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55012B - 冷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冷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55012B
CN108955012B CN201810941712.1A CN201810941712A CN108955012B CN 108955012 B CN108955012 B CN 108955012B CN 201810941712 A CN201810941712 A CN 201810941712A CN 108955012 B CN108955012 B CN 1089550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assembly
cooling
position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417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55012A (zh
Inventor
姜益民
吴礼剑
何健樟
周艺龙
刘亚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Gre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Gre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Gre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1094171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550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55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55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550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550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3/00Devices using other cold materials; Devices using cold-storage bodi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却设备,包括:支撑平台;定位组件,定位组件设置在支撑平台上,定位组件用于支撑管接件,定位组件上设置有用于流通冷却介质的冷却流道,冷却流道用于与管接件的管腔相连通,以使冷却流道内的冷却介质进入管接件的管腔以冷却管接件;第一机器人,第一机器人用于夹持定位组件上的支撑管接件,并将管接件转送到第一工序位置。本发明的冷却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管接件进行冷却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冷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件冷却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却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管类部件的冷却主要是通过冷却液或冷却气体直接吹向管类部件,以此方式对管类部件进行冷却。
对于冷却管的放置以及冷却后的取下,现有技术中多为人工操作,整体效率较低,不利于批量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管接件进行冷却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却设备,包括:支撑平台;定位组件,定位组件设置在支撑平台上,定位组件用于支撑管接件,定位组件上设置有用于流通冷却介质的冷却流道,冷却流道用于与管接件的管腔相连通,以使冷却流道内的冷却介质进入管接件的管腔以冷却管接件;第一机器人,第一机器人用于夹持定位组件上的支撑管接件,并将管接件转送到第一工序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机器人包括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一夹持件用于夹持管接件的螺栓部;第二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用于夹持管接件的连管部;其中,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支撑平台以第一预设轴线为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以带动定位组件绕第一预设轴线转动,其中,定位组件为多个,多个定位组件沿支撑平台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各个定位组件距第一预设轴线的距离均相等。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为至少两对,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一一相对应地设置,其中,相邻两对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和相邻两个定位组件相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位置可调节地设置,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用于夹持连管部的第一夹持间隙。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三夹持部;第四夹持部,第三夹持部与第四夹持部相对可移动地设置,第三夹持部与第四夹持部之间形成用于夹持螺栓部的第二夹持间隙。
进一步地,冷却设备还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设置在支撑平台上,且位于定位组件的上方,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用于夹紧管接件,以使管接件稳定地设置在定位组件上。
进一步地,支撑组件包括:夹紧部,夹紧部与定位组件间隔设置,且位于定位组件的上方,夹紧部用于夹紧管接件。
进一步地,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与定位组件间隔设置,且位于定位组件的上方,夹紧部设置在支撑板上,支撑板沿靠近或远离定位组件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带动夹紧部沿靠近或远离定位组件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与支撑板相连接;定位部,定位部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支撑架上,定位部与夹紧部间隔设置,夹紧部位于定位部与定位组件之间,定位部用于支撑在管接件上。
