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1164A - 包括中央控制单元和多个具有优化的故障识别方法的现场设备的人员运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包括中央控制单元和多个具有优化的故障识别方法的现场设备的人员运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1164A
CN109071164A CN201780027866.3A CN201780027866A CN109071164A CN 109071164 A CN109071164 A CN 109071164A CN 201780027866 A CN201780027866 A CN 201780027866A CN 109071164 A CN109071164 A CN 109071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eld device
telegram
control unit
persons
transport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78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71164B (zh
Inventor
阿斯特里德·索嫩莫泽尔
伊沃·路斯腾贝尔格
托马斯·哈特曼
阿德里安·克内希特
库尔特·海因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io AG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io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io AG filed Critical Inventio AG
Publication of CN109071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11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71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11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8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B66B5/0031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for safety reas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15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46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53Procedure or protocol for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22Operation of door or gate cont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8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Control Of Conveyor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提出一种人员运送设备(1),具有:中央控制单元(13),多个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以及用于在中央控制单元(13)与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之间传递数据的总线系统(33)。人员运送设备(1)被配置用于,执行故障识别方法,其中,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设计为在无分支的链式结构中在逻辑上相互联接,控制单元(13)在监控周期开始时,将检查电报通过总线系统(33)发送给链式结构中的第一个现场设备(17(a)),并且在监控周期期间,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中的每一个在对相关的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已收到检查电报的情况做出响应的情况下,将检查电报通过总线系统(33)继续传输给链式结构中的下一个现场设备(17(b)、17(c)、17(d)、17(e)17(b)),直至检查电报达到链式结构中的最后一个现场设备(17(b)、17(c)、17(d)、17(e)17(e)),以及控制单元(13)在检查周期期间,对在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之间通过总线系统(33)实现的通信加以监控,以便识别出,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不再继续传输检查电报的情况。在故障识别方法期间需要通过总线系统(33)传输的数据量可以由于所提出的、对检查电报的串行继续传输而相比于传统的故障检查方案明显减少,使得例如能够更加快速地识别到故障和/或能够使用更简单的硬件和/或软件。

Description

包括中央控制单元和多个具有优化的故障识别方法的现场设 备的人员运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员运送设备,例如升降梯设备,其中,设置有多个现场设备,例如门开关、安全开关等,现场设备与中央控制单元通信。
背景技术
人员运送设备通常用于,在建筑物或建筑结构中运送人或物体。人员运送设备例如可以配置为升降梯设备。可替换地,人员运送设备可以设置为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
在下文中,通常使用升降梯设备的示例来解释本发明的人员运送设备或实施方式的可行设计方案。然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以类似于移动步道、自动扶梯等形式的人员运送设备的形式实施。
升降梯设备通常用于,能够例如在建筑结构内在不同楼层之间运送人员。为此目的,升降梯轿厢通常可以在大多竖直的升降梯竖井内移动。当升降梯轿厢到达期望的楼层时,可以打开升降梯门以及必要时随着打开相关的楼层门,以使人们能够进入升降梯轿厢或离开升降梯轿厢。
升降梯设备的功能(例如对驱动升降梯轿厢的驱动装置的操作)通常由中央控制单元控制。中央控制单元特别是还可以控制升降梯设备的对于安全关键的功能。为此,安全监控单元可以设置为控制单元的一部分或与控制单元通信。中央控制单元例如可以顾及到能够通过处理传感器信号或传感器数据获得的信息。升降梯设备的功能也可以由多于一个的控制单元控制,例如通过主要控制驱动装置的控制单元和另一个监控安全功能的控制单元来控制。下面,对于中央控制单元应当理解为是每个处理传感器信号和/或产生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传感器信号或传感器数据尤其可以源自诸如门开关或其他安全开关之类的设备,这些设备分布在容纳升降梯设备的建筑结构中并且检测或测量例如当地现存的条件或状态。以下将这种设备称为现场设备。
此外,控制单元本身可以产生控制信号并且传输给分散地布置在建筑结构内的其他设备,这些设备例如也可以具有执行控制信号的致动器。致动器可以有针对性地影响本地存在的条件或状态。可替换地,致动器例如也可输出信息,例如以视觉或听觉的方式输出。具有致动器的设备在下文中也称为现场设备。
数据或信号在现代升降梯设备中,通常特别是通过串行总线系统(有时也称为“现场总线系统”或简称为“现场总线”)在现场设备与中央控制单元之间传输。由此,特别是在非常大的升降梯设备的情况下,例如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可以简化现场设备与中央控制单元之间的布线和/或可以将数据传输时间保持得很短。
EP 2 251 293 A1介绍了一种具有现场总线接口的传统升降梯控制装置。
US 6,467,585 B1和US 2003/111300 A1介绍了具有一个中央控制单元和多个现场设备的升降梯控制装置。现场设备可以假设为在无分支的链式结构中在逻辑上相互链接。在监控周期开始时,中央控制单元通过总线系统向链式结构中的第一现场设备发送检查电报。在监控周期期间,每个现场设备对相关现场设备已经接收到检查电报的情况做出响应,将检查电报经由总线系统继续发送到链式结构中的下一个现场设备,直到检查电报到达最后的现场设备,最后的现场设备将检查电报继续发送给中央控制单元。中央控制单元检查:检查电报在发送与接收之间的持续时间是否满足能够确定的条件。
发明内容
