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10553B - 一种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10553B
CN108910553B CN201810518486.6A CN201810518486A CN108910553B CN 108910553 B CN108910553 B CN 108910553B CN 201810518486 A CN201810518486 A CN 201810518486A CN 108910553 B CN108910553 B CN 1089105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cking
containers
order
layer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184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10553A (zh
Inventor
夏传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51848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105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10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10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10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105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7/00Loading or unloading vehicles
    • B65G67/02Loading or unloading land vehicles
    • B65G67/04Loading lan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7/00Stacking of articles
    • B65G57/02Stacking of articles by adding to the top of the stack
    • B65G57/11Stacking of articles by adding to the top of the stack the articles being stacked by direct action of the feeding convey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属于物流运输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根据导航线路信息中包含的订单顺序、每个堆叠分区的层堆容器数量和堆叠层数以及尾堆容器数量,将每个订单的容器按照预设规则堆叠到堆叠分区,使得订单顺序的倒序的订单的容器从远离车辆厢体的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卸货口的堆叠分区依次堆叠,且在同一个堆叠分区堆叠有至少两个订单的容器时,至少两个订单中顺序靠后的订单的容器堆叠在顺序靠前的订单的容器之上,从而一方面实现车辆按照订单顺序的倒序装车,进而可以实现按照订单顺序的顺序卸车,提高了卸车效率;另一方面实现了在车辆厢体中的空间堆叠,提高了车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多单多品种的城市物流配送过程中,通常都是将各种商品的包装袋或者包装箱平铺在车厢内,导致车辆大量空间闲置,导致车辆运载效率低;另外,在平铺的过程中,也是毫无顺序的平铺,所以导致在卸车的时候难以寻找到需要卸载的商品,可能需要将车厢中的物品搬出一部分才能找到当前需要卸载的商品,所以卸车效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存在的车辆运载效率和卸车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包括:获取与预设车辆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运单,每个所述运单包括一个订单集合、导航线路信息、运单容器总数量以及符合所述预设车辆类型的预设车辆;获取所述预设车辆的车辆厢体中的堆叠分区信息,所述堆叠分区信息包括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以及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根据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以及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与所述运单容器总数量确定装车顺序中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尾堆容器数量;其中,所述尾堆容器数量用于表征装车结束点;根据所述导航线路信息中包含的订单顺序、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和所述堆叠层数、所述尾堆容器数量,将每个所述订单的容器按照预设规则堆叠到所述堆叠分区,使得所述订单顺序的倒序的订单的容器从远离所述车辆厢体的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依次堆叠,且在同一个堆叠分区堆叠有至少两个订单的容器时,所述至少两个订单中顺序靠后的订单的容器堆叠在顺序靠前的订单的容器之上。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任意两个堆叠分区的所述所述堆叠容器总数量和所述堆叠层数均相同,所述根据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容器总数量与所述运单容器总数量确定装车顺序中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尾堆容器数量,包括:利用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容器总数量对所述运单容器总数量进行取模运算,获得装车顺序中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尾堆容器数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导航线路信息中包含的订单顺序、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和所述堆叠层数以及所述尾堆容器数量,将每个所述订单的容器按照预设规则堆叠到所述堆叠分区,包括:从远离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的方向,按照所述层堆容器数量、所述堆叠层数,依次堆叠所述订单顺序的倒序排列的每个订单的容器;其中,在堆叠当前订单的容器的过程中,确定当前的堆叠分区的当前堆叠层数是否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以及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是否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未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已经全部堆叠完,且所述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是否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在所述当前层继续堆叠下一个订单的容器;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未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已经全部堆叠完,且所述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已经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则在所述当前层的上面一层继续堆叠下一个订单的容器;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未堆叠完,则在所述当前的堆叠分区的相邻堆叠分区按照所述相邻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层数和所述层堆容器数量继续堆叠所述当前订单的剩余容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在所述当前的堆叠分区的相邻堆叠分区按照所述相邻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层数和所述层堆容器数量继续堆叠所述当前订单的剩余容器,包括:在所述当前的堆叠分区的侧方相邻堆叠分区按照所述相邻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层数和所述层堆容器数量继续堆叠所述当前订单的剩余容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获取与预设车辆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运单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订单对应的商品的商品特征确定所述预设车辆类型;确定所述预设车辆类型对应的车辆厢体上的堆叠分区;确定每个所述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和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所述获取所述预设车辆的车厢体中的堆叠分区信息,包括:获取所述堆叠分区、所述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和所述层堆容器数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获取与预设车辆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运单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堆叠分区、所述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和所述层堆容器数量计算所述预设车辆类型的最大盛装容器数量;将所述最大盛装容器数量和所述预设车辆类型发送给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最大盛装容器数量和所述预设车辆类型生成所述至少一个运单。