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3638A - 印刷装置及头单元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及头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83638A CN108883638A CN201780019682.2A CN201780019682A CN108883638A CN 108883638 A CN108883638 A CN 108883638A CN 201780019682 A CN201780019682 A CN 201780019682A CN 108883638 A CN108883638 A CN 1088836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sma actuators
- air
- flow
- printing equipment
- 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3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6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6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10000002381 plasm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2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0123 pa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19504 cigaret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92 f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82 swimm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41J2/15—Arrangement thereof for serial prin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14—Mounting head into the printer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烟雾附着在液体喷射面上的情况从而减少印字不良的发生的印刷装置。印刷装置具备:喷墨头(11),其从喷嘴列(14)的喷嘴孔(13)喷射液体,所述喷嘴列(14)的喷嘴孔(13)在被配置于与印刷介质(3)对置的面上的液体喷射面(12)上开口;头单元(16),其由搭载了喷墨头(11)的滑架(10)构成;等离子致动器(20),其针对压印板间隙而产生气流;控制部(30),其对头单元(16)和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装置及头单元。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如下情况,即,从喷墨头喷射出的油墨中的未到达印刷介质等而处于浮游的油墨的烟雾由于滞留于油墨喷射面与压印板之间的间隙间并附着在油墨喷射面上,从而引起印字不良。
在油墨喷射面与压印板之间阻力较大且空气的流动较少。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滞留在压印板间隙间的烟雾会因油墨喷射的自喷等而附着,从而使印字可靠性受损。
因此,一直以来,公开了一种通过在压印板间隙间产生气流,从而使烟雾不会附着在头上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公开了一种通过对压印板下方的气流进行抽吸,从而使烟雾不会附着在头上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先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五4676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0384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所述在先技术存在如下问题,即,均需要大型的气流产生装置,从而使打印机自身的大小变大。
本发明是鉴于前文所述的情况而被完成的发明,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烟雾附着在液体喷射面上的情况,从而能够减少印字不良的发生的印刷装置及头单元。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喷墨头,其从喷嘴列喷射液体,所述喷嘴列在被配置于与印刷介质对置的面上的液体喷射面上开口;头单元,其由搭载了所述喷墨头的支承部件构成;等离子致动器,其针对压印板间隙而产生气流;控制部,其对从所述喷嘴列的液体喷射和所述等离子致动器的气流产生进行控制。
根据该结构,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从而压印板间隙的空气变得易于移动,由此能够将液体喷射面的周围的烟雾排出。由此,烟雾不易附着在液体喷射面上,从而能够减少印字不良的发生。此外,由于具备等离子致动器,因此无需另外设置大型的气流产生装置,由此能够降低设备成本。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被配置在所述液体喷射面上。
根据该结构,能够高效地排出液体喷射面的周围的烟雾。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致动器与所述喷嘴列并排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产生沿着滑架的移动方向的气流,因此能够高效地排出液体喷射面的周围的烟雾。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致动器在所述液体喷射面上以隔着所述喷嘴列的方式而至少被配置有两个。
根据该结构,能够高效地排出液体喷射面的周围的烟雾。此外,即使对于滑架的往复移动而言,也能够高效地排出烟雾。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被配置在所述支承部件上。
根据该结构,由于无需将等离子致动器搭载于喷墨头上,因此制造变得容易。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被配置在,远于所述液体喷射面与所述印刷介质之间的距离的位置处。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远离液体喷射面的位置处产生气流,并能够通过该气流而排出烟雾。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被配置在与所述液体喷射面交叉的面上。
根据该结构,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在朝于印刷介质的方向或者远离印刷介质的方向上产生气流,并能够通过该气流而排出烟雾。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由所述等离子致动器实现的气流产生区域为与所述喷嘴列的长度相比而较长的区域。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由等离子致动器实现的气流产生区域确保为与喷嘴列的长度相比而较长的区域,从而能够可靠地排出从喷嘴列产生的烟雾。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以使通过从所述喷嘴列喷射液体从而产生的、未到达所述印刷介质而是浮游的液滴不会滞留在所述液体喷射面的周围。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通过从所述喷嘴列喷射液体从而产生的、未到达所述印刷介质而是浮游的液滴以不滞留于所述液体喷射面的周围的方式而被排出。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未从所述喷嘴列喷射液体时,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未喷射液体时产生气流,因此例如在以高精细印字模式而进行印刷的情况等那样需要高精度的油墨的喷落精度的情况下,能够使油墨的喷落精度进一步提高。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为了实施印刷而正在从所述喷嘴列喷射液体时,所述控制部不对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喷射液体时不产生气流,因此例如在以高精细印字模式而进行印刷的情况等那样需要高精度的油墨的喷落精度的情况下,能够使油墨的喷落精度进一步提高。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由所述头单元实施冲洗动作时,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
由于在基于冲洗动作的液体喷射时会产生烟雾,因此为了减少该烟雾的量而抑制了液体喷射量。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冲洗动作时对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从而实施烟雾的排出。因此,能够缓和同时冲洗所有喷嘴列等的、液体喷射量的限制,从而能够提高生产率。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还具备驱动电压生成部,所述驱动电压生成部生成用于对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的驱动电压,所述驱动电压生成部被搭载于所述喷墨头上。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驱动电压生成部而生成针对以高电压被驱动的等离子致动器的驱动电压。因此,无需在与滑架相连接的柔性电缆上敷设高电压配线,由此不会产生绝缘性、短路对策、噪声对策等的问题。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喷墨头具备用于供给对所述头单元进行驱动的喷墨驱动电压的配线,所述驱动电压生成部从所述喷墨驱动电压生成对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的电压。
根据该结构,由于从由配线供给的喷墨驱动电压生成对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的电压,因此无需在与滑架相连接的柔性电缆上敷设等离子致动器的专用配线。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件为,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滑架,所述等离子致动器在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与所述喷嘴列并排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产生沿着滑架的移动方向的气流,因此能够高效地排出液体喷射面的周围的烟雾。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致动器在与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以与所述喷嘴列交叉的方式并排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在与滑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产生气流,因此能够无关于滑架的移动方向而高效地排出液体喷射面的周围的烟雾。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通过对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而产生气流。
根据该结构,通过根据滑架的移动方向而产生气流,从而能够随着滑架的移动而高效地排出烟雾。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喷墨头为,在与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线型喷墨头。
根据该结构,在与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线型喷墨头中,能够高效地排出液体喷射面的周围的烟雾。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线型喷墨头以将多个单位喷墨头配置成交错状的方式而构成。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线型喷墨头以将单位喷墨头配置成交错状的方式而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排出各单位喷墨头的液体喷射面的周围的烟雾。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致动器针对每个所述单位喷墨头而被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针对各单位喷墨头而驱动等离子致动器,因此能够可靠地排出各单位喷墨头的液体喷射面的周围的烟雾。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等离子致动器中,多个等离子致动器被并排配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配置多个等离子致动器,从而能够对与喷射液体的喷嘴相对应的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通过单独地控制所述多个等离子致动器,从而对与喷射所述液体的喷嘴相对应的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
根据该结构,通过单独地控制多个等离子致动器,从而能够单独地对与喷射液体的喷嘴相对应的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由此,仅在被喷射液体的区域中产生气流,从而能够有效地排出液体喷射面的周围的烟雾。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致动器与所述喷墨头以及所述支承部件分体配置,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从而产生用于将所述喷嘴列喷射液体时所产生的烟雾从所述液体喷射面与所述印刷介质之间排出的气流。
根据该结构,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从而压印板间隙的空气易于移动,由此能够排出压印板间隙的烟雾。由此,烟雾不易附着在液体喷射面上,从而能够减少印字不良的发生。此外,由于具备等离子致动器,因此无需另外设置大型的气流产生装置,由此能够降低设备成本。
此外,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冲洗区域和冲洗区域用等离子致动器,在所述冲洗区域中执行所述喷墨头的冲洗动作,所述冲洗区域用等离子致动器被配置在所述冲洗区域中,所述冲洗区域用等离子致动器在冲洗时所产生的烟雾趋向于所述冲洗区域的油墨回收箱的方向上产生气流。
根据该结构,通过对冲洗区域用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将冲洗时所产生的烟雾排出至冲洗区域的油墨回收箱中。此外,能够同时冲洗所有喷嘴列,从而能够提高生产率。
此外,本发明的头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射面,其被配置在与印刷介质对置的面上;喷嘴列,其在所述液体喷射面上开口,并向所述印刷介质喷射液体;等离子致动器,所述等离子致动器针对所述喷嘴列喷射所述液体的空间而产生气流。
根据该结构,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从而喷嘴列喷射液体的空间的空气变得易于移动,由此能够排出液体喷射面的周围的烟雾。由此,烟雾不易附着在液体喷射面上,从而能够减少印字不良的发生。此外,由于具备等离子致动器,因此无需另外设置大型的气流产生装置,由此能够降低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印刷装置的概要的图。
图2为头单元的概要图。
图3为从图2的液体喷射面侧进行观察时的概要图。