需要一种人员运送设备,其中,能够快速、可靠地和/或利用简单而又成本低廉的硬件来监控现场设备的功能正常性。此外,需要一种用于有效地识别人员运送设备的现场设备中的故障的方法。此外,需要一种指示计算机执行或控制这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需要一种其上存储有这种计算机程序产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根据独立权利要求之一的主题可以满足上述需求中的至少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和以下说明书中阐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人员运送设备,人员运送设备具有中央控制单元、多个现场设备和总线系统。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控制人员运送设备的功能。现场设备在空间上分散地布置在人员运送设备内。总线系统设计用于在中央控制单元与现场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在此,每个现场设备被配置用于,将数据通过总线系统输出到中央控制单元和/或另一个现场设备。可选地或作为补充地,中央控制单元被配置用于,将数据经由总线系统输出到至少一个现场设备。人员运送设备被配置用于,执行专门的故障识别方法。在该故障识别方法中,现场设备假设为在无支链的链式结构中在逻辑上链接在一起。在监控周期开始时,控制单元将测试电报通过总线系统发送到链式结构中的第一现场设备。在监控周期期间,每个现场设备对相关的现场设备已经接收到检查电报的情况做出响应,然后经由总线系统将检查电报继续传输到链式结构中的下一个现场设备,直到检查电报到达最后的现场设备。在监控周期期间,控制单元对通过总线系统在现场设备之间的通信加以监控,以便识别出:现场设备不继续传输检查电报的情况。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行的优点和特征能够主要地而且并且在不限制本发明的情况下被视为基于下面描述的认知和构思。
人员运送设备的运行和/或功能通常通过中央控制单元来控制。在现代人员运送设备中,在此顾及到人员运送设备及其组件的当前状态。为此目的,多个现场设备在空间上分散布置在人员运送设备上,通过现场设备可以借助于适当设计的传感器检测和/或必要时通过适当的致动器来影响人员运送设备或其部件的当前状态。
例如,在人员运送设备中,现场设备可以配置用于,将由传感器产生的传感器数据经由总线系统输出到中央控制单元。传感器可以是现场设备的一部分。可替换地,传感器也可以仅连接到现场设备,使得现场设备用作针对传感器的一种数据传输节点。传感器可以设计成检测各种物理参量,以便能够持续地或周期性地监控例如对于人员运送设备的安全性关键的参数。
可替换地,现场设备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致动器,以便能够在人员运送设备内执行确定的动作或适当地影响这些动作。在此,中央控制单元可以配置用于,将需要由致动器执行的控制数据通过总线系统输出到现场设备之一。致动器又可以是现场设备的一部分或仅仅连接到现场设备。
在这种情况下,在现代人员运送设备中,可以提供特别是串行的总线系统,其将中央控制单元与每个现场设备连接并且实现了这些部件之间的数据传输。借助于这种总线系统能够实现的是,不再需要如传统方式常见那样将每个现场设备单独地与中央控制单元接线。相反,多个现场设备可以通过共用的数据线与控制单元通信,并且必要时也可以彼此通信。在这种情况下,数据传输通常由数据通信中的所有参与者需要遵守的数据传输协议来调节。在这样的总线系统中,每个总线用户、即这里为中央控制单元和所有现场设备接收在总线系统上发送的每个数据电报。发送的数据电报例如包含所谓的对象标识符。该对象标识符表明数据电报的内容的特征,而不是起发送作用的现场设备或(至少不是直接)起接收作用的现场设备。每个现场设备知道,哪些数据电报对于其是关键的,并且对具有相应的对象标识符的数据电报进行评估。因此,可能发生的是,现场设备对一个或多个现场设备加以评估。此外,可能发生现场设备接收和评估仅刚好一个或多个数据电报。中央控制单元读取和特别是评估所有数据电报。
由于中央控制单元尤其可以设计成,能够控制人员运送设备的对于安全关键的功能并且为此必须能够可靠地存取来自现场设备的数据或信号,因此会需要的是,确保现场设备的正确功能,并且通过现场设备与中央控制单元的需要通过总线系统执行的数据传输持续地或以很短的时间间隔进行监控。例如,可以是人员运送设备的安全监控的一个重要方面的是,可以非常快速地检测到各个现场设备的故障。
例如,升降梯设备会需要的是,非常快速地识别出,设计为门开关的现场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其中,该现场设备应当监控升降梯设备内的升降梯门或楼层门的关闭状态。各个现场设备的这种故障可能是由于现场设备本身的故障引起。然而,也可能是现场设备与中央控制单元之间通过总线系统的数据传输局部被干扰,特别是局部中断。对此,特别是在大型人员运送设备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增加的风险,其中,各个现场设备各自通过支线连接到总线系统的中心区域并且例如该支线可以被物理中断。
在传统的人员运送设备中,现场设备的功能正常性或功能以及通过总线系统建立的数据传输通常由中央控制单元监控,该中央控制单元借助请求电报以规则的间隔单独地通过总线系统请求每个现场设备。然后,被请求的现场设备将应答电报回送给中央控制单元。因此,在这种故障识别方法中,必须对于现场设备的每一个分别将请求电报通过总线系统发送到现场设备,并且将应答电报从现场设备通过总线系统发送回中央控制单元。
特别是在具有多个现场设备的大型人员运送设备的情况下,在这种传统的故障识别方法中,对于每个监控过程,可能产生大量需要通过总线系统传输的数据。通常,必须通过总线系统传输多个数据电报,这是现场设备数量的两倍。
从人员运送设备中存在的一定数量的现场设备出发,这可能导致,在现场设备的监控中超过所要求的故障识别时间。这样的故障识别时间是例如通过规定预先确定的,例如要求非常快速地、即在短时间段内检测到各个现场设备中的对于人员运送设备的安全特别重要的故障。
然而,为了能够在配备有非常多的现场设备的这种人员运输系统中足够快地执行故障识别方法以便遵守所需的故障识别时间,按照传统方式例如不得不增加总线系统内的数据传输速率。然而,这通常需要在总线系统以及现场设备和控制单元中增加设备方面的耗费。
对于本文提出的人员运送设备的实施方式,建议:将人员运送设备配置用于能够执行修改的故障识别方法。这种改进的故障识别方法首先使得可以在监控大量现场设备时显著减少数据传输量。因此,对于总线系统以及中央控制单元和现场设备在设备方面的要求可以减少,并且仍然遵守所要求的故障识别时间。
对于修改的故障识别方法,首先假设:人员运送设备的现场设备在无支链的链式结构中在逻辑上相互链接在一起。现场设备的这种逻辑连接可以独立于现场设备之间的实际布线或电连接来假设。实际上,现场设备经由总线系统彼此连接的方式特别是在于,使得原则上每个现场设备可以与每个其他现场设备交换数据。然而,至少在故障识别方法的背景下,应该假设,现场设备以一种无支链的方式在逻辑上彼此连接,使得每个现场设备具有至多一个在前的现场设备。现场设备从其在前的现场设备接收数据,并且最多具有一个在后的现场设备,现场设备可以向其在后的现场设备继续传输数据。除了链式结构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现场设备之外,每个现场设备恰好具有一个在前的现场设备和恰好一个在后的现场设备。因此,在故障识别方法的范围内,每个现场设备,类似于所谓的“菊花链(DaisyChain)”,应当仅从其相应的在前的现场设备接收数据并且仅将数据继续传输到其在后的现场设备。一个例外是链式结构中的第一个现场设备,因为它没有前面的现场设备,以及链式结构中的最后一个现场设备,因为它没有后续的现场设备。链式结构中的每个现场设备必须是可单义或者说明确或者说单一识别的,例如通过单义地分配给其的标识号(ID)来识别。
必要时,链式结构可以环形闭合。例如,链式结构的最后一个现场设备可以在逻辑上连接到链式结构的第一现场设备。然后,由最后的现场设备继续传输的数据电报被发送到第一现场设备。可替换地,链式结构的最后一个现场设备可以在逻辑上连接到中央控制单元。然后,由最后的现场设备继续传输的数据电报被发送到控制单元。
为了执行故障识别方法,控制单元在监控周期开始时,通过总线系统向链式结构中的第一现场设备发送检查电报。在监控周期期间,每个现场设备在其接收到这样的测试电报的情况下,经由总线系统将该测试电报继续传输到其在链式结构中的相应后一个现场设备。因此,在第一现场设备在监控周期开始时,从控制单元接收到检查电报之后,它将检查电报继续传输到第二现场设备,第二现场设备将检查电报继续传输到第三现场设备,依此类推。检查电报的这种继续传输继续直到测试电报通过整个链式结构并到达最后的现场设备。由于该最后的现场设备通常没有后续的现场设备,因此检查电报的继续传输通常在此结束。
在监控周期期间,也就是说,当测试电报从现场设备传递到现场设备时,控制单元监控通过总线系统进行的、在现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以这种方式,控制单元可以检测:其中一个现场设备不继续传输它已经接收到的检查电报的情况,进而通过检查电报的链在局部或者说本地被中断。这可以将控制单元评估为相关现场设备中存在故障的指示,例如,由于现场设备本身的技术缺陷或者由于现场设备与总线系统的连接方面的缺陷造成。
