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74147B - 一种遮阳帘转轴结构及应用其的汽车天窗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遮阳帘转轴结构及应用其的汽车天窗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74147B
CN108674147B CN201810524985.6A CN201810524985A CN108674147B CN 108674147 B CN108674147 B CN 108674147B CN 201810524985 A CN201810524985 A CN 201810524985A CN 108674147 B CN108674147 B CN 1086741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ase
rotating shaft
clamping
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249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74147A (zh
Inventor
夏文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249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741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74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741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741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741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007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moveable head-liners, screens, curtains or blinds for ceilings
    • B60J7/0015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moveable head-liners, screens, curtains or blinds for ceilings roller blind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遮阳帘转轴结构,用于实现遮阳帘的拉伸展开和回收卷绕,其特征在于:转轴结构包括第一基座、连接组件、转轴、卷簧和第二基座,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相对设置,连接组件与第一基座配合连接;转轴用于卷绕遮阳帘,转轴的一端与连接组件可转动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与第二基座可转动连接;转轴为空心管状结构,卷簧穿设于转轴内,卷簧的一端与连接组件连接,卷簧的另一端与转轴连接。本发明遮阳帘转轴结构的卷簧与连接组件以及连接组件与基座之间的连接关系可靠且装配方便,通过连接组件与基座的多处卡接连接,强化限位结构,防止出现遮阳帘脱落,且有效防止遮阳帘运动过程中起皱等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遮阳帘转轴结构及应用其的汽车天窗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天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遮阳帘转轴结构及应用其的汽车天窗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天窗安装于车顶,可以改善车厢内的通风换气状况,保持车内新鲜空气的流通,同时还可以开阔视野消除车厢内的压抑感以及移动摄影摄像的拍摄需求。在开设天窗的车辆内一般都配套设置有遮阳帘组件,避免有些暴晒天气状况下太阳光直接射入车内。汽车天窗可大致分为外滑式、内藏式、内藏外翻式、全景式和窗帘式等,主要安装于商用SUV、轿车等车型上。
随着全景式天窗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用户对遮阳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的天窗系统在遮阳帘向完全展开后中间位置容易出现下垂,不但影响了遮阳帘的正常使用,而且下垂后几乎难以收起。现有技术还有使用遮阳帘的两侧用钢带进行连接,内部无遮阳帘转轴结构,钢带连接无转轴情况下一旦钢带脱落会引起遮阳帘起皱。还有,不带自动回卷功能的转轴结构可能无法保证遮阳帘收回而导致功能失效。
此外,目前常见的遮阳帘转轴结构卷簧与基座之间的连接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卷簧的脱落等问题,且驾驶过程中出现颠簸等情况容易对车内乘客的安全造成威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方面公开一种遮阳帘转轴结构,用于遮阳帘的拉伸展开和回收卷绕,所述转轴结构包括第一基座、连接组件、转轴、卷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相对设置,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基座配合连接;
所述转轴用于卷绕遮阳帘,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可转动连接;
所述转轴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卷簧穿设于所述转轴内,所述卷簧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卷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基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另一侧顶部设有插接板;
所述第一基座包括第二基板和第一支架,所述第二基座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插接板与所述第一支架插接连接,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第二基座的一侧设有多块卡接板,所述卡接板与所述第一基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依次首尾连接围合形成四边形结构;
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相对,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相对,所述第二侧板朝向所述第二基座,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所述第一基板配合的缺口,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缺口配合连接;