图4为表示等离子致动器的基本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表示在与滑架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6为表示产生相互在喷嘴列方向上流动的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7为表示产生相互在远离喷嘴列的方向上流动的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8为表示在远离喷嘴列的方向上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9为表示在远离喷嘴列的方向上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10为表示在朝向喷嘴列的方向上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11为表示在朝向喷嘴列的方向上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12为表示产生在滑架移动的交叉方向上流动的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13为表示产生在滑架移动的交叉方向上流动的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14为表示产生在滑架移动的交叉方向上流动的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15为表示产生在滑架移动的交叉方向上流动的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16为表示将等离子致动器搭载于滑架上的示例的图。
图17为表示等离子致动器的配置结构的改变例的图。
图18为表示产生朝向印刷介质侧的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19为表示产生远离印刷介质侧的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20为表示印刷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21为表示驱动定时的时序图。
图22为表示多个印刷时的驱动定时的时序图。
图23为表示全色印刷用的头单元的概要图。
图24为从图23的液体喷射面侧进行观察时的概要图。
图25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头单元的概要图。
图26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印刷装置的概要的图。
图27为头单元的概要图。
图28为从图27的液体喷射面侧进行观察时的概要图。
图29为表示在与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30为表示产生相互在喷嘴列方向上流动的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31为表示产生相互在远离喷嘴列的方向上流动的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32为表示在远离喷嘴列的方向上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33为表示在朝向喷嘴列的方向上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34为表示产生在印刷介质输送的交叉方向上流动的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35为表示产生在印刷介质输送的交叉方向上流动的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36为表示产生在印刷介质输送的交叉方向上流动的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37为表示产生在印刷介质输送的交叉方向上流动的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38为表示将等离子致动器搭载于支承部件上的示例的图。
图39为表示等离子致动器的配置结构的改变例的图。
图40为表示产生朝向印刷介质侧的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41为表示产生远离印刷介质侧的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42为表示印刷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43为表示单位喷墨头的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44为表示多个等离子致动器的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45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头单元的概要图。
图46为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印刷装置的概要的图。
图47为喷墨头的概要图。
图48为从图47的液体喷射面侧进行观察时的概要图。
图49为表示在与滑架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50为表示在远离喷墨头的方向上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51为表示在冲洗时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52为表示配置了单位等离子致动器的示例的图。
图53为表示印刷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54为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概要图。
图55为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概要图。
图56为第七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概要图。
图57为从图56的液体喷射面侧进行观察时的概要图。
图58为表示在远离喷墨头的方向上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59为表示在冲洗时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图60为表示配置了单位等离子致动器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概要图。图2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头单元的概要图。图3为从图2的液体喷射面侧进行观察时的概要图。
如图1所示的那样,印刷装置1具备平板状的压印板2。在压印板2的上表面上,预定的印刷介质3通过未图示的送纸机构,从而在副扫描方向上被输送。也可以在压印板2上设置有无边距印刷时的油墨废弃区域。
作为印刷介质3,可例举出被卷绕成滚筒状的滚筒纸、被切断为预定长度的单张薄片、多张薄片相连接的连张薄片等。这些记录介质为,普通纸、复印纸、纸板等纸类、合成树脂制等薄片,也能够使用在这些薄膜上实施了涂覆或浸润等加工后的薄片。此外,作为单张薄片的形态,例如除了PPC用纸或明信片等特定形状大小的裁切纸之外,还可例举出存折等多张薄片装订而成的册子形态的薄片、或者被形成为信封等袋状的薄片。此外,作为连张薄片的形态,例如,可例举出在宽度方向两端插穿设置有定位孔并且按照预定长度而被折叠了的连续纸张。
在压印板2的上方,设置有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引导轴5。滑架10以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而沿着引导轴5往复驱动自如的方式被设在引导轴5上。
在滑架10上搭载有喷墨头11。喷墨头11的与压印板2对置的面为液体喷射面12。在液体喷射面12上形成有由多个喷嘴孔13组成的喷嘴列14,多个喷嘴孔13在液体喷射面12上开口,且例如向印刷介质3喷射油墨等液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平行地形成有两列喷嘴列14。在此,将液体喷射面12与压印板2之间的间隙(空间),或者,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3之间的间隙(空间)统称为压印板间隙。另外,在下文中,以使用了油墨以作为液体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
喷墨头11具备用于从喷嘴孔13喷射液体的压电元件等驱动元件。此外,在滑架10上搭载有向喷墨头11供给油墨的墨盒15。
而且,通过滑架10、喷墨头11以及墨盒15而构成了头单元1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用了单色的墨盒15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此外,墨盒15也可以被设置在头单元16以外的部位上。
在压印板2的一侧设置有喷墨头11的冲洗区域17。通过使油墨从喷墨头11的喷嘴孔13向冲洗区域17喷射,从而将增粘了的油墨排出。也将冲洗区域17与液体喷射面12之间的间隙称为压印板间隙。
在冲洗区域17的一侧设置有具备未图示的盖的清洗区域18。在清洗区域18中,在以覆盖喷墨头11的喷嘴列14的方式而安装了盖的状态下,使油墨喷射,从而实施喷嘴孔13的清洗。
在滑架10的与压印板2对置的面即液体喷射面12上,两个等离子致动器20以隔着喷嘴列14的方式而被配置在滑架10的移动方向上的两端上。各等离子致动器20被形成为,与喷嘴列14的长度相比而较长。一般而言,压印板间隙较狭窄,且也存在1mm以下的情况。因此,如图2所示的那样,等离子致动器20需要配置在与配置有喷嘴列14的面相比更凹陷的面上。该凹陷的面也相当于液体喷射面12。另外,也可以将等离子致动器20埋入喷墨头11中而使高低差消失,还可以配置在比喷嘴列14与压印板2之间的距离远的面上。
图4为表示等离子致动器20的基本结构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的那样,等离子致动器20由两块薄膜电极即电极21a、21b、以及被夹在该电极21a、21b之间的电介质层22构成。通过在两块电极21a、21b之间施加数kV且频率为数kHz的交流电压,从而在被上侧的电极21a与电介质层22所夹持的部分处产生等离子放电23,由此产生从上侧的电极21a向下侧的电极21b方向流动的气流。等离子致动器20通过对交流电压的施加进行控制,从而能够简单地控制气流的产生、停止、或者、气流速度。这是在风扇等气流产生装置中难以实现的特征。另外,也可以准备两个电极21b,并以隔着电极21a的方式而配置。通过采用此方式,从而如果选择两个电极21b的单侧则能够在正反两方向上控制气流的产生方向。
等离子致动器20以沿着滑架10的移动方向而产生气流的方式被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等离子致动器20由两个等离子致动器20构成,所述两个等离子致动器20以气流的产生方向彼此相反的方式被配置。
通过以此方式而构成,从而能够在喷嘴列14的一侧且滑架10的移动方向的任意的方向上均产生气流。
另外,等离子致动器20的配置并不限定于此,气流的产生方向也是任意的。此外,既可以仅被配置于喷嘴列14的单侧,也可以被配置在与喷嘴列14交叉的方向上。以下,例示了各种各样的配置和各种各样的气流的产生方向。在以下的附图中,在从液体喷射面侧观察头单元16时的图中,由黑色箭头标记来表示滑架10的移动方向,由白色箭头标记来表示气流的产生方向,并进行说明。
图5为表示通过等离子致动器20的驱动从而在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如图5所示的那样,各等离子致动器20在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产生气流。
通过以此方式产生气流,从而随着滑架10的移动,压印板间隙的空气变得易于移动,由此使液体喷射面12的周围的烟雾被排出。虽然在滑架10的移动方向后方会产生卡曼漩涡,但是通过以此方式而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抑制卡曼漩涡的产生。由此,能够减少烟雾通过卡曼漩涡而在印刷装置1的框体内无秩序地扩散的情况。此外,由于两个等离子致动器20在相同的方向上产生气流,因此会产生较强的气流,从而能够高效地排出液体喷射面12的周围的烟雾。
另外,也可以在滑架10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产生气流。由此,在滑架10为了停止而减速时,能够排出液体喷射面12的周围的烟雾,从而降低了印刷介质3被烟雾污染的可能性。
图6为表示通过等离子致动器20的驱动从而产生相互在喷嘴列14方向上流动的气流的示例的图。图7为表示通过等离子致动器20的驱动从而产生相互在远离喷嘴列14的方向上流动的气流的示例的图。
如图6所示的那样,通过各等离子致动器20产生相互在喷嘴列14方向上流动的气流,从而如图6中虚线箭头标记所示的那样,能够在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出烟雾。
此外,如图7所示的那样,通过各等离子致动器20产生相互在远离喷嘴列14的方向上流动的气流,从而如图7中虚线箭头标记所示的那样,能够使气流从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流入,并在远离喷嘴列14的方向上排出烟雾。
通过以此方式而在彼此的等离子致动器20中相互产生反方向的气流,从而能够无关于滑架10的移动方向而排出压印板间隙的烟雾。在该情况下,由于无需根据滑架10的移动方向来改变各个等离子致动器20所产生的气流的朝向,因此装置的结构变得简单,由此也能够降低成本。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只对单个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以下,在具备等离子致动器20a、20b的头单元16的示例中进行说明。
图8至图11为表示只对一个等离子致动器20(20a、20b)进行驱动的示例的图。
图8以及图9为表示在以相互产生朝向喷嘴列14方向的气流的方式而配置了等离子致动器20a、20b的情况下,在远离喷嘴列14的方向上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如图8所示的那样,在滑架10于图8中向右方向进行移动的情况下,只对位于滑架10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的等离子致动器20a进行驱动。于是,从等离子致动器20a产生远离喷嘴列14的方向的气流。此外,如图9所示的那样,在滑架10于图9中向左方向进行移动的情况下,只对位于滑架10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的等离子致动器20b进行驱动。于是,从等离子致动器20b产生远离喷嘴列14的方向的气流。
通过以此方式而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与滑架10的往复移动相对应。此外,通过在远离喷嘴列14的方向上产生气流,从而能够在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有效地排出压印板间隙内的烟雾。另外,气流的产生方向也可以为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
图10以及图11为表示以相互产生朝向喷嘴列14方向的气流的方式而配置等离子致动器20a、20b,并在朝向喷嘴列14的方向上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如图10所示的那样,在滑架10于图10中向右方向进行移动的情况下,只对位于滑架10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等离子致动器20b进行驱动。于是,从等离子致动器20b产生朝向喷嘴列14的气流。此外,如图11所示的那样,在滑架10于图11中向左方向进行移动的情况下,只对位于滑架10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等离子致动器20a进行驱动。于是,从等离子致动器20a产生朝向喷嘴列14的气流。
通过以此方式而对等离子致动器20a、20b进行驱动,从而能够与滑架10的往复移动相对应。此外,通过在朝向喷嘴列14的方向上产生气流,从而能够在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有效地排出压印板间隙内的烟雾。另外,气流的产生方向也可以为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
