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46186B - 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46186B
CN108846186B CN201810562625.5A CN201810562625A CN108846186B CN 108846186 B CN108846186 B CN 108846186B CN 201810562625 A CN201810562625 A CN 201810562625A CN 108846186 B CN108846186 B CN 1088461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gon
particles
random
shape
def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6262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46186A (zh
Inventor
姜胜强
万宏
叶颖
黎旭
谭援强
张高峰
徐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t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gt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t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gt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56262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461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46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46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46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461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主要用于工程陶瓷等脆性材料的离散元仿真研究。首先,建立一个封闭区域,并在其内部添加一定数量且半径服从均匀或正态分布的颗粒,使其达到紧密排列;然后,选择合适的接触模型,对颗粒赋予一定强度的连接键;其次,通过位置随机函数确定一定数量且位置随机的孔洞缺陷中心,并构造具有形状随机性的各个孔洞缺陷多边形;最后,删除封闭区域墙,删除多边形内的颗粒,形成孔洞缺陷。本发明的方法易于编程实现,调试简便,且更符合实际脆性材料缺陷的存在状态,从而能使仿真实验结果更精确,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提高仿真实验的有效性。

Description

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 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陶瓷等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实验仿真过程的研究,具体涉及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建模来模拟各种材料来进行仿真实验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与接受,因为与实际实验相比,计算机建模仿真同样具备各项参数的测试与测量的能力,其值近似真实值,且其参数调试便捷、成本低,能为进一步进行真实实验提供宝贵的实验参数及结果对比。
目前采用离散元对随机形状的模型模拟多见于岩石、土石的研究,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模拟形状及分布随机的含孔洞缺陷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从已掌握的文献及专利来看,采用离散元法生成形状及位置随机的孔洞缺陷,并能应用于脆性材料仿真的建模方法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离散元模型的方法步骤如下:
