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53415A - 动力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53415A
CN108953415A CN201810471758.1A CN201810471758A CN108953415A CN 108953415 A CN108953415 A CN 108953415A CN 201810471758 A CN201810471758 A CN 201810471758A CN 108953415 A CN108953415 A CN 1089534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gear
chamber
power transmission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717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口畅隆
庭田健司
好田郁弥
细田英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953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534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 F16H57/0445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for supply of different gearbox casings or s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6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12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19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nsisting of two link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20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 F16H48/22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usin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37Gearboxes for accommodating differential g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4Lubricant guiding means in the wall of or integrated with the casing, e.g. grooves, channels, ho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57Splash 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58Oil-mist or spray lubrication; Means to reduce foam formation
    • F16H57/0461Means to reduce foam form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67Elements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73Friction devices, e.g. clutches or br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82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57/0483Axle or inter-axle differenti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 F16H57/0441Arrangements of pump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通过提高从离合器室向齿轮室的机油的回流性能,可避免齿轮室内的油面过度下降,从而可防止因为从机油滤清器的吸入口吸入含有空气的机油而导致的曝气的产生。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包括:齿轮室(15),收纳有配置在将动力传递至驱动轮的旋转轴(4)上的齿轮(2、3);离合器室(16或17),在旋转轴(4)的轴向上与齿轮室(15)邻接而配置,收容有用于使从旋转轴(4)向驱动轮传递的动力断开或连接的离合器(5R或5L);及连通孔(34a或35a),使离合器室(16或17)与齿轮室(15)连通;并且在离合器室(16或17)内的与离合器(5R或5L)的外周面相对向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朝向连通孔(34a或35a)的方向的倾斜面(51a或52a)。

Description

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在车辆上的用于使来自发动机等驱动源的动力传递至驱动轮的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在车辆中使来自发动机等驱动源的动力传递至驱动轮的动力传递装置,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有包括如下构件的动力传递装置:齿轮机构,包括与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驱动轴一体旋转的驱动锥齿轮(bevel gear)(小齿轮(pinion gear))及与所述驱动锥齿轮咬合的从动锥齿轮(环形齿轮(ring gear));旋转轴,与驱动轴正交地配置,与从动锥齿轮一体旋转;以及左右油压离合器,分别配置在所述旋转轴的左右端与车轴之间,所述车轴与一对驱动轮相连。
在专利文献1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在旋转轴的轴向上,将收容有齿轮机构的齿轮室配置在中央,在所述齿轮室的两侧分别配置着收容有左右油压离合器的离合器室。而且,包括将积存于齿轮室内的机油(oil)输送至左右油压离合器的机油泵。利用机油泵,将从中央的齿轮室吸入的机油供给至离合器的活塞室,然后,排出至两侧的离合器室内。排出至离合器室内的机油经由使离合器室与齿轮室相连通的连通孔等而回流至中央的齿轮室。即,所述动力传递装置是机油在中央的齿轮室与左右离合器室之间循环的构造。
