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5053B - 冷藏库 - Google Patents

冷藏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5053B
CN108885053B CN201780022291.6A CN201780022291A CN108885053B CN 108885053 B CN108885053 B CN 108885053B CN 201780022291 A CN201780022291 A CN 201780022291A CN 108885053 B CN108885053 B CN 1088850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vegetable compartment
cold air
refrigerator
vege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22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5053A (zh
Inventor
梅江将司
渡边正人
加藤知之
池田圣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0785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1543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0840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5788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261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6761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7/01433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7179477A1/ja
Publication of CN108885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50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5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50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冷藏库构成为冷气在蔬菜室内从其后部向前部流动。此外,冷藏库具有可前后自由滑动地设置在蔬菜室内的小物收纳容器(15)。在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和开口后端(15b)相对的蔬菜室的顶面设置有衬条(27、28),其封闭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后端(15a、15b)与蔬菜室的顶面之间的间隙。

Description

冷藏库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冷藏库,尤其涉及其蔬菜室的冷却构成。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家庭用冷藏库包括冷藏室、冷冻室和蔬菜室。蔬菜室具有蔬菜室容器,其通过蔬菜室门的拉出开闭而被拉出推入。蔬菜室容器在其后部的上面开口部分具有小物收纳容器。蔬菜室构成为具有由蔬菜室容器和小物收纳容器构成的2个收纳部,在蔬菜室容器和小物收纳容器的至少一者冷却保存收纳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27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冷藏库。在图27中,冷藏库100具有:蔬菜室101;拉出式的蔬菜室门102,其开闭蔬菜室101的前表面;蔬菜室容器103,其伴随蔬菜室门102的拉出开闭而被拉出推入;和小物收纳容器104,其前后可滑动地设置在蔬菜室容器103的后部的上面开口。
在这样的现有的冷藏库100中,在蔬菜室容器103收纳大蔬菜,在小物收纳容器104收纳水果和小蔬菜等。此外,收纳在各容器的蔬菜和水果等收纳物利用流经蔬菜室容器103和小物收纳容器104的外周的冷气被间接地冷却。具体而言,冷气从蔬菜室101的后方上部向下方的蔬菜室容器103输送,在从蔬菜室容器103的下方向前方通过后,被从蔬菜室容器103的下部前方向上方输送。之后,冷气通过配置在蔬菜室101的上部的吸入风路(未图示)并返回冷却器。由此,蔬菜室容器103和小物收纳容器104内的收纳物被冷却。
这样的现有的冷藏库100中,在蔬菜室容器103收纳并冷却大蔬菜,在小物收纳容器104收纳并冷却水果和小蔬菜等。像这样,在如上所述的现有的冷藏库100中,能够将收纳物分开放在蔬菜室容器103和小物收纳容器104而进行收纳冷却。并且,能够在比蔬菜室容器103的小物收纳容器104靠前方的部分收纳并冷却饮料水等的大型塑料瓶和利乐包等,易用性优异。
此外,蔬菜室容器103的上部载置有小物收纳容器104,其成为封闭蔬菜室容器103的上部开口的结构,所以能够限制冷却用的冷气直接流入蔬菜室容器103内并向冷却室循环。因此,能够不使蔬菜室容器103内的蔬菜干燥地保持新鲜度并进行冷却保存。
但是,载置在蔬菜室容器103的上部的小物收纳容器104的上表面保持开口的状态,所以蔬菜室101内的冷气的一部分流入其中并流动。因此,若收纳物的保存时间延长,则可能产生因为冷气的流动而造成的收纳物的干燥。
此外,蔬菜室容器103和小物收纳容器104一般由白色系的树脂形成,缺乏高级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592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55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能够跨长时间以与蔬菜室容器内的收纳物同等程度的新鲜度对小物收纳容器内的收纳物进行保存的冷藏库。
具体而言,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包括:冷藏库主体;设置于冷藏库主体的蔬菜室;和生成供给至蔬菜室的冷气的冷却器。蔬菜室具有由蔬菜室容器和载置在蔬菜室容器的上部的小物收纳容器构成的双层容器。蔬菜室构成为冷气从蔬菜室后部经由蔬菜室底部向蔬菜室前部流动,之后从蔬菜室前部上方向冷却器流动。此外,载放在蔬菜室容器的上部的小物收纳容器在上表面具有开口,并且具有开口前端和开口后端。在与开口前端和开口后端分别相对的蔬菜室的顶面设置有衬条(sash),其封闭小物收纳容器的开口前端和开口后端各自与蔬菜室的顶面之间的间隙。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从蔬菜室的后部向前部流动的冷气流入小物收纳容器内而从冷却室通过。由此,能够抑制小物收纳容器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的干燥,以适度的保湿状态或新鲜状态保存收纳物。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可以具有前侧的衬条和后侧的衬条。在该情况下,可以构成为利用前侧的衬条的下端和小物收纳容器的开口前端上表面从上下方向上封闭小物收纳容器的开口前端侧的间隙。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可以构成为通过后侧的衬条与开口后端的后表面在前后方向上接触而封闭小物收纳容器的开口后端侧的间隙。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小物收纳容器前后滑动时,将不再会碰撞到与开口前端和开口后端分别对应而设的前侧的衬条和后侧的衬条进而受到阻力。因此,能够抑制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的干燥,并且以较轻的力使小物收纳容器前后滑动,易用性提高。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可以构成为小物收纳容器前后可滑动地配置在蔬菜室容器的上方,并且,设置在蔬菜室的顶面的后侧的衬条通过与小物收纳容器的开口后端的后表面接触,而封闭小物收纳容器的开口后端与蔬菜室的顶面之间的间隙。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后侧的衬条可以具有能够安装到蔬菜室的顶面的安装部、和能够封闭小物收纳容器的开口后端的间隙的密封部。在该情况下,后侧的衬条构成为安装部的高度与密封部的高度成为实质上相同的高度。
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在例如由于老化以致衬条的密封部变形而无法恢复原有状态的情况下,小物收纳容器的开口后端的后表面也会维持与密封部压接的状态。因此,能够确实防止从小物收纳容器的后部向蔬菜室内供给的冷气流入小物收纳容器内。因此,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跨长时间确实抑制小物收纳容器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的干燥。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后侧的衬条可以安装为在与将小物收纳容器推入蔬菜室内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推入嵌合在设置于蔬菜室的顶面的卡合部内。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将小物收纳容器向后方推入而将后侧的衬条嵌入到蔬菜室的顶面的卡合部内,所以即使长时间使用以致衬条的嵌合安装力劣化,也能够防止后侧的衬条从蔬菜室的顶面脱落。因此,能够跨长时间确实抑制小物收纳容器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的干燥,提高冷藏库的可靠性。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前侧的衬条的下部可以具有柔软的鳍部。在该情况下,关于鳍部,以下端不会从小物收纳容器的开口的上端进入下方的方式对下端的尺寸进行设定。此外,鳍部可以配置为与小物收纳容器的开口前端的上端相对。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用鳍部封闭小物收纳容器的开口前端侧间隙,并且能够防止在小物收纳容器前后滑动时,收纳在小物收纳容器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与前侧的衬条的鳍部下端碰撞,或者能够大幅降低其概率。由此,能够减少小物收纳容器前后滑动时的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的损伤。此外,能够减少因为衬条与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的接触阻力而使载置在蔬菜室容器的上部的小物收纳容器在前后滑动时产生不便之类的情况。因此,能够提供很少出现在将蔬菜室容器拉出时,小物收纳容器依然留在冷藏库主体内之类的情况的、易用性好的冷藏库。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可以在蔬菜室的后部的左右任一侧设置冷气供给口。在该情况下,冷藏库构成为在与冷气供给口成为对角的蔬菜室的前侧上方位置设置有冷气吸入口,前侧的衬条封闭除冷气吸入口以外的小物收纳容器的开口前端与蔬菜室的顶面之间的间隙。
通过这样的结构,从冷气供给口供给到蔬菜室的冷气在载置小物收纳容器的蔬菜室容器的底面以对角线状流动,被吸入冷气吸入口。由此,能够大范围高效地冷却蔬菜室容器,且能够良好地冷却保存蔬菜室容器内的蔬菜以及小物收纳容器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而且,能够防止被吸入冷气吸入口的冷气的一部分从小物收纳容器的开口前端与蔬菜室顶面之间的间隙流入小物收纳容器内。由此,能够确实抑制小物收纳容器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的干燥,以新鲜的状态对其进行保存。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可以在小物收纳容器的前表面壁设置有湿度控制膜。
通过这样的结构,不仅可以抑制小物收纳容器内的冷气循环,还能够将小物收纳容器内维持在规定湿度。由此,能够更确实地防止收纳物的干燥并跨长时间以良好的状态保存收纳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8中的冷藏库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8中的冷藏库的图1的2-2线截面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的内部的结构的图。
图4是从正面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的内部的图。
图5是说明冷却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的冷气的流动的图。
图6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内的风路形成体的立体图。
图7是从下方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与冷冻室之间的分隔板和蔬菜室容器的立体图。
图8是从下方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与冷冻室之间的分隔板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和小物收纳容器收纳在蔬菜室内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将冷藏库在前后方向上剖断并从侧方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和小物收纳容器收纳在蔬菜室内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和小物收纳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和小物收纳容器收纳在蔬菜室内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和小物收纳容器收纳在蔬菜室内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和小物收纳容器收纳在蔬菜室内的状态的图10的B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和小物收纳容器收纳在蔬菜室内的状态的图10的C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16A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8中的冷藏库的设置于蔬菜室的顶面的前侧的衬条的放大截面图。
图16B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8中的冷藏库的后侧的衬条的放大截面图。
图17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和小物收纳容器收纳在蔬菜室内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8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和实施方式6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和小物收纳容器收纳在蔬菜室内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9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和实施方式6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和小物收纳容器收纳在蔬菜室内的状态的图18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20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4和实施方式7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和小物收纳容器收纳在蔬菜室内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21A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和小物收纳容器收纳在蔬菜室内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1B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和瓶支承件(bottlesupporter)的立体图。
图21C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中的冷藏库的小物收纳容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1D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中的冷藏库的小物收纳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2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设置于蔬菜室容器的分隔壁部的冷气通过孔的放大立体图。
图23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的其他例的截面图。
图24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设置于蔬菜室容器的分隔壁部的冷气通过孔的其他例的放大立体图。
图25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的另一例的截面图。
图26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的再一例的截面图。
图27是表示现有的冷藏库中的蔬菜室构成的立体图。
图28是用于说明现有的其他冷藏库中的蔬菜室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不被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主视图。图2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图1的2-2线截面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51包括将冷藏库51的内部与外部以隔热状态隔开的冷藏库主体1。冷藏库主体1在其内部具有被分隔为多个的贮藏室。
冷藏库主体1内的被分隔为多个的贮藏室根据其功能(例如设定为冷却温度而得到的冷却功能)被称为冷藏室2a、制冰室3、与制冰室3并排设置的切换室4、冷冻室5和蔬菜室6等。切换室4构成为能够在冷冻温度至冷藏温度间进行设定。
在位于冷藏库51的最上部的冷藏室2a的前表面开口部设置有对开式的隔热门7。隔热门7例如构成为在内部发泡充填有聚氨酯这样的发泡隔热材料。此外,冷藏室2a在其内部具有载放收纳物的搁板。
此外,在配置于冷藏室2a的下方的制冰室3、切换室4、冷冻室5和蔬菜室6各自的前表面开口部设置有拉出式的隔热门8。隔热门8也构成为在内部发泡充填有发泡隔热材料,密闭各贮藏室以使制冰室3、切换室4、冷冻室5和蔬菜室6内的冷气不向外部漏出。
冷藏库主体1形成为在金属制的外箱与树脂制的内箱之间例如填充有硬质发泡聚氨酯等隔热材料。此外,冷藏库主体1是至少一个面开口的长方体的箱体。冷藏库主体1具有隔断欲从外部气氛(大气)流入冷藏库主体1内部的热的功能。
蔬菜室6是配置在冷藏库主体1的最下部,主要目的在于蔬菜的冷藏,并维持在不使收纳物冻结的冷藏温度的贮藏室。此外,将蔬菜室6设定为冷藏库51的多个贮藏室中最高的温度。具体而言,例如设定为2℃~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的情况下,多个贮藏室的整体布局采用从冷藏库51的最上部依次为冷藏室2a、制冰室3和切换室4、冷冻室5、并且在最下层为蔬菜室6的配置结构,但不限于此。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在冷藏库主体1内的冷冻室5后方且蔬菜室6的上方配置有冷却室10。在冷却室10内配置有冷却器11,冷却器11冷却冷藏库主体1内的空气,进而生成用于冷却冷藏库51内的各贮藏室的冷气。此外,在冷却室10配置有风机9。冷藏库51构成为利用基于风机9产生的强制对流作用来进行冷却的间冷式(风冷式)的冷藏库。
接着,对蔬菜室6的内部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内部的图。图4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的内部的主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冷却蔬菜室的冷气的流动的图。图6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内的风路形成体的立体图。图7~图16B是用于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的各部分的图。
如图3所示,蔬菜室6形成为使用分隔板12将蔬菜室6与冷冻室5之间隔热分隔。在蔬菜室6设置有由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构成的双层容器,其利用拉出式的隔热门8拉出或推入。并且,在蔬菜室6内,在其与成为其顶面的分隔板12之间设置有风路形成体16,其形成冷气返回通路。此外,在蔬菜室6内的后侧上部设置有冷气供给口17,其供给来自冷却室10的冷气。
如图3所示,蔬菜室容器14设置为被分隔成在前部的前方空间14a、在后部的后方空间14b。即,蔬菜室容器14具有由前方空间14a和后方空间14b构成的收纳空间。在蔬菜室容器14中,前方空间14a配置为比后方空间14b低一层的状态。具体而言,蔬菜室6的底部形成为向进深侧上升的台阶状,蔬菜室容器14的底部也形成为进深侧高于跟前侧。并且,在蔬菜室容器14的进深侧配置有后方空间14b,在蔬菜室容器14的跟前侧配置有前方空间14a。此外,在蔬菜室容器14配置在蔬菜室6内的状态下,在蔬菜室容器14的底部与蔬菜室6底部之间形成形成通路部18,该通路部18供来自冷气供给口17的冷气流动。
