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04491B - 端子插入方法和端子插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端子插入方法和端子插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04491B
CN109004491B CN201810575430.4A CN201810575430A CN109004491B CN 109004491 B CN109004491 B CN 109004491B CN 201810575430 A CN201810575430 A CN 201810575430A CN 109004491 B CN109004491 B CN 1090044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holding unit
connector
unit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754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04491A (zh
Inventor
间渕实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0044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044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044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044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进行了容纳判定过程,该容纳判定过程基于在保持压接并连接到电线的末端处的连接器端子的保持单元的移动期间施加到保持单元的压力的变化是否为正常变化,来判定连接器端子是否正常地容纳在端子容纳腔内,所述正常变化是如下变化:压力超过第一阈值,小于比第一阈值低的第二阈值,并且再次超过第一阈值以结束连接器端子的容纳。

Description

端子插入方法和端子插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压接并连接到电线的端部处的连接器端子插入的端子插入方法和在该端子插入方法中使用的端子插入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在线束领域中,通常进行将压接并连接到电线的端部的连接器端子插入到连接器壳体的端子容纳腔内的操作(例如,参见专利文献JP 2015-138688 A)。专利文献JP 2015-138688 A描述了同时将多个连接器端子共同地插入到连接器壳体中的多个端子容纳腔内的技术。
在线束的制造现场,在将连接器端子插入到端子容纳腔内之后,经常检查是否充分地进行了插入。一种常用的检查方式是拉伸检测,其中,操作者拉动连接到处于插入状态的连接器端子的电线以检查连接器端子未断开。
专利文献1:JP 2015-138688 A
发明内容
然而,分别与经历到端子容纳腔内的插入操作的连接器端子连接的一些电线不适于前述的拉伸检测。一个实例是通过捆束多条电线并且对该捆束设置最外层被覆而得到的多电线电缆。在将压接并连接到构成电缆的电线的端部的连接器端子插入到端子容纳腔内时,存在有在连接器端子与最外层被覆之间露出的电线的长度(颈下长度)短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不能充分地确保前述拉伸检测所要求的行程,并且难以对是否充分地进行插入进行检查,这可能防止确认连接器端子的充分插入。
因此,考虑到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子插入方法和一种端子插入装置,其使得能够确认连接器端子的充分插入,而无论连接器端子压接并连接到的电线的颈下长度。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的端子容纳方法包括:容纳过程:在连接器端子的前端朝向连接器壳体的至少一个端子容纳腔的情况下,使保持压接并连接到电线的端部处的至少一个连接器端子的保持单元直线移动,以将所述连接器端子容纳到所述端子容纳腔内;压力测量过程:测量在所述容纳过程中的所述保持单元的移动期间施加到所述保持单元的压力;和容纳判定过程:基于在所述压力测量过程中测量的所述压力的变化是否是正常变化,来判定所述连接器端子是否正常地容纳在所述端子容纳腔内,所述正常变化是如下变化:所述压力超过第一阈值,小于比所述第一阈值低的第二阈值,并且再次超过所述第一阈值以结束所述连接器端子的容纳。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的端子容纳装置包括:保持单元,该保持单元被构造为保持压接并连接到电线的端部处的至少一个连接器端子;壳体保持单元,该壳体保持单元被构造为保持包括至少一个端子容纳腔的连接器壳体;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被构造为在所述连接器端子的前端朝向所述端子容纳腔的情况下,使所述保持单元直线移动;压力测量单元,该压力测量单元被构造为测量在所述保持单元的移动期间施加于所述保持单元的压力;和输出单元,该输出单元被构造为以使得能够识别随着所述保持单元的移动的所述压力的变化的形式,输出在所述压力测量单元中测量的所述压力。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插入方法中,在连接器端子的插入期间,基于施加于保持连接器端子的保持单元的压力的变化形式,判定连接器端子是否正常地容纳在端子容纳腔内。因此,在该判定中被判定为正常容纳的连接器端子被确认为充分插入,而随后无需经受前述的拉伸检测。进行以上判定,而与由保持单元保持的连接器端子压接并连接到的电线的颈下长度无关。因此,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端子插入方法,能够确保连接器端子的充分插入,而与连接器端子被压接并连接到的电线的颈下长度无关。
并且,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端子插入装置,以使得能够识别随着保持单元的移动的压力的变化的形式,输出施加到保持连接器端子的保持单元的压力。从而,通过基于输出的压力的使用前述的两个阈值的判定,能够进行判定连接器端子是否正常地容纳在端子容纳腔内的操作。如上所述,进行这样的操作,而与由保持单元保持的连接器端子压接并连接到的电线的颈下长度无关。因此,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插入装置,能够确保连接器端子的充分插入,而与连接器端子被压接并连接到的电线的颈下长度无关。
附图说明
图1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端子插入装置;
图2图示出图1所示的保持单元;
图3图示出图1所示的通过检测单元;
图4图示出在图1所示的端子插入装置中进行的连接器端子的插入过程;
图5是图示出将一个连接器端子容纳在一个端子容纳腔内的在容纳的各个阶段下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当如图5所示地容纳连接器端子时要显示的与保持单元的移动距离相对的压力变化的一个实例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在两个连接器端子的末端对齐而无偏离的情况下的压力变化的一个实例的曲线图;
