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0679B - 發音裝置 - Google Patents

發音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0679B
TWI680679B TW107124459A TW107124459A TWI680679B TW I680679 B TWI680679 B TW I680679B TW 107124459 A TW107124459 A TW 107124459A TW 107124459 A TW107124459 A TW 107124459A TW I680679 B TWI680679 B TW I68067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positioning
bobbin
holder
yok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4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4319A (zh
Inventor
沼田大志
Taishi Numata
青木大悟
Daigo Aoki
土屋明広
Akihiro Tsuchiya
井口修司
Shuji IGUCHI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阿爾卑斯阿爾派股份有限公司
Alps Apl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阿爾卑斯阿爾派股份有限公司, Alps Apl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日商阿爾卑斯阿爾派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4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4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0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067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1/00Transducers of moving-armature or moving-core type
    • H04R11/02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static, Electromagnetic, Magneto- Strictive, And Variable-Resistance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可簡單且精度良好地進行線圈之對位、進而組裝性良好之發音裝置。 本發明之發音裝置具備:振動板;以磁性材料形成之電樞;與電樞對向之磁鐵;支持磁鐵之磁軛;線圈;將電樞之振動向振動板傳遞之傳遞體;及保持線圈之支持構件;且支持構件具備定位部與彈推部,線圈係藉由上述彈推部而被朝向上述定位部彈性推壓,而被定位且保持於定位部與彈推部之間。

Description

發音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於盒體之內部支持振動板,且藉由電樞之振動驅動振動板而發音之發音裝置。
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音響轉換裝置具備:(1)具有一對磁鐵、磁軛、線圈、及設置有振動部之電樞之驅動單元;及(2)具有振動板及樑部之振動板單元,且於電樞設置有以與安裝有線圈之振動部平行之狀態定位之線圈安裝部。又,於電樞之被固定部以接著或熔接而固定有磁軛之底面部與側面側。線圈直接樹脂接著於磁軛,且被保持於電樞。驅動單元與振動板單元自上方收納於盒體,且藉由將振動板單元之保持框之前後兩端部載置於盒體之載置用階差面而定位。 [先前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485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於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音響轉換裝置中,由於無直接樹脂固定磁軛與線圈時之基準,故必須於將線圈載置於配置於下側之磁軛之上後進行樹脂固定,從而製造步驟複雜,而成為作業工時增加之要因。又,一對磁鐵之間隙之中心與線圈中心之對位時,亦需要同樣之步驟,故製造步驟變得複雜。再者,由於線圈為僅將一端面固定於磁軛之支持態樣,故有因施加衝擊而自磁軛脫落之虞。相對於此,為了提高線圈與磁軛之結合強度,於上述樹脂固定後,加上用以強固地固定周圍之步驟,因而導致製造步驟增加。又,於為了提高線圈於磁軛之結合強度、或磁軛之固定強度,而藉由熔接等固定於盒體之情形時,自外部施加之衝擊容易傳遞至電樞,而有容易破損之問題。
又,由於驅動單元與振動板僅以前後兩端部定位,故有於左右方向偏移配置、或相對於前後方向偏向左右任一方而配置之虞。由此,傳遞至振動板之振動之振幅對稱性降低,故有總諧波失真(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增大之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簡單且精度良好地進行線圈之定位、進而組裝性良好之發音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發音裝置特徵在於具備:振動板;電樞,其以磁性材料形成;磁鐵,其與電樞對向;磁軛,其支持磁鐵;線圈;傳遞體,其將電樞之振動向振動板傳遞;及支持構件,其保持線圈;且支持構件具備定位部與彈推部,線圈係藉由彈推部而被朝向定位部被彈性推壓,而被定位且保持於定位部與彈推部之間。 根據本發明之發音裝置,可簡單且精度良好地進行線圈對支持構件之定位,乃至線圈、磁軛及磁鐵之定位,藉此可提高組裝性。
