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24940B - 流道部件及液体喷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道部件及液体喷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24940B
CN108724940B CN201810283003.9A CN201810283003A CN108724940B CN 108724940 B CN108724940 B CN 108724940B CN 201810283003 A CN201810283003 A CN 201810283003A CN 108724940 B CN108724940 B CN 1087249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let
filter
flow path
space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830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24940A (zh
Inventor
惠美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521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6295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724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249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249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249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3Ink fil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9/00Degasification of liquids
    • B01D19/0031Degasification of liquids by fil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3/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which move during the filtering operation
    • B01D33/01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which move during the filtering operation with translationally moving filtering elements, e.g. pistons
    • B01D33/015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which move during the filtering operation with translationally moving filtering elements, e.g. pistons with flat filter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ng or detecting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9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for removing air bubbl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道部件以及液体喷出装置,其提高了供给液体的流道部件中的气泡的排出性。本发明的流道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过滤器(FB);第一空间(S1),其设置有使油墨流入的入口(E1);第二空间(S2),其通过过滤器(FB)而与第一空间(S1)隔开,并具有使油墨流出的出口(E2)和与过滤器(FB)相对的底面(65),底面(65)包含从俯视观察过滤器(FB)时的过滤器(FB)的端部朝向中央而远离过滤器(FB)的斜面(66),出口(E2)位于斜面(66)的中途。

Description

流道部件及液体喷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出油墨等的液体的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提出有向从多个喷嘴喷出油墨等液体的液体喷出头供给液体的各种结构(流道部件)。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流道部件从液体流动的上游侧起依次具备第二上游流道(第一液体流道)、上游过滤器室(第一空间)、过滤器、下游过滤器室(第二空间)、第三上游流道(第二液体流道),而且,设置有从下游过滤器室的底面向过滤器侧突出的点状的突起。穿过第一液体流道、第一空间、过滤器、第二空间、第二液体流道而被去除了异物的液体经由下游流道部件而被供给至记录头的头主体(液体喷出头)处。
即使在过滤器通过流动的液体的压力而向下游过滤器室的底面侧被按压的情况下,点状的突起也能够对过滤器粘贴在底面上的情况进行抑制。由此,抑制了过滤器的有效面积(执行过滤面积)减少且压力损失增大的这一不良情况。而且,通过使突起形成为点状以使突起变小,从而混入至下游过滤器室的气泡不易被挂在突起上。由此,提高了气泡的排出性。
然而,由于当设置有从下游过滤器室的底面向过滤器侧突出的结构部时,无论如何气泡都会变得易于挂在该结构物上,因此即使在将该结构物设为点状的突起以使该结构物变小了的情况下,也不易完全地抑制气泡的挂住。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流道部件中,存在气泡挂在点状的突起上从而气泡的排出性变得不良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497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被完成的发明,其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而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过滤器;第一空间,其设置有使液体流入的入口;第二空间,其通过所述过滤器而被与所述第一空间隔开,并具有使液体流出的出口、和与所述过滤器相对的底面,所述底面包含从俯视观察所述过滤器时的所述过滤器的端部朝向中央而远离所述过滤器的斜面,所述出口位于所述斜面的中途。
由于与过滤器相对的第二空间的底面成为,从俯视观察过滤器时的过滤器的端部朝向中央而远离过滤器的斜面,因此即使在过滤器通过流动的液体的压力而向第二空间的底面侧被按压的情况下,过滤器也不易粘贴在底面上。由此能够对气泡被封入到过滤器粘贴在底面上的部分中从而气泡的排出性变得不良的这一不良情况进行抑制。除此之外,还能够对因过滤器粘贴在底面上而导致的过滤器的执行过滤面积的减少进行抑制。
而且,由于底面成为远离过滤器的斜面,因此只要不在第二空间的底面上设置向过滤器侧突出的构造部,气泡就不会挂在第二空间的底面上。除此之外,当过滤器通过流动的液体的压力而向第二空间的底面侧被按压从而使过滤器与斜面(底面)之间的距离变短时,液体朝向出口流动的流道的截面面积会变小,从而与流道的截面面积变大的情况相比液体的流动(流速)会变快。于是,当液体中包含气泡时,该气泡不会滞留于第二空间,而是易于迅速地从出口被排出。
因此,能够提高流道部件的气泡排出性。
应用例2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流道部件中,优选为,在俯视观察所述过滤器时,所述出口侧的所述底面的宽度与相反侧的所述底面的宽度相比而逐渐减小。
第二空间为由过滤器和底面划分出的空间,过滤器和底面相接的部分成为第二空间的端部,并且成为底面的轮廓。由于经由入口、第一空间和过滤器而流入至第二空间的液体会沿着第二空间的端部进行流动,因此能够通过第二空间的端部而对流入至第二空间的液体的流动方向进行控制。换言之,能够通过底面的轮廓而对流入至第二空间的液体的流动方向进行控制。
在俯视观察过滤器时底面的宽度相对于出口侧而逐渐减小的状态相当于,在出口侧底面的轮廓在朝向出口的方向上变细的状态。而且,在底面的轮廓朝向预定的方向而变细的情况下,出口侧的宽度与出口侧的相反侧的宽度相比而逐渐减小的状态相当于,出口侧与相反侧相比而更急剧地变细的状态。
因此,底面的面积在出口侧变小,而在相反侧变大。由于过滤器的执行过滤面积相当于底面的面积,因此当底面的面积在相反侧变大时,过滤器的执行过滤面积也能够变大。因此,能够对过滤器的执行过滤面积减少从而压力损失增大这一不良情况进行抑制。
由于当在出口侧底面的轮廓在朝向出口的方向上变细时,液体的流动方向通过底面的轮廓而被控制,因此液体将在朝向出口的方向上进行流动。即,在第二空间内流动的液体将朝向出口聚集,从而变得易于从出口被排出。因此,当液体中包含气泡时,能够提高气泡的排出性。
应用例3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过滤器;第一空间,其设置有使液体流入的入口;第二空间,其通过所述过滤器而被与所述第一空间隔开,并具有与所述过滤器相对的底面;出口,其被设置在所述底面上,并使液体流出,在俯视观察所述过滤器时,所述出口侧的所述底面的宽度与相反侧的所述底面的宽度相比而逐渐减小。
底面的面积在出口侧变小,而在相反侧变大。由于过滤器的执行过滤面积相当于底面的面积,因此当使相反侧的底面的面积变大时,能够使过滤器的执行过滤面积变大。因此,能够对过滤器的执行过滤面积减少从而压力损失增大这一不良情况进行抑制。
当在出口侧底面的轮廓于朝向出口的方向上变细时,液体将在朝向出口的方向上进行流动。即,在第二空间内流动的液体将朝向出口聚集,从而变得易于从出口被排出。因此,当液体中包含气泡时,能够提高气泡的排出性。
应用例4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流道部件中,优选为,所述底面具有在所述出口侧宽度逐渐减小的第一部分、和对所述出口和所述第一部分进行连接且与所述出口宽度相同的第二部分。
流入至第二空间的液体经由底面的轮廓在朝向出口的方向上变细的第一部分、和与出口宽度相同的第二部分,而从出口被排出。即,流入至第二空间的液体通过第一部分而被聚集在第二部分处,而且在通过第二部分而使液体的流动方向对齐于朝向出口的方向之后,从出口被排出。
由于朝向出口的液体的流动方向被对齐,因此与朝向出口的液体的流动方向未对齐的情况(例如产生紊流的情况)相比,液体易于从出口被排出,并且当液体中包含气泡时,能够提高气泡的排出性。
