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17971A - 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及用二氧化锰包覆的电池正极改性材料 - Google Patents

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及用二氧化锰包覆的电池正极改性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17971A
CN108717971A CN201810507397.1A CN201810507397A CN108717971A CN 108717971 A CN108717971 A CN 108717971A CN 201810507397 A CN201810507397 A CN 201810507397A CN 108717971 A CN108717971 A CN 1087179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ganese dioxide
manganese
preparation
mixed liquor
lith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073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群
张奎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 Auto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0739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1797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17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1797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45/00Compounds of manganese
    • C01G45/02Oxides; Hydrox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 H01M4/50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manganese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Mn2O4 or LiMn2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2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 H01M4/52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iron, cobalt or nickel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NiO2, LiCoO2 or LiCoOxF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及用二氧化锰包覆的电池正极改性材料,电池正极材料包括:纯相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设置在所述纯相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面的包覆层,包覆层为二氧化锰。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制备的二氧化锰为纳米片状结构,有利于降低正极材料中活性物质与电解液之间的接触概率,可以有效抑制电解液对活性物质的腐蚀作用,提高了正极改性材料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及用二氧化锰包覆的电池正极改性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及用二氧化锰包覆的电池正极材料。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也随之日益上升。然而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并且燃烧化石燃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其中PM2.5最引人注目,许多城市雾霾严重,因此当今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寻找和发展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化学电源,已经受到诸多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其中,二次电池于1899年首次进入大众的视野,是一种新型的化学电源,实现了电能和化学能的可逆转换,二次电池具有成本低、比能量高、效率高对环境友好以及循环性能良好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具有代表性的二次电池有铅酸蓄电池,镉镍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相对于其他的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因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倍率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以及对环境友好等众多优点,是目前综合性能最为优良的二次化学电源。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随着电动车(EV)和混合电动车(HEV)的发展,高比能和高功率已成为今后锂离子电池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部分,其研究与开发显得尤为迫切。