所述第二侧板的顶部与所述第四侧板顶部连接,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的连接处设有与所述插接板配合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板与所述插接槽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分别与所述第二基板连接,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设有预设间距。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第二基座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接板、第二卡接板和第三卡接板,所述第一卡接板从所述插接板的底端朝向远离所述插接板的一侧向上延伸,且所述第一卡接板与所述第四侧板抵接连接;
所述第二卡接板从所述第一基板的底部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向上延伸,且所述第一卡接板与所述第四侧板抵接连接;
所述第三卡接板从所述第二卡接板的根部向下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朝向所述第二基座延伸有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基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端设有第四卡接板,所述第四卡接板与所述第三卡接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卡接板与所述第四卡接板之间形成第一卡槽;
所述第二基板上设有第五卡接板,所述第五卡接板与所述第一卡槽配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第二基座的一侧还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座的一侧延伸,且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第四侧板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件为芯轴,所述芯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芯轴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基座延伸有第二预设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卷簧靠近所述第一基座的一端设有第一钩挂部,所述第一钩挂部与所述芯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芯轴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内设有第一定位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钩挂部包括第一过渡段和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插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过渡段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配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芯轴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还紧缩延伸形成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插接于所述卷簧内。
优选的,所述芯轴上设有多个凹陷结构,用于提高所述芯轴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结构还包括第一旋转套筒,所述第一旋转套筒设于所述转轴与所述连接组件之间,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旋转套筒连接,且所述转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旋转套筒绕所述芯轴旋转。
优选的,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旋转套筒卡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转套筒套设于所述芯轴上,所述第一旋转套筒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抵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套筒靠近所述第二连接件一端的外周面上具有沿周向延伸的所述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台阶面上沿轴向延伸出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卡接凸起,所述转轴靠近所述第一基座的端部开设有所述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一卡接凸起卡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芯轴靠近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设有贯通的第一预装定位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环形凸台设有贯通的第二预装定位孔,所述第一预装定位孔与所述第二预装定位孔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结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穿过所述第二预装定位孔和所述第一预装定位孔,用于转轴结构在装配过程中的临时定位。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芯轴的一侧表面设有多个筋条,所述第一旋转套筒与所述筋条抵接。