蔬菜室容器14构成为与前方空间14a对应的部分的上方具有开口面14c,进而能够在与前方空间14a对应的部分收纳大型的塑料瓶(例如,2L的塑料瓶)等高度较高的对象物。此外,蔬菜室容器14构成为在与后方空间14b对应的部分收纳蔬菜。
进一步,如图4所示,蔬菜室容器14构成为在其前壁形成有冷气可以穿通的穿通孔部19,利用来自穿通孔部19的冷气冷却配置在蔬菜室容器14的前部的塑料瓶等。
此外,如图5所示,蔬菜室容器14在分隔前方空间14a与后方空间14b的分隔壁部20也形成有冷气可以穿通的冷气通过孔21。蔬菜室容器14构成为流经蔬菜室容器14的底部的冷气的一部分通过冷气通过孔21流入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冷却收纳在前方空间14a的塑料瓶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中,在分隔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与后方空间14b的分隔壁部20的上方嵌入有可拆装的分隔壁板22,前方空间14a的上部和后方空间14b的上部利用分隔壁板22被分隔。此外,在分隔壁板22设置有湿度控制膜23。
另一方面,小物收纳容器15构成为收纳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前后可滑动地载置在蔬菜室容器14的后方上部。具体而言,小物收纳容器15构成为由上面开口的箱型容器构成,载置在蔬菜室容器14的后方空间14b的上部,覆盖后方空间14b的上部开口以使冷气难以流入后方空间14b内。另外,小物收纳容器15也在其前壁部分设置有湿度控制膜23。另外,如图12所示,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方下部与蔬菜室容器14内的分隔壁板22上端之间形成有稍许间隙24。
蔬菜室容器14、分隔壁板22和小物收纳容器15均由透明的树脂形成,构成为能够透视内部。并且,如图12所示,在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外表面实施了细微的压纹25。另外,压纹25既可以设置在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内表面,或者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后壁面。
此外,如图11所示,在蔬菜室容器14的底面配置有底面盘26。底面盘26由不透明的材料,例如不锈钢等形成。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中,底面盘26由不锈钢板形成,如图11所示,2个底面盘26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隔着间隙铺设在蔬菜室容器14的底面。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在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和开口后端15b相对的蔬菜室顶面分别设置有衬条27、28。衬条27、28配置为封闭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与蔬菜室顶面之间的间隙和开口后端15b与蔬菜室顶面之间的间隙。
另外,在图9中,图示为衬条27、28设置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和开口后端15b侧,但这是为了易于理解衬条27、28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和开口后端15b的位置关系所进行的图示,衬条27、28如上所述,设置在蔬菜室6的顶面侧。
前侧的衬条27如图4所示,安装为封闭风路形成体16旁的蔬菜室6的顶面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之间的间隙t1(也可以参照图10)。如图14和图16A所示,前侧的衬条27由安装部27a和鳍部27b构成,其中,安装部27a具有大致U字状截面,鳍部27b具有柔软性。如图14所示,前侧的衬条27安装为安装部27a被压入嵌合于前侧卡合部29,该前侧卡合部29形成于蔬菜室6的顶面,且包括朝向后方(向后方突出)的凸部。此外,前侧的衬条27以如下方式安装在蔬菜室6的顶面的前侧卡合部29:鳍部27b的下端配置在与小物收纳容器15(收纳在蔬菜室6内的状态下)的开口前端15a的凸缘上表面相对的位置,并且鳍部27b的下端与开口前端15a的凸缘上表面几乎相接触。
进一步,前侧的衬条27的鳍部27b形成为鳍部27b的下端具有不会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上端进入下方的尺寸。此外,前侧的衬条27在鳍部27b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的上端部几乎相接触的位置以与上述上端部相对的方式配置。此外,前侧的衬条27构成为利用鳍部27b封闭蔬菜室6的顶面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之间的间隙t1。
另外,衬条27的鳍部27b下端优选为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的凸缘上表面无间隙地相接触。但是,也可以设置为产生冷气无法积极进出的程度的间隙,例如1~3mm左右的间隙。
此外,后侧的衬条28如图5所示,安装为封闭蔬菜室6的顶面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之间的间隙t2(也可以参照图10)。如图15和图16B所示,后侧的衬条28由安装部28a和密封部28b构成,其中,安装部28a具有大致U字状的截面,密封部28b是具有柔软性的圆弧鳍状的部件。后侧的衬条28安装为安装部28a压入嵌合于后侧卡合部30,该后侧卡合部30形成于蔬菜室6的顶面,且包括朝向前方(向前方突出的)凸部。此外,后侧的衬条28以密封部28b与小物收纳容器15(收纳在蔬菜室6内的状态下)的开口后端15b的凸缘后表面密接而封闭间隙t2的方式,安装在后侧卡合部30(其设置在蔬菜室6的顶面)。此外,后侧的衬条28构成为安装部28a与密封部28b(其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的凸缘后表面相接触)具有实质上相同的高度。
此外,如图4所示,在蔬菜室6与蔬菜室6的顶面之间形成冷气返回风通路的风路形成体16设置在从蔬菜室6的前面观察时的左侧的上部。风路形成体16在前表面具有前表面部16a,在前表面部16a设置有冷气吸入口32。如图3所示,冷气吸入口32位于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的上方,且比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端面靠前方的位置。冷气吸入口32与向蔬菜室6内供给冷气的冷气供给口17设置在对角线上。即,冷气吸入口32如上所述那样设置在蔬菜室6的前侧上方的左侧,配置为与设置在蔬菜室6的后侧上方的右侧的冷气供给口17位于对角线上。通过这样的结构,冷气在蔬菜室6的左右方向上大致均匀地遍布,并通过冷气吸入口32被吸入到风路形成体16内。
另外,冷气吸入口32优选为跨风路形成体16的宽度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地形成,冷气吸入口32的直径的大小优选为儿童的手指无法进入的程度的大小。
此外,风路形成体16由具有导热性的材料,具体而言,例如聚丙烯树脂(PP)成型。风路形成体16如图6所示,具有前表面部16a、侧表面部16b和平面部16c。前表面部16a具有向前方或后方倾斜的倾斜面,在侧表面部16b设置有备用冷气吸入口32a,在平面部16c设置有加强用的肋16d。
关于以如上方式构成的冷藏库51,以下对其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
在冷却器11生成的冷气利用风机9供给至冷藏室2a、冷冻室5和蔬菜室6,从设置在蔬菜室6后部的上方的冷气供给口17流出。
从蔬菜室6后部上方的冷气供给口17流出的冷气如图5中的风路W1所示,通过蔬菜室6内的小物收纳容器15和蔬菜室容器14的后方,向蔬菜室容器14的下方流动。冷气在蔬菜室6内从蔬菜室容器14的下方的后方向前方流动。之后,在蔬菜室6内,冷气在蔬菜室容器14前方从下方向上方流动。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中,如上所述,冷气以从设置在蔬菜室6的后部上方的右侧的冷气供给口17流经蔬菜室6内而流向设置在蔬菜室6的前部上方的左侧的冷气吸入口32的方式在蔬菜室6内于对角线上流动。由此,能够大范围且高效地冷却蔬菜室容器14的底面,并冷却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的蔬菜和塑料瓶等。
如图5中的风路W2所示,向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的上方流动而来的冷气通过蔬菜室容器14前壁的穿通孔部19(图4),流入到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由此,流入到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的冷气进一步冷却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的前部的前方空间14a的塑料瓶P。
并且,如图5中的风路W3所示,该冷气朝向配置在前方空间14a的上方的风路形成体16的冷气吸入口32流动,从冷气吸入口32通过并通过风路形成体16后,返回冷却器11。
此时,载置在蔬菜室容器14的后方空间14b上部的小物收纳容器15会与蔬菜室容器14一同被流经蔬菜室6内的冷气冷却。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中,小物收纳容器15因为利用衬条27、28封闭了开口前端15a和开口后端15b与蔬菜室6的顶面的间隙t1、t2(图10),所以能够防止冷气的流入,实现良好的冷却保存。
即,因为利用衬条28封闭了小物收纳容器15的后侧的开口后端15b与蔬菜室6的顶面的间隙t2,所以能够防止从蔬菜室6的后方的冷气供给口17供给的冷气流入小物收纳容器15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中,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侧的开口前端15a与蔬菜室6的顶面的间隙t1也利用前侧的衬条27而被封闭。因此,通过这样的结构,如图5的W2所示,能够防止流入到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的冷气的一部分流入小物收纳容器15内。此外,还能够防止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冷气被吸入冷气吸入口32。
因此,在小物收纳容器15内,冷气成为几乎静止的状态,即使有极少的冷气经由没有被前侧的衬条27完全封闭的稍许的间隙进出,也不会发生大部分的冷气从小物收纳容器15内进出的情况。
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的因冷气流动而产生的干燥,能够与后方空间14b(其设置在蔬菜室容器14)内的蔬菜同样,以保持为适宜的湿度的状态进行良好地保存。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中,如图10所示,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表面壁设置有湿度控制膜23。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没有冷气的循环而冷气滞留,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湿度也会维持在最佳的湿度范围。因此,不仅不会使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干燥,还能够在适宜的湿度中保持新鲜并实现长时间冷却保存。
此点对于蔬菜室容器14的后方空间14b而言也相同,能够通过设置在分隔壁板22(其将蔬菜室容器14内分隔为前方空间14a和后方空间14b)的湿度控制膜23将后方空间14b内的湿度维持在最佳的范围。因此,能够不使蔬菜室容器14内的蔬菜干燥地在适宜的湿度中保持新鲜并实现长时间冷却保存。
此外,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即使没有冷气的进出也能够被良好地冷却。
即,小物收纳容器15利用蔬菜室容器14内的冷气和向冷却器11流动的风路形成体16内的冷气等被从上下冷却。另一方面,蔬菜室容器14内的冷气利用在蔬菜室6内于对角线上流动的冷气,将容器内整个区域大致均匀地冷却。此外,风路形成体16内的冷气经由分隔板12受到来自冷冻室5的冷辐射,而维持在低温。由此,能够良好地冷却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
若详述,则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构成为在蔬菜室6的后部上方的右侧设置有冷气供给口17,并且在前部上方的左侧设置有成为冷气吸入口的冷气吸入口32,冷气在蔬菜室6内于对角线上流动。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大范围且高效地冷却蔬菜室容器14。其结果是,能够使蔬菜室容器14内以整个区域大致均匀的方式被适宜地冷却,位于其上部的小物收纳容器15也能够在整个区域被良好地冷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中,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上方配置有分隔蔬菜室6和冷冻室5的分隔板12,在其正下方配置有风路形成体16。通过这样的结构,从风路形成体16通过并向冷却器11流动的冷气受到冷冻室5的影响而维持在低温,加之来自冷冻室5的冷辐射,小物收纳容器15从上方也得以被适宜地冷却。特别是,风路形成体16由聚丙烯等具有导热性的材料形成,所以能够向小物收纳容器15内高效地辐射流经风路形成体16的冷气的冷辐射,所以能够有望获得良好的冷却。
因此,关于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即使冷气不进入小物收纳容器15内,也能够适宜地在不过度冷却的程度内进行冷却。
此外,设置在蔬菜室顶面的后侧的衬条28以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的凸缘后表面相对的方式配置。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小物收纳容器15收纳在蔬菜室6内的状态下,衬条28的密封部28b压接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的凸缘后表面,进而成为在前后方向上无间隙地密闭蔬菜室6的顶面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之间的间隙t2的状态。
因此,即使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像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这样位于蔬菜室6后部上方的冷气供给口17附近,来自冷气供给口17的冷气易于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进入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情形中,也能够确实防止冷气进入小物收纳容器15内。由此,能够确实防止由于冷气进入小物收纳容器15内并向冷却器11循环而产生的小蔬菜等的干燥。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中,能够使冷气供给口17保持在蔬菜室6的后部上方开口的状态,所以不需要设置将冷气引导至蔬菜室6的底部附近的引导部件等,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此外,后侧的衬条28的截面呈U字状的安装部28a嵌合并安装在后侧卡合部30内,该后侧卡合部30设置于蔬菜室6的顶面并包括朝向前方的凸部。通过这样的结构,由于小物收纳容器15的拉出推入而施加在安装部28a上的来自小物收纳容器15的推压压力会作用为使安装部28a进一步嵌入到后侧卡合部30的朝向前方的凸部。
换言之,后侧的衬条28的安装部28a在与将小物收纳容器15推入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进行嵌合,所以通过将小物收纳容器15推入蔬菜室6内而施加在衬条28上的推压压力会如上文所述那样使安装部28a进一步嵌入到后侧卡合部30的朝向前方的凸部。因此,即使长时间使用冷藏库51,也能够防止衬条28从蔬菜室6的顶面的后侧卡合部30脱落。
特别是,安装有衬条28的蔬菜室6的顶部受到冷冻室5的影响而低温化,所以衬条28的安装部28a也低温化而发生塑性变形,以致易于脆弱化。因此,在衬条28与蔬菜室6的顶面的卡合构成为在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滑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进行的情况下,衬条28可能会由于从小物收纳容器15施加的推压压力而脱落。但是,如果像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这样,衬条28与蔬菜室6的顶面的卡合构成为在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滑动方向实质上相同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后方向)上进行,则无脱落之虞,能够跨长时间防止衬条28的脱落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中,衬条28的密封部28b构成为与安装部28a(其嵌合在蔬菜室6的顶面的后侧卡合部30内)具有实质上相同的高度。通过这样的结构,被推压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的凸缘后表面的密封部28b成为朝向安装部28a在大致同一条线上压缩变形的情形。由此,能够跨长时间确保良好的密封性。
即,在衬条28的密封部28b设置为从安装部28a的上部向下方垂下的情况下,密封部28b被推压在小物收纳容器15,相对于安装部28a倾斜变形。密封部28b可能随时间经过成为相对于安装部28a保持倾斜变形的状态,而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的后表面之间产生间隙。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密封部28b的变形得到了抑制,密封部28b会持续压接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的凸缘后表面,能够确保良好的密封性。
因此,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的衬条28的结构,关于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能够跨长时间确实地抑制其干燥,在保持适度的湿度的状态下以新鲜的状态进行保存,能够提高冷藏库51的可靠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中,封闭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侧的开口前端15a与蔬菜室顶面之间的间隙t1的前侧的衬条27构成为:在鳍部27b下端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的上端部相对的状态下,衬条27在上下方向上封闭间隙t1。此外,前侧的衬条27形成为具有鳍部27b下端不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上端插入到下方的尺寸。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在小物收纳容器15前后滑动时,收纳在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与前侧的衬条27的下端缘碰撞,或者能够大幅降低其概率。因此,能够减少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的损伤。
此外,能够降低因衬条27与收纳物的接触阻力而使载置在蔬菜室容器14的上部的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后滑动产生不便等的问题的发生频率。例如,能够降低在蔬菜室容器14被从蔬菜室6拉出时,小物收纳容器15由于衬条27与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的接触阻力而依然留在冷藏库主体1内,以致不得不另行进行拉出操作之类的不便的产生,能够提供易用性好的冷藏库。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中,从至此为止的说明可知,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侧的间隙t1利用衬条27的鳍部27b的下端和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上表面在上下方向上被封闭。此外,开口后端15b侧的间隙t2通过衬条28的密封部28b与开口后端15b的后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的接触被封闭。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小物收纳容器15前后滑动时,开口前端15a受到来自衬条27的接触阻力,或开口后端15b受到来自衬条28的接触阻力。因此,能够以较轻的力使小物收纳容器15前后滑动,易用性提高。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能够不使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干燥,而以适度的湿度进行冷却。
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还兼具如下所示的作用效果。
首先,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在比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端面靠前方的部分设置有冷气返回用的冷气吸入口32。通过这样的结构,可具有即使冷却运转停止时,也能够不使蔬菜室容器14的后方空间14b内的蔬菜过度冷却而仅高效地冷却前方空间14a的塑料瓶等的优点。
