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0900A - 跌落防止装置 - Google Patents
跌落防止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070900A CN109070900A CN201680083939.6A CN201680083939A CN109070900A CN 109070900 A CN109070900 A CN 109070900A CN 201680083939 A CN201680083939 A CN 201680083939A CN 109070900 A CN109070900 A CN 1090709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venting device
- roller
- rod part
- link rod
- falling preven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00—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platforms, or sidings; Railway networks; Rail vehicle marshalling systems
- B61B1/02—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and platforms including protection devices for the passenge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1/00—Construction of station or like platforms or refuge islands or like islands in traffic areas, e.g. intersection or filling-station islands; Kerb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slands in traffic area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跌落防止装置,该跌落防止装置包括不需要电力的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能够更简单且廉价地制作出来且耐久性优异,且该跌落防止装置具有能够变更防跌落板的突出量的构造。第1连杆机构部(40)将驱动滑块(24)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摆动端辊(46)的摆动运动。第2连杆机构部(60)在第2连杆部(61)的辊接触面(64)处与摆动端辊(46)关联地进行摆动,能够变更安装位置的输出端辊(67)按压被固定于防跌落板(16)的从动滑块(62)。该跌落防止装置构成为,在防跌落板(16)的突出完成状态和收纳完成状态下,辊接触面(64)按压摆动端辊(46)的作用力的方向位于将摆动端辊(46)和第1连杆部(43)的摆动轴(44)连结起来的直线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设置在铁路的车站的站台上的、用于封堵列车与站台之间的间隙的跌落防止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站台上设置有跌落防止装置的车站增加。站台用的跌落防止装置是在上下列车时使防跌落板自站台伸出而将列车与站台之间的间隙封堵的装置。对于站台用的跌落防止装置,在上下车以外的期间内将防跌落板收纳于站台侧,而在上下列车时使防跌落板向铁轨侧突出,使站台与列车之间的间隙变窄来防止跌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48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站台用的跌落防止装置中设有制动机构、锁定机构,该制动机构、锁定机构用于防止在上下列车时防跌落板自站台伸出的状态下因乘客踩到防跌落板时的反作用力而引起防跌落板的移动。
并且,锁定机构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利用电磁力进行工作,因此,为了使锁定状态转变而需要电力。另外,当在防跌落板未达到突出完成或者收纳完成的状态下切断电源时,电动驱动机构的制动进行工作而无法进行手动驱动。由于无法在防跌落板突出或收纳的中途的状态下使列车行驶,因此,在电源恢复之前无法使列车再次开始行驶。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态,需要能够实现解除动作的备用电源,以便即使在产生了故障、电源断开的情况下,也能够发出解除制动的指令。
并且,站台不仅设于铁轨的直线区间,而且有时设于转弯区间。在设于转弯区间的站台上设置跌落防止装置的情况下,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隔因门的位置而不同,因此需要针对每个设置位置来确定防跌落板的突出量。因此,在制造跌落防止装置时,需要设计·制造与设置位置相对应的跌落防止装置。在该情况下,会使固有的零件、装置的种类增加而导致价格的增加。另外,还会导致错误订购、现场的组装错误。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而采取如下方法:在突出完成位置进行制动,利用制动力来固定防跌落板。但是,在该情况下存在以下课题:当因制动的磨损而使制动力降低时,无法再进行固定,因此需要检查制动。
