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曲装置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弯曲装置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以其响应速度快、色彩绚丽、轻薄方便和可弯折等优点成为显示面板行业的后起之秀。
在装配有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设备中,为了更好地实现OLED显示面板的可弯折特性,通常还配备有辅助OLED显示面板进行弯曲的弯曲装置。
但现有技术中的弯曲装置只能实现单一特定位置弯折,无法满足用户多处弯折柔性显示面板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弯曲装置及显示设备,以实现辅助柔性显示面板实现多处弯折功能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弯曲装置,所述弯曲装置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弯折部;
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由板状伸缩结构构成;
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弯折部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弯折部转动连接。
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和弯曲装置,所述弯曲装置为上述一项所述的弯曲装置;所述弯曲装置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弯折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所述弯折部一端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远离所述弯折部一端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固定连接。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弯曲装置及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弯曲装置包括由板状伸缩结构构成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转动连接的弯折部构成,在应用过程中,通过可伸缩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来实现弯折部相对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位置的移动,从而实现弯曲装置的可弯折部位的变化,实现弯曲装置可以多处弯折的目的。
并且由于所述弯曲装置可以实现多处弯折,使得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位置不固定,避免了由于柔性显示面板同一位置多次、长时间弯折而可能造成的使用寿命及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弯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弯曲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弯曲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弯曲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弯折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弯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弯曲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虚线框K1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弯曲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弯曲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弯曲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弯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9中虚线框K2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弯曲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的再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弯曲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19中虚线框K3的放大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弯折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中虚线框K4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弯曲装置只可以实现单一位置处弯折。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弯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两个支撑结构(附图1中的A1和A2)和与这两个支撑结构转动连接的弯曲结构A3;这两个支撑结构用于实现对柔性显示面板的支撑功能,当需要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弯折时,支撑结构可以绕与弯曲结构A3连接位置的轴线SW进行转动,以实现对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但是正如附图1所示,由于弯曲结构A3的位置固定,只能实现对柔性显示面板的单一位置处的弯折,无法满足用户多处弯折柔性显示面板的需求。并且由于柔性显示面板只能够在单一固定位置处弯折,长期且多次的该位置处弯折可能会使得柔性显示面板由于应力集中的问题造成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弯曲装置,所述弯曲装置包括由板状伸缩结构构成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转动连接的弯折部构成,在应用过程中,通过可伸缩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来实现弯折部相对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位置的移动,从而实现弯曲装置的可弯折部位的变化,实现弯曲装置可以多处弯折的目的。
