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08456A -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08456A CN108808456A CN201810408806.2A CN201810408806A CN108808456A CN 108808456 A CN108808456 A CN 108808456A CN 201810408806 A CN201810408806 A CN 201810408806A CN 108808456 A CN108808456 A CN 1088084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ture
- diameter part
- reducing diameter
- face
- base met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20—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 H01T13/39—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20—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40—Sparking plug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other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maintenance of spark gaps or sparking plugs
- H01T2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maintenance of spark gaps or sparking plugs of sparking plu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park Plug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矫正端头的位置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具备:按压工序,在端头与电极母材接触的状态下,经由夹具向从第一面朝向第二面的第一方向按压端头;及焊接工序,将由夹具按压的端头与电极母材焊接。夹具具备与端头的角接触的凹部,凹部具备内尺寸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逐渐减小的缩径部。缩径部的第一方向的第一端部的内尺寸比角的外尺寸大,第二方向的第二端部的内尺寸与角的外尺寸大小相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在电极母材焊接端头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对混合气体进行点火的火花塞,已知有具备含有贵金属的端头焊接于电极母材而成的第一电极和隔着火花间隙与第一电极对向的第二电极的火花塞。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如下的技术:在对载置于电极母材的端头进行焊接时,以抑制端头的位置偏移和促进来自端头的散热为目的,利用专用的夹具来按压端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647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的以往的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点:当端头被载置于相对于电极母材的目标位置发生了偏移的位置时,由于按压端头的夹具的面平坦,因此难以矫正端头的位置。当端头的位置难以被矫正时,端头可能会被焊接到相对于目标位置发生了偏移的位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矫正端头的位置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为了达成该目的,本发明是一种火花塞的制造方法,火花塞具备含有贵金属的端头与电极母材接合而成的第一电极和与端头的第一面隔着火花间隙而对向的第二电极。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具备:按压工序,在端头的与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与电极母材接触的状态下,经由夹具向从第一面朝向第二面的第一方向按压端头;及焊接工序,将由夹具按压的端头与电极母材焊接。
端头具备:侧面,与第一面及第二面连接;及角,侧面与第一面在该角处相交。夹具具备与端头的角接触的凹部,凹部具备内尺寸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逐渐减小的缩径部。缩径部的第一方向的第一端部的内尺寸比角的外尺寸大,第二方向的第二端部的内尺寸与角的外尺寸大小相同。在按压工序中,使缩径部与角的至少一部分接触来使端头移动到焊接端头的电极母材的目标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案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夹具的凹部具备内尺寸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逐渐减小的缩径部。缩径部的第一方向的第一端部的内尺寸比角的外尺寸大,第二方向的第二端部的内尺寸与角的外尺寸相同。通过按压工序,夹具的缩径部与端头的角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经由夹具向从第一面朝向第二面的第一方向按压端头。当将缩径部压靠于端头的角时,能够利用其反力来使端头朝向目标位置移动,因此能够在焊接前容易地矫正端头的位置。