与上述传统的故障识别方法相反,这里提出的故障识别方法不是由控制单元向每个现场设备发送请求电报,然后等待返回应答电报。相反,控制单元在逻辑链接的假定链式结构中仅以检查电报的形式向第一现场设备仅一次地发送一种请求电报。从那里,检查电报被顺次地继续传输到链式结构中的每个后续现场设备,并且由中央控制单元经由总线系统监控与其相关的数据通信。总的来说,测试电报的传输次数通常可以减少到现有现场设备的数量。与传统的故障识别方法相比,数据传输量可以基本上减半。换句话说,在这里提出的故障识别方法的情况下,对于每个现场设备,只有一个短检查电报加载总线系统,而在所描述的传统故障识别方法中,每种情况下都有两个检查电报。
由于故障识别方法中所需的数据传输量减少,尽管需要遵守所要求的检测故障识别时间,但人员运送设备内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保持相对较低,这可以带来成本方面、稳定性方面和/或数据传输长度方面的优势。例如,总线系统、现场设备和中央控制单元的、通过总线系统进行数据传输所必需的组件能够以简单的、因此成本低廉的和/或稳定的硬件就行得通。
为了执行所描述的故障识别方法,升降梯设备的所有现场设备特别是在非分支链式结构中在逻辑上链接在一起,并如所描述的那样进行检查。然而,同样可行的是,各个现场设备不包括在所描述的故障识别方法中,并且例如经历单独的测试。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人员运送设备的现场设备沿着链式结构具有连续编号的标识号(ID)。然后,现场设备在故障识别方法的范围内将所接收的检查电报通过地址ID增加而继续传输到链式结构中的下一个现场设备。
换句话说,会有利的是,人员运送设备的现场设备就其ID而言,连续连贯地编号,使得现场设备的ID与现场设备在故障识别期间假设的逻辑链式结构内的位置相关。例如,现场设备在链式结构中越靠后,其ID越大。
因此,每个检查电报通过地址ID表明特征,地址ID对应于上述对象标识符,并且每个现场设备对具有与其ID对应的地址ID的检查电报做出响应。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检查电报的地址ID直接表明其接收器的特征。
例如,现场设备的ID可以简单地以整数编号(ID=1,2,3,4,...,n;n=现场设备的数量)。然后,控制单元在监控周期开始时将测试电报发送到ID=1的现场设备。该现场设备递增地址ID,即在该示例中将地址ID增加数值“1”并且将测试电报本身继续发送到具有新地址ID的设备,即,具有ID=2的现场设备。在那里,地址ID再次递增,并且检查电报被继续传输到ID=3的现场设备,以此类推。如果检查电报已经到达链式结构中的最后一个现场设备、即具有ID=n的现场设备时,检查电报的继续传输可以被中断。
用于形成新地址ID的规则,即以数值“1”递增的方式非常容易实现,并且特别是对于所有现场设备都是相同的。因此,用于编程或配置各个现场设备的耗费非常低。
可替换地,即使在该最后的现场设备中,地址ID也可以递增,并且现场设备可以尝试将检查消息继续传输到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的后续现场设备。由于在对现场设备之间的通信进行监控的控制单元知道:相关的现场设备是链式结构中的最后一个,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它不会将检查电报的相应继续传输的失败识别为假定的故障。
应当注意,连续编号不一定意味着相邻现场设备的ID必须相差值“+1”。原则上,可以想到其他增量步骤。例如,现场设备可以编号为偶数编号或甚至编号为奇数编号,增量步长为“+2”。在每种情况下,地址ID的递增应该通过等于两个相邻ID之间的数值差的值来进行。另外,以例如负增量递增,例如以“-1”、“-2”等,也就是可以是递减。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人员运送设备中的多个现场设备或甚至所有现场设备在其硬件方面相同地构造。
换句话说,人员运送设备中使用的现场设备可以优选地相同地构造。在此,现场设备可以就用于其中的软件方面或者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方面有所区别,以例如使现场设备个别化,或者适应局部或者说本地目的或使用条件。特别是,应该为每个现场设备单独或者说个别地分配标识号,从而单义地分配标识号。
例如,在实施为升降梯设备的客运设施中,大量的楼层门开关可以用作现场设备,分别对所对应的楼层门的当前的关闭状态加以监控。所有这些现场设备在所使用的硬件方面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在所提到的特定情况下,每个现场设备可以具有门开关,门开关检测所对应的门的关闭状态,以及可以具有控制器或接口,控制器或接口被设计为,将由门开关检测到的、呈适当的信号形式的关闭状态传输到总线系统,并且由总线系统继续传输给中央控制单元。
具体地,基于这里提出的故障识别方法,每个现场设备可以被配置为经由数据输入端获得检查电报,并且在对检查电报的接收做出响应的情况下,将检查电报继续传输到链式结构中的下一个现场设备。为了能够简单地实现这种继续传输,如前一节所述,每个现场设备可以设计为仅递增检查电报中给出的地址ID,从而检查电报自动寻址到在链式结构中下一个跟随的现场设备。链式结构中的最后一个现场设备也可以设计成使得最后一个现场设备将检查电报继续传输到后续现场设备的尝试当然地必须失败,但这在故障识别方法的范围内是可接受的,因为控制单元可以预先预见到对于最后一个现场设备,检查电报的继续传输将失败。
通过人员运送设备内的多个或甚至所有现场设备可以被设计为具有相同硬件,这种现场设备的生产和/或组装可以是标准化的,因此节省了成本。现场设备的生产、存储和安装中的物流也可以简化。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现场设备还被设计成,在故障识别方法的范围内,在接收到检查电报的情况下,在继续传输之前以确定的方式执行修改。然后,控制单元在故障识别方法的范围内,对该修改的成功完成加以监控。
换句话说,可以有利的是,在故障识别方法期间,测试电报不是仅从现场设备到现场设备沿着链式结构不变地传输通过,而且检查电报在每次继续传输之前以预定方式修改。
优选地,在此可以设置为,每个现场设备以相同的方式修改由其接收的检查电报。在特定实施方式中,所接收的检查电报的修改包括计算作为检查电报的一部分的改变的校验位。例如现场设备可以借助于简单的计数器(Counter)以预定方式递增检查电报。可替换地,可以通过计算CRC值(循环冗余校验)来修改所接收的检查电报。作为另一替代方案,可以通过考虑预定值(例如相应现场设备的ID)来修改测试电报。在检查电报的修改中,重要的仅是,这以可确定的方式发生,也就是说这是可掌控的,因此例如成功的修改也能够通过控制单元检查。
通过每个现场设备在继续传输检查电报之前确定性地修改检查电报并且这可以由控制单元监控,控制单元不仅可以在故障识别方法的范围内确定所讨论的现场设备是否仍然起作用或者能够通过总线系统进行通信,但也可以至少验证每个现场设备的最低的功能。
在此,为现场设备中的继续传输的测试电报提供确定性修改可能性的方案通常最多需要现场设备的很低的额外耗费,并且通常可以用简单的硬件或简单的软件来实现。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至少一个现场设备具有多个数据处理单元。在故障识别方法的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检查电报仅被传输到如下的数据处理单元:当该现场设备的状态改变时,该数据处理单元输出指示该状态改变的自发消息。
换言之,可以在人员运送设备中设置如下的现场设备,其具有多个不同的数据处理单元,例如以单独的处理器,计算机等形式。例如,这些数据处理单元可以在由它们执行的数据处理方面不同。数据处理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被定期地配置,用以识别相关现场设备的状态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状态的改变可以被理解为由现场设备监控的参数的变化,例如,楼层门的关闭状态的变化。相关数据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在检测到这种状态改变时,向中央控制单元输出自发消息,以便向其通知状态的改变。
在故障识别方法的范围内,通常仅将检查电报发送到为输出自发消息而提供的数据处理单元就足够了,因为通常足以识别该数据处理单元的故障。
EP 2 741 993 B1介绍了升降梯设备的测试方法和用于执行测试方法的监控设备,其中被称为总线节点的现场设备具有两个呈单独的微处理器形式的数据连接单元。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中央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在故障识别方法的范围内,在检测到现场设备不继续传输检查电报时,根据需由相关的现场设备执行的功能,启动多个可能的故障响应中的一个,其中,可能的故障响应例如包括:突然紧急停止人员运送设备、软停止人员运送设备、限制人员运送设备的功能、向人员运送设备的用户输出警报信号和向人员运送设备的操作员输出故障信号。在此,不必启动所有上述故障,但也可以考虑深远的故障响应。
