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1533B - 转子以及旋转变压器 - Google Patents
转子以及旋转变压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31533B CN108631533B CN201810213405.1A CN201810213405A CN108631533B CN 108631533 B CN108631533 B CN 108631533B CN 201810213405 A CN201810213405 A CN 201810213405A CN 108631533 B CN108631533 B CN 1086315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or
- line
- normal line
- resolver
- fi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4/00—Machines adapted for the instantaneous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of the angular displacement of rotating parts, e.g. synchro, selsy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giving results other than momentary value of variable,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1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 G01D5/2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inductance, e.g. by a movable armature
- G01D5/20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inductance, e.g. by a movable armature by influencing the mutual induc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coils
- G01D5/2046—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inductance, e.g. by a movable armature by influencing the mutual induc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coils by a movable ferromagnetic element, e.g. a cor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24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characteristics of pulses or pulse trains; generating pulses or pulse trains
- G01D5/24428—Error prevention
- G01D5/24433—Error prevention by mechanical means
- G01D5/24442—Error prevention by mechanical means by moun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4—Ro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Variable reluctance rotors
- H02K1/246—Variable reluctance roto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magnetic circuits
- H02K220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aspects of the air-gap between rotor and st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ransmission And Conversion Of Sensor Element Output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转子以及旋转变压器,能够抑制相对于旋转电机的旋转轴的误安装。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具备:环状的转子主体部;以及嵌合部,其向转子主体部的内周以及外周中的一方的内侧或者外侧延伸,并与旋转轴连结。嵌合部形成于其中心线相对于与内周以及外周中的一方的切线对应的法线平行移位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子以及旋转变压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对马达、发电机等旋转电机的旋转角进行检测的旋转变压器。上述旋转变压器例如具备:定子铁芯,其具备从形成为环状的定子主体部的内周侧朝向中心延伸的多个齿部;以及转子,其在定子铁芯的内侧与定子的齿部对置配置,并安装于旋转电机的旋转轴。
旋转变压器的转子在转子的内侧具有凸部作为相对于旋转电机的旋转轴的止转件,上述凸部嵌合于在旋转轴的外周形成的键槽亦即凹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上述凹部以凹部的中心线与和旋转轴的外周的切线对应的法线一致的方式形成,由此,形成于转子的凸部以凸部的中心线与和转子的内周的切线对应的法线一致的方式形成,从而能够与旋转轴的凹部嵌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745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072673号公报