根据第二方案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缩径部相对于通过缩径部的中心并朝向第一方向延伸的中心轴旋转对称。因此,除了第一方案的效果之外,当使用夹具向第一方向按压端头时,还能够容易地使端头朝向缩径部的中心移动。
根据第三方案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在按压工序中,一边使夹具与电极母材相对地旋转,一边使缩径部与端头的角接触,因此除了第二方案的效果之外,还能够更容易地使端头朝向缩径部的中心移动。
根据第四方案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凹部具备与缩径部的第二端部连接的底部。在按压工序中,缩径部与端头的角接触之后,底部与端头的第一面的整体接触,因此与端头的角被夹具的凹部按压的情况相比,能够分散夹具对端头施加的载荷。因此,除了第一至第三方案中任一方案的效果之外,还能够避免被夹具按压而端头的角发生损伤的情况。
根据第五方案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在按压工序中,在使第二端部处的缩径部的中心与目标位置一致的状态下,使缩径部与端头的角接触来向第一方向按压端头。其结果是,即便不使夹具向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也能够仅通过使夹具向第一方向移动来将端头的位置向目标位置矫正。由于可以不需要使夹具向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的机构,因此除了第一至第四方案中任一方案的效果之外,还能够简化使夹具移动的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火花塞的单侧剖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夹具及端头的剖视图。
图3是夹具的仰视图。
图4的(a)是按压工序的前半程中的夹具及端头的剖视图,图4的(b)是按压工序的后半程中的夹具及端头的剖视图。
图5的(a)是使用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夹具的按压工序的前半程中的夹具及端头的剖视图,图5的(b)是按压工序的后半程中的夹具及端头的剖视图。
图6是示意性表示夹具及端头的立体图。
图7的(a)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夹具的仰视图,图7的(b)是夹具及端头的剖视图。
图8是示意性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夹具及端头的立体图。
图9的(a)是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夹具的仰视图,图9的(b)是夹具及端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火花塞10的以轴线O为界的单侧剖视图。在图1中,将纸面下侧称为火花塞10的前端侧,将纸面上侧称为火花塞10的后端侧。
如图1所示,火花塞10具备绝缘体11、中心电极13(第一电极)、主体配件17及接地电极18(第二电极)。绝缘体11是由机械特性和高温下的绝缘性优秀的氧化铝等形成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轴孔12沿着轴线O贯通绝缘体11。
中心电极13是被插入到轴孔12而沿着轴线O被保持于绝缘体11的棒状的电极。中心电极13具备电极母材14和接合于电极母材14的前端的端头15。电极母材14埋设有导热性优秀的芯材。电极母材14利用以Ni为主体的合金或由Ni组成的金属材料而形成,芯材利用铜或以铜为主成分的合金而形成。此外,当然可以省略芯材,而利用以Ni为主体的合金或由Ni组成的金属材料来形成电极母材14的整体。
端头15由与电极母材14相比耐火花磨损性更高的铂、铱、钌、铑等贵金属或以贵金属为主体的合金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头15通过激光焊接而接合于电极母材14。
端子配件16是与高压电缆(未图示)连接的棒状的部件,前端侧配置在绝缘体11内。端子配件16在轴孔12内与中心电极13电连接。主体配件17是固定于内燃机的螺纹孔(未图示)的大致圆筒状的金属制成的部件。主体配件17固定于绝缘体11的外周。
接地电极18具备与主体配件17接合的电极母材19和与电极母材19接合的端头20。电极母材19埋设有导热性优秀的芯材。电极母材19利用以Ni为主体的合金或由Ni组成的金属材料而形成,芯材利用铜或以铜为主成分的合金而形成。此外,当然可以省略芯材,而利用以Ni为主体的合金或由Ni组成的金属材料来形成电极母材19的整体。
端头20由与电极母材19相比耐火花磨损性更高的铂、铱、钌、铑等贵金属或以贵金属为主体的合金形成。电极母材19朝向中心电极13弯曲,端头20隔着火花间隙而与中心电极13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头20通过电阻焊接而接合于电极母材19。
火花塞10例如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制造。首先,将中心电极13插入绝缘体11的轴孔12。中心电极13在电极母材14上预先焊接有端头15。中心电极13被配置成前端从轴孔12露出到外部。将端子配件16插入轴孔12并确保了端子配件16与中心电极13的导通之后,将预先接合有电极母材19的主体配件17组装到绝缘体11的外周。将端头20接合于电极母材19之后,弯曲电极母材19以使得端头20与中心电极13在轴线O方向上对向,从而得到火花塞10。
参照图2至图4,对中心电极13的电极母材14与端头15的焊接方法进行说明。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夹具30及端头15的剖视图,图3是夹具30的仰视图。图2的箭头A表示经由夹具30将端头15向电极母材14压靠的力的朝向(第一方向),箭头B表示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第二方向)。