1)通过建立边界墙使之围成一个封闭计算区域;
2)在封闭计算区域内生成颗粒,其颗粒半径服从均匀分布或正态分布且位置随机生成,对颗粒的密度、阻尼、刚度属性及颗粒间接触模型的属性进行赋值,并通过颗粒的相互作用使其达到稳定紧密排布的状态,得到基础材料模型;
3)生成位置随机且形状随机的表征孔洞缺陷的多边形;在计算区域内通过位置随机函数确定一定数量且位置随机的孔洞缺陷中心;为控制表征孔洞缺陷的多边形的大小,使多边形在两个同心圆间生成,内部圆记为Ci,外部圆记为Ci+1,两同心圆的圆心即为前述孔洞缺陷中心;多边形的边数由随机生成的节点数控制,且多边形的形状由各节点到多边形中心的距离及多边形的每条边对应的圆心角控制;
4)按照步骤1)、2)、3)在计算区域内循环生成多个位置随机且形状随机的表征孔洞缺陷的多边形K1、K2....Kn
5)对颗粒进行分组,颗粒中心位于前述生成的所有多边形K1、K2....Kn之内,则定义为Ⅰ组,颗粒中心位于前述生成的所有多边形K1、K2....Kn之外,则定义为Ⅱ组;
6)删除边界墙,删除分组Ⅰ组内的颗粒,得到含形状及分布随机的孔洞缺陷的脆性材料离散元模型。
上述的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封闭计算区域的大小、形状均可改变;
上述的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步骤2)中所述的颗粒的密度、阻尼、刚度属性及颗粒间接触模型的属性均可调节,此处接触模型为连接键模型,颗粒间键连接的类型为平行键、接触键;
上述的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步骤3)中所述的位置随机且形状随机的孔洞缺陷是不规则的多边形,在计算区域内通过随机函数确定一定数量的孔洞缺陷中心,将其作为表征孔洞缺陷的多边形的中心点,并以此点作为两同心圆的圆心,多边形在两同心圆之间生成;
上述的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步骤3)中所述的缺陷生成程序中两个圆的生成顺序为:首先根据所需要的目标缺陷的平均半径确定一个初始半径r0,再将初始半径r0与半径变化量Δr分别求和、求差,得到圆Ci+1的半径ri+1、圆Ci的半径ri,所述表征孔洞缺陷的多边形在圆Ci+1、圆Ci组成的环形区域内生成;多边形的生成顺序为:首先生成在两个同心圆组成的区域内随机生成一个节点,再根据此节点及圆心坐标依次生成其他节点,节点依次相连形成封闭的多边形;
上述的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步骤3)中所述位置随机分布且形状随机的表征孔洞缺陷的多边形的形状随机性还可通过调节公式(8)中的θ增量因素控制,θ增量增大,生成的圆心角越大,从而能够使得缺陷形状由正多边形向扁平、狭长趋近;
上述的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步骤6)中所述的删除分组Ⅰ组内的颗粒是基于对颗粒分组的方式来实现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建立的正方形封闭区域模型图。
图3为建立的离散元颗粒基础模型图。
图4为建立的随机多边形孔洞缺陷模型图。
图5为建立的调大θ增量因素形成随机多边形孔洞缺陷模型图。
图6为建立的孔洞缺陷多边形随机生成及其随机分布的试样模型图。
图7为取θM=2时孔洞缺陷多边形随机生成及其随机分布的试样模型图。
图8为建立的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模型图。
图9为建立的取θM=2时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模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孔洞缺陷的离散元模型的步骤如下:
1)通过建立边界墙使之围成一个封闭计算区域;
2)在封闭计算区域内生成颗粒,其颗粒半径服从均匀分布或正态分布且位置随机生成,对颗粒的密度、阻尼、刚度属性及颗粒间接触模型的属性进行赋值,并通过颗粒的相互作用使其达到稳定紧密排布的状态,得到基础材料模型;
3)生成位置随机且形状随机的表征孔洞缺陷的多边形;在计算区域内通过位置随机函数确定一定数量且位置随机的孔洞缺陷中心;为控制表征孔洞缺陷的多边形的大小,使多边形在两个同心圆间生成,内部圆记为Ci,外部圆记为Ci+1,两同心圆的圆心即为孔洞缺陷的中心;多边形的边数由随机生成的节点数控制,且多边形的形状由各节点到多边形中心的距离及多边形的每条边对应的圆心角控制;