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跌落防止装置,该跌落防止装置包括不需要电力的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能够更简单且廉价地制作出来且耐久性优异,并且该跌落防止装置具有能够变更防跌落板的突出量的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第1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跌落防止装置,其使防跌落板向轨道侧突出而防止自站台的跌落,其中,该跌落防止装置包括:驱动机构部;第1连杆部,该第1连杆部的主动端在所述驱动机构部的驱动下进行移动,从而使该第1连杆部的从动端摆动;第2连杆部,其具有输入端部和输出端部,该输入端部具有与所述从动端相接触的接触面,在该输出端部设置有能够沿预定的可进行变位设置的方向变更设置位置的辊部,通过所述输入端部的移动,使所述输出端部进行摆动;以及从动滑块,其具有引导槽,所述辊部能在所述引导槽内滚动,该从动滑块将所述输出端部的摆动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并使所述防跌落板沿进退方向移动,在所述防跌落板处于突出完成状态和收纳完成状态时,所述第1连杆部与所述第2连杆部之间的卡合关系构成仅使自所述第1连杆部向所述第2连杆部传递正方向上的运动有效的反向动作防止构造,该跌落防止装置构成为所述可进行变位设置的方向和所述引导槽的方向在所述收纳完成状态下成为平行。
第2技术方案是根据第1技术方案的跌落防止装置,其中,所述引导槽以如下方式沿相对于所述进退方向倾斜的方向设置,即,在自所述第2连杆部的摆动轴观察时,所述引导槽的远端侧部分偏向所述防跌落板的收纳方向,所述引导槽的近端侧部分偏向所述防跌落板的突出方向。
第3技术方案是根据第1技术方案或第2技术方案的跌落防止装置,其中,该跌落防止装置还包括移动限制部,该移动限制部对所述防跌落板能够进行进退动作的范围进行如下限制,即,将所述防跌落板的突出极限位置限制成根据所述辊部的设置位置相应地可变,另一方面,将所述防跌落板的收纳极限位置限制成固定不变。
第4技术方案是根据第1技术方案~第3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技术方案的跌落防止装置,其中,在所述输出端部沿所述可进行变位设置的方向配置有多个螺栓孔,所述多个螺栓孔能与沿所述辊部的旋转轴线贯穿所述辊部的贯穿螺栓螺纹接合。
第5技术方案是根据第1技术方案~第3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技术方案的跌落防止装置,其中,在所述输出端部设有长孔和嵌合凹凸部,所述长孔在所述可进行变位设置的方向上较长,使贯穿螺栓经由所述辊部和辊基座贯穿所述长孔,所述嵌合凹凸部设于所述长孔的周围且与所述辊基座嵌合。
发明的效果
采用第1技术方案~第5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如下的跌落防止装置,在防跌落板处于突出完成状态和收纳完成状态时,仅靠驱动机构部→第1连杆部→第2连杆部这样正方向上的动力传递,就能够将摆动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而使防跌落板突出/收纳。也就是说,即使不设置需要电源的制动器,当欲使防跌落板自突出完成状态强行地收纳或自收纳完成状态强行地突出时,也成为锁定状态。由于未使用电子元器件、电子控制,因此能够相应地更简单且廉价地制作出锁定机构,另外,耐久性也优异。并且,通过变更辊部的设置位置,能够变更由第1连杆部和第2连杆部组成的连杆机构的摆动运动向直线运动转换的转换率,因而能够简单地变更防跌落板的突出量。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提供如下一种跌落防止装置,该跌落防止装置包括不需要电力的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廉价且耐久性优异,并且该跌落防止装置能够简单地变更防跌落板的突出量。
另外,采用第3技术方案,限制防跌落板能够移动的范围,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该跌落防止装置构成为辊部的可进行变位设置的方向和所述引导槽的方向在所述收纳完成状态下成为平行,因此,不管辊部的设置位置如何,能够将收纳极限位置始终固定。因此,仅靠突出极限位置侧的调整就能够实现移动限制部的调整作业。
附图说明
图1的(1)是表示处于设置状态的站台用跌落防止装置的结构例的俯视图,图1的(2)是表示处于设置状态的站台用跌落防止装置的结构例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处于突出完成状态的站台用跌落防止装置的内部构造例的图,图2的(1)是俯视图,图2的(2)是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2连杆部的结构例的图,图4的(1)是俯视图,图4的(2)是从辊接触面侧观察时得到的侧视分解图。
图5是原理机构的放大图,图5的(1)表示突出完成状态,图5的(2)表示突出完成状态与收纳完成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中途状态),图5的(3)表示收纳完成状态。
图6是自图5的状态变更了输出端辊的安装位置时的原理机构的放大图,图6的(1)表示突出完成状态,图6的(2)表示突出完成状态与收纳完成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中途状态),图6的(3)表示收纳完成状态。
图7是用于说明驱动机构部的手动操作的图。
图8是表示输出端辊的安装位置的调整构造的变形例的图。