应用例5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流道部件中,优选为,所述底面的轮廓具有:呈所述出口的轮廓的第一轮廓、与所述出口的轮廓不同的第二轮廓、以及所述第一轮廓与所述第二轮廓的交点,将从最远离所述交点的所述第二轮廓的部位朝向最远离所述交点的所述第一轮廓的部位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轮廓相对于所述交点而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侧。
通过第二轮廓,从而使朝向第一轮廓与第二轮廓的交点(出口侧)聚集的液体从出口被排出。换言之,通过第二轮廓而使在第一方向上聚集的液体从出口被排出。
第一轮廓相对于交点而位于第一方向侧的状态为,出口被配置在底面的第一方向的端部(底面与过滤器相接的部分)处的状态。当假设出口被配置于底面的中央处时,会产生如下的情况,即,在第一方向上聚集的液体越过出口而在第二空间内移动,从而无法从出口被排出。另一方面,由于当出口被配置在底面的第一方向的端部处时,在第一方向上聚集的液体不会越过出口而会切实地从出口被排出,因此与出口被配置于底面的中央处的情况相比变得易于从出口被排出。因此,当液体中包含气泡时,能够提高气泡的排出性。
应用例6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流道部件中,优选为,所述交点相对于所述出口的中心而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侧。
由于在第一方向上聚集的液体从出口被排出的情况下,出口的第一方向的上游侧与出口的第一方向的下游侧相比,液体的流道的长度变短,并且液体流动时的阻力变小,因此从出口被排出的液体的流动变快,从而液体易于从出口被排出。此外,出口的第一方向的上游侧为,相对于出口的出口中心而言的第一方向的相反侧,出口的第一方向的下游侧为,相对于出口的出口中心而言的第一方向侧。由此,在相对于出口的出口中心而言的第一方向的相反侧,与相对于出口的出口中心而言的第一方向侧相比,从出口被排出的液体的流动变快,从而液体易于从出口被排出。
另外,在相对于出口的出口中心而言的第一方向侧,与相对于出口的出口中心而言的第一方向的相反侧相比,从出口被排出的液体的流动变慢。
由于当交点相对于出口中心而位于第一方向的相反侧时,通过第二轮廓而使朝向交点(出口侧)聚集的液体趋向于相对于出口的出口中心而言的第一方向的相反侧(液体的流动变快的一侧),因此与趋向于相对于出口的出口中心而言的第一方向侧(液体的流动变慢的一侧)的情况相比,易于从出口被排出。因此,当液体中包含气泡时,能够提高气泡的排出性。
应用例7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流道部件中,优选为,在俯视观察所述过滤器时,在所述底面的外形的外侧设置有被固定在所述过滤器的端部上的固定部。
在编织纤维而形成过滤器的情况下,如果设置有被固定在过滤器的端部上的固定部,则在过滤器的端部处,构成过滤器的纤维难以被解开。当例如构成过滤器的纤维被解开时,存在被解开的纤维从过滤器的主体分离而成为新的异物的可能性。在本应用例中,由于构成过滤器的纤维通过固定部而变得难以被解开,因此能够抑制被解开的纤维成为新的异物的可能性。
应用例8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流道部件中,优选为,所述过滤器沿着与水平面交叉的方向被配置。
当将过滤器配置在与水平面交叉的方向上时,与将过滤器沿着水平面而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流道部件的与水平面交叉的方向上的尺寸(宽度)。
应用例9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流道部件中,优选为,所述出口在所述底面上位于重力方向上的最上侧。
在液体中含有气体的情况下,由于气体会通过浮力而向重力方向的上侧浮起,因此当出口在底面上位于重力方向的最上侧时,通过浮力而向重力方向的上侧浮起的气泡易于被排出。
应用例10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流道部件中,优选为,在液体从所述第一空间朝向所述第二空间流动,且所述过滤器从所述第一空间朝向所述第二空间发生了挠曲的情况下,所述斜面沿着所述过滤器的从所述第一空间朝向所述第二空间的挠曲。
由于在液体从第一空间朝向第二空间流动,且过滤器从第一空间朝向第二空间发生了挠曲的情况下,斜面(底面)会沿着过滤器的从第一空间朝向第二空间的挠曲,因此过滤器不易粘贴在底面上。由此,能够对气泡被封入过滤器粘贴在底面上的部分中从而气泡的排出性变得不良的这一不良情况进行抑制。除此之外,还能够对因过滤器粘贴在底面上而导致的过滤器的执行过滤面积的减少进行抑制。
应用例11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流道部件中,优选为,所述底面中最远离所述过滤器的部分为曲面。
由于底面中最远离过滤器的部分成为曲面,因此气泡变得难以挂在该部分上,进而能够提高气泡的排出性。
应用例12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流道部件中,优选为,在从所述底面中最远离所述过滤器的部分到所述出口之间,以接近所述过滤器的方式而倾斜的平面与所述曲面连续,或者与曲率大于所述曲面的曲面连续。
由于在从底面中最远离过滤器的部分到出口之间,能够使与朝向出口的方向交叉的截面的截面面积减小,因此能够加快流速,进而能够提高气泡的排出性。
应用例13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流道部件;喷嘴,其喷出来自所述流道部件的液体。
由于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流道部件使气泡的排出性得到了提高,因此具有该流道部件的液体喷出装置能够对气泡的不良影响、例如因气泡而使得液体无法被适当喷出的这一不良情况进行抑制。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喷墨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局部结构图。
图2为任意一个液体喷出单元的立体图。
图3为被形成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内部的流道的模式图。
图4A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结构图。
图4B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结构图。
图4C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结构图。
图5为基体的第一面的俯视图。
图6为基体的第二面的俯视图。
图7为沿着图6的V-V线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剖视图。
图8为沿着图6的VI-VI线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剖视图。
图9为从X轴方向观察流道室的俯视图。
图10为图7中的出口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11为图9中的出口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12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出口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13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出口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14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剖视图。
图15为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底面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6为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底面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7为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底面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8为表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底面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9为沿着图6的V-V线的改变例7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底面的剖视图。
图20为沿着图6的VI-VI线的改变例7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底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各附图中,为了将各层和各部件设为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从而使各层和各部件的比例尺不同于实际情况。
实施方式1
图1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喷墨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局部结构图。图2为任意一个液体喷出单元的立体图。
在图1以及图2中,作为相互正交的三个空间轴,图示了X轴、Y轴和Z轴。在沿着X轴的X轴方向中,+X轴方向为正方向,-X轴方向为负方向。沿着Y轴的Y轴方向中,+Y轴方向为正方向,-Y轴方向为负方向。沿着Z轴的Z轴方向中,+Z轴方向为正方向,-Z轴方向为负方向。即,表示轴方向的箭头标记的箭头标记侧为+方向(正方向),基端侧为-方向(负方向)。此外,XY平面为水平面,-Z轴方向为重力方向。而且,图1以及图2的XYZ轴与其他的图的XYZ轴相对应。
此外,X轴方向为印刷装置1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为印刷装置的纵深方向,Z轴方向为印刷装置10的高度方向。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为“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例,并向印刷用纸等的介质12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例的油墨。印刷装置10具备控制装置22、输送机构24、多个液体喷出单元26和滑架28。而且,在印刷装置10中安装有对油墨进行贮留的液体容器(盒)14。
