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28398A - 车辆后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后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28398A
CN108928398A CN201810503563.0A CN201810503563A CN108928398A CN 108928398 A CN108928398 A CN 108928398A CN 201810503563 A CN201810503563 A CN 201810503563A CN 108928398 A CN108928398 A CN 1089283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air
width direction
outlet slit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035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28398B (zh
Inventor
杵岛史彦
德山浩二
斋藤希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928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8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28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83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5/00Vehicl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streamli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5/00Vehicl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streamlining
    • B62D35/02Streamlining the under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62D25/18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e.g. mudguard fla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7/00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2D37/02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by aerodynamic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包括布置在后轮胎罩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底罩。所述底罩包括空气入口,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从前侧朝向后侧流动的空气被摄入所述空气入口中使得所述空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所述底罩进一步包括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比所述空气入口靠外侧的位置处设置的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为从所述空气入口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的所述空气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并且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下排放出的空气出口。

Description

车辆后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后部结构。
背景技术
存在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其构造成通过设置在后保险杠的前侧中的开口摄入在后轮胎罩(即,车辆结构中容纳后轮的空间)中产生的紊流并且将紊流通过设置在后保险杠的后侧中的开口排放,由此减小车辆的空气阻力并且提高车辆的侧风稳定性(例如,参见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第7-25369号)。
发明内容
通常,在后轮胎罩中产生的紊流从后轮胎罩的上后区域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而空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外侧朝向内侧流入到后轮胎罩的下后区域中。如果不能被有效地排放到车辆的外侧,则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外侧朝向内侧流入到后轮胎罩中的空气会转变成紊流。该紊流会导致运动中的车辆的空气阻力的增加。
如前所述,可以在后保险杠的前侧中设置开口,并且可以在后保险杠的后侧中设置开口,使得在后轮胎罩的上部区域中产生的紊流被允许流向车辆的后侧。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减小了后轮胎罩内的压力,这会导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外侧朝向内侧流入到后轮胎罩的下部区域中的空气的量增加。即,在后轮胎罩的下部区域中容易产生紊流。结果,会增加运动中的车辆的空气阻力。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其构造成调整在后轮胎罩内流动的空气,由此减小运动中的车辆的空气阻力。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涉及一种车辆后部结构。所述车辆后部结构包括布置在后轮胎罩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底罩。所述底罩包括空气入口,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从前侧朝向后侧流动的空气被摄入所述空气入口中使得所述空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所述底罩进一步包括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比所述空气入口靠外侧的位置处设置的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为从所述空气入口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的所述空气从其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并且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下排放出的空气出口。
通过这种构造,能够调整在后轮胎罩内流动的空气,由此减小运动中的车辆的空气阻力。
上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可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空气出口的侧边缘处的排放侧引导壁。所述排放侧引导壁可被构造成引导所述空气使得所述空气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并且在所述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下流动。
通过这种构造,在车辆行驶的同时被摄入空气入口中的空气被有效地引导以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并且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下流动,然后被从空气出口排放出。
排放侧引导壁可进一步包括外倾斜壁,其从空气出口的外侧边缘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并且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上延伸。外侧边缘在空气出口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外侧边缘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
通过这种构造,在车辆行驶的同时摄入空气入口中的空气被完全地引导以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并且在车辆高度上向下流动,然后被从空气出口排放出。