4)按照步骤1)、2)、3)在计算区域内循环生成多个位置随机且形状随机的表征孔洞缺陷的多边形K1、K2....Kn
5)对颗粒进行分组,颗粒中心位于前述生成的所有多边形K1、K2....Kn之内,则定义为Ⅰ组,颗粒中心位于前述生成的所有多边形K1、K2....Kn之外,则定义为Ⅱ组;
6)删除边界墙,删除分组Ⅰ组内的颗粒,得到含形状及分布随机的孔洞缺陷的脆性材料离散元模型。
具体过程为:
1)通过编程建立边界墙围成封闭计算区域,此处以正方形计算区域为例,其中心位于坐标原点(0,0),边长为L,如图2所示;
2)在封闭计算区域内生成颗粒,如图3所示,其颗粒半径服从均匀分布或正态分布且位置随机生成,对颗粒的密度、阻尼、刚度属性及颗粒间接触模型的属性进行赋值,并通过颗粒的相互作用使其达到稳定紧密排布的状态,得到基础材料模型;
3)生成位置随机且形状随机的表征孔洞缺陷的多边形,如图4所示,生成过程如下:
(1)在计算区域内通过位置随机函数确定一定数量且位置随机的孔洞缺陷中心,将其作为表征孔洞缺陷的多边形的中心点,并以此点作为两同心圆的圆心,多边形在两同心圆之间生成,此处以正方形区域为例,则生成的孔洞缺陷中心的坐标点(ai,bi)满足:
Figure GDA0003479146940000051
Figure GDA0003479146940000052
(2)定义两个同心圆的半径,首先根据所需要的目标缺陷的平均半径确定一个初始半径r0,再将初始半径r0与半径变化量Δr分别求和、求差,得到圆Ci+1的半径ri+1、圆Ci的半径ri,所述表征孔洞缺陷的多边形在圆Ci+1、圆Ci组成的环形区域内生成,区域的大小随机变化,变化的幅度由半径变化量Δr控制,Δr与初始定义的半径增量qr及随机数mr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Δr=qr·mr (2)
ri=r0-0.5Δr (3)
ri+1=r0+0.5Δr (4)
式中,mr为(0~1)内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3)定义多边形的节点,多边形的边数由随机变化的节点数n控制,且多边形的形状由各节点到多边形中心的距离及多边形的每条边对应的圆心角控制,若在圆Ci+1与圆Ci之间的环形区域内随机生成一个节点pi,则pi点的坐标:
xpi=xiicos(θi) (5)
ypi=yiisin(θi) (6)
式中,同心圆圆心oi到节点的距离ρi为:
ρi=rir (7)
多边形的各节点到其中心点的线段与水平坐标轴的夹角的平均值为
Figure GDA0003479146940000061
第一个节点记为p1,第i个节点记为pi,节点按逆时针方向生成;p1到圆心oi的线段记为线段p1oi,pi到圆心oi的线段记为线段pioi,线段p1oi与直角坐标系x轴的夹角记为θ1,线段pioi与直角坐标系x轴的夹角记为θi,夹角的方向以逆时针方向为正;mθ为(-1~1)内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数,θM为θ增量因素,初始值为0,则θi为:
Figure GDA0003479146940000062
多边形的总节点数n为:
n=[n0+qn·mn] (9)
式中,n0为多边形平均节点数;qn为初始定义的节点数增量,mn为(-1~1)内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下一次生成的节点pj的坐标为:
xpj=xjjcos(θj) (10)
ypj=yjjsin(θj) (11)
第n个节点pn的坐标为
xpn=xnncos(θn) (12)
ypn=ynnsin(θn) (13)
(4)前述n个节点依次相连,形成形状及其位置随机的封闭多边形;
随机分布且形状随机的表征孔洞缺陷的多边形的形状随机性还可通过调节公式(8)中的θ增量因素控制,θ增量增大,生成的圆心角越大,从而能够使得缺陷形状由正多边形向扁平、狭长趋近,如图5所示;
4)按照前述步骤在计算区域内循环生成多个位置随机且形状随机的表征孔洞缺陷的多边形K1、K2....Kn,如图6所示,图7为取θM=2时孔洞缺陷多边形随机生成及其随机分布的试样模型图。
5)使正方形离散元颗粒模型中的颗粒分成两组,所有缺陷形状里即颗粒的中点坐标位于缺陷以内的颗粒设定为Ⅰ组,缺陷形状外即颗粒的中点坐标位于缺陷以外的颗粒设定为Ⅱ组;然后删除Ⅰ组中的颗粒,即得到含随机形状及随机位置缺陷的离散元模型,如图8所示,图9为建立的取θM=2时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模型图。