控制装置22对印刷装置10的各要素进行综合控制。输送机构24在控制装置22的控制之下,在-Y轴方向(副扫描方向)上对介质12进行输送。滑架28搭载液体喷出单元26,并在控制装置22的控制下,在X轴方向(主扫描方向)上往返移动。液体喷出单元26在控制装置22的控制下,从多个喷嘴N中的每一个向介质12喷出从液体容器14被供给的油墨。
印刷装置10交替地反复实施液体喷出单元26与滑架28一起在X轴方向上往返移动的同时喷出液体的动作、和输送机构24在-Y轴方向上对介质12进行输送的动作,从而在介质12上形成所希望的图像。
如图2所示,液体喷出单元26具备流道部件32、液体喷出头34、和配线基板36。
流道部件32相对于液体喷出头34被配置于+Z轴方向侧,并具有与Z轴方向的尺寸(高度方向的尺寸)以及Y轴方向的尺寸(纵深方向的尺寸)相比X轴方向的尺寸(宽度方向的尺寸)较短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即,流道部件32以宽度方向的尺寸较短、高度方向的尺寸较长的方式被设置。
在以下的说明中,当流道部件32以宽度方向的尺寸较短、高度方向的尺寸较长的方式被设置时,称为流道部件32被纵向配置。此外,当流道部件32以宽度方向的尺寸较长、高度方向的尺寸较短的方式被设置时,称为流道部件32被横向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流道部件32被纵向配置。通过将流道部件32纵向配置,从而能够缩短液体喷出单元26的宽度尺寸,并能够缩短印刷装置10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液体喷出头34相对于流道部件32被配置于-Z轴方向侧,并且为与X轴方向的尺寸以及Y轴方向的尺寸相比Z轴方向的尺寸较短的薄型部件。
流道部件32具备:成为流道部件32的主体部的基体42;对基体42的-X轴方向侧的第一面42A进行密封的密封体44;对基体42的+X轴方向侧的第二面42B进行密封的密封体46;供给流道(供给口)16;排出流道(排出口)17。供给流道16相对于基体42被配置于+Z轴方向侧,排出流道17相对于基体42被配置于-Z轴方向侧。此外,基体42的-Y轴方向侧的面(与第一面42A以及第二面42B交叉的面)为第三面42C。
流道部件32使从液体容器14被供给至供给流道16的油墨经由如下的流道而被排出至排出流道17,所述流道通过由密封体44、46对基体42的面42A、42B进行密封而形成。
液体喷出头34经由供给管38而与流道部件32的排出流道17相连接。液体喷出头34使从流道部件32的排出流道17经由供给管38而被供给的油墨从多个喷嘴N喷出。
详细而言,液体喷出头34具有多个与相互不同的喷嘴N相对应的压力室(省略图示)以及压电元件(省略图示)。在液体喷出头34上连接有例如FPC(Flexible PrintedCircuit)和FFC(Flexible Flat Cable)等的挠性的配线基板36。在配线基板36上形成有用于向液体喷出头34供给用于对各压电元件进行驱动的驱动信号以及电源电压的配线。通过根据经由配线基板36而被供给的驱动信号以及电源电压而使压电元件振动,并使压力室内的压力产生变动,由此使被填充于压力室内的油墨从各喷嘴N喷出。
由于形成从液体容器14至喷嘴N的油墨的流道的部件的一部分(例如,树脂软管)具有基体透过性,因此当长期间使用印刷装置10时存在如下的可能性,即,在从液体容器14至喷嘴N的油墨的流道中,气泡会混入到油墨中。当假设气体混入到从液体容器14至喷嘴N的油墨的流道中,且该气泡滞留于压力室内时,存在如下的可能性,即,阻碍了由压电元件而实现的压力室内的压力变动,从而填充在压力室内的油墨无法从各喷嘴N适当地喷出,进而形成在介质12上的图像的品质会降低。因此,在印刷装置10中,定期实施维护处理(例如,冲洗处理),并强制性地将混入到从液体容器14至喷嘴N的油墨的流道中的气泡从喷嘴N排出至外部。
图3为被形成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内部的流道的模式图。
如图3所示,流道部件32在供给流道16和排出流道17之间具有多个流道QA、QB、QC和多个流道室1、2、3。各流道QA、QB、QC为油墨流通的路径,各流道室1、2、3为与各流道QA、QB、QC连通的空间。
流道室1为,被配置在供给流道16和流道QA之间并与供给流道16和流道QA连通的空间。在流道室1中设置有过滤器FA。过滤器FA从自供给流道16被供给至流道室1的油墨中捕集异物。
流道室2为,被配置在流道QA和流道QB之间,并与流道QA和流道QB连通的空间。而且,在流道QA和流道室2之间设置有调整机构B。调整机构B为,根据流道室2内的压力(负压)而对流道QA的开闭(开放/闭塞)进行控制的阀机构。详细而言,调整机构B在流道室2内的压力被维持在预定范围内的通常状态下将流道QA闭塞,而当流道室2内的油墨被消耗且流道室2内的负压变强时,将流道QA开放。在调整机构B将流道QA开放了的状态下,从流道QA流入至流道室2的油墨被供给至流道QB。
此外,由于当从流道室1被供给至流道QA的油墨中混入有异物时,存在该异物阻碍调整机构B的动作的可能性,因此将通过过滤器FA而去除了异物后的油墨从流道室1供给至流道QA。
流道室3为,被配置在流道QB和流道QC之间并与流道QB和流道QC连通的空间。流道室3具有油墨流入的入口E1和油墨流出的出口E2。在流道室3中设置有过滤器FB。过滤器FB从自流道QB被供给至流道室3的油墨中捕集异物。
而且,过滤器FB将流道室3划分为两个空间S1、S2。在流道室3中,相对于过滤器FB而言靠入口E1侧的空间为第一空间S1,相对于过滤器FB而言靠出口E2侧的空间为第二空间S2。
通过所涉及的结构,从而流道室2的油墨经由流道QB和入口E1而流入至流道室3的第一空间S1,而且在异物被过滤器FB捕集之后,流入至流道室3的第二空间S2,并从出口E2被排出。而且,从出口E2被排出的油墨经由流道QC而从与流道QC连通的排出流道17被供给至液体喷出头34。
流道部件32的流道室1、2、3中的流道室3被配置于油墨的流动方向的最下游侧,从而最会对液体喷出头34的动作造成影响。
例如,当从流道室3被供给至液体喷出头34的油墨中含有异物时,由于存在液体喷出头34无法适当动作的可能性,因此被设置在流道室3中的过滤器FB与被设置在流道室1中的过滤器FA相比而网眼较细,从而能够捕集微小的异物。
例如,当从流道室3被供给至液体喷出头34的油墨中含有气泡时,由于存在液体喷出头34无法适当动作的可能性,因此使气泡难以滞留于流道室3中,并且在上述的维护处理中,气泡与油墨一起易于从出口E2被排出。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具有在油墨中含有气泡时使气泡变得易于从出口E2被排出从而能够提高气泡的排出性的优异的结构。以下,对其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图4A、图4B、以及图4C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结构图。图5为基体的第一面的俯视图。图6为基体的第二面的俯视图。
另外,图4A为从第一面42A侧观察流道部件32的图。图4B为从第三面42C侧观察流道部件32的图。图4C为从第二面42B侧观察流道部件32的图。而且,在图4A~图4C中,为了易于理解面42A、42B的状态,从而省略了密封体44以及密封体46的图示的一部分。此外,在图5以及图6中,除了基体42的面42A、42B之外还图示了调整机构B。
而且,在图4C中,流道室3中的第二空间S2的轮廓由实线图示,流道室3中的第一空间S1的轮廓由虚线图示,设置有固定部6(参照图8)的过滤器FB的端部T(参照图8)由双点划线图示。另外,图4C中的虚线为第一空间S1的轮廓的一部分。
如图4A~图4C所示,基体42为,包含相互位于相反侧的第一面42A和第二面42B的大致平板状的结构体,并通过例如树脂材料的注塑成型而被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体42由聚丙烯(PP)构成。
密封体44、46为,除了挠性(弹性)之外还具有相对于水分、氧和氮的阻隔性的部件。详细而言,密封体44、46具有层压了具有挠性(弹性)的聚丙烯薄膜层、由硅石(SiO2)组成的阻隔层、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组成的加强层的三层结构。密封体44与基体42的第一面42A接合,密封体46与基体42的第二面42B接合。
如图5所示,在基体42的第一面42A上形成有凹部62、槽部54和槽部56。凹部62、槽部54和槽部56为,第一面42A中的较低地凹陷了的部分,并通过与第一面42A接合的密封体44而被密封(密闭)。在从X轴方向俯视观察时,凹部62被形成为大致圆形形状。
由凹部62和密封体44包围的空间作为流道室2而发挥功能。由槽部56和密封体44包围的空间作为流道QC而发挥功能。由槽部54和密封体44包围的空间作为流道QA的部分QA1而发挥功能。
如图6所示,在基体42的第二面42B上形成有凹部61、凹部63、槽部67和槽部68。凹部61、凹部63、槽部67和槽部68为,第二面42B中的较低地凹陷了的部分,并通过与第二面42B接合的密封体46而被密封(密闭)。
由凹部61和密封体46包围的空间作为流道室1而发挥功能。由凹部63和密封体46包围的空间作为流道室3而发挥功能。由槽部67和密封体46包围的空间作为流道QA的部分QA2而发挥功能。由槽部68和密封体46包围的空间作为流道QB而发挥功能。
如图5以及图6所示,供给流道16通过将基体42贯穿的连通孔H1而与第二面42B侧的流道室1连通。第二面42B侧的流道室1通过将基体42贯穿的连通孔H2而与第一面42A侧的流道QA的部分QA1的上游侧的端部连通。第一面42A侧的流道QA的部分QA1的下游侧的端部通过将基体42贯穿的连通孔H3而与第二面42B侧的流道QA的部分QA2的上游侧的端部连通。而且,第二面42B侧的流道QA的部分QA2的下游侧的端部通过调整机构B而与第一面42A侧的流道室2连通。第一面42A侧的流道室2通过将基体42贯穿的连通孔H4而与第二面42B侧的流道QB的上游侧的端部连通。第二面42B侧的流道QB的下游侧的端部通过入口E1而与第二面42B侧的流道室3连通。另外,入口E1为,被设置在对流道QB和流道室3进行划分的隔壁上的开口。第二面42B侧的流道室3通过出口E2而与第一面42A侧的流道QC的上游侧的端部连通。另外,出口E2为将基体42贯穿的孔。第一面42A侧的流道QC的下游侧的端部通过连通孔H5而与排出流道17连通。
如此,在流道部件32中,通过供给流道16、连通孔H1、第二面42B侧的流道室1、连通孔H2、第一面42A侧的流道QA的部分QA1、连通孔H3、第二面42B侧的流道QA、调整机构B、第一面42A侧的流道室2、连通孔H4、第二面42B侧的流道QB、入口E1、第二面42B侧的流道室3、出口E2、第一面42A侧的流道QC、连通孔H5、排出流道17,从而形成了油墨流动的流道。
而且,从液体容器14被供给的油墨经由流道部件32的流道和供给管38而被供给至液体喷出头34。