图9是表示对防跌落板的进退移动范围进行限制的移动限制构造的变形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对防跌落板的进退移动范围进行限制的移动限制构造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站台用跌落防止装置的概况进行说明。
图1的(1)是表示处于设置状态的站台用跌落防止装置10的结构例的俯视图,图1的(2)是表示处于设置状态的站台用跌落防止装置10的结构例的侧视图。站台用跌落防止装置10被固定于在车站的站台2的侧缘上部凹陷设置的设置空间。
对于站台用跌落防止装置10,利用固定于设置空间的主框架14和相当于主框架1的盖的顶板12来划分出在轨道侧开口的薄型长方形的内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中,利用球轴承式的滑轨18将防跌落板16支承为大致水平地滑动自如。并且,能够利用驱动机构部20使防跌落板16向轨道侧/站台侧进退移动。
在上下列车4以外的期间内,防跌落板16处于整个板被收纳于内部空间的位置而不使其轨道侧端向铁轨侧突出,并维持移动抑制状态。将该状态称作“收纳完成状态”。
在上下列车4时,随着驱动机构部20做动作,防跌落板16自动地转变为可移动状态,防跌落板16向轨道侧突出而使站台与列车4之间的间隙D变窄,从而防止乘客跌落到站台与列车之间。将该状态称作“突出完成状态”。图1的(1)和图1的(2)均示出该“突出完成状态”。
当成为突出完成状态时,防跌落板16自可移动状态自动地切换至移动抑制状态,防跌落板16克服来自防跌落板16的一侧的输入(例如在乘客踩到防跌落板16上而欲进入列车时产生的反作用力等)而维持当前位置。也就是说,成为锁定状态。
并且,当上下车结束时,驱动机构部20进行折返动作。即使防跌落板16处于移动抑制状态,当源自驱动机构部20的动作的驱动力开始向正方向传递时,防跌落板16自动地切换至可移动状态。然后,在传递过来的动力的作用下,防跌落板16向站台侧移动而返回“收纳完成状态”,防跌落板16自动地成为移动抑制状态。
接下来,详细说明站台用跌落防止装置10的内部构造。
图2和图3是表示被收纳于站台用跌落防止装置10的内部空间的本实施方式的内部构造的图,示出了突出完成状态。在图2中,透视地图示了顶板12、主框架14、防跌落板16,图2的(1)是俯视图,图2的(2)是其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驱动机构部20包括:电动马达21,其被未图示的控制装置进行电控制;减速机构22,其能够使电动马达21的输出轴的旋转适当地减速;滚珠丝杠部23,其与减速机构22的输出轴相连结;驱动滑块24,其通过滚珠丝杠部23的旋转而滑动;以及轴承25,其枢轴支承滚珠丝杠部23的顶端。也就是说,电动马达21和减速机构22作为用于进行驱动而使滚珠丝杠部23旋转的驱动部发挥功能。滚珠丝杠部23和驱动滑块24作为直线运动机构发挥功能。此外,驱动滑块24也可以是第1连杆机构部40的一个功能部。
与驱动机构部20相关地,在主框架14,适当地设有用于沿着滚珠丝杠部23检测驱动滑块24的位置的检测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用于对防跌落板16处于突出完成状态时的驱动滑块24的位置进行检测的突出完成检测传感器30和用于对防跌落板16处于收纳完成状态时的驱动滑块24的位置进行检测的收纳完成检测传感器32。突出完成检测传感器30和收纳完成检测传感器32由例如限位开关实现,突出完成检测传感器30和收纳完成检测传感器32将检测信号输送至电动马达21的控制装置(省略图示),用以控制电动马达21的旋转。
驱动机构部20和防跌落板16借助第1连杆机构部40和第2连杆机构部60相关联。
第1连杆机构部40是用于将被驱动机构部20驱动的驱动滑块24的直线状的运动转换为摆动运动的机构部,具有设于驱动滑块24的辊引导件42和作为摆动体的第1连杆部43。作为摆动体的第1连杆部43通过驱动机构部20的驱动做动作,由此产生摆动运动。
第1连杆部43俯视时呈直线状,且被自主框架14大致垂直地突出设置的摆动轴44枢轴支承为旋转自如。并且,第1连杆部43在靠驱动机构部20侧的一端(主动端)具有能在辊引导件42的引导槽内滚动并与辊引导件42连结的主动端辊45,且在隔着摆动轴44位于相反侧的另一端(从动端)具有摆动端辊46。
第2连杆机构部60是用于将在驱动机构部20的驱动下第1连杆机构部40做动作而产生的摆动运动转换为使防跌落板16沿进退方向移动的从动滑块62的直线运动的机构,其具有第2连杆部61和从动滑块62。
第2连杆部61做成俯视时呈大致L字型的曲柄,且被自主框架14大致垂直地突出设置的摆动轴63枢轴支承为旋转自如。并且,第2连杆部61在靠驱动机构部20侧的一端部(偏向第1连杆部43的端部:输入端部)具有辊接触面64,第1连杆机构部40的摆动端辊46接触于该辊接触面64并在该辊接触面64上滚动。另外,第2连杆部61在另一端部(输出端部)具有输出端辊67,该输出端辊67能在从动滑块62的下表面设置的辊引导件66的引导槽内滚动。并且,构成为该输出端辊67的安装位置能够变更。
从动滑块62通过螺栓等固定于防跌落板16的背面,在辊引导件66形成有相对于防跌落板16的进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引导槽。
具体而言,辊引导件66的引导槽以如下方式沿相对于防跌落板16的进退方向倾斜的方向设置,即,在自第2连杆部61的摆动轴63观察时,引导槽的远端侧部分偏向防跌落板16的收纳方向(偏向图2的右侧),引导槽的近端侧部分偏向防跌落板16的突出方向(偏向图2的左侧)。
如图2的(2)的放大图所示,第2连杆部61的辊接触面64具有俯视时呈大致U字状的转换面64a以及自该转换面的两端朝向该杆的旋转方向延伸且分别与该转换面相连的突出完成状态锁定面64b和收纳完成状态锁定面64c。
突出完成状态锁定面64b具有就突出完成状态下的第1连杆部43和第2连杆部61的位置关系而言以第1连杆部43的摆动轴44为中心的曲面。并且,突出完成状态锁定面64b被设计为满足第1连杆机构部40和第2连杆机构部60的在突出完成状态下的预定的对偶关系的几何条件,突出完成状态锁定面64b上的与摆动端辊46接触的接触位置位于将摆动端辊46和摆动轴44连结起来的直线上(或大致直线上)。
