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19330B - 薄板分段翻身工装及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薄板分段翻身工装及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19330B
CN109019330B CN201811097412.6A CN201811097412A CN109019330B CN 109019330 B CN109019330 B CN 109019330B CN 201811097412 A CN201811097412 A CN 201811097412A CN 109019330 B CN109019330 B CN 1090193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platform body
segment
thin plate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974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19330A (zh
Inventor
邵丹
叶峰
王杰
卢军国
徐占勇
吴铁成
冯敏超
李宁
孙川
付文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9741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193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19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193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19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193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3/0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13/04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s of suspended loads, or preventing cable slack
    • B66C13/08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s of suspended loads, or preventing cable slack for depositing loads in desired attitudes or positio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板分段翻身工装及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翻身工装包括翻身平台,翻身平台用于固定薄板分段,翻身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平台本体具有容纳空间和开口,开口设于平台本体的一端并连通于容纳空间;加强梁,加强梁设于开口处,并可拆卸连接于平台本体;当加强梁从平台本体上被拆卸时,承载薄板分段的运输小车通过开口进入翻身平台的容纳空间,以使薄板分段位于平台本体的上方。该薄板分段翻身工装通过在平台本体上设置能够拆卸的加强梁,使加强梁在从平台本体上被拆下时,承载薄板分段的运输小车能够直接驶入平台本体内,避免了薄板分段因吊运而损伤自身结构,导致薄板分段出现弯曲甚至变形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薄板分段翻身工装及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板分段翻身工装及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
背景技术
薄板分段为邮轮船体的主要组成部件之一,为降低邮轮的空船重量,薄板分段大量采用5mm左右的薄板制造而成,同时,邮轮的薄板分段大都为大尺寸片状分段,整体结构较弱。因此,薄板分段在进行翻身的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形。
为避免薄板分段在翻身中变形,所采用的手段是将薄板分段固定在一个翻身平台上,再将该翻身平台的两端连接于两个起吊设备上,并通过这两个起吊设备对翻身平台两端的提拉,使薄板分段随着翻身平台一起被翻转,其中,翻身平台的具体结构和用法可参见公开号为201710474854.7的中国发明专利。
然而,薄板分段通常是放置在平板小车上的,当该薄板分段需要翻身时,必须将其从平板小车转移至翻身平台上。在现有技术中,是通过起吊设备将薄板分段从平板小车吊运至翻身平台的方式实现的,然而,由于薄板分段的自身结构十分脆弱,这种短途的水平吊装也很容易对薄板分段的结构造成损害,使薄板分段出现弯曲甚至变形的情况,影响最终制成的船舶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将薄板分段从平板小车上吊运至翻身平台,容易对薄板分段的结构造成损害,使薄板分段出现弯曲甚至变形的缺陷,提供一种薄板分段翻身工装及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薄板分段翻身工装,其包括翻身平台,所述翻身平台用于固定薄板分段,所述翻身平台包括:
平台本体,所述平台本体具有容纳空间和开口,所述开口设于所述平台本体的一端并连通于所述容纳空间;
加强梁,所述加强梁设于所述开口处,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平台本体;