Claims (6)

1.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建模步骤如下:
1)通过建立边界墙使之围成一个封闭计算区域;
2)在封闭计算区域内生成颗粒,其颗粒半径服从均匀分布或正态分布且位置随机生成,对颗粒的密度、阻尼、刚度属性及颗粒间接触模型的属性进行赋值,并通过颗粒的相互作用使其达到稳定紧密排布的状态,得到基础材料模型;
3)生成位置随机且形状随机的表征孔洞缺陷的多边形;在计算区域内通过位置随机函数确定一定数量且位置随机的孔洞缺陷中心;为控制表征孔洞缺陷的多边形的大小,使多边形在两个同心圆间生成,内部圆记为Ci,外部圆记为Ci+1,两同心圆的圆心即为孔洞缺陷的中心;多边形的边数由随机生成的节点数控制,且多边形的形状由各节点到多边形中心的距离及多边形的每条边对应的圆心角控制;
4)按照步骤1)、2)、3)在计算区域内循环生成多个位置随机且形状随机的表征孔洞缺陷的多边形K1、K2....Kn
5)对颗粒进行分组,颗粒中心位于前述生成的所有多边形K1、K2....Kn之内,则定义为Ⅰ组,颗粒中心位于前述生成的所有多边形K1、K2....Kn之外,则定义为Ⅱ组;
6)删除边界墙,删除分组Ⅰ组内的颗粒,得到含形状及分布随机的孔洞缺陷的脆性材料离散元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封闭计算区域理论上可以设计成任意形状,计算区域的大小、形状均可调节,此处以正方形区域为例,中点位于(0,0),边长为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颗粒的密度、阻尼、刚度属性及颗粒间接触模型的属性均可调节,此处接触模型为连接键模型,颗粒间键连接的类型为平行键、接触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位置随机分布且形状随机的表征孔洞缺陷的多边形的生成过程如下:
(1)在计算区域内通过位置随机函数确定一定数量且位置随机的孔洞缺陷中心,将其作为表征孔洞缺陷的多边形的中心点,并以此点作为两同心圆的圆心,多边形在两同心圆之间生成,此处以正方形区域为例,则生成的孔洞缺陷中心的坐标点(ai,bi)满足:
Figure FDA0003412568080000021
(2)定义两个同心圆的半径,首先根据所需要的目标缺陷的平均半径确定一个初始半径r0,再将初始半径r0与半径变化量Δr分别求和、求差,得到圆Ci+1的半径ri+1、圆Ci的半径ri,所述表征孔洞缺陷的多边形在圆Ci+1、圆Ci组成的环形区域内生成,区域的大小随机变化,变化的幅度由半径变化量Δr控制,Δr与初始定义的半径增量qr及随机数mr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r=qr·mr (2)
ri=r0-0.5△r (3)
ri+1=r0+0.5△r (4)
式中,mr为(0~1)内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3)定义多边形的节点,多边形的边数由随机变化的节点数n控制,且多边形的形状由各节点到多边形中心的距离及多边形的每条边对应的圆心角控制,若在圆Ci+1与圆Ci之间的环形区域内随机生成一个节点pi,则pi点的坐标:
xpi=xiicos(θi) (5)
ypi=yiisin(θi) (6)
式中,同心圆圆心oi到节点的距离ρi为:
ρi=ri+△r (7)
多边形的各节点到其中心点的线段与水平坐标轴的夹角的平均值为
Figure FDA0003412568080000032
第一个节点记为p1,第i个节点记为pi,节点按逆时针方向生成;p1到圆心oi的线段记为线段p1oi,pi到圆心oi的线段记为线段pioi,线段p1oi与直角坐标系x轴的夹角记为θ1,线段pioi与直角坐标系x轴的夹角记为θi,夹角的方向以逆时针方向为正;mθ为(-1~1)内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数,θM为θ增量因素,初始值为0,则θi为:
Figure FDA0003412568080000031
多边形的总节点数n为:
n=[n0+qn·mn] (9)
式中,n0为多边形平均节点数;qn为初始定义的节点数增量,mn为(-1~1)内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下一次生成的节点pj的坐标为:
xpj=xjjcos(θj) (10)
ypj=yjjsin(θj) (11)
第n个节点pn的坐标为
xpn=xnncos(θn) (12)
ypn=ynnsin(θn) (13)
(4)前述n个节点依次相连,形成形状及其位置随机的封闭多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位置随机分布且形状随机的表征孔洞缺陷的多边形的形状随机性还可通过调节公式(8)中的θ增量因素控制,θ增量增大,生成的圆心角越大,从而能够使得缺陷形状由正多边形向扁平、狭长趋近,使缺陷形状变得更加多样化,满足不同的形状需要需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的删除分组Ⅰ组内的颗粒是基于对颗粒分组的方式来实现的,使离散元颗粒模型中的颗粒分成两组,所有孔洞缺陷多边形里即颗粒的中点坐标位于缺陷以内的颗粒设定为Ⅰ组,孔洞缺陷多边形外即颗粒的中点坐标位于缺陷以外的颗粒设定为Ⅱ组;然后使用删除分组的方式删除Ⅰ组,即得到含随机形状及随机位置缺陷的离散元模型。
CN201810562625.5A 2018-06-04 2018-06-04 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 Active CN1088461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62625.5A CN108846186B (zh) 2018-06-04 2018-06-04 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62625.5A CN108846186B (zh) 2018-06-04 2018-06-04 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46186A CN108846186A (zh) 2018-11-20
CN108846186B true CN108846186B (zh) 2022-02-18