图12至图15为表示在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也配置了等离子致动器20的改变例的图。
图12示出了通过滑架10的移动方向两端的等离子致动器20a、20b而产生同向的气流,并使相交叉的方向上的等离子致动器20c、20d产生相互在远离喷嘴列14的方向上流动的气流的示例。
通过以此方式而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无偏差地有效地排出存在于压印板间隙内的各处的烟雾。此外,由于向三个方向排出烟雾,因此被排出的烟雾不会偏向于印刷装置1内的指定的部位。
图13示出了通过滑架10的移动方向两端的等离子致动器20a、20b而产生同向的气流,并使相交叉的方向上的等离子致动器20c、20d产生相互在朝向喷嘴列14的方向上流动的气流的示例。
由于通过以此方式而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从三个方向吸入空气,因此能够无偏差地在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有效地排出存在于压印板间隙内的各处的烟雾。另外,气流的产生方向也可以为与滑架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
图14示出了通过滑架10的移动方向两端的等离子致动器20a、20b而产生朝向喷嘴列14的方向的气流,并使相交叉的方向上的等离子致动器20c、20d相互产生远离喷嘴列14的方向的气流的示例。
通过以此方式而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产生较强的气流,由此能够在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有效地排出压印板间隙内的烟雾。此外,由于无需根据滑架10的移动方向来改变各个等离子致动器20a~20d所产生的气流的朝向,因此装置的结构变得简单,从而也能够降低成本。
图15示出了通过滑架10的移动方向两端的等离子致动器20a、20b而产生远离喷嘴列14的气流,并使相交叉的方向上的等离子致动器20c、20d产生相互朝向喷嘴列14的气流的示例。
通过以此方式而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产生较强的气流,以使气流从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流入,由此能够在远离喷嘴列14的方向上排出压印板间隙头间隙内的烟雾。此外,由于无需根据滑架10的移动方向来改变各个等离子致动器20a~20d所产生的气流的朝向,因此装置的结构变得简单,从而也能够降低成本。
另外,也可以只在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配置等离子致动器20。
图16为表示将等离子致动器20搭载于滑架10上的示例的图。如图16所示的那样,在将等离子致动器20搭载于滑架10上的情况下,以将等离子致动器20埋入滑架10的方式而进行配置。由于通过采用此方式,从而也可以不在喷墨头11上搭载等离子致动器20,因此喷墨头11的结构变得简单,并且制造变得容易。
图17为表示等离子致动器20的配置结构的改变例的图。如图17所示的那样,也可以在滑架10上形成位于与喷墨头11的液体喷射面相比更远离印刷介质3的方向上的高低差面19,并且将等离子致动器20配置在该高低差面19上。
另外,即使在如图2那样将等离子致动器20配置在喷墨头11上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样地在喷墨头11上形成高低差面19。由于通过采用此方式,从而等离子致动器20与压印板2或者与印刷介质3之间的距离变得大于压印板间隙,因此能够高效地排出烟雾。
在图16以及图17的情况下,也将配置有等离子致动器20的面称为液体喷射面12。
图18以及图19为表示等离子致动器20的配置的改变例的图。
本改变例的等离子致动器20被配置在滑架10的侧面上。
图18示出了通过等离子致动器20从而产生朝向下方、即印刷介质3侧的气流的示例。
由于如图18所示的那样,通过等离子致动器20而产生朝向印刷介质3侧的气流,从而压印板间隙内的烟雾通过所产生的下降气流而喷落在印刷介质3面上,因此烟雾不会附着在液体喷射面12上。
图19示出了通过等离子致动器20从而产生朝向上方、即远离印刷介质3侧的气流的示例。
由于如图19所示的那样,通过由等离子致动器20而产生从印刷介质3远离的气流,因此能够使飘浮于液体喷射面12的周围的烟雾向从液体喷射面12分离的方向上远离。另外,在图18以及图19的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被搭载于喷墨头11上。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结构进行说明。
图20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如图20所示的那样,印刷装置1具备:控制部30,其对各部分进行控制;各种驱动器电路,其根据控制部30的控制而对各种电机等进行驱动,或者将检测电路的检测状态输出至控制部30。在各种驱动器电路中,包括头驱动器32、滑架驱动器33、等离子致动器驱动器34和送纸驱动器35。
控制部30对印刷装置1的各个部分进行中枢控制。控制部30具备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对可执行的基本控制程序或该基本控制程序所涉及的数据等进行非易失性存储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对被CPU执行的程序或预定数据等进行临时性的存储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和其他的周围电路等。
头驱动器32分别与用于喷射油墨的压电元件等驱动元件36连接。驱动元件36根据控制部30的控制而被驱动,并使所需量的油墨从喷嘴孔13被喷射。
滑架驱动器33与滑架电机37相连接,并将驱动信号输出至滑架电机37,从而使滑架电机37在由控制部30所指示的范围内动作。
等离子致动器驱动器34与等离子致动器20相连接,并将驱动信号输出至等离子致动器20,从而通过控制部30而使等离子致动器20驱动。
送纸驱动器35与送纸电机38相连接,并将驱动信号输出至送纸电机38,从而使送纸电机38仅以由控制部30所指示的量而动作。根据送纸电机38的动作,从而印刷介质3在输送方向上仅被输送预定量。
为了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而需要高电压。印刷装置1具备生成驱动电压的驱动电压生成部40,所述驱动电压用于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驱动电压生成部40与等离子致动器20相连接。另外,也可以与等离子致动器驱动器34相连接。
在采用串行打印机的情况下,在进行移动的滑架10上配置有传递头驱动信号的柔性电缆。由于在该柔性电缆上追加敷设用于驱动等离子致动器20的高电压配线会在绝缘距离、短路对策、噪声对策等中产生问题,因此不为优选。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柔性电缆中配置低电压的电源供给线,并将驱动电压生成部40搭载于头单元16上。驱动电压生成部40将该低电压的电源设为输入电压,并在头单元16内升压为高电压。
另外,由于在使用压电元件以作为驱动元件36的情况下,压电元件驱动用的电源供给线被敷设在柔性电缆上,因此也可以将该压电元件驱动用的电源作为驱动电压生成部40的输入电压而利用。此外,即使在使用热敏式的驱动元件以作为驱动元件36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将热敏头驱动用电源作为驱动电压生成部40的输入电压而利用。当然,也可以将独立的低电压的电源线敷设在柔性电缆上。
另外,如果不会产生绝缘距离、短路对策、噪声对策等问题,则也可以在柔性电缆上敷设用于驱动等离子致动器20的高电压配线,并且也可以针对高电压配线用而敷设与传递头驱动信号的柔性电缆不同的电缆。
控制部30通过等离子致动器驱动器34而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控制。
图21为表示相对于喷墨头11的印刷定时的、等离子致动器20的驱动定时的时序图。图22为表示在滑架10的一个循环中存在多次喷墨头11的印刷定时的情况下的等离子致动器20的驱动定时的时序图。
如图21以及图22所示的那样,例如,控制部30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相对于驱动喷墨头11的驱动元件36而喷射油墨的定时,而使等离子致动器20与油墨的喷射开始相比更早地开始驱动。此外,控制部30以与油墨的喷射结束相比更晚地结束驱动的方式进行控制。
以此方式,通过与油墨的喷射开始相比而较早地驱动等离子致动器20,从而能够实现在油墨喷射前所滞留的烟雾的排出以及油墨喷射刚刚开始后的烟雾的排出。此外,通过与油墨的喷射结束相比而较晚地结束等离子致动器20的驱动,从而能够将在印刷过程中所滞留的烟雾排出。
此外,在未从喷墨头11喷射油墨时,控制部30也可以以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的方式进行控制。即,在从喷墨头11喷射油墨的的情况下,控制部30以不驱动等离子致动器20的方式进行控制。
通过以此方式进行控制,从而例如在以高精细印字模式而进行印刷的情况等需要高精度的油墨的喷落精度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油墨的喷落精度。
在串行打印机中,例如存在如下情况,即,在送纸时、滑架10移动至印刷位置或冲洗区域17时、滑架10的停止时等,不对油墨进行喷射驱动的情况。因此,此时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从而排出烟雾。
尤其是,由于在冲洗动作时,如果同时驱动相邻的喷嘴列14则会产生更多的烟雾,因此一直以来,以不同时驱动相邻的喷嘴列的方式来执行冲洗动作。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冲洗动作时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从而有效地实施烟雾的排出,因此能够同时冲洗所有的喷嘴列14,由此能够提高生产率。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作为头单元16而使用了具备单色的油墨的喷墨头11的头单元16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图23以及图24所示的头单元16。
图23为表示用于全色印刷的、搭载了多个颜色的喷嘴列以及墨盒的头单元16的概要的图。图24为从图23的液体喷射面侧进行观察时的图。
即,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的那样,在被搭载于滑架10上的喷墨头11的液体喷射面12上形成有多个颜色(在该情况下为六个颜色)的喷嘴列14a、14b、14c、14d、14e、14f。在滑架10上搭载有将各个颜色的油墨供给至喷墨头11的墨盒15a、15b、15c、15d、15e、15f。在墨盒15a、15b、15c、15d、15e、15f中贮留有黑色(BK)、品红色(M)、蓝绿色(C)、黄色(Y)、浅品红色(LM)、浅蓝绿色(LC)的各个颜色的油墨。
在滑架10的移动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处配置有等离子致动器20。此外,在等离子致动器20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也配置有等离子致动器20。
通过以此方式而配置等离子致动器20,从而即使在实施全色印刷的头单元16中,也能够排出压印板间隙的烟雾。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各个颜色的喷嘴列14之间配置等离子致动器20。此外,如图5至图19中所说明的那样,能够应用各种各样的等离子致动器20的配置或气流的方向。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等离子致动器20配置在喷墨头11的液体喷射面12上或者配置在滑架10上的情况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设置了例如与滑架10同步移动的分体的移动部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等离子致动器20配置在该移动部件上。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等离子致动器20单元化,并且以相对于喷墨头11、滑架10或者移动部件而拆装自如的方式配置。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进行说明。
在由印刷装置1实施印刷的情况下,控制部30分别实施头驱动器32、滑架驱动器33、送纸驱动器35的控制。由此,通过在使滑架电机37驱动而使滑架10往复移动的同时,对驱动元件36进行驱动,从而使油墨从喷嘴孔13被喷射而在印刷介质3上实施印刷。
在利用滑架10的往复移动而在印刷介质3上进行印刷时,使送纸电机38驱动从而使印刷介质3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预定量。而且,再次在使滑架10移动的同时在印刷介质3上实施印刷。
在该情况下,控制部30将驱动信号输出至等离子致动器20,从而使等离子致动器20驱动。等离子致动器20的驱动可以为前文所述的任意一个驱动。
由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从而压印板间隙的空气变得易于移动,由此能够排出压印板间隙的烟雾。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1具备喷墨头11和头单元16,其中,所述喷墨头11从被配置在与印刷介质3对置的面上的喷嘴列14喷射液体,所述头单元16由搭载了喷墨头11的滑架10构成。此外,具备相对于从喷嘴列14喷射的液体而产生气流的等离子致动器20和对头单元16以及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控制的控制部30。
据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从而压印板间隙的空气变得易于移动,由此能够排出液体喷射面12的周围的烟雾。由此,烟雾不易附着在液体喷射面12上,从而能够减少印字不良的发生。此外,由于具备等离子致动器20,因此无需另外设置大型的气流产生装置,从而能够降低设备成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被配置在液体喷射面12上。
据此,能够高效地排出液体喷射面12的周围的烟雾。
此外,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在液体喷射面12上以隔着喷嘴列14的方式而至少被配置有两个。
据此,能够在滑架10进行往复移动时排出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在滑架10的移动方向上,与喷嘴列14并排配置。
据此,能够在滑架10的移动方向上产生气流,从而能够在滑架10进行往复移动时在滑架10的移动方向上排出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在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以与喷嘴列14交叉的方式并排配置。
据此,能够在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产生气流,从而能够在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出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被配置在滑架10上。
据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在滑架10中产生气流,由此,能够在滑架10进行往复移动时排出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被配置在,远于液体喷射面12与印刷介质3之间的距离的位置上。
据此,能够在远离液体喷射面12的位置上产生气流,并且能够通过该气流而排出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配置在与液体喷射面12交叉的面上。
据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在朝向印刷介质3的方向或者远离印刷介质3的方向上产生气流,并且能够通过该气流而排出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由等离子致动器20实现的气流产生区域也可以为,与喷嘴列14的长度相比而较长的区域。