其结果,在处于突出完成状态时,能够使防跌落板16为移动抑制状态。具体而言,当产生欲使防跌落板16向收纳方向移动的作用力F1(图2的(2)中的空心箭头)时,从动滑块62向收纳方向(站台方向)按压输出端辊67。在第2连杆部61上产生逆时针方向上的扭矩,辊接触面64以作用力F2(图2的(2)中的粗黑箭头)按压第1连杆部43的摆动端辊46。但是,根据所述的几何条件,作用力F2的方向成为将摆动端辊46和摆动轴44连结起来的直线方向。因此,作用力F2被摆动轴44承受,未使第1连杆部43旋转。即,成为锁定状态。
同样地,收纳完成状态锁定面64c具有就收纳完成状态下的第1连杆部43与第2连杆部61的位置关系而言以第1连杆部43的摆动轴44为中心的曲面。并且,收纳完成状态锁定面64c被设计为满足第1连杆机构部40和第2连杆机构部60的在收纳完成状态下的预定的对偶关系的几何条件,且构成为收纳完成状态锁定面64c上的与摆动端辊46接触的接触位置位于将摆动端辊46和摆动轴44连结起来的直线上(或大致直线上)。即,在收纳完成状态下,能够将防跌落板16维持为移动抑制状态(参照图5的(3))。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2连杆部61的结构例的图,图4的(1)是俯视图,图4的(2)是自辊接触面64侧观察时得到的侧视分解图。
在第2连杆部61的输出端部,沿着可进行变位设置的方向L排成一列地设有多个螺栓孔612,该多个螺栓孔612距摆动轴63的贯穿孔611的距离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栓孔612为3个,螺栓孔612的数量只要为多个即可,可以为任意几个。螺栓孔612彼此间的间隔也能够适当设定。并且,输出端辊67能安装于多个螺栓孔612中的任意一个螺栓孔612。
输出端辊67例如通过以下方式设置:利用贯穿螺栓673同轴地贯穿高度调整用的辊基座672和使树脂环嵌入轴承的外周而成的辊主体671,并使贯穿螺栓673螺纹接合于螺栓孔612。根据将输出端辊67固定于哪一个螺栓孔612,能够改变第2连杆机构部60的杠杆比(即自摆动运动向直线运动转换的转换率),从而能够变更防跌落板16的突出量。
通过变更第2连杆机构部60的杠杆比,能够调整防跌落板16的突出量,与此相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对防跌落板16能够进退动作的范围进行限制的移动限制部也构成为能够进行调整。
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移动限制部,在顶板12的下表面,沿着防跌落板16的移动方向(进退动作方向)突出设置有轨道侧止挡件72k和站台侧止挡件72h。另一方面,在防跌落板16的上表面(具体而言为防跌落板16的在突出完成状态下也位于主框架14内的部分的上表面),沿着防跌落板16的移动方向(进退动作方向)设有轨道侧卡合突起76k和站台侧卡合突起76h。但是,能进行位置调整的卡合突起仅是轨道侧卡合突起76k,站台侧卡合突起76h设于固定位置。
轨道侧卡合突起76k的位置调整是通过如下那样的构造实现的。即,如图3中的圆圈围起来的放大显示部所示,设有螺栓孔组,该螺栓孔组是沿着防跌落板16的进退动作方向在不同的位置设置螺栓孔161而成的。螺栓孔组中的螺栓孔161的数量、相对位置关系能够适当设定。并且,能与轨道侧止挡件72k相卡合的轨道侧卡合突起76k通过螺栓77紧固固定于螺栓孔组中的任意一个螺栓孔161。
轨道侧卡合突起76k的设置位置能根据所设定的第2连杆机构部60的杠杆比而相应地调整。即,在突出完成状态下,轨道侧卡合突起76k自站台侧抵接于(或者接近)轨道侧止挡件72k。也就是说,限制突出极限位置。
站台侧卡合突起76h固定于防跌落板16的上表面预定位置,不管第2连杆机构部60的杠杆比如何设定,在收纳完成状态下,站台侧卡合突起76h均自轨道侧抵接于(或者接近)站台侧止挡件72h,从而限制收纳极限位置。
接下来,说明站台用跌落防止装置10的动作。
图5是使防跌落板16移动的原理机构的放大图,图5的(1)表示突出完成状态,图5的(2)表示突出完成状态与收纳完成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中途状态),图5的(3)表示收纳完成状态。
如图5的(1)所示,在处于突出完成状态的站台用跌落防止装置10中,第1连杆部43的摆动端辊46抵接于辊接触面64的突出完成状态锁定面64b。如所述那样,在该状态下,在自第2连杆部61向第1连杆部43传递的相反方向上的动力的作用下,连杆机构不会做动作。
为了收纳防跌落板16,当电动马达21被驱动而向预定方向旋转时,驱动滑块24(向对图5而言的下方)移动而使在辊引导件42处卡合的主动端辊45移动。由此,第1连杆部43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摆动端辊46自突出完成状态锁定面64b移动至转换面64a。也就是说,突出完成状态下的连杆机构的锁定状态被自动且顺畅地解除,而转变至图5的(2)的状态。
当摆动端辊46移动至转换面64a时,摆动端辊46收纳在转换面64a构成的俯视时呈大致U字型的内侧,第1连杆部43的旋转运动使第2连杆部6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当第2连杆部6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输出端辊67相对地向站台侧移动而使从动滑块62和防跌落板16向站台侧移动。
当电动马达21继续进行旋转驱动时,最终摆动端辊46脱离转换面64a而向收纳完成状态锁定面64c移动,电动马达21在驱动滑块24移动到预定的收纳完成位置之后停止工作,成为图5的(3)所示的状态。