然而,在向旋转电机的旋转轴安装旋转变压器的制造工序中,存在将并非本来应安装的旋转变压器的旋转变压器安装于旋转电机的旋转轴的担忧。若被错误安装的旋转变压器与本来应安装的旋转变压器是完整的互换品,则没有问题,但在被错误安装的旋转变压器的电特性与本来应安装的旋转变压器的电特性不同的情况下,则存在旋转变压器的输出信号产生问题的担忧。
即使在通过标记显示等进行区别那样的情况下,也存在由于标记显示的确认疏漏等导致错误的旋转变压器安装于旋转电机的旋转轴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相对于旋转电机的旋转轴的误安装的转子以及旋转变压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转子具备:环状的转子主体部;以及嵌合部,其向上述转子主体部的内周以及外周中的一方的内侧或者外侧延伸,并与上述旋转轴连结。上述嵌合部形成于该嵌合部的中心线相对于与上述内周以及上述外周中的上述一方的切线对应的法线平行移位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可实现能够抑制相对于旋转电机的旋转轴的误安装的转子以及旋转变压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向旋转电机安装的安装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表示安装到旋转轴的状态下的转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转子中的凸部的放大图。
图5是图3所示的旋转轴中的凹部的放大图。
图6是表示具有与图3所示的凹部不同的凹部的旋转轴的局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4所示的转子的凸部与图6所示的旋转轴的凹部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具有和图4所示的转子不同的凸部的转子与图6所示的旋转轴的嵌合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9是表示具有配置于不同位置的凸部的转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具有多个凸部的转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具有中心线与法线一致的多个凹部的旋转轴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具有多个凸部的转子的另一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包含具有不同的前端形状的凸部的转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包含具有不同的形状的凸部的转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6是表示图15所示的转子与旋转轴的嵌合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转子中的凹部的放大图。
图19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0是表示图19所示的转子与旋转电机的旋转轴的嵌合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旋转变压器;10、10’、10A、10B、10C…转子;11、11’、11A…转子主体部;12、12’、12A…凸部;13、13B…转子主体部的内周;14、14A、14C…转子主体部的外周;20、20A…定子;41、41A…退让槽;50…端子台部;80、80’、80”、80A…旋转轴;18B、18C、81、81’、81”、81A…凹部;82、82’…旋转轴80的外周;83…凹部的边缘;84、84A…内周面;Lc1、Lc1’、Lc1A…凸部的中心线;Lc2、Lc2’、Lc2”、Lc2A、Lc3、Lc3A…凹部的中心线;Ln1、Ln1A、Ln3、Ln3A…转子的法线;Ln2、Ln2A…旋转轴的法线;Lt1、Lt1A、Lt3、Lt3A…转子的切线;Lt2、Lt2A…旋转轴的切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转子以及旋转变压器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不被该实施方式限定。另外,在各附图中,对相同或者对应的要素适当地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俯视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向旋转电机安装的安装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1是具备转子10与定子20的VR(Variable Reluctance:可变磁阻)型旋转变压器。图1所示的旋转变压器1是内转子型的旋转变压器,转子10配置于定子20的内侧。
如图2所示,转子10安装于旋转电机的旋转轴80,并随着旋转轴80的旋转而旋转。旋转电机例如为交流电动机、交流发电机、或者交流电动发电机。上述转子10的结构后面进行详述。
定子20具备定子铁芯21、绝缘体22、以及多个定子绕组23。定子铁芯21具有多片铁芯,上述多片铁芯在轴向上层叠而构成。铁芯是对如硅钢板等那样由软磁性材料形成的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制成的。
定子铁芯21具有:环状的定子主体部31;以及多个齿部32,它们从上述定子主体部31的内周侧朝向定子主体部31的径向中心分别延伸。多个齿部32沿着定子主体部31的周向以等角度间隔配置。
绝缘体22例如由作为绝缘性材料的树脂构成,通过嵌件成型而形成于定子铁芯21的表面中的包括多个齿部32的局部的区域上。另外,在绝缘体22通过以一体成型而形成有向定子主体部31的径向外侧延伸的端子台部50。
多个定子绕组23经由绝缘体22分别卷绕于多个齿部32。上述多个定子绕组23中包括有多个励磁绕组、多个输出绕组。从外部向多个励磁绕组供给励磁电流。在将上述励磁电流向多个励磁绕组供给的状态下,若旋转电机的旋转轴80旋转,则转子10也旋转,随着转子10的旋转而从多个输出绕组输出sin相的信号、以及与sin相的信号相差90度相位的cos相的信号。