并且由于所述弯曲装置可以实现多处弯折,使得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位置不固定,避免了对柔性显示面板同一位置的应力集中现象,避免了由于柔性显示面板同一位置多次长时间弯折而可能造成的使用寿命及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弯曲装置,如图2和图3所示,图2为所述弯曲装置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所述弯曲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所述弯曲装置包括: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和弯折部30;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部10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0均由板状伸缩结构构成;
所述第一支撑部10与所述弯折部30转动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10同所述弯折部30之间的转动轴线SP1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的板状伸缩结构的板面平行;
所述第二支撑部20与所述弯折部3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20同所述弯折部30之间的转动轴线SP2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0的板状伸缩结构的板面平行。
在图2和图3中所示的坐标系为以垂直于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的板面,且指向柔性显示面板的方向为y轴正向建立的右手坐标系。该右手坐标系中,xy平面为与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平面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构成所述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的板状伸缩结构的伸缩方向FL平行于x轴,所述第一支撑部10与所述弯折部30的转动轴线SP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0与所述弯折部30的转动轴线SP2均垂直于x轴延伸方向,且位于yz平面内。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选的,第一支撑部10远离弯折部30一端与柔性显示面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部20远离弯折部30一端与柔性显示面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以保证在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的伸缩过程中,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和弯折部30在xz平面内的总支撑面积保持不变。具体地,参考图4,图4为弯曲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在图4所示的弯曲装置中,第一支撑部10沿x轴方向收缩,第二支撑部20沿x轴方向伸长,此时弯折部30相对于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的位置发生变化,即所述弯折部30在xy平面内的位置坐标发生了变化,从而实现弯曲装置可弯折部30位的变化,进而实现对柔性显示面板的不同部位进行弯折的目的。
并且由于所述弯曲装置可以实现多处弯折,使得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位置不固定,避免了对柔性显示面板同一位置的应力集中现象,避免了由于柔性显示面板同一位置多次长时间弯折而可能造成的使用寿命及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及后续各实施例仅是以弯曲装置包含两个支撑部和位于支撑部之间的一个弯折部为例进行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实际产品设计需要,弯曲装置还可以包括更多的支撑部和弯折部,且包含支撑部和弯折部的弯曲支撑结构同柔性显示面板之间的连接配合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如弯曲装置中的柔性显示面板同位于其下方的弯曲支撑结构可以在多处进行固定连接等,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下面的一些实施例对弯折部30的可行结构进行说明,参考图2和图5,图5为所述弯折部3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弯折部30为铰链弯曲结构或柔性连接结构。其中,在图2所示的弯曲装置中,所述弯折部30为柔性连接结构,所述柔性连接结构可以为橡胶或具有可弯曲特性的聚合物等。当所述弯折部30为柔性连接结构时,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10与所述弯折部30的转动轴线SP1可以为所述第一支撑部10与所述柔性连接结构的连接线;所述第二支撑部20与所述弯折部30的转动轴线SP2可以为所述第二支撑部20与所述柔性连接结构的连接线。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10与所述弯折部30的转动轴线SP1还可以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与柔性连接结构的连接线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部10一侧;所述第二支撑部20与所述弯折部30的转动轴线SP2还可以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0与所述柔性连接结构的连接线背离所述第二支撑部20一侧。所述第一支撑部10与所述弯折部30的转动轴线SP1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0与所述弯折部30的转动轴线SP2可以是同一条轴线,也可以是不同的轴线。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视所述弯曲装置的实际设计需求而定。