优选的,所述筋条包括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所述第一筋条与所述第二筋条相对且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结构还包括第二旋转套筒,所述第二旋转套筒设置于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二基座之间,所述第二旋转套筒的一端与所述卷簧连接,所述第二旋转套筒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套筒连接且所述转轴能够带动第二旋转套筒旋转运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旋转套筒上设有用于提高强度的凹陷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基座包括第三基板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三基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架具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为圆筒状结构,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第一基座的一侧开设有容置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旋转套筒与所述第二基座连接的一端为旋转部,所述旋转部插接于所述容置腔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三基板连接处也设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套筒卡接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旋转套筒上具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二环形凸台,所述第二环形凸台远离所述第二基座的台阶面上轴向延伸形成有第二卡接凸起;所述转轴靠近所述第二基座的端部开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接凸起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卷簧靠近所述第二基座的一端设有第二钩挂部,所述第二钩挂部与所述第二旋转套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旋转套筒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钩挂部与所述第二定位孔配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轴结构还包括软管,所述软管套设于所述卷簧上,且所述软管位于所述卷簧与所述转轴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三基板关于所述转轴的中心横截面对称。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装配板,所述第一装配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基座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二基座的一侧设有第一装配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二基座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固定遮阳帘平整块的平整块固定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基板包括第二连接板和第二装配板,所述第二装配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基座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一基座的一侧设有第二装配耳。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二基座的一侧对应设有平整块固定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朝向遮阳帘展开的一侧对称延伸设有导轨结合部。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结合部还设有穿设遮阳帘引导带的导向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端均开设有传动轴安装槽。
本发明另一方面,一种汽车天窗系统,包括导轨、遮阳帘和上述所述的转轴结构,所述转轴结构固定设于汽车车内顶棚钣金上,所述导轨与所述转轴结构连接,所述遮阳帘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结构的转轴连接,所述遮阳帘沿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的卷绕设置与所述转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与所述转轴结构的导轨结合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天窗系统还包括引导带,所述引导带设于所述遮阳帘的顶面或底面,所述引导带与所述遮阳帘连接,用于将所述遮阳帘限位于导轨内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天窗系统还包括前横梁,所述前横梁与所述转轴平行设置,所述前横梁与所述遮阳帘的自由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天窗系统还包括牵拉组件,所述牵拉组件与所述前横梁连接,且所述牵拉组件位于所述前横梁靠近导轨结合部的一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遮阳帘转轴结构的卷簧与连接组件以及连接组件与基座之间的连接关系可靠且装配方便,通过连接组件与基座的多处卡接连接,强化限位结构,防止出现遮阳帘脱落,且有效防止遮阳帘运动过程中起皱等情况。
2)本发明遮阳帘转轴结构利用卷簧提供回收扭矩,使用方便,在打开遮阳帘的过程中,拉动遮阳帘时带动转轴发生旋转,卷簧与芯轴连接的一端固定,卷簧与第二旋转套筒连接的一端会随之旋转,从而使卷簧发生扭转而储存一定的扭力;在收回遮阳帘的过程中,松开遮阳帘时,作用于遮阳帘上的拉紧力消失,使得储存于卷簧中的扭力释放而促使卷簧反向扭转,并带动转轴反向旋转,从而回卷遮阳帘。
3)本发明遮阳帘转轴结构方便装配,且增加预装限位件,方便遮阳帘的安装,且便于给卷簧预设一定的初始扭力,保证遮阳帘回收不会出现下垂、起皱等情况。
4)本发明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均设有导轨的插接部、平整块支撑部及引导带的导向结构,集成了多种装配关系,降低装配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该发明遮阳帘转轴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剖视图;
图4为该发明的连接组件立体示意图;
图5为该发明连接组件与卷簧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该发明第一基座、连接组件与卷簧的装配图;
图7为该发明第一基座、连接组件与转轴的装配图;
图8为该发明第一基座与连接组件的装配图;