在处于收纳完成状态时,防跌落板16成为移动抑制状态。具体而言,当产生欲使防跌落板16向突出方向(轨道方向:图5的左方)移动的作用力F3时,从动滑块62向突出方向按压输出端辊67。此时,产生欲使第2连杆部6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扭矩,收纳完成状态锁定面64c以作用力F4按压第1连杆部43的摆动端辊46。但是,通过几何关系,作用力F4的方向位于将摆动端辊46和摆动轴44连结起来的直线上。结果,作用力F4被摆动轴44承受,未使第1连杆部43旋转。即,成为锁定状态。
另外,在处于收纳完成状态时,第2连杆部61的多个螺栓孔612的排列方向(可进行变位设置的方向L)和从动滑块62的辊引导件66的引导槽方向成为平行或大致平行。
为了使防跌落板16突出,当电动马达21进行驱动而向与之前相反的朝向旋转时,驱动滑块24(向对图5而言的上方)移动而使与辊引导件42相卡合的主动端辊45移动。由此,第1连杆部43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摆动端辊46自收纳完成状态锁定面64c移动至转换面64a。由此,收纳完成状态下的连杆机构的锁定状态被自动且顺畅地解除并转变至图5的(2)的状态,最终返回图5的(1)的突出完成状态。
图6是自图5变更了输出端辊67的安装位置的情况下的、使防跌落板16移动的原理机构的放大图,图6的(1)表示突出完成状态,图6的(2)表示突出完成状态与收纳完成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中途状态),图6的(3)表示收纳完成状态。
当对图6的(1)和图5的(1)进行比较时,突出完成状态下的第2连杆部61的姿势在两图中是相同的,通过变更输出端辊67的安装位置,图6中的从动滑块62的突出量大于图5中的从动滑块62的突出量。因此,在如此变更输出端辊67的安装位置时,轨道侧卡合突起76k的安装位置需要预先与该突出量的增加相对应地向轨道侧偏移。
另一方面,当对图6的(3)和图5的(3)进行比较时,收纳完成状态下的第2连杆部61的姿势在两图中也是相同的。另外,在如所述那样处于收纳完成状态时,第2连杆部61的多个螺栓孔612的排列方向(可进行变位设置的方向L)与从动滑块62的辊引导件66的引导槽方向平行或大致平行,因此,即使变更输出端辊67的安装位置,收纳完成状态下的从动滑块62的收纳位置也不变化。因此,站台侧卡合突起76h在维持固定位置的状态下与站台侧止挡件72h一起限制防跌落板16的收纳极限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站台用跌落防止装置10中,如图7所示,能够通过在减速机构22上安装手摇式手柄90而手动使齿轮机构92旋转。具体而言,在向站台用跌落防止装置10供电的电源被切断时,通过将该手摇式手柄90插入并连结于齿轮机构92的连结孔94,能够使滚珠丝杠部23在无电力的情况下旋转。更优选的是,在顶板12(图1)设置有即使不将整个顶板12拆下也能够通往连结孔94的小型的门部。
以上,采用本实施方式,利用机械构造实现了防跌落板16的移动抑制状态(锁定动作状态)和可移动状态(锁定解除状态)。由此,不需要电磁制动器等,从而不需要用于使锁定状态转变的电力。另外,由于机构性地实现了锁定动作/锁定解除,因此,能够一看就识别出零件的劣化的程度,从而能够降低维护检查的作业工时并提高站台用跌落防止装置10的耐久性。
另外,由于能够变更位于第2连杆部61的输出端部的输出端辊67的位置且能够变更轨道侧卡合突起76k的位置,因此,即使是相同的规格的站台用跌落防止装置10,也能够单独地调整防跌落板16的突出量。在铁轨的转弯区间设有站台2的情况下,站台2与列车4之间的间隙因设置场所而不同。通过具有这样的调整功能,能够在现场应对突出量不同的结构,从而能够大大有助于站台用跌落防止装置10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变形例)
此外,本发明的形态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实施构成要件的追加·省略·变更。
(其一)
例如,对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由滚珠丝杠部23和驱动滑块24构成的直线运动机构,其还能够替换成基于齿条小齿轮机构(rack and pinion)的直线运动机构、基于带驱动的直线运动机构。
(其二)
另外,输出端辊67的安装位置的调整构造并不限于由螺栓孔612的数量和位置决定的方式。例如,如图8所示,以使长孔613的长度方向(可进行变位设置的方向L)与收纳完成状态下的从动滑块62的辊引导件66的引导槽方向平行或大致平行的方式设置长孔613,贯穿螺栓673能够沿着输出端辊67的安装范围贯穿该长孔613。
并且,在长孔613的周围设置嵌合凹凸部614。贯穿螺栓673经由辊主体671和辊基座672贯穿长孔613。并且,也可以是,在辊基座672还设有与该凹凸相嵌合的突起部674,在嵌合凹凸部614和突起部674的嵌合位置处进行调整。在该情况下,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根据嵌合凹凸部614的凹凸间隔相应地对输出端辊67的位置进行微调。
并且,与之对应地,优选的是,轨道侧卡合突起76k的位置也能够通过螺纹进行微调。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使轨道侧卡合突起76k为具有基部761、间隔件762、以及卡合体763的结构。
基部761固定于防跌落板16的上表面,根据间隔件762的调整量而预先相应地准备多个基部761,并选择其中的任意一个基部761。卡合体763是与轨道侧止挡件72k抵接·卡合的主体,且一体地包括螺栓763a。在基部761和间隔件762开设有螺栓763a的贯穿孔。并且,将间隔件762夹在卡合体763与基部761之间,利用螺栓763a和螺母765固定成一体。或者,也可以如图10所示,自图9的结构省略间隔件762,利用两个螺母765将卡合体763固定于基部。