在具备如上所述的机油的循环构造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特别是在机油的温度为低温并且粘度高的情况等,存在从两侧的离合器室向中央的齿轮室的机油的回流差,难以使齿轮室的油面保持在高位的问题。并且,由于是在设置于中央的齿轮室内的动力传递用的齿轮机构的附近配置机油滤清器(oil strainer)的构造,所以当齿轮室的油面过度下降时,还有可能产生空气(气泡)混入至从机油滤清器的吸入口吸入的机油的现象(曝气(aeration))。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1942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通过提高从离合器室向齿轮室的机油的回流性能,可以避免齿轮室内的油面的过度下降,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空气(气泡)混入至从机油滤清器的吸入口吸入的机油(曝气)。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是搭载在车辆上的动力传递装置100,包括:旋转轴4,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而将动力传递至所述车辆的驱动轮;齿轮2、3,配置在旋转轴4上而将动力传递至所述旋转轴4;离合器5R或5L,用于使从旋转轴4传递至驱动轮的动力断开或连接;齿轮室15,收纳有齿轮2、3;离合器室16或17,在旋转轴4的轴向上与齿轮室15邻接而配置,收容有离合器5R或5L;以及连通部34a或35a,使离合器室16或17与齿轮室15相连通;并且在离合器室16或17内的与离合器5R或5L的外周面相对向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朝向连通部34a或35a的方向的倾斜面51a或52a。
根据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在离合器旋转时,离合器室内的机油在离合器的外周面上传送并沿其旋转方向朝向上方被上拢。这时,在离合器室内的与离合器的外周面相对向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朝向使所述离合器室与齿轮室相连通的连通部的方向的倾斜面,由此沿离合器的外周面被上拢的机油与所述倾斜面发生碰撞。与倾斜面发生碰撞的机油朝向连通部弹回。因此,经所述倾斜面弹回的大部分机油会通过连通部而导入至齿轮室。这样一来,可以利用通过离合器的旋转而产生的机油的上拢,使离合器室内的机油有效地导入(回流)至齿轮室。
并且,在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中,可以是:连通部34a或35a是设置在齿轮室15与离合器室16或17之间的壁部34、35上的连通孔,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包括从连通部34a或35a的下侧的壁部34或35向离合器室16或17内突出的肋36或37。
根据所述构成,具备从连通部的下侧的壁部向离合器室内突出的肋,由此可以利用所述肋,来挡住经倾斜面朝向连通部弹回的一部分机油。即,经倾斜面朝向连通部的方向弹回的机油在其一部分抵达至连通部之前因为自重而不断向下掉落时,可以通过肋来挡住所述不断向下掉落的机油并将其引导至连通部。由此,可以确保更多的机油,作为通过连通部而从离合器室回流至齿轮室的机油。
并且,在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中,可以是:包括设置在壁部34或35上的其它连通部34b,所述其它连通部34b设置在壁部34或35的比连通部34a及肋36更靠下侧的位置。
根据所述构成,具备所述其它连通部,由此可以使积存于离合器室的底部的机油通过所述其它连通部而回流至齿轮室。因此,可以更有效地防止齿轮室的油面的下降,从而可以使动力传递装置内的各部的机油的量更合理化。
并且,在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中,可以是:所述其它连通部34b设置在比动力传递装置100运行时的齿轮室15的油面L2更高的位置。
根据所述构成,其它连通部设置在比动力传递装置运行时的齿轮室的油面更高的位置,由此可以在动力传递装置运行时,使积存于离合器室的底部的机油经由所述其它连通部有效地回流至齿轮室。因此,通过所述构成,也可以使伴随着动力传递装置的运行而向离合器室的方向移动的机油朝向齿轮室有效地回流,因此可以使动力传递装置内的各部的油面(机油量)合理化。
并且,在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中,可以是:包括将积存于齿轮室15内的机油输送至离合器室16或17的机油泵7,并且在齿轮室15内,收容有与机油泵7相连的机油滤清器66。
根据所述构成,具备将积存于齿轮室内的机油输送至离合器室的机油泵,由此有可能借由机油泵的运转而使齿轮室的油面下降,此时,根据本发明,通过具备所述构成的倾斜面,可以利用通过离合器的旋转而产生的机油的上拢,使离合器室内的机油导入(回流)至齿轮室,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齿轮室内的油面的下降。
并且,在齿轮室内,收容有设置在旋转轴上的齿轮、以及与机油泵相连的机油滤清器这两者,由此特别是在回流至齿轮室的机油的量不够的情况下,有可能通过利用齿轮的旋转对存积在齿轮室内的机油进行搅拌而使空气(气泡)混入至所述机油。由此,有可能产生所述混入了空气的机油被机油滤清器吸入的曝气。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具备所述构成的倾斜面,由此可以充分确保从离合器室回流至齿轮室的机油的量。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所述曝气产生的可能性。
并且,在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中,也可以是:齿轮室15包括收容有齿轮3的齿轮收容部15a及收容有机油滤清器66的滤清器收容部15b,齿轮收容部15a及滤清器收容部15b在旋转轴4的轴向上邻接而配置,并且彼此的边界部分15c相连通,滤清器收容部15b配置在比齿轮收容部15a在旋转轴4的轴向上更靠近中央之侧。
并且,在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中,也可以是:在边界部分15c的附近的滤清器收容部15b的内表面上,形成有突出部33,突出部33是具有倾斜面33a的构成,所述倾斜面33a是以所述面的位置越远离边界部分15c,越位于齿轮3的旋转方向上的远侧的方式倾斜。
根据所述构成,可以对伴随着在齿轮收容部内旋转的齿轮的旋转而被上拢的机油从齿轮收容部向滤清器收容部的方向进行引导。由此,可以使齿轮收容部内的机油与齿轮有效地分离,并积极地输送至齿轮室内更靠近中央的滤清器收容部。进而作为其结果,可以减少滞留在齿轮收容部内的机油的量,因此可以确保更多的通过连通部从离合器室导入至齿轮收容部的机油的量。通过以上所述,可以使通过动力传递装置的运行而向离合器室的方向移动的机油朝向滤清器收容室有效地回流,因此可以使动力传递装置内的各部的机油的量合理化。
