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78019B - 假发 - Google Patents

假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78019B
CN108778019B CN201780016779.8A CN201780016779A CN108778019B CN 108778019 B CN108778019 B CN 108778019B CN 201780016779 A CN201780016779 A CN 201780016779A CN 108778019 B CN108778019 B CN 1087780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ficial hair
wig
base cloth
inner artificial
base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67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78019A (zh
Inventor
千藤伸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dland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dland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dlands Corp filed Critical Edland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778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80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780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80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GARTIFICIAL FLOWERS; WIGS; MASKS; FEATHERS
    • A41G3/00Wi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Garment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Prosthese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易被人发现正在佩戴的假发。本发明提供一种假发(2),其具备:基布(4);表侧人造发(8),植设于基布(4)的表面(4b);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安装于基布(4)的内面(4c)并具有规定的厚度;以及内侧人造发(10),植设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表侧人造发(8)至少植设于基布(4)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外端缘(4a)的附近区域,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外侧的端面(6a)配置于与基布(4)的外端缘(4a)隔开距离的位置,内侧人造发(10)从基布(4)的外端缘(4a)向外侧延伸。

Description

假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人造发植设于假发基底的假发。
背景技术
佩戴于人的头部的假发通过将人造发植设于构成假发基底的基布的表面而形成。在这样的假发中,为了防止基布的前端缘露出,有一种假发会将基布的前端缘制成波浪形的形状。但是,在该情况下,会产生基布的前端缘的耐久性欠佳、梳头时会掀起假发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一种代替将基布的前端缘制成波浪形状,而将人造发植设于基布的内面侧,并使该人造发的顶端部分从假发的前端缘向外侧伸出的假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99412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假发中,为了防止基布的前端缘露出,将人造发植设于基布的内面且植设于从基布的前端缘向后端侧宽约2cm左右的区域,并使这些人造发的顶端部分从假发的前端缘向外侧伸出。
但是,在佩戴这样的假发时,由于基布的内面和使用者的头皮紧贴,因此,植设于基布的内面侧的人造发被夹入基布的内面与头皮之间而被固定。因此,人造发的活动受限而难以获得自然的外观,人造发彼此也难以层叠,因此基布的前端缘容易露出。而且,由于人造发直接植设于基布,因此,也会产生球状的结扣从基布的表面露出的问题。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中,无法充分防止被人发现佩戴着假发。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的问题且不容易被人发现正在佩戴的假发。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假发具备:基布;表侧人造发,植设于所述基布的表面;内侧人造发用构件,安装于所述基布的内面并具有规定的厚度;以及内侧人造发,植设于所述内侧人造发用构件,所述表侧人造发至少植设于所述基布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外端缘的附近区域,所述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外侧的端面配置于与所述基布的外端缘隔开距离的位置,所述内侧人造发从所述基布的外端缘向外侧延伸。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提供一种不容易被人发现正在佩戴的假发。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假发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为了示出本发明的假发的一个平面形状而从内面侧观察假发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是为了示出本发明的假发的其他平面形状而从内面侧观察假发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将人造发植设于本发明的假发的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示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从内面侧示出本发明的假发的一实施例的外形的图(照片)。