即,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会为了蔬菜室6内的温度调节而使冷气的流动暂时停止,以抑制蔬菜室6内的温度过度下降,但此时,如图5中的风路W4所示,冷气可能会通过风路形成体16逆流回来。此时,逆流回来的冷气如图5中的风路W4所示,会从前方空间14a的上方的冷气吸入口32向前方空间14a流入。其结果是,能够仅对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前部的前方空间14a的塑料瓶P高效地进行冷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中,在蔬菜室容器14的分隔壁部20设置有冷气通过孔21。通过这样的结构,如图5和图12的风路W5所示,在蔬菜室容器14的底部向前方流动的冷气的一部分碰撞到形成在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与后方空间14b之间的分隔壁部20的台阶部而分流,从冷气通过孔21向前方空间14a流入。
来自分隔壁部20的冷气通过孔21的冷气被供给到配置在前方空间14a的塑料瓶P等的下部。由此,仅靠从蔬菜室容器14前壁的穿通孔部19向风路形成体16的冷气吸入口32流动的冷气无法充分冷却的塑料瓶的下部也能够冷却。因此,能够将配置在前方空间14a的塑料瓶等整体高效地冷却。
进一步,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的蔬菜室容器14构成为其后方空间14b的上表面部利用小物收纳容器15被封闭。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冷气直接流入后方空间14b。因此,能够抑制因冷气直接流动而可能造成的后方空间14b内的蔬菜的干燥,能够将后方空间14b内保持在适度的湿度,所以能够实现蔬菜的良好的冷却保存。
进一步,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与后方空间14b之间利用分隔壁部20和分隔壁板22被分隔。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阻止流入到前方空间14a的冷气向后方空间14b流入,能够使冷气保持原样向前方空间14a的上方的冷气吸入口32流动。因此,该冷气难以向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的后部的后方空间14b的蔬菜流动,能够不使收纳的蔬菜过度冷却地适度地冷却。
如以上说明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对于收纳有塑料瓶P等的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能够利用通过的冷气进行积极地冷却,并且,对于收纳有蔬菜的蔬菜室容器14的后方空间14b以及收纳有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的小物收纳容器15,能够不使冷气进入地在不过度冷却的程度内进行冷却。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通过冷气从后方空间14b的底部附近流入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而从前方空间14a的下部对收纳在前方空间14a内部的收纳物进行冷却。此外,利用从蔬菜室容器14的前壁前方向蔬菜室6的上部的冷气吸入口32流动的冷气,对收纳在前方空间14a内部的收纳物的上部进行冷却。由此,能够有效地对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的收纳物进行冷却。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的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由透明的材料形成。通过这样的结构,与现有的由不透明的材料构成的容器相比,能够营造出具有深度的重厚感,美观性强,能够使冷藏库的品位提高并使之具有高级感。并且,将蔬菜室容器14从冷藏库主体1拉出时,能够从侧面看到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的进深侧部分的蔬菜等。特别是对于收纳在具有较深收纳空间的蔬菜室容器14的进深侧部分且上下叠放收纳的蔬菜等的下方的蔬菜等,即使不将其上方的蔬菜等拿起也能够看到,易用性提高。
此外,关于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的后壁面,特别是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面,从蔬菜室6的后部的冷气供给口17供给的冷气沿着其后壁外表面流动,所以会产生结露。若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由透明的材料形成,则该结露变得显眼,可能会有损通过透明化而得到的高级感。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中,对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实施了细微的压纹25,所以能够使该结露不再显眼,能够良好地维持通过透明化而得到的高级感。
此外,同样地,在蔬菜室容器14的底面部也会因冷气流动而产生结露,进一步,在后壁等产生的结露水会流下来。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中,该结露水会进入到配置在蔬菜室容器14内的底面的底面盘26下方的间隙而变得不可见,所以能够防止有损高级感。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1中,底面盘26由不锈钢材料形成。通过这样的结构,不仅可使结露水不可见,还能够大幅提高蔬菜室容器14底面的美观性,能够愈加提高通过将容器透明化而得以提升的高级感。
(实施方式2)
接着,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52进行说明。首先,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背景技术进行说明。
关于本公开中的上述现有的冷藏库100,蔬菜室容器103收纳并冷却大蔬菜,小物收纳容器104收纳并冷却水果和小蔬菜等。像这样,在如上所述的现有的冷藏库100中,能够将收纳物分开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03和小物收纳容器104并进行冷却。并且,能够在比蔬菜室容器103的小物收纳容器104靠前方的部分收纳并冷却饮料水等大型塑料瓶和利乐包(paper pack)等,易用性良好。
但是,现有的冷藏库100中的蔬菜室容器103和小物收纳容器104一般由白色系的树脂形成,缺乏高级感。
本公开是鉴于此点完成的,提供具有高级感的冷藏库。
即,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52的配置在蔬菜室内的蔬菜室容器由透明的树脂形成。此外,在与冷气供给口相对的蔬菜室容器的后壁面形成有压纹,上述冷气供给口在蔬菜室的后部具有开口。
通过这样的结构,设为透明的蔬菜室容器会营造出具有深度的重厚感,能够提高冷藏库的品位。此外,即使在从冷气供给口供给的冷气最先接触的蔬菜室容器的后壁面产生结露,因为在蔬菜室容器的后壁面实施了压纹,所以结露水变得不可见。由此,能供良好地保持通过将蔬菜室容器设为透明而得以提升的冷藏库的品位。
进一步,通过这样的结构,在蔬菜室容器被从冷藏库主体拉出时,能够从蔬菜室容器的侧面看到收纳在蔬菜室容器的进深侧部分的蔬菜等,所以能够提高易用性。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52进行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主视图。图2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8的冷藏库的图1的2-2线截面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52包括将冷藏库52的内部与外部以隔热状态隔开的冷藏库主体1。冷藏库主体1在其内部具有被分隔为多个的贮藏室。
冷藏库主体1内的被分隔为多个的贮藏室根据其功能(例如设定为冷却温度而得到的冷却功能)被称为冷藏室2a、制冰室3、与制冰室3并排设置的切换室4、冷冻室5和蔬菜室6等。切换室4构成为能够在冷冻温度至冷藏温度间进行设定。
在位于冷藏库52的最上部的冷藏室2a的前表面开口部设置有对开式的隔热门7。隔热门7例如构成为在内部发泡充填有聚氨酯这样的发泡隔热材料。此外,冷藏室2a在其内部具有载放收纳物的搁板。
此外,在配置于冷藏室2a的下方的制冰室3、切换室4、冷冻室5和蔬菜室6各自的前表面开口部设置有拉出式的隔热门8。隔热门8也构成为在内部发泡充填有发泡隔热材料,密闭各贮藏室以使制冰室3、切换室4、冷冻室5和蔬菜室6内的冷气不向外部漏出。
冷藏库主体1形成为在金属制的外箱与树脂制的内箱之间例如填充有硬质发泡聚氨酯等隔热材料。此外,冷藏库主体1是至少一个面开口的长方体的箱体。冷藏库主体1具有隔断欲从外部气氛(大气)流入冷藏库主体1内部的热的功能。
蔬菜室6是配置在冷藏库主体1的最下部,主要目的在于蔬菜的冷藏,并维持在不使收纳物冻结的冷藏温度的贮藏室。此外,将蔬菜室6设定为冷藏库52的多个贮藏室中最高的温度。具体而言,例如设定为2℃~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2的情况下,多个贮藏室的整体布局采用从冷藏库52的最上部依次为冷藏室2a、制冰室3和切换室4、冷冻室5、并且在最下层为蔬菜室6的配置结构,但不限于此。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2在冷藏库主体1内的冷冻室5后方且蔬菜室6的上方配置有冷却室10。在冷却室10内配置有冷却器11,冷却器11冷却冷藏库主体1内的空气,进而生成用于冷却冷藏库52内的各贮藏室的冷气。此外,在冷却室10配置有风机9。冷藏库52构成为利用基于风机9产生的强制对流作用来进行冷却的间冷式的冷藏库。
接着,对蔬菜室6的内部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内部的图。图4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的内部的主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冷却蔬菜室的冷气的流动的图。图6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内的风路形成体的立体图。图7~图16B是用于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的各部分的图。
此外,图17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和小物收纳容器收纳在蔬菜室内的状态的截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2中,如图3所示,蔬菜室6形成为使用分隔板12将蔬菜室6与冷冻室5之间隔热分隔。在蔬菜室6设置有由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构成的双层容器,其利用拉出式的隔热门8拉出或推入。此外,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由透明的材料形成。并且,在蔬菜室6内,在其与成为其顶面的分隔板12之间设置有风路形成体16,其形成冷气返回通路。此外,在蔬菜室6内的后侧上部设置有冷气供给口17,其供给来自冷却室10的冷气。
如图3所示,蔬菜室容器14设置为被分隔成在前部的前方空间14a、在后部的后方空间14b。即,蔬菜室容器14具有由前方空间14a和后方空间14b构成的收纳空间。在蔬菜室容器14中,前方空间14a配置为比后方空间14b低一层的状态。具体而言,蔬菜室6的底部形成为向进深侧上升的台阶状,蔬菜室容器14的底部也形成为进深侧高于跟前侧。并且,在蔬菜室容器14的进深侧配置有后方空间14b,在蔬菜室容器14的跟前侧配置有前方空间14a。此外,在蔬菜室容器14配置在蔬菜室6内的状态下,在蔬菜室容器14的底部与蔬菜室6底部之间形成形成通路部18,该通路部18供来自冷气供给口17的冷气流动。
蔬菜室容器14构成为与前方空间14a对应的部分的上方具有开口面14c,进而能够在与前方空间14a对应的部分收纳大型的塑料瓶(例如,2L的塑料瓶)等高度较高的对象物。此外,蔬菜室容器14构成为在与后方空间14b对应的部分收纳蔬菜。
进一步,如图4所示,蔬菜室容器14构成为在其前壁形成有冷气可以穿通的穿通孔部19,利用来自穿通孔部19的冷气冷却配置在蔬菜室容器14的前部的塑料瓶等。
此外,如图5所示,蔬菜室容器14在分隔前方空间14a与后方空间14b的分隔壁部20也形成有冷气可以穿通的冷气通过孔21。蔬菜室容器14构成为流经蔬菜室容器14的底部的冷气的一部分通过冷气通过孔21流入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冷却收纳在前方空间14a的塑料瓶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2中,在分隔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与后方空间14b的分隔壁部20的上方嵌入有可拆装的分隔壁板22,前方空间14a的上部和后方空间14b的上部利用分隔壁板22被分隔。此外,在分隔壁板22设置有湿度控制膜23。
另一方面,小物收纳容器15是用于收纳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的容器,前后可滑动地载置在蔬菜室容器14的后方上部。具体而言,小物收纳容器15构成为载置在蔬菜室容器14的后方空间14b的上部,覆盖后方空间14b的上部开口以使冷气难以流入后方空间14b内。另外,小物收纳容器15也在其前壁部分设置有湿度控制膜23。另外,如图12所示,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方下部与蔬菜室容器14内的分隔壁板22上端之间形成有稍许间隙24。
蔬菜室容器14、分隔壁板22和小物收纳容器15均由透明的树脂形成,构成为能够透视内部。并且,如图12所示,在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外表面实施了细微的压纹25。另外,压纹25既可以设置在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内表面,或者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后壁面。
此外,在蔬菜室容器14的底面配置有底面盘26。底面盘26由不透明的材料,例如不锈钢等形成。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2中,底面盘26由不锈钢板形成,如图11所示,2个底面盘26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隔着间隙铺设在蔬菜室容器14的底面。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在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和开口后端15b相对的蔬菜室顶面分别设置有衬条27、28。衬条27、28配置为封闭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与蔬菜室顶面之间的间隙和开口后端15b与蔬菜室顶面之间的间隙。
另外,在图9中,图示为衬条27、28设置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和开口后端15b侧,但这是为了易于理解衬条27、28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和开口后端15b的位置关系所进行的图示,衬条27、28如上所述,设置在蔬菜室6的顶面侧。
前侧的衬条27如图4所示,安装为封闭风路形成体16旁的蔬菜室6的顶面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之间的间隙t1(也可以参照图10)。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前侧的衬条27安装为具有大致U字状的截面的安装部27a被压入嵌合在前侧卡合部29,该前侧卡合部29形成于蔬菜室6的顶面,且包括朝向后方(向后方突出)的凸部。从安装部27a延伸的鳍部27b的下端构成为与小物收纳容器15(收纳在蔬菜室6内的状态下)的开口前端15a的凸缘上表面相对,且与该凸缘上表面几乎相接触。
进一步,前侧的衬条27形成为具有鳍部27b的下端不会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上端进入下方的尺寸。前侧的衬条27以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的上端部几乎相接触的形式与其相对,封闭蔬菜室顶面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之间的间隙t1。
另外,衬条27的鳍部27b下端优选为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的凸缘上表面无间隙地相接触,但也可以在鳍部27b的下端与开口前端15a的凸缘上面之间产生冷气无法积极进出的程度的间隙。
此外,如图5所示,后侧的衬条28安装为封闭蔬菜室6的顶面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之间的间隙t2。具体而言,图15所示,安装为具有大致U字状截面的安装部28a被压入嵌合在后侧卡合部30内,该后侧卡合部30形成于蔬菜室6的顶面且包括朝向前方(向前方突出的)的凸部。此外,后侧的衬条28构成为从安装部28a延伸的密封部28b与小物收纳容器15(收纳在蔬菜室6内的状态下)的开口后端15b的凸缘后表面密接而封闭间隙t2。此时,后侧的衬条28构成为安装部28a与密封部28b(其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的凸缘后表面相接触)具有实质上相同的高度。
此外,如图4所示,在蔬菜室6与蔬菜室6的顶面之间形成冷气返回风通路的风路形成体16设置在蔬菜室6的左侧的上部,在其前表面部16a设置有冷气吸入口32。
如图3所示,冷气吸入口32位于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的上方,且比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端面靠前方的位置。冷气吸入口32与向蔬菜室6内供给冷气的冷气供给口17设置在对角线上。即,冷气吸入口32形成为与冷气供给口17(其设置在蔬菜室6的后侧上方的右侧)位于对角线上。由此,构成为冷气在蔬菜室6的左右方向上大致均匀地遍布,且冷气通过冷气吸入口32被吸入到风路形成体16内。
关于如上述这样构成的冷藏库52,以下对其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52的设置在蔬菜室6内的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由透明的材料形成。通过这样的结构,与现有的由不透明材料构成的容器相比,蔬菜室容器14会营造出具有深度的重厚感,所以美观性优异,能够提升冷藏库品位而使之具有高级感。
此外,在蔬菜室容器14被从冷藏库主体1拉出时,能够从蔬菜室容器14的侧面看到分别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的进深侧部分的蔬菜等。特别是对于收纳在作为后方空间14b的蔬菜室容器14的进深侧部分且上下叠放收纳的蔬菜等的下方的蔬菜等,即使不将其上部的蔬菜等拿起也能够看到。因此,冷藏库52的易用性提高。
此外,关于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各自的后壁面,特别是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面,从蔬菜室6的后部的冷气供给口17供给的冷气沿着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的外表面流动,所以可能产生结露。若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由透明的材料形成,则结露变得显眼,可能会有损通过将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设为透明而得到的高级感。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2中,因为对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面实施了细微的压纹25,所以能够使结露不再显眼,进而能够良好地维持通过将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设为透明而获得的高级感。
此外,同样地,在蔬菜室容器14的底面部也会因冷气流动而产生结露,进一步,在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面等产生的结露水可能会流下来。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2中,该结露水会进入到配置在蔬菜室容器14内的底面的底面盘26下方的间隙而变得不可见,所以能够防止有损高级感。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2中,底面盘26由不锈钢板形成,所以不仅难以看到结露水,还能够大幅提高蔬菜室容器14底面的美观性。由此,能够愈加提高提供容器透明化而得以提升的高级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面的压纹25形成于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的外表面。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将蔬菜室容器14的内表面维持为圆滑面的状态进而更易于进行清扫等,能够提高便利性。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的冷藏库53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具有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52同样的结构和功能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而进行引用,并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8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和实施方式6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和小物收纳容器收纳在蔬菜室内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9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和实施方式6中的冷藏库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的冷藏库53中,代替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52中的压纹25,蔬菜室容器14构成为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具有隔热结构。