图9为图8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0为第二基座的立体图;
图11为该发明的天窗系统(无导轨)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1的主视图;
图13为图12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2中D-D方向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1的分解示意图;
图16为该发明的天窗系统单侧带导轨示意图。
以下对附图作补充说明:
1-第一基座;11-第二基板;111-第五卡接板;112-第一连接板;113-第一装配板;114-第一装配耳;116-平整块固定部;12-第一支架;121-第一侧板;122-第二侧板;1221-缺口;123-第三侧板;124-第四侧板;125-插接槽;126-第一卡接板;127-第二卡接板;128-第三卡接板;129-加强板;
2-连接组件;21-第一连接件;211-第一基板;212-插接板;22-第二连接件;221-第四卡接板;222-第一卡槽;223-第一筋条;224-第二筋条;23-第三连接件;231-第一限位凹槽;232-第一定位孔;233-第一导向部;234-第一预装定位孔;
3-转轴;31-第二卡槽;32-第三卡槽;
4-卷簧;41-第一钩挂部;42-第二钩挂部;
5-第二基座;51-第三基板;511-第二连接板;512-第二装配板;513-第二装配耳;5110-导轨结合部;5111-导向结构;5112-传动轴安装槽;52-第二支架;521-支撑部;522-容置腔;
6-第一旋转套筒;61-第一环形凸台;62-第一卡接凸起;63-第二预装定位孔;
7-限位件;
8-第二旋转套筒;81-旋转部;82-第二环形凸台;83-第二卡接凸起;84-第二定位孔;
9-软管;100-导轨;101-遮阳帘;102-引导带;103-前横梁;104-牵拉组件;105-平整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遮阳帘转轴结构,用于实现遮阳帘的拉伸展开和回收卷绕,所述转轴结构包括第一基座1、连接组件2、转轴3、卷簧4和第二基座5,所述第一基座1和所述第二基座5相对设置,所述连接组件2与所述第一基座1配合连接,
所述转轴3用于卷绕遮阳帘,所述转轴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2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5可转动连接;
所述转轴3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卷簧4穿设于所述转轴3内,所述卷簧4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2连接,所述卷簧4的另一端与转轴3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依次连接第一连接件21、第二连接件22和第三连接件23,所述第一连接件21与所述第一基座1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连接件21包括第一基板211,所述第一基板21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2连接,所述第一基板211的另一侧顶部设有插接板212。
结合图6-图9所示,所述第一基座1包括第二基板11和第一支架12,所述第二基座5与所述第一支架12连接。
所述插接板212与所述第一支架12插接连接。
结合图6-图9所示,所述第一基板211远离所述第二基座5的一侧设有多块卡接板,所述卡接板与所述第一基座1连接。
结合图6-图9所示,所述第一支架12包括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第三侧板123和第四侧板124,所述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第三侧板123和第四侧板124依次首尾连接围合形成四边形;
所述第一侧板121与所述第三侧板123相对,所述第二侧板122与所述第四侧板124相对,所述第二侧板122朝向所述第二基座5,所述第二侧板122上设有所述第一基板211配合的缺口1221,所述第一基板211与所述缺口1221配合连接;
所述第二侧板122的顶部与所述第四侧板124顶部连接,所述第二侧板122与所述第四侧板124的连接处设有与所述插接板212配合的插接槽125,所述插接板212与所述插接槽125配合连接。
结合图6-图9所示,所述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和第三侧板123分别与所述第二基板11连接,所述第四侧板124与所述第二基板11之间设有预设间距。
所述第一侧板121和所述第三侧板123与所述第二基板11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
结合图6-图9所示,所述第一基板211远离所述第二基座5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接板126、第二卡接板127和第三卡接板128,所述第一卡接板126从所述插接板212的底端朝向远离所述插接板212的一侧向上延伸,且所述第一卡接板126与所述第四侧板124抵接连接;
所述第二卡接板127从所述第一基板211的底部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基板211的一侧向上延伸,且所述第一卡接板126与所述第四侧板124抵接连接;
所述第三卡接板128从所述第二卡接板127的根部向下延伸。
所述第二连接件22朝向所述第二基座5延伸有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二连接件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基板21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件23连接。
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连接件22的底端设有第四卡接板221,所述第四卡接板221与所述第三卡接板128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卡接板128与所述第四卡接板221之间形成第一卡槽222;
所述第二基板11上设有第五卡接板111,所述第五卡接板111与所述第一卡槽222配合连接。
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基板211远离所述第二基座5的一侧还设有加强板129,所述加强板129朝向所述第二基座5的一侧延伸,且所述加强板129与所述第四侧板124抵接。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三连接件23为芯轴,所述芯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2连接,所述芯轴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基座5延伸有第二预设长度。
如图5所示,所述卷簧4靠近所述第一基座1的一端设有第一钩挂部41,所述第一钩挂部41与所述芯轴连接。