据此,能够将由等离子致动器20实现的气流产生区域确保为与喷嘴列14的长度相比而较长的区域,从而能够可靠地排出从喷嘴列14产生的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控制部30也可以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以使通过从喷嘴列14喷射液体而产生的、未到达印刷介质而是浮游的液滴不会滞留在液体喷射面12的周围。
据此,通过从喷嘴列14喷射液体而产生的、未到达印刷介质而是浮游的液滴(烟雾)能够以不会滞留在液体喷射面的周围的方式而排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控制部30也可以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控制,从而根据滑架10的移动方向来产生气流。
据此,通过根据滑架10的移动方向来产生气流,从而能够随着滑架10的移动而高效地排出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控制部30也可以在未从喷嘴列14喷射液体时,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
据此,由于例如在以高精细印字模式而进行印刷的情况等需要高精度的油墨的喷落精度的情况下不产生气流,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油墨的喷落精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控制部30也可以在为了进行印刷而正在从喷嘴列14喷射液体时,不驱动等离子致动器20。
据此,由于例如在以高精细印字模式而进行印刷的情况等需要高精度的油墨的喷落精度的情况下不产生气流,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油墨的喷落精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控制部30也可以在由喷墨头11实施冲洗动作时,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
据此,虽然在冲洗动作时会在喷射油墨时产生大量的烟雾,但是通过在冲洗动作时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从而实施了烟雾的排出。因此,能够同时冲洗所有的喷嘴列14,从而能够提高生产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还具备驱动电压生成部40,所述驱动电压生成部40生成用于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的驱动电压,驱动电压生成部40被搭载于头单元16上。
据此,能够通过驱动电压生成部40而生成针对以高电压被驱动的等离子致动器20的驱动电压。因此,无需在设置于滑架10上柔性电缆中敷设高电压配线,由此不会产生绝缘性、短路对策、噪声对策等的问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头单元16具备用于供给对喷墨头11进行驱动的喷墨驱动电压的配线,驱动电压生成部40从喷墨驱动电压生成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的电压。
据此,由于从供给喷墨驱动电压的配线生成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的电压,因此无需等离子致动器20的专用电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以可拆装的方式被构成。
据此,能够使等离子致动器20在被烟雾污染了的情况或发生了故障等的情况下容易地进行更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0也可以在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产生气流。
据此,通过在与滑架1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产生气流,从而能够向滑架10进行移动时的下游侧排出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也可以在液体喷射面12上,使隔着喷嘴列14而至少配置有两个的等离子致动器20相互在反方向上产生气流。
据此,通过使等离子致动器20相互在反方向上产生气流,从而能够在朝向喷嘴列14的方向或者远离喷嘴列14的方向上排出烟雾。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头单元16的概要图。另外,对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25所示的那样,在滑架10的两侧设置有烟雾回收容器50。烟雾回收容器50接近喷墨头11的液体喷射面12而形成有开口51。
在烟雾回收容器50的内部配置有产生气流的等离子致动器20,以便从开口51回收烟雾。在烟雾回收容器50的侧面上,配置有对被运送至烟雾回收容器50的内部的烟雾进行回收的过滤器52。
过滤器52被设为拆装自如。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由例如海绵等过滤器52来填满烟雾回收容器50的内部整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滑架10移动的情况下,对被配置在滑架10的移动方向的相反侧的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由此,在烟雾回收容器50的内部中,如图中箭头标记所示的那样,会产生从开口51朝向过滤器52的气流。通过该气流,从而液体喷射面12的周围的烟雾从开口51进入烟雾回收容器50的内部,并被过滤器52回收。另外,也可以对被配置于滑架10的移动方向下游侧的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从而回收烟雾,并且也可以在滑架10的停止过程中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从而回收烟雾。
如以上所叙述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等离子致动器20所产生的气流的下游设置有回收烟雾的过滤器52,并且过滤器52可拆装。
据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利用过滤器52来回收从喷嘴列14产生的烟雾。此外,通过将过滤器52设为拆装自如,从而能够在过滤器52被污染等的情况下容易地进行更换。
另外,虽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而构成了过滤器52,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单独更换过滤器52,而是例如与烟雾回收容器50一起进行更换。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6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概要图。图27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头单元的概要图。图28为从图27的液体喷射面侧进行观察时的概要图。
如图26所示的那样,印刷装置101为喷墨行式打印机,并具备平板状的压印板102。在压印板102的上表面上,预定的印刷介质3通过印刷介质输送部而在副扫描方向上被输送。也可以在压印板102上,设置有无边距印刷时的油墨废弃区域。
作为印刷介质3,由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压印板102的上方,设置有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差的方向上延伸的支承部件110。支承部件110具备行状的头单元116。
喷墨头111的与压印板102对置的面为液体喷射面112。在液体喷射面112上形成有由多个喷嘴孔113组成的喷嘴列114,其中,所述多个喷嘴孔113在液体喷射面112上开口,并且例如向印刷介质3喷射油墨等液体。在此,将液体喷射面112与压印板102之间的间隙(空间),或者,液体喷射面112与印刷介质3之间的间隙(空间)统称为压印板间隙。
喷墨头111具备用于从喷嘴孔113喷射液体的压电元件等驱动元件。此外,在支承部件110上搭载有向喷墨头111供给油墨的墨盒115。
而且,由喷墨头111、墨盒115以及支承部件110构成了头单元11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用单色的墨盒115且使用了油墨以作为液体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此外,墨盒115也可以被设置在头单元116以外的部位上。
此外,例如,在压印板102的下方设置有喷墨头111的冲洗区域(未图示)。压印板102被构成为,能够从喷墨头111的下方退避。而且,通过在使压印板102退避了的状态下使油墨从喷墨头111的喷嘴孔113喷射,从而将增粘了的油墨排出。也将冲洗区域与液体喷射面112之间的间隙称为压印板间隙。
在喷墨头111的液体喷射面112的与压印板102对置的面上,两个等离子致动器120以隔着喷嘴列114的方式而被配置在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的两端上。此外,各等离子致动器120被形成为,与喷嘴列114的长度相比而较长。
一般而言,压印板间隙较狭窄,且也存在1mm以下的情况。因此,如图27所示的那样,等离子致动器120需要配置在与配置有喷嘴列114的面相比更凹陷的面上。该凹陷的面也相当于液体喷射面112。另外,也可以将等离子致动器120埋入喷墨头111中而使高低差消失,还可以配置在远于喷嘴列114与压印板102之间的距离的面上。
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致动器120由与图4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的等离子致动器相同的基本结构而构成。等离子致动器120通过对交流电压的施加进行控制,从而能够简单地控制气流的产生、停止、或者、气流速度。这是在风扇等气流产生装置中难以实现的特征。另外,也可以准备两个电极21b,并以隔着电极21a的方式而配置。通过采用此方式,从而如果选择两个电极21b的单侧则能够在正反两方向上控制气流的产生方向。
等离子致动器120以沿着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而产生气流的方式被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等离子致动器120由两个等离子致动器120构成,所述等离子致动器120以气流的产生方向彼此相反的方式被配置。
通过以此方式构成,从而能够在喷嘴列114的一侧且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的任意的方向上均产生气流。
另外,等离子致动器120的配置并不限定于此,气流的产生方向也是任意的。此外,既可以仅被配置于喷嘴列114的单侧,也可以被配置在与喷嘴列114交叉的方向上。以下,例示了各种各样的配置和各种各样的气流的产生方向。
图29为表示通过等离子致动器120的驱动从而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如图29所示的那样,各等离子致动器120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产生气流。
通过以此方式产生气流,从而随着印刷介质3的输送,压印板间隙的空气变得易于移动,由此使液体喷射面112的烟雾被排出。虽然在头单元116中,在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会产生卡曼漩涡,但是通过以此方式而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抑制卡曼漩涡的产生。由此,能够减少烟雾通过卡曼漩涡而在印刷装置101的框体内无秩序地扩散的情况。此外,由于两个等离子致动器120、120分别在相同的方向上产生气流,因此会产生较强的气流,从而能够高效地排出液体喷射面112的周围的烟雾。
另外,也可以在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产生气流。由此,在印刷介质3为了停止而减速时,能够排出液体喷射面112的周围的烟雾,从而在印刷介质3为裁切纸的情况下,降低了印刷介质3被烟雾污染的可能性。
图30为表示通过等离子致动器120的驱动从而产生相互在喷嘴列114方向上流动的气流的示例的图。图31为表示通过等离子致动器120的驱动从而产生相互在远离喷嘴列114的方向上流动的气流的示例的图。
由于如图30所示的那样,通过等离子致动器120而产生相互在喷嘴列114方向上流动的气流,从而能够如图30中虚线箭头标记所示的那样,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出烟雾,因此印刷介质3不会被已排出的烟雾污染。
此外,由于如图31所示的那样,通过等离子致动器120而产生相互在远离喷嘴列114的方向上流动的气流,从而能够如图31中虚线箭头标记所示的那样,气流从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流入,并在远离喷嘴列114的两个方向上排出烟雾,因此被排出的烟雾不会偏向于印刷装置101内的指定的部位。
另外,等离子致动器120也可以在印刷介质3被输送时进行驱动,并且也可以在印刷介质3未被输送时进行驱动。
此外,等离子致动器120也可以只对单个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以下,利用具备等离子致动器120a、120b的头单元116的示例来进行说明。
图32以及图33为表示只对一个等离子致动器120(120a、120b)进行驱动的示例的图。
如图32所示的那样,在只对位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等离子致动器120a进行驱动的情况下,从等离子致动器120a产生朝向喷嘴列114的气流。
如图33所示的那样,在只对位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等离子致动器120b进行驱动的情况下,从等离子致动器120b产生远离喷嘴列114的方向的气流。在这些情况下,也可以只安装进行驱动的等离子致动器120,而不安装不进行驱动的等离子致动器120。
通过以此方式而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产生气流,由此能够有效地排出头间隙内的烟雾。此外,也可以在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的反方向上产生气流。
图34至图37为表示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也配置了等离子致动器120的改变例的图。
如图34所示的那样,通过等离子致动器120a、120b而产生同向的气流,并使相交叉的方向上的等离子致动器120c、120d产生相互在远离喷嘴列114的方向上流动的气流。
通过以此方式而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无偏差地有效地排出存在于压印板间隙内的各处的烟雾。此外,由于向三个方向排出烟雾,因此被排出的烟雾不会偏向于印刷装置内的指定的部位。
此外,如图35所示的那样,通过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两端的等离子致动器120a、120b而产生同向的气流,并使相交叉的方向上的等离子致动器120c、120d产生相互在朝向喷嘴列114的方向上流动的气流。
通过以此方式而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产生较强的气流,由此能够有效地排出压印板间隙内的烟雾。
另外,在图34、图35的示例中,也可以使等离子致动器120a以及120b在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的反方向上产生气流。
此外,如图36所示的那样,通过等离子致动器120a、120b而产生朝向喷嘴列114的方向的气流,并使相交叉的方向上的等离子致动器120c、120d相互产生远离喷嘴列114的方向的气流。
由于通过以此方式而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有效地排出头间隙内的烟雾,因此印刷介质3不会被已排出的烟雾污染。
此外,如图37所示的那样,通过等离子致动器120a、120b而产生远离喷嘴列114的气流,并使相交叉的方向上的等离子致动器120c、120d产生相互朝向喷嘴列114的气流。