图7为沿着图6的V-V线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剖视图。图8为沿着图6的VI-VI线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剖视图。图9为从X轴方向观察流道室3的俯视图,并且为表示形成流道室3的凹部63的底面65的轮廓65A的状态的模式图。
另外,在图7以及图8中,油墨不流动时的过滤器FB由单点划线表示,油墨进行流动时的过滤器FB由虚线表示。而且,在图9中,底面65的轮廓65A由实线或虚线表示,被形成在底面65上的出口E2的轮廓E2A、E2B由虚线或单点划线图示,过滤器FB由双点划线图示。
如图7所示,流道室3为凹部63被密封体46密封的空间,并且在内部设置有过滤器FB。在流道室3中,由密封体46和过滤器FB划分出的空间为第一空间S1,由过滤器FB和凹部63的底面65划分出的空间为第二空间S2。第一空间S1相对于过滤器FB被配置于+X轴方向侧,第二空间S2相对于过滤器FB被配置于-X轴方向侧。此外,凹部63的底面65为与过滤器FB相对的面。底面65(凹部63)被密封体46密封的空间(流道室3)的端部成为,底面65的轮廓65A。即,底面65的轮廓65A相当于底面65和密封体46相接的部分。
在第一空间S1中设置有使油墨流入的入口E1(参照图6)。在第二空间S2中通过过滤器FB而被与第一空间S1隔开,且具有使油墨流出的出口E2、和与过滤器FB相对的底面65。
当在流道室3中未流动有油墨时,过滤器FB如图中单点划线所示那样,沿着Z轴方向被配置。XY面为水平面,Z轴方向为“与水平面交叉的方向”的一例,过滤器FB沿着与XY面(水平面)交叉的方向被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FB和XY面(水平面)所成的角度为90°。另外,过滤器FB和XY面(水平面)所成的角度并不限定于90°,也可以小于90°,还可以大于90°。
凹部63的底面65以与Z轴方向交叉的方式而倾斜。详细而言,凹部63的底面65从俯视观察过滤器FB时的过滤器FB的端部朝向中央而远离过滤器FB。换言之,凹部63的底面65包括斜面66,所述斜面66从俯视观察过滤器FB时的过滤器FB的端部朝向中央而远离过滤器FB。
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凹部63的底面65简单地称为斜面66。斜面66为与底面65的Z轴方向交叉的面。
当在流道室3中流动有油墨时,即当油墨从第一空间S1朝向第二空间S2流动时,过滤器FB通过流动的油墨的压力,从而在从第一空间S1朝向第二空间S2的方向、即油墨的流动方向上发生挠曲。详细而言,过滤器FB如图中虚线所示那样,以过滤器FB的中央接近斜面66的方式而发生位移。其结果为,在流道室3中油墨进行了流动的情况下,与流道室3中油墨不流动的情况相比,过滤器FB和斜面66的间隔变短,第一空间S1的截面面积变大,第二空间S2的截面面积变小。
另外,空间S1、S2的截面面积为,沿着空间S1、S2的XY面的面的面积。
斜面66以如下方式被设置,即,当油墨从第一空间S1朝向第二空间S2流动,并且过滤器FB通过流动的油墨的压力而从第一空间S1朝向第二空间S2发生挠曲时,不与过滤器FB接触。换言之,当油墨从第一空间S1朝向第二空间S2流动,并且过滤器FB从第一空间S1朝向第二空间S2发生挠曲时,斜面66沿着过滤器FB的从第一空间S1朝向第二空间S2的挠曲被配置。
当假设从第一空间S1朝向第二空间S2流动的油墨中含有气泡,并且过滤器FB通过流动的油墨的压力而从第一空间S1朝向第二空间S2发生挠曲,进而过滤器FB与斜面66接触时,该气泡将被封入(被约束)过滤器FB和斜面66接触的部分中,从而气泡变得难以从流道室3被排出。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斜面66以如下方式被设置,即,即使在过滤器FB通过流动的油墨的压力而从第一空间S1朝向第二空间S2发生挠曲的情况下,也不会与过滤器FB接触,因此能够对气泡被封入(被约束)过滤器FB和斜面66接触的部分从而气泡变得难以从流道室3被排出这一不良情况进行抑制。
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流道室3中流动有油墨的情况下,与流道室3中未流动有油墨的情况相比第二空间S2的截面面积变小,因此与第二空间S2的截面面积较大情况相比,在第二空间S2流动的油墨的流动(流速)变快。当在第二空间S2中流动的油墨的流动变快时,与在第二空间S2流动的油墨的流动较慢的情况相比,流入至第二空间S2的油墨不会滞留于第二空间S2中,而是易于迅速地从出口E2被排出。即,当第二空间S2的截面面积变小且在第二空间S2中流动的油墨的流动变快时,油墨变得易于从出口E2被排出,并且当油墨中含有气泡时,气泡变得易于从出口E2被排出,从而能够提高气泡的排出性。
过滤器FB使用对由例如不锈钢组成的纤维进行编织而得到的过滤器。除此之外,作为过滤器FB而能够使用无纺布等。过滤器FB与底面65(凹部63)相比而较大,并且在俯视观察时,端部T从底面65(凹部63)伸出(参照图9)。
密封体46通过热焊而被固定(接合)在基体42上。详细而言,通过加热工具或激光的照射等而对密封体46和基体42进行热焊,并将密封体46固定(接合)在基体42上。密封体46和基体42被热焊了的部分为接合部5。接合部5被形成在流道室3(凹部63)的外周边缘上。
过滤器FB的端部T被配置在密封体46和基体42被热焊的接合部5处。即,在过滤器FB的端部T被配置在密封体46和基体42之间的状态下,对密封体46和基体42进行热焊,并将过滤器FB的端部T配置在接合部5上,从而将过滤器FB的端部T固定在基体42上。如此,通过对密封体46和基体42进行热焊,从而将密封体46固定在基体42上,并将过滤器FB固定在基体42上。
另外,并不限定于对密封体46和基体42进行热焊从而形成接合部5,也可以在密封体46和基体42之间配置粘合剂,并使该粘合剂硬化,从而形成接合部5,也可以在密封体46和基体42之间配置O形环,并通过按压部件对配置了O形环的部分进行按压,从而形成接合部5。
由于过滤器FB的端部T被配置在密封体46和基体42被热焊的部分(接合部5)上,因此在端部T中构成过滤器FB的由不锈钢组成的纤维不易被解开。
当假设在端部T上构成过滤器FB的由不锈钢组成的纤维被解开时,存在以下的情况,即,由不锈钢组成的纤维的被解开的部分离开端部T,并成为新的异物,且该新的异物从出口E2被排出。而且,存在以下的情况,即,由不锈钢组成的纤维的被解开的部分划伤密封体44、46,从而在密封体44、46上产生孔(伤痕)。由于当将过滤器FB的端部T配置在接合部5上时,在端部T上构成过滤器FB的由不锈钢组成的纤维难以被解开,因此能够对这样的不良情况进行抑制。
如图8所示,过滤器FB除了具有端部T被配置在接合部5上的部分以外,还具有端部T被配置在接合部5和底面65之间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固定部6,所述固定部6被固定在被配置于接合部5和底面65之间的过滤器FB的端部T上。即,如图4C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在位于第二空间S2以及出口E2的外侧(即,底面65的外形的外侧)的过滤器FB的端部T上设置有固定部6。
换言之,在俯视观察过滤器FB时,在底面65的外形的外侧,设置有被固定在过滤器FB的端部T上的固定部6。固定部6通过例如在过滤器FB的端部T上涂布粘合剂,并使该粘合剂硬化从而被形成。如果该粘合剂具有相对于基体42的粘合性,则能够将过滤器FB的端部T固定在基体42上。
当设置被固定在过滤器FB的端部T上的固定部6时,在端部T上构成过滤器FB的由不锈钢组成的纤维不易被解开,并能够对因在端部T上构成过滤器FB的由不锈钢组成的纤维被解开而造成的不良情况进行抑制。
如图7以及图9所示,在流道室3(底面65)中,出口E2被配置在底面65的端部处,而且向+Z轴方向伸出。换言之,在流道室3(底面65)中,出口E2位于重力方向的最上侧。
当流入至流道室3的油墨中含有气泡时,该气泡会通过浮力而向重力方向的上侧浮起。由此,当在流道室3(底面65)的重力方向的最上侧形成出口E2时,易于使通过浮力而浮到重力方向的上侧的气泡从出口E2排出。因此,当在流道室3(底面65)的重力方向的最上侧形成出口E2时,能够提高气泡的排出性。
而且,出口E2位于(被设置在)斜面66的中途。在出口E2中,出口E2的Z轴方向上的一个端部E2T1被配置于-Z轴方向侧,出口E2的Z轴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E2T2被配置于+Z轴方向侧,并且出口E2的端部E2T1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和出口E2的端部E2T2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有所不同。
本申请中的“位于斜面的中途”是指,出口E2的端部E2T1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和出口E2的端部E2T2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有所不同的状态。换言之,本申请中的“位于斜面的中途”是指,出口E2的端部E2T1与过滤器FB之间的距离、和出口E2的端部E2T2与过滤器FB之间的距离有所不同的状态。
如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具有如下的结构,即,具备:过滤器FB;第一空间S1,其设置有使油墨流入的入口E1;第二空间S2,其通过过滤器FB而被与第一空间S1隔开,并具有使油墨流出的出口E2和与过滤器FB相对的底面65,底面65包含从俯视观察过滤器FB时的过滤器FB的端部朝向中央而远离过滤器FB的斜面66,并且出口E2位于斜面66的中途。
换言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具有:过滤器FB;第一空间S1,其设置有使油墨流入的入口E1;第二空间S2,其通过过滤器FB而被与第一空间S1隔开,并具有与过滤器FB相对的底面65、和设置在底面65上并使油墨流出的出口E2。
图9中由虚线所示的出口E2的轮廓E2A成为底面65的轮廓65A的一部分,并且为“第一轮廓”的一例。图9中由实线所示的底面65的轮廓65B成为底面65的轮廓65A的一部分,并且为“第二轮廓”的一例。另外,图9中由单点划线所示的出口E2的轮廓E2B不包含于底面65的轮廓65A中。
图9中由黑圆点所示的部位P1、P2为,底面65的轮廓65B和出口E2的轮廓E2A交叉的部位,并成为底面65的轮廓65A的一部分,且为“交点”的一例。图9中由白圆点所示的部位P3为,最远离部位P1、P2的出口E2的轮廓E2A的部位,并且为“最远离交点的第一轮廓的部位”的一例。图9中由黑色星星标记所示的部位E2C为出口E2的中心,以下称为中心E2C。图9中由白圆点所示的部位P4为,最远离部位P1、P2的出口E2的轮廓E2B的部位。图9中由白圆点所示的部位P5为,最远离部位P1、P2的凹部63的底面65的轮廓65B的部位,并且为“最远离交点的第二轮廓的部位”的一例。