结合图4和图13所示,所述芯轴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22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凹槽231,所述第一限位凹槽231内设有第一定位孔232。
具体的,所述第一钩挂部41包括第一过渡段和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插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孔232,所述第一过渡段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231配合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芯轴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22的一端还紧缩延伸形成有第一导向部233,所述第一导向部233插接于所述卷簧4内。
如图4所示,所述芯轴上设有多个凹陷结构,用于提高所述芯轴的强度。
如图1、图2、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转轴结构还包括第一旋转套筒6,所述第一旋转套筒6设于所述转轴3与所述连接组件2之间,所述转轴3与所述第一旋转套筒6连接,且所述转轴3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旋转套筒6绕所述芯轴旋转。
如图1所示,所述转轴3与所述第一旋转套筒6卡接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旋转套筒6套设于所述芯轴上,所述第一旋转套筒6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2抵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旋转套筒6靠近所述第二连接件22一端的外周面上具有沿周向延伸的所述第一环形凸台61,所述第一环形凸台61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22的台阶面上沿轴向延伸出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卡接凸起62,所述转轴3靠近所述第一基座1的端部开设有所述第二卡槽31,所述第二卡槽31与所述第一卡接凸起62卡接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芯轴靠近所述第二连接件22的一端设有贯通的第一预装定位孔234。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环形凸台61设有贯通的第二预装定位孔63,所述第一预装定位孔234与所述第二预装定位孔63相对应。
如图1和图14所示,所述转轴结构还包括限位件7,所述限位件7穿过所述第二预装定位孔63和所述第一预装定位孔234,用于转轴结构在装配过程中的临时定位。
结合图1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连接件22靠近所述芯轴的一侧表面设有多个筋条,所述第一旋转套筒6与所述筋条抵接。
如图4所示,所述筋条包括第一筋条223和第二筋条224,所述第一筋条223与所述第二筋条224相对且平行设置。
如图1所示,所述转轴结构还包括第二旋转套筒8,所述第二旋转套筒8设置于所述转轴3与所述第二基座5之间,所述第二旋转套筒8的一端与所述卷簧4连接,所述第二旋转套筒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5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3与所述第二旋转套筒8连接且所述转轴3能够带动第二旋转套筒8旋转运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旋转套筒8上设有用于提高强度的凹陷结构。
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基座5包括第三基板51和第二支架52,所述第二支架52与所述第三基板51连接。
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支架52具有支撑部521,所述支撑部521为圆筒状结构,所述支撑部521朝向所述第一基座1的一侧开设有容置腔522。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旋转套筒8与所述第二基座5连接的一端为旋转部81,所述旋转部81插接于所述容置腔522内。
如图1和图10所示,所述第二支架52与所述第三基板51连接处也设有加强筋。
所述转轴3与所述第二旋转套筒8卡接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旋转套筒8上具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二环形凸台82,所述第二环形凸台82远离所述第二基座5的台阶面上轴向延伸形成有第二卡接凸起83;所述转轴3靠近所述第二基座5的端部开设有第三卡槽32,所述第三卡槽32与所述第二卡接凸起83配合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卷簧4靠近所述第二基座5的一端设有第二钩挂部42,所述第二钩挂部42与所述第二旋转套筒8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旋转套筒8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84,所述第二钩挂部42与所述第二定位孔84配合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转轴结构还包括软管9,所述软管9套设于所述卷簧4上,且所述软管9位于所述卷簧4与所述转轴3之间。
所述第二基板11与所述第三基板51关于所述转轴3的中心横截面对称。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基板11包括第一连接板112和第一装配板113,所述第一装配板113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2远离所述第二基座5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板112靠近所述第二基座5的一侧设有第一装配耳114。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板112靠近所述第二基座5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固定遮阳帘平整块的平整块固定部116。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基板51包括第二连接板511和第二装配板512,所述第二装配板512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511远离所述第一基座1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板511靠近所述第一基座1的一侧设有第二装配耳513。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连接板511靠近所述第二基座5的一侧对应设有平整块固定部116。