Family

ID=64210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62625.5A Active CN108846186B (zh) 2018-06-04 2018-06-04 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461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8995B (zh) * 2019-03-28 2023-04-07 湘潭大学 一种含随机非规则多面体孔洞缺陷的脆性材料生成方法
CN110083936B (zh) * 2019-04-26 2023-06-16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考虑形状参数的可破碎碎石颗粒生成方法
CN110688748A (zh) * 2019-09-19 2020-01-14 湘潭大学 一种具有随机形状的单颗粒离散元数值试样建模方法
CN110879926B (zh) * 2019-12-16 2023-05-23 湘潭大学 一种用于脆性材料切削加工中切削热仿真计算的方法
CN112632780B (zh) * 2020-12-24 2023-02-0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复合材料三维模型建立方法
CN113868734B (zh) * 2021-09-08 2024-04-19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分布特性预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94628A (ja) * 2005-09-28 2007-04-12 Japan Science & Technology Agency 粒子系を用いた陰関数曲面のポリゴン化方法
CN105205223A (zh) * 2015-08-27 2015-12-30 湘潭大学 一种建立含缺陷的材料模型的有限元建模方法
CN107766640A (zh) * 2017-10-16 2018-03-06 北京理工大学 考虑微观组织界面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有限元建模方法
CN107918693A (zh) * 2017-10-11 2018-04-17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用于不规则形状缺陷的漏磁检测建模分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22841B2 (ja) * 2009-08-18 2013-10-23 株式会社東芝 マスク欠陥の形状測定方法及びマスク良否判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94628A (ja) * 2005-09-28 2007-04-12 Japan Science & Technology Agency 粒子系を用いた陰関数曲面のポリゴン化方法
CN105205223A (zh) * 2015-08-27 2015-12-30 湘潭大学 一种建立含缺陷的材料模型的有限元建模方法
CN107918693A (zh) * 2017-10-11 2018-04-17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用于不规则形状缺陷的漏磁检测建模分析方法
CN107766640A (zh) * 2017-10-16 2018-03-06 北京理工大学 考虑微观组织界面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有限元建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he Impact of Brittle Behaviour of Rocks on Tunnel Excavation Design;Derek Martin;《ISRM Regional Symposium - EUROCK 2014》;20140527;全文 *
工程陶瓷微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田欣利等;《中国机械工程》;20101110;第21卷(第21期);第2639-264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46186A (zh) 2018-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46186B (zh) 一种考虑孔洞缺陷形状及其分布随机性的脆性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
Haughey et al. Local voidage variation in a randomly packed bed of equal-sized spheres
CN110245457B (zh) 一种基于连续均匀概率确定颗粒粒径的目标级配模型创建方法
CN107918706B (zh) 一种自适应的混凝土细观建模方法
CN103218480A (zh) 一种随机构建沥青混合料多层次结构仿真模型的方法
CN109376454B (zh) 一种基于超椭圆方程的随机孔洞缺陷材料离散元建模方法
Markl et al. Powder layer deposition algorithm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imulations
CN110210178A (zh) 一种基于Python再生混凝土三维随机球形骨料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09978995B (zh) 一种含随机非规则多面体孔洞缺陷的脆性材料生成方法
CN108647803A (zh) 面向装配精度的多个对称体装配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CN105136623A (zh) 基于势能变化定量表征颗粒下落后堆积偏析状态的方法
Kryvanos et al. Modeling of structure formation of energy-saturated heterogeneous composite material
US754289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multi-grid computation for multi-cell computer models with embedded cells
Ibánez-Garcıa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of core-corona self-assembling: clustering in the low density regime
Kadushnikov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dens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dimensional stochastic packs of spherical particles using a computer model
CN111177969B (zh) 一种可控骨料间距的二维随机骨料生成及投放方法
CN114757119A (zh) 一种利用外包多边形构造管网的二维水力计算方法
CN115481559A (zh) 基于相交判别和凸优化的沥青混合料离散元模型构建方法
CN115205486A (zh) 混凝土三维细观数值模型构建方法及氯离子传输仿真系统
CN108710769A (zh) 一种离散元仿真中不规则砂土颗粒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15050431A (zh) 一种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三维细观结构的建模分析方法
JP6361547B2 (ja) 粒子モデルおよびメッシュモデル間のデータ引き継ぎ方法
JP2006255421A (ja) ディンプル付きゴルフボール及びディンプル分布方法
CN111080790A (zh) 一种基于凸包算法的凹体生成方法和装置
Fairlie et al. Computer modelling of full size fragmenting aimable warheads using Autodyn-3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Jiang Shengqiang

Inventor after: Wan Hong

Inventor after: Ye Ying

Inventor after: Li Xu

Inventor after: Tan Yuanqi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Gaofeng

Inventor after: Xu Zhiqiang

Inventor before: Jiang Shengqiang

Inventor before: Ye Ying

Inventor before: Li Xu

Inventor before: Tan Yuanqi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Gaofeng

Inventor before: Xu Zhiqia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