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包括:从远离车厢的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的方向,依次堆叠运单的导航线路指示的订单顺序的倒序排列的每个订单的容器;在同一个堆叠分区需要堆叠至少两个订单的容器时,按照所述至少两个订单在所述订单顺序的倒序排列依次从下往上堆叠所述至少两个订单的容器,使得所述至少两个订单中顺序靠后的订单的容器堆叠在顺序靠前的订单的容器之上。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一个堆叠分区堆叠当前订单的容器达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未全部堆叠完成时,在所述堆叠分区的相邻堆叠分区继续堆叠所述当前订单的剩余容器。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预设车辆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运单,每个所述运单包括一个订单集合、导航线路信息、运单容器总数量以及符合所述预设车辆类型的预设车辆;第一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预设车辆的车辆厢体中的堆叠分区信息,所述堆叠分区信息包括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以及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以及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与所述运单容器总数量确定装车顺序中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尾堆容器数量;其中,所述尾堆容器数量用于表征装车结束点;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导航线路信息中包含的订单顺序、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和所述堆叠层数、所述尾堆容器数量,将每个所述订单的容器按照预设规则堆叠到所述堆叠分区,使得所述订单顺序的倒序的订单的容器从远离所述车辆厢体的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依次堆叠,且在同一个堆叠分区堆叠有至少两个订单的容器时,所述至少两个订单中顺序靠后的订单的容器堆叠在顺序靠前的订单的容器之上。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包括:接收器,用于获取与预设车辆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运单,每个所述运单包括一个订单集合、导航线路信息、运单容器总数量以及符合所述预设车辆类型的预设车辆;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预设车辆的车辆厢体中的堆叠分区信息,所述堆叠分区信息包括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以及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以及还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以及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与所述运单容器总数量确定装车顺序中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尾堆容器数量;其中,所述尾堆容器数量用于表征装车结束点;以及还用于根据所述导航线路信息中包含的订单顺序、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和所述堆叠层数、所述尾堆容器数量,控制智能设备将每个所述订单的容器按照预设规则堆叠到所述堆叠分区,使得所述订单顺序的倒序的订单的容器从远离所述车辆厢体的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依次堆叠,且在同一个堆叠分区堆叠有至少两个订单的容器时,所述至少两个订单中顺序靠后的订单的容器堆叠在顺序靠前的订单的容器之上。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所述智能设备从远离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的方向,按照所述层堆容器数量、所述堆叠层数,依次堆叠所述订单顺序的倒序排列的每个订单的容器;其中,在堆叠当前订单的容器的过程中,确定当前的堆叠分区的当前堆叠层数是否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以及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是否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未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已经全部堆叠完,且所述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是否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控制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当前层继续堆叠下一个订单的容器;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未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已经全部堆叠完,且所述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已经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则控制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当前层的上面一层继续堆叠下一个订单的容器;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未堆叠完,则控制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当前的堆叠分区的相邻堆叠分区按照所述相邻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层数和所述层堆容器数量继续堆叠所述当前订单的剩余容器。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根据导航线路信息中包含的订单顺序、每个堆叠分区的层堆容器数量和堆叠层数以及尾堆容器数量,将每个订单的容器按照预设规则堆叠到堆叠分区,使得订单顺序的倒序的订单的容器从远离车辆厢体的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卸货口的堆叠分区依次堆叠,且在同一个堆叠分区堆叠有至少两个订单的容器时,至少两个订单中顺序靠后的订单的容器堆叠在顺序靠前的订单的容器之上,从而一方面实现车辆按照订单顺序的倒序装车,进而可以实现按照订单顺序的顺序卸车,提高了卸车效率;另一方面实现了在车辆厢体中的空间堆叠,提高了车效率。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的中的托盘位置划分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的中的托盘在车辆上的摆放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的中的车辆区域划分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的中的托盘层数的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的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的中的容器在堆叠分区堆叠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图。所述控制装置300包括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装置400、存储器302、存储控制器303、处理器304、外设接口305和接收器306。
所述存储器302、存储控制器303、处理器304、外设接口305和接收器306各元件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所述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装置400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储于所述存储器302中或固化在所述控制装置300的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中的软件功能模块。所述处理器304用于执行存储器302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所述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装置400包括的软件功能模块或计算机程序。
其中,存储器302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等。其中,存储器302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304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
处理器304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如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外设接口305将各种输入/输入装置耦合至处理器304以及存储器302。在一些实施例中,外设接口305、处理器304以及存储控制器303可以在单个芯片中实现。在其他一些实例中,他们可以分别由独立的芯片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控制装置3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控制装置300还可以包括比图1所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图1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请参阅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的流程图。下面将对图2所示的具体流程进行详细阐述。
