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57028A - 就座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就座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57028A
CN108657028A CN201710831793.5A CN201710831793A CN108657028A CN 108657028 A CN108657028 A CN 108657028A CN 201710831793 A CN201710831793 A CN 201710831793A CN 108657028 A CN108657028 A CN 1086570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ion zone
mentioned
holder
bearing part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317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山孝市
青山睦朗
鬼头孝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57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570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94Upholstery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确保检测性能以及确保就坐感觉性能的就座传感器。具备:保持件(31),其以夹在车辆的座垫的垫子部件(20)和支承该垫子部件(20)的支承部件(SU)之间的状态安装于该支承部件(SU),具有位于以仿照支承部件(SU)的方式扩展的第一平面(P1)上的第一受压部(33)、以及与该第一受压部(33)连接并位于在与第一平面(P1)交叉的状态下以仿照支承部件(SU)的方式扩展的第二平面(P2)上的第二受压部(34);以及传感器体(40),其以跨在第一受压部(33)和第二受压部(34)之间的方式载置于保持件(31),检测从垫子部件(20)加载的载荷信息。

Description

就座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就座传感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就座传感器公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传感器。该就座传感器具备配置于车辆的座垫的垫子部件的下方并被安装于支承该垫子部件的支承部件(多个S弹簧)的保持件、以及载置于该保持件并检测从垫子部件加载的载荷信息的片状的传感器体。此外,支承部件位于大致水平扩展的平面上,作为载荷的受压面的保持件在支承部件的上方位于以仿照该支持部件的方式大致水平扩展的平面上。
专利文献1:CN203331880U(图1~图3)
然而,支承部件未必位于单一的平面上,例如一部分会位于和水平面交叉的平面上。若以跨在两个平面之间的方式向这样的支承部件安装保持件,则由于该保持件的倾斜,会在其下方产生不需要的空间。
即如图9所示,作为基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支承部件的多个S弹簧93以在宽度方向(与纸面正交的方向)空开间隔的状态架设于形成座垫的骨架的前后一对连接棒91、92之间。各S弹簧93在比两连接棒91、92靠下方的位置具有大致水平延伸的平坦部93a。另外,各S弹簧93具有与平坦部93a的前端连接并向前斜上方延伸而搭挂于前方的连接棒91的前倾斜部93b、以及与平坦部93a的后端连接并向后斜上方延伸而搭挂于后方的连接棒92的后倾斜部93c。因此,多个S弹簧93(支承部件)的平坦部93a位于大致水平的平面PL91上,相对于此,前倾斜部93b位于相对于该平面PL91倾斜的平面PL92上。
在这些S弹簧93(支承部件)上,保持件95在以跨在平坦部93a和前倾斜部93b(平面PL91、PL92)之间的方式倾斜的状态下被安装,并且例如由薄膜开关构成的传感器体97经由缓冲件96载置于该保持件95。而且,在安装有保持件95的多个S弹簧93(支承部件)上支承有垫子部件100。该垫子部件100形成有与保持件95等(就座传感器)的配置相配合而向上方凹陷的凹部100a。凹部100a的底面以基本不对传感器体97施加压力的方式与其抵接或者接近。即垫子部件100以确保保持件95等(就座传感器)的收纳空间的方式成型。
因此,能够确认了若以跨在平坦部93a和前倾斜部93b(平面PL91、PL92)之间的方式将保持件95安装于S弹簧93(支承部件),则保持件95相对于S弹簧93的位置变高,在该保持件95的下方产生不需要的空间S90。而且,能够确认垫子部件10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减少该空间S90的大小。在该情况下,存在座垫的就坐感觉恶化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为了避免产生这样不需要的空间S90,也考虑例如将保持件95以仅仿照平坦部93a(平面PL91)的方式安装其上。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载置于保持件95的传感器体97的载荷信息的检测位置受到限制,存在无法在检测性能最佳的位置检测载荷信息等检测性能恶化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兼顾确保检测性能以及确保就坐感觉性能的就座传感器。