图8是表示在两个连接器端子的末端偏离大约0.5(mm)的情况下的压力变化的一个实例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在两个连接器端子的末端偏离大约1.0(mm)的情况下的压力变化的一个实例的曲线图;
图10是表示在两个连接器端子的末端偏离大约2.0(mm)的情况下的压力变化的一个实例的曲线图;和
图11图示出作为其中连接器端子的数量是三个以上的一个实例的三个连接器端子的容纳,并且描述了在该情况下的容纳判定过程。
参考标记列表
1 端子插入装置
5 绞合电缆
6 连接器壳体
11 保持单元
12 移动单元
13 距离测量单元
14 通过检测单元
14a 传感器光
15 输出单元
16 壳体保持单元
16a 插入口
17 电线颜色检测单元
18 控制单元
19 输入单元
20 压力测量单元
51 电线
52 连接器端子
53 最外被覆部
61 端子容纳腔
111 保持板
111a 保持槽
111b 夹持单元
131 直线前进单元
132 收纳单元
141 发光单元
142 受光单元
521 压接单元
522 路径
522a 目标点
611 矛杆
612 壁
d11、d21、d31 第一阈值
d12、d22、d32 第二阈值
g11 偏离量
D11 行进方向
D12 箭头
D13 布置方向
D14 方向
I11 信息
P1、P3、P5 第一峰值
P2、P4、P6 第二峰值
P7 第三峰值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描述端子插入方法和端子插入装置的实施例。
图1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端子插入装置。
图1所示的端子插入装置1是如下装置:其中,将压接并连接到双绞合电缆5中的两条电线51的各个端部的两个连接器端子52同时插入到连接器壳体6中的两个端子容纳腔61内。端子插入装置1包括:保持单元11、移动单元12、距离测量单元13、通过检测单元14、输出单元15、壳体保持单元16、电线颜色检测单元17、控制单元18、输入单元19和压力测量单元20。
保持单元11将压接并连接到电线51的端部的两个连接器端子52平行地布置并保持成一列。然后,在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各末端朝向行进方向D11的情况下,移动单元12直线地移动保持单元11。移动单元12包括:电极,其在控制单元18的控制下驱动;和机械单元,其将电机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保持单元11的向前驱动力。在本实施例中,响应于操作者的对输入单元19的操作,控制单元18使移动单元12开始保持单元11的直线前进移动(移动过程)。基于下面描述的控制单元18的判定,停止直线前进移动。
图2图示出图1所示的保持单元。
如图2所示,在保持单元11中,均形成为矩形板状的两个保持板111在各保持板的一边处铰接。各保持板111设置有保持槽111a,具有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绞合电缆5的一侧将要配合到该保持槽111a内。绞合电缆5中的连接器端子52、电线51和最外被覆部53配合在该保持槽111a中。在该状态下,当在箭头D12的方向上闭合一个保持板111时,将两个连接器端子52保持为在布置方向D13上互相平行地布置成一列。
在本实施例中,保持单元11设置有夹持单元111b,该夹持单元111b夹持两个连接器端子52与各条电线51的压接单元521以及在压接单元521周围的电线51。夹持单元111b在与沿着行进方向D11的各连接器端子52的路径522以及连接器端子52的布置方向D13两者均交叉的方向D14上,夹持两个连接器端子52中的压接单元521和周围的电线51。因此,保持单元11能够抑制连接器端子52的滚动等,并且能够以更稳定的姿态保持连接器端子52。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夹持单元111b是可拆卸的。
图1所示的距离测量单元13包括:直线前进单元131,该直线前进单元由设置在保持单元11中的用于距离测量的突起112在行进方向D11上按压,并且直线移动;和收纳单元132,该收纳单元132可滑动地保持直线前进单元131。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距离测量单元13,采用了利用磁检测原理的磁尺(Magnescale)(注册商标)。在距离测量单元13中,直线前进单元131的移动距离输出到控制单元18,作为保持单元11的移动距离。在保持单元11直线移动的移动过程中,通过距离测量单元13测量保持单元11的移动距离。
通过检测单元14包括发出传感器光14a的发光单元141和接收传感器光14a的受光单元142。
图3图示出图1所示的通过检测单元。
如图3所示,在通过检测单元14中,布置了均由发光单元141和受光单元142构成的两组,使得传感器光可以经过各连接器端子52的路径522中的目标点522a。各路径522中的目标点522a是在于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布置方向D13上观看两个路径522的侧视图中互相对应的在路径522中的点。从各组的发光单元141发出的传感器光14a经过目标点522a,并且在受光单元142中接收。
当在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各末端朝向行进方向D11的情况下使保持单元11直线移动,并且各连接器端子52的末端最终到达各目标点522a时,传感器光14a被末端遮档。通过检测单元14基于各组中的受光单元142中的传感器光14a的从受光状态到非受光状态的切换,来检测相应的连接器端子52的末端通过目标点522a(通过检测过程)。检测结果被发送到图1所示的控制单元18。
另一方面,在距离测量单元13中,保持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保持单元11的在行进方向D11上的移动距离被测量,并且被发送到控制单元18。在本实施例中,在控制单元18的控制下,由输出单元15输出当在通过检测单元14中检测到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各末端通过目标点522a时的在距离测量单元13中的测量结果。在实施例中,输出单元15包括显示屏,并且距离测量单元13中的测量结果输出并显示在输出单元15上。并且,当检测到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所有的末端均通过目标点522a时,控制单元18停止保持单元11通过移动单元12的直线前进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8基于对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各自的测量结果(移动距离),而得出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末端之间的偏离量g11。通过计算当检测到各末端通过目标点522a时的移动距离之间的差,而得出偏离量g11(偏离量获取过程)。在控制单元18的控制下,将作为计算结果的偏离量g11输出并显示在输出单元15上。以这种方式,控制单元18相当于偏离量获取单元的一个实例,该偏离量获取单元基于当检测到两个连接器端子52通过目标点522a时的移动距离,而得出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末端之间的偏离量。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插入装置1设置有电线颜色检测单元17,其中,检测两个连接器端子52中的每个连接器端子压接并连接到的电线51的颜色。检测结果被发送到控制单元18。在控制单元18的控制下,输出单元15输出并显示距离测量单元13中的测量结果和相应的电线51的颜色。因此,操作者能够判定压接并连接到具有各自的颜色的电线51的两个连接器端子中的哪个连接器端子向行进方向D11上的前侧偏离。