步骤S101,获取与预设车辆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运单,每个所述运单包括一个订单集合、导航线路信息、运单容器总数量以及符合所述预设车辆类型的预设车辆。
举例来说,当需要配送的运单为蔬菜或冷藏食品时,则需要冷藏车来运输,此时的冷藏车即为预设车辆类型。通过获取匹配的预设车辆类型的车辆,以避免运单中的订单商品由于运输而损坏。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步骤S101中,可以从服务器上获取至少一个运单,也可以通过从本地数据库中获取至少一个运单。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举例来说,所获取到的运单包括运单编号、订单集合、导航线路信息、运单容器总数量以及符合所述预设车辆类型的预设车辆,其中,运单编号例如为001,订单集合包括订单A、订单B和订单C,导航线路信息为订单A->订单B->订单C、运单容器总数量为M,所述M为正整数。
其中,每个所述订单可以包括订单容器总数量,如订单A的订单容器总数量为a,订单B的订单容器总数量为b,订单C的订单容器总数量为c,此时a+b+c=M。
可选地,在步骤S101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订单对应的商品的商品特征确定所述预设车辆类型;确定所述预设车辆类型对应的车辆厢体上的堆叠分区;确定每个所述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和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
其中,所述商品特征包括但不仅限于该待配送商品的体积、重量或配送要求等,例如,配送要求可以是配送时是否需要冷藏还是常温等。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
例如,根据是否需要冷藏来确定运输车辆为冷藏车,或者是根据商品的体积来选择能够容纳该商品整数倍的车辆。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
其中,所述预设车辆类型是指该车是不带冷藏的货车,还是带冷藏的冷藏车,亦或是大型车还是小型车等类型。
可选的,确定预设车辆类型对应的车辆厢体上的堆叠分区,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图3所示,可以将车辆的厢体分为4个堆叠分区,也可以是2个堆叠分区,还可以是多个堆叠分区,在此,不作具体限定。通常堆叠分区的划分可以根据厢体的大小、结构以及承载商品的容器的规格,以实现最佳满载为原则来划分。其中,在图3中,前与车头对应,后与车尾对应,左右是人员站在车尾后并面向车尾时的左侧和右侧。
需要说明的是,车辆的厢体也可以只有一个分区,换言之,车辆厢体就是一个分区。
可选的,每个堆叠分区可以对应一个托盘,托盘的位置排列和每个堆叠分区在车辆厢体中的位置排列一一对应。容器可以先在车厢外按照步骤S104中的堆叠方法堆叠在对应的托盘上,然后智能设备再将堆叠在托盘上的商品或者连同托盘一起转移到对应的堆叠分区上。在该种情况下,可以根据车辆厢体的底面面积和托盘的规格对车辆厢体进行堆叠区域的划分。托盘的规格可以通过承载商品的容器的规格来确定。当然,在实际运用中,托盘的规格也可以是预先设定的。
可选的,确定每个所述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和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可以包括根据每个堆叠分区的面积和容器的底面面积确定对应堆叠分区的每层能堆叠的层堆容器数量,根据车辆厢体的高度和容器的高度来确定对应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
例如,对于车辆A,其堆叠分区为4且4个堆叠分区的大小相同,根据厢体高度和容器的高度计算出的堆叠层数为5,根据堆叠分区的面积和容器的底面面积计算出的层堆容器数量为4,则最大盛装容器数量为4*4*5=80,如此,可以提高车辆的装载量,提高运输效率,并且降低了运输成本。进一步的,运输相同数量的容器的前提下,可以减少车辆的使用数量,所以也可以缓解交通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器可以是周转箱或类似于周转箱的设备,分为可叠折和不可叠折。
可选的,单个堆叠分区所堆叠的容器规格是相同的。
可选的,两个堆叠分区之间堆叠的容器规格也可以是相同的。相同规格的容器便于合理规划堆叠分区,最大程度的利用车厢空间,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
可选的,所述导航线路信息包括起点坐标,途经点坐标和终点坐标,其中,途经点坐标和终点坐标为订单坐标,以使用户通过导航线路信息所显示的导航线路查看订单顺序。
可选地,在步骤S101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堆叠分区、所述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和所述层堆容器数量计算所述预设车辆类型的最大盛装容器数量;将所述最大盛装容器数量和所述预设车辆类型发送给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最大盛装容器数量和所述预设车辆类型生成所述至少一个运单。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最大盛装容器数量和所述预设车辆类型发给服务器,从而使得该服务器基于该最大盛装容器数量确定步骤S101中的运单容器总数量。
步骤S102,获取所述预设车辆的车辆厢体中的堆叠分区信息,所述堆叠分区信息包括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以及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通过全机械化进行堆叠处理时,因为在步骤101之前已经确定了堆叠分区信息,并可以将该堆叠分区信息保存在本地,在进行堆叠时,步骤S102就可以通过获取本地存储的所述预设车辆的车辆厢体中的堆叠分区信息。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当进行人工堆叠时,由于人工在堆叠时已经在步骤S101之前计算出预设车辆的车辆厢体中的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以及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故可以直接进行堆叠,如果堆叠的人员忘记了,可以重新进行计算。具体地,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当通过机械化与人工共同协作实现堆叠时,可以通过工作人员自己先计算出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以及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然后输入到机械设备中,然后通过机械设备按照工作人员输入的数据进行堆叠。或者,步骤S103之前均由计算机执行计算,所以也可以像前述全机械化处理时,先保存在本地,在进行装车时,可以读取本地存储的堆叠分区信息。
步骤S103,根据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以及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与所述运单容器总数量确定装车顺序中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尾堆容器数量;其中,所述尾堆容器数量用于表征装车结束点。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任意两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和所述堆叠层数均相同,根据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和所述堆叠层数计算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容器总数量;利用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容器总数量对所述运单容器总数量进行取模运算,获得装车顺序中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尾堆容器数量。
例如,当前有总共有4个堆叠分区,且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层数均为2,所述堆叠容器总数量均为8,运单容器总数量为32,则利用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容器总数量对所述运单容器总数量进行取模运算,即32%8=0,将取模运算得到的商作为装车顺序中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尾堆容器数量,此时商为8,故尾堆容器数量为8。
再例如,运单容器总数量为31,则利用所述运单容器总数量对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容器总数量进行取模运算,即31%8=7,将取模运算得到的余数作为装车顺序中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尾堆容器数量,此时取模的余数为7,故尾堆容器数量为7。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其中两个堆叠分区的所述所述堆叠容器总数量和所述堆叠层数不相同时。根据所述运单容器总数量、除最后一个堆叠分区之外的其余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容器总数量之和确定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尾堆容器数量。可选的,先用运单容器总数量减去最后一个堆叠分区之外的其余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容器总数量之和,得到差值,差值即为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尾堆容器数量。
例如,当前有总共有4个堆叠分区,前三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容器总数量分别为8、12和16,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容器总数量为12,运单容器总数量为40,则利用所述运单容器总数量40减去前三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容器总数量之和36,得到差值4,故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尾堆容器数量为4。
其中,所述装车结束点是指在装车到最后一个堆叠分区时,如果已经在最后一个堆叠分区堆叠的容器数量达到尾堆容器数量,那么就表示已经将该运单上的所有容器按照顺序装车完成,就可以停止对该运单和车辆再装车。