如图2所示,端头15具备第一面21、与第一面21相反一侧的第二面22、与第一面21及第二面22连接的侧面23。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头15形成为圆柱状。第一面21是隔着火花间隙而与接地电极18的端头20(参照图1)对向的面,第二面22是与电极母材14的母材面25接触的面。端头15具有圆形的角24,侧面23与第一面21在角24处相交。
电极母材14的母材面25是供端头15进行焊接的面,设定有焊接的目标位置26。通过在焊接端头15时使端头15的第二面22的中心与目标位置26一致,能够提高端头15相对于电极母材14的位置精度。通过在设定接地电极18的端头20相对于中心电极13的目标位置26的位置来管理火花间隙的基础上对目标位置26与端头15的位置偏移进行管理,能够确保火花塞10的引燃性能。目标位置26例如被设定在母材面25的中心。
如图2及图3所示,夹具30是用于通过相对于电极母材14向第一方向(箭头A方向)按压端头15来实现焊接前的端头15相对于目标位置26的位置的矫正、焊接时的端头15的位置偏移的抑制及焊接时的来自端头15的散热的促进的构件。夹具30具备与端头15的角24接触而对端头15施加载荷的凹部31。在本实施方式中,夹具30由硬度比端头15的硬度高的材料形成。
凹部31具备内尺寸朝向第二方向(箭头B方向)减小的缩径部32和与缩径部32连接的底部35。缩径部32的内尺寸是指与缩径部32内切且与第一方向(箭头A方向)垂直的假想的圆(以缩径部32的一部分为圆周的圆)的直径。缩径部32具备第一方向的第一端部33和第二方向的第二端部34。由于底部35与第二端部34连接,因此第二端部34处的缩径部32的中心36(以第二端部34为圆周且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圆的中心)与底部35的中心36一致。
缩径部32的第二端部34的内尺寸D2比第一端部33的内尺寸D1小。内尺寸D1比端头15的角24的外尺寸E大,内尺寸D2是与外尺寸E相同的大小。端头15的角24的外尺寸E是指与端头15的第一面21(角24)外接且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假想的外接圆的直径。在本实施方式中,缩径部32是凹陷成圆锥台状的曲面,底部35是圆形状的平面。缩径部32是相对于通过中心36并朝向第一方向延伸的中心轴37在任意的旋转下均与自身重合的旋转对称的面。
电极母材14及夹具30分别被安装于保持装置(未图示)。保持装置使电极母材14及夹具30以中心轴37为中心相对地旋转且向与母材面25正交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相对地移动。
接着,参照图4,对相对于电极母材14而矫正端头15的位置的按压工序及将位置被矫正后的端头15焊接到电极母材14的焊接工序进行说明。图4的(a)是按压工序的前半程中的夹具30及端头15的剖视图,图4的(b)是按压工序的后半程中的夹具30及端头15的剖视图。
如图4的(a)所示,在按压工序中,首先,以使通过缩径部32的中心36并向第一方向(箭头A方向)延伸的中心轴37通过电极母材14的目标位置26的方式设定夹具30相对于电极母材14的位置。另外,以使夹具30的底部35与电极母材14的母材面25平行的方式设定夹具30相对于电极母材14的角度。此外,电极母材14的母材面25与夹具30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由传感器(未图示)检测。
接着,在电极母材15的母材面25的目标位置26附近载置端头15,使第二面22与母材面25接触。接着,利用保持装置(未图示)使夹具30的缩径部32与端头15的角24接触,经由夹具30对端头15向第一方向(箭头A方向)相对地施加载荷,同时,使夹具30与电极母材14以中心轴37中心而以期望的量相对地旋转。沿着缩径部32的倾斜而角24受到了按压的端头15在母材面25上移动而靠近目标位置26。
当端头15移动到目标位置26而端头15的角24到达缩径部32的第二端部34时,夹具30的底部35与端头15的第一面21的整体接触。第一方向上的电极母材14与夹具30的距离此时最短。因此,通过将夹具30的底部35与端头15的第一面21的整体接触时的电极母材14与夹具30的距离(已知的设定值)与传感器的输出结果进行比较,来判定端头15是否处于目标位置26的允许范围。
在该判定的结果为端头15没有到达目标位置26的允许范围的情况下,使夹具30向第二方向(箭头B方向)移动而除去夹具30向端头15施加的载荷之后,再次使夹具30向第一方向(箭头A方向)移动。一边对端头15施加第一方向的力,一边使夹具30与电极母材14以中心轴37为中心而以期望的量相对地旋转。反复进行第一方向上的载荷施加和载荷除去,直到判定为端头15到达了目标位置26的允许范围为止。
如图4的(b)所示,在端头15到达目标位置26的允许范围之后,将夹具30的底部35抵接于端头15的第一面21。接着,以目标位置26为中心使激光焊接机的加工头(未图示)与电极母材14及端头15相对地旋转,连续地或间歇地向端头15与电极母材14的交界照射激光(未图示)。由此,能够将端头15焊接到电极母材14的目标位置26。
此外,在焊接前矫正端头15的位置时的夹具30相对于电极母材14的转速R1优选设定为激光焊接机的加工头相对于电极母材14及端头15的转速R2以下。这是由于,即使转速R1低也能够矫正端头15的位置,而在转速R2高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因激光的照射而形成的焊接部的大小的偏差。
另外,在使激光焊接机的加工头与电极母材14及端头15相对地旋转时,可以使夹具30与电极母材14一起旋转,也可以不使夹具30与电极母材14一起旋转。此外,通过使夹具30与电极母材14一起旋转,能够防止夹具30与端头15的角24、第一面21摩擦而在端头15产生的损伤。
另外,可以取代利用激光焊接将端头15与电极母材14接合,而利用电阻焊接来将端头15与电极母材14接合。由于夹具30的底部35与端头15的第一面21的整体接触,因此能够减小端头15与夹具30的接触电阻。因此,当在夹具30与电极母材14之间通电时,能够利用在电极母材14与端头15之间的接触电阻上产生的焦耳热来将彼此熔融、粘接。
如以上那样,由于夹具30的缩径部32的内尺寸朝向与第一方向(箭头A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箭头B方向)逐渐减小,因此当经由缩径部32对端头15的角24施加第一方向的载荷时,端头15沿着母材面25向目标位置26移动。因此,能够在焊接前矫正端头15的位置。
