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3853B - 透镜单元 - Google Patents

透镜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3853B
CN109073853B CN201780028252.7A CN201780028252A CN109073853B CN 109073853 B CN109073853 B CN 109073853B CN 201780028252 A CN201780028252 A CN 201780028252A CN 109073853 B CN109073853 B CN 1090738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unit
protruding
optical axis
spac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82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73853A (zh
Inventor
增泽智成
吉田大树
益居健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OFilm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OFilm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OFilm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OFilm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073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38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73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38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29D11/00403Producing compound len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30Detection related to theft or to other events relevant to anti-theft systems
    • B60R25/305Detection related to theft or to other events relevant to anti-theft systems using a camera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lens and mount having complementary engagement means, e.g. screw/threa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6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retaining rings or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932Combined cutting and grind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镜单元,收容于镜筒的内侧,具有:第一透镜,具备第一透镜部和从所述第一透镜部向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展开的第一展开部;第二透镜,具备第二透镜部和从所述第二透镜部向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展开的第二展开部,所述第二透镜比所述第一透镜靠像面侧;间隔环,具有在光轴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第一展开部与所述第二展开部之间的主体部、从所述主体部的物体侧向所述光轴方向突出的多个第一突出部、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像面侧向所述光轴方向突出且在沿所述光轴方向投影时相对于所述第一突出部错开配置的多个第二突出部,且所述间隔环被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夹持而规定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间隔。

Description

透镜单元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张2016年3月23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16-059088号的优先权,并且通过对照将其全文援引于本说明书。
本申请涉及透镜单元。
背景技术
作为将多个透镜收容于一个镜筒的透镜单元的一例,存在日本特开 2009-210693号公报及日本特开昭61-105519号公报所记载的透镜单元。
在日本特开2009-210693号公报的透镜单元中,在连接透镜和压环的环状的定位构件的周向的相同位置形成有向光轴方向的物体侧及像面侧突出的凸部。
在日本特开昭61-105519号公报的透镜单元中,在间隔环的上下表面上形成有与透镜的倾斜面卡合的突部。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日本特开昭61-105519号公报的透镜单元中,由于透镜的倾斜面与间隔环的内侧端部接触,所以在透镜热膨胀时作用于间隔环的压缩力成为分力,间隔环难以在光轴方向上被压缩。
另一方面,存在具有光透过的透镜部和从透镜部向与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展开的展开部的透镜。在具有具备展开部的透镜的透镜单元中设置专利文献1的定位构件时,由于透镜的展开部与定位构件的凸部在光轴方向上接触,所以在力作用于光轴方向时,与专利文献2的结构相比力不易分散,间隔环容易被压缩。
在具备凸部的间隔环配置于两个透镜之间的透镜单元中,透镜单元的外部温度上升时,透镜在光轴方向上膨胀。并且,因透镜在光轴方向上膨胀,在间隔环上沿光轴方向作用压缩力,所以存在凸部塑性变形的可能性。再有,在间隔环的凸部塑性变形时,两个透镜的光轴方向的间隔从设定间隔收缩。
本申请考虑上述事实而提供一种透镜单元,相比被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夹持的间隔环的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在光轴方向上排列的结构,能够抑制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间隔从设定间隔收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申请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具有:第一透镜,其具备第一透镜部和从第一透镜部向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展开的第一展开部,且第一透镜收容于镜筒的内侧;第二透镜,其具备第二透镜部和从第二透镜部向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展开的第二展开部,且第二透镜收容于镜筒的内侧的比第一透镜靠像面侧的位置;以及间隔环,其具有在光轴方向上配置于第一展开部与第二展开部之间的主体部、从主体部的物体侧向光轴方向突出的多个第一突出部、以及从主体部的像面侧向光轴方向突出且在沿光轴方向投影时相对于第一突出部错开配置的多个第二突出部,且间隔环被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夹持而规定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间隔。
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在镜筒的内侧从物体侧起依次收容第一透镜、间隔环、第二透镜。在间隔环中,第一突出部从主体部向物体侧突出,第二突出部从主体部向像面侧突出。并且,间隔环被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夹持而规定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间隔。
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因透镜单元的外部温度的上升而使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受到加热时,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膨胀。并且,由于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的光轴方向的膨胀被镜筒限制,所以在间隔环上作用光轴方向的压缩力。在间隔环中,由于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在沿光轴方向投影的状态下错位,所以与在光轴方向上排列的结构相比,从第一透镜向第一突出部作用的压缩力难以向第二突出部作用,从第二透镜向第二突出部作用的压缩力难以向第一突出部作用。
即使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膨胀,也由于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在光轴方向上不易被压缩,所以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不易变形。也就是说,在透镜单元中,由于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不易变形,所以与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在光轴方向上排列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间隔从设定间隔收缩。