并且,在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中,可以是:离合器室16、17是分别配置在旋转轴4的轴向上的齿轮室15的两侧的一对离合器室16、17,连通部34a或35a使一对离合器室16、17分别与齿轮室15相连通,倾斜面51a或52a是分别设置在一对离合器室16、17内的一对倾斜面51a、52a。
根据所述构成,在齿轮室的两侧分别配置有离合器室的构成的动力传递装置中,通过所述倾斜面及连通部,可以使导入至两侧的离合器室的机油回流至中央的齿轮室。因此,可以有效防止齿轮室的油面的下降,从而可以使动力传递装置内的各部的油面(机油量)最优化。
再者,所述符号是为了参考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相对应的构成元件的附图参照编号而出示的符号。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通过提高从离合器室向齿轮室的机油的回流性能,可以避免齿轮室内的油面的过度下降,从而可以有效防止产生从机油滤清器的吸入口吸入含有空气的机油的曝气。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外观构成的图,图1A是平面图,图1B是侧面图。
图2是表示动力传递装置的外观构成的立体图。
图3是动力传递装置的剖面图(图1A的A-A剖面图)。
图4是动力传递装置的剖面图(图1B的B-B剖面图)。
图5A~图5B是表示左右离合器室及齿轮室的内部构成的立体图(局部剖面图),图5A是表示左离合器室及齿轮室的齿轮收容部的图,图5B是表示右离合器室及齿轮室的滤清器收容部的图。
图6是表示齿轮室(齿轮收容部及滤清器收容部)的内部构成的立体图(局部剖面图)。
图7是表示设置在右离合器室的底部附近与齿轮室(滤清器收容部)的底部附近之间的连通孔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齿轮室及滤清器室以及右离合器室的内部构成的剖面图(图3的P-P剖面图)。
[符号的说明]
1:驱动轴
2:驱动锥齿轮
3:从动锥齿轮
4:中央轴(旋转轴)
5L、5R:油压离合器
6L、6R:车轴
7:电动机油泵
8L、8R:调压阀
9:中央壳体
9a:前壳体
9b:后壳体
15:齿轮室
15a:齿轮收容部
15b:滤清器收容部
15c:边界部分
15d、16a、17a:底部
16:右离合器室
17:左离合器室
33:突出部
33a:下侧的面
34、35:隔壁(壁部)
34a、35a、38a:连通孔(连通部)34b:连通孔(其它连通部)
36、37:肋
36a、37a:积油部
38、39:壁部
40L、40R:过滤器
41、41L、41R:离合器鼓
42L、42R:摩擦卡合部
43L、43R:离合器毂
44L、44R:活塞外壳
45L、45R:汽缸活塞
47L、47R:复位弹簧
51、52:倾斜壁
51a、52a:倾斜面(内表面)
58L、58R:侧面壳体
59L、59R:活塞室
60L、60R:润滑油路
66:机油滤清器
66a:吸入口
67L、67R:油路
71:马达部
72:泵部
73:泵轴
74L、74R:机油泵
90L、90R:油压传感器
95L、95R:盖体(保护构件)
96、97:螺栓
100:动力传递装置
L1、L2:油面
R1、R2、R3:旋转方向
S1、S2、S3、S4:箭头
X1、X2、Y、Z: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A~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外观构成的图,图1A是平面图,图1B是侧面图。图2是表示动力传递装置的外观构成的立体图。图3及图4是动力传递装置的剖面图,图3是图1A的A-A剖面图,图4是图1B的B-B剖面图。
如图4等所示,动力传递装置100构成为用于将驱动轴1的旋转分配至左右车轮(未图示)的差动机构(差速(differential)机构)。驱动轴1与未图示的传动轴(propellershaft)的后端结合,传递来自未图示的驱动源(发动机)的驱动力。动力传递装置100包括与驱动轴1一体旋转的驱动锥齿轮(小齿轮)2,与驱动锥齿轮2咬合的从动锥齿轮(环形齿轮)3,与驱动轴1正交而配置并且与从动锥齿轮3以一体旋转的方式结合的中央轴(centershaft)(旋转轴)4,配置在所述中央轴4的左右的左油压离合器5L、右油压离合器5R,将通过左油压离合器5L、右油压离合器5R而传递的各驱动力分别传递至左右车轮(未图示)的左车轴6L、右车轴6R,对左油压离合器5L、右油压离合器5R的各活塞室59L、活塞室59R供给工作油(机油)的机油泵(电动机油泵)7,以及对从各活塞室59L、活塞室59R排出的机油的压力进行调整的左调压阀8L、右调压阀8R。并且,动力传递装置100包括收容差速机构的中央壳体(center case)9及分别收容左油压离合器5L、右油压离合器5R的侧面壳体(side case)58L、侧面壳体58R。如图1A及图2所示,中央壳体9是以前后方向上的中央为界而分成前壳体9a及后壳体9b两个,将所述前壳体9a与后壳体9b前后接合并通过螺栓96的紧固而固定为一体。左侧面壳体58L、右侧面壳体58R通过螺栓97(参照图1A)的紧固而一体地固定在中央壳体9的左右端的开口。再者,在以下的说明中说到旋转轴的轴向或只说到轴向时,是表示中央轴4的轴向(图1A的左右方向)。以下,对各构成作进一步说明。
从动锥齿轮3安装在与左车轴6L及右车轴6R配置在同轴上的中央轴4的外周。因此,当经由发动机及传动轴对驱动轴1进行旋转驱动时,会经由驱动锥齿轮2及从动锥齿轮3将驱动力传递至中央轴4,从而中央轴4进行旋转。
在中央壳体9内,形成有配置在中央轴4的轴向上的中央的齿轮室15。并且,在左侧面壳体58L、右侧面壳体58R内分别形成有配置在齿轮室15的两侧的一对离合器室16、离合器室17。由此,动力传递装置100的外罩(casing)形成为包括所述齿轮室15及一对离合器室16、离合器室17的三分室构造。
齿轮室15包括设置有所述从动锥齿轮3的腔室即齿轮收容部15a、以及配置有驱动锥齿轮2的一部分及机油滤清器66的腔室即滤清器收容部15b。齿轮收容部15a位于齿轮室15内的左侧,与左离合器室17的右侧邻接。另一方面,滤清器收容部15b位于齿轮室15内的右侧,与右离合器室16的左侧邻接。齿轮收容部15a与滤清器收容部15b在这些收容部之间的边界部分15c(参照图4及图6)彼此相连通,所述齿轮收容部15a及滤清器收容部15b构成齿轮室15。
如图3等所示,在左离合器室16、右离合器室17内分别配置有油压离合器5L及油压离合器5R。右离合器室16内的油压离合器5R包括与中央轴4的右端部结合的大致圆筒状的离合器鼓(clutch drum)(离合器外壳)41R、在离合器鼓41R的内周侧与右车轴6R的端部花键(spline)结合的离合器毂(clutch hub)43R、以及具有在离合器鼓41R内沿轴向交替地层叠着多个的摩擦材料(平板)的摩擦卡合部42R。并且,在与摩擦卡合部42R邻接的位置上,设置有与右侧面壳体58R形成为一体的活塞外壳44R、收容于活塞外壳44R内的汽缸活塞(cylinder piston)45R、以及对汽缸活塞45R施力的复位弹簧(return spring)47R。在活塞外壳44R内,形成有活塞室59R,将工作油导入至所述活塞室59R与汽缸活塞45R之间。再者,虽然省略详细说明,但是配置在左离合器室17内的油压离合器5L也是与油压离合器5R同样的构成(对油压离合器5L的构成元件的符号附加有后缀L)。