由于缩径部32相对于通过中心36并朝向第一方向(箭头A方向)延伸的中心轴37旋转对称,因此当使用夹具30向第一方向按压端头15时,能够容易地使端头15朝向缩径部32的中心36(与第二端部34内切且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内切圆的中心)移动。另外,在按压工序中,当一边使夹具30与电极母材14相对地旋转一边使缩径部32与端头15的角24接触时,能够更容易地使端头15朝向缩径部32的中心36移动。
由于在按压工序中,缩径部32与端头15的角24接触之后,底部35与端头15的第一面21的整体接触,因此与端头15的角24被夹具30按压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夹具30与端头15的接触面积。由于能够分散在焊接时夹具30施加到端头15的载荷,因此能够避免端头15的角24发生损伤。
由于在按压工序中,在使缩径部32的中心36与目标位置26一致的状态下,使缩径部32与端头15的角24接触而向第一方向(箭头A方向)按压端头15,因此即便不使夹具30向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也能够仅通过向第一方向按压夹具30来将端头15的位置向目标位置26矫正。由于能够不需要使夹具30向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的机构和对移动量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等,因此能够简化使夹具30移动的机构。
接着,参照图5及图6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夹具30对端头15施加第一方向的力来矫正端头15的位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夹具50对端头40施加第一方向(箭头A方向)及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箭头C方向)的力来矫正端头40的位置。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以下的说明。
图5的(a)是使用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夹具50的按压工序的前半程中的夹具50及端头40的剖视图,图5的(b)是按压工序的后半程中的夹具50及端头40的剖视图。图6是示意性表示夹具50及端头40的立体图。在图6中,为了便于理解,关于夹具50仅示意性地图示了凹部51。
如图6所示,端头40是具备方形状的第一面41、与第一面41相反一侧的方形状的第二面42、与第一面41及第二面42连接的侧面43的棱柱状的部件。端头40具有角44,侧面43与第一面41在角44处相交。端头40的角44的外尺寸E是指与端头40的第一面41(角44)外接且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假想的外接圆45的直径。
端头40被焊接于中间件46。中间件46是接地电极18(参照图1,第一电极)的一部分,利用以Ni为主体的合金或由Ni组成的金属材料而形成为大致圆柱状。端头40在第二面42与中间件46的母材面47接触的状态下被焊接到目标位置48。焊接有端头40的中间件46通过电阻焊接等而与电极母材19接合。通过弯曲经由中间件46接合有端头40的电极母材19,端头40与中心电极13(第二电极)对向。
如图5的(a)所示,夹具50形成有与端头40的角44接触而对端头40施加载荷的凹部51。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51是由利用一个平面将球切开后的球冠的内表面构成的凹陷。凹部51具备内尺寸朝向第二方向(箭头B方向)变小的缩径部52和与缩径部52连接的底部55。
缩径部52的第一方向的第一端部53的内尺寸(内径)D1(参照图6)比端头40的外尺寸E大。缩径部52的第二方向的第二端部54的内尺寸(内径)D2是与端头40的外尺寸E相同的大小。缩径部52是相对于通过第二端部54处的缩径部52的中心56(与第二端部54内切且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圆58的中心56)并朝向第一方向延伸的中心轴57在任意的旋转下均与自身重合的旋转对称的面。中间件46及夹具50分别被安装于保持装置(未图示)。保持装置使中间件46及夹具50以中心轴57为中心相对地旋转且向中心轴57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与中心轴57正交的第三方向(箭头C方向)相对地移动。
如图5的(a)所示,在按压工序中,在向中间件46焊接端头40之前,以使中间件46的目标位置48相对于夹具50的中心轴57存在于第三方向(箭头C方向)上的方式设定夹具50相对于中间件46的位置。此外,中间件46的母材面47与夹具50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及目标位置48与夹具50的中心56的在第三方向上的距离由传感器(未图示)检测。
接着,以使中间件46的目标位置48相对于端头40的中心存在于第三方向(箭头C方向)上的方式,在中间件46的目标位置48附近载置端头40,使第二面42与母材面47接触。接着,将夹具50的缩径部52压靠于端头40的角44,直到夹具50的中心56到达第三方向(箭头C方向)上的目标位置48为止,对端头40施加第一方向(箭头A方向)及第三方向(箭头C方向)上的力。沿着缩径部52的倾斜而角44受到了按压的端头40在母材面47上移动而靠近目标位置48。
由夹具50向端头40的载荷的施加进行到检测中间件46的母材面47与夹具50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的传感器(未图示)的输出及检测目标位置48与夹具50的中心56的在第三方向上的距离的传感器(未图示)的输出均被判定为处于允许范围为止。当端头40的角44到达缩径部52的第二端部54时,第一方向上的中间件46的母材面47与夹具50的距离变得最短。反复进行第一方向及第三方向的载荷施加和载荷除去,直到判定为该距离到达允许范围且端头40到达目标位置48的允许范围为止。