参考图5,当所述弯折部30为铰链弯曲结构时,所述铰链弯曲结构的构成可以包括第一铰链装置和第二铰链装置;所述第一铰链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3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第一表面的第一铰链轴32和第二铰链轴33;所述第二铰链装置包括第二连接部34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34的第一表面的第三铰链轴35和第四铰链轴36;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4的第一表面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铰链轴32和第三铰链轴35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10;所述第二铰链轴33和第四铰链轴36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20。所述第一铰链轴32和第三铰链轴35的连接线为所述第一支撑部10与所述弯折部30的转动轴线SP1;所述第二铰链轴33和第四铰链轴36的连接线为所述第二支撑部20与所述弯折部30的转动轴线SP2。当然地,图5所示的实施例仅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铰链弯曲结构的具体构成,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铰链弯曲结构可以由两个仅包括一个铰链轴的铰链装置构成,两个铰链装置各自的铰链轴的连接线同时作为所述第一支撑部10与所述弯折部30的转动轴线和第二支撑部20与所述弯折部30的转动轴线;所述第一支撑部10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0套接在这两个铰链轴上。这种结构相较于图5所示的结构可以减少两个铰链轴,但会增加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与所述弯折部30的连接复杂程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链轴32和第三铰链轴35均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过盈转动配合;所述第二铰链轴33和第四铰链轴36均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过盈转动配合。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铰链轴32和第三铰链轴35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过盈转动配合,以及所述第二铰链轴33和第四铰链轴36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过盈转动配合,使得所述第一支撑结构或第二支撑部20与所述弯折部30的连接处会保持一定的摩擦力,以使第一支撑结构或第二支撑结构在绕与弯折部30的转动轴线旋转某一角度后保持该状态不变,从而实现无需其他辅助结构即可在任意角度实现对柔性显示面板的支撑。第一铰链轴32和第三铰链轴35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过盈转动配合的过盈值以及第二铰链轴33和第四铰链轴36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过盈转动配合的过盈值需要根据其所要支撑的柔性显示面板的重量而定。
下面的一些实施例对第一支撑结构以及第二支撑结构的可行结构进行说明,在这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图11,所述板状伸缩结构包括多个首尾依次滑动连接的板状结构。图6、图7、图9和图10均为所述弯曲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虚线框K1的放大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6,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多个横截面面积依次减少且彼此抽拉式拼接的第一支撑板11,其中,横截面面积最大的第一支撑板11用于连接所述弯折部,横截面面积最小的第一支撑板11远离所述弯折部一端与柔性显示面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多个横截面面积依次减少且彼此抽拉式拼接的第二支撑板21,其中,横截面面积最大的第二支撑板21用于连接所述弯折部,横截面面积最小的第二支撑板21远离所述弯折部一端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横截面均为垂直于所述板状伸缩结构的板面的截面,且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横截面均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弯折部的转动轴线。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横截面和第二支撑部的横截面均与yz平面平行。当所述第一支撑部或第二支撑部需要沿x轴方向进行伸缩时,可以通过抽拉多个抽拉式拼接的第一支撑板11或第二支撑板21来实现。
为了实现在某一个第一支撑板11或某一个第二支撑板21在抽拉到某一位置处的固定问题,参考图12,所述第一支撑板11还包括多个位于侧壁的第一定位孔111;
除横截面面积最大的第一支撑板11外的第一支撑板11还包括位于侧壁的第一定位结构112,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12用于配合所述第一定位孔111实现定位;
所述第二支撑板21还包括多个位于侧壁的第二定位孔211;
除横截面面积最大的第二支撑板21外的第二支撑板21还包括位于侧壁的第二定位结构212,所述第二定位结构212用于配合所述第二定位孔211实现定位。
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当某一第一支撑板11上的第一定位结构112由于相对于与其相邻的第一支撑板11进行抽拉而嵌入到与其相邻的第一支撑板11上的第一定位孔111时,可以固定该第一支撑板11和与其相邻的第一支撑板11的相对位置,避免在用户不需要进行第一支撑部的伸缩时而出现相邻第一支撑板11之间的相对滑动。并且在当用户需要对第一支撑部进行伸缩时,可以通过解除第一定位结构112与第一定位孔111的嵌入状态而实现第一支撑部的伸缩。
同样的,当某一第二支撑板21上的第二定位结构212由于相对于与其相邻的第二支撑板21进行抽拉而嵌入到与其相邻的第二支撑板21上的第二定位孔211时,可以固定该第二支撑板21和与其相邻的第二支撑板21的相对位置,避免在用户不需要进行第二支撑部的伸缩时而出现相邻第二支撑板21之间的相对滑动。并且在当用户需要对第二支撑部进行伸缩时,可以通过解除第二定位结构212与第二定位孔211的嵌入状态而实现第二支撑部的伸缩。
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12可以为弹簧销,也可以为定位凸起。当然地,所述第二定位结构212可以为弹簧销,也可以为定位凸起。当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12和第二定位结构212均为所述弹簧销时,由于弹簧销可以通过弹簧实现伸缩,相较于定位凸起更容易实现定位结构与定位孔之间的嵌入状态的解除。
参考图7、图8和图9,在这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三支撑板12和多个连接相邻所述第三支撑板12的第一连接块13;
所述第三支撑板12包括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板12的第一侧壁的第一滑轨SL1;