当所述加强梁从所述平台本体上被拆卸时,承载所述薄板分段的运输小车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翻身平台的容纳空间,以使所述薄板分段位于所述平台本体的上方。
该薄板分段翻身工装的翻身平台,通过在平台本体上设置能够拆卸的加强梁,使加强梁在从平台本体上被拆下时,承载薄板分段的运输小车能够直接驶入平台本体内,代替现有技术中以吊运方式将薄板分段搬运至翻身平台上,避免了薄板分段因吊运而损伤自身结构,导致薄板分段出现弯曲甚至变形的情况,有效提高了由该薄板分段所制成的船舶质量。
较佳地,所述平台本体包括:
两根主梁,两根所述主梁平行并列设置;
横梁,所述横梁设于所述主梁的一端,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根所述主梁;
所述横梁和两根所述主梁围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开口位于所述主梁远离所述横梁的一端。
上述结构为使平台本体具有容纳空间和开口的同时还能保证较佳强度的一种实现结构。
较佳地,所述加强梁的两端均具有螺纹孔;
所述翻身平台还包括若干螺栓,所述螺栓贯穿于任一所述主梁并螺纹连接于所述加强梁的螺纹孔,以实现加强梁与平台本体的主梁之间可拆卸连接的功能。
该种固定方式使在拆卸或安装加强梁时,可通过从主梁外侧拧紧或拧松螺栓的方式实现,有效降低了加强梁的拆装难度。
较佳地,两根所述主梁的间距小于所述薄板分段的宽度,所述主梁的上表面用于固定薄板分段。
较佳地,所述主梁的上表面与所述运输小车用于承载所述薄板分段的顶板齐平,以使承载薄板被运输至容纳空间时,使承载薄板与主梁的上表面保持贴合,从而有效降低将该承载薄板固定在主梁的上表面的难度。
较佳地,所述翻身平台还包括:
附加加强梁,所述附加加强梁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平台本体。
该附加加强梁用于进一步加强平台本体的结构强度,以使整体强度满足固定薄板分段并翻转的功能。其中,由于附加加强梁位于容纳空间处,因此必须在运输小车离开平台本体的容纳空间之后才能安装在平台本体上。
一种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其利用如上所述的薄板分段翻身工装,所述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将所述翻身平台的所述加强梁从所述平台本体上拆下;
S2、使承载待翻身的所述薄板分段的所述运输小车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翻身平台的所述容纳空间;
S3、将所述薄板分段固定于所述平台本体;
S4、将所述平台本体吊起,使所述薄板分段脱离所述运输小车;
S5、使所述运输小车通过所述开口离开所述翻身平台的所述容纳空间;
S6、将所述加强梁重新安装在所述平台本体上。
该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通过使承载薄板分段的运输小车经翻身平台的开口进入翻身平台的容纳空间处,以代替现有技术中以吊运方式将薄板分段搬运至翻身平台上,从而避免了薄板分段因吊运而损伤自身结构,导致薄板分段出现弯曲甚至变形的情况,有效提高了由该薄板分段所制成的船舶质量。
一种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其利用如上所述的薄板分段翻身工装,所述运输小车具有顶板,所述顶板用于承载所述薄板分段,所述顶板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可调节,所述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将所述翻身平台的所述加强梁从所述平台本体上拆下;
S2、将承载待翻身的所述薄板分段的所述运输小车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翻身平台的所述容纳空间;
S3、将所述薄板分段固定于所述平台本体;
S4、降低所述顶板距离地面的高度,使所述薄板分段脱离所述运输小车;
S5、使所述运输小车通过所述开口离开所述翻身平台的所述容纳空间;
S6、将所述加强梁重新安装在所述平台本体上。
该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通过使承载薄板分段的运输小车经翻身平台的开口进入翻身平台的容纳空间处,以代替现有技术中以吊运方式将薄板分段搬运至翻身平台上,从而避免了薄板分段因吊运而损伤自身结构,导致薄板分段出现弯曲甚至变形的情况,有效提高了由该薄板分段所制成的船舶质量。
另外,该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通过使用顶板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可以调节的运输小车,使运输小车承载着薄板分段驶入容纳空间之后,可通过运输小车的顶板的下降,使薄板分被翻身平台支撑,从而在无需将翻身平台吊起的情况下就能使运输小车从容纳空间内驶出,进一步简化了该方法的操作难度。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该薄板分段翻身工装及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中,薄板分段翻身工装通过在翻身平台的平台本体上设置能够拆卸的加强梁,使加强梁在从平台本体上被拆下时,承载薄板分段的运输小车能够直接驶入平台本体内,代替现有技术中以吊运方式将薄板分段搬运至翻身平台上,避免了薄板分段因吊运而损伤自身结构,导致薄板分段出现弯曲甚至变形的情况,有效提高了由该薄板分段所制成的船舶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薄板分段翻身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薄板分段翻身工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薄板分段翻身工装100