附图标记说明
2、站台;10、站台用跌落防止装置;12、顶板;14、主框架;16、防跌落板;18、滑轨;20、驱动机构部;21、电动马达;22、减速机构;23、滚珠丝杠部;24、驱动滑块;25、轴承;40、第1连杆机构部;42、辊引导件;43、第1连杆部;44、摆动轴;45、主动端辊;46、摆动端辊;60、第2连杆机构部;61、第2连杆部;611、贯穿孔;612、螺栓孔;613、长孔;614、嵌合凹凸部;62、从动滑块;63、摆动轴;64、辊接触面;64a、转换面;64b、突出完成状态锁定面;64c、收纳完成状态锁定面;66、辊引导件;67、输出端辊;671、辊主体;672、辊基座;673、贯穿螺栓;90、手摇式手柄;92、齿轮机构;94、连结孔;L、可进行变位设置的方向。
Claims (5)
1.一种跌落防止装置,其使防跌落板向轨道侧突出而防止自站台的跌落,其中,
该跌落防止装置包括:
驱动机构部;
第1连杆部,该第1连杆部的主动端在所述驱动机构部的驱动下进行移动,从而使该第1连杆部的从动端摆动;
第2连杆部,其具有输入端部和输出端部,该输入端部具有与所述从动端相接触的接触面,在该输出端部设置有能够沿预定的可进行变位设置的方向变更设置位置的辊部,通过所述输入端部的移动,使所述输出端部进行摆动;以及
从动滑块,其具有引导槽,所述辊部能在所述引导槽内滚动,该从动滑块将所述输出端部的摆动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并使所述防跌落板沿进退方向移动,
在所述防跌落板处于突出完成状态和收纳完成状态时,所述第1连杆部与所述第2连杆部之间的卡合关系构成仅使自所述第1连杆部向所述第2连杆部传递正方向上的运动有效的反向动作防止构造,
该跌落防止装置构成为所述可进行变位设置的方向和所述引导槽的方向在所述收纳完成状态下成为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落防止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槽以如下方式沿相对于所述进退方向倾斜的方向设置,即,在自所述第2连杆部的摆动轴观察时,所述引导槽的远端侧部分偏向所述防跌落板的收纳方向,所述引导槽的近端侧部分偏向所述防跌落板的突出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跌落防止装置,其中,
该跌落防止装置还包括移动限制部,该移动限制部对所述防跌落板能够进行进退动作的范围进行如下限制,即,将所述防跌落板的突出极限位置限制成根据所述辊部的设置位置相应地可变,另一方面,将所述防跌落板的收纳极限位置限制成固定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跌落防止装置,其中,
在所述输出端部沿所述可进行变位设置的方向配置有多个螺栓孔,所述多个螺栓孔能与沿所述辊部的旋转轴线贯穿所述辊部的贯穿螺栓螺纹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跌落防止装置,其中,
在所述输出端部设有长孔和嵌合凹凸部,所述长孔在所述可进行变位设置的方向上较长,使贯穿螺栓经由所述辊部和辊基座贯穿所述长孔,所述嵌合凹凸部设于所述长孔的周围且与所述辊基座嵌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6/059335 WO2017163353A1 (ja) | 2016-03-24 | 2016-03-24 | 転落防止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70900A true CN109070900A (zh) | 2018-12-21 |
CN109070900B CN109070900B (zh) | 2020-02-14 |
Family
ID=59900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83939.6A Active CN109070900B (zh) | 2016-03-24 | 2016-03-24 | 跌落防止装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37703B2 (zh) |
EP (1) | EP3434547B1 (zh) |
JP (1) | JP6543410B2 (zh) |
KR (1) | KR102076436B1 (zh) |
CN (1) | CN109070900B (zh) |
AU (1) | AU2016398720B2 (zh) |
PL (1) | PL3434547T3 (zh) |
WO (1) | WO2017163353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77514A (zh) * | 2021-03-01 | 2021-06-18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传动装置及轨道车辆 |
CN112977508A (zh) * | 2021-03-01 | 2021-06-18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传动装置、轨道车辆及交通枢纽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43411B2 (ja) | 2016-03-24 | 2019-07-10 | 株式会社京三製作所 | 転落防止装置 |
US11142226B2 (en) * | 2018-08-29 | 2021-10-12 | Westinghouse Air Brak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Low profile gap mitigation device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15709A (ja) * | 2000-08-04 | 2002-04-19 | Horiguchi Kogyosho:Kk | 床面形成装置 |