於本發明之發音裝置中,較佳為支持構件包含板材,且定位部係由形成於板材之孔構成,或藉由板材之彎曲加工而形成。 藉此,可簡單且精度良好地形成定位部,且有助於高精度之定位。
於本發明之發音裝置中,較佳為將彈推部藉由使支持構件之一部分彎曲而一體形成。 藉此,可簡單且精度良好地形成彈推部,可精度良好且確實地保持線圈。
於本發明之發音裝置中,較佳為支持構件具備至少一對之夾持部,其等於相對於線圈抵接於定位部之方向正交之方向上夾持線圈。 藉此,可將線圈精度良好地保持於期望之位置。
於本發明之發音裝置中,較佳為線圈捲繞於具備被抵接部與被彈推部之繞線管而形成,使被抵接部與定位部相互抵接,且使被彈推部與彈推部相互抵接,藉此將線圈定位。 藉此,可精度良好且簡單地將線圈定位於支持構件內之特定位置,可使組裝性提高。
於本發明之發音裝置中,較佳為於支持構件設置有保持磁軛之側面之保持部。 藉此,可精度良好地將磁軛保持於期望之位置。
於本發明之發音裝置中,較佳為於支持構件形成有可供保持與保持部所保持之磁軛之側面不同之面並使磁軛升降之第1開口。 藉此,可簡單且精度良好地調整磁軛之高度方向之位置。
於本發明之發音裝置中,較佳為具有收納支持構件之盒體,且於於盒體與支持構件分別形成有規定支持構件對盒體之組入位置之至少一對嵌合部。 藉此,可簡單且精度良好地將支持構件相對於盒體定位。
於本發明之發音裝置中,較佳為於支持構件設置使外部與上述線圈相互連通之第2開口,且將彈性樹脂填充於盒體之內底及第2開口內與線圈之間。 藉此,可提高線圈之保持力,可防止對裝置施加衝擊時之線圈之脫落。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能簡單且精度良好地進行線圈之定位、進而組裝性良好之發音裝置。
以下,對本發明實施形態之發音裝置一面參照圖式一面詳細地進行說明。圖1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發音裝置11之構成的立體圖。圖2係發音裝置11之分解立體圖。圖3係圖1之III-III'線之剖視圖。圖4係圖3之IV-IV'線之剖視圖。 於以下之說明中,分別將圖1~圖4之上下方向(Z方向)稱為上下方向或高度方向,將圖2之Y方向之發音嘴15側稱為前側,將基板16側稱為後側,將圖2之X方向稱為左右方向。另,各個方向可根據本發明之發音裝置之姿勢而任意決定。又,有時將沿著上下方向觀察時之狀態稱為俯視。
如圖1所示,發音裝置11具有盒體12。如圖1與圖2所示,盒體12由下盒體13與上盒體14構成。下盒體13與上盒體14使用樹脂材料或非磁性材料或磁性之金屬材料以壓鑄法形成。或,使用非磁性或磁性之金屬板以壓製加工而形成。
如圖2所示,下盒體13具有:底部13a、包圍4個側面之側壁部13b、側壁部13b上端之開口端部13c。上盒體14具有:頂部14a、包圍4個側面之側壁部14b、及側壁部14b下端之開口端部14c。下盒體13之內部空間大於上盒體14之內部空間,且上盒體14作為下盒體13之蓋體發揮功能。下盒體13之開口端部13c與上盒體14之開口端部14c之俯視時之形狀呈相互對應之大致矩形狀。下盒體13與上盒體14以各自之開口端部13c、14c俯視時之位置相互一致之方式配置,且藉由利用雷射焊接將開口端部13c、14c相互熔接而固定(圖3、圖4)。藉由如此固定,以特定之關係定位收納於下盒體13內之構成構件、與收納於上盒體14內之構成構件。
如圖3與圖4所示,振動板21以鋁或SUS304等較薄之金屬材料形成,且根據需要壓製成形有用以增強彎曲強度之肋部21d。可撓性片材22為較振動板21更易撓曲變形者,以例如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或尼龍或聚胺酯等之樹脂片材(樹脂膜片)形成。
振動板21接著固定於可撓性片材22之下表面,可撓性片材22之外周緣部22a藉由接著膜片23而接著固定於上盒體14之內表面14e。其結果,振動板21經由可撓性片材22自由振動動作地被支持於上盒體14。
振動板21可藉由可撓性片材22之撓曲與彈性,以支點側端部21c為支點,以其自由端21b向Z方向位移之方式振動。
如圖3所示,於下盒體13內配置有磁場產生單元30。磁場產生單元30具有上部磁軛31與下部磁軛32。上部磁軛31與下部磁軛32以磁性材料形成,且由例如以SPCC為代表之冷軋鋼板等鋼板或Ni-Fe合金等形成。
如圖2與圖4所示,下部磁軛32彎曲成上方開口之U字形狀,且具備底面部32a、及於X方向之兩側向上彎折之一對側面部32b。側面部32b之上端部接合於平板形狀之上部磁軛31之內表面31a,且以雷射點焊等將上部磁軛31與下部磁軛32相互固定。若上部磁軛31與下部磁軛32固定,則下部磁軛32之底面部32a之內表面與上部磁軛31之內表面31a平行對向。以X方向之兩端部較下部磁軛32之側面部32b之兩側之外表面更向兩側突出之方式形成上部磁軛31之寬度尺寸。
如圖4所示,於磁場產生單元30中,於上部磁軛31之內表面31a固定有上部磁鐵34,於下部磁軛32之底面部32a之內表面32c固定有下部磁鐵35。於Z方向上,於上部磁鐵34之下表面34a與下部磁鐵35之上表面35a之間形成有具有特定距離之間隙g。上部磁鐵34與下部磁鐵35以上部磁鐵34之下表面34a與下部磁鐵35之上表面35a互為相反極性之方式各自磁化。
如圖2與圖3所示,於與磁場產生單元30並排之位置設置有線圈37。線圈37以於Y方向延伸之捲軸為中心環繞導線之方式捲繞於繞線管40。繞線管40以非磁性材料之樹脂材料形成。