在本实施例中,在以上偏离量g11的获取之后,控制单元18将偏离量g11与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以判定偏离量g11是否是允许的。以这种方式,控制单元18也相当于信息获取单元的一个实例,其基于以上判定通过其自身来获取表示偏离量g11小于阈值的信息I11。
在偏离量g11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在相反方向上操作移动单元12,以使保持单元11移回到行进方向D11的后侧上的初始位置。
当保持单元11移回到初始位置时,操作者在保持单元11中进行将向行进方向D11上的前侧偏离的连接器端子52移向后侧的矫正操作。在矫正操作之后,再次操作输入单元19,以使保持单元11在行进方向D11上直线移动。在该直线前进移动中,控制单元18进行前述的偏离量的获取以及与阈值的比较。重复这样的一系列的操作,直到偏离量g11小于阈值。
当偏离量g11小于阈值时,在控制单元18的控制下将连接器端子52插入到连接器壳体6的端子容纳腔61内。
在图1所示的端子插入装置1中,设置了保持连接器壳体6的壳体保持单元16。壳体保持单元16保持连接器壳体6,使得两个端子容纳腔61可以以一对一的关系相对于两个连接器端子52中的各路径522定位。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通过检测单元14被布置在壳体保持单元16中的供各端子容纳腔61插入的插入口16a附近的位置。从而,在重复保持单元11的前述直线前进移动并且偏离量g11小于阈值这样的阶段中,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末端位于壳体保持单元16中的供各端子容纳腔61插入的插入口16a附近的位置。
在该状态下,控制单元18保持控制移动单元12,以使移动单元12在行进方向D11上进一步直线移动保持单元11,以将连接器端子52插入到连接器壳体6中的端子容纳腔61内(插入过程)。作为该直线前进移动的结果,两个连接器端子52被同时插入到两个端子容纳腔61内。以这种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8也相当于插入控制单元的一个实例,该插入控制单元响应于表示偏离量g11小于阈值的信息I11的获取,而使移动单元12进一步直线移动保持单元11,以将两个连接器端子52同时插入到两个端子容纳腔61内。
图4图示出在图1所示的端子插入装置中进行的连接器端子的插入过程。
在插入过程的初始阶段(步骤S11)中,如上所述,使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末端位于壳体保持单元16中的供连接器壳体6插入的各端子容纳腔61的插入口16a附近的位置。即,使两个连接器端子52中的在前的连接器端子52的末端位于比目标点522a在行进方向D11上更靠前了小于阈值的偏离量的位置。使在后的连接器端子52的末端位于目标点热522a的位置。在以这种方式分别定位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末端的状态下,保持单元11在控制单元18的控制下停止。在步骤S11中,当控制单元18通过自身而获取到前述信息I11时,控制单元18将距离测量单元13的测量结果设定为零。随后,在控制单元18的控制下,保持单元11在行进方向D11上进一步直线移动。此时,距离测量单元13的直线前进单元131在行进方向D11上被设置在保持单元11中的用于距离测量的突起112按压,并且测量保持单元11的移动距离。此时的测量结果是如上所述的通过控制单元18将测量结果设定为零之后的保持单元11的移动距离。该测量结果被发送到控制单元18。
当保持单元11在行进方向D11上进一步直线移动时,在通过距离测量单元13测量移动距离的同时,两个连接器端子52同时进入连接器壳体6的端子容纳腔61内(步骤S12)。在本实施例中,进行步骤S12中的直线前进移动,直到在行进方向D11上位于保持单元11的前侧的前述夹持单元111b接近壳体保持单元16。预先计算直到夹持单元111b接近为止的保持单元11的移动距离。该移动距离是如下移动距离:从假定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各自的末端均位于前述目标点522a处的情况下保持单元11的位置,到夹持单元111b接近时的保持单元11的位置。当距离测量单元13的测量结果达到预先计算的移动距离时,控制单元18停止保持单元11的移动。当保持单元11停止时,操作者将被构造为可拆卸的夹持单元111b从保持单元11拆卸。其后,操作者操作输入单元19,以重新开始保持单元11的移动。
在控制单元18的控制下,进行在拆卸夹持单元111b之后的保持单元11的直线前进移动,直到距离测量单元13的测量结果达到预先计算的插入完成距离,该插入完成距离足够长以将所有的两个连接器端子52均插入到两个端子容纳腔61内。插入完成距离是保持单元11的如下移动距离:其足够长,以将末端位于目标点522a处的所有的两个连接器端子52均插入到两个端子容纳腔61内。当测量结果达到插入完成距离时,控制单元18停止保持单元11的移动,以结束该插入过程(步骤S13)。从检测到前述偏离量g11时的保持单元11的移动过程到该插入过程中的步骤S13的这一系列的操作相当于端子插入方法的一个实例。
通过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端子插入装置1和通过使用该端子插入装置1执行的端子插入方法,能够发挥下面的效果。
即,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当检测到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各末端经过前述目标点522a时的保持单元11的移动距离,获取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各末端之间的偏离量g11。具体地,例如,能够通过计算当检测到各末端通过目标点522a时的移动距离之间的差而得出偏离量g11。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例,能够在插入之前获悉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末端之间的偏离量g11。由于基于通过这种方式获悉的偏离量g11对保持单元11中的保持状态的纠正等,获取表示偏离量g11小于预定的阈值的信息I11。当获取信息I11时,进行连接器端子52的插入。因此,能够将两个连接器端子52充分地插入到两个端子容纳腔61内。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各末端遮挡两个传感器光14a的事实而检测通过目标点522a,所述两个传感器光14a包含各连接器端子52所经过的路径522中的目标点522a。通过使用这样的传感器光14a,能够容易和精确地检测各末端通过目标点522a。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保持单元11中的夹持单元111b将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压接单元521夹持到电线51。通过这样的夹持,能够抑制连接器端子52的滚动等,并且能够以更稳定的姿态保持连接器端子52。因此,能够更精确地检测各末端通过目标点522a。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距离测量单元13是用作接触式测量仪器的磁尺(注册商标),其通过随着保持单元11的移动被保持单元11按压,而测量保持单元11的移动距离。在这样的接触式测量仪器中,直接测量移动距离。