解决上述课题的就座传感器具备:保持件,其以夹在车辆的座垫的垫子部件和支承该垫子部件的支承部件之间的状态安装于该支承部件,并具有位于以仿照上述支承部件的方式扩展的第一平面上的第一受压部、以及与该第一受压部连接并位于在与上述第一平面交叉的状态下以仿照上述支承部件的方式扩展的第二平面上的第二受压部;以及传感器体,其以跨在上述第一受压部和上述第二受压部之间的方式载置于上述保持件,检测从上述垫子部件加载的载荷信息。
根据该结构,即使上述支承部件不是位于单一的平面上,上述保持件也能够在上述第一受压部和上述第二受压部仿照上述支承部件,从而能够减少在上述保持件的下方产生的不需要的空间。因此,能够抑制垫子部件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的减少,能够很好地确保上述座垫的就坐感觉性能。另外,即使上述支承部件没有位于单一的平面上,也能仿照该支承部件配置上述第一受压部和上述第二受压部,并且以跨在上述第一受压部和第二受压部之间的方式将上述传感器体载置于上述保持件。这样,减少上述支承部件的形状对上述传感器体的配置的制约,因此,可在检测性能最佳的位置检测载荷信息的可能性提高,进而能够很好地确保检测性能的可能性变高。
在上述就座传感器中,优选为上述第一受压部和上述第二受压部通过使上述第一受压部和第二受压部不能倾斜动作的固定部而连接。
根据该结构,利用上述固定部,使上述第一受压部和上述第二受压部不能倾斜动作,从而例如即使无法在上述第一受压部和上述第二受压部中的任一方配置向上述支承部件的安装位置,也能够使该第一受压部或者第二受压部的姿势更稳定并作为载荷的受压面发挥功能。由此,上述保持件的配置自由度增大,可在检测性能最佳的位置检测载荷信息的可能性提高,进而使能够很好地确保检测性能的可能性进一步变高。
在上述就座传感器中,优选为上述第一受压部和上述第二受压部通过能够使上述第一受压部和第二受压部倾斜动作的挠性部而连接。
根据该结构,例如即使是上述支承部件所在的两个平面的倾斜角度不同的种类的上述支承部件,也能够利用上述挠性部,使上述第一受压部和上述第二受压部倾斜动作来追随,能够通过该倾斜角度在更佳的状态下减少在上述保持件的下方产生的不需要的空间。因此,能够提高上述保持件的通用性。
本发明具有兼顾确保检测性能以及确保就坐感觉性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就座传感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的纵剖视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的构造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的构造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的构造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就座传感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构造的横剖视图。
图8是表示就座传感器的变形方式的构造和作用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现有方式的就座传感器的构造的纵剖视图。
符号说明
P1、P11…第一平面,P2、P12…第二平面,SU、SU1…支承部件,6…座垫,20、70…垫子部件,31、61、80…保持件,33、63、81…第一受压部,34、64、82…第二受压部,35、65…固定部,40、67…传感器体,83…挠性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就座传感器的第一实施方式。此外,以下将车辆的前后方向称为“前后方向”。
如图1所示,下轨道2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固定于车辆的地板1,并且上轨道3以能够相对于下轨道2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与该下轨道2连结。
此外,下轨道2和上轨道3均在宽度方向(图1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成对地配设,这里示出了向前方配置于右侧的轨道。而且,在两个上轨道3固定和支承有形成乘客的就座部的座椅5。
座椅5构成为具备形成座面的座垫6、和在该座垫6的后端部被支承为能够自如倾斜动作(转动)的座椅靠背7。而且,座垫6具有形成其骨架的垫子框架10、和覆盖该垫子框架10的垫子部件20。垫子框架10具有沿宽度方向排列设置并载置于两个上轨道3的例如由金属板构成的一对坐垫侧框架11。另外,垫子框架10具有沿宽度方向延伸并将两个坐垫侧框架11的前部彼此连接的近似圆筒状的前连接棒12、和同样沿宽度方向延伸并将两个坐垫侧框架11的后部彼此连接的近似圆筒状的后连接棒13。垫子部件20以从上方覆盖垫子框架10的整体的状态支承该垫子框架10。