另外,部位P3相当于出口E2的Z轴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E2T2,部位P4相当于出口E2的Z轴方向上的一个端部E2T1。而且,从部位P5朝向部位P3的方向为+Z轴方向,并且为“第一方向”的一例。
而且,在底面65中,相对于部位P3和部位P5的中间+Z轴方向侧(接近出口E2的一侧)的区域为“出口侧”的一例,以下称为出口侧ES。在底面65中,相对于部位P3和部位P5的中间-Z轴方向侧(远离出口E2的一侧)的区域为“相反侧”的一例,以下称为相反侧OS。
如图9所示,底面65的轮廓65A具有呈出口E2的轮廓的轮廓E2A、与出口E2的轮廓E2A不同的轮廓65B、以及轮廓E2A和轮廓65B交叉的部位P1、P2。出口E2的轮廓由呈底面65的轮廓65A的轮廓E2A和轮廓E2B构成。
而且,在俯视观察过滤器FB时,底面65的出口侧ES的宽度(底面65的Y轴方向上的尺寸)与底面65的相反侧OS的宽度相比逐渐减小。
在俯视观察过滤器FB时,底面65的宽度相对于出口侧ES而逐渐减小的状态相当于,在出口侧ES,底面65的轮廓65B在朝向出口E2的方向(+Z轴方向)上变细的形状。而且,当底面65的轮廓65B在预定的方向(+Z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上变细时,底面65的出口侧ES的宽度与底面65的相反侧OS的宽度相比逐渐减小的状态相当于,出口侧ES与相反侧OS相比底面65的轮廓65B急剧地变细的状态。
即,出口侧ES的轮廓65B与相反侧OS的轮廓65B相比,在朝向出口E2的方向(+Z轴方向)上急剧地变细。换言之,轮廓65B以如下方式被设置,即,在出口侧ES,当靠近出口E2时变细,当远离出口E2时变宽。而且,换言之,轮廓65B以如下方式被设置,即,以出口E2为起点从出口E2起以放射状而扩展。
轮廓E2A相对于部位P1、P2而位于+Z轴方向侧。轮廓65B相对于部位P1、P2而位于-Z轴方向侧。轮廓E2B相对于部位P1、P2而位于-Z轴方向侧。部位P1、P2相对于出口E2的中心E2C而位于-Z轴方向侧。
而且,相对于部位P1、P2位于-Z轴方向侧的轮廓65B具有直线部65B1、直线部65B2和曲线部65B3,其中,所述直线部65B1从部位P1起向-Y轴方向延伸为直线状,所述直线部65B2从部位P2起向+Y轴方向延伸为直线状,所述曲线部65B3为对直线部65B1和直线部65B2进行连结的圆弧状。直线部65B1、65B2以如下方式被设置,即,以出口E2的部位P1、P2为起点,从出口E2的部位P1、P2起以放射状而扩展。对直线部65B1和直线部65B2进行连结的曲线部65B3相对于部位P1、P2而位于-Z轴方向侧,并具有圆弧形状(圆形形状),且变圆。
如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具有如下的结构,即,当将从最远离部位P1、P2的轮廓65B的部位P5朝向最远离部位P1、P2的轮廓E2A的部位P3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Z轴方向)时,轮廓E2A相对于部位P1、P2而位于第一方向侧(+Z轴方向侧)。
而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具有如下的结构,即,部位P1、P2相对于出口E2的中心E2C而位于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侧(-Z轴方向侧)。
在俯视观察过滤器FB时,过滤器FB与底面65相比而较大,并从底面65伸出。在俯视观察时过滤器FB和底面65重叠的区域的面积为,油墨被过滤器FB过滤的过滤器FB的执行过滤面积。
如果过滤器FB的执行过滤面积变窄,则油墨被过滤器FB过滤时的压力损失将变大,并且在过滤器FB和喷嘴N之间的流道中油墨变得不易流动,进而油墨不易从喷嘴N适当地被喷出。如果过滤器FB的执行过滤面积变广,则油墨被过滤器FB过滤时的压力损失将变小,并且在过滤器FB和喷嘴N之间的流道中油墨变得易于流动,进而油墨易于从喷嘴N适当地被喷出。因此,优选为,过滤器FB的执行过滤面积较广。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过滤器FB的执行过滤面积变广,从而使相反侧OS的过滤器FB的执行过滤面积与出口侧ES的过滤器FB的执行过滤面积相比而变广。由于过滤器FB的执行过滤面积为底面65的面积,因此相反侧OS的底面65的面积与出口侧ES的底面65的面积相比而较广。
如上所述,对直线部65B1和直线部65B2进行连结的曲线部65B3相对于部位P1、P2而位于-Z轴方向侧,并具有圆弧形状(圆形形状),且变圆。在配置有底面65的区域为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将曲线部65B3设为圆形形状,则例如与将曲线部65B3设为椭圆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扩大底面65的面积(过滤器FB的执行过滤面积)。
图10为图7中的出口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并图示了出口附近的油墨的流动状态。图11为图9中的出口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并图示了出口附近的油墨的流动状态。图12为与图10相对应的图,并为改变例1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出口附近的放大剖视图,且图示了出口附近的油墨的流动状态。图13为与图11对应的图,并为改变例2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出口附近的放大剖视图,且图示了出口附近的油墨的流动状态。
在图10至图13中,由箭头标记表示油墨的流动方向。此外,在与改变例1对应的图12以及与改变例2对应的图13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部位标记相同的符号。
如图10所示,当油墨在第二空间S2流动并从出口E2被排出时,油墨沿着斜面66向+Z轴方向流动,并且在出口E2处,油墨的流动方向从+Z轴方向变化为-X轴方向。
在出口E2的+Z轴方向侧、即在出口E2的端部E2T2的附近,配置有对+Z轴方向的油墨的流动进行阻碍的结构要素(密封体46,沿着出口E2的X轴方向的壁面)。因此,在出口E2的+Z轴方向侧,油墨的流动被对油墨的流动进行阻碍的结构要素所阻碍的同时,在出口E2中油墨的流动方向从+Z轴方向变化为-X轴方向。
由于出口E2的-Z轴方向侧、即出口E2的端部E2T1的附近与出口E2的+Z轴方向侧相比,更远离对油墨的流动进行阻碍的结构要素,因此对油墨的流动进行阻碍的结构要素的影响变弱。而且,由于在出口E2的端部E2T1的附近流动的油墨的流道的长度短于在出口E2的端部E2T2的附近流动的油墨的流道的长度,因此出口E2的端部E2T1的近侧与出口E2的端部E2T2的近侧相比,油墨流动时的阻力变小。
因此,出口E2的-Z轴方向侧(端E2T1的近侧)与出口E2的+Z轴方向侧(端E2T2的近侧)相比,油墨的流动不易被阻碍,并且在出口E2中,向-X轴方向流动的油墨的流动变快。
详细而言,如图11所示,在出口E2中,向-X轴方向流动的油墨的流动在图中施有阴影的区域R1(端E2T1的近侧的区域R1)中变快,而在图中施有网格的区域R2(端E2T2的近侧的区域R2)中变慢。
以下,将端部E2T1的近侧的区域R1称为高流速区域R1,将端部E2T2的近侧的区域R2称为低流速区域R2。而且,在出口E2中,高流速区域R1被配置在中心E2C和部位P4之间,低流速区域R2被配置在中心E2C和部位P3之间。
如上所述,底面65(凹部63)被密封体46密封了的空间(流道室3)的端部为底面65的轮廓65A,并且为流道室3的端部。换言之,底面65和密封体46相接的部分为底面65的轮廓65A,并且为流道室3的端部。由于油墨沿着流道室3的端部(底面65的轮廓65A)而流动,因此能够通过流道室3的端部(底面65的轮廓65A)的形状,而对油墨的流动方向进行控制。
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呈底面65的轮廓65A的直线部65B1、65B2以如下方式被设置,即,以出口E2的部位P1、P2为起点而从出口E2的部位P1、P2起以放射状而扩展,因此从入口E1流入的油墨以如下方式进行流动,即,油墨的流动方向通过直线部65B1、65B2而被控制,并聚集于出口E2。
由于当假设出口E2被设置在底面65的中央部上,并不具有以出口E2为起点并以放射状而扩展的直线部65B1、65B2时,从入口E1流入的油墨以入口E1为起点并以放射状而扩展,因此不易聚集于出口E2。因此,在流道室3中,会产生油墨难以从出口E2被排出的油墨的沉淀。
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从入口E1流入的油墨以入口E1为起点而以放射状扩展,以入口E1为起点而以放射状扩展的油墨也会通过以出口E2为起点并以放射状扩展的直线部65B1、65B2而被聚集于出口E2,因此从入口E1流入的油墨不会在流道室3中沉淀,并从出口E2被排出。因此,当油墨中含有气泡时,该气泡变得易于从出口E2被排出,从而能够提高气泡的排出性。
而且,由于通过直线部65B1、65B2而被聚集的油墨趋向于出口E2的高流速区域R1,因此与油墨趋向于出口E2的低流速区域R2的情况相比,油墨更易于从出口E2被排出,从而在油墨中含有气泡的情况下,气泡变得更易于从出口E2被排出,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气泡的排出性。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能够得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1)由于以如下方式设置斜面66,即,即使在油墨从第一空间S1朝向第二空间S2流动,并且过滤器FB通过流动的油墨的压力而从第一空间S1朝向第二空间S2发生了挠曲的情况下,也不会与过滤器FB接触,因此能够对气泡被封入过滤器FB和斜面66接触的部分中从而该气泡变得不易从流道室3被排出这一不良情况进行抑制。
(2)由于当过滤器FB通过流动的油墨的压力而从第一空间S1朝向第二空间S2发生挠曲时,第二空间S2的截面面积变小,从而与第二空间S2的截面面积较大的情况相比在第二空间S2流动的油墨的流动会变快,因此当流入至第二空间S2的油墨中含有气泡时,该气泡不会滞留于第二空间S2之中,而是易于迅速地从出口E2被排出,从而提高了气泡的排出性。
(3)当油墨中含有气泡时,该气泡会通过浮力而向重力方向的上侧浮起。因此,当在流道室3(底面65)的重力方向的最上侧形成出口E2时,通过浮力而浮到重力方向的上侧的气泡易于被排出。
(4)由于当设置有以出口E2为起点而以放射状扩展的直线部65B1、65B2时,从入口E1流入并以入口E1为起点而以放射状扩展的油墨会通过直线部65B1、65B2而被聚集于出口E2,因此油墨变得易于从出口E2被排出,并且当油墨中含有气泡时,气泡变得易于从出口E2被排出,由此能够提高气泡的排出性。
(5)由于通过直线部65B1、65B2而被聚集的油墨趋向于出口E2的高流速区域R1,因此与油墨趋向于出口E2的低流速区域R2的情况相比,油墨变得易于从出口E2被排出,从而当油墨中含有气泡时,气泡变得易于从出口E2被排出,由此能够提高气泡的排出性。