CN201971019U (zh) * | 2011-01-24 | 2011-09-14 | 葛秀明 | 地铁站台安全踏板机构 |
JP2014125060A (ja) * | 2012-12-26 | 2014-07-07 | Kyosan Electric Mfg Co Ltd | プラットホーム用転落防止装置 |
JP5546215B2 (ja) * | 2009-11-19 | 2014-07-0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プラットホーム用ステップ装置 |
JP2015143052A (ja) * | 2014-01-31 | 2015-08-06 | 株式会社京三製作所 | 転落防止装置 |
CN105059299A (zh) * | 2015-09-18 | 2015-11-18 | 成都明日星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旋转式防滑安全踏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49759A (en) * | 1914-09-08 | 1915-08-10 | Frank Hedley | Safety platform mechanism. |
US2118557A (en) * | 1936-08-17 | 1938-05-24 | Vinton H Rowlett | Retractable step for vehicles |
US3887217A (en) * | 1972-06-23 | 1975-06-03 | Walter W Thomas | Retractable step for vehicles |
US3833240A (en) * | 1972-11-17 | 1974-09-03 | R Weiler | Retractable step for use with trailers, motor homes, or other vehicles |
US4110673A (en) * | 1976-07-19 | 1978-08-29 | Kwikee Enterprises, Inc. | Extendable vehicle step and step motor control system |
US4116457A (en) * | 1977-08-31 | 1978-09-26 | Nerem Marvin E | Step assembly for vehicle |
FR2733215B1 (fr) * | 1995-04-21 | 1997-06-13 | Fluidelec Sa |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le chargement et le dechargement d'un conteneur amovible transporte par un chariot automoteur mobile sur des rails |
KR200193608Y1 (ko) * | 1998-04-07 | 2000-09-01 | 장근대 | 컴퓨터 책상용 각도 조절구 |
WO2000050262A1 (en) * | 1999-02-23 | 2000-08-31 | Decoma Exterior Trim Inc. | Modular power running board |
JP4358562B2 (ja) | 2003-06-27 | 2009-11-04 | 株式会社京三製作所 | プラットホームの転落防止装置 |
JP2007022335A (ja) * | 2005-07-15 | 2007-02-01 | Asmo Co Ltd | 昇降装置 |
JP4885647B2 (ja) * | 2006-08-18 | 2012-02-29 |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 プラットホーム用ステップ装置 |
US8297635B2 (en) * | 2009-04-20 | 2012-10-30 | Michael P. Ziaylek | Automated retractable step apparatus |
JP6543411B2 (ja) | 2016-03-24 | 2019-07-10 | 株式会社京三製作所 | 転落防止装置 |
-
2016
- 2016-03-24 AU AU2016398720A patent/AU2016398720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3-24 PL PL16895389T patent/PL3434547T3/pl unknown
- 2016-03-24 JP JP2018506693A patent/JP6543410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3-24 KR KR1020187028479A patent/KR10207643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03-24 EP EP16895389.1A patent/EP3434547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3-24 CN CN201680083939.6A patent/CN109070900B/zh active Active