图6是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将基布的前端缘附近放大表示的图(照片)。
图7是从内面侧的斜上方对图6所示的基布的前端缘附近进行表示的图(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假发具备:基布;表侧人造发,植设于所述基布的表面;内侧人造发用构件,安装于所述基布的内面并具有规定的厚度;以及内侧人造发,植设于所述内侧人造发用构件,所述表侧人造发至少植设于所述基布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外端缘的附近区域,所述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外侧的端面配置于与所述基布的外端缘隔开距离的位置,所述内侧人造发从所述基布的外端缘向外侧延伸。
在此,内面是指佩戴假发时面向使用者的头皮一侧的面,表面是指至少一部分区域植设有人造发的从外部能观察到的一侧的面。
基布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外端缘既可以是基布的整个外周,也可以是外周的一部分,例如与前额部对应的前端缘、与后脑勺对应的后端缘、与鬓角部对应的横端缘。对应于基布的外端缘的位置,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外侧的端面可以是整周的外端面、前端面、后端面、横端面。
在从内面侧观察假发的平面形状中,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外侧的端面可以具有连贯的包括曲线形状、波浪形状、锯齿形状的任意形状。内侧人造发用构件除了其外侧的端面与基布的外端缘之间的区域以外,既可以是与基布完全层叠的片状构件,也可以是如后文所述的带状构件,还可以兼有其间的基布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层叠的区域、和只存在基布的区域。
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外侧的端面与基布的外端缘隔开的距离既可以是始终固定的间隔距离,也可以根据区域而间隔距离发生变化。此外,内侧人造发不仅植设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外侧的端面,有时也会植设于佩戴时面向头皮的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内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具有规定的厚度,因此,在使用者佩戴着假发时,在基布的外端缘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外侧的端面之间的区域,在基布的内面与使用者的头皮之间形成有空间。由此,植设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内侧人造发不会被基布和头皮夹着而固定位置,因此,能增加内侧人造发的活动自由度,获得自然的外观。此外,由于内侧人造发彼此容易层叠,内侧人造发和表侧人造发容易层叠,因此基布的外缘部难以露出。
而且,由于将内侧人造发植设于具有规定厚度的内侧人造发用构件,因此,也能避免像将人造发直接植设于基布的情况那样,球状的结扣从基布的表面露出的问题。
根据如上所述的各种效果,只要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假发,就不同意被人发现正佩戴着假发。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的假发使上述的实施方式一中,所述基布的外端缘为前端缘,所述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外侧的端面为前端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基布的外端缘是前端缘,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外侧的端面是前端面,因此,能防止基布的前缘部在最担心脱发、发际线的前额部露出,防止被人发现佩戴假发。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三的假发使上述的实施方式一或二中,在所述基布的内面,在所述基布的外端缘与所述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外侧的端面之间的区域未植设人造发。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基布的外端缘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外侧的端面之间的区域未植设人造发,因此,能不妨碍植设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内侧人造发的移动地获得更自然的外观。此外,由于未直接将人造发植设于基布,因此,也能避免球状的结扣从假发的表面露出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四的假发使上述实施方式一至三中的任一项中,从内面侧俯视时,所述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外侧的端面具有波浪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外侧的端面具有波浪形状,因此,植设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内侧人造发沿着波浪形状以各种角度向基布的外侧延伸。因此,内侧人造发彼此更容易层叠,也更容易与表侧人造发层叠。由此,能获得更自然的外观,基布的外缘部更难以露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五的假发使上述的实施方式一至四中的任一项中,所述基布的外端缘具有连贯的凸出的曲线形状。
在此,连贯的凸出的曲线形状是指不具有凹凸形状更替的变曲点的曲线形状。
如上所述,通过内侧人造发使基布的外缘部难以露出,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基布的外端缘具有连贯的凸出的曲线形状,因此,具有充分的耐久性,还能抑制梳头时掀起假发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六的假发使上述的实施方式一至五中的任一项中,所述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由规定宽度的带状构件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由规定宽度的带状构件形成,因此,能容易地以较低的制造成本将内侧人造发用构件仅设在必要的区域。