锂离子电池LiNi1/3Co1/3Mn1/3O2三元正极材料放电比容量高,但是在循环的过程中其容量衰减严重,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其上包覆氧化物以缓解容量衰减现象,但是往往出现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及用二氧化锰包覆的电池正极改性材料,旨在解决现有锂离子电池LiNi1/3Co1/3Mn1/3O2三元正极改性材料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具体地,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适量锰盐,充分溶解,得到第一溶液。具体的,锰盐可以为乙酸锰、四水合氯酸锰(MnCl2·4H2O)、七水合硫酸锰(MnSO4·7H2O)和六水合硝酸锰((Mn(NO3)2·6H2O)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锰盐为乙酸锰,其价格低廉,易于获得,并且与络合剂的络合反应能进行的更加彻底,反应的副产物较少。具体实施时,可以选用去离子水作为溶剂溶解锰盐,无毒且有利于减少反应后的有机废料;可以采用超声震荡、搅拌的方式将锰盐充分的溶解在去离子水中。
(2)向所述第一溶液中加入适量络合剂,使其与第一溶液中的锰盐充分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液,并在水浴温度为(25-40)℃的条件下对所述第二混合液进行搅拌。
具体的,络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羟乙二胺四乙酸(HEDTA)或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优选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通过EDTA将乙酸锰完全沉淀在正极材料表面。优选的,反应温度为(30-35)℃,可以用水浴加热并加入热电偶保持反应的温度。
具体实施时,选用EDTA的钠盐以使EDTA充分在水中,并参与后续的络合反应,具体的反应式如下:
Mn(CH3COO)2+(NaOOCCH2)2NCH2CH2N(CH2COOH)2=Mn(OOCCH2)2NCH2CH2N(CH2COONa)2+2CH3COOH
该步骤中,锰盐与络合剂的质量比为(49~245):447;优选为49:149,以恰当的配比进行反应,有利于二价锰盐的完全沉淀,减少了杂质的产生。
(3)分别称取适量PH调节剂和氧化剂后溶解;将两者形成的溶液依次逐滴加入到所述第二混合液中,快速搅拌,待滴加结束开始计时,在(25-40)℃下恒温反应(10-16)小时,得到第三混合液。优选的,反应时间为(12-14)小时。
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可以选用氢氧化钠进行PH的调节,通过氢氧化钠将溶液的PH值调整至PH=7附近,以提供二价Mn盐产生沉淀的环境,其中,PH调节剂的酸碱中和反应式如下:
NaOH+CH3COOH=CH3COONa+H2O2NaOH+(NaOOCCH2)2NCH2CH2N(CH2COOH)2=(NaOOCCH2)2NCH2CH2N(CH2COONa)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由于Mn2+不稳定,其氧化物很容易分解,因此可以通过氧化剂将二价锰离子氧化为四价锰离子,使得包覆在正极材料表面的含Mn氧化物结构更加稳定。具体实施时,氧化剂可以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铵中的至少一种。氧化过程的反应式如下:
Na2S2O8+Mn(OOCCH2)2NCH2CH2N(CH2COONa)2+2H2O=MnO2+2H2SO4+(NaOOCCH2)2NCH2CH2N(CH2COONa)2
(4)将所述第三混合液进行抽滤得到沉淀,洗涤、收集所述沉淀并对其进行干燥处理,即可得到MnO2
具体的,将上述步骤(3)中的产物进行抽滤,即可得到MnO2沉淀,可以用去离子水先对该沉淀进行多次清洗以除去络合反应及中和反应中产生的其他杂质成分,然后通过乙醇快速带走沉淀中残余的去离子水,最后可采用常温下常规的干燥操作对其进行干燥,保证了产物的纯净度和干燥度。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制备的二氧化锰为纳米片状结构,有利于降低正极材料中活性物质与电解液之间的接触概率,可以有效抑制电解液对活性物质的腐蚀作用,提高了正极改性材料的稳定性。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正极改性材料,包括纯相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和设置在所述纯相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表面的包覆层,其中,所述包覆层的材料为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锰,其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其络合物的制备过程较为简单并且络合反应能够充分的产生;同时,由于MnO2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大,难以掺入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内部结构中,因此不会对正极材料本身的晶体结构产生影响。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纯相LiNi1/3Co1/3Mn1/3O2为市售产品,对其来源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上述电池正极改性材料中,所述包覆层的二氧化锰与所述纯相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质量比为(0.01-0.05):1;优选为(0.02-0.04):1;进一步优选为0.03:1。合适质量比的包覆层材料与纯相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 3Co1/3Mn1/3O2,能形成结构稳定的包覆式正极材料,并使该正极材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好的电化学性能,此外,还可通过调节该质量比来调整正极材料的容量。