图3是表示安装到旋转轴80的状态下的转子10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3所示,转子10具备环状的转子主体部11、以及从转子主体部11的内周(内周圆)13突出延伸的凸部12。此外,在图3等中,用虚线表示转子主体部11与凸部12的边界。
转子主体部11的外周(外周圆)14形成为在径向上凹凸的形状。在图1以及图3所示的例子中,示出转子10的轴倍角为2X的情况,转子主体部11在外周14具有两处凸部15。此外,转子10的轴倍角也可以是1X,还可以是3X以上。
转子10与定子铁芯21的情况相同地具有多片铁芯,上述多片铁芯在轴向上层叠而一体构成转子主体部11与凸部12。铁芯是对如硅钢板等那样由软磁性材料形成的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制成的。
如图3所示,转子10的凸部12形成为相对于旋转轴80的止转件,上述凸部12与形成于旋转轴80的凹部81嵌合,由此,转子10相对于旋转轴80沿旋转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因此,能够使旋转轴80的旋转与转子10的旋转精度良好地同步,能够提高旋转变压器1的角度检测的精度。
另外,转子10的凸部12以成为相对于与转子10的切线Lt1对应的法线Ln1平行地偏移的位置的方式形成,在与上述凸部1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部81。因此,例如,转子10的凸部12无法相对于中心轴与法线Ln1一致的旋转轴的凹部进行嵌合,由此,能够抑制转子10相对于与旋转轴80不同的旋转轴的误安装。以下,针对凸部12以及凹部81进一步具体地进行说明。
图4是图3所示的转子10中的凸部12的放大图,图5是图3所示的旋转轴80中的凹部81的放大图。如图4所示,凸部12形成于中心线Lc1相对于与转子主体部11的内周13的切线Lt1对应的法线Ln1平行地移位了距离D1的位置。另外,在凸部12的基端形成有向凸部12的内部方向凹陷的退让槽41、41。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转子主体部11的内周13形成为正圆状,因此,法线Ln1是穿过转子10的旋转中心O1(参照图3)的直线。另外,中心线Lc1是沿凸部12的延伸方向(图4所示的Y轴方向)延伸且穿过凸部12的宽度方向(图4所示的X轴方向)的中心的线。
如图5所示,旋转轴80的凹部81是键槽,形成于中心线Lc2与转子10的凸部12的中心线Lc1相同地相对于与旋转轴80的外周82的切线Lt2对应的法线Ln2平行地移位了距离D1的位置。此外,这里的外周82是未形成有凹部81的情况下的旋转轴80的外周面(外周圆)。
旋转轴80的外周82形成为正圆状,因此,法线Ln2是穿过旋转轴80的旋转中心O2(参照图3)的直线。另外,中心线Lc2是沿凹部81的延伸方向(图5所示的Y轴方向)延伸且穿过凹部81的宽度方向(图5所示的X轴方向)的中心的线。而且,凹部81的宽度形成为凸部12的宽度以上。
这样,凸部12的中心线Lc1以及凹部81的中心线Lc2位于相对于法线Ln1、Ln2平行地移位了距离D1的位置。因此,在旋转中心O1与旋转中心O2位于重叠的位置的情况下,中心线Lc1与中心线Lc2成为一致的位置,如图3所示,能够将凸部12与凹部81精度良好地嵌合。
另外,在凸部12的基端形成有向凸部12的内部方向(图4所示的X轴方向)凹陷的退让槽41、41,能够利用上述退让槽41、41来避免与旋转轴80的凹部81的边缘83、83(参照图5)的干涉。
这里,假设存在具有中心线与法线Ln2一致的凹部的旋转轴。图6是表示具有与凹部81不同的凹部的旋转轴的局部的示意性剖视图,图7是表示图4所示的转子10的凸部12与图6所示的旋转轴的凹部的关系的图。
如图6所示,旋转轴80’的凹部81’形成于中心线Lc2’和与旋转轴80’的外周82’的切线Lt2对应的法线Ln2一致的位置。此外,外周82’是未形成有凹部81’的情况下的旋转轴80’的外周面(外周圆),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局部用虚线表示。
在欲使图4所示的转子10的凸部12与图6所示的凹部81’嵌合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成为凸部12的中心线Lc1相对于凹部81’的中心线Lc2’倾斜的状态,无法将转子10的凸部12嵌合在旋转轴80’的凹部81’。
旋转轴80’的凹部81’如上述那样,中心线Lc2’与法线Ln2一致,如图8所示那样能够与转子10’的凸部12’嵌合,凸部12’具有与法线Ln1一致的中心线Lc1’。图8是表示跟转子10不同的具有凸部12’的转子10’、与图6所示的旋转轴80’的嵌合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凸部12’从转子主体部11’的内侧突出延伸。
这样,凸部12、12’位于彼此的中心线Lc1、Lc1’移位了距离D1的位置,凹部81、81’位于彼此的中心线Lc2、Lc2’移位了距离D1的位置。而且,距离D1设定为凸部12无法安装至凹部81’的程度以上的长度,另外,设定为凸部12’无法安装至凹部81的程度以上的长度。
因此,例如,即使在相同的工厂或者生产线实施相对于具有旋转轴80的旋转电机安装具有转子10的旋转变压器1的工序、以及相对于具有旋转轴80’的旋转电机安装具有转子10’的旋转变压器的工序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本来不应安装的旋转变压器误安装于旋转电机的旋转轴。
即,能够防止具有转子10的旋转变压器1相对于具有旋转轴80’的旋转电机被错误安装,能够防止具有转子10’的旋转变压器相对于具有旋转轴80的旋转电机被错误安装。
另外,凹部81、81’位于彼此的中心线Lc2、Lc2’移位了距离D1的位置。因此,例如,将与加工凹部81后的切削工具(例如,拉刀)相同的切削工具相对于加工前的旋转轴定位在移位了距离D1的位置进行加工,由此,能够生成凹部81’。因此,即使在购买分别具有多个不同的凸部12、12’的多种旋转变压器而进行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与旋转变压器的种类相应的旋转轴的加工,能够抑制旋转电机的成本增高。