进一步地,支撑组件还包括:连接板,支撑板设置在连接板上;驱动部,驱动部与连接板驱动连接,以驱动连接板带动支撑板沿靠近或远离定位组件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冷却设备还包括:输送管,输送管上设置有冷却管路,冷却管路与冷却流道相连通;转接组件,转接组件设置在支撑平台上;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转接组件上,连接组件与输送管的自由端相连接,以使输送管通过连接组件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转接组件上。
进一步地,支撑平台以第一预设轴线为转轴可转动地设置,转接组件以第二预设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其中,第一预设轴线与第二预设轴线相重合,以在支撑平台转动过程中,使输送管相对于支撑平台固定设置。
进一步地,转接组件上设置有与冷却管路相连通的第一流道,支撑平台上设置有旋转件,旋转件与转接组件相连接,旋转件上设置有与第一流道相连通的第二流道,第二流道与冷却流道相连通,以使冷却管路通过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与冷却流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旋转件与转接组件可转动地相连接,以在支撑平台转动时,支撑平台带动旋转件相对于转接组件转动,以使冷却管路相对于支撑平台固定设置。
本发明的冷却设备通过支撑平台、定位组件以及第一机器人那够实现管接件的高效冷却。其中,定位组件设置在支撑平台上,定位组件用于支撑管接件,第一机器人用于夹持定位组件上的支撑管接件,并将管接件转送到第一工序位置。为了能够对管接件进行冷却,定位组件上设置有用于流通冷却介质的冷却流道,冷却流道用于与管接件的管腔相连通,以使冷却流道内的冷却介质进入管接件的管腔以冷却管接件。在具体冷却时,将管接件设置在定位组件上,冷却介质通过冷却流道进入管接件的管腔内以对管接件进行冷却。本发明的冷却设备通过支撑平台、定位组件以及第一机器人那够实现管接件的高效冷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冷却机构对于管接件进行冷却时效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冷却设备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冷却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冷却设备的支撑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冷却设备的支撑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冷却设备的定位组件与冷却管转接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冷却设备的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冷却设备的定位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冷却设备的连接机构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冷却设备的连接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冷却设备的连接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冷却设备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管接件;20、支撑部;21、流道出口;22、流道进口;23、定位销;231、定位段;232、止挡段;24、转接段;241、第一安装平面;30、冷却管转接头;40、安装部;41、安装槽;42、第二安装平面;421、紧固孔;50、支撑平台;51、滑道;52、旋转件;60、安装架;61、滚动部;62、支撑架;63、支撑柱;70、支撑组件;71、夹紧部;72、支撑板;73、支撑架;74、定位部;75、连接板;751、第一滑动部;76、驱动部;77、第一导向柱;78、支撑环;
80、输送管;90、转接组件;91、转接部;92、调节部;921、第一锁紧槽;100、连接组件;101、锁紧板;1011、第二锁紧槽;102、锁紧调节板;1021、第三锁紧槽;1022、第二锁紧孔;103、卡接板;1031、第一锁紧孔;1032、第三锁紧孔;1033、卡接槽;104、连接套;
280、第一夹持件;281、第三夹持部;2811、第一夹持口;2812、滑轨;282、第四夹持部;2821、第二夹持口;283、第一驱动气缸;290、第二夹持件;291、第一夹持部;292、第二夹持部;300、转接板;
310、第一机器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却设备,请参考图1至图11,冷却设备包括:支撑平台50;定位组件,定位组件设置在支撑平台50上,定位组件用于支撑管接件10,定位组件上设置有用于流通冷却介质的冷却流道,冷却流道用于与管接件10的管腔相连通,以使冷却流道内的冷却介质进入管接件10的管腔以冷却管接件10;第一机器人310,第一机器人310用于夹持定位组件上的支撑管接件10,并将管接件10转送到第一工序位置。
本发明的冷却设备通过支撑平台50、定位组件以及第一机器人310那够实现管接件10的高效冷却。其中,定位组件设置在支撑平台50上,定位组件用于支撑管接件10,第一机器人310用于夹持定位组件上的支撑管接件10,并将管接件10转送到第一工序位置。为了能够对管接件10进行冷却,定位组件上设置有用于流通冷却介质的冷却流道,冷却流道用于与管接件10的管腔相连通,以使冷却流道内的冷却介质进入管接件10的管腔以冷却管接件10。在具体冷却时,将管接件10设置在定位组件上,冷却介质通过冷却流道进入管接件10的管腔内以对管接件10进行冷却。本发明的冷却设备通过支撑平台50、定位组件以及第一机器人310那够实现管接件10的高效冷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冷却机构对于管接件进行冷却时效率较低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机器人310可用于将管接件10放置在定位组件上,或管接件10冷却后将管接件10转送到第一工序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管接件10为进液管。
优选地,第一机器人310包括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件280,第一夹持件280用于夹持管接件10的螺栓部;第二夹持件290,第二夹持件290用于夹持管接件10的连管部;其中,第一夹持件280与第二夹持件290间隔设置。
为了能够调节定位组件的位置以方便第一机器人310抓取管接件10,支撑平台50以第一预设轴线为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以带动定位组件绕第一预设轴线转动,其中,定位组件为多个,多个定位组件沿支撑平台50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各个定位组件距第一预设轴线的距离均相等。