因此,作为测量结果的数据的处理等是容易的,并且能够以良好的可操作性测量移动距离。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保持单元11直线移动,直到保持单元11的移动距离的测量结果达到插入完成距离,该插入完成距离足够长以将所有的两个连接器端子52插入到两个端子容纳腔61内。通过如此容易的插入控制,能够以高精度将两个连接器端子52充分地插入到多个端子容纳腔61内。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单元18进行偏离量g11的获取以及偏离量g11是否小于阈值的判定,并且在偏离量g11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在控制单元18的控制下自动进行连接器端子52的插入。以这种方式,由于几乎自动地进行操作,所以缓解了操作者的负担,并且能够得到良好的可操作性。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压力测量单元20,该压力测量单元20测量移动单元12移动保持单元11时所要求的载荷(N),作为在保持单元11的移动期间施加到保持单元11的压力。在本实施例中,在图4所示的连接器端子52的插入过程中的保持单元11的移动期间,通过压力测量单元20进行压力测量。在该插入过程中施加到保持单元11的压力等同于当将连接器端子52插入到端子容纳腔61内时保持单元11经由连接器端子52从端子容纳腔61的各部分受到的反冲力。压力测量单元20的测量结果被发送到控制单元18。
并且,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插入装置1中,输出单元15在控制单元18的控制下以能够识别随着保持单元11的移动的压力变化的形式,输出在压力测量单元20中测量的压力。具体地,与在距离测量单元13中测量的移动距离相对的压力的变化以曲线形式显示在屏幕上。在保持单元11的移动期间,该屏幕显示器实时显示。并且,在移动结束时,预先的显示内容由控制单元18存储,并且之后能够显示在屏幕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上述端子插入装置1,在图4中的插入过程中进行下面的端子插入方法。在下文中,再次描述该端子插入方法,关注点在于压力测量单元20中的压力测量。
在该端子容纳方法中,进行将两个连接器端子52同时插入到两个端子容纳腔61内的容纳过程、压力测量过程和距离测量过程。
容纳过程是如下过程:其中,操作者操作输入单元19,并且在已经接收到该操作的控制单元18的控制下,移动单元12使保持单元11在行进方向D11上直线移动。结果,将两个连接器端子52同时插入并容纳在两个端子容纳腔61内。压力测量过程是如下过程:其中,在容纳过程中的保持单元11的移动期间,压力测量单元20如上所述测量施加到保持单元11的压力,并且将测量结果发送到控制单元18。距离测量过程是如下过程:其中,如上所述,距离测量单元13测量在容纳过程中的保持单元11的移动期间该保持单元11的移动距离,并且将测量结果发送到控制单元18。在控制单元18中,压力测量单元20的测量结果与距离测量单元13的测量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输出单元15上进行曲线显示。如上所述,在输出单元15中,在保持单元11的移动期间,实时显示与移动距离13中测量移动距离相对的压力变化。
这里,将通过使连接器端子52到端子容纳腔61内的容纳的各个阶段与各个阶段中的压力的变化相对应,而描述输出单元15上的显示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将在假设将一个连接器端子52插入到一个端子容纳腔61内的情况下提供下面的描述,以简化描述。
图5是图示出将一个连接器端子容纳在一个端子容纳腔内的各个阶段下的状态的示意图。并且,图6是表示当如图5所示地容纳连接器端子时要显示的与保持单元的移动距离相对的压力变化的一个实例的曲线图。需要注意的是:与图1和4相比,在图5中,上下颠倒地图示出连接器壳体6和连接器端子52。在图6所示的曲线图G1中,横轴表示保持单元11的移动距离(mm),而纵轴表示施加到保持单元11的压力(N)。在曲线图G1中,通过实线L1图示出压力的变化。
首先,在将连接器端子52插入到连接器壳体6中的端子容纳腔61内之前(步骤S21),施加到保持单元11的压力近似为零,如曲线图G1所示。该压力状态持续,直到连接器端子52的末端接触端子容纳腔61内的矛杆611(步骤S22)。
矛杆611是悬臂锁定部。当连接器端子52的插入前进时,矛杆611被连接器端子52按压并且挠曲(步骤S23)。连接器端子52设置有进入孔,该进入孔用于随着矛杆611的末端进入到该进入孔内而抑制连接器端子52的返回。随着连接器端子52的插入前进,矛杆611的末端越过进入孔的边缘,返回其原本的状态,并且进入到进入孔内(步骤S24)。
如图6中的曲线图G1所示,在步骤S23至步骤S24中,当矛杆611由连接器端子52的前端按压并且挠曲时,连接器端子52受到来自矛杆611的反冲力,并且压力急剧增大。当矛杆611的末端进入到进入孔内时,产生压力变化的峰值(S24-1)。在峰值之后,矛杆611从挠曲稍微释放,从而压力减小。对于峰值之后的一段时间,连接器端子52的进入孔的缘部经过矛杆611,并且矛杆611逐渐进入到进入孔内并且返回其原本的状态。由于返回,所以压力逐渐减小。当连接器端子52的进入孔的缘部已经经过矛杆611时,矛杆611的返回立即进行,以完成到进入孔内的进入(S24-2)。
即使在矛杆611的末端进入到进入孔内之后,连接器端子52也稍微向前行进。当末端接触端子容纳腔61的后壁612时,连接器端子52停止(步骤S25)。当连接器端子52的末端接触后壁612时,压力由于接触引起的反冲力而再次急剧增大。该急剧增大持续,直到控制单元18使移动单元12停止保持单元11的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进行容纳判定过程,其中,操作者基于以上述方式显示在曲线图上的压力的变化,判定连接器端子52是否正常地容纳在端子容纳腔61内。
在该容纳判定过程中,如下所述地判定在压力测量过程中测量的压力的变化是否是正常变化。正常变化是这样的变化:其中,压力超过第一阈值d11,小于比第一阈值d11低的第二阈值d12,并且再次超过第一阈值d11以结束连接器端子52的容纳。第一阈值d11是当矛杆611进入连接器端子52的进入孔内时产生的压力增大的阈值。在容纳判定过程中,第一阈值d11也用于确认连接器端子52的末端接触端子容纳腔61的后壁612。如上所述,当矛杆611进入连接器端子52的进入孔内时,压力减小,并且第二阈值d12是粗略地表示矛杆611已经充分地进入到进入孔内的减小的压力值。
以这种方式,前述正常变化是如下压力变化:其表示出矛杆611已经充分地进入到进入孔内,并且连接器端子52已经到达端子容纳腔61的后壁。
在本实施例中,将两个连接器端子52插入到两个端子容纳腔61内。基本上,即使在要插入的连接器端子52的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只要连接器端子52的末端对齐而不偏离,则在插入时的压力变化也与当插入一个连接器端子52时的压力变化相似。
图7是表示在两个连接器端子的末端对齐而不偏离的情况下的压力变化的一个实例的曲线图。
相似地,在图7所示的曲线图G2中,横轴表示保持单元11的移动距离,而纵轴表示施加于保持单元11的压力。通过实线L2图示出压力变化。
如曲线图G2中的实线L2所示,在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末端对齐而不偏离的情况下的压力变化与图6所示的在插入一个连接器端子52时的压力变化是近似相同形状。即,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末端大致同时接触两个端子容纳腔61的矛杆611,并且压力急剧增大,超过第一阈值d21,并且到达峰值。然后,两个矛杆611大致同时进入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进入孔内,并且压力减小并小于第二阈值d22。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末端大致同时接触两个端子容纳腔61的后壁612,并且压力急剧增大并且超过第一阈值d21以结束插入。