相应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改性材料的分子式可以表示为:xMnO2/LiNi1/3Co1/3Mn1/3O2,x=0.01、0.02、0.03、0.04或者0.05。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电池正极改性材料,通过沉淀法在纯相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表面沉积均匀并且完整的二氧化锰包覆层,能降低活性物质LiNi1/3Co1/3Mn1/3O2与电解液之间的接触概率,可以有效抑制电解液对活性物质LiNi1/3Co1/ 3Mn1/3O2的腐蚀作用,同时,抑制了两者之间的副反应;并且,提高了正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还可以缓解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材料的体积变化,更加有利于锂离子的脱嵌,从而缓解了活性物质容量衰减的现象,使得改性后的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循环性能。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适量的纯相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加入到溶剂中,分散均匀,再向其中加入适量锰盐,充分分散,得到第一混合液。
具体的,锰盐可以为乙酸锰、四水合氯酸锰(MnCl2·4H2O)、七水合硫酸锰(MnSO4·7H2O)和六水合硝酸锰((Mn(NO3)2·6H2O)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锰盐为乙酸锰,其价格低廉,易于获得,并且与络合剂的络合反应能进行的更加彻底,反应的副产物较少。
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超声震荡、搅拌的方式使得各原料能充分的分散在去离子水中。通过该步骤将锰盐充分分散到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水溶液中,便于后续沉淀反应中锰盐能均匀的沉淀在正极材料表面。
(2)向所述第一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络合剂,使其与所述第一混合液中的锰盐充分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液,络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羟乙二胺四乙酸(HEDTA)或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优选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通过EDTA将乙酸锰完全沉淀在正极材料表面。具体实施时,选用EDTA的钠盐以使EDTA充分在水中,并参与后续的络合反应,具体的反应式如下:
Mn(CH3COO)2+(NaOOCCH2)2NCH2CH2N(CH2COOH)2
Mn(OOCCH2)2NCH2CH2N(CH2COONa)2+2CH3COOH
该步骤中,锰盐与络合剂的质量比为(49~245):447;优选为49:149,以恰当的配比进行反应,有利于锰盐的完全沉淀,减少了杂质的产生。
(3)向所述第二混合液中加入适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充分分散,得到第三混合液,并在温度为(25-40)℃的条件下对所述第三混合液进行搅拌。
具体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α-烯烃磺酸盐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可以优选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可以采用超声震荡、搅拌的方式加强溶液的混合程度。由于反应的温度较低,可以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保证反应的温度,优选的,反应温度为(30-35)℃。通过该步骤,可以将Mn的络合沉淀物更加均匀的分散在正极材料表面。
(4)分别称取适量PH调节剂和氧化剂后溶解;将两者形成的溶液依次逐滴加入到所述第三混合液中,快速搅拌,待滴加结束开始计时,在(25-40)℃下恒温反应(10-16)小时,得到第四混合液。
优选的,恒温反应的温度为(30-35)℃,反应时间为(12-14)小时。
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可以选用氢氧化钠进行PH的调节,通过氢氧化钠将溶液的PH值调整至PH=7附近,以提供Mn盐产生沉淀的环境,其中,PH调节剂的酸碱中和反应式如下:
NaOH+CH3COOH=CH3COONa+H2O2NaOH+(NaOOCCH2)2NCH2CH2N(CH2COOH)2=(NaOOCCH2)2NCH2CH2N(CH2COONa)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由于Mn2+不稳定,其氧化物很容易分解,因此通过氧化剂将二价锰离子氧化为四价锰离子,使得包覆在正极材料表面的含Mn氧化物结构更加稳定。具体实施时,氧化剂可以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铵中的至少一种。氧化过程的反应式如下:
Na2S2O8+Mn(OOCCH2)2NCH2CH2N(CH2COONa)2+2H2O=MnO2+2H2SO4+(NaOOCCH2)2NCH2CH2N(CH2COONa)2
(5)将所述第四混合液进行抽滤得到沉淀,洗涤、收集所述沉淀并对其进行干燥,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改性材料xMnO2/LiNi1/3Co1/3Mn1/3O2
具体的,将上述步骤(4)中的产物进行抽滤,即可得到x MnO2/LiNi1/3Co1/3Mn1/3O2沉淀,可以用去离子水先对该沉淀进行多次清洗以除去络合反应和中和反应中产生的其他杂质成分,然后通过乙醇快速带走沉淀中残余的去离子水,保证了产物的纯净度。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的电池正极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纯相三元正极材料与锰盐混合后,在络合剂的作用下形成的Mn2+络合沉淀物均匀分散在三元正极材料表面,再通过氧化剂将将Mn2+氧化为Mn4+,使得包覆在纯相三元材料表面的是结构稳定的MnO2,该制备方法成本低且能保证MnO2均匀的沉淀在纯相三元材料表面,可以有效抑制电解液对活性物质LiNi1/3Co1/3Mn1/3O2的腐蚀作用,使得改性后的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循环性能。
附图说明
图1a-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不同放大倍数下MnO2的SEM图;