在本申请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的至少一方为树脂制。
在第二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由于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的至少一方为树脂制,所以与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为玻璃制的结构相比,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的至少一方的热膨胀系数大。虽然因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的至少一方的热膨胀系数变大而使在间隔环上作用的光轴方向的压缩力变大,但由于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没有在光轴方向上排列,所以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不易变形。也就是说,在透镜单元中,由于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不易变形,所以即使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的至少一方为树脂制,也能够抑制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间隔从设定间隔收缩。
本申请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的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在沿光轴方向投影时在主体部的周向上错开配置。
在第三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沿光轴方向观察间隔环时,周向的长度比径向的宽度长。也就是说,使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沿周向错开的结构与使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沿径向错开的结构相比,能够扩宽沿光轴方向投影时的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间隔。
通过扩宽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间隔,能够利用间隔环的主体部所具有的弯曲弹性力吸收压缩力,因此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不易变形。由于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不易变形,所以与使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沿径向错开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间隔从设定间隔收缩。
本申请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的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在沿光轴方向投影时在主体部的周向上交替排列。
在第四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由于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在沿光轴方向投影时在主体部的周向上交替排列,所以与非交替排列的结构相比,抑制第一突出部或第二突出部偏向主体部的周向的一部分。由于第一突出部或第二突出部未偏向主体部的周向的一部分配置,所以在从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向间隔环作用压缩力时,能够使压缩力沿间隔环的周向分散。
本申请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的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在沿光轴方向投影时在主体部的径向上错开配置。
在第五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由于在沿光轴方向投影时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在主体部的径向上排列,所以能够在主体部的周向的相同位置承受压缩力。
本申请的第六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的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在沿光轴方向投影时在与主体部的周向交叉且与主体部的径向交叉的倾斜方向上错开配置。
在第六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由于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相比在倾斜方向上错开,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成为对角配置,所以与在周向或径向上错开的结构相比,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间隔扩宽。通过扩宽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间隔,能够利用间隔环的主体部所具有的弯曲弹性力吸收压缩力,所以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不易变形。由于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不易变形,所以与使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在径向上错开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间隔从设定间隔收缩。
本申请的第七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的第二突出部配置在比第一突出部靠光轴侧的位置。
在第七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由于像面侧的第二突出部配置在比物体侧的第一突出部靠光轴侧的位置,所以沿光轴方向观察时,配置第一突出部的假想圆的直径比配置第二突出部的假想圆的直径大。也就是说,能够抑制从物体侧射入的光的一部分被物体侧的第一突出部遮挡。
在本申请的第八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的主体部上,在沿光轴方向观察时形成有浇口切割部,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在沿光轴方向观察时相对于通过浇口切割部的中央和主体部的中心的假想线对称配置。
在形成有浇口切割部的间隔环中,由于主体部的浇口切割部与主体部的其他部位相比径向的宽度窄,所以在作用有压缩力时,浇口切割部与其他部位相比容易变形。在第八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以浇口切割部为基准,在相对于假想线的一侧和另一侧对称配置有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所以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不会偏向相对于假想线的一侧或另一侧。由于在主体部中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没有偏向配置,所以与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未相对于假想线对称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压缩力集中于主体部的一部分。
本申请中的浇口切割部不限于在间隔环的注射成型时将熔融的树脂材料导入成型模具内的导入部(浇口)的痕迹的一部分残留于成型间隔环的结构,也包括为了不留痕迹而将间隔环的浇口痕全部切断去除的结构。
在本申请的第九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的至少一方配置在假想线上。
在第九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通过将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的至少一方配置在假想线上,使得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的至少一方存在于主体部的宽度狭窄的部位即浇口切割部。通过使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的至少一方存在于浇口切割部,使得浇口切割部得到加强,所以能够抑制浇口切割部的变形。
在本申请的第十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的浇口切割部的相对于假想线的一侧和另一侧,对称配置有第一突出部或第二突出部。