所述第一连接块13的两端分别嵌入相邻所述第三支撑板12的第一滑轨SL1中,用于在所述第一滑轨SL1中沿所述第一滑轨SL1的延伸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多个第四支撑板22和多个连接相邻所述第四支撑板22的第二连接块23;
所述第四支撑板22包括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板22的第一侧壁的第二滑轨SL2;
所述第二连接块23的两端分别嵌入相邻所述第四支撑板22的第二滑轨SL2中,用于在所述第二滑轨SL2中沿所述第二滑轨SL2的延伸方向移动。
图7、图8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两种可行的第三支撑板12和第四支撑板22的剖面结构,在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板12的第二侧面朝向相邻的第三支撑板12;所述第四支撑板22的第二侧面朝向相邻的所述第四支撑板22。在这种结构中,所述第三支撑板12只需沿第一滑轨SL1滑动即可实现第一支撑部的伸缩,用户所需施加的操作简单,学习成本低。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板12的第二侧面朝向相邻的第三支撑板12;所述第四支撑板22的第二侧面朝向相邻的所述第四支撑板22。此时所述第一连接块13还用于以与所述第三支撑板12的连接端为轴旋转;所述第二连接块23还用于以与所述第四支撑板22的连接端为轴旋转。在这种结构中,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块13和第二连接块23的旋转,实现相邻第三支撑板12或相邻第四支撑板22的板面处于同一平面内,从而实现对柔性显示面板的更好的支撑。当需要进行第一支撑部或第二支撑部的伸缩时,也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块13和第二连接块23的旋转实现相邻第三支撑板12或相邻第四支撑板22的板面处于不同平面,从而可以利用第一连接块13或第二连接块23沿第一滑轨SL1或第二滑轨SL2的滑动实现第一支撑部或第二支撑部的伸缩。
同样的,为了实现在某一个第一连接块13或第二连接块23在滑动到某一位置处的固定问题,参考图13,图13为图9中虚线框K2的放大示意图,所述弯曲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块13上的第三定位结构;
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块23上的第四定位结构;
所述第三支撑板12还包括多个位于所述第一滑轨SL1中的第一定位凹槽121,所述第三定位结构用于配合所述第一定位凹槽121实现定位;
所述第四支撑板22还包括多个位于所述第二滑轨SL2中的第二定位凹槽221,所述第四定位结构用于配合所述第二定位凹槽221实现定位。
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当某一第三定位结构由于第一连接块13在第一滑轨SL1中的滑动而嵌入某一个第三支撑板12上的第一定位凹槽121时,可以固定该第三支撑板12和与其相邻的第三支撑板12的相对位置,避免在用户不需要进行第一支撑部的伸缩时而出现相邻第三支撑板12之间的相对滑动。并且在当用户需要对第一支撑部进行伸缩时,可以通过解除第三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凹槽121的嵌入状态而实现第一支撑部的伸缩。
同样的,当某一第四定位结构由于第二连接块23在第二滑轨SL2中的滑动而嵌入某一个第四支撑板22上的第二定位凹槽221时,可以固定该第四支撑板22和与其相邻的第四支撑板22的相对位置,避免在用户不需要进行第二支撑部的伸缩时而出现相邻第四支撑板22之间的相对滑动。并且在当用户需要对第一支撑部进行伸缩时,可以通过解除第四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凹槽221的嵌入状态而实现第一支撑部的伸缩。
可选的,所述第三定位结构可以为弹簧销,也可以为定位凸起。当然地,所述第四定位结构可以为弹簧销,也可以为定位凸起。当所述第四定位结构和第三定位结构均为所述弹簧销时,由于弹簧销可以通过弹簧实现伸缩,相较于定位凸起更容易实现定位结构与定位孔之间的嵌入状态的解除。
参考图10和图11,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五连接部14和多个第六连接部15;
所述第五连接部14的表面具有两道沿所述第五连接部14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卡槽141,所述第五连接部14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弯折部30;
所述第六连接部15包括两道沿所述第六连接部15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卡槽151和两个第一卡扣结构16,两道所述第二卡槽151设置于所述第六连接部15的表面;两个所述第一卡扣结构设置于所述第六连接部15的第一侧面朝向所述弯折部30一侧,所述第六连接部15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六连接部15的延伸方向平行;
所述第一卡扣结构16用于配合相邻所述第六连接部15的第二卡槽151或第五连接部14的第一卡槽141实现与第六连接部15或第五连接部14的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七连接部24和多个第八连接部25;
所述第七连接部24的表面具有两道沿所述第七连接部24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三卡槽241,所述第七连接部24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弯折部30;
所述第八连接部25包括两道沿所述第八连接部25延伸方向延伸的第四卡槽251和两个第二卡扣结构26,两道所述第四卡槽251设置于所述第八连接部25的表面;两个所述第二卡扣结构26设置于所述第八连接部25的第一侧面朝向所述弯折部30一侧,所述第八连接部25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八连接部25延伸方向平行;
所述第二卡扣结构26用于配合相邻所述第八连接部25的第四卡槽251或第七连接部24的第三卡槽241实现与第八连接部25或第七连接部24的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六连接部15的第一侧面平行于xz平面;所述第八连接部25的第一侧面平行于xz平面。
为了避免所述第六连接部15的第一卡扣结构16滑出所述第一卡槽141或第二卡槽151,图10中还示出了设置于所述第五连接部14或第六连接部16侧面的第一限位块17,以起到对第一卡扣结构16的限位作用,避免第一卡扣结构16滑出所述第一卡槽141或第二卡槽151;同样的,为了避免所述第二卡扣结构26滑出所述第三卡槽241或第四卡槽251,图10中还示出了设置于所述第七连接部24或第八连接部25侧面的第二限位块27,以起到对第二卡扣结构26的限位作用,避免第二卡扣结构26滑出所述第三卡槽或第四卡槽。