图2a-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不同倍率下MnO2的TEM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供的MnO2在不同处理温度下的热重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供的MnO2在不同处理温度下的XRD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纯相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及实施例1-5中包覆二氧化锰后的三元改性材料的SEM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纯相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及实施例1-5中包覆二氧化锰后的三元改性材料的TEM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纯相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及实施例1-5中包覆二氧化锰后的三元改性材料的XED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纯相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及实施例1-5中包覆二氧化锰后的三元改性材料在电压区间为2.5V-4.5V,电流密度为200mA/g的条件下的循环性能曲线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纯相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及实施例1-5中包覆二氧化锰后的三元改性材料在电压区间为2.5V-4.5V,电流密度为200mA/g的条件下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纯相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及实施例3中包覆二氧化锰后的三元改性材料在电压区间为2.5V-4.5V,电流密度为200mA/g时,在不同倍率下的循环性能曲线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3中包覆二氧化锰后的三元改性材料在电压区间为2.5V-4.5V,电流密度为200mA/g下的循环性能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1)称取适量的纯相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超声震荡直至所述纯相三元材料分散均匀;向该分散液中加入0.49g乙酸锰,超声震荡直至乙酸锰完全溶解,得到第一混合液;
(2)向所述第一混合液中加入4.47g羟乙二胺四乙酸,超声震荡直至所述络合剂完全溶解,得到第二混合液;
(3)向所述第二混合液中加入适量十二烷基磺酸钠,超声震荡直至完全溶解,得到第三混合液,并在水浴温度为25℃的条件下对所述第三混合液进行搅拌;
(4)分别称取适量氢氧化钾和过硫酸钾,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溶解;将两者依次逐滴加入到所述第三混合液中,快速搅拌,待两者都加完开始计时,恒温反应10小时,得到第四混合液;
(5)将所述第四混合液进行抽滤得到沉淀,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分别洗涤所述沉淀,收集所述沉淀并在室温下干燥,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改性材料0.01MnO2/LiNi1/ 3Co1/3Mn1/3O2
实施例2
(1)称取适量的纯相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超声震荡直至所述纯相三元材料分散均匀;向该分散液中加入0.98g乙酸锰,超声震荡直至乙酸锰完全溶解,得到第一混合液;
(2)向所述第一混合液中加入4.47g二乙烯三胺五乙酸,超声震荡直至所述络合剂完全溶解,得到第二混合液;
(3)向所述第二混合液中加入适量α-烯烃磺酸盐,超声震荡直至完全溶解,得到第三混合液,并在水浴温度为35℃的条件下对所述第三混合液进行搅拌;
(4)分别称取适量氢氧化钠和过硫酸钠,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溶解;将两者依次逐滴加入到所述第三混合液中,快速搅拌,待两者都加完开始计时,恒温反应13小时,得到第四混合液;
(5)将所述第四混合液进行抽滤得到沉淀,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分别洗涤所述沉淀,收集所述沉淀并在室温下干燥,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改性材料0.02MnO2/LiNi1/ 3Co1/3Mn1/3O2
实施例3
(1)称取适量的纯相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超声震荡直至所述纯相三元材料分散均匀;向该分散液中加入0.49g乙酸锰,超声震荡直至乙酸锰完全溶解,得到第一混合液;
(2)向所述第一混合液中加入1.49g乙二胺四乙酸(EDTA),超声震荡直至所述络合剂完全溶解,得到第二混合液;
(3)向所述第二混合液中加入适量十二烷基硫酸钠,超声震荡直至完全溶解,得到第三混合液,并在水浴温度为30℃的条件下对所述第三混合液进行搅拌;
(4)分别称取适量氢氧化钠和过硫酸钾,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溶解;将两者依次逐滴加入到所述第三混合液中,快速搅拌,待两者都加完开始计时,恒温反应12小时,得到第四混合液;
(5)将所述第四混合液进行抽滤得到沉淀,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分别洗涤所述沉淀,收集所述沉淀并在室温下干燥,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改性材料0.03MnO2/LiNi1/ 3Co1/3Mn1/3O2
实施例4
(1)称取适量的纯相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超声震荡直至所述纯相三元材料分散均匀;向该分散液中加入1.96g乙酸锰,超声震荡直至乙酸锰完全溶解,得到第一混合液;
(2)向所述第一混合液中加入4.47g乙二胺四乙酸(EDTA),超声震荡直至所述络合剂完全溶解,得到第二混合液;
(3)向所述第二混合液中加入适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超声震荡直至完全溶解,得到第三混合液,并在水浴温度为40℃的条件下对所述第三混合液进行搅拌;