另外,凸部12的配置、数量以及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例如,上述切线Lt1是与转子10的长轴方向(Y轴方向)正交的切线,法线Ln1是与转子10的长轴方向一致的法线,但法线Ln1也可以不与转子10的长轴方向一致。图9是表示具有配置于与上述位置不同的位置的凸部12的转子10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9所示的凸部12形成于中心线Lc1相对于与转子主体部11的内周13的切线Lt1对应的法线Ln1平行移位了距离D1的位置,但图9所示的法线Ln1是沿转子10的短轴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直线,在这方面与图4所示的法线Ln1不同。
这样,与中心线Lc1平行的法线Ln1并不限定于沿转子10的长轴方向延伸的直线,也可以是沿转子10的短轴方向延伸的直线。另外,法线Ln1并不限定于与转子10的长轴方向一致的直线或者与短轴方向一致的直线,也可以相对于长轴方向或者短轴方向具有不足90度的倾斜。
另外,上述转子10是设置有一个凸部12的结构,但凸部12也可以多个设置于转子10。图10是表示具有多个凸部12的转子10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0所示的转子10具备两个凸部12,上述多个凸部12、12形成于各自的中心线Lc1、Lc1相对于法线Ln1向相同方向移位了距离D1的位置。
这样,图10所示的转子10具备两个凸部12。因此,例如,在形成于图6所示的旋转轴80’的凹部81’仅为一个的情况下,假设,即使在一方的凸部12相对于凹部81’被强行压入的情况下一方的凸部12能够与凹部81’嵌合,也可利用另一方的凸部12限制转子10向旋转轴80’的插入。因此,能够防止具有图10所示的转子10的旋转变压器1相对于具有旋转轴80’的旋转电机误安装。
并且,图10所示的两个凸部12、12形成于各自的中心线Lc1、Lc1相对于法线Ln1向相同方向移位了距离D1的位置。因此,例如,如图11所示,即使当存在两个凹部81”、81”的中心线Lc2”、Lc2”与法线Ln2一致的旋转轴80”的情况下,也可利用两个凸部12、12限制转子10向旋转轴80”的插入。图11是表示具有中心线Lc2”、Lc2”与法线Ln2一致的多个凹部81”、81”的旋转轴80”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此外,距离D1设定为凸部12无法安装至凹部81”的程度以上的长度。
另外,图10所示的两个凸部12、12形成于中心线Lc1、Lc1相对于法线Ln1向相同方向移位了距离D1的位置,由此,即使在距离D1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精度良好地限制转子10向旋转轴80”的插入。此外,两个凸部12、12也可以形成于相互的中心线Lc1、Lc1向相反方向移位了距离D1的位置。
在上述例子中,两个凸部12的中心线Lc1、Lc1相对于法线Ln1均平行地移位了距离D1,但一方的中心线Lc1相对于法线Ln1的移位量也可以与另一方的中心线Lc1相对于法线Ln1的移位量不同。
另外,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对设置两个凸部1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凸部12也可以为三个以上。图12是表示具有多个凸部12的转子10的另一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2所示的转子10具备三个凸部12、12、12,这三个凸部12、12、12形成于各自的中心线Lc1、Lc1、Lc1相对于法线Ln1移位了距离D1的位置。此外,在该情况下,三个中心线Lc1、Lc1、Lc1的相对于法线Ln1的移位量也可以相互不同。
上述凸部12的前端沿着相对于中心线Lc1正交的方向形成,但凸部12的前端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图13是表示包含具备与上述前端形状不同的前端形状凸部12的转子10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3所示的凸部12的前端17沿着相对于中心线Lc1交叉的方向且相对于中心线Lc1正交的方向以外的方向形成。
另外,上述凸部12在剖视下形成为四边形状,但凸部1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四边形状。图14是表示包含具有与上述形状不同的形状凸部12的转子10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凸部12具有与上述形状不同的形状。图14所示的凸部12在剖视下形成为圆弧状(半圆状)。另外,凸部12在剖视下可以为梯形状,也可以为菱形。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对转子主体部11的内周13以及旋转轴80的外周82均形成为正圆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转子主体部11的内周13与旋转轴80的外周82是对应的形状即可,转子主体部11的内周13以及旋转轴80的外周也可以形成为椭圆状。
如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1的转子10具备:环状的转子主体部11;以及凸部12,其从转子主体部11的内周13突出延伸,并与形成于旋转轴80的凹部81嵌合。凸部12是连结于旋转轴80的嵌合部,且形成于中心线Lc1相对于与转子主体部11的内周13的切线Lt1对应的法线Ln1平行地移位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旋转变压器1误安装于具有中心线Lc2’与法线Ln2一致的凹部81’的旋转轴80’(参照图6)。
另外,旋转变压器1的转子10具备多个凸部12。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旋转变压器1误安装于具有中心线Lc2’与法线Ln2一致的凹部81’的旋转轴80’。
另外,多个凸部12、12形成于各自的中心线Lc1、Lc1相对于法线Ln1向相同方向移位的位置。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旋转变压器1误安装于具有中心线Lc2”与法线Ln2一致的凹部81”、81”的旋转轴80”(参照图11)。