为了实现在某一个第一卡扣结构16或第二卡扣结构26在滑动到某一位置处的固定问题,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图14为弯曲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五连接部14和第六连接部还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五连接部14和第六连接部15表面的第三定位凹槽18,所述第三定位凹槽18用于配合相邻所述第六连接部15的第一卡扣结构16实现定位;
所述第七连接部24和第八连接部25还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七连接部24和第八连接部25表面的第四定位凹槽28,所述第四定位凹槽28用于配合相邻所述第八连接部25的第二卡扣结构26实现定位。
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当某一第一卡扣结构16嵌入所述第三定位凹槽中18时,可以固定该第一卡扣结构16和与其相邻的连接部的相对位置,避免在用户不需要进行第一支撑部的伸缩时而出现相邻连接部之间的相对滑动。并且在当用户需要对第一支撑部进行伸缩时,可以通过解除第一卡扣结构16与第三定位凹槽18的嵌入状态而实现第一支撑部的伸缩。
同样的,当某一第二卡扣结构26嵌入所述第四定位凹槽28中时,可以固定该第二卡扣结构26和与其相邻的连接部的相对位置,避免在用户不需要进行第二支撑部的伸缩时而出现相邻连接部之间的相对滑动。并且在当用户需要对第二支撑部进行伸缩时,可以通过解除第二卡扣结构26与第四定位凹槽28的嵌入状态而实现第二支撑部的伸缩。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可行结构,如图15所示,图15为所述弯曲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板状伸缩结构为一密闭腔体;
所述密闭腔体均位于具有密闭空腔、第一通气装置191和第二通气装置291的柔性薄膜结构中,所述弯折部30设置于所述柔性薄膜结构中,并将所述密闭空腔隔离为两个所述密闭腔体19;所述密闭腔体19在充入气体时为刚性板状支撑结构;
所述第一通气装置19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所述弯折部30一侧,所述第二通气装置291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远离所述弯折部30一侧。
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30设置于柔性薄膜结构中,通过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内部的气压大小关系实现位置的移动。例如,当所述弯折部30需要沿x轴正向移动时,可以通过第一通气装置191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密闭腔体19内充气,以使第一支撑部的密闭腔体19内的压强大于第二支撑部的密闭腔体19内的压强,从而利用压强差在弯折部30朝向第一支撑部的表面产生沿x轴正向的推力,进而实现弯折部30的位置移动。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如图16所示,图16为所述显示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柔性显示面板200和弯曲装置100,所述弯曲装置10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弯曲装置100;所述弯曲装置100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弯折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所述弯折部一端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远离所述弯折部一端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固定连接。
同样的,图16中的坐标系为以弯曲装置100的第一支撑部的板面指向柔性显示面板200为z轴正向建立的右手坐标系,该右手坐标系中,xy平面为与柔性显示面板200的显示平面平行。
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弯折部一端与柔性显示面板200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部远离弯折部一端与柔性显示面板20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以保证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伸缩过程中,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弯折部在xz平面内的总支撑面积保持不变。
参考图17,图17为所述显示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图17中,第一支撑部沿x轴方向收缩,第二支撑部沿x轴方向伸长,此时弯折部相对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位置发生变化,即所述弯折部在xy平面内的位置坐标发生了变化,从而实现弯曲装置100可弯折部位的变化,进而实现对柔性显示面板200的不同部位进行弯折的目的。
并且由于所述弯曲装置100可以实现多处弯折,避免了对柔性显示面板200同一位置的应力集中现象,避免了由于柔性显示面板200同一位置多次长时间弯折而可能造成的使用寿命及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进一步的,由于弯曲装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可以伸缩,因此具有在弯折过程中的可补偿长度,可减小在显示设备被弯折过程中引起的施加于柔性显示面板的应力,提升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为了实现所述弯曲装置100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伸缩功能,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板面在伸缩状态下可能会不平整,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图18为所述显示设备的装置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支撑件300;
所述支撑件300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弯折部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之间。
所述支撑件300需要具备可反复弯折的特性,例如可以是钢片或聚合物材料构成的片状结构等。由于是支撑件300的存在,使得在当所述第一支撑部或第二支撑部在由于伸缩导致板面不平的情况下,还可以给柔性显示面板200提供一个较为平整的支撑面。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9、图20和图21所示,图19为所述显示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中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1为图19中虚线框K3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弯曲装置100还包括:辅助装置和封装结构400;