如图3所示,所述平整块固定部116底面为圆弧状。
如图1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板112和所述第二连接板511朝向遮阳帘展开的一侧对称延伸设有导轨结合部5110。
如图1和图10所示,所述导轨结合部5110还设有穿设遮阳帘引导带的导向结构5111。
如图1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板112和所述第二连接板511的底端均开设有传动轴安装槽5112。
所述连接组件2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第一基座1和所述第二基座5为一体成型结构。
实施例2:
如图10、图11和图16所示,一种汽车天窗系统,包括导轨100、遮阳帘101和实施例1所述的转轴,所述转轴固定设于汽车车内顶棚钣金上,所述导轨100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遮阳帘101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的转轴3连接,所述遮阳帘101沿所述转轴3的轴线方向的卷绕设置与所述转轴3上。
所述遮阳帘101的一端通过胶带粘结在所述转轴3外侧,或通过其他形式,如铆接等。
所述转轴3的材质为铝管。
如图16所示,所述导轨100与所述转轴的导轨100结合部连接。
所述天窗系统还包括引导带102,所述引导带102设于所述遮阳帘101的顶面或底面,所述引导带102与所述遮阳帘101连接,用于将所述遮阳帘101限位于导轨100内运动。
所述引导带102与所述遮阳帘101缝纫连接。(为了当所述遮阳帘101卷开时,不会下垂到车辆的内部空间,遮阳帘101的纵边缘的两个引导带102设置在导轨100的滑槽中,从而使遮阳帘101保持横向的紧绷。)
所述引导带102为特氟龙条。
如图1和图12所示,所述天窗系统还包括前横梁103,所述前横梁103与所述转轴3平行设置,所述前横梁103与所述遮阳帘101的自由端连接,使遮阳帘101在卷起或展开时保持稳定。)
如图1和图12所示,所述天窗系统还包括牵拉组件104,所述牵拉组件104与所述前横梁103连接,且所述牵拉组件104位于所述前横梁103靠近导轨结合部5110的一端。
所述天窗系统还包括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牵拉组件104连接,所述动力机构能够为电机驱动等方式。
如图3所示,所述天窗系统好包括平整块平整块105,所述平整块与所述转轴3的平整块固定部116配合连接。所述在遮阳帘101的卷起或展开的过程中,通过平整块使遮阳帘101的引导带102平直的在导轨100中滑动。
所述遮阳帘101采用银胶或黑胶防晒布。
所述遮阳帘101上涂覆有光催化纳米涂层,所述涂层为光催化纳米TiO2。当光照在遮阳帘101上时,光催化纳米材料能被从照射阳光中的紫外线催化,降解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起到杀菌和净化分解车内有害气体的作用。
本发明遮阳帘转轴结构及应用其的汽车天窗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打开遮阳帘的过程中,拉动遮阳帘时带动转轴发生旋转,卷簧与芯轴连接的一端固定,卷簧与第二旋转套筒连接的一端会随之旋转,从而使卷簧发生扭转而储存一定的扭力;在收回遮阳帘的过程中,松开遮阳帘时,作用于遮阳帘上的拉紧力消失,使得储存于卷簧中的扭力释放而促使卷簧反向扭转,并带动转轴反向旋转,从而回卷遮阳帘。由此实现了转动轴的自动回卷功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遮阳帘转轴结构的卷簧与连接组件以及连接组件与基座之间的连接关系可靠且装配方便,通过连接组件与基座的多处卡接连接,强化限位结构,防止出现遮阳帘脱落,且有效防止遮阳帘运动过程中起皱等情况。
本发明遮阳帘转轴结构方便装配,且增加预装限位件,方便遮阳帘的安装,且便于给卷簧预设一定的初始扭力,保证遮阳帘回收不会出现下垂、起皱等情况。
本发明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均设有导轨的插接部、平整块支撑部及引导带的导向结构,集成了多种装配关系,降低装配的复杂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遮阳帘转轴结构,用于遮阳帘的拉伸展开和回收卷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结构包括第一基座(1)、连接组件(2)、转轴(3)、卷簧(4)和第二基座(5),所述第一基座(1)和所述第二基座(5)相对设置,所述连接组件(2)与所述第一基座(1)配合连接;
所述转轴(3)用于卷绕遮阳帘,所述转轴(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2)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5)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3)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卷簧(4)穿设于所述转轴(3)内,所述卷簧(4)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2)连接,所述卷簧(4)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轴(3)连接;
所述第一基座(1)包括第二基板(11)和第一支架(12),所述第二基板(11)包括第一连接板(112)和第一装配板(113),所述第一装配板(113)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2)远离所述第二基座(5)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板(112)靠近所述第二基座(5)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固定遮阳帘平整块的平整块固定部(116);
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依次连接第一连接件(21)、第二连接件(22)和第三连接件(23),所述第一连接件(21)与所述第一基座(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1)包括第一基板(211),所述第一基板(21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2)连接,所述第一基板(211)的另一侧顶部设有插接板(212);
所述第二基座(5)包括第三基板(51)和第二支架(52),所述第二支架(52)与所述第三基板(51)连接,所述第三基板(51)包括第二连接板(511)和第二装配板(512),所述第二装配板(512)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511)远离所述第一基座(1)的一侧,所述第二装配板(512)靠近所述第一基座(1)的一侧对应设有平整块固定部(116);