另外,形成于旋转轴80的凹部81形成于中心线Lc2相对于与旋转轴80的外周82的切线Lt2对应的法线Ln2平行地移位的位置。由此,能够使转子10的凸部12向旋转轴80的凹部81精度良好地嵌合。
(第二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1是内转子型的旋转变压器,与此相对地,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是外转子型的旋转变压器,在这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的示意性俯视图。如图15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1A是具备转子10A与定子20A的VR型旋转变压器,转子10A配置于定子20A的外侧。
转子10A与转子10相同,连结于旋转电机的旋转轴,并随着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转子10A的内周面形成为在径向上凹凸的形状。图15所示的旋转变压器1A的转子10A在内周面具有三处凸部,虽然示出转子10A的轴倍角为3X的情况,但转子10A的轴倍角可以为2X以下,也可以为4X以上。转子10A与转子10相同地将多片铁芯在轴向上层叠而构成。
定子20A具备定子铁芯21A,定子铁芯21A与定子铁芯21相同地将多片铁芯在轴向上层叠而构成。定子铁芯21A具有:环状的定子主体部31A;以及多个齿部32A,它们从上述定子主体部31A的外周侧向定子主体部31A的径向外侧分别延伸。此外,与齿部32相同地在齿部32A经由未图示的绝缘体卷绕有未图示的定子绕组。
图16是表示转子10A与旋转电机的旋转轴的嵌合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16所示,转子10A形成于中心线Lc1A相对于与转子主体部11A的外周14A的切线Lt1A对应的法线Ln1A平行移位了距离D1的位置。
中心线Lc1A是沿凸部12A的延伸方向(Y轴方向)延伸且穿过凸部12A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中心的线。另外,在凸部12A的基端形成有向凸部12A的内部方向凹陷的退让槽41A、41A。另外,转子主体部11A的外周14A形成为正圆状。此外,在图16中,用虚线表示转子主体部11A与凸部12A的边界。
另外,如图16所示,旋转轴80A的凹部81A是键槽,形成于中心线Lc2A与转子10A的凸部12A的中心线Lc1A相同地相对于与旋转轴80A的内周84A的切线Lt2A对应的法线Ln2A平行移位了距离D1的位置。而且,凹部81A的宽度(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为X轴方向的长度)形成为凸部12A的宽度以上。另外,旋转轴80A的内周84A形成为正圆状。
因此,具有转子10A的旋转变压器1A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1的情况相同,能够防止相对于具有形成有中心线与法线Ln2A一致的凹部的旋转轴的旋转电机被错误安装。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凸部12A的位置、数量、以及形状与上述凸部12的位置、数量、以及形状相同地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凸部12A也可以多个设置于转子10A,另外,多个凸部12A、12A也可以形成于各自的中心线Lc2A、Lc2A相对于法线Ln2A向相同方向移位的位置。
另外,上述法线Ln2A是沿转子10A的长轴方向延伸的直线,但也可以是沿转子10A的短轴方向延伸的直线,还可以相对于短轴方向具有不足90度的倾斜。另外,转子10A的外周14A与旋转轴80A的内周84A是对应的形状即可,转子10A的外周14A以及旋转轴80A的内周84A也可以形成为椭圆状。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10A具备:环状的转子主体部11A;以及凸部12A,其从转子主体部11A的外周14A突出延伸、并与形成于旋转轴80A的凹部81A嵌合。凸部12A是连结于旋转轴80A的嵌合部,形成于中心线Lc1A相对于与转子主体部11A的外周14A的切线Lt1A对应的法线Ln1A平行移位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旋转变压器1A误安装于具有中心线与法线Ln2一致的凹部的旋转轴。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1的转子10具有与旋转轴80嵌合的凸部12,与此相对地,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的转子具有连结于旋转轴80的凹部,在这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此外,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的转子以外的结构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1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的转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示出安装到旋转轴80的状态下的转子10B的示意性剖视图。
如图17所示,转子10B具备环状的转子主体部11B、以及向转子主体部11B的内周(内周圆)13B的内侧延伸的凹部18B。这里的内周13B是未形成有凹部18B的情况下的转子主体部11B的内周面(内周圆)。
图18是图17所示的转子10B中的凹部18B的放大图。如图18所示,凹部18B是键槽,形成于中心线Lc3相对于与转子主体部11B的内周13B的切线Lt3对应的法线Ln3平行移位了距离D1的位置。
转子主体部11B的内周13B形成为正圆状,法线Ln3是穿过转子10B的旋转中心O1(参照图17)的直线。另外,中心线Lc3是沿凹部18B的延伸方向(图18所示的Y轴方向)延伸且穿过凹部18B的宽度方向(图18所示的X轴方向)的中心的线。