具体而言,构成为在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外表面侧隔开间隙36地安装有由透明树脂构成的隔热盖37,蔬菜室6的后壁具有双层壁。
通过这样的结构,从冷气供给口17向蔬菜室6供给的冷气最先接触的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成为隔热结构,所以能够抑制结露水的产生,进而能够防止因结露水附着而造成的品味下降。此外,能够良好地保持通过将蔬菜室容器14设为透明而得以提升的品位。
此外,通过将双层壁之间设为密闭状态,或者将双层壁的至少上部设为密闭状态,能够提高其隔热效果。由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因结露水附着而造成的品位下降。
其他的结构和作用效果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52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4)
接下来,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4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具有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52同样的结构和功能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而进行引用,并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20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4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和小物收纳容器收纳在蔬菜室内的状态的截面图。
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4中,代替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的冷藏库53中的由双层壁构成的隔热结构,在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外表面涂敷有隔热涂料38。
根据这样的结构,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的冷藏库53同样,从冷气供给口17向蔬菜室6供给的冷气最先接触的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为隔热结构,所以能够抑制结露水的产生,进而能够防止因结露水附着而造成的品味下降。由此,能够良好地保持通过将蔬菜室容器14设为透明而得以提升的冷藏库的品位。
其他构成和作用效果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52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2、53、54的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由透明的树脂形成,能够使之具有高级感。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2、53、54还兼具如下作用效果。
即,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2、53、54利用风机9向冷藏室2a、冷冻室5和蔬菜室6供给冷气,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蔬菜等收纳物被冷却。特别是,能够高效地冷却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的塑料瓶等。
若详述,则从蔬菜室6后部上方的冷气供给口17供给的冷气如图5的风路W1所示,在蔬菜室6内从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的后方通过并向蔬菜室容器14的下方流动。然后,冷气在蔬菜室6内从蔬菜室容器14的下方的后方向前方流动。之后,冷气在蔬菜室6内从蔬菜室容器14前方的下方向上方流动。通过冷气这样流动,能够冷却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的蔬菜和塑料瓶等。
如图5的风路W2所示,向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的上方流动而来的冷气通过蔬菜室容器14的前壁的穿通孔部19流入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由此,流入到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的冷气进一步冷却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前方的前方空间14a的塑料瓶P等。
进一步,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2、53、54中,在蔬菜室容器14的分隔壁部20设置有冷气通过孔21。通过这样的结构,如图5和图17的风路W5所示,在蔬菜室容器14的底部向前方流动的冷气的一部分碰撞到分隔壁部20(其形成于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与后方空间14b之间)的台阶部,从冷气通过孔21向前方空间14a流入。
从分隔壁部20的冷气通过孔21流入的冷气供给到配置在前方空间14a的塑料瓶P等的下部,进而能够冷却仅靠从蔬菜室容器14的前壁的穿通孔部19向风路形成体16的冷气吸入口32流动的冷气无法充分冷却的塑料瓶的下部。换言之,流入到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的底部附近的冷气能够从瓶子下部高效地冷却收纳在前方空间内的塑料瓶等收纳物。因此,能够将配置在前方空间14a的塑料瓶等整体高效地冷却。
如图5所示,如上所述冷却了塑料瓶下部的风路W5的冷气与风路W2的冷气合流,如风路W3所示,向配置在前方空间14a的上方的风路形成体16的冷气吸入口32流动,从冷气吸入口32通过并通过风路形成体16后,返回冷却器11。
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2、53、54中,设置在蔬菜室6的顶面的风路形成体16具有冷气返回用的冷气吸入口32,其位于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的上方且设置在比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端面靠前方的部分。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冷却运转停止时也能够不将蔬菜室容器14的后方空间14b内的蔬菜过度冷却而仅高效地冷却前方空间14a的塑料瓶等。
即,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2、53、54会为了蔬菜室6内的温度调节而使冷气的流动暂时停止,以抑制蔬菜室6内的温度过度下降,但此时,如图5示出的风路W4所示,冷气可能会通过风路形成体16逆流回来。此时,如风路W4所示,逆流回来的冷气从前方空间14a的上方的冷气吸入口32向前方空间14a流入。其结果是,能够仅对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前部的前方空间14a的塑料瓶P高效地进行冷却。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2、53、54构成为:如上所述,冷气流入收纳有塑料瓶等的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积极地冷却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另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2、53、54构成为冷气不直接流入收纳有蔬菜的蔬菜室容器14的后方空间14b以及收纳有水果和小蔬菜等的小物收纳容器15。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将蔬菜室容器14的后方空间14b和小物收纳容器15保持为适度的湿度,在不过度冷却的程度内对收纳物进行冷却。
若详述,则蔬菜室容器14的后方空间14b在其上部载置有小物收纳容器15而成为被封闭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冷气从蔬菜室容器14的后方空间14b的上部的开口部分出入。加之,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与后方空间14b之间利用分隔壁部20和分隔壁板22在物理上被分隔开来。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阻止流入到前方空间14a的冷气向后方空间14b流入,使冷气保持原样向前方空间14a上方的冷气吸入口32流动。因此,冷气更难流向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后部的后方空间14b的蔬菜,冷气的出入得到抑制。
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2、53、54中,在蔬菜室6的后部上方的右侧设置有冷气供给口17,并且在蔬菜室6的前部上方的左侧设置有冷气吸入口32,该冷气吸入口32成为吸入冷气的口。通过这样的结构,蔬菜室6内的冷气在蔬菜室容器14底面于对角线上流动。因此,能够大范围且高效地冷却蔬菜室容器14,即使冷气不直接进入也能够将其适宜地冷却。
因此,能够抑制因冷气流动而可能发生的后方空间14b内的蔬菜的干燥,并且保持适度的湿度而实现良好的冷却保存。
特别是,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2、53、54中,在将蔬菜室容器14内分隔为前方空间14a和后方空间14b的分隔壁板22上设置有湿度控制膜23。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没有冷气的循环而冷气滞留,也能够将后方空间14b内的湿度维持在更佳的湿度范围。因此,能够不使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内的后方空间14b的蔬菜干燥地在适宜湿度中保持新鲜并进行长时间冷却保存。
后述的小物收纳容器15也可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即,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表面壁设置有湿度控制膜23,所以即使没有冷气的循环而冷气滞留,也能够将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湿度维持在更佳的湿度范围。因此,不仅能够不使收纳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水果和小蔬菜等干燥,还能够在适宜湿度中保持新鲜并进行长时间冷却保存。
利用衬条27、28封闭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和开口后端15b与蔬菜室顶面的间隙t1、t2。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流经蔬菜室6内的冷气流入小物收纳容器15。
并且,如上所述,小物收纳容器15通过被大致均匀地冷却的蔬菜室容器14后方的后方空间14b内的冷气被从下方冷却,并且从上方能够通过在风路形成体16内向冷却器11流动的冷气和来自冷冻室5的冷辐射而被冷却。
因此,能够抑制因流经蔬菜室6内的冷气流入而可能产生的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的干燥,保持适度的湿度并实现良好的冷却保存。
像这样,关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2、53、54,收纳有塑料瓶P等的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能够利用通过的冷气被积极地冷却,而收纳有蔬菜的蔬菜室容器14的后方空间14b以及收纳有水果和小蔬菜等的小物收纳容器15不会有冷气直接流入,会在不过度冷却的程度内对蔬菜室容器14内和小物收纳容器15内进行冷却。
另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2、53、54中,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和开口后端15b与蔬菜室顶面之间设置有衬条27、28,其封闭间隙t1、t2。如上所述,该设计顾及到了不会由于衬条27、28的结构而阻碍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后滑动。
即,利用衬条27的鳍部27b下端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的上表面在上下方向上封闭开口前端15a侧的间隙t1。另一方面,通过衬条28的密封部28b与开口后端15b的后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的接触而封闭开口后端15b侧的间隙t2。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小物收纳容器15前后滑动时,能够防止开口前端15a受到与衬条27的接触阻力,或开口后端15b受到与衬条28的接触阻力。因此,能够以较轻的力使小物收纳容器15前后滑动,得到易用性良好的冷藏库。
此外,后侧的衬条28(其设置在蔬菜室6的顶面)配置为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的背面相对。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小物收纳容器15收纳在蔬菜室6内的状态下,衬条28的密封部28b压接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的凸缘后表面。由此,蔬菜室6的顶面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之间的间隙t2在前后方向上被无间隙地密闭。
因此,即使在像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2、53、54这样,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位于蔬菜室6后部上方的冷气供给口17附近,来自冷气供给口17的冷气易于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进入的情形下,也能够确实防止该冷气进入小物收纳容器15内。因此,能够确实防止由于冷气进入到小物收纳容器15内并向冷却器11循环而造成的小蔬菜等的干燥。
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2、53、54中,如上所述,能够使冷气供给口17保持在蔬菜室6的后部上方开口的状态,所以无需设置将冷气引导至蔬菜室6的底部附近的引导部件等,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此外,后侧的衬条28构成为安装部28a在与将小物收纳容器15推入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被嵌合到后侧卡合部30(其设置在蔬菜室6的顶面)内。因此,如上所述,会成为如下状态:通过推入小物收纳容器15而施加在衬条28的推压压力会使安装部28a进一步嵌入到后侧卡合部30的朝向前方(向前方突出)的凸部。由此,即使长时间使用冷藏库52、53、54,也能够防止衬条28从蔬菜室6的顶面的后侧卡合部30脱落。
此外,衬条28的密封部28b构成为与安装部28a(其嵌合在蔬菜室6的顶面的后侧卡合部30)具有实质上相同的高度。因此,推压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的凸缘后表面的密封部28b朝向安装部28a在实质上同一直线上压缩变形。由此,能够跨长时间确保良好的密封性。
即,在衬条28的密封部28b设置为从安装部28a的上部向下方垂下的情况下,密封部28b被推压在小物收纳容器15,相对于安装部28a倾斜变形。密封部28b可能随时间经过成为相对于安装部28a保持倾斜变形的状态,而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的后表面之间产生间隙。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密封部28b的变形得到了抑制,密封部28b会持续压接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的凸缘后表面,能够确保良好的密封性。
因此,能够跨长时间确实抑制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的干燥,在保持适度的湿度的状态下以新鲜的状态对其进行保存,能够提高冷藏库52、53、54的可靠性。
此外,封闭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侧的开口前端15a与蔬菜室顶面之间的间隙t1的前侧的衬条27形成为具有鳍部27b下端不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上端插入下方的尺寸。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在小物收纳容器15前后滑动时,收纳在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与前侧的衬条27的下端缘碰撞,或者能够大幅降低其概率。因此,能够降低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的损伤。
此外,能够降低因衬条27与收纳物的接触阻力而使载置在蔬菜室容器14的上部的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后滑动产生不便等的问题的发生频率。例如,能够降低在蔬菜室容器14被从蔬菜室6拉出时,小物收纳容器15由于衬条27与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的接触阻力而依然留在冷藏库主体1内,以致不得不另行进行拉出操作之类的不便的产生,能够提供易用性好的冷藏库。
如以上所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2、53、54包括冷藏库主体、设置在冷藏库主体的蔬菜室和设置在蔬菜室的蔬菜室容器。蔬菜室容器由透明的树脂形成,并且在蔬菜室容器的后壁面形成有压纹,上述蔬菜室容器的后壁面与设置在蔬菜室的后部的冷气供给口相邻。
通过这样的结构,设为透明的蔬菜室容器会营造出具有深度的重厚感,能够提高冷藏库的品位。
此外,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在从冷气供给口供给的冷气最先接触的蔬菜室容器的后壁面产生结露,因为在后壁面实施有压纹,所以也难以看到结露水。由此,能供良好地保持通过将蔬菜室容器设为透明而得以提升的冷藏库的品位。并且,在蔬菜室容器被从冷藏库主体拉出时,能够从蔬菜室容器的侧面看到收纳在蔬菜室容器的进深侧部的蔬菜等,能够提高易用性。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2、53、54在蔬菜室容器的底面隔着间隙设置有不透明的底面盘。
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在蔬菜室容器的底面产生结露或在蔬菜室容器的后壁面等产生的结露水向蔬菜室容器的底面流下来,结露水也会进入底面盘下方的间隙而变得不可见。由此,能够防止因结露水而损害冷藏库的高级感。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2、53、54的底面盘可以由不锈钢形成。
通过这样的结构,蔬菜室容器的底面的美观性大幅提升,配合通过将蔬菜室容器设为透明而获得的品位提升效果,能够大幅提升高级感。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2、53、54的蔬菜室可以构成为冷气从蔬菜室后部经由蔬菜室底部向蔬菜室前部上方流动。
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2、53、54中,小物收纳容器前后可滑动地配置在蔬菜室容器的后方上部。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2、53、54的小物收纳容器也可以与蔬菜室容器同样地由透明的树脂形成。
通过这样的结构,以在蔬菜室容器收纳大蔬菜,在小物收纳容器收纳水果和小蔬菜等的方式,将收纳物分置于蔬菜室容器和小物收纳容器内收纳,能够在发挥冷却方面的优势的同时提升冷藏库的品位。
进一步,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由于结露水而使从冷气供给口供给的冷气最先接触的蔬菜室容器的后壁面品味下降,可以得到兼具良好的易用性和高级感的冷藏库。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2、53、54也可以构成为代替压纹,使蔬菜室的后壁具有隔热结构。
通过这样的结构,因为蔬菜室容器的后壁具有隔热结构,所以能够抑制结露水的产生,能够防止因结露水附着而造成的品味下降,进而良好地保持通过将蔬菜室容器设为透明而得以提升的冷藏库的品位。
像以上这样,能够提供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2、53、54作为即使伴随冷却而产生结露,品位也能得到保持且具有高级感的冷藏库。
即,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2、53、54的蔬菜室容器由透明的树脂形成,所以能够具有高级感。此外,在易于附着结露的部分设置有压纹,由此,能够使结露水不再显眼,能够提供具有高级感的冷藏库。
因此,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52、53、54能够广泛适用于家庭用和商业用等各种种类和大小的冷藏库等。