如图5的(b)所示,在端头40到达目标位置48的允许范围之后,在将缩径部52抵接于端头40的角44的状态下,使激光焊接机的加工头(未图示)与中间件46及端头40相对地旋转,连续地或间歇地对端头40与中间件46的交界照射激光(未图示)。由此,能够将端头40焊接到中间件46的目标位置48。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利用在焊接时按压端头40的夹具50在焊接前矫正端头40相对于中间件46的位置。
接着,参照图7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利用圆环状的曲面来形成缩径部32、5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利用连接多个平面而成的多面体来形成凹部61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以下的说明。图7的(a)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夹具60的仰视图,图7的(b)是夹具60及端头15的剖视图。
如图7的(a)及图7的(b)所示,夹具60形成有与端头15的角24接触而对端头15施加载荷的凹部61。凹部61是由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彼此连接而成的三角锥的内表面构成的凹陷。凹部61具备内尺寸朝向第二方向(图7的(a)的纸面里侧)减小的缩径部62和与缩径部62的第二端部64连接的底部65。
缩径部62的第一方向(图7的(a)的纸面外侧)的第一端部63的内尺寸D1是与第一端部63处的缩径部62的各面内切且与第一方向(箭头A方向)垂直的假想的内切圆68的直径。缩径部62的第二端部64是与第二端部64处的缩径部62的各面内切且与第一方向(箭头A方向)垂直的假想的内切圆69的直径(内尺寸D2)与端头15的外尺寸E相等的部分。内尺寸D1比端头15的外尺寸E大。缩径部62是相对于通过第二端部64处的缩径部62的中心66(内切圆69的中心)并朝向第一方向延伸的中心轴67在120°的旋转下与自身重合的旋转对称的面。
由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夹具60的缩径部62相对于中心轴67旋转对称,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通过一边以中心轴67为中心使夹具60与电极母材14相对地旋转一边将缩径部62向第一方向(箭头A方向)压靠于端头15的角24,能够矫正端头15的位置。其后,端头15被焊接到电极母材14。另外,由于利用朝向第二方向(箭头B方向)变窄的多面体来形成凹部61,所以能够将凹部61与外尺寸E不同的各种端头15抵接而施加载荷。
接着,参照图8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夹具30、50、60具备平面或曲面在周向上相连而成的缩径部32、52、6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夹具70具备在周向上分离的缩径部72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以下的说明。图8是示意性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夹具70及端头15的立体图。
如图8所示,夹具70由从中心轴77朝向第一方向(箭头A方向)扩展的三根棒状的部件形成。夹具70的凹部71具备内尺寸朝向第二方向(箭头B方向)减小的缩径部72和与缩径部72的第二端部74连接的底部75。
缩径部72的第二端部74是与第二端部74处的缩径部72的各部分内切且与第一方向(箭头A方向)垂直的假想的内切圆79的直径(内尺寸D2)与端头15的外尺寸E相等的部分。缩径部72的第一方向(箭头A方向)的第一端部73的内尺寸D1是与第一端部73处的缩径部72的各部分内切且与第一方向(箭头A方向)垂直的假想的内切圆78的直径。内尺寸D1比端头15的外尺寸E大。缩径部72形成为相对于通过第二端部74处的缩径部72的中心76(内切圆79的中心)并朝向第一方向延伸的中心轴77的延长线在120°的旋转下与自身重合的旋转对称。
由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夹具70的缩径部72相对于中心轴77旋转对称,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通过一边以中心轴77为中心使夹具70与电极母材14相对地旋转一边将缩径部72向第一方向(箭头A方向)压靠于端头15的角24,能够矫正端头15的位置。
接着,参照图9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对夹具30、50、60、70的缩径部32、52、62、72相对于中心轴37、57、67、77旋转对称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对缩径部82不具有旋转对称的中心轴的夹具80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以下的说明。图9的(a)是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夹具80的仰视图,图9的(b)是夹具80及端头15的剖视图。在图9的(a)中,为了便于理解,仅图示了夹具80的凹部81。
如图9的(a)及图9的(b)所示,夹具80的凹部81具备内尺寸朝向第二方向(箭头B方向)减小的缩径部82和与缩径部82连接的底部85。缩径部82的第一方向(图9的(a)的纸面外侧)的第一端部83形成为大致椭圆形状。第一端部83的内尺寸D1是与第一端部83处的缩径部82内切且与第一方向垂直(与图9的(a)的纸面平行)的假想的圆88的直径。缩径部82的第二端部84是与第二端部84处的缩径部82内切且与第一方向(箭头A方向)垂直的假想的内切圆89的直径(内尺寸D2)与端头15的外尺寸E相等的部分。内尺寸D1比端头15的外尺寸E大。