举例来说,假设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为2以及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为4与运单容器总数量为47,则每个堆叠分区堆叠的总数为8,用运单容器总数量为47与每个堆叠分区堆叠的总数进行求余,得到余数为7,故尾堆容器数量为7,即尾堆需要堆叠7个容器,例如,如图6所示,该尾堆堆叠的容器编号分别为a1、a2、a3、a4、a5、a6、a7,那么就可以在第一层按照层堆容器数量4堆叠4个,然后在第二层继续堆叠,因为此时剩余3个容器,所以将剩余3个容器堆叠在第二层即可。可选的,在实际堆叠时,可以按照从a1->a2->a3->a4->a5->a6->a7的顺序依次堆叠。
步骤S104,根据所述导航线路信息中包含的订单顺序、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和所述堆叠层数、所述尾堆容器数量,将每个所述订单的容器按照预设规则堆叠到所述堆叠分区,使得所述订单顺序的倒序的订单的容器从远离所述车辆厢体的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依次堆叠,且在同一个堆叠分区堆叠有至少两个订单的容器时,所述至少两个订单中顺序靠后的订单的容器堆叠在顺序靠前的订单的容器之上。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人工进行堆叠,即步骤S104可以由人工执行,例如,驾驶员或者是上车员,通过手机上的APP获取到运单后,根据运单中的导航线路信息中包含的订单顺序、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和所述堆叠层数、所述尾堆容器数量,将每个所述订单的容器按照预设规则堆叠到所述堆叠分区。还可以是通过智能设备进行堆叠,例如,所述智能设备可以是机器人,也可以是运输车,或者是机械手等。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从远离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的方向,按照所述层堆容器数量、所述堆叠层数,依次堆叠所述订单顺序的倒序排列的每个订单的容器;其中,在堆叠当前订单的容器的过程中,确定当前的堆叠分区的当前堆叠层数是否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以及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是否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未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已经全部堆叠完,且所述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是否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在所述当前层继续堆叠下一个订单的容器;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未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已经全部堆叠完,且所述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已经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则在所述当前层的上面一层继续堆叠下一个订单的容器;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未堆叠完,则在所述当前的堆叠分区的相邻堆叠分区按照所述相邻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层数和所述层堆容器数量继续堆叠所述当前订单的剩余容器。如,可以通过在所述当前的堆叠分区的侧方相邻堆叠分区按照所述相邻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层数和所述层堆容器数量继续堆叠所述当前订单的剩余容器。
例如,如图4与图5所示,从远离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例如车头的方向)向靠近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例如车尾的方向)的方向。按照所述层堆容器数量、所述堆叠层数,依次堆叠所述订单顺序的倒序排列的每个订单的容器。下面将通过举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堆叠方法的实施过程。
例如,所述运单包括四个订单,订单A的容器为a1、a2、a3、a4、a5、a6、a7、a8、a9,订单B的容器为b1、b2、b3、b4、b5、b6、b7、b8、b9,订单C的容器为c1、c2、c3、c4、c5、c6、c7、c8、c9,订单D的容器为d1、d2、d3、d4,订单顺序为A->B->C->D,则其倒序为从D->C->B->A,则对应装车的顺序为订单D的容器、订单C的容器、订单B的容器和订单A的容器。
其中,假设当前车辆设置有8个堆叠分区,如图5中的T1、T2、T3、T4、T5、T6、T7、T8,假设每个堆叠分区能够堆叠的容器数量和堆叠层数分别为4和2,先根据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容器总数量与所述运单容器总数量确定装车顺序中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尾堆容器数量,例如,通过所述运单容器总数量与所述堆叠容器总数量相除,当有余数时,则利用所述运单容器总数量对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容器总数量进行取模运算,即31%4=3,将取模运算得到的结果作为装车顺序中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尾堆容器数量,此时取模结果为3,故尾堆容器数量为3。即堆叠分区T8堆叠的数量为3,再根据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以及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与所述运单容器总数量确定装车顺序中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尾堆容器数量;此时除尾堆外每层堆叠的层堆容器数量为4/2=2,尾堆每层堆叠的层堆容器数量为3/2=1,即第一层堆叠2个,第二层堆叠一个,最后从远离车厢的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的方向,依次堆叠运单的导航线路指示的订单顺序的倒序排列的每个订单的容器,故堆叠分区T1堆叠容器d1、d2、d3、d4,堆叠分区T2堆叠c6、c7、c8、c9,堆叠分区T3堆叠c2、c3、c4、c5。
当在同一个堆叠分区需要堆叠至少两个订单的容器时,按照所述至少两个订单在所述订单顺序的倒序排列依次从下往上堆叠所述至少两个订单的容器,使得所述至少两个订单中顺序靠后的订单的容器堆叠在顺序靠前的订单的容器之上,以及在一个堆叠分区堆叠当前订单的容器达到所述一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未全部堆叠完成时,在所述堆叠分区的相邻堆叠分区继续堆叠所述当前订单的剩余容器,故堆叠分区T4堆叠c1、b7、b8、b9,其中,c1堆叠在该分区的第二层上,且靠近车尾方向,堆叠分区T5堆叠b2、b3、b4、b5,堆叠分区T6堆叠b1、a7、a8、a9,其中,b1堆叠在该分区的第二层上,且靠近车尾方向,堆叠分区T7堆叠a3、a4、a5、a6,堆叠分区T8堆叠a1、a2、a3。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每个容器上贴有标签,其中,所述标签可以是二维码,也可以是序列号等等。如当标签为二维码时,该二维码中携带有该容器所属订单信息。从而使得智能设备通过扫描以识别二维码中的信息,进而获知该容器属于哪个订单。也可以在每个订单的最后一个容器上贴上标有客户名称和总容器数、总重量的标签,贴有标签的容器,代表了订单坐标在车辆空间中的定位。从而便于卸车时清点每个订单的容器数,实现高速交货。
又例如,如图7所示,假设当前有4个堆叠分区,每个堆叠分区可以堆叠的容器数量为16,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为4,运单容器总数量为64,其中,订单集合包括9个订单,9个订单分别为订单1、订单2、订单3、订单4、订单5、订单6、订单7、订单8、订单9,订单1的容器数量为7,其中容器编号为1、2、3、4、5、6、7。订单2的容器数量为3,容器编号为8、9、10。订单3的容器数量为5,容器编号为11-15。订单4的容器数量为8,容器编号为16-23。订单5的容器数量为9,容器编号为24-32。订单6的容器数量为6,容器编号为33-38。订单7的容器数量为9,容器编号为39-47。订单8的容器数量为6,容器编号为48-53。订单9的容器数量为11,容器编号为54-64。
假设导航线路信息中包含的订单顺序为订单9->订单8->订单7->订单6->订单5->订单4->订单3->订单2->订单1,在堆叠时,可以按照该订单顺序的倒序进行装车,即按照订单1->订单2->订单3->订单4->订单5->订单6->订单7->订单8->订单9这样的顺序装置。详细来说,假设第四堆叠分区是最靠近卸货口的分区,第一堆叠分区是距离卸货口最远的分区,那么在堆叠时,从第一堆叠分区开始堆叠,并且在第一堆叠分区先堆叠订单1的容器,即根据每层堆叠容器数量为4进行堆叠,第一层为编号为1-4的容器,第二层为编号为5-7的容器。通常在堆叠当前层时,要进行判断当前层是否达到该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例如在堆叠完订单1的7号容器之后,通过计数发现订单1的容器已全部堆叠完成,那么就判断一下当前层,即第二层是否达到层堆容器数量4,判断的结果是未达到,那么就在第二层继续堆叠订单2的编号为8的容器,然后在第三层堆叠订单2的编号为9和10的容器,然后发现订单2的容器已堆叠完成,就继续与前面类似的判断,发现当前层第三层未达到堆叠层数,就再判断一下第三层的容器数量是否达到层数容器数量4,判断的结果是未达到,所以就在第三层继续堆叠订单3的编号为11、12的容器,在第四层继续堆叠订单3的编号为13、14、15的容器。在第四层继续判断,根据判断的结果继续在第四层堆叠订单4的编号为16的容器。此时因为已经达到了第一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而订单4的容器还没有堆叠完,所以就在第一堆叠分区的前方相邻的堆叠分区,第二堆叠分区继续堆叠订单4的容器17-23,按照上述方式一次堆叠,最终,第二堆叠分区堆叠有17-32号容器,第三堆叠分区依次堆叠33-48号容器,第四堆叠分区依次堆叠49-64号容器。