旋转轴80的凹部81如上述那样,形成于中心线Lc2与转子10的凸部12的中心线Lc1相同地相对于与旋转轴80的外周82的切线Lt2对应的法线Ln2平行移位了距离D1的位置(参照图5)。而且,如图17所示,在旋转轴80的凹部81插入有键部件90。键部件90为剖面呈四边形状,但也可以是剖面呈圆状、剖面呈菱形状、或者呈椭圆状。
因此,在旋转中心O1与旋转中心O2位于重叠的位置的情况下,中心线Lc3与中心线Lc2成为一致的位置,如图17所示,凹部18B与凹部81成为对置的位置,并经由键部件90连结。由此,能够将转子10B精度良好地连结至在凹部81插入有键部件90的旋转轴80。
另外,具有转子10B的旋转变压器1B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1的情况相同,能够防止相对于具有形成有中心线与法线Ln2一致的凹部的旋转轴的旋转电机被错误安装。
此外,凹部18B与上述凸部12相同地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凹部18B的位置、数量、以及形状与上述凸部12的位置、数量、以及形状相同地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如上所述,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10B具备:环状的转子主体部11B;以及凹部18B,其从转子主体部11B的内周13B朝转子主体部11B的内侧延伸并与键部件90嵌合,该键部件90配置在凹部18B与形成于旋转轴80的凹部81之间。凹部18B形成于中心线Lc3相对于与转子主体部11B的内周13B的切线Lt3对应的法线Ln3平行移位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旋转变压器1B使用键部件90误安装于具有中心线与法线Ln2一致的凹部的旋转轴。
(第四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1A的转子10A具有与旋转轴80A嵌合的凸部12A,与此相对地,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的转子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10B相同,具有连结于旋转轴80A的凹部,在这方面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此外,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的转子以外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1A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图19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1C的示意性俯视图,图19所示的转子10C与转子10A相同地连结于旋转电机的旋转轴,并随着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转子10C的内周面与转子10A相同地形成为在径向上凹凸的形状。
转子10C具备:转子主体部11C;以及凹部18C,其从转子主体部11C的外周14C朝转子主体部11C的内侧延伸并与键部件90嵌合,该键部件90配置在转子10C的凹部18C与形成于旋转轴80的凹部18C之间。这里的外周14C是未形成有凹部18C的情况下的转子主体部11C的内周面(内周圆)。
旋转轴80的凹部81A形成于中心线Lc2A与转子10C的凹部18C的中心线Lc3A相同地相对于与旋转轴80A的内周84A的切线Lt2A对应的法线Ln2A平行移位了距离D1的位置。
因此,在转子10C的旋转中心与旋转轴80A的旋转中心位于重叠的位置的情况下,中心线Lc3A与中心线Lc2A成为一致的位置,如图20所示,能够将凹部18C与键部件90精度良好地嵌合,键部件90配置在凹部18C与旋转轴80A的凹部81A之间。
另外,具有转子10C的旋转变压器1C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变压器1B的情况相同,能够防止相对于具有形成有中心线与法线Ln2A一致的凹部81A的旋转轴的旋转电机使用键部件90而被错误安装。
此外,凹部18C与上述凸部12相同地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凹部18C的位置、数量、以及形状与上述凹部18B的位置、数量、以及形状相同地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如上所述,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10C具备:环状的转子主体部11C;以及凹部18C,其从转子主体部11C的外周14C朝转子主体部11C的内侧延伸并与在形成于旋转轴80的凹部81A配置的键部件90嵌合。凹部18C形成于中心线Lc3A相对于与转子主体部11C的外周14C的切线Lt3A对应的法线Ln3A平行移位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旋转变压器1C使用键部件90误安装于具有中心线与法线Ln2A一致的凹部的旋转轴。
另外,本发明并未被上述实施方式限定。适当地组合上述各构成要素而构成的技术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另外,进一步的效果、变形例能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地导出。因此,本发明的更宽范围的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7)
1.一种转子,安装于旋转电机的旋转轴,
其中,所述转子具备:
环状的转子主体部;以及
第1嵌合部,其向所述转子主体部的内周以及外周中的一方的内侧或者外侧延伸,并与所述旋转轴连结,
所述第1嵌合部形成于该第1嵌合部的中心线相对于与所述内周以及所述外周中的所述一方的切线对应的第1法线平行移位的位置,
与所述第1嵌合部嵌合的所述旋转轴的第2嵌合部形成于该第2嵌合部的中心线相对于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以及内周中的一方的切线对应的第2法线平行移位的位置,