由于通过以此方式而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从而气流从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流入,进而能够在远离喷嘴列114的两个方向上排出头间隙内的烟雾,因此被排出的烟雾不会偏向于印刷装置内的指定的部位。
另外,也可以只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配置等离子致动器120。
图38为表示将等离子致动器120搭载于支承部件110上的示例的图。在如图38所示的那样,在将等离子致动器120搭载于支承部件110上的情况下,以将等离子致动器120埋入支承部件110中的方式而进行配置。由于通过采用此方式,从而也可以不在喷墨头111上搭载等离子致动器120,因此喷墨头111的结构变得简单,并且制造变得容易。
图39为表示等离子致动器120的配置结构的改变例的图。如图39所示的那样,也可以在支承部件110上形成与位于喷墨头111的液体喷射面相比更远离印刷介质3的方向上的高低差面119,并且将等离子致动器120配置在该高低差面119上。另外,即使在如图27那样将等离子致动器120配置在喷墨头111上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样地在喷墨头111上形成高低差面。
由于通过采用此方式,从而等离子致动器120与压印板102或者与印刷介质3之间距离变得大于压印板间隙,因此能够高效地排出烟雾。即使在图38以及图39的情况下,也将配置有等离子致动器120的面称为液体喷射面112。
图40以及图41为表示等离子致动器120的配置的改变例的图。
等离子致动器120被配置在支承部件110的侧面上。
图40示出了通过等离子致动器120从而产生朝向下方、即印刷介质3侧的气流的示例。
由于如图40所示的那样,通过由等离子致动器120而产生朝向印刷介质3的气流,从而压印板间隙内的烟雾通过所产生的下降气流而喷落在印刷介质3上,因此烟雾不会附着在液体喷射面112上。
图41示出了通过等离子致动器120从而产生朝向上方、即远离印刷介质3侧的气流的示例。
由于如图41所示的那样,通过等离子致动器120而产生远离印刷介质3的气流,因此能够使飘浮在液体喷射面112的周围的烟雾向从液体喷射面112离开的方向上远离。另外,在图40以及图41的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120也可以被搭载于喷墨头111上。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结构进行说明。
图4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1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如图42所示的那样,印刷装置101具备:控制部30,其对各部分进行控制;各种驱动器电路,其根据控制部30的控制而对各种电机等进行驱动,或者将检测电路的检测状态输出至控制部30。在各种驱动器电路中,包括头驱动器32、等离子致动器驱动器34和送纸驱动器35。
控制部30对印刷装置101的各个部分进行中枢控制。控制部30具备CPU、对可执行的基本控制程序和该基本控制程序所涉及的数据等进行非易失性存储的ROM、对被CPU执行的程序或预定数据等进行临时性的存储的RAM、和其他的周围电路等。
头驱动器32分别与用于喷射油墨的压电元件等的驱动元件36连接。驱动元件36根据控制部30的控制而被驱动,并使所需量的油墨从喷嘴孔113喷射。
等离子致动器驱动器34与等离子致动器120相连接,并将驱动信号输出至等离子致动器120,从而通过控制部30而使等离子致动器120驱动。
送纸驱动器35与送纸电机38相连接,并将驱动信号输出至送纸电机38,从而使送纸电机38仅以由控制部30所指示的量而动作。根据送纸电机38的动作,从而印刷介质3在输送方向上仅被输送预定量。
为了对等离子致动器20进行驱动而需要高电压。印刷装置101具备生成驱动电压的驱动电压生成部40,其中,所述驱动电压用于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驱动电压生成部40与等离子致动器120以及等离子致动器驱动器34相连接。
另外,在头单元116中配置有传递头驱动信号的柔性电缆。由于在该柔性电缆上追加敷设用于驱动等离子致动器120的高电压配线会在绝缘距离、短路对策、噪声对策等中产生问题,因此不为优选。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柔性电缆中配置低电压的电源供给线,并将驱动电压生成部40搭载于头单元116上。驱动电压生成部40将该低电压的电源设为输入电压,并在头单元116内升压为高电压。
另外,由于在使用压电元件以作为驱动元件36的情况下,压电元件驱动用的电源供给线被敷设在柔性电缆上,因此也可以将该压电元件驱动用的电源作为驱动电压生成部40的输入电压而利用。此外,即使在使用热敏式的驱动元件以作为驱动元件36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将热敏头驱动用电源作为驱动电压生成部40的输入电压而利用。当然,也可以将独立的低电压的电源线敷设在电路基板141上。
另外,如果不会产生绝缘距离、短路对策、噪声对策等问题,则也可以在柔性电缆上敷设用于驱动等离子致动器120的高电压配线,并且也可以针对高电压配线用而敷设与传递头驱动信号的柔性电缆不同的电缆。
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控制部30通过等离子致动器驱动器34而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控制。
如图21所示的那样,例如,控制部30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相对于驱动喷墨头111的驱动元件36而喷射油墨的定时,而使等离子致动器120与油墨的喷射开始相比更早地开始驱动。此外,控制部30以与油墨的喷射结束相比更晚地结束驱动的方式进行控制。
以此方式,通过与油墨的喷射开始相比而较早地驱动等离子致动器120,从而能够实现在油墨喷射前所滞留的烟雾的排出以及油墨喷射刚刚开始后的烟雾的排出。此外,通过与油墨的喷射结束相比而较晚地结束等离子致动器120的驱动,从而能够将在印刷过程中所滞留的烟雾排出。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在未从喷墨头111喷射油墨时,控制部30以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的方式进行控制。即,在从喷墨头111喷射油墨的的情况下,控制部30以不驱动等离子致动器120的方式进行控制。
通过以此方式进行控制,从而例如在以高精细印字模式而进行印刷的情况等需要高精度的油墨的喷落精度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油墨的喷落精度。
此外,例如存在如下情况,即,在将印刷介质3输送至印刷位置时、在冲洗区域中实施冲洗时等,不对油墨进行喷射驱动。此时,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从而排出烟雾。
尤其是,如果在冲洗动作时,同时驱动相邻的喷嘴列则会产生更多的烟雾,因此一直以来,以不同时驱动相邻的喷嘴列的方式来执行冲洗动作。由于在冲洗动作时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从而有效地实施烟雾的排出,因此能够同时冲洗所有的喷嘴列114,由此能够提高生产率。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等离子致动器120配置在1个喷墨头111上的情况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图43为表示由多个单位喷墨头111a构成了喷墨头的示例的图。如图43所示的那样,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各单位喷墨头111a被配置成交错状,并且针对各单位喷墨头111a而配置等离子致动器120e。
在该情况下,有时会在各单位喷墨头111a中存在从喷嘴列114喷射油墨的单位喷墨头111a和未喷射油墨的单位喷墨头111a。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只对与喷射油墨的单位喷墨头111a相对应的等离子致动器120e进行驱动。另外,也可以不使等离子致动器120分别对应于各个单位喷墨头111a而进行配置。
图44为表示将等离子致动器120以使多个等离子致动器120f并排的方式而配置的示例的图。在如图44所示的那样并排地配置了多个等离子致动器120f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该情况下,有时会在喷墨头111中存在从喷嘴列114喷射油墨的喷嘴孔113和未喷射油墨的喷嘴孔113。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只对与喷射油墨的喷嘴孔113相对应的等离子致动器120f单独地进行驱动。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等离子致动器120单元化,并且以相对于喷墨头111或者支承部件110而拆装自如的方式配置。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进行说明。
在由印刷装置101实施印刷的情况下,控制部30分别实施头驱动器32、送纸驱动器35的控制。由此,通过在使送纸电机38驱动而使印刷介质3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的同时,对驱动元件36进行驱动,从而使油墨从喷嘴孔113被喷射而在印刷介质3上实施印刷。
在该情况下,控制部30将驱动信号输出至等离子致动器120,从而使等离子致动器120驱动。等离子致动器120的驱动可以为前文所述的任意一个驱动。
由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从而压印板间隙的空气变得易于移动,由此能够排出液体喷射面112的周围的烟雾。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1也可以为了进行彩色印刷而具备多个头单元116。在该情况下,通过针对各头单元116而应用上述的结构,从而能够排出各头单元116的液体喷射面112的周围的烟雾。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101具备具有行状的喷墨头111的头单元116,其中,所述行状的喷墨头111从在被配置于与印刷介质3对置的面上的液体喷射面112上开口的喷嘴列114喷射液体。此外,具备输送印刷介质3的送纸电机38(印刷介质输送部)、相对于压印板间隙而产生气流的等离子致动器120。具备对从喷嘴列114的液体喷射、等离子致动器120的气流产生、由送纸电机38实施印刷介质3的输送进行控制的控制部30。
据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从而压印板间隙的空气变得易于移动,由此能够排出液体喷射面112的周围的烟雾。由此,烟雾不易附着在液体喷射面112上,从而能够减少印字不良的发生。此外,由于具备等离子致动器120,因此无需另外设置大型的气流产生装置,从而能够降低设备成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120也可以被配置在液体喷射面112上。
据此,能够高效地排出液体喷射面112的周围的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120也可以与喷嘴列114并排配置。
据此,能够在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上产生气流,从而能够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或者其反方向上排出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120也可以被配置在喷墨头111的支承部件110上。
据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在支承部件110中产生气流,由此,能够排出液体喷射面112的周围的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120也可以被配置在比液体喷射面112与印刷介质3之间的距离远的位置上。
据此,能够在远离液体喷射面112的位置上产生气流,并且能够通过该气流而排出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120也可以被配置在与液体喷射面112交叉的面上。
据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在朝向印刷介质3的方向或者远离印刷介质3的方向上产生气流,并且能够通过该气流而排出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由等离子致动器120形成的气流产生区域也可以为,与喷嘴列114的长度相比而较长的区域。
据此,能够将由等离子致动器120形成的气流产生区域确保为与喷嘴列114的长度相比而较长的区域,从而能够可靠地排出从喷嘴列114产生的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行状的喷墨头也可以以将多个单位喷墨头111a配置成交错状的方式而被构成。
据此,即使在行状的喷墨头以将单位喷墨头111a配置成交错状的方式而被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排出各单位喷墨头111a的液体喷射面112的周围的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120也可以针对每个单位喷墨头111a而被配置。
据此,由于能够针对每个各单位喷墨头111a而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因此能够可靠地排出各单位喷墨头111a的液体喷射面112的周围的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120也可以以使多个等离子致动器120f并排的方式而被配置。
据此,通过配置多个等离子致动器120f,从而能够对与喷射油墨的喷嘴孔113相对应的等离子致动器120f进行驱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控制部30也可以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以使通过从喷嘴列114喷射液体而产生的烟雾(未到达印刷介质而是浮游的液滴)不会滞留在液体喷射面112的周围。
据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从而压印板间隙的空气变得易于移动,由此能够排出液体喷射面112的周围的烟雾。由此,烟雾不易附着在液体喷射面112上,从而能够减少印字不良的发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控制部30也可以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控制,从而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或者相反的方向上产生气流。
据此,通过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或者相反的方向上产生气流,从而能够高效地排出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控制部30也可以在从喷嘴列114未喷射液体时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
据此,由于在未喷射液体时产生气流,因此例如在以高精细印字模式而进行印刷的情况等需要高精度的油墨的喷落精度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油墨的喷落精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控制部30也可以在为了进行印刷而从喷嘴列114喷射液体时,不驱动等离子致动器120。
据此,由于在喷射液体时不产生气流,因此例如在以高精细印字模式而进行印刷的情况等需要高精度的油墨的喷落精度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油墨的喷落精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控制部30也可以在冲洗动作时,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