在卸车时,就可以实现按照订单顺序卸车,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物品毫无顺序的堆放,导致卸车时寻找目标物品困难,找到之后要挪开其它挡住目标物品的物品又浪费精力又浪费时间,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堆叠方法效率较高,运输成本也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容器可以不编号,也可以进行编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便于说明,对容器进行了编号,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每个订单的容器集合的起始容器上贴标签,便于智能设备识别每个订单的起始容器,然后智能设备可以计数堆叠的该订单的容器数量,然后根据标签上携带的该订单的容器数量印证是否将该订单的容器全部堆叠完成,所以可以不用在每个容器上贴标签或者对容器进行编号。
在贴标签之后,驾驶员按照订单顺序送货,每到一个订单坐标,在打开卸货车门时,正好可以看到该订单的物品,可以通过标签快速的进行订单确认,并且可以通过标签中包含的容器数量,按容器数量和堆叠顺序就可以快速的找到该订单的全部容器,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每层堆叠的规则有多种,既可以顺时针堆叠,也可以逆时针堆叠,例如如图6所示,如果是顺时针堆叠,那么堆叠的顺序就是a1、a2、a3、a4、a5、a6、a7。如果是逆时针堆叠,那么堆叠的顺序就可以是a3、a2、a1、a4、a7、a6、a5。当然,也可以是其它规则,例如堆叠的顺序是a2、a3、a1、a4、a6、a7、a5。
可选的,当堆叠完成后,可以通过短信方式或者是图文方式将步骤S104中堆叠的规则告知驾驶员,驾驶员清楚的知道堆叠方案,以便驾驶员掌握卸车顺序。
举例来说,控制装置300在确定出堆叠方案之后,可以将该运单的导航线路信息和堆叠方案发送给驾驶员对应的终端设备,例如驾驶员终端上安装有客户端,当驾驶员在客户端上点击开始配送的按钮时,客户端就会从控制装置300获取堆叠方案和导航线路信息并且显示出来,如此一来,配送的驾驶员就可按照该导航线路信息中的订单顺序进行送货,以实现顺序卸载的目的。
以下再从堆叠规则的角度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堆叠方法,请参考图8所示,堆叠方法包括:
步骤S201,从远离车厢的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的方向,依次堆叠运单的导航线路指示的订单顺序的倒序排列的每个订单的容器;
步骤S202,在同一个堆叠分区需要堆叠至少两个订单的容器时,按照所述至少两个订单在所述订单顺序的倒序排列依次从下往上堆叠所述至少两个订单的容器,使得所述至少两个订单中顺序靠后的订单的容器堆叠在顺序靠前的订单的容器之上;
步骤S203,在一个堆叠分区堆叠当前订单的容器达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未全部堆叠完成时,在所述一个堆叠分区的相邻堆叠分区继续堆叠所述当前订单的剩余容器。
其中,在步骤S203中,所述一个堆叠分区的相邻堆叠分区,可以是侧方相邻堆叠分区,例如是所述一个堆叠分区的左侧相邻堆叠分区,也可以是所述一个堆叠分区的右侧相邻堆叠分区。所述一个堆叠分区的相邻堆叠分区,也可以是前方相邻堆叠分区。
该堆叠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请参考前述对步骤S104的描述,为了节约说明书的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由以上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堆叠方法通过根据导航线路信息中包含的订单顺序、每个堆叠分区的层堆容器数量和堆叠层数以及尾堆容器数量,将每个订单的容器按照预设规则堆叠到堆叠分区,使得订单顺序的倒序的订单的容器从远离车辆厢体的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卸货口的堆叠分区依次堆叠,且在同一个堆叠分区堆叠有至少两个订单的容器时,至少两个订单中顺序靠后的订单的容器堆叠在顺序靠前的订单的容器之上,从而一方面实现车辆按照订单顺序的倒序装车,进而可以实现按照订单顺序的顺序卸车,提高了卸车效率;另一方面实现了在车辆厢体中的空间堆叠,提高了车效率。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控制装置300执行图2所述的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的分布式优化方法时,接收器306,用于获取与预设车辆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运单,每个所述运单包括一个订单集合、导航线路信息、运单容器总数量以及符合所述预设车辆类型的预设车辆。
其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接收器306之前,所述处理器304还用于根据所述订单对应的商品的商品特征确定所述预设车辆类型;确定所述预设车辆类型对应的车辆厢体上的堆叠分区;确定每个所述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和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在接收器306之前,所述处理器304还用于根据所述堆叠分区、所述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和所述层堆容器数量计算所述预设车辆类型的最大盛装容器数量;将所述最大盛装容器数量和所述预设车辆类型发送给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最大盛装容器数量和所述预设车辆类型生成所述至少一个运单。
所述处理器304用于获取所述预设车辆的车辆厢体中的堆叠分区信息,所述堆叠分区信息包括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以及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
以及还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以及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与所述运单容器总数量确定装车顺序中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尾堆容器数量;其中,所述尾堆容器数量用于表征装车结束点;
以及还用于根据所述导航线路信息中包含的订单顺序、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和所述堆叠层数、所述尾堆容器数量,控制所述智能设备将每个所述订单的容器按照预设规则堆叠到所述堆叠分区,使得所述订单顺序的倒序的订单的容器从远离所述车辆厢体的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依次堆叠,且在同一个堆叠分区堆叠有至少两个订单的容器时,所述至少两个订单中顺序靠后的订单的容器堆叠在顺序靠前的订单的容器之上。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任意两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和所述堆叠层数均相同,所述处理器304还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和所述堆叠层数计算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容器总数量;利用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容器总数量对所述运单容器总数量进行取模运算,获得装车顺序中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尾堆容器数量。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304还用于控制所述智能设备从远离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的方向,按照所述层堆容器数量、所述堆叠层数,依次堆叠所述订单顺序的倒序排列的每个订单的容器;其中,在堆叠当前订单的容器的过程中,确定当前的堆叠分区的当前堆叠层数是否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以及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是否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未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已经全部堆叠完,且所述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是否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控制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当前层继续堆叠下一个订单的容器;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未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已经全部堆叠完,且所述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已经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则控制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当前层的上面一层继续堆叠下一个订单的容器;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未堆叠完,则控制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当前的堆叠分区的相邻堆叠分区按照所述相邻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层数和所述层堆容器数量继续堆叠所述当前订单的剩余容器。
其中,所述在所述当前的堆叠分区的相邻堆叠分区按照所述相邻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层数和所述层堆容器数量继续堆叠所述当前订单的剩余容器,包括:在所述当前的堆叠分区的侧方相邻堆叠分区按照所述相邻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层数和所述层堆容器数量继续堆叠所述当前订单的剩余容器。
请参阅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所述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装置400包括获取模块410、第一处理模块420、第二处理模块430和控制模块440。