如图4等所示,电动机油泵7包括产生旋转动力的马达部71、以及通过所述旋转动力而从机油滤清器66抽吸工作油(机油)并压送至左油压离合器5L、右油压离合器5R的泵部72,泵部72形成双连泵构造,即,在泵轴73上串联有左右两个内接齿轮泵(机油泵)74L、内接齿轮泵(机油泵)74R。在机油泵74L、机油泵74R上,连接着向下游侧延伸而与左油压离合器(离合器装置)5L、右油压离合器(离合器装置)5R的左活塞室59L、右活塞室59R相连通的油路(未图示)。因此,左边的内接齿轮泵74L将机油压送至左油压离合器5L的活塞室59L,右边的内接齿轮泵74R将机油压送至右油压离合器5R的活塞室59R。
左调压阀8L、右调压阀8R是线性电磁阀(linear solenoid valve)(电磁调压阀)。本实施方式中的左调压阀8L、右调压阀8R如图1A~图1B、图2等所示,是插入至设置于侧面壳体58L、侧面壳体58R的安装孔(未图示)而安装,分别大致对称地配置在左油压离合器5L、右油压离合器5R的各活塞室59L、活塞室59R的旁边。因此,从左右的各活塞室59L、活塞室59R到左右的各调压阀8L、调压阀8R为止的油路67L、油路67R分别是以最短距离构成。并且,在活塞室59L、活塞室59R与调压阀8L、调压阀8R之间的油路67L、油路67R中,设置有用于去除在所述油路67L、油路67R内流通的工作油中所含的微少异物的过滤器(二次过滤器:清洁构件)40L、过滤器(二次过滤器:清洁构件)40R。
并且,在侧面壳体58L、侧面壳体58R的内部,形成有将从调压阀8L、调压阀8R喷出的机油引导至油压离合器5L、油压离合器5R的内部的润滑油路60L、润滑油路60R。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00中,不经由形成于中央轴4的内部的油路(轴芯油路),而将从调压阀8L、调压阀8R喷出的机油经由润滑油路60L、润滑油路60R直接引导至油压离合器5L、油压离合器5R的内部,并通过离合器毂43L、离合器毂43R的旋转而使所导入的机油搅拌,由此使油压离合器5L、油压离合器5R的旋转滑动部润滑。
并且,在齿轮室15的底部15d(参照图3)的附近,设置有机油滤清器66。机油滤清器66在下表面具有用于吸入工作油的吸入口66a,从所述吸入口66a吸入积存于齿轮室15内的底部15d的工作油。
并且,在左活塞室59L、右活塞室59R内,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活塞室59L、活塞室59R内的机油的油压的油压传感器90L、油压传感器90R。油压传感器90L、油压传感器90R是将其基端侧的传感器部分插入至设置于侧面壳体58L、侧面壳体58R内的其它安装孔(未图示)而安装。油压传感器90L、油压传感器90R通过将所述传感器部分经由所述安装孔配置在活塞室59L、活塞室59R内,来检测所述活塞室59L、活塞室59R内的油压。并且,设置有盖体(cover)(保护构件)95L、盖体(保护构件)95R,所述盖体(保护构件)95L、盖体(保护构件)95R覆盖从侧面壳体58L、侧面壳体58R露出的所述调压阀8L、调压阀8R及油压传感器90L、油压传感器90R的至少一部分。
图5A~图5B是表示左离合器室16、右离合器室17及齿轮室15的内部形状的立体图(局部剖面图),图5A是表示左离合器室17与齿轮室15的齿轮收容部15a的上部的内部形状的图,图5B是表示右离合器室16与齿轮室15的滤清器收容部15b的上部的内部形状的图。再者,图5A是表示图2所示的X1部分的内部(中央壳体9(后壳体9b)及左侧面壳体58L的内表面侧)的图,图5B是表示图2所示的X2部分的内部(中央壳体9(后壳体9b)及右侧面壳体58R的内表面侧)的图。
如图5A所示,在左离合器室17内收容有油压离合器5L的离合器鼓41L。并且,左离合器室17与邻接的齿轮室15的齿轮收容部15a经由形成于隔壁(壁部)35上的连通孔35a而连通。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有左离合器室17的左侧面壳体58L内的与离合器鼓41L的上侧的外周相对向的部分,形成有与离合器鼓41L的外周面相对向而配置的倾斜壁52。所述倾斜壁52中,其内表面52a成为朝向如下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将朝向离合器鼓41L的旋转方向R1(离合器鼓41L进行旋转时的离合器鼓41L的外周面的行进方向)的两侧之中、靠近齿轮室15(齿轮收容部15a)之侧(图的右侧)配置在所述行进方向上的内侧,另一方面,将远离齿轮室15之侧(图的左侧)配置在前侧。再者,所述倾斜壁52及倾斜面52a形成于在离合器鼓41L的旋转方向R1上比离合器鼓41L的上端(顶部)更靠近前侧的部分(旋转时朝向上升的方向旋转的部分)所相向的位置。并且,连通孔35a形成于倾斜壁52(倾斜面52a)的齿轮室15侧的大致旁边位置的隔壁35上。倾斜壁52(倾斜面52a)形成为朝向连通孔35a的方向的面。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隔壁35上的连通孔35a的下侧的位置形成有朝向左离合器室17内横向突出的突起状的肋37。所述肋37包含从隔壁35的左离合器室17侧的面横向(图的左方向)突出的板状的部分。即,肋37形成为在连通孔35a的下侧从隔壁35向左侧延伸的突起。再者,所述连通孔35a及肋37形成于比离合器鼓41L的一半的上侧(上半部分)的部位所相向的位置。并且,肋37中,其前端延伸至离合器鼓41L的齿轮室15侧的端面(轴向的端面)的附近为止。由此,在肋37的上表面侧形成有暂时积存(保持)被离合器鼓41L上拢的机油的积油部37a。
在所述构成的左离合器室17内,在离合器鼓41L进行旋转时,利用离合器鼓41L对积存于左离合器室17的底部17a(参照图3)的机油进行搅拌。所述经搅拌的机油在离合器鼓41L的外周面上传送并沿离合器鼓41L的旋转方向R1朝向上方被上拢。这时,借由具备所述构成的倾斜壁52(倾斜面52a),沿离合器鼓41L的外周面被上拢的机油会与倾斜壁52(倾斜面52a)发生碰撞。所述机油经倾斜面52a朝向连通孔35a的方向弹回。因此,如图5A中以箭头S1所示,经所述倾斜面52a弹回的大部分机油会通过连通孔35a而导入至齿轮室15。这样一来,可以利用通过离合器鼓41L的旋转而产生的机油的上拢,使左离合器室17内的机油回流至齿轮室15(齿轮收容部15a)。
并且,在左离合器室17内形成有肋37,由此可以通过所述肋37,来挡住经倾斜面52a朝向齿轮室15的方向弹回的一部分机油。即,经倾斜面52a朝向齿轮室15的方向弹回的机油在其一部分抵达至连通孔35a之前因为其自重而不断向下掉落时,可以利用肋37来挡住所述不断向下掉落的机油并引导至连通孔35a。由此,可以确保更多的机油,作为通过连通孔35a而从左离合器室17回流至齿轮室15(齿轮收容部15a)的机油。