如圖2與圖3所示,朝向繞線管40之前側之端面為作為被抵接部之接合面41,將該接合面41以接著劑等固定於磁場產生單元30之上部磁軛31與下部磁軛32之朝向Y方向之背面30a。此時,以線圈37之捲繞中心線與上部磁鐵34與下部磁鐵35之間隙g之中心一致之方式定位而相互固定。
繞線管40具備包含線圈37之捲繞中心線之空間42,且於該空間42中插入有電樞51之可動部51a。因此,線圈37之導線以環繞電樞51之可動部51a之周圍之方式捲繞。又,線圈37之捲軸與繞線管40之空間42之Z方向之中心大致一致。
圖5(a)、(b)係顯示繞線管40與固持件60之關係之分解立體圖。如圖5(a)、(b)所示,於繞線管40之背面43之下端之左右兩側,設置有向前方凹陷之被彈推部44。 又,如圖5(a)、(b)所示,線圈37之導線之終端部38自繞線管40之背面43向後方伸出。
如圖2與圖4所示,於發音裝置11設置有電樞51。電樞51以磁性材料之板材形成,例如以Ni-Fe合金形成。電樞51經壓製加工而彎曲加工成具有可動部51a、固定部51b、及彎曲部51c之U字形狀。可動部51a與固定部51b於Z方向上空出間隔而相互平行對向。如圖2所示,電樞51之可動部51a之朝向Y方向之前端部51d之X方向之寬度尺寸小於可動部51a。
如圖3與圖4所示,電樞51之固定部51b固定於上部磁軛31之向上之外表面即接合面31b。又,如圖3所示,電樞51之可動部51a插入至繞線管40之空間42之內部,進而插入至上部磁鐵34與下部磁鐵35之間之間隙g內。且,電樞51之前端部51d自上述間隙g向Y方向之前方凸出。
如圖3所示,振動板21之自由端21b、與電樞51之前端部51d以傳遞體52連結。傳遞體52為以金屬或合成樹脂形成之構件,例如以SUS202之銷材形成。傳遞體52之上端部52a插入至形成於振動板21之安裝孔21e,進而於安裝孔21e之Z方向上方插入至設置於可撓性片材22之孔部22e。振動板21、可撓性片材22及傳遞體52以接著劑相互固定。
傳遞體52之下端部52b藉由雷射點焊、接著、或焊接而對電樞51之前端部51d之前端面51e固定。
圖6係顯示固持件60與下盒體13之關係之分解立體圖。 作為支持構件之固持件60以厚度尺寸均一之非磁性材料之金屬板材形成。如圖5(a)、(b)與圖6所示,固持件60將底板61之左右方向(X方向)之兩端朝上下方向(Z方向)之上側彎折加工,形成相互對向之一對側壁部62。該側壁部62具備左右一對第1側壁部62a、及左右一對第2側壁部62b。第1側壁部62a與第2側壁部62b於前後方向(Y方向)相連,且其上下方向之高度形成為第2側壁部62b高於第1側壁部62a。
如圖5(a)、(b)所示,於前後方向上第1側壁部62a與第2側壁部62b相連之邊界區域之下部設置有開槽之區域63a。該區域63a左右設置一對,且開槽至底板61之一部分範圍。於各區域63a內分別設置有僅上部與側壁部62成為一體之舌片狀之定位部63。定位部63以越往下越朝向固持件60之內側、即越朝向對向之側壁部側之方式彎曲。藉此,定位部63之下部63b如圖5(a)、(b)與圖6所示,於左右方向(X方向)上較側壁部62更向內側突出。定位部63可於左右方向彈性變形。
圖7(a)係顯示將捲繞有線圈37之繞線管40、與插通電樞51並安裝有傳遞體52之磁場產生單元30安裝於固持件60之狀態的側視圖,(b)係(a)之前視圖。圖8係圖7(a)之後視圖。 如圖5(a)、(b)、圖6、及圖7所示,於固持件60之後端,與底板61一體形成有將左右方向之兩端向上側彎折加工之一對彈推部64。該彈推部64舌片狀地向上側延伸,且以於其中途形成向前側突出之突出部64a之方式彎曲加工。該彈推部64可於前後方向彈性變形。
如圖5(a)、(b)與圖8所示,一對彈推部64於左右方向上以與設置於繞線管40之一對被彈推部44之間隔對應之間隔形成。又,如圖7所示,於前後方向上,彈推部64之突出部64a與定位部63之後端面63c之距離對應於繞線管40之接合面41與被彈推部44之距離。藉此,如圖7(a)所示,接合面41抵接於定位部63之後端面63c,且彈推部64之突出部64a抵接於被彈推部44。被彈推部44藉由彈推部64之彈力而向定位部63側被彈推,藉此,將繞線管40定位且保持於定位部63與彈推部64之間。另一方面,於左右方向(X方向)上,將繞線管40配置於固持件60內之後側之特定位置時,於左右方向(X方向)上,藉由作為一對夾持部之第2側壁部62b,夾持繞線管40及捲繞於其之線圈37。
當將磁場產生單元30配置於固持件60內之前側之特定位置時,下部磁軛32之側面部32b之兩外側之側面於左右方向上分別接觸於作為一對保持部之第1側壁部62a,藉此將磁場產生單元30保持於固持件60。於前後方向上,將上部磁軛31與下部磁軛32之朝向Y方向之側面對繞線圈40之接合面41以接著劑等固定,藉此定位。
如圖5(a)、(b)與圖6所示,於底板61,於俯視時成為三角形之頂點之位置,以於厚度方向貫通之方式設置有作為嵌合部之3個定位孔65。又,於底板61之前側,設置有俯視時為矩形狀且於厚度方向貫通之第1開口66。又,於底板61之後側,形成有俯視時為圓形狀且於厚度方向貫通之第2開口67。
如圖3所示,於將磁場產生單元30配置於固持件60內時,固持件60之第1開口66位於下部磁軛32之下方。第1開口66於俯視時面積小於下部磁軛32,下部磁軛32由底板61支持其底面之外緣部,且中央部位於第1開口66上。因此,由於可通過第1開口66自固持件60之下方接觸到下部磁軛32之底面,故可將通過第1開口66而導入之工具等按壓於下部磁軛32之底面,因而可因應工具等之操作於固持件60內使磁場產生單元30上下升降。
如圖6所示,於下盒體13之底部13a,以對應於固持件60之3個定位孔65之方式,於俯視時成為三角形之頂點之位置,形成向上側突出之作為嵌合部之3個嵌合凸部13d。又,於底部13a之後側,於對應於固持件60之第2開口67之位置,設置有於厚度方向貫通之孔部13f。再者,於後側之側壁部13b之上部,於對應於自繞線管40伸出之線圈37之一對終端部38之位置,設置有2個配線孔13e。