在第十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中,由于在浇口切割部的相对于假想线的一侧和另一侧对称配置第一突出部或第二突出部,所以在浇口切割部的假想线上不存在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并且,在浇口切割部上作用有压缩力时,由于在浇口切割部不存在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所以利用浇口切割部的弯曲弹性力吸收压缩力,从而能够抑制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间隔从设定间隔收缩。
根据第一方式~第十方式的任一方式所述的透镜单元,第十一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为车载用或监视用的透镜单元。
在第十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载用或监视用的透镜单元中,虽然存在暴露于高温的情况,但即使在暴露于高温的情况下,与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在光轴方向上排列的结构相比,也能够抑制透镜单元的性能劣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可提供一种透镜单元,与被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夹持的间隔环的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在光轴方向上排列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间隔从设定间隔收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单元的整体结构及摄像模块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隔环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隔环上作用压缩力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间隔环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隔环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隔环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隔环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隔环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间隔环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隔环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间隔环的俯视图。
图12是从物体侧观察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间隔环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在比较例所涉及的间隔环上作用压缩力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申请所涉及的透镜单元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透镜单元涉及的是,在监视用相机或车载用相机等有可能暴露于高温而难以维持成像性能的环境下使用,能够减少性能劣化的透镜单元。所谓监视用的透镜单元是指,设置于建筑物等,用于观察周围的物体等的透镜单元。所谓车载用的透镜单元是指,设置于车辆的内部(车室内),用于观察车辆外部的物体等的透镜单元。
[第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摄像装置10。摄像装置10作为一例是用于车载相机的装置。另外,摄像装置10具有摄像模块20和透镜单元30。再有,摄像装置10将物体12的像经由透镜单元30成像于摄像模块20。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后的说明中,将透镜单元30中的光的光轴方向且后述的镜筒32的中心轴方向称为Z方向。再有,将透镜单元30的后述的透镜组34的径向且与Z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中的一方向称为Y方向,将与Z方向及Y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X方向。另外,将从物体侧向透镜单元30射入的光的光轴称为K,用单点划线或点来图示。在不区分X方向及Y方向而简称为径向时称为D方向。
〔摄像模块〕
摄像模块20具有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图像传感器或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图像传感器等摄像元件22。摄像元件22配置在后述的透镜单元30的光学系统的成像点,在X方向上具有与透镜单元30对置的像面22A。像面22A是沿着X-Y面配置的面。需要说明的是,在以后的说明中,将Z方向上的物体侧称为+Z侧,将像面侧称为-Z侧。
另外,摄像模块20由安装于透镜单元30的未图示的支架支承。再有,摄像模块20将透过透镜单元30而到达的光转换为电信号。转换后的电信号被转换为作为图像数据的模拟数据或数字数据。
〔透镜单元〕
透镜单元30作为一例具有镜筒32、透镜组34、定位构件36、定位构件38、间隔环40和密封件48。透镜组34、定位构件36、定位构件38、间隔环40及密封件48收容于镜筒32的内侧。
<镜筒>
图1所示的镜筒32形成为筒状,以Z方向为中心轴方向而配置。具体而言,镜筒32具有在Z方向上开口的筒部32A和覆盖筒部32A的-Z侧的底壁部32B。在筒部32A的+Z侧的端部,在热铆接后的状态下,形成有沿Z方向观察为圆形的开口部32C。在底壁部32B形成有沿Z方向贯通且内径小于开口部 32C的开口部32D。另外,在从镜筒32的开口部32C到开口部32D之间,形成有收容透镜组34、定位构件36、定位构件38、间隔环40及密封件48的收容部 33。
收容部33作为一例具有在镜筒32的内侧从+Z侧朝向-Z侧依次形成的第一收容部33A、第二收容部33B、第三收容部33C、第四收容部33D、第五收容部33E、第六收容部33F、第七收容部33G及第八收容部33H。
在第一收容部33A中收容有后述的透镜52及密封件48。在第二收容部33B中收容有定位构件36。在第三收容部33C中收容有后述的透镜54。在第四收容部33D中收容有定位构件38。在第五收容部33E中收容有后述的透镜 56。在第六收容部33F中收容有后述的透镜58。在第七收容部33G中收容有后述的间隔环40。在第八收容部33H中收容有后述的透镜62。
第一收容部33A的内壁、第二收容部33B的内壁、第四收容部33D 的内壁及第七收容部33G的内壁作为一例沿Z方向观察形成为圆形。虽然省略图示,但第二收容部33B的内径da、第四收容部33D的内径db、第七收容部33G 的内径dc满足da>db>dc。
第三收容部33C的内壁、第五收容部33E的内壁、第六收容部33F 的内壁、第八收容部33H的内壁作为一例在沿Z方向观察时形成为正八边形状。另外,第三收容部33C的内侧的空间、第五收容部33E的内侧的空间、第六收容部33F的内侧的空间、第八收容部33H的内侧的空间依次变小,第八收容部 33H的空间为最小的空间。
镜筒32中的开口部32C的周缘部作为一例形成为通过热铆接向光轴K侧弯曲的热铆接部32E。
<透镜组>
透镜组34作为一例具有从+Z侧起依次配置的透镜52、透镜54、透镜56、透镜58和透镜62。透镜58为第一透镜的一例。透镜62为第二透镜的一例。
透镜52作为一例为玻璃制。另外,在透镜52上形成有在Y方向上向光轴K侧凹陷的台阶53。透镜52中的比台阶53靠像面侧相比物体侧形成为小径,且嵌合有后述的密封件48。并且,透镜52使从+Z侧射入的光向一Z侧射出。
透镜54作为一例为玻璃制。另外,透镜54使从+Z侧射入的光向-Z 侧射出。透镜56作为一例为树脂制,具备透镜部56A和从透镜部56A向D方向展开的周缘部56B。另外,透镜56使从+Z侧射入的光向-Z侧射出。
透镜58为树脂制,具备第一透镜部58A和第一展开部58B。另外,透镜58收容于镜筒32的第六收容部33F。
在第一透镜部58A中,沿着Z方向的中心轴作为光轴K。另外,第一透镜部58A在沿Z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圆形。再有,第一透镜部58A在+Z侧及 -Z侧具有光学面(射入面及射出面)。
第一展开部58B在沿Z方向观察时从第一透镜部58A的光学面的周缘部向作为与Z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一例的D方向展开。另外,第一展开部58B 作为一例在沿Z方向观察时形成为环状,且作为以Z方向为厚度方向的周缘部。再有,在第一展开部58B的+Z侧的端部形成有沿着与Z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平面即端面58C。在第一展开部58B的-Z侧的端部形成有沿着与Z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平面即端面58D。端面58C与透镜56的周缘部56B接触。
透镜62为树脂制,具备第二透镜部62A和第二展开部62B。另外,透镜62收容于镜筒32的第八收容部33H。也就是说,透镜62收容在比透镜58 靠-Z侧的位置。
第二透镜部62A的沿着Z方向的中心轴作为光轴K。另外,第二透镜部62A在沿Z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圆形。再有,第二透镜部62A在+Z侧及-Z侧具有光学面(射入面及射出面)。
第二展开部62B在沿Z方向观察时从第二透镜部62A的光学面的周缘部向作为与Z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一例的D方向展开。另外,第二展开部62B 作为一例在沿Z方向观察时形成为环状,且作为以Z方向为厚度方向的周缘部。再有,在第二展开部62B的+Z侧的端部形成有沿着与Z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平面即端面62C。在第二展开部62B的-Z侧的端部形成有沿着与Z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平面即端面62D。端面62D与镜筒32的底壁部32B的+Z侧的端面接触。