因此,在将两个连接器端子52插入到两个端子容纳腔61内的本实例中,能够通过与使用一个连接器端子52的情况相似的容纳判定过程判定压力变化是否是正常变化。基于该判定结果,能够判定两个连接器端子是否正常地容纳在端子容纳腔61中。
此时,当发生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各末端之间的偏离时,压力变化根据偏离的程度而从图7所示的正常变化以如下方式偏离。即,当发生偏离时,在两个连接器端子52之间,矛杆611进入各连接器端子52的进入孔时的时间不同。压力变化的峰值出现在当矛杆611进入到进入孔内时的时间。从而,当发生偏离时,出现峰值的位置在两个连接器端子52之间偏离。随着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各末端之间的偏离变得更加显著,峰值之间的位置偏离更加显著。
图8是表示在其中两个连接器端子的末端偏离大约0.5(mm)的情况下的压力变化的一个实例的曲线图,并且图9是表示在其中两个连接器端子的末端偏离大约1.0(mm)的情况下的压力变化的一个实例的曲线图。
在图8所示的曲线图G3中,横轴表示保持单元11的移动距离,而纵轴表示施加到保持单元11的压力,并且通过实线L3图示出压力变化。相似地,在图9所示的曲线图G4中,横轴表示保持单元11的移动距离,而纵轴表示施加到保持单元11的压力,并且通过实线L4图示出压力变化。
在图8所示的实例中,如曲线图G3中的实线L3所示,在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各末端之间的偏离是大约0.5(mm)的情况下,矛杆611进入各连接器端子52的进入孔内时的时间相差不多。由于该原因,要测量的压力变化与图7所示的正常变化相差不多。即,在图8的实例中,压力变化是正常变化,并且判定将两个连接器端子52正常地容纳在端子容纳腔61内。并且,如在该情况中一样,在两个连接器端子的各末端之间的偏离很小的情况下,由于矛杆611进入到进入孔内而出现的峰值的位置几乎不偏离。从而,基本上判定并未发生各末端之间的偏离。
相反地,在图9的实例中,如曲线图G4中的实线L4所示,在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各末端之间的偏离是大约1.0(mm)的情况下,峰值的位置偏离是明显的。即,第一峰值P1出现在当矛杆611进入在前的连接器端子52的进入孔内时的时间,并且第二峰值P2出现在当矛杆611进入在后的连接器端子52的进入孔内时的时间。
然而,虽然图9中的实例是出现两个峰值的情况,但是由于压力超过第一阈值d21,然后变得小于第二阈值d22并且再次超过第一阈值d21,所以将压力变化视为正常变化的范围内的压力变化。虽然时间不同,但是这些变化意味着,在矛杆611已经充分地进入到进入孔内之后,各连接器端子52的末端到达端子容纳腔61的后壁612。另一方面,关于作为矛杆611进入到进入孔内的结果而出现的峰值,出现能够被清晰地识别的两个峰值,即,第一峰值P1和第二峰值P2。从而,在图9的实例中,判定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各末端偏离的事实。然而,如上所述,在图9的实例中,虽然根据两个峰值的出现而判定了各末端之间的偏离,但是压力变化是如上所述的正常变化,并且判定两个连接器端子正常地容纳在端子容纳腔61内。
然而,当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各末端之间的偏离变得更加显著时,可能发生下面的情况。即,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在矛杆611充分地进入在后的连接器端子52的进入孔内之前,矛杆611进入了到其进入孔内的在前的连接器端子52的末端首先接触端子容纳腔61的后壁612。在该情况下,对于在后的连接器端子52,矛杆611的锁定是不充分状态,这意味着到端子容纳腔61内的容纳是不正常的。在本实施例中,以下面的方式在容纳判定过程中得出这样的到端子容纳腔61内的容纳不正常的事实。
图10是表示在两个连接器端子的末端偏离大约2.0(mm)的情况下的压力变化的一个实例的曲线图。
相似地,在图10所示的曲线图G5中,横轴表示保持单元11的移动距离,而纵轴表示施加到保持单元11的压力,并且通过实线L5图示出压力变化。
在图10的实例中,如曲线图G5中的实线L5所示,在压力变化中出现了第一峰值P3和第二峰值P4,并且判定在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各末端之间发生了偏离。并且,在压力变化中,压力超过第一阈值d21,并且然后在压力变得小于第二阈值d22之前再次超过第一阈值d21,并且判定压力变化不是正常变化。这些变化意味着,如上所述,在矛杆611充分地进入在后的连接器端子52的进入孔内之前,在前的连接器端子52的末端接触端子容纳腔61的后壁612。换句话说,在图10的实例中,根据两个峰值的出现判定各末端之间的偏离,并且判定两个连接器端子52未正常地容纳在端子容纳腔61内。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容纳判定过程的一个实例,提出了容纳两个连接器端子52并且判定是否正常地容纳连接器端子52的一个实例。然而,在容纳判定过程中,即使在使用一个连接器端子52的情况下,也能够如参考图6所描述地判定是否正常容纳连接器端子52。并且,即使在使用三个以上的连接器端子52的情况下,也能够判定是否正常地容纳连接器端子52。
图11图示出作为连接器端子的数量是三个以上这样的实例的三个连接器端子的容纳,并且描述了在该情况下的容纳判定过程。图11是表示在三个连接器端子52的末端之间产生两种偏离,即大约1.0(mm)的偏离和大约2.0(mm)的偏离这样的情况下的压力变化的一个实例的曲线图G6。
相似地,在图11所示的曲线图G6中,横轴表示保持单元11的移动距离,而纵轴表示施加到保持单元11的压力,并且通过实线L6图示出压力变化。
在图11的实例中,如曲线图G6中的实线L6所示,由于三个连接器端子52的末端偏离,所以在压力变化中出现三个峰值,即第一峰值P5、第二峰值P6和第三峰值P7。由于在图11的实例中偏离是显著的,所以在矛杆611充分地进入在后的连接器端子52之前,在前的连接器端子52的末端接触端子容纳腔61的后壁612。因此,在实线L6所示的压力变化中,压力超过第一阈值d31,并且然后在压力变得小于第二阈值d32之前再次超过第一阈值d31,并且判定压力变化不是正常变化。换句话说,在图11的实例中,根据三个峰值的出现判定各末端之间的偏离,并且判定三个连接器端子52未正常地容纳在端子容纳腔61内。
在上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插入方法中,在连接器端子52的插入期间,基于施加到保持连接器端子52的保持单元11的压力的变化形状,判定连接器端子52是否正常地容纳在端子容纳腔61内。因此,确认在该判定中被判定为正常容纳的连接器端子52为充分插入,而其后无需使连接器端子52经历拉伸检测等。进行以上判定,而与在由保持单元11保持的连接器端子52与最外被覆部53之间露出的电线的长度(颈下长度)无关。在颈下长度短的情况下,不能确保拉伸检测要求的行程,并且利用拉伸检测的插入确认可能是困难的。然而,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插入方法,能够确保连接器端子的充分插入,而无论连接器端子52被压接并连接到的电线的颈下长度。