即,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前连接棒12和后连接棒13之间,以在宽度方向空开间隔的状态架设有基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S弹簧14。各S弹簧14在比前连接棒12和后连接棒13靠下方的位置具有大致水平延伸的平坦部14a。另外,各S弹簧14具有与平坦部14a的前端连接并向前斜上方延伸而搭挂于前连接棒12的前倾斜部14b、和与平坦部14a的后端连接并向后斜上方延伸而搭挂于后连接棒13的后倾斜部14c。因此,多个S弹簧14的平坦部14a位于大致水平的平面PL1上,前倾斜部14b位于相对于该平面PL1向前斜上方倾斜的平面PL2上。
而且,在多个S弹簧14的平坦部14a和前倾斜部14b的连接位置,载置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近似圆柱状的连接棒15,并且成型有将上述连接位置与该连接棒15一起一体地覆盖的多个树脂模16、17。同样,在多个S弹簧14的平坦部14a和后倾斜部14c的连接位置,载置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近似圆柱状的连接棒15。而且,在中央部相邻的一对S弹簧14上成型有将上述连接位置和连接棒15一起一体地覆盖的树脂模18。另外,在两端的S弹簧14分别成型有将上述连接位置和连接棒15一起一体地覆盖的树脂模19。而且,垫子部件20在这些S弹簧14、两连接棒15以及树脂模16~19上被垫子框架10支承。多个S弹簧14、两连接棒15以及树脂模16~19构成支承部件SU。
在支承部件SU搭载有就座传感器30。该就座传感器30具备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的保持件31,该保持件31以被夹在垫子部件20和支承部件SU之间的状态安装于该支承部件SU。该保持件31具有近似四角皿状的台座部32,该台座部32具有与在中央部相邻的一对S弹簧14之间的最小的分离距离对应的宽度尺寸并沿前后方向延伸。该台座部32以跨在平坦部14a和前倾斜部14b之间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与上述平坦部14a和前倾斜部14b(平面PL1、PL2)所成的角度相配合地进行弯曲。即台座部32具有第一受压部33,第一受压部33位于以仿照平坦部14a(支承部件SU)的方式大致水平地扩展的第一平面P1上。另外,台座部32具有第二受压部34,第二受压部34与第一受压部33的前端连接,并位于以仿照前倾斜部14b(支承部件SU)并与第一平面P1交叉的方式扩展的第二平面P2上。第一受压部33和第二受压部34以不能倾斜动作的方式连接。第一受压部33和第二受压部34的连接部位构成固定部35。
如图4所示,在保持件31的宽度方向一侧(图示右侧)的前端部,向下方突出地设置有第一安装部36。该第一安装部36具有沿前后方向排列设置的一对安装片36a、36b而成型为近似U字形。两安装片36a、36b之间的前后方向的分离距离设定为与S弹簧14的直径相等。另外,在保持件3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向下方突出地设置有在固定部35的附近向前方开口的近似U字形的第二安装部37。第二安装部37的上下方向的开口宽度设定为与连接棒15的直径相等。
如图3以及图5所示,在从在宽度方向相邻的两树脂模16露出的连接棒15的中央部从前方插入第二安装部37,且在前倾斜部14b的前后方向中间部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延部14d从下方插入第一安装部36的状态下,保持件31被安装于支承部件SU。即保持件31通过第一以及第二安装部36、37这2个点被支承部件SU两端支承。
此外,如图5的双点划线所示,在将保持件31安装于支承部件SU时,在将该保持件31预先向前斜上方倾斜的状态下将连接棒15插入第二安装部37。然后,在该状态下,以连接棒15为支点使保持件31的前端侧以下降的方式转动并且将横延部14d插入第一安装部36,从而将保持件31安装于支承部件SU。
如图6所示,在保持件31设置有从其后端向后方延伸的近似长条状的臂部38。而且,在臂部38的后端设置有连接器保持部39。该连接器保持部39具有从臂部38的后端向上方突出的近似块状的连接部39a,并且具有与该连接部39a的上端面连接的近似板状的卡合片39b。卡合片39b从连接部39a向其宽度方向两侧突出并且向前方延伸突出。
在保持件31例如通过粘合剂安装有沿台座部32在前后方向延伸的近似长条状的缓冲件45。缓冲件45沿前后方向跨在第一受压部33和第二受压部34之间,从而以追随着它们弯曲的方式弹性变形。而且,在缓冲件45例如通过粘合剂安装(载置)有沿该缓冲件45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传感器体40。传感器体40也沿前后方向跨在第一受压部33和第二受压部34之间,从而以追随着它们弯曲的方式弹性变形。
该传感器体40通过将导电油墨(例如银浆、碳糊)印刷于绝缘性薄膜(例如聚酯薄膜)而形成的一对触片经由绝缘性的隔离物(例如聚酯薄膜)层叠而得的薄膜开关构成。传感器体40具有沿前后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3个)近似圆形的检测部41、42、43。传感器体40在这些检测部41~43检测从垫子部件20加载的载荷信息。此时,保持件31在第一受压部33和第二受压部34承受载荷。即保持件31的承受载荷的部位(第一受压部33和第二受压部34)由于挠性的传感器体40(以及缓冲件45)能够追随而成为弯曲形状(具有弯曲点的形状)。