(实施方式5)
接下来,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的冷藏库55进行说明。首先,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的背景技术进行说明。
关于本公开中的上述现有的冷藏库100,蔬菜室容器103收纳并冷却大蔬菜,小物收纳容器104收纳并冷却水果和小蔬菜等。像这样,在如上所述的现有的冷藏库100中,能够将收纳物分开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03和小物收纳容器104并进行冷却。并且,能够在比蔬菜室容器103的小物收纳容器104靠前方的部分收纳并冷却饮料水等大型塑料瓶和利乐包(paper pack)等,易用性良好。
但是,现有的冷藏库100中的蔬菜室容器103和小物收纳容器104一般由白色系的树脂形成,缺乏高级感。
本公开是鉴于此点完成的,提供具有高级感的冷藏库。
即,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的冷藏库55的配置在蔬菜室内的蔬菜室容器由透明的树脂形成。此外,在与冷气供给口相对的蔬菜室容器的后壁面形成有压纹,上述冷气供给口在蔬菜室的后部具有开口。此外,在蔬菜室容器的前方空间设置有瓶支承件,其对所收纳的塑料瓶等之间进行分隔。瓶支承件构成为能够定位并配置在蔬菜室容器的前方空间内的任意的位置。
通过这样的结构,设为透明的蔬菜室容器会营造出具有深度的重厚感,能够提高冷藏库的品位。此外,即使在从冷气供给口供给的冷气最先接触的蔬菜室容器的后壁面产生结露,因为在蔬菜室容器的后壁面实施了压纹,所以结露水变得不可见。由此,能供良好地保持通过将蔬菜室容器设为透明而得以提升的冷藏库的品位。
进一步,通过这样的结构,在蔬菜室容器被从冷藏库主体拉出时,能够从蔬菜室容器的侧面看到收纳在蔬菜室容器的进深侧部分的蔬菜等,所以能够提高易用性。
进一步,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根据收纳在蔬菜室容器的前方空间的塑料瓶等的形状和大小移动瓶支承件的位置而设置瓶支承件,所以能够稳定地将收纳于蔬菜室容器的前方空间的塑料瓶等收纳。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的冷藏库55进行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主视图。图2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8的冷藏库的图1的2-2线截面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的冷藏库55包括将冷藏库52的内部与外部以隔热状态隔开的冷藏库主体1。冷藏库主体1在其内部具有被分隔为多个的贮藏室。
冷藏库主体1内的被分隔为多个的贮藏室根据其功能(例如设定为冷却温度而得到的冷却功能)被称为冷藏室2a、制冰室3、与制冰室3并排设置的切换室4、冷冻室5和蔬菜室6等。切换室4构成为能够在冷冻温度至冷藏温度间进行设定。
在位于冷藏库55的最上部的冷藏室2a的前表面开口部设置有对开式的隔热门7。隔热门7例如构成为在内部发泡充填有聚氨酯这样的发泡隔热材料。此外,冷藏室2a在其内部具有载放收纳物的搁板。
此外,在配置于冷藏室2a的下方的制冰室3、切换室4、冷冻室5和蔬菜室6各自的前表面开口部设置有拉出式的隔热门8。隔热门8也构成为在内部发泡充填有发泡隔热材料,密闭各贮藏室以使制冰室3、切换室4、冷冻室5和蔬菜室6内的冷气不向外部漏出。
冷藏库主体1形成为在金属制的外箱与树脂制的内箱之间例如填充有硬质发泡聚氨酯等隔热材料。此外,冷藏库主体1是至少一个面开口的长方体的箱体。冷藏库主体1具有隔断欲从外部气氛(大气)流入冷藏库主体1内部的热的功能。
蔬菜室6是配置在冷藏库主体1的最下部,主要目的在于蔬菜的冷藏,并维持在不使收纳物冻结的冷藏温度的贮藏室。此外,将蔬菜室6设定为冷藏库55的多个贮藏室中最高的温度。具体而言,例如设定为2℃~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5的情况下,多个贮藏室的整体布局采用从冷藏库55的最上部依次为冷藏室2a、制冰室3和切换室4、冷冻室5、并且在最下层为蔬菜室6的配置结构,但不限于此。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5在冷藏库主体1内的冷冻室5后方且蔬菜室6的上方配置有冷却室10。在冷却室10内配置有冷却器11,冷却器11冷却冷藏库主体1内的空气,进而生成用于冷却冷藏库55内的各贮藏室的冷气。此外,在冷却室10配置有风机9。冷藏库55构成为利用基于风机9产生的强制对流作用来进行冷却的间冷式的冷藏库。
接着,对蔬菜室6的内部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内部的图。图4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的内部的主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冷却蔬菜室的冷气的流动的图。图6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内的风路形成体的立体图。图7~图16B是用于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的各部分的图。
如图3所示,蔬菜室6形成为使用分隔板12将蔬菜室6与冷冻室5之间隔热分隔。在蔬菜室6设置有由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构成的双层容器,其利用拉出式的隔热门8拉出或推入。并且,在蔬菜室6内,在其与成为其顶面的分隔板12之间设置有风路形成体16,其形成冷气返回通路。此外,在蔬菜室6内的后侧上部设置有冷气供给口17,其供给来自冷却室10的冷气。
如图3所示,蔬菜室容器14设置为被分隔成在前部的前方空间14a、在后部的后方空间14b。即,蔬菜室容器14具有由前方空间14a和后方空间14b构成的收纳空间。在蔬菜室容器14中,前方空间14a配置为比后方空间14b低一层的状态。具体而言,蔬菜室6的底部形成为向进深侧上升的台阶状,蔬菜室容器14的底部也形成为进深侧高于跟前侧。并且,在蔬菜室容器14的进深侧配置有后方空间14b,在蔬菜室容器14的跟前侧配置有前方空间14a。此外,在蔬菜室容器14配置在蔬菜室6内的状态下,在蔬菜室容器14的底部与蔬菜室6底部之间形成通路部18,该通路部18供来自冷气供给口17的冷气流动。
蔬菜室容器14构成为与前方空间14a对应的部分的上方具有开口面14c,进而能够在与前方空间14a对应的部分收纳大型的塑料瓶(例如,2L的塑料瓶)等高度较高的对象物。此外,蔬菜室容器14构成为在与后方空间14b对应的部分收纳蔬菜。
进一步,如图4所示,蔬菜室容器14构成为在其前壁形成有冷气可以穿通的穿通孔部19,利用来自穿通孔部19的冷气冷却配置在蔬菜室容器14的前部的塑料瓶等。
此外,如图5所示,蔬菜室容器14在分隔前方空间14a与后方空间14b的分隔壁部20也形成有冷气可以穿通的冷气通过孔21。蔬菜室容器14构成为流经蔬菜室容器14的底部的冷气的一部分通过冷气通过孔21流入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冷却收纳在前方空间14a的塑料瓶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5中,在分隔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与后方空间14b的分隔壁部20的上方嵌入有可拆装的分隔壁板22,前方空间14a的上部和后方空间14b的上部利用分隔壁板22被分隔。此外,在分隔壁板22设置有湿度控制膜23。
图21A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和小物收纳容器收纳在蔬菜室内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1B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和瓶支承件的立体图。图21C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中的冷藏库的小物收纳容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1D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中的冷藏库的小物收纳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21A和图21B所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的冷藏库55在前方空间14a设置有瓶支承件39,其对所收纳的塑料瓶间隔进行分隔。瓶支承件39的支承部40可拆装地安装为从上方插入蔬菜室容器14的前壁内侧的切口部41。在蔬菜室容器14的前壁的左右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切口部41,该切口部41配置为能够在蔬菜室容器14的前壁的左右方向上任意变更分隔位置。在支承部40设置有固定部40a,固定部40a固定在切口部41内。
另外,瓶支承件39并非必须的部件,如上所述,其被安装为能够拆装,所以在不需要时能够从蔬菜室容器14取下。
另一方面,小物收纳容器15是用于收纳水果和小蔬菜等的容器,能够前后可滑动地载置在蔬菜室容器14的上部后方。具体而言,小物收纳容器15配置为载置在蔬菜室容器14的后方空间14b的上部,覆盖后方空间14b的上部开口以使冷气难以流入后方空间14b内。另外,小物收纳容器15也在其前壁设置有湿度控制膜23(参照图11和图13)。另外,如图12所示,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方下部与蔬菜室容器14内的分隔壁板22上端之间形成有稍许间隙24。
另外,如图21C所示,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左右两端下方设置有多个轨道支承部42。轨道支承部42构成为在设置于蔬菜室容器14的左右两端上方的轨道上滑动。此外,轨道支承部42构成为滑动部件42b嵌入从小物收纳容器15突出的筒状的支承部42a,其中,滑动部件42b由高滑动性的材料的聚甲醛(聚甲醛(Polyoxymethylene,POM))制成。
此处,蔬菜室容器14、分隔壁板22和小物收纳容器15均由透明的树脂形成,构成为能够透视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的内部。在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外表面实施有细微的压纹25。另外,压纹25既可以设置在后壁内表面,或者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后壁面。
此外,在蔬菜室容器14的底面铺设有底面盘26(参照图11)。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底面盘26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隔着间隙铺设。底面盘26只要是不透明的材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不锈钢板形成。在底面盘26的外周部设置有集液用的槽。此外,面积较大的一个底面盘26构成为在中央部设置有槽,并与外周部的槽连通。此外,在底面盘26的底面整体形成有较小的凹凸面。通过这样的结构,作为收纳物的蔬菜等的沥水性提高,能够维持收纳物的新鲜度。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在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和开口后端15b相对的蔬菜室顶面分别设置有衬条27、28。衬条27、28配置为封闭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与蔬菜室顶面之间的间隙和开口后端15b与蔬菜室顶面之间的间隙。
另外,在图9和图21A中,衬条27、28图示为设置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和开口后端15b侧,但这是为了易于理解衬条27、28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和开口后端15b的位置关系而进行的图示,衬条27、28如上所述,设置在蔬菜室6的顶面侧。
前侧的衬条27如图4所示,安装为封闭风路形成体16旁的蔬菜室6的顶面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之间的间隙t1。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前侧的衬条27安装为具有大致U字状的截面的安装部27a被压入嵌合在前侧卡合部29,该前侧卡合部29形成于蔬菜室6的顶面,且包括朝向后方(向后方突出)的凸部。从安装部27a延伸的鳍部27b的下端构成为与小物收纳容器15(收纳在蔬菜室6内的状态下)的开口前端15a的凸缘上表面相对,且与该凸缘上表面几乎相接触。
进一步,前侧的衬条27形成为具有鳍部27b的下端不会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上端进入下方的尺寸。前侧的衬条27以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的上端部几乎相接触的形式与其相对,封闭蔬菜室顶面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之间的间隙t1。
另外,衬条27的鳍部27b下端优选为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的凸缘上表面无间隙地相接触,但也可以在鳍部27b的下端与开口前端15a的凸缘上面之间产生冷气无法积极进出的程度的间隙。
此外,如图5所示,后侧的衬条28安装为封闭蔬菜室6的顶面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之间的间隙t2。具体而言,图15所示,安装为具有大致U字状截面的安装部28a被压入嵌合在后侧卡合部30内,该后侧卡合部30形成于蔬菜室6的顶面且包括朝向前方(向前方突出的)的凸部。此外,后侧的衬条28构成为从安装部28a延伸的密封部28b与小物收纳容器15(收纳在蔬菜室6内的状态下)的开口后端15b的凸缘后表面密接而封闭间隙t2。此时,后侧的衬条28构成为安装部28a与密封部28b(其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的凸缘后表面相接触)具有实质上相同的高度。
此外,如图4所示,在蔬菜室6与蔬菜室6的顶面之间形成冷气返回风通路的风路形成体16设置在蔬菜室6的左侧的上部,在其前表面部16a设置有冷气吸入口32。
如图3所示,冷气吸入口32位于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的上方,且比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端面靠前方的位置。冷气吸入口32与向蔬菜室6内供给冷气的冷气供给口17设置在对角线上。即,冷气吸入口32形成为与冷气供给口17(其设置在蔬菜室6的后侧上方的右侧)位于对角线上。由此,构成为冷气在蔬菜室6的左右方向上大致均匀地遍布,且冷气通过冷气吸入口32被吸入到风路形成体16内。
关于如上述般构成的冷藏库55,以下对其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的冷藏库55的设置在蔬菜室6内的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由透明的材料形成。通过这样的结构,与现有的由不透明材料构成的容器相比,蔬菜室容器14会营造出具有深度的重厚感,所以美观性优异,能够提升冷藏库品位而使之具有高级感。
此外,在蔬菜室容器14被从冷藏库主体1拉出时,能够从蔬菜室容器14的侧面看到分别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的进深侧部分的蔬菜等。特别是对于收纳在作为后方空间14b的蔬菜室容器14的进深侧部分且上下叠放收纳的蔬菜等的下方的蔬菜等,即使不将其上部的蔬菜等拿起也能够看到。因此,冷藏库55的易用性提高。
此外,关于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各自的后壁面,特别是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面,从蔬菜室6的后部的冷气供给口17供给的冷气沿着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的外表面流动,所以可能产生结露。若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由透明的材料形成,则结露变得显眼,可能会有损通过将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设为透明而得到的高级感。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5中,因为对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面实施了细微的压纹25,所以能够使结露不再显眼,进而能够良好地维持通过将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设为透明而得到的高级感。
此外,同样地,在蔬菜室容器14的底面部也会因冷气流动而产生结露,进一步,在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面等产生的结露水可能会流下来。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5中,该结露水会进入到配置在蔬菜室容器14内的底面的底面盘26下方的间隙而变得不可见,所以能够防止有损高级感。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5中,底面盘26由不锈钢板形成,所以不仅难以看到结露水,且能够大幅提高蔬菜室容器14底面的美观性。由此,能够愈加提高提供容器透明化而得以提升的高级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面的压纹25形成于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的外表面。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将蔬菜室容器14的内表面维持为圆滑面的状态进而更易于进行清扫等,能够提高便利性。
(实施方式6)
接着,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6的冷藏库56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的冷藏库55具有同样的结构和功能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而进行引用,并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8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和实施方式6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和小物收纳容器收纳在蔬菜室内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9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和实施方式6中的冷藏库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另外,在图18和图19中,省略了瓶支承件(未图示)。
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6的冷藏库56中,代替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的冷藏库55中的压纹25,蔬菜室容器14构成为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具有隔热结构。
具体而言,构成为在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外表面侧隔开间隙36地安装有由透明树脂构成的隔热盖37,蔬菜室6的后壁具有双层壁。
通过这样的结构,从冷气供给口17向蔬菜室6供给的冷气最先接触的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成为隔热结构,所以能够抑制结露水的产生,进而能够防止因结露水附着而造成的品味下降。此外,能够良好地保持通过将蔬菜室容器14设为透明而得以提升的品位。
此外,通过将双层壁之间设为密闭状态,或者将双层壁的至少上部设为密闭状态,能够提高其隔热效果。由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因结露水附着而造成的品位下降。
其他构成和作用效果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的冷藏库55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7)
接着,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7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的冷藏库55具有同样的结构和功能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而进行引用,并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20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7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和小物收纳容器收纳在蔬菜室内的状态的截面图。另外,在图20中,省略了瓶支承件(未图示)。
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7中,代替本公开的实施方式6的冷藏库56中由双层壁构成的隔热结构,在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外表面涂敷隔热涂料38。
根据这样的结构,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6的冷藏库56同样,从冷气供给口17向蔬菜室6供给的冷气最先接触的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成为隔热结构,所以能够抑制结露水的产生,进而能够防止因结露水附着而导致的品味下降。由此,能够良好地保持通过将蔬菜室容器14设为透明而得以提升的冷藏库的品位。