如圖3與圖6所示,以使下盒體13之3個嵌合凸部13d分別嵌合於固持件60之3個定位孔65內之方式將固持件60配置於下盒體13內,藉此以於下盒體13內經定位之狀態組入固持件60。藉由該定位,自繞線管40之背面43伸出之2個終端部38分別自側壁部13b之2個配線孔13e向外部伸出,且,固持件60之第2開口67與下盒體13之孔部13f於上下方向上連通。由於第2開口67與孔部13f連通,故可使配置於第2開口67之上方之線圈37與外部相互連通。藉由該構成,可自外部通過第2開口67與孔部13f流入彈性樹脂等,藉此,於將彈性填充於樹脂下盒體13之內底及第2開口67內、與位於第2開口67之上方之線圈37之間時,可提高線圈37相對於固持件60之穩定性、及固持件60相對於下盒體13之穩定性,且提高耐衝擊性。
於將振動板21與可撓性片材22配置於內部之上盒體14、與將磁場產生單元30、電樞51、傳遞體52、及保持捲繞有線圈37之繞線管40之固持件60配置於內部之下盒體13相互固定時,藉由振動板21與可撓性片材22將盒體12之內部之空間劃分為上下。較振動板21及可撓性片材22更上側且上盒體14之內部之空間為發音側空間,發音側空間自形成於上盒體14之前側之側壁部14b之發音口14d連通於外部空間。如圖2與圖3所示,於盒體12之前方之外側,固定有連通於上述發音口14d之發音嘴15。
如圖2與圖3所示,於下盒體13後方之側壁部13b開口有一對配線孔13e,自繞線管40之背面43伸出之一對終端部38分別自一對配線孔13e被引出至外部。於盒體12之後方之側壁部之外部固定有基板16,終端部38穿過形成於基板16之小孔內並藉由焊接堵塞該小孔,再者,藉由以樹脂密封基板16之外周,而自外側封閉配線孔13e。
發音裝置11之組裝作業如下所述。 如圖3與圖4所示,該發音裝置11以各個開口端部13c、14c於俯視時相互一致之方式,固定組入有各零件之上盒體14與下盒體13。於上盒體14中,定位並固定振動板21與可撓性片材22。於下盒體13中,於相對於固持件60將繞線管40定位後,分別定位磁場產生單元30、電樞51、及傳遞體52,再者,相對於下盒體13定位該狀態之固持件60。
對於上盒體14側,如圖3與圖4所示,將振動板21重疊接合於可撓性片材22之下表面,將可撓性片材22之外周緣部22a配置於上盒體14之內表面14e之特定位置並藉由接著膜片23接著固定。
對於下盒體13側,如圖3與圖4所示,首先,將上部磁鐵34接合於上部磁軛31之內表面31a,將下部磁鐵35接合於下部磁軛32之底面部32a之內表面32c(上表面),以雷射點焊等固定上部磁軛31與下部磁軛32而組裝磁場產生單元30。
接著,對固持件60組裝繞線管40。對於繞線管40,預先以於Y方向延伸之捲軸為中心環繞導線之方式捲繞線圈37。 繞線管40之組裝藉由以下而進行:首先將前後方向(Y方向)之前側插入至固持件60之內部,將接合面41按壓於定位部63之後端面63c,自該狀態將繞線管40之後側向下地朝固持件60之內部壓入。裝入繞線管40之後側之操作進行直到彈推部64之突出部64a對被彈推部44抵接,且繞線管40之底面與底板61相接為止。藉此,如圖7(a)所示,於前後方向上,接合面41抵接於定位部63之後端面63c,且彈推部64之突出部64a抵接於被彈推部44,故被彈推部44因彈推部64之彈力而向定位部63側被彈推。藉由該彈推,將繞線管40定位且保持於定位部63與彈推部64之間。又,於左右方向上,藉由作為一對夾持部之第2側壁部62b夾持繞線管40及捲繞於此之線圈37。
接著,對組裝有繞線管40之固持件60組裝磁場產生單元30。磁場產生單元30係以側面部32b之左右方向之外側側面接觸於固持件60之一對第1側壁部62a,且上部磁軛31與下部磁軛32之背面30a與繞線管40之接合面41接觸之方式,向固持件60內插入。固持件60內之磁場產生單元30之高度方向之調整係藉由使用通過設置於底板61之第1開口66向固持件60內導入之定位夾具將底面部32a之底面上推,或藉由將上部磁軛31之上表面即接合面31b下壓而進行。此時,使上部磁鐵34與下部磁鐵35之間隙g之Z方向(高度方向)之中心、與繞線管40之空間42之Z方向之中心一致。於高度方向之調整後,以接著劑對繞線管40之接合面41固定上部磁軛31與下部磁軛32之背面30a,藉此完成前後方向之定位,且於該位置亦完成左右方向之定位。
電樞51由壓製加工形成,且以可動部51a與固定部51b可於Z方向上平行或大致平行地對向之方式加工彎曲部51c。接著,於將可動部51a插入至繞線管40之空間42及磁場產生單元30之間隙g後,將固定部51b直接頂接於上部磁軛31之上表面即接合面31b並以雷射點焊等固定。
可藉由預先提高上部磁軛31與下部磁軛32之加工精度,且提高電樞51之壓製加工精度,而使電樞51之可動部51a與線圈37之中心、2個磁鐵34、35間之間隙g之中心高精度地一致。間隙g之中心與可動部51a之間之Z方向之相對位置誤差僅依存於上部磁軛31與下部磁軛32之尺寸公差以及組裝公差、與電樞51之尺寸公差。因此,可藉由以該等公差成為最小之方式進行加工,而無須將電樞51組裝於磁場產生單元30時之Z方向之位置調整,可僅以Y方向之位置調整組裝電樞51。
接著,對電樞51之前端部51d之前端面51e,藉由雷射焊接、接著或焊接而固定傳遞體52之下端部52b。藉由以上之步驟,如圖7(a)、(b)與圖8所示,形成相對於固持件60而定位捲繞有線圈37之繞線管40、磁場產生單元30、電樞51、及傳遞體52之構造體11A。
接著,使圖7(a)、(b)與圖8所示之構造體11A收納於下盒體13內。具體而言,如圖3與圖6所示,以使下盒體13之3個嵌合凸部13d分別嵌合於固持件60之3個定位孔65內之方式,將固持件60配置於下盒體13內。藉此,可於下盒體13內將組裝有各構件之固持件60定位。藉由如此定位,自繞線管40之背面43伸出之2個終端部38自下盒體13之側壁部13b之2個配線孔13e分別向外部伸。