为了能够提高夹取效率,第一夹持件280和第二夹持件290为至少两对,第一夹持件280与第二夹持件290一一相对应地设置,其中,相邻两对第一夹持件280与第二夹持件290和相邻两个定位组件相对应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80和第二夹持件290成对设置,第一夹持件280位于第二夹持件290的下方,每对第一夹持件280和第二夹持件290与一个定位组件相对应地设置,从而可以保证准确地夹持管接件10。
针对第二夹持件290的具体结构,第二夹持件290包括:第一夹持部291;第二夹持部292,第一夹持部291与第二夹持部292位置可调节地设置,第一夹持部291与第二夹持部292之间形成用于夹持连管部的第一夹持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290包括第一夹持部291和第二夹持部292,其中,第一夹持部291与第二夹持部292位置可调节地设置。通过第一夹持部291与第二夹持部292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从而可以在第一夹持部291与第二夹持部292之间形成用于夹持连管部的第一夹持间隙。
针对第一夹持部291和第二夹持部292的具体运动形式,第一夹持部291绕第一预设中心线沿第一方向可转动地设置,第二夹持部292绕第二预设中心线沿第二方向可转动地设置,或,第一夹持部291绕第一预设中心线沿第二方向可转动地设置,第二夹持部292绕第二预设中心线沿第一方向可转动地设置;其中,第一预设中心线与第二预设中心线相平行,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以使第一夹持部291与第二夹持部292之间形成第一夹持间隙,或使第一夹持部291与第二夹持部292释放连管部。
优选地,第二夹持件290为第三气爪气缸,第一夹持部291与第二夹持部292分别为第三气爪气缸的相应的夹爪。
为了防止第一夹持部291和第二夹持部292损坏管接件,第一夹持部291用于与连管部相接触的部分夹持段由柔性材料制备而成,和/或,第二夹持部292用于与连管部相接触的部分夹持段由柔性材料制备而成。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夹持部291用于与连管部相接触的部分夹持段由柔性材料制备而成。
可选地,第二夹持部292用于与连管部相接触的部分夹持段由柔性材料制备而成。
可选地,第一夹持部291和第二夹持部292用于与连管部相接触的部分夹持段由柔性材料制备而成。
针对第一夹持件280的具体结构,如图11所示,第一夹持件280包括:第三夹持部281;第四夹持部282,第三夹持部281与第四夹持部282相对可移动地设置,第三夹持部281与第四夹持部282之间形成用于夹持螺栓部的第二夹持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80包括:第三夹持部281和第四夹持部282,其中,第三夹持部281与第四夹持部282相对可移动地设置,从而可以在第三夹持部281与第四夹持部282之间形成用于夹持螺栓部的第二夹持间隙。
为了能够使得第三夹持部281与第四夹持部282相对可移动地设置,第三夹持部281为板体,第一夹持件280还包括:第一驱动气缸283,第一驱动气缸283设置在第三夹持部281上,第一驱动气缸283与第四夹持部282驱动连接,第一驱动气缸283驱动第四夹持部282相对于第三夹持部281移动,以在第三夹持部281与第四夹持部282之间形成第二夹持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夹持件280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气缸283,第一驱动气缸283设置在第三夹持部281上。通过将第一驱动气缸283与第四夹持部282驱动连接,从而可以通过第一驱动气缸283驱动第四夹持部282相对于第三夹持部281移动,以在第三夹持部281与第四夹持部282之间形成第二夹持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夹持部281为板体。
优选地,第三夹持部281上设置有滑轨2812,第四夹持部282设置在滑轨2812上,第一驱动气缸283驱动第四夹持部282沿滑轨2812移动,以使第四夹持部282相对于第三夹持部281移动。
为了能够在第三夹持部281与第四夹持部282之间形成第二夹持间隙,第三夹持部281上设置有第一夹持口2811,第四夹持部282上设置有第二夹持口2821,第一夹持口2811的开口与第二夹持口2821的开口相对设置,以在第一夹持口2811与第二夹持口2821之间形成第二夹持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三夹持部281上设置有第一夹持口2811,第四夹持部282上设置有第二夹持口2821。其中,第一夹持口2811的开口与第二夹持口2821的开口相对设置,从而在第一夹持口2811与第二夹持口2821之间形成第二夹持间隙。
优选地,第一夹持口2811为多个,第四夹持部282为多个,各个第一夹持口2811与各个第四夹持部282的第二夹持口2821一一相对应地设置。
针对第一夹持口2811与第二夹持口2821的发布方式,多个第一夹持口2811与多个第二夹持口2821依次交替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夹持口2811与多个第二夹持口2821依次交替设置,即沿某一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夹持口2811、第二夹持口2821、第一夹持口2811、第二夹持口2821,以此成对循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夹持部281为一个,第四夹持部282为两个,第一驱动气缸283为两个,两个独立的第一驱动气缸283分别驱动一个第四夹持部28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80设置在转接板300上,第二夹持件290设置在转接板300与第一夹持件280相背离的一侧。
优选地,第一夹持件280为至少两个,各个第一夹持件280间隔地设置在所使转接板300上,第二夹持件290为至少两个,各个第二夹持件290间隔地设置在所使转接板300上,其中,各个第一夹持件280与各个第二夹持件290一一相对应地设置。
优选地,第一夹持件280成对设置,第二夹持件290成对设置,第一夹持件280具有夹持螺栓部的第二夹持间隙,第二夹持件290具有夹持连管部的第一夹持间隙,相邻的两个第一夹持间隙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个第二夹持间隙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为了能够使管接件10稳定地设置在定位组件上,冷却设备还包括:支撑组件70,支撑组件70设置在支撑平台50上,且位于定位组件的上方,支撑组件70的至少部分用于夹紧管接件10,以使管接件10稳定地设置在定位组件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支撑平台50上的定位组件和支撑组件70那够将管接件10稳定地设置在支撑平台50上。其中,支撑组件70位于定位组件的上方,定位组件用于支撑管接件10,支撑组件70的至少部分用于夹紧管接件10。在具体定位时,将管接件10设置在定位组件上,通过支撑组件70的至少部分夹紧管接件10,从而可以防止管接件10发生位置变化,以此将管接件10稳定地设置在支撑平台50上。