这里,检测部41与第一受压部33相配合地进行配置,检测部42、43与第二受压部34相配合地进行配置。这是为了在最适于载荷信息检测的位置配置检测部41~43。换言之,为了将上述检测部41~43配置在最适于载荷信息检测的位置,形成检测部41~43(传感器体40)的受压面的保持件31以仿照支承部件SU的方式弯曲。
在传感器体40的后端设置有例如与控制装置连接用的连接器44。该连接器44的后端突出地设置有在前后方向连通的近似C字槽状的卡合部44a。将卡合部44a安装于卡合片39b从而将连接器44保持于保持件31。
如图2所示,垫子部件20如上所述被安装有保持件31(就座传感器30)的支承部件SU支承。该垫子部件20具有例如由无纺布构成的里面材料21以及下表面被该里面材料21覆盖的例如由聚氨酯树脂构成的缓冲垫22。在里面材料21以与保持件31(就座传感器30)的配置相配合的方式形成有开口21a。另一方面,在缓冲垫22以与保持件31(就座传感器30)的配置相配合的方式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凹部23。凹部23的底面以基本不对传感器体40施加压力的方式与其抵接或者接近。即凹部23具有分别仿照保持件31的第一受压部33和第二受压部34的第一凹部23a和第二凹部23b。
即缓冲垫22以确保保持件31等(就座传感器30)的收纳空间的方式成型。但是,如上所述,保持件31仿照支承部件SU(平面PL1、PL2)而弯曲,从而如图2中标出图案表示那样,在缓冲垫22以填埋现有方式中示出的不需要的空间S90(参照图9)的方式形成有在下方提高凹部23的底面的突出部24。
此外,在保持件31的成为其最下位置的第一受压部33形成有排水孔33a。利用该排水孔33a,迅速排出存积于保持件31的水,从而抑制缓冲件45固化那样的恶化。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作用及其效果。
(1)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支承部件SU不位于单一的平面上,保持件31在第一受压部33和第二受压部34仿照支承部件SU,从而也能减少在保持件31的下方产生的不需要的空间。因此,能够抑制垫子部件2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的减少,能够很好地确保座垫6的就坐感觉性能。另外,即使支承部件SU不位于单一的平面上,以仿照该支承部件SU的方式配置第一受压部33和第二受压部34,并且以跨在上述第一受压部33和第二受压部34之间的方式将传感器体40载置于保持件31。这样,能够减少支承部件SU的形状对传感器体40的配置的制约,从而提高可在检测性能最佳的位置检测载荷信息的可能性,进而能够很好地确保检测性能的可能性变高。由此,能够兼顾确保检测性能以及确保就坐感觉性能。
(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固定部35,使第一受压部33和第二受压部34不能倾斜动作,从而即使例如无法在第一受压部33和第二受压部34的任一方配置向支承部件SU的安装位置,也能使该第一受压部33或者第二受压部34的姿势更稳定并作为载荷的受压面发挥功能。由此,保持件31的配置自由度增大,可在检测性能最佳的位置检测载荷信息的可能性变得更高,进而能够很好地确保检测性能的可能性进一步变高。
(3)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SU可以不位于单一的平面上,从而能够增大该支承部件SU(S弹簧14等)的设计自由度,能够提高就坐感觉性能的可能性进一步变高。
(4)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就座传感器30的配置相配合地在里面材料21形成开口21a,使缓冲垫22与传感器体40抵接或者接近。因此,从相对较硬的里面材料21施加压力从而能够避免传感器体40(检测部41~43)误检测载荷信息。
(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保持件31的最下位置的第一受压部33形成有排水孔33a。因此,利用该排水孔33a,迅速排出存积于保持件31的水,从而能够抑制缓冲件45固化这样的恶化。
(6)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体40是形成为薄膜状的薄膜开关,从而能够轻薄化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滴性、防尘性。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就座传感器的第二实施方式。此外,第二实施方式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的变更相配合而改变就座传感器的构成,所以相同的部分的详细说明省略。
如图7所示,S弹簧51基本沿宽度方向延伸并架设在两个坐垫侧框架11之间。该S弹簧51以在前后方向(与纸面正交的方向)空开间隔的状态设置有多个。多个S弹簧51构成支承部件SU1。
各S弹簧51具有在宽度方向随着从中央分别朝向一侧和另一侧(图示右侧以及左侧)而上升的第一倾斜部51a和第二倾斜部51b。因此,多个S弹簧51分别位于第一倾斜部51a和第二倾斜部51b在宽度方向对称倾斜的平面PL11、PL12上。