所述第1嵌合部的中心线以及所述第2嵌合部的中心线分别相对于所述第1法线以及所述第2法线向相同的方向移位了相同的距离,
所述第1法线以及所述第2法线形成为不与所述第1嵌合部以及所述第2嵌合部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1嵌合部是从所述转子主体部的内周以及外周中的一方突出延伸并与形成于所述旋转轴的作为所述第2嵌合部的凹部嵌合的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1嵌合部是从所述转子主体部的内周以及外周中的一方朝所述转子主体部的内侧延伸并与键部件嵌合的凹部,所述键部件配置在所述第1嵌合部与形成于所述旋转轴的作为所述第2嵌合部的凹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转子具备多个所述第1嵌合部,
针对每个所述第1嵌合部配置有一个所述第2嵌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其中,
多个所述第1嵌合部形成于各自的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1法线向相同方向移位的位置,
多个所述第2嵌合部形成于各自的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2法线向相同方向移位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中,
所述第1法线以及所述第2法线是沿长轴方向延伸的直线。
7.一种旋转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变压器具备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53576A JP2018157705A (ja) | 2017-03-17 | 2017-03-17 | ロータおよびレゾルバ |
JP2017-053576 | 2017-03-1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31533A CN108631533A (zh) | 2018-10-09 |
CN108631533B true CN108631533B (zh) | 2022-03-01 |
Family
ID=63520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213405.1A Active CN108631533B (zh) | 2017-03-17 | 2018-03-15 | 转子以及旋转变压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971980B2 (zh) |
JP (1) | JP2018157705A (zh) |
CN (1) | CN10863153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20111215A1 (de) * | 2020-04-24 | 2021-10-28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Rotorbaugruppe mit rotatorischer Sicherung zumindest eines Scheibenelementes; sowie elektrische Maschine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88353B1 (en) * | 2000-03-30 | 2002-05-14 | Camco International, Inc. | Elongat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
JP2004032943A (ja) * | 2002-06-27 | 2004-01-29 | Toyota Motor Corp | 嵌合構造 |
JP2006158005A (ja) * | 2004-11-25 | 2006-06-15 | Toyota Motor Corp | レゾルバロータの固定構造 |
JP4635124B2 (ja) * | 2000-12-08 | 2011-02-16 | 多摩川精機株式会社 | バリアブルリラクタンス型角度検出器用ロータ構造 |
CN103181063A (zh) * | 2010-10-29 | 2013-06-26 | 株式会社明电舍 | 电动机的转子构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653898B2 (ja) * | 1990-05-29 | 1997-09-17 | 株式会社テック |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用ヨークおよびそのヨークのインサート成形法 |
JP2001352701A (ja) * | 2000-06-06 | 2001-12-21 | Keihin Corp | ロータリソレノイド装置におけるロータ取り付け構造 |
US7098569B2 (en) * | 2004-07-30 | 2006-08-29 | Ballard Power Systems Corporation | Rotor assembly for a permanent magnet power electric machine |
JP2008187804A (ja) * | 2007-01-29 | 2008-08-14 | Toyota Motor Corp | 回転子およびこの回転子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
CN102714437B (zh) * | 2009-12-23 | 2014-07-16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转子 |
JP4909430B2 (ja) * | 2010-05-13 | 2012-04-0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可変リラクタンス型レゾル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1218563B1 (ko) * | 2010-05-20 | 2013-01-04 | 대성전기공업 주식회사 | 가변자기저항형 레졸버 |