并且,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插入方法中,在同时插入两个连接器端子52期间,基于施加到保持单元11的压力的变化形状,而判定在两个连接器端子52的各末端之间是否存在偏离。这样的偏离可能引起多个连接器端子52的插入故障的产生,如参考图10所描述地,或者如通过提出连接器端子52的数量是三个这样的另一个实例而参考图11所描述地。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插入方法,能够确保包括对是否存在这样的发生原因的判定在内的多个连接器端子52的充分插入。
并且,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插入方法中,在容纳过程中的保持单元11的移动期间,进行距离测量单元13测量保持单元11的移动距离这样的距离测量过程。在容纳判定过程中,基于相对于移动距离的压力变化而进行判定,如参考图6至11所描述地。保持单元11的移动距离表示插入的连接器端子52相对于端子容纳腔61所在的位置。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插入方法,在发生插入故障的情况下,能够判定在端子容纳腔61的哪个部分处发生插入故障。
并且,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插入方法中,采用磁尺(注册商标)作为接触式测量仪器,其通过随着保持单元11的移动测量而被作为保持单元11的一部分而设置的突起112按压,来测量保持单元11的移动距离。在这样的接触式测量仪器中,直接测量移动距离。因此,作为测量结果的数据的处理等是容易的,并且能够以良好的可操作性测量移动距离。
利用在该端子插入方法中使用的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插入装置1,以使得能够识别随着保持单元11的移动的变化的曲线形式,输出施加到保持连接器端子52的保持单元的压力。从而,通过基于输出的压力使用前述的两个阈值进行判定,能够进行判定连接器端子52是否正常地容纳在端子容纳腔61内的操作。如上所述,进行这样的操作,而与论由保持单元11保持的连接器端子52压接并连接到的电线51的颈下长度无关。因此,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插入装置1,能够确保连接器端子52的充分插入,而与连接器端子52被压接并连接到的电线51的颈下长度无关。
并且,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插入装置1,能够同时插入两个连接器端子52,并且能够确保连接器端子52到两个端子容纳腔61内的充分插入,如上所述。
并且,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插入装置1中,输出单元15输出使得能够识别相对于保持单元11的移动距离的压力变化的曲线图。因此,如上所述,在发生插入故障的情况下,能够判定在端子容纳腔61的哪个部分处发生连接器端子52的插入故障。
并且,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插入装置1中,作为距离测量单元13,采用了磁尺(注册商标)作为接触式测量仪器。因此,如上所述,能够以良好的可操作性测量移动距离。
同时,仅说明了前述实施例和其它实例,并且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和其它实例。即,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通过以各种方式修改实施例和其它实例而实施本发明。只要变形例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端子插入方法和端子插入装置的构成,则这样的变形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在前述实施例和其它实例中,作为连接器端子的数量是多个的实例,例示出了数量是两个的实例和数量是三个的实例。然而,本发明的连接器端子的数量不限于这些,并且与具体数字无关。
并且,在前述实施例和其它实例中,例示出了在控制单元18的控制下通过包括电机的移动单元12进行保持单元11的移动这样的实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设置包括手动移动机构的移动单元,并且操作者可以通过诸如手柄操作这样的手动操作来操作移动单元,以使保持单元直线移动。
并且,在前述实施例中,作为根据本发明的距离测量单元的一个实例,例示出了使用装接到壳体保持单元16的磁尺(注册商标)的壳体保持单元13。然而,根据本发明的距离测量单元不限于此,并且可以是使用如下磁尺(注册商标)的距离测量单元:其中,直线前进单元的末端朝着壳体保持单元装接到连接器端子的保持单元。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距离测量单元不限于磁尺(注册商标),并且可以是千分表等,其中,通过齿轮而机械增大主轴的直线前进移动,指示器转动,并且通过指示器表示主轴的移动距离。在使用千分尺的情况下,可以将千分尺安装在连接器端子的保持单元处或在壳体保持单元处。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距离测量单元不限于诸如磁尺(注册商标)和千分尺这样的接触式测量仪器。根据本发明的距离测量单元可以是对目标发射超声波、激光等,并且检测其反射以测量到目标的距离这样的非接触式测量仪器。在该情况下,在壳体保持单元充当目标的情况下,测量仪器可以设置在连接器端子的保持单元处,或者在连接器端子的保持单元充当目标的情况下,测量仪器可以设置在壳体保持单元处。并且,根据本发明的距离测量单元可以是成像系统等,其中,通过远离连接器端子的保持单元和壳体保持单元布置的成像装置而捕捉保持单元的移动的图像,以通过对捕捉的图像的图像分析而得出保持单元的移动距离。然而,如上所述,通过采用接触式测量仪器,能够以良好的可操作性测量移动距离。
并且,在前述实施例中,作为根据本发明的输出单元的一个实例,例示出了输出单元15,其以表示针对保持单元11的移动距离的压力变化的曲线图形式而输出压力变化。然而,本发明的输出单元不限于此。根据本发明的输出单元可以是输出表示针对过去时间的压力变化的曲线图这样的输出单元,或者是输出以常规时间间隔描述压力值的列表的输出单元。以这种方式,只要以可识别的形式输出压力变化,则根据本发明的输出单元不限于具体输出形式的输出单元。
并且,在前述实施例中,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容纳判定过程的一个实例,操作者基于由输出单元15以曲线图形式输出的压力变化而进行容纳判定过程。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容纳判定过程不限于此,并且可以是控制单元自动进行判定的容纳判定过程。

Claims (8)

1.一种端子容纳方法,包括:
容纳过程:在使压接并连接到电线的端部处的连接器端子的前端指向连接器壳体的端子容纳腔的情况下,使保持所述连接器端子的保持单元直线移动,以将所述连接器端子容纳在所述端子容纳腔内;
压力测量过程:测量在所述容纳过程中的所述保持单元的移动期间施加到所述保持单元的压力;和
容纳判定过程:基于在所述压力测量过程中测量的所述压力的变化是否是正常变化,而判定所述连接器端子是否正常地容纳在所述端子容纳腔内,其中,所述正常变化是如下变化:所述压力超过第一阈值,小于比所述第一阈值低的第二阈值,并且再次超过所述第一阈值以结束所述连接器端子的容纳,