搭载于这样的支承部件SU1的就座传感器60具备安装于支承部件SU1的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的保持件61。该保持件61具有以跨在第一倾斜部51a和第二倾斜部51b之间的方式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近似四角皿状的台座部62。该台座部62与第一倾斜部51a和第二倾斜部51b(平面PL11、PL12)所成的角度相配合地弯曲。即台座部62具有位于以仿照第一倾斜部51a(支承部件SU1)的方式扩展的第一平面P11上的第一受压部63。另外,台座部62具有第二受压部64,该第二受压部64与第一受压部63的前端连接,并位于以仿照第二倾斜部51b(支承部件SU1)并与第一平面P11交叉的方式扩展的第二平面P12上。第一受压部63和第二受压部64以不能倾斜动作的方式连接。第一受压部63和第二受压部64的连接部位构成固定部65。
在保持件61例如通过粘合剂安装有沿台座部62在宽度方向延伸的近似长条状的缓冲件66。缓冲件66沿宽度方向跨在第一受压部63和第二受压部64之间,从而以追随着它们弯曲的方式弹性变形。而且,在缓冲件66例如通过粘合剂安装(载置)有沿该缓冲件66在宽度方向延伸的传感器体67。传感器体67也沿宽度方向跨在第一受压部63和第二受压部64之间,从而以追随着它们弯曲的方式弹性变形。
该传感器体67也由依照传感器体40的薄膜开关构成。传感器体67形成有沿宽度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检测部(图示略)。传感器体67在这些检测部检测从依照垫子部件20的垫子部件70加载的载荷信息。此时,保持件61在第一受压部63以及第二受压部64承受载荷。即保持件61的承受载荷的部位(第一受压部63和第二受压部64)由于挠性的传感器体67(以及缓冲件66)能够追随而成为弯曲形状(具有弯曲点的形状)。
这里,多个检测部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受压部63和第二受压部64的各个相配合地配置。这是为了在最适于载荷信息检测的位置配置检测部。换言之,为了将这些检测部配置于最适于载荷信息检测的位置,形成检测部(传感器体67)的受压面的保持件61仿照支承部件SU1而弯曲。
在支承部件SU1上,以夹着安装于其上的保持件61(就座传感器60)的状态支承有垫子部件70。该垫子部件70具有例如由无纺布构成的里面材料71以及下表面被该里面材料71覆盖且例如由聚氨酯树脂构成的缓冲垫72。在里面材料71以与保持件61(就座传感器60)的配置相配合的方式形成有开口71a。另一方面,在缓冲垫72以与保持件61(就座传感器60)的配置相配合的方式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凹部73。凹部73的底面以基本不对传感器体67施加压力的方式与之抵接或者接近。即凹部73具有分别仿照61的第一受压部63和第二受压部64的第一凹部73a和第二凹部73b。
即缓冲垫72以确保保持件61等(就座传感器60)的收纳空间的方式成型。但是,如上所述,保持件61仿照支承部件SU1(平面PL11、PL12)而弯曲,从而如图7标出图案表示的那样,在缓冲垫72以填埋不需要的空间的方式形成有在下方提高凹部73的底面的突出部74。
此外,在保持件61中作为其最下位置的固定部65形成有排水孔61a。利用该排水孔61a,迅速排出积存于保持件61的水,从而抑制缓冲件66固化这样的恶化。
如以上详述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那样改变。
·如图8所示,第一受压部81和第二受压部82可以是能够倾斜动作的保持件80。即第一受压部81和第二受压部82由能够使它们倾斜动作的挠性部83连接。通过这样改变,例如即使是支承部件SU、SU1所定位的两个平面PL1、PL2、PL11、PL12的倾斜角度不同的种类的支承部件SU、SU1,也能够利用挠性部83,使第一受压部81和第二受压部82倾斜动作来追随。因此,能够通过该倾斜角度在更佳的状态下减少在保持件80的下方产生的不需要的空间,能够提高保持件80的通用性。此外,更优选为第一受压部81和第二受压部82分别通过2点支承于支承部件SU、SU1。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省略第一安装部36,仅将第一受压部33载置于支承部件SU的结构。或者可以是省略第二安装部37,仅将第二受压部34载置于支承部件SU的结构。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只要至少一个检测部与第一受压部33和第二受压部34的各个相配合而配置,则可以任意改变检测部的个数。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仅由多个S弹簧14构成的支承部件。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缓冲件45、66。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多个S弹簧14、51可以是其中的至少一部彼此通过1根线材连结,也可以全部相互分离。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具有位于以仿照支承部件并相互交叉的方式扩展的3个以上的平面上的受压部的保持件。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保持件也可以是金属制。