在上述的车辆后部结构中,所述排放侧引导壁可包括后倾斜壁,其从所述空气出口的后侧边缘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向前并且在所述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上延伸。所述后侧边缘可在所述空气出口的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侧。所述后侧边缘可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
通过这种构造,在车辆行驶的同时摄入空气入口中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向后流动的空气被完全地引导,以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并且在车辆高度上向下流动,然后被从空气出口排放出。
上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可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空气入口的侧边缘处的进气侧引导壁。所述进气侧引导壁可被构造成引导所述空气使得所述空气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
通过这种构造,在车辆行驶的同时摄入空气入口中的空气被有效地引导以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
在上述的车辆后部结构中,所述底罩可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构造成使得摄入所述空气入口中的空气被从所述空气出口排放出。
通过这种构造,在车辆行驶的同时被摄入空气入口中的空气被完全从空气出口排放出。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势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当从下方观看时图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的空气入口的立体图;
图3是图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的空气出口的立体图;
图4是图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图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的仰视图;
图6是图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的局部剖侧视图;
图7是图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的后视图;
图8是图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的沿着图4中的线VIII-V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9是图示出空气在根据该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中的流动的视图;
图10是图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变型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图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另一变型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12是图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又一变型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的立体图;并且
图13是图示出空气在根据比较例的车辆后部结构中的流动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为了方便描述,在图中根据需要由箭头“上”(UP)、“前”(FR)、“左”(LH)表示的方向将分别指示车辆向上方向、车辆向前方向和车辆向左方向。除非另有规定,后面的描述中的上下侧(向上和向下)、前后侧(向前和向后)以及左右侧(向左和向右)将分别指代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上下侧(向上和向下)、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后侧(向前和向后)以及车辆横向方向(即,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侧(向左和向右)。
如在图1中图示出的,由树脂制成的底罩16布置在车辆12的底部处。底罩16至少布置在后轮胎罩14的车辆前后方向上向后的位置处。后轮胎罩14为车辆结构中容纳后轮胎Wr的空间。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10中包括的底罩16具有空气入口20和空气出口30。
如图1和图2中图示出的,底罩16设置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倾斜槽18。该倾斜槽18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下倾斜,使得倾斜槽18的深度在朝向车辆12的后方的方向上减小。当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观看时,倾斜槽18具有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下开口的大体U形截面。空气入口20在倾斜槽18的壁18A的几乎整个区域上延伸。壁18A面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
具体地,在当沿车辆宽度方向观看空气入口20的侧视图中,如图6中图示出的,空气入口20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伸长的大致矩形形状。构成空气入口20的开口的深度朝向车辆12的后方减小。空气入口2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开口。因此,如图4中图示出的,在车辆12行驶的同时流过倾斜槽18的空气被至少部分地摄入空气入口20中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
如图3至图5以及图7中图示出的,在底罩16中,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比所述空气入口20靠外侧的位置处设置有空气出口30,并且空气出口30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伸长的大致矩形形状。更具体地,如在图4中的俯视图和图5中的仰视图中的每个中图示出的,空气出口30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并且空气出口3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弯曲,使得空气出口30的后端部的形状大体上符合车辆12的一部分(图7中图示出的后保险杠15)的形状,该部分位于车辆1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和车辆12的后侧。
如图3和图7中图示出的,下倾斜壁32的边缘与空气出口30的内侧边缘重合。空气出口30的内侧边缘在空气出口3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下倾斜壁32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下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下文中,“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下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将被称作“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下方”)倾斜。摄入空气入口20中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的空气由下倾斜壁32和倾斜壁34(后面描述)引导,使得空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下方流动(参见图8)。