又,由於固持件60之第2開口67與下盒體13之孔部13f亦於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定位,故於上下方向相互連通。由於下盒體13之孔部13f朝外部開放,故配置於第2開口67之上方之線圈37與外部相互連通。藉由該構成,可自外部通過第2開口67與孔部13f流入彈性樹脂,藉此,可於下盒體13之內底及第2開口67內、與位於第2開口67之上方之線圈37之間填充彈性樹脂而接著固定,且可藉由樹脂之彈性提高耐衝擊性。
接著,使如上所述組入各零件之上盒體14與下盒體13以各自之開口端部13c、14c於俯視時相互一致之方式固定。固定係藉由雷射點焊或接著進行。又,傳遞體52之上端部52a插入至形成於振動板21之安裝孔21e,進而插入至位於安裝孔21e之上方之可撓性片材22所設置之孔部22e。振動板21、可撓性片材22、及傳遞體52以接著劑或焊接固定。 此處,藉由以能與傳遞體52之間形成間隙之方式預先擴大形成於振動板21之安裝孔21e與設置於可撓性片材22之孔部22e,而於使下盒體13與上盒體14結合時,無須進行向Y方向之相對位置調整即可安裝傳遞體52。
最後,以基板16覆蓋下盒體13之配線孔13e,將自下盒體13之配線孔13e伸出之線圈37之終端部38焊接於基板16。再者,於上盒體14之前表面,於發音口14d所對應之位置固定發音嘴15而完成組裝。
本實施形態之發音裝置11可藉由於固持件60中將繞線管40向前側彈推之構造、及使固持件60對下盒體13嵌合之構造,而簡單且精度良好地進行線圈37之定位。又,藉由使用固持件60,磁場產生單元30與電樞51之定位亦變得容易,進而可提高裝置整體之組裝性。
接著,對發音裝置11之動作進行說明。 發音裝置11之動作係當語音電流被賦予至線圈37時,於電樞51感應磁場。利用於電樞51感應之磁場、與於上部磁鐵34與下部磁鐵35之間隙g內產生之磁場,使電樞51之可動部51a產生向Z方向之振動。該振動經由傳遞體52傳遞至振動板21。此時,以可撓性片材22支持之振動板21以支點側端部21c為支點,自由端21b向Z方向振盪而進行振動。藉由振動板21之振動,於上盒體14之內部之發音空間產生音壓,該音壓自發音口14d經由發音嘴15向外部輸出。
該發音裝置11由於電樞51為U字形狀,且固定部51b為Y方向較長,故固定部51b中之未固定於上部磁軛31之部分亦作為振動部發揮功能。因此,可延長振動部分之自由長度,可擴大低音域之發音能量。
由於以如上方式構成,故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發音裝置11,可獲得以下之效果。 (1)藉由使用固持件60,線圈37與繞線管40、與磁場產生單元30之定位變得容易故組裝性提高,藉此,可將製造步驟簡化,可壓低製造成本。又,藉由固持件60與下盒體13之嵌合,線圈37、磁場產生單元30、及電樞51相對於下盒體13之定位精度提高。因此,亦可抑制電樞51之前端面51e、與振動板21之安裝孔21e之位置偏差,而可抑制THD。
(2)藉由於固持件60設置定位部63與彈推部64,並藉由彈推部64將捲繞有線圈37之繞線管40向定位部63之後端面63c彈性彈推之構成,無須特別之調整作業,即可精度良好且簡單地將線圈37定位保持於固持件60內之特定位置,從而組裝性提高。
(3)固持件60由板材構成,且藉由彎曲加工而分別形成第1側壁部62a、第2側壁部62b、定位部63、及彈推部64,故可簡單且精度良好地形成。
(4)由於對固持件60一體構成定位部63與彈推部64,故可精度良好地夾持捲繞有線圈37之繞線管40。
(5)由於亦對固持件60一體構成第1側壁部62a與第2側壁部62b,故可分別精度良好地保持磁場產生單元30與繞線管40。藉由將第1側壁部62a、第2側壁部62b、定位部63、及彈推部64設置於固持件60,可將固持件60設為共通之安裝基準零件,可精度良好地組裝捲繞有線圈37之繞線管40與磁場產生單元30。再者,由於將磁場產生單元30與繞線管40確實地保持於特定位置,故可正確且容易地進行電樞51之定位。
(6)由於相對於固持件60精度良好且確實地保持具有被彈推部44與空間42之繞線管40,故可相對於固持件60及下盒體13精度良好地定位捲繞於繞線管40之線圈37,又,可精度良好地進行插入至空間42內之電樞51之定位。
(7)由於於固持件60設置有第1開口66,故可自第1開口66將工具等導入至固持件60內,藉此,可藉由將下部磁軛32之底面上推,而簡單地使磁場產生單元30之高度位置上升。
(8)於固持件60之底板61設置有3個定位孔65,且以對應於定位孔65之方式,於下盒體13設有3個嵌合凸部13d,因此可藉由使定位孔65與嵌合凸部13d分別嵌合,而容易且正確地將固持件60配置於下盒體13內之特定位置。藉此,可相對於下盒體13簡便且正確地定位組入於固持件60內之磁場產生單元30、線圈37、繞線管40、電樞51、及傳遞體52。
(9)由於設置於固持件60之第2開口67、及於下盒體13中對應於第2開口67之位置設置有孔部13f,故可通過下盒體13之底部13a自外部填充彈性樹脂。由於第2開口67位於線圈37之下方,故可將導入之彈性樹脂填充於固持件60與線圈37之間、及下盒體13之內底與孔部13f及線圈37之間。藉此,提高線圈37之保持力,而防止於掉落等而施加過度之衝擊時之線圈37之脫落。
以下對變化例進行說明。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將線圈37捲繞於繞線管40,並將該狀態之繞線管40組裝於固持件60,但亦可不使用繞線管,而將線圈直接組裝於固持件60(參照圖9(a)所示之第1變化例)。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作為嵌合部,使用設置於下盒體13之嵌合凸部13d、與作為貫通孔設置於固持件60之定位孔65,但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設為以下形態:於固持件60之底面設置向下方突出之3個突起,且於下盒體13之底部13a之對應之位置設置有底之3個凹部。