在将端头15向电极母材14焊接时,首先,以使通过缩径部82的中心86(内切圆89的中心)并向第一方向(箭头A方向)延伸的直线90通过电极母材14的目标位置26的方式设定夹具80相对于电极母材14的位置。接着,将端头15载置到电极母材15的母材面25的目标位置26附近之后,使夹具80与母材面25向第一方向(箭头A方向)相对地靠近,使缩径部82与端头15的角24接触。经由夹具80对端头15施加第一方向(箭头A方向)的载荷,利用缩径部82的倾斜使端头15移动,使端头15靠近目标位置26。反复进行第一方向的载荷施加和载荷除去,直到判定为端头15到达目标位置26的允许范围为止。在矫正端头15的位置之后,端头15被焊接到电极母材14。
由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夹具80也具有缩径部82,因此通过将缩径部82压靠于端头15的角24并向第一方向(箭头A方向)施加载荷,能够矫正端头15的位置。
以上,虽然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容易理解,本发明完全不受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变形。例如,电极母材14、中间件46、端头15、40的形状和尺寸等是一个例子,能够适当设定。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经由中间件46将端头40与电极母材19接合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必局限于此。当然也可以省略中间件46,而通过将端头40与电极母材19接合来形成接地电极18(第一电极)。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连接三个平面而形成凹部6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必局限于此。当然也可以连接四个以上的平面来形成凹部。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连接笔直的三根棒状的部件而形成凹部7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必局限于此。当然也可以连接四根以上的棒状的部件来形成凹部。另外,当然也可以连接弯曲的三根以上的棒状的部件来形成凹部。当然也可以取代棒状的部件或者除了棒状的部件之外,采用沿着被加工物的周向具有较长的宽度的板状的部件。关于板状的部件,具有平面的部件和具有曲面的部件都能采用。
在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一边使夹具30、50、60、70与端头15、40以中心轴37、57、67、77为中心相对地旋转一边对端头15、40施加载荷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必局限于此。即便不使夹具30、50、60、70与端头15、40相对地旋转,也能通过使用夹具30、50、60、70对端头15、40施加第一方向(箭头A方向)的力,来利用32、52、62、72矫正端头15、40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焊接时使激光焊接机的加工头(未图示)与被加工物相对地旋转并对被加工物照射激光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必局限于此。当然也可以从绕被加工物的周向的多个点朝向被加工物照射激光来进行焊接。
此外,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分别也可以通过将其他实施方式所具有的构成的一部分或多个部分追加到该实施方式或者与该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或多个部分交换等来对该实施方式进行变形。例如,当然也可以在接地电极18设置端头20、40时使用第一、第三、第四及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夹具30、60、70、80。同样,当然也可以在中心电极13设置端头15时使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夹具50。
另外,在形成中心电极13的情况下,当然也可以使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中间件46。能够经由中间件46将端头15、40与电极母材14接合而形成中心电极13(第一电极)。
标号说明
10 火花塞
13 中心电极(第一电极、第二电极)
14 电极母材
15、40 端头
18 接地电极(第一电极、第二电极)
21、41 第一面
22、42 第二面
23、43 侧面
24、44 角
26、48 目标位置
30、50、60、70、80 夹具
31、51、61、71、81 凹部
32、52、62、72、82 缩径部
33、53、63、73、83 第一端部
34、54、64、74、84 第二端部
35 底部
36、56、66、76、86 中心
37、57、67、77 中心轴
46 中间件(第一电极的一部分)
Claims (5)
1.一种火花塞的制造方法,所述火花塞具备含有贵金属的端头与电极母材接合而成的第一电极和与所述端头的第一面隔着火花间隙而对向的第二电极,其中,
所述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具备:
按压工序,在所述端头的与所述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与所述电极母材接触的状态下,经由夹具向从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第一方向按压所述端头;及
焊接工序,将由所述夹具按压的所述端头与所述电极母材焊接,
所述端头具备:
侧面,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连接;及
角,所述侧面与所述第一面在该角处相交,
所述夹具具备与所述角接触的凹部,
所述凹部具备内尺寸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逐渐减小的缩径部,