如图2和图3中图示出的,外倾斜壁36设置成以便与空气出口30的外侧边缘一体并从其竖立。空气出口30的外侧边缘在空气出口3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外倾斜壁36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并且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上倾斜。进一步地,后倾斜壁38设置成以便与空气出口30的后侧边缘一体并且从其竖立。空气出口30的后侧边缘在空气出口30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侧,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后倾斜壁38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向前并且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上倾斜。
外倾斜壁36的后端部与后倾斜壁38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端部一体,以便外倾斜壁36和后倾斜壁38构成作为单件式壁的倾斜壁34。倾斜壁34(即,外倾斜壁36和后倾斜壁38)是本公开中的排放侧引导壁的示例。
如在图4和图5中图示出的,倾斜壁34在俯视图中具有与空气出口30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以便倾斜壁34在俯视图中覆盖空气出口30的一部分(或全部)。倾斜壁34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且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侧伸出于空气出口30的上方。
如图8中图示出的,倾斜壁34的水平高度(包括当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观看时倾斜壁34相对于水平方向的角度)需要被设定成使得摄入空气入口20中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的空气被有效地引导至空气出口30中。
如图2至图4中图示出的,前倾斜壁22设置成以便与空气入口20的前侧边缘一体。空气入口20的前侧边缘在空气入口20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前倾斜壁2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前倾斜壁22采用在俯视图中朝向车辆12的后方凸出的弯曲板的形式。前倾斜壁22具有如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观看到的矩形形状。
摄入空气入口20中的空气由前倾斜壁22引导,使得空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前倾斜壁22是本公开中的进气侧引导壁的示例。
接下来,将描述具有前述构造的车辆后部结构10的工作。
如图4和图9中图示出的,在车辆12行驶的同时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沿着车辆12的底部流动的空气通过倾斜槽18部分地朝向车辆12的后侧排放。进一步地,空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外侧朝向内侧流入到后轮胎罩14的下后区域中,然后流入到倾斜槽18中。后轮胎罩14的下后区域是后轮胎Wr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向后的区域。注意,空气从后轮胎罩14的上后区域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
图13图示出了未设置空气入口20和空气出口30的比较例。在该比较例中,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外侧朝向内侧流入到后轮胎罩14的下后区域中的空气可与流过倾斜槽18的空气碰撞而由此产生紊流,或者可与沿着车辆12的侧表面流动的空气碰撞而由此产生紊流。
与此相反,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10中,空气入口20设置在倾斜槽18的面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壁18A中。因此,流过倾斜槽18的空气被至少部分地摄入空气入口20中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具体地,前倾斜壁22设置在空气入口20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边缘处,以便摄入空气入口20中的空气被有效地引导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
进一步地,空气出口30在空气入口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的位置处设置在底罩16中。外倾斜壁36设置在空气出口3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边缘处,并且后倾斜壁38设置在空气出口30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侧边缘处。换言之,倾斜壁34设置在空气出口3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和空气出口30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侧。
如图8中图示出的,在车辆12行驶的同时摄入空气入口20中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的空气由倾斜壁34有效地引导以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下方流动,然后空气以所维持的气流的惯性力被平稳且有效地从空气出口30排放出。
更具体地,摄入空气入口20中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的空气完全由外倾斜壁36引导(而不产生紊流)以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下方流动,然后被从空气出口30排放出。进一步地,摄入空气入口20中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向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向后)流动的空气完全由后倾斜壁38引导(而不产生紊流)以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下方流动,然后被从空气出口30排放出。
因此,在车辆12行驶的同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外侧朝向内侧流入到后轮胎罩14的下后区域中的空气在布置于后轮胎罩14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底罩16处进行调整,使得空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内侧朝向外侧有效地流动,然后与沿着车辆12的侧表面流动的空气平稳地汇合(参见图9)。结果,能够减小运动中的车辆12的空气阻力。
换言之,在车辆12行驶的同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外侧朝向内侧流入到后轮胎罩14的下后区域中的空气能够从布置于后轮胎罩14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底罩16有效地排放到车辆12的外侧。因此,可以部分或完全防止空气流速的降低。当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外侧朝向内侧流入到后轮胎罩14的下后区域中的空气过度聚集并成为紊流时,发生空气的流速的减小。
在车辆12行驶的同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外侧朝向内侧流入到后轮胎罩14的下后区域中的空气在布置于后轮胎罩14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底罩16处进行调整,使得空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内侧朝向外侧有效地流动。因此,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内侧朝向外侧沿着底罩16流动的空气的流量也增加。结果,可以减小从后轮胎罩14的上后区域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的空气的流量。
而且,在车辆12行驶的同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外侧朝向内侧流入到后轮胎罩14的下后区域中的空气从布置在后轮胎Wr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底罩16中所设置的空气出口30排放出。因此,可以部分或完全地防止空气流入后轮胎Wr的后方的区域中,由此部分或完全地防止流速的减小。结果,可以在车辆12行驶的同时调整在车辆12的后侧(后保险杠15的外侧)产生的气流。