获取模块410,用于获取至少一个运单,每个所述运单包括一个订单集合、导航线路信息、运单容器总数量、车辆厢体中的堆叠分区信息,所述堆叠分区信息包括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容器总数量和堆叠层数;每个所述订单包括订单容器总数量。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获取模块410之前,还包括第一确定单元,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订单对应的商品的商品特征确定所述预设车辆类型;确定所述预设车辆类型对应的车辆厢体上的堆叠分区;确定每个所述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和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在获取模块410之前,还包括第二确定单元,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堆叠分区、所述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和所述层堆容器数量计算所述预设车辆类型的最大盛装容器数量;将所述最大盛装容器数量和所述预设车辆类型发送给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最大盛装容器数量和所述预设车辆类型生成所述至少一个运单。
第一处理模块420,用于获取所述预设车辆的车辆厢体中的堆叠分区信息,所述堆叠分区信息包括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以及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任意两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和所述堆叠层数均相同时,所述第一处理模块420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和所述堆叠层数计算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容器总数量;利用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容器总数量对所述运单容器总数量进行取模运算,获得装车顺序中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尾堆容器数量。
第二处理模块430,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以及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与所述运单容器总数量确定装车顺序中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尾堆容器数量;其中,所述尾堆容器数量用于表征装车结束点。
控制模块440,用于根据所述导航线路信息中包含的订单顺序、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和所述堆叠层数、所述尾堆容器数量,将每个所述订单的容器按照预设规则堆叠到所述堆叠分区,使得所述订单顺序的倒序的订单的容器从远离所述车辆厢体的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依次堆叠,且在同一个堆叠分区堆叠有至少两个订单的容器时,所述至少两个订单中顺序靠后的订单的容器堆叠在顺序靠前的订单的容器之上。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模块440具体用于从远离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的方向,按照所述层堆容器数量、所述堆叠层数,依次堆叠所述订单顺序的倒序排列的每个订单的容器;其中,在堆叠当前订单的容器的过程中,确定当前的堆叠分区的当前堆叠层数是否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以及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是否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未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已经全部堆叠完,且所述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是否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在所述当前层继续堆叠下一个订单的容器;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未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已经全部堆叠完,且所述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已经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则在所述当前层的上面一层继续堆叠下一个订单的容器;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未堆叠完,则在所述当前的堆叠分区的相邻堆叠分区按照所述相邻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层数和所述层堆容器数量继续堆叠所述当前订单的剩余容器。
其中,可以通过在所述当前的堆叠分区的侧方相邻堆叠分区按照所述相邻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层数和所述层堆容器数量继续堆叠所述当前订单的剩余容器。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所述的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场景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Claims (9)

1.一种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与预设车辆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运单,每个所述运单包括一个订单集合、导航线路信息、运单容器总数量以及符合所述预设车辆类型的预设车辆;
获取所述预设车辆的车辆厢体中的堆叠分区信息,所述堆叠分区信息包括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以及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
根据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以及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与所述运单容器总数量确定装车顺序中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尾堆容器数量;其中,所述尾堆容器数量用于表征装车结束点;
根据所述导航线路信息中包含的订单顺序、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和所述堆叠层数、所述尾堆容器数量,将每个所述订单的容器按照预设规则堆叠到所述堆叠分区,使得所述订单顺序的倒序的订单的容器从远离所述车辆厢体的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依次堆叠,且在同一个堆叠分区堆叠有至少两个订单的容器时,所述至少两个订单中顺序靠后的订单的容器堆叠在顺序靠前的订单的容器之上;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导航线路信息中包含的订单顺序、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和所述堆叠层数以及所述尾堆容器数量,将每个所述订单的容器按照预设规则堆叠到所述堆叠分区,包括:
从远离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的方向,按照所述层堆容器数量、所述堆叠层数,依次堆叠所述订单顺序的倒序排列的每个订单的容器;
其中,在堆叠当前订单的容器的过程中,确定当前的堆叠分区的当前堆叠层数是否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以及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是否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
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未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已经全部堆叠完,且所述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未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在所述当前层继续堆叠下一个订单的容器;
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未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已经全部堆叠完,且所述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已经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则在所述当前层的上面一层继续堆叠下一个订单的容器;
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未堆叠完,则在所述当前的堆叠分区的相邻堆叠分区按照所述相邻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层数和所述层堆容器数量继续堆叠所述当前订单的剩余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和所述堆叠层数均相同,所述根据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以及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与所述运单容器总数量确定装车顺序中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尾堆容器数量,包括:
根据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和所述堆叠层数计算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容器总数量;