优选地,支撑平台50以预设轴线为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以带动定位组件和支撑组件70绕预设轴线转动。
为了能够同时冷却多个管接件10,定位组件为多个,多个定位组件沿支撑平台50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各个定位组件距预设轴线的距离均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定位组件设置为多个,其中,多个定位组件沿支撑平台50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各个定位组件距预设轴线的距离均相等,从而在支撑平台50以预设轴线为转轴转动时,各个定位组件可以保持与预设轴线相对位置不变,从而方便整体操作。
优选地,支撑平台50为圆盘,圆盘为分度盘,预设轴线为圆盘的中心线。
针对定位组件的具体结构,如图5至图7所示,定位组件包括:安装部40,安装部40与支撑平台50相连接;支撑部20,支撑部20的一端用于支撑管接件10,支撑部20的另一端与安装部40可拆卸地相连接;其中,支撑部20上设置有用于流通冷却介质的冷却流道,冷却流道用于与管接件10的管腔相连通,以使冷却流道内的冷却介质进入管接件10的管腔以冷却管接件10。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组件包括安装部40和支撑部20,其中,安装部40与支撑平台50相连接;支撑部20的一端用于支撑管接件10,支撑部20的另一端与安装部40可拆卸地相连接。
为了能够对管接件10进行冷却,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20上设置有用于流通冷却介质的冷却流道,冷却流道用于与管接件10的管腔相连通,以使冷却流道内的冷却介质进入管接件10的管腔以冷却管接件10。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组件通过支撑部20上设置的用于流通冷却介质的冷却流道可以实现对管接件10的快速冷却。其中,支撑部20的一端用于支撑管接件10,冷却流道用于与管接件10的管腔相连通,以使冷却流道内的冷却介质进入管接件10的管腔以冷却管接件10。在具体冷却过程中,通过向冷却流道内通入冷却介质,冷却流道内的冷却介质进入管接件10的管腔,从而实现了对管接件10的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20上设置的用于流通冷却介质的冷却流道可以实现对管接件10的快速冷却,而且支撑部20本身又可以对管接件10进行定位支撑。
优选地,安装部40上设置有安装槽41,支撑部20的部分支撑段插设在安装槽41内,其中,冷却流道位于安装槽41的外侧。
优选地,安装部4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平面42,第二安装平面42沿安装部40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安装平面42上设置有紧固孔421,紧固孔421与安装槽41相连通,以使第一紧固件的一端穿过紧固孔421后与支撑部20相抵接。
为了能够使得冷却流道与管接件10的管腔相连通,支撑部20具有用于插入管接件10的管腔内的插设部,插设部上设置有用于与冷却流道连通的流道出口21,当插设部插入管接件10的管腔内时,流道出口21位于管接件10的内侧,以使冷却流道通过流道出口21与管接件10的管腔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部20上设置有插设部,插设部用于插入到管接件10的管腔内。其中,插设部上设置有用于与冷却流道连通的流道出口21,在冷却过程中,将插设部插入管接件10的管腔内,此时,流道出口21位于管接件10的内侧,从而可以使冷却流道通过流道出口21与管接件10的管腔相连通。
为了能够保证冷却的效率,流道出口21为多个,多个流道出口21间隔设置,其中,至少一个流道出口21与管接件10的管腔的腔壁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流道出口21设置为多个,其中,多个流道出口21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至少一个流道出口21与管接件10的管腔的腔壁相对设置,从而可以保证冷却介质对管接件10进行快速冷却。
为了能够向冷却通道内送入冷却介质,冷却流道具有用于与冷却管转接头30相连接的流道进口22,冷却管路通过冷却管转接头30与冷却流道相连通,以使冷却管路内的冷却介质通过流道进口22流入冷却流道。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流道具有流道进口22,流道进口22用于与冷却管转接头30相连接,冷却管路通过冷却管转接头30与冷却流道相连通,从而可以使冷却管路内的冷却介质通过流道进口22流入冷却流道。
针对冷却流道以及支撑部20的具体结构,如图6和图7所示,冷却流道具有流道出口21,冷却流道通过流道出口21与管接件10的管腔相连通,支撑部20包括:定位销23,定位销23用于支撑管接件10,定位销23上设置有冷却流道的第一流道段;转接段24,转接段24与定位销23相连接,转接段24上设置有冷却流道的第二流道段,第一流道段与第二流道段相连通;其中,流道出口21设置在定位销23上。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流道具有流道出口21,冷却流道通过流道出口21与管接件10的管腔相连通,冷却介质通过流道出口21进入到管接件10的管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20包括定位销23和转接段24,转接段24与定位销23相连接。其中,定位销23插设在管接件10的管腔内,转接段24用于支撑定位销23。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销23上设置有冷却流道的第一流道段,转接段24上设置有冷却流道的第二流道段,第一流道段与第二流道段相连通,流道出口21设置在定位销23上。
优选地,冷却流道具有用于与冷却管转接头30相连接的流道进口22,转接段24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平面241,第一安装平面241沿转接段24的延伸方向延伸,流道进口22设置在第一安装平面241上。
针对定位销23的具体结构,定位销23包括:定位段231,定位段231由管接件10的管口插入管接件10的管腔内,流道出口21设置在定位段231上;止挡段232,止挡段232的一端与定位段231相连接,止挡段232的另一端与转接段24相连接,止挡段232用于与管接件10管口的端面相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销23由定位段231和止挡段232组成,其中,止挡段232的一端与定位段231相连接,止挡段232的另一端与转接段24相连接,定位段231由管接件10的管口插入管接件10的管腔内,止挡段232用于与管接件10管口的端面相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流道出口21设置在定位段231上,以此保证冷却流道通过流道出口21与管接件10的管腔相连通。
优选地,冷却机构还包括:安装架60,支撑平台50以预设轴线为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架60上,以带动定位组件相对于安装架60转动。