定位构件36是沿Z方向观察为环状的构件,Z方向上的+Z侧的端面与透镜52接触,-Z侧的端面与透镜54接触,由此确定透镜52与透镜54的 Z方向的间隔。定位构件38是沿Z方向观察为环状的构件,Z方向上的+Z侧的端面与透镜54接触,-Z侧的端面与透镜56接触,由此确定透镜54与透镜56 的Z方向的间隔。
<间隔环>
图2表示从+Z侧沿Z方向观察间隔环40的状态。间隔环40通过将树脂材料注入未图示的成形模并硬化之后脱模而得到。另外,间隔环40具有主体部42、第一突出部44和第二突出部46。需要说明的是,在间隔环40中形成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的理由在于,若间隔环40中的与透镜58及透镜62接触的接触面的面积大,则难以提高面精度,结果是光轴K容易倾斜。也就是说,为了减小间隔环40与透镜58及透镜62的接触面积而提高接触面的面精度,形成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
(主体部)
主体部42在沿Z方向观察时作为一例形成为环状的一部分被2根弦在2个部位切掉而成的形状。换言之,在主体部42形成有成形后在周向的2 个部位将浇口部沿D方向切割而成的浇口切割部43A及浇口切割部43B。也就是说,主体部42在沿Z方向观察时具有圆弧状的两个外周面42A及外周面42B、直线状的侧面42C及侧面42D。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浇口切割部不限于间隔环的注射成型时将熔融的树脂材料导入成型模具内的导入部(浇口)的痕迹 的一部分残留于成型后的间隔环的结构。也就是说,所谓浇口切割部也包括为了不残留痕迹 而将间隔环的浇口痕全部切断去除的结构。
外周面42A及外周面42B与镜筒32的第七收容部33G的内壁面接触。侧面42C及侧面42D不与第七收容部33G的内壁面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将间隔环40的周向称为R方向。主体部42的D方向中央的R方向上的长度比主体部42的D方向的宽度中的最宽的宽度L1长。
图1所示的主体部42在Z方向上配置于第一展开部58B与第二展开部62B之间。另外,主体部42在Z方向上具有厚度。需要说明的是,将主体部42的+Z侧的面称为端面42E,将-Z侧的面称为端面42F。端面42E及端面42F 作为一例设为与Z方向正交的面。
(第一突出部)
第一突出部44是从主体部42的端面42E向Z方向的+Z侧突出的突出部。另外,第一突出部44具有沿着X-Y面的端面44A。再有,第一突出部44 的端面44A与第一展开部58B的端面58D接触。
在图2所示的间隔环40中,第一突出部44作为一例在主体部42 的R方向上隔开间隔形成有三个。三个第一突出部44中的两个第一突出部44 配置于D方向的宽度的中央部,一个第一突出部44配置于比D方向的宽度的中央部靠外侧的位置。另外,第一突出部44在沿Z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在R方向上长的圆弧状。
(第二突出部)
图1所示的第二突出部46是从主体部42的端面42F向Z方向的-Z 侧突出的突出部。另外,第二突出部46具有沿着X-Y面的端面46A。再有,第二突出部46的端面46A与第二展开部62B的端面62C接触。也就是说,间隔环40通过第一突出部44与透镜58接触且第二突出部46与透镜62接触,确定透镜58与透镜62之间的Z方向的间隔。
在图2所示的间隔环40中,第二突出部46作为一例在主体部42 的R方向上隔开间隔形成有三个。三个第二突出部46中的两个第二突出部46 配置于D方向的宽度的中央部,一个第二突出部46配置于比D方向的宽度的中央部靠光轴K侧的位置。另外,第二突出部46在沿Z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在R方向上长的圆弧状。
在间隔环40中,沿Z方向对第二突出部46进行投影时,第一突出部44与第二突出部46在主体部42的R方向上错开配置。具体而言,两个第一突出部44与两个第二突出部46在主体部42的R方向上错开配置。一个第一突出部44与一个第二突出部46在主体部42的D方向上错开配置。
<密封件>
图1所示的密封件48作为一例为橡胶制的沿Z方向观察时形成为环状的O型环构件。另外,密封件48通过在安装于透镜52的状态下将透镜52 收容于第一收容部33A,从而被透镜52与第一收容部33A的内壁夹持,对透镜 52与镜筒32之间进行密封。
<透镜单元的组装>
在透镜单元30的组装中,在镜筒32的收容部33内从底壁部32B 侧起依次嵌入透镜62、间隔环40、透镜58、透镜56、定位构件38、透镜54、定位构件36、带有密封件48的透镜52,并沿Z方向重叠。并且,通过压缩密封件48,使透镜52与镜筒32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密闭。另外,间隔环40被透镜58与透镜62夹持,由此规定透镜58与透镜62之间的间隔。
镜筒32的热铆接部32E在将透镜52收容于第一收容部33A内之后,通过未图示的夹具热铆接而向光轴K侧弯曲。并且,透镜52被热铆接部32E向 -Z侧推压。也就是说,通过热铆接部32E将透镜52、定位构件36、透镜54、定位构件38、透镜56、透镜58、间隔环40、透镜62固定于镜筒32的收容部 33内。在组装了透镜单元30的状态下,透镜组34的光轴K与镜筒32的筒部 32A的中心轴一致。
〔比较例〕
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30,图13中示意地示出比较例的透镜单元200的一部分。比较例的透镜单元200采用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30(参照图1)中代替间隔环40(参照图1)而设置间隔环202的结构。
比较例的间隔环202在未图示的镜筒内,在Z方向上被透镜58与透镜62夹持。另外,比较例的间隔环202具有沿Z方向观察为环状的主体部204、从主体部204的+Z侧的端面朝向透镜58突出的第一突出部206和从主体部204 的-Z侧的端面朝向透镜62突出的第二突出部208。第一突出部206和第二突出部208形成于主体部204的周向及径向的相同部位,因此沿Z方向投影时重叠。
在比较例的透镜单元200中,因透镜单元200的外部温度的上升而使透镜58及透镜62受到加热时,透镜58及透镜62因为是树脂制所以膨胀。并且,由于透镜58及透镜62的Z方向的膨胀受到未图示的镜筒的限制,所以在间隔环202上作用Z方向的压缩力F。在间隔环202中作用有压缩力F的情况下,由于第一突出部206和第二突出部208在Z方向上排列,所以从透镜58作用于第一突出部206的压缩力F向第二突出部208作用。同样,从透镜62作用于第二突出部208的压缩力F向第一突出部206作用。
也就是说,在比较例的透镜单元200中,第一突出部206及第二突出部208在Z方向上受到压缩时,压缩力F不易被间隔环202吸收。并且,由于压缩力F不易被间隔环202吸收,所以第一突出部206及第二突出部208发生塑性变形,从而透镜58与透镜62之间的Z方向的间隔有可能从预先设定的设定间隔收缩。
〔作用〕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30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图1所示的透镜单元30中,在镜筒32的内侧从物体侧起依次收容透镜58、间隔环40和透镜62。在间隔环40中,第一突出部44从主体部42 向+Z侧突出,第二突出部46从主体部42向-Z侧突出。并且,第一突出部44 与透镜58的第一展开部58B在Z方向上接触,第二突出部46与透镜62的第二展开部62B在Z方向上接触,由此间隔环40规定透镜58与透镜62之间的间隔。
在透镜单元30中,因透镜单元30的外部温度的上升而使透镜58 及透镜62受到加热时,透镜58及透镜62因为是树脂制所以膨胀。并且,由于透镜58及透镜62的Z方向的膨胀受到镜筒32的限制,所以在间隔环40上作用Z方向的压缩力。
图3示意地示出透镜单元30的一部分。在透镜单元30中,第一突出部44与第二突出部46在沿Z方向投影的状态下观察时错开,所以从透镜58 作用于第一突出部44的压缩力F难以向第二突出部46作用。另外,从透镜62 作用于第二突出部46的压缩力F难以向第一突出部44作用。
也就是说,在透镜单元30中,与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 在Z方向上排列的结构相比,在透镜58及透镜62膨胀时,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在Z方向上不易被压缩。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因在Z方向上不易被压缩而不易发生塑性变形,所以与透镜单元200(参照图13)相比,能够抑制透镜58与透镜62之间的Z方向的间隔从已知的设定间隔收缩。
另外,透镜单元30作为车载用或监视用而使用。对于车载用或监视用的透镜单元30而言,虽然存在暴露于高温的情况,但即使在暴露于高温的情况下,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也因在Z方向上不易被压缩而不易发生塑性变形。也就是说,对于透镜单元30而言,即使在暴露于高温的情况下,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也不易发生塑性变形,所以与第一突出部44与第二突出部46在光轴方向上排列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透镜单元30的性能劣化。
图4中作为透镜单元30(参照图1)的变形例示出透镜单元70。透镜单元70采用的是在透镜单元30中将间隔环40(参照图2)置换为间隔环72的结构。间隔环72以外的结构是与透镜单元30相同的结构。间隔环72具有主体部 42、三个第一突出部44和三个第二突出部46。具体而言,在间隔环72中沿Z 方向对第二突出部46进行投影时,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全部以在主体部42的R方向上错开的状态排列。