利用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容器总数量对所述运单容器总数量进行取模运算,获得装车顺序中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尾堆容器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当前的堆叠分区的相邻堆叠分区按照所述相邻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层数和所述层堆容器数量继续堆叠所述当前订单的剩余容器,包括:
在所述当前的堆叠分区的侧方相邻堆叠分区按照所述相邻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层数和所述层堆容器数量继续堆叠所述当前订单的剩余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与预设车辆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运单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订单对应的商品的商品特征确定所述预设车辆类型;
确定所述预设车辆类型对应的车辆厢体上的堆叠分区;
确定每个所述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和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
所述获取所述预设车辆的车厢体中的堆叠分区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堆叠分区、所述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和所述层堆容器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与预设车辆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运单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堆叠分区、所述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和所述层堆容器数量计算所述预设车辆类型的最大盛装容器数量;
将所述最大盛装容器数量和所述预设车辆类型发送给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最大盛装容器数量和所述预设车辆类型生成所述至少一个运单。
6.一种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远离车厢的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的方向,依次堆叠运单的导航线路指示的订单顺序的倒序排列的每个订单的容器;
在同一个堆叠分区需要堆叠至少两个订单的容器时,按照所述至少两个订单在所述订单顺序的倒序排列依次从下往上堆叠所述至少两个订单的容器,使得所述至少两个订单中顺序靠后的订单的容器堆叠在顺序靠前的订单的容器之上;
在一个堆叠分区堆叠当前订单的容器达到所述一个堆叠分区的预设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未全部堆叠完成时,在所述堆叠分区的相邻堆叠分区继续堆叠所述当前订单的剩余容器;
其中,所述从远离车厢的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的方向,依次堆叠运单的导航线路指示的订单顺序的倒序排列的每个订单的容器,包括:
从远离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的方向,按照导航线路信息中包含的订单顺序,根据车辆箱体的堆叠分区信息中的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以及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以及装车顺序中的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尾堆容器数量,依次堆叠所述订单顺序的倒序排列的每个订单的容器,所述尾堆容器数量用于表征装车结束点,所述尾堆容器数量是根据运单容器总数量和所述堆叠分区信息中的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以及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确定的;
其中,在堆叠当前订单的容器的过程中,确定当前的堆叠分区的当前堆叠层数是否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以及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是否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
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未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已经全部堆叠完,且所述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未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在所述当前层继续堆叠下一个订单的容器;
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未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已经全部堆叠完,且所述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已经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则在所述当前层的上面一层继续堆叠下一个订单的容器;
所述在一个堆叠分区堆叠当前订单的容器达到所述一个堆叠分区的预设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未全部堆叠完成时,在所述堆叠分区的相邻堆叠分区继续堆叠所述当前订单的剩余容器,包括:
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未堆叠完,则在所述当前的堆叠分区的相邻堆叠分区按照所述相邻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层数和所述层堆容器数量继续堆叠所述当前订单的剩余容器。
7.一种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预设车辆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运单,每个所述运单包括一个订单集合、导航线路信息、运单容器总数量以及符合所述预设车辆类型的预设车辆;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预设车辆的车辆厢体中的堆叠分区信息,所述堆叠分区信息包括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以及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以及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与所述运单容器总数量确定装车顺序中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尾堆容器数量;其中,所述尾堆容器数量用于表征装车结束点;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导航线路信息中包含的订单顺序、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和所述堆叠层数、所述尾堆容器数量,将每个所述订单的容器按照预设规则堆叠到所述堆叠分区,使得所述订单顺序的倒序的订单的容器从远离所述车辆厢体的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依次堆叠,且在同一个堆叠分区堆叠有至少两个订单的容器时,所述至少两个订单中顺序靠后的订单的容器堆叠在顺序靠前的订单的容器之上;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从远离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的方向,按照所述层堆容器数量、所述堆叠层数,依次堆叠所述订单顺序的倒序排列的每个订单的容器;其中,在堆叠当前订单的容器的过程中,确定当前的堆叠分区的当前堆叠层数是否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以及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是否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未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已经全部堆叠完,且所述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未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在所述当前层继续堆叠下一个订单的容器;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未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已经全部堆叠完,且所述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已经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则在所述当前层的上面一层继续堆叠下一个订单的容器;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未堆叠完,则在所述当前的堆叠分区的相邻堆叠分区按照所述相邻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层数和所述层堆容器数量继续堆叠所述当前订单的剩余容器。
8.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器,用于获取与预设车辆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运单,每个所述运单包括一个订单集合、导航线路信息、运单容器总数量以及符合所述预设车辆类型的预设车辆;
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预设车辆的车辆厢体中的堆叠分区信息,所述堆叠分区信息包括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以及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