接着,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假发进行详细说明。在此,以在与前额部对应的假发的前侧安装有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情况为例,对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一个实施方式的假发的说明)
(剖面形状)
首先,参照图1,主要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假发2的剖面形状以及构造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假发2的侧面剖视图。图1的(a)示出了使用者佩戴假发2的情况,(b)将假发2的基布4的前端缘4a附近以及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设置区域放大表示。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的(b)中,省略了植设的人造发的记载来进行示出。
本实施方式的假发2具备假发基底20,该假发基底20具有基布4、以及安装于基布4的内面4c的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在假发基底20的基布4的表面4b植设有表侧人造发8。表侧人造发8至少植设于基布4的前端缘4a的附近区域,既可以是仅在前额侧植设有人造发的局部假发,也可以是在整个区域植设有人造发的全头假发。
在安装于假发基底20的基布4的内面4c的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植设有内侧人造发10。表侧人造发8以及内侧人造发10可以由人发、以合成纤维制成的人造毛发形成。根据用途,表侧人造发8以及内侧人造发10既可以由相同的毛发形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毛发形成。可以使用已知的任意方法来植设人造发8、10。
假发基底20的基布4例如可以由用合成树脂材料、天然材料形成的网料形成,可以使表侧人造发8穿过蕾丝网的网孔开口,并通过绑系而植设于蕾丝网的骨架构件(细丝)。在图1的(a)中示出了因绑系而形成的结扣8a。由于该结扣具有球形形状,因此也可以称为结球。如果从基布4的内面4c植设了人造发,就有可能从相反侧的表面4b看到。
需要说明的是,基布4除了网料以外,还可以层叠由合成树脂材料、天然材料形成的织物、片构件、人造革等。
如图1的(b)所示,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是具有厚度t的(就是说,厚度尺寸为t)构件,例如,如从内面4c观察到的俯视图即图2或图3所示,可以采用规定宽度的带状构件来作为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作为厚度,可以举例示出0.2~1mm,但并不限于此。
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例如可以由用合成树脂材料、天然材料形成的网料形成。在该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网孔比用于基布4的网料的网孔更细的网料。而且,除了网料以外,还可以层叠由合成树脂材料、天然材料形成的织物、片构件等。由此,还能增加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厚度。
将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安装至基布4的方法可以考虑通过缝制来进行的情况。特别是,在以网料形成基布4以及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情况下,能容易且可靠地将两者结合。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用途,也可以使用粘接剂,或通过热熔敷等方式将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安装于基布4。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前端面6a配置于与基布4的前端缘4a隔开距离L的位置。距离L既可以始终固定,也可以根据区域为不同的值。
从内面侧观察基布4以及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时的平面形状,既可以例如图2所示具有波浪形状,也可以例如图3所示具有向基布4的前端缘4a连贯地凸出的曲线形状。详情如后文所述,但在如图2所示具有波浪形状的情况下,L的值周期性地变化,在如图3所示连贯地凸出的曲线的情况下,L的值近乎固定。
在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由网料形成的情况下,与将表侧人造发8植设于基布4的情况相同,可以使内侧人造发10穿过蕾丝网的网孔开口,并通过绑系而植设于蕾丝网的骨架构件(细丝)。在图1的(a)中示出了通过绑系而形成的结扣(结球)10a。
接着,参照图4,对将内侧人造发10植设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方案进行说明。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将内侧人造发10植设于本发明的假发2的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示例的侧面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省略了植设的表侧人造发8的记载来进行示出。
如图4的(a)所示,内侧人造发10既可以仅植设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前端面6a,如图4的(b)所示,内侧人造发10也可以植设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前端面6a以及佩戴时面向头皮的内面6b。
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如图1的(a)、图4的(a)、图4的(b)所示,植设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内侧人造发10都会从基布4的前端缘4a向外侧延伸。由此,与植设于基布4的表面4b的表侧人造发8混在一起。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前端面6a配置于与基布4的前端缘4a隔开距离的位置,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具有厚度t,因此,在使用者佩戴假发2时,在基布4的前端缘4a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前端面6a之间的区域,如图1的(a)、(b)的箭头A所示,在基布4的内面4c与使用者的头皮30之间形成有空间。由此,植设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内侧人造发10不会被基布4和头皮30夹住而固定位置,因此,能增加内侧人造发10的活动自由度,获得自然的外观。此外,内侧人造发10彼此容易层叠,内侧人造发10和表侧人造发8容易层叠,因此基布4的前端缘4a难以露出。