(6)通过上述的(1)~(5),能够提高流道部件32的气泡的排出性。因此,具有使气泡的排出性得到了提高的流道部件32的印刷装置10能够对气泡的不良影响、例如油墨因气泡而无法适当地被喷出的这一不良情况进行抑制。
改变例1
如图12所示,在改变例1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A中,出口E2以在底面65的轮廓65A的内侧远离底面65的端部的方式被配置,并且出口E2未向+Z轴方向伸出。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中,出口E2被配置在底面65的端部处,并且在底面65上,出口E2向+Z轴方向伸出。、此点为改变例1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A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之间的不同点,而其他的结构为相同。
改变例1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A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同样地,当油墨在第二空间S2流动并从出口E2被排出时,油墨如图中箭头标记所示那样沿着斜面66而向+Z轴方向流动,并且在出口E2处,油墨的流动方向从+Z轴方向向-X轴方向发生变化。
然而,由于出口E2的端部E2T2以远离底面65的端部(底面65的轮廓65A)的方式被配置,因此在出口E2的端部E2T2和底面65的端部(底面65的轮廓65A)之间,会产生图中双点划线所示的油墨不易流动的区域(油墨沉淀的区域)R3。因此,当油墨中含有气泡时,含有气泡的油墨的一部分易于滞留于区域R3中,且滞留于区域R3的气泡不易从出口E2被排出,进而气泡的排出性会变得不良。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中,出口E2被配置在底面65的端部处,并且在出口E2的端部E2T2和底面65的端部(底面65的轮廓65A)之间不产生上述的油墨不易流动的区域R3,从而与产生油墨不易流动的区域R3的情况相比,油墨易于从出口E2被排出,并且当油墨中含有气泡时,易于排出该气泡。因此,在油墨中含有气泡时,为了使该气泡易于从出口E2排出,而优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的结构,即,出口E2的端部E2T2被配置在底面65的端部(底面65的轮廓65A)处的结构。
另外,在底面65上出口E2向+Z轴方向伸出的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与在底面65上出口E2未向+Z轴方向伸出的结构(改变例1所涉及的结构)相比,+Z轴方向的尺寸(高度方向的尺寸)变长。为了使+Z轴方向的尺寸(高度方向的尺寸)变短,优选采用在底面65上出口E2未向+Z轴方向伸出的结构(改变例1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A)。
而且,由于在改变例1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A中,能够得到上述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的效果(1)、(2)、(4),因此能够以可供实际应用的水平而提高流道部件32A的气泡的排出性。而且,具有本改变例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A的印刷装置10对气泡的不良影响、例如油墨因气泡而无法适当地被喷出的这一不良情况进行了抑制。
改变例2
如图13所示,在改变例2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B中,出口E2的部位P1、P2相对于出口E2的中心E2C而位于+Z轴方向侧。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中,出口E2的部位P1、P2相对于出口E2的中心E2C而位于-Z轴方向侧。此点为改变例2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B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的不同点,而其他的结构为相同。
由于在改变例2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B中,出口E2的部位P1、P2相对于出口E2的中心E2C而位于+Z轴方向侧,因此通过直线部65B1、65B2而被聚集的油墨的一部分易于趋向于出口E2的低流速区域R2。因此,在本改变例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B中,油墨的一部分易于从出口E2的低流速区域R2被排出。
由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中,出口E2的部位P1、P2相对于出口E2的中心E2C而位于-Z轴方向侧,因此通过直线部65B1、65B2而被聚集的油墨易于趋向于出口E2的高流速区域R1,而不易趋向于出口E2的低流速区域R2。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中,油墨易于从出口E2的高流速区域R1被排出,且与油墨的一部分易于从出口E2的低流速区域R2被排出的情况相比,当油墨中含有气泡时,气泡变得易于从出口E2被排出,由此能够提高气泡的排出性。
因此,在油墨中含有气泡的情况下为了使该气泡易于从出口E2排出,从而优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的结构,即出口E2的部位P1、P2相对于出口E2的中心E2C而位于-Z轴方向侧的结构。
另一方面,在底面65上,出口E2的部位P1、P2相对于出口E2的中心E2C而位于-Z轴方向侧的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与出口E2的部位P1、P2相对于出口E2的中心E2C而位于+Z轴方向侧的结构(改变例2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B)相比,+Z轴方向上的尺寸(高度方向的尺寸)变长。为了使+Z轴方向的尺寸(高度方向的尺寸)变短,优选采用在底面65上出口E2的部位P1、P2相对于出口E2的中心E2C而位于+Z轴方向侧的结构(改变例2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B)。
而且,由于在改变例2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B中,能够得到上述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的效果(1)~(4),因此能够以可供实际应用的水平而提高流道部件32B的气泡的排出性。而且,具有本改变例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B的印刷装置10对气泡的不良影响、例如油墨因气泡而无法适当地被喷出的这一不良情况进行了抑制。
实施方式2
图14为与图7相对应的图,并且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剖视图。图15为与图9相对应的图,并且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底面的状态的俯视图。另外,在图15中,施加有网格的区域为在出口侧ES逐渐减少的第一部分101,白圆点为出口E2,施加有阴影区域为对出口ES和第一部分101进行连接的第二部分102。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C中,出口E2与在出口侧ES逐渐减小的第一部分101分离,而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中,出口E2与在出口侧ES逐渐减小第一部分101相接。此点为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主要的不同点。
以下,参照图14以及图15,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C进行说明。此外,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部位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C具备:过滤器FB;设置有使油墨流入的入口E1的第一空间S1;通过过滤器FB而被与第一空间S1隔开,并具有与过滤器FB相对的底面65的第二空间S2;被设置在底面65上的使油墨流出的出口E2,在俯视观察过滤器FB时,出口侧ES(底面65的Y轴方向上的尺寸)与相反侧OS的底面65的宽度相比逐渐减小。
底面65具有在出口侧ES宽度(底面65的Y轴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的第一部分101、出口E2、对出口E2和第一部分101进行连接的第二部分102。第一部分101中的底面65为,与Z轴方向交叉的斜面66。第二部分102中的底面65为,沿着Z轴方向的铅直面69。另外,第二部分102中的底面65也可以不是沿着Z轴方向的铅直面69,而是与Z轴方向交叉的面。
出口E2以与在出口侧ES逐渐减小的第一部分101分离的方式被配置,并且出口E2和第一部分101通过第二部分102而被连接在一起。第二部分102的宽度(第二部分102的Y轴方向上的尺寸)与出口E2的宽度(出口E2的直径)相同。在出口E2的第二部分102侧配置有高流速区域R1。
直线部65B1、65B2被设置为,以第二部分102的-Z轴方向侧的端部(第二部分102与第一部分101侧的边界)为起点,并从第二部分102的-Z轴方向侧的端部起以放射状而扩展。因此,从入口E1流入的油墨通过直线部65B1、65B2而被聚集于第二部分102的-Z轴方向侧的端部,并从第二部分102的-Z轴方向侧的端部朝向第二部分102的+Z轴方向侧的端部流动,从而到达至出口E2的高流速区域R1。
第二部分102具有使油墨的流动方向与朝向出口E2的高流速区域R1的方向对齐,并将油墨向出口E2的高流速区域R1进行诱导的作用。如果油墨的流动方向与朝向出口E2的高流速区域R1的方向对齐,则与朝向出口E2的高流速区域R1的方向并未对齐的情况(例如,产生油墨的乱流的情况)相比,油墨易于流动,而且油墨的流动变快,进而油墨变得易于从出口E2被排出,从而当油墨中含有气泡时,气泡变得易于从出口E2被排出,由此能够提高气泡的排出性。