以及还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堆叠层数以及每层的层堆容器数量与所述运单容器总数量确定装车顺序中最后一个堆叠分区的尾堆容器数量;其中,所述尾堆容器数量用于表征装车结束点;
以及还用于根据所述导航线路信息中包含的订单顺序、所述每个堆叠分区的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和所述堆叠层数、所述尾堆容器数量,控制智能设备将每个所述订单的容器按照预设规则堆叠到所述堆叠分区,使得所述订单顺序的倒序的订单的容器从远离所述车辆厢体的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依次堆叠,且在同一个堆叠分区堆叠有至少两个订单的容器时,所述至少两个订单中顺序靠后的订单的容器堆叠在顺序靠前的订单的容器之上;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控制所述智能设备从远离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向靠近所述卸货口的堆叠分区的方向,按照所述层堆容器数量、所述堆叠层数,依次堆叠所述订单顺序的倒序排列的每个订单的容器;
其中,在堆叠当前订单的容器的过程中,确定当前的堆叠分区的当前堆叠层数是否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以及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是否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
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未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已经全部堆叠完,且所述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未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控制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当前层继续堆叠下一个订单的容器;
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未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已经全部堆叠完,且所述当前层堆叠的容器数量已经达到所述层堆容器数量,则控制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当前层的上面一层继续堆叠下一个订单的容器;
在所述当前堆叠层数达到所述堆叠层数且所述当前订单的容器未堆叠完,则控制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当前的堆叠分区的相邻堆叠分区按照所述相邻堆叠分区的所述堆叠层数和所述层堆容器数量继续堆叠所述当前订单的剩余容器。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518486.6A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9105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18486.6A CN108910553B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18486.6A CN108910553B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10553A CN108910553A (zh) 2018-11-30
CN108910553B true CN108910553B (zh) 2020-11-06

Family

ID=64409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1848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910553B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105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1935A (zh) * 2019-09-19 2020-01-03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基于rgv小车的出库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控制设备
CN110963319B (zh) * 2019-11-06 2020-11-24 南京大学 一种考虑卸货顺序的装车方法
CN110844494A (zh) * 2019-11-19 2020-02-28 云南和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叉车agv的高效搬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445180A (zh) * 2020-03-23 2020-07-24 海南金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货运车辆中货物摆放方式的优化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275222A (zh) * 2021-01-19 2022-04-05 湖北省烟草公司宜昌市公司 订单烟条凸轮自动码垛装置及其码垛方法
CN114155041A (zh) * 2021-12-10 2022-03-08 青晨(广州)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仿真模拟货物摆放的方法
CN115456526B (zh) * 2022-09-07 2024-02-27 北京天下先智创机器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存储容器盘点方法及货物存取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3321A (zh) * 2009-06-30 2009-12-02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车辆货物装载方法以及货物装载方案确定装置
JP5129799B2 (ja) * 2009-11-24 2013-01-3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需要予測装置及び需要予測方法
CN201901329U (zh) * 2010-12-21 2011-07-20 叶永鸿 升降式双层车载货架
CN103093331A (zh) * 2013-01-30 2013-05-08 北京枫桥众联科技有限公司 码垛方法及系统
CN105205556A (zh) * 2015-09-18 2015-12-30 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均衡任务分配的配送优化算法
CN107679673A (zh) * 2017-10-23 2018-02-09 杭州享运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流供应链的运输方法、终端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10553A (zh) 2018-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10553B (zh) 一种运单在车辆厢体中的堆叠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194646B (zh) 库存调度方法以及装置
CN108780529B (zh) 用于包装和配送优化的系统和方法
US20230331483A1 (en) Goods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system, storage medium, and program product
US20220250845A1 (en) Delivery system
JP2008037567A (ja) 仕分装置
US7945455B2 (en) Pharmaceutical distribu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JP6993449B2 (ja) 配送計画生成装置、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JP2023533283A (ja) 倉庫整理方法、装置、サーバ、ロボット、システ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CN111222819B (zh) 确定载货车辆的方法、仓储管理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2288376A (zh) 货物装载方案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25987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轻量级物流货物分拣运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002257A (zh) 仓储系统、仓储系统调度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815941A (zh) 一种拣货路径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JP4407833B2 (ja) 自動倉庫
CN115115300A (zh) 一种考虑三维装箱的循环取货路径规划方法
JP7360768B2 (ja) 配置支援システム、配置支援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1126643B (zh) 一种月台的预约方法、预约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13765A (zh) 一种订单处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796750B (zh) 货物入库方法、出库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3830478B (zh) 自动化入库和分拣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JP2560613B2 (ja) ピッキング作業支援装置
CN103269959B (zh) 拣选和运送方法
JP2005178958A (ja) 輸送車管理システム
JPH1017120A (ja) 資材、製品倉庫管理・制御装置及び資材、製品出入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