翻身平台1
主梁111,间距S
横梁112
加强梁12
容纳空间13
开口14
螺栓15
附加加强梁16
薄板分段101
运输小车102
步骤S101~S106
步骤S201~S20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薄板分段翻身工装100,其包括有翻身平台1,该翻身平台1用于固定薄板分段101,并在起吊设备牵引下翻转,以使所固定的薄板分段101实现翻身。该翻身平台1包括平台本体和加强梁12,其中,平台本体具有容纳空间13和开口14,该开口14设在平台本体的一端并连通于容纳空间13,而加强梁12则设在开口14处,并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平台本体上。
当加强梁12从平台本体上被拆下时,用于承载薄板分段101的运输小车102从翻身平台1的开口14处驶入容纳空间13内,以使该薄板分段101位于平台本体的上方。
该薄板分段翻身工装100的翻身平台1,通过在平台本体上设置能够拆卸的加强梁12,使加强梁12在从平台本体上被拆下时,承载薄板分段101的运输小车102能够直接驶入平台本体内,代替现有技术中以吊运方式将薄板分段101搬运至翻身平台1上,避免了薄板分段101因吊运而损伤自身结构,导致薄板分段101出现弯曲甚至变形的情况,有效提高了由该薄板分段101所制成的船舶质量。
该方案利用了原有的用于运输薄板分段101的运输小车102,通过在翻身平台1上设置特定的结构使运输小车102能够直接驶入翻身平台1并将薄板分段101放置于翻身平台1,解决了直接吊运薄板分段101所带来的各类损害。其中,翻身平台1如何与薄板分段101相固定,以及翻身平台1如何与起吊设备相连并实现升降以及翻身的功能均属于现有技术,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该平台本体包括有两根主梁111及一根横梁112,两根主梁111平行并列设置,而横梁112则设在主梁111的一端,该横梁11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根主梁111。其中,横梁112和两根主梁111围成了容纳空间13,而开口14则位于该主梁111远离于横梁112的一端。上述结构为使平台本体具有容纳空间13和开口14的同时还能保证较佳强度的一种实现结构,其中,横梁112的数量可以为多根,以用于增强两根主梁111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梁12的两端均具有螺纹孔(图中未示出),另外,翻身平台1还包括有若干的螺栓15,这些螺栓15的螺纹端均贯穿于任意一根主梁111,并在贯穿主梁111之后与加强梁12的螺纹孔连接,以实现加强梁12与平台本体的主梁111之间可拆卸连接的功能。该种固定方式使在拆卸或安装加强梁12时,可以通过从主梁111外侧拧紧或拧松螺栓15的方式实现,有效降低了加强梁12的拆装难度。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该平台本体的两根主梁111之间的间距S应小于所固定的薄板分段101的宽度,以在运输小车102将薄板分段101运至容纳空间13时,使主梁111的上表面能够实现固定薄板分段101的功能。
另外,该主梁111的上表面还可以与运输小车102用于承载薄板分段101的顶板保持齐平,以使承载薄板被运输至容纳空间13时,使承载薄板与主梁111的上表面保持贴合,从而有效降低将该承载薄板固定在主梁111的上表面的难度。
如图1所示,该翻身平台1还可包括有附加加强梁16,该附加加强梁16设在容纳空间13处,并且和加强梁12同样地,能够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平台本体上。该附加加强梁16用于进一步加强平台本体的结构强度,以使整体强度满足固定薄板分段101并翻转的功能。其中,由于附加加强梁16位于容纳空间13处,因此必须在运输小车102离开平台本体的容纳空间13之后才能安装在平台本体上。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将薄板分段101固定于翻身平台1的方法,其利用了如上所述的薄板分段翻身工装100,该方法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101、将翻身平台1的加强梁12从平台本体上拆下;
S102、使承载待翻身的薄板分段101的运输小车102通过开口14进入翻身平台1的容纳空间13;
S103、将薄板分段101固定于平台本体;
S104、将平台本体吊起,使薄板分段101脱离运输小车102;
S105、使运输小车102通过开口14离开翻身平台1的容纳空间13;
S106、将加强梁12重新安装在平台本体上。
该方法利用了本发明提供的薄板分段翻身工装100,通过使承载薄板分段101的运输小车102经翻身平台1的开口14进入翻身平台1的容纳空间13处,以代替现有技术中以吊运方式将薄板分段101搬运至翻身平台1上,从而避免了薄板分段101因吊运而损伤自身结构,导致薄板分段101出现弯曲甚至变形的情况,有效提高了由该薄板分段101所制成的船舶质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薄板分段翻身工装与实施例1相同,但本实施所公开的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与实施例1存在差异,具体差异为:
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所使用的运输小车具有顶板,该顶板用于承载待翻身的薄板分段,并且该运输小车的顶板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可以调节。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201、将翻身平台的加强梁从平台本体上拆下;