(4)分别称取适量氢氧化钠和过硫酸钾,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溶解;将两者依次逐滴加入到所述第三混合液中,快速搅拌,待两者都加完开始计时,恒温反应14小时,得到第四混合液;
(5)将所述第四混合液进行抽滤得到沉淀,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分别洗涤所述沉淀,收集所述沉淀并在室温下干燥,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改性材料0.04MnO2/LiNi1/ 3Co1/3Mn1/3O2
实施例5
(1)称取适量的纯相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超声震荡直至所述纯相三元材料分散均匀;向该分散液中加入2.45g乙酸锰,超声震荡直至乙酸锰完全溶解,得到第一混合液;
(2)向所述第一混合液中加入4.47g乙二胺四乙酸(EDTA),超声震荡直至所述络合剂完全溶解,得到第二混合液;
(3)向所述第二混合液中加入适量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超声震荡直至完全溶解,得到第三混合液,并在水浴温度为30℃的条件下对所述第三混合液进行搅拌;
(4)分别称取适量氢氧化钠和过硫酸钾,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溶解;将两者依次逐滴加入到所述第三混合液中,快速搅拌,待两者都加完开始计时,恒温反应16小时,得到第四混合液;
(5)将所述第四混合液进行抽滤得到沉淀,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分别洗涤所述沉淀,收集所述沉淀并在室温下干燥,即可得到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改性材料0.05MnO2/LiNi1/ 3Co1/3Mn1/3O2
对比例
对购买的纯相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不做任何处理。
实验例
图1和图2为对上述实施例1-5制备的MnO2的形貌进行表征的谱图,图1为不同放大倍数下二氧化锰的扫描图,从图1可以清楚的看出二氧化锰是由超薄的纳米片组成的,并且纳米片之间相互堆叠,形成具有很多空隙的孔道,这种结构不仅可以缩短锂离子的扩散通道,还可以增大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加有利于锂离子的扩散。
图2是二氧化锰不同倍率下的透射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可以看出制备的二氧化锰是纳米片状的,并且这些二氧化锰纳米片是超薄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扩散。
为了考察热处理温度对MnO2的影响,对MnO2进行了热重测试和XRD测试,测试结果如图3-图4所示。
图3为对实施例3制备的MnO2进行热重测试的曲线图,测试过程如下:称取0.5g二氧化锰,放入陶瓷坩埚中,然后将坩埚放置于管式炉中,分别在300℃,400℃,500℃,600℃下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时间为2h,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为2℃/min。经过热处理后的样品分别命名为MnO2-300℃,MnO2-400℃,MnO2-500℃,MnO2-600℃,没有经过高温热处理的材料命名为MnO2-25℃。从图中可以看出,二氧化锰在150℃以内,有较大的质量损失,这主要是除去二氧化锰表面的吸附水的过程,从150℃到350℃仍然存在质量损失,这主要是除去二氧化锰中结合力较强的微孔水。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二氧化锰的质量继续下降,这主要是由于二氧化锰逐渐向三氧化二锰转变,由于三氧化二锰的电导率低,所以这种转变对于提高材料的导电性是不利的。考虑到作为电池的正极材料要完全除去二氧化锰内的吸附水和结合水,因此选择在400℃下对MnO2进行热处理。
图4为对实施例3制备的MnO2分别在300℃,400℃,500℃,600℃下进行热处理进行晶相分析的XRD图,经过热处理后的样品分别命名为MnO2-300℃,MnO2-400℃,MnO2-500℃,MnO2-600℃,没有经过高温热处理的材料命名为MnO2-25℃。从图4可以看到从室温25℃至400℃的XRD谱图的衍射峰与δ-MnO2的衍射峰完全吻合,对比PDF卡片可以发现均符合JCPDS:NO.43-1456。当热处理温度再度升高,样品不再是单一相二氧化锰,变成二氧化锰和三氧化二锰的混合相,这与图3的热重曲线是相对应的。
为了验证MnO2是否成功包覆在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表面以及MnO2包覆层对三元正极材料晶体结构的影响,对实施例1-5及对比例中的正极改性材料分别进行了SEM、TEM及XRD测试。结果如图5-7所示:
图5中b-f分别为实施例1-5制得的不同包覆含量的xMnO2/LiNi1/3Co1/3Mn1/3O2的扫描电镜图,可以看出,对比例中未包覆的LiNi1/3Co1/3Mn1/3O2材料是由棒状颗粒相互堆叠所组成的,颗粒的表面光滑平整,颗粒之间并非致密堆积,相互存在空隙。从图5b-f中可以发现包覆后的样品表面由于片状结构二氧化锰的存在变得粗糙不光滑。MnO2包覆含量较低时,包覆层不完整,有一部分三元材料颗粒暴露;随着包覆含量的增加包覆层完整,但含量过高时,二氧化锰纳米片不断生长,形成很厚而且很疏松的包覆层。
为了进一步了解包覆前后材料表面的变化,对实施例1-5制得的xMnO2/LiNi1/ 3Co1/3Mn1/3O2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表征图,图6a-1、6a-2为对比例中未包覆的LiNi1/3Co1/ 3Mn1/3O2材料。可以看出,未包覆的LiNi1/3Co1/3Mn1/3O2表面光滑。图6b-1至6f-2分别为实施例1-5中制得的正极材料的透射电镜图,可以看出,包覆含量较低时,材料表面的包覆层较薄却不完整,随着包覆含量的增加,包覆层变得完整均匀,但含量过高时,包覆层变得很厚,并且表面的二氧化锰纳米片变得很疏松。该表征结果与上述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所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图7为对比例中正极材料与实施例1-5制得的xMnO2/LiNi1/3Co1/3Mn1/3O2的XRD表征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包覆前后的材料全部都具有α-NaFeO2的层状岩盐结构,属于六方晶系、R-3m空间群。