其他的结构和作用效果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的冷藏库55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5、56、57的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由透明的树脂形成,能够具有高级感。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5、56、57还兼具如下的作用效果。
即,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5、56、57利用风机9向冷藏室2a、冷冻室5和蔬菜室6供给冷气,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蔬菜等收纳物被冷却。特别是,能够高效地冷却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的塑料瓶等。
若详述,则从蔬菜室6后部上方的冷气供给口17供给的冷气如图5的风路W1所示,在蔬菜室6内从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的后方通过并向蔬菜室容器14的下方流动。然后,冷气在蔬菜室6内从蔬菜室容器14的下方的后方向前方流动。之后,冷气在蔬菜室6内从蔬菜室容器14前方的下方向上方流动。通过冷气这样流动,能够冷却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的蔬菜和塑料瓶等。
如图5的风路W2所示,向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的上方流动而来的冷气通过蔬菜室容器14的前壁的穿通孔部19流入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由此,流入到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的冷气进一步冷却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前方的前方空间14a的塑料瓶P等。
进一步,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5、56、57中,在蔬菜室容器14的分隔壁部20设置有冷气通过孔21。通过这样的结构,如图5和图17的风路W5所示,在蔬菜室容器14的底部向前方流动的冷气的一部分碰撞到分隔壁部20(其形成于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与后方空间14b之间)的台阶部,从冷气通过孔21向前方空间14a流入。
从分隔壁部20的冷气通过孔21流入的冷气供给到配置在前方空间14a的塑料瓶P等的下部,进而能够冷却仅靠从蔬菜室容器14的前壁的穿通孔部19向风路形成体16的冷气吸入口32流动的冷气无法充分冷却的塑料瓶的下部。换言之,流入到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的底部附近的冷气能够从瓶子下部高效地冷却收纳在前方空间内的塑料瓶等收纳物。因此,能够将配置在前方空间14a的塑料瓶等整体高效地冷却。
如图5所示,如上所述冷却了塑料瓶下部的风路W5的冷气与风路W2的冷气合流,如风路W3所示,向配置在前方空间14a的上方的风路形成体16的冷气吸入口32流动,从冷气吸入口32通过并通过风路形成体16后,返回冷却器11。
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5、56、57中,设置于蔬菜室6的顶面的风路形成体16具有冷气返回用的冷气吸入口32,其位于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的上方且设置在比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端面靠前方的部分。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冷却运转停止时也能够不将蔬菜室容器14的后方空间14b内的蔬菜过度冷却而仅高效地冷却前方空间14a的塑料瓶等。
即,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5、56、57会为了蔬菜室6内的温度调节而使冷气的流动暂时停止,以抑制蔬菜室6内的温度过度下降,但此时,冷气会如图5示出的风路W4所示,通过风路形成体16逆流回来。此时,如风路W4所示,逆流回来的冷气从前方空间14a的上方的冷气吸入口32向前方空间14a流入。其结果是,能够仅对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前部的前方空间14a的塑料瓶P高效地进行冷却。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5、56、57构成为:如上所述,冷气流入收纳有塑料瓶等的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进而积极地冷却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另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5、56、57构成为冷气不直接流入收纳有蔬菜的蔬菜室容器14的后方空间14b以及收纳有水果和小蔬菜等的小物收纳容器15。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将蔬菜室容器14的后方空间14b和小物收纳容器15保持为适度的湿度,在不过度冷却的程度内对收纳物进行冷却。
若详述,则蔬菜室容器14的后方空间14b在其上部载置有小物收纳容器15而成为被封闭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冷气从蔬菜室容器14的后方空间14b的上部的开口部分出入。加之,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与后方空间14b之间利用分隔壁部20和分隔壁板22在物理上被分隔开来。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阻止流入到前方空间14a的冷气向后方空间14b流入,使冷气保持原样向前方空间14a上方的冷气吸入口32流动。因此,冷气更难流向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后部的后方空间14b的蔬菜,冷气的出入得到抑制。
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5、56、57中,在蔬菜室6的后部上方的右侧设置有冷气供给口17,并且在蔬菜室6的前部上方的左侧设置有冷气吸入口32,其成为吸入冷气的口。通过这样的结构,蔬菜室6内的冷气在蔬菜室容器14底面于对角线上流动。因此,能够大范围且高效地冷却蔬菜室容器14,即使冷气不直接进入也能够将其适宜地冷却。
因此,能够抑制因冷气流动而可能发生的后方空间14b内的蔬菜的干燥,并且保持适度的湿度而实现良好的冷却保存。
特别是,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5、56、57中,在将蔬菜室容器14内分隔为前方空间14a和后方空间14b的分隔壁板22上设置有湿度控制膜23。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没有冷气的循环而冷气滞留,也能够将后方空间14b内的湿度维持在更佳的湿度范围。因此,能够不使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内的后方空间14b的蔬菜干燥地在适宜湿度中保持新鲜并进行长时间冷却保存。
后述的小物收纳容器15也可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即,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表面壁设置有湿度控制膜23,所以即使没有冷气的循环而冷气滞留,也能够将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湿度维持在更佳的湿度范围。因此,不仅能够不使收纳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水果和小蔬菜等干燥,还能够在适宜湿度中保持新鲜并进行长时间冷却保存。
利用衬条27、28封闭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和开口后端15b与蔬菜室顶面的间隙t1、t2。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流经蔬菜室6内的冷气流入小物收纳容器15。
并且,如上所述,小物收纳容器15通过被大致均匀地冷却的蔬菜室容器14后方的后方空间14b内的冷气被从下方冷却,并且从上方能够通过在风路形成体16内向冷却器11流动的冷气和来自冷冻室5的冷辐射而被冷却。
因此,能够抑制因流经蔬菜室6内的冷气流入而可能产生的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的干燥,保持适度的湿度并实现良好的冷却保存。
像这样,关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5、56、57,能够利用通过的冷气积极地冷却收纳有塑料瓶P等的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空间14a,而收纳有蔬菜的蔬菜室容器14的后方空间14b以及收纳有水果和小蔬菜等的小物收纳容器15则不会有冷气直接流入,能够在不过度冷却的程度内对蔬菜室容器14内和小物收纳容器15内进行冷却。
另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5、56、57中,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和开口后端15b与蔬菜室顶面之间设置有衬条27、28,其封闭间隙t1、t2。如上所述,该设计顾及到了不会由于衬条27、28的结构而阻碍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后滑动。
即,利用衬条27的鳍部27b下端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的上表面在上下方向上封闭开口前端15a侧的间隙t1。另一方面,通过衬条28的密封部28b与开口后端15b的后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的接触而封闭开口后端15b侧的间隙t2。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小物收纳容器15前后滑动时,能够防止开口前端15a受到与衬条27的接触阻力,或开口后端15b受到与衬条28的接触阻力。因此,能够以较轻的力使小物收纳容器15前后滑动,得到易用性良好的冷藏库。
此外,后侧的衬条28(其设置在蔬菜室6的顶面)配置为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的背面相对。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小物收纳容器15收纳在蔬菜室6内的状态下,衬条28的密封部28b压接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的凸缘后表面。由此,蔬菜室6的顶面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之间的间隙t2在前后方向上被无间隙地密闭。
因此,即使在像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5、56、57这样,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位于蔬菜室6后部上方的冷气供给口17附近,来自冷气供给口17的冷气易于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进入的情形下,也能够确实防止该冷气进入小物收纳容器15内。因此,能够确实防止由于冷气进入到小物收纳容器15内并向冷却器11循环而造成的小蔬菜等的干燥。
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5、56、57中,如上所述,能够使冷气供给口17保持在蔬菜室6的后部上方开口的状态,所以无需设置将冷气引导至蔬菜室6的底部附近的引导部件等,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此外,后侧的衬条28构成为安装部28a在与将小物收纳容器15推入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被嵌合到后侧卡合部30(其设置在蔬菜室6的顶面)内。因此,如上所述,会成为如下状态:通过推入小物收纳容器15而施加在衬条28的推压压力会使安装部28a进一步嵌入到后侧卡合部30的朝向前方(向前方突出)的凸部。由此,即使长时间使用冷藏库55、56、57,也能够防止衬条28从蔬菜室6的顶面的后侧卡合部30脱落。
此外,衬条28的密封部28b构成为与安装部28a(其嵌合在蔬菜室6的顶面的后侧卡合部30)具有实质上相同的高度。因此,推压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的凸缘后表面的密封部28b朝向安装部28a在实质上同一直线上压缩变形。由此,能够跨长时间确保良好的密封性。
即,在衬条28的密封部28b设置为从安装部28a的上部向下方垂下的情况下,密封部28b被推压在小物收纳容器15,相对于安装部28a倾斜变形。密封部28b可能随时间经过成为相对于安装部28a保持倾斜变形的状态,而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的后表面之间产生间隙。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密封部28b的变形得到了抑制,密封部28b会持续压接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的凸缘后表面,能够确保良好的密封性。
因此,关于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能够跨长时间确实抑制其干燥,在保持适度的湿度的状态下以新鲜的状态得以保存,能够提高冷藏库51的可靠性。
此外,封闭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侧的开口前端15a与蔬菜室顶面之间的间隙t1的前侧的衬条27形成为具有鳍部27b下端不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上端插入下方的尺寸。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在小物收纳容器15前后滑动时,收纳在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与前侧的衬条27的下端缘碰撞,或者能够大幅降低其概率。因此,能够降低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的损伤。
此外,能够降低因衬条27与收纳物的接触阻力而使载置在蔬菜室容器14的上部的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后滑动产生不便等的问题的发生频率。例如,能够降低在蔬菜室容器14被从蔬菜室6拉出时,小物收纳容器15由于衬条27与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的接触阻力而依然留在冷藏库主体1内,以致不得不另行进行拉出操作之类的不便的产生,能够提供易用性好的冷藏库。
像以上这样,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5、56、57包括冷藏库主体、设置在冷藏库主体的蔬菜室和设置在蔬菜室的蔬菜室容器。蔬菜室容器由透明的树脂形成,并且在蔬菜室容器的后壁面形成有压纹,上述蔬菜室容器的后壁面与设置在蔬菜室的后部的冷气供给口相邻。
通过这样的结构,设为透明的蔬菜室容器会营造出具有深度的重厚感,能够提高冷藏库的品位。
此外,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在从冷气供给口供给的冷气最先接触的蔬菜室容器的后壁面产生结露,因为在后壁面实施有压纹,所以也难以看到结露水。由此,能供良好地保持通过将蔬菜室容器设为透明而得以提升的冷藏库的品位。并且,在蔬菜室容器被从冷藏库主体拉出时,能够从蔬菜室容器的侧面看到收纳在蔬菜室容器的进深侧部的蔬菜等,能够提高易用性。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5、56、57在蔬菜室容器的底面隔着间隙地设置有不透明的底面盘。
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在蔬菜室容器的底面产生结露或在蔬菜室容器的后壁面等产生的结露水向蔬菜室容器的底面流下来,结露水也会进入底面盘下方的间隙而变得不可见。由此,能够防止因结露水而损害冷藏库的高级感。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5、56、57的底面盘可以由不锈钢形成。
通过这样的结构,蔬菜室容器的底面的美观性大幅提升,配合通过将蔬菜室容器设为透明而获得的品位提升效果,能够大幅提升高级感。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5、56、57的蔬菜室可以构成为冷气从蔬菜室后部经由蔬菜室底部向蔬菜室前部上方流动。
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5、56、57中,小物收纳容器前后可滑动地配置在蔬菜室容器的后方上部。
此外,关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5、56、57,小物收纳容器也可以与蔬菜室容器同样,由透明的树脂形成。
通过这样的结构,以在蔬菜室容器收纳大蔬菜,在小物收纳容器收纳水果和小蔬菜等的方式,将收纳物分置于蔬菜室容器和小物收纳容器内收纳,能够在发挥冷却方面的优势的同时提升冷藏库的品位。
进一步,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由于结露水而使从冷气供给口供给的冷气最先接触的蔬菜室容器的后壁面品味下降,可以得到兼具良好的易用性和高级感的冷藏库。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5、56、57也可以构成为代替压纹,使蔬菜室的后壁具有隔热结构。
通过这样的结构,因为蔬菜室容器的后壁具有隔热结构,所以能够抑制结露水的产生,能够防止因结露水附着而造成的品味下降,进而良好地保持通过将蔬菜室容器设为透明而得以提升的冷藏库的品位。
像以上这样,能够提供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5、56、57作为即使伴随冷却产生结露,品位也能够得到保持且具有高级感的冷藏库。
即,关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5、56、57,因为蔬菜室容器由透明的树脂形成,所以能够使其具有高级感。此外,在易于附着结露的部分设置有压纹,由此,能够使结露水不再显眼,能够提供具有高级感的冷藏库。
因此,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55、56、57能够广泛适用于家庭用和商业用等各种种类和大小的冷藏库等。
(实施方式8)
接着,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8的冷藏库58进行说明。首先,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8的背景技术进行说明。
一般而言,家庭用冷藏库包括冷藏室、冷冻室和蔬菜室。并且,蔬菜室具有蔬菜室容器,其通过蔬菜室门的拉出开闭而被拉出推入。蔬菜室容器构成为具有前后两个收纳空间,在前方侧的收纳空间能够收纳高度较高的收纳物,例如2L的塑料瓶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图28示出了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现有的冷藏库的蔬菜室的结构。在图28中,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现有的冷藏库200具有可推拉的蔬菜室容器201,其设置在蔬菜室内。蔬菜室容器201在前后方向上具有深度不同的两个收纳空间202、203。前方的收纳空间202形成为比后方的收纳空间203低一层,具有比后方的收纳空间203深的深度。前方的收纳空间202构成为能够收纳高度较高的2L的塑料瓶204等。此外,深度较浅的后方的收纳空间203构成为收纳高度较低的蔬菜等。收纳在收纳空间202、203的塑料瓶和蔬菜提供从蔬菜室后方的冷气供给口205供给的通过蔬菜室容器201的底向前方上部流动的冷气(其如图28的箭头W21所示)被冷却。
图28所示的现有的冷藏库200在蔬菜室容器201内包括两个收纳空间202、203,所以具有除蔬菜之外,还能够收纳冷却高度较高的塑料瓶等的优势。
但是,蔬菜室容器201为了防止蔬菜的干燥劣化,构成为通过从蔬菜室容器201的底部向前方上部流动的冷气进行间接冷却,所以对收纳在蔬菜室容器201的前方侧的收纳空间202的塑料瓶等的冷却并不充分。
于是,申请人如也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那样,在蔬菜室容器201的前壁上部设置狭缝孔(未图示),向蔬菜室前方上部流动的冷气的一部分如图28的W22所示,也向蔬菜室容器201的前方侧的较深的收纳空间202流动,由此来强化对收纳在收纳空间202的塑料瓶的冷却。但是,蔬菜室容器201的前方侧的收纳空间202的冷却依然留有改善的余地。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8提供能够更高效地冷却收纳在蔬菜室容器内的塑料瓶等的冷藏库。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8的冷藏库58进行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主视图。图2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8的冷藏库的图1的2-2线截面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8的冷藏库58包括将冷藏库52的内部与外部以隔热状态隔开的冷藏库主体1。冷藏库主体1在其内部具有被分隔为多个的贮藏室。
冷藏库主体1内的被分隔为多个的贮藏室根据其功能(例如设定为冷却温度而得到的冷却功能)被称为冷藏室2a、制冰室3、与制冰室3并排设置的切换室4、冷冻室5和蔬菜室6等。切换室4构成为能够在冷冻温度至冷藏温度间进行设定。