S202、将承载待翻身的薄板分段的运输小车通过开口进入翻身平台的容纳空间;
S203、将薄板分段固定于平台本体;
S204、降低顶板距离地面的高度,使薄板分段脱离运输小车;
S205、使运输小车通过开口离开翻身平台的容纳空间;
S206、将加强梁重新安装在平台本体上。
该方法利用了本发明提供的薄板分段翻身工装,通过使承载薄板分段的运输小车经翻身平台的开口进入翻身平台的容纳空间处,以代替现有技术中以吊运方式将薄板分段搬运至翻身平台上,从而避免了薄板分段因吊运而损伤自身结构,导致薄板分段出现弯曲甚至变形的情况,有效提高了由该薄板分段所制成的船舶质量。
另外,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通过使用顶板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可以调节的运输小车,使运输小车承载着薄板分段驶入容纳空间之后,可通过运输小车的顶板的下降,使薄板分被翻身平台支撑,从而在无需将翻身平台吊起的情况下就能使运输小车从容纳空间内驶出,进一步简化了该方法的操作难度。其中,如何使运输小车的顶板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可以调节的具体原理和结构均为现有的技术,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薄板分段翻身工装,其包括翻身平台,所述翻身平台用于固定薄板分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平台包括:
平台本体,所述平台本体具有容纳空间和开口,所述开口设于所述平台本体的一端并连通于所述容纳空间;
加强梁,所述加强梁设于所述开口处,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平台本体;
当所述加强梁从所述平台本体上被拆卸时,承载所述薄板分段的运输小车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翻身平台的容纳空间,以使所述薄板分段位于所述平台本体的上方;
所述运输小车中用于承载所述薄板分段的上表面和所述翻身平台中用于承载所述薄板分段的上表面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板分段翻身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本体包括:
两根主梁,两根所述主梁平行并列设置;
横梁,所述横梁设于所述主梁的一端,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根所述主梁;
所述横梁和两根所述主梁围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开口位于所述主梁远离所述横梁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板分段翻身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的两端均具有螺纹孔;
所述翻身平台还包括若干螺栓,所述螺栓贯穿于任一所述主梁并螺纹连接于所述加强梁的螺纹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板分段翻身工装,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主梁的间距小于所述薄板分段的宽度,所述主梁的上表面用于固定薄板分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板分段翻身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的上表面与所述运输小车用于承载所述薄板分段的顶板齐平。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薄板分段翻身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平台还包括:
附加加强梁,所述附加加强梁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平台本体。
7.一种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利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薄板分段翻身工装,所述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将所述翻身平台的所述加强梁从所述平台本体上拆下;
S2、使承载待翻身的所述薄板分段的所述运输小车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翻身平台的所述容纳空间;
S3、将所述薄板分段固定于所述平台本体;
S4、将所述平台本体吊起,使所述薄板分段脱离所述运输小车;
S5、使所述运输小车通过所述开口离开所述翻身平台的所述容纳空间;
S6、将所述加强梁重新安装在所述平台本体上。
8.一种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利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薄板分段翻身工装,所述运输小车具有顶板,所述顶板用于承载所述薄板分段,所述顶板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可调节,所述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将所述翻身平台的所述加强梁从所述平台本体上拆下;
S2、将承载待翻身的所述薄板分段的所述运输小车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翻身平台的所述容纳空间;