空气出口30的形状大体上符合车辆12的一部分(后保险杠15)的形状,该部分在车辆1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和车辆12的后侧。因此,空气能够被沿着后保险杠15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下端部排放。因此,可以减小作用在后保险杠15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附近的气流上的剪切力,由此减少垂直涡流(在车辆高度方向上旋转的气流)的产生。
结果,可以增加沿着底罩1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流动的空气的流速,由此进一步减小运动中的车辆12的空气阻力。由此,能够提高车辆12的操纵稳定性。
空气出口30设置在后轮胎Wr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布置的底罩16中。因此,例如,已经到达底罩16的上表面的浑浊的水或雪能够排放到不能在侧视图和后视图中看到的一部分,这不同于空气出口30设置在后保险杠15中的情况。
如图10中图示出的,后倾斜壁24可以设置成以便与空气入口20的后侧边缘结合。空气入口20的后侧边缘在空气入口20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侧处。后倾斜壁2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延伸。后倾斜壁24采用在俯视图中朝向车辆12的后方凸出的弯曲板的形式。后倾斜壁24具有如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观看到的矩形形状。
后倾斜壁24的设置允许更有效地引导穿过倾斜槽18流动的空气以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然后摄入空气入口20中。后倾斜壁24也是本公开中的进气侧引导壁的示例。后倾斜壁24的尺寸优选为尽可能得小,使得例如落入底罩16的上表面的浑浊的水或雪减少。
如图11中图示出的,当车辆12不具有倾斜槽18并且底罩16仅布置在前述实施例中设置倾斜槽18的地点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的位置处时,空气入口20由底罩16的内端部16A、分隔壁26的前端部26A和前倾斜壁22限定。内端部16A是底罩16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底罩16的内端部16A是与车辆12的底部12A的边界。分隔壁26设置在底罩16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16A的后端。分隔壁26在侧视图中具有大致直角三角形的形状。
因此,同样在具有这种构造的车辆12中,在车辆12行驶的同时摄入空气入口20中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的空气由倾斜壁34有效地引导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下方流动,然后以所维持的气流的惯性力而被从空气出口30平稳且有效地排放出。注意,分隔壁26的形状不限于如图11中图示出的侧视图中的大致直角三角形状,并且例如可以是侧视图中的大致矩形形状或侧视图中的大致椭圆形状。
如图12中图示出的,底罩16可以设置有导管28。导管28可以是由树脂制成的管状导管,其被构造成使得摄入空气入口20中的空气被从空气出口30排放出。在这种情况下,在车辆12行驶的同时被摄入空气入口20中的全部空气在由管道28增加其流速的情况下被平稳且高效地从空气出口30排放出。
尽管根据每个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10已经参照附图进行了描述,但根据本公开的车辆后部结构10不限于图中所图示出的那些,而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对前述实施例进行设计改变。例如,空气入口20的形状和尺寸以及空气出口30的形状和尺寸不限于图中所图示出的那些。
而且,设置成以便从空气出口30的外侧边缘和后侧边缘竖立的倾斜壁34(外倾斜壁36和后倾斜壁38)的形状和尺寸不限于图中所图示出的那些。倾斜壁34可以具有允许摄入空气入口20中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的空气被有效地从空气出口3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下方排放的任意形状和尺寸。
类似地,设置在空气入口20的前侧边缘和后侧边缘处的前倾斜壁22和后倾斜壁24的形状和尺寸不限于图中所图示出的那些。前倾斜壁22可具有允许穿过倾斜槽18流动的空气被有效地摄入空气入口20中的任意形状和尺寸。后倾斜壁24可具有允许穿过倾斜槽18流动的空气被有效地摄入空气入口20中而不允许例如浑浊的水被容易地摄入底罩16的上表面的任意形状和尺寸。

Claims (6)

1.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在后轮胎罩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底罩,
所述底罩包括空气入口,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从前侧朝向后侧流动的空气被摄入所述空气入口使得所述空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并且
所述底罩包括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比所述空气入口靠外侧的位置处设置的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为从所述空气入口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的所述空气从其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并且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下排放出的空气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空气出口的侧边缘处的排放侧引导壁,所述排放侧引导壁被构造成引导所述空气使得所述空气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并且在所述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下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侧引导壁包括外倾斜壁,所述外倾斜壁从所述空气出口的外侧边缘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并且在所述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上延伸,所述外侧边缘在所述空气出口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且所述外侧边缘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侧引导壁包括后倾斜壁,所述后倾斜壁从所述空气出口的后侧边缘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向前并且在所述车辆高度方向上向上延伸,所述后侧边缘在所述空气出口的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侧,并且所述后侧边缘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空气入口的侧边缘处的进气侧引导壁,所述进气侧引导壁被构造成引导所述空气使得所述空气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罩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构造成使得摄入所述空气入口中的空气被从所述空气出口排放出。
CN201810503563.0A 2017-05-26 2018-05-23 车辆后部结构 Active CN1089283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04842A JP6838495B2 (ja) 2017-05-26 2017-05-26 車両後部構造
JP2017-104842 2017-05-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28398A true CN108928398A (zh) 2018-12-04
CN108928398B CN108928398B (zh) 2021-12-10

Family