换句话说,可以设置为,中央控制单元对在故障识别方法中已经识别到,至少一个现场设备没有继续传输馈送给其的检查电报,并且由此需要输出该现场设备的故障而对此启动适当的响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的是,在人员运送设备中提供的各种现场设备可以用于不同的目的并因此相应具有不同的功能。应当对现场设备的故障作出响应的方式可以根据为该现场设备实现的功能而定。中央控制单元在启动故障响应时应考虑到这一点,并因此启动适合于该特定现场设备故障的响应。
例如,可能必需表现出的是,在对于人员运送设备的安全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或者对于人员运送设备的安全性对关键功能进行监控的现场设备中,在对这种现场设备的故障做出响应的情况下,能够由中央控制单元启动人员运送设备的紧急停止。在这种紧急停止时,例如可以将制动器和人员运送设备的驱动装置切换为无电流,由此,既而人员运送设备尽可能快地达到停止状态。
在识别到具有其他功能的其他现场设备的故障时,不太强烈的响应可能就足够了,例如在所谓的软停止的情况下,受控地制动和停止人员运送设备或仅仅限制人员运送设备的功能(例如升降梯设备不再允许行驶靠近建筑结构内确定的楼层)。在其他情况下,响应于检测到故障,仅向人员运送设备的用户发出合适的警报信号(例如光学和/或声学的信号)就足够了,以便例如通知可能的危险或者使用人员运送设备时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替代地或作为补充地,故障信号也可以输出到人员运送设备的操作员,使得后者可以例如启动维修措施。
在启动上述故障响应之一之后,还可以使检测现场设备的故障的方法继续。为此目的,中央控制单元可以将相应的测试电报发送到现场设备,该现场设备在逻辑上布置在故障现场设备的后面。这将恢复并继续中断的测试。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人员运送设备具有至少20个、优选地至少50个处于逻辑链接链式结构中的现场设备。
换句话说,在故障识别方法中,在逻辑链接的无分支链式结构中应包括相对大量的现场设备,从而在监控周期期间检查电报可以通过整个链式结构进行传输,且由此通过唯一依次启动的、首先向监控链式结构中的第一现场设备的检查电报的发送,可以最终针对多个现场设备监控故障的发生。
特别地,在人员运送设备中具有如此大量的现场设备的情况下,这里提出的故障识别方法的特性可以具有积极效果,据此,用于监控多个现场设备的多个数据传输与传统执行的故障识别方法的情况相比,明显更小。因此,即使在人员运送设备中存在大量现场设备,也可以足够快地执行监控周期以满足例如关于故障识别时间的严格规定。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总线系统,中央控制单元和现场设备可以被设计用于最大数据传输速率至多19200波特(即,比特/秒),优选地最多9600波特。
由于这里提出的非常有效的故障识别方法,即使具有这种相对低的数据传输速率,也可以足够快地检测到人员运送设备的现场设备中的错误。人员运送设备的仅设计用于这种低数据传输速率的所述部件可以低成本提供,并且可以考虑在其鲁棒性和/或允许的数据传输长度方面针对更高数据传输速率设计的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检测人员运送设备中的现场设备的故障的方法。人员运送设备包括中央控制单元,多个现场设备和总线系统,其分别可以如上面关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描述的那样设计。在该过程期间,再次假设现场设备在无支链的链式结构中逻辑链接在一起。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在监控周期开始时,中央控制单元通过总线系统将检查电报发送到链式结构中的第一现场设备。在监控周期期间,响应于相关现场设备已经接收到检查电报的事实,现场设备通过总线系统继续传输测试电报到链式结构中的下一个现场设备。重复该过程,直到测试电报到达链式结构中的最后一个现场设备。在监控周期期间,监控现场设备之间经由总线系统的通信,以便识别出,现场设备没有对接收到检查电报做出响应而继续传输检查电报的情况。如果在这种监控中检测到检查电报的未发生继续传输,则这可以被解释为相关现场设备中的故障的指示,然后可以启动人员运送设备中的适当响应。
换句话说,用于检测人员运送设备内的故障的方法可以被具体配置为执行如上关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故障识别方法。反之,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人员运送设备也可以被认为能够执行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法的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具有计算机可读指令,该计算机可读指令在被执行时,指示计算机执行或控制根据本发明的前述第二方面的实施方式的方法。
例如,计算机可以是人员运送设备的可编程控制单元的一部分。可选地或作为补充地,计算机或其部件也可以集成在人员运送设备的相应现场设备中。术语计算机应该被广义地解释,并且包括例如处理器,CPU等。另外,可以提供存储介质,以便能够向计算机提供数据或者能够针对该计算机存储数据。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用任何计算机可读语言表达。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介绍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三方面的实施方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换句话说,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其中计算机可读指令可以临时或永久存储的并且可以由计算机读取的任何介质。计算机可读指令能够以各种物理方式存储,例如磁,光,电等。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CD,DVD,闪存,ROM(只读存储器)、PROM(可编程ROM),EPROM(可擦除PROM)等。计算机可读介质也可以是从其上可以下载其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较大数据存储单元(例如服务器或甚至因特网)的一部分。
应当指出,本文将参考不同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特征和优点,特别是部分地关于人员运送设备并且部分地关于要在其中执行的故障识别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适当地组合、调整或替换这些特征,以便得到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中,附图和说明书都是被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示出呈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升降梯设备的形式的人员运送设备。
图2图示出针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升降梯设备的故障识别方法的步骤。
附图仅为示意性的并且并不忠实于比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在不同的附图中表示相同的或起相同作用的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呈升降梯设备2形式的、根据本发明的人员运送设备1。升降梯设备2包括升降梯竖井3,升降梯轿厢5和对重7能够在升降梯竖井3中移动。升降梯轿厢5和对重7为此目的被保持在绳索状或带状的承载机构9上,承载机构可以借助驱动机器11移动。升降梯设备2的功能,特别是驱动机械11以及必要时还有升降梯设备2的其他部件的运行可以借助中央控制单元13来控制。
为了能够确保升降梯设备2的正确功能,特别是安全性,多个现场设备17容纳在容纳升降梯设备2的建筑结构15中。现场设备17分散布置在建筑结构15上。
现场设备17例如可以是门开关19,门开关可以监控升降梯设备2的门21、特别是楼层门的关闭状态。门开关19用作一种可以检测到与其对应的门21的当前的关闭状态的传感器,并且一旦关闭状态改变,其可以例如发出信号通知作为以自发消息的形式的数据电报。