并且,如图5B所示,在右离合器室16内收容有油压离合器5R的离合器鼓41R。并且,右离合器室16与邻接的齿轮室15的滤清器收容部15b经由形成于隔壁(壁部)34上的连通孔34a而彼此连通。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有右离合器室16的右侧面壳体58R内的离合器鼓41R的外周侧,形成有与离合器鼓41R的外周面相对向而配置的倾斜壁51。所述倾斜壁51中,其内表面51a成为朝向如下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将朝向离合器鼓41R的旋转方向R2(离合器鼓41R进行旋转时的离合器鼓41R的外周面的行进方向)的两侧之中、靠近齿轮室15之侧(图的左侧)配置在所述行进方向上的内侧(上侧),另一方面,将远离齿轮室15之侧(图的右侧)配置在前侧(下侧)。并且,连通孔34a形成于比倾斜壁51(倾斜面51a)的齿轮室15侧的旁边位置更靠下侧的隔壁34上。倾斜壁51(倾斜面51a)形成为朝向隔壁34及连通孔34a的方向的面。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隔壁34上的连通孔34a的下侧的位置上形成有朝向右离合器室16内横向突出的突起状的肋36。所述肋36包含从隔壁34的右离合器室16侧的面横向(图的右方向)突出的板状的部分。即,肋36形成为在连通孔34a的下侧从隔壁34向右侧延伸的突起。再者,所述连通孔34a及肋36形成于比倾斜壁51更靠下侧(更低)的位置,并且形成于比离合器鼓41R的一半的上侧(上半部分)的部分所相向的位置。并且,肋36中,其前端延伸至离合器鼓41R的齿轮室15侧的端面(轴向上的左侧的端面)的附近为止。由此,在肋36的上表面侧形成有暂时积存(保持)被离合器鼓41R上拢的机油的积油部36a。
在所述构成的右离合器室16内,在离合器鼓41R进行旋转时,通过离合器鼓41R而使积存于右离合器室16的底部16a(参照图3)的机油上拢。所述经上拢的机油在离合器鼓41R的外周面上传送并沿离合器鼓41R的旋转方向R2向上飞溅。这时,借由具备所述构成的倾斜壁51(倾斜面51a),沿离合器鼓41R的外周面被上拢(飞溅)的机油会与倾斜壁51(倾斜面51a)发生碰撞。所述机油经倾斜面51a朝向隔壁34的方向弹回。所述经弹回的机油在撞上隔壁34后,在隔壁34的表面上传送而流向下侧,从而抵达至连通孔34a。这样一来,所述机油通过连通孔34a而被导入至齿轮室15。因此,如图5B的箭头S2所示,经倾斜面51a弹回的机油会通过连通孔34a而导入至齿轮室15(滤清器收容部15b)。这样一来,可以利用通过离合器鼓41R的旋转而产生的机油的上拢,使右离合器室16内的机油回流至齿轮室15。
并且,在右离合器室16内形成有所述肋36,由此可以利用所述肋36,来挡住在隔壁34的表面上传送而流向下侧的一部分机油并引导至连通孔34a。由此,可以确保更多的机油,作为通过连通孔34a而从右离合器室16回流至齿轮室15的机油。
图6是表示齿轮室15(齿轮收容部15a及滤清器收容部15b)的内部形状的立体图(局部剖面图),是表示图2所示的Y部分的内部(中央壳体9的后壳体9b的内表面)的图。如图6所示,在齿轮室15的滤清器收容部15b的内表面上的与齿轮收容部15a的边界部分15c的附近,形成有使滤清器收容部15b的内表面隆起而成的突出部33。所述突出部33形成于齿轮收容部15a内的从动锥齿轮3上的旋转时朝向上升的方向旋转的部分所相向的位置。并且,所述突出部33形成为以如下方式倾斜的倾斜面状,即,其下侧的面33a的高度位置越远离边界部分15c,越逐渐升高。即,突出部33通过将下侧的面33a设为如上所述的形状,而可以对伴随着从动锥齿轮3(图6中省略图示)的旋转而上拢的大部分机油,如箭头S3所示从齿轮收容部15a向滤清器收容部15b的方向加以引导,所述从动锥齿轮3在齿轮收容部15a内沿所述图6所示的旋转方向R3旋转。由此,如箭头S3所示,使通过从动锥齿轮3的旋转而上拢的机油与从动锥齿轮3有效地分离,并积极地向齿轮室15内更靠近中央的滤清器收容部15b的方向引导,所述从动锥齿轮3在齿轮收容部15a内进行旋转。进而其结果为,可以减少滞留在齿轮收容部15a内的机油的量,所以能够更多地确保以上所述的通过连通孔35a而从左离合器室17导入至齿轮室15(齿轮收容部15a)的机油的量。通过以上所述,可以使通过动力传递装置100的运行而向左离合器室17的方向移动的机油朝向齿轮室15的滤清器收容部15b有效地回流,所以能够使动力传递装置100内的各部的油面(机油量)合理化。
图7是表示设置在右离合器室16的底部16a与齿轮室15(滤清器收容部15b)的底部15d之间的连通孔34b的立体图(局部剖面图)。再者,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Z部分的内部(中央壳体9及右侧面壳体58R的内表面侧)的图。如图7所示,在中央壳体9内,所述连通孔34a之外,设置有形成于隔壁34的下端附近的高度位置上的连通孔(其它连通部)34b。所述连通孔34b是使经隔壁34隔开的齿轮室15的滤清器收容部15b的底部15d或其附近与右离合器室16的底部16a或其附近相连通。
并且,在图7中,表示来自发动机的动力正在通过动力传递装置100传递至左右车轮时(离合器鼓41R或驱动锥齿轮2、从动锥齿轮3等正在旋转时)的右离合器室16的油面L1、及齿轮室15的滤清器收容部15b的油面L2。如所述图7所示,当利用动力传递装置100使动力传递至左右车轮时,机油在动力传递装置100内的各部中循环,从而使得右离合器室16的油面L1处于比滤清器收容部15b的油面L2更高的位置。在这里,优选的是将连通孔34b的位置(高度位置)设置在如下位置,即,比所述动力正被传递至左右车轮时的齿轮室15(滤清器收容部15b)的油面L2更高的位置。如果如上所述而设定,当利用动力传递装置100将动力传递至左右车轮时,如所述图7的箭头S4所示,可以使积存于右离合器室16的底部16a的机油经由连通孔34b有效地回流至滤清器收容部15b。因此,通过所述构成,也可以使伴随着动力传递装置100的运行而向右离合器室16的方向移动的机油朝向齿轮室15的滤清器收容部15b有效地回流,所以能够使动力传递装置100内的各部的油面(机油量)合理化。
图8是表示齿轮室15的底部15d及右离合器室16的底部16a的立体图(局部剖面图)。再者,图8是表示与图3的P-P箭头相对应的部分的图。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右离合器室16与齿轮室15的齿轮收容部15a之间,经中央壳体9的壁部39间隔而没有直接连通。另一方面,右离合器室16与齿轮室15的滤清器收容部15b则相连通。即,设置有包含贯通右离合器室16的前端、齿轮室15的滤清器收容部15b的前端及间隔的壁部38的下端附近的贯通孔的连通孔(连通部)38a,利用所述连通孔38a使右离合器室16与齿轮室15的滤清器收容部15b相连通。
在假设在右离合器室16与齿轮室15的齿轮收容部15a之间的壁部39上设置连通孔等而使它们直接连通的构成中,是通过从动锥齿轮3的旋转而通过所述连通孔使右离合器室16内的机油强行引入至齿轮室15的齿轮收容部15a,由此右离合器室16内的油面有可能会过度下降。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使右离合器室16与齿轮室15的齿轮收容部15a不直接连通,由此可以防止这种借由从动锥齿轮3的旋转而导致的机油的引入,从而有效地防止右离合器室16内的油面过度下降。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设置使右离合器室16与齿轮室15的齿轮收容部15a连通的连通孔,由此有可能产生如下问题,即,无法在对动力传递装置100内的机油进行更换的机油更换时利用所述连通孔使机油顺利地从右离合器室16向齿轮室15排出。但是,关于此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有使右离合器室16与齿轮室15的滤清器收容部15b相连通的连通孔38a,并将所述连通孔38a的直径尺寸设定为比较大的直径尺寸,而可以确保机油更换时从右离合器室16向齿轮室15的机油的排出性。