其中,所述端子容纳腔设置有:悬臂梁状的矛杆,该矛杆被容纳途中的所述连接器端子按压并且挠曲;以及与所容纳的所述连接器端子抵接的壁,并且所述连接器端子设置有供所述矛杆进入的进入孔,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是这样的值,其反映所述连接器端子从挠曲状态的所述矛杆受到反冲力的增大以及在与所述壁抵接时所述连接器端子从该壁受到的反冲力的增大这两者;并且所述第二阈值是这样的值,其反映所述矛杆进入所述进入孔之后到进入结束,来自所述矛杆的反冲力降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容纳方法,其中,所述容纳过程是如下过程:将多个所述连接器端子互相平行地以成为一列地保持在所述保持单元中,并且将多个所述连接器端子同时插入到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多个所述端子容纳腔内,其中,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中,多个所述端子容纳腔被布置为以一对一的关系相对于多个所述连接器端子的各自的路径而定位,并且
其中,所述容纳判定过程是如下过程:在所述压力的变化中出现多个峰值的情况下,判定在多个所述连接器端子的末端之间产生偏离,并且即使在出现所述多个峰值的情况下,在所述压力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阈值,并且再次超过所述第一阈值以结束所述连接器端子的容纳的情况下,判定所述连接器端子正常地容纳在所述端子容纳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容纳方法,包括距离测量过程:在所述容纳过程中的所述保持单元的移动期间测量所述保持单元的移动距离,
其中,所述容纳判定过程是基于针对所述移动距离的所述压力的变化而进行判定的过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容纳方法,其中,所述连接器壳体由布置在所述保持单元的在行进方向上的前侧的壳体保持单元保持,并且
其中,所述距离测量过程是使用接触式测量仪器的过程,所述接触式测量仪器通过随着所述保持单元的移动被所述保持单元或所述壳体保持单元按压,而测量所述保持单元的移动距离。
5.一种端子容纳装置,包括:
保持单元,该保持单元被构造为保持压接并连接到电线的端部处的连接器端子;
壳体保持单元,该壳体保持单元被构造为保持包括端子容纳腔的连接器壳体;
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被构造为在所述连接器端子的前端指向所述端子容纳腔的情况下,使所述保持单元直线移动;
压力测量单元,该压力测量单元被构造为测量在所述保持单元的移动期间施加到所述保持单元的压力;和
输出单元,该输出单元被构造为以能够识别随着所述保持单元的移动的所述压力的变化与第一阈值和比该第一阈值低的第二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形式,输出在所述压力测量单元中测量的所述压力,
其中,所述端子容纳腔设置有:悬臂梁状的矛杆,该矛杆被容纳途中的所述连接器端子按压并且挠曲;以及与所容纳的所述连接器端子抵接的壁,并且所述连接器端子设置有供所述矛杆进入的进入孔,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是这样的值,其反映所述连接器端子从挠曲状态的所述矛杆受到反冲力的增大以及在与所述壁抵接时所述连接器端子从该壁受到的反冲力的增大这两者;并且所述第二阈值是这样的值,其反映所述矛杆进入所述进入孔之后到进入结束,来自所述矛杆的反冲力降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容纳装置,其中,所述保持单元被构造为将多个所述连接器端子互相平行地保持为一列,并且
其中,所述壳体保持单元被构造为保持所述连接器壳体,使得多个所述端子容纳腔以一对一的关系相对于多个所述连接器端子的各自的路径而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端子容纳装置,包括距离测量单元,该距离测量单元被构造为测量在所述保持单元的移动期间所述保持单元的移动距离,
其中,所述输出单元被构造为以使得能够识别针对所述移动距离的所述压力的变化的形式而进行输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容纳装置,其中,所述距离测量单元被构造为:以所述距离测量单元随着所述保持单元的移动而被所述保持单元或所述壳体保持单元按压的接触形式,测量所述保持单元的所述移动距离。
CN201810575430.4A 2017-06-06 2018-06-06 端子插入方法和端子插入装置 Active CN1090044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1657A JP6590863B2 (ja) 2017-06-06 2017-06-06 端子挿入方法及び端子挿入装置
JP2017-111657 2017-06-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04491A CN109004491A (zh) 2018-12-14
CN109004491B true CN109004491B (zh) 2020-08-28

Family

ID=64279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75430.4A Active CN109004491B (zh) 2017-06-06 2018-06-06 端子插入方法和端子插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90863B2 (zh)
CN (1) CN109004491B (zh)
DE (1) DE102018208236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215499A1 (de) * 2018-09-12 2020-03-1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Werkzeug und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wenigstens zweier zum Übertragen von elektrischer Energie ausgebildeter Kontaktelemente,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Verwendung eines solchen Werkzeugs
DE102020107435A1 (de) * 2019-03-29 2020-10-01 Metzner Holding GmbH Vorrichtung,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Konfektionierung eines elektrischen Kabel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9046A (ja) * 2002-09-24 2004-04-1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コネクタ用ピン挿入装置
CN1823454A (zh) * 2003-07-25 2006-08-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端子插入量检查装置
CN101207260A (zh) * 2006-12-14 2008-06-25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端子插入装置