图中各个样品的衍射峰尖锐,没有杂质峰出现,证明各样品的结晶性良好。对于三元材料,(006)和(102)以及(108)和(110)两组峰的裂分程度可以用来表征材料是否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一般认为,(006)和(102)以及(108)和(110)两组峰的裂分程度越大,裂分越明显,证明三元材料的层状结构特征越明显,反之则不然。从图中可以发现,包覆前后的样品的(006)和(102)以及(108)和(110)两组峰均裂分明显,证明样品均具有很好的层状结构。对于层状材料而言,还可以根据某些特征峰的相对强度的比值来表征混排程度以及材料的结晶化程度。一般认为,特征峰I003和I104的强度比可以用于衡量材料Li+和Ni2+混排程度,I003和I104的比值越大,证明该材料的Li+和Ni2+混排的程度越小,结晶化程度越高。Li+和Ni2+混排会导致锂层的间距变小,锂离子的扩散通道变小,从而对锂离子的扩散造成阻碍,因此应该尽量降低混排程度通过计算可知,包覆前LiNi1/3Co1/3Mn1/3O2的I003/I104峰值比为1.138,二氧化锰包覆含量为1wt%,2wt%,3wt%,4wt%,5wt%的样品I003/I104峰值比分别为1.240,1.414,1.526,1.335,1.277。通过包覆二氧化锰,可以降低Li+和Ni2+混排的程度,其中实施例3,即包覆含量为3wt%的样品I003和I104的比值最大,证明其Li+和Ni2+混排的程度小,结晶化程度高,可以更好地维持晶体的层状结构,也更加有利于锂离子的扩散。
同时,为了检测实施例1-实施例5与对比例中的电池正极材料的各项电化学性能,对上述具体实例分别进行了充放电循环测试,图8-图11示出了实验结果。
图8示出了各具体实例中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曲线,可以看出实施例1-5制得的xMnO2/LiNi1/3Co1/3Mn1/3O2的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未包覆的LiNi1/3Co1/3Mn1/3O2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1.6mAh/g,二氧化锰包覆含量为1wt%,2wt%,3wt%,4wt%,5wt%的样品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75.1mAh/g、177.7mAh/g、183mAh/g、176.4mAh/g和181.4mAh/g。经过100圈循环后,上述样品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70.2mAh/g、132.6mAh/g、151.1mAh/g、165mAh/g、134.3mAh/g和140.1mAh/g。其容量保持率分别为38.6%、75.72%、85.03%、90.16%、76.13%、77.23%。二氧化锰包覆后的材料容量保持率明显上升,这主要是因为三元材料在高压条件下产生的Ni4+容易与电解液发生反应,造成活性物质的质量下降,然而,通过包覆二氧化锰,在三元材料的表面形成了保护层,可以降低电解液对活性物质的腐蚀作用,从而提高其循环稳定性。从上述结果中很容易发现,二氧化锰的含量为3wt%的样品循环稳定性最为优异。这主要由于二氧化锰的包覆含量较低时,形成的包覆层不够完整,仍然有一部分三元材料的颗粒暴露在电解液中,容易发生副反应;当包覆含量较高时,三元材料表面的二氧化锰纳米片不断生长,形成较厚的包覆层,不利于锂离子的扩散,同时,包覆层变得疏松,在充放电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结构坍塌,从而导致其循环稳定性下降。实施例3,即包覆含量为3wt%的样品所形成的包覆层薄而均匀,在材料的表面形成完整的保护层,遏制三元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同时,该材料的锂镍混排程度最小,结构更加稳定,也更有利于锂离子的扩散,因此该材料展现出良好的的循环稳定性。
图9-图11示出了对比例中未包覆的LiNi1/3Co1/3Mn1/3O2和MnO2包覆量为3wt%的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图。从图9中可以看到,包覆前后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相差不大,但包覆3wt%MnO2的样品的放电比容量略有增大。从图中可以看到,两条充放电曲线都很平滑,在3.8V左右存在一个充电平台,这主要是Ni2+的氧化还原反应。包覆后的材料在3.0V左右有很小的充电平台,在2.8V左右存在很小的放电平台,这可能是由于包覆后的材料表面存在一定量的LixMnO2,该化合物在充放电的过程中发生了锂离子的脱嵌,在之后的循环伏安测试中可以得到证实。因此包覆后的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会略有升高。从图10可以看出,包覆前的样品在0.2C、0.5C、1.0C、2.0C、3.0C、5.0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89mAh/g、172.2mAh/g、158.4mAh/g、140.3mAh/g、115.8mAh/g、86.9mAh/g,包覆3wt%MnO2的样品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99mAh/g、197.5mAh/g、186mAh/g、166.8mAh/g、150.4mAh/g、121.5mAh/g。由此可见,在每个电流密度下,包覆后的样品的倍率性能均具有较大的提高,并且在大电流密度下,增大的更加明显。从图11中可以看出,包覆后的样品具有极好的循环稳定性,循环100圈后其容量保持率为90.16%,并且其库伦效率几乎接近100%。包覆后的材料的倍率性能以及循环性能的提高,这主要是因为二氧化锰包覆层阻碍了电解液与活性物质的副反应,并且二氧化锰纳米片之间存在空隙,可以缓解在充放电过程中三元材料的体积变化,提高了正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适量的锰盐充分溶解,得到第一溶液;
(2)向所述第一溶液中加入适量络合剂,使其与所述第一溶液中的锰盐充分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液,并在温度为(25-40)℃的条件下对所述第二混合液进行搅拌;
(3)分别称取适量PH调节剂和氧化剂后溶解;将两者形成的溶液依次逐滴加入到所述第二混合液中,快速搅拌,待滴加结束开始计时,在(25-40)℃下恒温反应(10-16)小时,得到第三混合液;