为了能够使得支撑平台50以预设轴线为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架60上,如图4所示,支撑平台50背离定位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滑道51,安装架60上设置有滚动部61,支撑平台50以预设轴线为转轴转动时,滚动部61沿滑道51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平台50背离定位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滑道51,安装架60上设置有滚动部61,从而在支撑平台50以预设轴线为转轴转动时,滚动部61沿滑道51移动。
针对安装架60的具体结构,安装架60包括:支撑架62;支撑柱63,支撑柱63设置在支撑架62上,滚动部61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撑柱63远离支撑架62的一端;其中,当支撑平台50转动时,滚动部61沿滑道51移动,滚动部61相对于支撑柱63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60包括:支撑架62和支撑柱63,其中,支撑柱63设置在支撑架62上,滚动部61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撑柱63远离支撑架62的一端,当支撑平台50转动时,滚动部61沿滑道51移动,滚动部61相对于支撑柱63转动。
优选地,滑道51为圆环槽,滚动部61为与圆环槽相匹配的滚珠。
优选地,支撑柱63为多个,多个支撑柱63沿滑道5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针对支撑组件70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支撑组件70包括:夹紧部71,夹紧部71与定位组件间隔设置,且位于定位组件的上方,夹紧部71用于夹紧管接件1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组件70上设置有夹紧部71,其中,夹紧部71与定位组件间隔设置,且位于定位组件的上方,在将管接件10放置在定位组件上后,夹紧部71用于夹紧管接件10。
为了能够调节夹紧部71的具体位置,支撑组件70还包括:支撑板72,支撑板72与定位组件间隔设置,且位于定位组件的上方,夹紧部71设置在支撑板72上,支撑板72沿靠近或远离定位组件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带动夹紧部71沿靠近或远离定位组件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组件70上设置有支撑板72,通过将夹紧部71设置在支撑板72上,当支撑板72沿靠近或远离定位组件的方向移动时,可以带动夹紧部71沿靠近或远离定位组件的方向移动。
为了进一步地对管接件10进行定位,支撑组件70还包括:支撑架73,支撑架73与支撑板72相连接;定位部74,定位部74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支撑架73上,定位部74与夹紧部71间隔设置,夹紧部71位于定位部74与定位组件之间,定位部74用于支撑在管接件10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组件70上设置有支撑架73和定位部74,其中,支撑架73与支撑板72相连接,定位部74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支撑架73上,定位部74与夹紧部71间隔设置,夹紧部71位于定位部74与定位组件之间。在将管接件10放置在定位组件上后,夹紧部71用于夹紧管接件10上,此时,定位部74用于支撑在管接件10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蝶形螺母结构调节定位部74在支撑架73上的位置。
优选地,支撑组件70还包括:连接板75,支撑板72设置在连接板75上;驱动部76,驱动部76与连接板75驱动连接,以驱动连接板75带动支撑板72沿靠近或远离定位组件的方向移动。
优选地,驱动部76包括丝杠,丝杠穿过连接板75与支撑平台50可转动地相连接,以在丝杠转动时驱动连接板75沿丝杠的延伸方向移动。
优选地,连接板75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部751,支撑组件70还包括:第一导向柱77,第一导向柱77的一端与支撑平台50相连接,第一导向柱77穿设在第一滑动部751内,第一导向柱77相对于第一滑动部751可移动地设置;支撑环78,支撑环78设置在第一导向柱77远离连接板75的一端,连接板75设置在支撑环78与支撑平台50之间;其中,驱动部76设置在支撑环78上,驱动部76驱动连接板75带动第一滑动部751沿第一导向柱77的延伸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管接件10为进液管,冷却介质为气体冷却介质。
在本实施例中,进液管包括进液管体和焊接螺母(防护螺母),定位组件插设在焊接螺母内,夹紧部71为夹子,用于夹设在进液管体上,定位部74具有支撑槽,进液管体的折弯段支撑在支撑槽内。
优选地,定位组件为多个,多个定位组件沿支撑平台50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夹紧部71和定位部74为多对,多个定位组件与多对夹紧部71和定位部74一一相对应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组件、夹紧部71和定位部74一一相对应地设置,以共同定位管接件10。
为了能够向冷却流道内送入冷却介质,冷却设备还包括:输送管80,输送管80上设置有冷却管路,冷却管路与冷却流道相连通;转接组件90,转接组件90设置在支撑平台50上;连接组件100,连接组件100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转接组件90上,连接组件100与输送管80的自由端相连接,以使输送管80通过连接组件100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转接组件90上。
在本实施例中,转接组件90和连接组件100组成连接机构。通过转接组件90和连接组件100能够将输送管80快速地设置在支撑平台50上。其中,连接组件100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转接组件90上,转接组件90用于设置在支撑平台50上,连接组件100用于与输送管80相连接。在具体安装过程中,由于连接组件100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转接组件90上,从而在输送管80的位置需要调节时,直接调节连接组件100在转接组件90上的连接位置,以此达到快速方便地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管80包括固定端与自由端,固定端用于与某固定平台相连接,用于支撑整体结构,自由端用于设置在支撑平台50的上方,在安装过程中,自由端的位置不固定,从而需要调节连接组件100在转接组件90上的连接位置。