JP2012186179A (ja) * 2012-06-19 2012-09-27 Japan Automat Mach Co Ltd 端子挿入装置、ワイヤーハーネス製造装置、物品検出装置、及び、端子挿入方法、ワイヤーハーネス製造方法、物品検出方法
CN105229872A (zh) * 2013-05-10 2016-01-0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端子插入装置和端子插入方法
CN105874660A (zh) * 2014-01-08 2016-08-1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端子插入装置和配线模块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11855B1 (fr) 1993-10-22 1995-12-29 Eurocopter France Dispositif et machine pour brancher des éléments de connexion dans des connecteurs.
BE1010707A3 (nl) 1996-10-23 1998-12-01 Framatome Connectors Belgium Werkwijze voor het indrukken van een elektrische contactpen met een elastische bevestigingszone in een gat van een bedrukte schakelplaat.
DE50214847D1 (de) * 2001-10-31 2011-02-17 Komax Holding Ag Handhabungsvorrichtung für Drahtleitung, Einführungsmaschine und Einführungsverfahren mit einer solchen Handhabungsvorrichtung
US6834428B2 (en) 2002-04-24 2004-12-28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Connector press
JP2010003429A (ja) 2008-06-18 2010-01-07 Yazaki Corp 多心電線の端子圧着方法
JP5051094B2 (ja) * 2008-10-15 2012-10-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挿入不良判定方法
JP6107681B2 (ja) 2014-01-23 2017-04-0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線モジュール及び端子収容室への端子挿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9046A (ja) * 2002-09-24 2004-04-1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コネクタ用ピン挿入装置
CN1823454A (zh) * 2003-07-25 2006-08-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端子插入量检查装置
CN101207260A (zh) * 2006-12-14 2008-06-25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端子插入装置
JP2012186179A (ja) * 2012-06-19 2012-09-27 Japan Automat Mach Co Ltd 端子挿入装置、ワイヤーハーネス製造装置、物品検出装置、及び、端子挿入方法、ワイヤーハーネス製造方法、物品検出方法
CN105229872A (zh) * 2013-05-10 2016-01-0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端子插入装置和端子插入方法
CN105874660A (zh) * 2014-01-08 2016-08-1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端子插入装置和配线模块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90863B2 (ja) 2019-10-16
JP2018206632A (ja) 2018-12-27
DE102018208236B4 (de) 2023-09-07
CN109004491A (zh) 2018-12-14
DE102018208236A1 (de) 2018-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04491B (zh) 端子插入方法和端子插入装置
EP0667658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crimp height
WO2015098524A1 (ja) 端子挿入装置及び配線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10741515B (zh) 端子错位量检测方法、端子插入方法、端子错位量检测装置以及端子插入装置
US2013006359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eeding crimp terminals on a carrier strip into a crimping press
WO2015105016A1 (ja) 端子挿入装置及び配線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5128992B2 (ja) 電線処理装置
US10877106B2 (en) Conduction inspection jig and inspection method of conduction pin
US20220013996A1 (en) Method for wiring electrical components of an electrical switchgear arranged on a mounting plate
JP4413872B2 (ja) 電線端末処理装置における電線セット装置
WO2017104536A1 (ja) 端子挿入装置及び端子挿入方法
WO2017122614A1 (ja) 端子挿入状態検査装置
JP3991025B2 (ja) 圧接端子の検査方法及び圧接端子の検査装置
US7140215B2 (en) Cutting head for wire-processing machine
KR100876793B1 (ko) 단자의 삽입량 검사 장치
JP3843044B2 (ja) 端子金具の検査方法及び検査装置
EP2940709B1 (en) Device and procedure for the insertion of elements into fuse boxes
JPH0765923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検査装置
CN111161919B (zh) 用于彼此独立地抓取两个导体的抓取装置
JP5483639B2 (ja) 電線処理装置
KR101677962B1 (ko) 커넥터 리테이너 불완전 체결 검출 장치
JPH07130441A (ja) コネクタ検査装置
JP2005079058A (ja) コネクタ検査装置及びコネクタ
JP2004108935A (ja) コネクタ検査装置
JP2011129408A (ja) 防水型コネクタ検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