在位于冷藏库58的最上部的冷藏室2a的前表面开口部设置有对开式的隔热门7。隔热门7例如构成为在内部发泡充填有聚氨酯这样的发泡隔热材料。此外,冷藏室2a在其内部具有载放收纳物的搁板。
此外,在配置于冷藏室2a的下方的制冰室3、切换室4、冷冻室5和蔬菜室6各自的前表面开口部设置有拉出式的隔热门8。隔热门8也构成为在内部发泡充填有发泡隔热材料,密闭各贮藏室以使制冰室3、切换室4、冷冻室5和蔬菜室6内的冷气不向外部漏出。
冷藏库主体1形成为在金属制的外箱与树脂制的内箱之间例如填充有硬质发泡聚氨酯等隔热材料。此外,冷藏库主体1是至少一个面开口的长方体的箱体。冷藏库主体1具有隔断欲从外部气氛(大气)流入冷藏库主体1内部的热的功能。
蔬菜室6是配置在冷藏库主体1的最下部,主要目的在于蔬菜的冷藏,并维持在不使收纳物冻结的冷藏温度的贮藏室。此外,将蔬菜室6设定为冷藏库51的多个贮藏室中最高的温度。具体而言,例如设定为2℃~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8的情况下,多个贮藏室的整体布局采用从冷藏库51的最上部依次为冷藏室2a、制冰室3和切换室4、冷冻室5、并且在最下层为蔬菜室6的配置结构,但不限于此。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8在冷藏库主体1内的冷冻室5后方且蔬菜室6的上方配置有冷却室10。在冷却室10内配置有冷却器11,冷却器11冷却冷藏库主体1内的空气,进而生成用于冷却冷藏库58内的各贮藏室的冷气。此外,在冷却室10配置有风机9。冷藏库58构成为利用基于风机9产生的强制对流作用来进行冷却的间冷式的冷藏库。
接着,对蔬菜室6的内部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内部的图。图4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的内部的主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冷却蔬菜室的冷气的流动的图。图6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内的风路形成体的立体图。图7~图16B是用于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的各部分的图。
此外,图22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设置在蔬菜室容器的分隔壁部的冷气通过孔的放大立体图。图23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的其他例的截面图。图24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设置在蔬菜室容器的分隔壁部的冷气通过孔的其他例的放大立体图。图25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的另一例的截面图。图26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8中的冷藏库的蔬菜室容器的再一例的截面图。
如图3所示,蔬菜室6形成为使用分隔板12将蔬菜室6与冷冻室5之间隔热分隔。在蔬菜室6设置有由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构成的双层容器,其利用拉出式的隔热门8拉出或推入。并且,在蔬菜室6内,在其与成为其顶面的分隔板12之间设置有风路形成体16,其形成冷气返回通路。此外,在蔬菜室6内的后侧上部设置有冷气供给口17,其供给来自冷却室10的冷气。
如图3所示,蔬菜室容器14设置为被分隔成在前方侧的较深的收纳空间14a、在后部的较浅的收纳空间14b。即,蔬菜室容器14具有由较深的收纳空间14a和较浅的收纳空间14b构成的收纳空间。在蔬菜室容器14中,较深的收纳空间14a配置为比较浅的收纳空间14b低一层的状态。具体而言,蔬菜室6的底部形成为向进深侧上升的台阶状,蔬菜室容器14的底部也形成为进深侧高于跟前侧。并且,在蔬菜室容器14的进深侧配置有较浅的收纳空间14b,在蔬菜室容器14的跟前侧配置有较深的收纳空间14a。此外,在蔬菜室容器14配置在蔬菜室6内的状态下,在蔬菜室容器14的底部与蔬菜室6底部之间形成形成通路部18,该通路部18供来自冷气供给口17的冷气流动。
蔬菜室容器14构成为与较深的收纳空间14a对应的部分的上方具有开口面14c,进而能够在与较深的空间14a对应的部分收纳大型的塑料瓶(例如,2L的塑料瓶)等高度较高的对象物。此外,蔬菜室容器14构成为在与较浅的收纳空间14b对应的部分收纳蔬菜。
进一步,如图4所示,蔬菜室容器14构成为在其前壁形成有冷气可以穿通的穿通孔部19,利用来自穿通孔部19的冷气冷却配置在蔬菜室容器14的前部的塑料瓶等。
此外,如图5和图23等所示,蔬菜室容器14在较深的收纳空间14a与较浅的收纳空间14b之间的底面形成有分隔壁部20,其从蔬菜室容器14的侧方观察时的截面呈大致U状。此外,在分隔壁部20(其形成为截面呈大致U状隆起)的较深的收纳空间14a侧的壁面形成有多个冷气通过孔21。
冷气通过孔21遍及分隔壁部20的左右整个区域形成。蔬菜室容器14构成为流经蔬菜室容器14的底部的冷气的一部分从冷气通过孔21流入蔬菜室容器14的较深的收纳空间14a下部,对收纳在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的塑料瓶等进行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分隔蔬菜室容器14的较深的收纳空间14a与较浅的收纳空间14b的分隔壁部20的上方进一步嵌合安装有可拆装的分隔壁板22。利用分隔壁板22,较深的收纳空间14a和较浅的收纳空间14b的上部被在物理上分隔。此外,在分隔壁板22设置有湿度控制膜23。
另一方面,小物收纳容器15形成为收纳水果和小蔬菜等,前后可滑动地载置在蔬菜室容器14的后方上部。具体而言,小物收纳容器15是上面开口的箱型容器,载置在蔬菜室容器14的较浅的收纳空间14b的上部,构成为覆盖较浅的收纳空间14b的上部开口以使冷气难以流入较浅的收纳空间14b内。小物收纳容器15也在前壁设置有湿度控制膜23。另外,如图12所示,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方下部与蔬菜室容器14内的分隔壁板22上端之间形成为稍许的间隙24。
蔬菜室容器14、分隔壁板22和小物收纳容器15均由透明的树脂形成,构成为能够透视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的内部。在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外表面实施有细微的压纹25。此外,在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的至少一者的底面铺设有底面盘26,其由不透明的材料、例如不锈钢等形成。如图11所示,2个底面盘26也可以相互在前后方向上隔着间隙地铺设在蔬菜室容器14的底面。
另一方面,如图10等所示,在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和开口后端15b相对的蔬菜室6的顶面设置有衬条27、28。衬条27、28构成为封闭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和开口后端15b与蔬菜室6的顶面之间的间隙。
另外,在图9中,衬条27、28图示为设置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和开口后端15b侧。但这是为了易于理解衬条27、28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和开口后端15b的位置关系而进行的图示,衬条27、28如上所述,设置在蔬菜室6的顶面侧。
如图4所示,前侧的衬条27安装为封闭风路形成体16旁的蔬菜室6的顶面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之间的间隙t1。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衬条27中安装为安装部27a(其具有大致U字状截面)被压入嵌合在前侧卡合部29内,该前侧卡合部29形成于蔬菜室6的顶面且包括朝向后方(向后方突出)的凸部。衬条27形成为,从安装部27a延伸的鳍部27b的下端形成为与小物收纳容器15(收纳在蔬菜室6内的状态下)的开口前端15a的凸缘上表面相对,且与该凸缘上表面几乎相接触。
进一步,前侧的衬条27形成为具有鳍部27b的下端不会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上端进入下方的尺寸。前侧的衬条27配置为以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的上端部几乎相接触的形式与其相对。此外,前侧的衬条27配置为封闭蔬菜室6的顶面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之间的间隙t1。
另外,前侧的衬条27的鳍部27b下端优选为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的凸缘上表面无间隙地相接触,但也可以产生冷气无法积极进出的程度的间隙。
此外,如图5所示,后侧的衬条28以封闭蔬菜室6的顶面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之间的间隙t2的方式配置于蔬菜室6的顶面。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后侧的衬条28安装为安装部28a(其具有大致U字状截面)压入嵌合在后侧卡合部30内,该后侧卡合部30形成于蔬菜室6的顶面且包括朝向前方的凸部。此外,后侧的衬条28构成为从安装部28a延伸的密封部28b与小物收纳容器15(收纳在蔬菜室6内的状态下)的开口后端15b的凸缘后表面密接而封闭间隙t2。此时,后侧的衬条28构成为安装部28a与密封部28b(其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的凸缘后表面相接触)具有实质上相同的高度。
此外,如图4所示,风路形成体16设置在从前方观察蔬菜室6时的左侧的上部,上述风路形成体16在蔬菜室6与蔬菜室6的顶面之间形成冷气返回风通路。风路形成体16在前表面具有前表面部16a。在前表面部16a设置有冷气吸入口32。
如图3所示,冷气吸入口32在蔬菜室容器14的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的上方,且位于比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端面靠前方的位置。冷气吸入口32与向蔬菜室6内供给冷气的冷气供给口17设置在对角线上。即,设置在从前方观察蔬菜室6时的左侧的冷气吸入口32形成为与蔬菜室6的后侧上方的、设置在从前方观察蔬菜室6时的右侧的冷气供给口17位于对角线上。由此,构成为冷气在蔬菜室6的左右方向上大致均匀地遍及,从冷气吸入口32被吸入风路形成体16内。
关于如上述般构成的冷藏库58,以下对其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
在冷却器11生成的冷气利用风机9供给至冷藏室2a、冷冻室5和蔬菜室6,从设置在蔬菜室6后部的上方的冷气供给口17流出。
从蔬菜室6后部上方的冷气供给口17流出的冷气如图5中的风路W1所示,通过蔬菜室6内的小物收纳容器15和蔬菜室容器14的后方,向蔬菜室容器14的下方流动。冷气在蔬菜室6内从蔬菜室容器14的下方的后方向前方流动。之后,在蔬菜室6内,冷气在蔬菜室容器14前方从下方向上方流动。通过冷气这样流动,能够冷却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的蔬菜、塑料瓶。
向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的上方流动而来的冷气如图5的风路W2所示,通过蔬菜室容器14前壁的穿通孔部19(图4)流入蔬菜室容器14的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由此,流入到蔬菜室容器14的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的冷气进一步冷却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前方的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的塑料瓶P。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8中,在蔬菜室容器14的分隔壁部20设置有冷气通过孔21。通过这样的结构,如图5和图22等的风路W5所示,在蔬菜室容器14的底部向前方流动的冷气的一部分碰撞到蔬菜室容器14的分隔壁部20的台阶部,从冷气通过孔21流入较深的收纳空间14a。
即,流经蔬菜室容器14的底部的冷气的一部分与蔬菜室容器14的分隔壁部20碰撞,在截面呈大致U状的空隙部分分流,从冷气通过孔21流入蔬菜室容器14的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的底部附近。
来自分隔壁部20的冷气通过孔21的冷气被供给到配置在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的塑料瓶P等的下部,仅靠从蔬菜室容器14的前壁的穿通孔部19向风路形成体16的冷气吸入口32流动的冷气无法充分冷却的塑料瓶的下部也能够得到冷却。
换言之,流入到蔬菜室容器14的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的底部附近的冷气能够从瓶子下部高效地冷却收纳在较深的收纳空间14a内的塑料瓶等收纳物。因此,能够将配置在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的塑料瓶等整体高效地冷却。
进一步,冷气通过孔21遍及分隔壁部20的左右整个区域分散地设置有多个。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向蔬菜室容器14前方的较深的收纳空间14a在大范围供给冷气。因此,不论塑料瓶等收纳在较深的收纳空间14a内的左右的任一位置,均能够良好地冷却塑料瓶等。
通过上述方式,冷却了配置在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的塑料瓶等的下部的风路W5(参照图5)的冷气与风路W2的冷气合流,如风路W3所示,向配置在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的上方的风路形成体16的冷气吸入口32流动,从冷气吸入口32通过并通过风路形成体16后,返回冷却器11。
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8构成为对于蔬菜室容器14的较深的收纳空间14a,冷气从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的底部附近流入。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对收纳在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的内部的塑料瓶等收纳物从其下部积极地进行冷却。因此,能够飞跃式提高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侧的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的塑料瓶等收纳物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冷藏库58中,设置在蔬菜室6的顶面的风路形成体16具有冷气吸入口32,其供冷气返回用并位于蔬菜室容器14的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的上方且设置在比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端面靠前方的部分。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冷却运转停止时也能够不使蔬菜室容器14的较浅的收纳空间14b内的蔬菜过度冷却而仅高效地冷却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的塑料瓶等。
即,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8会为了蔬菜室6内的温度调节,而使冷气的流动暂时停止,以抑制蔬菜室6内的温度过度下降。但是,此时,如风路W4所示(图5),冷气会通过风路形成体16逆流回来。此时,逆流而来的冷气如图5的风路W4所示,从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的上方的冷气吸入口32向较深的收纳空间14a流入。其结果是,能够高效地冷却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侧的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的塑料瓶P。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8能够高效地冷却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内的前方侧的塑料瓶等。
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8还兼具如下所述的作用效果。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8中,如上所述,冷气流入收纳有塑料瓶等的蔬菜室容器14的前方侧的较深的收纳空间14a而积极地冷却较深的收纳空间14a。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8构成为冷气不直接进入收纳蔬菜有的蔬菜室容器14的较浅的收纳空间14b以及收纳有水果和小蔬菜等的小物收纳容器15。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以适度的湿度在不过度冷却的程度内进行冷却。
若详述,则蔬菜室容器14的较浅的收纳空间14b的上表面部载置有小物收纳容器15而成为被封闭的状态,所以能够抑制冷气从较浅的收纳空间14b的上部的开口部分进出。加之,蔬菜室容器14的较深的收纳空间14a与较浅的收纳空间14b之间利用分隔壁部20和分隔壁板22在物理上被分隔开来。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阻止流入到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的冷气流入较浅的收纳空间14b,使冷气保持原样向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的上方的冷气吸入口32流动。因此,冷气更难以向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后部的较浅的收纳空间14b的蔬菜流动,能够抑制冷气向较浅的收纳空间14b进出。
此种状态的蔬菜室容器14在蔬菜室6的后部上方的、从前方观察蔬菜室6时的右侧设置有冷气供给口17,并且在蔬菜室6的前部上方的左侧设置有冷气吸入口32,其成为吸入冷气的口。通过这样的结构,蔬菜室6内的冷气在蔬菜室容器14底面于对角线上流动。因此,能够大范围且高效地冷却蔬菜室容器14,即使冷气不直接进入也能够将其适宜地冷却。
因此,能够抑制因冷气流动而可能发生的较浅的收纳空间14b内的蔬菜的干燥,并且能够以适度的湿度进行良好的冷却保存。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8中,在分隔壁板22(其将蔬菜室容器14内分隔为较深的收纳空间14a和较浅的收纳空间14b)设置有湿度控制膜23。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没有冷气的循环而冷气滞留,也能够将较浅的收纳空间14b内的湿度维持在更佳的湿度范围。因此,不仅能够不使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内的较浅的收纳空间14b的蔬菜干燥,还能够在适宜湿度中保持新鲜并进行长时间冷却保存。后述的小物收纳容器15也可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即,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表面壁设置有湿度控制膜23,所以即使没有冷气的循环而冷气滞留,也能够将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湿度维持在更佳的湿度范围。因此,不仅能够不使收纳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水果和小蔬菜等干燥,还能够在适宜湿度中保持新鲜并进行长时间冷却保存。
另一方面,利用衬条27、28封闭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和开口后端15b与蔬菜室顶面的间隙t1、t2。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流经蔬菜室6内的冷气流入并通过小物收纳容器15。
小物收纳容器15如上所述,通过被大致均匀地冷却的蔬菜室容器14后方的较浅的收纳空间14b内的冷气被从下方冷却,并且从上方能够通过在风路形成体16内向冷却器11流动的冷气和来自冷冻室5的冷辐射被冷却。
因此,能够抑制因流经蔬菜室6内的冷气流入而可能产生的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的干燥,并且能够将小物收纳容器15内保持在适度的湿度地进行良好的冷却保存。
另外,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和开口后端15b与蔬菜室顶面之间设置有衬条27、28,其封闭间隙t1、t2,该设计但顾及到了不会由于衬条27、28而阻碍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后移动。
即,利用衬条27的鳍部27b下端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前端15a的上表面,在上下方向上封闭开口前端15a侧的间隙t1。另一方面,通过衬条28的密封部28b与开口后端15b的后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的接触而密闭开口后端15b侧的间隙t2。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小物收纳容器15前后滑动时,能够防止开口前端15a受到与衬条27的接触阻力,或开口后端15b受到衬条28的接触阻力。因此,能够以较轻的力使小物收纳容器15前后滑动,得到易用性良好的冷藏库。