(4)将所述第三混合液进行抽滤得到沉淀,洗涤、收集所述沉淀并对其进行干燥处理,即可得到MnO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锰盐为乙酸锰、四水合氯酸锰、七水合硫酸锰和六水合硝酸锰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络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羟乙二胺四乙酸或二乙烯三胺五乙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铵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锰盐与所述络合剂的质量比为(49~245):44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锰盐与所述络合剂的质量比为49:14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反应温度为(30-35)℃;所述步骤(3)中的反应时间为(12-14)小时。
9.一种电池正极改性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纯相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 3Co1/3Mn1/3O2和设置在所述纯相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表面的包覆层,其中,所述包覆层的材料为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正极改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的二氧化锰与所述纯相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质量比为(0.01-0.05):1;所述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改性材料的分子式为xMnO2/LiNi1/3Co1/3Mn1/3O2,其中,x=0.01、0.02、0.03、0.04或者0.05。
CN201810507397.1A 2018-05-24 2018-05-24 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及用二氧化锰包覆的电池正极改性材料 Withdrawn CN1087179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07397.1A CN108717971A (zh) 2018-05-24 2018-05-24 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及用二氧化锰包覆的电池正极改性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07397.1A CN108717971A (zh) 2018-05-24 2018-05-24 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及用二氧化锰包覆的电池正极改性材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17971A true CN108717971A (zh) 2018-10-30

Family

ID=63900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07397.1A Withdrawn CN108717971A (zh) 2018-05-24 2018-05-24 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及用二氧化锰包覆的电池正极改性材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1797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0203A (zh) * 2019-06-04 2019-09-17 上海大学 过氧化氢分解的锰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655113A (zh) * 2019-09-29 2020-01-07 南昌大学 一种Na掺杂MnO2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WO2024000816A1 (zh) * 2022-06-29 2024-01-04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GB2624493A (en) * 2022-06-29 2024-05-22 Guangdong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use thereof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08481B2 (ja) * 1987-08-03 1998-02-04 ヴアルタ・バツテリー・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法
US20110219607A1 (en) * 2010-03-12 2011-09-15 Nanjundaswamy Kirakodu S Cathode active material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CN107768628A (zh) * 2017-10-09 2018-03-06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08481B2 (ja) * 1987-08-03 1998-02-04 ヴアルタ・バツテリー・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法
US20110219607A1 (en) * 2010-03-12 2011-09-15 Nanjundaswamy Kirakodu S Cathode active material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CN107768628A (zh) * 2017-10-09 2018-03-06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YUNG MIN LEE ET AL.: "Heterolayered Li+−MnO2−[Mn1/3Co1/3Ni1/3]O2 Nanocomposites with Improved Electrode Functionality: Effects of Heat Treatment and Layer Doping on the Electrode Performance of Reassembled Lithium Manganate", 《J. PHYS. CHEM. C》 *