- 2016-03-24 WO PCT/JP2016/059335 patent/WO201716335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
- 2018-09-21 US US16/137,931 patent/US1073770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15709A (ja) * | 2000-08-04 | 2002-04-19 | Horiguchi Kogyosho:Kk | 床面形成装置 |
JP5546215B2 (ja) * | 2009-11-19 | 2014-07-0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プラットホーム用ステップ装置 |
CN201971019U (zh) * | 2011-01-24 | 2011-09-14 | 葛秀明 | 地铁站台安全踏板机构 |
JP2014125060A (ja) * | 2012-12-26 | 2014-07-07 | Kyosan Electric Mfg Co Ltd | プラットホーム用転落防止装置 |
JP2015143052A (ja) * | 2014-01-31 | 2015-08-06 | 株式会社京三製作所 | 転落防止装置 |
CN105059299A (zh) * | 2015-09-18 | 2015-11-18 | 成都明日星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旋转式防滑安全踏板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77514A (zh) * | 2021-03-01 | 2021-06-18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传动装置及轨道车辆 |
CN112977508A (zh) * | 2021-03-01 | 2021-06-18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传动装置、轨道车辆及交通枢纽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70900B (zh) | 2020-02-14 |
US10737703B2 (en) | 2020-08-11 |
WO2017163353A1 (ja) | 2017-09-28 |
AU2016398720A1 (en) | 2018-11-08 |
US20190092349A1 (en) | 2019-03-28 |
PL3434547T3 (pl) | 2021-07-19 |
EP3434547B1 (en) | 2021-01-13 |
JPWO2017163353A1 (ja) | 2019-01-31 |
KR102076436B1 (ko) | 2020-02-11 |
EP3434547A1 (en) | 2019-01-30 |
KR20180130510A (ko) | 2018-12-07 |
JP6543410B2 (ja) | 2019-07-10 |
EP3434547A4 (en) | 2019-04-24 |
AU2016398720B2 (en) | 2022-04-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070900A (zh) | 跌落防止装置 | |
CN108883778A (zh) | 跌落防止装置 | |
CN109070901A (zh) | 跌落防止装置 | |
US4462185A (en) | Door operating device for a slide door unit | |
CN101014482B (zh) | 用于自动阻挡部件特别是阻挡车座的车辆装置以及车座 | |
US9381900B2 (en) | Electric brake booster with transmission clearance compensation | |
JP3814270B2 (ja) | 車両用自動開閉装置 | |
JP5688170B1 (ja) | 転落防止装置 | |
CN101844582B (zh) | 低成本的齿条式转向传动机构 | |
CN109923326A (zh) | 用于机动车的驻车锁止器 | |
JPH03148329A (ja) | 非常時駆動装置 | |
EP2933133A1 (en) | Vehicular seat slide device | |
JP6109866B2 (ja) | 転落防止装置 | |
JP5055014B2 (ja) | インナーケーブルの連結解除機構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ケーブル駆動装置 | |
CN201597554U (zh) | 一种安全带预紧器 | |
CN107206963B (zh) | 安全带锁呈送器 | |
CN206961528U (zh) | 水下远程齿轮齿条应急离合装置 | |
KR100928081B1 (ko) | 이동수단에 구비된 휠체어의 휠 고정장치 | |
WO2018123712A1 (ja) | スイッチ発電機構を備えた報知装置 | |
CN106037783B (zh) | 导向式胃肠压迫器 | |
CN116161547A (zh) | 一种止回的双向调节控制器 | |
JP2006273152A (ja) | 電子式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 |
JP2018075889A (ja) | 転てつ機 | |
CN213831594U (zh) | 一种用于过跨车的防撞装置 | |
CN216555205U (zh) | 一种摇摆台轴系传动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