所述第一支架(12)包括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第三侧板(123)和第四侧板(124),所述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第三侧板(123)和第四侧板(124)依次首尾连接围合形成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一侧板(121)与所述第三侧板(123)相对,所述第二侧板(122)与所述第四侧板(124)相对,所述第二侧板(122)朝向所述第二基座(5),所述第二侧板(12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基板(211)配合的缺口,所述第一基板(211)与所述缺口配合连接;所述第二侧板(122)的顶部与所述第四侧板(124)顶部连接,所述第二侧板(122)与所述第四侧板(124)的连接处设有与所述插接板(212)配合的插接槽(125),所述插接板(212)与所述插接槽(125)配合连接;
所述第一基板(211)远离所述第二基座(5)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接板(126)、第二卡接板(127)和第三卡接板(128),所述第一卡接板(126)、第二卡接板(127)和所述第三卡接板(128)均与所述第一基座(1)连接,所述第一卡接板(126)从所述插接板(212)的底端朝向远离所述插接板(212)的一侧向上延伸,且所述第一卡接板(126)与所述第四侧板(124)抵接连接;
所述第二卡接板(127)从所述第一基板(211)的底部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基板(211)的一侧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卡接板(127)与所述第四侧板(124)抵接连接;
所述第三卡接板(128)从所述第二卡接板(127)的根部向下延伸;
所述第二连接件(22)的底端设有第四卡接板(221),所述第四卡接板(221)与所述第三卡接板(128)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卡接板(128)与所述第四卡接板(221)之间形成第一卡槽(222);
所述第一基板(211)远离所述第二基座(5)的一侧还设有加强板(129),所述加强板(129)朝向所述第二基座(5)的一侧延伸,且所述加强板(129)与所述第四侧板(124)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遮阳帘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座(5)与所述第一支架(12)连接,所述插接板(212)与所述第一支架(12)插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遮阳帘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板(11)上设有第五卡接板(111),所述第五卡接板(111)与所述第一卡槽(222)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遮阳帘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23)为芯轴,所述芯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2)连接,所述芯轴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基座(5)延伸有第二预设长度;
所述卷簧(4)靠近所述第一基座(1)的一端设有第一钩挂部(41),所述第一钩挂部(41)与所述芯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遮阳帘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结构还包括第一旋转套筒(6),所述第一旋转套筒(6)设于所述转轴(3)与所述连接组件(2)之间,所述转轴(3)与所述第一旋转套筒(6)连接,且所述转轴(3)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旋转套筒(6)绕所述芯轴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遮阳帘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结构还包括第二旋转套筒(8),所述第二旋转套筒(8)设置于所述转轴(3)与所述第二基座(5)之间,所述第二旋转套筒(8)的一端与所述卷簧(4)连接,所述第二旋转套筒(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5)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3)与所述第二旋转套筒(8)连接且所述转轴(3)能够带动第二旋转套筒(8)旋转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遮阳帘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架(52)具有支撑部(521),所述支撑部(521)为圆筒状结构,所述支撑部(521)朝向所述第一基座(1)的一侧开设有容置腔(522);
所述第二旋转套筒(8)与所述第二基座(5)连接的一端为旋转部(81),所述旋转部(81)插接于所述容置腔(522)内。
8.一种汽车天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100)、遮阳帘(101)和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转轴结构,所述转轴结构固定设于汽车车内顶棚钣金上,所述导轨(100)与所述转轴结构连接,所述遮阳帘(101)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结构的转轴(3)连接,所述遮阳帘(101)沿所述转轴(3)的轴线方向的卷绕设置于所述转轴(3)上;
所述天窗系统还包括平整块(105),所述平整块(105)与所述平整块固定部(116)配合连接。
CN201810524985.6A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遮阳帘转轴结构及应用其的汽车天窗系统 Active CN1086741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24985.6A CN108674147B (zh)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遮阳帘转轴结构及应用其的汽车天窗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24985.6A CN108674147B (zh)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遮阳帘转轴结构及应用其的汽车天窗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74147A CN108674147A (zh) 2018-10-19