特别是,在将头发向后梳的发型的情况下,通过内侧人造发10彼此层叠,能有效地防止基布4的前端缘4a露出。另一方面,在将头发向前披的发型的情况下,通过内侧人造发10以及表侧人造发8的层叠,能有效地防止基布4的前端缘4a露出。
如果将内侧人造发10植设于基布4的内面4c,就有可能从相反侧的表面4b看到结扣(结球)10a。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内侧人造发10植设于具有厚度t的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因此,能避免像直接将人造发植设于基布4的情况那样,结扣(结球)10a从基布4的表面4b露出的问题。
根据如上所述的各种效果,若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假发2,则难以被人发现正在佩戴假发2。
根据图1的(a)、图4的(a)、(b)可知,在基布4的内面4c,在基布4的前端缘4a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前端面6a之间的区域未植设人造发。
由此,能不妨碍植设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内侧人造发10的移动地获得更自然的外观。此外,由于人造发未直接植设于基布4,因此,也能避免结扣(结球)从假发2的表面露出的问题。
不过,根据区域,在实用上,也可以在不会妨碍植设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内侧人造发10的移动的范围内,在基布4的前端缘4a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前端面6a之间的区域植设规定量的内侧人造发10。
作为距离L,可以举例示出2~20mm,但并不限于此。距离L越长,内侧人造发10的活动自由度越高。另一方面,随着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前端面6a朝向基布4的前端缘4a侧,上方的植设有表侧人造发8的基布4因其自重而产生向下侧(佩戴假发时为头皮侧)下垂的倾向。因此,若距离L过长,则在对于获得自然的外观最重要的基布4的前端缘4a附近,内侧人造发10有可能会被限制在下垂的基布4的内面4c与头皮30之间。而且,若距离L过长,则内侧人造发10也有可能向不希望的方向延伸。
综合考虑这些,距离L优选为2~12mm,更优选为2~8mm。
(平面形状)
接着,参照图2,主要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假发的平面形状进行说明。图2是为了示出本发明的假发的一个平面形状而从内面侧观察假发的示意性俯视图。
<基布4的平面形状>
首先,对基布4的平面形状进行说明。基布4的整体形状可以根据是局部假发还是全头假发,还可以根据其用途,具有任意的平面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布4的前端缘4a具有连贯的凸出的曲线形状。在此,连贯的凸出的曲线形状是指不具有凹凸形状更替的变曲点的曲线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基布4的前端缘4a具有连贯的凸出的曲线形状,因此,与基布4的前端缘4a呈波浪形的情况相比,具有充分的耐久性,也能抑制在梳头时掀起假发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基布4的前端缘4a为连贯的凸出的曲线形状的情况下,与波浪的情况相比,基布4的前端缘4a虽具有容易露出的倾向,但通过上述的内侧人造发10和表侧人造发8层叠等,能充分抑制基布4的前缘部4a露出。由此,能实现具有充分的强度,同时不易被人发现正在佩戴的假发2。
不过,并不限于基布4的前端缘4a具有连贯的凸出的曲线形状的情况。例如,在假发的强度不产生问题的范围内可以使基布4的前端缘4a具有大波浪或小波浪的形状。此外,可以在基布4的前端缘4a的附近加设用于增加强度的芯材、增强构件来补偿因形状导致的强度降低。
<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一个平面形状>
接着,对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一个平面形状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由宽度为B(宽度尺寸的值为B)的带状构件形成。图2所示的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宽度尺寸B的值大致相同,但也可以根据波浪状的凹凸而稍微增减数值。作为宽度B的值,可以举例示出2~20mm,但并不限于此。只要能获得充分的向基布4安装的强度,能植设足够量的内侧人造发10的宽度尺寸,就可以采用其他任意的值。
配置带状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范围既可以是与假发的前额部对应的区域,也可以是假发的整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由宽度为B的带状构件形成,因此,能容易地以较低的制造成本将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仅设在必要的区域。
对图2所示的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平面形状更详细地进行说明时,从内面侧俯视时,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前端面6a具有波浪形状。此外,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前端面6a与基布4的前端缘4a隔开距离L地进行配置。本实施方式中的距离L周期性地变动,在波浪的凸出的顶点处最小,在波浪的凹陷的底部处最大。在基布4的前端缘4a(外轮廓)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前端面6a的波浪形状之间的内面4c未植设人造发。
植设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内侧人造发10沿这样的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前端面6a的波浪形状,以各种角度向基布4的外侧延伸。例如,在向波浪形的基布4的前端缘4a凸出的区域,内侧人造发10呈放射状散开,在凹陷区域,内侧人造发10以相互交叉的方式延伸。由此,内侧人造发10彼此更容易层叠,也更容易与表侧人造发8层叠。由此,能获得更自然的外观,基布4的前缘部4a更难以露出。