其次,对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00内的机油的流动及运行进行简单说明。在动力传递装置100中,利用通过马达部71的驱动而产生的机油泵7(左机油泵74L、右机油泵74R)的运转,来将积存于齿轮室15(滤清器收容部15b)的底部15d的机油从机油滤清器66吸入至左机油泵74L、右机油泵74R。吸入至左机油泵74L、右机油泵74R的机油被导入至下游侧的左油压离合器(离合器装置)5L、右油压离合器(离合器装置)5R的左活塞室59L、右活塞室59R。导入至左活塞室59L、右活塞室59R的机油通过左调压阀8L、右调压阀8R而调压,所述左调压阀8L、右调压阀8R配置在左油压离合器5L、右油压离合器5R的各自的机油流动方向下游侧。从左调压阀8L、右调压阀8R出来的机油通过从左调压阀8L、右调压阀8R向下游侧延伸的润滑油路60L、润滑油路60R供给至油压离合器5L、油压离合器5R的内部而用于油压离合器5L、油压离合器5R的润滑等。供给至油压离合器5L、油压离合器5R的机油积存于离合器室16、离合器室17的底部16a、底部17a。积存于离合器室16、离合器室17的底部16a、底部17a的机油通过伴随着所述离合器5L、离合器5R的旋转而产生的上拢等,而通过连通孔34a、连通孔35a回流至齿轮室15。
如上所述,左机油泵74L、右机油泵74R是通过马达部71的驱动而喷出机油,但是如果左调压阀8L、右调压阀8R为开阀状态,则左机油泵74L、右机油泵74R所喷出的机油会经过左活塞室59L、右活塞室59R。因此,左油压离合器5L、右油压离合器5R不会卡合。另一方面,当左调压阀8L、右调压阀8R以规定的开度而关闭时,位于其上游侧的左活塞室59L、右活塞室59R的油压会上升,左油压离合器5L、右油压离合器5R会以规定的卡合力卡合而将驱动力传递至左车轴6L、右车轴6R。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00,在离合器室16、离合器室17内的与离合器鼓41L、离合器鼓41R(离合器5L、离合器5R)的外周面相对向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朝向使所述离合器室16、离合器室17与齿轮室15相连通的连通孔34a、连通孔35a的方向的倾斜壁51、倾斜壁52,从而当离合器鼓41L、离合器鼓41R(离合器5L、离合器5R)进行旋转时,离合器室16、离合器室17内的机油会在离合器鼓41L、离合器鼓41R的外周面上传送并沿其旋转方向朝向上方被上拢。这时,通过具备所述倾斜面51a、倾斜面52a,沿离合器鼓41L、离合器鼓41R的外周面被上拢的机油会与所述倾斜面51a、倾斜面52a发生碰撞。与倾斜面51a、倾斜面52a发生碰撞的机油经倾斜面51a、倾斜面52a朝向连通孔34a、连通孔35a的方向弹回。因此,经所述倾斜面51a、倾斜面52a弹回的大部分机油会通过连通孔34a、连通孔35a而导入至齿轮室15。这样一来,可以利用通过离合器5L、离合器5R的旋转而产生的机油的上拢,来将离合器室16、离合器室17内的机油有效地导入(回流)至齿轮室15。
并且,在所述动力传递装置100中,通过具备从连通孔34a、连通孔35a的下侧的壁部34、壁部35向离合器室16、离合器室17内突出的肋36、肋37,可以利用这些肋36、肋37,来挡住经倾斜面51a、倾斜面52a朝向连通孔34a、连通孔35a的方向弹回的一部分机油。即,经倾斜面51a、倾斜面52a弹回的机油在其一部分抵达至连通孔34a、连通孔35a之前因为自重而不断向下掉落时,可以利用肋36、肋37来挡住所述不断向下掉落的机油并引导至连通孔34a、连通孔35a。由此,可以确保更多的机油,作为通过连通孔34a、连通孔35a而从离合器室16、离合器室17回流至齿轮室15的机油。
并且,在所述动力传递装置100中,具备将积存于齿轮室15内的机油输送至离合器室16、离合器室17的机油泵7,由此有可能借由机油泵7的运转而使齿轮室15的油面下降,此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00,通过具备所述构成的倾斜面51a、倾斜面52a,而可以利用通过离合器5L、离合器5R的旋转而产生的机油的上拢,使离合器室16、离合器室17内的机油导入(回流至)至齿轮室15,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齿轮室15内的油面的下降。
并且,在所述动力传递装置100中,在齿轮室15内,收容有设置在中央轴4上的从动锥齿轮3、以及与机油泵7相连的机油滤清器66,由此特别是在回流至齿轮室15的机油的量不够的情况下,有可能借由通过从动锥齿轮3的旋转而对存积在齿轮室15内的机油进行搅拌,而使空气(气泡)混入至所述机油。由此,有可能产生从机油滤清器66的吸入口66a吸入混入有空气的机油的曝气。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00中,通过具备所述构成的倾斜面51a、倾斜面52a,可以充分确保从离合器室16、离合器室17回流至齿轮室15的机油的量,所以能够防止齿轮室15的油面的过度的下降。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曝气产生的可能性。
并且,在所述动力传递装置100中,齿轮室15包括收容有从动锥齿轮3的齿轮收容部15a、以及收容有机油滤清器66的滤清器收容部15b,所述齿轮收容部15a及滤清器收容部15b是在中央轴4的轴向上邻接而配置,并且彼此的边界部分15c相连通。而且,滤清器收容部15b配置在比齿轮收容部15a在中央轴4的轴向上更靠近中央之侧。
并且,在边界部分15c的附近的滤清器收容部15b的内表面上,形成有突出部33,所述突出部33是具有倾斜面33a的构成,所述倾斜面33a是以所述面的位置越远离边界部分15c,越位于从动锥齿轮3的旋转方向上的远侧的方式倾斜。
根据所述构成,可以对伴随着从动锥齿轮3的旋转而上拢的机油朝向滤清器收容部15b的方向进行引导,所述从动锥齿轮3在齿轮收容部15a内进行旋转。由此,可以使齿轮收容部15a内的机油与从动锥齿轮3有效地分离,并积极地输送至在齿轮室15内收容有机油滤清器66的滤清器收容部15b。进而作为其结果,可以减少滞留在齿轮收容部15a内的机油的量,所以能够确保更多的通过连通孔35a从离合器室17导入至齿轮收容部15a的机油的量。通过以上所述,可以使通过动力传递装置100的运行而向离合器室17移动的机油朝向滤清器收容室15b有效地回流,所以能够使动力传递装置100内的各部的机油的量合理化。
并且,在所述动力传递装置100中,进而包括设置在右离合器室16与齿轮室15的滤清器收容部15b之间的隔壁34上的连通孔34b,所述连通孔34b设置在隔壁34上的比连通孔34a及肋36更靠下侧的位置。
根据所述构成,具备所述的连通孔34b,由此可以使积存于离合器室16的底部16a的机油通过所述连通孔34b回流至齿轮室15(滤清器收容部15b)。因此,可以更有效地防止齿轮室15(滤清器收容部15b)的油面的下降,从而能够使动力传递装置100内的各部的机油的量更合理化。
并且,在所述动力传递装置100中,所述连通孔34b设置在比动力传递装置100运行时的齿轮室15的油面L2更高的位置。
根据所述构成,在动力传递装置100运行时,可以使积存于离合器室16的底部16a的机油经由所述连通孔34b回流至齿轮室15。因此,通过所述构成,也可以使伴随着动力传递装置100的运行而向离合器室16的方向移动的机油朝向齿轮室15有效地回流,所以能够使动力传递装置100内的各部的机油量合理化。