透镜单元70的间隔环72在沿Z方向观察时,与D方向的宽度相比 R方向的长度长。也就是说,使第一突出部44和第二突出部46在R方向上错开的结构与使第一突出部44和第二突出部46在D方向上错开的结构相比,能够扩宽沿Z方向投影的状态下的第一突出部44与第二突出部46之间的间隔。通过扩宽第一突出部44与第二突出部46之间的间隔,能够利用间隔环72的主体部42所具有的弯曲弹性力吸收压缩力F(参照图3),所以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不易变形。由于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不易变形,所以与使第一突出部44和第二突出部46在D方向上错开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透镜58 与透镜62(参照图1)之间的间隔从已知的设定间隔收缩。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80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图5所示的透镜单元80采用的是在透镜单元30(参照图2)中将间隔环40(参照图2)置换为间隔环82的结构。间隔环82以外的结构是与透镜单元30相同的结构。
间隔环82具有主体部42、四个第一突出部44和四个第二突出部 46。具体而言,在间隔环82中沿Z方向对第二突出部46进行投影时,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以在主体部42的R方向上错开的状态交替排列。再有,在R方向上相邻的第一突出部44与第二突出部46之间的间隔R1除了浇口切割部43A及浇口切割部43B之外在R方向上均等。
〔作用〕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80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透镜单元80中,间隔环82的主体部42的R方向的长度比D方向的宽度长。也就是说,对于间隔环82而言,在沿Z方向投影的状态下观察时,使第一突出部44和第二突出部46在R方向上错开的结构与使第一突出部44和第二突出部46在D方向上错开的结构相比,能够扩宽第一突出部44与第二突出部46之间的间隔。
通过扩宽第一突出部44与第二突出部46之间的间隔,能够利用主体部42所具有的弯曲弹性力吸收压缩力F(参照图3),所以在间隔环82中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不易发生塑性变形。由于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不易发生塑性变形,所以与使第一突出部44和第二突出部46仅在D方向上错开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透镜58与透镜62(参照图1)之间的Z方向的间隔从已知的设定间隔收缩。
另外,在透镜单元80中,在沿Z方向投影的状态下观察时,第一突出部44和第二突出部46在R方向上交替排列,所以与非交替排列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第一突出部44或第二突出部46偏向主体部42的R方向的一部分。由于第一突出部44或第二突出部46并非偏向主体部42的R方向的一部分而配置,所以在从透镜58及透镜62(参照图1)向间隔环82作用压缩力F(参照图3) 的情况下,能够使压缩力F向间隔环82的R方向分散。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90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图6所示的透镜单元90采用的是在透镜单元30(参照图1)中将间隔环40(参照图2)置换为间隔环92的结构。间隔环92以外的结构是与透镜单元30相同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将连结浇口切割部43A的侧面42C的中央即点A和浇口切割部43B的侧面42D的中央即点B且通过位于主体部42的中心的光轴K的假想线设为VL。
间隔环92具有主体部42、三个第一突出部44和三个第二突出部 46。在间隔环92中,沿Z方向对第二突出部46进行投影时,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以在主体部42的R方向上错开的状态交替排列。另外,对于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而言,在沿Z方向投影的状态下观察时,以假想线VL为对称轴,相对于假想线VL对称配置。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相对于假想线VL对称配置,也包括在假想线VL上配置的第一突出部44或第二突出部46 以假想线VL为对称轴而对称配置的结构。
再有,第一突出部44作为一例在间隔环92的浇口切割部43A中与假想线VL交叉的部位且D方向的宽度最窄的部位配置一个。第二突出部46作为一例在间隔环92的浇口切割部43B中与假想线VL交叉的部位且D方向的宽度最窄的部位配置一个。也就是说,在间隔环92中,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在假想线VL上配置。
〔作用〕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90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透镜单元90中,第一突出部44和第二突出部46在沿Z方向投影的状态下观察时错开,所以能够抑制塑性变形,从而能够抑制透镜58与透镜 62(参照图1)之间的Z方向的间隔从已知的设定间隔收缩。另外,在透镜单元 90中,由于第一突出部44和第二突出部46在R方向上交替排列,所以与非交替排列的结构相比,能够使压缩力F(参照图3)向间隔环92的R方向分散。
在透镜单元90的间隔环92中,主体部42的浇口切割部43A及浇口切割部43B中的D方向(参照图2)的宽度L2比主体部42的其他部位的D方向的宽度L1窄。也就是说,主体部42的浇口切割部43A及浇口切割部43B与R 方向的其他部位相比,相对于Z方向的压缩力容易变形。
但是,在透镜单元90中,以浇口切割部43A及浇口切割部43B为基准,在相对于假想线VL的一侧和另一侧对称配置有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通过将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对称配置,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不会偏向相对于假想线VL的一侧或另一侧。也就是说,在透镜单元90中,在主体部42中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并未偏向配置。由于在主体部42中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未偏向配置,所以与第一突出部 44及第二突出部46相对于假想线VL非对称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压缩力 F(参照图3)集中于主体部42的一部分。
再有,在透镜单元90中,由于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在假想线VL上配置,所以在D方向的宽度狭窄的部位即浇口切割部43A及浇口切割部43B存在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由于在浇口切割部43A及浇口切割部43B存在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所以浇口切割部43A及浇口切割部43B得到加强,从而能够抑制浇口切割部43A及浇口切割部43B的变形。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100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图7所示的透镜单元100采用的是在透镜单元30(参照图1)中将间隔环40(参照图2)置换为间隔环102的结构。间隔环102以外的结构是与透镜单元30相同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沿Z方向观察间隔环102时,将通过光轴K且与假想线VL正交的线设为假想线KL。
间隔环102具有主体部42、四个第一突出部44和四个第二突出部 46。在间隔环102中沿Z方向对第二突出部46进行投影时,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在主体部42的R方向上错开配置。另外,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在沿Z方向投影的状态下观察时,相对于假想线VL对称配置且相对于假想线KL对称配置。再有,在相对于假想线VL的一侧和另一侧,第二突出部46隔开间隔对称配置。在相对于假想线KL的一侧和另一侧,第一突出部44 隔开间隔对称配置。
〔作用〕
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100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透镜单元100中,第一突出部44和第二突出部46在沿Z方向投影的状态下观察时错开而抑制塑性变形,所以能够抑制透镜58与透镜62(参照图1)之间的Z方向的间隔从已知的设定间隔收缩。另外,在透镜单元100中,第一突出部44和第二突出部46在R方向上错开,所以能够使压缩力F(参照图 3)向间隔环92的R方向分散。
再有,在透镜单元100中,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相对于假想线VL及假想线KL对称配置,所以与未对称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压缩力F集中于间隔环102的R方向的一部分。