側壁部62只要可於X方向上分別夾持磁場產生單元30與固持件60,則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所示之構成。例如,亦可不如上述實施形態之第1側壁部62a與第2側壁部62b般於高度方向(Z方向)上設置差異。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將電樞51固定於上述磁軛31,但亦可為固定於上述磁軛31以外之構件之構成。例如,可將可動部51a與固定部51b之上下關係顛倒,而將固定部51b固定於固持件60之底板61。
圖9(a)係顯示第1變化例之構成之圖,且為沿著X方向觀察對固持件160組裝有磁場產生單元130與線圈137之狀態的圖。於圖9(a)中顯示固持件160之通過定位部163之位置之剖面。
第1變化例之固持件160與上述實施形態之固持件60之不同點在於:取代上述實施形態之固持件60之定位部63,而設置自底板161向上側突出之定位部163。定位部163藉由壓製加工,且於底板161之左右方向之兩端各設有1個,且於各者中,將於大致上下方向延伸之抵接面163a設置於彈推部164側。又,雖未圖示,但將與上述實施形態之一對側壁部62同樣之構成之側壁部設置於左右方向之兩端。
又,線圈137不使用上述實施形態之繞線管40而組裝於固持件160,於第1變化例之固持件160,與上述實施形態之彈推部64同樣地,於固持件160之後端將左右方向之兩端向上側彎折,藉此形成一對彈推部164。於彈推部164,藉由彎曲加工而形成於其中途向前側突出之突出部164a。
對於以上構成之固持件160,將線圈137配置於後側之特定位置時,於左右方向(X方向)上,藉由作為一對夾持部之側壁部夾持線圈137。又,於前後方向(Y方向)上,使線圈137之前表面137a抵接於定位部163之抵接面163a,且使彈推部164之突出部164a抵接於線圈137之後表面即被彈推部137b。上述被彈推部137b藉由彈推部164之彈力而向定位部163側被彈推,藉此將線圈137定位且保持於定位部163與彈推部164之間。
於線圈137之前表面137a,對與上述實施形態之磁場產生單元30同樣的構成之磁場產生單元130之朝向Y方向之背面130a藉由接著劑等固定。此時,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地,以線圈37之捲繞中心線與磁場產生單元130中之上部磁鐵與下部磁鐵(未圖示)之間隙之中心一致之方式定位且相互固定。 另,於圖9(a)之第1變化例中,不設置繞線管而將線圈137直接組裝於固持件160,但亦可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地將線圈137捲繞於繞線管,且將該繞線管組裝於固持件160。於該情形時,使繞線管之前側之接合面抵接於定位部163之抵接面163a、且於該接合面固定磁場產生單元130之背面130a。又,對繞線管之後側之側面即被彈推部抵接彈推部164之突出部164a。
圖9(b)係顯示第2變化例之構成之圖,且為沿著X方向觀察對固持件260組裝有磁場產生單元230、與捲繞有線圈237之繞線管240之狀態的圖。於圖9(b)中顯示固持件260之通過定位部263之位置之剖面。
第2變化例之固持件260與上述實施形態之固持件60之不同點在於:取代上述實施形態之固持件60之定位部63,而設置作為於厚度方向(Z方向)貫通底板261之孔之定位部263。定位部263係於底板261中,以沿著左右方向(X方向)之方式設置,且設置於與繞線管240之接合面241對應之範圍。藉由將定位部263形成為貫通孔,可簡單且精度良好地形成,因而有助於線圈237等之高精度定位。 又,雖未圖示,但將與上述實施形態之一對側壁部62同樣的構成之側壁部設置於左右方向之兩端。
線圈237以捲繞於繞線管240之狀態組裝於固持件260。繞線管240之Y方向前側之側面作為接合面241以正交於Y方向之方式形成,Y方向後側之側面即被彈推部244亦以正交於Y方向之方式形成。
於第2變化例之固持件260,與上述實施形態之彈推部64同樣地,於固持件260之後端,將左右方向之兩端向上側彎折,藉此形成一對彈推部264。於彈推部264,藉由彎曲加工而形成於其中途向前側突出之突出部264a。
對於以上構成之固持件260,將捲繞有線圈237之繞線管240配置於後側之特定位置時,於左右方向(X方向)上,藉由作為一對夾持部之側壁部夾持繞線管240及線圈237。又,於前後方向(Y方向)上,繞線管240之接合面241抵接於定位部263之前側之內側面即抵接面263a,且彈推部264之突出部264a抵接於繞線管240之後表面即被彈推部244。被彈推部244藉由彈推部264之彈力而向定位部263側被彈推,藉此將繞線管240及線圈237定位且保持於定位部263與彈推部264之間。
於繞線管240之接合面241,對與上述實施形態之磁場產生單元30同樣的構成之磁場產生單元230之朝向Y方向之背面230a藉由接著劑等固定。此時,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地,以線圈237之捲繞中心線與磁場產生單元230中之上部磁鐵與下部磁鐵(未圖示)之間隙之中心一致之方式定位且相互固定。 另,於圖9(b)之第2變化例中,將線圈237捲繞於繞線管240而組裝於固持件260,但亦可與第1變化例同樣地,不使用繞線管而將線圈237直接組裝於固持件260。
圖9(c)係顯示第3變化例之構成之圖,且為沿著X方向觀察對固持件360組裝有磁場產生單元230、與捲繞有線圈237之繞線管240之狀態的圖。於圖9(c)中顯示固持件360之通過定位部363之位置之剖面。於第3變化例中,由於磁場產生單元230、線圈237、及繞線管240為與第2變化例相同之構成,故標註相同之參照符號。