JP5558211B2 (ja) * | 2010-06-02 | 2014-07-2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用ロータシャフト及び回転電機用ロータ |
JP2013072673A (ja) * | 2011-09-27 | 2013-04-22 | Minebea Co Ltd | Vr型レゾルバのロータおよびvr型レゾルバ |
JP6136477B2 (ja) * | 2013-04-02 | 2017-05-31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193642B2 (ja) * | 2013-06-27 | 2017-09-06 |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
-
2017
- 2017-03-17 JP JP2017053576A patent/JP2018157705A/ja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03-12 US US15/918,360 patent/US10971980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3-15 CN CN201810213405.1A patent/CN10863153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88353B1 (en) * | 2000-03-30 | 2002-05-14 | Camco International, Inc. | Elongat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
JP4635124B2 (ja) * | 2000-12-08 | 2011-02-16 | 多摩川精機株式会社 | バリアブルリラクタンス型角度検出器用ロータ構造 |
JP2004032943A (ja) * | 2002-06-27 | 2004-01-29 | Toyota Motor Corp | 嵌合構造 |
JP2006158005A (ja) * | 2004-11-25 | 2006-06-15 | Toyota Motor Corp | レゾルバロータの固定構造 |
CN103181063A (zh) * | 2010-10-29 | 2013-06-26 | 株式会社明电舍 | 电动机的转子构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8157705A (ja) | 2018-10-04 |
US20180269762A1 (en) | 2018-09-20 |
US10971980B2 (en) | 2021-04-06 |
CN108631533A (zh) | 2018-10-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705366B2 (en) | Embedded permanent magnet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 |
JP6390506B2 (ja) |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 |
JP6127794B2 (ja)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 |
CN103546011B (zh) | 旋转电气机器 | |
CN108631533B (zh) | 转子以及旋转变压器 | |
JP2008275385A (ja) | バリアブルリラクタンス型レゾルバロータ及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 |
JP2007274808A (ja) | ステータコア、ステータ、回転電機、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 |
JP2017184520A (ja) |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 |
JP2017093082A (ja) | 回転電機 | |
JP2018133989A (ja) | ステータ構造およびレゾルバ | |
WO2017158847A1 (ja) |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 |
JP2016005307A (ja) | 回転電機用ロータ | |
JP6297802B2 (ja) | レゾルバの取り付け構造 | |
JP2013132113A (ja) | レゾルバのインシュレータ、vr型レゾルバ及び、vr型ツインレゾルバ | |
CN111869067B (zh) | 电动机 | |
JP5842665B2 (ja) | レゾルバステータの固定構造 | |
CN102377307B (zh) | 旋转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06197706A (ja) |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電動機 | |
JP5376028B1 (ja) | ステータ及び回転電機 | |
US9013178B2 (en) | Resolver | |
JP6068221B2 (ja) |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 |
US20190173338A1 (en) |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motor | |
JP7478562B2 (ja) | レゾルバ | |
JP7351015B2 (ja) |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 |
JP2003079103A (ja) | モータ用整流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