接下来,在下面追加可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和其他例掌握的技术思想。
(イ)在上述就座传感器中,上述传感器体是形成为薄膜状的薄膜开关。
根据该结构,上述传感器体是形成为薄膜状的薄膜开关,从而能够更轻薄化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滴性、防尘性。
(ロ)在上述就座传感器中,在上述保持件形成有排水孔。

Claims (3)

1.一种就座传感器,其中,具备:
保持件,其以夹在车辆的座垫的垫子部件和支承该垫子部件的支承部件之间的状态安装于该支承部件,并具有位于以仿照上述支承部件的方式扩展的第一平面上的第一受压部、以及与该第一受压部连接并位于在与上述第一平面交叉的状态下以仿照上述支承部件的方式扩展的第二平面上的第二受压部;以及
传感器体,其以跨在上述第一受压部和上述第二受压部之间的方式载置于上述保持件,检测从上述垫子部件加载的载荷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座传感器,其中,
上述第一受压部和上述第二受压部通过使上述第一受压部和第二受压部不能倾斜动作的固定部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座传感器,其中,
上述第一受压部和上述第二受压部通过能够使上述第一受压部和第二受压部倾斜动作的挠性部而连接。
CN201710831793.5A 2017-03-28 2017-09-15 就座传感器 Pending CN10865702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63610A JP2018165122A (ja) 2017-03-28 2017-03-28 着座センサ
JP2017-063610 2017-03-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57028A true CN108657028A (zh) 2018-10-16

Family

ID=59811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31793.5A Pending CN108657028A (zh) 2017-03-28 2017-09-15 就座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381741A1 (zh)
JP (1) JP2018165122A (zh)
CN (1) CN108657028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93350A1 (en) * 2003-06-26 2005-05-05 Ali Asad S. Vehicle seat assembly having a vehicle occupant sensing system and a seat cushion insert
CN1812735A (zh) * 2003-06-03 2006-08-0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带就座传感器的座席及座席用衬垫
JP2008003095A (ja) * 2007-07-27 2008-01-10 Aisin Seiki Co Ltd 感圧スイッチ
KR20110101682A (ko) * 2010-03-09 2011-09-16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동차의 승객감지장치
EP2374652A1 (en) * 2010-04-09 2011-10-12 Fico Cables, Lda. Seat cushion mat with pressure sensor
CN102371921A (zh) * 2010-08-06 2012-03-14 株式会社电装 乘员检测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DE202011003186U1 (de) * 2011-02-24 2012-05-25 I.G. Bauerhin Gmbh Drucksensor-Einheit zum Detektieren des Belegungszustandes eines Sitzes
CN102897059A (zh) * 2011-07-28 2013-01-30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负荷测量传感器的支持构造
CN103582438A (zh) * 2011-06-30 2014-02-12 株式会社藤仓 就座传感器以及座椅装置
CN203793163U (zh) * 2011-11-04 2014-08-27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落座传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05391B4 (de) * 2010-01-22 2016-05-12 Scherdel Marienberg Gmbh Vorrichtung zur Sitzbelegungserfassung für Fahrzeugsitze