例如,在升降梯竖井3的底部或井坑附近,还可以放置梯子25,在升降梯竖井3的侧壁上监控其正确整理的定位,例如通过另一个用作现场设备17的开关23来监控。
现场设备17可以是升降梯设备2的安全电路27的一部分,并且例如通过串行布线29连接到中央控制单元13,或者特别是例如连接到例如在那里集成设置的安全监控单元31(SSU-安全监控单元)。布线29以及现场设备17和/或中央控制单元13中提供的控制器可以一起形成总线系统33,通过该总线系统可以在数据通信的用户之间交换数据电报。
每个现场设备17被配置用于,输出由传感器产生的传感器信号和/或接收由致动器执行的控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现场设备17例如本身可以具有传感器和/或致动器,并且通过外部连接部将传感器产生的传感器信号输出到其他设备,特别是中央控制单元13,或者通过外部连接部将由其他设备、特别是中央控制单元13接收的控制信号传送给促动器,使得致动器能够执行其中包含的控制指令。可替换地,现场设备17仅可以用作例如能够从外部传感器或从另一个现场设备17接收传感器信号然后将它们输出到其他设备或者可以从其他设备接收控制信号然后继续传输这些传感器信号到外部促动器的的节点,以便使促动器能够执行控制信号。
人员运送设备1特别是配置用于执行故障识别方法。为此目的,中央控制单元13和/或现场设备17可以通过合适的基于硬件和/或基于软件的措施来配置,从而在监控周期中执行故障识别方法期间,实施下面描述的方法步骤或针对这些方法步骤的实施来配置中央控制单元13和/或现场设备17的属性。下面将参考图2阐释故障识别方法的实施方式的可行细节。
在图2中,中央控制单元13与多个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之间通过总线系统33的实际的、硬件技术上的接线以及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在故障识别过程中需要采取的逻辑关联在非分支链式结构中象征性示出。应该注意的是,在该图中作为示例仅示出五个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而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在诸如所谓的高层升降梯设备2的人员运送设备1中设置更多数量的现场设备,例如,超过20个,超过50个或甚至超过100个现场设备。
在硬件技术接线的情况下,中央控制单元13或集成在中央控制单元中的安全监控单元31经由公共数据线37和多个单独的支线35(a)、35(b)、35(c)、35(d)、35(e)连接到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中的每一个,使得在中央控制单元13与每个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之间以及不同的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之间的数据能够交换。公共数据线37可以是例如通过布线29实现,布线29在图1中延伸穿过升降梯竖井3地示出。支线35(a)、35(b)、35(c)、35(d)、35(e)可以例如将作为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起作用的每个门开关19本地连接到公共数据线37。中央控制单元13以及每个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可以配备合适的接口或适当的控制器,用以将数据通过数据线37和支线35(a)、35(b)、35(c)、35(d)、35(e)能够输出或从其上接收。原则上,利用以这种方式实现的总线系统33,可以以任意方式在中央控制单元13与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之间以及在17(a)、17(b)、17(c)、17(d)、17(e)之间相互交换数据,即每个连接到总线33的设备原则上都可以与每个其他设备通信,方式为,发送具有相应的对象标识符的数据,这里发送相应的地址ID。
然而,在这里提出的故障识别方法中,数据或包含这种数据的检查电报应当从中央控制单元13仅以一种方式传输至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或者在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之间传输,无论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是否以“菊花链”的类型在无分支的链式结构中相互连接。在此,每个现场设备通常(即,链式结构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现场设备除外)具有恰好一个前面的、从其上接收数据的现场设备,以及恰好一个后面的、向其传输数据的现场设备。
换句话说,中央控制单元13在故障识别方法的监控周期开始时,向第一现场设备17(a)发送检查电报。这通常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单元13设置带有呈地址ID形式的对象标识符的检查电报的方式来实现,该地址ID对应于第一现场设备17(a)的标识号,然后通过总线系统33传送检查电报。
在第一现场设备17(a)以通过箭头39(a)标示的方式接收到检查电报之后,第一现场设备17(a)自动将该检查电报继续传输给假设的链式结构中的第二现场设备17(b)。如通过箭头39(b)所示。该现场设备17(b)又修改检查电报的地址ID,然后将其继续传输到下一个现场设备17(c),如箭头39(c)所示。以类似的方式,检查电报将通过整个链式结构从现场设备17(x)串行继续传输到现场设备17(x+1),直到最后由箭头39(d)和39(e)标示到达最后的现场设备17(e)。
该最后的现场设备17(e)可以“知道”:不再有任何后续的现场设备并且自己终止检查电报的继续传输。可替换地,所有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可以基本相同地设计和配置,并且最后的现场设备17(e)可以是以与前面的现场设备17(a)、17(b)、17(c)、17(d)相同的方式发送具有改变的地址ID的检查电报,如箭头39(f)所示。
在从现场设备17(x)到现场设备17(x+1)的整个继续传输测试电报期间,中央控制单元13或SSU 31对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之间的、通过总线系统33执行的数据通信进行监控。如果所有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以及总线系统33,特别是其支线35(a)、35(b)、35(c)、35(d)、35(e)功能无误,中央控制单元13将识别出:检查电报按顺序从第一现场设备17(a)传递到最后的最后的现场设备17(e),然后可以假设人员运送设备1及其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内的数据通信正常工作。
然而,如果在检查电报的继续传输中发生中断,则由中央控制单元13识别到该中断,并将其评估为故障的指示。例如,如图2中通过叉“x”表示,到第三现场设备17(c)的支线35(c)可以被中断,使得来自前面的第二现场设备17(b)的检查电报不沿箭头39(c)行进到第三现场设备17(c),因此检查电报然后也不从第三现场设备17(c)传递到随后的第四现场设备17(d)。当监控通过总线系统33进行的通信时,中央控制单元将识别出检查电报未被第三现场设备17(c)继续传输,并且然后能够假设在该第三现场设备17(c)中出现故障。
作为对此响应,可能启动故障响应,故障响应例如可以根据有缺陷的现场设备17(c)对于人员运送设备1的安全性的重要性而不同地触发,以及从突然紧急停止经过软停止或限制人员运送设备1的功能直至达到仅输出的警报信号或信息给人员运送设备1的用户和/或操作员。
在启动故障响应之后,中央控制单元13可以向第四现场设备17(d)发送检查电报,其建立与它来自第三现场设备17(c)的情况相同。这将恢复中断的测试并继续。
为了能够在故障识别方法的范围内,在必要时确定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的至少最低功能,可以规定,每个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将检查电报不是仅不变地传递到相应的后续现场设备,而是在继续传输检查电报之前,以预定方式修改检查电报或包含在其中的校验位。因此,通过监控每次继续传递时检查电报的成功修改,中央控制单元13还可以监控每个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的最低功能。
一个或多个或甚至所有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不仅应该是唯一一个数据处理单元而是应该是具有多个容纳于其中的数据连接单元18’、18”。如其例如在EP 2 741 993 B1中介绍并且为现场设备17(d)象征性地表示的那样,通常情况下仅将测试电报在故障识别方法的范围内传输到现场设备17(d)的在现场设备17(d)状态改变时将表示该状态变换的自发通知发送到中央控制单元13的相应的数据处理单元18’就已足够。