此外,在透镜单元100中,由于在相对于假想线VL的一侧和另一侧第二突出部46隔开间隔对称配置,所以在假想线VL上不存在第一突出部44 及第二突出部46。并且,在间隔环102上作用有压缩力F(参照图3)时,由于在浇口切割部43A及浇口切割部43B不存在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所以利用浇口切割部43A及浇口切割部43B的弯曲弹性力吸收压缩力F。也就是说,在透镜单元100中,由于抑制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在Z方向上发生塑性变形,所以能够抑制透镜58与透镜62之间的Z方向的间隔从设定间隔收缩。
另外,在透镜单元100中,由于在相对于假想线KL的一侧和另一侧第一突出部44隔开间隔对称配置,所以在假想线KL上不存在第一突出部44 及第二突出部46。并且,在主体部42上作用有压缩力F(参照图3)时,主体部 42的与假想线KL交叉的部位弹性变形而吸收压缩力F。也就是说,由于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抑制在Z方向上发生塑性变形,所以能够抑制透镜58 与透镜62之间的Z方向的间隔从设定间隔收缩。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五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110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图8所示的透镜单元110采用的是在透镜单元30(参照图1)中将间隔环40(参照图2)置换为间隔环112的结构。间隔环112以外的结构是与透镜单元30相同的结构。
间隔环112具有主体部42、三个第一突出部114、三个第二突出部 116和三个第三突出部118。
第一突出部114是使第一突出部44(参照图2)的宽度狭窄且在R方向上加长的形状。另外,第一突出部114的Z方向的高度是与第一突出部44相同的高度。一个第一突出部114跨着假想线VL对称配置。其他两个第一突出部 114相对于跨着假想线VL的第一突出部114,以中心角120〔°〕的间距在R方向上错开配置。
第二突出部116是使第二突出部46(参照图2)的宽度狭窄且在R方向上加长的形状。第二突出部116与第一突出部114采用相同形状及相同大小。另外,第二突出部116的Z方向的高度是与第二突出部46相同的高度。再有,三个第二突出部116以中心角120〔°〕的间距在R方向上错开配置。一个第二突出部116跨着假想线VL对称配置。其他两个第二突出部116相对于跨着假想线VL的第二突出部116,以中心角120〔°〕的间距在R方向上错开配置。
第三突出部118是使第二突出部116的宽度狭窄且在R方向上缩短的形状。另外,第三突出部118的Z方向的高度是与第二突出部116相同的高度。再有,三个第三突出部118以中心角120〔°〕的间距在R方向上错开配置。
在透镜单元110中,在沿Z方向对第二突出部116及第三突出部118 进行投影的状态下,三个第二突出部116与三个第一突出部114在D方向上错开配置。另外,三个第三突出部118配置于比三个第一突出部114靠D方向的光轴K侧。需要说明的是,三个第一突出部114、三个第二突出部116及三个第三突出部118相对于假想线VL对称配置。
〔作用〕
接着,对第五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110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间隔环112中,第一突出部114与第二突出部116及第三突出部 118在沿Z方向投影的状态下观察时错开。由于第一突出部114与第二突出部 116及第三突出部118错开,所以在间隔环112上作用有压缩力F(参照图3)时,抑制第一突出部114、第二突出部116及第三突出部118的塑性变形。在透镜单元110中,由于抑制第一突出部114、第二突出部116及第三突出部118的塑性变形,所以能够抑制透镜58与透镜62(参照图1)之间的Z方向的间隔从已知的设定间隔收缩。
另外,在透镜单元110中,第一突出部114与第二突出部116在R 方向上错开,所以能够使压缩力F向间隔环112的R方向分散。再有,在透镜单元110中,采用第一突出部114和第二突出部116在R方向上交替排列的结构,所以与非交替排列的结构相比,能够使压缩力F(参照图3)向间隔环112的 R方向分散。
此外,在透镜单元110的间隔环112中,在沿Z方向对第一突出部 114及第三突出部118进行投影的状态下,三组第一突出部114和第三突出部 118在主体部42的D方向上排列。也就是说,在沿Z方向投影的状态下,在主体部42的R方向的相同位置配置第一突出部114和第三突出部118,所以能够在主体部42的R方向的相同位置承受压缩力F(参照图3)。
另外,在透镜单元110中,第一突出部114、第二突出部116及第三突出部118相对于假想线VL对称配置,所以与未对称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压缩力F集中于间隔环112的R方向的一部分。再有,在透镜单元110中, -Z侧的第三突出部118配置于比+Z侧的第一突出部114靠光轴K侧。也就是说,在沿Z方向投影的状态下观察时,配置第一突出部114的未图示的假想圆的直径比配置第三突出部118的未图示的假想圆的直径大,所以能够抑制光的一部分被+Z侧的第一突出部114遮挡。
图9示出了作为透镜单元110(参照图8)的变形例的透镜单元120。透镜单元120采用的是在透镜单元110中将间隔环112(参照图8)置换为间隔环122的结构。间隔环122以外的结构是与透镜单元110相同的结构。
间隔环122采用的结构是,在间隔环112(参照图8)中去掉第二突出部116(参照图8),使第一突出部114及第三突出部118在R方向上旋转,而使第一突出部114及第三突出部118相对于假想线VL非对称配置。在透镜单元 120中,在间隔环122上作用有压缩力F(参照图3)时,也能够抑制透镜58与透镜62(参照图1)之间的Z方向的间隔从已知的设定间隔收缩。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六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130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图10所示的透镜单元130采用的是在透镜单元30(参照图1)中将间隔环40(参照图2)置换为间隔环132的结构。间隔环132以外的结构是与透镜单元30相同的结构。
间隔环132具有主体部42、六个第一突出部44和六个第二突出部 46。
六个第一突出部44以中心角60〔°〕的间距在R方向上错开配置。另外,六个第一突出部44未配置于假想线VL上。再有,六个第一突出部44在比主体部42的D方向中央靠外侧的位置配置于未图示的一个假想圆上。
六个第二突出部46以中心角60〔°〕的间距在R方向上错开配置。另外,六个第二突出部46中的两个第二突出部46配置于假想线VL上。再有,六个第二突出部46在比主体部42的D方向中央靠光轴K侧的位置配置于未图示的一个假想圆上。
在沿Z方向对六个第二突出部46进行投影的状态下,六个第二突出部46与六个第一突出部44在D方向及R方向上错开。也就是说,六个第一突出部44及六个第二突出部46在沿Z方向投影时,在与主体部42的R方向交叉且与D方向交叉的倾斜方向上错开配置。
〔作用〕
接着,对第六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130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透镜单元130中,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彼此在与D方向及R方向交叉的倾斜方向上错开。也就是说,由于第一突出部44和第二突出部46成为对角配置,所以与在R方向或D方向上错开的结构相比,第一突出部 44与第二突出部46之间的间隔扩宽。通过扩宽第一突出部44与第二突出部46 之间的间隔,能够利用间隔环132的主体部42所具有的弯曲弹性力吸收压缩力 F(参照图3),所以第一突出部44及第二突出部46不易变形。由于第一突出部 44及第二突出部46不易变形,所以与第一突出部44和第二突出部46在R方向或D方向上错开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透镜58与透镜62(参照图1)之间的Z方向的间隔从已知的设定间隔收缩。
图11示出作为透镜单元130(参照图10)的变形例的透镜单元140。透镜单元140采用的是在透镜单元130中将间隔环132(参照图10)置换为间隔环142的结构。间隔环142以外的结构是与透镜单元130相同的结构。
间隔环142具有主体部42、三个第一突出部114和三个第三突出部 118。
三个第一突出部114以中心角120〔°〕的间距在R方向上错开配置。另外,三个第一突出部114在比主体部42的D方向中央靠外侧的位置配置于未图示的一个假想圆上。
三个第三突出部118以中心角120〔°〕的间距在R方向上错开配置。另外,三个第三突出部118在比主体部42的D方向中央靠光轴K侧的位置配置于未图示的一个假想圆上。
在沿Z方向对三个第三突出部118进行投影的状态下,三个第一突出部114和三个第三突出部118在D方向及R方向上错开。也就是说,三个第一突出部114及三个第三突出部118在沿Z方向投影时,在与主体部42的R方向交叉且与D方向交叉的倾斜方向上错开配置。
在透镜单元130中,在间隔环142上作用有压缩力F(参照图3)时,也能够抑制透镜58与透镜62(参照图1)之间的Z方向的间隔从已知的设定间隔收缩。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图12示出作为其他变形例的间隔环152。间隔环152在沿Z方向投影的状态下观察时,具有环状的主体部154、四个第一突出部156和四个第二突出部158。
四个第一突出部156是从主体部154向+Z侧突出且形成为圆板状的突出部,在R方向上以中心角90〔°〕的间距配置。四个第二突出部158是从主体部154向-Z侧突出且形成为圆板状的突出部,在R方向上以中心角90〔°〕的间距配置。再有,四个第一突出部156与四个第二突出部158彼此在R方向上以45〔°〕错开配置。在设有间隔环152的透镜单元中,在间隔环152上作用有压缩力F(参照图3)时,也能够抑制透镜58与透镜62(参照图1)之间的Z 方向的间隔从已知的设定间隔收缩。