CN203331880U (zh) 2013-02-20 2013-12-11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
JP2016094119A (ja) * 2014-11-14 2016-05-26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着座検知センサ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2735A (zh) * 2003-06-03 2006-08-0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带就座传感器的座席及座席用衬垫
US20050093350A1 (en) * 2003-06-26 2005-05-05 Ali Asad S. Vehicle seat assembly having a vehicle occupant sensing system and a seat cushion insert
JP2008003095A (ja) * 2007-07-27 2008-01-10 Aisin Seiki Co Ltd 感圧スイッチ
KR20110101682A (ko) * 2010-03-09 2011-09-16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동차의 승객감지장치
EP2374652A1 (en) * 2010-04-09 2011-10-12 Fico Cables, Lda. Seat cushion mat with pressure sensor
CN102371921A (zh) * 2010-08-06 2012-03-14 株式会社电装 乘员检测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DE202011003186U1 (de) * 2011-02-24 2012-05-25 I.G. Bauerhin Gmbh Drucksensor-Einheit zum Detektieren des Belegungszustandes eines Sitzes
CN103582438A (zh) * 2011-06-30 2014-02-12 株式会社藤仓 就座传感器以及座椅装置
CN102897059A (zh) * 2011-07-28 2013-01-30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负荷测量传感器的支持构造
CN203793163U (zh) * 2011-11-04 2014-08-27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落座传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81741A1 (en) 2018-10-03
JP2018165122A (ja) 2018-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46284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45309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482521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103028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3180172B (zh) 就座传感器以及使用就座传感器的座椅装置
US20090107258A1 (en) Seating sensor
JP5567148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US8113578B2 (en) Vehicle seat
US7953522B2 (en) Vehicle seats
JP4629124B2 (ja) 着座センサ
JP2014171506A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20080122645A1 (en) Seat sensor
JP4877358B2 (ja) 着座センサ
JPH0474218B2 (zh)
US7629546B2 (en) Load sensor
CN108657028A (zh) 就座传感器
CN104553896A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JP7086543B2 (ja) 姿勢保持具
US9802515B2 (en) Vehicle seat strap retaining assembly
JP6891607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3008492B2 (ja) シート装置
CN101472762B (zh) 车辆座椅
CN108657027A (zh) 落座传感器
JP6705994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517524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