基于所提出的对检查电报的串行继续传输,与传统的故障检查相比,在这里提出的备选故障识别方法期间通过总线系统33传输的数据量可以显著减少,从而例如可以更快速地检测到故障。特别地,通过文描述的在人员运送设备1中的故障识别方法,对所有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的存在性检查可以在时间上大规模缩短,例如,缩短到60个现场设备小于1秒。为此目的,使用成本低廉的硬件就足够了,并且不需要大量增加总线系统33上的数据传输速率。这可以在成本上、稳定性和传输长度方面带来益处。
仅出于比较目的,将最终描述如何在人员运送设备中进行现场设备的存在性检查。如图2中通过虚线41(a)、41(b)、41(c)、41(d)、41(e)示出那样,从中央控制单元13向每个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发送一个自己的请求电报,然后从这样触发的现场设备发送一个响应电报回中央控制单元13。通过总线系统33传送的数据量是由此处描述的新的故障识别方法产生的大约两倍。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诸如“包括”、“具有”等术语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诸如“一个”之类的术语不排除众多。还应当理解,参考任何上述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征也可以与上述其他实施方式的其他特征组合使用。权利要求中的附图标记不应视为限制。
附图标记列表
1 人员运送设备
2 升降梯设备
3 升降梯竖井
5 升降梯轿厢
7 对重
9 承载机构
11 驱动机械
13 中央控制单元
15 建筑结构
17 现场设备
18 数据处理单元
19 门开关
21 (楼层)门
23 安全开关
25 梯子
27 安全电路
29 布线
31 安全监控单元(SSU)
33 总线系统
35 支线
37 中央数据线路
39 表示数据传输的箭头
41 表示输出传输的箭头

Claims (15)

1.一种人员运送设备(1),具有:
中央控制单元(13),用于控制人员运送设备(1)的功能;
多个现场设备(17、17(a)、17(b)、17(c)、17(d)、17(e)),所述现场设备在空间上分散地布置在人员运送设备内部;以及
总线系统(33),用于在中央控制单元(13)与现场设备(17、17(a)、17(b)、17(c)、17(d)、17(e))之间传递数据,
其中,每个现场设备(17、17(a)、17(b)、17(c)、17(d)、17(e))被配置用于,将数据通过总线系统(33)输出到中央控制单元(13)和/或另一个现场设备(17、17(a)、17(b)、17(c)、17(d)、17(e)),和/或
中央控制单元(13)被配置用于,将数据通过总线系统(33)输出到现场设备(17、17(a)、17(b)、17(c)、17(d)、17(e))中的至少一个,
人员运送设备(1)被配置用于,执行故障识别方法,其中,
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设计为在无分支的链式结构中在逻辑上相互联接,
控制单元(13)在监控周期开始时,将检查电报通过总线系统(33)发送给链式结构中的第一个现场设备(17(a)),并且
在监控周期期间,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中的每一个在对相应的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已收到检查电报的情况做出响应的情况下,将检查电报通过总线系统(33)继续传输给链式结构中的下一个现场设备(17(b)、17(c)、17(d)、17(e)),直至检查电报达到链式结构中的最后一个现场设备(17(e)),
其特征在于,
控制单元(13)在监控周期期间,对在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之间通过总线系统(33)实现的通信加以监控,以便识别出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不再继续传输检查电报的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员运送设备,其中,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具有沿链式结构连续编号的ID,并且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在故障识别方法的范围内,将所接收到的检查电报通过地址ID的递增,继续传输到链式结构中的下一个现场设备(17(b)、17(c)、17(d)、17(e))。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员运送设备,其中,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中的多个就其硬件方面相同地构造。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员运送设备,其中,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还设计用于,在故障识别方法的范围内,在接收到检查电报的情况下,在继续传输之前,以确定的方式执行修改,并且控制单元(13)在故障识别方案的范围内,对成功执行的修改加以监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员运送设备,其中,所述修改包括对作为检查电报的一部分的、改变的检验位的计算。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员运送设备,其中,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多个数据处理单元(18’、18”),并且在故障识别方法的范围内,检查电报仅被传输给在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发生状态变换时输出指明所述状态变换的自发通知的数据处理单元(18’)。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员运送设备,其中,中央控制单元(13)被配置用于,在故障识别方法的范围内,当识别到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不再继续传输检查电报的情况时,根据需要由相应的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执行的功能来启动多个可行的故障响应中的一个,多个可行的故障响应包括:将人员运送设备(1)突然紧急停止、将人员运送设备(1)软停止、限制人员运送设备(1)的功能、向人员运送设备(1)的用户输出警报信号以及将故障信号输出给人员运送设备(1)的操作员。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员运送设备,其中,每个现场设备(17、17(a)、17(b)、17(c)、17(d)、17(e))被配置用于,将由传感器产生的传感器数据通过总线系统(33)输出给中央控制单元(13),和/或中央控制单元(13)被配置用于,将需要由致动器执行的控制数据通过总线系统(33)输出给现场设备(17、17(a)、17(b)、17(c)、17(d)、17(e))中的一个。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员运送设备,其中,人员运送设备(1)包括至少20个处于在逻辑上彼此互联的链式结构中的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员运送设备,其中,总线系统(33)、中央控制单元(13)和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设计用于至多19200波特、优选最多9600波特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11.一种用于识别人员运送设备(1)中的现场设备(17、17(a)、17(b)、17(c)、17(d)、17(e))中的故障的方法,其中,人员运送设备具有:
中央控制单元(13),用于控制人员运送设备(1)的功能,
多个现场设备(17、17(a)、17(b)、17(c)、17(d)、17(e)),所述多个现场设备在空间上分散地布置在人员运送设备(1)内部,以及
总线系统(33),用于在中央控制单元(13)与现场设备(17、17(a)、17(b)、17(c)、17(d)、17(e))之间传输数据,
其中,每个现场设备(17、17(a)、17(b)、17(c)、17(d)、17(e))被配置用于,将数据通过总线系统(33)输出给中央控制单元(13)和/或另一个现场设备(17、17(a)、17(b)、17(c)、17(d)、17(e)),和/或