所述封装结构400包括容纳空腔和显示开口,所述容纳空腔的底面用于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所述支撑件300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所述显示开口沿所述封装结构延伸方向的两端的封装结构400固定连接;
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设置于所述支撑件300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部10一侧,所述显示开口暴露出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
所述辅助装置包括第一辅助件510和第二辅助件520,所述第一辅助件510包括第一连接孔、第一限位槽511和第二限位槽512;所述第二辅助件520包括第二连接孔、第三限位槽和第四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孔用于连接所述弯折部,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于连接所述弯折部;所述支撑件300的侧面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511和第三限位槽中;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侧面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512中;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侧面设置于所述第四限位槽中。
图20中仅示出了第一辅助件51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二辅助件520的剖面结构与第一辅助件510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做重复说明。
所述第一辅助件510和第二辅助件520用于辅助所述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弯折,以使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的弯折动作更加简化。所述封装结构400用于将所述弯曲装置100、支撑件300和柔性显示面板200封装为一体,不仅可以避免灰尘、水汽等杂物进入显示设备内部,而且使所述显示设备外观更加美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图22为所述弯折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第一滚轮37和第二滚轮38;
所述第一滚轮37和第二滚轮38均设置于所述弯折部上,且所述第一滚轮37和第二滚轮38的滚动方向均用于沿所述支撑件300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部一侧表面滚动。
所述第一滚轮37和第二滚轮38不仅可以辅助进行弯折部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的相对滑动操作,而且可以实现对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限制作用,避免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z轴方向上出现相对运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图23为所述显示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4为图23中虚线框K4的放大示意图;所述支撑件300包括第一区域310和包围所述第一区域310的第二区域320,所述第一区域310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00固定连接;
所述弯曲装置100还包括四个与所述支撑件300固定连接的支撑柱330,所述支撑柱330在所述支撑件30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区域320中;
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包括两个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与所述支撑柱330套接,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板状伸缩结构沿所述支撑柱330滑动;
所述第二支撑部还包括两个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二滑动孔与所述支撑柱330套接,以使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板状伸缩结构沿所述支撑柱330滑动。
所述支撑柱330为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伸缩运动提供了运动空间,并且支撑柱330与滑动孔的滑动连接也使得支撑部的伸缩运动更加顺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申请各实施例主要以弯曲装置包含两个支撑部和位于支撑部之间的一个弯折部为例进行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实际产品设计需要,弯曲装置还可以包括更多的支撑部和弯折部,且包含支撑部和弯折部的弯曲支撑结构同柔性显示面板之间的连接配合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如弯曲装置中的柔性显示面板同位于其下方的弯曲支撑结构可以在多处进行固定连接等,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弯曲装置及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弯曲装置包括由板状伸缩结构构成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转动连接的弯折部构成,在应用过程中,通过可伸缩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来实现弯折部相对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位置的移动,从而实现弯曲装置的可弯折部位的变化,实现弯曲装置可以多处弯折的目的。
并且由于所述弯曲装置可以实现多处弯折,使得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位置不固定,避免了由于柔性显示面板同一位置多次、长时间弯折而可能造成的使用寿命及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