间隔环的主体部的形状在沿Z方向观察时,不限于环状或形成有浇口切割部的形状,也可以是多边形状。另外,主体部也可以仅使形成第一突出部或第二突出部的部位比其他部位向D方向扩宽。
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的形状在沿Z方向观察时,不限于圆弧状或圆形,也可以是多边形状。另外,第一突出部的形状与第二突出部的形状也可以不同。再有,第一突出部的Z方向的高度与第二突出部的Z方向的高度也可以不同。
第一突出部在R方向上的数目可以是三个以上的多个的任意数目。另外,第一突出部在D方向上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多个的任意数目。第二突出部在R方向上的数目可以是三个以上的多个的任意数目。另外,第二突出部在D方向上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多个的任意数目。
透镜单元的光学系统不限于具有5片透镜的透镜组34,也可以由1 片或2片以上的多片透镜构成。另外,间隔环的数目不限于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多个。再有,密封件48的数目不限于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多个。
透镜52及透镜54可以是树脂制。透镜56可以是玻璃制。透镜58 及透镜62的至少一方可以是玻璃制。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树脂制透镜的热膨胀系数设为α,将树脂制的间隔环的热膨胀系数设为β,将玻璃制透镜的热膨胀系数设为γ时,满足α>β>γ。也就是说,在树脂制的间隔环被一组玻璃制透镜夹持的情况下,在受到加热时,因间隔环自身的膨胀,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想要塑性变形。但是,由于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不在光轴方向上排列,所以能够抑制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的塑性变形。
在透镜单元中,除了透镜及间隔环之外,也可以设置光圈构件或遮光板。光圈构件或遮光板例如可以配置在间隔环与第一透镜之间及间隔环与第二透镜之间的至少一方。
在透镜单元90的间隔环92中,也可以是仅第一突出部44或仅第二突出部46配置于假想线VL上。另外,在透镜单元30、70、80、90、100、110、 120、130、140中,也可以替换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
在透镜单元130的间隔环132中,也可以使第二突出部46相对于假想线VL对称配置。
镜筒32或间隔环40、72、82、92、102、112、122、132、142、152 作为一例,可以由含有玻璃纤维和无机填料的聚苯硫醚构成。镜筒或间隔环通过采用含有玻璃纤维等的纤维强化塑料制,机械强度更高。作为使用的树脂,例如可以使用从由聚酰胺、聚缩醛、聚碳酸酯、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烯、间规聚苯乙烯、聚砜、聚醚砜、聚苯硫醚、聚芳酯、聚酰胺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醚醚酮、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烯烃及各自的改性聚合物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或含有从该组选择的至少一种的聚合物合金等。作为纤维,可以使用玻璃纤维、碳纤维、纤维强化塑料、无机填料等。
另外,在纤维强化塑料等上述的树脂材料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含有玻璃纤维、碳纤维、无机填料等。通过采用含有玻璃纤维等的纤维强化塑料制的镜筒或间隔环,能够获得机械强度更高的镜筒或间隔环。
需要说明的是,镜筒要求较高的遮光性及光吸收性。使用的树脂优选黑色,上述的树脂材料优选含有黑色颜料或黑色染料。通过由含有黑色颜料或黑色染料的树脂材料构成镜筒,能够使镜筒的内壁面为黑色,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镜筒的内壁面处的可见光的反射。

Claims (13)

1.一种透镜单元,具有:
第一透镜,其具备第一透镜部和从所述第一透镜部向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展开的第一展开部,且所述第一透镜收容于镜筒的内侧;
第二透镜,其具备第二透镜部和从所述第二透镜部向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展开的第二展开部,且所述第二透镜收容于所述镜筒的内侧的比所述第一透镜靠像面侧的位置;以及
间隔环,其具有在光轴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第一展开部与所述第二展开部之间的主体部,所述间隔环被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夹持而规定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间隔,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环还包括从所述主体部的物体侧向所述光轴方向突出的多个第一突出部、以及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像面侧向所述光轴方向突出且在沿所述光轴方向投影时相对于所述第一突出部错开配置的多个第二突出部,所述间隔环通过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一透镜接触,所述间隔环通过所述第二突出部与所述第二透镜接触,所述间隔环用于抑制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间隔从设定间隔收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及所述第二透镜的至少一方为树脂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及所述第二突出部在沿所述光轴方向投影时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上错开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突出部及所述第二突出部在沿所述光轴方向投影时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上交替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及所述第二突出部在沿所述光轴方向投影时在所述主体部的径向上错开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及所述第二突出部在沿所述光轴方向投影时在与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交叉且与所述主体部的径向交叉的倾斜方向上错开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突出部配置在比所述第一突出部靠光轴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在所述主体部上,在沿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形成有浇口切割部,所述第一突出部及所述第二突出部在沿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相对于通过所述浇口切割部的中央和所述主体部的中心的假想线对称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突出部及所述第二突出部的至少一方配置在所述假想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在所述浇口切割部的相对于所述假想线的一侧和另一侧,对称配置有所述第一突出部或所述第二突出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所述间隔环还具有第三突起部,所述第三突起部是减小所述第二突出部的沿着径向的宽度且缩短周向的长度后的形状,且所述第三突起部配置在比所述第一突出部靠光轴侧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突出部是减小所述第一突出部的沿着径向的宽度且缩短周向的长度后的形状。
13.一种车载用或监视用的透镜单元,其为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
CN201780028252.7A 2016-03-23 2017-03-09 透镜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0738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59088 2016-03-23
JP2016-059088 2016-03-23
PCT/JP2017/009626 WO2017163920A1 (ja) 2016-03-23 2017-03-09 レンズ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3853A CN109073853A (zh) 2018-12-21
CN109073853B true CN109073853B (zh) 2021-11-02

Family

ID=59900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825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073853B (zh) 2016-03-23 2017-03-09 透镜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28606B2 (zh)