为了能够保证输送管80相对于支撑平台50固定设置,支撑平台50以第一预设轴线为转轴可转动地设置,转接组件90以第二预设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其中,第一预设轴线与第二预设轴线相重合,以在支撑平台50转动过程中,使输送管80相对于支撑平台50固定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平台50以第一预设轴线为转轴可转动地设置,相应地,转接组件90相对于支撑平台50以第二预设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即转接组件90自身不转动。
为了防止输送管80移动,转接组件90相对于支撑平台50以第二预设轴线转动时通过连接组件100带动输送管80运动,故,第一预设轴线与第二预设轴线相重合,所以转接组件90相对于支撑平台50也只是简单的转动,而不会出现位置变化,从而可以保证输送管80相对于支撑平台50固定设置。
优选地,输送管80上设置有冷却管路,转接组件90包括:转接部91,转接部91与支撑平台50相连接,转接部91上设置有与冷却管路相连通的第一流道;其中,转接部91相对于支撑平台50以第二预设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以在支撑平台50转动过程中,使冷却管路相对于支撑平台50固定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管80用于固定冷却管路,即多个冷却管路设置在输送管80的管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转接组件90上设置有转接部91,其中,转接部91与支撑平台50相连接,转接部91上设置有与冷却管路相连通的第一流道,即用于与冷却管路相连通的冷却机构通过转接部91上的第一流道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转接部91相对于支撑平台50以第二预设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从而可以保证在支撑平台50转动过程中,使冷却管路相对于支撑平台50固定设置。
为了能够使得连接组件100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转接组件90上,如图9和图10所示,转接组件90还包括:调节部92,调节部92设置在转接部91远离支撑平台50的一端,调节部92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转接部91上;其中,连接组件100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调节部92上,以使连接组件100通过调节部92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支撑平台50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转接组件90上设置有调节部92,其中,调节部92设置在转接部91远离支撑平台50的一端,通过将调节部92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转接部91上,连接组件100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调节部92上,从而可以使连接组件100通过调节部92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支撑平台50上。
优选地,调节部92上设置有第一锁紧槽921,连接组件100包括:锁紧板101,锁紧板101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调节部92上,以使连接组件100通过锁紧板101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调节部92上,锁紧板101上设置有第二锁紧槽1011;其中,第一锁紧槽921与第二锁紧槽1011相连通,第一锁紧槽921与第二锁紧槽1011用于供第一锁紧件穿过,第一锁紧件用于锁紧锁紧板101与调节部92。
为了能够保证锁紧板101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调节部92上,第一锁紧槽921为弧形槽,第二锁紧槽1011为矩形槽,以在锁紧板101相对于调节部92调节位置时,第一锁紧件锁紧在第一锁紧槽921与第二锁紧槽1011内。
优选地,第一锁紧槽921为多个,多个第一锁紧槽921间隔设置,第二锁紧槽1011与至少一个第一锁紧槽921相连通,和/或,第二锁紧槽1011为多个,多个第二锁紧槽1011间隔设置,第一锁紧槽921与至少一个第二锁紧槽1011相连通。
针对连接组件100的具体结构,连接组件100还包括:锁紧调节板102,锁紧调节板102与锁紧板101相连接;卡接板103,卡接板103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锁紧调节板102上;连接套104,连接套104与卡接板103相连接,连接套104套设在输送管80上。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00还包括锁紧调节板102、卡接板103以及连接套104,其中,锁紧调节板102与锁紧板101相连接,卡接板103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锁紧调节板102上,连接套104与卡接板103相连接,连接套104套设在输送管80上。
优选地,锁紧调节板102上设置有第三锁紧槽1021,卡接板103上设置有第一锁紧孔1031,第一锁紧孔1031与第三锁紧槽1021用于供第二锁紧件穿过,第二锁紧件用于锁紧卡接板103与锁紧调节板102。
优选地,第三锁紧槽1021为弧形槽,第一锁紧孔1031为圆孔,以在卡接板103相对于锁紧调节板102调节位置时,第二锁紧件可锁紧在第一锁紧孔1031与第三锁紧槽1021内。
优选地,锁紧调节板102上设置有第二锁紧孔1022,第二锁紧孔1022与第三锁紧槽1021间隔设置,卡接板103上设置有第三锁紧孔1032,第三锁紧孔1032与第一锁紧孔1031间隔设置,第二锁紧孔1022与第三锁紧孔1032用于供第三锁紧件穿过,卡接板103以第三锁紧孔1032的中心线为旋转轴相对于锁紧调节板102可转动地设置。
优选地,卡接板103上设置有卡接槽1033,连接套104卡设在卡接槽1033内。
优选地,输送管80上设置有冷却管路,连接机构的转接组件90上设置有与冷却管路相连通的第一流道,支撑平台50上设置有旋转件52,旋转件52与转接组件90相连接,旋转件52上设置有与第一流道相连通的第二流道,第二流道用于与冷却定位结构相连通。
优选地,转接组件90上设置有与冷却管路相连通的第一流道,支撑平台50上设置有旋转件52,旋转件52与转接组件90相连接,旋转件52上设置有与第一流道相连通的第二流道,第二流道与冷却流道相连通,以使冷却管路通过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与冷却流道相连通。