中央控制单元(13)被配置用于,将数据通过总线系统(33)输出给现场设备(17、17(a)、17(b)、17(c)、17(d)、17(e))中的至少一个,
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设计为在无分支的链式结构中在逻辑上相互联接,
所述方法具有下列步骤:
在监控周期开始时,将检查电报借助中央控制单元(13)、通过总线系统(33)发送给链式结构中的第一个现场设备(17(a)),以及
在监控周期期间,在对相应的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已收到检查电报的情况做出响应的情况下,将检查电报继续传输通过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中的每一个,经由总线系统(33)到达链式结构中的下一个现场设备(17(b)、17(c)、17(d)、17(e)),直至检查电报到达链式结构中的最后一个现场设备(17(e)),
其特征在于,
在检查周期期间,对在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之间通过总线系统(33)实现的通信加以监控,以便识别出,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在对已收到检查电报的情况做出响应的情况下,不再继续传输检查电报的情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具有沿链式结构连续编号的ID,并且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将所接收到的检查电报通过地址ID的递增,继续传输到链式结构中的下一个现场设备(17(b)、17(c)、17(d)、17(e))。
13.根据权利要求11和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现场设备(17(a)、17(b)、17(c)、17(d)、17(e))在接收到检查电报的情况下,在继续传输之前,以确定的方式执行修改,并且控制单元(13)对修改的成功执行加以监控。
14.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具有能够由计算机读取的指令,所述指令指示计算机执行或控制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具有存储于其上的、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CN201780027866.3A 2016-05-04 2017-05-03 包括中央控制单元和多个具有优化的故障识别方法的现场设备的人员运送设备 Active CN1090711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6168217.4 2016-05-04
EP16168217 2016-05-04
PCT/EP2017/060530 WO2017191186A1 (de) 2016-05-04 2017-05-03 Personentransportanlage mit zentraler steuereinheit und mehreren feldgeräten mit optimiertem fehlfunktionserkennungsverfahr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1164A true CN109071164A (zh) 2018-12-21
CN109071164B CN109071164B (zh) 2020-06-09

Family

ID=55910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7866.3A Active CN109071164B (zh) 2016-05-04 2017-05-03 包括中央控制单元和多个具有优化的故障识别方法的现场设备的人员运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19746B2 (zh)
EP (1) EP3452397B1 (zh)
CN (1) CN109071164B (zh)
PL (1) PL3452397T3 (zh)
WO (1) WO201719118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5127A (zh) * 2020-09-22 2021-01-15 深圳优地科技有限公司 节点故障上报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26965A (zh) * 2018-12-24 2021-08-06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定制人员运送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13939467A (zh) * 2019-06-21 2022-01-14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连接人员运送设备的控制装置的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017486A1 (de) * 2014-11-27 2016-06-02 Thyssenkrupp Ag Aufzuganlage mit einer Mehrzahl von Fahrkörben sowie einem dezentralen Sicherheitssystem
BR112022000274A2 (pt) * 2019-07-11 2022-05-10 Inventio Ag Método e rede de dados para a comunicação de conteúdos de dados, em particular, em um sistema de elevador
EP3988489A1 (en) * 2020-10-21 2022-04-27 KONE Corporation Elevato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40034593A1 (en) * 2020-12-22 2024-02-01 Inventio Ag Elevator,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levato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67585B1 (en) * 2001-07-05 2002-10-22 Otis Elevator Company Wireless safety chain for elevator system
CN1446175A (zh) * 2000-08-07 2003-10-01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的监控装置
CN1780782A (zh) * 2000-08-11 2006-05-31 奥蒂斯电梯公司 自动扶梯的电子安全系统
CN1919712A (zh) * 2006-09-20 2007-02-28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电梯安全防范装置
CN100357167C (zh) * 2003-11-11 2007-12-26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设备和电梯设备的监视系统
CN201587769U (zh) * 2009-11-26 2010-09-22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升降机超载保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2658A1 (de) * 2008-12-26 2010-07-01 Inventio Ag Aufzugsanlage mit einer sicherheitseinrichtung
ES2372445T3 (es) 2009-05-15 2012-01-19 Thyssenkrupp Aufzugswerke Gmbh Dispositivo de mando de ascensor.
US10227208B2 (en) * 2011-12-12 2019-03-12 Cedes Ag Safety apparatus for an elevator
ES2687898T3 (es) * 2013-10-23 2018-10-29 Inventio Ag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para la puesta en servicio de una instalación de ascensor