所述缩径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端部的内尺寸比所述角的外尺寸大,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端部的内尺寸与所述角的外尺寸大小相同,
在所述按压工序中,使所述缩径部与所述角的至少一部分接触来使所述端头移动到焊接所述端头的所述电极母材的目标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缩径部相对于通过所述缩径部的中心并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中心轴旋转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按压工序中,一边使所述夹具与所述电极母材相对地旋转,一边使所述缩径部与所述端头的所述角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凹部具备与所述缩径部的所述第二端部连接的底部,
在所述按压工序中,所述缩径部与所述端头的所述角接触之后,所述底部与所述端头的所述第一面的整体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按压工序中,在使所述第二端部处的所述缩径部的中心与所述目标位置一致的状态下,使所述缩径部与所述角接触来向所述第一方向按压所述端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91505A JP6514733B2 (ja) | 2017-05-02 | 2017-05-02 |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
JP2017-091505 | 2017-05-0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08456A true CN108808456A (zh) | 2018-11-13 |
CN108808456B CN108808456B (zh) | 2020-05-22 |
Family
ID=63895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40880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808456B (zh) | 2017-05-02 | 2018-05-02 |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122154B1 (zh) |
JP (1) | JP6514733B2 (zh) |
CN (1) | CN108808456B (zh) |
DE (1) | DE10201820654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243476B2 (ja) * | 2016-05-24 | 2017-12-06 |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 スパークプラ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203121A (ja) * | 2004-01-13 | 2005-07-28 | Ngk Spark Plug Co Ltd |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
CN102593721A (zh) * | 2011-01-07 | 2012-07-18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火花塞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577713A (zh) * | 2013-10-11 | 2015-04-29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火花塞 |
CN106030941A (zh) * | 2014-06-26 | 2016-10-12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563498D1 (en) * | 1984-08-07 | 1988-07-28 | Ngk Spark Plug Co | Spark plug |
JP2001287132A (ja) * | 2000-04-06 | 2001-10-16 |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 テーパピン利用の位置決め装置 |
JP2002246143A (ja) * | 2000-12-15 | 2002-08-30 | Denso Corp |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
JP4082881B2 (ja) * | 2001-06-28 | 2008-04-30 |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
JP4401150B2 (ja) * | 2003-11-21 | 2010-01-20 |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
JP4653605B2 (ja) * | 2005-09-13 | 2011-03-16 |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
JP5986014B2 (ja) | 2013-02-21 | 2016-09-06 |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
JP6553529B2 (ja) * | 2016-03-04 | 2019-07-31 |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 スパークプラグ |
-
2017
- 2017-05-02 JP JP2017091505A patent/JP651473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8