CN108674147B true CN108674147B (zh) 2020-08-07

Family

ID=63808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24985.6A Active CN108674147B (zh)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遮阳帘转轴结构及应用其的汽车天窗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741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9235A (zh) * 2020-04-26 2020-08-21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簧式天窗遮阳帘卷轴
CN113799579B (zh) * 2020-06-11 2023-02-03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遮阳帘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32207U (zh) * 2014-05-16 2014-09-17 江苏威克特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天窗
CN204354780U (zh) * 2014-12-26 2015-05-27 上海万超汽车天窗有限公司 全景天窗遮阳帘
CN106467011A (zh) * 2015-08-21 2017-03-01 博斯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滑动天窗系统
CN206141282U (zh) * 2016-09-30 2017-05-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遮阳帘组件和车辆
CN106985645A (zh) * 2017-03-28 2017-07-28 恩坦华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汽车天窗遮阳帘动力卷轴结构及汽车天窗系统
CN206765775U (zh) * 2017-03-28 2017-12-19 恩坦华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汽车天窗遮阳帘动力卷轴结构及汽车天窗系统
CN107599804A (zh) * 2017-10-27 2018-01-19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天窗遮阳帘装置及应用其的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520468U (zh) * 2017-03-14 2017-09-26 上海万超汽车天窗有限公司 内藏式滑移全景天窗遮阳帘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32207U (zh) * 2014-05-16 2014-09-17 江苏威克特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天窗
CN204354780U (zh) * 2014-12-26 2015-05-27 上海万超汽车天窗有限公司 全景天窗遮阳帘
CN106467011A (zh) * 2015-08-21 2017-03-01 博斯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滑动天窗系统
CN206141282U (zh) * 2016-09-30 2017-05-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遮阳帘组件和车辆
CN106985645A (zh) * 2017-03-28 2017-07-28 恩坦华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汽车天窗遮阳帘动力卷轴结构及汽车天窗系统
CN206765775U (zh) * 2017-03-28 2017-12-19 恩坦华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汽车天窗遮阳帘动力卷轴结构及汽车天窗系统
CN107599804A (zh) * 2017-10-27 2018-01-19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天窗遮阳帘装置及应用其的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74147A (zh) 2018-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60466A (en) Windshield shelter
CN108674147B (zh) 一种遮阳帘转轴结构及应用其的汽车天窗系统
JP3621109B2 (ja) 自動車の屋根用のサンシェード
JPH07122387B2 (ja) 湾曲張出窓用の動力ブラインド
JPH03506011A (ja) 日除けを有する透明な車両屋根
CN109228831B (zh) 汽车天窗和汽车
US5316363A (en) Automobile window shade system
CN116278680A (zh) 遮阳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KR101484984B1 (ko) 차양 롤러 블라인드용 측면 가이드 및 차량용 차양 롤러블라인드
CN110353459B (zh) 一种拉珠式窗帘装置
CN212219858U (zh) 一种弧形卷轴手动式汽车天窗遮阳帘
CN111559234A (zh) 一种弧形卷轴手动式汽车天窗遮阳帘
CN113879082A (zh) 卷轴、卷帘组件、透光组件及车辆
CN219277215U (zh) 一种遮阳帘的卷帘驱动机构
TWM469211U (zh) 天窗用遮陽裝置
CN220180527U (zh) 一种多功能卷帘及车辆
CN212827838U (zh) 汽车天窗遮阳帘的安装结构及汽车
CN111559235A (zh) 一种双簧式天窗遮阳帘卷轴
CN211764852U (zh) 一种天窗遮阳帘的卷轴结构
CN108638812B (zh) 遮光装置及车辆
CN218112315U (zh) 汽车遮阳板及汽车
CN216331365U (zh) 一种手动式遮阳帘及包括其的汽车
KR102498828B1 (ko) 자동감김 구동부가 구비된 자동차 보호덮개 및 이를 이용한 자동차 커버방법
CN217099630U (zh) 一种新型车载遮阳装置
CN216043464U (zh) 一种弹簧卷帘及遮阳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