MX371433B (es) * 2014-12-10 2020-01-30 Inventio Ag Sistema de elevador comprendiendo sistema de monitoreo de seguridad con jerarquia maestro-esclavo.
CN107250021B (zh) * 2014-12-18 2019-10-11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运行具有临时参与者的电子安全系统的方法
CA2969376C (en) * 2014-12-18 2023-05-16 Inventio Ag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lectronic safety system with temporary subscribers
US20180354748A1 (en) * 2015-12-17 2018-12-13 Inventio Ag Passenger transport installation, servicing method and servicing controller
EP3436383B1 (de) * 2016-03-30 2021-01-06 Inventio AG Aufzuganlage mit zentraler steuereinheit und mehreren feldgeräten, welche über ein summenrahmenverfahren kommuniziere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6175A (zh) * 2000-08-07 2003-10-01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的监控装置
CN1780782A (zh) * 2000-08-11 2006-05-31 奥蒂斯电梯公司 自动扶梯的电子安全系统
US6467585B1 (en) * 2001-07-05 2002-10-22 Otis Elevator Company Wireless safety chain for elevator system
CN100357167C (zh) * 2003-11-11 2007-12-26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设备和电梯设备的监视系统
CN1919712A (zh) * 2006-09-20 2007-02-28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电梯安全防范装置
CN201587769U (zh) * 2009-11-26 2010-09-22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升降机超载保护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6965A (zh) * 2018-12-24 2021-08-06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定制人员运送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13226965B (zh) * 2018-12-24 2023-04-21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定制人员运送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13939467A (zh) * 2019-06-21 2022-01-14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连接人员运送设备的控制装置的装置
CN113939467B (zh) * 2019-06-21 2024-03-15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连接人员运送设备的控制装置的装置
CN112235127A (zh) * 2020-09-22 2021-01-15 深圳优地科技有限公司 节点故障上报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52397B1 (de) 2020-04-22
WO2017191186A1 (de) 2017-11-09
CN109071164B (zh) 2020-06-09
US20190119068A1 (en) 2019-04-25
EP3452397A1 (de) 2019-03-13
US11919746B2 (en) 2024-03-05
PL3452397T3 (pl) 2020-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1164A (zh) 包括中央控制单元和多个具有优化的故障识别方法的现场设备的人员运送设备
KR101111137B1 (ko) 리모트 배선 체크 시스템 및 그 시스템에 사용하는 접속 커넥터
US9934111B2 (en) Control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process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dundant process control with decentralized redundancy
CN103947159B (zh) 自修复通信网络
JP2018516822A (ja) 搬送装置における制御ユニットを交換する方法
CN109104349A (zh) 基于CANopen协议的列车网络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其装置
US9367416B2 (en) Safety circuit of an elevator,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 functional nonconformance of a safety circuit of an elevator
JP2007312043A (ja) リモートi/oシステム
CN108028791B (zh) 井道通信系统
AU2016376176B2 (en) Monitoring device for a passenger transport system, testing method and passenger transport system
EP2962289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in a tcp/ip based redundant fire panel network
CN109311625B (zh) 乘客运输系统和用于在乘客运输系统内传输数据电报的方法
CN109104351A (zh) 列车网络节点和基于CANopen协议的列车网络节点监测方法
US7751906B2 (en) Method and automation system for operation and/or observing at least one field device
US20220004449A1 (en) Method For Failure Detection And Role Selection In A Network Of Redundant Processes
US11165602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led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JP7293045B2 (ja) 制御・監視信号伝送システムの子局特定方式
CN107528730A (zh) 多重冗余方法、多重冗余服务器以及系统
KR20130115877A (ko) 승강기 원격 고장진단 및 유지보수 시스템 및 방법
JP5606652B2 (ja) 制御・監視信号伝送システム
JP2010146363A (ja) 二重化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の系切替方式
KR101214280B1 (ko) 통신 인터락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자동화 설비
JP2005510955A (ja) 中央処理装置を持つバスシステムにあるモジュールの誤りなしの機能を検査する方法及び対応するモジュール及び中央処理装置
CN110749032B (zh)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
JP4291932B2 (ja) 自動列車制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