假设在相互平行地植设有内侧人造发10的情况下,在使用假发时,在一部分内侧人造发10互相缠绕的情况下,部分人造发10可能会成束,呈现出其周围没有人造发的不自然的外观。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预先以不同的角度植设(散开)了内侧人造发10,因此,能预防这样的不自然的外观。
在沿着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前端面6a的波浪形状,以相同的间隔植设内侧人造发10的情况下,在波浪的凸出区域,人造发彼此呈放射状散开,在波浪的凹陷区域,人造发彼此相互交叉,因此,在内侧人造发10的密度上产生不均。由此,通过毛发不规则地散乱存在,能获得更自然的外观。
<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其他平面形状>
与图1所示的剖面图对应的平面形状并不限于图2所示的形状,也可以考虑图3所示的其他平面形状。图3是为了示出本发明的假发的其他平面形状,从内面侧观察假发的示意性俯视图。接着,参照图3,对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其他平面形状进行说明。
关于基布4的平面形状,与图2所示的情况相同,省略进一步说明。此外,与图2所示的情况相同,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由宽度为B(宽度尺寸的值为B)的带状构件形成。由此,与图2所示的情况相同,能容易地以较低的制造成本将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仅设在必要的区域。
与图2所示的情况不同的是,从内面侧俯视时,具有朝向基布4的前端缘4a凸出的连贯的曲线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无法像呈波浪形状的情况那样,使植设的内侧人造发10的朝向发生变化,但由于内侧人造发10能在基布4的前端缘4a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前端面6a之间的区域自由地移动,因此,能获得能防止被人发现正在佩戴假发的自然外观。
(其他实施方式)
在图2以及图3所示的平面形状中,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由带状构件形成,但并不限于此。除了基布4的前端缘4a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前端面6a之间的区域以外,也可以使基布4和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完全层叠,还可以兼有基布4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层叠的区域、和只存在基布4的区域。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内侧人造发用构件6的前端面6a与基布4的前端缘4a隔开距离地配置,防止基布4的前端缘4a在与假发的前额部对应的区域露出。但是,也可以设为不仅是假发的前额部,在包括脑勺、鬓角部的其他区域或一整圈的区域,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外侧的端面与基布的外端缘隔开距离地配置。
(实施例)
接着,基于图1以及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参照图5~图7,对实际制造的假发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5是从内面侧示出假发的一实施例的外形的图(照片),图6是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将基布的前端缘附近放大表示的图(照片),图7是从内面侧的斜上方对图6所示的基布的前端缘附近进行示出的图(照片)。
在图5中,纸面上侧与前额部侧对应。以如下方式进行安装:在前额部的区域,带状的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波浪的前端面配置于与基布的前端缘隔开距离的位置,在其他区域,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外侧的端面与基布的外端缘的位置一致。
根据图6以及图7可知,根据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厚度,在基布的前端缘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前端面之间形成有内侧人造发能自由移动的空间。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公开内容可以在构成的细节部分发生变化,也可以在不脱离所申请的本发明的范围以及思想的前提下实现实施方式中的要素的组合、顺序的变化等。
附图标记说明
2:假发;
4:基布;
4a:前端缘;
4b:表面;
4c:内面;
6:内侧人造发用构件;
6a:前端面;
6b:内面;
8:表侧人造发;
8a:结扣(结球);
10:内侧人造发;
10a:结扣(结球);
20:假发基底;
30:头皮;
A:基布的内面与使用者的头皮之间的空间;
t: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厚度;
L:基布的前端缘与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
B: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宽度。

Claims (6)

1.一种假发,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布;
表侧人造发,植设于所述基布的表面;
内侧人造发用构件,安装于所述基布的内面并具有规定的厚度;以及
内侧人造发,植设于所述内侧人造发用构件,
所述表侧人造发至少植设于所述基布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外端缘的附近区域,
所述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外侧的端面配置于与所述基布的外端缘隔开距离的位置,
所述基布的外端缘比所述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外侧的端面更向外侧突出,
所述内侧人造发从所述基布的外端缘向外侧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布的外端缘是前端缘,