此外,后侧的衬条28(其设置在蔬菜室6的顶面)配置为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的背面相对。因此,在小物收纳容器15收纳在蔬菜室6内的状态下,衬条28的密封部28b压接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的凸缘后表面,蔬菜室的顶面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之间的间隙t2在前后方向上被无间隙地密闭。
因此,即使在像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8这样,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位于蔬菜室6后部上方的冷气供给口17附近,来自冷气供给口17的冷气易于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进入的情形下,也能够确实防止该冷气进入小物收纳容器15内,能够确实防止冷气进入小物收纳容器15内并向冷却器11循环所造成的小蔬菜等的干燥。
并且,如上所述,能够使冷气供给口17保持在蔬菜室6的后部上方开口的状态,所以无需设置将冷气引导至蔬菜室6的底部附近的引导部件等,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此外,后侧的衬条28构成为安装部28a在与将小物收纳容器15推入到冷藏库主体1的蔬菜室6内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被嵌合到后侧卡合部30(其设置在蔬菜室6的顶面)内。因此,通过将小物收纳容器15推入蔬菜室6内而施加在衬条28上的推压压力会如上文所述那样使安装部28a成为进一步嵌入到后侧卡合部30的朝向前方的凸部的状态。由此,即使长时间使用冷藏库58,也能够防止衬条28从蔬菜室6的顶面的后侧卡合部30脱落。
此外,衬条28的密封部28b构成为与安装部28a(其嵌合在蔬菜室6的顶面的后侧卡合部30内)具有实质上相同的高度。因此,推压在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的凸缘后表面的密封部28b成为朝向安装部28a在实质上同一直线上压缩变形的状态,能够跨长时间确保良好的密封性。
即,在衬条28的密封部28b形成为从安装部28a向下方垂下的情况下,密封部28b被推压在小物收纳容器15,随时间经过会相对于安装部28a保持倾斜变形的状态,进而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后端15b的后表面之间产生间隙。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抑制密封部28b的变形且使压接持续,能够确保良好的密封性。
因此,关于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能够跨长时间确实抑制其干燥,在保持适度的湿度的状态下以新鲜的状态进行保存,能够提高冷藏库的可靠性。
此外,前侧的衬条27(其构成为封闭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侧的开口前端15a与蔬菜室6的顶面之间的间隙t1)构成为鳍部27b下端不从小物收纳容器15的开口上端插入下方。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在小物收纳容器15前后滑动时,收纳在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与前侧的衬条27的下端缘碰撞,或者能够大幅降低其概率。
因此,能够降低小物收纳容器15内的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的损伤。此外,能够降低因衬条27与收纳物的接触阻力而给载置在蔬菜室容器14的上部的小物收纳容器15的前后滑动带来不便的频率。例如,能够降低像在将蔬菜室容器14从蔬菜室6拉出时,小物收纳容器15由于衬条27与水果和小蔬菜等收纳物的接触阻力而依然留在冷藏库主体1内,进而不得不另行进行拉出操作这样的不便的发生,能够得到易用性好的冷藏库。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8的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由透明的材料形成。通过这样的结构,与现有的由不透明的材料构成的容器相比,会营造出具有深度的重厚感,所以美观性优异,能够提高冷藏库的品位而使其具有高级感。并且,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被从冷藏库主体1拉出时,能够从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的侧面看到收纳在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的进深侧部分的蔬菜等。特别是对收纳在成为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的蔬菜室容器14的进深侧部分且上下叠放收纳的蔬菜等的下方的蔬菜等,即使不将其上方的蔬菜等拿起也能够看到,易用性提高。
此外,关于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的后壁面,特别是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面,从蔬菜室6后部的冷气供给口17供给而来的冷气沿着后壁外表面流动,所以会产生结露且该结露变得显眼,可能损害通过将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设为透明而获得的高级感。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8中,在蔬菜室容器14侧的后壁实施有细微的压纹25。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结露不再显眼,能够良好地维持通过将蔬菜室容器14和小物收纳容器15设为透明而获得的高级感。
此外,蔬菜室容器14的底面部也同样会由于冷气流动而导致结露产生,进一步,在蔬菜室容器14的后壁等产生的结露水会流下来。但是,该结露水会进入配置在蔬菜室容器14内的底面的底面盘26下方的间隙而变得不可见。由此,能够防止因结露水而损害冷藏库的高级感。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58中,底面盘26由不锈钢板形成,所以不仅难以看到结露水,而且还能够大幅提高蔬菜室容器14底面的美观性,能够愈加提高通过将蔬菜室容器14等设为透明而得以提升的高级感。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58中,例如示例有如下构成的蔬菜室容器14:在其底面隆起有截面呈大致U状的分隔壁部20,利用分隔壁部20将蔬菜室容器14划分为较深的收纳空间14a和较浅的收纳空间14b,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23所示,采用通过仅将其底面设为高度不同(设置台阶部33)而将蔬菜室容器14划分为较深的收纳空间14a和较浅的收纳空间14b的结构。即,只要能够将较深的收纳空间14a和较浅的收纳空间14b划分开来,则分隔壁部20可以采用任何结构。
此外,关于冷气流向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的冷气通过孔21,示出有将其设置在分隔壁部20的较深的收纳空间14a侧的壁面的例子,但不限于此。如图24所示,冷气通过孔21也可以设置在分隔壁部20的上表面壁。此外,蔬菜室容器14也可以构成为用分隔壁板22遮蔽较浅的收纳空间14b侧,而使冷气向较深的收纳空间14a侧流动。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冷气通过孔21的成型容易,能够简单地制造蔬菜室容器14。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有将冷气通过孔21设置在分隔壁部20,或者设置在通过使高度不同而形成的台阶部33等的方式,但不限于此。只要是流经蔬菜室6内的下部的冷气与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的下部外表面碰撞的部分,冷气通过孔21也可以设置在划分上述较深的收纳空间14a与较浅的收纳空间14b的部分以外的位置处。例如,如图25所示,也可以在蔬菜室容器14的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的前方下部设置阶梯部34,在阶梯部34设置冷气通过孔21。或者,如图26所示,在位于蔬菜室容器14的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的前方的隔热门8的内表面设置阶梯部35,在与阶梯部35相对的部分设置冷气通过孔21。即,只要是沿着较深的收纳空间14a的外表面与流经蔬菜室6内的下部的冷气交叉的蔬菜室容器14的下部部分,则设置在哪个部分均可。
如以上说明所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8的冷藏库58包括:冷藏库主体;设置在冷藏库主体的蔬菜室;和设置在蔬菜室的蔬菜室容器。蔬菜室容器在后方侧设置有较浅的收纳空间,在前方侧设置有较深的收纳空间。此外,在与沿着较深的收纳空间的底面流经蔬菜室内下部的冷气碰撞到的、较深的收纳空间的下部壁面形成有冷气通过孔。
通过这样的结构,流经蔬菜室内的冷气的一部分从蔬菜室容器的较深的收纳空间的下部流入较深的收纳空间的底部附近。因此,能够通过从冷气通过孔流入的冷气,从瓶子下部对收纳在较深的收纳空间内的塑料瓶等进行冷却,进而能够高效地冷却收纳在蔬菜室容器内的前方侧的塑料瓶等。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8的冷藏库58包括:冷藏库主体;设置在冷藏库主体的蔬菜室;和设置在蔬菜室的蔬菜室容器。蔬菜室可以构成为冷气从蔬菜室后部经由蔬菜室底部向蔬菜室前部上方流动。此外,蔬菜室容器在后方设置有较浅的收纳空间,在前方设置有较深的收纳空间,且在划分较深的收纳空间和较浅的收纳空间的容器下部的分隔部分形成有向较深的收纳空间侧开口的冷气通过孔。
通过这样的结构,流经蔬菜室容器的底部的冷气的一部分在蔬菜室容器的较深的收纳空间与较浅的收纳空间的分隔部分分流,从冷气通过孔流入较深的收纳空间的底部附近。因此,能够利用从冷气通过孔流入的冷气从瓶子下部对收纳在较深的收纳空间内的塑料瓶等进行冷却,进而能够高效地冷却收纳在蔬菜室容器内的塑料瓶等收纳物。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8的冷藏库58的蔬菜室容器可以具有从底部以截面呈大致U状拢起的分隔壁部。此外,也可以在蔬菜室容器的后方侧形成有较浅的收纳空间,在蔬菜室容器的前方侧形成有较深的收纳空间。此外,可以在分隔壁部的较深的收纳空间侧设置有冷气通过孔。
通过这样的结构,流经蔬菜室容器的底部的冷气的一部分与蔬菜室容器的分隔壁部碰撞,在截面呈大致U状的空隙部分流而从冷气通过孔流入较深的收纳空间的底部附近。由此,能够从瓶子下部高效地冷却收纳在较深的收纳空间内的塑料瓶等收纳物。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8的冷藏库58的蔬菜室容器可以在其底部具有台阶部。此外,也可以在蔬菜室容器的后方侧形成有较浅的收纳空间,在蔬菜室容器的前方侧形成有较深的收纳空间。此外,可以在台阶部中的较深的收纳空间侧的壁面设置有冷气通过孔。
通过这样的结构,流经蔬菜室容器的底部的冷气的一部分与蔬菜室容器的台阶部的较深的收纳空间侧的壁面碰撞,分流并从冷气通过孔流入较深的收纳空间的底部附近。由此,能够从瓶子下部高效地冷却收纳在较深的收纳空间内的塑料瓶等收纳物。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8的冷藏库58的冷气通过孔可以在蔬菜室容器的左右方向上分散地设置多个。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大范围地对蔬菜室容器前方的较深的收纳空间供给冷气,不论将塑料瓶等收纳在较深的收纳空间内的左右的哪一位置,均能够良好地冷却塑料瓶等。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8的冷藏库58可以在蔬菜室容器的较浅的收纳空间与蔬菜室容器的较深的收纳空间之间设置对它们之间进行分隔的分隔壁板。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流入到蔬菜室容器前方的较深的收纳空间的冷气流入后方的较浅的收纳空间,能够不使收纳在较浅的收纳空间的蔬菜等干燥地进行冷却保存。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8的冷藏库58可以在蔬菜室容器的分隔壁板设置有湿度控制膜。
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蔬菜室容器后方的较浅的收纳空间构成为冷气在其前方的较深的收纳空间流动,也能够防止冷气流入蔬菜室容器后方的较浅的收纳空间,并且能够维持规定的湿度。由此,能够将收纳在蔬菜室容器后方的较浅的收纳空间的蔬菜更好地冷却保存。
即,本公开的实施方式8的冷藏库58可以在蔬菜室容器的后方侧设置有较浅的收纳空间,在蔬菜室容器的前方侧设置有较深的收纳空间,且在沿着较深的收纳空间的底面流经蔬菜室内下部的冷气碰撞的较深的收纳空间的下部壁面形成有冷气通过孔。
通过这样的结构,冷气流入较深的收纳空间的底部附近而从瓶子下部对塑料瓶等进行冷却,所以能够高效地冷却塑料瓶等收纳物。
即,能够提供高效地冷却收纳在蔬菜室容器内的塑料瓶等收纳物的高品质的冷藏库。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提供能够高效地冷却收纳在蔬菜室容器内的塑料瓶等收纳物的高品质的冷藏库。因此,能够广泛利用与家庭用和商业用等各种种类和大小的冷藏库等。
另外,上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8中的各构成要素并不限定于说明其构成要素的实施方式的例子,组合所需的构成要素并实施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公开能够提供使小物收纳容器内的收纳物长时间不会干燥而能够以新鲜的状态对其进行保存的高品质的冷藏库。由此,能够利用于家庭用和商业用等各种种类和大小的间冷式的冷藏库。
附图标记说明
1 冷藏库主体
2 冷藏室
3 制冰室
4 切换室
5 冷冻室
6 蔬菜室
7 隔热门
8 隔热门
9 风机
10 冷却室
11 冷却器
12 分隔板
14 蔬菜室容器
14a 前方空间(较深的收纳空间)
14b 后方空间(较浅的收纳空间)
14c 开口面
15 小物收纳容器
15a 开口前端
15b 开口后端
16 风路形成体
17 冷气供给口
18 通路部
19 穿通孔部
20 分隔壁部
21 冷气通过孔
22 分隔壁板
23 湿度控制膜
24 间隙
25 压纹
26 底面盘
27 衬条(前侧的衬条)
27a 安装部
27b 鳍部
28 衬条(后侧的衬条)
28a 安装部
28b 密封部
29 前侧卡合部(卡合部)
30 后侧卡合部(卡合部)
32 冷气吸入口
32a 备用冷气吸入口
33 台阶部
34 阶梯部
35 阶梯部
36 间隙
37 隔热盖
38 隔热涂料
t1、t2 间隙。

Claims (5)

1.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蔬菜室;
设置于所述蔬菜室的、上表面开口的第一收纳容器;
以覆盖所述第一收纳容器的上表面的方式设置的、上表面开口的第二收纳容器;
设置于所述蔬菜室的顶面的、用于封闭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二收纳容器的前端之间的间隙的第一衬条;和
设置于所述蔬菜室的顶面的、用于封闭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二收纳容器的后端之间的间隙的第二衬条,
在所述蔬菜室的顶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衬条的卡合部,
所述第二衬条通过向与所述第二收纳容器被推入到所述蔬菜室内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嵌合而被安装到所述卡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收纳容器的后端,在所述第二收纳容器的外侧与所述第二衬条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收纳容器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衬条的下端之间,形成有冷气无法积极出入程度的间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气无法积极出入程度的间隙,为1~3mm程度的间隙。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衬条由能够安装到所述卡合部的安装部和用于封闭所述蔬菜室的顶面与所述第二收纳容器的后端之间的间隙的密封部构成,
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密封部为实质上相同高度。
CN201780022291.6A 2016-04-11 2017-04-06 冷藏库 Active CN1088850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8543A JP6715435B2 (ja) 2016-04-11 2016-04-11 冷蔵庫
JP2016-078543 2016-04-11
JP2016-081750 2016-04-15
JP2016081750 2016-04-15
JP2016-084086 2016-04-20
JP2016084086A JP6757884B2 (ja) 2016-04-20 2016-04-20 冷蔵庫
JP2016126184A JP6767615B2 (ja) 2016-04-15 2016-06-27 冷蔵庫
JP2016-126184 2016-06-27
PCT/JP2017/014331 WO2017179477A1 (ja) 2016-04-11 2017-04-06 冷蔵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5053A CN108885053A (zh) 2018-11-23
CN108885053B true CN108885053B (zh) 2021-04-23

Family

ID=64326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2291.6A Active CN108885053B (zh) 2016-04-11 2017-04-06 冷藏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850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70386A1 (ja) * 2019-02-21 2020-08-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3692U (ja) * 1983-07-26 1985-02-18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S61134568A (ja) * 1984-12-05 1986-06-21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H02136675A (ja) * 1988-11-18 1990-05-25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蔵庫
JPH08247612A (ja) * 1995-01-13 1996-09-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冷蔵庫
JPH09133459A (ja) * 1995-11-08 1997-05-20 Hitachi Ltd 冷蔵庫
CN201081486Y (zh) * 2006-08-18 2008-07-02 株式会社东芝 冰箱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3692U (ja) * 1983-07-26 1985-02-18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S61134568A (ja) * 1984-12-05 1986-06-21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H02136675A (ja) * 1988-11-18 1990-05-25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蔵庫
JPH08247612A (ja) * 1995-01-13 1996-09-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冷蔵庫
JPH09133459A (ja) * 1995-11-08 1997-05-20 Hitachi Ltd 冷蔵庫
CN201081486Y (zh) * 2006-08-18 2008-07-02 株式会社东芝 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5053A (zh) 2018-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75452B2 (ja) 冷蔵庫
EP2594877B1 (en) Refrigerator
TW201200828A (en) Refrigerator
US20090167130A1 (en) A dual drawer bottom mount freezer and mullion
CN108885053B (zh) 冷藏库
WO2012140854A1 (ja) 冷蔵庫
JP6715435B2 (ja) 冷蔵庫
JP6594454B2 (ja) 冷蔵庫
JP6767615B2 (ja) 冷蔵庫
JP2008304076A (ja) 冷蔵庫
KR101467271B1 (ko) 냉장고
KR101838065B1 (ko) 냉장고
JP2021183903A (ja) 冷蔵庫
WO2017179477A1 (ja) 冷蔵庫
JP5797969B2 (ja) 冷蔵庫
JP6466742B2 (ja) 冷蔵庫
EP3144612B1 (en) Refrigerator
CN108139136B (zh) 冰箱
JP4736635B2 (ja) 冷蔵庫
US20210063075A1 (en) Home appliance door having an air-guiding channel and home appliance
JP2013190135A (ja) 冷蔵庫
JP6757884B2 (ja) 冷蔵庫
JP2007271243A (ja) 貯蔵庫
JP2022074926A (ja) 冷蔵庫
KR102214066B1 (ko) 냉장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