由于在基于冲洗动作的油墨喷射时会产生烟雾,因此为了减少该烟雾的量而限制了油墨喷射量。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冲洗动作时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从而实施烟雾的排出。因此,能够缓和同时冲洗所有喷嘴列114等的限制,从而能够提高生产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还具备驱动电压生成部40,所述驱动电压生成部40生成用于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的驱动电压,驱动电压生成部40被搭载于头单元116上。
据此,能够通过驱动电压生成部40而生成针对以高电压被驱动的等离子致动器120的驱动电压。因此,无需在柔性电缆等中敷设高电压配线,由此不会产生绝缘性、短路对策、噪声对策等的问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头单元116具备用于供给对喷墨头111进行驱动的喷墨驱动电压的配线,驱动电压生成部40从喷墨驱动电压生成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的电压。
据此,由于从被配线供给的喷墨驱动电压生成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的电压,因此无需在柔性电缆中敷设等离子致动器120的专用配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120也可以以可拆装的方式被构成。
据此,能够使等离子致动器120在被烟雾污染了的情况或发生了故障等的情况下容易地进行更换。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4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头单元116的概要图。另外,对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45所示的那样,在支承部件110的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上设置有烟雾回收容器150。烟雾回收容器150接近喷墨头111的液体喷射面112而形成有开口151。
在烟雾回收容器150的内部,配置有产生气流的等离子致动器120,以便从开口151回收烟雾。在烟雾回收容器150的侧面上,配置有对被运送至烟雾回收容器150的内部的烟雾进行回收的过滤器152。
过滤器152被设为拆装自如。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由例如海绵等过滤器152来填满烟雾回收容器150的内部整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时,在烟雾回收容器150的内部中,如图中箭头标记所示的那样,会产生从开口151朝向过滤器152的气流。通过该气流,从而液体喷射面112的周围的烟雾从开口151进入烟雾回收容器150的内部,并被过滤器152回收。
如以上所叙述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等离子致动器120所产生的气流的下游设置有回收烟雾的过滤器152,并且过滤器152可拆装。
据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12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利用过滤器152来回收从喷嘴列114产生的烟雾。此外,通过将过滤器152设为拆装自如,从而能够在过滤器152被污染等的情况下容易地进行更换。
另外,虽然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而构成了过滤器152,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单独更换过过滤器152,而是例如与烟雾回收容器150一起进行更换。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46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概要图。图47为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喷墨头的概要图。图48为从图47的液体喷射面侧进行观察时的概要图。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对作为喷墨头而使用了被搭载于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滑架上的串行喷墨头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46所示的那样,印刷装置201具备平板状的压印板202。在压印板202的上表面上,预定的印刷介质3通过未图示的送纸机构而在副扫描方向上被输送。也可以在压印板202上,设置有无边距印刷时的油墨废弃区域。
作为印刷介质3,由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压印板202的上方,设置有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引导轴205。滑架210以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而沿着引导轴205往复驱动自如的方式被设置在引导轴205上。
在滑架210上搭载有喷墨头211。喷墨头211的与压印板202对置的面被设为液体喷射面212。在液体喷射面212上形成有由多个喷嘴孔213组成的喷嘴列214,所述多个喷嘴孔213在液体喷射面212上开口,并且例如向印刷介质3喷射油墨等液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平行地形成有两列喷嘴列214。在此,将液体喷射面212与压印板202之间的间隙,或者,液体喷射面212与印刷介质3之间的间隙统称为压印板间隙。另外,以作为液体而使用了油墨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
喷墨头211具备用于从喷嘴孔213喷射液体的压电元件等驱动元件。此外,在滑架210上搭载有向喷墨头211供给油墨的墨盒215。
另外,将滑架210、喷墨头211以及墨盒215统称为喷墨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用了单色的墨盒215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此外,墨盒215也可以被配置在滑架210以外的部位上。
此外,在压印板202的一侧设置有喷墨头211的冲洗区域217。通过使油墨从喷墨头211的喷嘴孔213向冲洗区域217喷射,从而将增粘了的油墨排出。也将冲洗区域217与液体喷射面212之间的间隙称为压印板间隙。
在冲洗区域217的一侧设置有具备未图示的盖的清洗区域218。在清洗区域218中,通过在以覆盖喷墨头211的喷嘴列214的方式而安装了盖的状态下使油墨喷射,从而实施喷嘴孔213的清洗。
沿着引导轴205而延伸的两个等离子致动器220以隔着喷墨头211的方式被配置在引导轴205的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两侧。
等离子致动器220沿着喷墨头211的移动方向而延伸,且至少被配置在喷墨头211的移动范围内。
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致动器220由与图4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的等离子致动器相同的基本结构而构成。
因此,通过调节两个电极21a、21b的配置,从而能够在任意的方向上产生气流。等离子致动器220通过对交流电压的施加进行控制,从而能够简单地控制气流的产生、停止、或者、气流速度。这是在风扇等气流产生装置中难以实现的特征。另外,也可以准备两个电极21b,并以隔着电极21a的方式而配置。通过采用此方式,从而如果选择两个电极21b的单侧则能够在正反两方向上控制气流的产生方向。此外,也可以准备两个电极21a,并以隔着电极21b的方式而配置。如果同时驱动两个电极21a,则两组等离子致动器所产生的气流会在电极21b处发生碰撞,从而能够产生与配置有电极的面交叉的方向上的气流。
此外,等离子致动器220以沿着喷墨头211的移动方向而产生气流的方式被配置。等离子致动器220例如以交替配置多个等离子致动器220的方式而构成,以使气流的产生方向彼此相反。
通过以此方式而构成,从而能够在喷墨头211的两侧,且在喷墨头211的移动方向的任意的方向上产生气流。
图49为表示通过等离子致动器220的驱动从而在与喷墨头211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如图49所示的那样,当搭载有喷墨头211的滑架210在移动方向上移动时,各等离子致动器220在与喷墨头211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产生气流。
通过以此方式而产生气流,从而随着滑架210的移动,压印板间隙的空气变得易于移动,由此使液体喷射面212的周围的烟雾被排出。虽然在滑架210的移动方向后方会产生卡曼漩涡,但是通过以此方式而对等离子致动器22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抑制卡曼漩涡的产生。由此,能够减少烟雾通过卡曼漩涡而在印刷装置201的框体内无秩序地扩散的情况。
另外,虽然在图49中示出了喷墨头211向图中右方向进行了移动的情况的示例,但是当喷墨头211向相反方向进行移动时,等离子致动器220也会使气流的流动反转。
图50为表示通过等离子致动器220的驱动从而在与喷墨头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如图50所示的那样,当搭载有喷墨头211的滑架210在移动方向上移动时,各等离子致动器220产生在远离喷墨头211的方向上流动的气流。
通过以此方式而产生气流,从而随着滑架210的移动,压印板间隙的空气变得易于移动,由此能够在与滑架210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出液体喷射面212的周围的烟雾。
另外,也可以与图50相反地,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20进行驱动而产生朝向滑架210的气流。
图51为表示在冲洗区域中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如图51所示的那样,在喷墨头211向冲洗区域217移动并实施冲洗的情况下,对冲洗区域用等离子致动器220g进行驱动,从而产生朝向冲洗区域217的油墨回收箱217a的气流。
由于在冲洗动作时,如果同时驱动相邻的喷嘴列214则会产生更多的烟雾,因此一直以来,以不同时驱动相邻的喷嘴列的方式来执行冲洗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冲洗动作时通过对冲洗区域用等离子致动器220g进行驱动,从而烟雾通过朝向油墨回收箱17a的气流而被回收,因此能够同时冲洗所有的喷嘴列214,由此能够提高生产率。
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冲洗区域用等离子致动器220g在图51中产生纸面垂直方向上的气流。
图52为表示将等离子致动器220以多个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20a~220f并排的方式而配置的示例的图。
如图52所示的那样,各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20a~220f在与滑架21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产生气流。
通过以此方式而产生气流,从而随着滑架210的移动,压印板间隙的空气变得易于移动,由此使液体喷射面212的周围的烟雾被排出。
此外,通过使多个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20a~220f并排,从而也能够随着滑架210的移动而对不同的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20a~220f进行驱动。
例如,在使滑架210进行移动时,在图52中,在滑架210的移动方向上,对喷墨头211的前一个的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20e进行驱动。也可以在与滑架21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对喷墨头211的后一个的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20b进行驱动。
此外,由于在与喷墨头211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易于残留有烟雾,因此也可以加强等离子致动器220的驱动,从而增加风量。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等离子致动器220单元化,并且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而配置。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结构进行说明。
图5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201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如图53所示的那样,印刷装置201具备:控制部30,其对各部分进行控制;各种驱动器电路,其根据控制部30的控制而对各种电机等进行驱动,或者将检测电路的检测状态输出至控制部30。在各种驱动器电路中,包括头驱动器32、滑架驱动器33、等离子致动器驱动器34和送纸驱动器35。
控制部30对印刷装置201的各个部分进行中枢控制。控制部30具备CPU、对可执行的基本控制程序和该基本控制程序所涉及的数据等进行非易失性存储的ROM、对被CPU执行的程序或预定数据等进行临时性的存储的RAM、和其他的周围电路等。
头驱动器32分别与用于喷射油墨的压电元件等的驱动元件36相连接。驱动元件36根据控制部30的控制而被驱动,并使所需量的油墨从喷嘴孔213喷射。
滑架驱动器33与滑架电机37相连接,并将驱动信号输出至滑架电机37,从而使滑架电机37在由控制部30所指示的范围内动作。
等离子致动器驱动器34与等离子致动器220相连接,并将驱动信号输出至等离子致动器220,从而通过控制部30而使等离子致动器220驱动。
送纸驱动器35与送纸电机38相连接,并将驱动信号输出至送纸电机38,从而使送纸电机38仅以由控制部30所指示的量而动作。根据送纸电机38的动作,从而印刷介质3在输送方向上仅被输送预定量。
为了对等离子致动器220进行驱动而需要高电压。印刷装置201具备生成驱动电压的驱动电压生成部40,其中,所述驱动电压用于对等离子致动器220进行驱动。驱动电压生成部40与等离子致动器220相连接。另外,也可以与等离子致动器驱动器34相连接。
在采用串行打印机的情况下,在进行移动的滑架210上配置有传递头驱动信号的柔性电缆。由于在该柔性电缆上追加敷设用于驱动等离子致动器220的高电压配线会在绝缘距离、短路对策、噪声对策等中产生问题,因此不为优选。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柔性电缆中配置低电压的电源供给线,并将驱动电压生成部40搭载于喷墨头211或者滑架210上。驱动电压生成部40将该低电压的电源设为输入电压,并升压为高压电压。
另外,由于在使用压电元件以作为驱动元件36的情况下,压电元件驱动用的电源供给线被敷设在柔性电缆上,因此也可以将该压电元件驱动用的电源作为驱动电压生成部40的输入电压而利用。此外,即使在使用热敏式的驱动元件以作为驱动元件36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将热敏头驱动用电源作为驱动电压生成部40的输入电压而利用。当然,也可以将独立的低电压的电源线敷设在柔性电缆上。
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控制部30通过等离子致动器驱动器34而对等离子致动器220进行驱动控制。
如图21以及图22所示的那样,例如,控制部30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相对于驱动喷墨头211的驱动元件36而喷射油墨的定时,而使等离子致动器220与油墨的喷射开始相比更早地开始驱动。此外,控制部30以与油墨的喷射结束相比更晚地结束驱动的方式进行控制。
以此方式,通过与油墨的喷射开始相比较早地驱动等离子致动器220,从而能够在喷射油墨之前产生气流。此外,通过与油墨的喷射结束相比而较晚地结束等离子致动器220的驱动,从而能够将在印刷过程中滞留了的烟雾排出。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进行说明。