如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C不仅具有上述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的效果(1)~(5),还使朝向出口E2的油墨的流动方向对齐,使油墨易于流动且油墨的流动变快,从而当油墨中含有气泡时,气泡变得易于从出口E2被排出,由此能够提高气泡的排出性。而且,具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C的印刷装置10对气泡的不良影响、例如油墨因气泡而无法适当地被喷出的这一不良情况进行了抑制。
本発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从权利要求以及说明书整体读取的发明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的范围内进行适当改变,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外也可以考虑各种各样的改变例。以下,列举改变例并进行说明。
改变例3
图16为与图15相对应的图,并且为表示改变例3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底面的状态的俯视图。在本改变例中,出口E2的宽度(出口E2的直径)长于第二部分102的宽度(第二部分102的Y轴方向上的尺寸)。此点为本改变例和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
对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结构部位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下,参照图16,以与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在本改变例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D中,出口E2的宽度长于第二部分102的宽度,高流速区域R1的宽度(高流速区域R1的Y轴方向上的尺寸)长于第二部分102的宽度。由于高流速区域R1的宽度长于第二部分102的宽度,因此与高流速区域R1的宽度和第二部分102的宽度相同的情况相比,通过直线部65B1、65B2而被聚集的油墨会稳定地被诱导至出口E2的高流速区域R1,并从出口E2的高流速区域R1切实地被排出,所以能够切实地从出口E2的高流速区域R1排出包含气泡的油墨。
即,在本改变例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D中,能够稳定切实地得到上述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的效果(5)。当然,由于在本改变例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D中,能够得到上述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的效果(1)~(4),因此当油墨中含有气泡时,气泡变得易于从出口E2被排出,由此能够提高气泡的排出性。而且,具有本改变例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D的印刷装置10对气泡的不良影响、例如油墨因气泡而无法适当地被喷出的这一不良情况进行了抑制。
另外,即使在出口E2的宽度(出口E2的直径)短于第二部分102的宽度(第二部分102的Y轴方向上的尺寸)从而油墨的一部分易于从出口E2的低流速区域R2被排出的情况下,也能够与改变例2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B同样地,将气泡的排出性提高至可供实际应用的水平。
即,出口E2的宽度可以与第二部分102的宽度相同,出口E2的宽度可以长于第二部分102的宽度,出口E2的宽度可以短于第二部分102的宽度。
改变例4
图17为与图15相对应的图,并且为表示改变例4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底面的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17所示,在本改变例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E中,出口E2被配置于第二部分102的内侧。此点为本改变例和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
由于当出口E2被配置于第二部分102的内侧时,朝向出口E2的油墨的流动方向被对齐,从而油墨易于流动且油墨的流动变快,因此当油墨中含有气泡时,气泡变得易于从出口E2被排出,由此能够提高气泡的排出性。
当然,在本改变例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E中,能够得到上述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的效果(1)~(4)。而且,具有本改变例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E的印刷装置10对气泡的不良影响、例如油墨因气泡而无法适当地被喷出的这一不良情况进行了抑制。
改变例5
图18为与图15相对应的图,并且为表示改变例5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底面的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18所示,在本改变例所涉及的流道部件32F中,出口E2被配置于第一部分101的内侧,而且未设置有第二部分102。此点为本改变例与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由于即使在出口E2被配置于第一部分101的内侧的情况下,油墨也会通过直线部65B1、65B2而在朝向出口E2的方向上聚集,因此当油墨中含有气泡时,气泡变得易于从出口E2被排出,由此能够提高气泡的排出性。
改变例6
在实施方式1中,流道部件32以宽度方向的尺寸较短、高度方向的尺寸较长的方式被纵向配置。也可以为流道部件32以宽度方向的尺寸较长、高度方向的尺寸较短的方式被横向配置的结构。
由于当将流道部件32横向配置,而且将入口E1配置于重力方向的上侧、将出口E2配置于重力方向的下侧时,油墨易于向重量方向流动,因此油墨易于从被配置于重力方向的上侧的入口E1朝向被配置于重力方向的下侧的出口E2流动,从而当油墨中含有气泡时,气泡变得易于从出口E2被排出,由此能够提高气泡的排出性。
而且,上述的实施方式和改变例所涉及的流道部件能够应用于与印刷装置10不同的印刷装置(液体喷出装置)中。例如,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如下的装置等,即,具有液晶显示器等的彩色过滤器的制造中所使用的色料喷出头的色料喷出装置,具有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显示器、FED(面发光显示器)等的电极形成中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出头的电极材料喷出装置,具有生物芯片(生物化学元件)的制造中所使用的生体有机物喷出头的生体有机物喷出装置。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和改变例中,形成流道室3的底面65的斜面66中不仅仅包含平面,还包含曲面。
改变例7
图19为沿着图6的V-V线的改变例7的流道部件32的底面65的剖视图,图20沿着图6的VI-VI线的改变例7所涉及的流道部件的底面的剖视图。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底面65中包含最远离过滤器FA的部分M的范围M1为,过滤器FA侧凹陷的曲面。根据该结构,由于最远离过滤器FA的部分M成为曲面,因此气泡不易挂在该部分M上,所以能够提高气泡的排出性。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底面65中最远离过滤器FA的部分M为曲面,并且在从该部分M到出口E2之间,以接近过滤器FA的方式而倾斜的平面与所述曲面连续。在图19中,底面65的范围M1为曲面,并且到出口E2之间与范围M1连续的范围M2成为倾斜的平面。由于通过以此方式构成,从而在从底面65中最远离过滤器FA的部分M到出口E2之间,能够使范围M2的截面面积小于范围M1的截面面积,因此到出口E2之间能够加快流速,所以能够提高气泡的排出性。此处的截面面积为,与从最远离过滤器FA的部分M朝向出口E2的方向交叉的截面,具体而言,为由X-Y平面切断后的截面的截面面积。另外,底面65的范围M2也可以成为与范围M1的曲面相比曲率较大的曲面。由于即使根据该结构,在从最远离过滤器FA的部分M到出口E2之间,也能够使范围M2的截面面积小于范围M1的截面面积,因此能够在到出口E2之间加速流速,所以能够提高气泡的排出性。
符号说明
1、2、3…流道室;5…接合部;6…固定部;10…印刷装置;12…介质;14…液体容器;26…液体供给单元;32…流道部件;34…液体喷出头;42…基体;44、46…密封体;61、62、63…凹部;65…底面;65A…轮廓;66…斜面;E1…入口;E2…出口;S1…第一空间;S2…第二空间;T…过滤器的端部;FA、FB…过滤器;E2T1、E2T2…出口的端部。

Claims (11)

1.一种流道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过滤器;
第一空间,其设置有使液体流入的入口;
第二空间,其通过所述过滤器而被与所述第一空间隔开,并具有使液体流出的出口、和与所述过滤器相对的底面,
所述底面包含从俯视观察所述过滤器时的所述过滤器的端部朝向中央而远离所述过滤器的斜面,
所述出口位于所述斜面的中途,
在液体从所述第一空间朝向所述第二空间流动,且所述过滤器从所述第一空间朝向所述第二空间发生了挠曲的情况下,所述斜面沿着所述过滤器的从所述第一空间朝向所述第二空间的挠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观察所述过滤器时,所述出口侧的所述底面的宽度与相反侧的所述底面的宽度相比而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面具有在所述出口侧宽度逐渐减小的第一部分、和对所述出口和所述第一部分进行连接且与所述出口宽度相同的第二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面的轮廓具有:呈所述出口的轮廓的第一轮廓、与所述出口的轮廓不同的第二轮廓、以及所述第一轮廓与所述第二轮廓的交点,
将从最远离所述交点的所述第二轮廓的部位朝向最远离所述交点的所述第一轮廓的部位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