S3、将所述薄板分段固定于所述平台本体;
S4、降低所述顶板距离地面的高度,使所述薄板分段脱离所述运输小车;
S5、使所述运输小车通过所述开口离开所述翻身平台的所述容纳空间;
S6、将所述加强梁重新安装在所述平台本体上。
CN201811097412.6A 2018-09-19 2018-09-19 薄板分段翻身工装及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 Active CN1090193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97412.6A CN109019330B (zh) 2018-09-19 2018-09-19 薄板分段翻身工装及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97412.6A CN109019330B (zh) 2018-09-19 2018-09-19 薄板分段翻身工装及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19330A CN109019330A (zh) 2018-12-18
CN109019330B true CN109019330B (zh) 2020-05-15

Family

ID=64617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97412.6A Active CN109019330B (zh) 2018-09-19 2018-09-19 薄板分段翻身工装及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193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2620B (zh) * 2019-03-21 2024-04-16 招商局邮轮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翻身设备及薄板分段的翻身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502634B1 (de) * 2005-11-04 2007-12-15 Hans G Unseld Mobiles umschlaggerät
CN205892509U (zh) * 2016-07-30 2017-01-18 伟本智能机电(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上层建筑分段翻身装置
CN107840283A (zh) * 2016-09-20 2018-03-27 付中华 磁悬浮货物装卸周转系统
CN107055324B (zh) * 2017-06-21 2018-06-19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豪华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
CN107415998A (zh) * 2017-07-06 2017-12-01 合肥震岳工业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便于装料卸料的推车
CN108163713B (zh) * 2017-12-15 2020-03-10 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箱形构件翻身装置及方法
CN108471065B (zh) * 2018-06-06 2024-01-16 无锡固亚德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智能自装自卸电力预制舱及自装自卸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19330A (zh) 2018-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36465B2 (en) Wind turbine hub transportation device
KR102010563B1 (ko) 갠트리 크레인
CN102256892B (zh) 用于操纵风力涡轮机的机舱的系统和方法
CN109019330B (zh) 薄板分段翻身工装及将薄板分段固定于翻身平台的方法
CN110901851A (zh) 一种船舶大型设备舷侧安装装置
CN103302645B (zh) 机舱架以及用于组装和测试风力涡轮机机舱的方法
CN102628429A (zh) 用于运输和/或提升大型发电机的运输结构和方法
CN101200200B (zh) 厢式半挂车的海上运输方法及厢式半挂车
CN204057655U (zh) 一种组合式飞机吊架
CN210885075U (zh) 一种设备二次运输及就位的吊装架
CN211687913U (zh) 一种全机吊挂
CN213011602U (zh) 一种用于设备安装转运的龙门工装
CN205023732U (zh) 轻载悬挂式工位起重机用轨道
CN111056430A (zh) 一种双燃料大型集装箱船联合泵塔基座的吊装方法
CN202896677U (zh) 一种用于拖挂车的支撑架构
CN209383328U (zh) 一种立式潜液泵的叉运工装
CN213768920U (zh) 一种船台支撑装置
CN2775021Y (zh) 一种起重机小车架
CN214689200U (zh) 一种勾臂车用托盘装置
CN218616682U (zh) 一种水泥支墩搬运车
CN208593572U (zh) 一种拼装组合式托盘
CN218618096U (zh) 一种模块车用可调式塔筒运输发运装置
CN205011077U (zh) 一种运输爬坡支架
CN204776641U (zh) 一种用于近海箱的鞍座结构和近海箱
CN215771369U (zh) 电池安装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