第3變化例之固持件360取代第2變化例之固持件260之定位部263,而將作為有底之凹部之定位部363設置於底板361。定位部363與第2變化例之定位部263同樣地,於底板361中,以沿著左右方向(X方向)之方式設置,且設置於與繞線管240之接合面241對應之範圍。藉由將定位部363形成為凹部,可簡單且精度良好地形成,因而有助於線圈237等之高精度定位。 又,雖未圖示,但於左右方向之兩端設置有與上述實施形態之一對側壁部62同樣的構成之側壁部。
於第3變化例之固持件360,與上述實施形態之彈推部64同樣地,於固持件360之後端,將左右方向之兩端向上側彎折,藉此形成一對彈推部364。於彈推部364,藉由彎曲加工而形成於其中途向前側突出之突出部364a。
對於以上構成之固持件360,將捲繞有線圈237之繞線管240配置於後側之特定位置時,於左右方向(X方向)上,藉由作為一對夾持部之側壁部夾持繞線管240及線圈237。又,於前後方向(Y方向)上,使繞線管240之接合面241抵接於定位部363之前側之內側面即抵接面363a,且使彈推部364之突出部364a抵接於繞線管240之後表面即被彈推部244。被彈推部244藉由彈推部364之彈力而向定位部363側被彈推,藉此將繞線管240及線圈237定位且保持於定位部363與彈推部364之間。 已對本發明一面參照上述實施形態一面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者,而可於改良之目的或本發明之思想範圍內進行改良或變更。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如以上所述,本發明之發音裝置於可簡單且精度良好地進行線圈之對位之點有用。
11‧‧‧發音裝置
11A‧‧‧構造體
12‧‧‧盒體
13‧‧‧下盒體
13a‧‧‧底部
13b‧‧‧側壁部
13c‧‧‧開口端部
13d‧‧‧嵌合凸部(嵌合部)
13e‧‧‧配線孔
13f‧‧‧孔部
14‧‧‧上盒體
14a‧‧‧頂部
14b‧‧‧側壁部
14c‧‧‧開口端部
14d‧‧‧發音部
14e‧‧‧內表面
15‧‧‧發音嘴
16‧‧‧基板
21‧‧‧振動板
21a‧‧‧緣部
21b‧‧‧自由端
21c‧‧‧支點側端部
21d‧‧‧肋部
21e‧‧‧安裝孔
22‧‧‧可撓性片材
22a‧‧‧外周緣部
22e‧‧‧孔部
23‧‧‧接著膜片
23a‧‧‧開口部
23b‧‧‧外周面
30‧‧‧磁場產生單元
30a‧‧‧背面
31‧‧‧上部磁軛
31a‧‧‧內表面
31b‧‧‧接合面
32‧‧‧下部磁軛
32a‧‧‧底面部
32b‧‧‧側面部
32c‧‧‧內表面
34‧‧‧上部磁鐵
34a‧‧‧下表面
35‧‧‧下部磁鐵
35a‧‧‧上表面
37‧‧‧線圈
38‧‧‧終端部
40‧‧‧繞線管
41‧‧‧接合面(被抵接部)
42‧‧‧空間
43‧‧‧背面
44‧‧‧被彈推部
51‧‧‧電樞
51a‧‧‧可動部
51b‧‧‧固定部
51c‧‧‧彎曲部
51d‧‧‧前端部
51e‧‧‧前端面
52‧‧‧傳遞體
52a‧‧‧上端部
52b‧‧‧下端部
60‧‧‧固持件(支持構件)
61‧‧‧底板
62‧‧‧側壁部
62a‧‧‧第1側壁部(夾持部)
62b‧‧‧第2側壁部(夾持部)
63‧‧‧定位部
63a‧‧‧區域
63b‧‧‧下部
63c‧‧‧後端面
64‧‧‧彈推部
64a‧‧‧突出部
65‧‧‧定位孔(嵌合部)
66‧‧‧第1開口
67‧‧‧第2開口
130‧‧‧磁場產生單元
130a‧‧‧背面
137‧‧‧線圈
137a‧‧‧前表面
137b‧‧‧被彈推部
160‧‧‧固持件(支持構件)
161‧‧‧底板
163‧‧‧定位部
163a‧‧‧抵接面
164‧‧‧彈推部
164a‧‧‧突出部
230‧‧‧磁場產生單元
230a‧‧‧背面
237‧‧‧線圈
240‧‧‧繞線管
241‧‧‧接合面(被抵接部)
244‧‧‧被彈推部
260‧‧‧固持件(支持構件)
261‧‧‧底板
263‧‧‧定位部
263a‧‧‧抵接面
264‧‧‧彈推部
264a‧‧‧突出部
360‧‧‧固持件(支持構件)
361‧‧‧底板
363‧‧‧定位部
363a‧‧‧抵接面
364‧‧‧彈推部
364a‧‧‧突出部
g‧‧‧間隙
III-III'‧‧‧線
IV-IV'‧‧‧線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發音裝置之構成的立體圖。 圖2係圖1所示之發音裝置之分解立體圖。 圖3係圖1之III-III'線之剖視圖。 圖4係圖3之IV-IV'線之剖視圖。 圖5(a)、(b)係顯示繞線管與固持件之關係之分解立體圖。 圖6係顯示固持件與下盒體之關係之分解立體圖。 圖7(a)係顯示將捲繞有線圈之繞線管、與插通電樞並安裝有傳遞體之磁場產生單元安裝於固持件之狀態的側視圖,(b)係(a)之前視圖。 圖8係圖7(a)之後視圖。 圖9(a)係顯示第1變化例之固持件、磁場產生單元及線圈之構成的圖,(b)係顯示第2變化例之固持件、磁場產生單元、繞線管及線圈之構成的圖,(c)係顯示第3變化例之固持件、磁場產生單元、繞線管及線圈之構成的圖。

Claims (9)

  1. 一種發音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振動板;電樞,其以磁性材料形成;磁鐵,其與上述電樞對向;磁軛,其支持上述磁鐵;線圈;傳遞體,其將上述電樞之振動向上述振動板傳遞;及支持構件,其保持上述線圈;且 上述支持構件具備定位部與彈推部, 上述線圈係藉由上述彈推部而被朝向上述定位部彈性推壓,而被定位且保持於上述定位部與上述彈推部之間。
  2. 如請求項1之發音裝置,其中上述支持構件包含板材,且上述定位部係由形成於上述板材之孔構成,或藉由上述板材之彎曲加工而形成。
  3. 如請求項1或2之發音裝置,其中上述彈推部係藉由使上述支持構件之一部分彎曲而一體形成。
  4. 如請求項1之發音裝置,其中上述支持構件具備至少一對夾持部,其等於相對於上述線圈抵接於上述定位部之方向正交之方向上夾持上述線圈。