- 2018-04-25 US US15/962,017 patent/US1012215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8-04-27 DE DE102018206547.0A patent/DE102018206547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8-05-02 CN CN201810408806.2A patent/CN10880845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203121A (ja) * | 2004-01-13 | 2005-07-28 | Ngk Spark Plug Co Ltd |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
CN102593721A (zh) * | 2011-01-07 | 2012-07-18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火花塞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577713A (zh) * | 2013-10-11 | 2015-04-29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火花塞 |
CN106030941A (zh) * | 2014-06-26 | 2016-10-12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514733B2 (ja) | 2019-05-15 |
US20180323585A1 (en) | 2018-11-08 |
JP2018190586A (ja) | 2018-11-29 |
CN108808456B (zh) | 2020-05-22 |
US10122154B1 (en) | 2018-11-06 |
DE102018206547A1 (de) | 2018-1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243476B2 (ja) | スパークプラ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8487520B2 (en) | Spark plu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03875143B (zh) | 改进接地电极定位的火花塞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3339809B (zh) | 火花塞 | |
JP2011154938A (ja) | スパークプラグ用主体金具組立体の製造方法、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及び、スパークプラグ用主体金具組立体の製造装置 | |
ES2857073T3 (es) | Electrodo de bujía de encendido, procedimiento para su producción y bujía de encendido | |
CN108808456A (zh) |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 |
US10668549B2 (en) | Resistive soldering method, assembly of antenna and glass, and resistive soldering system | |
US9735554B2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park plug | |
CN109314372A (zh) | 火花塞 | |
CN104057211A (zh) |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点底焊焊针及焊接方法 | |
JP7228044B2 (ja) | スパークプラグ | |
JP2018093176A (ja) | 抵抗はんだ付け装置、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する方法 | |
KR20150097702A (ko) | 스파크 플러그 | |
JP6456813B2 (ja) |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装置 | |
JP5331179B2 (ja) |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 |
KR980012734A (ko) | 접속 라인에 플러그 커넥터의 접촉 부재를 전기 접속하기 위한 방법 | |
JP2005203121A (ja) |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 |
JP5986014B2 (ja) |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 |
JP2019212504A (ja) | 点火プラグの電極を形成するための複合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点火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 |
JP2021118160A (ja) |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 |
CN107768961B (zh) | 一种电连接器插孔及其制造方法和电连接器 | |
CN109326962A (zh) |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 |
CN108832486A (zh) | 具有改进的接地电极定向的火花塞及形成方法 | |
CN202678718U (zh) | 一种贵金属火花塞侧电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