EP (1) EP3435131A4 (zh)
JP (1) JP6564936B2 (zh)
CN (1) CN109073853B (zh)
WO (1) WO20171639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6463B (zh) * 2015-12-17 2020-07-31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车载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镜头
JP7098437B2 (ja) * 2018-06-25 2022-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部品保持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CN112014934B (zh) * 2019-05-30 2023-05-23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KR102534260B1 (ko) * 2019-08-30 2023-05-1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조립체
TWI708089B (zh) * 2019-09-04 2020-10-2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數位成像裝置
TWI701473B (zh) * 2019-09-11 2020-08-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4257709A (zh) * 2020-09-21 2022-03-29 晋城三赢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DE202021104035U1 (de) * 2021-07-28 2021-08-04 Trumpf Werkzeugmaschinen Gmbh + Co. Kg Halteanordnung für ein optisches Element einer Laserbearbeitungsanlage
EP4177653A1 (en) * 2021-11-03 2023-05-10 ZKW Group GmbH Lens system for a vehicle headlamp
GB202401061D0 (en) 2023-01-31 2024-03-13 Motherson Innovations Co Ltd An optical system assembly for a camera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87505A (ja) * 1981-11-20 1983-05-2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保持装置
JPS59154409A (ja) * 1983-02-22 1984-09-03 Hitachi Ltd 撮像用レンズ
JPS61105519A (ja) 1984-04-02 1986-05-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保持装置及びその装置を用いたレンズの心出し装置
JP2000206386A (ja) * 1999-01-11 2000-07-28 Canon Inc レンズ押え装置
JP2003015005A (ja) * 2001-06-29 2003-01-15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鏡胴
JP2005010371A (ja) * 2003-06-18 2005-01-13 Samsung Yokoham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光学用スペーサ
JPWO2006009064A1 (ja) * 2004-07-16 2008-05-01 株式会社ニコン 光学部材の支持方法及び支持構造、光学装置、露光装置、並びに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EP1796139A4 (en) * 2004-08-10 2009-08-26 Nikon Corp OPTICAL LIGHTING DEVICES, EXPOSURE SYSTEM AND METHOD
CN101231371B (zh) * 2007-01-24 2010-06-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相机模组
JP2009210693A (ja) 2008-03-03 2009-09-17 Canon Inc 光学素子保持装置
JP2010139626A (ja) * 2008-12-10 2010-06-24 Tamron Co Ltd 光学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825747B1 (ko) * 2011-06-07 2018-02-0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및 그의 조립 방법
JP6118100B2 (ja) * 2012-12-19 2017-04-1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接合レンズ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
CN105093467B (zh) * 2014-05-09 2018-01-0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具有调校倾斜度的凸台的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163920A1 (ja) 2018-12-20
JP6564936B2 (ja) 2019-08-21
WO2017163920A1 (ja) 2017-09-28
US20190101718A1 (en) 2019-04-04
EP3435131A1 (en) 2019-01-30
EP3435131A4 (en) 2019-04-03
US10928606B2 (en) 2021-02-23
CN109073853A (zh) 2018-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3853B (zh) 透镜单元
CN109073848B (zh) 透镜单元
US11125965B2 (en) Lens unit
US20210302805A1 (en) Lens unit
US20190204527A1 (en) Lens un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metal mold
JP6499608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09139705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6941471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7252074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CN114563852B (zh) 透镜单元
CN109073850B (zh) 透镜单元
WO2018055897A1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CN110520775B (zh) 透镜单元
CN112526694A (zh) 镜头组件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JP6872405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WO2018051634A1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CN115951466A (zh) 透镜单元
CN115951465A (zh) 透镜单元
JP2023149438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22

Address after: East of Liuxue Road and North of Longtan Canal in Nanc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NANCHANG OFILM OPTICAL-ELECTRONIC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FILM Cor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9

Address after: 300385 No.2, Hongyuan Road, Xiq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iqing District, Tianjin

Applicant after: Tianjin Oufei photo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13 east of lilac road in Nanc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xi Province, north of Longtan water canal

Applicant before: NANCHANG OFILM OPTICAL-ELECTRONIC TECH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