在由印刷装置201实施印刷的情况下,控制部30分别实施头驱动器32、滑架驱动器33、送纸驱动器35的控制。由此,通过在使滑架电机37驱动而使滑架210往复移动的同时,对驱动元件36进行驱动,从而使油墨从喷嘴孔213喷射,并在印刷介质3上实施印刷。
当利用滑架210的往复移动而在印刷介质3上进行印刷时,使送纸电机38驱动从而使印刷介质3在输送方向上仅被输送预定量。而且,再次在使滑架210移动的同时在印刷介质3上实施印刷。
在该情况下,控制部30将驱动信号输出至等离子致动器220,从而使等离子致动器220驱动。等离子致动器220的驱动可以为前文所述的任意一个驱动。
由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20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从而随着滑架210的移动,压印板间隙的空气变得易于移动,由此能够排出液体喷射面212的周围的烟雾。
此外,如图52所示的那样,在配置了多个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20a~220f的情况下,控制部30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根据滑架210的移动而分别对各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20a~220f进行驱动。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201具备喷墨头211,喷墨头211从在被配置于与印刷介质3对置的面上的液体喷射面212上开口的喷嘴列214喷射液体。此外,具备与喷墨头211分体配置的等离子致动器220和对喷墨头211以及等离子致动器220进行控制的控制部30。控制部30对等离子致动器220进行驱动,从而产生用于使在喷嘴列214喷射液体时所产生的烟雾从液体喷射面212与印刷介质3之间排出的气流。
据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20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从而随着喷墨头211的移动,压印板间隙的空气变得易于移动,由此能够排出液体喷射面212的烟雾。由此,烟雾不易附着在液体喷射面212上,从而能够减少印字不良的发生。此外,由于具备等离子致动器220,因此无需另外设置大型的气流产生装置,由此能够降低设备成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喷墨头211也可以为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串行喷墨头211。
据此,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串行喷墨头211中,能够高效地排出液体喷射面212的周围的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等离子致动器220也可以沿着喷墨头211的移动方向而被配置。
据此,能够在喷墨头211进行往复移动时排出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20也可以在喷墨头211的移动方向上产生气流。
据此,能够在喷墨头211的移动方向上产生气流,从而能够在喷墨头211进行往复移动时在喷墨头211的移动方向上排出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20也可以在与喷墨头211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产生气流。
据此,能够在与喷墨头211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产生气流,从而能够在与喷墨头211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出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20也可以以在喷墨头211的移动方向上使多个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20a~220f并排的方式而构成。
据此,能够根据喷墨头211的移动而对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20a~220f进行驱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控制部30也可以根据喷墨头211的往复移动,而对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20a~220f进行驱动。
据此,能够根据喷墨头211的往复移动,而对所需的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20a~220f进行驱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等离子致动器220产生喷墨头211的往复移动方向上的气流,并且控制部30根据喷墨头211的往复移动,而使气流的方向反转。
据此,能够根据喷墨头211的往复移动,而由等离子致动器220产生气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还具备执行喷墨头211的冲洗动作的冲洗区域217和被配置在冲洗区域217中的冲洗区域用等离子致动器220g,并且冲洗区域用等离子致动器220g在于冲洗时所产生的烟雾朝向冲洗区域217的油墨回收箱217a的方向上产生气流。
据此,通过驱动冲洗区域用等离子致动器220g,从而能够将冲洗时所产生的烟雾排出至冲洗区域217的油墨回收箱217a中。此外,能够同时冲洗所有喷嘴列214,从而能够提高生产率。
(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5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概要图。另外,对与所述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54所示的那样,在压印板202的下方且喷墨头211的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两侧设置有烟雾回收容器250。烟雾回收容器250在压印板202上开口。
在烟雾回收容器250的内部,配置有对被运送至烟雾回收容器250的内部的烟雾进行回收的过滤器252。过滤器252被设为拆装自如。
在压印板202上配置有产生气流的等离子致动器220,以便对压印板间隙的烟雾进行回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滑架210进行移动的情况下,对等离子致动器220进行驱动。由此,在烟雾回收容器250的内部,如图中箭头标记所示的那样,会产生朝向烟雾回收容器250流动的气流。通过该气流,从而从喷嘴列214产生的烟雾进入烟雾回收容器250的内部,并被过滤器252回收。
如以上所叙述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等离子致动器220所产生的气流的下游侧配置有回收烟雾的过滤器252。
据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2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由过滤器252回收从喷嘴列214产生的烟雾。
另外,虽然在第六实施方式中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而构成了过滤器252,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与烟雾回收容器250一起进行更换。
第七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55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概要图。图56为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喷墨头的概要图。图57为从图56的液体喷射面侧进行观察时的概要图。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对使用在与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行式喷墨头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对与所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此外,参照图53,对控制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5所示的那样,印刷装置201具备平板状的压印板202。在压印板202的上表面上,预定的印刷介质3通过送纸电机38而在副扫描方向上被输送。
在压印板202的上方,设置有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差的方向上延伸的支承部件260。支承部件260具备行状的喷墨头211。也可以在压印板202上设置有无边距印刷时的油墨废弃区域。
喷墨头211的与压印板202对置的面为液体喷射面212。在液体喷射面212上形成有由多个喷嘴孔213组成的喷嘴列214,所述多个喷嘴孔213在液体喷射面212上开口,并向印刷介质3喷射油墨。
喷墨头211具备用于从喷嘴孔213喷射液体的压电元件等驱动元件36。此外,在支承部件260上搭载有向喷墨头211供给油墨的墨盒215。
另外,将喷墨头211、墨盒215以及支承部件260统称为行式喷墨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用了单色的墨盒215且使用了油墨以作为液体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此外,墨盒215也可以被配置在支承部件260以外的部位上。
例如,在压印板202的下方设置有喷墨头211的冲洗区域217。压印板202被构成为,能够从喷墨头211的下方退避开。而且,在使压印板202退避开的状态下,通过在冲洗区域217中使油墨从喷墨头211的喷嘴孔213喷射,从而将增粘了的油墨排出。
此外,在喷墨头211的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两侧配置有两个等离子致动器220。等离子致动器220沿着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而被配置。
图58为表示通过等离子致动器220而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如图58所示的那样,等离子致动器220以沿着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而产生气流的方式被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等离子致动器220由两个等离子致动器220构成,所述两个等离子致动器220以气流的产生方向彼此相反的方式被配置。
通过以此方式而构成,从而能够在喷墨头211的两侧且在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的任意的方向上均产生气流。
图59为表示在冲洗区域中产生气流的示例的图。
如图59所示的那样,在使压印板202从喷墨头211的下方退避的状态下,于冲洗区域217中实施冲洗的情况下,对等离子致动器220进行驱动。在该情况下,等离子致动器220相互产生朝向喷墨头211的气流。
由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2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将冲洗时所产生的烟雾排出至冲洗区域217的油墨回收箱217a中。
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等离子致动器220在图59中产生纸面垂直方向上的气流。
图60为表示将等离子致动器220以多个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20a~220e并排的方式而配置的示例的图。
如60所示的那样,各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20a~220e在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的两侧产生气流。
通过以此方式而产生气流,从而压印板间隙的空气变得易于移动,由此使液体喷射面212的周围的烟雾被排出。
此外,通过使多个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20a~220e并排,从而也能够单独地对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20a~220e进行驱动。
例如,通过控制部30,从而根据印刷介质3的宽度尺寸,来对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20a~220e进行驱动。即,通过单独地对印刷介质3所存在的区域内的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20a~220e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只在被喷射油墨的区域中产生气流。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进行说明。
在由印刷装置201实施印刷的情况,控制部30分别实施头驱动器32、送纸驱动器35的控制。由此,通过在使送纸电机38驱动而使印刷介质3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的同时,对驱动元件36进行驱动,从而使油墨从喷嘴孔213喷射,并在印刷介质3上实施印刷。
在该情况下,控制部30将驱动信号输出至等离子致动器220,从而使等离子致动器220驱动。
由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20进行驱动而产生朝向印刷介质3的气流,从而能够排出液体喷射面212的周围的烟雾。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喷墨头211为,在与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行式喷墨头。
据此,通过对等离子致动器220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从而随着印刷介质3的输送,压印板间隙的空气变得易于移动,由此能够排出液体喷射面212的周围的烟雾。由此,烟雾不易附着在液体喷射面212上,从而能够减少印字不良的发生。此外,由于具备等离子致动器220,因此无需另外设置大型的气流产生装置,由此能够降低设备成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20也可以沿着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而被配置。
据此,在行式喷墨头211中,通过等离子致动器220,从而能够排出液体喷射面212的周围的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20也可以产生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的气流。
据此,通过等离子致动器220,从而能够产生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的气流,由此能够排出液体喷射面212的周围的烟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等离子致动器220也可以以在与印刷介质3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使多个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20a~220e并排的方式而被构成。
据此,通过配置多个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20a~220e,从而能够只对与喷射油墨的喷嘴相对应的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20a~220e单独地进行驱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中,控制部30也可以根据印刷介质3的宽度尺寸,而对单位等离子致动器220a~220e进行驱动。
