (en) Vibration motor and tactile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20127166A (ja) 音響装置
JP2020093260A (ja) 振動発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