所述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外侧的端面是前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布的内面,在所述基布的外端缘与所述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外侧的端面之间的区域未植设人造发。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
从内面侧俯视时,所述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的外侧的端面具有波浪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布的外端缘具有连贯的凸出的曲线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人造发用构件由规定宽度的带状构件形成。
CN201780016779.8A 2016-03-15 2017-03-09 假发 Active CN1087780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50999A JP6231146B2 (ja) 2016-03-15 2016-03-15 かつら
JP2016-050999 2016-03-15
PCT/JP2017/009382 WO2017159518A1 (ja) 2016-03-15 2017-03-09 かつ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8019A CN108778019A (zh) 2018-11-09
CN108778019B true CN108778019B (zh) 2020-01-14

Family

ID=59850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6779.8A Active CN108778019B (zh) 2016-03-15 2017-03-09 假发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6231146B2 (zh)
CN (1) CN108778019B (zh)
HK (1) HK1258027A1 (zh)
SG (1) SG11201807922VA (zh)
TW (1) TWI713711B (zh)
WO (1) WO20171595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66238B1 (ko) * 2018-09-03 2020-01-14 (주)하이모 가발
JP6978627B1 (ja) * 2021-06-17 2021-12-08 株式会社アデランス かつら及び増毛部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57287U (zh) * 1971-11-02 1973-07-21
JPS61231204A (ja) * 1985-04-08 1986-10-15 中島 康男 かつら
JPH0566015U (ja) * 1991-09-12 1993-08-31 繁 岡本 増毛具
JP2761712B2 (ja) * 1995-01-20 1998-06-04 有限会社ミンクス かつら
JPH10266008A (ja) * 1997-03-21 1998-10-06 Ko Jinnai 自然かつら
JP4989184B2 (ja) * 2006-10-25 2012-08-01 株式会社アデランス かつ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16340B2 (ja) * 2011-08-29 2016-10-26 株式会社アデランス カツラ
JP5959333B2 (ja) * 2012-06-20 2016-08-02 株式会社アートネイチャー かつらベース、及び、かつら
TWM450245U (zh) * 2012-11-15 2013-04-11 xiu-hui Hong 假髮髮線遮條結構
CN205214313U (zh) * 2015-09-18 2016-05-11 新华锦集团山东海川工艺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假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59518A1 (ja) 2017-09-21
CN108778019A (zh) 2018-11-09
HK1258027A1 (zh) 2019-11-01
JP6231146B2 (ja) 2017-11-15
JP2017166083A (ja) 2017-09-21
TW201808133A (zh) 2018-03-16
SG11201807922VA (en) 2018-10-30
TWI713711B (zh) 2020-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57941A1 (en) Detachable hair bang
EP1665946B1 (en) Wearer's own hair utilizing type wig
US20160113342A1 (en) Half head wig
JP5306195B2 (ja) かつらベース
CN108778019B (zh) 假发
US20070131236A1 (en) Hairpiece
JP5016447B2 (ja) かつら
KR200458661Y1 (ko) 개량 가발
JP5188418B2 (ja) 部分ベース上乗せかつら
JP6999334B2 (ja) かつら
KR101378989B1 (ko) 방사형으로 결합된 체결부재를 이용한 앞머리용 패션가발 제조 방법
JP2014001481A (ja) かつらベース、及び、かつら
JP2017035224A (ja) かつら下地ネット
JP2011084830A (ja) かつら
JP5587676B2 (ja) かつら
US20180125137A1 (en) Hair extension provided with cross-shaped engaging portion
JP5778310B2 (ja) かつら
JP4753400B2 (ja) 自毛活用型かつ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657467B1 (ja) かつらベース及びかつら
TW201526811A (zh) 假髮用底套
JP5828022B1 (ja) 略h形状の伸縮性領域を備えたカツラベース
JP5722478B2 (ja) 頭髪装身具用ベース
JP6715017B2 (ja) かつらベース
US20210219642A1 (en) Frontal hairpiece
JP2024030183A (ja) かつらベー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5802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