据此,通过对印刷介质3所存在的区域的等离子致动器220a~220e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在向印刷介质3喷射液体的范围内产生气流。
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只不过为应用了本发明的具体的方式的示例,并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定的方式,作为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方式,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符号说明
1…印刷装置;2…压印板;3…印刷介质;5…引导轴;10…滑架;11…喷墨头;12…液体喷射面;13…喷嘴孔;14…喷嘴列;15…墨盒;16…头单元;20…等离子致动器;30…控制部;40…驱动电压生成部;52…过滤器。
Claims (25)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喷墨头,其从喷嘴列喷射液体,所述喷嘴列在被配置于与印刷介质对置的面上的液体喷射面上开口;
头单元,其由搭载了所述喷墨头的支承部件构成;
等离子致动器,其针对压印板间隙而产生气流;
控制部,其对从所述喷嘴列的液体喷射、和所述等离子致动器的气流产生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被配置在所述液体喷射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等离子致动器与所述喷嘴列并排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等离子致动器在所述液体喷射面上以隔着所述喷嘴列的方式而至少被配置有两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被配置在所述支承部件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被配置在,远于所述液体喷射面与所述印刷介质之间的距离的位置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被配置在与所述液体喷射面交叉的面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等离子致动器实现的气流产生区域为,与所述喷嘴列的长度相比而较长的区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以使通过从所述喷嘴列喷射液体从而产生的、未到达所述印刷介质而是浮游的液滴不会滞留在所述液体喷射面的周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未从所述喷嘴列喷射液体时,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为了实施印刷而正在从所述喷嘴列喷射液体时,所述控制部不对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头单元实施冲洗动作时,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而产生气流。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驱动电压生成部,所述驱动电压生成部生成用于对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的驱动电压,
所述驱动电压生成部被搭载于所述喷墨头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头具备用于供给对所述头单元进行驱动的喷墨驱动电压的配线,所述驱动电压生成部从所述喷墨驱动电压生成对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的电压。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为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滑架,
所述等离子致动器在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与所述喷嘴列并排配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等离子致动器在与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以与所述喷嘴列交叉的方式而并排配置。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通过对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控制,从而根据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而产生气流。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头为在与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线型喷墨头。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型喷墨头以将多个单位喷墨头配置成交错状的方式而构成。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等离子致动器针对每个所述单位喷墨头而被配置。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等离子致动器中,多个等离子致动器被并排配置。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通过单独地控制所述多个等离子致动器,从而对与喷射所述液体的喷嘴相对应的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等离子致动器与所述喷墨头以及所述支承部件分体配置,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等离子致动器进行驱动,从而产生用于将所述喷嘴列喷射液体时所产生的烟雾从所述液体喷射面与所述印刷介质之间排出的气流。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冲洗区域和冲洗区域用等离子致动器,在所述冲洗区域中执行所述喷墨头的冲洗动作,所述冲洗区域用等离子致动器被配置在所述冲洗区域中,
所述冲洗区域用等离子致动器在冲洗时所产生的烟雾趋向于所述冲洗区域的油墨回收箱的方向上产生气流。
25.一种头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射面,其被配置在与印刷介质对置的面上;
喷嘴列,其在所述液体喷射面上开口,并对所述印刷介质喷射液体;
等离子致动器,
所述等离子致动器针对所述喷嘴列喷射所述液体的空间而产生气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65164 | 2016-03-29 | ||
JP2016-065160 | 2016-03-29 | ||
JP2016065160A JP2017177416A (ja) | 2016-03-29 | 2016-03-29 |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ヘッドユニット |
JP2016065164A JP2017177420A (ja) | 2016-03-29 | 2016-03-29 |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
JP2016-065161 | 2016-03-29 | ||
JP2016065161A JP2017177417A (ja) | 2016-03-29 | 2016-03-29 |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ヘッドユニット |
PCT/JP2017/011271 WO2017169989A1 (ja) | 2016-03-29 | 2017-03-21 | 印刷装置及びヘッドユニッ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83638A true CN108883638A (zh) | 2018-11-23 |
Family
ID=59964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19682.2A Pending CN108883638A (zh) | 2016-03-29 | 2017-03-21 | 印刷装置及头单元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90111684A1 (zh) |
CN (1) | CN108883638A (zh) |
WO (1) | WO201716998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766871B2 (en) | 2020-09-30 | 2023-09-26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device and filter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137483A (ja) * | 2008-12-15 | 2010-06-24 |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CN102069634A (zh) * | 2009-10-29 | 2011-05-2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装置的滑架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 |
CN102712200A (zh) * | 2010-01-25 | 2012-10-03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硬成像设备和硬成像设备操作方法 |
JP2013041687A (ja) * | 2011-08-11 | 2013-02-28 | Sharp Corp | イオン発生装置 |
US20150273835A1 (en) * | 2014-03-25 | 2015-10-0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method |
-
2017
- 2017-03-21 US US16/090,061 patent/US2019011168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03-21 CN CN201780019682.2A patent/CN108883638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3-21 WO PCT/JP2017/011271 patent/WO201716998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137483A (ja) * | 2008-12-15 | 2010-06-24 |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CN102069634A (zh) * | 2009-10-29 | 2011-05-2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装置的滑架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 |
CN102712200A (zh) * | 2010-01-25 | 2012-10-03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硬成像设备和硬成像设备操作方法 |
JP2013041687A (ja) * | 2011-08-11 | 2013-02-28 | Sharp Corp | イオン発生装置 |
US20150273835A1 (en) * | 2014-03-25 | 2015-10-0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method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766871B2 (en) | 2020-09-30 | 2023-09-26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device and filt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7169989A1 (ja) | 2017-10-05 |
US20190111684A1 (en) | 2019-04-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05710B (zh) | 液体喷射方法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
TWI551466B (zh) | 噴墨列印方法和噴墨列印裝置 | |
CN107073944B (zh) |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 |
US8182070B2 (en) | Liquid ejecting print head, liquid eject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02205709B (zh) | 液体喷射方法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
JP6331708B2 (ja) | 液体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液体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用分配部材 | |
CN105313455A (zh) | 液体喷出设备 | |
CN107249891B (zh) | 流路构件、使用该流路构件的液体喷出头及记录装置 | |
CN102343722A (zh) |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 |
US7591519B2 (en) | Liquid droplet ejec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4044343B (zh) | 用于将离型剂可定址地施加到连续进给介质上的装置以及方法 | |
CN108883638A (zh) | 印刷装置及头单元 | |
JP659694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2371773A (zh) |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 |
CN109311324A (zh) |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喷墨头 | |
CN101244654B (zh) | 打印头和包括该打印头的喷墨打印机 | |
CN106457833B (zh) | 液体喷出头用的流路构件及液体喷出头、记录装置 | |
WO2019188969A1 (ja) |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記録装置 | |
JP2017177418A (ja) |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 |
CN106985518A (zh) | 液体喷出设备、喷墨打印设备及液体喷出方法 | |
CN104070801A (zh) | 液体喷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
JP201311662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2009269257A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JP2007144791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19147281A (ja) |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