ID=64109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03563.0A Active CN108928398B (zh) 2017-05-26 2018-05-23 车辆后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01129B2 (zh)
JP (1) JP6838495B2 (zh)
CN (1) CN108928398B (zh)
DE (1) DE1020181124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33308A1 (de) 2022-12-14 2024-06-2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Anordnung einer Luftleitvorrichtung auf einer Unterseite eines Kraftwagen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12048A1 (de) * 1987-04-09 1988-10-2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Vorrichtung zum absenken des auftriebs an fahrzeugen
JPH03103882U (zh) * 1990-02-09 1991-10-29
JPH0624361A (ja) * 1992-07-07 1994-02-01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アンダーフロア構造
DE19711336A1 (de) * 1997-03-18 1998-09-2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Bodenaufbau an einem Kraftfahrzeug-Heck
JP2005199828A (ja) * 2004-01-14 2005-07-28 Toyota Motor Corp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の冷却装置
JP2013154655A (ja) * 2012-01-26 2013-08-15 Ntn Corp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の冷却構造
WO2014156525A1 (ja) * 2013-03-27 2014-10-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ホイルハウス後部構造
CN104870298A (zh) * 2012-12-12 2015-08-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5369A (ja) 1993-07-09 1995-01-27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H095369A (ja) 1995-06-20 1997-01-10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電気接続具の絶縁状態検査装置
FR2863244B1 (fr) * 2003-12-09 2006-12-29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aerodynamiqu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JP5560863B2 (ja) * 2010-04-08 2014-07-3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床下構造
JP2013071462A (ja) 2011-09-26 2013-04-22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後部構造
JP6048284B2 (ja) * 2013-04-03 2016-12-21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ッテリパッ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12048A1 (de) * 1987-04-09 1988-10-2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Vorrichtung zum absenken des auftriebs an fahrzeugen
JPH03103882U (zh) * 1990-02-09 1991-10-29
JPH0624361A (ja) * 1992-07-07 1994-02-01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アンダーフロア構造
DE19711336A1 (de) * 1997-03-18 1998-09-2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Bodenaufbau an einem Kraftfahrzeug-Heck
JP2005199828A (ja) * 2004-01-14 2005-07-28 Toyota Motor Corp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の冷却装置
JP2013154655A (ja) * 2012-01-26 2013-08-15 Ntn Corp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の冷却構造
CN104870298A (zh) * 2012-12-12 2015-08-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结构
WO2014156525A1 (ja) * 2013-03-27 2014-10-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ホイルハウス後部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339735A1 (en) 2018-11-29
JP2018199410A (ja) 2018-12-20
US10501129B2 (en) 2019-12-10
CN108928398B (zh) 2021-12-10
DE102018112474A1 (de) 2018-11-29
JP6838495B2 (ja) 2021-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73634B2 (en) Front air-flow streamlining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CN106995013B (zh) 用于车辆的气流调节结构
CN105102313B (zh) 车轮罩后部结构
US9926021B2 (en) Underbody strake design for an aerodynamic drag reduction without a front air dam
CN110300696B (zh) 车辆的空气阻力降低装置
CN104395184B (zh) 具有抑制前轮前方的风流动的机轮减阻罩的车辆前部结构
KR101319056B1 (ko) 차량 경계층 공기 흐름 제어 구조물
JP5303598B2 (ja) 車体側部構造
CN212022801U (zh) 用于车辆的空气动力学装置、引擎盖装置和格栅以及车辆
RU2485032C1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воздушным потоком в пограничном сл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US20190072023A1 (en) Bottom cover and cooling duct
CN108928398A (zh) 车辆后部结构
EP2921351B1 (en) Door mirror of vehicle
JP6485472B2 (ja) タイヤデフレクタ装置
JP2002120769A (ja) 車体構造
US20220135149A1 (en)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JP2002308154A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下部構造
JP6798209B2 (ja) 車両用アンダーカバー構造
JP2017071288A (ja) 車体下部構造
JP7346622B2 (ja) 通気口部材
JP2003312550A (ja) 車両前部の下部構造
JPH0156947B2 (zh)
JP5263377B2 (ja) 車両のサイドミラー周辺空気流制御装置
CN208325034U (zh) 汽车雾灯周边结构
EP3524495B1 (en) Pillar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