优选地,旋转件52与转接组件90可转动地相连接,以在支撑平台50转动时,支撑平台50带动旋转件52相对于转接组件90转动,以使冷却管路相对于支撑平台50固定设置。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冷却设备通过支撑平台50、定位组件以及第一机器人310那够实现管接件10的高效冷却。其中,定位组件设置在支撑平台50上,定位组件用于支撑管接件10,第一机器人310用于夹持定位组件上的支撑管接件10,并将管接件10转送到第一工序位置。为了能够对管接件10进行冷却,定位组件上设置有用于流通冷却介质的冷却流道,冷却流道用于与管接件10的管腔相连通,以使冷却流道内的冷却介质进入管接件10的管腔以冷却管接件10。在具体冷却时,将管接件10设置在定位组件上,冷却介质通过冷却流道进入管接件10的管腔内以对管接件10进行冷却。本发明的冷却设备通过支撑平台50、定位组件以及第一机器人310那够实现管接件10的高效冷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冷却机构对于管接件进行冷却时效率较低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平台(50);
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50)上,所述定位组件用于支撑管接件(10),所述定位组件上设置有用于流通冷却介质的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用于与所述管接件(10)的管腔相连通,以使所述冷却流道内的所述冷却介质进入所述管接件(10)的管腔以冷却所述管接件(10);
第一机器人(310),所述第一机器人(310)用于夹持所述定位组件上的所述支撑管接件(10),并将所述管接件(10)转送到第一工序位置;
支撑组件(70),所述支撑组件(70)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50)上,且位于所述定位组件的上方,所述支撑组件(70)的至少部分用于夹紧所述管接件(10),以使所述管接件(10)稳定地设置在所述定位组件上;
所述支撑组件(70)包括:夹紧部(71),所述夹紧部(71)与所述定位组件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定位组件的上方,所述夹紧部(71)用于夹紧所述管接件(10);
所述支撑组件(70)还包括:支撑板(72),所述支撑板(72)与所述定位组件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定位组件的上方,所述夹紧部(71)设置在所述支撑板(72)上,所述支撑板(72)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定位组件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带动所述夹紧部(71)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定位组件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器人(310)包括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第一夹持件(280),所述第一夹持件(280)用于夹持所述管接件(10)的螺栓部;
第二夹持件(290),所述第二夹持件(290)用于夹持所述管接件(10)的连管部;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件(280)与所述第二夹持件(290)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50)以第一预设轴线为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以带动所述定位组件绕所述第一预设轴线转动,其中,所述定位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组件沿所述支撑平台(50)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各个所述定位组件距所述第一预设轴线的距离均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280)和所述第二夹持件(290)为至少两对,所述第一夹持件(280)与所述第二夹持件(290)一一相对应地设置,其中,相邻两对所述第一夹持件(280)与所述第二夹持件(290)和相邻两个所述定位组件相对应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290)包括:
第一夹持部(291);
第二夹持部(292),所述第一夹持部(29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92)位置可调节地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29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92)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所述连管部的第一夹持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280)包括:
第三夹持部(281);
第四夹持部(282),所述第三夹持部(281)与所述第四夹持部(282)相对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第三夹持部(281)与所述第四夹持部(282)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所述螺栓部的第二夹持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70)还包括:
支撑架(73),所述支撑架(73)与所述支撑板(72)相连接;
定位部(74),所述定位部(74)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73)上,所述定位部(74)与所述夹紧部(71)间隔设置,所述夹紧部(71)位于所述定位部(74)与所述定位组件之间,所述定位部(74)用于支撑在所述管接件(10)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70)还包括:
连接板(75),所述支撑板(72)设置在所述连接板(75)上;
驱动部(76),所述驱动部(76)与所述连接板(75)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连接板(75)带动所述支撑板(72)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定位组件的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设备还包括:
输送管(80),所述输送管(80)上设置有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与所述冷却流道相连通;
转接组件(90),所述转接组件(90)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50)上;