并且,在所述动力传递装置100中,离合器室是分别配置在中央轴4的轴向上的齿轮室15的两侧的一对离合器室16、离合器室17,连通孔及倾斜面是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离合器室16、离合器室17上的一对连通孔34a、连通孔35a及一对倾斜面51a、倾斜面52a。
根据所述构成,在齿轮室15的两侧分别配置有离合器室16、离合器室17的构成的动力传递装置100中,通过所述连通孔34a、连通孔35a及倾斜面51a、倾斜面52a,可以使导入至两侧的离合器室16、离合器室17的机油有效地回流至中央的齿轮室15。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齿轮室15的油面的下降,从而可以使动力传递装置100内的各部的油面最优化。
以上,已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及说明书和附图所述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8)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搭载在车辆上,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轴,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而将动力传递至所述车辆的驱动轮;
齿轮,配置在所述旋转轴上而将动力传递至所述旋转轴;
离合器,使从所述旋转轴向所述驱动轮传递的动力断开或连接;
齿轮室,收纳有所述齿轮;
离合器室,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与所述齿轮室邻接而配置,收容有所述离合器;以及
连通部,使所述离合器室与所述齿轮室相连通;并且
在所述离合器室内的与所述离合器的外周面相对向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朝向所述连通部的方向的第一倾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部是设置在所述齿轮室与所述离合器室之间的壁部上的连通孔,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包括:肋,从所述连通部的下侧的所述壁部向所述离合器室内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其它连通部,设置在所述壁部上;并且
所述其它连通部设置在所述壁部上的比所述连通部及所述肋更靠下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它连通部设置在比所述动力传递装置运行时的所述齿轮室的油面更高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油泵,将积存于所述齿轮室内的机油输送至所述离合器室;并且
在所述齿轮室内,收容有与所述机油泵相连的机油滤清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室包括收容有所述齿轮的齿轮收容部、以及收容有所述机油滤清器的滤清器收容部,
所述齿轮收容部及所述滤清器收容部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邻接而配置,并且彼此的边界部分相连通,
所述滤清器收容部配置在比所述齿轮收容部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更靠近中央之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边界部分的附近的所述滤清器收容部的内表面上,形成有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具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是以其位置越远离所述边界部分,越位于所述齿轮的旋转方向上的远侧的方式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器室是分别配置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的所述齿轮室的两侧的一对离合器室,
所述连通部使所述一对离合器室分别与所述齿轮室相连通,
所述第一倾斜面是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离合器室内的一对第一倾斜面。
CN201810471758.1A 2017-05-19 2018-05-17 动力传递装置 Pending CN1089534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9881A JP6442559B2 (ja) 2017-05-19 2017-05-19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7-099881 2017-05-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53415A true CN108953415A (zh) 2018-12-07

Family

ID=64270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71758.1A Pending CN108953415A (zh) 2017-05-19 2018-05-17 动力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31746B2 (zh)
JP (1) JP6442559B2 (zh)
CN (1) CN10895341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01596B2 (en) * 2016-12-14 2020-10-13 Honda Motor Co., Lt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JP6694865B2 (ja) * 2017-12-28 2020-05-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44218A1 (de) * 2005-09-15 2007-04-05 Borgwarner Inc., Auburn Hills Kupplungssystem mit besonderem Ausgleichsraum
CN201902810U (zh) * 2010-11-20 2011-07-20 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斜面导油转子机油泵
CN203375498U (zh) * 2013-04-05 2014-01-01 廖锋 一种集油烟罩
CN103835803A (zh) * 2014-02-24 2014-06-04 大连理工大学 柴油机碰撞分流燃烧室
CN104074495A (zh) * 2014-06-30 2014-10-01 成都高普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石油筛管的使用方法