  5. 如請求項1之發音裝置,其中上述線圈捲繞於具備被抵接部與被彈推部之繞線管而形成,且 使上述被抵接部與上述定位部相互抵接,且使上述被彈推部與上述彈推部相互抵接,藉此將上述線圈定位。
  6. 如請求項1之發音裝置,其中於上述支持構件設置有保持上述磁軛之側面之保持部。
  7. 如請求項6之發音裝置,其中於上述支持構件形成有可供保持與上述保持部所保持之上述磁軛之側面不同之面並使上述磁軛升降之第1開口。
  8. 如請求項1之發音裝置,其中具有收納上述支持構件之盒體,且於上述盒體與上述支持構件分別形成有規定上述支持構件對上述盒體之組入位置之至少一對嵌合部。
  9. 如請求項1之發音裝置,其中於上述支持構件設置使外部與上述線圈相互連通之第2開口,且將彈性樹脂填充於上述盒體之內底及上述第2開口內與上述線圈之間。
TW107124459A 2017-09-05 2018-07-16 發音裝置 TWI6806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0179A JP2021002697A (ja) 2017-09-05 2017-09-05 発音装置
JP2017-170179 2017-09-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4319A TW201914319A (zh) 2019-04-01
TWI680679B true TWI680679B (zh) 2019-12-21

Family

ID=65634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4459A TWI680679B (zh) 2017-09-05 2018-07-16 發音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002697A (zh)
TW (1) TWI680679B (zh)
WO (1) WO2019049846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86615A (ja) * 2004-12-27 2006-07-13 Star Micronics Co Ltd 電気振動変換器
US8810936B2 (en) * 2010-07-12 2014-08-19 Lg Innotek Co., Ltd. Voice coil motor
TWI508575B (zh) * 2010-07-09 2015-11-11 Shure Acquisition Holdings Inc 驅動銷之形成方法及傳感器之總成
WO2017018074A1 (ja) * 2015-07-29 2017-02-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音響変換装置及び音声出力機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86615A (ja) * 2004-12-27 2006-07-13 Star Micronics Co Ltd 電気振動変換器
TWI508575B (zh) * 2010-07-09 2015-11-11 Shure Acquisition Holdings Inc 驅動銷之形成方法及傳感器之總成
US8810936B2 (en) * 2010-07-12 2014-08-19 Lg Innotek Co., Ltd. Voice coil motor
WO2017018074A1 (ja) * 2015-07-29 2017-02-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音響変換装置及び音声出力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4319A (zh) 2019-04-01
JP2021002697A (ja) 2021-01-07
WO2019049846A1 (ja) 2019-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47293A1 (en) Vibration generator moving vibrator by magnetic field generated by coil and holder used in vibration-generator
JP6029854B2 (ja) 振動子及び振動発生器
US20180184210A1 (en) Sound generation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JP6120539B2 (ja) 振動発生器
TWI680679B (zh) 發音裝置
JP6014787B1 (ja) 発音装置
US20200275214A1 (en) Acoustic converter and sound output device
US10448169B2 (en) Sound producing device
JP6181836B2 (ja) 振動発生器
JP6346688B2 (ja) 振動発生器
JP6491275B2 (ja) 振動発生器
JP6423911B2 (ja) 振動発生器
JP2019092113A (ja) 発音装置
JP2017059986A (ja) 発音装置
WO2017047198A1 (ja) 発音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9098181A1 (ja) 発音装置
JP6472560B2 (ja) 振動発生器
JP2017059988A (ja) 発音装置
CN109314831A (zh) 发音装置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