所述第一轮廓相对于所述交点而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道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点相对于所述出口的中心而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观察所述过滤器时,在所述底面的外形的外侧设置有被固定在所述过滤器的端部上的固定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沿着与水平面交叉的方向被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道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口在所述底面上位于重力方向上的最上侧。
9.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道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面中最远离所述过滤器的部分为曲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道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底面中最远离所述过滤器的部分到所述出口之间,以接近所述过滤器的方式而倾斜的平面与所述曲面连续,或者,与所述曲面相比曲率较大的曲面与所述曲面连续。
11.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道部件;
喷嘴,其喷出来自所述流道部件的液体。
CN201810283003.9A 2017-04-17 2018-04-02 流道部件及液体喷出装置 Active CN1087249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1134 2017-04-17
JP2017081134 2017-04-17
JP2017-252174 2017-12-27
JP2017252174A JP7062950B2 (ja) 2017-04-17 2017-12-27 流路部材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24940A CN108724940A (zh) 2018-11-02
CN108724940B true CN108724940B (zh) 2020-12-15

Family

ID=63791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83003.9A Active CN108724940B (zh) 2017-04-17 2018-04-02 流道部件及液体喷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562314B2 (zh)
CN (1) CN1087249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16844A (ja) * 2019-01-24 2020-08-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2040498A (ja) 2020-08-31 2022-03-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ヘッド駆動回路、及び液体吐出ヘッド
JP2022000338A (ja) * 2020-06-17 2022-0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路部材、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流路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22054046A (ja) 2020-09-25 2022-04-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0957B1 (en) * 1999-12-20 2001-07-17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nk jet printhead with heater chip ink filter
CN102205723A (zh) * 2010-03-19 2011-10-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84772B2 (ja) 1999-01-28 2004-1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3903664B2 (ja) 1999-10-12 2007-04-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JP4792775B2 (ja) 2005-03-22 2011-10-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流路構造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US20100053286A1 (en) * 2008-09-02 2010-03-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supply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5823782B2 (ja) 2011-09-08 2015-11-25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108108B2 (ja) * 2013-08-20 2017-04-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341004B2 (ja) 2014-09-01 2018-06-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路部材、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JP6601023B2 (ja) 2014-10-27 2019-1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路構造体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EP3017954B1 (en) 2014-10-27 2017-08-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low channel structur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0957B1 (en) * 1999-12-20 2001-07-17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nk jet printhead with heater chip ink filter
CN102205723A (zh) * 2010-03-19 2011-10-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97369A1 (en) 2018-10-18
CN108724940A (zh) 2018-11-02
US10562314B2 (en) 2020-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24940B (zh) 流道部件及液体喷出装置
JP4285517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
US7775641B2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JP5338200B2 (ja) 気泡制御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119276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画像形成装置
US8408688B2 (en) Bubble tolerant manifold design for a liquid ejecting head
US7871157B2 (en) Liquid-jet apparatus liquid introducing needle with air intake suppression
JP4497239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3072376A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5919757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3144408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62950B2 (ja) 流路部材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09051123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4389926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844161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2192633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5402687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4853191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
JP2012210770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299414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23108261A (ja) フィルター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5994234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21000787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2022103957A (ja) フィルター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8246676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