US20140290407A1 (en) * 2013-03-28 2014-10-02 Honda Motor Co., Ltd. Drive force transmission device
JP2016125558A (ja) * 2014-12-26 2016-07-11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変速装置
CN105889475A (zh) * 2015-02-12 2016-08-24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用变速器
CN106104087A (zh) * 2014-03-27 2016-11-09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装置
WO2017047475A1 (ja) * 2015-09-14 2017-03-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油圧式動力伝達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97856A (ja) * 1999-04-14 2000-10-24 Tochigi Fuji Ind Co Ltd 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EP2574827B1 (de) * 2011-09-30 2014-02-26 GKN Driveline Köping AB Kupplungsbaugruppe mit Entölungseinrichtung
JP5991925B2 (ja) * 2013-01-04 2016-09-14 Gknドライブライン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JP6187353B2 (ja) * 2014-03-27 2017-08-30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JP6271315B2 (ja) * 2014-03-27 2018-01-31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44218A1 (de) * 2005-09-15 2007-04-05 Borgwarner Inc., Auburn Hills Kupplungssystem mit besonderem Ausgleichsraum
CN201902810U (zh) * 2010-11-20 2011-07-20 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斜面导油转子机油泵
US20140290407A1 (en) * 2013-03-28 2014-10-02 Honda Motor Co., Ltd. Drive force transmission device
CN203375498U (zh) * 2013-04-05 2014-01-01 廖锋 一种集油烟罩
CN103835803A (zh) * 2014-02-24 2014-06-04 大连理工大学 柴油机碰撞分流燃烧室
CN106104087A (zh) * 2014-03-27 2016-11-09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装置
CN104074495A (zh) * 2014-06-30 2014-10-01 成都高普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石油筛管的使用方法
JP2016125558A (ja) * 2014-12-26 2016-07-11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変速装置
CN105889475A (zh) * 2015-02-12 2016-08-24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用变速器
WO2017047475A1 (ja) * 2015-09-14 2017-03-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油圧式動力伝達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42559B2 (ja) 2018-12-19
US20180335128A1 (en) 2018-11-22
JP2018194124A (ja) 2018-12-06
US10731746B2 (en) 202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53415A (zh) 动力传递装置
JP6461222B2 (ja) オイルストレーナ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CN110274008A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US20130121854A1 (en) Gearbox
CN1626821B (zh) 压缩机
US9534683B2 (en) Hydraulic circuit for transmissions
CN109973549B (zh) 动力传递装置
CN108953416A (zh) 动力传递装置
JP2017133526A (ja) 車両用モータ駆動装置
KR102312538B1 (ko) 건식 섬프를 구비한 냉각 윤활 시스템
CN108343684B (zh) 液压离合器装置
CN107110154B (zh) 传递装置
US7314115B2 (en) Lubricating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4355964A (en) Gear pump having fluid deaeration capability
US20040112677A1 (en) Lubricating system for power unit for vehicle with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20133633A (ja) ドライサンプを備える冷却潤滑システム
JP2020091001A (ja) 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構造
JP2017024655A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559115Y2 (ja) 作業車両の車軸駆動装置
JP2021105424A (ja) トランスアクスル
CN105518301A (zh) 带有空气排出口的次摆线泵
JP2001073731A (ja) 内燃機関の潤滑装置
CN109854331A (zh) 油底壳、发动机和车辆
TWI810661B (zh) 馬達單元以及電動汽車
CN107489489B (zh) 油气分离装置及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