MINGJUN PANG ET AL.: "One pot low-temperature growth of hierarchical δ-MnO2 nanosheets on nickel foam for supercapacitor applications", 《ELECTROCHIMICA ACTA》 *
XIN GUO ET AL.: "Enhancement of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Ni1/3Co1/3Mn1/3O2 by surface modification with MnO2",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
YU LI ET AL.: "Snowflake-like core-shell α-MnO2@δ-MnO2 for high performance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 《ELECTROCHIMICA ACTA》 *
ZHIPENG MA ET AL.: "Construction of Hierarchical α‑MnO2 Nanowires@Ultrathin δ‑MnO2 Nanosheets Core−Shell Nanostructure with Excellent Cycling Stability for High-Power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 Electrode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0203A (zh) * 2019-06-04 2019-09-17 上海大学 过氧化氢分解的锰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655113A (zh) * 2019-09-29 2020-01-07 南昌大学 一种Na掺杂MnO2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WO2024000816A1 (zh) * 2022-06-29 2024-01-04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GB2624493A (en) * 2022-06-29 2024-05-22 Guangdong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use thereof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99481A (zh) 一种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1855755B (zh)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Li-Ni类复合氧化物颗粒粉末及其制造方法,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0555719C (zh) 具有非水电解液的二次电池的阴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该阴极材料的锂二次电池
CN108695503A (zh) 在材料表面包覆二氧化锰的方法及用该方法制备的电池正极改性材料
CN108717971A (zh) 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及用二氧化锰包覆的电池正极改性材料
CN109216688A (zh) 一种三元锂电材料、其制备方法与锂离子电池
CN103943848B (zh) 一种多孔棒状结构钴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484249A (zh) 具有高比容量和优异循环的层层富含锂的复合金属氧化物
CN110085814B (zh) 锂电池用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781186B (zh) 层状和尖晶石钛酸锂以及其制备方法
WO2014040410A1 (zh) 一种富锂固溶体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02208641A (zh) 一步法合成空心球结构Fe3O4/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CN109119621B (zh) 一种钛酸镧锂-钛酸锂包覆的镍钴铝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89568A (zh) 一种掺杂硫元素富锂锰酸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02358967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組成物
CN104218235A (zh) 一种双掺杂富锂固溶体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03050682A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37950A (zh) 一种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71603A (zh) 一种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17725B (zh) 一种水合碱式焦钒酸锌(Zn3V2O7(OH)2·2H2O)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963240A (zh) 三氧化二镧的制备方法及其包覆的电池正极材料
CN108862394A (zh) 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及由二氧化锰包覆形成的电池正极改性材料
CN106315665B (zh) 一种制备高充放电容量的GeO2亚微米棒的方法
CN10270128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544511A (zh) 铈掺杂钴酸锶与碳共同包覆磷酸亚铁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