连接组件(100),所述连接组件(100)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转接组件(90)上,所述连接组件(100)与所述输送管(80)的自由端相连接,以使所述输送管(80)通过所述连接组件(100)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转接组件(9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50)以第一预设轴线为转轴可转动地设置,所述转接组件(90)以第二预设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轴线与所述第二预设轴线相重合,以在所述支撑平台(50)转动过程中,使所述输送管(80)相对于所述支撑平台(50)固定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组件(90)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却管路相连通的第一流道,所述支撑平台(50)上设置有旋转件(52),旋转件(52)与所述转接组件(90)相连接,所述旋转件(5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冷却流道相连通,以使所述冷却管路通过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冷却流道相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52)与所述转接组件(90)可转动地相连接,以在所述支撑平台(50)转动时,所述支撑平台(50)带动所述旋转件(52)相对于所述转接组件(90)转动,以使所述冷却管路相对于所述支撑平台(50)固定设置。
CN201810941712.1A 2018-08-17 2018-08-17 冷却设备 Active CN1089550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41712.1A CN108955012B (zh) 2018-08-17 2018-08-17 冷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41712.1A CN108955012B (zh) 2018-08-17 2018-08-17 冷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55012A CN108955012A (zh) 2018-12-07
CN108955012B true CN108955012B (zh) 2021-04-30

Family

ID=64470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41712.1A Active CN108955012B (zh) 2018-08-17 2018-08-17 冷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5501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2264A (zh) * 2011-03-16 2011-08-17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轿车用六通阀与制动油管的分装夹具
CN103921233A (zh) * 2013-01-16 2014-07-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螺母夹紧机构及具有其的连接管穿螺母机构
CN203887850U (zh) * 2014-03-13 2014-10-22 浙江富通光纤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棒料装卸机械手
CN207656141U (zh) * 2018-03-09 2018-07-27 佛山市科威力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空调管件的多工位定位焊接工作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06827B1 (ko) * 2009-03-03 2009-07-09 라경배 피스톤펌프 및 피스톤모터용 실린더블록의 냉각용 지그
CN202045443U (zh) * 2010-12-20 2011-11-23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铝制冷却器弧焊机器人
KR101917426B1 (ko) * 2016-09-29 2018-11-12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진원 확보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2264A (zh) * 2011-03-16 2011-08-17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轿车用六通阀与制动油管的分装夹具
CN103921233A (zh) * 2013-01-16 2014-07-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螺母夹紧机构及具有其的连接管穿螺母机构
CN203887850U (zh) * 2014-03-13 2014-10-22 浙江富通光纤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棒料装卸机械手
CN207656141U (zh) * 2018-03-09 2018-07-27 佛山市科威力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空调管件的多工位定位焊接工作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55012A (zh) 2018-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47282B (zh) 管接头装配设备
CN103072066B (zh) 磨床
CN105025697B (zh) 引线加工机构、部件供给装置、部件安装装置以及引线加工方法
CN108349092B (zh) 末端效应器、机器人、及机器人的作业方法
HK1034486A1 (en) An apparatus for clamping a work piece
CN102991982A (zh) 流动板循环机构
CN104148849A (zh) 用于液压硬管焊接或加工定位的柔性、模块化组合式夹具
US20180071892A1 (en) Coolant supply device and grinding tool having a coolant supply device for a machine tool
CN108955012B (zh) 冷却设备
CN115026569B (zh) 电子膨胀阀组装设备
CN109015461B (zh) 定位机构
CN112904053A (zh) 探针夹具及探针插持设备
CN110239945B (zh) 抓取机构及工件转移装置
CN109926819B (zh) 一种绝缘电缆夹的组装设备及装配方法
CN108942985B (zh) 夹持机构及具有其的机器人
CN110524226B (zh) 装配设备
CN110525960A (zh) 送料装置
CN108838253A (zh) 折弯机
CN108555663A (zh) 夹具及具有其的机器人
CN108942192B (zh) 螺母更换系统
CN208592561U (zh) 管接头装配设备
CN113828673A (zh) 折弯机
CN209160909U (zh) 螺丝夹紧机构及螺丝输送装置
CN111531357B (zh) 装配设备
CN113911733B (zh) 输送装置及空调两器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